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推进能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推进能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输配电网讯:日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表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已进入深水区,能源行业要充分借鉴互联网促进金融、电商、零售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经验,通过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进全面变革。于海斌说,国家电网公司应充分发挥“大国重器”和“顶梁柱”的重要作用。2020年是辽宁省加快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攻坚之年。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指引下,需广泛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先进信息技术,以数字化推动电网智慧化发展。于海斌认为,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的迅速应用与普及,让全球进入数字化时代。他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电网企业的落地实践,表明电网企业正在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发展创新之路。原标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推进能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德之末也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华为5G+工业网络联合创新中心成立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华为5G+工业网络联合创新中心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沈阳举行。双方将依托联合创新中心,聚合产学研优势资源,优选产业伙伴,在5G+工业网络场景探索、技术研究、标准定义、原型验证和应用推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推动5G+工业网络及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5G+工业网络联合创新中心签约仪式5G进入规模部署阶段,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业是其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智能生产需要提升柔性、灵活性、资源效率和产品质量,而5G与工业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可提升网络连接力和稳定性,打造未来工业连接新架构,支撑未来全连接智慧工厂,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业控制网络与系统研究室主任曾鹏和华为云核心网研究部部长周艳代表双方签署了5G+工业网络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双方将以联合创新中心为基础形成合作框架,根植5G+工业网络可用性、确定性、安全性等关键技术,驱动产业从ICT走向与OT领域融合,打造工业现场与信息感知、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控制执行一体的工业自动化系统,推动5G+工业技术标准与应用体系发展。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华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5G+工业网络在现场组网互操作、可靠性传输调度、数字化安全防护、分布式连接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研究,构建5G+工业网络面向设备现场通信、产线装配加工、生产质量检测、智能预测维护及工业自动化等功能的验证系统,推进5G+工业网络应用的行业和国家标准制定,打造5G+工业网络整体解决方案,创新合作模式,共建推广平台,建设5G+工业网络示范项目,推动5G+工业网络在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蓬勃发展。5G+工业网络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和华为云核心网研发总裁王洪利共同为“5G+工业网络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徐皑冬、华为云核心网架构设计部部长朱浩鹏等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好兆头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保研数据揭秘,人工智能实力顶尖,二流生源?

近日,2021级研究生推免保研的“神仙打架”般的竞争落下了帷幕。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涌来,计算机、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专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内卷”局面。作为实力强劲,在人工智能行业享有盛誉,作为中科院顶级“强所”之一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今年的推免招生情况如何呢?请看下图:2021级沈阳自动化所推免研究生来源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分析出,整体而言,沈阳自动化所的生源还是相当不错的,生源方面在东北也仅次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了,远远好于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东北寒冷的天气以及信息行业发展境况,难以吸引人才进驻。这样的表现相比位于北京,发展状况如日中天的北京自动化研究所而言,不免令人唏嘘。北京自动化所的生源大部分都是顶尖985高校以及行业一流211高校,对比下来,沈阳自动化所不免就相形见绌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人、智能制造和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所拥有正式员工12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六十多年来,沈阳自动化所在自动化科学与工程领域不断探索,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中科院、各部委及地方奖励300余项。作为中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在中国机器人事业发展历史上创造了二十多个第一,引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发展,成功孵化了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中科博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高技术企业。光电系统、大型数字化装备及控制系统等研究与开发方面取得大批成果,形成技术领先优势。2014年,研究所深入贯彻“率先行动”计划,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围绕产业链,打通创新链,形成了“科学研究、工程应用、检测评估、标准制定”四位一体的发展态势。沈阳自动化所为国家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基础为发展理念,向着成为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向着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知名的国立科研机构为目标奋进。

其孰是邪

沈阳自动化所研发“中科云翼”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企业

近日,在“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变革的征程”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智能制造高峰论坛暨第十八届中国智能制造岁末盘点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荣获2020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优秀供应商称号,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中科云翼”工业互联网平台荣获2020年度中国制造业智能制造优秀推荐产品奖。“互联网+工业”的融合是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实现“互联网+工业”的使能工具,也是新一代工业软件竞争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于2016年开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科云翼”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研制,并于2018年初发布第一版,于2020年9月升级到第二版。该平台形成了端(工业网关)、边(边缘计算)、云(工业PaaS)系列化的自主核心技术和产品,为中小型制造企业、大型制造企业和产业集群分别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制造服务解决方案,赋能制造企业产品创新、生产与运营创新、商业模式变革,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利用互联网的“制造即服务”的新生产组织模式,“中科云翼”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包括企业内部、企业间以及企业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主体间的信息壁垒,达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实现整个产业链的高效协同,赋能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从而提升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截止目前,平台已在冶金、食品、造币、印染等6个行业得到推广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介绍,“中科云翼”工业互联网平台同国内外同类产品对比,主要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平台具有断网容灾特性,其不用在边缘侧部署服务器,仅依赖于自组网和预缓存机制即可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避免因Internet中断而造成企业生产的停工。第二、平台内嵌支持符合ISA 95标准的可视化制造过程建模工具,能够对企业的制造资源进行快捷准确的数字化描述,实现制造过程的数字孪生。第三、内嵌可视化数据分析流程建模工具,同时提供多达60种工业数据分析模型,为数据分析师和企业工程师搭建出快捷、无障碍的数据分析之桥,降低数据分析的门槛,解决企业缺乏数据分析专业人员以及数据分析专业人员不了解企业业务的难题。(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第七章

走进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探索海洋,水下机器人使命必达

近日,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为“沈自所”),追寻被誉为“国家队”的沈自所水下机器人团队的创新脚步。海试成功后,水下机器人团队与海斗一号合影留念。创新从近浅海到全海深进步不止水下机器人研究室主任李智刚是沈自所近20年水下机器人蓬勃发展的亲历者。他介绍说,经过40多年自主创新,遥控式水下机器人(ROV)、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遥控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RV)、载人潜水器(HOV)控制系统和其他海洋工程装备研发成为团队主攻的五个方向,各有侧重且创新不停。海人一号、海星6000 ROV、潜龙与探索两大系列AUV、海斗号与海斗一号ARV、蛟龙号HOV控制系统“龙脑”,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水下机器人,已成为我国从近浅海走向全海深探索的大国重器,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纪录。自主创新是沈自所水下机器人团队不断突破的核心内涵。“海星6000”下水之前,团队刚刚攻克了1000米级ROV,从1000米到6000米,最大的技术难点便是光电复合铠装缆的应用技术问题。在距离海试窗口仅有3个月的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都泡在试验室中,没日没夜攻关,在几十次试验和十几种算法叠加下,终于解决技术难题,保证了水下机器人供电电压稳定。团队奉献青春与才智,不断壮大沈自所水下机器人研发,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第一代20多名成员中,只有封锡盛院士现在仍奋战在科研一线。目前,沈自所从事水下机器人研发的相关人员近300人,仅水下机器人研究室便汇聚了近100名科研人员和支撑保障人员,“80后”“90后”占60%以上。李智刚表示,热爱水下机器人事业,甘愿为之献身,是团队成员的共同点。AUV部副研究员徐春晖负责潜龙系列的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及后续系统升级。在他参加的6次海试中,每次出海时长都在3个月以上。从2016年至今,已有4年春节在海上度过。“海试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控制系统软件功能进行测试,为解决突发状况,不眠不休三十多小时是常有的事。”载人潜水器控制技术研发部门长赵洋,对处这个光荣的团队深感自豪:“我们是国内最早开展水下机器人研发的团队。上一代科研工作者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更需要我们年轻一代继承发扬他们的创新、奋斗的精神,永不停歇研发和创新的脚步。”使命为国家海洋战略服务,时刻准备着我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更有着广袤、富饶、未知的深海等待海洋科研人员探索。谈及未来,李智刚表示,沈自所水下机器人研发,走过了一条从有缆到无缆到光纤,从浅海到深海及至全海深的求索之路,完成了水下机器人体系化建设。通过自主创新,有些关键技术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处于并跑甚至领跑的位置。未来,团队将在“十四五”时期,推进水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探讨仿生水下机器人方向,在仿生导航、推进、感知系统下功夫,继续突破瓶颈和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深海探索步伐。“我们始终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用深海研究‘国家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展基础应用研究,紧盯前沿技术方向。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会责无旁贷地站出来,拿出沈自所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深海装备。”李智刚说。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 (图片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提供)【来源:沈阳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林勇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获“CAA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月15日记者获悉,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2020年度中国自动化学会颁奖盛典近日举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斩获“CAA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为依托单位的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委会推荐的多位委员获得中国自动化及人工智能领域荣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南极科考冰雪面移动与低空飞行机器人技术及应用”项目获“CAA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项目发明了适应南极气候地质环境的冰雪面自主移动平台、旋翼机低空自主飞行以及科考集成技术,研制装备在南极成功开展了应用验证,突破了南极恶劣条件对科考活动的时空限制,开辟了机器人用于极地科考的新领域。另外,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丛杨获“CAA青年科学家奖”,张闯获“CAA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来源:沈阳网来源:二三里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小艾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在生物细胞操控与三维组装领域取得突破

基于微立体光刻技术的仿生小鼠腹膜构建新方法。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供图中新网沈阳9月4日电 (王景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简称:沈阳自动化所)9月4日发布消息,该所微纳米课题组在生物细胞操控与三维组装领域研究取得突破。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胃癌的不良愈后与肿瘤细胞的腹膜转移密切相关,然而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肿瘤细胞腹膜转移的机制仍不明确。这给医生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挑战。着眼于这一问题,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开展研究,通过离体构建仿生小鼠腹膜,探索胃癌发生腹膜转移的机理以及有效的阻断策略。再将微立体光刻技术与生物兼容性材料相结合,构建出结构和力学性质与小鼠腹膜相类似的仿生腹膜,并进行了胃癌细胞侵袭性实验验证,为进一步开展细胞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据悉,该项研究获得了中国重点研发计划、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创新交叉团队和机器人学中国重点实验室项目的支持。此次研究成果,还获国际著名学术期刊LabonaChip以封面形式刊载。(完)

洛基

华为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5G+工业网络联合创新中心成立

集微网12月23日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华为5G+工业网络联合创新中心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沈阳举行。图片来源:华为官网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和华为云核心网研发总裁王洪利共同为“5G+工业网络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徐皑冬、华为云核心网架构设计部部长朱浩鹏等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5G+工业网络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对华为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意义重大,具体如下:1、双方将以联合创新中心为基础形成合作框架,根植5G+工业网络可用性、确定性、安全性等关键技术,驱动产业从ICT走向与OT领域融合,打造工业现场与信息感知、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控制执行一体的工业自动化系统,推动5G+工业技术标准与应用体系发展。2、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5G+工业网络在现场组网互操作、可靠性传输调度、数字化安全防护、分布式连接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研究,构建5G+工业网络面向设备现场通信、产线装配加工、生产质量检测、智能预测维护及工业自动化等功能的验证系统,推进5G+工业网络应用的行业和国家标准制定,打造5G+工业网络整体解决方案,创新合作模式,共建推广平台,建设5G+工业网络示范项目,推动5G+工业网络在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蓬勃发展。 (校对/零叁)

光之旅

沈阳自动化所桑子刚:大国重器的培育者

作为我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沈阳自动化所在我国机器人发展史上创造了二十项第一;在智能制造方向,推动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网络化控制技术发展;在光电信息领域,为我国国防、航空航天提供大量新型装备,在国家战略任务中做出重要贡献。研究所发起设立了4个分支机构和10余家高新技术公司,为高新产业发展、企业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58年,随着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实施,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简称“沈自所”)应运而生。弹指一挥间,他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和不断探索,沈自所从起步阶段的辽宁电子技术研究所发展到如今享誉国内外的重要国有研究机构,在机器人、智能制造、光电信息等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的硕果。打造“国之重器”,引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松机器人”)、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芯源微”)等在资本市场上名字响当当的企业即是沈自所孵化培育的优秀代表性企业。新松机器人从2000年成立,到2009年成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之一,再到2019年“十大年度新锐品牌”的获得,“新松机器人”这一民族品牌,已经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成为全球知名、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翘楚,其历经20年的成长过程完美地诠释了沈自所产、学、研融合模式的成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沈自所就开始探索对其长期积累的自动化技术进行产业化,推向市场,让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国民经济。在蒋新松院士等老一代科学家开创的事业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人才储备,2000年,沈阳自动化所以曲道奎博士为代表,机器人工程部近百名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组建成立新松机器人公司。新松机器人的成立,是我国自动化领域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沈自所工业机器人技术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此后,新松机器人在沈自所强大的技术支持下开启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产品和技术创新,包括我国机器人标准在内的诸多国家标准建设亦有新松机器人的身影。据介绍,在新松机器人成立后的几年里,其移动式遥控机器人即自动引导车(简称’AGV’, automatic guided vehicle)等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就已走在世界的前列,新松的自动化成套装备甚至出口到美国、法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等三十余个国家,开创了中国机器人出口的先河,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新松机器人已悄然走向了国际舞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桑子刚 2009年10月,创业板开闸,新松机器人成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也是国内第一个以机器人自动化业务为核心的上市公司。迈入资本市场的大门为新松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在资本和技术的双重加持下,新松机器人自主研发成功中国的第一台高洁净环境操作机器人、第一次批量出口移动机器人、智能物流设备也首次实现出口;新松机器人被成功打造为大国重器,跃上世界的舞台,不断刷新行业发展新高度,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翘楚。孵化10多家企业,“技术+人才+文化+战略”全方位支持迄今为止,沈自所已成功孵化了12家企业,除了前文重点提到的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外,芯源微、中科博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微”)、沈阳新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松医疗”)等也被陆续孵化出来并成功走向资本市场。据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桑子刚介绍,沈自所的成果转化路径主要有四种:企业委托、科技成果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企业、技术转让、许可使用。其中,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的企业在沈自所参控股的企业中超过80%;近年来,由沈自所发起设立企业或对其投资企业增资扩股,都是利用科研成果与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进行投入。新松机器人、博微等企业均是沈自所用核心技术和科研成果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投资的。芯源微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引领国内IC装备的发展,其生产的涂胶显影设备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并填补国内空白,产品技术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辽宁省同时也是中科院院属投资企业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博微主要是面向智能制造及智慧城市领域,从事工业物联网、仪表、控制系统及监控软件产品的研制、开发和销售及集成服务,已在新三板挂牌。新松医疗专注于氧疗和呼吸治疗设备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也已挂牌新三板。此外,苏州沈苏自动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沈自所和江苏省科技合作的典型代表,其在疫苗信息化方面有重要的成果,在国内疾病控制与疫苗信息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沈自所之所以能孵化出如此多优秀的企业,与其对孵化企业实施“技术+人才+战略+文化”的全方面扶持不无关系。“除了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外”,桑书记强调,“战略输出和文化融合也是沈自所对投资企业进行帮扶的重要方面,且这是中国机器人之父、前所长蒋新松院士非常看重的方面,并提出了‘由研究所文化向公司文化转变’的要求”。其一,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沈自所责无旁贷,也是孵化的应有之义。新松机器人、博微、沈阳中科奥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采用的先进技术无不是来自沈自所。依靠沈自所研发的技术成果,这些公司得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其二,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沈自所为了投资企业的发展,对其人才的支持不遗余力,将所内的科研骨干,甚至整个业务团队的力量,推向孵化企业。如新松机器人的研发人员很多都是沈自所的专家或者是博、硕士生导师。其三,沈自所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为孵化企业提供战略资源支持,形成科研创新与工程应用的良好互动。联合企业争取落实各方资源,共同承担国家部委和地方科技计划任务;共同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如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国家机器人标准化委员会等,使企业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四,文化建设,要改变传统研究机构的思想观念,要有市场的思维,培育出既懂技术又懂市场、德才兼备的人才。具体做法是,在公司成立之前,研究所成立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部,让科研人员投身于市场的研究当中去,并找专门的懂市场的人士对科研人员进行大力培训,这对公司日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规范管理的作用突显出来。沈自所的做法是:一是抓制度建设,用各种铁的制度对管理层形成约束,包括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内的公司治理建设、《公司章程》的严格执行等。“只有制度明确了,公司管理才会越来越规范。”二是教育。研究所和公司负责人签订廉政责任书,同时把党组织也下设到公司中去,这样进一步促进公司的规范发展。此外,在孵化企业的过程中,沈自所采取与高校、企业共同组建研发中心的模式,发挥各方优势,将技术的供方和需方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使产学研的融合得到进一步深化。近年来,沈自所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新松机器人等14家国内科研机构、高校和龙头企业,共同设立了沈阳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成为“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将着力培育发展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检验检测能力、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中试孵化能力、应用示范能力及行业支撑服务能力等,形成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行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我们期待这一模式将孵化出更多的自动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国科投资的关注与支持资金,是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新松机器人和芯源微从成立到走向国际市场,得到了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科投资”)的关注与支持。以芯源微为例,其在运营过程中偶尔会碰到资金紧张困难,而每次遇到困难时,国科投资都会积极主动与企业取得联系,采用灵活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这样不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深得企业的心。桑书记还向记者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有一次芯源微遇到资金紧张问题了,国科投资正在考虑到办理资金入股公司,但由于手续繁杂、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及时为企业解难,于是先采用债权的方式进入该企业,待入股手续办妥了,将债权转变为股权,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的现金流问题,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入股投资,可以说是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当然,芯源微的发展前景是吸引国科投资的真正原因。最后的话我国经济现阶段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科研院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转型升级的关键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源头是科研院所。所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我国实现产业提升和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必然之路。对于未来,沈自所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对新兴领域的布局和新产业的引领能力,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及光电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问题,促进研究所高质量发展。对于中科院科技创新投资产业联盟(简称“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的成立,桑书记表示这将有助于建立投资机构和研究所之间的沟通机制,提高科技成果与社会资本对接的效率,并且为院内研究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并对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的成立表示期待。

处静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助力飞天探海

原标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坚持自立自强 嫦娥五号月面探测、“奋斗者”号深潜作业,近日,我国重大科技任务捷报频传,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飞天和“奋斗者”号探海发挥了重要作用。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国旗展示,是继嫦娥三号、四号任务后,五星红旗又一次展现在月球表面,也是五星红旗第一次进行月表动态展示。沈阳自动化所为嫦娥五号量身定制的全景相机转台,经受住月面严酷环境的考验,托举相机完美记录下了“旗开月表,五星闪耀”的历史瞬间。2012年起,沈阳自动化所承担研制嫦娥五号全景相机转台任务,打造一套操作灵巧的空间成像探测机械臂。全景相机转台采用全碳纤复合材料和异形几何特征的一体化设计,解决了结构体筋板加固等一系列复杂工艺问题,确保了符合转台的整体刚度、抗振性能、相机基线长度等要求。在不久前我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万米深潜试验任务中,该所自主研制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电动观测云台以及主从伺服液压机械手等全海深技术装备,有力支撑了“奋斗者”号实现高精度航行控制、全景科学观测、高精准作业取样等功能。据了解,沈阳自动化所“十三五”期间规划的空间智能装备研发和面向深远海的科考水下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研发,都已经取得重要进展。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说:“‘十四五’期间,研究所将继续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尤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原始创新,让科研成果真正用得上、靠得住,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责编:汤龙、王斯文) 【来源:辽宁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