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临床研究》杂志征稿载驰

《临床研究》杂志征稿

《临床研究》杂志,创刊于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61-1502/R,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1278,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以临床医学及临床教学新经验、医疗新动态、科研新成果为主旨,将其研究成果展示给读者,以促进临床医学发展为办刊宗旨。欢迎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医药卫生系统科研、医疗单位及其相关的作者踊跃投稿。主要栏目临床医学论著、临床医学教育、实验研究、护理研究、医学荟萃、病案讨论、综述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关注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yijiwuyou)

上斩颈领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投稿须知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临床医药文献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周期:旬刊国际刊号:2095-8242国内刊号:11-9355/R邮发代号:82-734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描述:《临床医药文献》杂志创办于2014,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国家级期刊,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社征稿刊社简介《临床医药文献》创刊于2014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办并出版的国家级医学期刊。期刊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9355/R,国际刊号ISSN2095-8242。《临床医药文献》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和宗旨,围绕国家不同时期医药卫生工作的重点,结合临床实际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需要,并抓住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实施有前瞻性的编辑策划工作。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栏目设置综述、论著、临床交流、医药管理、临床护理投稿指南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审稿周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作者也可来电查询,以免影响正常发表。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2册。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论文投稿网:tougaoyun.cn

夫子时也

中国临床研究提出放疗后神经痛治疗方案

唐亚梅和研究团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供图)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郭颖)放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但放疗引起的慢性神经痛长期折磨着患者,如何解决放疗后神经痛也成为国内外许多医学专家所关注的问题。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教授唐亚梅团队取得临床研究突破,研究表明普瑞巴林能有效改善放疗后神经痛。唐亚梅长期致力于放射后神经损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她表示,很多常规止痛药对放疗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不佳,目前国际上尚无针对该方向的随机临床试验。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她发现普瑞巴林和其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相比,起效更快、作用更显著,但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为了明确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唐亚梅牵头的放疗后神经痛治疗临床研究自2013年注册启动,观察普瑞巴林对放疗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给药过程中,评估受试者疼痛指数、功能活动受损情况、情绪障碍及生存质量,同时记录副作用发生情况。统计分析显示,接受普瑞巴林治疗的患者,第16周疼痛指数明显下降,疼痛指数减少达37%,同时有效改善疼痛引起的功能活动障碍及不良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一临床试验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的《临床肿瘤学杂志》。《柳叶刀·肿瘤》杂志针对文章做了专题评论,指出该研究是国际上迄今为止首个研究头颈肿瘤放疗后慢性疼痛药物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放疗后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这一研究为临床医生治疗放射后神经痛提供临床证据,希望能给长期受疼痛困扰的放疗后患者带来福音。”唐亚梅说。

裨灶

瑞德西韦有效吗?全球7项临床试验尚未公布结果,中国临床研究入组人数少已提前终止

全球疫情形势发展令人忧虑,但新冠肺炎的真正“解药”却仍然“下落不明”。曾被寄予厚望,甚至被人们调侃音译为“人民的希望”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其全球范围内的多项临床试验仍未正式对外公布任何结果。根据澎湃新闻报道,查询临床试验网站clinicaltrials.gov显示,瑞德西韦在中国新冠肺炎成人重症试验状态为“终止”,原因显示为:“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良好控制,当前没有符合条件的患者入组。”同时,瑞德西韦在中国的新冠肺炎成人轻症和中度症状组的临床试验状态也已更新为“暂停”,原因显示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良好控制,没有符合条件的患者入组。”4月16日,吉利德方面向红星新闻确认,由于入组人数低,由中国研究机构牵头的瑞德西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和轻中症患者的两项临床研究已提前终止。吉利德公司同时向红星新闻透露,目前全球范围内共启动了7项临床试验以确定瑞德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据美国一家生物医药科技垂直媒体STAT报道称,美国芝加哥的一家医院正在进行瑞德西韦这款药物的临床试验,用其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该试验发现,使用瑞德西韦后,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可迅速恢复,几乎所有患者均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出院。4月20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药物搜索中心主任刘文设。红星新闻此前报道,他是全球范围内较早一批提出瑞德西韦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学者。刘文设告诉红星新闻,该临床试验情况是被泄露出来的,从美国法律角度看此行为涉嫌违法。另从已被报道的信息来看,该实验本身属于单臂临床实验,缺乏对照组,客观来说该实验数据置信度不如双盲实验。“不过我们还是能看出来,实验者对于实验结果非常兴奋,可以说是比较有希望的。”图源美联社瑞德西韦在全球启动7项临床试验但中国试验已显示终止据全球最大的临床试验注册机构ClinicalTrials.gov PRS,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曹彬牵头于2月3日开始进行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以评估瑞德西韦的疗效和安全性。总样本量预估为270例,入组轻、中度新冠肺炎患者,试验预期于4月27日结束。↑曹彬 图据新华视点该项试验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处于上升期时开始,其试验结果饱受人们期待。在等待临床试验进行的时间里,瑞德西韦被戏称为“人民的希望”,甚至有不少夸张言论称入组临床试验的新冠肺炎患者用上瑞德西韦以后症状迅速改善。然而,对于精心设计的双盲实验来说,上述言论实在有违科学精神,不久便有数名专家对“迅速起效论”进行了批评和辟谣。随着中国疫情形势持续向好,确诊患者不断被治愈,越来越多的药物被投入临床治疗,瑞德西韦这款药物关注度开始持续下降。红星新闻查询百度搜索指数后注意到,关键词“瑞德西韦”的搜索指数(一种体现互联网用户对关键词关注水平的指数)在2月1日~2月17日呈现较高关注水平,于2月6日抵达搜索指数峰值395930。2月6日后至今,关键词“瑞德西韦”搜索指数呈断崖式下跌,于2月18日跌破20000,并在大多数时候徘徊在10000上下。中国逐步走出疫情阴霾,全球的疫情形势却急转直下。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疫苗和特效药依旧是抗击新冠肺炎的重要武器,全球公共卫生的首要任务正是寻找、研发和实验。吉利德公司向红星新闻介绍说,目前全球范围内共启动了7项临床试验以确定瑞德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红星新闻注意到,这其中包含了中国在二月初启动的由曹彬教授牵头的两项对重症和中症患者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吉利德方面称,这是有关瑞德西韦这款药物最早的两项临床试验。↑此图中可以看到瑞德西韦各项试验的汇总和预期的数据公布时间 图据吉利德科学4月11日,研发了瑞德西韦这款药物的吉利德公司于官方微信公众号【吉利德科学】上披露称,中国针对重症患者的瑞德西韦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已停止。而据第一财经4月16日报道,尽管瑞德西韦中国的临床试验宣布停止,但是重症组已经收集到有效数据,相关结果有望于近期公布。4月16日,红星新闻向吉利德公司求证了上述信息,吉利德方面向红星新闻回应说,“吉利德只是被告知,由于入组人数低,由中国研究机构牵头的瑞德西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和轻中症患者的两项临床研究已提前终止。”红星新闻尝试向曹彬教授了解关于上述两项临床研究终止的更多信息,截至发稿未获回复。↑美国吉利德公司为何入组人数少?曹彬曾透露中国试验设计更为严格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药物搜索中心主任刘文设向红星新闻分析说,他认为中国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终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中国的瑞德西韦临床试验上马后,又迅速涌出大量其他临床试验,确实在客观上挤兑了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的患者资源;另一方面,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危重症患者在“无药可医”只能选择成为临床试验者拼死一搏时,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中成药,而非瑞德西韦这种陌生的化学药。对于刘文设教授所认为的“挤兑患者资源”一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国内官方微信公众号【NEJM医学前沿】曾表达过类似观点。4月10日,【NEJM医学前沿】发表文章称:“截至4月10日,我国医疗机构针对新冠肺炎,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了274项干预性临床试验。我们曾在2月12日发文,对临床试验乱象表示忧虑,呼吁严格执行伦理审查,‘减少资源浪费,确保患者权利和安全’。彼时,同类临床试验注册数量是74项(含clinicaltrials.gov注册的数项)。一些设计严谨的高质量临床试验,由于患者分流而遇到入组困难;随着疫情得到迅速控制,入组更无从谈起。”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医学人文系副教授程国斌则有不同观点,他撰文认为,瑞德西韦实验病人招募困难的状况,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其他临床实验的影响,但其原因并非一般媒体所说的那样——无价值的实验挤兑了病人资源,而是因为:第一,在抗击疫情的紧急情况下,没有足够多的研究人员和时间来对实验资源进行精细化的分类、筛选和管理;第二,实验自身的设计方案,导致能够符合要求的病人本身数量就较少。实际上,曹彬教授自己就曾在访谈中介绍说明,瑞德西韦中国版实验设计是比国际版实验更加严格。红星新闻注意到,“相比更严格”,主要指的是这样一条:在中国版实验设计中,实验者要求入组患者在参加试验之前30天没有接受任何针对新冠病毒的实验性药物治疗(超说明书用药,同情用药或试验相关药物);而在国际版实验设计中,实验者仅要求入组患者在研究药物给药前24小时内,禁止与其他具有实际或可能直接作用的抗SARS-CoV-2抗病毒活性药物同时治疗。图据ICphoto国外试验数据显示:患者在接受瑞德西韦治疗后6天出院专家认为:试验数据缺乏对照组按照吉利德公司的预期,原本4月底便有望获得瑞德西韦针对重症患者研究的初步数据,并对其进行解读和分享结果。然而随着“研究停止”,吉利德公司表示“期待在适当的时候看到公布的数据”。目前唯一公开的有关瑞德西韦作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数据,来自于4月11日吉利德科学公司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美国时间2020年4月10日,吉利德科学公司宣布了一项队列分析的结果,数据针对53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并发症的住院患者,他们以个例同情用药的方式,接受了在研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的治疗。在这53名来自全球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获得了临床改善,且没有提示新的关于瑞德西韦安全性的信号。文章显示,首次使用瑞德西韦后18天的中位随访期内,68%接受瑞德西韦治疗的患者(n=36/53)的氧气支持水平得到改善。超过一半的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可以拔管(57%,n=17/30),所有患者中近一半(47%,n=25/53)在接受瑞德西韦治疗后出院。该篇文章的作者,洛杉矶西达赛奈医疗中心流行病医院院长,医学博士Jonathan D. Grein表示,“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尚无已经被证实的治疗方法。我们无法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是观察接受瑞德西韦治疗的这组住院患者,我们获得的结果是有希望的。”图据ICphoto不过,4月16日美国生物医药科技垂直媒体STAT披露的一份非公开资料或许能让大众得以窥见国际层面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STAT报道称,美国芝加哥一家医院正在进行瑞德西韦这款药物的临床试验,用其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该试验发现,使用瑞德西韦后,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可迅速恢复,几乎所有患者均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出院。据STAT报道,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招募了125名Covid-19患者进入吉利德的两项3期临床试验,其中有113名患者属于重症,并且所有患者都每日注射瑞德西韦进行治疗。随着实验终止,最终有两名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全部出院,大多数患者都在接受瑞德西韦治疗6天后出院。使用瑞德西韦治疗后,患者的发热症状得到迅速控制,更有患者在开始治疗一天后便撤下了呼吸机。值得注意的是,STAT获悉上述内容的途径是一份芝加哥大学内部视频讨论的副本。该视频本是负责医院瑞德西韦研究的芝加哥大学传染病专家Kathleen Mullane与芝加哥大学其他教师进行关于上述试验结果的视频讨论,然而该内部视频却外泄给了媒体。刘文设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该临床试验情况是被泄露出来的,从美国法律角度看此行为其实涉嫌违法,“按照FDA的规定,严格意义上来说,在临床试验结束之前,实验者是不允许对外通报任何信息的。”刘文设还强调,另从已被报道的信息来看,该实验本身属于单臂临床实验,缺乏对照组,客观来说该实验数据置信度不如双盲实验。实际上,芝加哥大学也在一份声明中明确指出:“在这一点上得出任何结论还为时过早,而且在科学上是不合理的。”STAT自己也表示,研究中缺乏控制臂,可能会使解释结果更具挑战性。针对上述实验数据,斯克里普斯研究转化研究所所长埃里克·托普尔(Eric Topol)表示其“令人鼓舞”,但从随机对照研究中获得更多数据非常重要。“我们能看出来,实验者对于实验结果非常兴奋,可以说是比较有希望的。”刘文设表示,针对在重大恶性疾病的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上,遵循科学严谨性和照顾伦理常是两难的,如果严格制定双盲实验,必定会有一半试验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对于这部分对照组的患者,研究者们并不能忍心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因为没有使用药物而病情恶化,所以为了关照伦理,这类试验在很多时候会被设计为单臂实验。刘文设表示,若希望圆满上述芝加哥大学临床试验的严谨性,或许可以借用目前美国有关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的医疗数据,“把美国目前所有的病人情况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将这数据视为一个对照组,让实验组对比全美患者大数据的病程长短、死亡率、进入ICU比率等数值,从而得到一个相对严谨的结论。但这个方法始终与严格遵循试验租对照组的实验设计不一样,所以仍然会永远存在一个问号。”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严雨程 编辑 陈怡西(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欢迎下载)

上决浮云

最新国内科研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国内期刊封面投稿特点,SCI必备

科研绘图有针对性投稿,会事半功倍文:KEKE/SCI-HUA.com科画上一期科画介绍了国际期刊及影响因子排名,详情见最新科研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各期刊投稿插图解读,SCI收录神速本期SCI-HUA科画介绍的是国内SCI期刊及形象因子Top10。1.CELL RESEARCH2017-2018影响因子15.393《CELL RESEARCH》中科院主管的一份月刊, 期刊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国际权威性和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细胞生长、分化与凋亡、信号转导、干细胞生物学与发育、染色质、表观遗传学与转录、小RNA功能与机制、癌症生物学、免疫与分子发病机制,分子和细胞神经科学,植物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2.FUNGAL DIVERSITY2017-2018影响因子14.078中文名《真菌多样性》,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办。2011年3月,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泰国菌类研究基金会主任、《真菌多样性》创刊人 K. D. Hyde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办刊。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真菌特别是高等真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有较好的积累,建立了我国第二大真菌标本馆,在真菌系统学、真菌化学、真菌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期刊的宗旨和定位是:发表真菌学科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特别是在真菌多样性、系统学、分子系统发育及进化等方面的重要原创性研究论文,促进真菌学的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3.Bone Research2017-2018影响因子12.354《Bone Research》成立于2013年。编委会由国际杰出科研人员组成。主编是四川大学周学东教授,创始编辑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徐曹教授,执行主编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Thomas L. Clemens教授。副编辑由国内外骨科学的顶尖研究人员组成。期刊专注于骨骼生物学,病理生理学和再生的基础和临床方面,并支持基本调查和骨骼相关临床研究的最重要发现。该期刊的目的是促进全球传播骨相关生理学,病理学,疾病和治疗方面的研究。4.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17-2018影响因子9.408《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是一本科研行业评审类期刊,主旨为回顾中国和世界各地科技的前沿发展。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包括物理和数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主编为白春礼院士,常务副主编为蒲慕明院士,编委会由153名国际知名科学家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占46%,国际编委占41%。5.Molecular Plant2017-2018影响因子9.326Molecular Plant创刊于2008年,由Molecular Plant上海编辑部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OUP)合作出版。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IPPE)与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CSPP)主办,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期刊社承办。6.Nano Research2017-2018影响因子7.994《NanoResearch》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公司合作出版。是一份经过同行评审的国际和跨学科研究期刊,专注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各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权威和综合评论,以及通信和全文格式的原创前沿研究。7.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17-2018影响因子7.551由中国免疫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主办,由曹雪涛院士和田志刚院士共同主编。是我国免疫学领域唯一的SCI期刊,2010年加盟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目前已被全球著名数据库收录,其中包括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PubMed》、美国《SCImago》、《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涵盖涵盖基础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我们对宿主免疫反应的最新信息和进展,包括体外和体内免疫反应。8.Protein & Cell2017-2018影响因子6.228《Protein&Cell》 是一本同行评审的国际期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联合创办,由Springer负责海外发行。发表文章有关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多学科领域最新发展,期刊重点是蛋白质和细胞研究。该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干细胞,植物科学,蛋白质科学,结构生物学和转化医学。此外,期刊还提供有关中国研究政策和资金趋势的最新研究重点,新闻和观点以及评论。9.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17-2018影响因子5.595《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是国际同行评审的期刊,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期刊专注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之间的横截面的跨学科研究以及生命科学等学科,比如干细胞研究,信号转导,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癌症生物学,分子发病机制,神经科学和系统生物学。JMCB的文章反映了当前生命科学学科的融合趋势,有助于传播具有不同寻常意义和广泛科学兴趣的研究结果。

天之合也

医科院肿瘤医院GCP中心荣获2019中国最佳临床研究机构

9月21-23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南京国际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投资峰会”召开。国家部委领导、国家级学协会代表、10余位中外院士、40余位高校科研院和临床试验机构所专家、50多位基金管理合伙人以及100余位上市与拟上市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中国创新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峰会重磅发布了首届年度“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风云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GCP中心”获评本次风云榜最佳奖项——标杆奖(唯一获奖试验机构),荣膺2019年最佳临床试验研究机构。该榜单由中国药学会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同主办的药学杂志《药学进展》编委会组织评选,相关数据来源于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药物综合数据库和药渡数据库。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风云榜”是国内首个涵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奖项,推选出“产学研介医”各新药研发参与方的优秀代表。评选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引领下,从靶点新颖性、技术先进性、临床需求和研发投入等12个维度,设置打分标准,由院士专家组进行视频连线、网上投票和加权综合评定。作为国内抗肿瘤临床研究的领军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1960年启动新中国第一项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以来,在赫捷院士、孙燕院士、徐兵河教授等专家领导下,医院GCP中心以持续引领中国临床研究行业发展为宗旨,以实现中国抗肿瘤临床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领导力为目标,以建设国际领先的抗肿瘤临床研究、全方位、实体化良性运转的、非盈利医学中心作为矢志不渝的发展目标。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GCP中心在国内率先实现中心化建制,建立了一体的标准化管理和一站式运营模式,提高了临床研究的效率和质量。2018年,医院在国内率先发布《中心办事手册》,全面公开GCP中心工作流程,方便申办方沟通交流。2019年,GCP中心临床试验一体化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了医院千余项临床试验项目的全程实时动态监管,运用先进科技助力临床试验管理。今年,我院获批首批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总面积达1400平方米的GCP中心病房正式启用,临床试验运营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责任编辑:齐钰)【来源:健康时报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礼乐偏行

总是发不出SCI?这篇文章教你“简单科研”丨临床科研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Fcγ受体,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生物样本库;前言:我们主张“简单科研”,特别是“临床医生的简单科研”。首先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临床医生有最丰富的临床科研资源,有最为丰富的临床样本,但是却陷入“发不出SCI论文”的困境中,临床样本弃之如敝履。今天我们以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杂志(IF 3.532)的一篇论文为例分享解析“从临床出发,快速简单的发SCI论文”。该论文的题目是“Dysregulated Fcγ receptor IIa-inced cytokine proction in dendritic cells of lupus nephritis patients”,发表于2019。由阿姆斯特丹风湿病学和免疫学中心完成。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将临床样本和基础实验相结合,探讨了在三个不同的组 (即HC健康对照、不伴有肾炎的SLE或伴有肾炎的SLE患者)的DC中 FcγR诱导的I型IFN抑制是否仍起作用,以及FcγR诱导的IL-1β是否也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受损。我们一起学习,作者是怎么做到的。一、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复杂自身免疫性疾病。与SLE发病机理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是I型干扰素(IFN)的过量产生。这可能是由于I型IFN刺激途径的激活增加,也可能是抑制I型IFN的通路功能受损所致。最近,我们发现免疫球蛋白(Ig)G免疫复合物通过树突状细胞(DCs)上的Fcγ受体IIa(FcγRIIa)抑制信号传导,强烈抑制健康个体中的I型IFN产生。由于在SLE患者中,免疫复合物具有特征性,因此我们评估了FcγR诱导的I型IFN抑制在SLE患者DC中的功能。二、方法及主要结果本研究主要结合临床样本和基础实验从临床医生自身出发,根据自身优势,我们需要了解到的是自己如何设计和完成类似研究。1、狼疮性肾炎患者DCs中Fc r诱导的I型IFN抑制受损本研究纳入22例HCs健康对照和16例临床诊断为SLE的患者,考虑到疾病的异质性,将SLE患者分为两组:一个没有主要脏器受累(n = 8),另一个以前有肾炎受累 (n = 8)。本研究中探讨了SLE患者DC在Fcγ诱导的I型IFN抑制中是否表现出异常。我们研究了一组患有肾炎的病人和一组没有主要器官受累的病人来评估不同组中FcγR诱导抑制的潜在差异。研究表明FcγR诱导的I型IFN抑制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DCs中受损,而在没有主要器官受累的SLE患者中没有受损。图1. 狼疮性肾炎患者树突状细胞(DC)中Fcγ受体IIa(FcγRIIa)诱导的I型干扰素(IFN)抑制受损2、狼疮性肾炎患者FcγRIIa诱导的I型IFN抑制受损不是药物治疗或FcγRs、IRF1和IRF5表达不同引起的由于几乎所有SLE患者都使用特定的药物,I型IFN抑制受损可能与治疗有关。此外,FcγRs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表达可能存在差异。负责抑制树突状细胞产生IFN-β的主要受体是FcγRIIa,为了在蛋白水平上验证不同组之间的表达水平,作者使用流式细胞术评估了FcγRIIa的表达,因此,作者从药物、FcγRIIa表达、IFN调控转录因子(IRF)1和IRF5评估了两组SLE患者间的差异。研究表明这种受损的I型IFN抑制与疾病活性,药物,FcγRIIa表达或IFN调控转录因子(IRF)1和IRF5的表达无关。图2. 狼疮性肾炎患者中Fcγ受体IIa(FcγRIIa)诱导的I型IFN抑制受损不是由于药物治疗或FcγR,干扰素(IFN)调节转录因子(IRF)1或IRF5表达的差异。3、在狼疮肾炎患者中,FcγRIIa诱导的IL-1β蛋白扩增增加在先前研究中,作者发现FcγRIIa刺激激活了两条平行的途径。Ⅰ型IFN反应受Syk-和PI3K非依赖性信号介导的抑制途径抑制。相反,通过Syk和PI3K的“激活”通路信号,这会放大IL-1β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正如作者的数据所示狼疮性肾炎患者抑制性途径(抑制I型IFN)受损,随后作者评估了激活途径(增加IL-1β)是否也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受损。研究结果表明狼疮性肾炎患者虽然FcγRIIa诱导的I型IFN抑制受损,但FcγRIIa诱导的IL-1β扩增增加。图3.狼疮性肾炎患者中Fcγ受体IIa(FcγRIIa)诱导的白介素(IL)-1β产生增加三、临床医生的自身优势及准备工作在这项研究中,需要抓住的点在于临床样本和基础实验的结合,这是身为临床医生的自身优势。(1)合作共赢:选题需要熟悉,知识面广,多阅读相关文献领域,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基于这些,可以与高校,研究所及公司合作,共同进步,利用前沿技术手段解决问题。(2)课题设计思路:根据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从临床样本取材,实验分组到实验验证等,一步一步围绕拟解决的问题逐步开展;当然,这些也都可以与高校课题组、研究公司合作完成,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3)创建样本库:临床医生有最丰富的临床科研资源,有最为丰富的临床样本,这是自带优势。而生物样本库是各种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临床诊疗、药物靶点治疗研究、健康预防研究以及转化医学等的重要基础。针对临床生物样本库,建立专门的临床生物样本库,为临床样本的收集保存提供了规范化系统,每份样本均粘贴唯一二维码以便于识别,这样的样本库才能做成顶级研究。当然,这些可以和公司合作,有专门的管理系统。一篇文章,首先选题是很重要的一点,针对熟悉的内容临床医生很容易完成。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将临床和基础研究相结合(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一点),并且在目前大的科研环境下,交叉合作已然是一种趋势,因此,临床医生可以与高校课题组、研究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最终达到合作共赢的结果。原文链接:Newling M, Renée H. Fiechter, Sritharan L, et al. Dysregulated Fcγ receptor IIa-inced cytokine proction in dendritic cells of lupus nephritis patients [J]. Clinical &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2019, 199(1).

先祖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与Wiley合作 助力中国医学科研“走出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齐征)12月11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与Wiley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此次战略合作,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与Wiley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携手推动中国医学领域一流学术期刊和学术平台建设,还将共同创建多本世界一流的医学类开放获取期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魏均民与Wiley高级副总裁Philip Kisray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是中国生物医药出版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杂志社。“科技期刊在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中央《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国科技期刊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以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姿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贡献中国智慧。”魏均民社长说。Philip Kisray表示,此次合作缘于最近几年中国科研的成就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快速发展,但目前,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没有充分展现出中国科研尤其是医学界取得的成就。“我们相信通过合作可以助力中华医学会提高国际影响力,进一步传播中国科研尤其是医学界的研究成果。相信通过更多的跨文化作者间的合作,可以更多推进科研成果的共享,激发出更多创造的可能。”“Wiley有技术优势,在医学科研领域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有丰富的资源,但技术和传播渠道是我们的软肋。通过合作,将提高我们英文期刊的出版水平、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魏均民社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Wiley旗下的Atypon平台与国际多个重要数据库有数据接口,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使国内的优秀论文及时传向世界各地;同时,Wiley旗下目前有1600多种刊物,“希望通过合作出版英文期刊,用他们的技术和我们的资源建设我们的平台,把中国的医学科研成果通过我们自己的平台传播出去”。Philip Kisray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一些国际知名科研期刊的交稿、发表论文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但这些期刊中国的编委数量还比较少。“我们将尽力助力中国科研(医学)期刊审稿人发展,相信中国科研(医学)期刊审稿人的数量会在国际期刊编委会中有更多体现;同时,我们也会助力青年研究者的发展,提供更有利于年轻作者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他们更好的出版、发表科研成果。”“中国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巨大的。”Philip Kisray表示,“期刊出版行业是英文主导的、欧美建立的一套完整的体系,所以中国研究者能拥有现在的地位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发现,很多很好的中国科研(医学)成果没有得到发表,并不是因为它的科研水准不高,它实际可能是非常前沿的科研成果,但是(论文)在英语的润色方面不佳,导致它的可读性不高而影响了发表率,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去释放这方面的潜力。”Philip Kisray寄语中国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时说:相信大环境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开放,希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具备更多的全球思维。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铁皮鼓

科技部: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正开展临床研究

1.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2.截至2月1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687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096例,累计死亡病例152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6492例。3.国家卫健委15日表示,截至14日24时,各地共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调集3个移动P3实验室。其中181支医疗队、20374名医疗队员在武汉,超过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的调动规模和速度。致敬勇士!4.15日上午的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今年1月17日以前人民银行向全国安排调拨近6000亿元的新钞,春节前紧急向武汉投放了40亿元的新钞。目前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回笼现金,采取紫外线或者高温等消毒,存放14天以上再投放市场。5.科技部15日表示,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目前正在北京、广东等十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视频截图(图片来源:央视网)总台·独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疫情危急,他们挺身而出,这是医者仁心、舍我其谁的救人天性。任务繁重,他们不辞劳苦,这是白衣天使在生命面前的职责担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推出《央广时评丨守护医者仁心 也是守护自己》。1.16日,我国大范围雨雪将偃旗息鼓,但巨幅降温仍将肆虐。中央气象台预计,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先后降温8~10℃,17日早晨最低温度0℃线将南压到江南南部。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雨雪虽停,降温不停,防范感冒仍是重中之重。2.贵州省人民医院2日曾收治一名年龄仅55天的婴儿,系当时国内报道年龄最小病例。经过专家和医护人员们13天的精心治疗,15日,患儿咽拭子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达到出院标准。祝宝宝健康成长!3.12日,四川省崇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陈某(男,21岁)途经崇州市隆兴镇场镇青石桥社区疫情检测点时,拒不配合社区防疫志愿者开展身份登记工作,与其发生冲突。近日,崇州市公安局通报,给予陈某退回劳务派遣单位予以辞退的处理决定。崇州市公安局官方通报(图片来源:微博@央视新闻)4.近日,记者探访武汉方舱医院时偶遇一名正在边治疗边学习考研英语的大三学生。他说,自己的愿望是考上武汉大学。加油!祝早日康复,学业有成!1.日本方面称,进入横滨港的邮轮“钻石公主”号搭乘者中,新确诊67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38人没有症状。目前,在邮轮上的3000多名乘客和船员中,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感染者285人。2.当地时间15日,法国卫生部称,之前在法国确诊的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于当地时间14日晚去世。这是欧洲第一例死亡病例。3.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美方对进口欧盟大型民用飞机的加征关税由之前的10%上调至15%,同时对加征25%关税的其他产品清单进行微调。4.据报道,英国王子哈里及其妻子梅根将关闭他们在白金汉宫内的办公室,并辞退15名员工。报道称,自哈里、梅根夫妇决定不再担任王室高级成员后,他们不再需要白金汉宫内的办公室。在你熟悉或陌生的城市,在你可能经过的路口、角落、超市、车站......在每一个你不曾注意的地方,如今,有无数这样用口罩遮住的面孔。他们只露出双眼,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守护着你。“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不管残冬多么寒冷,春天一定是越来越近了。等冬去春来,等春暖花开,摘下口罩,见你!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党同志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看问题、作决策、推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他指出,与时俱进不要当口号喊,要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说的是桃花源中人长期与外界隔绝,对世事变迁一无所知,不知经历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此句后用来形容由于长期脱离现实而不了解社会发展变化,也形容学识浅薄。斑马一般站着睡觉斑马一般生活在掠食者随时出没的大草原上,而且是大型食肉动物非常喜欢的食物,没什么反抗能力,遇到了捕食者只能拼命逃跑,如果躺着睡觉,起身逃跑时就会慢下来,所以斑马练就了一项独特的技能:站着睡觉!此外,斑马并不是看起来那么严肃谨慎,而是非常活泼——鬼畜的叫声,再加上时常在不经意间露出的笑容,让它们得了个外号:马中哈士奇。(人民日报)疫情期间不出门 头发怎么办?近日,关于“头发”的问题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疫情期间,不仅不能出门,部分理发店也没有营业。有网友吐槽到“村长不放人,Tony老师还没回城,理发店不开门,我的头发可怎么办?”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一起留言聊聊吧!【来源:央广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李丹

《柳叶刀》杂志发表中国科学家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安全 能诱导免疫反应

全球重要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杂志22日发表了中国21名科学家就新型冠状病毒疫苗I期试验结果的论文,结论是:中国团队研究的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通过安全性测试,并且能够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论文说,在2020年3月16日至3月27日期间,研究团队筛选了195个人的资格,从中招募了108名参与者(男性51%,女性49%;平均年龄36.3岁),并分成三组每组36人进行了低剂量、中剂量、或高剂量疫苗接种,并将所有登记参与者反应列入分析结果。试验中,低剂量组中有30人、中等剂量组30人、高剂量组27人报告了疫苗接种后的前7天内至少有一种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发烧、疲劳、头痛和肌肉疼痛等;但所有剂量组报告的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接种后28天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在接种后第14天,中和抗体显著增加,并在接种后28天达到峰值;特异性T细胞反应在接种后第14天达到峰值。因此,论文结论认为,Ad5载体新冠疫苗在健康成年人中具有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即,能引起免疫应答)。 疫苗接种后第28天,针对SARS-CoV-2的特异性体液反应达到高峰;注射一剂疫苗后的第14天开始出现快速、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研究结果使进一步研究Ad5载体的新冠疫苗、以控制新冠疫情的蔓延成为可能。在中国正在进行的第II期试验(NCT04341389)将提供有关Ad5载体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更多信息。《柳叶刀》杂志主编理查德·霍顿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了这一进展,称全球首个对新冠疫苗进行的临床试验发现,它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并能诱导快速的免疫反应。“这些研究结果代表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总台记者 田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