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12月6日消息 中国皮肤病学发展大会暨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成立大会3日至6日在南京召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领军人物,与来自皮肤病与性病学科领域内医疗、教育、研究、防治第一线的代表600余人出席现场会议。会议推出的国际皮肤科学青年学者“紫金论坛”,分别由国内皮肤病与性病学科领域中的知名学术大咖们主持,参与论坛的专家则以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青年研究委员会本届与往届委员为主,登上讲坛的国内外15名青年才俊就皮肤病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研究展开论说,思想交锋、观点碰撞,卓有建树的皮肤病与性病学科的认识,充分展示了青年是事业的未来。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在致辞时表示,“科学济人道”是百年协和的老校训,“知肤助健康”是医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皮毛非事小,识读学问大。“我们要立潮头、担大任、攀高峰,乘科技大举进步之风,迎势而上,努力创新,攻坚克难,由表及里,面皮着手、微观着眼,破皮肤病学科之沉疴痼疾,立皮肤科学协同之大旗,启皮肤科学发展之远航,为医为国为民谋人道福祉,集贤集智集知求科学正途。”开幕式上,“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中国麻风博物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互联网医院”先后揭牌。据了解,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由国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医疗机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医疗机构组成,至今有遍布国内的医疗机构190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本、印度、尼泊尔、菲律宾、巴西等5国6家医疗机构(其中印度2家)加入。联盟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建立疑难罕见皮肤病会诊中心、感染性皮肤病分子诊断中心,通过定期开展会诊、培训、研讨等多形式学术活动,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打造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皮肤病学医疗合作网络,促进皮肤病学发展。中国麻风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科研楼内,设10个主题展区,陈展实物300余件,立面图文资料300余件,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麻风专题博物馆。2016年6月国家卫计委批复,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筹建该馆。历经调研论证、史料征集、人物访谈,筹建实施,2019年10月该馆布展到位,试运行至今,已接待过数十批次国内外过各类人员的参观访问。为响应国务院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筹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互联网医院,为皮肤病复诊患者足不出户,提供在线诊疗服务。2020年3月试运行至今,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超过10万人次,最高日服务超过700人次,实现日均服务约500人次的稳步运行。
新华网南京12月6日电(记者邱冰清)近日,中国皮肤病学发展大会暨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成立大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来自皮肤病与性病学科领域内医疗、教育、研究、防治第一线的代表600余人出席现场会议。会议立“聚焦皮肤健康,协同创新发展”为纲,深入深化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促进我国皮肤病与性病学学科发展,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除了国际皮肤科学青年学者“紫金论坛”外,会议现场先后为“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中国麻风博物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互联网医院”揭牌。据悉,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是在2019年成立的“全国皮肤性病专科联盟”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由国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医疗机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医疗机构组成。国内医疗机构190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本、印度、尼泊尔、菲律宾、巴西等5国6家医疗机构加入该联盟。该联盟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建立疑难罕见皮肤病会诊中心、感染性皮肤病分子诊断中心,通过定期开展会诊、培训、研讨等多形式学术活动,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打造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皮肤病学医疗合作网络,促进皮肤病学发展。中国麻风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科研楼内,设10个主题展区,陈展实物300余件,立面图文资料300余件,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麻风专题博物馆。该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承办,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协办。(完)【来源:新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天下人物)让人造皮肤更智能的“女魔术师”——华人科学家鲍哲南新华社记者杨骏 张曼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报告说,美国斯坦福大学华人女教授鲍哲南团队在柔性电子领域实现了制造工艺的飞跃,使得人造皮肤的感应和计算能力更强,智能性更高。在柔性电子研究领域一片理工男的天下,鲍哲南做到了全球顶尖。世界顶尖的学科前沿研究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两个孩子的妈妈、远在海外却时刻挂念父母的女儿,鲍哲南在这些角色中转换着、平衡着。犹如一只破茧蜕变的美丽蝴蝶,领舞在学科前沿。(小标题)让人造皮肤会“思考”20年后,也许你的生活将是这样的:你手腕上的人造皮肤能随时监测心率、血糖,实现智能把脉;喉咙上的人造皮肤能感受咽喉肌肉运动产生的压力变化,为聋哑人“发声”;你的整个身体可能成为一个“网络中心”,体内的信息跟外界产生连接……这些看起来很遥远,但其实正在孕育着。让人造皮肤知冷热、分轻重,这无疑会使人造皮肤更加智能,应用潜力无限,然而技术挑战极其巨大。无数微小感应器连成一片,密度低了无法获知数据,密度高了又无法像真正皮肤那样细密并可拉伸。鲍哲南团队利用纳米技术等跨学科技术,使柔性电子感应器高度灵敏,同时密度大增。鲍哲南说:“我们团队花了多年研制出超强灵敏度的人造皮肤,它由敏感度极高的电子感应器组成,当感应器连成一片时,就如同真正皮肤一样,当一只蝴蝶停在身上,人马上能感觉到。”这种人造皮肤技术可以被广泛用于假肢、机器人、手机和电脑的触摸式显示屏、汽车方向盘和医学等。不仅如此,鲍哲南团队再接再厉,研制出世界最新的可拉伸太阳能电池,未来可使人造皮肤自我发电。接着,鲍哲南团队又利用纳米材料为这种皮肤增加了透明度和可拉伸功能,距离人类皮肤的功能越来越近。2015年,鲍哲南被《自然》杂志评为对全球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年度十大人物之一。2017年,她又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2018年2月,鲍哲南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再度进入人们视野。柔性电子技术基本通过牺牲电子器件密度来实现可拉伸,局限性较大,且制造工艺复杂。鲍哲南团队开发的新材料,使晶体管阵列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347个,并可在拉伸至两倍长度时性能保持不变。(小标题)让事业家庭双赢1970年11月,鲍哲南出生于中国南京,父母都是南京大学教授。科学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为她打开了科学的大门。从南京大学毕业后,鲍哲南移居美国,学习深造并继续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她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作为一名优秀的女科学家,人们常好奇她怎样去平衡事业和家庭。父亲告诉鲍哲南,人生中完整的幸福包括两个方面:事业成功和家庭美满。维系的原则就是不能牺牲一个去换取另一个,两者都不可偏废。鲍哲南通过提高效率来完成工作,从事科研的时候严谨认真,一分一秒都不舍得浪费,回到家就一定会和家人在一起。“很幸运,父母从小启发我的科学思维:大胆假设、踏实求证。这让我终身受益。现在我也这样教育我的孩子,激发我学生的科研热情。”她接受母校南京大学采访时这样说道。(小标题)让人造皮肤感觉更美在事业上,鲍哲南的进步或许可归为一直心存理想。鲍哲南对新华社记者说:“一直希望科学研究成果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帮助人类。”她说,目前已开发出部分电性和拉伸性俱佳的高分子材料,但模拟人类复杂的触觉仍有不少挑战需要克服。接下来,她打算利用人造皮肤帮助靠假肢生活的人们获得触感,并借助相关技术开发血压测量仪器、拥有人造皮肤的机器人以及可穿戴电子器件等。人造皮肤未来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前景非常广阔,将为皮肤烧伤等疾病患者带来福音。作为人造皮肤研究的功臣,鲍哲南亦被一些人赞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她认为,有意义、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离不开跨学科合作和研究,“目前中国科研发展飞速,正迎来大突破时期,希望中国科学家进行更多的跨学科研究,实现更多突破”。(完)
今年的12月5日是第七个世界土壤日,主题为“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众所周知,土壤犹如地球的皮肤,这里可谓微生物的“大本营”,每克土壤中的微生物数以亿计、种类数以万计,细菌、古菌、真菌、病毒以千姿百态的生存方式与人类共生。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土壤面临多重压力,导致其生物多样性日益受到威胁。未来该如何保护和利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学者为我们做出了解答。不当施肥令土壤越来越“瘦”土壤养分是否丰富、作物产量高不高,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而土壤中的众多有益微生物,是土壤健康的“隐形卫士”,它们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助益了作物产量提升。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研究团队从2015年起在安徽蒙城的小麦试验田进行土壤试验,近日他们刊发研究指出,在对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真菌、线虫等各类土壤微生物的统计中发现,“土壤中的关键微生物菌群,如固氮菌、解磷菌、光合菌等,能够增强土壤中碳、氮、磷、硫等养分元素的循环,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抑制潜在植物病原菌,从而提高小麦产量”。褚海燕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土壤“卫兵”有时也会受到敌人的干扰,土壤酸化就是其头号天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酸碱度显著相关,这种现象在北极、长白山、华北麦田土壤都得到过验证。化肥的过量施用会造成土壤酸化,进而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褚海燕在研究中发现,在砂姜黑土上长期单独施用化肥导致土壤pH值下降1.5个单位,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植物潜在致病菌的丰度。而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添加牛粪后,pH值恢复到7左右的正常水平。“牛粪有一定的碱性,与化肥一起施用,可以中和土壤酸度。同时,牛粪具有很高的养分含量,在土壤酸碱度平衡时,能让土壤微生物群落更稳定,作物产量也更高。”褚海燕说,保护土壤中关键菌群的多样性,有望达到减肥增产的效果。土壤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家园。由于土壤类型、肥力水平、环境条件和季节变化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土壤微生物在种类、数量和分布上也会受到影响。如水田和旱田中的土壤微生物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冯有智介绍,水田中的微生物以厌氧微生物为主,例如产甲烷古菌;旱田则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例如芽孢杆菌和真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瑞蕊曾经在江苏常熟的水田进行试验,她发现:“如果旱地和水田都长时间不施化肥,旱地的歉收程度会比水田更严重,这主要因为水田和旱地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存在差异,水田中的微生物有助于累积有机质,保持土壤肥力,所以旱地比水田更依赖于化肥。”“一窝蜂”式保护不可取一直以来,土壤微生物被认为是土壤养分的转化器、污染物的净化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器,而人类活动的加剧,如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使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出现了明显下降。如何为土壤微生物营造一个美好的家?褚海燕认为,首先要针对现实状况,因地制宜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施用绿肥,或以有机肥、微生物肥料替代化肥等;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则可通过维持地上植物多样性,提高输入到土壤中的有机物数量与多样性,为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土壤微生物群落不仅包括有益微生物,还包括许多有害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既要考虑覆盖所有有益微生物,也不能盲目放任有害微生物。”褚海燕说,应加强土壤微生物的有益性甄别,防止“一窝蜂”式保护给有害微生物带来可乘之机。尽管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土壤中到底存在多少种生物、多样的生物群落彼此有何关联等基本问题,尚未得出明确结论。褚海燕等学者认为,保护和利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可尝试建设原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褚海燕告诉记者:“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差异显著,生态系统丰富,相关部门已在南北热量梯度样带、东西降水梯度样带上,布设长期生态定位监测站和采样点,为未来开展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将有用的微生物资源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来加以利用,仍然是当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因此,搭建微生物资源大数据共享平台,推进微生物分离培养新技术,可以为充分开发、利用已知土壤微生物资源,提供翔实的科学依据,将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发挥到实处。”褚海燕说。来源:科技日报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土壤犹如地球的皮肤,地球上至少有1/4 的生物蕴藏于土壤中,这里可谓微生物的“大本营”,每克土壤中的微生物数以亿计 ,种类数以万计 。细菌、古菌、真菌、病毒以千姿百态的生存方式与人类共生。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土壤面临多重压力,导致其生物多样性日益受到威胁。12月5日,世界土壤日来临,今年的主题为“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未来如何保护和利用土壤生物多样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学者指出,不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化肥用量、保护林地以及减少草地的过度放牧,建设原位土壤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开发利用土壤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供图部分土壤菌群堪称土壤健康隐形卫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土壤养分、作物产量高不高,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而土壤中的众多有益微生物,是保卫土壤健康的隐形卫士,他们的存在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研究团队从2015年起在安徽蒙城的小麦试验田进行土壤试验,近日他们刊发研究指出,在对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真菌、线虫等各类土壤生物的统计中发现,“土壤中的关键微生物菌群,如固氮菌、解磷菌、光合菌等,能够增强土壤中碳、氮、磷、硫等养分元素的循环,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抑制潜在植物病原菌,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不过, 这些土壤“卫兵”有时也会受到敌人的干扰,这便是土壤酸化。褚海燕研究团队发现,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酸碱度显著相关,这在北极、长白山、华北麦田土壤都发现这种现象。过量化肥的施用会造成土壤酸化,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褚海燕在研究中发现,在砂姜黑土上长期单独施用化肥导致土壤pH值下降1.5个单位,显著降低了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的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植物潜在致病菌的丰度。而在化肥的基础上添加牛粪后,pH值恢复到7左右。“牛粪养分含量高,同时有碱性,与化肥一起施用,可以中和土壤酸度。土壤酸碱度平衡时,土壤微生物群落更稳定,作物产量也越高。”褚海燕说,这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指导,保护土壤中关键菌群的多样性,或能达到减肥增产的效果。土壤提供了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家园。各类微生物可以在土壤中生存发展,但由于土壤类型、肥力水平、环境条件和季节变化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土壤微生物在种类、数量和分布上也会受到影响,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地方土壤微生物也不一样。例如,珠穆朗玛峰的土壤中就存在耐高寒等各种极端环境的微生物“特种兵”。此外,水田和旱田中的土壤微生物组成也存在差异。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冯有智介绍,水田中的微生物以厌氧微生物为主,例如产甲烷古菌;旱田则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例如芽孢杆菌和真菌。“我们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过广西龙脊古梯田自元末明初以来630年间产甲烷古菌群落的演替规律,发现在中世纪小冰川期、太平天国起义和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影响下,导致气温骤降,水田变旱田,撂荒等。而产甲烷古菌是厌氧微生物,水田变旱田后,它的群落结构变化,多样性减少。”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瑞蕊也曾经在江苏常熟的水田进行试验,研究发现,“如果旱地和水田都长时间不施化肥,旱地的歉收程度会比水田更严重,这主要因为水田和旱地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存在差异,导致旱地比水田更依赖于化肥,同时水田中的微生物有助于累积有机质,保持土壤肥力。”搭建微生物资源大数据共享平台前景可期土壤生物被认为是土壤养分的转化器、污染物的净化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器,而人类活动的加剧,如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加剧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如何为土壤生物营造一个美好的家?褚海燕认为,首先要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施用绿肥或覆盖作物种植、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替代化肥等。同时可以控制病虫害,缓解因农药大量使用对土壤生物产生的伤害。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则可通过维持地上植物多样性,提高输入到土壤中的有机物数量与多样性,为土壤生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其次,他认为,要减少农药化肥用量的使用,保护林地及减少草地的过度放牧等。“土壤生物群落不仅包括有益生物, 还包括许多有害生物。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既要考虑不漏掉一种有益生物,也要考虑不能盲目放任有害生物。在保护或促进某种生物时,要考虑该生物的长期变化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褚海燕说。尽管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 但人类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了解还很有限,土壤中到底存在多少种生物、多样的生物群落发挥怎样的生态功能等基本问题,尚无法明确回答。褚海燕等学者认为,未来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可尝试建设原位土壤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差异显著,生态系统丰富,相关部门已在南北热量梯度样带、东西降水梯度样带上,布设长期生态定位监测站和采样点,为未来开展土壤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其次,要开发利用土壤生物资源。土壤生物作为农业生产、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核心生物资源之一,以其丰富的物种和功能多样性,在应对粮食、能源、生态与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巨大潜力,并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高地。“目前,将有用的微生物资源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来,仍然是当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因此,未来搭建微生物资源大数据共享平台, 以及推进微生物分离培养新技术,可以为充分开发、利用已知土壤生物资源,提供翔实的科学依据,将土壤生物的功能发挥到实处。”褚海燕说。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由作者提供
扬子晚报网8月13日讯(通讯员 周伟 记者 杨甜子)大面积皮肤损伤修复目前是世界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苏教授,与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王革非教授合作,探索出一种新策略,利用微流控气喷纺丝法制备大面积高强度的人造皮肤,在腹壁缺损修复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它也避免了临床应用中的免疫排斥和二次手术的风险。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重要刊物《先进材料》上。据介绍,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成果集中于小面积创面皮肤的修复。在大面积烧伤以及腹腔开放后腹腔内脏器裸露保护方面的研究甚少。这主要是因为,腹腔开放后,创面面积相比其他部位损伤面积大,而且容易感染、没有骨架做支撑、同时运送营养物质困难等难题阻碍了创面的愈合,使得人造皮肤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成为修复过程中最大挑战。针对这一难题,陈苏课题组探索出一种新的制备人造皮肤的策略。“首先利用微流控气喷纺丝法制备一个面积为140 cm×40 cm的大型纳米纤维支架材料。”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崔婷婷介绍,以此纳米纤维支架为基底,在基底上喷涂凝血酶(一种具有止血作用的白色至灰白色非结晶物质),让凝血酶与支架表面的纤维蛋白原发生反应,在纳米纤维支架表面形成一种叫纤维蛋白凝胶的粘合剂,可以直接粘合在伤口处,不需要再缝合。由于纤维直径小,所以比表面积大,使纤维蛋白原同凝血酶的反应效率更高,同时纤维蛋白凝胶还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这一阶段形成的复合纤维蛋白胶—纳米纤维支架,我们称之为人造皮肤,这种人造皮肤具有空气透过率(164.635 m3/m2.h.kPa)、优异的机械强度(8.45 MPa)和快速的体内降解速率(7个月),表明当创伤完全愈合后,人造皮肤材料也会慢慢自动降解。”崔婷婷说。“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了新生组织、肉芽、新生血管,同时伤口也慢慢收缩,这表明皮肤组织修复的过程已经完成。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形成的纤维蛋白凝胶粘合剂具有抗菌抗感染的作用,并且能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这有利于为皮肤组织运送营养物质。”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余加飞说,“我们最终发现了毛囊的再生,这表明了新生皮肤的最终形成。”余加飞介绍,毛囊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官,当表皮全层缺损时,机体修复时常由无毛囊结构结缔组织来填补,使之失去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不完全性病理性再生。而毛囊的再生,可以证明形成了具有同样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组织,实现了表皮的完美再生。“通过体内研究表明,我们的人造皮肤材料被成功应用于大鼠腹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处活体实验中。表明人造皮肤材料可以迅速修复大面积腹壁缺损并促进伤口组织再生。此外,它避免了临床应用中的免疫排斥和二次手术的风险。”陈苏教授表示,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途径来再生大规模坚韧的皮肤,这在腹壁缺损修复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校对 王菲【来源:扬眼】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江苏人看病,哪家医院强?11 月 17 日,号称有 " 看病指南 " 的复旦版医院百强榜(2017 年版)出炉,江苏有 5 家医院上榜。在专科排行榜中,也有多家江苏地区医院入围提名以及进入前十。江苏5家上榜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2 位)东部战区总医院 ( 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33 位)南京鼓楼医院(39 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4 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53 位)专科排行榜病理科:东部战区总医院(提名)放射科:东部战区总医院(7)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10)呼吸科: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东部战区总医院(提名)风湿科南京鼓楼医院(4)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骨科:南京鼓楼医院(提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名)精神医学:南京脑科医院(6)口腔科:江苏省口腔医院(8)南京市口腔医院(10)内分泌科: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皮肤科:中国科学院皮肤病医院(3)普通外科: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东部战区总医院(提名)神经内科:鼓楼医院(提名)肾脏病:东部战区总医院(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提名)消化病:南京鼓楼医院(提名)小儿内科:南京儿童医院(提名)小儿外科:南京儿童医院(提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提名)心血管病: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南京第一医院(提名)血液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整形外科:南京鼓楼医院(提名)肿瘤学:江苏省肿瘤医院(9)老年医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康复医学:江苏省人民医院(1)检验医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烧伤科: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医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东部战区总医院(提名)重症医学: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东部战区总医院(9)临床药学:南京鼓楼医院(提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名)生殖医学:南京鼓楼医院(6)江苏省人民医院(9)变态反应:江苏省人民医院(8)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提名)健康管理:江苏省人民医院(7)厉害了,我的大江苏!666附榜单~来源:现代快报、健康报最近很多读者都在看这些文章100亿元专项资金,打造产业新地标!来看看南通今天的大会说了啥教育部公布“国家奖学金”名单!这105名南通学子上榜啦50名!南通公安局特勤类警务辅助人员招录,你符合条件吗?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但是大众对皮肤问题的重视程度却比其他器官低很多。12月5日,中国皮肤病学发展大会暨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成立大会在南京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7名院士,以及皮肤病领域专家学者代表600余人参加了活动。专家表示,不少皮肤病患者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诊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皮肤科医生数量少,资源高度集中,基层诊疗能力欠缺。专科联盟的成立将承担起基层临床医师培训、诊疗规范化等一系列工作。同时,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互联网医院揭牌运行,将为皮肤病复诊患者足不出户,提供在线诊疗服务。据悉,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由国内的医疗机构190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本、印度、尼泊尔、菲律宾、巴西等5国6家医疗机构组成。联盟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建立疑难罕见皮肤病会诊中心、感染性皮肤病分子诊断中心,通过定期开展会诊、培训、研讨等多形式学术活动,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打造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皮肤病学医疗合作网络,促进皮肤病学发展。(总台央视记者 唐高林)(编辑 邱婧)
昨天,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17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出炉,这份号称“中国最靠谱的医院排名”榜单到今年已是第九届。此次,江苏共有5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包括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南京总医院)、中大医院和苏大附一院。南京鼓楼医院排名跃升20名,成为最大的“黑马”。江苏医疗实力进一步提档升级。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戚在兵 钱鸣 华琳月南京4医院全国百强,省人民医院稳居省内“老大”从2010年起,“复旦版”排行榜已连续发布9年。在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依然稳坐“冠、亚、季”前3宝座。从地区上来看,“北京、上海”医院优势非常明显,占据了“半壁江山”。今年,江苏有5家医院进入全国综合排名100强,分别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苏大附一院。其中,江苏省人民医院从去年的全国第28位跃居到第22位,始终稳居省内“老大”的地位。“黑马”鼓楼医院位列全国第39位,较去年跃升20位。另外,东部战区总医院排在33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排在53位。南京13个专科挺进全国前十对患者而言,最具指导性的当数专科声誉排行。在发布医院100强的同时,复旦大学还发布了“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记者梳理后发现,江苏有3个专科进入全国最强阵容。除了老牌的东部战区总医院肾脏科外,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康复医学科连续排名全国第1,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也再次荣登榜眼。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口腔医院和南京市口腔医院的口腔科同样双双进入全国前10强。另外,鼓楼医院的风湿科、生殖医学,江苏省肿瘤医院的肿瘤学,苏大附一院的血液学,南京脑科医院的精神医学科,东部战区总医院和中大医院的放射科,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研究所)皮肤科等均进入了全国专科前十。今年排行榜在评选中新增生殖医学科、变态反应科和健康管理学科,省人民医院均有斩获。江苏有13个专科入选全国前十,其中省人民医院和东部战区医院各有4个,入选专科数最多。排名体现了医院的声誉和科研能力记者采访了解到,“复旦版”排行榜主要考察的是两个方面,医院的声誉和科研能力。排名明显提升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这一年来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江苏省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医院的声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患者的认可,该院始终将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该院开通了6000号气管插管热线、整合了多个学科优势组建了卒中、胸痛、创伤三大中心,建立了实体化的调度平台,并在创伤中心的基础上开设了急诊外科,以最优流程、最快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该院的科研主要从国际化、智能化和人才优势化三个方面着手,国际化体现在通过与国际一流的学者和一流的高校院所合作,增进交流,通过国外学者一流的团队研究能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使医疗服务水平全方位提高。另外,在国际化合作的过程中,为该院的青年人才、特别是院内的青年学者提供了教育培训的机会,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梯队。智能化体现在充分与高校合作,在科研工作上提升效率,最优化流程,不断采用新方法、新探索进行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人才优势化主要通过柔性引进政策,形成以院士为核心的人才团队,给医院注入科技的核心动力,提升医院人才梯队的高度。[专家说法]小病没必要去这些医院对于榜单的排名,一位南京医疗界的专家认为,这样的排名基本反映了目前的医疗实力和现状,对患者有总体的指导作用。不过,也有不少患者担心,患者看病会不会一窝蜂都到那些排名靠前的医院,反而加剧看病难?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内科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对久治不愈的疑难病患者而言,选择这些顶级医院就诊或许最好,普通患者没必要凑热闹。他说,这份排行榜的出炉,其初衷在于方便老百姓找到好医院,但在现实中却很可能让患者“按图索骥”,让这些大医院更加不堪重负。那么,这个榜单是不是真的就是看病的宝典?对此,业内专家认为,疑难杂症确实可以,不过如果是普通疾病,就没必要,因为平时患者去医院看的还是一些常见的多发病,常见的多发病还是在家门口就医更加有优势。[一点提醒]两大诀窍,帮你看病找对医院“榜单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参考,评价医院的实力、医生的水平,业内的口碑最靠谱。最简单的方法是,问问专科的医生,他们的家人朋友生病了,他们会去哪个医院,找谁看?”南京一位医生介绍,外行看名气,内行看门道,昨天他介绍了两个看病找到好医生的秘诀。秘诀之一就是,看看医生同行们推荐谁,比如该院医生看病都找谁。另外一个办法是,领导的亲戚朋友生病了,他们会推荐去找谁。“被选中的医生,无疑水平高,服务态度也是不错的”。医疗圈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领导家人要做手术,打电话给某三甲医院院长帮忙找个水平最好的医生。院长半开玩笑地问他:有两个医生,一个是主任医师,论文发了很多,临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另一个是多年的副主任医师,没什么论文,一直没再升上去,整天做手术,手术做得很漂亮。你选哪个?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个例子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医疗这一临床工作的动手能力和经验积累的重要性,论文写得多的不代表刀开得漂亮。【关注乐居找房,洞悉房产市场风云变化。】
江苏人看病,哪家医院强?11 月 17 日,号称有 " 看病指南 " 的复旦版医院百强榜(2017 年版)出炉,江苏有 5 家医院上榜。在专科排行榜中,也有多家江苏地区医院入围提名以及进入前十。江苏5家上榜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2 位)东部战区总医院 ( 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33 位)南京鼓楼医院(39 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4 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53 位)专科排行榜病理科:东部战区总医院(提名)放射科:东部战区总医院(7)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10)呼吸科: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东部战区总医院(提名)风湿科南京鼓楼医院(4)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骨科:南京鼓楼医院(提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名)精神医学:南京脑科医院(6)口腔科:江苏省口腔医院(8)南京市口腔医院(10)内分泌科: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皮肤科:中国科学院皮肤病医院(3)普通外科: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东部战区总医院(提名)神经内科:鼓楼医院(提名)肾脏病:东部战区总医院(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提名)消化病:南京鼓楼医院(提名)小儿内科:南京儿童医院(提名)小儿外科:南京儿童医院(提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提名)心血管病: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南京第一医院(提名)血液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整形外科:南京鼓楼医院(提名)肿瘤学:江苏省肿瘤医院(9)老年医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康复医学:江苏省人民医院(1)检验医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烧伤科: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医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提名)东部战区总医院(提名)重症医学: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东部战区总医院(9)临床药学:南京鼓楼医院(提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名)生殖医学:南京鼓楼医院(6)江苏省人民医院(9)变态反应:江苏省人民医院(8)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提名)健康管理:江苏省人民医院(7)厉害了,我的大江苏!666在体现医院综合实力的中国医院排行榜百强榜单中,依旧是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持续垄断三甲。2017年度医院排行榜 (综合)↓↓↓2017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据了解,今年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连续第九年发布“复旦版医院排行榜”。该榜是以临床学科水平、专科声誉为核心,兼顾当年科研产出,评选出的医院及专科排行,排名结果既是医学学科实力和声誉的反映,也对患者求医问诊具有指导意义。太实用了,快告诉身边人!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综合:健康界、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