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查看更多近日,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和湖北黄石市经济开发区·铁山区政府共同主办的“香飘万里,椿到黄石”博士工作站授牌仪式和香椿产业园揭牌仪式在铁山区大王镇贵湾村举行。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王浩杰、湖北省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总站站长周胜利、黄石市经济开发区·铁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石斌和来自全国香椿产业专家和企业家等出席仪式。滑动查看更多授牌仪式由铁山区大王镇党委书记武艺主持。首先王浩杰对本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感谢铁山区委区政府在博士工作站建设中所做的努力和对亚林所工作的支持。希望博士工作站授牌成立以后,积极发挥工作站纽带作用,联合产业相关专家和企业家提升区域香椿科技创新水平,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引领香椿产业驶入了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铁山区副区长石斌在致辞中指出,产业兴则乡村兴,大王镇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农业,香椿产业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希望在博士工作站的带动下,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扩大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助推大王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王浩杰为黄石市经济开发区·铁山区“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博士工作站”授牌,王浩杰和石斌共同为“香椿产业园”揭牌。滑动查看更多仪式后,与会代表深入大王镇贵湾村香椿产业园实地调研,并围绕园区建设、种植管理、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方面进行了研讨。滑动查看更多博士工作站是联系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和农户等的桥梁,是产学研融合的新引擎,是探索“两山”转化新通道的推进器。通过香椿产业发展,带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博士工作站进驻香椿产业园,将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人才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全面提升大王镇香椿产业现代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发挥产业精准扶贫示范辐射效应,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来源:椿树国家创新联盟【来源: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报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蒋建科)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院士在16日举办的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交流会上说,该院今年10月成为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院校。在校留学生来自全球57个国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个,博士留学生规模位于全国农林类高校首位。40年来,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已经形成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四大学科门类,培养了15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说,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唐华俊表示,经过40年发展,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4个学科被评为A ,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学科被评为A-,A类学科占参评时博士一级学科的60%,A 学科数在全国所有高校中与北航等院校并列第12位。先后与比利时列日大学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开展博士学位教育项目,其中中比项目成为国内农业领域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了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
10月27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林科院)举行建院60周年纪念大会暨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竹藤中心主任、中国林科院原院长江泽慧,原林业部副部长刘于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副局长彭有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谭光明,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郭志伟,科技部农村司副司长蒋丹平,国际林联执行主任亚历山大·巴克,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执行主任格哈德·迪亚特尔出席会议开幕式。开幕式上,张建龙、亚历山大·巴克、格哈德·迪亚特尔、分别发表讲话。中国林科院院长张守攻致辞。中国林科院分党组书记叶智主持会议开幕式。60年前的今天,中国林科院正式成立。由此,我国林业科技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留下浓墨重彩60年前,仅仅拥有2个研究所、418名职工;现在,拥有22个研究所(中心),在职职工2616人,在读研究生1300余人;累计获得科技成果6256项,重要科技奖项701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发明奖5项。对中国林科院60年来的改革发展和科研创新,张建龙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讲话张建龙说,60年来,在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等方面,中国林科院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基础设施完备、人才队伍优化、学科门类齐全、创新能力领先,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为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全力服务国家战略,积极为国家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建言献策。紧紧围绕提升林业发展质量,全力开展基础性重大科技问题攻关和成果推广,为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服务广大林农群众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认真实施人才发展规划,打造了一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创新团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显著提升了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我国林业科技走向世界发挥了引领作用。张建龙指出,回顾中国林科院走过的60年光辉历程,就是要始终牢记老一辈林业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念、不忘初心、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光辉业迹,大力弘扬他们团结协作、执着探索、求真务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进而激励当代林业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勇攀科学高峰,为新时代林业和草原事业奉献聪明才智。作为我国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国家队,要继续当好领头羊排头兵,牢记职责使命,加大创新力度,提升综合能力,努力开创林草科技创新新局面。张建龙强调,中国林科院要以建院60周年为新的起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平台,优化林业和草原学科结构布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林草事业现代化实践,开展重大问题科技攻关,尽快攻克事关林草事业发展基础性、关键性的难题。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专项研究,加快集成转化富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服务国家大局能力。着力解决草原基础理论和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草原科技支撑水平。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改善人才保障条件,积极培养、引进高端人才;加大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创新型团队建设,努力提升联合攻关、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高度重视草原科学研究,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要深入推进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世界各国林草科技合作,主动融入国际林草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开展双边、多边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中外联合共建科研机构建设,加快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国际合作平台布局。紧紧围绕服务国家生态外交需要,积极开展科技援外工作,促进林草科技成果国际化推广应用。努力把中国林科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林业草原科研机构,全面提高我国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林科院通过强调原始创新和技术整合推进中国林业研究,给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亚历山大·巴克说:“在过去的60年里,中国林科院已经成为亚洲地区乃至世界最大和最受尊敬的林业研究机构之一。我很骄傲提及中国林科院是国际林联这个全球森林科学合作网络中最大和最活跃的成员机构之一。也很高兴的提及国际林联和中国林科院,在2016年成功的组织了国际林联亚洲和大洋洲区域性会议。中国林科院的科学家们,积极参与无数国际组织和进程的工作,并在这些组织中担任领导职位。”中国林科院60年,也是ITTO与中国林科院合作30年。30年来,双方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哈德·迪亚特尔说,全球普遍认为中国已然在与循环可持续经济相关的林业政策、研究和应用方面成为了全球的领导者。ITTO十分自豪,在过去30年里,能成为中国林科院的重要合作伙伴。30年来,ITTO从中国林科院获得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产工业、木材贸易、数据分析等领域的世界级专业技术。目前,ITTO共有74个成员国,哈德·迪亚特尔希望,通过和中国林科院的合作,能使这74个国家都能受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林科院紧扣国家和行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原始创新、攻克关键技术、注重成果转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挥重要行业智库作用。牵头开展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成果写入了2003年中央9号文件;“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深入推进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报告”获李克强批示,相关建议被写入2013年中央1号文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规划思路”获国务院批复;由中国林科院专家倡导的森林城市建设被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牵头编制了雄安森林城市规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成为林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促使我国成为世界四大林木育种中心之一。围绕保障木材安全,加快种业自主创新,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杨树转基因育种,自主完成了毛竹基因组、杜仲基因组测序,我国实际用于造林的树种有70%左右的品种出自中国林科院。选育出杨树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30个,材积增长20%以上,覆盖主栽区面积80%以上。创立了落叶松优良种质创制平台,定向选育出10个国家级良种,材积增益达15%以上。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在30余省区大面积推广,成为主要造林树种育苗主导技术。——突破生态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了典型天然林重要珍稀濒危树种保育等关键技术,推广3500多万亩。研发出困难滩涂红树林恢复重建等关键技术,防护能力提高20%以上,恢复重建面积达70%。首次提出了行带阻风低覆盖度治沙理论,突破了荒漠区生态用水与固沙植被稳定性关联的重大技术。突破了三峡库区防护林类型优化配置的多目标定量分析、类型配置及空间定位技术难题。全面支撑了天然林保护、三北和沿海防护林、京津冀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进林产品绿色制造技术创新。突破了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木基材料与制品增值加工、生物质热电炭多联产等关键技术,木制品增值15%以上,林化产品精深加工率超过60%,为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15%以上提供了有效支撑。攻克了竹青黄难以胶合和竹材单板化等技术瓶颈,竹材工业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突破了农林生物质降解产物定向调控等关键技术,制备了高品质生物质燃气、功能性炭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成套技术装备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先后与北京、天津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开展全面科技合作。集成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资源高效利用等实用技术,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科技服务,培训各类人员10万人次。推广高产抗逆油茶新品种,示范林亩产茶油超过50公斤;推广核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平均产量提高到98公斤/亩;推广紫胶优质高效培育技术,带动10多万农户和30多家企业参与紫胶生产。——开展碳汇林业关键技术研究,支撑重要国际谈判和履约。与80多个国家、5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密切联系;先后有近200人次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10人入选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与国际林联成功举办首届亚洲大洋洲地区大会。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班134期,培训各国学员3773人次。重点研发了森林碳汇计量等关键技术,研究了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项目碳计量与监测方法学,首次开展了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创新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布式测算方法,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履约谈判提供了有力支撑。——建设平台条件,保障科研创新有序开展。拥有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林产化学、木材工业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个国家级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2个国家级基础性工作条件平台,25个国家创新联盟,2个科技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质检中心,3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4个国家级林业实验基地,10个国家级种质资源保存库,6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1个标准委员会,近100万亩科学实验林地。——构建素质过硬、梯队合理人才队伍。先后有两院院士9人,全国人大代表6人,全国政协委员12人,国务院参事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65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5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8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培养各类研究生4000余名。张守攻在致辞中指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院上下始终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改革发展,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林业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得益于为中国林业科研创新和中国林科院改革发展奉献青春和热血的科技工作者和全体职工的艰苦创业、共同努力。纪念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林科院分别与国际林业研究中心、欧洲森林研究所、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签署(续签)了合作协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给以中国林科院为依托成立的“‘一带一路’生态互联互惠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授牌;颁发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建院60年科技创新卓越贡献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代表、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在会上发言。(光明日报记者李慧 通讯员王建兰)
找工作是每一位毕业生都要面临的事情,但有些硕士毕业不想这么快就步入社会,面临工作压力,所以有一部分人因为工作原因选择在硕士毕业后读博,或者直接硕博连读。但是,博士毕业还是需要工作的,不管是3年的博士还是5年的博士,毕业后能去哪里呢?现在的博士到底是去高校任教的多还是去科研院所搞研究的多呢?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区别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单位。对高校而言,教学和科研是重要的两个方面。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基本项,而科研能力则是加分项。如果做科研并不顺利,可以选择教学岗,虽然职称上升慢,但也有事情做,教书教得好也是很有意义的。而对于科研单位如中科院、林科院等,纯粹以科研为中心,有项目,有成果才可晋升。如果刚入职不久的博士拿不到项目,基本就度日如年了。所以,高校和科研单位走的是两条线,高校既可以做科研,也可以教学,科研单位基本就是做科研。如果你科研做得好,想要跳槽困难不大,因此,不管在哪个单位做科研都是要尽力做好的。地方不同,高校和科研单位平台不同对于做科研的人来说,科研平台是最关键的,高平台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做研究。地方不同,如北京和郑州,两个地方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区别相差非常大。北京作为全国的中心,在科研上自然也是中心,大部分的经费和项目都集中于北京,因此北京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经费差距较小。但到了地方上,尤其是地方省属非重点高校,科研上明显不足,科研平台都比较低,对于从科研平台较高的地方毕业的博士生而言,巨大的落差会引起心中的失落与不满。因此,如果博士生毕业后留在一线城市的高校或科研单位,其差别不大,做科研或者教学都可以,但如果去到了地方高校,做科研的阻力重重,小到买仪器,做监测大到科研团队与研究基地都有所限制,所以就算想做科研,也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足够的支撑。地方高校的科研如同马车一样慢慢悠悠,而一线城市的高校科研如同高铁一样呼啸而过。所以,在选择高校和科研单位上,还需要加入城市等地方的考虑。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前景如何找工作大部分人所看重的是就业前景如何。而对于大部分博士来说,工作前景或者晋升基本就是副教授,教授这条路。小编身边很多在高校的博士,也很多在科研单位的博士。就评职称而言,目前来说5年内不管是在哪种单位基本都可以上副教授或副高。有的高校副教授的指标少,但申请的人多,所以可能相对慢一点,而科研单位有的指标相对多一点,再加上有的足够优秀的博士通过人才引起计划直接聘为副教授,相对上升的快一点。其实,博士毕业如果有选高校还是科研单位的选择权,基本意味着你是一个足够优秀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的博士,这样的博士一般青睐于做科研,而科研单位是最好的归宿。当然,现在很多高校为了吸引人才向优秀的博士生抛出了橄榄枝,有的人才引进直接聘为副教授,有的做师资博后,有的给副教授待遇等。不管进入了高校还是科研单位,这只是工作的开始,每个单位的人际关系,如何站队,如何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等都是刚毕业的博士亟待考虑的问题。所以,每一种选择都有背后的辛酸,只有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了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募格学术整理自齐鲁晚报网、都市快报、知乎、科研圈等现在搞科研真是越来越难了,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科研材料下一秒会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消失”.......“像火腿肠,留给孙子吃”农科院毒诱饵被捡走,博士急了近日,浙江省农科院博士报警称一箱毒蚂蚁不见了,里面还有形似火腿肠的“毒诱饵”。据悉,9月10日,浙江省农科院的一位博士拨通了110报警电话,电话里他焦急地向民警寻求帮助:早上10点多,他和同事在丽水市景宁县一大酒店周边的草地里采集生物样本,把采集箱放置在路边一个比较隐蔽的角落后,转身到草地里再次采集。过了几分钟回来时却发现采集箱不见了!这可急坏了该博士:“采集箱里面有刚采集的毒蚂蚁样本,3袋专用监测诱饵,200多套监测器,一本记录着调研数据的笔记本。”让这位博士揪心的是,瓶子里装着的毒蚂蚁,一旦有人打开后,可能会遭到它们攻击,另外,“专用监测诱饵外表很像火腿肠片,因为加了多种化学添加剂,如果有人捡走后食用,可能导致身体不适!”随后派出所民警迅速开始查找监控,十分钟后在监控里发现拿走箱子的这对男女,并追踪到小三轮车最后消失的王金阳村。两人搬走箱子把箱子放到三轮车上,走了警方和博士立马赶往王金阳村挨家挨户地寻找,终于找到了那辆小三轮车,拿走采集箱的夫妻表示:看到箱子扔在路边,以为是没人要的就拿了,所幸装有毒蚂蚁的玻璃瓶还没有打开过,但是三袋诱饵被这对夫妻拿出来放到了冰箱里。他们以为这是火腿肠,打算傍晚孙子放学后给孙子吃。“还好你们及时赶到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夫妻俩也一阵后怕。怕是这对夫妻怕,但惨还是被“拿”走了科研样本的博士惨啊。这要是找不回来,可能近几年的科研努力都白费了,所有的数据都得重新做起。毕竟对于博士生来说,科研样本的数据采集绝非一朝一夕,像有的样本一年只有一段时间能采集,过了就得再等一年。有的样本得精心培育好几年,就为最后那一投。所以,科研材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广大研究生的“命”。但是,总有奇奇怪怪的因素让你的科研材料遭受“攻击”。有的让人啼笑皆非,而有的,也让人出奇愤怒....盘点我的研究材料是这么没的...太无语毕设用的鱼被野猫偷吃了去年,有一张关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PPT在微博上流传,这张PPT上记录的是上海海洋大学发生的一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由于实验室人员离开后未紧闭门窗,导致一只野猫闯入实验室,把一位同学培养一年多的毕设用鱼给吃了……图源:见水印案发现场 图源:见水印这只闯入实验室的猫,成功的让这位同学毕设报废紧急更改课题。吵个架女友把我论文删除了最近,知乎上一直有一个热议话题。“因琐事争端把男友论文及资料全删了,有挽回办法吗?怎么才能让男友消气?”因为面对女友的过分关怀不太领情,熬夜写的论文被女友用文件粉碎机删除了。太难了,万万没想到,论文是这样消失的。而删男友评医生职称的论文事件来龙去脉也很简单,起因是:女生担心男友熬夜写论文,就给男友炖了虫草汤,男友坚持说“晚点喝”,女生一生气就“把电源拔了”(此处是什么迷幻操作~是担心汤凉了不好喝吗?)女生闺蜜在知乎上陈述了事件经过:这....代入感很强,我已经开始生气了。事后女主表示,男友回来知道了事情,好在还有部分备份。遇人不淑就怕遇到不懂事的同门A:做了近 3 个月的动物实验,140 只小鼠的工作量,总共加起来得有五六百个样。放进去20天不到,被实验室师弟(非同门)从 -80℃ 冰箱拿出来放了一个周,没有挽救的办法,只能重新订了140只小鼠重做。B:把师姐跑了 3 周程序的电脑电源拔掉了,重点是她当时的程序没有设定时保存……所有结果都没了,这是我做过最坑没有之一的事,师姐当时没有打死我也是仁慈。(跪谢不杀之恩吧)C:花了一个月制备的器件,带回课题组,刚测试了一组性能,性能特别好,然后预约了别的测试,器件放在氮气柜,师兄拿去看了一下,电压加大了,烧了,烧了……(直到毕业再也没做出来性能那么好的器件,师兄,你欠我一个诺贝尔!)学农有多惨科研材料各种被摘2018年,一则“湖南农业大学科研玉米被偷”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学生们称,位于浏阳基地的科研玉米被当地村民偷窃。他们全班的科研竞赛实验因此受到影响,损失上千万,还有一位同学可能因此不能毕业。《潇湘晨报》援引一名带队老师的回忆称,当天,附近食堂的师傅目睹了一群“不速之客”进入实验农田疑似采摘,便打电话通知了相关老师与学生。“掰玉米的是一群人,年纪看起来都比较大了。”该老师称,掰玉米的人群较年轻的看起来也有五六十岁,他们有的骑着三轮、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带着麻袋将玉米一袋一袋地装走。几天后,浏阳沿溪镇人民政府回应:被村民损毁的试验田约占全部玉米试验田的30%,涉事4人系基地附近60-80岁妇女,已被依法询问。目前已归还玉米棒近百个,未发现被盗玉米流入市场。农大官方微博也回应称:已调整学生毕业论文试验方案。除了科研玉米遭殃,有网友在微博发帖称,事发后,学校5月份刚刚栽种的棉花苗也被偷走不少。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别的高校也发生了很多:2016年3月,在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蒋同学,其为写毕业论文而培育的4棵实验树苗被偷走2棵。蒋同学说,树苗本放在实验室,因为实验室生长环境不好猜移栽到学校的花圃,没想到还是被人盯上了。无奈之下,蒋同学在仅剩的2棵树苗旁做了一块告示牌,跪求“借苗者”告知树苗的位置,哪怕让他采个样就好,因为“两棵样本太少,重新种植也需要时间。”但最终始终没有人“归还”小树苗,他只能改变论文方向。作物被盗鸡也逃不过2017年3月,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引进的120只石棉草科鸡被盗。而在前一年11月份,这里的鸡就被同一伙人偷过。嫌疑人将其拿到附近乡镇赶场时出手,跟平时偷的鸡一样,每斤卖15元。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管理员尤华忠表示,基地的这些鸡每斤要卖50元,以成年鸡10斤计算,一只鸡市价达到500元。除了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科研影响。这是基地打造的原生态环境里不可或缺的一环,“鸡的数量是此前根据密度专门科学计算过的,现在少了20多只,肯定要重新投放。”太难了!我该如何保护好我的科研材料?科研材料对研究生究竟有多重要?有人曾这样描述过,这就是研究生的命!而这些小“事故”也不经让人反问,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护住我们的科研材料?其实,近几年,为了保护好自己的科研材料。广大研究生们也是下了点心思的。甚至于知乎上还出现过热搜问题。一看就是个有故事的研究生提的问题为了保护好自己的科研材料,有的研究生甚至改用独创的密码...对于受灾最严重的的农学类专业研究生来说,也只能加强安保措施了,建设铁丝网、铁蒺藜,或者在科研材料上挂上“已喷高毒农药,请勿食用”的牌子....但是有时候是真没办法,主要关键是有时候学校领导不重视,园区领导没办法,所以只能工作人员干瞪眼!再加上如果雇人看守的话工资从哪儿出?学校增加编制雇人?还是从科研经费出?国家给的经费不可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等等问题....尽管有反制措施,每年还是有大批的科研材料因为奇怪的原因被损坏。总的来说,还是希望国家层面能将此种行径列入法律,通过法律来提高国民对科研的尊重。毕竟几年心血可能一朝毁,希望能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完善法制吧!不过对小募来说,只要你不在我弄化学反应偶尔离开的时候关电源,我们都还能做朋友~
2020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评比近日落下帷幕,南林大土木工程学院森林工程专业博士生夏文静摘得桂冠。由于她正在美国罗格斯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记者初次认识这位工科女博士,是通过她个人的QQ空间。夏文静在QQ空间分享练舞视频、旅行纪实、烘焙照片、个人影评、读书分享……活泼多彩的生活点滴,展现了她文艺、感性的一面。但在繁忙的科研和学习中,她又是如何进行科研、学习和生活的呢?从陌生到熟悉:像交朋友一样做科研夏文静本科就读于安徽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时,成绩优异的她成功保送南林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开启了与南林的情缘。刚上研究生时,夏文静的科研和学习并不顺利。试验不会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测试结果不理想、论文无从下手……困难花样百出,而自己却束手无措。课后,夏文静与有同样烦恼的好朋友一起分析优秀的科研论文,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向:地下环境与岩土工程。研二时,她获得了硕博连读的机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夏文静开始从事隧道火灾过程中沥青路面传热传质研究、复合纳米阻燃剂研发及其协同阻燃抑烟机理研究。她主持了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1项、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1项,目前均已顺利结题,同时还参与导师许涛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硕博期间,夏文静以第一作者发表4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18.709。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她撰写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在开始进行试验时,经常是一个环节操作失误,使得整个试验失败。随后,夏文静停止了试验,反复查阅规范和国内外文献,优化试验方法和步骤,再进行试验。试验虽顺利进行,但试验药品导致的不适症状也经常出现,她并没有失去耐心。一周里,夏文静每日都泡在试验室里,从一个个细节中琢磨如何让试验结果更准确,前后进行了近十次试验才最终掌握了该试验方法和步骤。最后,这个试验方法成功申请专利,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对隧道沥青路面火灾安全的进一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夏文静把科研当作友谊去悉心经营,初识后不断磨合,加深信任,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丰富的业余生活:做一个心灵深广的人在严谨忙碌的科研工作之外,跳舞、烘焙、旅行、读书、看电影组成了她多姿多彩的生活。她一直认为,高效的学习和工作需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研究生期间,她白天专心致至地上课和做科研,完成当天学习、科研计划之后,晚上的时间用于培养兴趣爱好。在众多爱好之中,舞蹈是她最引以为傲的。夏文静从小学习跳舞,精通民族舞、JAZZ等多个舞种,她也曾有过成为舞蹈家的梦想。研究生期间,学习再忙,夏文静每周也会挤时间到新街口的舞蹈工作室练舞。在练舞的视频中,她穿着运动服,长发飘飘,随着音乐律动,动作柔韧有力,将一切疲倦抛之脑后,沉浸在活力动感的音乐和舞蹈之中。此外,她和舞蹈团队多次受邀在金鹰广场等大型商场进行舞蹈表演。舞蹈不仅培养了她自信、优雅的气质,也让她拥有了坚持不懈的毅力,学会以积极饱满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科研中的挫折与挑战。在跳舞中培养的节奏感也让夏文静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凭借着乐感自学吉他。空闲时,她常常抱着木吉他拨动琴弦,将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有喜怒哀乐寄托在悠扬琴声之中。此外,她也主动参加社会志愿活动。周末有空时,夏文静时常到敬老院,用自己的才艺慰问孤寡老人。在夏文静看来,听老人分享人生阅历,可以体验人生百态、感受生活的烟火气,获益匪浅。疫情期间,夏文静正在美国罗格斯大学联合培养学习,由于美国疫情逐渐严重,学校要求学生居家学习。在家隔离期间,她依然保持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上午的时间交给工作和学习,下午通过阅读和烘焙点心放松心情,晚饭后开始运动和健身。丰富的兴趣爱好让她获得了一种柔软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她身上化成一股强大的内生动力,不仅让她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也让她成为一个有温度、懂生活、会思考的人。张弛有度、刚柔并济,平衡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让她在科研的路上越走越远勇于直面问题:面对困难的制胜法宝2019年,博士三年级的夏文静到美国罗格斯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刚到罗格斯大学,夏文静由于语言交流不畅,无法解决在学习MS软件模拟时遇到的问题,导致科研项目毫无进展,经常失眠和焦虑。她认为不能让坏情绪影响自己,于是开始寻找困难的突破口。白天,夏文静带着科研项目上的问题到办公室请教教授,转变研究重点,同时选修了英语听说、写作课程;晚上,便待在实验室里建模、做试验,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慢慢的,夏文静的语言交流、论文写作能力进步了,科研课题也按计划顺利进行。每次遇到难题,在一番心理挣扎后,她总会迎难而上,向导师请教,听取同门的意见,认真反思自省,用坚韧的毅力去处理问题。她时刻告诉自己克服困难最好的方法就是勇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一次次的磨练,造就了她坚强、理性、严谨的做事风格,也让她在学业、科研上取得较多成果。她2015—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2019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特别奖学金博士二等奖。夏文静告诉记者,她希望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如果你询问一个不了解当下考博行情的人,可能他还会告诉你当前2020年考博才刚刚开始,甚至还会宽慰你说都还没有开始呢?但是,本文将告诉你,别太天真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即将完成十分之一。也许你会震惊,你看,大部分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还没有发布,你怎么能够得出上述结论呢?是的,确实是不少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还未发布,但是现实也绝非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说明,希望能够引起你的警觉。根据相关统计,当下我国高校全年招收博士生10万人,那么你算一下1万人占10万人的比例是不是十分之一。清华大学当前每年的招生人数已经突破3000人大关,而当前的信息是大部分院系已经于上周完成9月份的博士招生工作。而计划招生7000多名博士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已经发布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春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10月25日,虽然只有硕博连读,但是人数也不少,而且中国科学院大学还有直博生招生,仅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就招收直博生26人,因此招收直博生1000多人轻轻松松(112个研究所、18个院系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单说来,仅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10月份就可以确定录取人数在3000-5000人。浙江大学2020年拟招收直博生的导师就接近3000人,另外诸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等院校都已经启动直博生招生工作。可能在部分专业看来直博生招生名额有限,但是很多专业的招生人数则特别多。仅以北京大学某学院为例,其拟招收99名博士生,全部采用推免制(直博、硕博连读)。以上总总虽然没有进行过认真计算,但是可以自信地告诉大家,人数远大于1万人。文末会附上已经发布的招生简章。2.当下博士研究生的招收途径主要有: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直博生、普通考试制以及各种专项计划。那么你说说当前上述几种招生模式占的比例为多少?申请考核制占总招生人数的一半你有意见没有?硕博连读、直博生占据总录取人数的百分之10-30,你有意见没有?如果你没有意见,那么我就可以清楚地告诉你,直博生招生下个月就全部完成了,10月中旬之前基本上可以确定录取名单,而直博生的比例在很多高校中已经接近10分之1,你信不?另外硕博连读的选报工作不少院校当前也已经陆续开展,因此对采用直博生、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高校,本月末基本上就完成了十分之一的招生任务。3.根据我们有限的记忆,当前已经发布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不含直博)的院校已经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航天十一所、军事科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院所。文末会附上已经发布的招生简章。想必上述3点已经能够证明全国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即将完成十分之一,只不过确实如很多人想的那样,不少学科的招生工作,特别是人文社科专业的招生工作才刚刚开始。但是也不要大意,诚如当你还不知道何谓考博时,直博生正在快速扩张,硕博连读继续发力一文所言,法学专业即将诞生前100名2020级法学博士研究生,而每年法学博士的招生总人数为1600人,也很快到达十分之一的比例,毕竟接下来的一个月将会有大批的申请考核办法发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10月14日讯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结果,中国林科院华林中心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团队博士、助理研究员张帅主持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物基活沙障体系改善沙地微生境作用机制研究”获批立项,资助经费24万元。这是华林中心自2015年成为自主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后,连续六年获批该类资助,对推动中心科研团队建设与学科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华林中心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员的引进与培养,认真落实中国林科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的若干措施,先后出台了高层次创新人才绩效激励、科研单项奖励和科研项目绩效等管理办法,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中心还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研讨与培训,加强对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指导,为各类基金项目的成功立项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林科院)【来源:中国林科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983年5月23日,教育部在人民大会堂为新中国自主培养的首批博士举行隆重的学位授予大会,共有18名博士在本次大会中拿到了学位证书。授予大会后,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说了一句令人十分意外的话:“这么多博士怎么办?”数学大师苏步青这句话令许多人不解——全国一年培养出的博士仅18名,怎么就说多了呢?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才看懂了苏步青这句话的真正含义。1982年,全国招收博士生的人数是302人;而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83878人。中国每年招收和培养的博士数量,已经居全球首位。培养的博士多了,本应该是好事,为什么有些人会因此感到担忧呢?当前中国培养的博士,在国际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呢?首次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国内博士培养制度的建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博士培养相对滞后,直到1983年才有了第一批自主培养的博士。这个过程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众所周知,欧美国家通行的学位制度公有三级——学士、硕士、博士,其中,博士便是学习生涯中能够取得的最高学位,也是学术生涯中一张含金量很高的通行证。1935年4月,民国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学位法典《学位授予法》中,就采用了这种培养制度,希望借此规范人才培养制度。遗憾的是,随着战争的爆发,这部法典最终搁浅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亲苏”的关系,国家实施的学位培养制度也是沿用苏联的学位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副博士”的称谓,相当于西方国家的“博士学位”。随后,在文革期间,中国的高等教育大受打击,学位培养制度名存实亡,人才培养相当滞后。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慢慢建立起完善的教育制度,其中就包括学位制度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于1980年2月通过,并于198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国的学位培养制度尘埃落定。1983年,新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博士毕业,首位博士马中骐,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就是这一年毕业的。从此,中国开启了博士培养的新征程。博士这一特殊的人群,也成为知识分子重要的一个阶层。编号为10001的博士学位证书对博士的认知随着博士数量越来越多,这类“在知识的最远边界独自钻研”的人也逐渐走下神坛。人们对博士的认知,也逐渐清晰、明了。国民对于博士的“崇拜”,可以追溯到早期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早期中国学生到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之后基本上都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但其实,当时人们对于国外博士的培养知之甚少,而在国内能读到博士的人也是凤毛麟角。1990年电视剧《围城》热播,掀起了国民对于博士乃至高知分子的热议。钱钟书在原著中展示了生动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形象,也真实地描绘了当时人们对于国外毕业博士的“迷信”。主人翁方鸿渐和韩学愈都持有“克莱登大学博士”的文凭,但两个人的博士学位都是用钱买来的,回国之后却能够成为大学教授,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国外教学的认知缺失。陈道明在《围城》中饰演方鸿渐女主人翁苏文纨的博士学位则反映了另一问题。苏文纨在法国里昂大学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然而其攻读的方向是却是中国现代诗研究。研究中国文学的人还要去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听起来似乎不可理解,但在其深层意义上,是有其必要性的。相比起理工科,中国文学在国内是纯正的中国血统,研究观点相对一致,只有到了国外,才能接触到更多学术观点。我们究竟需不需要大量博士随着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始有了国产的博士。1987年6月,北大培养的首批文学博士毕业,其中就包括当代著名的文化学者陈平原教授。陈教授说,当年拿到自己的博士学位并没有十分激动,因为相比起这个头衔,他更看重自己是否有真才实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有了完整的学位制度,但高校内部并没有举行隆重的博士毕业典礼,更没有现在盛行的穿博士袍、戴博士帽、拨流苏等习惯。如今,博士的毕业仪式越来越隆重,博士生的质量却未必有如当初那么高。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博士学位重不重要,跟专业方向也有关系。在近代中国的学术史中,文史领域的一流学者未必有博士学位,包括《围城》的作者钱钟书、“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等。但是,理工类、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则会更需要严格的训练和更专业的指导,考取博士学位就更有必要。中国博士培养现状2008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在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2007年我国的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到2008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许多人也开始认为,我们一味地追求数量,却不看重博士生的质量,这种说法,其实是十分主观和片面的。第一,博士数量增长是全球性现象。事实上,除了中国之外,美国等西方国家培养的博士生数量也在与日俱增,这并不是中国的专利,而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国际竞争等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的结果。因此,中国培养博士数量越来越多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的。第二,博士在中国依然是稀缺人群。虽然中国国产博士的数量居全球第一,但跟中国庞大的人口基础相比,博士生的比例依然不算高,与美国相比更是有较大的距离。并且,博士生培养依然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短板。这个问题不容小觑。第三,博导数量严重不足。早年导师在培养博士生的时候,基本是“一对一教学”的,甚至是“多对一”的情况,导师可以有更多时间教育学生,也能采取个性化指导。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砺锋,当时有一位导师和三位助教带领他,而今天,他作为博导,要带的博士生却多达60多位。第四,博士生质量确实存在存在一定问题。博士生招生数量的提升,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教学质量下降,研究生培养存在一定的泡沫,甚至出现了不少的学风不严谨、学术造假的现象。类似的新闻时常见诸于新闻,已是见怪不怪。北大教授陈平原如何提升博士生水平博士生水平如何提升,这是一个严肃的命题,同时也是一个十分专业的问题,笔者不敢妄下断言。然而,笔者认为,起码有两方面是可以考虑和借鉴的。一方面,尝试从博士生招生、研读、毕业考量等方面提高要求,尤其是需要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才能准予毕业;另一方面,欧美国家都是高校对自己颁发的学位负责,经过考量,业内也很容易就知道,哪些大学的博士含金量更高。我们今天看国产的博士,并不需要带着有色眼镜,认为国产的博士就一定不如出国留学的。但客观上讲,中国的博士培养还有很长的路,我们也希望国产的博士能够有更好的质量,甚至能够与世界名校的博士站在同样的学术高度上。加油,中国博士!
在如今生态环境等问题备受重视,关于这方面的建设与发展也是越发受关注,此类人才在就业前景也是非常光明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林业就是与之相关的专业之一,我们农林类院校不少,但是以“林业”命名的不多,在校友会最新公布的各类高校排名中,就单独将林业大学进行了一个排名,下面小编将给大家一一介绍一下。北京林业大学简称“北林”,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211工程。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现今学校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多门类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现校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学位专业和1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风景园林学、林学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在学科评估中,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一流建设学科位居A+档位,在总的农林类院校中也是名列前茅,特色专业优势突出。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位于哈尔滨,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位列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依托地理区位以林科为优势,为我国林业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多种学科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现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覆盖)、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在学科评选中,林业工程被评为A+类一级学科;林业工程和林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在东北地区也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作为一所农林类院校,学校的的专业特色还是非常突出的。南京林业大学简称“南林”,是由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南林是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三个A级学科,其中林业工程和林学为A+,这样的学科实力可以说是超过很多211院校的,而且得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凭借其林科方面的优势,也是一举入选双一流,林业工程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校简称“林科大”或“中南林”,位于湖南长沙,是国家林业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也是湖南省属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六所高校之一。学校的前身之一为1958年成立的湖南林学院;与2005年学校更为现名。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2个国家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还有7个国家管理专业、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88亩,拥有一个占地面积达7万余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可以说为学校相关专业的学习也是提供了便利,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拥有植物1100多种,对于想要报考林业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是非常值得报考的。西南林业大学学校简称“西林”,位于云南昆明,是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政府省部共建大学。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高校,办学起源于1938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建校于1958年昆明农林学院;于2010年更为现名。学校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本科专业74。依托着强大的地域优势,学校在林业方面的发展还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在林学、生物环境等学科领域非常有优势;校园环境优美,一年四季景色、气候宜人,也是一个非常适合报考的院校。对于想要报考林业类大学的小伙伴们,以上这五所都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