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科软:目前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就区块链(许可链)平台升级系统项目进行合作研发神化

中科软:目前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就区块链(许可链)平台升级系统项目进行合作研发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9月4日讯,有投资者向中科软(603927)提问, 公司是否继续推进区块链方面合作公司回答表示,谢谢您的关注。公司一直重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具体运用。目前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就区块链(许可链)平台升级系统项目进行合作研发。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彼何罪焉

中科软:中科院提供技术支持,优质客户众多

近日,中科软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424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的申请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9]1424号文核准。发行人的股票简称为“中科软”,股票代码为603927,新股将于9月9日上市。中科软公司是从事计算机软件研发、应用、服务的大型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业务以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为核心,业务涵盖应用软件、支撑软件、系统集成等应用层次,可为客户提供大型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将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扩展至众多行业领域,并已在保险信息化以及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细分应用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在政务信息化行业应用领域具有丰富经验。依托公司大股东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提供的强大研发与技术支持,公司在承接各类政府、企事业单位项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用基础,收获众多优质客户。招股书显示:在保险信息化领域,截至 2018 年 12 月底,88 家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含开业和筹建)中 86 家为公司客户,其中 64 家财产保险公司采用发行人自主研发的财险核心业务系统。截至 2018 年 12 月底,91 家国内人寿保险公司(含开业和筹建)中 86 家为公司客户,其中 70 家公司采用发行人自主研发的寿险核心业务系统。在政务信息化领域,公司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产品开发、技术服务以及系统集成建设,业务范围包括数据采集、业务处理、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等方面。公司在大型应用项目上公司先后参与多个国家重点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并成功实施了外交签证、环境保护、交通管理、财政决策、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多项电子政务项目。此外,公司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中国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大型一级企业证书、国家保密局颁发的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甲级资质。在医疗信息领域,公司多年来积极参与全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致力于为各级卫生管理单位、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疾控中心、药品监管单位等相关部门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撑服务,积累了全方位的综合能力。根据 CCID《2016-2017 年中国医疗行业 IT 应用市场研究年度报告》,公司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市场、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市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抱抱熊

中科软: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区块链(许可链)平台升级系统项目对公司整体业务不构成重大影响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5月12日讯,有投资者向中科软提问, 尊敬的董秘你好,请问公司与中科院软件所合作研发项目区块链(许可链)平台升级系统(二期)的有关进展情况可以介绍一下吗?公司回答表示,谢谢您的关注。公司一直重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具体运用。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区块链(许可链)平台升级系统项目对公司整体业务不构成重大影响,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王衍

重磅!鸿合科技与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成立“自然人机交互技术联合实验室”

7月23日上午,鸿合科技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举行揭牌仪式,宣布共同成立“自然人机交互技术联合实验室”,面向教育应用等智能交互显示行业的新一代技术、产品与服务的研发上开展全方位、实体性深度合作,并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产业资源体系化的双向发展、合作共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赵琛所长、操云甫书记、原总工程师戴国忠研究员、所长助理田丰研究员;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树江、董事邢修青、高级副总裁龙旭东、教育BG产品总监曾湘宁、海外暨商用BG商用交互本部总经理付翔、自然人机交互技术联合实验室总工程师戴肖锋等重要领导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树江致辞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书记操云甫致辞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龙旭东进行公司介绍鸿合科技与中科院软件所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深入的合作关系,产生了多项代表性成果。由双方共同主导的“笔式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田丰做研究所介绍此次联合成立“自然人机交互技术联合实验室”,旨在充分发挥双方优势,聚焦科技难题,瞄准应用需求,面向未来,创新攻关。凭借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在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鸿合科技深耕教育领域多年的经验积累及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大力投入,以“自然人机交互技术联合实验室”为结合点,提升自然人机交互技术的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形成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发展格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戴国忠分享前沿技术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综合性基地型研究所,致力于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已形成了以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矩阵的基础前沿研究、软件高技术研究和软件应用研究三大科研体系。人机交互是中科院软件所的重点发展学科之一,是十三五期间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之首,拥有国内专业的人机交互研发团队及国内专门从事人机交互研发的省部级专业实验室:人机交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在人机交互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鸿合科技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重要企业,智能交互设备领域的知名品牌,深耕教育领域多年,一直专注于智能交互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关键先进技术的快速进步,智能交互显示产品的功能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鸿合科技密切关注行业及技术发展,明确自然人机交互作为智能交互显示产品的核心技术,在智能交互显示产品的应用中有重大作用,不仅能解决传统教学中互动性较低的问题,还能帮助教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自然人机交互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嘉宾合影“自然人机交互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嘉宾合影本次合作可谓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双方持续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将大幅度提升鸿合科技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水准;同时智能教育等自然人机交互相关技术研发成果形成的多种产品形态和应用系统,也能通过鸿合科技积极的市场推广得以坚定落地实施,从而对教育、商用等行业应用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志同道合、齐心协力,相信鸿合科技与中科院软件所将共同推动自然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举群趣者

中科软:行业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科软是一家专门从事计算机软件研发、应用、服务的大型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涵盖了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等多个层次,可为大型应用系统工程提供全方位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将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扩展至众多行业领域,并得到了金融保险、政府、教科文、医疗卫生等行业中优质客户的认可。随着本次登陆资本市场,公司将进一步拓宽市场知名度,有效提升公司总体竞争力,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背靠中科院 研发实力雄厚作为软件研发、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技术研发创新的持续性,这与控股股东强大的科研背景密不可分。公司是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控股设立,目前持有公司26.05%的股权。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的下属机构,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的基础前沿研究、软件高技术研究和软件应用研究三大科研体系,建立了计算机科学等重点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方向的学科布局。不难发现,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带有中国科学院强大的研发实力与技术基因,这也为公司承接各类政府、企事业单位项目奠定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用基础。目前,公司已建成一支以年轻的博士、硕士为骨干的老中青结合的科技队伍,截至2019年6月30日,本部现有员工3460人,平均年龄30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95%以上,其中,高级职称(含研究员)18人,中级职称186人,初级职称220人。同时,公司历来重视研发投入,研发资金投入占营业收入持续上升。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41%、8.57%、9.06%和11.05%。凭借着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持续的资金投入,公司科研成果丰硕,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主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97项,注册商标8项,专利4项。此外,公司已经被确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火炬计划北京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权威数据显示,公司在2019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中排名第39位,在工信部公布的2018年(第17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中排名第45位,公司还入选了2019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资质齐全 大客户资源丰富公司主营业务是提供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服务,属于典型的行业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众所周知,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化领域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特点,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对企业服务对象行业的理解能力与研发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以金融行业应用软件领域为例,由于金融机构的架构及业务系统较为复杂,并且行业发展及监管动向变化较快,其管理系统及使用的应用软件需要兼顾可扩展性、集成及整合能力、海量数据处理、数据安全性、故障恢复、互联网互联互通、不间断运行等多个方面。软件提供商只有拥有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才能为用户提供实时、安全、稳定,且能根据需求不断升级软件产品和服务。这将使得行业外新的竞争企业进入本行业时需要面对客户黏性壁垒。幸运的是,公司已经取得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较为全面、较高等级的业务资质。公司于2017年度被评估为工信部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大型一级企业,通过工信部ITSS运维服务符合性标准评估获得一级资质证书,拥有工信部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运行维护分项资质试点企业一级资质,连续多年获得中国软件服务业企业信用评价AAA等级证书;同时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2018年度持续保持CMMI5认证。这些业务资质体现了公司在技术、产品方面的综合实力和先进水平。公司依靠自身专业的技术实力、优质的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户也是大咖云集,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国家开发银行等均位列其中。盈利稳定 保险领域功不可没稳定的大客户资源也带动了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公司财务报表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08亿元、43.08亿元、48.50亿元和23.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7亿元、2.35亿元、3.21亿元和1.30亿元。可以看出,近几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的主营收入中,保险行业收入占据很高的比例。2016年-2019年上半年,保险行业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5.42%、41.10%、46.98%和50.82%。在保险领域,公司积极利用在保险信息化领域技术优势践行“保险+”业务战略布局,拓展包括与财险有协同性的农业、汽车等信息化领域业务,与寿险、健康险有关的医疗、卫生、疾控信息化领域业务,以及相关销售营销渠道信息化业务,利用保险协同行业应用领域积累的业务经验和技术积累进一步提升保险信息化领域技术实力。根据IDC统计,从2008到2017年,保险行业IT服务的投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0%。IDC预计,2021年中国保险行业IT 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和服务)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46.52亿元,2017-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35%。可以看出,保险信息化领域发展具备较好的政策环境,预计保险行业产品与渠道创新和风险控制等方面IT解决方案有望将成为中国保险行业解决方案市场投资增长较快的子市场。公司在保险信息化领域深耕多年,具有多年经营经验,能够为大型保险企业提供核心业务系统解决方案,已成为本领域的龙头企业。截至2019年6月底,88家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含开业和筹建)中86家为公司客户,其中64家财产保险公司采用发行人自主研发的财险核心业务系统。截至2019年6月底,91家国内人寿保险公司(含开业和筹建)中86家为公司客户,其中70家公司采用发行人自主研发的寿险核心业务系统。此外,在保险领域公司还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保险核心业务系统在国内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居于领先地位。IDC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公司在国内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中市场份额连续排名第一。2005年至2015年,公司在中国保险业核心业务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或IT服务商相关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技术竞争力、服务竞争力、渠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评估中连续十一年居第一位,2017年公司在保险领域IT解决方案市场中发展能力、市场地位居首位。募投项目 助力公司业绩腾飞根据工信部2016年编制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预计到202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突破8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3%以上,占信息产业比重超过30%;软件出口超过680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900万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百亿级企业达20家以上,产生5到8家收入千亿级企业;产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城市达20个以上。可见我国软件行业发展前景可观,未来我国软件行业整体上仍处于较高速成长期。事实上,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现已将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扩展至众多行业领域,客户也不断从金融保险、政府等行业,拓展到了教科文、公共医疗卫生、通讯媒体、邮政等行业。在保险领域,公司致力于为保险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专业技术服务与系统集成服务等,已成为中国领先的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医疗卫生领域,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在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领域的信息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在政务领域,公司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软件开发、技术服务以及系统集成建设,为众多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另外,公司目前还为非保险金融、教科文、通讯媒体等众多领域客户提供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公司此次登陆上交所,募集资金将投向财险领域参考系统平台项目、寿险领域参考系统平台项目、公共卫生健康医疗监管服务平台项目、行业应用软件通用组件平台研发项目、行业应用软件运维服务支撑平台建设项目等项目。募投项目建设在保险、公共卫生等相关行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对行业应用软件通用组件及运维服务系统的技术研发符合行业应用软件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因此通过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一方面可以使公司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股东回报率。未来,公司将以“发展软件产业,创新软件科技”为己任,秉承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扎根本土、放眼世界,携手合作伙伴共创未来,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继续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争取成为业内公认的以行业应用软件为特色的高技术软件企业标兵。■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多于之赢

中科软上交所上市:市值近100亿 中科院软件所是大股东

雷帝网 雷建平 9月9日报道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927,简称中科软)今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16.18元,发行数量4240万股,募资总额为6.86亿元。此次资金主要用于财险领域参考系统平台项目、寿险领域参考系统平台项目、公共卫生健康医疗监管服务平台项目、行业应用软件通用组件平台研发项目、行业应用软件运维服务支撑平台建设项目。中科软开盘价为19.42元,随后上涨至23.3元,涨幅为44%,市值98.8亿元。上半年营收23.57亿招股书显示,中科软在保险信息化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软通动力、IBM和易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在政务信息化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东软集团、神州数码、中软国际等;在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竞争对手包括东软集团、东华软件和万达信息等。2019年1-6月,中科软营业收入为23.57亿,较上年度同期增长12.7%;净利润为1.3亿元,较上年度同期增长13.7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76%。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2.895亿元、3.69亿元、4.39亿元和2.6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41%、8.57%、9.06%和11.05%。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员工数量分别为11,505人、13,080人、15,381人和15,788人。报告期内,人工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分别为26.31%、33.56%、38.42%和53.48%,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大,账面价值分别为92,374.63万元、118,533.10万元、101,548.09万元和167,866.07万元,占同期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6.18%、32.06%、25.37%和47.29%,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3.64%、27.52%、20.94%和71.21%。中科院软件所是大股东中科软预计2019年营业收入区间为51亿元至60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5.15%至23.70%。中科软预计2019年净利润区间为3.35亿元至4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4.51%至24.7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区间为3.3亿元至3.99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3.60%至25.48%。IPO前,中科软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直接持有公司26.05%的股份。海国投持股为16.68%,为第二大股东;郭丹持股为5.28%,为第三大股东;孙朋持股为3.61%,杨舒涵持股为2.83%。———————————————雷帝触网由资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能不胜任

中科院软件所发布迄今全球最大零售场景智能消费数据集

基于复杂场景的多商品检测任务。中科院软件所 供图中新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科院软件所)获悉,该所智能软件研究中心通过近2年的广泛收集及测试研究,近日发布迄今全球最大的、可用于智能化消费的零售场景目标检测计数联合任务数据集——商超定位计数数据集(Locount),共包含190多万个商品实例标注信息,涵盖140种商品类别。Locount数据集填补了真实生活场景中检测和计数联合任务问题的空白,并定义了新的检测计数任务及新的评价指标,为解决目标检测领域严重遮挡问题提供重要基础,其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带来智能货架管理、无人自助结算等智能化消费方式的变革。该数据集中每个标注框均包含同类商品实例及其数量,与目前已有商品类型数据集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它也可以为现实场景中长尾分布、少样本学习等多个潜在的研究方向提供基础支持。Locount数据集中的商品分类。中科院软件所 供图中科院软件所智能软件研究中心介绍说,实现智能化消费方式的核心难点在于解决目标检测计数联合任务领域中的遮挡问题。针对传统目标检测数据集的遮挡比例较少,尤其缺少多个目标之间严重遮挡的情况(例如多个目标重叠比例超过90%),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同时进行对象定位和计数的新任务。此外,为评估不同算法在该任务上的性能,研究团队还设计出一种新的评价标准,以反映算法出现目标丢失、对同一实例的重复检测、错误检测、错误计数等情况。研究团队表示,当前传统方法和常见的深度学习网络还无法很好地解决Locount提出的新挑战,为了能更好研究复杂和密集场景下,尤其是目标高度重叠时的检测和计数问题,他们希望更多科研人员能够借助Locount数据集,探索出更准确、高效的任务解决思路和方法。(完)

发明家

中科院软件所区块链技术助力精准防疫有序复工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政府防疫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要加强和保障各方行为的可信度;要提高各项防控工作管理效率,实现精准防疫;要提高各项防疫管理、行政审批效率,实现科学有序复工。区块链技术以其共享、透明、可追溯、防篡改、分布式等特点,成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可信信息管理和高效协同的关键技术之一。1月29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紧急成立区块链技术支撑小组,根据广州南沙区政府疫情防控的实际需求,依托已有研究成果,研发企业复工审核系统底层关键技术组件(包括针对复工审核系统的存证合约、基于RCJava SDK的组件接口、区块数据查询系统BAR升级、区块数据同步代码重构等),实现了与企业复工备案APP的实时对接。该小组与软件所广州分部配合,保障了南沙疫情防控系统的及时上线和顺利运行。通过区块链技术,南沙疫情防控系统实现所有录入数据的真实和不可篡改,并且可以溯源追查,保障各方行为的可信度。从企业发起复工备案申请到完成审批时间压缩在10小时以内,提升了各项防控信息的管理效率。在南沙区防控指挥中心,疫情情况、趋势、物资管理信息、复工管理信息以及其他各项重要数据可以实时一张图呈现,实现实时全局把控、综合调度、精准防疫、有序复工。目前企业复工审核系统的管理范围正从提前复工的几百家工业企业推广到南沙区所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软件所从2016年开始对区块链技术进行战略布局,发布了区块链基础组件RepChain,即采用响应式编程实现自主可控的许可链Reactive Permission Chain。组件以区块链与行业应用结合为目标,在身份准入的基础上建立安全通道,具有标准化、模块化、可视化三大特征,在满足工程实施要求基础上,可以大幅减少代码量,使开发人员能够轻量化、快速高效地解决区块链的应用问题。迄今为止,该组件已经在医疗健康、环境监测、电子存证等领域应用。

跳出去

中科院软件所武延军:该怎么看少儿编程被纳入中小学课程?

月初,教育部公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172号(教育类297号)提案答复的函》,对提案中建议的“推动编程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学体系”进行答复,称将把包括编程教育在内信息技术内容纳入到中小学相关课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少儿编程被纳入中小学课程的必要性这个问题,中科院软件所武延军给出了答案。1. 目前高水平软件人才极其短缺,在中国更是如此。虽然软件从业人数基数巨大,但是真正的高水平程序员一才难求。去年年初,IEEE Spectrum上的一篇论文对中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四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CS)专业的学生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美国遥遥领先。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国内大型IT公司长期面临着国内高水平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不得不把目光投向硅谷,通过高薪引入领军人物。一个高水平的程序员必须积累足够长时间的编程经验,特别是在计算思维和架构设计上,要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从“Hello World”的简单程序,到操作系统、编译器这样的鸿篇巨著,需要无数程序员的努力。参与其中也同步收获了丰厚的市场回报。例如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都曾经热衷于编程。2. 编程能力培养并不会让人的思维僵化,反而会培养人有意识的把僵化、重复性工作用机器去实现。我们惊叹于SpaceX猎鹰火箭的自动返回和太空舱自动对接,大狗机器人的灵活,伐木锄草农机的高效。而这些背后,都是程序化思维实践结果。把一件复杂的任务分解再分解,把一些重复的模块合并再合并,把所有能够自动化的流程抽象成程序,把所有能够工具化的功能沉淀成工具。这就是编程能够带给我们的思维习惯。为了同样的目标,花费同样的努力,人和人在成就上为什么会有巨大区别?很大程度上在于有些人能否把重复的、不需要创造力的事情交给机器去完成,而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关键的、需要创造性突破的事情上。编程能力不仅仅反映的是计算机 专业能力,也反映了对复杂运筹学的实践能力。如何安排时间,如何调度资源,如何并行任务,如何防范风险。3. 编程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因为关系到一个人将来对机器和AI的掌控能力。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往往喜欢做一些重复的事情。但作为教育者,不能让孩子在简单的事情上追求满足感而长期重复,而应该在某个技能得到巩固之后逐渐提升难度,引导孩子认识到简单重复的事情可以交给机器,然后站在机器的肩膀上去冲刺下一个挑战。AI正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但人类要做AI的主人而不是相反。4. 编程对掌握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当前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的软件。正是长期把软件与行业割裂的思维惯性,导致我们国家当前在工业软件(例如EDA、CAD、CAE等软件)领域基础薄弱,受制于人。工业软件对于工业行业的意义在于把专业知识(Know How)沉淀为一行行的代码,使得这些知识更加精确,也更加容易自动化,最终形成庞大的软件工具,提升行业的生产率。熟练掌握编程能力,对于身处任何一个行业中,都带来了独特的优势。一些行业中复杂繁琐的事情,也许通过几行代码就能搞定。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任何人的职业发展都是加分项。(文:武延军)关于作者武延军:现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智能软件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操作系统和系统安全。武延军作为创始团队成员之一最早参与发起了少儿编程教育小图灵,现担任有道小图灵教研顾问。【来源: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慧能

EulixOS,中国开源操作系统的新探险

文/IT创事记 祁萌那还是在2005年,作为一名学生,武延军参加了谷歌举办的第一届“编程之夏”(Google Summer of Code,GSoC)活动。“编程之夏”是一个面向全球在读学生的开源程序设计项目,由谷歌组织并提供经费。举办至今,影响力早已名播学界。谷歌希望借此让在校学生参与到开源社区中,并能有机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开源项目。那个夏天,开源届的大师,也是当时FreeBSD基金会主席Robert Watson,亲自指导了武延军。这段15年前的短暂经历,让今天已身为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软件所”)副总工程师的武延军至少意识到了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真正去完成一个开源社区项目,实现对于学生的启蒙意义;二是在一个开源生态的健康发展中,繁荣的社区意味着什么。可能还有第三点——“我们发自内心希望把开源社区做好。”这里隐约仍然可以看到GSoC对武延军的影响,他说:“openEuler社区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中科院软件所副总工程师 武延军提供另一种可能2019年10月,中科院软件所和华为公司在深圳签署合作协议,共建openEuler社区是其中关键一环。根据协议,中科院软件所将深入参与到华为计算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中,包括共同培养鲲鹏计算产业人才、打造基于openEuler、数据库的产学研示范工程等内容。而围绕openEuler的社区建设和操作系统研发,以及开源软件生态建设都在合作之列。这距离华为在HC2019上宣布开源其服务器操作系统EulerOS(其开源版本的名称即是openEuler)仅刚刚过去了1个月的时间。华为从2010年开始研发服务器操作系统EulerOS。在2019年宣布开源时,它已在通信、存储、云等产品中广泛使用,部署超过10万套。它是华为自己的“红帽”。IBM 2019年以340亿美元收购红帽,让开源成为了开源界乃至科技届的一个热点话题。不过今天,作为业内人士,武延军对当下工作是否意味着自己正参与建设一个“新红帽”的话题,却并没有太大兴趣。“我们科研院所本身没有特别商业化的驱动力,”他说,“但红帽确实证明了开源软件也可以创造很大的商业价值。”中科院软件所希望做的,是为产业界提供另一种可能性的支撑。“我们希望有一个国内的发行版,作为科研实验的平台。如果所有科研成果都能在国内操作系统发行版上做实验,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我们对产业的贡献将是直接的,而且是良性循环的。”武延军说,“从长期发展看,我们也需要国内有一个开源平台来支持开源工作。”他同时指出,中科院软件所是国家级的科研机构,本身就需要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问题,例如产业发展的高质量可持续与软件供应链的安全等。一件非常熟练的事情这也是华为在计算产业中的叙事与布局。目前,华为正通过通用计算和AI计算双引擎计算战略,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在成为各行业合作伙伴的黑土地的同时,通过开放合作的产业链,把鲲鹏计算产业打造成数字经济的底座。今年3月27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上,华为宣布将在2020年投入2亿美元推动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发展。其中,openEuler开源社区作为软件生态的核心,受到广泛关注。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中科院软件所与华为在openEuler社区建设、操作系统研发领域的合作成果首次曝光——双方宣布基于openEuler的操作系统发行版EulixOS正式发布。“中科院软件所在操作系统构建版本发行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年的经验,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非常熟练的事情。”武延军说。在构建出首个版本后,软件所完成了一系列技术可行性验证,将一些典型的应用软件,包括一些比较复杂的应用软件在Eulix OS上做了适配运行,“发现效果、性能各方面都还不错”。例如,在AI能力方面,EulixOS已完成了国内主流AI芯片板卡的兼容性适配,并提供了AI算力的细粒度封装和分发机制,为国产化软硬件智能计算解决方案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安全加固方面,EulixOS集成了自研安全漏洞管理系统Vtopia,可对内核、基础库、应用框架、应用软件中的安全漏洞进行层层排查,可视化展现待修复软件和安全漏洞列表,实现对安全漏洞的实时可靠管控。在稳定性方面,EulixOS遵循CVSS国际缺陷风险评估标准,对每个缺陷的威胁程度进行自动评级与预警,并通过独创的VulGraph缺陷图谱技术,从缺陷特性、破坏能力、攻击威胁、技术环境等多个维度对大量数据进行知识化整合与智能化分析,提供全局性修复建议。 在不到一个月后的4月17日,openEuler社区在线召开首届 openEuler峰会2020 (openEuler Virtual Summit 2020),开始以社区身份向计算产业界分享openEuler的最新技术进展、研讨新版本技术规划。软件所同时也宣布,已在openEuler社区创建并维护RaspberryPi (树莓派)、ROS(机器人操作系统)、RISC-V(开源指令集)三个SIG 组,已经把openEuler 移植到了树莓派,正在将ROS移植到openEuler,并正在努力让openEuler能够运行在RISC-V架构的处理器上。openEuler的新工具“社区要解决的是开源软件供应链的问题。”武延军指出。软件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本身所谓的原材料包括上万个开源软件,其中任意关键开源软件的供应如果出现问题,都会产生一些非常严重的影响。开源操作系统构建过程,本质上是开源软件包按照供应链关系的组织和优化。武延军认为,可靠的供应链是构建一个可大规模商用操作系统的基础。尽管滋养红帽成长的大环境已经一去不返,但它仍然为一个新时代的开源操作系统建设留下了经验。开源软件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开发人员社交网络,红帽在开源社区中的成功,就在相当程度有赖于此。不仅在国际顶级开源社区中都有红帽的身影,而且在领域内顶级的开发人员也都与红帽有着广泛的合作。这也正是行业所谓“红帽不可复制”的原因,时代变了——人们失去了在开源软件拓展阶段特殊的社交网络路径——就像QQ之后再无QQ,微信之后难有微信一样。“但我们有了更加先进的生产工具——知识图谱。”武延军说,它将通过持续更新迭代,为openEuler软件供应链提供长期支持。知识图谱的大致构建流程是这样的:先从代码提交日志、缺陷报告、软件源代码和其他数据源中提取软件知识,完成关系抽取后,建立实体关联关系,并在知识融合后完成开源软件的知识图谱。如果发现了一个开源软件的缺陷,这个知识图谱的价值就开始发挥。从谁提交了代码,以及他还在其他开源软件提交过什么代码,直到这些代码在哪些软件里使用等,都可以自动发现和串联起来。这是中科院软件所为openEuler社区贡献的一个亮点。在此之前它被称为漏洞知识图谱,由软件所一个专门的团队作为漏洞挖掘工具构建而来。当然,开源软件各个维度的信息都可以成为知识图谱的一部分,而不只是漏洞。它将有一个关于开源社区数字空间真实状态的描述能力,例如寻找一个拥有特定能力的程序开发人员。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不像互联网应用,人们通常需要以十年这样的周期去看它。知识图谱的构建,就是openEuler在这一维度上所表现出的先进性。200+项开源任务与此同时,历史的成功经验仍然重要,而且值得借鉴。也许是受到了谷歌的“编程之夏”的影响,中科院软件所发起了一项名为“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的活动。这个和openEuler发行版EulixOS同时发布的计划,支持和激励科研人员、开源爱好者和学生积极参与openEuler社区开源代码贡献,希望以此降低开源软件供应风险,并帮助社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武延军把这个计划视作openEuler开源社区和EulixOS一个亮点。目前,该项活动已经通过官网上线并启动。他介绍说,目前建立联系的导师有100多位,涉及50多个社区。“希望今年能够吸引超过200个学生,参与200项以上的开源任务”。这是双方协议的一部分。在中科院软件所与华为于2019年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双方就已经确定将围绕操作系统研发、软件生态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多元化的合作。目前在openEuler社区建设中,双方正合作打造基于openEuler的教育课程,以期形成标准化的openEuler教学体系和实训平台。同时,为了降低openEuler学习体验门槛,促进其使用与推广,软件所团队配套推出了openEuler的知识连载,部分文章已上传至openEuler社区进行传播,并且配套完成了openEuler向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树莓派开发板的移植,负责该移植后分支版本的长期维护。 “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真正能够发展起来,生态能否实现共建、共享和共治非常重要。”武延军说,“这是中科院软件所和华为的共识。”【IT创事记】聚焦于企业级科技生态、策略及商业知识。你可以在各主流媒体平台看到IT创事记的同名文字专栏和【IT创事记·视频】专栏。如果你有相应的内容希望分享,记得在公众号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