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人工智能专业方向首批研究生开学,此次招收的122名研究生均为非全日制。北航是国内率先招收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研究生的高校,目前正在酝酿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据介绍,自2004年北京大学在全国首次招收培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以来,国内有37所大学开展了智能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北航此次招收的122名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研究生,全部为非全日制,其中一半以上学生来自材料学科、经管等跨专业,应届生约占五分之一,来自IT行业的学生居多。导师30%来自企业,30%来自一线的专家,40%来自高校。学生在学期间至少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实习。所学的专业课程包括认知科学、内脑科学、视觉感知、无人机系统、机器人等。北航有关负责人说,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基于“新工科”思维拓展建设好人工智能专业。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同时,由于人工智能学科本身交叉复合的属性,面向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人工智能领域卓越工程人才就成为这个专业方向的目标。“2015到2030年,争取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要达到300台左右。”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说,截至2015年,全球平均为69台,韩国531台,我国49台。由于农村城镇化导致中国农民急剧减少,未来,无人拖拉机、农用无人机、背包机器人和收割机器人将成为新一代“农民”。
类脑机器人、无人驾驶飞机、背包机器人……这些新奇的创造发明都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成果。科学家预言:未来10年将是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的时代,人才需求量将爆发式增长。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国内高校首个人工智能研究生专业方向,首批122人刚刚入学,他们除了获得院士指导外,还将参加至少1年的企业实习,接触最前沿的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表示,人工智能是新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他透露,目前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只有49台,而全球平均数是69台,韩国更是达到了531台。未来到2030年,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要达到300台左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非常广泛。北航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亚告诉记者,人工智能专业方向首批研究生是全国统一招考进入北航,然后通过专业选择就读人工智能方向,“他们中虽然超过一半人之前没有软件专业的学习经历,甚至还有经管类专业学习背景的学生,但是都对人工智能有浓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工科学习基础。”王亚说,学院为这批学生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30%的老师是业界知名学者,包括像李德毅这样的院士;30%的老师是企业界的专家;还有40%的高校教师。学习期间,这批学生将打破校企隔阂,深入学习认知科学、类脑科学、机器人、无人系统等学科,并且到一线企业接触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
在3月3日,教育公布2019年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972个,撤销367个专业。而人工智能专业,则成为2019年的热门专业。像北京大学新增生物信息学、大数据管理和应用两个备案专业,像清华大学新增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在各高校的新增专业备案当中,“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出现的频率最高。像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180所高校都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成为今年的热门专业。01人工智能是现在最为火爆的行业之一,英文为AI,国内的很多大公司都开始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像我们的百度公司,也研发出小度等AI产品。人工智能行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之一,机器人的应用,也需要用到人工智能(AI)。行业的热门,直接带动高校的专业发展。各高校就要肩负起培养人工智能行业学生的责任,因此在2019年全国总共180所高校都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其实不是近代才出现,从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多门复杂学科的结合。在未来,人工智能行业一定会大放异彩。但是选择人工智能方向的学生,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工作。02人工智能专业,所设计的学科多且复杂。像计算机学、心理学、数学、哲学等多名学科,一门学科的知识已经足够大学四年的知识教授。这么多么学科的知识,一个本科的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学生,能够学得了吗?像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所学的知识,泛而不专,能够满足公司的技术需求吗?我想是远远不足的。至少得学到研究生,才能够真正入门人工智能方向。教育部也发文,将对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加大培养力度,未来行业的发展,需要人工智能,这是一类高科技产品。本科的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学生,很难满足未来的行业需要。而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将会更吃香。03人工智能专业,是现在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选择了这一个专业,仅仅本科是不够的,至少得是专业的研究生。但是我觉得,如果仅仅为了就业,那选择人工智能专业不是一个明智之举。选择偏细分一点的专业,未来就业将会更有优势。像计算机专业方向、软件工程等专业,在未来的就业还是很有优势的。而人工智能专业,包含了计算机专业很多的知识,很难学专。在未来,人工智能行业,既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也是一个热门行业。但未来的趋势如何,却还不明朗。专业的选择,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重要。选择专业时,请慎重!那么,你觉得人工智能专业如何呢?文/微谈教育
全球各国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大学数图一:全球各国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大学数目全球大学共有367所高校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这其中,美国占有168所,占全球份额的45.7%,加拿大、中国、印度、英国分别位于二、三、四名,但与美国相差较大。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大学实力排名图二: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大学实力排名TOP1:卡内基梅隆大学(CMU)TOP2:清华大学TOP3: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TOP5:北京大学TOP6:佐治亚理工学院TOP7:华盛顿大学TOP8: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TOP9: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TOP10:麻省理工学院TOP24:浙江大学TOP51:南京大学全球实力排名中国高校占2所。全球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排名图三:全球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排名TOP1:卡内基梅隆大学TOP2:清华大学TOP3:牛津大学TOP4:北京大学TOP5:香港科技大学TOP6:新南威尔士大学TOP7:南洋理工大学TOP8:阿尔伯塔大学TOP9:南京大学TOP10:浙江大学全球研究排名中国高校占4所。中国高校AI前60排名图四:中国高校AI前60排名如果不想去世界顶级的大学学习人工智能,舍弃了欧美,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在国内就要去上面这些大学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硕士研究生和博时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最好还是去美国顶级院校学习,毕竟毕业之后的工作,要比国内丰富很多。人工智能企业拥有数量前五名图五:人工智能企业拥有数量前五名TOP1:美国,1078家TOP2:中国,592家TOP3:英国,138家TOP4:以色列,74家TOP5:加拿大,70家世界人工智能强国人口数世界人工智能强国人口占比图六:世界人工智能强国人口数与占比美国占地球人口4%,加拿大0.49%,英国0.89%,以色列0.12%,而中国占地球18.93%,资源很不均衡。看到这些数据,就应该明白,去美国学习人工智能,就能享受到优越的教育资源,一流的师资,高端的设备,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在最顶尖的平台上才能越走越远,攀登科学高峰,不至于走弯路,走错路,这也是很多一流科学家曾经最明智的选择。
随着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各个大学,也不甘示弱,努力在追赶着“人工智能快车”,为此,不少大学相继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比如,在2017年9月份,中国科学院大学就率先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其它大学也紧随其后,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学院。足以可见,人工智能在高校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这不,为此还专门举办了首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虽然是首次举办,并且只能研究生参加,但是,却非常火爆。从2019年5月份启动以来,就吸引了全国将近193所大学,总共有1217支队伍报名参加,其中包括所有C9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除了C9高校外,其它985大学也相继派出队伍参赛,可谓是,985大学云集,因为,这193所大学中,双一流大学就有将近39所。覆盖率达92.86%。通过几个月的角逐,以及初赛评审,总共有55支队伍成功晋级决赛,而在决赛中,总共产生了一等奖6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36个。下面将获奖高校名单上传,供大家查阅,仔细瞅瞅有没有自己的母校上榜呢?来源于大赛官网我们可以看到,在这6个一等奖中,只有5所大学,因为浙江大学成功斩获两个一等奖。我们还可以发现,获得一等奖的大学中,985工程大学覆盖率达到100%。获得二等奖的10所大学如下图所示,其中,浙江大学又斩获2个二等奖,可谓是实力不凡,而电子科技大学也有一项入账,还有武汉大学。来源于大赛官网而二等奖中,985大学覆盖率达到70%,只有1所211大学,2所“双非”大学。下面,我们再看看36个三等奖的获奖名单,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各收获一项,北京邮电大学作为强势211工科大学,表现不俗,斩获2项三等奖。来源于大赛官网综合以上三个获奖名单,我们发现大部分获奖的大学,除了一些综合类的985大学外,其余都属于电子类工科专业比较强势的大学。比如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及一些理工类大学,比如华南理工、西安理工、南航、武汉理工等。所以说,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所大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实力,乃至于工科专业的实力。这次人工智能大赛的举办,对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正是大赛的主题“旨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来源于大赛官网针对这个赛事,下面进行一些延伸,相信读者中有不少关注大学、专业的家长,可能也在考虑给孩子填报志愿时选择什么专业的问题,下面针对这个问题,给学理科或者说在高中“3+1+2”中选择了物理的同学一些建议。首先一点,人工智能在可预见的几年内,发展前景会非常好,所以,如果有同学倾向于选择这个方向,可以果断选择。因为,从我们的身边,就不难发现,这个领域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其次,如果将来想选择电子类、人工智能、计算机类的专业,最好是选择一些比较强势的理工科大学,不要太过于关注大学的综合排名。来源于大假如要报考以上专业,如果只能上除了C9外的综合类985大学(比如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等),不如选择只是211的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如果上不了985大学、也上不了211大学,则可以选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这类比较强势的双非大学,性价比则会非常高。感谢您的阅读,喜欢这篇文章,就点赞转发吧!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高尖端学科,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涉及了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哲学和认知科学、不定性论以及控制论。研究的范畴包含自然语言的处理、机器算法的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智能搜索。应用的领域包含机器翻译、语言和图像理解、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等。想研究人工智能的方向,近两年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人工智能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三所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皆属于顶尖。人工智能专业相关研究方向,有很多的分支学科,包含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信息处理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超级计算方向等。对于本科专业的学习,如果有意从事人工智能方向的相关工作,可以尝试选择以下的相关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的工作既需要非常扎实和广泛的数学基础的同时也要求很高的实际操作能力,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如Machine Learning,Computer Visi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Data Mining等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都有对应的课程和研究方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既要掌握基础的程序设计语言,也要掌握大数据平台的运用,Numpy、Matplotlib、Pandas,SciPy和scikit-learn等科学计算与机械学习库的掌握,完成技术方案设计及算法设计和核心模块开发,组织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负责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平台的架构、开发方案的设计、应用与实现(包括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等的算法)。偏向于学术型的理论研究,可选择应用数学等学术应用理论型的专业。机器算法的学习本质上是微分方程、概率论、矩阵分析等等数学领域的一个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做好AI的理论研究。偏向于理论研究的方向可以了解传统机器学习的知识、编程语言的掌握,学术型的专业一般就读研究生,通常转到计算机方向或者经济类方向。最不易被人工智能代替行业可能有IT领域行业、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明创造行业,创意、设计领域行业、需要情感互动交流的行业、情况复杂多样,需要随时综合判断的岗位等。随着科技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大学高等教育开设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专业势必会逐渐发展成为大学的热门专业。
“2017.5.28,中国科学院大学发文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这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2017.1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同时招收本科生、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18.1.18,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将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构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2018.3.6,南京大学宣布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初定设置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智能系统与应用两个专业,本科生招生规模为60人-100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对全球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近年来南北高校纷纷发力,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据悉,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2018年全国高校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已布局建设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随着《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启动实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2019年1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目前,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已经完成,师资方面,将由郑南宁院士作为首席教授。三年磨一剑据悉,西安交大从2017年便开始筹备人工智能本科生试验班,并且成立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工作组。工作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领导和主持,在总结西安交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32年来培养人工智能研究生的实践基础上,广泛征求校内相关学院、海外知名教授的意见,参考世界一流大学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经过多次研讨和修改,完成了西安交大"2018版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据了解,西安交大"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按课程群分类设置,包括通识教育、数学与统计、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机器人等11个课程群,共开设64门课程,其中必修课程41门、选修课程23门 (完成所需学分需选修其中12门)。2018年,西安交大开始选拔第一批学生,"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正式成立,秋季第一批入学的本科生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50%左右通过高考招生选拔,50%左右通过校内新生选拔,在学习过程中施行动态管理与进出机制。院士给本科生上课西安交大人工智能学院注重全面培养人工智能综合基础知识,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会兼顾。师资方面,郑南宁院士作为首席教授,讲师主要由人机所的教师组成,院长孙剑本人也会给亲自上阵,给本科生上课。此外学院还计划聘请外校的客座教授,以及旷视研究院的骨干研究员担任讲师;在学院定位方面,学院将让学生一方面能扎实打好基础,一方面能接触前沿知识,培养具备"基础素质、创新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名单除了这些新开设人工智能学院的高校外,国内也有一些高校本身就有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
首先,从当前大的行业人才需求趋势来看,在工业互联网的推动下,未来产业领域对于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潜力是非常大的,这是促使诸多高校纷纷开始设立人工智能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当前选择学习人工智能专业,或者说当前读研选择人工智能相关方向,均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长期以来,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由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诸多研究方向对于场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一直不算大,随着近些年来深度学习的突破,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也有了明显的扩大,而且在行业人才需求的推动下,更多的研究生也愿意选择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方向。之所以很多研究生会认为人工智能本身是个所谓的“大坑”,原因无外乎三个方面,其一是人工智能的技术体系尚不成熟,很多研究都处在初期阶段,其二是人工智能研究要想获得实质性的突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也非常多,这就导致很多同学满怀期待地进入到人工智能领域之后,残酷的现实让很多同学回归了平静,其三是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多阶段性瓶颈,而要想突破这些瓶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难度也非常高。最后,从大的人才培养趋势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方向高端人才的培养规模依然会逐渐扩大,而且会重点扩大以专硕为代表的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所以当前考研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专硕的培养方式。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
3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人工智能”成为高频词。仅上海,就有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8所院校新设“人工智能”专业,全国新增人工智能专业高校超过100所。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资格,上海的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至此,上海高校中已有10所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全国已有超过130所高校设立,至于泛人工智能专业,预计设立的可能接近1000所高校。沪上8家高校新设人工智能专业2019年,全国共有35所高校首设人工智能专业,这今年公布的更多,在100所以上,包括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 在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去年成为35所中的其中2所,今年新增加8所,从双一流大学到民办学院都有,包括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均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另外,还有一批高校新增的专业,“智能”成为关键词:东华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上海电力大学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等。据初步统计,在38个上海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和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专业就多达22个,足见其火爆前景。人工智能研究生培养规模将扩大巧合的是,同样在3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要求瞄准“理论、算法、平台、芯片和应用”等急、缺的短板领域,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研究生培养规模也将适度扩大。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表示,三部委将根据《意见》开展一系列创新举措,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能力。具体包括:健全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支持高校与人工智能领域骨干企业、产业化基地和地方政府联合培养人才,建立任务驱动的跨行业跨学科导师团队;设立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联合科研攻关并融合育人;健全学位质量保障机制,设立跨学科评议专家组等。根据《意见》,人工智能将被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计划将实行专项增量,并且精准扩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泛人工智能专业异军突起除了上述10所高校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还有更多的诸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器人等泛人工智能专业。目前,上海主要高校已全部深度进军“人工智能”领域。2018年8月,上海就提出,要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这个“高地”如何建,培养人才是基础。2017年,包括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及上海纽约大学在内的32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18年上海财大同时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工学、理学两类学科门类。2019年,上海交大、同济大学获批人工智能专业招收本科生,位列全国首批35所高校。今年新批准的泛人工智能专业中,还有东华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上海电力大学的智能技术与科学专业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上海大学同时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民办的上海杉达大学和上海立达学院都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好数学和计算机很重要人工智能是一门基于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心理学、语言学、数学等学科的综合科学技术。目标是研发出模拟人类学习、思考、决策、行动的机器,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各种学科的知识。相关学科有:哲学、伦理学、数学、统计学、逻辑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机器人学、大数据等,其中与中小学紧密关联的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其中,良好的数学知识是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的必备技能,它可用于编写机器学习的逻辑和算法。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的基石是数学,没有数学基础科学的支持,人工智能是走不远的。因此,对中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至关重要。从就业前景看,人工智能学科覆盖面广,应用需求空间巨大,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科学技术之一。有数据预计,我国智能学科人才需求缺口每年超过100万。
忽如一夜AI来,全国高校专业开。面对席卷全球的AI浪潮,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内AI教育迈进“野蛮生长”状态,各大高校纷纷相应号召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势要补齐我国500万AI人才缺口。有高校厚积薄发,也有高校早早入局,已经在AI领域研究多年,并取得了瞩目的科研成果。如今高考在即,有志在AI领域大有可为的广大学子们,高校的选择成为关键。今天,沣华君盘点了国内16所高校,一起看看国内一流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都有哪些表现。近日,美联社报道,特朗普政府计划缩短发给部分中国公民的签证有效期,这“部分公民”中包括了专业在机器人、航空和高科技制造等领域的部分中国学生,他们的签证有效期将被限制为一年,新规自6月11日开始实施。17年LinkedIn发布了业内首份《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截止2017年一季度,基于领英平台的全球AI领域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高居榜首,而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也超过5万人,位居全球第七。 尽管人才的绝对数量上存在显著差距,在中美AI人才的学历对比方面,中国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明显更高一筹,以62.1%领先于美国的56.5%。此外,中美两国AI人才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分布则“各擅胜场”:美国的AI基础层人才占比超7成,集中度很高,而中国在AI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人才分布则更为广泛,特别是在机器人、图像识别、精准营销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最近这几年,国内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号召,开设出AI相关专业,其中不乏几所顶尖高校,早已在AI领域研究多年。下面,沣华君就为大家盘点几所国内领跑AI专业的高校。一、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简称计算机系)成立于1958年,在2006年、2012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以总分满分100分的成绩排名第一。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中心实验室依托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与前瞻性研究,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与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等的交叉学科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与这些理论相关的应用研究与系统集成。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任务,一些研究已达到国际水平,如:“具有交互和自学习功能的脱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和方法”、“人工智能问题分层求解理论及应用”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二、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智能科学系成立于2002年7月,主要从事智能感知、机器学习、数据智能分析与智能计算、智能机器人等方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侧重于理论、方法以及重大领域应用上。北大智能科学系依托于视觉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感知系统为目标,在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智能科学系在著名的软件与人工智能专家、我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何新贵院士和长江特聘教授查红彬教授的带领下,重点开展机器视觉、机器听觉、智能系统与智能的生理心理基础等研究。以北大智能科学研究人员为技术核心的北大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是国内唯一能与国外系统抗衡的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提供公安应用全面解决方案的系统,拥有中国指纹自动识别技术产品第一市场占有率。三、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于2015年3月筹建成立,是复旦大学校内的独立二级研究机构。其前身为复旦大学第一批跨学科交叉国际化研究中心——计算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研究院目前在建五个核心功能平台和一个国际合作研发中心,主要包括:一是以脑高级认知功能的多信息反馈处理机制研究为核心的神经形态计算仿真平台;二是以多尺度多中心重大脑疾病数据库和算法开发为基础的智能诊治数据示范平台;三是依托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集群,为生物医学转化研究和信息产业智能化提供试验技术支撑的综合生物医学影像平台;四是以开发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自组织学习等机器学习算法以及可穿戴设备、类脑芯片、健康服务机器人等为目标的类脑智能软、硬件开发平台;五是集孵化加速、产业联盟、投资基金为一体,为类脑智能创新项目及企业提供应用技术资源和孵化服务的类脑智能产业化平台;六是依托已有的欧洲人类脑计划、美国脑计划等国际合作的数据、学术资源,建设类脑智能国际合作节点和人才培养中心。四、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浙江大学就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所,首任所长就是国内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被人尊称为“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开拓者”的何志均,隶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从1981年至今,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见证和参与了人工智能的一系列变化。何志均担任所长时期,人工智能的研究还处于以规则、逻辑和符号为主的传统研究阶段;到了第二任所长潘云鹤带队的时候,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图形学走到一起。到现在,人工智能进入大数据阶段,浙大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已经建立了相当大的优势。人才输出方面,在阿里巴巴、网易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外,海康威视、浙大网新、浙江大华等浙江企业都较早介入人工智能的研发,而浙大成了他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和人才储备库。五、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人机交互研究所智能人机交互研究所隶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长期目标是探索人类大脑智能信息处理的机理和认知过程,为智能信息处理提供新型的计算结构和算法,开发自然、友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另外,上海交通大学还联合微软于2005年9月成立了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以实现“使未来的计算机和机器人能够看、听、学,能以自然语言的方式与人类交流”这一共同使命代表性的成果有脑机交互的多模态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基于脑电的脑功能康复训练平台和认知型智能人机口语对话系统。六、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其前身是自动控制专业计算机控制教研室。研究所是“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支撑单位,并在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支持下与国际知名学者合作组建了“认知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研究所作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国家重点学科,按照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是自动化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单位。在科学研究方面,在学术带头人、所长郑南宁院士的主持下,主要进行以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为基础的智能信息处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七、西北工业大学:音频、语言与语言处理组西北工业大学音频、语音与语言处理组(ASLP@NPU)隶属于陕西省语音与图像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研究组成立于1995年,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人机语音交互、语音与音频信号处理、情感与听视觉多模态处理、多媒体内容分析与检索等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实验室已经与百度、搜狗、阿里巴巴、微软、腾讯、IBM、三星、华为、中兴、小米、京东、云知声、出门问问、Roobo、哈曼等著名IT公司和多家初创公司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科研合作,与腾讯建有“西北工业大学-腾讯媒体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与明星创业公司云知声建有“西北工业大学-云知声智能语音交互联合实验室”。八、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是由原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和原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于2013年合并组建的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自动化一级学科的重要二级学科。迄今为止,自动化系在原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的这两个学科点承担了百余项国家、国防与行业项目。九、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2006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正式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于2007年6月经学校批准成立“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2007年9月,本系迎来了第一届本科新生。目前承担多项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基金等项目,拥有“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三个平台。此外还有“艺术认知与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多媒体技术”、“人工大脑实验室”、“智能中医信息处理”等多个研究型实验室,为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于1958年建校时就设置了计算机专业。学院的支撑实验室有: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计算与通讯软件重点实验室、 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超级运算中心和信息科学实验中心。其中,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人机自然语音通信、语义计算与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人机自然语音通信方面,主要研究中文信息处理、人类视听觉机理、语音语言学等。语义计算与数据挖掘方面,主要研究自然语言驱动的计算、多媒体内容的语义标注、自动问答、语义社会网络、数据与知识工程、隐私保护与管理中的语义计算等。十一、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53年创办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模拟计算机研究组,2005年12月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年5月改为现名。在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学院学科实验室和平台比较齐整,拥有“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社会安全信息感知与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社会公共安全图像与视频理解”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社会公共安全科技”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公安厅“社会公共安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111创新引智基地。同时学院与国内知名企业建立系列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具有南京理工大学-中航科技智慧城市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深城院-南理工大数据技术联合实验室等。除了以上几所,其他一些高校依托多年积累的专业实力,也纷纷加入成立AI学院的阵营。十二、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28日,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学院面向国际科学前沿,下设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基础、脑认知与智能医学、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等6个教研室。拥有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十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17年11月2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研发和高层次团队培育的实体性学院。十四、重庆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18年2月7日,重庆邮电大学联手科大讯飞,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今年就要开始招生,可以说依托本身的专业科研实力再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开始布局人工智能这个无限发展的高科技领域,使重邮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十五、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18年3月6日,南京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隶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另据悉,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是南京市政府合作项目,与计科院、软件学院平级。院长由南大教授周志华担任。周教授从事人工智能研究 20 多年,是人工智能国际学术舞台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机器学习领域的“牛人”,同样也是中国首个当选了国际人工智能学会(AAAI)、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会士、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五大主流国际学会的华人“大满贯”会士第一人。十六、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2018年5月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围绕「交叉研究中心」的定位,研究人员在行政上归属各自所在院系,但在研究院里,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和统一的物理空间。研究员将围绕理论、技术、平台、应用4个层次、7个方向构建。总结: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长惊人,伴随而来的,是对AI领域人才需求的激增。对人才的需求具体到细分领域,当前对AI基础层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尤其是算法、机器学习、GPU、智能芯片等方面,相对于技术层与应用层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人才缺口。市场需求的激增,各种利好文件的推出,国内AI的未来一片欣欣向荣。当然人才培养不是立竿见影,未来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在教育上的持续投入,才能逐渐填补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让人工智能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临近高考,祝愿广大考生能取得好成绩,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院所!参考来源:盘点丨毕业年薪34万,高校人工智能研究哪家强?https://www.iyiou.com/p/7123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7062/201804/t20180410_332722.html南京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高校人工智能学院哪家强?http://36kr.com/p/5122597.html国内各高校计算机系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水平较高的的有哪些?https://www.hu.com/people/zhao-hai-feng-18/answers教育部印发《高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500万AI人才缺口要补上https://zhuanlan.hu.com/p/35494717【首发】LinkedIn《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揭示全球AI人才图谱https://www.sohu.com/a/154923010_47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