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美政客言论凸显对历史进程的无知葛伊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美政客言论凸显对历史进程的无知

近期,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为首的一些美国政客,大肆宣扬所谓“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失败”的论调,企图全盘否定中美关系历史。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蓬佩奥等一些美国政客的言论既不尊重历史,也不符合基本事实。中美建交40多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实实在在造福两国人民,绝非个别政客几句胡言乱语就可以抹杀的。蓬佩奥7月23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说,号召所谓的“自由世界”“诱导”中国改变,其言论引发美国许多前政要、学者、媒体的质疑和批评。“众所周知,美国对华接触政策是1972年由尼克松政府所开启,但蓬佩奥有意选择在此发表歪曲历史事实的观点,既是对逝者的极不尊重,也是对当年访华人士的极大嘲弄。”袁征说。在袁征看来,中美之所以能够实现和解进而走向关系正常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双方都坚持了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搁置了彼此意识形态的差异。“当前,美方一些政客声称美国当初与中国接触和建交是为了改变中国,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已全面失败,渲染意识形态对立,竭力鼓吹冷战思维,凸显出对历史进程的无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资料图。图自新华社袁征表示,中美合作从来都不是一方给另一方的恩赐,也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盘剥。过去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也为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各国提供了持续的增长动力和重要机遇。数据显示,中美经贸关系支撑美国260万个就业岗位,两国贸易平均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的生活成本。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累计已超过7万家,年销售额达7000亿美元,其中97%都是盈利的。“蓬佩奥等政客大谈所谓美国‘吃亏’、中国‘抢掠美国’、‘美国重建了中国’等论调,罔顾事实,只会激起中国人民内心的愤怒。”他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方一些人不断鼓噪所谓“脱钩论”,企图强行制造中美“脱钩”。袁征认为,这种做法有违事实常理,注定是徒劳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20年度会员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未来五年的商业前景感到乐观。基于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87%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不打算将生产线搬离中国。今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6%。袁征说,当前,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并推动复工复产,更加凸显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更何况中美利益已深度交融,强行脱钩将使两国关系受到长远冲击,危及国际产业链安全和各国利益。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已经先后退出了十多个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不久前,美方宣布退出世卫组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方此举破坏国际抗疫合作,给那些急需国际支持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消极影响。“美国不断退群,不愿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实际上是在以退为进,意在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改造甚至是另行打造一个美国所主导的国际新秩序。”袁征说,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美方会在联合国大会的多边舞台上大谈“美国优先”的正当性,甚至对盟友也锱铢必较、肆意打压。“在美方看来,国际无秩序可言,其奉行的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展望未来中美关系发展,袁征认为,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能否展开互利合作,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关乎世界和平与稳定。袁征表示,中国的道路是中国特定的历史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历经屈辱和磨难,在长时间的探索中所选择的。“中方不会寻求改变美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理念,美国同样没有资格、更没有能力来‘诱导’或改变中国。”袁征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处理中美关系的正确路径是尊重历史,面向未来,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商州

美政客言论凸显对历史进程的无知——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题:美政客言论凸显对历史进程的无知——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新华社记者郑明达、朱基钗近期,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为首的一些美国政客,大肆宣扬所谓“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失败”的论调,企图全盘否定中美关系历史。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蓬佩奥等一些美国政客的言论既不尊重历史,也不符合基本事实。中美建交40多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实实在在造福两国人民,绝非个别政客几句胡言乱语就可以抹杀的。蓬佩奥7月23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说,号召所谓的“自由世界”“诱导”中国改变,其言论引发美国许多前政要、学者、媒体的质疑和批评。“众所周知,美国对华接触政策是1972年由尼克松政府所开启,但蓬佩奥有意选择在此发表歪曲历史事实的观点,既是对逝者的极不尊重,也是对当年访华人士的极大嘲弄。”袁征说。在袁征看来,中美之所以能够实现和解进而走向关系正常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双方都坚持了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搁置了彼此意识形态的差异。“当前,美方一些政客声称美国当初与中国接触和建交是为了改变中国,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已全面失败,渲染意识形态对立,竭力鼓吹冷战思维,凸显出对历史进程的无知。”袁征表示,中美合作从来都不是一方给另一方的恩赐,也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盘剥。过去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也为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各国提供了持续的增长动力和重要机遇。数据显示,中美经贸关系支撑美国260万个就业岗位,两国贸易平均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的生活成本。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累计已超过7万家,年销售额达7000亿美元,其中97%都是盈利的。“蓬佩奥等政客大谈所谓美国‘吃亏’、中国‘抢掠美国’、‘美国重建了中国’等论调,罔顾事实,只会激起中国人民内心的愤怒。”他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方一些人不断鼓噪所谓“脱钩论”,企图强行制造中美“脱钩”。袁征认为,这种做法有违事实常理,注定是徒劳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20年度会员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未来五年的商业前景感到乐观。基于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87%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不打算将生产线搬离中国。今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6%。袁征说,当前,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并推动复工复产,更加凸显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更何况中美利益已深度交融,强行脱钩将使两国关系受到长远冲击,危及国际产业链安全和各国利益。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已经先后退出了十多个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不久前,美方宣布退出世卫组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方此举破坏国际抗疫合作,给那些急需国际支持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消极影响。“美国不断退群,不愿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实际上是在以退为进,意在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改造甚至是另行打造一个美国所主导的国际新秩序。”袁征说,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美方会在联合国大会的多边舞台上大谈“美国优先”的正当性,甚至对盟友也锱铢必较、肆意打压。“在美方看来,国际无秩序可言,其奉行的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展望未来中美关系发展,袁征认为,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能否展开互利合作,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关乎世界和平与稳定。袁征表示,中国的道路是中国特定的历史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历经屈辱和磨难,在长时间的探索中所选择的。“中方不会寻求改变美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理念,美国同样没有资格、更没有能力来‘诱导’或改变中国。”袁征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处理中美关系的正确路径是尊重历史,面向未来,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新闻链接:中国代表驳斥蓬佩奥“三边军控谈判”错误言论新华国际时评:蓬佩奥复活冷战企图不会得逞

鼓腹而游

“总体国家安全观系列丛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环球网综合报道】在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15日在北京举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系列丛书”新书发布会,以推出系列丛书的方式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立体化展现。丛书以一种通俗而不失学术、鲜活而不失严肃的方式,让读者走进国家安全这个既神秘高端、又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领域,在拓展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提升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表示,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以推出系列丛书的方式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特殊意义。丛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同时超越总体国家安全观本身,透过历史、地理、文化等视域,从大国兴衰、百年变局等高度帮助读者认识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表示,当前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历史时期,中国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能力空前增强,同时国际上干扰中国发展的动作也不断增多。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的历史时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提供了根本的遵循。谈及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传统安全观的区别,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发言称,面对当前各种各样的挑战,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已经难以全面认识国家安全。因此,战略研究要超越过去习惯的思维,要从系统的角度理解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倪峰进一步称,回顾过去六年国家安全形势总体的演变过程,中国外部安全环境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展望未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凸显国家安全基本功能在国家发展改革过程中更显紧迫。国家安全观作为严肃的学术话题,如何“破圈”成为通俗易懂的读物,既是系列丛书的特点,又为实际编纂提出了挑战。丛书各分册主编普遍表示,总体国家安全观系列丛书从历史、地理、文化诸角度看国家安全,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初步的探索,既有国家安全主题的严肃性、政论性,又兼顾可读性、知识性。据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系列丛书”是刚刚成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首批成果,共分为《历史与国家安全》、《地理与国家安全》、《文化与国家安全》、《大国兴衰与国家安全》、《百年变局与国家安全》、《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六册。

捧喝

美国为何难以治愈种族歧视痼疾?

3月29日,美国白人警察德雷克·肖万被控杀害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一案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开庭审理。尽管弗洛伊德案在全美掀起抗议浪潮,但对肖万定罪面临较大难度。在美国,种族歧视不仅仅发生在黑人身上,亚裔和拉丁裔受到的歧视更为严重。自诩“世界灯塔”的美国,种族歧视为何如此根深蒂固、难以消除?号称“上任100天内解决制度性种族主义问题”,拜登又能改变些什么?美国少数族裔愈发“难以呼吸”2020年5月25日,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当街残忍“跪杀”。此案发生后,全美各地爆发大规模反暴力执法、反种族歧视抗议示威,这场“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得到全球各地广泛声援。非洲裔并非美国种族主义问题的唯一受害者,拉丁裔和亚裔等少数族裔也长期遭受种族歧视。新冠肺炎疫情在美暴发以来,少数美国政客借疫情对亚裔进行污名化,导致针对亚裔的暴力仇恨犯罪激增。刚刚过去的周末,美国多地亚太裔民众继续举行集会和游行,高举“停止仇恨亚裔”“停止种族主义”“我们不再沉默”示威标语,向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发出集体怒吼。根据美国“停止仇恨亚太裔美国人”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美自去年3月以来有近4000起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事件报告,其中华裔是遭遇攻击最多的族裔。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上周发布的《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显示,美国少数族裔遭受系统性种族歧视,处境艰难。非洲裔新冠肺炎感染率是白人的3倍,死亡率是白人的2倍。1/4亚裔年轻人成为种族欺凌的目标。社会分配不公加剧种族矛盾美国的种族矛盾为何如此根深蒂固、难以消除?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表示,近代以来,欧洲国家的移民构建了现代的美国,他们从一开始继承了欧洲的人文传统,即白人的优越论,他们对有色人种有根深蒂固的偏见。黑人经过很多年的运动,才在上世纪60年代打破种族隔离制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崔磊表示,最初黑人是作为甘蔗园、棉花园的劳动力从非洲引进,一开始就在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上,与白人是“奴隶—奴隶主”这样的从属和人身依附关系。一直到南北战争时期,美国才从法律上废除奴隶制。“然而,几百年间处于这样的从属关系,白人的种族观念是根深蒂固的,烙进了他们的社会基因。”崔磊说。袁征说,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是由白人主导,规则的制定也是由白人掌控。少数族裔由于人数较少且所处阶层不高,声音和力量是不足的。这其中又以亚裔最为突出,他们参政意识没那么强烈,比其他少数族裔更加沉默。近些年来,美国国内政治撕裂、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客观上也加剧了种族矛盾。“虽然美国的‘饼’越做越大,但分配问题带来的不公,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袁征表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家和技术精英是受益者,但产业外移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导致中下阶层白人失去工作岗位和收入,加剧了他们对少数族裔的仇恨,种族关系变得更为紧张。制度性改变易 种族偏见难除“仇恨只是隐藏了起来,但它不会消失。”在竞选期间,拜登曾就“跪杀黑人”案公开表态:他称自己如果当选,将在上任100天内解决“制度性种族主义”问题。3月25日的首场记者会上,拜登也曾就移民问题发表言论。崔磊表示,美国民主党高举“消除种族不平等”这杆大旗,还是要在任期做一些事情的,否则就会失去少数族裔的支持。拜登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应该会推动一些进步主义色彩的法案,包括推出对少数族裔在教育、就业机会的照顾性法案等。然而,在袁征看来,从历史上看,自建国以来,美国一直试图解决种族矛盾的问题,从打破种族隔离制度再到消除种族歧视问题、保障黑人的投票权等,都从制度设计和法律上得到体现。拜登上台以后,无非就是通过立法和行政令,进一步进行安排。“制度性改变容易,但改变偏见很难。意识形态的改变,需要更长的时间。”袁征表示,美国种族问题的关键并非制度和架构设计,引发种族歧视的根本性原因是拜登无法解决的。崔磊也表示,在拜登任期内,想种族问题出现大的改观,就连美国人自己都是没有底气的。白人根深蒂固的种族理念,很难通过几部法案解决。拜登对种族问题的关注也并非那么纯粹。崔磊表示,去年正值美国大选,民主党借助美国深刻的种族矛盾,对“弗洛伊德”案极力炒作,来获得更多少数族裔的选票,这其中存在政治私心和目的,也助推了抗议运动在全美的蔓延。《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认为,在美国,种族主义是全面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存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对这一现状无奈地表示:“因种族而被区别对待是数百万美国人悲剧性的、痛苦的、愤怒的‘常态’。”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赵晓娜策划:李杰伦

诗音

詹姆斯·利奇:我相信中美关系能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中国日报网3月26日电 詹姆斯·利奇,美国前众议员、众议院银行与金融服务委员会前主席,曾经多次来中国,他在美国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表示,稳固的中美关系可以让世界以及中美两国变得更好,他相信,中美谨慎处理两国关系,未来能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2021年1月26日至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美国凯特林基金会共同举办“中美长期对话”线上研讨会,美国前众议员、众议院银行与金融服务委员会前主席詹姆斯·利奇作为嘉宾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表示,中美两国互相学习,这样的互相学习还将继续。关于国际关系,美国总统并不了解全球风云变化。但是很显然拜登上任的前一百天是想重点解决国内问题,大部分精力应该会放在应对新冠疫情等问题上。近年来,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但没有总统会一直保持强硬的态度,而且很显然21世纪的全球和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美关系。詹姆斯·利奇认为,中美花很大的精力谨慎处理中美关系,相信我们能度过中美关系这段艰难的时期。他还认为,我现在乐观看待两国关系,美国人也都觉得近期中美两国可以处理好两国关系,这是史无前例的。我们的生活将回归正轨,也可以回归正轨。(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网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纷而封哉

首部《中国周边关系蓝皮书》详论中美中俄中印关系:周边地区热点问题总体可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4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举办了《中国周边关系蓝皮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这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首部研究中国与周边关系的蓝皮书。蓝皮书从区域、双边和专题三个细分层面对中国周边国际环境进行了分析和展望。4月9日,《中国周边关系蓝皮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在京举行。 马子倩/摄蓝皮书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周边地区大国竞争加剧,地缘政治复杂性凸显,安全风险上升,但周边热点问题总体可控。中国周边形势未发生根本逆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依然是主流。蓝皮书提到,中国比以往面临更加复杂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国与周边国家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设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推进安全、经济、人文、生态等方面合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美国对中国周边影响还将继续上升近期,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确定性升高。从中日关系重现波折,到中菲在南海的牛轭礁风波升温,背后都暗藏着美国“长臂介入”的影子。美国虽不是亚洲国家,但其在西太地区拥有军事基地,且一直保持军事存在。蓝皮书认为,美国作为唯一的全球性超级大国,对中国周边地区的影响还将持续上升。“中美结构性矛盾是双方战略竞争加剧的深层次原因。”蓝皮书分析指出,美国维护霸权和中国快速上升之间、美国追求绝对安全与中国维护安全利益之间,两国在建立什么样的、如何建立世界政治新秩序等问题上,都存在矛盾。同时,中美不同的发展模式竞争进一步凸显,美国基于意识形态因素强化了对中国的战略猜忌。这样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叠加2020年美国大选年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因素,最终导致美国国内对华氛围极其负面,反华势头风高浪急,并强化了在我周边地区的存在,加大了干预我内部事务的力度。拜登政府上台后,各方都在关注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两国也在上月举行了高层战略对话。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对话结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方向美方明确指出,主权和领土完整是重大原则问题,美方不要低估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不要低估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正当权益的意志。王毅指出,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态度是明确、一贯的,希望美方也能相向而行,特别是要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结合近期美方的一系列动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袁征在发布会上分析指出,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围堵中国、干预中国内政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未来竞争还会加剧。美国将继续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加强其同盟体系,同时还会继续打着所谓“人权、民主和宗教信仰自由”旗号,插手中国台湾、香港、新疆和西藏等问题,打“台湾牌”的力度也将会加大。中美战略竞争仍将是未来两国关系的主基调。但袁征并不认同全球化会因此出现倒退的说法。在他看来,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战之后,未来全球化将以一种新的模式运行,各国将会更加重视本地区的合作,中国也将把更多精力放在经营周边地区上。他说:“美国不会放弃牵制和围堵中国崛起的战略,这势必将加大中国边疆治理的成本。对此,中国也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中印关系有回暖迹象历史遗留的边界争议,是影响中印关系的敏感问题。去年发生在中印边界西段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一度令中印关系跌至谷底。两国都在边境地区强化了军事部署,与此同时,两国也通过外交与军事渠道进行了多层面的磋商与沟通。就在4月9日,中印两军在莫尔多/楚舒勒会晤点印方一侧举行了第十一轮军长级会谈,双方就相互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将继续通过军事外交渠道保持沟通。中方希望印方珍惜当前中印边境地区出现的缓和降温积极态势,恪守两国两军有关协定协议和前期会谈共识,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蓝皮书判断,中印边境局势有望趋于缓和,双方关系有回暖迹象。中印两国迄今都表现出一个意愿,不希望“螺旋式上升”的边界对峙演变为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要在短期内达成一个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可能性仍较低。在此背景下,中方也需要保持耐心和理智。虽然中印两国发生边境摩擦,但去年中国却超越美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据印度商务部数据,2020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777亿美元,而印美双边贸易额则受疫情影响下降至759亿美元。中国对南亚贸易的大部分也发生在中印之间。蓝皮书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应在建构认同、引导舆论方面多发力,推动中印两国各界加深互信、管控分歧、聚焦共识,防止他国利用分歧使亚洲最大的两个发展中经济体形成战略内耗。不过,随着印度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增多,蓝皮书提醒说,对中国投资者而言,目前在印开展投资活动风险较高,尤其是电子制造和组装等行业。中俄将继续深化各领域战略协作2021年是中俄关系大年,既是苏联解体、中国正式承认俄罗斯联邦为苏联合法继承国30周年,也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中俄宣布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5周年,还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3月底在访华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俄罗斯问题专家邢广程,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中俄关系发展主要基于其内生性,两国在解决各自发展问题、满足各自人民利益和安全需要等方面,内生动力源不断增强。蓝皮书预测,2021年中俄两国将继续深化各领域的战略协作,构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将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使双边贸易额恢复并超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规模。因为美国拜登政府继续推行遏制中国、制裁俄罗斯的政策,中俄两国还要在应对美国遏制、维护周边地区安全、调解国际热点问题、维护全球和亚太地区战略稳定、推进世界多极化等方面开展密切的战略协作。2019年11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访问俄罗斯时曾表示:“发展中俄关系不封顶、不设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近期,一些炒作“中俄结盟”或“中俄组建反美同盟”的说法出现在了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对此,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日前回应说,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正处于高度互信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俄两国有建立军事同盟的计划。在蓝皮书发布会现场回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问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柳丰华,也表达了他对中俄关系现状和发展的理解。柳丰华认为,中俄在安全领域的战略协作确实在加强,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某种“准同盟”的深度;但是,这依然是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架构下的一种合作,是一种有弹性的合作。“这种合作以后还会加强,但不会出现中俄结盟这种情形。”柳丰华说,“至少现在还看不到这种前景。”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符瑞

李侃如:我相信未来中美关系有机会改善

中国日报网3月29日电 李侃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荣誉资深研究员、密歇根大学荣誉教授近日,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美国凯特林基金会共同举办“中美长期对话”线上研讨会上表示,中美之间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领域,他相信未来中美关系有机会改善。李侃如认为,现在拜登政府当务之急是解决疫情带来的影响,控制疫情,这是美国短期亟待解决的国内问题。从国际层面来看,他认为拜登的外交经验非常丰富,今后重点将会放在修复同盟友、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上,如美国需要参与更多的多边的协定,有很多政策都是奥巴马政府之前推动的或者提过的,尤其在外交方面。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李侃如表示,拜登政府想要重新恢复各种各样人际之间的交流,比如像今天这样的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凯特林基金会的关系就非常重要,在其他不同的领域,拜登政府也会强调不能妖魔化亚裔美国人以及来自亚洲的访客等等。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读书,也会有很多美国留学生在中国,美国希望开展更多的研究,同时在中国设立更多研究中心,这对促进中美之间相互了解至关重要。他提议未来可以规划出非常清晰的政府间合作方式,如要用什么样的平台、开展什么样的对话等等。2021年1月26日至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美国凯特林基金会共同举办“中美长期对话”线上研讨会,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荣誉资深研究员、密歇根大学荣誉教授李侃如作为嘉宾发表了他的看法。(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网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石保

结束“逐底竞争” 美国呼吁全球最低企业税

过去几十年间,美国和其他国家普遍都在降低税率以吸引企业投资,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一趋势是破坏性的“逐底竞争”。当地时间5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一场由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主办的活动上呼吁,各国应共同设定全球最低企业税率,以结束“长达30年的逐底竞争”。“我们可以共同利用全球最低税,确保全球经济在对跨国公司征税的更公平竞争环境的基础上蓬勃发展,并刺激创新、增长和繁荣”,耶伦表示,拜登政府将寻求与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共同设定全球最低企业税率,以结束这种局面。逐底竞争,即一些国家试图通过降低税率来吸引跨国公司业务,从而超越彼此的税收。过去40年间,全球工业化国家大幅削减了企业税。跨国公司则越来越多地将利润存入海外的避税天堂,尽管那里几乎没有实际经济活动发生。而自2017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税改,将企业税税率从35%大幅下调至21%以来,这场竞争愈演愈烈。仅去年一年,全球就有包括法国在内的9个国家降低了企业税税率。根据美国智库税务基金的数据显示,1980年全球平均企业税率约为40%,到2020年已降至约2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祖克曼等人指出,2017年全球跨国公司赚取的利润中,约40%(超7000亿美元)被藏在避税天堂。在耶伦的导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看来,这就像税收版的巴黎气候协定,每个国家都认为可以通过减税来“窃取”其他国家的生意,而这种逐底竞争的唯一受益者就是那些最富有的跨国公司。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可能要结束了。一位官员对此表示,美国将使用自己的税收立法来防止公司将利润转移到避税天堂国家,并将鼓励其他主要经济体也这样做,曾经的避税天堂未来或将承压。除了长远的税收考量,耶伦此举或许还和拜登政府酝酿的加税筹钱有关。上周,拜登刚刚公布了一笔2万亿的基建计划,增税有可能成为这一法案的部分资金来源。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拉马穆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拜登计划对大公司和富人征收更高的税率。“关键是,总统坚信,那些大型企业和过去几十年中赚了很多钱的人应该多缴纳一些。”根据拜登的提议,将联邦企业所得税税率从目前的21%上调至28%,并将美国企业海外利润的最低税率从10.5%提高至21%,以限制美国企业海外避税,激励它们在美国国内扩大投资。此举一出,就有税务专家、商业团体和共和党议员担心,增税将损害美国的竞争力。而现在设定全球最低企业税率或许可以抵消部分美国加税带来的负面影响。税务专家指出,如果没有全球最低税率,美国的税率将再次高于其他一些主要经济体,而美国的提议可能有助于推动主要经济体之间就税收协定进行谈判。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看来,耶伦此次的提议是和拜登政府的加税政策紧密相关的。最低税率不再,美国国内的投资也就没有了竞争优势,企业肯定会纷纷想方设法转移来避税。而如果这些国家达成最低税率统一的话,不管是留住现在的企业,还是吸引外来的,都会有一定的底气。杨水清接着指出,重要的是要让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意这个计划,并使其生效。至于如何达到,还是要看耶伦的做法以及美国政府的决心。事实上,耶伦也一直在为了这个计划作出努力。在竞选的时候,她就曾表示,如果提名得到确认,她将“与盟友合作建立一个全球税收制度,保护美国的竞争力,同时确保企业支付公平的份额”。美国财政部称,在上任的最初几周,耶伦就和包括德国和法国财长在内的多位财长讨论了税收谈判。不过,耶伦的努力也遭到了众多怀疑。他们担心,这一举措将鼓励跨国企业进一步将税收转移至协议外的国家,或促使美国作出有损其竞争力的妥协。更有人为此计划的成型表示担忧。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全球主要经济体未就设定最低企业税率达成一致,拜登的税改提议将令美国跨国企业在与其他经济体跨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赵天舒

大象心

美日韩不敢越雷池半步!专家:美若这么干,中美关系恐“摊牌”

据环球网援引多家外媒4月8日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的一番话引发媒体炒作,被解读为“美国考虑联合盟友共同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后,美国务院一名高级官员发表声明澄清称,“我们没有,也不会与盟友、伙伴讨论联合抵制事宜。”随后,白宫新闻发言人珍·普萨基也表示,美国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计划没有改变。在美国务院与白宫相继辟谣后,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和韩国也迅速站出来表态,唯恐被牵连。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加藤胜信7日称,日本没有同美国讨论可能抵制北京冬奥会一事。韩国外交部发言人崔泳杉8日也表示,韩方不曾就相关问题与美方进行过任何讨论。显然,美日韩均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敢越雷池半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吕耀东8日指出,“奥运会是日本的一根软肋”。他补充解释称,朝鲜已经决定不参加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担心朝鲜的决定影响到其他国家,可即便如此,中国不但从未说过不参加东京奥运会,反而一直表态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如果表示抵制北京奥运会,显然会让自身陷入不义的境地,因此日本在该问题上不敢“越雷池半步”。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认为,在美国对华舆论日渐极端的大背景下,存在“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声浪非常正常,但这种杂音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需要打一个问号。他表示,“抵制奥运会”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倘若美国此次联手盟国抵制北京冬奥会,即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全面破裂”和“彻底摊牌”,也意味着中美“新冷战”真的到来。但是,现在两国关系远未到这一程度,美国禁止其运动员来北京参赛的可能性很小。不过,袁征同时提到,美国对冬奥会采取“软性抵制”的可能性不小,可能会不断在政治上和舆论上炒作相关议题抹黑中国,以干扰冬奥会的举行。然而,这种方式的“杀伤力”要小的多,而且承担更多损失的将是美国企业、品牌等群体,中国实际并不会有太大损失。

三日三夜

来广州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黄埔高等研究院即将成立

近日,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黄埔高等研究院,双方将在科学研究、新型智库、人才培养等方面在知识城开展深度合作。知识城区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7年成立,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培养人文社会科学拔尖人才的研究型大学。中国社科大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占地面积49.4万平方米。拥有馆藏和共享图书554万余册,及丰富的中外学术数字信息资源。配有宽带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餐饮中心等基础设施先进。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2016年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显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中国智库中排名第一。建设人才高地。目前,广州中新知识城引进了多所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如华师附中、广州新侨学校、广州实验中学、广州二中会元学校等,为知识城人才家属提供优质基础教育服务。高校方面,已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4所高校落子知识城。联合会在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中凸显其多方协同作用,加速形成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是落实“科教强区”战略的重要载体。高校将大力支持联合会工作,协同以提质增效为方向推进科教强区,提升科技转化项目水平,协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助推“双创”人才与发展有效匹配、高教与产业紧密对接、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知识城打造广州科技创新轴“北极点”助力。随着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升级,知识城进入了开发建设2.0阶段,二期合作范围将扩展至跨境金融、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等前瞻性领域。未来,中新知识城将着力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到2022年,国家知识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到2035年,知识城营商环境位居国际前列,宜居宜业新城全面建成,知识城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