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换帅”僵尸侠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换帅”

2020年7月29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召开学校教师干部大会,宣布浙江省委关于校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金一斌任党委书记、高世名任院长。钱晓芳不再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另有任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许江不再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金一斌简介金一斌,1966年11月生,浙江诸暨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1988年8月起,金一斌先后在浙江师范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浙江省教委办公室工作;1997年2月起,浙江省教委(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副主任,2000年10月起,浙江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宣传教育处处长;2003年6月至2005年7月,中共德清县委副书记;2007年9月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2015年9月-2020年7月,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1988年8月,浙江师范大学历史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6月,浙江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2014年6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近年在《求是》《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中国高教研究》等一级和核心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重大项目等省部以上课题10余项等。任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数字化课程资源研究分会副会长等。先后获第四届浙江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首届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等。高世名简介高世名,男,汉族,1976年8月生,山东潍坊人,201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世名专业方向为艺术史论与策展研究,兼任第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曾任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CIHA)中国主席团成员、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亚洲艺术文献库(Asia Art Archive)学术委员、Journal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 Culture Studies国际编委、《新美术》编委等。高世名于国内首创跨媒体艺术专业,率先建立艺术策划人才培养的学院系统,培养了我国第一批艺术策展领域的硕博士。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多次获得国家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亚洲当代艺术贡献奖等重要专业奖项。高世名提出“无墙的学院”等办学理想,倡导校内/校外双向打通、全球/本土双轮驱动,以乡土为学院,深扎中国大地,探索中国高等艺术教育自主发展之路。他先后创立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创新设计学院等学术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媒体实验、文化研究、艺术创作、策划实践”四维互动的教学体系,拓展了现有的美术学教育格局,优化了中国艺术的教育模式。高世名长期从事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艺术教育及策展实践,提出“解放的艺术”、“有情有义的知识”,先后策划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等国际性艺术大展10余项,组织大型学术会议4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出版《镜子与面具》、《行动的书》、《一切致命的事物都难以言说》等多部专著,编辑出版《国美之路大典》(43册)、“亚非拉现代思想文丛”、“跨媒体艺术丛书”等学术书籍30余种。许江最后一次毕业致辞:怀同样心愿者 无别离7月8日晚上,中国美术学院2020年毕业典礼在象山校区举行,2200余名中国美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将在九大会场共同参与毕业典礼,毕业典礼同时在线上直播。院长许江出席现场颁发证书、演讲并祝福毕业学子。毕业致辞中,许江院长提到,今年是他最后一次站在这个位置上,给大家作毕业典礼的致辞。“我在院长的岗位上已经第二十个年头。二十年,我们勠力同心;二十年,我们矢志不变。二十年几乎是同学们的年龄,是我们这一代人三分之一的生命。我们把它用来献给母校,锤炼一段共同的岁月,共同的事业。生活将无尽,时序有轮转。直如今日大家毕业,虽然离开了学校,但这段共同的生活没有变,我们作为精神共同体的感情和心态没有变,我们拥有的共同愿望没有变。我们坚信美院的精神风云无尽,美院的谱系山高水长。诚如我院创建者之一的吴大羽先生所言:怀同样心愿者,无别离!”

不谋于知

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梦湖

王梦湖,先后为中央军委、中宣部、中组部、国务院、中南海、天安门、外交部、中央电视台、北京市委、市政府及京西宾馆等创作多幅巨幅山水画。王梦湖,1942年生于山海关,河北丰润人,师从于白雪石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友联画院画家、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荣宝斋特聘画家、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美术家”、《美术家》杂志顾问。2006年被评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画家”,2007年入选“中国画20家”。近年来,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当代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及国外举办画展。出版有《王梦湖画集》、《王梦湖百幅作品集》、《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画法》、《国画名家小品技法》、《中国山水画名家技法讲座·王梦湖写意山水画艺术》、《名家名画·王梦湖写意山水画作品》、《美术家——王梦湖专辑》、《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王梦湖》等专著。王梦湖的山水画缘物寄情,始终以一种蓬勃的活力与清新的气息,给人一种新颖而鲜活的造化之美。他善于把具体、细致的客观物象的描绘与抒发自我的主观感情紧密地糅合在一起。他继承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传统,强调再现与表现的结合,更多地关注绘画自身的表现力,即艺术语言的探索。多年来,他着迷于线的表现魅力,纵情在线的落笔挥洒的率意中,大方而又大气,丰富而有厚度,体现出线的节奏与韵律之美,显现出线的精神。线是他作品的精髓,线是他作品风格的标志,线也是他弹拨自然生命之歌的心弦。他的线条,贯穿了黄氏的“五笔笔法”追求一个“活”字;他的用墨,融合了黄氏的“七种墨法”追求一个“变”字;他的构图,稳中求奇,争让有度,追求一个“新”字。画面上笔随心运,墨随笔走,自然真切,洋洋洒洒,山石、树木、云烟、流水、村舍都被表现得畅神而切合形质,有一股雄浑遒劲的气韵穿云走水、摇山荡谷,带出满幅的生气与光彩。应该说,这是接近写意本体的笔墨操作方式。王梦湖山水画最大的魅力在于广蓄自然英华、饱览了真山实水灵气之后,对于山水造化的领悟,超越了从前贤故纸堆里得来的营养而出现了质的飞跃,从而构成了他作品苍润、浑厚、灵动、清新、蕴藉、深远的艺术面貌。王梦湖是在创建自己的艺术语言特色,在创造自己的艺术,同时也参与了一个时代对中国山水画现代形态的建构。  瓜熟蒂落,金石为开,大器晚成,王梦湖的艺术创造必将在中国山水画坛绽放出更加诱人的光彩。2007年入选“中国国画20家”;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绘制巨幅山水《红色瑞金》、《金沙水拍》、《铜墙铁壁》;为国务院绘制巨幅山水《九寨春涛》,为中南海绘制巨幅山水《春涛积玉》;为天安门绘制巨幅山水《雪山情》,为外交部绘制巨幅山水《湘西风情》;为人民大会堂绘制《金沙水拍云崖暖》;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绘制巨幅山水《晨曦图》。王梦湖是江泽民亲笔题写画名的《江山万里图》99米长卷的创作绘制主笔人之一,并获北京市政府文学艺术大奖。 近年来,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当代美术馆、历史博物馆等国内外举办画展。王梦湖出版有《王梦湖山水画集》、《王梦湖画集》、《王梦湖百幅作品集》。著写《美术家——梦湖专辑》、《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画法》、《国画名家小品技法》、《中国山水画名家技法讲座·王梦湖写意山水画艺术》、《名家名画·王梦湖山水作品》等。作品欣赏

花烛错

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副院长毛世麒作品赏析

姓名:毛世麒民族:畲族籍贯:贵州·黔东南字:筱晔号:黔岭山人、麒麟阁主艺术家、画家、青年企业家、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民建贵州省黔东南州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工程师、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员、高级室内设计师;艺术经历:曾就读于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环境艺术系;进修于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国家画院、北京画院等院校中国画专业;著名海上画派领军人物周鸣秋先生入室弟子,师法习从多位名师大家;兼修在职大学学历建设工程管理及市场营销专业;多次荣获艺术、设计、建筑装饰行业等荣誉奖项;作品曾在政协文史馆、国宾馆、法国、日本等地展出,被多家艺术收藏机构、外国大使馆收藏。常受邀参加各大电视访谈专题节目,受聘于多所大学专业院校客座教授、上市企业顾问等,并积极发起各项公益活动及产业扶贫帮扶活动。评价语录:其作品题材广泛,以古典传承为主要指导,兼及佛家道释人物、山水、花鸟与书法篆刻,以新一代文化传承变革为理念,用笔酣畅,浓淡相宜,燥润相生,以白当黑,逸笔草草,勾勒出生动意趣的虚无和中庸,佛家的缘空和禅学的恬静,让人在似有似无中体会一种生活禅意,以及新生代花鸟山水人物的诠释表达,重彩山水的研究与创新也在不断充满着新的美学审美观。筱晔不光有对国画的历史研究,而且贯通西方绘画艺术,常常两者结合融会贯通的展现创造性一面。除了手上艺术表现功底外,在工科方面更是作为建筑装饰工程、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专家,主持多项大型市政工程项目。其可见无论在美学艺术领域里还是工程建设领域都是一位尊重自然、懂得生活之美的年轻一代艺术家!【作品欣赏】

日夜无隙

「津门网」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著名画家刘一笑作品欣赏

刘 孝 字一笑 号大野居士 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3年入中央美院国画系深造,深得姚有多、黄润华、姚治华、谢志高、李行简、陈谋、赵宁安、韩国臻、金鸿君等老师教诲,并入姚有多画室深造一年。曾任大同矿务局书协美协主席、中国煤矿美协书协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大同分校副校长,高级研究员。国画作品《矿山早晨》入选全国煤矿书画大展并获一等奖,国画作品《老子出关图》1997年参加世界华人金鹅杯大奖赛并获二等奖,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入选中国国画研究院大展并获一等奖,部份书画作品多次参加日本、新加坡、波兰、香港展览并获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画研究院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画研究院山西省分院院长、山西戎子书院常务副院长、山西八一书画院副院长、山西晋商书画院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红裙子

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春海)

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擅长中国画。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科,曾得到宗其香、何海霞、李可染等诸位老师的教诲。四十多年来对山水画理论和创作技法的研究锲而不舍,在创作上取得丰硕的成果。李春海,1940年生于北京。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历任总政歌剧团舞美设计、林业部宣传司美术干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现为北京林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文联副主席。中国生态书画院著名画家。1999年为迎接澳门回归,曾担任江泽民笔题名的99米山水卷《江山万里图》艺术创作委员,为主要创绘人之一。该项创作获北京市委、市政府2000年文学艺术创作惟一大奖,同年获国家林业局梁希文学奖。2019年5月,荣获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历年均有新作入选或应邀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有《白云掩翠图》《生命之树》《晴雪》等百余幅作品编入国内外专业画集有数十册。先后五次应邀参加海内外美术作品展及理论研讨会,《中国林业教育》1996年第04期刊登 作者:刘先银文章:师心吐蕊──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画家李春海1997年在日本神户举办“李海春水墨展”,2003年在深圳举办“李海春山水画展”。2004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并播放题为《山水情缘李海春山水画欣赏》光盘。出版《李春海中国画选》等个人画册两种,VCD教学光盘两套14张。作品欣赏

见辜人焉

彭城书画丨邵伟美术馆名誉馆长、中国新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邵伟

本期人物邵伟邵伟,字长伟,号青三,别署善汲斋、东华山主人、东华山道人、知鱼山房。现任邵伟美术馆名誉馆长、中国新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中阳书画院副秘书长兼国画创作室副主任、邵雍书画院副秘书长、徐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丰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丰县书法公益大讲堂讲师,举办《邵伟书画展》、《邵伟中国画展》、《古黄河意向·邵伟青绿山水画集首发式暨邵伟2013年写生作品展》,作品发表《江苏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研究》、《市场艺术》等。2014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古黄河意象·邵伟青绿山水》、《邵伟—太行十年写生作品选集》写生随记写生自然不是照抄,以自然物体为载体,根据画面的需要再去寻找自然周围需要地方的。整体观察一定要注意,结构的交代一定要准确,特征的表现一定要明确,注重自然物师造化画面中出现的问题要搜尽周围物体,在自然物体和画理中找到答案,尊重自然生长规律,画面中要用画理指导,出现问题在自然中寻找解决方法。和传统对抗,是和传统拉开距离。是一种创新的需要,你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停笔。大写意一定要把墨给足、给够。临景妙裁。沉着气,静下心,意在笔先,果断落笔轻松、准确,作品要洒脱、轻松。勾树干时要注意体积的转折、节奏的变化、质感的表现,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画时要随意、帅意、感性,需要真性情,这时就需要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想好大胆的去画,这是需要画理。构图要险,要有自己的语言,题材的选择要不同,要有自己的风格。意在笔先,动笔的时间其实很短,一个多小时大的感觉就完成了,收拾的时间就是惨淡经营喽!画画需要全身心的去画,要努力的画,低下头去画,每走一步都是艰辛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画坏了就是进步,就是创新注意虚实,注意疏密,大密是为了大疏,有密就要有大疏。注意真实物体的比例大写意花鸟画要有写的笔意,轻松、洒脱,边缘要注意收边,写生收边是观看物体的边沿变化,要按照自然的物像写真。迁想妙得,临景妙裁一定要学会审视自己的作品,会改、能改自己的画,这是一个画家必须的能力。用笔一定要冷静,屏住呼吸稳准狠,行的稳,留得住。要注意画面空间的构成、面积的分割、留白,线条、面积的构成,意在笔先,要打好腹稿,行笔时才能一气呵成。大写意作品要放的开、收的住,写生时要注意取舍,和画面中的形式 、面积的分割。写生就是生活变笔墨,写生与创作,创作是笔墨结构,大自然是客,要给别人传达什么情感,要抽象才能改变,要提取情感。情感要注入画面大花鸟画和时代有关系写意的元素,抽象的是一个境,出一两枝需要变化,才能空灵。大的东西见形式,看画要看负形,负形是境,画面要有气氛,要有主观意识,画面要有虚空。正面能画,反面也可以画。大写意花鸟画写生要通过笔法、墨法,积墨等方法,把物像立起来,鼓起来,站起来,形成立体、前后空间关系。作品赏析清奇萦面,意境邃远 ——邵伟山水画浅析丰县美术家协会主席(王宏)山水画自唐宋元至今是成熟最早的画种之一,山水画所承载的就是物质和精神的交融。艺术家只有注重精神的表现与精神追求的最大化,才能体现出艺术精神的精神的纯粹性,如果仅依靠技巧而将笔墨和形式语言分割开来,其艺术价值必将大打折扣。而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有笔有墨谓之画,意境是水墨的灵魄。画之初先“立意”,通过“以形写神”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是中国画创作的基本过程,是意与形,笔与墨赖以生存和得以无限拓展的最精粹空间。邵伟的山水画作品体现了他对中国画传统的敬畏、继承和探索的可贵精神。他的山水画作品无论大幅山水还是写意小品都能把中国画的点线面赋予独立的审美品格,符号式的解构分割与典型化的整合聚散使得作品清奇萦面,意境邃远。邵伟的山水画创作非常重视笔墨的形式美。他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继承了历代山水画的笔墨精髓,以宋元笔墨为根基,水墨为主,线面结合,造型准确,墨法精微。他的笔法无论中锋,侧锋都是通过用线条的墨韵来实现,每以痛快的长线,生涩圆韵的用线,由浓而淡,由湿而干,笔笔写来,大面积的泼墨不多,沉着简率,清爽明润。同时,他醉心于活脱通透,将润乏枯的山水画境界通过线质或工稳或飘逸,快慢疾涩相参表现的十分到位,极力突出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写意精神,使得画面具有了情节性、叙述性、时序性的韵味。有些画率意坦诚,体现了他精神层面的知性与超脱。有些画沉郁苍劲,反映了他在不断思考和反思过程中的担当、责任、忧虑和抱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只有直面生活才能有感而发。中国画所需要的精纯的笔墨功夫和在表达上的高水准技巧离不开写生。近几年,邵伟对太行、沂蒙的山水情有独钟,浸润其中,其乐融融。他的山水画无论小品还是大幅创作,皆以水墨为主,亦有青绿。景观中有山石,杂树,溪流,山野人家。有田园山村,也有朴素无华的老屋,给人的感觉是清爽;朴茂;恬静而安闲,富有“道通大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幻中”的艺术境界。同时,他的山水画构图有的很简,有的较繁。但无论哪一种,他对山峦、树石,茅舍的描绘,都画龙点晴,意到而止,“妙在似于不似之间”不做精细刻画,而褒有着整体关照自然的生动气象。当今画坛多“心浮气燥”,邵伟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清雅之风,同时也更显得沉静、理智。这也与他数十年从事美术教育和山水创作研究以及阅读大量的中国儒、释、道以及禅学思想理论研究有关。在邵伟眼中绘画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艺术的自身演进的需求结果。山水画家面对山水的变化之象,常以恬静的意境加以表现。形成“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的精神家园,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文人境界,但也是邵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近年来,邵伟的勤奋和钻研使他的作品日渐成熟而佳作频出,渐为业界瞩目。他的很多创作和我们的审美经验和生活记忆是合拍的,恰如其分,文质彬彬,反映了他心灵上的真实,不慕虚华,不讨巧,接地气。特别是他的近作,无论是绘画语言、创作方式方法以及笔墨技巧,都体现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可贵精神,具有敢于创变的勇气。作品既有原创性,又恰好的传达了新时代、新生活的精神风貌。从尚形逐渐过渡到尚意,进而意与形统一,合理的起、承、转、合使画面达到画外有画之意境开阔,无画处有画之含意无尽,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的一条主要线索。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其中包含着创立意境、表达意境和表达的方式方法、意与法等诸多方面的课题,因此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邵伟作为中国画道路上的拔涉者,其勤奋好学、朴实无华的执着性格必然会有一个美好前景。我祝愿他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戒骄戒躁,不断取得进步。

面包师

美术研究|百尺竿头谋新篇:专访中国美院新任院长高世名!

对中国美术学院这样一所艺术名校来说,她的“校魂”是什么?在学院发展和艺术教育实践中最重要的考量是什么?理想中的美院未来如何规划?如何从艺术教育中建构一种“艺术人文”,让中国的道艺观和世界观在全球视野下重新生发?新院长眼中的前任院长是怎样的?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的思绪跟着高院长的节奏飞转,在其娓娓道来的同时,众多问题的答案也逐渐变得明晰。#绘画#愿景相承:从历史中继往开来在采访的前一天,中国美术学院召开的教师干部大会上,浙江省委宣布任命高世名为中国美术学院新一任院长。从许江手中接下办学的接力棒,高世名发表感言,接受这一光荣的使命,同时表达了满怀感恩之情。2020年7月29日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干部大会现场与许江院长的艺术家身份不同,高世名的第一身份是策展人。“艺术家院长会聚焦于艺术家的养成、语言的探索、方法的研究,策展人办学则更加重视艺术和教育在人的养成和世界观中所起的作用。”高世名谈道。“教育最核心的就是成人之德,美术教育的关键是成人之美。艺术教育是贡献给每一个人的大写的艺术,美院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大写的艺术家,大写的人。这是一个很宏大也很艰难的愿景,需要我们时刻挂在心头,需要持续去做。就像电影《一代宗师》中宫羽田所说的:‘我不是要当英雄,我是要造时势’,艺术教育者的工作就是要鼓荡起一种风气,投入新时代的社会进程。这最终都要落实在培养怎样的人、做出怎样的事、创作出怎样的作品。”高世名强调:艺术家和策展人的第一身份有所差异,感知、方法和路径或许会有所不同,但是愿景一致、心志相通、意气相投,国美之路的道义是一以贯之的。高世名44岁,作为国内最年轻的美院院长,会有压力吗?高世名笑称:“年轻不是事儿,就像王朔说的‘谁没年轻过?你老过吗’?我们读书那会根本没把自己当做学生,现在有些美院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总把自己当孩子。实际上,一个好的学校,要让学生敢于自命不凡,敢于把自己当做一个人物,敢于把自我拔高一度,以后必定会有所成就。”高世名1993年参加高考,从山东潍坊一中考入浙江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从本科一路攻读到博士,从讲师评定为教授,从浙江省教育系统最年轻的副院长任命为国美院长,在学校一呆就是27个年头。“我对身为‘国美人’感到骄傲,像许江院长一样,对美院有很深的感情。但如何把这份感情化为动力,为这份感情赋能?如何能让国美这个学术共同体变得更有想象力、更有行动力,更加开放更加繁荣,这是作为院长需要重点思量的。”本报记者正在采访高世名 姚震/摄相遇相知:亦师亦友亦慈颜7月8日,在中国美术学院2020年毕业典礼上,高世名作为许江在任20年间毕业生的代表之一,向许江送上了一份特殊礼物——一张2000年4月29日的美术报,上面刊载着许江、高世名联合署名的文章《全球概念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境遇》,它见证了许江与高世名20年“同志同道同心愿”、“亦师亦友亦慈颜”真挚情谊的起点和相遇相识的岁月。中国美术学院2020年毕业典礼上,高世名送给许江的礼物:2000年4月29日的《美术报》版面高世名跟许江的缘分始于1999年的林风眠诞辰百年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年的林风眠120年诞辰活动,跨越了20年的感情积淀。《林风眠之路》是许江上任副院长后的第一个大型学术活动,那时高世名还在读硕士一年级。高世名跟记者回忆道:“在这本书的撰写中,别人挑完了好写的部分,唯独林风眠从小时候在老家的过往,直到他出国这一段没人挑,因为材料太少,我便捡了这段‘空白’来填写,最终获得认可,走进许院长的视野之中。这是缘起,后来才会有今年毕业典礼上美术报的那篇共同署名的文章。我当时只是学生,院长却与我一起署名,这份提携真是让人永生难忘。”同道相知则是由于“地之缘”的故事。2002年高世名还在读博士,那年暑假他大胆向院长提出“地之缘”亚洲当代文化考察的构想,没想到许江竟放在了心上,并作为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75周年校庆的主打项目推出,这令高世名很感动:“这是中国艺术界第一次主动发起亚洲国家之间当代文化的学术考察和知识对话,明确提出了‘西方-非西方’框架中的艺术研究模式,以‘双重时间’的意象批判文化霸权,以‘全球/本土’双轮驱动的策略探究主体文化建构的核心命题。2003年,这个活动形成了跨学科的国际性影响。那时的国美就有这样的气度,75周年校庆我们不是展示自己,不是自我纪念,而是走出去,倡议文化亚洲的现代性建构。这在当时惊到了很多人,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方案是一个博士生提出来的。”此后,高世名和许江在一起工作了近20年,因为离得太近,高世名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或者形容许江。他说:“艺术家吴山专曾用一句话概括,也是毛主席论白求恩的一句话:‘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是吴山专在看了许院长的个展后提出来的。”许江在中国美术学院2020年毕业典礼上致辞高世名总结了许江身上有三个特点:“第一,许院长对于学生的爱溢于言表,他对青年人的艺术探索和追求有一颗拳拳之心。他几乎给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写过展览前言和画册前言——他用给老师写文章的方式,用艺术家之间的同道交心,来领导这个学校。第二,许院长永远抱着一颗文学青年的心,始终保持着真诚的理想,这么沉稳有力的一个人还具有书生意气,这真是很了不起。他们这代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理想主义,积极进取,做事务实,一竿子插到底,不教条,不卑琐。许院长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真诚的人。第三,作为艺术家,许院长除了从前辈身上学习,还会从自己身上学习。每次编画册,他都精心地研究自己的作品细部,从自己的局部特写中自我学习,从中酝酿出下一阶段的语言实验。每次办个展,布展结束,灯光调好,他会一个人认真地走几趟,观摩一番。这是艺术家的自我欣赏和自我观照的时光,与画室里的劳作时光一样有生产性。”相处了20年,如何概括两人的关系?高世名感叹道:“用一个词有点难,我曾经用16个词来讲我们之间的关系:知遇之恩、提携之德、师生之情、同道之义。简单说就是同志同道,亦师亦友。”相差21岁的两代人,都是国美之路上的同行者,“同道”是一切的根本。家族荣光:国美人的精神积淀两年前,在建校九十周年庆典大会上,国美播放了纪念影片《重返孤山》。会后,加州艺术学院校长史蒂芬·比尔(Stephen Beal)告诉高世名,这段影像中有两种东西让他动容,一是“历史的忧郁”,二是“家族的荣耀”。中国美术学院是一个光荣的学术家族,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方面取得了很骄人的成绩,“重高建”、“双一流”、“双A+”、“双万”……,一个一个新的学术领地和学科方向在中国美院开辟出来。许江担任院长的20年,中国美术学院从南山到象山再到良渚,他和几任领导班子建构了一个享誉世界的山水家园,学校办学规模和固定资产增长了近20倍。二十年,从新媒体到影视动画,从公共艺术到手工艺术,从本土建筑到创新设计……,学校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专业领地,始终引领着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1928年3月16日,国立艺术院在西子湖畔正式开课。之后,第一代美院师生欢聚一堂,于孤山罗苑的校舍拍摄了一张大合影,成为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经典图像。1928年4月,初春的西湖,时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来参加国立艺术院的开学典礼,发表了题为《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的重要讲话:“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作为横跨中西界域、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一代教育先驱,蔡先生的讲话,已经将一种庄重的学术使命作为立校之本、创业之基,托付给了一代年轻的创业者们。28岁的林风眠是中国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他为这所学院留下来的精神资源,大于他在艺术工作上的资源。在美院南山校区的草坪上,刻有林风眠的四句教: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这四句话通过贯通中西的方式,打开一个新的艺术时代。这是他在1920、1930年代的文化氛围中给出的一个振兴中国新艺术的方案。这个方案在当时的语境之中极有见地,它跟蔡元培先生“兼容并蓄”的传统是一致的。这也是林风眠为首的艺术运动社为美院注入的第一个校魂。1938年,滕固先生担任第二任校长,他是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位现代艺术史家。1938年10月,他给国立艺专立下了一个校训——“博约弘毅”。滕固先生对这四个字的解释非常深刻,卓有见地。“立身行己,贵乎博约;开物成务,期以弘毅”,他把艺术创造和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讲得非常清楚。“士不可以不弘毅”,这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又一种校魂。林风眠 为艺术战同年,林风眠先生留下“为艺术战!”这个掷地有声的口号,离开了国立艺专。“为艺术战”,在那个思想突围的年代,被表现为关于艺术本体内涵的论辩,表现为学院内外此起彼伏的思潮涌动。林风眠以他特有的方式,坚持回归东方诗性,用内在的韧性和骨力,寂然独对世界的困窘与磨难。“为艺术战”,这也成为了林先生留给美院的一种校魂。5年前,在美院建校88周年之际,正式颁布了学院校训:行健、居敬、会通、履远。校训和校魂一样,是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精神的体现。关于校魂的多种答案,高世名认为:“一个学校的校魂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达。在今天一个全球化时代里,这是许院长带着我们两代人给出的答案,我觉得很贴切。讨论这个校训时,我和许院长一致认为——行健在前,居敬在后。国美人应有一种诗性气质和担当精神,有哲人的思索,也要有大丈夫的风骨。”中国美术学院历届院长中国美院历史上名师辈出。这支队伍中有强调中西融合的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有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的潘天寿、黄宾虹、李可染,有开创中国革命文艺基调的刘开渠、胡一川、罗工柳、王朝闻、江丰、莫朴、黎冰鸿,更有吴大羽、李苦禅、庞薰琹、雷圭元、萧传玖、关良、黄君璧、常书鸿、邓白、倪贻德、颜文樑、周昌谷、方增先、陆俨少、王德威、万曼、肖峰、全山石等一代代名家。他们都曾在这里播撒下艺术的种子,留下耕耘的足迹。对此,高世名深有感触,“今天,美院的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学术队伍齐头并进的格局,还有国内外数十位思想界、人文领域的大家名士团聚在国美朋友圈里,这样一种人文精神的土壤孕育着国美的诗性、文心和思想,这才是学院校魂的根本所在。”作为这个学术家族的一份子,作为“国美之路”上跋涉奋进的一员,在高世名眼里,“国美人的奋斗,成就了国美的荣光,所以国美的建设,首先是国美人的建设。我希望传达出一种信念——在未来几年中,‘国美人’这个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将是学校的核心任务。在以后若干年,我们建设的主体都将是国美人。那么,谁是国美人?在我看来,国美人不止是在校师生,我们所有毕业生、所有的校友都是国美人;所有参与国美事业的,都是国美人;所有认同国美价值的,都是国美人。因为国美本质上就是一个价值共同体,对国美最重要的,就是价值共同体的学术生活。”艺术人文:激活传统育新人中国美院有一条清晰而明确的学术脉络,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学术理想。从建院初期强调“中西会通”和“传统出新”两种精神追求,到改革开放之后强调“百花齐放”、“两端深入”的学术策略,再到今天强调艺术教育“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主体意识,始终体现着民族艺术振兴的使命感和与世界艺术积极对话的开放心胸,铸造了一个艺术学府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学术责任和形象。每一年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都要给每位新生送上一份礼物:两支毛笔、一叠元书纸、一瓶墨汁、一册智永《真草千字文》字帖。这份凝聚着传统文化精髓与前辈殷殷期许的礼物,将激励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在“行健、居敬、会通、履远”校训的见证下书写青春,蓬勃向上。从刚进校开始,学生们就可以感觉到学校所倡导的精神价值。中国美术学院如今,中国美术学院在前辈们的锤炼下,不论学科发展还是办学水平,都居于历史高位,如何在高点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接班人高世名来说,自然是有压力的,他有相当多的挑战要面对。对此,高世名表示,“学校规模发展壮大,面临的问题也多。今年最重要的问题是十四五规划,在规划中如何触及到学院发展的深层结构,如何在一所万人大学的规模之中重新滋养出精英教育,或者说如何培养有跨界整合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在当前大学体系中复兴中国传统的创造观和教育观,让中国的道艺观和世界观在当代人精神土壤中重新生发?如何从艺术教育中建构一种‘艺术人文’,继而发展出一种以艺术创造为驱动的知行合一的新人文教育体系?这是很重要的艺术命题和教育命题,也是一个需要久久为功的长期工程。”《国美之路大典》由百余位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参与编辑共16卷40册,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学术梳理在高世名看来,一所院校对社会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助力于民族的文艺复兴。“如何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激活?如何重塑具有中国文化根性和当代意识的生活美学?如何实现跟当代社会的同频共振,甚至引领社会的发展?这些都是国美老师们的命题。”高世名说,“这些年虽然都在做,但要进一步深入下去。我们做的事情不能是一把把零钱,而是要一张张整钞,要成为有系统的工作。我们希望推动一种深度介入到日常生活之中的艺术,一种深度参与到社会进程中的艺术,而这需要一种‘公’的创造力,‘公’的创造力要求学生们对于‘人、民、群、众、我’有更深刻的认知,是充满历史感和现实感的一种身心经验。”如何扮演好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引领者,带领“国美人”走向更美好的未来,高世名有着自己的规划。他对艺术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艺术和教育是互通的,如果今天要给‘教育’下一个定义,对我来说就是人的保存和人的发展。”他认为,“国美的价值共同体,中心任务是育人和学术,其中学院的首要任务在于立人。”1933 年,蔡元培为《国立艺术院第一二届毕业纪念刊》题词“技进乎道”中国美院的创立者蔡元培先生说过,立人首先要“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这也算高世名近几年经常引用的话。学院的使命,是要开创出一种风气,蔡元培一生的工作就是要开创出一种风气,这种风气90多年依旧鼓荡心胸。因为这种风气,这所学院可以开辟出一片容纳创造者之精神的土壤,这才是国美的根本和历史传承。改革发展的使命有如一支接力棒,不仅要把一代代建设者的责任和意识传承下去,也要将美院的价值理想和使命精神传递下去,高世名将继续背负着这份责任和使命,带领美院师生们将国美的理想、国美的荣光传递下去。新一代“国美人”将踏着这一首难忘的创业之歌,笑对历史,唱响未来。作者:美术报;杨丽 赵辉 崔艳

黑小伙

雅昌专稿 |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详解90周年校庆12个大项目

扩展阅读:雅昌艺术网关于“以冒用'雅昌'名义骗取艺术品等犯罪行为”的声明中国艺术的先锋之旅美术教育的核心现场学院精神的时代宣言2018年4月8日,是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日。中国美术学院的每次大型校庆,都从未限于一场庆祝。总有一群人努力地在浩瀚历史中梳理打捞意味深长的事与人,通过不同维度的思考和谋划,再塑通往未来的通道。2003年的七十五周年校庆,中心项目是“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考察计划,历时半年,对五个亚洲国家进行调研,探讨的是当代艺术在亚洲的迁徙和地缘政治,是中国艺术界第一次主动出击的亚洲论述,也是思想界和艺术界第一次大规模的学术合作。10年前的八十周年校庆,以大型文献展“学院的力量”,对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美术和学院自身的发展进行梳理。2013年,八十五周年校庆,“八五·85”主题展将美院八十五年的历史投射在1985这个时间切片之上加以展现,从林风眠开始的八十五位校友作为个案,重访他们的1985,以作品、文献、访谈、短片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地呈现几代国美人在1985这一时间节点中的历史经验和艺术实践,其实质是一场历史哲学的表述实验。那么问题来了,90周年校庆会呈现什么?▲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对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来说,校庆一方面是历史记忆的唤起,还是学术脉络与基因的梳理,更要有对当下的反思、对未来的。本文根据他在某次会议中的口述发言整理而成。(部分内容可能与出版文字有稍许出入,如需引用,请以正式出版文字为准,版权归属中国美术学院)希望由此,读者能对国美90周年校庆有整体性了解,并理解这些活动设置与安排的缘起,甚至是整体构筑的一种向前展望的愿景和回首反思的精神。京杭两地,十二个学术项目纪念中国美院高等艺术教育九十周年以建校九十周年为契机,中国美院一共策划了12个项目,地跨京杭两地。▲1928年,国立艺术院全体师生合影▲1929年下半年,国立艺术院部分师生在校舍一角哈同花园合影▲20世纪30年代初,国立杭州艺专教职员在超山宋梅亭前合影3月中旬,在杭州西子湖畔国立艺术院旧址的“重返孤山 九秩梦寻”,是校庆整体活动的序曲。1928年,第一代美院师生在国立艺术院孤山校址拍过一张大合影。90年后,美院师生将重返孤山,完成一次影像拍摄。这将是一段跨越九十年的时间影像,我们以这次影像行动向蔡元培、林风眠等建校的一代先贤致敬,同时也是希望重新唤起国美血脉中的“孤山精神”。▲《国美之路大典》3月24日,《国美之路大典》新书发布会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这部《大典》由百余位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参与编辑,历时十载,16卷39册,近1500万字、2万图版,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学术梳理,也是中国美术出版史上最具研究性的学术工程之一。3月25日,北京中国美术馆,一楼的十余个展厅里,会呈现一个展览,题目是“中国·美术·学院”。把国美的校名分开:“中国”是我们的文化坐标,“美术”是我们的志业,等待我们去不断创造、重新定义,“学院”需要我们持续发展、振作精神。这个展览是国美教育的一个当下切片,由十五个教学案例构成,呈现出学院各专业的教研现场,每一个专案都对应着一项史料索引,以当下性的实验追溯和呼应学校90年的学术脉络。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展览,呈现出“中国艺术的先锋之旅,美术教育的核心现场,学院精神的时代宣言”,这三句话的前两个字合在一起,正好是“中国美术学院”。从2000年开始,我们就很认真地考虑过这所学校新世纪发展的文化坐标。当时有一系列讨论,比如第11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团来访时的论辩,比如以上海双年展为平台进行的一系列文化研究和策展实验,这些工作看起来是外围的纯粹学术性工作,其实跟这所学校文化坐标的设定直接相关。2001年,学校提出了“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以及“全球/本土”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2015年,又明确提出建设“视觉艺术东方学”,实际上背后是一系列的历史思考和文化判断。3月26、27日两天,结合在中国美术馆的大展,我们将举办一场“Panel21:廿一世纪艺术/教育圆桌会议”,以“前沿,我们何以可能讨论未来?”为主题,在全球范围内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重要学者、思想家与艺术实践者、教育践行者参与研讨。共同梳理艺术和教育的前沿信息,共同辨析当下实践中蕴含的发展之要素;共同——在全球艺术-政治的文化症候群中,我们如何界定创造?在当代艺术、知识生产的疲惫和迷茫中,我们何以讨论未来?在我们的主场杭州,校庆相关活动贯穿4月的7、8、9三日。4月7日有三个活动,上午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民艺博物馆“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开幕。下午在南山校区举行“我与改革开放40年——国美77、78级校友座谈会”,晚上,由国美青年教师团队策划的“寄言2028——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校庆特展”将开幕,这个活动由在校学生共同创作、构建一个超时空对话的情境,以莫比乌斯环的结构联结学院的过去与未来,以年青一代鲜活的想象力,寄言十年后国美和艺术教育的未来。4月8日是校庆的正日子,早上开始庆典大会,紧接着是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仪式暨系列展开幕式,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长期陈列)”、“颠覆与重塑: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长期陈列)”、“超越建筑的西扎——葡萄牙著名建筑家阿尔瓦罗·西扎建筑与设计大展”、“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明年是包豪斯百年纪念,“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是包豪斯百年纪念全球系列活动的第一弹。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与当天下午举行的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奠基仪式,都是国美回应新时代发展大格局,推动“双一流”建设的辟新之路,也是投身浙江制造大省、发挥高校创新驱动能量的拓展之举。其目的在于营造设计学一流学科发展新布局,激活设计教育最前线,推动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4月9日一整天,是“国际美术学院院长论坛”,主题为“学院的危机与潜能”,英文标题是“Crisis of Art Academy and the End of Human,这个“End”既有“终结”的意思,又有“目的”的意思。我们将邀请哲学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南洋理工大学国家研究中心主管乌特梅塔葆尔(Ute Meta Bauer)、著名建筑师库哈斯(Rem Koolhaas)等进行主题讲演,并且设置四个圆桌论坛进行深入研讨。这就是我们校级层面上的学术项目,加上各院系的活动,可以说是空前的复杂、庞大。重返孤山,是重温“社会美育”、“艺术运动”和这所学校的关系实际上,从1924年开始,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等人在巴黎就已经确定了艺术运动的基本主张——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这是中国美院的“四句教”,也是国美的第一个校训。1927年,这批年青的艺术家们集聚南京,当时南京政府刚刚建立,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当时对于艺术运动有一整套想法,包括创立一所国立艺术大学(1927年的计划里是艺术大学,后来变成了艺术院)、创办全国美展、创办全国性的艺术运动社、筹建国家剧院和美术馆等。▲蔡元培先生像1927年,国民政府筹划创办的是两个院,一是中央研究院,另一个就是国立艺术院。国立艺术院的创办过程中,“社会美育”和“艺术运动”是两个核心。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美育对他的意义,一言以蔽之,是“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艺术是普遍性和超越性的,它可以导向“天下为公”的精神,可以使人舍己为群;美感之发动是陶养性灵,激荡情感,可以使人“以身许国,不计祸福,不顾生死,以热烈之情感奔赴之”。这就是蔡元培为什么要在这样一所艺术学院的开学式上讲北伐,因为当时北伐最需要的是振作起勇往直前大无畏的精神。对他来说,当时的美育和艺术教育是建国方略的一个部分,超出了文化的一般意义。▲林风眠先生像而对林风眠为首的这群青年艺术家而言,国立艺术院的创建首先是要推动艺术运动,即: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海外艺术运动社以“霍普斯”为名,是亚波罗的别称,国立艺术院的学刊也是《亚波罗》,可见他们所倡导的是非迷信、非宗教的希腊精神。希腊精神带来的奋发气息,“势必鼓其勇气,化现世为乐土,以遂其生之欲”,在那个时代中,正可以“促进我老大民族向上之精神”。林风眠非常明确地提到,国立艺术院就是艺术运动的策源地,艺术院为艺术运动而设,他要聚集艺术运动的人才,从艺术运动入手,重建中国的文艺复兴。▲国立艺术院时期信笺纸,标识了“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艺术理念与办学宗旨在1928年6月大学院公布的《国立艺术院组织大纲》中很明确地说,这个学校有三个任务:一是培养专门艺术人才;二是倡导艺术运动;三是促进社会美育。艺术运动和艺术院结合之紧密超出我们的想象。新文化运动初期,与徐悲鸿等同样留学法国的艺术家相比,林风眠和他的同志们感知到了不同的欧洲艺术精神,对于中国艺术之前途也给出了不同的方案。今天看来,徐悲鸿与林风眠这两种方案的差异,源自他们对中国艺术传统的不同诊断。徐悲鸿认为中国画缺乏科学之基础,故师法当时在欧洲已然式微的写实主义以补充之;而林风眠认为中国画之弊在其陈陈相因,缺乏时代之气息、创造之精神,故择取当时方兴未艾的现代主义以矫正之。于是,徐悲鸿选择了写实主义,林风眠选择了现代主义。林风眠对现代主义的选择在当时还有两个更加深刻的原因,其一是在世界范围内,深受东方艺术影响的现代主义可以作为东方新艺术之奥援,其二是针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现代主义富有批判性的“艺术运动”适足推动老大民族之更新。▲滕固先生像在第二任校长滕固先生身上,这种民族复兴的精神同样表现的非常显著。1940年7月1日,我校第二任校长滕固先生在其致艺专教职工的信中写道:“每念遘兹屯蹇,校势缀旒;物力艰难,设备缺乏,筚路蓝缕,不啻流离。苟非大有为之人,难期措置学校于磐石之固……今者,敌寇窥觎南服,徼外未夷……大义所昭,何忍褰裳遽去!惟当更凛风雨同舟之谊,益策驽骀十驾之愚。第校事杌陧,非伊一朝,贞观未显,化迹犹滞。固谬膺斯任,履薄临深,内外责难,交于一己,清宵自省,悚惕兼怀。纵是非或淆于今听,必功过自定于他年;恩怨初无所容心,毁誉亦置之度外。”这封信今天读起来,依然令人胸内如沸。这些年,国内各高校办学资源越来越多,调门越来越高,而学界对西迁时期教育的怀念却从不削减,究其根源,应该是大家都意识到,当下高校在“大楼”林立之际,所匮乏的不止梅贻琦校长所谓的“大师”,更有滕固校长“清宵自省,悚惕兼怀”的忧患意识与自省精神。▲1938年国立艺专在艰辛的西迁途中,滕固校长所提出的校训——博约弘毅就在西迁途中,如此困苦窘迫之时,滕固校长所关心的依旧是教育的根本:“一、提高学术水准,树立笃实之学风;严格教学,增进学生课业。二、确立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务使一一为国家有用之人材。三、以本校艺学之造诣,倡导社会,期于恢宏艺教,建设国家新时代之艺术。” 因为他始终坚信“学府由来是民族复兴的策源地”,始终坚信我校的教育当“以平实深厚的素养为根基而上达崇高伟大的极诣”。他相信,“我们这新时代的艺术,其特质必为笃实雄健,表现我民族的美德,足以陶铸一个开物成务的世代,而使之绵延无极”。1938年,他为我校确立的校训是“博约弘毅”,这四个字今天读来可谓触目惊心,字字千钧。他的意思是——“立身行己,贵乎博约;开物成务,期以弘毅”。这种忧患意识和自省精神,这无比珍贵的博大坚韧的心智,是新文化教育史上最打动我的地方。▲1941年夏,国立艺专师生在重庆青木关外松林岗合影明年是新文化百年,中国美术学院是新文化运动的产儿,在她建校九十周年之际,除了纪念与庆祝,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回望来路,聆听历史的冀望与回声。在《国美之路大典》总卷序的结尾处,我引用了几位前辈的话,作为对我们这些当代国美人的提醒:蔡元培先生说,要以爱美的心,“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林风眠校长说,要“从提倡艺术运动入手,把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建筑”。滕固校长说,我们要“陶铸一个开物成务的世代,而使之绵延无极……”。▲中国美术学院校训:行健 居敬 会通 履远▲中国美术学院

时则不至

章法全备,腹充古今|中国书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章国珍作品欣赏

艺术简介章国珍,男,江西南昌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艺术进万家组委会画家组主任,中国书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团体联合会秘书长,中华硬笔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山东文化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美协会员,北京艺韵阁书画院理事,江西国防陶瓷书画院院士。章国珍老师早年就读江西共大美术专业。1975年入伍,绘图兵,先后师从福建老画家林金定先生,鲁美四老郭西河教授。国画创作同时得到诸乐三先生、宋雨桂先生指导,在景德镇瓷画创作期间,又得到钟连生大师指导。章老师的作品色彩鲜艳亮丽,个性鲜明,笔法刚健,气韵典雅。在传统的水墨画中,推陈出新,创作出深得大众喜爱的作品。章国珍老师的国画、瓷画多次参加国展、省市展并入选获奖。作品绝大部分被展馆、企业及中外友人收藏。作品欣赏

除君之忧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2019年12月15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及系列论坛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近70年的教育发展历程和教育科研成果,弘扬优良传统,展现卓越成就,彰显时代风采,激励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创造新成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连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冯双白,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周泓洋,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宏昌,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盛永波,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弘石,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杨飞云,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王能宪,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原院长、国画院院长田黎明,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名誉院长何家英,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炎黄春秋》杂志社总编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新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常务副院长陈孟昕,中国传媒大学原副校长高福安,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晶等领导、嘉宾,对研究生院教学做出突出贡献的、德高望重的学者、艺术家代表蒋采苹、涂武生、范曾、张立辰、姜宝林、李魁正、陈绶祥、梁力生、邓福星、章柏青、霍春阳、何水法,以及牛克诚、吴文科、朱乐耕、骆芃芃、丁亚平、宋宝珍、江东、赵海明、孙伟科、邱春林、杨斌、王辉、鲁太光、王馗、李宏锋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各系主任、各科研机构、艺术创作学术机构、艺术与文献馆、期刊出版机构、中国工艺美术馆的负责同志,以及各学科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和各专业系的在校学生、毕业生代表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开幕式主席台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中国工艺美术馆党委书记喻剑南主持。开幕式上,王春法、韩子勇、徐里先后致辞,杨飞云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致辞▲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中国工艺美术馆党委书记喻剑南主持开幕式王春法在开幕致辞中肯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为推动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他表示,本次展览是该院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新中国艺术发展道路探索和创新的一个历史缩影。同时,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动艺术传播的一次重要实践,该展览充分展现了中国文艺的时代变迁和时代张力,将鼓舞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为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韩子勇在讲话中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的各部委和相关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向为该院艺术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们致以崇高敬意,并特别鸣谢了为本次展览提供鼎力支持和帮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接下来的讲话中,他回顾、总结了该院的发展历程、学术传统和教育科研成果,阐释了该院科研与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治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并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征程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发展之路,凸显办学特色,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服务于艺术教育强国的建设目标,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徐里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对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致以祝贺。他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是我国的一座文艺高地。本次展览充分展现了该院学者和艺术家的科研、创作和教学水平,他们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以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己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贯彻到培根铸魂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国家队”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作为导师代表,杨飞云在发言中表示,身为教师,他切实感受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对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与充分投入,这里学科建制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各个专业既能完备发展又能互启互鉴。理论研究之深,思辨探讨之盛,构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强劲的学术气场,彰显了以学术为立身之本的研究作风。此次展览,是我院以各学科的教育科研成果向社会的回馈,展现了师生们的学术志向和使命担当。开幕式后,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孙家正莅临并认真细致地参观了展览。他肯定了此次展览的意义、价值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艺术科研、艺术创作、艺术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预祝本次展览及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韩子勇院长陪同孙家正同志参观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科发展展厅▲韩子勇院长陪同孙家正同志参观音乐学系学科发展展厅▲韩子勇院长陪同孙家正同志参观“教师创作成果展”展厅据了解,此次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6号、7号、8号、9号4个展厅举办,共计展出各类展品千余件。其中,6号厅为“教育发展史”展厅,设置有“不忘初心”“历史沿革”“事业格局”“立德树人”“新时代 新气象”“展望”共6个内容单元,通过图、文、影、音相结合的综合展出形式,展示了该院艺术教育事业近70年来薪火相传、锐意进取的发展历程,回顾了该院老一辈专家学者扎根科研、锲而不舍的光辉业绩,阐释了该院艺术教育所秉持的治学理念、所依托的整体格局、所具备的资源优势,同时也传达了该院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建功新时代的意志与决心。▲“教育发展史”展厅场景(一)▲“教育发展史”展厅场景(二)▲“教育发展史”展厅场景(三)7号厅为“教育科研成果”展厅,同样采取综合展出的形式,结合百余件典藏实物和珍贵手稿的陈列,详细介绍了该院艺术学、美术学、戏剧戏曲学、音乐学、舞蹈学、影视学、设计学、中国语言文学共8个学科专业系的发展历程。展示内容涵盖各学科专业系的学术传统、学科结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教学成果、重要活动等方面。该厅的展陈空间以“花”为意象进行布设,既与“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相呼应,又象征了各学科专业系间既各具特色、各显风采又凝神聚力、同气连枝的紧密关系。8号、9号厅分别为“教师创作成果展”“毕业生优秀作品展”,集中展示了该院在创作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展现了该院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深厚底蕴和昂扬风貌,也体现出师生们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据悉,两个展厅共展出由该院教师以及优秀学生代表所创作的国画、书法、篆刻、油画、雕塑、版画、摄影、文物保护与修复、工艺美术及设计作品两百余件。本次展览凝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各部门的资源和力量,通过精妙细腻的策划、丰富详实的内容,结合富有创新性的展陈设计,将老一辈学者和艺术家为建立新中国艺术学科的奋斗精神、学术贡献和艺术成就充分地梳理、挖掘出来,也将该院学科发展的脉络,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格局和特色充分地展现出来,将宏大的历史感和厚重的学术气息充分传达给每一位现场观众。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1月5日。系列活动还包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教育发展论坛”和“艺苑国风 国乐经典”音乐会,以及编选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论文集》《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作品集》等重要板块。▲王文章同志参观“教师创作成果展”展厅▲连辑同志参观影视学系学科发展展厅▲参加开幕式的专家、学者(一)▲参加开幕式的专家、学者(二)▲参加开幕式的专家、学者(三)▲参加展览开幕式的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