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国首届“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在京启动发烧友

全国首届“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在京启动

中新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余湛奕)全国首届“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启动暨劳动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24日在北京举办。中国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麻宝斌等出席会议。首届“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项目导师与全体研究生参加会议。田慧生表示,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落实要在大中小学贯通一致,形成依次递进的劳动教育体系上下功夫;要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上下功夫;要在德智体美劳融合,形成“五育并举”的全方位育人格局上下功夫。他期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依靠深厚的劳动科学积淀和广泛的群团组织基础,扎实办好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项目。他同时表示,教育部教材局会继续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校在劳动教育领域有新创见、大作为。刘向兵表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拥有8年“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已涵盖公共安全管理、工会工作、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方向,今年新设“劳动教育管理”方向,面向各级各类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企业培养劳动教育高层次专业人才,服务于劳动教育落地实施、劳动教育政策制订及劳动教育实践督导。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争取将本项目办出特色、办出成绩,探索出一个可供推广的劳动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麻宝斌指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公共管理专业学位下开展劳动教育管理领域研究生培养,加强劳动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有力举措,也是推动劳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创新。他表示,在劳动教育管理领域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应当立足现实需要,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在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加强统筹指导作用培养专业人才。“各位同学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工作背景,既有人文社会科学的,也有理工科的,既有企业的,也有政府或事业单位的。无论哪一种,不论工作年限有多少,工作经验有多少,我们都将因人而宜,制订学习和研究计划,使各位同学尽快熟悉劳动教育,研究劳动教育,探索解决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痛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印副教授代表项目导师团队发言。他表示,为加强研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将实行“劳动教育中心统一培养”和“导师一对一指导”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单周学术沙龙、双周读书会、开设前沿课程等形式,让各位同学深入交流,共同提高。(完)

化妆间

全国首届“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启动

10月24日,全国首届“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启动暨劳动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办。教育部教材局田慧生局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麻宝斌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校长刘丽红、党委常委燕晓飞等出席会议。首届“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项目导师与全体研究生参加会议。 教育部教材局田慧生局长在讲话中肯定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近几年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他提出,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落实要在大中小学贯通一致,形成依次递进的劳动教育体系上下功夫;要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上下功夫;要在德智体美劳融合,形成“五育并举”的全方位育人格局上下功夫。他期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依靠深厚的劳动科学积淀和广泛的群团组织基础,扎实办好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项目,也表示教育部教材局会继续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校在劳动教育领域有新创见、大作为。 刘向兵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对现在的职工群体、对大中小学生这一未来的职工群体都能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主体和推动力量。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作为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高校,贯通教育领域和工会领域,在加强劳动教育中责无旁贷、使命光荣。近年来,学校围绕劳动教育展开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实践,首届“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项目的启动是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承担工会院校加强劳动教育使命的重要行动,是学校加强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尝试和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他表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争取将本项目办出特色、办出成绩,探索出一个可供推广的劳动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麻宝斌教授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积极探索在公共管理专业硕士项目下开展“劳动教育管理”领域研究生培养表示由衷的赞赏。他建议,在劳动教育管理领域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应当立足现实需要,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在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加强统筹指导作用培养专业人才,未来面向全国总工会、各级工会组织、教育管理部门、全国大中小学和科研院所、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企业及各类媒体等组织,输出从事劳动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 劳动教育中心主任李珂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劳动教育导师团队、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劳动教育学术平台、案例教学和研发以及实践育人培养机制六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项目的实施情况。党印副教授代表项目导师团队发言,王春亮作为首届“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代表发言。 启动仪式上,参会领导为首届“劳动教育管理”全体研究生赠送了劳动教育专著。会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李杰)【来源:中工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406分,考研经验整理

这是第二次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普通考试了,总分406。第一年先后经历过推免,统招,调剂,最后二战。很多人问我要不要二战,我只想说,二战的代价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最关键是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能力,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愿望,衡量之后选择之后不要后悔就好。首先是数学真题一共做过三遍,第一年按年份和专题做过两遍,第二年按年份做过一遍。遍数不重要,重要的是否完全吃透。各种模拟题目在国庆结束之后大概就上市了,在完成真题的总结之后就开始做模拟题,然后不断总结一直到考前。说一下总结的方法,首先要把好题,典型题,错题深入发掘,背后的知识点的本质彻底搞懂,然后把考相同知识点的题目放在一起对比,相同的考法,不同的考法,最终的目标就是不留一个漏洞,做到非常熟练,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第二年就没有再听课了,只看书然后自己练习,最多看一眼张宇的微博,有一些重要补充要关注,后期的时候有时候看看给自己打气,他的微博有的看完特定情况下还是会热泪盈眶。基本的概念基础知识很重要,如果是第一年,不用着急把所有模拟题全部做完,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强化好所有知识点,其中肯定会觉得时间不够用,这个很正常,就一个信念,我要做好基础不能豆腐渣工程。第二年我也没有做完最后的四套卷,只做了两套,剩下的就放弃了。多练习多总结,进度跟着张宇走一般是可以复习完成的。其次是专业课专业课除了必选的劳动经济学,还选了人力资源管理。用书就是劳动人事学院复旦出版的红皮书,记得要用最新一版。先讲人力,人力第一年总结过笔记,但是后来发现题目出的越来越细致,第二年就直接放弃背笔记了,开始背书,尽量全面。暑假七月八月背书背完了一遍,每背完一章,重新总结出来一章的大纲,最后可以看着大纲把内容全部背出来,做到完全熟练。九月到国庆节结束复习劳动经济学,基本方法和人力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劳动经济学很重要的是要把一个问题做好精简,上考场答题直接运用就好不用再精炼了,劳动经济学书后的每一章课后题目都很重要,要掌握。国庆假期之后到十月结束开始总结两科目的真题,总结两年人大复印期刊《劳动关系与劳动经济》的相关文献,删选做文献综述,把相同不同的研究问题全部自行总结完成。还有一些热点重点要查阅知网进行补充,将课本知识和现实问题相结合,事实证明这个思路是对的,尤其是今年的劳经,很体现这一点。这个过程自己就要结合真题风格想出一些问题进行准备,很有帮助。十一月到考前就是不断重复记忆,按照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顺序记忆;按照专题记忆,按照章节记忆,不断重复。作息和时间安排再补充一下我的作息和时间安排,早上一般是七点起床学习,暑假期间中午是十二点到两点半吃饭午休,九月份开始之后是十二点到两点休息,下午到晚上看当天安排十点到十一点收工。作息要看个人习惯,我属于不睡午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六点起床一上午做数学特别混乱,所以不早起还要午休,晚上尽量早收工,不拖延。保证高效率即可。一般一个月会让自己休息一天可以出去个饭,看个电影,或者收拾一下房间等等。暑假是八月底休息了五天,这算是比较长的休息了。二战期间我其实心态比较单纯,也没有多想能不能考上,一直到考研分数公布我都不知道自己可以考多少,单纯的把每一个科目都准备到极致好就可以了。焦虑一般都是来源于在想害怕考不好,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在想今天还有哪些东西没有掌握哪些知识点没有吃透,反复确认自己的进步和成果,回顾和反复遗漏点,就能克服焦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很重要,心态要干净,干净的脑子就会从一个破烂计算器变成高速运转的cpu。

黑帽子

评判考研是否成功的两大标准出炉,2021考研,你能达到目标嘛?

伴随近些年就业压力的增大,考研的人数也是报名激增,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可得选择考研,考研似乎变成了很多本科毕业生选择的唯一道路。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好的情况下,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的要求就越高,整个社会的要求也越高,更多的人想着是提升学历,选择一份更好的职业。无论是本科职业就业还是考研,以后再选择就业,本质上还是就业,所以很多人把考研和就业联系在一起,这个做法是非常正确,这个做法并不是功利。一名研究生阶段是我们进入职场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这个阶段必须要功利,必须要现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教授最近在网上也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考研是否成功的两大标准,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的标准是否够成为衡量考研的标准~~快快转发收藏~1.考研是否考上名校。第一大标准就是考研是否能够考上名校,这里的名校就是狭义的名校。尤其对于文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同学来说,他们的就业对于专业的需求量和专业的壁垒要求并不是太高,这样的话,对于企业和用人单位衡量的唯一标准就是他们的毕业学校。对于考公务员和选调生也是一样,短期内无法衡量这名毕业生能力大小的情况下,都会以学历作为衡量学生能力大小的唯一标准。所以考研是否成功,第一个标准就是是否能够考上名校,这里的名校应该是中等985名校以上。越是冷门的专业,越要考最顶尖的名校,才有选择更好就业机会的可能。如果能够考上名校,就算是最差的专业,也能够凭这学校的名气或校友的力量找到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2.考研是否考上好专业文科生和理科生本质上是不一样,对于理工科来说,他们的专业有壁垒,他们的专业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跨考的专业。所以对于他们的就业来说,更多的选择是专业的实力。所以即使考研没有达到第一个标准,没有考上你心目中的名校,但是能够考上非常好的专业的,或者一所普通学校的王牌专业。那么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你的考研是非常成功的,凭借不了学校的名气和校友的资源,但是可以凭借学校的王牌专业,也可以获得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有些地方的紧缺专业公务员就只要求王牌专业的毕业生。所以无论成功与否,我认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这名教授,评出来的两大考研是否成功的标准都是非常合理合情的。所以考研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在兼顾名校和王牌专业的情况下,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和考量快快转发收藏~~考研不仅仅是一场艰苦的奋斗,更是一个选择大于努力的过程~~每天一篇教育干货,点点关注,带你少走弯路

蓝霹雳

劳动关系作为特设专业,你真的了解它吗?

欢迎来到 | 景柯学长的每日专业系列讲堂了解专业信息,明确高考志愿在上一讲中,景柯学长为大家讲解了当下一个很热门的理科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详解直达链接:符合当下时代潮流的“机器人工程”专业,究竟是有多么棒!)。在这一讲中,景柯学长将会为大家分享一个特设文科专业,劳动关系。这个专业怎么样?好就业吗?值得大家报考吗?高考延期,时光反转,景柯学长陪你走过这段最难熬的日子!距离2020年高考还有6天。在这场30天的加时赛里,请你依旧全力以赴,让青春始终无悔!01“劳动关系”专业是什么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多样化和复杂化,职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屡有发生。常见的劳动关系有哪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正是该专业的研究范畴。02“劳动关系”专业学什么劳动关系专业知识涉及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四大学科的内容。学习过程中需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有关劳动关系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通过劳动关系工作实践和研究把握劳工政策的价值取向。简单来讲,就是对于劳动关系问题能从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角度思考和解决,对于法律死角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另外,该专业还需掌握劳动关系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劳动关系的发展动态。除上述要求之外,本专业学生还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第一,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第二,好要有独立从事劳动关系协调处理的能力,兼备理论基础与实务能力。核心课程:劳动关系学、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学、劳工政策、国际劳动标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学、薪酬管理、劳动争议处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劳动社会学、工会与集体谈判、发展与就业、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统计学、劳动关系管理、劳动法律制度、比较劳动法制(双语)、劳动争议处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国际劳工标准、工会组织与工会学、劳工运动史、劳动心理学、职工民主参与与公司治理等。03“劳动关系”专业考研概况以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中国人民大学的劳动关系硕士点是国内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第一个劳动关系硕士点,承担了一系列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务院法制办委托课题“劳动合同法立法研究”,国家“十五”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势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劳动合同法背景下雇主用工需求研究”、“《劳动合同法》与企业劳动关系的行业比较研究”。美国福特基金会课题“劳工权利的法律援助”和“当代中国劳工和劳工政策研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劳动关系协调三方机制研究”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以研究劳动关系及工会理论为特色的高校。该校的劳动关系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特色专业建设点,其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除报考本专业以外,学生也可以选择相近的劳动法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04“劳动关系”专业就业概况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政府机构、工会组织:该领域的公务员工作压力小,待遇好,但是考试竞争激烈,就业难度较大。就业服务机构:由于现在失业率较高,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很多就业服务机构逐渐成立。学生可以在这些就业服务机构里从事咨询、辅导、培训人员的工作,工作较轻松,待遇也不错,但是晋升空间不大。事业单位:本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企事业单位的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等。企事业单位:或者进入企事业工会从事相关工作。相较于政府机构来说,竞争压力较小,但往往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司法机构:热爱法律或者对法律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进入司法机构做劳动执法监察员、劳动争议仲裁员或劳动司法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企业公司:目前有很多领域的管理顾问公司、咨询公司、民办非企业机构等需要可以从事研究、认证、监察、培训、咨询询的人员,学生也可以选择从事该领域的工作。街道及社区劳动与社会保障机构工的作人员。进入国内各大高校从事劳动关系方面的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薪酬概况源第三方,仅供参考05“劳动关系”专业院校推荐劳动关系是特设专业,开设本专业的院校数量有限。在国内,开设劳动关系本科专业的只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5年开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开设)、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开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开设)、山东工商学院(2009年开设)、山东管理学院(2013年开设)、广东金融学院(2014年开设)、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开设)、北京物资学院(2014年开设)、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2014年开设)、广州工商学院(2017年开设)等11所高等院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园风景06“劳动关系”专业报考建议对于“新高考”省份的考生在报考本专业时不需注意院校招收要求,几乎所有院校都不做选科要求。本专业本科学制4年,本科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劳动关系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和社会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需要重点掌握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具备实际解决劳资纠纷的能力。因此对于学生的记忆力、沟通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满足这些要求的考生可以报考!·END今日话题:你认为特设专业对国家的发展联系紧密吗?欢迎在下方评论!

可言可意

超5成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 考研和就业该选哪个?

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834万人。那么,面对如此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目标薪资是多少?当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又会如何选择?日前,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381所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超5成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超7成学生毕业后选择优先考虑去一二线城市工作超8成学生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超4成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前景”当工作不称心时超8成学生选择边就业边择业图为大学生是否担心就业前景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实习经验不足为主要顾虑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根据中国青年网记者调查,87.93%的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12.07%则表示顺其自然,不必过于担忧。四川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孙敏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担忧,她表示,自己的专业是酒店管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市场已经非常饱和了,“如果毕业后的工作不对口,许多事情就会因为不了解显得力不从心。”困扰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70.87%的大学生觉得“实习经验不足”是未来就业最困扰的原因,65.88%认为是“对社会缺乏了解”,57.74%认为是“求职方法技巧的欠缺”。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唐丽丽表示,未来就业最大的困扰之一便是实习经验不足,自己曾在实习期间,因为经验不足,到处碰壁,“感觉大多数大学生都有实习经验不足这个短板,依靠自己在寒暑假期间找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来做,是一个增加实习经验的好办法。”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打算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超5成毕业后选择考研,7成优先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那么,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调查显示,55.91%的大学生选择考研,28.87%选择直接就业,4.46%选择考公务员,3.94%选择创业,3.15%表示没有想过。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唐怡宁是一名“考研党”,她认为,考研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虽然考研期间是辛苦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相对来说,考研也是最划算的,“考上之后,路应该也会好走许多。”“大学的专业不是很喜欢,工作压力比较大,也不是很稳定,所以想要考教育类研究生的。”重庆大学学生刘鑫因为喜欢当一名老师,所以选择了跨专业考教育类研究生。她表示,老师这个职业会更加稳定,工作之余有相对多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学生比较倾向在哪类城市工作?调查显示,70.34%的大学生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其中,37.01%的大学生选择在二线城市工作,33.33%选择在一线城市。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杨晴表示自己毕业后打算去二线城市工作,她认为,一线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很大,另外在工作上,大城市竞争者太多,“我不喜欢竞争激烈的环境,在二线城市过着惬意的小日子,赚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会让自己放松、自由一些,去体会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赶着走。”“我不喜欢太快的生活节奏,在一线大城市生活肯定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和物质压力,我可不想像纪录片里的‘北漂’一族那样,过着拮据的生活。”天津大学学生李萌颖同样是一个“二线城市追求者”,她认为,在二线城市工作,经济既不会太落后,生活也相对便捷、轻松一些。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城市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超8成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个人发展前景为就业首选因素在大学生看来,毕业后理想薪资是多少?调查显示,39.11%大学生选择“5000到8000元之间”,其次为“10000元以上”,有27.82%学生选择,“8000到10000元”“3000到5000元”“3000元以内”分别有16.54%、14.96%、1.57%的大学生选择。潍坊科技学院学生张满意希望自己的薪资在10000元以上,他表示,自己和女朋友的花销是比较大的,如果每月拿着不过万的工资,会很难生活下去。“我感觉10000元以上的薪资,才可以生活得更加体面。”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张曼虹则认为薪资在5000到8000元的区间比较合适,她向记者解释,月薪过万就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压力,自己还是属于初入职场的小白,希望可以拿个不算太低也不算太高的薪水。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最看重哪些因素?调查显示:42.78%的大学生选择“个人发展前景”,28.08%选择“工资待遇”,10.24%选择“兴趣爱好”,6.82%选择“工作稳定”,4.2%选择“工作时间、压力”,1.84%选择“工作地点”。对于求职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江利婷比较看重个人发展前景,她认为,一份工作有好的发展前景,也能够促使她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工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他的诸如薪资也自然会提高。遵义医学院学生黄晓敏觉得好的个人发展前景是推动人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但你对一份工作产生倦怠感时,你可能会因为想到未来的你会因为这份工作成长起来,你就会感到信心满满,也充满干活的动力了。”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期望薪资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超8成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认为“加强专业学习”可提高竞争力当毕业后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如何选择?调查显示,84.51%的大学生表示会“边干边寻找合适的工作”,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策略,9.45%选择辞职,而6.03%则表示会继续干。“假如我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时,我会退而求其次,先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广东医科大学学生李泽楷认为,游手好闲在家是一份很丢脸的事情,不想周围的人说自己“啃”老,“我会先干上一段时间,然后慢慢找合适的工作,有机会就跳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邓淑红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生可以通过先就业,后面再慢慢择业的就业观念,来让自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也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择业过程中,好好磨练自己。图为大学生就业优先考虑因素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85.56%的大学生选择“加强专业学习”,88.05%选择“进行社会实践”,79.53%选择“增加实习经验”,74.54%选择“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学生郭敦敦是一名工科学生,他觉得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方法无非就是练就一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无论是去就业还是升学,都需要在不断地在学习专业知识,“实操对于工科的学习非常重要,没有扎实的专业学习,想要改进一些机械结构和机器非常困难。”他说,专业的学习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做更好的铺垫。“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专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时有底气。”安徽师范大学学生邵士强认为专业学习要脚踏实地,打好基本功。他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学好专业基础,就业才能更加从容。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称心做法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高校教师支招: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韦粤认为,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每次到毕业季,作为辅导员总会倍感压力,每年都会遇上“最强毕业季”,欢喜着学生的欢喜,担忧学生的担忧。关于毕业后的去向方面,她建议,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如果家庭条件许可,毕业生能够优先考虑提高学历,参加研究生考试,让自身的专业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在我看来,那准备工作的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同时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准备,更是各方面能力的准备。”他认为,就业不仅仅是找到工作,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可。大学生如何更好就业?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指导老师郑继佳建议:第一,对自己专业的一个选择,可以看下目前国家对哪些专业需求量大,或者哪些专业已经趋于饱和,在大一或者大二时,可以考虑转专业;第二, 在找工作时,可以设定一个工作的期望值,如果找不到心目中的好工作,可以稍微妥协,先实现就业;第三,在校同学可以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缓冲下目前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她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一个综合能力。”来源:中国青年网

短片版

2020考研,5月19日官网最新各专业调剂信息汇总!共有34所院校

一、(专硕)江苏理工学院调剂信息http://yjsc.jsut.e.cn/2020/0517/c4694a122482/page.htm二、江苏科技大学调剂工作办法http://yjsb.just.e.cn/2020/0518/c7125a264673/page.htm三、山西农业大学调剂公告(第一批)http://grs.sxau.e.cn/info/1025/1912.htm四、西京学院调剂公告https://yjsb.xijing.e.cn/info/1013/7253.htm五、天津大学各专业招收调剂办法(实时更新)http://yzb.tju.e.cn/xwzx/tkss_xw/202005/t20200519_316940.htm六、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调剂信息http://jixie.sjzu.e.cn/info/1002/2441.htm七、天津医科大学调剂信息http://gs.tmu.e.cn/2020/0518/c3146a50230/page.htm八、天津工业大学调剂公告 http://yjsb.tjpu.e.cn/2020/0518/c2714a53371/page.htm九、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调剂信息http://cfl.fjnu.e.cn/9c/71/c6330a236657/page.htm经济学院调剂公告http://jjxy.fjnu.e.cn/9c/8e/c3820a236686/page.htm十、天津城建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告http://master.tcu.e.cn/info/1003/2292.htm十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预调剂公告https://cie.nwsuaf.e.cn/dtytz/tzgg/a036cab2080b4c6eb93703bda5b2fb44.htm十二、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调剂信息http://job.wzu.e.cn/news/view/aid/146980/tag/kydj十三、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调剂通知http://zwx.sisu.e.cn/info/1017/3172.htm十四、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招收调剂(一批次)http://ee.hrbust.e.cn/2020/0519/c2490a50619/page.htm十五、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校内调剂办法https://dyy.sicau.e.cn/info/1013/8792.htm十六、吉林建筑大学调剂信息http://yjs.jlju.e.cn/info/1037/1624.htm十七、上海材料研究所调剂复试办法https://yz.chsi.com.cn/sch/tjzc--method-viewPub,schId-368107,infoId-2396454205,categoryId-671223,mindex-10.dhtml十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招生调剂公告https://news.culr.e.cn/grs/zsjy/59536.htm十九、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拟接收调剂专业(持续更新)https://gsnfu.njfu.e.cn/zs/typenews.asp?id=21984二十、皖南医学院调剂信息http://yjs.wnmc.e.cn/96/b1/c342a104113/page.htm二十一、阜阳师范大学调剂信息http://210.45.32.7/xiweb/yjsc/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98二十二、太原理工大学招生调剂预告http://yz.tyut.e.cn/info/1022/1931.htm二十三、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调剂公告https://yjs.sau.e.cn/info/1002/2218.htm二十四、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调剂通知http://ma.sjtu.e.cn/announcements/view/789二十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调剂工作公告http://cmst.cug.e.cn/info/1122/2632.htm二十六、福建医科大学调剂信息https://www.fjmu.e.cn/yjs/二十七、上海海关学院税务硕士(MT)调剂招生公告https://yjsc.shcc.e.cn/2020/0519/c225a43333/page.htm二十八、扬州大学音乐学院调剂公告http://yyxy.yzu.e.cn/art/2020/5/19/art_47120_756489.html二十九、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调剂公告http://finance.gfe.e.cn/2020/0519/c4344a119317/page.htm三十、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拟接收调剂公告http://ncms.ustb.e.cn/rencaipeiyang/zhaoshenggongzuo/2020-04-28/60573.html三十一、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学院校内调剂信息http://yjs.swmu.e.cn/zsgz.htm三十二、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调剂公告http://zhsh.cugb.e.cn/webDetail2.action?id=1100三十三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调剂信息http://nyaq.aust.e.cn/info/1017/4583.htm三十四、东北大学冶金学院调剂办法http://www.som.neu.e.cn/2020/0518/c1751a171313/page.htm

笃于时也

2020北京各高校考研成绩公布时间汇总 全国各地考研成绩查询入口已开启?

北京大学研招办发布消息,调整近期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原定于2月11日公布初试成绩,现调整为2月22日进行;初试成绩复查调整为3月初;原定于3月初在北大研招网公布复试基本分数线,也适当延期。2020北京考研成绩公布:研招网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陆续开通中),以下是查询时间入口以及查询注意事项和复核事项供大家参考:图片来自网络北京考研成绩公布时间汇总中国科学院大学2月中旬 北京大学2月22日 清华大学2月20日后 北京林业大学2月21日16点北京师范大学2月21日 中国人民大学2月20日下午14:0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月20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月20日9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月20日后 北京工商大学2月20日后 中国政法大学2月22日8:00 中国传媒大学2月20日以后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月20日后 华北电力大学2月20日 中国农业大学2月20日16时起 北京语言大学2月20日后北方工业大学2月21日 北京交通大学2月20日以后 北京理工大学2月20日 中央民族大学2月20日以后北京中医药大学2月20日后 北京科技大学顺延通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月20日后 北京邮电大学2月20日后北京外国语大学顺延通知 首都师范大学2月20日后 北京体育大学2月21日9点起 北京物资学院2月20日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月20日15点起 北京服装学院2月20日后 首都医科大学暂未发布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月20日后北京印刷学院2月20日后 首都体育学院暂未发布 航天工程大学暂未发布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暂未发布国际关系学院2月20日后 中国地质科学院顺延通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月20日后 中国农业科学院2月20日16:00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月20日后 外交学院2月20日后 北京农学院暂未发布 中央戏剧学院暂未发布北京协和医学院2月20日 北京舞蹈学院2月20日后 中国音乐学院暂未发布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2月20日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月20日后 空军指挥学院暂未发布 中华女子学院2月20日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月20日以后国家行政学院招生工作通知 中央财经大学一封信 北京联合大学暂未发布 中央音乐学院2月20日后中国戏曲学院2月20日后 北京电影学院2月20日以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月20日后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2月20日后北京化工大学2月20日 解放军医学院暂未发布 北京城市学院2月20日后 北京工业大学2月20日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月20日15时 北京建筑大学2月20日15点 中央美术学院2月21日 防化学院暂未发布2020考研成绩查询注意事项(1)一般来说,各大考研院校均不再另行寄发书面成绩单,以打印的成绩单为准。(2)成绩为-1表示缺考,-2表示违纪。(3)对初试成绩有疑义的考生,可申请复查,具体时间、要求请随时关注网上通知。(4)如要打印成绩单,请用A4纸横向打印。(打印时,请在“文件”页面设置”中设置页边距的上下左右值均为15毫米。若使用非IE浏览器,请自行调节成绩单上下页边距使其为一页。2020考研成绩复核事项申请成绩复核的考生须于2月27日—2月28日18:00前,将本人准考证、身份证(正反面)、复核申请表(见附件1)等材料的电子版打包发送至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指定邮箱(见附件2),截止时间后发送的成绩复核申请将视为无效申请。申请材料命名格式为:复核申请表以“考生姓名+考生编号+科目名称”命名,准考证、身份证照片以“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命名,压缩包及邮件标题以“考生姓名+考生编号+研考初试成绩复核”命名。考生发送申请后收到招生单位“回复”信息即表示发送成功;如未收到招生单位回复,考生要通过电话及时与招生单位联系确认。北京考研成绩公布之后需要做什么1、成绩复核工作往往有几天,如何对自己的成绩有疑问可以进行复核。同时成绩的高低也将直接决定自己今年是否还需要准备复试与调剂。2、你的成绩排名主要回答的是你进入复试的概率以及被录取的概率。不过需要提示你的是,大部分院校不提供成绩排名,而且成绩排名并没有多大意义,毕竟排第一没上线,悲伤;排后面上了线,开心!关键还是要看你是否达到了复试分数线以及招生人数。3、开学之后初试成绩就已经下来了,但是复试通知估计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会下来,复试一般都在3月中下旬进行。当然34所自划线普遍要早很多,需要调剂的同学要注意这个时间差。4、一般院校的复试都会采取结构化面试或是小组面试的形式:结构化面试:是传统的面试形式,大多数高校都采用此类型的复试面试,面试形式是多对一的,大部分是3对1、5对1和7对1,可能还有记录员。导师手里有一个给学生评分的表格,还有可能会提前准备好复试题目让考生抽签回答,导师根据考生的回答,可能还会各种问题,目的就是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媒体报道)

丹尼尔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近9成担心就业前景 半数要考研

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834万人。那么,面对如此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目标薪资是多少?当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又会如何选择?日前,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381所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超5成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超7成学生毕业后选择优先考虑去一二线城市工作,超8成学生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超4成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前景”,当工作不称心时超8成学生选择边就业边择业。图为大学生是否担心就业前景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实习经验不足为主要顾虑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根据中国青年网记者调查,87.93%的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12.07%则表示顺其自然,不必过于担忧。四川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孙敏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担忧,她表示,自己的专业是酒店管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市场已经非常饱和了,“如果毕业后的工作不对口,许多事情就会因为不了解显得力不从心。”困扰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70.87%的大学生觉得“实习经验不足”是未来就业最困扰的原因,65.88%认为是“对社会缺乏了解”,57.74%认为是“求职方法技巧的欠缺”。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唐丽丽表示,未来就业最大的困扰之一便是实习经验不足,自己曾在实习期间,因为经验不足,到处碰壁,“感觉大多数大学生都有实习经验不足这个短板,依靠自己在寒暑假期间找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来做,是一个增加实习经验的好办法。”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打算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5成毕业后选择考研,7成优先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那么,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调查显示,55.91%的大学生选择考研,28.87%选择直接就业,4.46%选择考公务员,3.94%选择创业,3.15%表示没有想过。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唐怡宁是一名“考研党”,她认为,考研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虽然考研期间是辛苦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相对来说,考研也是最划算的,“考上之后,路应该也会好走许多。”“大学的专业不是很喜欢,工作压力比较大,也不是很稳定,所以想要考教育类研究生的。”重庆大学学生刘鑫因为喜欢当一名老师,所以选择了跨专业考教育类研究生。她表示,老师这个职业会更加稳定,工作之余有相对多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学生比较倾向在哪类城市工作?调查显示,70.34%的大学生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其中,37.01%的大学生选择在二线城市工作,33.33%选择在一线城市。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杨晴表示自己毕业后打算去二线城市工作,她认为,一线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很大,另外在工作上,大城市竞争者太多,“我不喜欢竞争激烈的环境,在二线城市过着惬意的小日子,赚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会让自己放松、自由一些,去体会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赶着走。”“我不喜欢太快的生活节奏,在一线大城市生活肯定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和物质压力,我可不想像纪录片里的‘北漂’一族那样,过着拮据的生活。”天津大学学生李萌颖同样是一个“二线城市追求者”,她认为,在二线城市工作,经济既不会太落后,生活也相对便捷、轻松一些。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城市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8成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个人发展前景为就业首选因素在大学生看来,毕业后理想薪资是多少?调查显示,39.11%大学生选择“5000到8000元之间”,其次为“10000元以上”,有27.82%学生选择,“8000到10000元”“3000到5000元”“3000元以内”分别有16.54%、14.96%、1.57%的大学生选择。潍坊科技学院学生张满意希望自己的薪资在10000元以上,他表示,自己和女朋友的花销是比较大的,如果每月拿着不过万的工资,会很难生活下去。“我感觉10000元以上的薪资,才可以生活得更加体面。”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张曼虹则认为薪资在5000到8000元的区间比较合适,她向记者解释,月薪过万就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压力,自己还是属于初入职场的小白,希望可以拿个不算太低也不算太高的薪水。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最看重哪些因素?调查显示:42.78%的大学生选择“个人发展前景”,28.08%选择“工资待遇”,10.24%选择“兴趣爱好”,6.82%选择“工作稳定”,4.2%选择“工作时间、压力”,1.84%选择“工作地点”。对于求职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江利婷比较看重个人发展前景,她认为,一份工作有好的发展前景,也能够促使她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工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他的诸如薪资也自然会提高。遵义医学院学生黄晓敏觉得好的个人发展前景是推动人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但你对一份工作产生倦怠感时,你可能会因为想到未来的你会因为这份工作成长起来,你就会感到信心满满,也充满干活的动力了。”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期望薪资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8成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认为“加强专业学习”可提高竞争力当毕业后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如何选择?调查显示,84.51%的大学生表示会“边干边寻找合适的工作”,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策略,9.45%选择辞职,而6.03%则表示会继续干。“假如我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时,我会退而求其次,先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广东医科大学学生李泽楷认为,游手好闲在家是一份很丢脸的事情,不想周围的人说自己“啃”老,“我会先干上一段时间,然后慢慢找合适的工作,有机会就跳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邓淑红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生可以通过先就业,后面再慢慢择业的就业观念,来让自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也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择业过程中,好好磨练自己。图为大学生就业优先考虑因素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85.56%的大学生选择“加强专业学习”,88.05%选择“进行社会实践”,79.53%选择“增加实习经验”,74.54%选择“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学生郭敦敦是一名工科学生,他觉得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方法无非就是练就一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无论是去就业还是升学,都需要在不断地在学习专业知识,“实操对于工科的学习非常重要,没有扎实的专业学习,想要改进一些机械结构和机器非常困难。”他说,专业的学习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做更好的铺垫。“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专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时有底气。”安徽师范大学学生邵士强认为专业学习要脚踏实地,打好基本功。他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学好专业基础,就业才能更加从容。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称心做法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高校教师支招: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韦粤认为,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每次到毕业季,作为辅导员总会倍感压力,每年都会遇上“最强毕业季”,欢喜着学生的欢喜,担忧学生的担忧。关于毕业后的去向方面,她建议,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如果家庭条件许可,毕业生能够优先考虑提高学历,参加研究生考试,让自身的专业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在我看来,那准备工作的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同时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准备,更是各方面能力的准备。”他认为,就业不仅仅是找到工作,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可。大学生如何更好就业?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指导老师郑继佳建议:第一,对自己专业的一个选择,可以看下目前国家对哪些专业需求量大,或者哪些专业已经趋于饱和,在大一或者大二时,可以考虑转专业;第二, 在找工作时,可以设定一个工作的期望值,如果找不到心目中的好工作,可以稍微妥协,先实现就业;第三,在校同学可以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缓冲下目前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她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一个综合能力。”李华锡 赵壮杰 孙宇双 杨晴/中国青年网【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无常

新时代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问题研究

文 |王吉祥文章摘要: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新时代我国的劳动关系将更加复杂多变,劳动关系矛盾将更加突出和多变。工会组织作为劳动关系矛盾有产物,在促进新时代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更加凸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制度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等企业内部协调劳动关系机制,是促进新时代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和制度保障。主题词:新时代 劳动关系 构建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两步走”“两个十五年”的新的战略谋划。面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面对“两步走”“两个十五年”战略目标带来的新的挑战,我国的劳动关系将更加复杂多变,劳动关系矛盾将更加突出和多变。工会组织作为劳动关系矛盾有产物,在促进新时代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更加凸显。如何健全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制度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等企业内部协调劳动关系机制,是促进新时代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和制度保障。一、新时代我国劳动关系将呈现的新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时代的到来,将会对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带来一系列的新挑战。(一)新时代我国劳动关系将更加多元。新时代首先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这一判断和论述,明确了新时代仍然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坚定决心。这就意味着,新时代无论如何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的基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是不变的,经济仍然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我国的劳动关系的性质仍然是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关系为主导,劳动关系将继续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这是因为,伴随着互联网+及各种新经济形态和新经济组织的出现,过去劳动关系治理的主体除了政府、工会和企业传统的“三方”,社会组织将作为“第四方”也必然参与劳动关系的治理和协调,发挥自身的应有作用。[1]同时,既有的劳动关系三方内部,也将随经济结构的多元和劳动市场的分化而更加多元,比如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在劳动关系的建设中,作用将凸显。主体的多元化,将使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多变,但也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二)新时代我国的劳动关系矛盾将更加凸显。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决胜小康社会”就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考验。[2] 上述每项任务都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下展开的。如当下进行的直接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必然会对劳动关系产生进一步影响。一方面,供给侧改革能够引导劳动关系的良性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由去过剩产能导致的部分企业职工的离职和转岗等可能会引起劳动关系的紧张,使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着重大的挑战。[3](三)新时代我国劳动关系矛盾的调处将更加依靠企业内部自我调节。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离不开劳动关系的和谐,更离不开以职工工资收入为核心的劳动条件和待遇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劳动和资本的天然对立,决定了新时代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任务而更加复杂艰巨。同时,新时代随着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会更加改善,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强政府弱社会”的局面必然得到根本的改变。这就要求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权力边界,减少对劳动关系的行政干预,注重通过完善有关劳动法律,加强政府主导下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来校正和平衡劳动关系,引导企业通过建立集体合同制度,通过企业内部集体协商来调整内部劳动关系,通过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来规范劳动关系。二、新时代我国劳动关系面临的新挑战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和新时代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目标的确立,必将使劳动就业的结构性问题进一步凸显,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将会进一步加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进一步艰巨。(一)劳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将会进一步凸显。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始终存在。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和企业发展扩张阶段,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基本处于可控范围内,劳动者的就业与工资和福利待遇也能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得到一定的提高和保障。但随着我国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减缓,企业在国家去库存、调结构的大背景下也必须要实现转型升级。一方面,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必将影响到企业的规模和扩张,最终也将会抑制或减少企业吸纳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的需求不足,劳动力的供给就显得更加过剩,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失衡。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则会使得资本有机构成发生变化,技术与资本的替代优势将会日益强化,除了少量掌握先进技术的员工,更多的芳动者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压力,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进一步凸显。(二)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失衡。“强资本、弱劳力”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由于经济实力的悬殊差异以及劳动关系本身的特性,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不平衡性。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和经济形势较好的阶段,由于企业对于劳动力需求较为旺盛,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这种天然不平衡性虽然不可能得到完全的逆转,但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在新时代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成为一种现实和常态,劳动者不仅要求企业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而且要不断改善劳动时间,实现真正的“体面劳动”。企业如果无视这种未来的变化,就会使企业长期处于“劳动力短缺”、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局面。另一方面,企业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既要尽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淘汰落后生产力和不适应岗位的职工,同时又要用较高的成本雇佣有一定技术的职工,这样就势必会使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双向的,其一,是使原本“资强劳弱”的局面进一步加剧,没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的处境进一步恶化;其二,劳动者对工作条件和劳动报酬的新需求,也会使企业面临阶段性的结构性“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增加的现象。这种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地位的失衡,将会在未来一段时期成为劳动关系变化中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三)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加剧。劳动关系双方主体从企业运行之日起就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和命运共同体。在过去我国经济整体上行速度较快、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者需求简单较低的状态下,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基本可以得到本方的认可,劳动关系领域的诸多矛盾和冲突被暂时掩盖,且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基本 上停留在经济权益方面,是可以得到协调和暂时缓和的。但是,随着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到来,劳动法律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和追求美好生活需求,以及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地位发生的复杂变化,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会使处在激烈竞争中、努力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面临更大的用工风险和成本负担。加之,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一些新经济业态的诞生和快速发展,这将会引起我国劳动关系更加多元和复杂的变化。未来我国劳动关系新旧矛盾的交织,将会使得劳动关系领域中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对抗和冲突将会进一步加剧。三、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关涉诸多因素,不仅涉及基本政治经济制度,还关涉劳动者经济自由、政府导向、劳动者力量等方面。其中,以个人经济自由为基础的劳动与资本的合作是协调劳动关系的内在逻辑。笔者认为,在新时代加强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等企业内部协调劳动关系制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保障和重要路径选择。(一)推进“大三方”劳动关系协调三方机制建设,从源头上保障劳动关系和谐。“三方机制”作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协调的基本原则,在调整劳动关系中具有议事规则非行政化、人员组成多元化以及人员产生民主化等特征,在稳定和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三方协调机制形成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工会法》、《劳动法》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三方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2001 年国家层面三方协调机制正式建立,随后地方层面的三方机制逐步建立,为劳资政三方协调劳动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4]我国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建立,对于促进我国劳动关系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具体的组织机构设置、实体化建设及功能发挥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在实体化建设上:一方面,现有三方机制,政府一方是以人社部门为代表,在涉及多方面劳动者利益时没有决策权,代表性不强;工会一方由于体制和性质等方面的制约,代表性不足;企业一方无论是工商联还是企业联合会,都是自上而下发起成立的,代表性不够。另一方面,三方组织的基层组织不完善,也存在着代表缺位的问题。因此,推进建立各级政府、工会与企业组织大三方协调机制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完善组织网络,增强各方代表性,充分发挥作用等方面,真正保障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在涉及劳动者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二)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制度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劳动关系。为了从源头上规范劳动关系,早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由劳动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和中国企业联合会提出了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是从2005年起至2008年,用3年时间实现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行动计划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规范劳动合同、充分保障劳动者权利、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贯彻《劳动合同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劳动合同签订没有全覆盖;劳动合同内容同化缺乏个性,使劳动者的权益停留在法定标准或原则上;对违法行为政府有关部门一般采取“告诉才处理”的态度,导致《劳动合同法》贯彻执行大打折扣,等等。为此,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宣传《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引导企业和劳动者双方走出误区,树立劳动合同意识,依法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相关执法主体的应有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家协会等单位,应加强对企业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服务工作,指导企业如何依法、合理、科学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工会要帮助和指导职工与企业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劳动合同订立及履行专项执法检查,充分运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发挥工会组织在推进劳动合同全覆盖中的重要作用。(三)推进多层次集体协商机制建立,从落实职工的话语权上促进集体劳动关系的和谐。劳动关系的和谐在本质上是利益平衡的问题,利益平衡了,劳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和谐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特别要注意从经济利益的平衡方面着手,对于涉及经济利益分配等关键性核心问题应必须充分考虑到劳动关系双方的具体情况和诉求。这就要求要健全多层次的集体协商机制,使职工的话语权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重视。一是推进全国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立法的进程,为新时代推进多层次集体协商提供统一的权威性的法制保障。目前,我国虽然在集体协商立法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立法大多数是在省市区层面,立法层阶底、不统一、缺乏权威性,且多以程序性和指导性条款为主导,对企业缺乏约束力,导致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效果令尽如人意。为此,要推动国家加快集体合同立法,从上位法上保障多层次集体协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推进多层次集体协商机制建立,切实保障职工的各项经济社会权益。集体协商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重新推行,从实践和实施效果来看,存在着许多问题,既有主体地位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协商流于形式、协议泛泛的问题;也有双方代表组织不健全、代表性不足和协商能力不高的问题。为此,我国应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集体谈判的做法,加强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集体协商工作,在行业集体协商的成果上,督促和指导行业所属企业开展企业内部集体协商,从上而下保障集体劳动关系的和谐。三是探索建立集体协商效果的科学评价机制建设。集体协商工作应改变重建制轻效果、重协议轻协商的现象,评判标准中应引入劳动者利益标准,以通过集体协商给劳动者带来的具体经济社会权益和职工的参与率、知晓率和满意率作为重要权重,探索建立一套企业认可、职工满意的科学评价机制,这是集体协商制度真正发挥企业内部协调劳动关系重要作用的关键所在。(四)进一步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重要作用,从源头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按照2012年开始实施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的《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大中型企业应当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工作人员。有分公司、分店、分厂的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在分支机构设立调解委员会。总部调解委员会指导分支机构调解委员会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调解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在车间、工段、班组设立调解小组。二是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委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是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第一道关口,是防止劳动关系矛盾激化和劳动争议纠纷的关键环节。调解委员会作用发挥大小,取决于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协调能力。因此,各级工会组织必须要把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建设一支善于捕捉苗头信息,善于发现症结所在,善于找准劳资利益平衡点,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三是重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用发挥。企业应在人、财、物、场地经费等方面给予各类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更多的规范和支持,同时建立和完善接待受理、督促履行、工作考评、档案管理和统计报告等基本工作制度,建立办案激励机制,鼓励调解人员积极高效办理各类案件,使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真正成为劳动关系和谐的第一道“防火墙”。-----------------[1] 杨岳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机遇与模式建构[J],社团管理研究,2011(6).[2]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3] 供给侧改革中劳动关系的前沿问题_刘金祥,《工会理论研究》,2016年第3期[4]王仁富 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的思考,山东工会论坛,第 23 卷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