上海社会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社会科学院,也是上海唯一的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以往60年中,上海社会科学院形成了在上海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的一系列专业研究领域,并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社科专家和人文学者。近年来,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的试点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正努力成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目前,上海社会科学院设有17个研究所及40多个院属研究中心,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等主要学科。全院现有职工约7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0人,包括正高130人、副高180人;60%的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博士学位。现根据我院发展需要,面向海内外诚聘社科英才。 一、招聘岗位及职数科研岗28名,党务1名,思想文化宣传2名,科研管理2名,课题管理1名,学工行政2名,外事项目官1名,行政管理1名,学术秘书1名,编译3名,学术刊物编辑3名,报刊编辑1名,专报编辑1名。 二、招聘条件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1年以上(在有效期内)。计算截止时间为2019年3月15日。1.科研岗位招聘单位专业要求学位职数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资环经济学、国际贸易与投资、统计学、数量经济博士2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国际法、国际经济学、世界历史、国际关系史等相关专业博士4法学研究所法理学、宪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环境法学或经济法学专业博士8哲学研究所哲学相关专业博士3新闻研究所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重点招收传媒经济研究、互联网治理研究、媒介大数据研究方向)博士3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经济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中国学博士5院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能源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治理等相关专业博士3招聘条件:1)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全职博士后年龄可以放宽到1981年1月1日以后出生;2)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职务或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优先;3)具有外语(英语)国家六级证书;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2.非科研岗位招聘单位招聘岗位职数招聘条件院部党务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中共党员;3.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位;4.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和组织纪律性;5.有较强的综合文字能力及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6.有一定的信息化专业或岗位背景;7.能开展大型党员教育活动、带队外出培训者优先。思想文化宣传21.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2.中共党员;3.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位;4.政治素质高,严守组织纪律,团队合作精神和相融性强,较强的沟通能力;5.有较强的文字功底;6.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7.能独立策划新闻选题,并经常赴各地(包括边远地区)进行采编及开展国情调研工作。科研管理2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中共党员;3.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位;4.政治素质高,严守组织纪律;5.有一定的信息化专业或岗位背景;6.具备较强的对外协调沟通能力;7.能负责赴各地(包括边远地区)开展国情调研活动。课题管理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中共党员;3.具有硕士学历和学位;4.政治素质高,严守组织纪律;5.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6.具备较强的对外协调沟通能力;学工行政2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中共党员;3.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学位;4.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以及较好的团队精神;5.有学生管理或行政(实习)经验(经历)者优先。院部外事项目官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具有较强的英语文字功底与涉外沟通能力;4.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5.有外事工作(实习)经验(经历)者优先。报刊编辑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4.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5.熟悉新媒体编辑工作流程;6.从事新媒体采编工作满3年以上。专报编辑11.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政经法等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4.熟悉决策咨询研究,具有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5.有媒体从业、编辑工作经验者优先;6.如有副高职称,年龄可以放宽至197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学术刊物编辑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经济学、法学或政治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4.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5.有编辑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经济研究所行政管理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中共党员;3.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位;4.政治素质高,组织纪律性强;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6.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7.有行政管理工作经历者优先。学术刊物编辑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经济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4.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5.有学术刊物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社会学研究所学术秘书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社会学相关专业硕士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4.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5.有行政管理(实习)经验(经历)者优先。6.能配合开展各类社会调查工作、参与赴各地的社会调查活动。国际问题研究所学术刊物编辑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4.熟练应用网络办公系统;5.有编辑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信息研究所编译(英语)2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相关语言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有较强的翻译能力和一定的编撰能力;4.有网站工作(实习)经历者优先。信息研究所编译(阿拉伯语)11.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具有相关语言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和学位;3.有阿拉伯语的翻译能力和一定的编撰能力;4.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强;5.有网站工作(实习)经历者优先。 三、报名和联系方式1.报名登陆上海社会科学院人才招聘网站进行在线报名(rczp.sass.org.cn),根据相关要求如实填写并上传应聘表及相关资料,其他方式投递简历均视为无效,并且恕不接待来访。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9年3月15日12时。2.资格审查上海社会科学院将根据收到的在线报名进行筛选与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对象将会收到考试通知。3.笔试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根据报名情况统一组织笔试。笔试内容主要为相关岗位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4.面试面试主要测试岗位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采取答辩、主题论述等形式。面试提问以主考官为主,其余考官做补充性提问。5.体检入选者进入体检。体检参照《国家公务员通用体检标准(试行)》,到本市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1958年9月,上海财经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律系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上海历史研究所合并成立上海社会科学院,新中国第一所社科院诞生。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迎来了六十周年院庆。9月6日,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上海社科院“中国现代史”创新型学科团队召开“院庆60周年新书发布会”,发布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著作,并通过回顾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一次当代学术史的梳理。会议现场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叶斌、现代史研究室主任马军在发言中回顾了现代史研究室的历史。1958年历史研究所诞生之初,便成立了四个研究小组,分别是古史组、帝国主义侵华史组、现代史组和现代史学思想史组。1959年,四个小组变为古史组、近史组、现史组、国际工人运动史组;1963年,再度调整为古代史组、近代史组、现代史和思想史组。研究小组随着时代变化几经更迭,但现代史组始终是重要的研究力量。现代史组后变更为现代史研究室,并与原工人运动史研究室合并为今天的现代史研究室。对现当代史料的编辑、整理、翻译,从建所之初就是历史研究所工作的重点,该所组织编纂的《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五卅运动史料》、《上海工人运动历史资料》等大部头历史资料集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绕不开的文献。“文革”期间受政治运动波及,相关整理和研究工作曾停顿10余年,现代史研究室至今仍保留有五六十年代留下的上千万字历史资料。马军等学者近年来致力于梳理历史研究所所史,整理出版前人未刊的成果,为中国当代学术史补上一块重要的拼图。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整理出版的部分史料集马军编著,《史译重镇: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翻译事业(1956-201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年7月《史译重镇》详细梳理了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自成立以来的编译活动,重新发现和关注一批从事翻译工作的史坛边缘人。“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60年的历程中,始终贯穿着史学研究和史学翻译两条主线。由于评价制度的原因,史学翻译的工作长期以来被忽视,许多译者鲜为人知,默默无闻,实际上他们为学术界和学术史做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马军在总论中写道。据马军统计,自社科院历史所创立至“文革”之前,即1957-1966年间,以资深翻译家章克生为负责人的“编译组”11人翻译了500万至800万字历史资料,可谓勤奋而高效。这些译文来自英、法、俄、日语书籍、报刊等,大多保持在初稿状态,在当时只有少部分得以正式刊发,主要是收进四部资料书:《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鸦片战争末期英军在长江下游的侵略罪行》、《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文革”结束后,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于1978年10月在漕溪北路40号重建,编译组亦随之恢复,仍由章克生先生负责;直到1988年。这一时期编译组的几项重要成果包括《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修订本)》、《五卅运动史料》、《太平军在上海——<华北捷报>选译》、《上海法租界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等。值得一提的是,“编译组”从成立之初便卧虎藏龙,不乏国内名校的毕业生、海外名校的博士,如马博庵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叶元龙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硕士、吴绳海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沈遐士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文学院等等。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译者成了史坛的“失踪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翻译史研究者邹振环在序言中写道:“当我们回忆起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般都不会忘记李亚农、周予同、杨宽、方诗铭、汤志钧、唐振常这些如雷贯耳的史学大师,但却很少了解像章克生、马博庵、雍家源、叶元龙、吴绳海、倪静兰等这些曾经留下过丰厚历史译著的译者。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版的不少‘史料译辑’上,我们甚至都找不到他们的姓名。<史译重镇>的一大功劳就是使这些史料译辑‘物归原主’。”与会学者江文君表示,重新梳理建国初期学者对历史资料的搜集、翻译、整理的过程,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史的回顾,也有助于我们观察现代学术框架的建立。1950年代、1960年代的相关史料,在别处可能已经难以见到,如能梳理和披露无疑是有价值的。《(民国)大事史料长编(全十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民国)大事史料长编》是从历史档案及《申报》、《民国日报》等民国时期的重要报刊中收集1919-1926年间民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各方面重大事件的相关资料汇编而成的文献。这是由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编纂的大型资料集,1961年为征询有关方面意见推出了油印版,并继续修订,后因“文革”而中断。200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套书的出版、编纂详情并不为同人所知。马军将《(民国)大事史料长编》称为“一部被淡忘的大事史料长编”。“这是历史所前辈耗费巨大精力完成的事,它的内容在今天很大的学术价值。这套书出版于十年前,但我们直到今天才给它做了‘迟到的宣传’,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给前辈迟到的正义。”马军说。张剑、江文君主编,《现代中国与世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年4月《现代中国与世界》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史”创新型学科团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主办的连续性的学术出版刊物,聚焦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史,侧重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联。主编之一、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剑在会上谈到,由于自身研究科学史的经历,深感技术革新、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发紧密。对现代中国历史的研究,应该扩展视野,以世界眼光观照现代中国的发展,寻找现代中国发展动因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探求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更好地了解与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他还透露,在即将出版的第二辑中,将刊布两篇从历史所史料中整理发现的翻译文稿,系1980年代海外汉学家参与五卅运动会议的报告,过去从未发表过。“现在各种各样的学术集刊不少,但能够长期坚持办下去的不多。虽然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我们希望《现代中国与世界》能够一直出下去,汇聚学界新声,推动中国现代史学科发展。”张剑说。《现代中国与世界》第一辑目录马军著,《屉内拾遗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年4月《屉内拾遗集》是一部短篇文字集。书中有作者对学界前辈如沈宏礼、高华、傅道慧、倪静兰、杨康年等人的追忆,有从事史学工作的经历自述(如《我从事‘上海史研究译丛’协调工作的回忆》),也有访学的见闻、札记、散论,以及史料摘录等。“这本小书的内容是描绘切身经历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内容有趣,而且可以视为一种历史叙述,笔端文字透露的情感和史观更有独特的价值。”与会学者这样评论道。
2019年7月4日下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大数据联盟合作主办,上海社科院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协办,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统计学与数量经济研究室、上海嘉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大数据时代的营商环境变革”高层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小礼堂成功举办,共有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相关企业、大数据公司、媒体等各方代表一百余人出席了会议。为了进一步优化上海市新时期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上海营商环境2.0版的建设与完善,本次研讨会围绕着“大数据优化营商环境”、“大数据政务赋能实体经济”等主题展开了高层次讨论交流。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忆文主持、上海大数据联盟秘书长、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主任周曦民、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卢爱国分别致辞,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在“全球经济竞争与城市营商环境研究”板块,上海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中小企业上市促进中心主任葛东波发表了题为《企业服务云平台的大数据管理和实现路径》的报告。报告指出,建设上海企业服务云,打造电子政商服务平台的目标是推进企业服务便利化,让企业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平台的定位是政策的百度,服务的京东,通过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一网式的专业服务、一门式诉求服务,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统计学与数量经济研究室主任韩清研究员在演讲中指出,营商环境评价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营商环境进行的全面、客观、科学的调查和评价活动,国际间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比较研究的目的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可揭示出我国营商环境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关键制约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干预,促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近十年的数据反映出中国营商环境的短板在于办理许可证、纳税、金融信贷等环节,这些环节是目前改善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韩清研究员同时认为,大数据时代数据获得的便利性和多样性,给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利用海量和多源的网络数据构建新型的营商环境指数,以实时动态地反映营商环境的变化是一个新的课题。在“营商环境大数据应用案例及解决方案”板块,上海大数据联盟常务副秘书长、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慧民发表演讲,展示了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产业地图,他指出大数据拓展了机构服务企业的能力,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更加有效的产业政策,有助于产业园区精细化运营,也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海嘉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沈丕豪在演讲中指出,营商数据由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两个部分组成,内部数据更多是管理数据,挑战在打破组织条块的数据融通;外部数据主要体现在各类信息平台上的文本数据,它为组织区域的产业生态提供多源的数据融合,以构建营商环境完整的大数据支持体系。沈丕豪展示了嘉道大数据智能应用技术近年在政务、金融、人才、园区管理、智库等领域的经典实操案例,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浓厚兴趣。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晓娣副研究员在会议演讲中指出,上海在许多国际公认的评价指标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全球化与世界城市排名(GaWC)在第9位、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排名(GFCI)在第6位、科尔尼全球城市排名在第19位。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下一阶段应聚焦企业在沪投资兴业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系统实施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对一些跨领域的难点问题推出革命性的流程再造。上海嘉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锦泉先生主持了会议的圆桌论坛环节,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黄复兴研究员、上海大数据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马慧民先生、零点有数高级副总裁、董秘周林古先生、嘉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陈雁冰先生围绕着如何利用大数据解决营商环境的痛点问题进行了开放型的讨论。会议最后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作总结发言。沈开艳指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大数据新时代的来临,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数据与业务相互融合,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提出了全新要求与挑战。在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本次研讨会重点讨论了深度挖掘大数据与营商环境的关系和应用价值,探讨如何通过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上海经济增强持续创新动能、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新考研调剂信息,上海社会科学院以下专业有调剂名额,由于我院今年不开放预调剂,请各位调剂考生最终以5月20日左右开放的国家调剂系统公布为准,欢迎各位优秀调剂考生及时关注官网,在国家调剂系统开放后第一时间填报。专硕:专业学位教育管理中心(金融)学硕: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产业、文艺学、民俗学)历史研究所所(中国史)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世界中国学)新闻研究所(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研究所(情报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网络空间治理)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统计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金融学,国际政治,西方经济学)应用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法学研究所(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世界史)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人口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数量经济学)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9月9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一行到访梦饷集团,调研作为新电商代表企业梦饷集团的发展状况,为社会创造的灵活就业岗位,以及平台积极探索在线新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梦饷集团联合创始人、CEO冷静等陪同接待并出席座谈会。沈开艳所长向梦饷集团联合创始人、CEO冷静赠书梦饷集团副总裁谢涛向沈开艳所长一行着重介绍了梦饷集团从特卖场到仓库再到开发线上爱库存APP的三次迭代,并于8月将品牌正式升级为梦饷集团。升级之后,梦饷集团致力于成为新电商基础设施提供者,通过BaaS模式全面赋能店主,提供SAAS店铺、供应链能力、运营服务、数据赋能等最小业务单元的基础设施。梦饷集团旗下的饷店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新电商平台,一端连接着品牌方,帮助商家高效销售商品、快速回笼资金;另一端连接着店主,以"低风险、低门槛、低成本"的特点为个体实现创业创收,最终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沈开艳所长一行对梦饷集团创新的商业模式予以了高度评价,特别是梦饷集团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电商产生了极大兴趣。沈开艳所长认为,相较于发展成熟的企业,对仍处于飞速成长中的企业进行跟踪研究更具有价值,从梦饷集团身上可以发现上海在线新经济的规律与特点,甚至映射出整个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一行调研梦饷集团冷静在与调研团的交流中提出,随着流量去中心化趋势加强,市场也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新电商可能是行业未来最大的机会。对于传统电商而言,流量获取越来越贵、营销面临不确定性;新电商时代,流量彻底觉醒,需要聚合者把一个个小鱼聚合成鱼群,来满足人不动货动的大逻辑。和其它电商平台相比,饷店的优势比较明显。其一是规模性,超百万店主同时带货;其二是确定性,无不确定的推广成本,7天回款80%,售后率低;其三是私密性,无搜索引擎记录,不影响品牌既有价格体系和品牌形象;最后是爆发性,通过鱼群效应引爆销售快速触达数亿消费者。得益于成立以来的飞速发展,梦饷集团也被外界誉为上海在线新经济四小龙,并入选界面在线新经济(上海)50强。谈到上海发展在线新经济和新电商的有利条件,冷静认为主要包括产业优势、人才基础、资金优势与国际化程度高。梦饷集团会抓住上海发展在线新经济的政策机遇,努力成为上海在线新经济的名片。事实上,将成就他人作为企业文化的梦饷集团,成立以来一直在积极践行在线新经济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去产能方面,成立近三年,累计为超万家品牌商家销售商品超2.5亿件;第二个是助环保,通过高效销售,让商家避免通过非环保方式解决库存问题;第三是稳就业,为社会创造了逾百万灵活就业机会,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明星店主;第四是促消费,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最后,调研团也对梦饷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10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大会暨“新中国七十周年文化发展的逻辑”学术研讨会举行,院领导同仁及兄弟单位同道欢聚一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出席会议并致辞。徐炯指出,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建所以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积极服务国家尤其是上海的文化建设,在理论研究、服务决策及人才培养方面,有所建树、成果丰硕,是我国文学文化研究领域最具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和智库之一。希望文学所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以良好学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国家和上海的文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刘跃进、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解超分别致辞;兄弟省市社科院和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的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成就、经验、理论和政策等进行了交流研讨。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作协、市社联、市方志办、上影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和解放日报等媒体的领导,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上海社科院领导及各研究所和院部机关处室的负责人,文学所研究人员及离退休老同志共18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中国日报上海分社)来源:中国日报网
新全球化与我国的双循环战略主讲人:金凤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时 间:2021年4月16日 周五15:00-17:00地 点: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地理馆301会议室主办单位:城市发展研究院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对电子美元和电子人民币的影响主讲人:苏育洲(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主持人:聂永有(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时 间:2021年4月17日 上午9:30地 点: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区经济学院580会议室主办单位:上海研究院数字时代展望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主讲人:刘少轩(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时 间:2021年4月17日(周六)13:00-16:30活动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安泰经管学院A300报告厅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从青椒到思想者——教授的台阶和乐趣》新书发布会主讲人:诸大建(同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嘉 宾:刘梁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马臻(复旦大学教授)时 间:4月17日下午2:00至3:30地 址: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淮海中路624号区块链技术的分解与局限主讲人:朱恩临(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时 间:2021年4月18日(周日)15:00-17:00观看方式:Umeet(会议 ID:13229613967,会议密码:314159)主办单位: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百年党史主讲人:王立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时 间:202年4月19日 上午 9:00-10:30地 点: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北大楼上海研究院103报告厅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大学(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研讨会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查建国 夏立)9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协办,上海研究院调查与数据研究中心承办的“全球城市与都市发展:建设具有社会包容性、凝聚力和公平性的宜居城市”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研究员分别致辞。李培林向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经济贸易办原主任叶金龙颁发特聘研究员证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克斌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研究员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李培林指出,本次研讨会探讨的是全球城市与都市发展这一重要的话题,所涉及内容涵盖了全球“超级都市”的各个方面,所关注的重点为社会层面,会议将围绕包容、凝聚、平等等一系列关键词进行学术讨论,从广泛的视角对大都市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获得高层次学术研究成果。李培林还介绍了中国社科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情况,并表示要努力发挥“院市合作”优势,提升上海研究院在战略研究,咨政建言,舆论引导,公共外交,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服务能力,推动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陈光金认为,此次国际研讨会以“建设具有社会包容性、凝聚力和公平性的宜居城市”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的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全球城市与都市发展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将对以上海为主的大都市发展具有现实的价值,对中国城市化的未来趋势把握和风险治理具有积极意义。陈光金还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现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第一任所长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成立的40年里,社会学研究所围绕家庭和性别发展、城乡发展和城乡关系变迁、社会结构变迁,尤其是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扶贫等,青年发展问题和社会心态变迁问题,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等问题,以及国家与社会治理等这些紧密联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40年的重大主题开展研究,在学术理论研究和智库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成就。未来社会学研究所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投入更多的力量,聚焦中国新时代两步走现代化战略相关问题的研究,并期待更多国际学术交流合作。赵克斌介绍了会议背景,他表示,此次会议聚焦“全球城市和都市发展”,在座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能够围绕世界大城市社会包容性、凝聚力和公平性的研究进行充分的探讨,分享学术成果。本次研讨会举办地点为上海临港新片区,新片区将是上海以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未来城市的新典范。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向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经济贸易办原主任叶金龙颁发特聘研究员证书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克斌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专家学者合影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会议共分为八个分论坛,来自十几个国家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将围绕主题就“大都市中的社会不平等”“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个人,社区与都市”“大都市中的国际移民”“全球都市发展的新议题”“多元分化的大都市”“大都市中的社会问题”和“都市规划与治理”等议题进行学术交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夏立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环球网 记者 刘晓旭】2019年10月23日,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优化营商环境的热潮。李克强总理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各地方、各区域也是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创新型探索,着力提高竞争力。对于如何贯彻落实《优化环境条例》,环球网财经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海上丝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璟桉博士。吴璟桉博士谈到,近年来,围绕国务院“放管服”工作部署,全国开展了一系列营商环境实践探索。如近期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等。又如地方探索中,有上海自贸区改革中的“证照分离”和“单一窗口”、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苏的“不见面审批”、银川的“一枚公章管审批”等。《条例》将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确立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这是结合本国国情、发挥制度优势、弘扬首创精神的一项创举,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继续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总体来看,《条例》出台体现三大发展思维,首先是法治思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营商环境法治化程度越高,市场的开放度和透明度越高,竞争主体的地位越平等,吸纳资本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就越强。其次是市场思维,聚焦痛点堵点关键点问题,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再者是民本思维,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改革,让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带来三大发展红利,为地方发展赋能、促企业释放活力、让人民感到满意。《条例》出台充分体现五大结合,即与新兴技术相结合,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与评价追责相结合,与社会共治相结合,与改革赋权相结合,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了立法保障,有利于中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现中国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同各国共同发展的良好前景。以下是环球网专访吴璟桉博士提问:环球网记者:上海是中国经济,金融,贸易,科技,信息,文化的中心,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城市功能提升?吴璟桉博士:优化营商环境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聚集评价指标,通过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利用数据整合、流程再造、制度创新等手段,基础性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这可以广泛的激发市场活力。如我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日均新设企业由改革前每天0.69万户提高到1.84万户,每千人企业数由2013年的11.4户提高到2018年的23.9户,增加1倍多。第二个境界是推动产业发展,聚焦重点产业,从产业链、业务链整体考虑,在市场准入、发展运营、制度监管等环节,创新探索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解决行业发展痛点,建立产业发展“绿色通道”,推动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如我国飞机融资租赁行业早期面临无飞机购买指标、外汇支出受限、关税负担重、飞机需属地报关等发展痛点,而这些问题分散在不同部门。为此,2013年国家发改委、外汇局、海关等部门从整体业务链考虑,出台了《关于加快飞机租赁业务发展的意见》,一揽子解决了其业务痛点问题,促进了融资租赁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个境界是提升城市功能,立足城市基础优势,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城市汇聚各种要素资源,成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商流等要素的“交汇地”,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城市网络关系中的节点功能和地位。如迪拜从沙漠中的城市,经过20年改革发展一跃成为与纽约、东京、伦敦齐名的全球城市,全球500强有超过400多家在迪拜设立公司及区域或全球中心,是知名的国际性贸易港口城市和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自贸区为引导创造了外企100%独资、免除15年所得税、资本和利润自由汇出等良好的营商环境。上海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的样本城市,在第一、第二境界的创新实践已走在全国前列,现在要进入营商环境优化第三个境界,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如为近年着力开展的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科创板建设、总部经济集聚等不断创新改革土地、人才、财税等政策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加速推动上海成为全球物流、商流、资金流、科技流、信息流的交汇枢纽,不断丰富和发展商贸、金融、文化、科创等城市功能,建设全球城市。环球网记者:您作为资深专家,见证了国内营商环境的进步和优化,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当前的地区营商环境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由营商环境差异所导致的经济增长模式、动力和反脆弱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吴璟桉博士:李克强总理强调,今后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从全球城市经济网络关系来看,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因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功能定位,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方面也会有不同的侧重,也决定了各地营商环境的差异性。全球城市经济网络中,北京、上海等城市属于全球能级型城市,承担我国与全球经济能量交换的作用,这种城市要在市场化、法治化基础上,通过推进总部经济集聚、加强国际贸易流通等方式重点提升资源要素国际流动功能(国际化);杭州、南京等城市属于区域能级型,承担区域经济发展和辐射带动的作用,这种城市优化营商环境要在法治化基础上,通过降低市场准入、创新监管方式等方式打通产业发展痛点,提升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市场化);一般地级市城市则属于一般能级城市,其优化营商环境侧重点在于制度创新、流程再造,通过“一网通办”、“单一窗口”等方式提升政府服务功能(市场化、法治化)。各地区、各城市要立足自身发展阶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要素流动汇集,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如果不能持续性优化营商环境,就会在全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浪潮中落后一步,陷入低水平、粗放式传统招商引资模式的路径依赖,导致地区或城市发展陷入落后和被动。环球网记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采取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服务城市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发展,形成城市发展特色和优势。关于营商环境的发展,您给好多地方都做过演讲和建议,比如成都、广州、杭州、厦门等地区,请问总体来看,这些特色区域都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改进和努力?代表的城市请具体谈一下发展的案例?吴璟桉博士:对照优化营商环境三个境界,大部分城市都有可优化和改进的地方,部分城市也做了很多创新性探索。境界一聚焦评价指标、提升政府水平层面,全国各地都进行了丰富的创新性实践探索,如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苏的“不见面审批”、银川的“一枚公章管审批”等。境界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层面,如上海为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直接采信CCC认证结果;为促进大宗商品交易发展,对进口矿产品先放行后检测。又如宁波为推动智能装备、新材料产业发展,通过创新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首批次新材料应用材料保险有效消除了企业应用智能装备、新材料的顾虑,提升了相关企业应对复杂风险的能力。境界三提升城市功能层面,如郑州通过积极争取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落地、大力扶持通航产业发展、推行口岸通关创新等途径打造提升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功能定位,并因此引聚了大量航空货运“主导型”产业,推动郑州成为德国戴姆勒、宝马公司等高端汽车零配件集散地,微软公司、联想集团电子产品的集散Inditex国内第二大物流分拨基地和UPS公司全国第三大快件中心。又如宁波不断加强义甬州大通道建设,通过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种方式连接义乌、舟山,利用宁波舟山港帮助义乌小商品走出国门。义甬舟大通道建设不仅助力宁波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海陆“桥头堡”,更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进一步确定了其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地位。(吴璟桉,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先后曾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上海市信息中心经济预测中心主任等职。现任上海海派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璟桉,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先后曾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上海市信息中心经济预测中心主任等职。现任上海海派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
12月18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八届学术年会大会在上海社会科学会堂召开。会议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主持。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致开幕辞。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秘书长解超宣读本届学术年会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工作者及优秀论文名单,并发布上海市社联2020年度十大推介论文。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陈麟辉发布上海市社联“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大选题。王战在致辞中指出,当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危机中寻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充分发挥社科界专家学者在科学决策中的智囊团作用,发挥社科专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生力军作用,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主引擎作用。会议邀请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冯俊做大会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环节,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阮青,复旦大学教授、市社联副主席吴晓明,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冠军5位专家围绕“十四五”发展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交流。本届学术年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依托学术年会的平台影响力、辐射力和号召力,联合本市社科界五路大军,前期举办年会系列主题论坛十余场,广泛邀请本市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同时组织学术年会征文活动,出版学术年会文集1卷。大会现场附:上海市社联2020年度十大推介论文1.《马克思的现代技术之思》,载《学术月刊》2020年第4期,作者:刘日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2.《法国哲学四条重要发展路径之考察》,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作者:冯俊(同济大学人文学院)3.《发展与平衡的新时代——新中国70年的空间政治经济学》,载《管理世界》2019第10期,作者: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鹏飞(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钟辉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4.《司法人工智能的重塑效应及其限度》,载《法学研究》2020年第4期,作者:马长山(华东政法大学)5.《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需要》,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1期,作者:徐国庆(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6.《<金瓶梅>成书之争与模糊判断》,载《文学遗产》2020年第4期,作者:陈大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7.《近代长三角邮政空间的演化——兼论长三角基层市场网络》,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20年第2期,作者:刘雅媛(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8.《智能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初探》,载《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作者:高奇琦(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9.《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生产范式——以晏阳初和费孝通的实践为例》,载《学术月刊》2020年第6期,作者:李友梅 耿敬(上海大学社会学院)10.《审美能力的构成》,载《文学评论》2019年第5期,作者:刘旭光(上海大学文学院)(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