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近现代美术01中国画艺术海上三任背诵要点:任熊、任薰兄弟及其学生任颐并称三任任熊长于画人物,兼工花鸟和山水,主要师法陈洪,并形成个人风格,作品高古谨严,笔力刚健,勾勒方硬,有装饰风,作品有《自画像》等任薰受任熊影响,基本倾向一致任顾:任顾字小楼,后改字伯年。任伯年的绘画非常全面,是清末人物画作者中的佼佼者,同时也画花鸟、山水。他所作人物画,有肖像,也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内容通俗易,思想倾向明确《苏武牧羊》、《雪中送炭》、《钟馗》等反映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感和爱国热情。任伯年艺术的成熟期创作花鸟最多,他善于将处于运动中的花鸟,以瞬间的姿态描写于画面,而不失其动感,画面总是充满生机。作品如《五瑞图》、《金章紫绶图》、《春江水暖图》等自画像苏武牧羊吴昌硕背诵要点:吴昌硕名俊、俊卿,他的一生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造诣都很深。他的艺术道路从制印开始,又学习书法辞章,最后取得绘画成就要点分析:他曾对人说:“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尤擅长大写意花卉,取材于梅、兰、竹、菊、松树、荷花、水仙、牡丹紫藤和其他杂卉、瓜果等,有时也作山水,摹写佛像和人物。海派背诵要点:指清末19世纪在上海居于主流地位的画家形成的群体“海派”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又从古代刚健雄强的金石艺术中吸取营养,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雅俗共赏的新风貌要点分析:“海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有张熊、朱熊和“三任”即任熊、任薰、任顾,任顾为高峰;晚期以吴昌硕为巨擘。 任顾即任伯年的绘画非常全面,是清末人物画作者中的佼佼者,同时也画花鸟、山水,他所作人物画,有肖像,也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内容通俗易懂,思想倾向明确。 吴昌硕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造诣都很深,尤撞长大写意花卉。在他的作品中,巨石、题跋、印章与所作花卉顾盼呼应,交相辉映,使画面组成有机而和谐。岭南画派背诵要点:岭南画派,注重写生,吸收外来技法,强调表现时代精神,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二高一陈”已树立起改革国画的旗帜。他们培养的大批学生如黄少强、方人定、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等,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扬了崄南画派传统要点分析:近代以来在广东形成的一个绘画派别。广东地处五岭之南,习惯地称为岭南:清末时期有居巢、居廉兄弟二人在绘画上新意盎然,成就突出,影响了以他们为师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辛亥革命后,他们在绘画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于是形成一个画派,被称为岭南派。居巢与居廉普于用粉和用水,以“撞粉”和“撞水”画法发展了没骨花鸟画。居氏兄弟背诵要点:居巢与居廉是堂兄弟,他们强调作画以自然为师,亲自栽花叠石,饲养花鸟虫鱼,以供写生作品设色艳丽,笔致工整,颇得恽南田的飘逸,寄妙趣于笔墨之外二人均善于用粉和用水,以“撞粉”和“撞水”画法发展了没骨花鸟画二高一陈背诵要点:高剑父曾在居廉门下学国画,留学日本后,研究东洋绘画,从而萌发了改革中国画的想法:他设想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绘画技法,效法日本画走过的道路高奇峰是高剑父的胞弟,随高剑父参加艺术活动和革命活动,他的画风奇崛、雄健有力。陈树人注重写生,画面清新而富有诗意北京画群、社团及其他要点分析:陈师曾名陈衡恪,1902年去日本留学,与鲁迅、李叔同等关系密切,1910年回国,结交吴昌硕并得到艺术指点。1918年受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第二年聘为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教授。陈师曾具有深厚的学养和书画根底,他的作品较多是写意花卉画和一些山水画,能继承和发展传统笔墨,形象生动,格调高雅、清新,较为难得。齐白石原名纯芝,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学做木匠活儿及木工離花,同时自学书画,之后五次远离家乡,游历自然山川,写生和创作。1919年,定居北京,并在陈师曾的影响和帮助下,进行艺术独创的努力,“衰年变法”是齐白石艺术风格的一次飞跃。齐白石背诵要点:我国近现代著名画家,在书法、篆刻、诗作上都具有卓越才能齐白石在师法徐渭、八大山人、石涛的基础上,又吸收赵之谦、吴昌硕、陈师曾等人的长处而自立门户他的绘画成就突出体现在花鸟草虫画上,在深厚的传统功力基础上,摸索出一套为“万虫写照,百兽传神”的笔墨技巧实战了他所坚持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信条,并能把对于客观景物的描写时旧文人笔下常有的赢弱伤感一变为爽朗健康,显出质朴乐观、生机盎然的趣味,使作品富有独特的魅力齐白石也擅长山水画与人物画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获得文化部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荣奖状和国际和平奖金,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虾黄宾虹要点分析:黄宾虹名质,生于浙江金华,自幼喜欢绘画。黄宾虹学识渊博,在绘画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山水画、他喜爱夜山和“晨昏或云雾当中的山”,一扫前人因袭模仿的风气。作画用墨浓重,追求山水画浑厚华滋的意境,“黑、密、厚、重”是其独特的风格,《山中坐雨》、《青山红树》等都体现了他山水画的特色。山中坐雨张大千要点分析:张大千原名张正权,四川内江人。1917年曾去日本学习,回国后1936年被徐悲鸿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40年赴甘肃敦煌临摹壁画,历时两年半,成壁画200余件:张大千绘画造诣高深,是近现代画坛罕见的多面手,他人物、山水、花马、走兽均有涉及工笔、写意皆擅,晚年将泼彩技法运用于创作,风格独特。潘天寿要点分析:潘天寿原名天授,浙江宁海人。19岁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受教于经享颐、李叔同、夏丐尊等。1928年潘天寿出任在杭州成立的国立西湖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1944年担任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潘天寿的花鸟画作风雄浑奇崛、苍古高华,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人物画也很有特点。他十分讲究笔墨运用,以瘦劲笔法,精准地表达浙江山水和花草充满活力的姿态,具有雄健凝练、老辣、生涩的特点;同时他看重画面布局,经营严谨而又出奇制胜。代表作品有《大龙湫》、《小龙湫》、《雁荡山花》等。小龙湫傅抱石要点分析:傅抱石生于南昌,从小自学篆刻和书画。1933年曾赴日本留学。建国后任南京画院院长,对于金陵画派的形成有突出贡献:他的山水画将皴擦和渲染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抱石”,把水、墨、彩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重视画面的气氛渲染、笔墨韵味及季节表现,讲究意境的加工与创造。代表作有《大涤草堂》、《潇潇暮雨》、《万竿烟雨》等。大涤草堂02书法艺术康有为、沙孟海等人的书法史论著述及其他背诵要点:康有为编撰的《广艺舟双楫》贡献殊甚,这一碑学抗鼎之作具有超出一般直观印象和经验判断的史学思辨性,是迄清为止体例最严整、论述最系统、对创作实践和书风审美导向干预最直接的书法学术专署专著要点分析:1942年出版的《书学史》按朝分章,以书家烈目,汇编大量正史史料与逸闻趣事,堪称一部取材宏富、眉列详细、便于搜检的书法辞典。03西学东渐徐悲鸿背诵要点:徐悲鸿,江苏立兴人,自幼随父亲读书,喜作画1917年、1919年先后赴日本考察、留学法国,深受欧洲古典艺术的影响1927年推行现实主义艺术,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徐悲鸿在艺术上坚定不移地选择现实主义道路,这种艺术观和他一贯关注现实生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生观相一致,创作出了中国画《奔马》、《逆风》、《愚公移山》、《九方皋》等以及油画《田横五百士》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其愤世嫉俗、歌颂英雄与鞭挞邪恶的主题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不愧为中因近现代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同时他以毕生精力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美术人オ,成为一代卓越的美术教育家奔马图逆风林风眠要点分析:我国近现代著名画家,曾任国立北京艺专校长,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的绘画早期多为油画,抗战以后多用水墨、水彩、水粉等在纸上作画,并且题材多样。他借鉴西方现代绘画明丽的色彩,结合他对中国民间艺术深入的研究,最终以“彩墨”的形式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作品有《笛》、《裸女》等。林风眠把中西绘画的长处加以“调和”并赋予其独特的风格,这种特征在他的以中为主和以西为主的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无论作品的表现意图如何,都能以意境、神韵与情趣的表现统率全画,在形象的描绘与色彩效果的处理上,又能吸收西画之长,因此能“调和”中西并和谐统一。裸女刘海粟要点分析:刘海粟,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他6岁入家塾启蒙,习字习画,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了上海图画院,在美术教育上有很多开创之举。刘海粟在艺术上号召个性解放,反对守旧,主张写实,师法自然,注重创造等,得到蔡元培、郭沫若等人的充分肯定。刘海粟有一系列有关黄山的作品,笔法态意,线条老辣,运用了泼彩的手法,形成明确的表现主义风格。他的中国画和油画的创作代表了他中西兼容的特性。04美术出版物的更新月份牌画背诵要点:月份牌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上海发源的一种商品广告画,用擦笔画和水彩画两种技法结合而成,是近代商业广告和图画相结合的最成功的方式奠定擦笔水彩画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绘对象的是郑曼陀郑曼陀1914年到上海谋生,以擦笔画的时装美女画立即轰动上海,受到欢迎。他的画细腻,眼神处理的好,“眼睛会跟人跑”他与水彩画家合作,将水彩风景画作衬景,使画面效果更加有生气漫画家丰子恺要点分析:丰子恺,名丰润,改名丰仁,号子恺,浙江桐多人,1919年毕业,与友人成立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同年成立了中华美育会,出版会刊《美育》,是蔡元培提倡美育的积极响应者。丰子恺的漫画在形式上颇受画家陈师曾和日本明治时期画人家竹久梦二的影响,以一种随笔速写的形式塑造形象。他取材于现实生活,却又不是简单的生活速写,而是在速写基础上加工。另一方面,他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敏锐地抓住足以说明问题的形象,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他很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矛盾现象来感染人,而不是简单地解释生活。他的每一幅漫画都注有明确的题目,这些题目不是画面单纯的解释,而是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其代表作有《邻人》等。邻人05雕塑艺术无锡惠山泥人要点分析:惠山是泥塑的重要产地,清代中期以后,惠山泥人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戏文和风俗故事题材,还有“大阿福”、“小阿福”等泥娃娃,深受群众喜爱。泥塑艺人丁阿金,以善捏戏文著称;周阿生善于捏神仙;陈杏芳善于彩绘。它的特点:可以用简、满、明三个字形容。简就是突出主题,只着重刻划主要部分;满就是注意虚实关系,实中有虚,以虚代实;明就是色彩明快,对比强烈。大阿福是著名的传统题材,故又称“惠山泥阿福”。惠山泥人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民间特色。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要点分析:天津泥人张始于张长林,号明山。张明山塑泥人像形神刻画惟妙惟肖,并能在袖内笼泥。他的作品有一定书卷气,大量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如《水游传》、《红楼梦》等。泥人张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抓住对象本质的特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为对象传神。泥人张06建筑艺术梁思成要点分析:梁思成: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1930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任系主任。结集出版了《梁思成文集》和《中国古建筑图典》。这两套书全面反映了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研究开创性成果。他系统地调査、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微评选委员会的顾问。刘敦桢要点分析:刘敦桢:湖南新宁人,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在对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古建筑调查,以及对我国传统民居和园林的系统研究方面,都为这一学科莫定了主要基础。又曾多次组织并主持了全国性的建筑史编纂工作,出版了“苏州古典园林”等颇有影响的专著。其重要著述也已结集出版四卷本的《刘敦桢文集》。07工艺美术太平天国工艺美术要点分析:太平天国十分重视工艺生产,不仅推行有利于发展工艺生产的政策,奖励工艺创造发明,授予“精奇利便者”生产专利权,而且在天京设立管理工匠集体生产的机构“诸匠营”和“百工衙”。 太平天国非常尊重工艺艺人,注意发挥他们的专长。提出了“益民”的工艺观。太平天国还制定了工艺政策。重视劳动题材和民间图案,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风格:①表现劳动和农村的生活题材; ②表现有政治色彩的题材;③地方题材;④民间题材;⑤传统题材。解放区的工艺美术及其特点要点分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革命战争和生产生活服务,紧密结合军事、政治、经济的需要。成为全体劳动人民的艺术财富,开创了工艺美术发展史的新纪元。限于战时生产条件,产品以实用耐用为目的,艺术装饰风格简朴,具有民间特色。在特定的战争条件下,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以质朴、简洁、强劲、豪放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将解放区的新生活、新气象以及象征革命的红星、火炬等融会到民间工艺中,对鼓舞人民斗志,美化革命环境,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庞薰琹要点分析:庞薰琹,在美术和工艺美术领域方面的成就比较突出。就工艺美术而言,他非常重视对我国古代装饰纹样和民族纹样进行挖掘整理,特别是在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流亡云南、四川的那一段时间里,他在搜集、描绘彩陶纹样,殷、周、战国时期纹样,汉画像石、画像砖纹样以及云、贵地区少数民族装饰纹样的基础上,编订了《中国图案集》和《工艺美术集》。在对民族图案的研究中,他不仅认识到“图案的目的是在美化人生”,同时更进步看到了流淌其间的那种活泼、勇敢、正直的民族精神,看到了图案“有时成为争取生产的武器”的积极意义。沈福文要点分析:沈福文,福建诏安人,1939年与友人成立中华工艺社,翌年又与李有行创办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并兼任应用艺术科主任、教授。他是我国早期美术留学生中唯一研究漆艺的学人,对日本现代漆艺深有心得,是他开创性地把百工中的漆艺纳入到了我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系统中,创立了我国的漆器专业。在具体教学中,他主张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创意设计与实际制作结合,反对脱离实践的纸上谈兵。在创作上,他既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重视学习外国先进技艺,在40年代曾创造性地将敦煌图案制成百多件漆艺作品,对媒介材料和传统文化的互动生发关系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1.中国画艺术2.书法艺术3.西学东渐4.美术出版物的更新5.雕塑艺术6.建筑艺术7.工艺美术
第四编(二) 五代宋元美术01宋代花鸟画家和作品文人士大夫的墨梅墨竹背诵要点:北宋中后期绘画形成了独特体系,他们的绘画抒情寄兴,状物言志,不完全拘泥于形似格法,多好水墨写意,爱画梅兰竹菊等题材,以表现高洁品格。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号称“四君子画”兴于晚唐五代的墨竹在北宋取得重大成就,代表画家是文同。文同精通诗词书画,爱画墨竹,传为他画的《墨竹》轴造型真实,画风严谨而潇洒自然。他的墨竹开创了“湖州竹派”。文学家苏轼也擅画墨竹及枯木窠石扬补之的墨梅成就最高,他的墨梅有清雅闲致,除尘绝俗的情致。传世作品有《四梅花卷》、《雪梅图》、《墨梅图》等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至手的表情都处理得较为成功,特别是韩熙载的形象富有肖像画特点,衣冠穿着也反映了他的放纵墨竹四梅花卷雪梅图文人画文人画在传统绘画里是指以水墨为主,讲究诗书画一体,寄托一定情操或抒发一定理想的独特绘画形式。唐代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宋代中后期以来文人画继续发展,文同、苏轼、扬补之、郑思肖等以绘画抒情寄兴,状物言志,不完全拘泥于形似格法,多好水墨写意,爱画梅兰竹菊等题材,号称“四君子画”,以表现高洁品格。元代文人画进入兴盛时期,最著名的文人画家有“元四家”,他们的画多表现“隐居”“高隐”、“渔隐”等,表达一种士大夫阶层的孤傲、空虚的情感艺术风格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等。明清代是文人画鼎盛的时期,代表人物如“吴门画派”、董其昌、“四僧”等,“四僧”中又以八大、石涛最为突出。文人画特有的“雅”与工匠画和院体画“匠”、“工致”相区别,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特色02辽金元的绘画代赵孟赵孟在文学、音乐方面均有较好修养,而重要成就在书画方面。元代新的绘画风气的开启与赵孟密切相关,元代前期绘画成就突出反映在一些馆阁士大夫绘画创作和理论上,而其中以赵孟为中心他绘画功底深厚,在山水、人物、花鸟等方面均有卓越贡献。赵孟在艺术上标榜“古意”,从文人审美《鹊华秋色图》情趣出发,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进绘画之中,加强艺术表现力传世作品有《秋郊饮马图》、《人骑图》、《鹊华秋色图》等。《鹊华秋色图》画的是山东济南郊外鹊山和华不注山,意境清幽疏爽,润泽雅致要点分析:钱选与赵孟是同乡和朋友,同居“吴兴八俊”之列。他也是人物、山水、花鸟皆能的高手,多描绘古代高人隐士,或表现隐居情趣的家乡山水,用笔质朴,意境脱俗。作品有《紫桑翁像》、《浮玉山居图》、《白莲图》等鹊华秋色图秋郊饮马图人骑图元四家元四家是指活动于元代晚期的文人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生活中都有不得意的遭遇艺术上受赵孟的影响,善画山水,兼工竹石,以绘画作品表现其心境和生活情趣。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和“自娱”而不趋附于社会审美爱好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和独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代表作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吴镇的《渔父图》,倪瓒的《六君子图》黄公望曾得到赵孟指点,专工山水多表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风景。取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以水墨或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快雪时晴图》吴镇,工诗文,擅画山水梅竹。他作画吸取董源、巨然皴法,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图,抒写其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传世作品有《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他疏散家财遁迹于太湖,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他作画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极为明清文人画家推崇。重要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容膝斋图》等王蒙,赵孟的外孙,他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然深秀,并能画人物。有《春山读书》、《青卞隐居》、《夏山高隐》等作品传世渔父图六君子图春山读书图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卷应友人郑无用之请而绘,每兴之所至用点染挥毫,前后断续酝酿数年始完成,没有过多地拘泥于物象表面的细微描画,而是着重把握住山水的整体风貌,以活脱潇洒的笔墨抒发作者的主观意趣卷中江水平静,峰峦起伏,点缀丛林亭舍,疏密相间,吸收董、巨画法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为黄氏经意之作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该图为横卷,长达两丈,以苍润精炼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寺观壁画道释壁画:元代统治者对宗教采取利用保护政策,喇嘛教受到高度尊崇,道教亦有赫地位,寺观及石窟壁画有相当的规模,现存遗迹以敦煌莫高窟第三窟喇嘛教壁画、山西济永乐宫道教壁画为代表。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的神仙行列,以八个主像为中心各种神祗280多个,形象丰富,规模宏伟,堆金沥粉,尤存唐以来的壁画风范。03书法篆刻艺术宋代书法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如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宋四家苏轼:为“宋四家”之首,是宋“尚意”书风的倡导者。他习众家之长。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的“侧卧笔”有关。黄庭坚将其书法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着。 黄庭坚:工诗词,精鉴赏,通禅字,尤擅行草。他的诗追求奇拗的风格,开创江与苏轼同为“尚意”书风的倡导者。善草书,楷书自成西诗派,书法为“宋四家”之家。他的行书源头来自“二王”,效法颜真卿、杨凝式,将《瘗鹤铭》结构夸张,形成“辐射式书体”。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卷跋》、《松风阁诗》。他的草书用笔奇崛生涩,结体变化多端,点画长短互补,章法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是宋代唯一的草书大家,代表作有《诸上座帖》《刘禹锡竹枝词》《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白忆旧游诗卷》。米芾:崇尚“二王”,擅长临,人称其字为“集古字”。提倡“平淡天真”意趣。“宋四家”中以米芾的行书成就最高,以“二王”为根基,得力于王献之,善于化古为新,运笔有“八面出锋”之誉,自称“刷字”。字的结体错落有致,章法疏密相间。行书代表作有《蜀素帖》《苕溪诗帖》《珊瑚帖》《研山铭》等。草书有《论书帖》《元日帖》。蔡襄,人称蔡端明,楷、行、草皆能。“宋四家”中他最年长而居末。蔡襄书法宋人皆奉为第一,尤为欧阳修、苏东坡所推崇。其风格和平蕴藉、端庄严谨,很少放纵之笔。传世书迹很多,楷书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行书有《澄心堂帖》(自书诗卷)松风阁诗蜀素帖万安桥记书画同源“书画同源”之说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頻最早提出来的,他在《枯木竹石图》题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在这里,赵孟强调的是:中国绘画应以“写”代“描”,以书法的笔法画画。中国的书画不同于西洋各国。而中国传统的绘画和书法,却有很多相同之处,甚至于写中国字和画中国画,在用笔的方法上,简直如出一撤。 中国人写字与绘画的“文房四宝”完全一样,文人又常在舞文弄墨之余作画,自然把书法的用笔带入画中。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画在陶器上的图画如鱼、蛙、鹿、鸟、花叶、舞蹈等,是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 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用线条画成的一幅幅小画,后来才演变为现在使用的汉字。正因为绘画和写字都用同样的工具,并且都是以线条为主,故有“书画同源”之说。这就使中国画具有了一个突出的特点:画上题诗或题字,使诗、书、画汇合成一个艺术整体,给人以更加丰富的美的享受。自从书画相会,中国画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得更加抽象、深沉,其主要代表就是文人画。笔墨的力度美、韵律美、拙重美,以及它的无限的造型能力和宽阔的韵域,自古就为文人所喜爱。很难想象不用笔墨或不讲笔墨的中国画。笔墨不只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载体,就是“书画同源”的中国文人画。枯木竹石图宋朝的书论陈思《书小史》,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部通史,有开创之功朱长文《墨池篇》:是我国第一部按分类方法进行著录的书论汇编黄伯思的《东观余论》和董的《广川书跋》,这两本著作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从科角度研究法书法的著作董史《书录》,共三卷,又外篇一卷,专门记录宋代书家。上篇载皇帝中能书者,中篇记北宋书家180人,下篇记南宋书家45人,外篇记女书法家。每一位书家除生平事略外,并辑录对该书家的他人评论,是研究末代书法史的重要资料。元朝的书论元朝的书论赵孟:《兰亭序十三跋》主张学魏晋,书画结合。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主郑构撰,刘有定注的《衍极》,是元代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书学主张,实为对宋人的“尚意”书风的否定陈绎曾,《翰林要诀》,该书专论执笔、用笔之法,分为十二意,先列名目,后附解说。他主张法中求变,以变为法。04建筑和雕塑艺术营造法式《营造法式》北宋李诚奉敕所著的是古代建筑理论的珍贵文献。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全书共分《名例》《制度》《功限料例》《图样》四部分。其内容有几大特点,第一,制定和采用模数制。第二,设计的灵活性。第三,总结了大量技术经验。第四,装饰与结构的统一。《营造法式》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北宋统治者的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所使用的方法,使我们能在实物遗存较少的情况下,对当时的建筑有非常详细的了解,添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晋祠圣母殿彩塑晋祠圣母殿彩塑为塑造于宋代晋祠圣母殿内的彩绘泥塑,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是为祭祀西周武王后、唐叔虞之母邑姜所建。在圣母殿中塑圣母及四十二个侍从像,其中侍女三十三尊,手持日常用品,各守职事。她们面庞丰满,眉宇间细微的起伏都显露出少女的妩媚,且随年龄的长幼,各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和风度。她们有的持中俯首,有的持物而立,细致的身姿动态的处理,使人物富有生气,体现了末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巧和塑造生活形象的高度水平。05工艺美术五大名窑五大名窑:宋代五个著名瓷窑即定窑、汝密、官窑、哥密、钧窑的特称。它们所产瓷器特色各异,代表了宋代瓷器的高度成就。定密以白瓷著称,特点是胎质坚细,釉呈乳白色,体、釉色很薄,器口有金银铜扣汝窑胎质细腻,釉料稠润清莹,汝窑最大特点是以釉色作为美化器物的主要手段,而不以装饰手段为重,主要颜色有天青色、灰青、葱绿及豆青虾青等。宋代官窑是指宫廷先后在开封和临安开设的专用御窑官密胎土呈铁色,所烧青瓷以粉青为上,色调淡雅,有玉的效果,不尚花纹,无纹饰。哥窑的主要特征是有各式的龟裂纹一一“开片”,根据裂纹的不同形状和大小,有各种名称如百圾碎、鱼子纹、蟹爪纹、冰裂纹等钧窑以绚丽釉色的变化著称,添加着色剂后使釉色产生窑变而形成海棠红、瑰紫等,在通体天青色或月白色中出现如晚霞般效果青瓷汝窑在今河南临汝,次窑胎质细腻,釉料稠润清莹。汝窑最大特点是以釉色作为美化器物的主要手段,而不以装饰手段为重,对釉、胎中含铁量的掌握适度,对还原焰的控制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主要颜色有天青色、灰青、葱绿及豆青、虾青等刻花青瓷莲花碗宋代官窑是指北宋末年宫廷设于开封和南宋在临安设“修内司密”及“郊坛下密”。官窑胎土呈铁色,所烧青瓷以粉青为上,色调淡雅,有玉的效果,不尚花纹,无纹饰。常有如蟹爪纹的自然开片,口沿及足部因釉质较薄而露胎色,称为“紫口铁足”耀窑位于今陕西铜川市,是汝窑之后又一著名的北方青瓷窑,瓷色青中闪黄,称为姜黄色、“橄榄绿”。特点是厚胎、厚釉,以拉坯技术著称,装饰手法多刻花、别花、印花镂空等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地区,有章氏兄弟二窑即哥窑和弟窑。哥窑的主要特征是有各式“开片”。“开片”是由于釉和胎的膨胀系数不一致造成的,根据裂纹的不同形状和大小,有各种名称如百圾碎、鱼子纹、蟹爪纹、冰裂纹等,常见作品有宫廷用的炉、瓶之关陈设品或祭器 北宋汝窑青瓷盘白瓷在今天河北曲阳,以白瓷著称。定富的特点是胎质坚细,釉呈乳白色,胎体、轴色很薄。为防止烧制变形,多采用覆烧的方法,所以器口无釉为涩边,然后用金银或铜镇口,称为金银铜扣装饰特点早期为素地,后来用刻花、划花或印花的手法,采用莲花、牡丹等花纹景德镇密烧制的白瓷在和厚或花凹线处呈淡青色,这种瓷色称为“影青”。造型多为仿生性,种类以日用器皿为主,如饮食用具、酒具、照明用具等,代表作如《青定窑孩儿枕白瓷注子·注碗》等宋代定窑白瓷梅瓶窑变容变密变属瓷器工艺术语,是宋代五大名密之一钧窑特有的工艺。钩窑位于河南禹县,在宋代瓷器中以绚丽釉色的变化著称钧密属于青瓷系统,除了天蓝和和月白和外,还有一种因加入氧化铁或微量氧化铜为着色剂后使釉色产生窑变而形成海棠红、政瑰紫等彩色釉,在通体天青色或月白色中出现如晚霞般效果,打破了单色釉的局面乾隆窑变水盂黑瓷黑瓷建窑在今福建建阳水吉镇,主要产品是黑釉茶具特点是黑釉的釉面上布满斑纹,因其斑纹形态,丝状纹叫免毫(根据丝状纹深浅又有金兔毫、银兔毫),小圆点既如群星密布叫油滴兔毫盏是建窑的名器,古籍中称为“乌泥建”、“黑建”、“紫建”,日本人称为“天目”,其“斗状”的造型和淡色泽都十分适宜宋代流行的“斗茶”风气以烧黑瓷著名者还有江西的吉州密。在黑釉上以黑黄交织,出现状如海龟壳上的纹样的花斑,称为玳瑁斑。宋代黑瓷青花和釉里红元代瓷器中心在景德镇窑,主要成就是烧成青花和釉里红青花瓷白地蓝花,清新素雅,作品如《青花松竹梅纹炉》等釉里红白地红花,沉着浓艳,至明代水乐间更加鲜艳:青花和里红单纯而精丽,但形成两种不同效果青花和釉里红同时并用的称之为“青花加紫”,作品如《青花釉里红雕花盖罐》青花松竹梅纹炉青花釉里红雕花盖罐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人文学院学姐小林姐姐 ,一战上岸。考研这一年花了挺多功夫,也走了不少弯路,所以有一些备考经验想和大家分享。众所周知,央美人文考研难度大,每年有大量二战三战的考生,所以人们普遍认为没点执着和热情真的很难成功上岸。在这一点我有发言权,我是一名跨校本专业的考生,我想和大家说,只要有对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态度,考研这件事真不是什么难事。央美人文难度大,基本过线即录。但是,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别的学校考340分只是有进复试的可能,到央美人文基本就录了。这说明,在文化课之外的专业课方面,央美的试题和考试要求很严格。但就另一方面来看,央美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很客观,都是按照排名顺序录取。也就是说,分数和排名永远是硬道理,决定你能不能被录取的是你的笔试成绩,成绩越高越稳妥。央美人文考研,中国美术史永远是最难的,偏题难题怪题什么都有。所以书上的任一处都不能忽略,哪怕是一张小图,哪怕是一行注释。看书背书的过程不仅要保证贯穿备考始终,还要保证要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当然,基本的教材记熟了还不够,还要有一定的知识拓展和延伸,最后阶段的复习要做到专题归纳,融会贯通。也正如今年的真题继续延续其难度大的特点,从填空题开始,就有了大量课本外的内容。中国美术史的复习前前后后我投入了五个多月的时间,书上的知识点我熟记了7遍,还觉得有些知识还没复习到位。在这里提醒小伙伴们,中美史一定要早做准备。想要投机短时突击基本不可能。今年的题型又恢复了前几年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名画分析和论述题的题型设置。尤其在今年,又再一次强调了美术史的复习必须以图像为基础。填空题的《中山出游图》、《婉娈草堂图》、《湖天春色图》、《万壑松风图》,选择题的《图画精意识》、 《康熙南巡图》,名词解释中的徐显秀墓壁画、永乐宫壁画以及名画分析题的《客使图》都是对图像本身以及图像的归属、语境等知识的考查。出题老师的想法是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熟悉程度,这一点同时的老师也不断向我强调图像的重要性。因为教材的图片大部分是黑白色的,也不那么清晰,我觉得复习时有本彩印得比较好。于是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买了赵力、贺西林编著的《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新编》,里面图片多还有赏析,印刷也很清晰。休息的时候我就经常翻阅这本书。除了图像以外,中国美术史的复习最大的主题就是背诵好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为什么重要?因为小题就是简易版的名词解释,分析题就是加长版的名词解释。顺着课本和老师给我们准备的名词解释讲义背诵,大概有两百个左右的名词解释,平均每个名词解释有五六百字。当然这么多内容的名词解释不可能一口气全背完,背个十几遍才记住都是正常的。背书千万别偷懒,因为这些教材的编撰者都是业界大牛,学术水平没得说,语言的组织和逻辑都能甩我们好几十条街,扎实背完,你一定会慢慢具备一个史论人的基本素养的!当时背书没点方法是行不通的,我记得自己在10月份经常因为记不住而崩溃,好在有了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口诀,让我很快把大的框架梳理出来了。当然我自己也摸索了好几种背书的方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我会把名词解释的要点按照逻辑写在小卡片上,时不时拿出小卡片背一背。我还会把难背的名词解释录成音频放在手机里,食堂排队、散步的时候都会拿出来听。在论述题的准备中,平时会听老师的话摘录一些拉线索的提纲挈领的精彩论述,适用于大题中。中美史想得高分,论述题的训练不可少。平时在上课时我就跟着老师准备的专题当堂课写作给老师进行批改。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的审题读题的能力很快提高了,也让我尽早有意识地在背诵名词解释的过程中加入了史论结合的训练,最后运用到了论述题中。
第四编(一) 五代宋元美术01五代绘画的承前启后周文矩背诵要点:周文矩,南唐画院待诏,能画冕服、车器、人物、仕女,仕女画近似周昉,而纤丽过之。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与《宫中图》卷要点分析:《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因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此图把南唐皇帝美化为友爱谦恭、风度文雅的形象,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风格。《宫中图》(又名《唐宫春晓图》),宋摹本分十二段,画宫廷妇女按乐、戏婴、出浴、簪花、弄鸟、观画等种种生活,在平凡的情节中较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精神情态,写实技巧超出了唐人的水平。重屏会棋图宫中图顾闳中背诵要点:顾闳中与周文矩同为南唐画院待诏,以画人物肖像画著称,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现存《韩熙载夜宴图》,表现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韩熙载夜宴图背诵要点:五代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品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等五个场面,表现南唐大臣韩煕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至手的表情都处理得较为成功,特别是韩熙载的形象富有肖像画特点,衣冠穿着也反映了他的放纵开卷的夜宴处理为聆听演奏琵琶的情节,席中所有人物都沉溺在乐声之中的的表情及相互关系处理的自然合理画中床、杯、器物及陈设的细节也起着烘托主题作用,屏风把各场景加以分割又联成一体,笔法细劲明丽的色彩与床案及男性衣冠的沉着色彩相协调,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和音乐史、舞蹈史及绘画史的重要形象资料要点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刻画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韩熙载夜宴图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背诵要点:荆浩:传为他的代表作《匡庐图》巨轴,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幽居的景象,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技巧上超过了唐代。他还有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书中不仅提出“图真”、“搜妙创真”艺术观点,还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关仝:荆浩的追随者,关仝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善画秋山、寒林、野渡等景色。作品《山谿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都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僻荒寒的气氛。特别是《关山行旅图》,峰峦峻厚而富于变化,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野店荒村,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董源:董源“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传世名作有《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等。前三图都是以水墨为主,表现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漾、草木丰茂的江南景要点分析: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南方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江南画家董源、巨然创造了与荆、关迥然不同的山水画风貌。五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还有赵干、卫贤及以画楼阁屋宇的“界画”著称的郭忠恕等。匡庐图关山行旅图潇湘图笔法记背诵要点:《笔法记》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又名《山水受笔法》、《画山水录》,五代后梁荆浩撰写《笔法记》阐述了著者的绘画理论。此书先述自己隐居太行洪谷,阐发以自然为师是绘画第一阶段的思想其次以遇叟而对答形式全面而深刻地论述自己的见解,构成此著之主体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至手的表情都处理得较为成功,特别是韩熙载的形象富有肖像画特点,衣冠穿着也反映了他的放纵《笔法记》是作者从艺日久、人格与技巧双修已臻高境后的著作,是苦心钻研的结晶,对后世山水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要点分析:“六要”是《笔法记》的理论核心,是唐代山水画创作经验的总结。与谢赫的“六法”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如一曰气、二曰韵来自“气韵生动”;三曰思与“经营位置”近,并吸收了顾恺之“迁想妙得”的思想;四曰景与“应物象形”约略相当;五曰笔源于“骨法用笔”;六曰墨虽略当于“随类赋彩”,却因水墨画技巧发展而以墨代彩。“六要”之外,“笔有四势”亦足珍视。荆浩说:“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笔法记》相当完备地谈到了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并涉及到绘画的一般问题。要旨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山水画的表现要求。这里提出了六要”。他认为只有“真者”,才能“气质俱盛”,这也是具体地丰富和发展了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论。(2)关于绘画品评。作者提出了神、妙、奇、巧四个方面。这是从创作的角度,来阐述作品在表现上如何达到这些要求。(3)关于用笔、用墨的问题。作者提出笔有四势,并扼要说明运笔在表现上的重要性。关于用墨,这是前人所未作深论者,荆浩着重的提出并加以阐述。这说明墨法到了唐末、五代有了很大的发展。(4)关于画病。作者以为画病有二:一曰无形,二曰有形。所论切合实际,要言不繁。(5)最后作者提出了师法古人和创新的问题。要求作画应该遵循规矩法则,但又应超乎其之外,即要求画家“于有法中无法,无法中有法”,不受规矩法则所束缚。顾徐熙、黄荃和花鸟画的发展背诵要点:黄筌,17岁即为西蜀宫廷画家。西蜀宫殿壁画屏风大都出于黄筌父子之手。黄筌继承唐代花鸟画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乎看不到勾勒的墨迹,情态生动逼真他所画的题材和用于装饰宫廷的特点,使他的画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从现存黄筌所作《珍禽图》中,可见他精湛的写实技巧和细腻明丽的风格徐熙,出身名族的南唐士天夫,终身不仕,自命高雅。他常游于田野园圃,观察花竹蔬果禽鱼草虫蝉蝶之类而把它们作为描绘的对象。他的画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花鸟的格式,有所创造要点分析:徐熙、黄筌和花鸟画的发展五代时期的花鸟画有重要的发展和创造,特别是富庶安定的西蜀及南唐地区的成就更为突出,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超越了唐代的花鸟画水平。珍禽图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背诵要点:“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形容五代画家黄筌、徐熙的不同风格他们一个在宫廷,一个是处士,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形成了面貌迥异的风格:黄筌继承唐代花鸟画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乎看不到勾勒的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徐熙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花鸟的格式他们的不同风格被人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02宋代人物画家和作品高益、武宗元的宗教画要点分析:高益是宋初著名宗教画家,因才能超群而被荐入画院,人称大高待诏。他在相国寺殿画了阿育王变相和佛降鬼子母,其中的战争场面和奏乐情节合情合理,受到时人的称颂。武宗元是北宋重要宗教画家,宗法吴道子,曾在开封、洛阳等地画了大量寺观壁画。现存传为他画的《朝元仙仗图》为一卷壁画粉本小样,描绘东华、南极帝君率众仙朝见最高神祗的行列。衣纹用圆浑磊落的莼菜条描法,仙乐一段衣袂飘舞气氛欢快,尤显示出吴带当风的特色。朝元仙仗图李公麟和白描人物画图背诵要点:北宋李公麟能诗善文,绘画技巧全面而扎实,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等无不精能他的人物画长于形象塑造,能画出不同地域、民族、阶层的特点,又能勇于突破陈规,别创新样李公麟个人创作多以墨笔在纸上作画,这种不着彩色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的画法称为“白描”他的传世真迹纸本白描《五马图》,画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骏马。作品以道劲秀雅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描,表现五马毛色状貌的各不相同,或静止、或徐行,骨骼健朗,神完气足,五个牵马人的民族特色也真实传神,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传为他的白描作品还有《维摩诘图》等要点分析:他临摹古画用绢本着色,忠实于原作的风格。绢本设色的《临韦偃牧放图》是他的摹古之作,全卷画出放牧两千多匹马的浩大场景,勾勒设色,一丝不苟,可见他学习古人的认真和摹古的高超水平。五马图维摩诘图梁凯的减笔画人物背诵要点:梁楷的减笔画人物梁楷为南宋宁宗嘉泰年间画院待诏。皇帝曾赐予金带,但他挂于院中而去,自号梁风子,是个放任不羁的人,擅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要点分析:梁楷人物画多以佛教禅宗人物或文人雅士为题材,传为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李白行吟图》以飘逸洒脱的用笔,简赅地勾画出诗人高洁简傲的气质。《泼墨仙人图》也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细笔夸张地画出带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其他减笔画作品还有《六祖图》、《布袋和尚》等。梁楷的减笔画以逸笔渗入院体画,富有个性,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新局面。梁楷作品中也有兼工带写,比较严谨工致的如《释迦出山图》、《八高僧图卷》等;花鸟作品有《雪景山水》、《秋柳双鸭》等。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张择端和宋代风俗画背诵要点: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曾攻儒业,后学画,擅长画建筑、车船等风俗题材,度在宫廷画院任职,后来又在社会上卖画其代表作除了《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要点分析:南宋时期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和供年节装饰的节令画进一步活跃。高宗时楼钥曾进献《耕织图》45幅;宋代表现牧童生活的牧牛图也有大量涌现,现存有阎次平的《牧牛图》、李迪的《风雨归牧》等。宋代不少画家擅画风俗画,代表有苏汉臣李嵩等。苏汉臣以擅画货郎婴戏著称,有《秋庭戏婴》、《货郎图》、《婴戏图》、《五瑞图》等传世李嵩的《货郎图》表现货郎来到农村,村童及农妇围着货郎担观看,极富生活气息。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背诵要点:张择端是北宋后期卓越的风俗画,擅长画建筑,车船等风俗题材,其《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墨笔淡着色,全景式构图,笔法严谨《清明上河图》内容结构分为三个段落:a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b.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C.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这幅画再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杰出的绘画作品,而且具有高度历史文献价值3.作者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选择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例如漕船、骆驼队、毛驴队等都被有条有理又真实自然的组织在这一宏伟的艺术整体中4.《清明上河图》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而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部分,种种矛盾,构成全卷的高潮,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5.成就:a.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作品b.画家对于城市社会生活,尤其是“市井细民”的生活,具有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精到的了解c.画家饱满的创作热情,持久不懈的努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艺术想象力的丰富及艺术表现的周密不苟,在绘画史上具有典范意义要点分析:《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该图长527.8厘米,高25厘米。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再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艺术作品,而且具有高度的历史文献价值。画家在创作中用心经营,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了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安排。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其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无比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杰出作品。清明上河图03宋代山水画家和作品李成与范宽背诵要点:李成画山水在用墨上有特殊研究。作画善用淡墨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以活脱的笔致画出寒林的情态,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景色抒发胸襟,所画山水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范宽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和董源、李成并称为北宋三大家要点分析:李成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李成的画派是承接着荆浩、关仝而来。李成的山水画是纯出于写实,它的风格清劲,墨法变化微妙,以描写烟林平远景色见胜。李成对于用笔、用色和画面结构也都特别用心。一定多以平视为基础,从地平线上来看屋檐自然要掀起,画山上亭馆自然也是从下望上。范宽的山水画最初是学李成和荆浩的。范宽在艺术上借鉴前人而有所得,又进一步在思想上起了新的变化。他深入自然山川,长期居留于太华、终南诸山之中,观察体验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等不同自然气候下山水形态变化,终于创造了与李成迥然不同的壮美景色,又擅画雪景。他所画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刻画出北方关隘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代表作品《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郭熙与《林泉高致》背诵要点:郭熙是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在山水画创作上,首先郭熙的山水画能真实而微妙地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画出远近深浅、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创造候的特点出极其优美动人的意境他技术全面构思敏捷,其作品在当时深受宫廷和文人士大夫的器重与欣赏。代表作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等在山水画理论上,郭熙著有《林泉高致集》:《林泉高致集》内容是由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全书共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其中以“山水训”影响较大要点分析:为山水画是君子游心游目之消遣,山水画要表现林泉《春图》局都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大夫通过山水画欣赏能“不下塘筵,坐穷泉壑”,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要“山行步步移”、“山行面面看”。提出了一系列山水画传统的观察和创作方法,如“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透视法,强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山水者,要“神于好,精于勤,饱游饫看,才能胸有丘壑,使所画“磊磊落落”。山水画家应“所养扩充”,“所经众多”,“所览纯熟”,“所取精萃”,在文化、生活、73传统、技巧各方面有全面的修养。在具体技艺上,主张凡画山水,须远近浅深、风雨明晦、四时朝暮有所不同。要注意不同角度、季节、气候等条件所形成的变化,对山水远观近觑,四时之景、朝暮之变态可使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因为,山在四时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山水画意境: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妙品。从理论到实践都达到了一定高度。《林泉高致集》是宋代画论中最能体现山水画理论成就的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米氏云山与小景山水背诵要点:米氏云山:又称米家山水,其创造者为米芾、米友仁父子。父子二人皆以书画著名,并精于鉴赏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对江南山水的亲身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借笔作画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草草而成,自题为“墨戏”,以落茄表现。米氏父子则运用简笔淡墨,表现烟云溟濛的意趣这一新画风不仅在水墨山水技巧上有所贡献,也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米芾的山水画真迹已不存,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卷》等作品传世北宋流行的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伟山水画外又别开新境,它以引人入胜的幽情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富有诗意的小景见长。多为卷册小幅,清丽可喜,深得文人骚客欣,北宋擅此者有惠崇、赵令穰等人要点分析:小景山水是北宋流行的山水样式。它以表现幽情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的小景见长。景小却富有诗意,幅小但清丽可人,引人入胜。以其玲珑景致和清远意境深得宫廷贵族与文人骚客的欣赏和爱好,并取得不凡成就。代表画家为北宋画家赵令穰,《湖庄清夏图》为其小景山水的代表。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卷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背诵要点:《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此种表现方法是中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均擅长青绿山水画。全画构图周密,用笔精细,色彩鲜艳,表现了辽阔无垠、锦秀壮丽的祖国河山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段,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灿烂并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要点分析:王希孟与赵伯驹宋代的青绿山水虽不及水墨山水盛行,但仍受到宫廷贵族的欣赏,而且画风趋向细腻典雅,造境图形也务求真实严谨,以王希孟及赵伯驹、赵伯骕兄弟为代表。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生平失考,现存他18岁时画成进呈的《千里江山图卷》,该卷长1183厘米,大青绿着色,染天染水,富丽细腻,画中山川江河交流展现,丛林嘉树,庄园茅舍,舟楫桥亭,令人目不暇接,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格遵依格法的画风。千里江山图南宋四家背诵要点:南宋四家指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传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等;刘松年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谨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马远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画奇峭坚实的山石峰峦,代表作品有《踏歌图》、《寒江独钓》、《水图》等夏圭主要精于山水,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作品如《溪山清远图卷》等;马、夏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这种“边角之景”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濛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马远《踏歌图》:传世《踏歌图》是马远大幅山水的代表作,画幅描绘了峭拔山峰下田垄径上四位老农踏歌欢庆丰年的景象山路上春柳垂曳,流水淙淙,梅花舒放,有浓郁的春意。高山与近景用云气隔开以拉大空间,老农形象朴野生动具有幽默感,带有风俗画因素这幅作品,从总体上来说,虽然不是边角之景,但在具体处理上,已经融入了边角之景的法则,所以并不以雄伟见长,而是以清新取胜。尤其是瘦削的远峰,宛如水石盆景,灵动轻盈,绝无北宋山水画那种迫人心肺的压气势他用简括的线条,清秀的色彩,巧妙地把山环水抱的复杂景物画得远近分明,图中没有花草的陪衬,却表现出愉快的春山环境。远山奇峭,近石方硬,树木多姿,云雾掩映中显出辽途的空间和光的感觉具有清旷秀劲的特殊风格万壑松风图西山清远图卷踏歌图
2020考研即将进入复试阶段,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相信2021想要考研的小伙伴们已经安奈不住自己特别想要学习的心情,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准备了。有的小伙伴可能已经有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有的小伙伴可能在择校方面还在犹豫,但是都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你对于自己的目标院校足够了解,或者说参照往年的初试书籍,其实你会发现,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践类(专业创作),一类是理论类。这个理论类有的学校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都考,比如: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有的学校可能就只有一门考理论科目,比如: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综合来看,其实使用最多的就是《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这两本了。但是相信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每个学校可能考的都是美术史,但是他们有啥区别呢?今天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美术史》。咱们常见的《中国美术史》参考书有如下几本:1、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10年(第二版)出版的《中国美术简史》。这本书相信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有的学校在本科期间都会作为专用教材。全书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共分为六编,又分别从绘画、书法、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方面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做了全面的介绍,力求史论结合,同时也避脱离历史进程与美术现象的泛泛发挥、材料堆砌和作品铺陈。2、由洪再新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史》。其实使用这本书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这本书有两个版本,一个是2000年版,另外一个是2013年版,而两个版本的章节也存在差异,前者九章、后者十章,内容上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删增。这本书的特色是立足于文化史的高度,运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研究方法,吸收当代中国与西方中国美术史学以及中国画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呈现出中国美术在人类视觉文化中别具一格的辉煌传统。在考试中题目也会更加灵活,除了会考察我们基础的知识外,同时也会考察美术背后所包含的深层含义。3、由薄松年主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等于2008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史教程》。全书也是按照历史的先后发展顺序,共分为九个单元,对不同时期的美术现象进行详细地阐述。但是小编觉得这本书的目录可以给刚开始学习,或者说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提供一条比较明晰的脉络,比如你从目录当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个时期人物画或者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当然除了这几本还有其他很多种类的中美史参考书,比如贺西林赵力编著、黄宗贤编著、李福顺编著、阮荣春顾平杭春晓编著的等等,都从不同方面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无论同学们选用的是哪本教材,都要踏踏实实学习才是王道。
随着疫情的好转,近期广大央美考研党也陆陆续续开始着手备考央美的相关准备。弘时(央美)考研小编为大家解答一下大家最关注的几个问题之一:2020-2021央美考研美术史参考书目 有哪些?▼一、央美美术类、人文、艺管等专业考研必备书目:(下列5本书,央美美术类、人文、艺管等专业考研必备;按照往年辅导经验,考央美美术类学员(中国画、造型(油画、版画、雕塑、壁画、基础部)、实验艺术等)下列5本书基本上足够满足备考所需;报考清美、艺研院、首师大等美术类学员参考书目也主要是以下5本,个别院校略有不同。)二、央美人文学院考研其它参考书目:1、 中国美术史部分:(下列书目为常阅部分书目,央美人文学院考研要求中美史学术能力相对较高,需要大量阅读专业书籍论文;准备报考人文学院的学员可根据自身情况,先挑选几本买来开始通读了解,重要参考书目及学术论文届时课堂将辅导讲授。)《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薛永年、邵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国书画》,杨仁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中国美术史——先秦至两汉》,李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薛永年、赵力、尚刚;《中国美术·明清至近代》,单国强。《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潘公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中国美术史简编》(第二版),贺西林、赵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逝者的面具》,郑岩,北京大学出版社。《魏晋墓室壁画研究》,郑岩,文物出版社。《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贺西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杨泓、郑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礼仪中的美术——巫鸿古代美术史文编》(上、下册),(美)巫鸿,三联书店,2005年。《时空中的美术——巫鸿中国美术史文编二集》,(美)巫鸿,三联书店,2009年。《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美)巫鸿,三联书店,2010年。《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美)巫鸿,三联书店,2006年。《美术史十议》,(美)巫鸿。《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美)巫鸿,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中的纪念碑性》,(美)巫鸿,李清泉,郑岩 编,上海人民出版社。《隔江山色——元代绘画(1279-1368)》,高居翰,三联书店,2009年。《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高居翰,三联书店,2009年。《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高居翰,三联书店,2009年。《气势憾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高居翰,三联书店,2009年。《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高居翰,三联书店,2012年。《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高居翰,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英)柯律格。《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英)柯律格,黄小峰译,三联书店。《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英)柯律格。《中国艺术》,(英)柯律格,上海人民出版社。《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英)柯律格,北京大学出版社。《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德)雷德侯。《鹊华秋色——赵孟的生平与画艺》,李铸晋,三联书店。《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方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石守谦。《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石守谦。《中国艺术史》,苏利文,上海人民出版社。《另一种古史: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解读》,杨晓能。《道德镜鉴:中国叙述性图画与儒家意识形态》,孟久丽。《中国艺术与文化》,文以诚、杜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山水之境:中国文化中的风景园林》,吴欣 主编 柯律格 包华石 汪悦进 等著。《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乔迅。《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杰西卡·罗森。《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白谦慎。2、外国美术史部分:《外国美术史·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材》,李建群,邵亦杨 著,湖南美术出版社。(考央美人文学院重点必看)《20世纪现当代艺术史》,邵亦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考央美人文学院重点必看)《中外美术简史》,贺西林、赵力、张敢、邵亦杨 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图式与精神——西方美术的历史与审美》,邵大箴、邵亮,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穿越后现代——当代西方视觉艺术》,邵亦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后现代之后——后前卫视觉艺术》,邵亦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李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广西美术出版社。《加德纳艺术通史》,弗雷德克雷纳,湖南美术出版社。《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詹森,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外国美术史简编》,张敢,高等教育出版社。3、美术理论部分:《艺术导论》,邹跃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三、央美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考研其它参考书目:《中国美术史简编》(第二版),贺西林、赵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中外美术简史》,贺西林、赵力、张敢、邵亦杨 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艺术管理学概论》,余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向艺术致敬:中美视觉艺术管理》,(美)简·杰弗里、余丁,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年。《美术学院的历史》,(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陈平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西方艺术教育史》,(美)阿瑟·艾夫兰著,邢莉,常宁生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潘耀昌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陈瑞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中国美术教育史略》,郑勤砚著,尹少淳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美术教育概论》,翁震宇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美术学院的历史与问题》,朱青生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四、其它:1、报考清美美术史论专业其它参考书目:(1)艺术理论部分参考央美人文必备书目,并要涉及陈岸瑛《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邹跃进《艺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2)中外美术史部分,内容基本上同央美人文书单,但中美史要求没有央美人文学院高,考生可先以《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为主。而外美史复习必须要同时参考张敢《外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编(一)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01魏晋南北朝顾恺之背诵要点: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他认为绘画中人物形体的美且对于绘画的意义不是最重要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晴。在绘制表现“七贤”的诗句中他体会到“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他也擅长于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他画过大量同时代人物的肖像,都能悉心体验,以微小的细节衬托出人物的个性、风貌要点分析: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女史箴图》(唐摹本),是顾恺之根据西晋张华文学作品《女史箴》而作。画中人物以线造型,线条连绵不断、优美流畅,富节奏感。用线力度不大,恰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的境地。《女史箴图》之修容饰性篇描绘宫中女子正对镜梳妆,其神情娇柔矜持,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时代特征,是贵族女子的典型作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画面右上方有“人成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的告诫之语,意在劝诫宫中女史做到内外兼修。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背诵要点:《洛神赋图》(宋摹本)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是根据曹植著名的诗篇《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画卷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现来显露,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画中人物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恻怅情意,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为“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洛神赋图陆探微、张僧繇与萧绎背诵要点: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最杰出的画家,活动于5世纪中后期,擅长人物画,画过帝王和当代功臣,名士肖像,也画有一些风俗画与佛教图像。谢赫在《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第人张僧繇,萧梁时期画家,主要活动于6世纪上半期,生平的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其笔法属于“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萧绎:多才多艺,精通绘事。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职贡图》(宋摹本)原作被认为出自他的笔下要点分析:陆探微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做到“精利润媚”、“笔迹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新隽永,是对祟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人士形象的生动概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张家样”: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的佛教人物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在“张家样”中,张僧繇吸取天竺凹凸花之绘法,一改“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首创“面短而艳”的富于立体感的形象,人物形象具丰腴美。故唐代理论家评他“得其肉”,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此“张家样”式,是张僧繇区别于其他人物画家的明显标志。曹仲达与杨子华背诵要点: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衣出水”:“曹衣出水”是形容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绘画风格,他以画天竺风格的佛像著称,因为他的画以细劲的线描表现紧贴在身躯的衣纹,故称之为“曹衣出水”,这种样式应该是受印度笈多艺术的影响而又融入中原画风而形成的杨子华是北齐的宫廷画家,他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描绘当代题材的人物画和贵族生活的风俗画上。《北齐校书图》(宋摹本)是他极少的流传下来的传世作品之一要点分析:顾陆: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顾恺之、陆探微。陆探微的人物画师法顾恺之,顾恺之、陆探微二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因而并称“顾陆”。其中,顾恺之用线“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其代表作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陆探微作画“笔迹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为“一笔画”。北齐校书图竹林七贤与荣启期背诵要点: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南朝时期砖画的重要表现题材。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荣启期则为战国著名隐士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出现于数座南朝墓中,但以南京西善桥大墓出土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砖画长244厘米,宽88厘米,出土时分东西两块,一块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另一块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要点分析:砖画成熟地发挥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人物造型面相清瘦,体现了秀骨清像的审美风尚。人物之间以树木相隔,构图在连贯中又相对独立,完美地体现了对称美学。画中八人席地而坐,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性格特征鲜明,是当时传神理念的典型呈现。北朝石刻线画:北朝石刻线画继承汉画像石减地阴刻的传统技法而又有时代的造型特色。这些石线刻画所依据的多数是流行的粉本图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河南洛阳出土的宁懋石室和差子棺石刻线画。北朝漆画:用色明快,形象简洁,风格粗犷。多描绘人物,常选取汉晋以来的孝子列女历史故事,画面并书写榜题和赞文,代表作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和宁夏固原漆棺画。荣启期砖画顾恺之绘画论背诵要点:《画云台山记》是一篇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论画》的前面是画评,后面是写要法。顾恺之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特别注重人物画的“传神”,同时他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要点分析:在阐明传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顾恺之论画的重要性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辟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绘画“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求,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他的理论相关。谢赫的画品背诵要点:谢赫是著名的画家、理论家谢赫的主要贡献是在绘画理论方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先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批图可鉴”。之后提出了绘画品评的标准即“六法”,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分品第高下要点分析:谢赫“六法”:南齐前后,画家、理论家谢赫提出的绘画品评的标准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指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色及构图。“移模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变化要点分析:一、魏晋南北朝美术的发展状况:1、专业画家出现,人才辈出。2、民间美术活动与专业创作相互促进。3、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一方面发挥“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一方面成了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4、与西方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交流,更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孕育着唐代绘画新面貌的产生。二、绘画艺术发展特点:1、绘画风格:呈现出多样化,显露出表现当代生活的兴趣,在表现人物面貌、精神气质上有着“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的区别。2、绘画形式:以长卷式为主,构图技巧有了提高。3、表现技法: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也有张僧繇“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之分,有用线如“春蚕吐丝”的传统表现方法,也有“其体稠叠、衣服紧窄的“曹衣出水”。4、形象创作:陆探微创造的“秀骨清象”概括了同时代社会名流的类型。三、绘画理论著作与山水画、花鸟画顾恺之和谢赫的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而重气韵,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重人物的传神写照是这种理论的精髓,它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对整个封建社会的绘画产生很深印象。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1、花鸟画处于孕育阶段,发展得要比山水画晚。山水多作背景和环境的衬托而出现,较为古拙。2、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等山水画的著录、著述是探讨山水画起源的重要依据,山水画真正的出现当在隋、唐时期。02隋唐的绘画艺术阎立本与初唐人物画背诵要点:阎立本工于写真,尤善故事画,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历史事件,曾画《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职贡图》等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神写形的强化与夸张要点分析:《步辇图》(宋摹本)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641《步辇图》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特征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深才大略和非凡气度。《历代帝王图》(宋摹本)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位帝王像,画中帝王或坐或立,鲜明的外貌特征体现出每一个帝王不同的心态、气质和性格。画家用《历代帝王图》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进步,不落俗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遵从“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人物安排原则来处理人物大小和前后。以重色晕染衣纹,色彩效果凝重,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用线多为粗细均匀的铁线描,体现出初唐人物画的特征。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局部)吴道子及传派背诵要点:吴道子生活于盛唐时期,是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吴道子的风格也被称为“吴装”,他的画风在宋代仍为很多画家所追逐向往“吴带当风”:“吴带当风”是形容唐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吴道子的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吴道子独创的宗教图像的样式,称为“吴家样”他以旺盛的精力和不平凡的创作热情绘制壁画300余壁,用组成形象的线条,富有运动感和强烈节奏感,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这种风格被形容为“吴带当风”“吴家样”与曹仲达的“曹家样”有显著的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概括要点分析:吴道子作为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其创作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创作了三百余堵壁画,涉发各类经变、文殊、普贤、佛陀等。传为吴道子的作品有:《地狱变相图》《送子天王图》《钟馗捉鬼图》等。吴道子不但吸收了张僧繇的立体画法,还发展了张的洗练概括的绘画技巧,即所谓“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并在此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尤其是他以书法用笔入画,创作出有顿挫起伏、变化丰富、错落有致的“兰叶描”,状若“莼菜条”,能表现对象“高测深斜,卷褶飘带之势”,获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这就是吴道子创造的“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吴道子为强调其线条的表现力和独立功能,有意识的在画中将色彩弱化,“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 此外,他还创作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为后世白描之先声。吴道子在绘画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审美变化,所创“吴带当风”成为后世典范,因而享有“百代画圣”之誉。地狱变相图送子天王图钟馗捉鬼图张萱背诵要点:张萱为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题材,常以宫廷游宴为题作画,代表作有《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要点分析:《捣练图》分几个情节描写了从事劳作的贵族妇女。全卷共分三段,开始一段四个妇女在捣练,最末一段是把练扯直、熨平,中间一段是络线、缝制。在表现这几组人物时,相互间的联系自然而生动,如扯绢者身体微微着力后倾,熨练者细心在绢上轻轻地熨平,动态徐缓,仪态娴静。《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盛唐时期画家张萱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的作品,画出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画面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郊游的愉快主题,表现了当时豪贵生活的骄纵富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背诵要点:周昉继承并发展了张萱,在宗教画方面也形成独特风格,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周不但刻画人物形象准确,而且能通过画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性作品有《明皇骑从图》、《杨妃出浴图》、《游春仕女图》以及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挥扇仕女图》等要点分析:周昉也是一名宗教画家,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周家样”。《挥扇仕女图》:《挥扇仕女图》是唐代画家周昉的代表作。它以长卷描绘了宫中嫔妃生活的哀怨,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全图共13人,分段情节为:独坐、抚琴、对镜、刺绣、倚桐等。全图以表情之物为衬托,人物安排在秋日、哀婉的气氛中,情景交融。人物低垂的眉梢、灰暗的双唇,使其面部显现出愁苦哀伤挥扇仕女图局部的表情。画中妇女形象正体现出周昉所创浓丽丰腴的式样。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要点分析:唐代画家周昉所作,用笔朴实。气韵古雅。该图是贵族妇女的生活写照。这幅画上共绘有6位丰颊厚体的贵妇,她们打扮艳丽入时,云髻高耸,顶戴的折枝花朵皆不相同,脸上又晕染娥眉,衣饰华丽,身着低胸长裙,外罩薄纱,显出半透明的质感,是中晚唐以后典型的贵妇形象。贵妇的脸上、手上罩染的白粉,千年而下,仍然给人肤若凝脂、粉妆玉琢的细腻感觉。尤其是纱衣透体和肌肉丰腴的描绘,表现了画家勾线、赋色的高超技巧。全画光彩照人,仕女们神态安闲,或戏犬、或漫步、或赏花、或拈蝶,在庭院中闲散地消磨着时光。全图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全图的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卷首与卷尾中的宫女均作回首顾盼宠物的姿态,将通卷的人物活动收拢归一。宫女们的纱衣长裙和花髻是当时的盛装,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特别是在色彩的辅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纱罗和肌肤的质感。画家在手臂上的轻纱敷染淡色,深于露肤而淡于纱,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滑如凝脂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传达出柔和、恬静的美感。《簪花仕女图》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除了唯一性之外,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簪花仕女图展子虔背诵要点:展子虔历北齐、周、隋,人物画画法属于细密一体,擅长画山水画,其代表作有《游春图》等要点分析:《游春图》:隋代画家展子虔的著名作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画面采取俯瞰式的构图,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的春天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游春图》设色浓丽,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游春图李思训背诵要点:李思训是唐代宗室,史称大李将军。唐朝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他能通过致密的描绘,构拟出动人的意境。李思训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道劲。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要点分析:李思训善画山水、楼阁、佛道、花木、鸟兽,尤以金碧山水著称。其山水画主要师承隋代画家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风,并加以发展,形成意境隽永奇伟、用笔遒劲、风骨峻峭、色泽匀净而典雅,具有装饰味的工整富丽的金碧山水画风格。在创作上,李思训除了取材实景多描绘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和奇异秀丽的自然山川外,还结合神仙题材,创造出一种理想的山水画境界。李思训的作品,因年代久远,现已罕见。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画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明代莫是龙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绘画上的南北宗论,则将他列为“北宗”之祖。《江帆楼阁图》被认为是李思训的作品,这幅作品体现了特定的季节效果,波澜壮阔的江流,岸边林间的院落以及悠闲人物的畅游都获得了成功的表现。江帆楼阁图王维背诵要点:王维是唐代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引领水墨山水一派王维没有山水画作品留存,但据记载,王维的作品线条劲爽,用笔利落,王维的创举在其以诗入画,从而创造出简淡择抒情的意境要点分析:北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的创举还在于以水代青绿渲染。创“破墨”山水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意填。并且以辋川为题材,为文人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莫定了基础。明代画家董其昌提出的著名“南北宗论”更把王维推为南宗之祖,受到众多画家的幕崇与追摹。张璪背诵要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出自唐朝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外师造化”指画家从客观事物汲取创作原料,忠实于他所描绘的对象。进而对他所表现的物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头脑中加工改造,即为“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有机结合,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了通过写客观物象来传达人的主观性情,对绘画中主客观关系作了深刻的概括要点分析:张璪:唐中期画家,主要活动于8世纪下半期,他的作品多以水墨作山水松石,意趣追摹王维。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强调的即在于通过基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花鸟畜兽画家与作品要点分析:薛稷,最受时人称领的花鸟画家,尤擅画鹤,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史称薛少保。他在秘书省画的鹤被称为四绝之一,据说屏风画六扇鹤样就是由他创造的。边鸾:长安人,曾官至右卫长史,少攻丹青,擅写活禽生卉,山花园蔬,时以牡丹第一、正面鸟雀第一、折枝第一称名画坛。曹霸,在画史上被美称为曹将军。他的画笔墨沉着、神采生动。他修补的《凌烟阁功臣图》以及御马多次受到杜甫的赞誉。韩幹:唐代杰出画家,善于画马。韩幹画马,不拘于陈法,注意观察事物和写生,遍画宫廷御马,受人称颂。他画的马,体态骠悍肥壮,精神饱满,生机勃勃,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其代表作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 韩滉和戴嵩同以画牛著称于世。韩滉的《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画中五头不同角度的牛,用线勾勒,结构略施晕染,可据此了解当时的造型能力以及笔墨技巧。五牛图历代名画记背诵要点:《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其作者张彦远为晚唐时期重要的书法家和书画理论家。他采集前人著述加以汇集整理,并发挥自己的见解,写成绘画理论著作《历代名画记》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对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二是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三是画家传记及作品《历代名画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以当时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书中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进步阐发了谢赫的“六法”,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全书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名著在中国绘画史学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经典文献03书法篆刻艺术背诵要点:钟繇,魏国人,被誉为“正书(楷书)之祖”传为钟繇所书的刻本有《荐季直表》、《宣示表》王羲之,其成就之一与从弟王治变章草为今草,创造了韵媚蜿转的书体新风,更重要贡献在于变革措书和行书,成为一代风范,后代奉之为“书圣”王献之,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如何教养后代成长。他自已一生为后代也是他最伟大的业出了榜样!这是王献之一生政治生涯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他最伟大的业绩虞世南、欧阳询、遂良、薛稷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柳公权,时有”颜筋柳骨"为誉,代表作《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意气充足,是其楷书的代表释怀素,其书势若惊蛇走龙,骤雨狂风,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代表作《自叙帖》、《食鱼帖》、《苦荀帖》等宣示表王羲之《兰亭集序》拓本玄秘塔碑自叙帖
第二编 秦汉美术01绘画艺术墓室壁画背诵要点:墓室壁画是根据丧葬的需要绘于墓室中的绘画作品,内容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壁画的装饰内容多是根据墓室的不同部位所绘,顶部多画日月天象,墓门两侧多绘守门卒或神兽,主室多绘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个别重要部位绘制历史传说等要点分析:盛行原因:主要是政府提倡孝道与厚葬出现“事死如事生”的思想。一些地方豪强和权贵之家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按照死者生前的生活居住条件,为其营造豪华的墓室。除了随葬象征侍卫、仆从、侍女的俑和各种贵重物品、生活用具之外,还在墓室内绘制壁画。汉代的墓室壁画大体划分为西汉前期、西汉后期、新莽时期、东汉前期、东汉后期等五个阶段。艺术价值及贡献(1)汉墓壁画,充分反映了汉代人的生活和真实形象,也极大地丰富充实了中国早期墓葬绘画的实物资料,把形成于战国时期墓葬绘画的图像体系和观念形态发展到非常完善的地步,也成为我们研究汉代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的珍贵历史资料。(2)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分析,汉墓壁画的绘画技巧进一步完善成熟,技法趋于多样化,使用的色彩更加丰富。尤其表现力明显提高,人物画表现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图案式横向排列方式,注重人物身份、神情、动态的刻画,大大拓展了人物画的表现领域。(3)汉墓壁画以它丰富的想象力、巧妙的构思及灵活的布局,广泛而全面地展示了汉代社会生活和思想信仰的各个领域。虽然壁画的某些图像怪诞离奇,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浪漫气息,但这正体现出艺术匠师们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汉代帛画马王堆T字形帛画:汉代“T”字形帛画是汉代绘画形式的一种体现,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当时的绘画面貌此帛画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1号、3号墓,在内棺棺盖上均覆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其全长2米左右,构图基本相同,上段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描绘墓主人出行、宴飨等人间生活;下段描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阴间)生物该主题是引导灵魂升天,展示了现存可见的西汉绘画的卓越艺术水平马王堆T字形帛画马王堆T字形帛画花纹02画像石与画像砖画像石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武帝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东汉时期盛行,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东汉前期南阳地区的画像石内容很丰富,有范雎受袍、晏子见齐景公、二桃杀三士等历史故事,还有伏羲、女娲、四神、天象、击剑等画面,雕刻方法主要采用粗犷的浅浮雕,布局简洁,具有古朴豪放的特点。东汉后期,南阳地区襄城茨沟画像石墓的刻像有二龙穿壁、翼龙、翼虎、神熊、游鱼、蟾蜍等。山东嘉祥武氏石祠画像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成,画面善于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并且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代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如《闵子骞失棰》等四川地区的汉画像石艺术风格受到南阳画像石的影响。汉代画像石艺术特色1汉代画像石艺术特色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构图方式、形象塑造和雕刻技法三个方面要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形象塑造具有影形观察和线描表达两个显著特点。物象的体积消失在剪影式的平面造型中,以曲线为主的轮廓线强调了形象的形体与动态特征,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处在行进、跳跃、顾盼、飞腾的运动瞬间。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阳线刻、浅浮雕等。画像石最普遍的是减地平雕加阴线刻,即在平整的石面上剔去形象轮廓之外的部分,使形象呈浅浮雕状,然后用阴线刻出轮廓内的细部。画像砖其制作工艺是将加工好的泥坯放入木模中制成坯砖,待半干后,去掉木模,用刻有图案内容的印模印出各种图案和和图像,分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秦代的画像砖用模印和刻画两种方法制成,图案有骑马射猎、宴享宾客等画面:在咸阳秦宫遗址,还出土刻画着龙凤图案及人面鸟身的画像空心砖,线刻流利生动;此外,还有一种模印几何纹铺地方砖西汉初期有回字纹与菱格纹的铺地方砖,以及浮雕感强的青龙、白虎等四神画像砖;西汉中后期出土的模印空心砖,多采用阳模,题材有执戈门吏、持戟武士、迎宾拜谒、骑士射猎、扶桑、朱雀等东汉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多,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绝大部分刻画现实生活,其中既有表现墓主人生前地位的门阙仪卫、车马出行、宴饮观舞等场面,也有反映封建庄园经济生产及集市戈射收获画像砖贸易的场面,代表作有弋射收获画像砖、荷塘渔猎画像砖等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与画像石类似。一般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继续流行。东汉是画像砖的鼎盛时期。它盛行于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广大地区,尤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多。各地的画像砖石各有特色:山东朴重、四川活泼、河南雄健,在中国绘画雕刻史上有重要的艺术价值。秦汉至西汉初期,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宫殿府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画。汉画像砖03雕塑艺术秦陵兵马俑秦俑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让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秦代陶塑兵马俑威武雄壮,西安临潼秦始皇陵东陵道北侧,先后发现三座埋葬大型陶塑兵马俑的丛葬坑。三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三个坑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所罕见的规模庞大的雕塑工艺杰作。这些陶俑,体形高大,形态生动,用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的武士俑昂首挺胸,凛然伫立,神态威严勇猛,具有典型的古代中国人的气概。这些都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击鼓说唱俑击鼓说唱俑是我国汉代雕塑代表作品之一该陶俑虽然四肢身体刻画简略,但动态、神情传神,将民间说唱艺人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是东汉陶塑的杰作两汉陶俑简洁生动。西汉前期将领、诸侯等也用陶塑兵马俑随葬,以炫耀生前的地位与权力。虽然“汉承秦制”,但是兵马俑比例较小。西汉陶塑侍女俑,以陕西西安东郊姜村白鹿原出土者最为娴静俊美。舞女佣以西安白家口出土的最为出色,长袖飘拂,舞步轻盈,体态极为洒脱。山东济南无影山西汉墓出土的乐舞杂技陶俑盘,则以塑造欢快热烈气氛见称。总的来看,西汉陶俑长于刻画动态,艺术手法趋向简洁概括。东汉陶俑题材扩大,形象更加生动传神,作品击鼓说唱俑和立式说唱俑。霍去病墓石刻霍去病墓石刻位于陕西兴平县汉武帝茂陵东侧,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现存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野人、人与熊等14件,另有题名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成作者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会在一起,刻画形象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绝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马踏匈奴石刻马踏匈奴石刻是这组纪念碑群雕的主体,在高168厘米的主题雕刻中,作者运用寓意的手法,以一匹气宇轩品、卓然而立的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侵扰者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来赞颂骑将军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材的奇功:仰卧朝天的失败者手握前作持扎欲起之势,告诫人们不可放松警惕整个雕塑的外轮廓,雕刻的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尾部分作了大起大落处理,形象十分醒目:马腹下不做凿空处理,可能为技术所限,但也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厚重、稳定的感觉总之马踏匈奴石刻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马踏飞燕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它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右腿集全身之力踏着一只飞燕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秦代时期的雕塑:风格特点是浑厚雄健,朴实厚重,庞大强壮,气势体现出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的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具有崇高的力和数的巨大超常的审美特征汉时期的雕塑:总的来看,西汉陶俑长于刻画动态,艺术手法趋向简洁概括。东汉陶俑题材扩大,形象更加生动传神。西汉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是循石造型,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秦代在建筑装饰雕塑、青铜纪念雕塑、墓葬随葬品雕塑等方面,都取得划时代的辉煌成就。秦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在雕塑作品上,追求写实逼真。雕塑在建筑装饰、陵墓装饰和随葬品中发展,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从总体上,秦代雕塑的题材更加贴近生活,从功能上看,也逐步走向独立。秦代承袭了春秋战国的朴实,作品趋于写实。
第五编(一) 明清美术01绘画艺术戴进、吴伟与浙派背诵要点:戴进是院体与浙派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主要艺术活动和影响是在民间。明朝山水花鸟画首席画师,浙派创始人吴伟,虽“源于戴进”而“笔法更逸”,用更多,气魄更大。吴伟用笔横涂直抹,似若随意。他的不少山水画有较大的人物,其实是以山水为衬景的人物山水画。画中人物大多气宇昂扬潇洒,飘然物外作品有《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等要点分析:戴进,字文进,号静庵,浙江钱塘人。初为银工,后改习绘画。他一生坎坷,被推荐入宫,却遭诬陷,流浪卖画为生,终至穷途落泊而死。吴伟,曾入宫受宠,誉为“仙人笔也”,又获“画状元”印。吴伟得名后,院内外职业画家也有很多追随者,于是形成浙派的支派,春游晚归图戴进因吴伟的籍贯命名为江夏派。浙派:明代前期以戴进为代表的绘画流派。戴进取法南宋马夏为主,上溯北宋,并及元人。他善于在山水实景中安排略有情节的人物活动,粗看有气势,可“卧游”,细看又多生活情趣。这种山水画,实质是以山水为主的山水人物画。作品如《三顾茅庐图》、《春游晚归图》等。画院内外,追随戴进画风的人极多由于戴进是浙江钱塘人,所以后人把这一画派称为浙派。 柳下读书图三顾茅庐图春游晚归图吴门画派吴门画派(吴派):明中期以后以苏州为中心形成的一个绘画流派。苏州史称吴门,故称吴门画派这一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征明,属于吴门画派的画家,大多是文征明的子侄与学生,著名的有文彭、文嘉、文伯仁、陆师道等,他们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沈周与文征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和文人园林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沈周以粗笔为主,文征明以细笔作品为多要点分析:明中期成化、弘治之后,随着院体、浙派的极盛而衰,以史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形成了波澜日壮的吴派。吴门四家背诵要点:吴门四家(明四家):“吴门四家”指吴门画派中最有代表性的四位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他们也被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中的沈周与文征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吴门四家中的另外两种类型:唐寅修养广博,诗书画并佳,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阅历较广,入世较故题材范围宽广,古今皆能,不拘一格。仇英文化修养不博,专画传统题材,但临古功底深尤擅长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作风严谨不苟沈周与文征明背诵要点:沈周本身兼长诗书画,终身不仕。沈周以粗笔为主,画法师承吴镇而上溯董源、巨然租笔作品有《夜坐图》、《江村渔乐图》等,细笔作品有《庐山高图》等文征明以细笔作品为多,师法赵孟,旁参王蒙,情调闲静典雅:笔墨则干枯中见秀润,熟练中显生涩抒情意味胜于沈周,但气度格局不如。他的细笔作品有《江南春图》、《真赏斋图》等,粗笔作品有《古木寒泉图》等夜坐图江村渔乐图江南春图唐寅与仇英背诵要点:唐寅字子畏,另字伯虎,是由文人发展而成的职业画家;唐寅修养广博,诗书画并佳,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阅历较广,入世较深,故题材范围宽广,古今皆能,不拘一格。很多作品能通过诗书画结合表达立意,如对农民的同情,对封建伦常的蔑视,对自食其力的歌颂等他的人物画能工能写,前者作品如《王蜀宫妓图》,后者作品如《秋风纨扇图》山水画出入宋元,状物真实而不刻露,抒情自然面不造作,作风沉郁潇洒,作品如《落霞孤鹜图》、《南游图》等仇英字实父,是出身工匠而跻身于文人之林的画家。仇英文化修养不博,专画传统题材,但临古功底深,善于囊括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不失与民间一脉相承的欣赏习惯,尤擅长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作风严谨不苟,代表作有《秋原猎骑图》、《桃源仙境图》等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秋原猎骑图陈淳与徐渭背诵要点:陈淳出于文征明门下,是吴派著名画家。他的写意花鸟画造型精当,严于剪裁,题材多为士大夫园林中的景色,意境安适宁静,笔墨自由如意,画法放逸灵动,作品有《秋葵图》、《山茶水仙图》等徐渭,字文长,自幼聪颖,多才艺但屡遭不幸,无法施展才能。徐渭修养广博,精通民间戏曲,尤擅狂草写意花鸟画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生韵的体现,同时抒发“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悲愤与历劫不磨的旺盛生命力代表作有《杂花卷》、《墨葡萄》等徐渭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秋葵图杂花卷南陈北崔与变形主义背诵要点:南陈北崔:南陈指的是明末画家陈洪绶,北崔指的明末画家崔子忠,人均擅长人物画在人物画创作中,南陈北崔糅合晋唐五代传统与民间艺术传统,在浙派和吴派之外,别树一帜,开辟出一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书画艺术共同追求的一股时代风尚多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形,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道劲,设色古雅,称得上是人物画史上的变形主义其中,陈洪绶早年师法蓝瑛,取法李公麟,上溯晋唐,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风格。其人物形象,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道劲,出神入化,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尤善“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时辈的装饰意匠。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图》崔子忠所画人物,描绘精细,气息古朴,尤擅白描人物,代表作有《云中玉女图》陈洪绶的人物画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图》、《杨慎簪花图》等。他的版画成就也很突出,重要版画作品有《九歌图》、《水浒叶子》、《张深之正北西厢记插图》等。陈洪绶还擅长工笔与写意花鸟,作品有《杂画册》、《莲石图》等崔子忠,字青蚓,一字道母,山东莱阳人,少年时曾为诸生,属于文人画家。后因屡试不举,遂无意功名,寓居北京专事绘画创作,明亡后“走入土室而死”。所画人物,描绘精细,气息古朴,尤擅白描人物,颇有新意。代表作有《云中玉女图》《伏生授经图》等要点分析:丁云鹏,字南羽,别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是一位积极投身于民间版画与墨谱会稿的职业画家。他的人物画,擅长道释人物及古代高人逸士,尤长于白描,早年用笔娟秀细劲,晚年略变粗劲苍厚,代表作有《漉酒图》《王川烹茶图》等。吴彬,字文中,号枝瘾头陀,职业画家,人物、山水、花鸟兼能,他的人物画也以道释人物为主,造型奇特,也善白描,代表作品有《达摩像图》、《山阴道上图》等。归去来辞图云中玉女图漉酒图山阴道上图松江派背诵要点:明末山水画流派之一,以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董其昌为代表,故曰松江派。作为明末画家、绘画理论家,董其昌在艺术实践与理论上都有突出成就要点分析:董其昌长于山水画,提倡“元四家”,轻视“吴门画派”,极力鼓吹纯“文人画”。所作山水作品注重笔墨技巧,书画同体,讲求气韵,追求似与不似。董其昌善于将古人的结构、技法特点加以归纳,使画面富有清润温雅、平和怡然的趣味,带有宁静、自然的文人之思。董其昌在美术理论上以禅宗南北,认为从唐朝开始,以王维的水墨渲淡一派为南宗;以李思训工笔重彩一派之分来总结画史为北宗。前者注重抒情,有文人气;后者注重写实,有工匠气;他崇南贬北。董其昌的实践与理论得到松江地区画家陈继儒、莫是龙等人的支持,弟子满门,流风不绝,人称“松江派”。董其昌背诵要点:董其昌:董其昌字玄宰,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在山水画上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化中的表现力,以笔势的运动作“不似之似”的组合他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和“画欲暗不欲明”的生动性与含蓄性,也发展了墨法。作品有《青卞图》、《江山秋霁图》等青卞图江山秋霁图南北宗论背诵要点:南北宗论是明末士大夫文人画家董其昌提出的著名的绘画理论观点,他以佛家禅宗分南北为喻,认为画也有南北二宗,北宗以李思训父子至马、夏为代表,南宗代表人物有荆、关、董、巨、元四家等,“南北宗论”在绘画中尚率真,轻工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造成了明末以后有些画家一味摹古和追求笔墨而脱离生活的不良倾向“四王”与娄东派、虞山派背诵要点:清初“四王”:清初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他们直承董其昌的理论与实践。四王包括两代人,第一代是董其昌的朋友王时敏与王鉴,第二代是王时敏之孙王原祁及王时敏与王鉴的学生王翚这一派画家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追求变化,崇拜元四家他们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搬前挪后,构成一种元人已经达到的理想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却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四王派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确立了正宗地位。王时敏、王原祁更重笔墨风格,追踪黄公望,前者作品有《云壑烟滩图》,后者作品有《山中早春图》、《辋川图》、《仿黄子久山水图》等,追随者称娄东派王鉴、王翚(hui)也从临摹入手,但不忽视对丘壑形象的塑造,前者作品有《梦境图》《夏山图》等,后者作品有《溪山红树图》、《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等,追随者称虞山派云壑烟滩图山中早春图夏山图溪山红树图“清四僧”背诵要点:“四僧”指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他们是有很强反清意识的遗民画家,绘画带有深挚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所继承的传统仍属文人画系统他们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性灵,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的效用并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象上,发展了笔是技法他们的画风对后来的“扬州怪”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有较大的影响八大山人背诵要点: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江西南昌人。他是明朝皇室后裔,明灭亡后,国毁家亡,满怀悲愤,削发为,改名八大山人,他用“八大山人”四个字在作品上落款,故意分作上下两组(竖写),写成草字,很像“哭之笑之”他显然是借以隐晦地表达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八大的山水画原学董其昌,但亡国之后与董其昌大异其趣他以山水寄恨,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占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可称泪眼中的旧江山。作品有《秋林亭子图》、《松谷山村图》等秋林亭子图石涛背诵要点:石涛原姓朱,名若极,更名元济、道济等,自称苦瓜和尚,别名很多。他是广西全州(今全县)人。他和朱耷一样也是明王室后裔,入清后作了和尚他早年过着僧人云游四方的生活,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在山水画方面成就卓著石涛山水不宗一家,看似无法而实际上变古法为我法,想象力丰富,景色郁勃新奇,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肆潇洒,意境生气突交,充满了品扬的激情、作品如《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泼墨山水卷》、《山水清音图》等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以“一画”的命题把山水画理论提高到哲理的高度,主张“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和“借古开今”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弘仁要点分析:弘仁,原名江韬,字六奇,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弘仁,他的山水曾师从同时代画家孙无修和萧云从,并且取法宋元,尤其深受倪的影响,亦注重从大自然中吸收营养。他的作品大量地以黄山和齐云山为母题,将山水实境升华为超脱了现实世界的理想化的境象给人一种远离现世的“世外山”之感,隐晦的表达出画家的遗民意识所画山水笔墨简洁洗练,善用折带皴及干笔渴墨,意境静穆幽寂、空灵松秀,丘壑严整奇崛,林木富于真实感。有《网陵图》、《崇冈山村图》、《黄海松石图》等黄海松石图。髡残背诵要点:髡(kun)残,俗姓刘,字石溪,号白禿,自署石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因字石溪,故与石涛并称“二石”他也是在“甲申之变”(崇祯上吊的日子)削发为僧的。髡残为人刚心不阿,为世人所敬重他对人物、花鸟、山水皆能,以山水为最精。髡残山水受董其昌影响,取法黄公望、王蒙,但旨在表现“吾之天游”他的山水,布景繁密,山重水复,层次深远,奥境奇辟,绵逆幽深;笔墨苍率厚重,善用秃笔渴墨,以浓点短线及致密而又松动的用笔,表现郁茂森秀、苍茫壮阔的景象;风格雄奇磊落,朴茂粗豪,展现了大自然与个人精神世界不受拘羁的旺盛活力,代表作品有《苍翠凌天图》、《层岩叠壑图》《苍山结茅图》等苍翠凌天图层岩叠壑图金陵八家背诵要点:金陵八家是指:龚贤、樊圻、吴宏、邻詰、谢荪、叶欣、高岑、胡慥八人,他们多是具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山水师承北宋与吴门派传统,每用枯笔短皴(cun)画南京实景其中以龚贤成就最高,为八家之首他得法于董源,主张“我师造物”。所画山水,布境奇而安,丘壑多实景,意境宁静深邃,生机勃发作品有两种面貌,一为“白龚”,一为“黑龚”,代表作品有《夏山过雨图》、《千岩万壑图》等要点分析:金陵画派,是明末清初活跃于南京地区的艺术流派,以龚贤为首。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内容。其作大多雄伟而秀丽,很具江南山水特色。金陵画派中的个人画风相距甚远。夏山过雨图千岩万壑图扬州八怪背诵要点: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而是泛指清代中期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如郑燮、李鱓、李方膺、金农、黄慎等。郑燮影响最大,他并擅三绝,尤长墨竹,在诗情画意中歌领了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绘画作品有《衙斋竹图》《兰竹图》等扬州八怪在艺术创作上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这些己经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和已经文人化的职业画家,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宫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艺术的羁绊,或多或少地摆脱了贵逸平和的“士气”与“书卷气”,形成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发展了写意画要点分析:扬州八怪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爕、李鱓(shan)与李方膺。他们选择历来文人易于掌握的“四君子”等题材,在诗书画的相互生发中,发泄牢骚,表现品格,寄托“用世之志”,其中郑燮影响最大。郑燮字板桥,50岁始出任过山东范县令、潍县县官,得罪上级后罢官106版所有侵配究芝专研持品来扬州卖画。他并擅三绝,尤长墨竹,在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对于前人成法,他主张“学一半,撇一半”,“自探灵苗”,不泥古人。绘画作品有《衙斋竹图》、《兰竹图》等。第二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和汪士慎。其中,金农修养广博,工诗文,精鉴赏,擅篆刻,长漆书,之后作画,各门类、题材皆能。作品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耐人寻味。作品有《自画像》、《月华图》、《寄人篱下》、《采菱图》等。第三类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等。他们出身寒苦,也不满现实,因早年卖画为生,故功力深厚,较注意民间欣赏习惯,受扬州风气影响,也吸取了文人画家之长。 兰竹图月华图
第一章 原始社会一、彩陶: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形式。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用氧化铁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入窑一千多度烧制后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代表仰韶文化彩陶和马家窑文化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或红色花纹的棕黄色或红褐色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又因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又称仰韶文化。根据造型和时间先后顺序不同,主要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和马厂型。它造型优美、花纹精细,充分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艺术创造力。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文化代表。五人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二、黑陶:因为有乌黑如漆的外表,被称为黑陶文化,又因在最早在山东龙山发现,因此又称龙山文化,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兴起。陶胎薄如蛋壳,因此又称“蛋壳陶”或“蛋皮陶”。陶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注水,使木炭熄火产生浓烟,将碳渗入陶器形成黑如漆的效果。(快速轮盘旋转技术)(1)黑陶特点:①黑:乌黑如漆的颜色 ②薄:器体很薄(蛋皮陶) ③光:表面光泽 ④ 纽:多穿绳、手持的器耳或盖纽。(2)四个类型:1:黄河流域早起龙山文化 2:河南龙山文化和陕西龙山文化3:典型龙山文化 4: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3)制作方法:陶瓷轮制法:轮盘快速旋转所产生的惯力性将泥料拉胚成型。陶瓷手制法:手捏法、泥片贴筑法和泥条盘筑法三、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特点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 (扭盖、流、把手、耳等)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石器打制到磨制) 3、形式感的应用(对称的形式,规律的变化)4、表号性艺术手法(技术受到限制或更有效的识别,运用简约表现,从写实到表号性,从具体到抽象。)四、彩陶艺术比较表造型 装饰 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半坡型 盆 鱼纹、人面纹 由写实到抽象 质朴直边三角形庙底沟型 鼓腹小平底钵 鸟纹、变体鸟纹 双关手法(色彩) 律花瓣纹 曲边三角形马家窑型 罐、杯、豆、勺 点、螺旋纹、波纹 繁彩 旋动流畅内彩半山型 直颈鼓腹壶 漩涡纹、葫芦纹 多效装饰法锯齿纹 双关(形体) 秀丽精巧马厂型 小口双耳罐有提梁、 双连、带流单把杯、 四大圈纹、人形纹、 注意大效果豆等 回文、网格纹 盛行陶衣、浮雕发达、 刚健粗犷嵌骨珠居住:北方:穴居、半穴居和地面建筑南方:杆栏式建筑原始岩画:大多红色涂绘,颜料是赤铁矿粉调和牛血。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玉龙:通高26厘米,墨绿色,体卷曲,平面犹如一个C,龙首短小,吻前伸,略上厥,嘴紧闭,端面近似椭圆形,两个对称的圆孔作为鼻孔。龙眼突起成梭形。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恰如一条即将出水的巨龙,歧视雄浑。玉龙以一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浅浮雕和浮雕的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第二章 夏商周一、商代青铜器1、青铜器: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商周最为精美。最初出现小型工具饰物。夏代出现青铜容器兵器。商中期精细的花纹。商晚周初器型多种多样,铭文加长,花纹繁缛。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推广使用,铜质工具越来越少。(1)制作工序:制模、制范、浇铸和打磨。(2)特点:熔点低,可塑性强,色泽光亮。2、商装饰纹样:(1)饕餮纹:殷代青铜器主要纹样,又称兽面纹,常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达到恐怖狰狞的效果,充分体现奴隶社会的精神意义。饕餮纹常以正面形式表现,眼眶用凸线塑出,上面刻画凹线纹饰,其鼻子一般位于器物中轴线或棱角线,结构严谨,外貌凶猛,充满宗教色彩,给人以威慑恐怖的感觉。应该是牛、羊、猪等作为祭祀牺牲的形象,加以象征化、抽象化处理。具有宗教意义。(08年名词解释)(2)凤纹:青铜器最美丽的纹饰,吸取各种鸟禽特点组成的。(3)夔纹:独角小龙,近似龙纹,俩夔相对组成饕餮纹,或者作为饕餮纹的附饰。(4)回纹: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方法,构成单独纹样。(通常饕餮纹作主纹,回纹作地纹)3、商代青铜器纹饰特点:(13年简答、15年论述题)(1)图案单独适合纹样为主,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一个饕餮,饕餮纹以头部为主。(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格式,兽面对称产生庄严感。(3)商朝青铜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结合,饕餮纹作主纹,回纹作地纹。(4)商朝青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商朝的装饰花纹到了后期达到了精巧细致的程度,出现了三层花纹,又称“三叠法”。4、商晚期特点:(1)数量激增, 凝重坚实,大型重器众多,其中商晚期的司母戊大方鼎,为青铜礼器之冠。(2)器型种类已基本完备。(3)纹饰风格繁缛神秘 ,通体花纹,多采用主纹和底纹相结合,主纹是兽面纹,夔纹,凤鸟纹,龙纹等;地纹为云雷纹,制作方法多为浅浮雕,后期出现“三层纹”(4)铭文开始增多,内容趋于记史。5、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1)装饰具有宗教迷信色彩。商代是典型奴隶制社会,由原始社会多神教转化为工神教,阶级统治是根本的。(2)商代工艺美术是威严、神秘、慑服的精神力量象征。商代崇尚武力,残酷的刑罚镇压人们,奴隶随意殉葬。所以安定庄重的直线必不可少,对称规整的格式服务祭祀。(3)商代盛行饮酒,从实用角度出发,所以饮酒器物很多。(4)总的来说,商代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二、周代青铜器1、装饰纹样(和商代比较)(1)窃曲纹:是动物纹的简化和抽象化,打破商代直线为主和对称格式,一般都是S型,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2)鸟纹:商代鸟纹头向前,身体成一字行。周代鸟纹头向回看,尾亦下卷,构成S型骨架。(3)环带纹:波状连续的带状,上下左右的反复产生节奏感和秩序感。(4)重环纹:椭圆环形为单位,连续组成带状纹样。(5)锤鳞纹:鳞片状的装饰组成U字纹带状(6)瓦纹:一条条平行的横条。(横线纹,陶瓷上称弦纹)装饰花纹:与商代单独适合对称形式不同,运用了二方连续带状纹样。用一个母题,组织成带状连续反复的形式,产生秩序感。2、装饰工艺(1)金银错:又称错金银,青铜装饰工艺的一种,镶嵌工艺中最华丽的一种。青铜器上用金银丝或者金银片镶嵌成不同图案 ,然后用错石打磨。战国两汉金银错比较多。(2)鎏金:金箔剪成碎片,坩埚加热,然后按照1:7倒入水银,熔化成液体,成为金泥。把金泥涂在器物上,用炭火烤使水银蒸发,金就留在器物上。也称火镀金。(3)失蜡法:指用蜡代替泥土制造模型,先制成泥范,再焙成陶范儿,然后用铜液慢慢注入塑形,蜡则融化流失,用这种方法制造的铜器花纹精美,精度很高。3、青铜代表器物司母戊鼎:商代青铜器。也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青铜器,鼎成长方形,两侧装饰兽面纹和?纹,中间无纹,产生对比。四足柱状与器身相接处,也有兽面纹。两端口有立耳,铸有两虎相向张口食一人头。莲鹤方壶:精美工艺品。高122厘米,宽54厘米。龙为耳,兽为足,盖上两层想外开张的莲瓣,莲瓣中有一鹤振翅欲飞。十分清新瑰丽。妇好墓:位于河南安阳,唯一保存完整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三、原始瓷器:在制陶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高岭土作胎,烧制温度1100-1200摄氏度,表层在高温下烧成和胎体结合很牢固的玻璃釉质,胎质坚硬细腻,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属声。 因为制作方法原始,所以称为原始青瓷。四、《考工记》:是一部我国最早关于工艺术与设计的著作,记录我国夏商周以来的百工制度(官营手工制度),记录了我国古代兵器、车舆、陶器、工具制造和建筑营造等三十多种工艺技术。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一重要的设计观点,这不仅在当时是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在今天也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09年、10年名词解释)五、战国铜镜战国铜镜(与汉唐比较):1、四个特点:(1)薄胎:胎体很薄(不如汉唐铜镜厚重)。(2)卷边:铜镜边缘卷起,比镜身要高。(3)川字纽:纽座较大而纽梁较细(汉唐的纽都是圆的乳钉纽)(4)双层纹:装饰花纹多作两层,有主花并衬托地纹2、装饰纹样:四叶纹,山字纹,双菱纹,夔凤纹,蟠螭纹,地纹。六、战国漆器装饰特色1、装饰方法:描绘、针刻、 银扣 、描金2、纹样:动物纹、云气纹 、几何纹、 社会生活题材 3、图案组织:适合纹样(散点式、旋转式、不规则式)带纹(反复、穿插、交替)四方连续(多不规则的云气纹)4、夹纻胎:指用漆灰和麻布制作漆器,用漆灰作成漆胎,再用麻布裱糊在漆胎上,夹纻可以使器物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七、春秋战国青铜工艺美术特点1、青铜器不再祭祀和礼器,成为实用工具。装饰纹样多传统动物纹样几何化、抽象化,没有怪兽纹。不少反应现实生活题材。春秋纹饰简单,战国复杂。制作上前代混铸法到分铸法。2、纹样主要用模印法加工,纹样四方连续。纹样主要是蟠螭纹,羽木纹,蟠兀虫纹 3、加工方法新的变化和变革。 八、暗陶纹:在陶胚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压花线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隐约看出,所以称为暗纹陶。九、青铜比较表时期 装饰 图案组织 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商 饕餮纹、夔纹、回纹 单独纹样 对称式、主纹地纹结合、多用直线 庄重严谨周 窃曲纹、环状纹、 二方连续 带状反复、直线结合曲线形成S型 秩序韵律重环纹春秋战国 蟠螭纹、蟠兀虫纹、 四方连续 上下左右连展,模印,金银错 繁缛清新宴饮攻战纹器型 用途 意义商 酒器的组合 祭祀为主 宗教性质意义周 食器的组合 礼器为主 人事意义春秋战国 钟鸣鼎食的组合 生活日用品发展 许多实用为主的用品第三章 秦汉时期一、铜镜汉代铜镜的特点:体薄,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三个时期:前期西汉使用平雕,镜面平,镜边简略,连弧纹作边饰。中期西汉末到王莽流行规矩镜。后期东汉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全部,圆钮大。汉代铜镜图案组织形式:1四方式(花纹由钮座向四方排列)2放射式(内向或外向的放射状)3旋转式(花纹同向旋转)4同心圆式(钮为圆心,构成大小不同的圆形纹饰)5对称式(钮为中点,形成左右对称的格式)6阶段式(同一方向高低不等的梯形)二、陶器1、釉陶:涂有黄绿色低温铅釉的一种陶器。(铅釉陶)早期有盖,晚期无盖;早期多褐色,晚期多绿色。2、彩绘陶:烧成后画彩的陶器。花纹容易脱落。主要作为冥器,大多使用轮制,也有模制,火候都很低。常白粉打底,上绘当时流行花纹。3、杰出作品:秦陵兵马俑:陶俑陶马,体形高大,形态生动,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塑造武士昂首挺胸,战马体态矫健的形象。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加工刻划着彩。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三、铜灯汉代铜灯种类和造型:1锻造工艺更加精良,构造设计更加合理,实用功能更加突出,造型装饰更加美观,文化含量丰富深厚。2 科学性和先进性具体体现在:合理的尺度和构造 巧妙的环保功能 独特的艺术语言 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作品:长信宫灯:汉代青铜器,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足忌坐的宫女,设计巧妙,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于吸收油烟,防止空气污染,还有审美价值。被称为中华第一灯。三、其他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东汉青铜器。形象矫健俊美。马昂首嘶鸣,四肢修长,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中国之瑰宝,民族之象征。画像砖:指用拍印和模印的方法制成的图像砖,艺术性较高,分为空心砖和方砖两种。空心砖一般见于河南等中原地区,而方砖则多见于四川成都地区。秦至西汉早期,多用于宫殿阶级和衙舍,西汉中期以后,厚葬之风的盛行,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墓室的墙壁,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15年名词解释)画像石:在石料上雕刻平面图像的一种石刻,盛行于西汉至唐。多见于墓室、祠堂、门楣、棺椁等处,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浅浮雕,凹雕等。构图结构十分丰富,线条和造型自然生动。其影响最大的是空间透视法的运用,即散点透视法和焦点透视法。画面内容十分丰富,除了生产劳动外、历史故事、乐舞杂技,还有车骑出行、天文、气象等。表现一定主题内容,像一幅装饰小品画。主题一般为生产劳动(最有特色),车骑出行,神话传说庭院建筑等。瓦当: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瓦当是瓦的头端,保护檐头增加美观。战国时期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鸟兽纹,树木纹,几何纹,饕餮纹)。秦汉代流行圆瓦当。(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四神纹,又称四灵文,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从方位上将,青龙向东,代表春季;白虎向西,代表秋季;朱雀向南,代表夏季;玄武向北,代表冬季。这四种动物以玄武最为奇特,它是龟和蛇的合体。四、丝织和印染工艺1、汉代丝织花纹:云气纹动物纹 花卉纹 几何纹(双菱纹最流行) 文字2、印染: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3、印花敷彩纱:印花和彩绘结合的一种装饰方法。先印出地纹,然后依据地纹在上面用笔添枝加叶。五、汉代漆器汉代漆器:1、云气纹是主要纹样 2、动物纹虎羊鹿猪鸟鱼怪兽等 3、人物纹狩猎舞蹈仙人等 4、植物纹比较少卷草5、几何纹圆圈,漩涡,棋格,锯齿等。装饰手法仍然彩绘为主,颜料有的调油有的调漆,由红黑彩绘发展到了多彩。六、汉代工艺美术特点:1、青铜时代过去,被漆器,陶瓷取代。2、儒学宗教化 厚葬之风流行,羽化升仙。3、实用和美的统一,一物多用化。4、装饰风格:质——具有古拙,朴质的特点,古拙而不呆板,质朴而不简陋。动——流动的云气纹,使画面富有流动的特点,生动的飞禽走兽,充满劲健的生命力。紧——满而不乱,多而不散,密中求疏。味——装饰味,风格独特,耐人寻味5、表现手法: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构图的处理---分割法(直线曲线作为分割线);装饰的处理---填充法(不留余白);材料的处理---减地法(保留装饰的物象,剔除纹样以外空间)博山炉:汉,晋时期常见焚香所用器具,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器。呈豆形,上有盖,高而尖,镂空,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的海上仙山。有的遍体云气花纹,有的鎏金或金银错。信期绣:穗状流云是变形燕子图形,燕子是候鸟,每年信期归来,故称信期绣。是线条细密,做工精巧,针法细腻的高级刺绣珍品。第四章 六朝和隋唐(其中六朝知识点较少,不作重点章节)(一)六朝一、陶瓷:陶和瓷区别:瓷是陶高级阶段原料 温度 物理特性 代表器物陶器 粘土 800. 质地松脆,有微孔 唐三彩瓷器 瓷土 1000. 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有金属声音 青瓷白瓷彩瓷1、青瓷:最早的瓷器 呈色一方面由于釉的成分(较多氧化铁) 一方面由于烧制温度 在氧化焰烧成黄色,还原焰烧成青色。2、青瓷装饰:(1)压印(刻花印模在瓷胚未干压印出花纹)(2)刻花(硬东西刻画花纹)(3)堆贴(印出或塑出的立体纹饰贴在陶瓷胚胎上,然后罩釉烧制)(4)雕镂(雕成透空的圆孔,三角孔)(5)釉彩(瓷上加彩)青瓷纹饰:联珠纹,莲花纹,忍冬纹等3、黑瓷:六朝浙江德清窑黑釉,不是纯黑。4、隋朝陶瓷:青瓷普遍,创造了白瓷(护胎釉的使用掩盖细孔和斑点,提高洁白度)二、六朝画像砖六朝和汉代区别:1、汉代一砖一画,六朝多为整体性主题性的大型壁画,常常由几十块转甚至几百块砖组成,设计、生产、制作技术都有了很大进步。2、主题除了汉代车马出行、 四神仙人、奇禽瑞兽还多了圣贤高士,更有现实生活气息。3、除动物纹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占主体。4、六朝线条表现各种形象,装饰技法多浅浮雕。5、如果说汉朝是质朴古拙的美,六朝则是清秀雅致的美。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六朝时期砖画。1、以名士为主题,拜托传统先贤题材。适应玄学流行。2、山石树木题材日渐趋重,中心由动物转向植物。三、六朝的丝织及装饰纹样1、蜀锦:特指我国四川成都地区的一种丝织品,起源于我国的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蜀锦因制作精美,花纹精细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首。2、忍冬纹:忍冬为一种缠绕植物,俗称金银花,通称卷草。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多做佛教装饰,益寿的吉祥寓意。3、回文锦:前秦,秦州刺史的妻子苏氏是著名纺织家,能双手织出回文诗句。四、六朝漆器夹纻行像:先用漆制成漆胎,再用漆把麻布粘贴在漆器表面,待漆干后,反复多涂几次,最后把漆胎掏空,又称“脱空像”,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人像不仅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故又称“人像”。五、六朝工艺美术特点1、六朝的工艺美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2、玄学的盛行,超然物外,号放任无羁,具有玄虚、超脱的特点;从工艺美术的角度讲,具有清秀、空疏的特色。3、佛教的传入,宗教化的形式,装饰风格和装饰形式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很大影响,是六朝的一重要特点。4、南北贫富差距开始扭转,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唐朝一、陶瓷(青瓷越窑,白瓷刑瓷,彩瓷) 在唐朝就基本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1、越窑青瓷:釉面光滑细腻,类冰似玉,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长石釉使用成功(釉质匀润,釉色柔美),装饰方法刻花,划花,印花,堆贴。题材面向现实。器型宽口短颈小底。越洲窑为诸窑之冠。2、邢窑白瓷:先在胎上涂以护胎釉,即化妆土,釉色稍淡黄青,类银似雪,胎质厚而细洁,瓷质坚硬。器内满釉,外釉不到足。光素大方,不施纹饰。双耳玉龙瓶是代表器物。3、彩瓷:一种色釉再洒上另一种色釉,形成大小不同的斑纹,具有豪放明快的效果。斑纹釉汁很厚,呈现乳浊现象。釉下彩瓷:青黄釉或白釉用褐彩或绿彩绘绘出几何纹,云水,花鸟图案。4、唐三彩: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等几何纹样,所以称为三彩。也有蓝色釉的,因出土较少,亦较珍贵。器型可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一般用作冥器,也可作生活用品,但因胎质较厚,防水性差,其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出现的青瓷和白瓷,唐三彩在色彩斑斓的交相辉映中,彰显出富丽堂皇的艺术魅力。出现原因:随着制瓷业的发展,建筑、绘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们相互融合、相互发展,使唐三彩在器皿、人物、动物等方面都有体现,另外,唐朝厚葬之风的盛行,也是唐三彩在中原地区迅速发展起来的又一重要原因。历史意义:唐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诗歌、建筑、绘画都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唐三彩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共同构成了唐王朝文化的主旋律。但是现代陶瓷艺术史学界认为,唐三彩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它的出现是个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的运用,最多出现两色釉,在我国的汉代就有黄绿色釉在同一器物上运用,那么到了唐代,这种多色釉同时在器物上使用。(10年名词解释、14年名词解释、造型艺术、历史原因)二、丝织及装饰纹样1、唐锦装饰花纹:(1)联珠纹:团纹周边装饰小圆圈。(2)团果纹:即团花,宝相花。又称“宝花花”,唐朝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装饰纹样,它以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纯洁的莲花,象征坚贞的菊花为主题,在花蕊部分装饰白色的小圆圈象征珠宝,在枝叶上再添加小茎、小叶,常用于装饰纹样和佛教装饰,深受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影响。(3)对称纹:动物左右对称(4)散花:无规则花锦 (5)几何纹(6)晕涧 ,织锦中最华丽的一种, 色彩相间,构成斑驳复杂的条纹。2、印染:夹缬(布帛夹在两个图案相同的花板上),绞缬(线将布钉扎成各种花纹或将谷粒包扎在钉扎部分),蜡缬(蜡先画出图案,然后入染),碱印,拓印(像盖图章)3、陵阳公样:对称形式构成的纹样,唐代织锦中常用。4、联珠纹:隋唐流行的丝织纹样。圆图形相接,缀联成圈,围成一个近方似圆的空间,鸟兽,人物,花草填充,以此为单位横向,竖向联成条状边饰,或上下左右构成四方连续。构成内置单独纹样或布局以对称形图案。三、铜镜唐代铜镜:花纹:1海兽葡萄纹2双鸾衔绶纹3花卉纹4花鸟纹5走兽纹6表号纹图案组织:对称式,散点式,单独式,旋转式,满花式。时期:早期多四神镜,十二生肖镜,海兽葡萄镜(中外结合)中期多鸾鸟镜,花鸟镜(民族特点加强,单独绘画,不求对称)晚期多八卦镜,万字镜(简单粗放,单调乏味)装饰方法:浮雕,彩绘,金银平脱,贴金银,鎏金,错金银,涂釉,螺钿,镶嵌,铭文等。四、漆器1、金银平脱:盛唐时期漆器制作工艺,由贴金片演变而来,先将金银融化,剪成金银箔片,然后贴在漆器表面,然后再涂两三层漆,待干后研磨,让金银花纹显露出来。平脱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漆底和金银花纹在一个平面。另一种是金银花纹高于漆底。(宋绝迹)2、螺钿:螺钿漆器就是在漆面上刻花纹,然后用螺钿等物填嵌进去。(西周出现,唐常见,螺钿加花纹细部分刻画,同时还镶嵌金银)3、雕漆:又称“漆雕”、“剔红”“堆漆”等,到了明中期以后统一称为“雕漆”,唐以前,先在漆胎上雕刻,在涂漆;到了唐代,先涂漆数层,待到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 4、斑漆:几种颜色漆交混产生斑纹的漆器,或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的斑纹。五、唐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原因1、经济的高度发展(贞观之治、开元之治)2、自信和开放的政策3中外美术的交流4、工艺美术的传统发展六、唐代工艺美术特点1、唐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人民富裕,和平开放的政策和经济的发展都为工艺美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工艺美术在各个领域和方面都有所发展。2、唐朝工艺美术特点:(1)装饰手法丰富多样(2)造型多采用较大弧度的曲线,具有丰满圆润的特点(3)装饰颜色上,多采用暖色调,用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的色阶,给人以华丽优美的感觉。(4)装饰纹样多为植物纹,主要以牡丹为主题,组成“S”型的卷草,富有层次感,呈现一片欣欣向荣和生机勃勃的景象。3、唐朝以华丽优美的装饰风格为时代特征。总之,唐朝工艺美术具有博大清新、 华丽优美、丰满圆润的特点。四大石窟:石窟寺是在山崖峭壁上开凿出来洞窟形佛寺建筑,起源于印度。北朝隋唐最兴盛。四大石窟分别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五章 宋五代陶瓷:越窑最有特色,秘色窑,青瓷为主,一般用刻花,划花和印花。一、宋瓷:(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一)北方瓷器1、定窑:因古属定州,故称定窑。胎质细腻,乳白色,也有紫定、绿定等。定窑胎体很薄,为避免烧制变形,多为覆烧,所以口部不施釉,常用铜或金银镶口。装饰方法有印花,刻花,划花等。代表器物为孩儿枕。2、汝窑(08年简答、15年专业课二):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而变。呈天青色,器表有蝉翼纹班的细小开片,胎与釉的结合处呈微红色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早期素瓷无花纹,晚期多印花,刻花。(莲花,萱草)3、官窑:釉色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蟹爪纹等开片。4、耀州窑:仿汝而不及汝,青带微黄 手法:刻花剔花印花镂空 纹样:动植物 婴戏5、钧窑(08年简答、15年专业课二):利用铁铜不同呈色的特点,经过高温窑变,使釉色在蓝、白、青的基础上,兼有海棠红、玫瑰紫,具有乳浊不透明的效果,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均无价”、“家有腰缠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6、磁州窑:黑白对比装饰,画花和雕刻最流行。画花:白瓷画黑花纹,黑釉画褐花纹。雕釉:胎先施黑或白釉,然后刻去花纹以外的空间,露出瓷胎,形成釉和胎对比。(二)南方瓷器7、景德镇窑仿制的定器,称为粉定。(仿定窑)影青器: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釉厚处花纹凸显处微显淡青色,青中有白,白中显青。8、哥窑:开片:亦称冰裂纹,是瓷器烧制过程中釉面自然开裂现象。原本是一个缺点,人们利用其规律制造出开片釉。釉色有粉青和米色(小气泡是聚球攒珠,葡萄状铁锈是葡萄斑)9、龙泉窑:瓷器制胎,故意腹部条状突起,此处釉薄,烧制后浅淡(出筋)10、吉州窑:独创瓷胎上用木叶剪纸粘贴,然后施釉,烧制形成花纹。常用洒釉法,玳瑁斑最有名。紫口铁足: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特征之一。施有乳浊性厚釉,口沿处釉层较薄,泛出比黑胎稍浅的紫色(紫口),足部露胎部分显黑色,胎铁含量高,还原焰烧制成黑色。(铁足)。百圾碎:瓷器开片冰裂纹的一种。指裂纹中纹路细密,开片较为细碎者。宋瓷特点:1、突破南青北白局面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 ,比例尺度完美,出现最受欢迎“梅瓶”“玉壶春”瓶等。3、釉色优美,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效果,单色瓷为主(钧窑除外)。4、装饰方法有印花,划花,刻花,贴花,镂花等。5、装饰纹样有折纸花和飞鸟虫鱼,少几何纹。体现清新,典雅的风格。宋瓷的艺术特征:中国的陶瓷艺术与中国的书画艺术和园林艺术一样,在设计上崇尚自然,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多采用自然的题材,此外中国陶瓷的画花艺术还与中国的国画艺术结合起来,为后来的绘瓷开辟了新纪元。中国陶瓷的另一个艺术特点就是印刷工艺的广泛使用,即模印阳文,装饰风格多采用自然的题材,从工艺美术角度讲,是现代印刷技术的萌芽,这种装饰方法类似于现代印刷的贴花工艺,可以批量生产图案完全一致的产品,并提高了生产效率(10年、15年简答)宋瓷不同特色:定窑,景德镇窑之清秀;汝窑,耀州窑,龙泉窑之浑厚;官窑,哥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磁州窑,吉州窑之浓厚民间特色。百花争艳,各领风骚。二、丝织1、缂丝:又称“刻丝”,宋朝的一种丝织物,制作方法是“通经断纬”,先挂好经线,然后按照图案纹样用小梭子依次缀织上去,作品凌空而视,犹如雕镂而成,花纹正反两面相同。三、其他宋代铜镜:流行旋转式(宋之前离心式,求心式,对称式)题材多缠枝花草,镜体较薄而多平刻(少唐带浮雕式)流行联珠纹(少锯齿纹,绳纹,折线纹)金漆:金粉作为漆器的装饰。特制的工具在漆面上雕刻出花纹,在刻纹中上漆后,再填以金粉。犀皮:唐生产,宋流行得到巨大发展,明清完美。犀皮漆器表面光滑,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斑纹天然流动,色泽灿烂。由于漆层高度不同,打磨后显出各种斑纹。(六朝斑漆的发展)三、宋代工艺美术特点1、古典平易的艺术风格,质朴少繁缛,一种清淡的美。唐情,宋理。唐华丽,宋优雅。总的格调是高雅的。2、安内虚外,重文抑武,所以缺乏宏博华丽的美。3、哲学上,存天理,灭人欲。要求生活条件是邪恶的人欲。4、画院建立,对绘画的重视,不少工艺以表现绘画为目的。出现明显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结合实用的生活用品,二是专供欣赏的工艺品。第六章 元一、釉下瓷1、青花:釉下彩的一种,又称“釉下蓝”、“釉里青”,先用氧化钴料在素胎上描绘,然后着无色透明釉,最后用高于1200度的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这种主要以青花为主要装饰花纹的瓷器,叫做“青花瓷”,简称“青花”。元朝是青花瓷的成熟期,到了明永乐、宣德时期达到了顶峰。青花的原料是钴盐类的金属元素,鲜明而稳定。青花既简朴而又华美,既繁复而又统一。青花瓷僧帽壶:元景德镇就有烧制,流行于明代。最早是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器,明永乐,宣德红釉甜白釉最为珍贵。壶口形似藏族喇嘛教徒的僧帽得名。2、釉里红:又称“釉下红”,起源于宋钧窑的紫红斑釉,先以氧化铜在瓷胎上着彩,然后上透明釉,在1300度的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柔和美观。青花火紫:釉里红配合青花。琉璃:一种铜釉陶,汉代普遍制造,六朝应用到建筑上,唐只装饰屋顶周边(剪边琉璃),元代广泛应用到宫殿和寺庙建筑。二、丝织1、棉织业的发展:(1)运用轧车去棉子,代替了手,实现了半机械化,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2)运用新式弹弓,省力省时。(3)过去一个纺锭,现在三个。(4)发展棉织的提花方法,普通棉布呈现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2、纳石失:一种加金的丝织物,战国时就已经出现,到了元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是一种用片金线或圆金线制成的织金锦或织锦缎。元代丝织品中,织金最有名的。名字可能是波斯讹译,元代设有纳石失局。三、元代工艺美术特点1、长期战争,贵族追求奢华。美术粗犷,豪放,刚劲,丝织品加金。2、统治者利用宗教麻痹各族人民,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传播,宗教内容或者题材装饰常见。3、国内各民族联系,国外文化交流。四、青花瓷绘画因素和风格 在窑器“以青为尚”的单色釉为主的基础上由景德镇先辈们创造性的吸收外地经验,改革色釉,不满足刻花,印花等,而是把毛笔应用瓷器的装饰中。使青花瓷成为极具代表的民族文化。青花瓷以氧化钴为主,另有土料,溶剂等原料。最常见是“缠枝纹样”上下左右延展,形成波浪状的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或装饰面的填充,或散点式的二方连续。青花瓷不仅为现代陶瓷艺术积累了宝贵经验,它那奔放,典雅,秀丽的艺术特色激发着世界各地陶瓷爱好者的共鸣。(稍微注意,可能出简答)五、青花瓷发展演变过程唐代就有原始青花制作。元代景德镇生产的相当精致。明代更加光彩夺目,无论是景德镇官窑还是各地民窑。特别是永乐,宣德,嘉靖和万历官窑烧制的青花,胎釉精细,青色浓郁,造型多样,装饰丰富。成熟青花瓷具备的三要素:1、洁白的瓷胎和纯正的透明釉2、釉下花纹用氧化钴料,发色青蓝明澈3、平面彩绘技术的熟练程度 ;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唐朝至两宋是萌芽期。元代以后,钴料充足,达到成熟。明洪武时期,主观客观原因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永乐,宣德都是青花瓷黄金时代; 正统,景泰,天顺又一次黯淡;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振兴时期 ,青花清丽淡雅,质量很高。嘉靖,隆情庆至万历时期,青花采用回青料,色浓艳,工艺较粗糙。万历至康熙 ,是青花输出国外的鼎盛期,雍正乾隆及盛转衰。(稍微注意,可能出简答)第七章 明清(一)明朝一、陶瓷景德镇窑:1、永乐时期:色釉甜白最有特色,瓷胎薄如纸,几乎看不到胎土。呈色温润,装饰手法上创造了锥拱法,花纹凸出。纹样多双龙,五龙,番莲,八宝等。2、宣德时期:青花最有名,洁白细腻。纹样多海水云龙和缠枝牡丹。3、成化时期:“斗彩”和“填彩”斗彩:指釉上彩和釉下彩拼斗而成的后面,先用“苏泥勃青”画出部分花纹,再在釉上施以彩绘,使得青花和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整体效果。上下齐斗,凑其合体,名曰“斗彩”。成化时期的斗彩鸡缸杯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相结合的完美之作。斗彩鸡缸杯:釉上五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形成釉上,釉下彩绘相互争奇斗艳的效果。以釉下青花勾绘全部或部分轮廓线,再填入釉彩,这就是填彩。所以该作品既不是釉上,也不是釉下,是两者结合的产物。以子母鸡群为题材,间饰洞石花卉。胎质洁白细腻,薄青透体,白釉柔和莹润,表里如一。整个画面神采奕奕,尽写生之趣。填彩:胎用苏泥勃青画出花纹轮廓,再把轮廓内填以彩色釉料。4、弘治,正德时期:黄釉最有特色,称为“浇黄”。均匀晶莹。“回回花”:回纹组成图案。5、嘉靖,万历时期:嘉靖时期,道教的盛行。流行葫芦瓶,纹样多云藻纹和花棒字,八卦,云鹤做装饰。万历流行蒜头瓶,题材多婴戏。五彩:明朝嘉靖万历时期彩瓷。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青花所占位置远不如斗彩位置,它不再是主要色彩。(由于当时釉上蓝彩尚未配置出来,只能青花代替)珐琅彩:又称“洋瓷”,“瓷胎画珐琅”,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先在瓷胎上用五颜六色的瓷粉(珐琅釉料)描绘,简单地来说,就是用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填充烧制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具有造型优美,色料凝重,颜色鲜艳,画工精致的特点。始制于康熙年间,主要供宫廷玩赏,因此成本较高,乾隆以后几乎绝迹。因最早使用的是进口原料,因此成为“洋瓷”。(15年名词解释)紫砂陶:用一种质地细腻、紫红色的紫砂泥烧制而成,明朝是紫砂壶烧制的盛行时期,远销国外,又称“朱砂瓷”,1100度左右的氧化气氛烧成,烧成自然平和的质感。红泥或绿泥制成质地坚硬的陶制品。不挂釉,充分利用陶泥本色,显现质地美。刀施以浅刻,线条自然流畅。造型繁多。石湾窑:陶器为主,多仿制钧窑,釉色浓厚。明代陶瓷装饰主要青花和五彩,青花多民窑烧制(主流),五彩多官窑烧制。二、丝织顾绣:指上海顾名士后人所做的绣品,高雅的刺绣艺术,它是以名画作为蓝本的“画绣”,技法精湛,形式典雅。三、金属工艺1、宣德炉:明宣德三年,工部为满足朝廷和寺庙祀祠和熏衣的需要,利用从南洋得到的风磨铜铸造出一批小型铜器,因造型多为香炉式,所以称为“宣德炉”。之后历代都有模仿铸造的,都统称为宣德炉2、景泰蓝:学名为“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工艺品,其制作历史可追溯到元代,明景泰年间盛行,又因多为蓝色,故称“景泰蓝”。先用金属铜作器骨,制成各种造型,然后用金线或铜线掐出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七个过程制成。具有形(造型优美)、纹(花纹精细)、色(色彩华美)、光(光泽鲜亮)的特点。四、家具工艺明代家居:明代家具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种类繁多,用材考究,设计巧妙,制作精美,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被称为明式家具。明代家具不同于明式家具,明代家具专指在明代制作的家具,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明式家具则是一个艺术概念,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明式家具被世界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誉。艺术特点:简(造型简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厚(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特点)精(做工精细,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雅(风格典雅,不落俗套,令人耐看,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制作原理:1、意匠美;符合人机工学,巧而得体,精而适宜。2、材料美;充分利用木材本色和纹理而不加遮饰,色调深沉雅致,纹理自然优美,质感坚质细腻。3、结构美;不用钉,胶,而用榫卯结构,每个部位运用不同的榫,既满足了实用功能,又使之牢固。4、工艺美;面的处理有恰当的比例尺度,线的应用简洁利落。五、丝织云锦:一种华美的织锦,明清盛行。主要产地是江苏南京。色泽鲜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又因色泽艳丽,金光闪耀,美如天上的彩云,故被民间称云锦。有质地厚,花头大的特点。也称“大锦”,主要有妆花、库锦、库缎三种,其中以“妆花”最为华美。六、工艺美术著作1、《髹饰录》:明代漆艺家黄大成所著。分乾,坤两集十八章。是一部漆艺创作的实践总结。描述了制漆的工具和材料,各种弊病,色漆的调配已经各种装饰方法。原则“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香阴阳”称为三法。2、《天工开物》:综合性科学著作,作者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描述了一百三十多项技术和工具等。3、《长物志》:明代记载居室及庭园环境布置的著作。共12卷,提倡“雅人之致,旷士之怀”。七、明代美术特点1、明代工艺美术是成熟时期,各方面都十分精炼。具有端庄,敦厚的特点。充实而不浮艳(健),概括而不赘疣(约),缠枝花最流行。(宝相花和牡丹花)2明显宫廷和民间两大体系。细巧严谨和质朴自然风格的对比。3“格物”“百姓日用即道”“重视实践”等观点。(二)清朝一、陶瓷 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先在瓷器上用彩料绘画,再挂釉,入窑烧制。(青花,釉里红,单色釉瓷器)釉上彩相反,先挂釉,入窑烧制,烧好后,再上彩,然后二次烧制,第二次比第一次温度低。(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瓷器)景德镇窑:1顺治时期:碗较深,炉多卷口。花纹多花卉,人物,洞石,云龙等,布局较满。釉呈青白色,青花色调灰暗。胎骨厚重。2康熙时期(刚健)(人物)(五彩):红釉最著名,称为宝石红。特点挂不住口,口缘部分红油釉下淌,呈现淡青色。五彩:釉上彩的一种,又称“硬彩”、“古彩”,五彩指黄、青、白、红、黑,泛指多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从方位上讲代表东、西、南、北、中,蕴含五方神力。五彩颜色繁多,色彩斑斓。用红、黄、蓝、绿、紫等多种颜色在已烧好的瓷器上按图案纹样绘饰上去,再在彩炉中经过二次焙烧而成。素三彩:黄绿紫等色施以彩绘,无红色。早起敞口碗,直口碗,中期折腰碗,晚期盖碗(喝茶用)棒锤瓶是典型。3雍正时期(雅致)(花鸟)(粉彩):粉彩:釉上彩装饰手法的一种,又称“软彩瓷”,中国景德镇窑四大名瓷之一,指在绘饰图案时搀加一种白色的颜料打底敷色。“玻璃白”具有乳浊透明的效果,可以发挥晕染技法的特性,形成浓淡晕染的效果,给人柔和粉润之感。又称“粉彩”、“软彩”。。粉彩和五彩区别:1、玻璃白涂底(软);不用打底(硬)2、渲染的表现方法,颜色由深到浅(软);单线平涂3、烧制温度700度 (软);800度(硬)4、温润宁静,一种柔和的美(软);清新透彻,一种挺拔的美(硬)4乾隆时期(华缛)(追求奇巧精异,流行模仿他物)(珐琅彩):彩绘方面,珐琅彩重要。所用彩料,色泽晶莹,质地凝厚。瓷胎景德镇生产,运到北京再施加彩绘,进行二次烧制。是“内廷秘玩”。装饰画法极为精细,华美艳丽,颇具宫廷气。二、其他清刺绣:题材:除了山水,鸟石,人物外,还表现一定主题。图案组织:多团花,皮球花。色彩:乾隆时期用色调和,喜用金线,典雅华丽的特色。晚期出现水墨画,三蓝绣。五大绣(蜀,顾,湘,粤,京)三大锦(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三绝(北京景泰蓝,福建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陶瓷)三、金属工艺1、景泰蓝(清):清初设有“珐琅作”,掐丝均匀但釉色不如明代。乾隆最为繁盛“圆润坚实,金光灿烂”。(详细见明景泰蓝)2、画珐琅:又称“洋瓷”、“铜胎画珐琅”。先于红铜胎,用五颜六色的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简单地来说,就是先用金属铜做器骨,中充白色珐琅釉料,入窑烧制后,使其表面光滑,再用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按照图案绘饰,经过二次焙烧而成。与明代铜胎掐丝珐琅相比较而言的。(12年名词解释)两者区别:一个掐丝显现花纹,然后填以珐琅料。一个是涂以珐琅后,再在上面画出花纹。产生于康熙,兴盛于乾隆。往往器表先涂一层白珐琅,然后彩绘。器里则挂蓝珐琅,器底挂白珐琅,成为制作通例。四、吉祥图案吉祥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手法多象征,寓意,比拟,表号,谐音。1、它反应对美好和幸福意愿的祈求,具有浓厚生活气息。2、它流传时间长,范围广,具有浓厚的生活基础和群众基础。3、它反应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热爱,追求生活的幸福美满。4、它有一部分是宣传封建迷信和封建伦理道德,我们应该摒弃。(易考简答、论述)五、清代美术特点1、不同评价:有人赞赏它,做工纤巧,丰富多彩,封建工艺美术最高峰。有人贬抑它,繁琐堆砌,格调低下,流于庸俗和匠气。整体上看,技术精绝(一切材料为我所用,创造各种技能),使人赞赏,但是不能得到美的陶冶。2、艺术特点繁缛,精巧。绘画式装饰占主导地位。3、一工艺多用化,取长补短,提高效益。4、分为民间和宫廷两个体系。5、中外交流,对外来文化的生搬硬套,全盘接受是值得否定的。六、其他扬州螺钿:扬州漆器,螺钿,百宝嵌等。螺钿中点螺最精巧,彩色鲍鱼贝壳切成细片,镶嵌成各种花纹。百宝嵌:将金银,珊瑚,琥珀,宝石,珍珠,玳瑁,碧玉,水晶,玻璃,螺钿,犀角等镌刻镶嵌在漆器上。苏州园林:江南一带兴建的私家园林,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有限的空间组成变化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取胜。反应江南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铁画: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主要借鉴国画的章法和布局,线条简明有力,有着苍劲古朴的风韵美,也有西画层次分明的立体美。题材很多,人物木石,山川风景,花鸟虫鱼等。闲情偶记:描述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著作。清代李渔所著。从养生角度出发,谈论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富人,贵人,穷人行乐之法;春,夏,秋,冬行乐之法;睡,立,坐,行,饮行乐之法等。体现了中国人的机智幽默,乐观豁达。大禹治水图玉山:古代玉器最大的一件,重5300多公斤,人物刻画逼真,场面繁多,生动的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开山治水的情景。泥人张:天津泥人张彩塑,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