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CT)在多种肿瘤模型中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遗憾的是,在临床实验中,不同病人对ICT的响应率差异性较大,有较多病人无法从ICT疗法中获益。尽管研究者们开发出不少联合疗法增敏ICT,但仍无法取得较好的肿瘤治疗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团队田华雨研究员等人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纳米免疫鸡尾酒疗法,首次结合免疫原性化疗、检查点阻断和细胞外基质清除三个策略,并通过肿瘤微环境酸响应型高分子载体巧妙地将治疗药物靶向运输到肿瘤区域,构建了新型纳米免疫鸡尾酒疗法。这种免疫鸡尾酒疗法通过多环节促进抗肿瘤免疫循环的方式,在多种肿瘤模型中取得了很好的肿瘤治疗效果。这种新型纳米免疫鸡尾酒疗法具有如下四个优势:促进T细胞活化;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改善为活化型微环境;增加外周T细胞向肿瘤浸润;引发强效免疫记忆效应。在一个健全的抗肿瘤免疫循环中,一些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并不限于:(1) 肿瘤抗原释放,(2) 树突状细胞成熟,(3) 抗原呈递与T细胞活化,(4) T细胞从外周迁移至肿瘤,(5) T细胞对肿瘤的特异性识别,(6) 有效杀伤肿瘤细胞,(7) 引发免疫记忆效应。在ICT疗法中,它一般只帮助恢复T细胞的杀伤活性,而对上述其他环节影响较小。而研究团队开发的新型纳米免疫鸡尾酒疗法可以至少影响(1), (2), (4), (6), (7)几个步骤。考虑到鸡尾酒疗法的成功,可以期望未来能开发出针对抗肿瘤免疫循环调控更全面的“超级鸡尾酒疗法”,将有利于人们更有效地对抗肿瘤。该研究成果于2020年9月30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本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吴嘉言,通讯作者为田华雨研究员。长春应化所为第一单位。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和长春应化所的支持。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贾子尧【来源:中国吉林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2所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所共建高校(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6.8万余人,在学研究生5.2万余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们可以看到中科院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是近几年,清北复交浙科南领头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在科研界强势崛起。让中科院系统的各大研究所深感压力,只能加快步伐努力前进。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中科院化学类各研究所的发展情况。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简称上海有机所),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荟萃、实力雄厚、设备一流、成果丰硕,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的有机化学研究中心;是一个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6月,是中国科学院首批成立的15个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于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3月,是一个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为主的化学化工研究所。理研究所(大连)中科院长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建于1948年12月。现有职工101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11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长春应化所是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主要突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稀土化学与物理和电分析化学等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领域的综合集成开展研究工作,现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中科院北京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99年6月,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现有在职职工5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8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9人。设有物理学、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光学工程、材料工程4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0余人。中科院过程工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五十多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2001年更为现名。研究所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经五十多年的发展,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为一个以基础性研究为先导,以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研究为主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性研究机构,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研究、产业化工作”有机结合的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化所目前有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五个研究机构,具有一流且配套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研究设施,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亿余元。截止到2017年年底,地化所共有在研项目主要包括973项目2项、973课题2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科技支撑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1项;重大研发项目1项、重大研发课题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6项;院战略先导专项课题2项,专题4项;STS项目1项。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国家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为加快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支撑引领作用,满足长三角经济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于2004年4月20日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协议书。由此,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拉开了宁波材料所建设的序幕。宁波材料所从一片农田里起步,边规划,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服务,艰苦创业,高效创新。2007年11月30日,宁波材料所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组织的验收。一期建设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兰州化物所”)始建于1958年,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1962年6月启用现名。 兰州化物所目前主要开展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战略定位是“西部资源与能源化学和新材料高技术创新研究基地”,力争建成具有“一流成果、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人才”,特色鲜明、国内不可替代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立研究机构。中科院新疆理化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于2002年3月28日,在原中国科学院新疆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均于1961年成立)的基础上整合成立。 新疆理化所定位: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面向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中亚科技合作和国家航天与海洋需求,加强维药现代化学科建设,推进维吾尔医药的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加强电子元器件累积辐射效应学科建设,为各类元器件抗累积辐射效应加固和可靠应用提供稳定的服务能力;加强敏感材料与器件学科建设,为我国航天、海洋工程中极端环境探测装备所需的温度传感器提供共性技术支撑,保持优势学科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强维哈柯文信息处理学科建设,为新疆长治久安及“一带一路”核心区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强化中科院向西开放“桥头堡”作用,强化与中亚等国家交流与合作,强化院内合作和学科交叉,培育新的增长点。将研究所建成国内特色鲜明和中亚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9月22日,长春新区领导薛春龙带领新区城建委、规自分局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先后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先进材料孵化与产业化基地项目和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项目进行现场办公。长春新区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先进材料孵化与产业化基地一期工程(4、5、6号平台)项目和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项目的手续办理等问题,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研究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办理进度。薛春龙一行现场与企业进行对接,充分听取企业提出的具体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各部门进行现场解答。针对项目方提出的问题,薛春龙对各部门提出具体要求,确定责任部门及责任人,与企业建立沟通机制,保证信息畅通,并要求各环节提前介入、上门服务、同步推进,确定办结时间节点。通过现场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工作方式得到企业的感谢和认可。(长春新区城建委供稿)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正式批准资助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应化所”)为依托单位的“资源生态合成高分子材料”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批直接经费8000万元,资助周期五年。这是基金委自2016年试点资助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以来,吉林省获得的首个该类项目。 该项目负责人为长春应化所陈学思研究员,并联合北京化工大学杨万泰教授、长春应化所王献红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张立群教授和武汉大学程巳雪教授,共同组成了在资源生态合成高分子材料领域具有显著地位的高水平团队。 在全球石油资源日趋紧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该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瞄准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国际前沿,整合国内一流科技人才,以资源生态合成高分子材料为研究主题。基于石化废弃资源和生物质资源,重点围绕石化工业废弃烯烃高分子资源化、二氧化碳基高分子材料、氨基酸基功能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基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基弹性体材料等5个特色鲜明、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方向展开长期合作研究。项目力争在5-10年内在高分子材料结构设计新方法、高效绿色精准合成新方法、高分子材料性能调控新方法等领域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占领该领域国际学术高地,原创出5类以上中国品牌的资源生态合成高分子材料,形成百万吨级生产能力,实现国际引领,为我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基金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瞄准国际科学前沿,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该项目采取“5+5”模式,5年为一个资助周期,最多资助2期。2019年,全国13个项目获得了资助立项。(文章来源:中国吉林网)
2019年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高连勋先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康传清先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授高昌录先生莅临安然公司参观、洽谈,安然公司董事长刘润东先生、直销中华区技术总裁张明臣先生、干细胞研究院主任刘金坪女士陪同接待。专家团一行到安然纳米科技文化馆、党员教育基地、工会之家、安然纳米科研中心进行了参观,对安然公司的基本情况、立体仓、物流中心、干细胞研发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了解,并给予了高度认可。参观结束后,在安然公司贵宾室举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安然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项目洽谈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高连勋先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康传清先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授高昌录先生,安然公司董事长刘润东先生,副董事长、总裁梁浩女士,直销中华区技术总裁张明臣先生,干细胞研究院主任刘金坪女士出席洽谈会。 安然公司董事长刘润东先生表示国庆阅兵展示出国家强大的力量,尤其是科技的力量。企业应与国家同频共振,注重科技的发展,刘润东先生向各位专家介绍了安然公司正在倾力打造的科研院的规划布局,同时表示安然公司始终坚持“诚信经营,永续经营”的经营观念,做产品凭良心,要是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益,就要积极投入进行科技研发,展现出了强大的家国情怀。高连勋先生,对安然公司“愛·感恩”的企业文化、党建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充分肯定了安然公司的传统文化底蕴。高连勋先生介绍了自己正在研发的富有前瞻性的新型材料,研究一旦落成将会对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后专家们与安然公司领导就如何让新型材料无毒无害无刺激性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企业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安然公司一直致力于科技研发,已经取得了80多项国家专利,使得安然公司在纳米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未来,安然公司将会继续加强科技研发力度,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开发出更多有益于大众的产品!来源:安然免责说明:直销快评网全媒体平台包括每日快评公众号、每日快评头条号、每日快评搜狐号、每日快评以及直企微刊公众号等。每日快评头条号隶属于直销快评网,所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每日快评之立场。每日快评对转载文章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转载和刊发文章,以求百花齐放,仅供读者阅读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邮箱:1021891650@qq.com
鸿达兴业: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签订30万元技术转让合同,具体包括一种稀土氢氧化物中铈的湿法空气氧化方法、一种稀土氟化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一种从包头稀土矿硫酸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铈、氟、磷的方法。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吉林日报讯(记者陈淼 实习生周倩如 陈观星)近日,2020年吉林省科学技术奖揭晓。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崔冬梅研究员等完成的“稀土催化剂精准控制大宗通用单体选择性配位聚合”成果荣获2020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崔冬梅研究员团队的该项研究成果,发现和发明了精密控制配位聚合选择性的新机理、新方法和新策略,采用简单单体构筑出新颖链结构的大分子,不仅发展了配位聚合理论,而且开发出高性能、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围绕上述工作的8篇代表性论文中5篇影响因子大于12,其中4篇分别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授权发明专利11项,3项美国专利和1项欧洲专利,1项专利入选2010年中国百件优秀专利。
近日,2019年吉林省科学技术奖揭晓。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新波研究员等完成的“高比能二次电池电极材料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成果荣获2019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次电池作为一类重要的能量储存器件因具有绿色环保、能量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随着二次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设计和合成高性能电极材料是突破二次电池性能瓶颈的关键。长春应化所科研人员聚焦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理性设计原则、可控合成方法和性能提升策略等关键科学问题,面向高比能二次电池开展了深入研究。他们开展了三维大孔和异质元素掺杂电极的设计、合成及电化学性能探索,解决了碳负极材料比容量低的难题,为下一代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开展了金属氧化物负极的制备与一体化电极的构筑,大幅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为储能领域一体化电极的设计提供了经验;开展了绿色可再生有机电极材料设计、合成与储能机理研究,为下一代可再生有机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系列创新性成果的取得对于开发设计下一代高性能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及高性能储能器件具有重要意义,为绿色有机电极材料的开发贡献了新方案。该成果8篇代表性论文被SCI论文他引1128次,其中5篇论文成为ESI高被引论文,20篇核心论文被SCI论文他引2642次。(文章来源:中国吉林网)
可控合成具有天然酶性质的纳米材料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研究热点。自纳米酶的概念提出以来,已有40余种纳米酶被报道用于生物传感、治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然而,纳米酶的低活性位点密度以及复杂的结构-晶面催化机理是纳米酶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类单原子纳米酶可作为新一代有前景的纳米酶。纳米材料负载的原子级分散且结构明确的金属活性位点显著增强了单原子纳米酶的催化活性。该成果以Single-atom nanozymes为题发表在近期《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他们报道了一种通过碳纳米框架限域合成金属单原子纳米酶的方法。所合成的具有轴向五氮配位铁活性中心(FeN5)的单原子纳米酶具有最高的氧化酶活性,其催化速率常数是铂的70倍以上。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共同证明类酶活性位点和催化路径是该单原子纳米酶的高氧化酶活性来源。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单原子纳米酶弥补了传统纳米酶的缺陷,并且提出模拟天然酶活性中心是设计特异性单原子纳米酶最有效的途径。以上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部基金的支持。碳纳米框架限域氮配位金属活性位点模拟天然酶活性中心示意图
一种新型高效脱水剂大幅提升了污泥治理效率。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硅藻土复合絮凝脱水剂的产业化研究”方面获得进展。实现污泥减量和二次污染防治是污泥治理的关键环节。开发硅藻土复合型高效脱水剂不仅能为污泥减量化和污染治理提供优势技术方案,还可为硅藻土高值化提供新思路。长春应化所科研人员成功制备新型脱水剂并产业化,完成年产1000吨生产线的建设运行,并携手企业对油基钻井泥浆和造纸污泥开展了应用工艺示范,效果良好,处理后污泥含水率仅为46.8%。目前该项目已形成产业化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