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东北振兴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贡职不美

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东北振兴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为新时期东北振兴把脉,提出东北振兴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东北大学供图9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提出,要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那么,如何把东北振兴的一个关键因素——人才工作,作为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来思考?“我们需要从全新的概念来思考振兴东北的问题。东北振兴的根本问题还是‘人的振兴’,不振兴人力资本,可能一切都会落后世界工业未来发展趋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中央人才协调小组特聘专家、国务院创新驱动发展专家委员会成员吴江10月12日在“第四次东北振兴大讲堂”上说。东北振兴大讲堂是由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东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高端智库活动。为人才振兴创环境吴江在这次大讲堂活动中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他说,东北振兴的根本问题还是“人的振兴”。当前世界工业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传统工业,而是一种智能工业、智能经济,这对人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人才的创新能力激发出来是关键。”吴江指出,新一轮东北振兴,必须要加快人才振兴,不仅要实现人才的“聚”和“留”,还要有效地激励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人才的进一步成长。如何做到这一点?吴江支的招儿是要打造人才的“生命链”、“成长链”和“使用链”,努力形成让各类人才能够不断创造出活力的社会环境,“说到底,就是要营造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一流生态环境”。一流的生态环境并不容易建设,需要一定的“韧性”,还有具有现代化的人才治理能力。“从人才管理到人才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反映出来的却大不同,后者指的是一种人才战略。”吴江说。为人才发展放权“松绑”吴江认为新时期东北全面振兴要提升人才治理能力。他提出了四个“新”。首先,他指出要在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上有新担当。“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东北振兴的坚强保证,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我们应该有信心也有能力建立优于发达国家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其次,吴江提到,还要在加强人才发展的法治化建设上有新突破。法治化应当成为人才事业改革发展的新路径。第三点,吴江提出,一定要在人才发展的市场化改革与放权松绑上有新作为。他说,纵观国际人才竞争的基本规律,充分的市场机制与强有力的政策供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让市场决定人才发展,简政放权才能释放活力。那么,如何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吴江说,一个关键问题是人才市场的体制分割状况,行政过度干预、管办不分再加上行业垄断行为是问题的症结。这些都是亟需改变的。最后一点,吴江表示要在区域人才发展一体化上有新思路。他建议各行政主体应为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联合对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共同的需求和预测,制定出相互认可的制度和政策,实施共同制定的人才引进、评价、培养、激励、保障的技术标准,建立相对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和政府监管模式,以及发挥行业和社会力量多元投入,联合打造人才发展的共享平台和共享机制,以提升区域整体人才竞争力,营造区域人才高质量集聚的生态环境。

专家献智雄安新区人才大计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8年12月25日,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正式发布。明确雄安新区要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个初心,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雄安新区建设对人才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如何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广聚天下英才,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近日,雄安新区邀请有关人才专家对雄安新区人才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何看待雄安新区建设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吴江(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雄安新区人才发展定位要着眼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挖掘京津冀高端人才智库潜力为我所用。要建立雄安新区的反磁力吸引的人才发展模式。现代化大城市同时存在向心力和离心力。工业集中、交通运输方便、服务设施齐全是向心力产生的根源;城市的若干工业远离原料产地并缺乏扩展空间,城区环境污染、交通混乱、居住条件恶劣,又形成人口的离心力。在设计以削弱大城市磁力作用为目的的反磁力吸引点时,如能充分利用大城市的离心力,并使之成为自己的向心力,发挥其优势,就可形成独具特色的吸引力。李志刚(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原副局长):中央提出雄安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创新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雄安新区要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避免与北京天津存在同质化竞争,要快速地提升雄安新区人才资源的增量和质量。构建多元、开放、平台式、网格化的人才结构体系,面向世界汇聚一流顶尖人才引领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让雄安新区成为人才引领发展的国际典范。汪怿(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雄安新区要将目光转向世界,紧盯世界顶尖人才、人才团队;要从国内循环出发实现人才重点突破,聚焦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战略方向、优势领域、重点领域,加强人才特别是科技、工程、数学人才教育培养力度,注重青年人才和创新潜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范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企业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作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的人才发展要有创新特点,可以参考深圳特区、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和其他具有标志性的国际大都市,以此确定雄安人才发展路径。在人才支撑和引领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分别是规划文本与实现路径暨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建设过程与发展历程暨人才工作筑巢引凤下蛋孵化阶段发展问题,从园区到城市暨规模递进下的人才引育留用问题。周爱军(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人才发展上要坚持走“阶段式发展”的人才集聚之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确定不同的人才集聚战略。要树立精准高效的“靶向聚才”导向,通过国家、省引才项目以及新区内拟开展的园区、基地项目精准承接、引进海内外人才,同时,要注意统筹协调好首都疏解人才、海外人才和本地人才之间的错位集聚和配置,以及不同待遇之间的平衡。罗旭(光明日报党建人才版主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需要在北京、天津、河北之间找到一个合适位置。雄安在为这些疏解机构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形成自己生存发展的主业,吸引来真正的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出自己的创新产业,那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与魅力,让人才有非来不可的理由。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发展示范区,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如何改革创新?吴江:雄安新区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沿阵地,要敢于打破以往的人事人才制度束缚,探索创新国际一流水准的人才体系,借力打造集事业(创新)平台、公共服务、人才政策、人才市场于一体的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共同体。雄安新区的人才体制机制创新要注重“创五区”和“遵七律”。“创五区”就是创建未来人才集聚区、服务人才示范区、创意人才生态区、国际人才开放区、人才治理试验区;“遵七律”就是要遵守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市场配置资源规律、科技创新激励规律、高端人才流动规律、创新企业用人规律、人才协同发展规律、全球人才竞争规律。李志刚:雄安新区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优势在于,雄安新区可以在“一张白纸”上画出富有创新理念的“画”。要制度创新设计优先,依靠高阶思维、战略眼光、超前意识、系统理念,从人力资本市场配置机制、知识产权制度、人才评价社会化机制、人才激励配套体系、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等方面投入全新理念,创新出更适合雄安人才宜居宜业的新体制机制。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注重发挥用人主体的主导作用、更加注重人才与产业的需求对接、更加注重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打造、更加注重青年人才和创新潜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完善人才引领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范巍:雄安核心的“1 N”规划体系中专门提到了人才特区建设,需要我们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中着重发力。要协调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特别是要更加关注“软”的部分;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多样性问题,本土人才和承接转移人才起到的大多是“压舱石”的作用,以此为基本雄安能做什么、如何做才是关键。在将雄安建设与国内外园区和城市群进行对标比较发现,雄安新区的优势是谋定而后动,有着相对清晰的发展规划,人才工作亦是如此。汪怿:雄安新区在机制创新上,要适应全球创新和人才发展的趋势,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创新国际人才便捷流动、自由执业的制度,创造突出公正价值,有利于人才及其核心团队活力激情充分迸发,共同参与国际创新协同的制度,创造提升能力、释放潜力、激发活力的制度,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增强雄安新区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周爱军:河北对国际顶尖人才的引进经验欠缺,对国内高端人才的引进政策不具竞争力,制约人才合理流动和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广泛存在,这对实现当前新区快速集聚一大批规划建设人才的战略目标极为不利。要弥补这一缺陷,必须树立更加开放的引才思路,将雄安新区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北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示范区,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区人才政策体系。雄安新区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外溢人才集中承载地,对北京疏解入雄人才,要在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等配套保障政策方面给予比在京更为优惠的政策条件,消除其“离京恐慌”心理,实现疏解人才的“软着陆”。同时,也要处理好首都“空降”人才与本地人才的关系,打消本地人才的“取代忧虑”心态,坚持两地人才并重,同等对待,使两地人才、两种优势相得益彰。罗旭:我认为,党委、政府做人才工作,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最重要为人才工作提供服务,最终要考虑怎么促进社会广泛参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要在制度设计上,让人才能够在这里接受市场的磨砺,让他们在大自然的竞争中吸收光和热,成为参天大树,而不是创造一个真空的、水缸式的环境,把他们养起来当盆景。潘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副教授):雄安“人才特区”的本质就是人才政策试验场,人才制度创新要在人才人口管理上作出特色,要制定有利于激发新区创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税收、养老等新政策。把握时间“缓”的原则,要放眼长远,不能操之过急;注意空间“广”的特点,适度有效发挥京津冀一体化的协同效用;增强主体“联”的通道,发挥政府的政治掌舵及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坚持任务“明”的要求,紧扣《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及的人才人口管理的任务清单逐一研究落实;遵循载体“稳”的规律,夯实人才发展的各类平台,实现新区、平台载体和人才的契合。如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宜居宜业的人才环境?吴江:雄安新区人才的集聚力既不能依靠温室效应,更不能孤立生存,而是需要“珊瑚礁”的生态群落效应,让人才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连接,从而主动创造出“生态群落”,汇聚更多的新人才,让更多的好创意在其中诞生和孕育,培育出雄安新区人力资本新动能。同时,还需要全面提升人才配置、使用、开发和服务能力,遵循人力资本积累发展规律,激发各个市场主体服务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与人才链之间的鸿沟,实现创新发展人力资本服务的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新技术新模式,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雄安模式”。李志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对于人才生态来说,环境是决定其稳定性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人才创新生态系统要以创新人才为核心,由创新主体和载体、创新资本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和创新社会文化环境协同共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决定人才流向和作用发挥的因素,越来越体现为政策环境、发展空间、文化认同、人居环境等综合性实力。政府创造和维护一个适宜创新和投资创新的(法律和文化)环境,公平开放的产业政策、严格而可执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具有长远确定性的法规,是人才创新生态形成的关键。要塑造人才工作、生活高品质空间,建设人才流动自由化、交互场景多元化、生活环境舒适化、文化娱乐丰富化的花园城市。范巍:雄安新区在构建优质的人才生态环境方面,要聚焦战略科学家、企业家、专技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等人才群体,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解放人才、解放科学家,拥有这三种精神的人才是现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柱。周爱军:雄安新区在人才生态环境涵养方面,要围绕核心人才引进和立体人才群落,引进一批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人才中介机构,打造成熟高端的教育、产业、公共服务内核生态圈;要围绕雄安人才集聚与国际化流动,建设一批国际人才社区和人才公寓,塑造林城相依、水城共融、舒适宜居的城市风貌,打造开放、和谐的外部生态环境。罗旭:近年来,很多地方引才的着力点局限在给票子、给房子、拼待遇、比财力上,而奖励竞赛之下,各地普遍遭遇引才成本上升、引才成效下降的困局。我认为,最好的人才环境是法治环境,要在法治化背景下,打造一个“不求人”的人才环境生态。穆桂斌(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推动人才的发展,需要构建法制、政策、创新、商业、生活为一体的人才发展环境,培养“雄安精神”文化生态系统。潘娜:未来应该在广泛吸取多方经验的基础上高位发展,借助多元的政策工具,利用更加优惠、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薪资、福利、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软、硬件,帮助打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

若是

大兴“空中双选会”5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00个岗位面向海外人才发布

9月8日,以“才聚新国门 兴业新时代”为主题的大兴区人才大会在龙熙维景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中国工程院侯云德院士,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王通讯主任,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在本次大会上,大兴区“新国门·归兴”计划全球顶尖人才、顶尖高校留学人员空中双选会正式上线,首批共5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近200个岗位面向海外人才正式发布。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敏华表示,对大兴区在人才工作中持续加强政策优势、始终强化协同发展意识、不断创新市场化人才服务方式给予肯定,并对大兴区人才工作发展方向提出了希望。大兴区委书记周立云在发言中回顾了大兴区人才工作建设情况和成果,强调要进一步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会上,侯云德战略科学家团队、庄灿涛战略科学家团队及大兴区首届“新国门”领军人才代表上台接受了表彰。区委组织部沈静松副部长介绍了大兴区“新国门”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强调了“新国门十六条”“兴十条”“青年人才十四条”共同构成的立体人才政策体系在推动地区人才聚集成长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本次大会上,大兴区“新国门·归兴”计划全球顶尖人才、顶尖高校留学人员空中双选会正式上线,首批共5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近200个岗位面向海外人才正式发布,并通过中关村海外联络处、智联招聘海外网络体系向重点国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留学生发出邀请,迈出大兴区国际化人才引进的重要一步。为落实市委人才行动五年计划,服务大兴区高质量发展,为临空经济发展聚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近年来,大兴区不断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丰富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服务载体,先后出台了“新国门十六条”“青年人才十四条”等政策,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才支撑培养体系,实现了高层次人才的不断聚集。今年,大兴区完成首批“新国门”领军人才和第二批优秀青年人才的评审认定工作,认定“新国门”领军人才223人,累计认定优秀青年人才340人,截止目前已拨付各类人才支持资金3300余万元。“新国门·归兴”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顶尖高校优秀毕业生汇聚大兴,使由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高校毕业生构成的金字塔形人才结构“塔基”更牢,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整。(供图/大兴区政府)【来源:青瞳视角】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秘密战

中科院下属研究所90余人离职,为何惊动国务院?

中国新闻周刊消息,7月15日 ,一则《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的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报道称,合肥研究院旗下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余名科研人员,放弃编制与福利房集体离职。第二天,合肥研究院人事处一名负责离职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90多名科研人员于6月份集体向该研究院提出离职,“他们都是自愿离职的,属于正常人员流动”。对此,中国科学院官网消息说,中科院党组7月17日研究决定成立专项工作组,工作组于7月19日已抵达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展调查工作。7月21日,中国科学院官网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办公厅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赴合肥调研。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听取中科院有关情况汇报,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其下属研究所职工离职事件展开深入调研。为何集体离职?中科院旗下有众多科研院所,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科学岛的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简称合肥研究院)是其中之一。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简称核所)是合肥研究院旗下研究机构。资料显示,2019年年末刘建国成为合肥研究院新任院长。核所现任所长是吴宜灿,他于去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现有职工500余人,包括“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国际核能院(INEA)院士等高端人才20余人,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0%。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离职,到底是外界质疑的人才流失,还是内部宣称的“正常的人员流动”,是内部改革还是另有隐情?此前媒体报道称,集体辞职事件的导火索是合肥研究院强制为核安所更换保安引发。6月15日更换保安时,合肥研究院方人员与核所人员发生了言语冲突。一名疑似核所职工的用户在知乎上写道:“院方不在任何提前沟通情况下拆门禁,还有不少保安巡逻,把研究所前后门锁住,对科研人员没有一点尊重,有些女同事都惊恐哭了。”值得注意的是,6月17日核所召开2020年中工作进展会。会上吴宜灿所长提到,核安全所作为合肥物质研究院的一员,将继续坚定支持研究院新形势下各项改革。他还要求全体科研人员继续保持疫情期间的科学理性,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鼓励全所人员心无旁骛,继续在科研一线做好本职工作,做出出色成绩。集体离职正常吗?90余名科研人员离职让外界颇为困惑。按照此前媒体说法,核所很多科研人员学历是中科大本硕博,平均年龄为31岁。他们为何离职,离职之后又将去往何处工作?7月22日中国新闻周刊向核所了解更多信息。核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采访需要上级批准”。合肥研究院公开电话则无人接听。中科院旗下某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同在一个大的系统内,“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个事情”。人才在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流动其实并不稀奇,但大规模辞职比较罕见。他说,“就我们所而言,每年流出的(人才)一般占总数的5%至10%。流入的一般在3%至5%。但这种集体集中式的离职还是比较罕见”。“就我个人观察,刚进来的年轻人不如五年前十年前那样朝气蓬勃了,基本上处于一个往下走的态势。干活的主力还基本是十年前进来的。人才的新陈代谢没有以前好了。”这位工作人员分析称。北京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高校、科研院所等有人离职很正常,但90余人集中离职应该是不正常的。这些人为何辞职,这里面可能有别的问题。”他说,中科院研究所与高校还不一样,他们多是项目制,人员多有流动。目前信息还不够充分,还需要更多报道更详细的调查。北京大学教授曹和平则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对此事有两种判断:一是核所正在进行改制,需要淘汰一些岗位和工种,再从外面聘请一些人才。但有些问题没有解决好,所以爆发了。二是核能技术有军用也有民用,相关技术的应用场景也非常广泛。而很多科研人员在所里工资待遇并不高,那么如果外边和所里成立联合公司,招聘技术人员,那有能力的就都走了。为何惊动国务院?中科院90余名科研人员离职事件获得了广泛关注。中央党校一位教授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地点,特别的领域,特别的人,特别的系统,今年还要加上特殊的背景。”他说。他解释称,中科院系统是国家科研的重要力量,算是国家队。如果有问题当然要非常重视。时间背景又比较敏感,会让人觉得有留不住人才的印象。该教授补充说,辞职的单位是核所,事关国家核领域的事情,又是非常敏感的。所以这才会被举国关注。国务院调查也就可以理解了。曹和平也表示,此事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舆情事件。国务院派出调查组也可以看出对事件的重视,也是对社会关切的一种回应。据了解,一年前,刘鹤曾到中科院调研。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2019年6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到中国科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听取中科院党组工作汇报。刘鹤指出,中科院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很多领域都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竞争中逐步获得了一些领先地位,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中科院应进一步发挥综合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学风建设,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刘鹤强调,要把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扎实做好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扬优良传统和科学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倡导扎实、专注、低调的工作作风,努力产出标志性成果,取得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原标题:中科院下属研究所90余人离职,为何惊动国务院?【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花与棋

全国社科院系统人事管理创新论坛在济南召开

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智库人才评价机制创新----全国社科院系统人事管理创新论坛在济南召开齐鲁网7月6日济南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化智库人才评价机制创新,全国社科院系统人事管理创新论坛6日在济南召开,会议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及31家省市社科院的领导和专家,共100余人参会。论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中国社科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长(主持工作)高京斋,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一级巡视员李伯平分别致辞。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主持。高京斋在致辞中代表中国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谢伏瞻同志,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京清同志,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举办本次论坛的山东社会科学院表示感谢。他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探索、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以及深化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打造创新工程2.0的总体部署和改革方案。他表示,在将创新工程资金引入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全院工资水平的基础上,今年中国社科院将加快制定“1+N”的改革方案(1为顶层设计,N为专项改革),在高端人才引进、学部委员增选、加强聘期考核、绩效工资改革和打造挂职锻炼工作升级版等5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唐洲雁表示,本次论坛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智库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今年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40年来,山东社科院的改革发展与全国的改革开放同向同行,每一次发展跨越都离不开深化改革。他简要介绍了40年来山东社科院的发展历程和每一阶段的改革重点,特别是2015年实施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以来,在人才管理、职称制度改革方面大胆探索创新,释放人才生产力,精品成果连年以超过50%的速度递增,先后入选了山东省首批高端智库,《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2017)》核心智库榜单等,因创新工程制度创新获得2017 CTTI-BPA智库最佳实践案例管理奖特等奖。他分析了新时代地方社科院面临的人才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才竞争的新挑战,希望与会专家积极讨论,碰撞思想,加强交流,不断推进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充分释放人才创造力和活力。李伯平介绍了近年来山东省人社部门大力推进人事人才改革和政策创新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充分肯定了山东社科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效果,认为山东社科院建立健全以岗位聘用为基础、能上能下、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选拔和使用机制,充分激发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创新工程和新型智库建设,走在了全省改革的前例。希望山东社科院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密切与省内外社科系统从事人事工作的领导和专家的联系,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努力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人事改革、人才评价的先行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思想高地、学术殿堂和人才摇篮。张述存主持会议时表示,本届论坛与刚刚结束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对接。开好这次论坛,对于牢固树立智库发展、人才为先的发展理念,推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社会科学院下一步将认真学习借鉴大家好的经验做法,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强化人才引领发展的方向,不断推进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充分释放人才创造力和活力。会议第二阶段由安徽社会科学院院长曾凡银主持。按照会议议程安排,首先邀请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唐志敏就《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进行专家授课。随后,山东社科院党委副书记王兴国、黑龙江社科院党委副书记战继发、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王玉梅、天津社科院副院长施琪、贵州社科院党委常委、机关党委书记唐显良,广东 社科院人事处处长游霭琼分别作大会交流发言。全国31家地方社科院的参会专家围绕人才分类评价的制度设计、保障机制、考核机制等展开了热烈研讨。

不见水端

中国文联调研组高度评价宜昌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

4月12日,中国文联、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及湖北省文联组成调研组来我市专题调研新时代中国文艺人才发展及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在座谈会上,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建民就我市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相关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国家、省相关部门领导对我市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市新文艺群体职称专项评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首开先河,有筚路蓝缕之功,为全省乃至全国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为加强我市文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文化产业发展,2019年宜昌市人社局会同市文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了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共有45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材料,经专家评审39人取得艺术系列新文艺群体中初级职称资格。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按照“干什么、评什么;怎么干、怎么评”的原则,采取“面试答辩+现场展示+业绩材料评审”方式进行,人才评价更加科学和精准。同时制发《宜昌市新文艺群体职称专项评审暂行办法》和《新文艺群体职称量化评审标准》,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通过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进一步密切了党委、政府与新文艺群体的关系,有利于引导新文艺群体围绕主流社会价值观进行创作。初步构建了新文艺群体人才评价制度,促进了人才成长,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社会认可。以职称评审为载体,还为新文艺群体搭建了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了全市文化事业的繁荣。【来源: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蝴蝶谷

丁仲礼不再兼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职务

每经编辑:周宇翔据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官网5月29日消息,根据国务院《关于丁仲礼不再兼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职务的通知》(国人字〔2020〕101号),丁仲礼不再兼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职务。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丁仲礼院士简介第四纪地质学家 1957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嵊县。1982年在浙江大学获地球化学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第四纪地质与古气候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兼任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理事等。历任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常委会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长等。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与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对黄土高原的宝鸡、灵台、泾川等剖面作了土壤地层学的系统观察与对比,将中国黄土划分为37个土壤地层单位、110个次级单位。在国际上首次从陆相第四纪沉积中建立2.6Ma以来的地球轨道时间标尺。构建了2.6Ma以来有区域代表性的黄土粒度“集成时间序列”。发现中国北方黄土剖面粒度所记录的偏北和西北向风力强度变化与米兰科维奇周期同相位,尤其是在10万年的偏心率周期上,即冰盛期时风力强度最大。其主要成果均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并得到广泛引用,部分成果还被编入英、美出版的教科书。曾先后获得两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团中央“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个人奖。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中国科学院官网信息每日经济新闻

孔有

考研不只有985,6所实力不俗的科研院推荐

2020暑期已接近尾声了,而考研报名时间点也越来越近了,有些小伙伴或者还在考虑院校的最终选择问题。今天跟随考研君一起了解一下六所实力不俗的科研院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小伙伴们。一、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校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博学笃志、格物明德”为校训、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2012年6月,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国科大开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分数线:中国科学院大学京内外各培养单位(含研究所和院系)的所有普通计划的考生(含调剂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均按照北京地区分数线(即A区国家复试分数线)执行。学校不统一划线,各单位在不低于国家线的基础上可结合本单位的生源状况、学科专业及下达的招生计划数自主划线。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校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邓小平、叶剑英亲自批准设立的直属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经过3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从招生录取到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学位授予等一整套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体制机制,建立起了适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点的“按所设系、分片教学、集中办院、统一管理”的办学模式。分数线:1、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或调剂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需符合所报考专业《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2、为全面考核考生的各方面条件,采用差额的方式进行复试。参加复试的考生总数,原则上按本年招生规模的120%~150%左右掌握。3、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于2019年3月20日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决定,我校2019年研究生复试不接受破格复试考生参加复试。4、招生单位认为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进行复试。详情戳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复试及录取工作办法。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学校简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首任院长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最具实力的骨干力量,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学校简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系1956年按照毛泽东主席的专门指示设立的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从事财经理论、财税政策及财务、会计理论与制度研究工作,承担着为党中央、国务院,为财政部提供决策咨询的重要职责。2016年1月28日,经财政部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财科所正式更名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科院也是改革开放后全国最早开始培养研究生的教学单位之一。五、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校简介: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艺术科研、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的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拥有众多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五个艺术学门类一级学科和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人事部批准的建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同时也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单位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六、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校简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秋,为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之一。2013年4月,撤研究生部建立研究生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注重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又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难点和重大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培养的研究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相当的科研动手能力。近30年来,毕业研究生大多在上海党政机关、高校、科研机构、文化、金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部门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领导干部、著名学者、业务骨干、部门负责人,恢复高考后我院培养的首批研究生厉无畏研究员现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分数线:(一)复试成绩要求: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即复试分数线)确定考生的复试资格,我院复试使用A类考生分数线。各研究所可以根据本所的培养要求提出其他学术要求。(二)复试人数确定原则。凡是合格生源(符合教育部最低复试分数线)数多于录取数的专业,可实行差额复试,但录取复试比一般不低于1:1.2,即最小复试人数=(招生计划-已接收的推免人数)×1.2(四舍五入确定人数)。考虑到考生在填报调剂志愿时可以同时填报并接受其他高校的复试,所以调剂复试比例根据各所需求可以适当扩大。(三)复试名单确定原则。根据教育部规定的分数线,按报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上线考生的初试成绩总分的排序从高到低择优确定进入复试名单,不得出台歧视性或其他有违公平的规定。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免责及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老磨坊

2018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京单位招聘事业编制人员20人公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是农业部直属的综合性渔业科研机构,承担国家渔业重大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在科技兴渔、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院部在北京,内设13个职能处室和5个业务中心;全院共有下属研究所9个,增殖实验站4个,与地方共建5个研究机构,分布于全国12个省(市)。全院现有在编在职员工2227人,其中科技人员1916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比例超过50%,2016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院以来,全院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8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8项。全院以占全国水产科研单位约20%的科技人员,取得了占全国水产行业50%以上的国家奖和省部级奖励。根据我院在京单位发展需要,现就2018年度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岗位共20个岗位,详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京单位2018年度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岗位一览表》(附件1)。二、招聘范围(一)接收高校应届毕业生岗位: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统招统分应届毕业生。未纳入教育部统一招生计划的军校毕业生、网络教育毕业生、非招聘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定向生或委培毕业生、社会实践生、成人高等教育或自学考试毕业生等,不属于本次应届毕业生招聘范围。具有北京户籍或符合进京落户政策、年龄35周岁以下(1983年7月1日以后出生)、尚未办理就业(派遣)手续的国(境)外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出站人员,可以报考但只能应聘生源地不限的应届毕业生岗位。其中,留学回国人员须取得教育部门的学历学位认证和我国驻外使领馆开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回国时间不超过两年(2016年7月1日以后回国),非北京户籍留学回国人员须在国外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目前仍在读的留学人员和在站工作的博士后人员,可以参照上述人员报名应聘,但应于2018年10月底前提交符合办理接收手续的相关材料,否则取消录用资格。(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岗位:具有北京户籍的社会人员,年龄35周岁以下。三、应聘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二)热爱渔业,爱岗敬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开拓创新精神;(三)学习成绩优良或具有较为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四)身体健康,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五)具备应聘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等相关条件。四、招聘程序(一)报名:请报名者提交个人简历(附件2)、报名简表(附件3)的电子版,发至指定邮箱。每人仅限申报一个岗位。(二)资格审查:对报名人员的应聘资格条件进行审查。遴选进入考试的人选,将电话通知本人。(三)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主要测试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工作技能、英语水平、写作能力等。(四)考察、体检:根据考试表现,确定进入考察和体检人选。(五)结果公示:综合考试考察情况确定拟录用人员,在我院网站上公示。(六)上报审批:经公示合格的拟录用人员,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七)签订聘用合同:经审批同意录用的人员,按规定办理入职手续。五、时间安排公开招聘考试安排在2018年第一、二季度,各岗位的具体考试时间根据报名情况另行通知。六、注意事项(一)应聘者须如实提供个人简历和信息情况。本人对填报信息的真实性负完全责任,弄虚作假的,取消应聘资格。(二)“京内生源”指入学前为北京市常住户口的,不包括在京高校集体户口。(三)请准确填写联系手机,确保联络畅通。(四)请关注我院网站“人才招聘”栏目,及时了解考试安排、录用公示等相关信息。七、相关待遇(一)一经录用,进入事业编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聘用制,聘期内享受国家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二)享受国家及北京市规定的年休假、产假、婚假、探亲假等法定假期。(三)为符合进京落户政策的京外生源职工申请办理落户手续。(四)在条件允许下为在京无住房的单身职工提供临时性的宿舍。(五)在政策允许下为夫妻两地分居的职工申请办理配偶进京落户手续。八、联系方式(一)岗位编号1-11,14-19(17个岗位)联系电话:010-68693543, 010-68676689E-mail:cafsrsc@163.com(应聘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岗位名称-姓名-出生年月-学校-专业-学历-户口所在地)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永定路青塔150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人事处,邮编:100141。(二)岗位编号12,13,20(3个岗位)联系电话:010-68692130E-mail:liuyj@cafs.ac.cn(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岗位名称-姓名-学校-专业-学历-户籍)联系地址:北京市永定路青塔150号渔业工程研究所综合办公室,邮编:100141

田何

刘尚希院长会见国税总局科研所谭珩所长一行

2020年12月30日,刘尚希院长会见了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所长谭珩一行。双方就推进财科院与国税总局科研所深度交流合作展开会谈。谭珩所长表示,近年来财科院不断发展壮大,智库建设、学术影响力逐步提高。期待双方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开展联合课题研究,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同时,也希望学习财科院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相关经验,推进博士后联合培养、税务专业硕士合作培养等学术交流。刘尚希院长指出,国税总局科研所在税收征管一线,对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运行情况研究透彻。财科院更多涉及税收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宏观研究,在具体的研究方面,国税总局科研所更有优势。希望未来双方加强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会上,双方还就师资储备、博士后档案管理、岗位设置、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与行政管理职务“双肩挑”、人才激励机制、绩效分配、各类经费管理办法、财务报销流程及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副院长傅志华、研究生院院长杨远根、副院长邢丽出席会议。科研组织处处长程瑜、人事处处长万寿琼、财务处处长何华祥、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副主任韩晓明等参加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