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货商业协会CCAGM与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联合撰写《2019-2020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于近日发布。此报告基于103家以百货经营为主的零售企业和近300家样本门店的具体经营数据,并结合相关宏观经济数据综合分析、编制而成。报告显示,虽然2019年企业的门店和销售增速同比进一步放缓,但在平效、毛利率、净利率、客单价等关键指标上,百货业态的质量有所提升。数据显示,103家以百货经营为主的样本企业2019年企业销售总额7653亿元(包含百货、超市等业态),增长率2.8%,其中超市增长率4.0%,百货增长率1.0%,购物中心增长率6.8%,奥特莱斯增长率9.8%,电器专业店增长率-1.5%,网络零售增长率11.7%。企业门店总数7740家,增长率1.3%。总营业面积6300万平方米,增长率4.7%,其中自有面积占45%,正式员工数46万人,比2018年减少7.1%。样本企业提供百货业态数据的100家,销售总额3588亿元,较2018年小幅增长1.0%,其中51%的企业正增长,49%企业负增长。同店对比,2019年同店平均增长率为0.3%,2018年为2.0%,其中,52%的企业同店对比显示正增长。企业的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情况,样本企业2019年三项费用总额比2018年下降2.9%,2019年企业的三项费用率平均为18.1%,比2018年减少0.2个百分点,总体上看,2019年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有所缓解。2019年样本企业正式员工数平均下降3.8%,正式员工总数(所有样本企业正式员工人数加总)下降7.8%,员工薪酬总额下降6%。百货业态正式员工数下降8.7%,平均下降幅度3.7%。PDF版本将会分享到199IT高端交流群,感谢您的支持!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2020年亿万富翁报告2020上半年美国广告行业报告2020年奢侈品市场概览亚洲金融发展报告:普惠金融篇COVID-19对全球旅游业造成影响评估COVID-19对全球广告投资的影响报告2020年全球电子废物监测报告2020年传播、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调查报告中国K12在线教育市场调研 及用户消费行为报告2020年冠状病毒对数据和营销行业的影响2020年度亚太知识产权报告建立货架意识:量化广播对FMCG品牌最后一分钟的影响报告2019中国企业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2020年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127)2020年客户历程管理和客户体验测量报告2019中国电子商务报告(182页)报告:首席营销官的难题和优秀营销人员的标准2020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2020年6月移动市场报告2020年网络新闻报告(112页)2020年Q1软件业报告2019年美国网络广告收入报告2020年中全球媒体行业预测报告2020年社交媒体营销报告Z世代亚太版:亚太地区内的互连、互动和成长新青年新消费观察研究报告报告:电动汽车能否战胜冠状病毒危机2020年Q1教育应用报告2019年欧洲广告报告报告:消费者体验指数2020年能源发展报告(204页)COVID-19对游戏行业的影响报告2020社交媒体趋势报告2020年基于账户营销报告亚洲广告程序化购买报告2020年社交媒体趋势报告2020全球零售银行报告2019年性福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网络媒体行业报告报告:COVID-19对学校和教育的潜在影响金融科技在香港银行业的采用和创新2019年App Store全球报告2019年美国博彩行业报告聚焦游戏领域:2020年度报告新冠疫情前后的化妆品行业观察与展望2020年工作和生活平衡报告报告:利用营销数据制定更好的决策人工智能芯片之争报告:技术战中的中国挑战(69页)报告:COVID-19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报告:消费者、可持续性和ICT报告:新冠疫情危机或使全球赤贫人口增至11亿2020年Q1全球市场研究报告报告:实施COVID-19复苏COVID-19全球调查报告:对内部业务的影响2020年CRM数据管理报告2020物业行业专题报告2020年春季消费者心声研究报告2020 年数字化转型趋势报告2020年全球保险报告2020年第二季度消费者参与报告2020年第6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社交媒体指数报告2020年全球云服务市场报告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19/20202020未来的消费者报告2020年全球媒体行业报告COVID-19期间语音助手用户行为调查报告报告:从可靠性到弹性报告:CCPA塑造隐私格局2020年全球能源报告COVID-19时期的广告业2020年智能音频报告(55页)2020年B2B网络体验报告后疫情时代的挑战和机遇2020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投资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移动广告指数报告2020年营销报告商务电子邮件营销报告COVID-19影响之消费支出报告2020年推动能源系统有效转型报告报告:COVID-19如何永远改变消费者的行为第四版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就业监测报告COVID – 19相关出行限制:全球旅游概览报告2019-2020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报告(97页)2020年印度零售报告| NOTICE |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20中国零售科技产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今年疫情影响下,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加速,零售科技成为业内创新经营、重构效率与消费者体验的利器。其中一体化智能零售服务商慧策(原旺店通)作为唯一一家入选典型案例的垂直零售领域的服务商,与阿里妈妈、有赞等知名企业一齐选入零售科技产业图谱。图:慧策登入零售科技产业图谱据艾瑞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67.4%的用户认为其在网上购物的频次增加,消费方式转移线上成为新常态。这种转变催生了零售企业业务模式的质变,也促使企业提高了对零售科技的认知。在对企业未来调整方向调研中,83%的企业将发展线上销售渠道,68%的企业将进行数字化生态建设。零售企业认识到,提高科技含量、加速智能化转型,可对“人、货、场”进行数字化重构,减轻疫情冲击。作为零售科技的主力军,零售服务商受到广泛关注。这其中,技术驱动型的一体化智能零售服务商慧策,堪称是零售企业智能化升级的首选。慧策最早以ERP切入市场时便绽放锋芒,凭借运行速度、稳定性、数据准确和安全性等技术优势,迅速揽获中粮、强生、周黑鸭等众多领军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头部客户已持续形成其占位市场的专属优势。高质量客户的占有率,决定了慧策的行业地位。通过头部客户的背书和口碑,足以证明慧策的产品和服务拥有绝对优势,大大增强业内对慧策实力的信赖,客户体量也因此迅速扩大。截止2019年,慧策已服务了超41万商家,涵盖众多世界500强、上市企业、知名品牌和TOP商家,客户续费率高达91.3%。不仅如此,客户优势赋予的前瞻性市场洞察和沉淀多年的产品及业务场景能力,造就了慧策的可持续性先发优势。2019年6月的品牌升级发布会上,慧策便率先提出行业首个一体化智能零售解决方案,以助力零售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从技术、产品、到功能、甚至服务,慧策均为行业领先。另一方面,艾瑞报告显示,随着DT时代发展,数据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资产,尤其“人、货、场”重构后,零售企业对于掌握消费者精准信息更加迫切,此时,各环节数据资产收集成为零售企业数据驱动转型的重要基础。但因以往各业务线之间数据复杂度高、存在信息孤岛,企业智能化转型困难。而慧策旗下的一体化智能零售解决方案,其核心解决的便是数据智能问题。以店+小程序、数智门店POS、卡米全渠道、旺店通ERP、旺店通WMS、客优CRM、云筹大数据等涵盖电商经营链路的产品布局为基础,慧策打通从前端、中台到后端的底层业务数据,实现数据融合,构建出大而多维的企业经营大数据。同时,结合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进行精准的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甚至能够预测问题消除隐患,最终助力企业管理者制定更有智慧的经营策略,以数据驱动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此外,艾瑞报告认为,零售企业的升级可结合自身营业收入、信息化程度等实际情况进行切入。而慧策旗下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产品体系,以旺店通ERP为核心,多个产品线可灵活组建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能够适配不同发展阶段零售企业的业务需求,并带来优良的经济效益。正如慧策产品负责人胡涛所说:“我们每个产品的开发,都以技术为硬核打造功能的优越性,同时以业务场景考虑产品的可持续性,通过高灵活、高性能、高扩展的系统架构,去匹配不同阶段和不同业务目标的企业需求,实现全规模、全场景的覆盖。”RECOMMEND
新零售的背景一、中国零售业发展进入第三次浪潮后半场1、百货商店 一统天下2、实体零售多种 业态并存3、线上线下 多种业态融合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3616元三、消费者需求升级,注重品质及时间价值四、大批新技术进入应用爆发期,提升运营效率新零售的认知一、市场对于新零售概念的认知是无人零售、智慧零售二、新零售发展的背景是行业成本降低,效益增速新零售发展孕育的背景是行业成本降低,效益增速, 其核心动力依然是经济利益,是企业对于市场利润的寻找和追逐;而新零售的实现基础,则是科技的进步三、经历了爆发式高速发展的中国网上零售进入稳健增长四、新零售产业链图谱五、新零售为代表的智能零售逐渐构建联动网状供应链结构传统零售供应链呈现线性状态,各参与方之间依次进行信息交换,效率较低。而新零售为代表的智能零售则逐渐构建联动网状供应链结构,供应链向网状结构转变,信息传达更高效 。新零售特点一、数字化、线下场景成为数据节点数字化是新零售很多方式和方法实现的基础,而数字化的基础这是技术的应用。新零售时代,线下场景成为了数据节点,各种传感器使 得企业可以收集到更多数据,帮助去管理渠道、供应链、商品以及消费者。二、全渠道、线上线下打通,无缝购物体验全渠道的核心,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无缝的购物体 验,作用是实现线上线下流量的无缝转化。三、灵活供应链的融合、新零售的类别一、生鲜超市:生鲜电商进入千亿规模预计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650亿元,生鲜类零售市场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新零售的不断发展和模式创新,无论线上或线下渠道都将成为各路零售“兵家”必争之地。二、生鲜超市:聚焦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成关键三、无人零售以商品差价为主,后期拓展广告收入、数据变现等模式1、无人零售企业收入来源以销售商品赚取差价为主,并且通过规模化提高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此外,从加盟商获取加盟 ,费用的商业模式也已经开始推行。2、无人零售发展至中后期,企业数据更为庞大,其盈利模式将随之产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以互联网思路开展营销服务、数据变现等都是比较成熟的可参考模式。四、无人零售:资本看好无人零售模式新零售的趋势一、智慧城市中的一环,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新零售带动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基础设施技术不断发展突破,无人便利店,无人机等之间相互配合,全链条智能化空间进一步提升。这些技术的突破又将反补新零售行业的发展,人们生活便捷度进一步提升,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要素之一二、线上线下界限模糊,全渠道零售是未来发展主流三、技术驱动将会成为新零售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变革,最终将会推动零售企业供应链系统、物流体系、营销体 系、运营体系发生系统化的变革四、无人零售市场整体看好,但发展仍受到一定困阻更多精彩辰商软件助力长城汽车WEY计划辰商软件助力蔚来体验店NIO House颠覆汽车销售模式五粮液与辰商软件合作探索酒类小程序新零售模式辰商软件助力喜多福搭建茶文化平台
核心观点1.零售新物种是零售业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模式迭代单位。2.当前零售业升级贯穿零售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线上线下融合和业态创新为显性特征。3.流量红利衰退和消费需求结构性变化是零售新物种产生的必然原因;数字基础设施完善与核心技术应用落地催化了其产生的过程。4.零售业升级同时意味着零售商角色的转变,未来的大型零售商既是零售业务提供商,同时也是零售基础设施供应商;零售赋能将大幅提升整个零售行业的运营效率。什么是零售新物种?零售新物种,属于零售业升级的范畴,是当前零售业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具体而言,零售新物种是以特定垂直品类切入,经由供应链重塑、渠道融合、业态创新、数据化驱动等环节重塑形成的零售商业模式迭代单位。相较传统零售商业模式,新物种从行业层面和需求层面改变零售业的面貌:以更高的行业效率与更优化的成本结构重塑行业形态;以更好的产品与体验满足消费需求。就研究范畴而言,本报告涉及泛生鲜、服装、3C、家居生活四个品类的零售新物种。为何会出现零售新物种?溯源:国内零售业独特发展路径1.实体零售先天不足,区域间供求呈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就线下实体零售人均基础设施而言,我国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体零售发展整体呈现“先天不足”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城乡差异显著,且各线城市发展水平悬殊,区域间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一线城市与部分核心二线城市,零售商品供给相对过剩;而在低线城市与广大农村地区,零售商品供给相对不足,且在便利程度与商品丰富度方面相距甚远。上述结构性矛盾进一步限制了国内实体零售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但同时也暗含了网络零售的巨大潜力。2.流量红利得天独厚,网络购物发展的“黄金时代“。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与终端的普及,为国内网络购物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庞大的网民基数与购买需求,则为国内网络购物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与此同时,国内实体零售基础设施的相对薄弱及空间分布不均衡性为网络购物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生长空间。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核算,2010年至2016年间,国内网络购物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约为47.17%,国内网络购物发展经历了持续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然而,在实体零售先天不足的大前提下,网络购物市场的“黄金时代”意味着硬币的另一面是对流量的过度依赖:在这种模式下,传统实体零售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依旧缓慢,而线上购物市场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用户流量的获取与转化;一旦线上流量红利消耗殆尽,网络零售的黄金时代便一去不复返;这也为网络零售商与传统线下零售商的转型埋下了伏笔。3.网络零售增速放缓,零售业升级势在必行。2016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增速首次低于30%。流量红利的逐渐丧失,加之国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低位徘徊,导致网络购物市场难以维系持续性高速增长;对于网络零售商而言,如何持续保持增长,成为其最为关注的问题。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核算,截至2016年末国内网络零售渗透率仅为14.1%。这意味着网络零售商如想保持持续性增长,仅凭现有的线上业务很难达成;而作为业务版图开拓的一种可能,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运营模式被寄予厚望。求索:网络零售与实体零售间关系的重新审视在网络零售增速放缓的同时,实体零售主要业态经营回暖。根据商务部数据发布:典型企业分业态数据显示,2017全年,专卖店、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各业态的销售额增速分别为8.3%、6.2%、3.8%和2.4%,实体零售增速显著回升。上述现状迫使线下与线上零售巨头重新审视网络零售与实体零售间的关系。网络零售发展经历增速拐点后,线上与线下零售渠道的关系从互斥转为融合:网络零售商与传统线下零售商间的关系由对立转变为协作共赢。线上线下融合,成为网络零售商与实体零售商共同的诉求。一方面,通过线上赋能,网络零售商为传统零售商提供线上流量与数据驱动支持;另一方面,传统零售商为网络零售商提供线下流量入口与业态升级空间。网络零售商与实体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重构:零售新物种产生的必然性与可能性1.零售新物种产生的必然性(1)行业视角:流量红利衰退,线下价值重估,渠道融合趋势下重归商业本质。线上流量红利的衰退意味着线上边际获客成本的激增。近十年来网络零售得以经历快速发展的重要逻辑之一,便在于其边际获客成本显著低于线下零售。就行业层面而言,流量红利渐失削弱了实体零售与线上零售的获客成本差,这成为网络零售增速趋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由于实体零售边际获客成本增幅低于网络零售,与此同时消费端需求呈现出结构性变化,实体零售逐步回暖,线下价值得以重估。(2)需求视角:消费升级引发结构性需求的变化。就消费端而言,零售新物种产生的必然性在于: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结构性变化。该变化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刻画:品类升级、品质升级和体验升级。究其根本,消费结构性变化是在特定社会经济环境下,消费群体在消费能力、消费观念、需求特征在消费行为模式上的共同作用结果。综上,零售新物种的产生具备其必然性:一方面,国内零售行业现有模式面临挑战,渠道融合成为必由趋势,零售业发展须重归商业本质。零售商通过主导或参与零售业变革与升级,提升行业效率,以实现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升级引发需求的结构性变化,零售商只有及时洞察并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主动参与变革,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2.零售新物种产生的可能性(1)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线上线下融合意味着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原本割裂的消费场景被打通,因此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率仍是其发展的基础。根据CNNIC最新发布的数据:就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而言,截止2017年9月,国内移动电话基站数量为604.1万个,其中4G基站占比达到74%,移动网络覆盖范围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就智能移动终端覆盖率而言,截止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53亿,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达到54.45%,其中城镇地区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达到69.23%,并保持持续增长。(2)核心技术应用落地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应用落地,为零售新物种的产生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渠道融合背景下,线上线下消费行为产生的零售大数据同步至数据仓库,经由维度建模、机器学习等方式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至个性化推荐、全链路营销、智能补货、销量预测等实际运营环节,从而提升行业效率。(3)宏观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从需求端为消费升级与零售新物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4)国内消费预期向好伴随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消费预期同步调整与之适应。在GDP增速换挡的宏观背景下,国内消费预期非但未受其冲击,反而稳中有升持续走高;而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情况,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显著较高且走势强劲。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了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信心以及消费意愿的强弱。消费预期向好,同样从社会需求层面为零售业升级和新物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当前零售业升级的主要特征纵观零售业发展历程,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体现在两个层面。行业层面而言,在于效率和成本;需求层面而言,在于产品和体验。根据所在环节与消费者感知度的不同,艾瑞咨询认为当前零售业升级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零售商角色的颠覆性转变零售业升级同样意味着零售商角色的颠覆性转变。艾瑞咨询认为,零售商角色的转变体现在三个方面:经营理念的转变、功能定位的转变、业务模式的转变。经营理念而言,零售商以满足人的需求作为各项业务开展的核心,在此基础上通过业务深耕与模式迭代重塑行业效率与消费体验。功能定位而言,一方面零售商需不断探索为商品销售提供新的渠道和通路;另一方面,具备数字化能力与资源的零售商,能够为中小商户提供能力输出,作为零售基础设施供应与服务商,通过零售赋能提升行业效率。业务模式而言,一方面零售商应不断探索渠道融合与业态创新的可能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和购物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业务积累与技术研发,为中小商户提供更为全面的能力输出与系统化零售解决方案。基于对当前零售业发展阶段特征与零售商角色转变的深刻认知,各大零售商分别提出其各自对于零售业升级的概念解读,其中以阿里“新零售”、京东“第四次零售革命”与“无界零售”以及苏宁“智慧零售”为典型代表。阿里的新零售概念首次提出于2016年云栖大会。根据定义,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业态。以“以心为本”、“零售二重性”和“零售物种大爆发”为特征,同时意味着人货场的重构;区别与以往任何一次零售变革,新零售将通过数据与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真正实现消费方式逆向牵引生产变革。它将为传统零售业态插上数据的翅膀,优化资产配置,孵化新型零售物种,重塑价值链,创造高效企业,引领消费升级,催生新型服务商并形成零售新生态,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新契机。京东对于当前零售业升级的理解集中体现为第四次零售革命与无界零售概念。就第四次零售革命而言,其内在逻辑在于:零售业的本质在于效率、成本与体验;效率、成本、体验的改善有赖于零售基础设施的升级;零售革命改变的是零售基础设施;一流的零售基础设施应同时具备可塑化、智能化、协同化特征。可见,第四次零售革命强调零售基础设施在行业升级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无界零售而言,更多从消费需求出发,强调未来消费场景和入口的无界性,同时对于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连接与实现也呈现无界性特征;从零售未来形态来看,使得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处地满足随心的需求而不设限。苏宁对于当前零售业升级的理解,集中体现为智慧零售概念。根据定义,智慧零售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感知消费需求,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场景化的产品和服务。与传统零售相比较,智慧零售时代生产关系逐渐从“产→销→用”向“用→销→产”变革,核心从“商品销售”转向“服务提供”。在传统零售活动中,零售商是专业的商品交换媒介,其模式是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向下游消费者进行销售。在智慧零售生态中,零售商通过数据采集,超前预测消费需求,并传导给生产商,生产商根据需求定义和需求订单以消费者定制化的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零售活动不再是以单纯商品销售为最终目标,作为流通桥梁,零售商更加关注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持续互动,以消费者体验为导向的“服务”成为零售产业的灵魂。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支撑起智慧零售生态的重要支点,通过赋能零售商,使其对消费需求的感知更加精准、响应更加快速,最终达到提升用户体验和提高经济增长的目的。就苏宁智慧零售项目落地而言,目前已形成由苏宁易购广场、苏宁云店、苏鲜生、苏宁红孩子、苏宁极物、苏宁汽车超市、苏宁易购直营店、零售云苏宁易购县镇店、苏宁小店等业态构成的智慧零售生态。案例分析——苏宁零售云苏宁零售云平台,其本质是开放的零售解决方案平台。基于苏宁多年来在零售行业特别是家电3C领域的业务优势积淀进行能力输出,对传统零售门店进行全价值链的平台化赋能,打通全品类采购、销售、物流、金融等环节,实现智慧零售闭环管理。就零售商角色转变的视角而言,零售云平台作为提供打通全品类的零售解决方案开放平台,在作为全渠道零售商的同时,兼负起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这也反映出国内大型零售商在角色转型方面的共性趋势。现阶段而言,通过苏宁零售云平台孵化的新型门店业态,主要是零售云苏宁易购县镇店。零售云门店之所以首先瞄准县镇市场,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县镇市场存量空间巨大,传统专营店数量众多,但流量入口分散;其次,就县镇市场现有门店属性而言:多数门店店面形象较差,经营品牌单一、品类操作受限、经营管理数字化程度低、且营销手段传统;上述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传统专营店模式经营业绩的日益下滑。因此对于中小商户而言,普遍存在改善经营现状的诉求。而对于县镇地区的消费者而言,其对于购物场景、品牌与品类多元化的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基于上述现状与问题,以零售赋能为特征的零售解决方案平台应运而生。就零售赋能的维度而言,苏宁零售云为合作商家提供品牌、供应链、物流、数据体系等全方位赋能。品牌赋能:通过给予合作商户品牌授权,为其提供品牌背书与专业化定位,通过苏宁在家电3C市场领域的影响力为门店提供流量保障。此外,通过共享线上和线下的营销资源,为门店带来持续的客流和销售转化。布局与选品:消费者对于购物场景的存在相当的需求,据此苏宁零售云为合作商户提供门店布局、门店规划以及选品等方面的支持,并为门店开业运营提供系统化培训与指导。供应链赋能:作为具备全渠道能力的零售商,苏宁零售云为加盟商提供线上+线下供应链赋能,一方面为门店品牌与品类扩充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供销模式的改善提升加盟商的库存周转与资金利用效率。物流赋能:通过将仓储物流集约化中心化,一方面为加盟商户降低仓储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在物流效率方面得以提升。此外,还提供售后配送安装支持,苏宁物流直接负责按销售订单送货到家,全程时效可见。数据体系搭建:针对县镇零售专营店运营中数字化程度低的现状,苏宁零售云为之提供以POS系统为核心的数据系统与IT支持,为门店运营效率提升与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技术化支持。
文/亿欧智库“新零售”一词由马云在16年的云栖大会上提出,至今已经出现一年有余,提到“新零售” ,大部分人会自然而然将它和阿里巴巴联系在一起。然而,亿欧智库认为,“新零售” 之“新”在于顺势下的“变化”,其背后是整个零售市场在新技术和新思维的冲击下,发生的新变化,内涵和外延不应该局限于“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如今有哪些新变化影响了零售业,各企业又是如何应对的?亿欧智库尝试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撰写了《新零售的概念、模式和案例研究报告》,对当前零售业变化的背景和各种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当下时间段零售行业参与者的新动作,列举一些零售企业应对新变化的案例,为零售业更好的应对新发展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新零售概念的新解读零售业是伴随着人类文明产生的,在人们知道以物换物时,零售业就已经存在了。在零售业历史研究中,西方经济学家总结的三次革命分别是百货商店、连锁店以及超级购物中心的出现。近年来,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概念也逐渐兴起。“新零售”这一专有名词,由马云在2016年10月份提出,2017年被称为“新零售元年”。市场上对于新零售的理解各不相同,通过将市面上各种说法的关键词提取、按照新零售的表现形式、影响、目标以及最终形态进行高度归纳,亿欧智库总结出这样的图谱:但“新零售”所反应出的“新”,又是一个可以放至全球、全历史时期行之皆准的,零售业的发展基调。亿欧智库认为,对于任何新鲜事物的研究和分析都不应脱离宏观经济背景和历史发展长河,因此,这份报告中,尝试用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去理解新零售。因此,这份报告并不局限于“新零售”这一专有名词,而是聚焦于当下时间段,零售行业各方参与者所表现出的变化与不同。亿欧智库认为,新零售只是互联网实现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过程中,零售行业发展、变化的一个阶段,只不过在这个阶段,进步与变化出现了加速和集中,变得更快、更具有爆发力。当然,新零售概念也有其独特的逻辑:新零售发展孕育的背景是行业成本降低,效益增速,其核心动力依然是经济利益,是企业对于市场利润的寻找和追逐;而新零售的实现基础,则是科技的进步;新零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数字化、全渠道以及更为灵活的供应链;新零售的发展方向,依然是跟随者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实零售创造的价值匹配消费者的需求。 新零售的主要特征新零售的主要动力——经济利益被冠以“新零售”相关概念的商业最大动作,就是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企业投资或收购线下企业,以自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线下业务。其背后隐藏的逻辑是:电商空间收窄,而线下零售潜力无穷,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企业转向发展新零售业态。同时,近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逐年放缓,预计2017年将降至3.6%,线上零售面向的用户总规模趋于稳定,而根据海通证券对阿里获客成本的测算,纯线上形式的开发客户成本已经越来越高,因而,探索零售业的新业态发展已成必然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人口增速由1997年的1.01%降至2015年的0.50%。中国市场由“人口增量市场”转为“人口存量市场”。存量市场下,依靠低价策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效果会越来越差,消费者粘性和复购率显得更为重要。同时企业需要通过对消费者潜在需求进行深度挖掘,从而释放消费能力。而这一切都要求企业更加了解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更佳的体验”,零售行业理念由“低价零售”转为“体验式零售” 。新零售,是更重视体验的零售,而其核心动力,则是寻求更大的市场利润。新零售的重要基础——新兴技术近两年,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在零售业中得到了很多应用,促使零售的很多环节发生了变化。新技术使得消费者体验得到增强,衍生出新业态,改进了零售企业的运营和物流系统,为新零售奠定了重要基础。基于新技术,我们才可以感受到电商界面的推送更加精准、快递的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场的导购机器人使购物更有趣。新技术在零售终端、物流环节的应用,可以产生有价值的数据。将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收集、监测以及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有针对性地对进行店铺运营和消费者管理。物流环节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而技术的应用帮助物流实现自动化仓储以及高效配送。新零售隐形动力——需求变化消费需求是新零售的牵引力,消费者的变化代表着市场的变化,自然也是新零售所要跟随的趋势。消费者变化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结构变化、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需求和偏好变化。其中,消费者结构变化包括消费者年龄结构以及地理结构的变化。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收入达到5000美金时,消费者会加大消费力度,注重消费品质,消费率会上升,相应的休闲娱乐产业消费占比会有所提高。亿欧智库研究发现,我国一二线城市人均收入基本保持在5000美金以上。在三线城市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美金临界点的城市也在不断增多。(亿欧智库采用每年对应的平均汇率作为换算率,其中2011=6.62、2012=6.3、2013=6.29、2014=6.14、2015=6.23)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借凭更多的收入,不再仅局限于购买生活必需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升,消费者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零售业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也不再只是交换提供效用工具的通道,而更加具备“娱乐性”、“社交性”。新零售的特点——数字化、全渠道、灵活供应链的融合新零售最大的特点便是数字化、全渠道以及更灵活的供应链这三个维度的交互融合。其中,数字化是最核心的特点,也是全渠道和更灵活的供应链的实现基础。数字化的实质,是将信息转化为数据,从而实现对于实体元素的合理、高效的统筹安排、管理和分配。我国零售业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赋能下,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数字化程度都比较高,物流成为新零售进行数字化的重点,未来的物流信息甚至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进行溯源新零售另一大特点就是线上线下渠道的打通。渠道的打通重点并不在线下开店,线上开发APP,其背后更考验的是,是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对于数据的挖掘能力、云端的统筹能力以及线下店铺和物流体系的协同反应能力。全渠道的核心,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无缝的购物体验,作用是实现线上线下流量的无缝转化。新零售企业的典型策略不同类型的零售企业,如品牌商,电商,线下连锁,掌控的零售的环节不同,也根据各自特点在不同环节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上游供应链改进自己具备制造能力的品牌商,如优衣库、GAP、ZARA等,通过加强制作端品控,改进设计,从源头保证产品品质。网易严选等通过ODM的方式,从渠道深入到产品的设计、质检等环节,加强对上游产品品质和成本的控制,满足新零售时代消费者对品质和价格的追求。渠道商沃尔玛通过与上游厂商商讨生产计划,参与到新品研发和质量控制,培训工人等方式,加强对上游的控制,从源头确保品质。苏宁云商和阿里巴巴等,则是通过现金技术,进行供应链的改进。渠道变革网易严选、名创优品等,通过压缩后端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的渠道成本,从而实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低价产品。新零售最重要的是,线上和线下渠道是相互打通的。传统的线下品牌通过拥抱社交软件或是电商平台实现线上渠道;以淘品牌为代表的线上品牌商积极开拓线下店。阿里、京东以及亚马逊等综合实力较强的电商平台,通过投资或收购,布局线下零售。同时,利用自身的技术和互联网基因,对线下零售进行相应的改造,打造全渠道、全互联的新零售生态。以阿里为例,从银泰商业开始,到2017年11月,阿里巴巴已对线下零售投资大约726亿元。以阿里为代表,零售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动力。2016年4月,阿里收购东南亚电子商务平台Lazada51%的股权,同年8月,AliExpress完成从C2C到B2C的成功转型。根据阿里17年财务数据,其国际贸易业务收入实现75%的增速。亿欧智库认为,国内电商收入增速放缓,阿里逐渐开始发力国际业务,在东南亚等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阿里的进军有可能复制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消费环节的提升红领西服等西装、家具、茶品等商品的企业,在高毛利率空间的基础上,开始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务,并以消费者数据为基础,数据化改造供应链,从而实现C2B或C2M模式。一类零售商占据生鲜市场,定位中高端人群(如白领等),通过线上或者线下提供便捷的生鲜获取服务。线上电商往往通过“前置仓”布点或者靠近合作便利店的方式实现生鲜仓库布局尽可能靠近消费者,从而满足“两小时达”或者“一小时达”等服务,如每日优鲜、U掌柜等。随着消费者了解电商平台的渠道越来越多来自社交,社交电商也随之涌现。社交电商通常利用社交工具汇集前端大量需求,然后进行后端统一采购。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范本,基本具备了阿里新零售的所有特征,也是阿里新零售的标杆业态。新零售典型案例发起者阿里巴巴——全面多手段布局、全环节改造,盒马鲜生探索新业态。京东——全面布局,新技术为重要支撑,先进物流构建重要竞争力,达达-京东到家,生鲜上门配送到家,前端强化消费者体验。主力军苏宁——老牌线下快速拥抱线上。就硬件设施而言,苏宁不论是线下门店资产以及物流体系,都已发展的较为充分。不过,老牌线下零售商的基因,也使其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步伐相对缓慢。2011年开始,苏宁通过苏宁易购,开始加速切入线上。2015年之后,苏宁相应的几个大动作,让其加速发展。线上零售苏宁体量还无法同京东相比,不过近几年保持较高增速。物流方面,苏宁收购天天快递后,已经实现了对京东的反超,两家都已开放自营物流,苏宁已经实现盈利。金融领域,目前苏宁金融已经获得13张金融牌照,比京东金融牌照齐全,但体量小些。永辉——不断求变,新物种进击新零售。永辉超市在新零售时代不断求变,最引人注目的举动是其所孕育的“超级物种”。永辉还通过源头直采,自建物流,加强供应链。优衣库——通过SPA模式,利用强大供应链打造高性价比乐友——打造全渠道体验此外,还有星巴克严控品质,增强消费体验,7-11围绕消费者需求,主动求变,每日优鲜精准物流、严控品质等案例。借机入局者网易严选——ODM模式打造高性价比。网易严选通过与上游制造商直接取得合作,其中不乏大牌商品(GUCCI、MK等)的代工厂,生产的商品直接属于网易严选品牌。通过将大品牌的品牌溢价、中间流通环节产生的诸多费用,让利给制造商和消费者。消费者可以买到品质更好的商品,制造商获得更多的利润,网易严选也实现了快速的成长,实现了多赢的局面。顺丰——物流公司凭物流优势进军零售。以顺丰速运为代表,借凭公司较为雄厚的实力以及全自营的强大物流体系,进军零售行业。顺丰速运旗下顺丰优选,从2012年开始孕育,定位中高端生鲜市场,实行预售模式实现产地直采,配合其航空物流、冷链物流,将新鲜食品快速高效送到消费者手里。顺丰优选随着发展也逐渐扩充能够提供的商品类别。供应商新技术服务商为传统零售行业参与者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帮助传统或创业公司实现对接新零售,如帮其搭建全渠道系统、连锁门店系统、互联网平台、会员管理系统等。供应链服务商主要面向小B端企业信息阻塞、渠道不全的痛点,通过提供进货平台、物流车辆和自动化仓库等服务,帮助整合或解决供应链痛点。中商惠民定位为以社会O2O运营服务为核心的企业,目前推出B2B、B2C和B2F三大体系服务。“惠配通”(B2B服务)专为社区超市(便利店)经营管理者设计,着力解决社区超市“进货难,进货贵,进假货”的问题,从源头上把控了食品安全,减少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惠生活”(B2C服务)针对社区居民消费打造,居民通过APP快速购买商品。“惠付通”(B2F服务)定位于社区家庭的便民服务,诸如水、电、煤、气缴费,公交一卡通、手机话费、游戏币充值,彩票购买,保险、宽带办理等服务。以上是报告的部分内容精选,全文报告下载请点击:《新零售的概念、模式和案例研究报告》文章版权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核心观点1.零售新物种是零售业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模式迭代单位。2.当前零售业升级贯穿零售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线上线下融合和业态创新为显性特征。3.流量红利衰退和消费需求结构性变化是零售新物种产生的必然原因;数字基础设施完善与核心技术应用落地催化了其产生的过程。4.零售业升级同时意味着零售商角色的转变,未来的大型零售商既是零售业务提供商,同时也是零售基础设施供应商;零售赋能将大幅提升整个零售行业的运营效率。什么是零售新物种?零售新物种,属于零售业升级的范畴,是当前零售业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具体而言,零售新物种是以特定垂直品类切入,经由供应链重塑、渠道融合、业态创新、数据化驱动等环节重塑形成的零售商业模式迭代单位。相较传统零售商业模式,新物种从行业层面和需求层面改变零售业的面貌:以更高的行业效率与更优化的成本结构重塑行业形态;以更好的产品与体验满足消费需求。就研究范畴而言,本报告涉及泛生鲜、服装、3C、家居生活四个品类的零售新物种。为何会出现零售新物种?溯源:国内零售业独特发展路径1.实体零售先天不足,区域间供求呈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就线下实体零售人均基础设施而言,我国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体零售发展整体呈现“先天不足”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城乡差异显著,且各线城市发展水平悬殊,区域间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一线城市与部分核心二线城市,零售商品供给相对过剩;而在低线城市与广大农村地区,零售商品供给相对不足,且在便利程度与商品丰富度方面相距甚远。上述结构性矛盾进一步限制了国内实体零售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但同时也暗含了网络零售的巨大潜力。2.流量红利得天独厚,网络购物发展的“黄金时代“。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与终端的普及,为国内网络购物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庞大的网民基数与购买需求,则为国内网络购物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与此同时,国内实体零售基础设施的相对薄弱及空间分布不均衡性为网络购物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生长空间。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核算,2010年至2016年间,国内网络购物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约为47.17%,国内网络购物发展经历了持续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然而,在实体零售先天不足的大前提下,网络购物市场的“黄金时代”意味着硬币的另一面是对流量的过度依赖:在这种模式下,传统实体零售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依旧缓慢,而线上购物市场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用户流量的获取与转化;一旦线上流量红利消耗殆尽,网络零售的黄金时代便一去不复返;这也为网络零售商与传统线下零售商的转型埋下了伏笔。3.网络零售增速放缓,零售业升级势在必行。2016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增速首次低于30%。流量红利的逐渐丧失,加之国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低位徘徊,导致网络购物市场难以维系持续性高速增长;对于网络零售商而言,如何持续保持增长,成为其最为关注的问题。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核算,截至2016年末国内网络零售渗透率仅为14.1%。这意味着网络零售商如想保持持续性增长,仅凭现有的线上业务很难达成;而作为业务版图开拓的一种可能,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运营模式被寄予厚望。求索:网络零售与实体零售间关系的重新审视在网络零售增速放缓的同时,实体零售主要业态经营回暖。根据商务部数据发布:典型企业分业态数据显示,2017全年,专卖店、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各业态的销售额增速分别为8.3%、6.2%、3.8%和2.4%,实体零售增速显著回升。上述现状迫使线下与线上零售巨头重新审视网络零售与实体零售间的关系。网络零售发展经历增速拐点后,线上与线下零售渠道的关系从互斥转为融合:网络零售商与传统线下零售商间的关系由对立转变为协作共赢。线上线下融合,成为网络零售商与实体零售商共同的诉求。一方面,通过线上赋能,网络零售商为传统零售商提供线上流量与数据驱动支持;另一方面,传统零售商为网络零售商提供线下流量入口与业态升级空间。网络零售商与实体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重构:零售新物种产生的必然性与可能性1.零售新物种产生的必然性(1)行业视角:流量红利衰退,线下价值重估,渠道融合趋势下重归商业本质。线上流量红利的衰退意味着线上边际获客成本的激增。近十年来网络零售得以经历快速发展的重要逻辑之一,便在于其边际获客成本显著低于线下零售。就行业层面而言,流量红利渐失削弱了实体零售与线上零售的获客成本差,这成为网络零售增速趋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由于实体零售边际获客成本增幅低于网络零售,与此同时消费端需求呈现出结构性变化,实体零售逐步回暖,线下价值得以重估。(2)需求视角:消费升级引发结构性需求的变化。就消费端而言,零售新物种产生的必然性在于: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结构性变化。该变化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刻画:品类升级、品质升级和体验升级。究其根本,消费结构性变化是在特定社会经济环境下,消费群体在消费能力、消费观念、需求特征在消费行为模式上的共同作用结果。综上,零售新物种的产生具备其必然性:一方面,国内零售行业现有模式面临挑战,渠道融合成为必由趋势,零售业发展须重归商业本质。零售商通过主导或参与零售业变革与升级,提升行业效率,以实现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升级引发需求的结构性变化,零售商只有及时洞察并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主动参与变革,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2.零售新物种产生的可能性(1)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线上线下融合意味着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原本割裂的消费场景被打通,因此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率仍是其发展的基础。根据CNNIC最新发布的数据:就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而言,截止2017年9月,国内移动电话基站数量为604.1万个,其中4G基站占比达到74%,移动网络覆盖范围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就智能移动终端覆盖率而言,截止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53亿,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达到54.45%,其中城镇地区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达到69.23%,并保持持续增长。(2)核心技术应用落地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应用落地,为零售新物种的产生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渠道融合背景下,线上线下消费行为产生的零售大数据同步至数据仓库,经由维度建模、机器学习等方式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至个性化推荐、全链路营销、智能补货、销量预测等实际运营环节,从而提升行业效率。(3)宏观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从需求端为消费升级与零售新物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4)国内消费预期向好伴随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消费预期同步调整与之适应。在GDP增速换挡的宏观背景下,国内消费预期非但未受其冲击,反而稳中有升持续走高;而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情况,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显著较高且走势强劲。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了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信心以及消费意愿的强弱。消费预期向好,同样从社会需求层面为零售业升级和新物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当前零售业升级的主要特征纵观零售业发展历程,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体现在两个层面。行业层面而言,在于效率和成本;需求层面而言,在于产品和体验。根据所在环节与消费者感知度的不同,艾瑞咨询认为当前零售业升级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零售商角色的颠覆性转变零售业升级同样意味着零售商角色的颠覆性转变。艾瑞咨询认为,零售商角色的转变体现在三个方面:经营理念的转变、功能定位的转变、业务模式的转变。经营理念而言,零售商以满足人的需求作为各项业务开展的核心,在此基础上通过业务深耕与模式迭代重塑行业效率与消费体验。功能定位而言,一方面零售商需不断探索为商品销售提供新的渠道和通路;另一方面,具备数字化能力与资源的零售商,能够为中小商户提供能力输出,作为零售基础设施供应与服务商,通过零售赋能提升行业效率。业务模式而言,一方面零售商应不断探索渠道融合与业态创新的可能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和购物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业务积累与技术研发,为中小商户提供更为全面的能力输出与系统化零售解决方案。基于对当前零售业发展阶段特征与零售商角色转变的深刻认知,各大零售商分别提出其各自对于零售业升级的概念解读,其中以阿里“新零售”、京东“第四次零售革命”与“无界零售”以及苏宁“智慧零售”为典型代表。阿里的新零售概念首次提出于2016年云栖大会。根据定义,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业态。以“以心为本”、“零售二重性”和“零售物种大爆发”为特征,同时意味着人货场的重构;区别与以往任何一次零售变革,新零售将通过数据与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真正实现消费方式逆向牵引生产变革。它将为传统零售业态插上数据的翅膀,优化资产配置,孵化新型零售物种,重塑价值链,创造高效企业,引领消费升级,催生新型服务商并形成零售新生态,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新契机。京东对于当前零售业升级的理解集中体现为第四次零售革命与无界零售概念。就第四次零售革命而言,其内在逻辑在于:零售业的本质在于效率、成本与体验;效率、成本、体验的改善有赖于零售基础设施的升级;零售革命改变的是零售基础设施;一流的零售基础设施应同时具备可塑化、智能化、协同化特征。可见,第四次零售革命强调零售基础设施在行业升级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无界零售而言,更多从消费需求出发,强调未来消费场景和入口的无界性,同时对于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连接与实现也呈现无界性特征;从零售未来形态来看,使得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处地满足随心的需求而不设限。苏宁对于当前零售业升级的理解,集中体现为智慧零售概念。根据定义,智慧零售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感知消费需求,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场景化的产品和服务。与传统零售相比较,智慧零售时代生产关系逐渐从“产→销→用”向“用→销→产”变革,核心从“商品销售”转向“服务提供”。在传统零售活动中,零售商是专业的商品交换媒介,其模式是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向下游消费者进行销售。在智慧零售生态中,零售商通过数据采集,超前预测消费需求,并传导给生产商,生产商根据需求定义和需求订单以消费者定制化的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零售活动不再是以单纯商品销售为最终目标,作为流通桥梁,零售商更加关注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持续互动,以消费者体验为导向的“服务”成为零售产业的灵魂。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支撑起智慧零售生态的重要支点,通过赋能零售商,使其对消费需求的感知更加精准、响应更加快速,最终达到提升用户体验和提高经济增长的目的。就苏宁智慧零售项目落地而言,目前已形成由苏宁易购广场、苏宁云店、苏鲜生、苏宁红孩子、苏宁极物、苏宁汽车超市、苏宁易购直营店、零售云苏宁易购县镇店、苏宁小店等业态构成的智慧零售生态。案例分析——苏宁零售云苏宁零售云平台,其本质是开放的零售解决方案平台。基于苏宁多年来在零售行业特别是家电3C领域的业务优势积淀进行能力输出,对传统零售门店进行全价值链的平台化赋能,打通全品类采购、销售、物流、金融等环节,实现智慧零售闭环管理。就零售商角色转变的视角而言,零售云平台作为提供打通全品类的零售解决方案开放平台,在作为全渠道零售商的同时,兼负起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这也反映出国内大型零售商在角色转型方面的共性趋势。现阶段而言,通过苏宁零售云平台孵化的新型门店业态,主要是零售云苏宁易购县镇店。零售云门店之所以首先瞄准县镇市场,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县镇市场存量空间巨大,传统专营店数量众多,但流量入口分散;其次,就县镇市场现有门店属性而言:多数门店店面形象较差,经营品牌单一、品类操作受限、经营管理数字化程度低、且营销手段传统;上述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传统专营店模式经营业绩的日益下滑。因此对于中小商户而言,普遍存在改善经营现状的诉求。而对于县镇地区的消费者而言,其对于购物场景、品牌与品类多元化的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基于上述现状与问题,以零售赋能为特征的零售解决方案平台应运而生。就零售赋能的维度而言,苏宁零售云为合作商家提供品牌、供应链、物流、数据体系等全方位赋能。品牌赋能:通过给予合作商户品牌授权,为其提供品牌背书与专业化定位,通过苏宁在家电3C市场领域的影响力为门店提供流量保障。此外,通过共享线上和线下的营销资源,为门店带来持续的客流和销售转化。布局与选品:消费者对于购物场景的存在相当的需求,据此苏宁零售云为合作商户提供门店布局、门店规划以及选品等方面的支持,并为门店开业运营提供系统化培训与指导。供应链赋能:作为具备全渠道能力的零售商,苏宁零售云为加盟商提供线上+线下供应链赋能,一方面为门店品牌与品类扩充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供销模式的改善提升加盟商的库存周转与资金利用效率。物流赋能:通过将仓储物流集约化中心化,一方面为加盟商户降低仓储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在物流效率方面得以提升。此外,还提供售后配送安装支持,苏宁物流直接负责按销售订单送货到家,全程时效可见。数据体系搭建:针对县镇零售专营店运营中数字化程度低的现状,苏宁零售云为之提供以POS系统为核心的数据系统与IT支持,为门店运营效率提升与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技术化支持。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图片来源:新华社12月18日,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机构尼尔森公布最新研究显示,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全球零售业带来深刻影响,伴随着人们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转变,消费市场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该研究报告认为,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国的消费复苏步伐走在了世界前沿。在经历疫情期间线上消费的爆发后,线下渠道也开始强势复苏。通过3月份和8月份对线下零售渠道的盘点,尼尔森发现,到8月份,大部分线下渠道的存量店铺都已恢复正常运营。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传统渠道,如化妆品店、母婴店,到8月份也基本恢复正常。其中,现代渠道的存量店铺正常营业率从3月份的76%升至86%,传统渠道从3月份的64%升至80%;母婴渠道的存量店铺正常营业率从3月份的67%升至80%,化妆品渠道从3月份的53%升至75%。而在现代渠道中,大型店铺和小型店铺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根据尼尔森统计,8月份大卖场渠道的存量店铺正常营业率从3月份的98%降至93%,超市渠道从3月份的95%降至87%。这意味着,大型店铺尤其是大卖场和超市,存量店铺正常营业率不升反降。相比之下,小型店铺尤其是小型超市和便利店,则展现出强劲的复苏活力。8月份,小型超市渠道的存量店铺正常营业率从3月份的73%升至84%,便利店渠道从3月份的79%升至90%。尼尔森中国区总裁萨金特表示,疫情迫使人们减少外出、花更多时间在家,随着人们购物地点和方式的改变,零售业格局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一些人来说,这种变化可能是永久的。而且,这些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体现。零售商和品牌商需要重新审视人们的购物场所、时间和方式,调整业务重心,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萨金特说。尼尔森首席商务官丁玎表示,无论是从最新的中国经济数据还是尼尔森的快消行业数据,都可以看到中国零售业的全面复苏态势。在经历疫情期间线上办公、线上购物、线上教育、线上娱乐等数字经济的空前发展后,快消市场线下渠道开始展示令人振奋的复苏迹象。【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文来自:百度知道日报7月3日,商务部发布《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16/2017年)》,全面展示2016年我国零售业发展情况,分析行业发展环境,指出行业存在问题,预判未来发展趋势。以下是报告完整版:一、行业发展概况(一)行业总体规模1.法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伴随国家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深化,零售行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日益活跃,2016 年我国零售业经营单位数延续小幅增长态势,法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据商务部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测算,截至2016年底我国零售业经营单位共有 1811.91 万个,同比增长 5.2%。其中,法人企业单位数量为 244.83 万个,同比增长28%,占全部经营单位比重为13.5%,比上年提升2.4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数量1567.08 万个,同比增长2.4%,占全部经营单位比重为86.5%。2.商品零售增速缓中趋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商品零售额增速逐年下 2015年, 191.28 2015年, 1530.89 2016年, 244.83 2016年, 1567.08 法人企业数量个体工商户数量 2 降,从 2010 年到 2015 年累计下降 7.9 个百分点,年均下降 1.6 个百分点。2016 年,零售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商品零售额增长缓中趋稳,限额以上大中型法人企业销售额增长加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 年我国商品零售额为 296518 亿元,同比增长 10.4%,增速比上年降低 0.2 个百分点,降幅比上年收窄 1.4 个百分点据商务部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测算,2016 年限额以上大中型法人企业销售额为 9.1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7%,增速比上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大中型法人企业销售额占商品零售额比重为 30.9%,比上年同期减少 2.3 个百分点。从主要经济体零售行业增长情况来看,2016 年我国商品零售额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分别比美国、日本、欧盟高 7.5、11 和 7.6 个百分点。3.大型零售企业出现好转2011 年开始,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速连续放缓,近两年甚至出现负增长,进入 2016 年,见底回稳态势明显,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大型零售企业增长情况已经出现好转。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16 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 0.5%;下半年市场情况出现好转,7 月、 9 月、11 月、12 月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为正增长,其中 9 月、11 月、12 月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2 月增速高达 7%。(二)主要业态情况1.实体零售增速明显分化面临“千店一面”的同质化竞争、网络零售的消费分流、消费需求深刻变化等不利形势,近年来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实体零售转型升级加快步伐,转型阵痛中不同业态增 19.8% 17.9% 24.4% 19.1% 15.9% 22.2% 22.6% 10.8% 8.9% 0.4% -0.1% -0.5% -5% 0% 5% 10% 15% 20% 25% 30% -1.6% -4.2% 2.1% 0.6% 7.0% -8% -6% -4% -2% 0% 2% 4% 6% 8%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5年 2016年 5 速明显分化。据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监测数据,2016 年便利店、购物中心、超市销售额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 7.7%、7.4%和 6.7%;专业店、百货店销售额增长较慢,增速分别为 3.1%和 1.3%,百货店增速较上年下降 2.1 个百分点,专业店增速比上年提高 2.8 个百分点。2.网络零售发展趋于成熟近年来我国网络零售进入平稳增长成熟阶段,增长速度缓中趋稳,网络零售企业之间竞争从增量扩张转入存量开发,发展质量、服务水平和购物体验全面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 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 51556 亿元,同比增长 26.2%,增速比上年降低 7.1 个百分点,降幅比上年收窄 9.3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 41944 亿元,增长 25.6%,增速比上年降低 6 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4.1% 5.8% 5.5% 7.7% 3.4% 0.3% 6.8% 11.8% 1.3% 3.1% 6.7% 7.4% 0% 2% 4% 6% 8% 10% 12% 14% 百货店 专业店 超市 购物中心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6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 12.6%,比上年扩大 1.8 个百分点。(三)企业经营效益1.整体债务水平略有下降零售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小幅下降。据商务部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测算,截至 2016 年底,零售业限额以上大中型法人企业,资产总额为 4.53 万亿元,总资产增长率为 4.3%;负债总额为 3.27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3.6%;净资产为 1.2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6.1%;资产负债率为 72.3%,比上年降低 0.5个百分点。资产结构得到优化,流动性略有提升。据商务部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测算,2016 年底零售业限额以上大中型法人企业,流动资产为 3.01 万亿元,同比增长 4.8%,占资产总额比重为 66.6%,比上年同期增加 0.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为 1.53 万亿元,同比增长 4.1%,占资产总额比重为 33.4%。2.盈利能力基本保持稳定2016 年,零售企业利润规模小幅上涨,利润总额增速快于主营业务利润和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略有下降,盈利能力基本保持稳定。据商务部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测算,2016 年零售业限额以上大中型法人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为 89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3.4%;营业利润为 1580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利润总额为 1650 亿元,比上年增长 3.8%。营业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为 95.8%,比上年降低 1.1 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与企业销售额的比率为 9.72%,每 100 元企业销售额带来的主营业务利润为 9.72 元,比上年提高 0.06 元;营业利润与企业销售额的比率为 1.73%,每 100 元企业销售额带来的营业利润为 1.73 元,与上年持平;利润总额与年末资产总额 8610 1540 1590 8900 1580 165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主营业务利润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2015年 2016年 9 的比率为 3.64%,每 100 元资产创造的利润额为 3.64 元,比上年微降 0.02 元。3.企业人工成本上涨较快2016 年,国家出台一系列降成本举措,零售企业成本水平总体平稳,商品采购成本、三项费用增速低于同期销售额,人工成本上涨较快,增速高于同期销售额。据商务部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测算,2016 年零售业限额以上大中型法人企业,商品采购成本为 77980 亿元,比上年增长 2%,增速比企业销售额低 0.7 个百分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为 84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增速比企业销售额低 0.9 个百分点;工资总额为 28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4%,增速比企业销售额高 1.3 个百分点。商品购进额与企业销售额的比率为 85.2%,每 100 元企业销售额中包含的商品采购成本为 85.2 元,比上年降低 0.57 元;三项费用与企业销售额的比率为 9.18%,每 100 元企业销售额中包含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为 9.18 元,比上年降低 0.08 元;工资总额与企业销售额的比率为 3.14%,每 100 元企业销售额中包含的人工成本为 3.14 元,比上年提高 0.04 元。4.行业劳动效率小幅提升2016 年零售行业劳动效率实现正增长,但增幅不及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零售行业人员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2016 年零售业人均劳效(商品零售额与零售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率)为 51.9 万元/人,比上年增长 5.4%,增速比同期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低 1 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 3 个百分点。(四)行业转型升级1.实体店数字化程度提高随着更多零售企业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日常运营,供应链各环节互联网化改造逐步深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6年12月,全国企业开展在线销售的比例已经达到45.3%,比上年提高 12.7 个百分点。零售企业积极提升门店数字化水平,打通线上线下商品、客户、订单信息,更好匹配顾客、商品、场地等零售要素,提升运营效率。2016 年“双 11”期间,在家电、服饰、汽车、家装、美妆等多个行业,天猫上实现线上线下商品通、服务通、会员通的店铺超过 100 万家。天猫帮助家装、生鲜等领域的 6 万家线下门店实现全面电子化,门店可共享线上大数据,更好布局门店开设地点、商品定价、商品展示等。更多零售企业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以用户为核心,整合实体门店、网上商店、第三方平台和移动端等诸多渠道资源,为消费 5.4% 6.4% 8.4% 0% 2% 4% 6% 8% 10% 零售业人均劳效 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 者提供便捷的消费体验。目前,“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线上下单、门店提货”、“门店下单、仓库配送”等新型零售模式不断涌现。2.零售商品结构继续升级伴随居民收入增长、消费水平提高,2016 年我国零售业商品结构继续升级,发展型、享受型商品热销。一是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伴随房地产市场回暖,居民改善型住房需求得到释放,带动居住类商品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6 年限额以上企业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零售额增速分别为 14.0%、12.7%,分别比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增速高 5.7 和 4.4 个百分点。二是健康休闲类商品增长较快。随着健康生活理念逐步普及,居民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带动休闲运动、医疗保健类商品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 年限额以上企业体育娱乐用品、中西 26.0% 25.3% 23.5% 24.7% 32.6% 45.3% 0% 10% 20% 30% 40% 50%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14 药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为 13.9%、12.0%,分别比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增速高 5.6 和 3.7 个百分点。三是智能型商品增长较快。凭借更好的功能质量和消费体验,智能型商品持续热销,催生消费者升级换代需求。据工信和信息化部数据,2016 年全国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 5.2 亿部,同比增长 14.0%;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为 93.2%,比上年扩大 4.9 个百分点。2016 年“双 11”阿里零售平台的智能消费占比为 7.4%,比 2012 年提高 5.8 个百分点。四是绿色环保型产品增长较快。随着居民环保意识增强,绿色、节能、环保商品成为零售市场新增长点。据阿里研究院数据, 2016 年“双 11”当天,绿色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 40.2%,购买人数同比增长 31.3%,无毒环保水性漆、绿色有机橄榄油和节水节能洗衣机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244%、228%和 126%。3.品牌连锁经营快速发展整体连锁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连锁门店总数平稳增长,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稳步提升。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 2016年连锁百强零售企业门店总数达 11.4万个,同比增长 5.9%;商品销售额为 2.1 万亿元,同比增长 3.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6.4%。连锁品牌化便利店扩张较快。借助网点布局贴近消费者、营业时间长等便利优势,近年来便利店销售保持快速增长,便利店单店营业面积小、选址灵活,有利于其快速扩张。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16 年我国连锁便利店品牌超过 260 个,门店数 0.0% 1.2% 3.2% 7.0% 8.3% 8.7% 8.7% 10.1% 10.5% 11.2% 11.4% 11.9% 12.0% 12.7% 13.9% 14.0% 0% 2% 4% 6% 8% 10% 12% 14% 16% 金银珠宝类石油及制品类其他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书报杂志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汽车类食品饮料烟酒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日用品类通讯器材类中西药品类家具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16 达 9.8 万家,同比增长 9%;销售额达 1334 亿元,同比增长 9%;单店日均销售额达 3714 元,同比增长 4%。4.支付方式更加多元高效2016 年,银行卡支付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继续提高,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同时卡均、笔均消费金额双双下降,银行卡消费支付“小额多次”特征更加明显,支付灵活性增强。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6 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消费业务 383.29 亿笔,金额 56.50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2.03%和 2.72%,银行卡渗透率达到 48.47%,比上年提高 0.51 个百分点。全国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 9593 元,同比下降 5.08%;笔均消费金额为 1474 元,同比下降 22.17%,降幅比上年增大 10.47 个百分点。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支付场景极大丰富,2016 年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在实体门店迅速普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调查数据,网民在实体店购物结算使用手机支 24.20% 32.00% 35.10% 38.60% 43.50% 47.45% 47.70% 47.96% 48.47% 20% 25% 30% 35% 40% 45% 5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17 付的比例高达 50.3%,农村地区使用率也已达到 31.7%。(五)行业社会贡献1.吸纳就业人数稳定增长零售行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领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伴随零售行业法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法人企业单位吸纳就业人数增长较快,占行业从业人员比重有所增加。据商务部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测算,截至 2016 年底我国零售业从业人员共有 5709.72 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 4.8%。其中,法人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为 1736.17 万人,同比增长 7.9%,占行业总就业人数比重为 30.4%,比上年增加 0.9 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数量 3973.55 万人,同比增长 3.5%。2016 年零售业就业人数增加 259.98 万人,其中法人企业单位就业人数增加 126.85 万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共有 77603 万人,据此计算,零售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 7.4%,比上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2.应交税金规模小幅下降“营改增”全面推开以来,零售企业税收负担整体下降,“减税降费”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为行业创新发展“减负松绑”。 2016 年零售行业缴纳税金同比有所减少,但绝对规模依然较大,对国家财政收入贡献突出。据商务部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测算,2016 年零售行业限额以上大中型法人企业应交税金 1660 亿元,比上年减少 1.2%;限额以上大中型法人企业应交税金与其销售额的比率为 1.8%,比上年降低 0.1 个百分点。二、行业发展趋势2016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经济增长新动力不断积聚,国民经济稳中趋缓,稳中向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升级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呈现出“新消费、新零售和新生态”特征。初步预测,2017 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将保持在 10%左右,比同期 GDP 增速高出 3 个百分点;全国商品零售额增长 9.8%左右,商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网络零售增速保持领先,预计全年增速在 25%左右,远高于百货店、专业店、超市等传统业态。2016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对外发布,对零售业发展提出了调结构、创发展、促融合等 16 条意见,为实体零售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零售行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降成本、提效率、优服务,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未来我国零售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新格局近年来,实体店受到网络零售巨大冲击,经营陷入困难,电商企业流量红利消退,发展遇到瓶颈,加之消费诉求发生深刻变化,实体零售与网络电商正逐步从独立、对抗走向融合、协作,深度融合是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的发展方向。阿里巴巴牵手三江购物、银泰百货、百联集团,沃尔玛、永辉超市引入京东,线上 20 线下企业合作互动频繁,有助于实体零售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据支付宝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有近 1000 家大型购物中心、5 万家超市便利店、55 万家餐厅参加了双十二活动。在未来零售市场中,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领先技术为驱动,数字化技术将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传统零售在物理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将获得极大延展,消费者不再受区域、时段和店面等因素限制,零售行业终将发展成面向线上线下全客群,提供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全体验的新型零售模式。(二)多业态跨界协同趋势明显在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背景下,单纯依靠商品销售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未来的零售行业将继续朝多业态、多领域聚合式、协同化方向转型。新零售时代,零售企业将围绕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展开,各类商业综合体将聚合教育、亲子、医疗、健身、旅游、商务等更加多样的服务业态,从以往单纯的购物中心逐渐转型为体验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体验。天虹百货逐步开始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将旗下门店统一采取主题场景布局,零售、餐饮与娱乐三大板块按照 2:1:1 的比例布局,为消费者营造出舒适的购物环境,同时也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购物、休闲、娱乐需求;国美逐步对线下门店进行新场景改造,从单一的电器零售商向产品+休闲娱乐的体验式场景化卖场转变,烘焙教室、电竞专区、小美网咖、家庭 21 家居家装等场景,增加年轻消费群体黏性,培育新的消费需求。此外,超级物种作为永辉致力于“零售+餐饮”的新尝试,预计 2017 年底全国门店数量将达 50 家,并将依据消费者需求及商圈匹配度等因素,融合儿童设施、自助洗衣、宠物店等新领域。(三)社交化场景化模式成主流互联网时代,以广告为主的单向传播方式效果不断衰减,口碑、信任成为零售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的重要因素。企业利用主流社交平台,开展品牌宣传、会员营销、销售支付等诸多环节服务;通过与消费者、消费群体保持高频互动,提高自身的社交属性,了解消费痛点,填补品牌短板;通过促成不同来源的消费者建立聚类的社交关系,帮助他们实现分享、沟通与讨论,提高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社交心理依赖,并凭借消费者的口碑宣传引发群蜂效应。天虹商场在落实门店微信后不仅实现了线下门店的可视化,还结合实体场景、社交关系等逐步打通营销、会员、商品、销售、支付在内的诸多环节;国美 Plus 开创“社交+商务+利益分享”生态圈商业模式,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吃、穿、购、娱” 的基本需求,更能满足他们社交、分享的心理需求。未来的零售企业将不再是纯粹的商品售卖者,而将成为整合资源、打造社交化业务生态、实现多方共赢的市场组织者。据估算 2020 年我国社交电商商户规模 2400 万户,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未来 5 年行业将有 10 倍以上的拓展空间。(四)重构智能高效供应链体系22 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流通环节,传统零售企业对全供应链控制能力较弱,信息传导响应不及时,供需错配导致企业库存高企、周转率低、商品同质化等问题不断加剧。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数字化水平提高,重构消费主导、响应及时、快时尚化的供应链,实现产端、渠道和客户一体化的效能提升,将成为我国零售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永辉、步步高、大润发均与全球优质源头合作,加快基地建设和产端战略合作,去中间化和品质化,大商集团通过收购澳大利亚格林岩石牧场、德国城堡酿酒厂等上游生产商,引进大量国内稀缺的特色化、品质化商品资源,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年利润较上年大幅提升了 52.3 个百分点。未来,新供应链将实现全链条数字化,从客户、物流、支付、服务等数字一体化,从而实现库存最优乃至零库存;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消费需求,以需定产,柔性制造,深耕上游供应链,保障企业的差异化、高端化、定制化战略精准实施,最终实现零售升级。(五)社区商业进入黄金发展期宏观经济增速不断放缓,我国实体零售仍将延续平缓发展态势。在场地租金攀升、企业利润下降的大环境下,门店越开越小俨然已成为我国实体零售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便利店、精品超市、社区型购物中心等社区商业将成为零售企业寻求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2016 年 11 月,阿里巴巴入股三江购物,旗下的淘宝便利店先后进驻杭州、上海、宁波。2017 年 2 月,京东集团宣布年内将在全国开设 1 万家家电专卖店;两个月后,京东集团“百 23 万便利店计划”出炉,预计未来 5 年将在全国开设超过 100 万家京东便利店。伴随着我国社区零售整合化、全渠道发展进程逐步加快,投资成本低,成熟周期短的社区零售必将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小而美”的社区化零售业态将更符合新形势下消费市场的客观需求。三、行业发展问题(一)传统经营模式亟需变革互联网环境下,以消费升级为主线的消费理念、消费诉求、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消费分层、小众化、个性化特点日益突出,传统零售商业模式一定程度制约零售业持续健康发展。从零供合作方式看,我国传统零售业中,仍有部分企业将入场费、联营扣点作为其主要利润来源。零售商引厂进店、出租柜台,不掌握产品终端,不参与销售过程,不直接服务顾客,仅为品牌商提供收银和物业管理等商业服务,自主经营功能衰退,市场敏感度低,是当前零售业经营转型、业态升级缓慢的症结之一。从竞争方式看,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同质化较为严重,千店一面、千店同品现象突出,其中百货业约 87%的商品雷同。同质化必然导致过度的价格竞争,零售企业微利经营甚至是无利经营。从销售模式看,层层代理制是传统零售行业常用的销售模式,一件产24品从厂家经过层层代理商,再到终端销售店,最后到消费者手中,层层加价导致产品价格虚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二)商业网点布局仍待优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商业网点建设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 2015 年末限额以上法人零售企业营业面积比 2011 年增长 53.8%,呈现高度竞争的零售市场格局,较大程度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商业网点发展不均衡、结构性过剩、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凸显。从区域结构看,零售行业发展呈现东强西弱的特点,尤其是连锁等现代商业组织形式发展与东部有很大差距。从城市内部看,中心城区商业网点集中,商业体建设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企业盈利困难。重庆市五大商圈商业体量超过 400 万平方米,业态老旧,其中观音桥朗晴广场空臵率逾 40%。从业态结构看,大型百货店、超级市场饱和。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16 年全国范围百货与购物中心业态关闭56 家门店,大型超市业态关闭 129 家门店。而“最后一公里”社区商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以每百万人拥有社区便利店店铺数量统计,日本388家,台湾地区425 家,中国大陆城市平均为 54 家。此外,部分老商业网点配套不完善,周边环境较差、交通路况拥堵、购物空间不佳,均在一定程度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导致客流减少。(三)成本高企压缩利润空间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有效措施,流通企业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等有所下降,但受制于物流成本高企、房地产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零售企业经营成本压力依然较大。从物流成本看,我国物流行业集中度低,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发展滞后,造成中间环节多、周转期长、效率低下等问题,物流成本依然偏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16 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比率为 14.9%,比上年下降 1.1 个百分点,但仍比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 5 个百分点。特别是冷链物流建设滞后,全国冷藏车人均保有量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第一时间预冷、分级、包装、标准化,导致全国每年农产品损耗超过 3000 亿元。从租金成本看,房地产价格上涨推涨商业地产租金,一线城市表现尤为明显。据统计数据,2016 年第三季度,北京市购物中心首层租金指数同比增长 2%左右,比五年前增长逾两成,其中,中高端购物中心首层租金为916.2元/㎡/月,环比上涨0.3%。此外,人工成本、商业用电成本等均是零售企业成本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四)数据驱动应用仍显不足大数据时代,数据化、智能化逐渐成为零售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前提,重建以数据链为核心的经营决策模式,是实现自身转型和升级的基石。互联网零售企业基于自身优势,已在数据挖掘、数据决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大部分传统零售企业数据基础较为薄弱,数据管理技术落后,数据思维意识不强,在会员管理、商品管理等方面数据应用依然不足。从数据获取看,我国传统零售企业收集数据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POS机数据和历史交易数据,收集交易过程数据能力较弱,消费者行为数据缺失。而实体店收集行为数据的技术并非空白,如沃尔玛在手推车上追加跟踪器,根据推车路径改进货架摆放;银泰、大悦城等大型零售企业通过进店 WiFi、二维码等方式与顾客交互。从数据应用看,传统零售企业数据管理技术较为薄弱,数据细粒度不够,数据标准化、数据孤岛问题尚未解决,不能从海量数据中高效地获取关键机会洞察点,数据应用范围大部分局限于商品品类分析报表,无法满足当前对消费者个性化营销、重塑高效协同供应链等需求。(五)市场公平秩序尚待改善近年来,我国在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领域、部分环节还存在不诚信、不规范、不公平的现象。从商品服务看,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售后服务等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涉及网络购物的投诉增长明显。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 2016 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 65.35 万件,同比增长 2.3%;网络购物投诉 24.11 万件,同比增长65.4%。从信息安全看,网络购物为消费者带来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但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骚扰甚至钱财损失等问题随之而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 2016》指出,2016年4.8亿网购用户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占51%,其中84%因信息泄露受到骚扰、金钱损失等不良影响,全年因个人信息泄露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 915 亿元。从税收公平看,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但征税管理等方面尚待加强,一些网店经营者钻法律空子,偷税漏税现象增加,一定程度上构成对实体商家的不公平。如工商登记注册企业在线上通过自然人身份开店逃避纳税,或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分流销售额,减少缴纳税额。四、行业发展环境及政策建议2017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改革红利将逐渐释放,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零售业发展的宏观、政策、技术环境继续改善,新兴消费群体正在崛起,但制约零售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仍然存在,扩大消费基础有待进一步稳固。(一)发展环境1.宏观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和全球经济日益复苏支撑, 2016 年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74.4 万亿元,同比增长 6.7%,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 28 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7 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强劲回升,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6.9%,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 0.2 个百分点,增速创 2015 年四季度以来新高。消费需求逐步增强。 2017 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5823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 1-2 月加快 0.5 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 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2 个百分点。就业收入明显好转。2016 年城镇新增就业 334 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 16 万人;市场求人倍率为 1.13,比上年同期略有提高;居民收入实际增长 7.0%,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0.5 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持续好转。2017 年 3 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和银联中国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分别为 111 和 86.4,创下 2008 年 1 月份和 2013 年 10 月份以来第二高位。2.需求变化推动消费升级近年来我国消费群体、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均发生深刻变化: 从消费群体看,据估算,当前我国 80、90 和 00 后约有 5.5 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40%左右,这部分新兴消费群体具备一定社会地位和收入积累,处于买房、结婚、生育黄金时期,接受新事物快、消费观念超前,是新业态、新模式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担当了我国消费主力军角色。从消费目的看,消费者购物不再满足于温饱,越来越追求个人发展、身心健康、感情升华。从消费内容看,消费支出从基础生活类商品逐渐向耐用商品、绿色健康商品、智能商品、高端商品转变。从消费方式看,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网上购物和信用消费。从消费场景看,购物地点从实体店转移到任何手机能上网的场所。消费需求变化推动零售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加大转型力度,积极调整经营模式和业态布局,实现传统零售再造。3.信息技术助力营销优化当前人口红利和线上流量红利即将用尽,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零售业实现战略变革、模式再造和服务提升的新动力,有助于零售企业顺应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智能化消费需求,更有效降成本、提效率。一是有助于精准营销。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顾客消费行为和特征,推动零售企业开展精准化、人性化、差异化服务,不但能大大节省营销成本,还能提高反馈率和成交率。
人民网北京12月22日电 (孙阳)近日,全球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公布的最新研究显示,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全球零售业带来深刻影响,消费市场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消费复苏步伐走在了世界前沿,在经历疫情期间线上消费爆发后,线下渠道也开始强势复苏。当前,疫情在海外市场仍在持续蔓延。在此背景下,全球零售业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尼尔森中国区总裁Justin Sargent表示:“疫情迫使人们减少外出、花更多时间在家,随着人们购物地点和方式的改变,零售业格局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一些人来说,这种变化可能是永久的。而且,这些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体现。零售商和品牌商需要重新审视人们的购物场所、时间和方式,调整业务重心,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回到中国市场,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居民生活逐步恢复,消费活力持续增强。尼尔森首席商务官丁玎表示:“无论是从最新的中国经济数据还是尼尔森的快消行业数据,都可以看到中国零售业的全面复苏态势。在经历疫情期间线上办公、线上购物、线上教育、线上娱乐等数字经济的空前发展后,快消市场线下渠道开始展示令人振奋的复苏迹象。”尼尔森研究显示,进入第三季度,线上销售在增长同时开始回归理性,线下渠道则在疫情后强势反弹。受疫情影响,尤其在电商购物节的推动下,第二季度线上渠道重要性一度达到34%。到7、8月份线上销售仍在增长,但已开始进入相对理性的状态,7月份和8月份线上渠道的重要性为分别为25%和27%。与此同时,线下渠道开始强势复苏,7月份和8月份线下渠道的重要性分别为75%和73%,相比之下第二季度为66%。同时,尼尔森的最新行业趋势调研显示,O2O,社交电商和市场下沉是渠道的未来大重点。在回答未来12-18个月公司的业务重点有哪些时,79%的受访者选择了更加关注O2O,64%选择了社交电商和私域流量,57%选择了市场下沉。【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纵观全球零售变迁历史,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科技发展和潮流演变始终在驱动零售行业的变革。亿欧智库发布「再生与新声」——《中国零售科技与潮流趋势研究报告》,围绕“潮流邂逅科技”主题,分析科技落地与潮流趋势,探究中国零售消费市场风向。「再生」指的是,科技改造零售行业,技术的落地提升企业效率,优化用户体验;「新声」指的是,大量新事物出现在消费市场上,凭借品牌、模式、场景、营销等手段杀出重围。亿欧智库剖析零售科技与潮流的底层逻辑和演变路径,分享行业洞见,以期为从业者、投资者及其他关注零售行业的读者提供思考方向,多维度促进零售行业的发展。科技推动与潮流牵引,共同驱动零售迭代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底层技术能力,链接品牌商、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等零售业生态伙伴,向着高效、智能方向发展,形成全新的商业基础设施。科技对零售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居民消费购买力日益攀升,消费主体个性化需求特征明显,消费主权时代到来,对商品与消费的适配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潮流作为消费者需求的直观表达,对零售变革产生巨大的牵引力。「再生」,技术赋能,驱动零售变革科技赋能零售的底层逻辑——数字化转型传统零售产业中,品牌商尤其是实体品牌主要依赖传统经销网络,尽管在长期以来传统经销体系贡献良多,但是当下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瞬息万变的客观环境也暴露出传统经销网络的痛点:对于消费者缺乏认知,市场感知度低,传统通路和供应链后端支撑力度和运营效率低下。因此亿欧智库认为,科技赋能零售的核心意义是实现产业级数据的打通,帮助产业链环节实现数字化转型。 IoT、AI、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演进和应用,使得海量数据得以存储和沉淀,并且增强了数据的可读性以及可操作性。反过来,科技又推动数据从可测量维度以及整体量级“两方面”快速增长。数据的效能逐步显现,企业拉近与市场的距离,提升运营效率,消费者亦受益于由此产生的客户体验优化。科技时代零售行业挑战:如何提升消费者体验和企业运营效率商业模式:企业如何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识别新的商业机会;企业如何打通产业链环节,拓展科技零售生态运营流程:产品、服务的数字化将会带来哪些新的客户体验;如何提升前台、中台、后台的配合,满足消费者需求工作方式:科技给从业员工带来哪些新的能力及运营的突破;以社交、媒体等为渠道的数字化营销将如何开展Ⅰ.科技增强消费者体验放大消费者需求,重新定义消费关系。数字化时代消费者拥有移动化、社交化、个性化的显著特征,在科技的助力下,消费主权得到觉醒。消费者的需求从模糊逐渐变得清晰。零售行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运营,重新定义客户体验成为一大命题。一方面用户通过社交、移动等数字技术表达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运营体系和新的工作方式响应消费需求。Ⅱ.科技提升流通效率生产环节:助力生产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在高质量数据获取的基础上建立分析决策体系。供应链环节:提升预测能力,优化仓配布局。物流运输环节:逐步采用智能调度系统及自动驾驶等技术。渠道营销环节:线上线下融合已成趋势,技术赋能全渠道营销。终端交付环节:突破门店运营瓶颈。「新声」,洞察潮流,领跑时代创新随着社交渠道越来越广泛以及消费主权意识的觉醒,消费者自我关注和精神诉求的表达需求上升,潮流趋势成为引领零售发展的重要力量。紧跟潮流脉搏,把握消费趋势,成为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亿欧智库从新赛道、新场景和新营销的维度的分析,尝试洞察当下潮流消费趋势。新赛道崭露头角潮流趋势是主流消费人群对于需求的现象级表达,当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产品供给的相互作用下造就了消费潮流和新赛道。从消费者精神维度来看,新世代消费者追求时尚、颜值、健康、新潮,需要个性化的产品,表达自身的精神追求。从物质维度来看,消费者期望更加智能、贴心和优质的产品及服务,降低日常生活的难度,享受轻松愉悦的生活体验。新场景转型蜕变在零售边界不断被拓宽的当下,新场景不断被挖掘。颠覆原有的商品售卖模式,打造生活方式,以生活场景获客给企业更多的想象空间。未来的商品将不拘泥于固有的形态和品类,背后传递的精神价值和凸显的生活态度成为价值体现的关键。新营销引领潮流传统营销的逻辑是流量,通过媒体曝光实现获客,向媒体购买用户。新营销的逻辑是社交,通过内容连接用户,通过用户获取用户。因此传统营销基于流量红利的前提下,更多关注获客的环节。然而当下流量红利见顶,存量用户现状倒逼新营销模式必须关注用户的精细化运营,从用户属性、留存率、复购率、口碑和向他人推荐的意愿等多维度出发,保证营销的最大化效能。跨界营销,打造“1+1>2”的效果更多内容详情请下载报告:《中国零售科技与潮流趋势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