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发表主旨演讲布兰妮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瓜祭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致辞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致辞。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三盗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十四五”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03:07“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四五”时期,创新驱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如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对此,“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

国资委部署央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专家:资本要素要对接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

来源:证券日报网 徐一鸣  本报记者 徐一鸣  日前,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党委(党组)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会,要求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  会议强调,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最能充分彰显国资央企的责任担当和使命作用,是中央企业“十四五”期间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路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陈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央企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的战略作用,能够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并组建创新联合体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缓解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难题,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和产业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增强我国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表示,为更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策源功能,国家正在布局国家实验室建设,重塑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要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工作。据悉,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科创中心和怀柔、张江、合肥、深圳综合性科学中心。雄安、海南、杭州、南京、西安、成都、武汉、郑州、沈阳等地区和城市都在加紧谋划深化创新,湾区城市群、都市圈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将引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国资央企该如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博士郑磊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世界经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竞争格局中,主要围绕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先进技术的研发先是政府出资,后有企业负责承担项目,推动产业链的成长和扩张,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国资和央企在中国承担着与国家安全、民生最紧密的生产,应该由国企央企牵头设立项目,广泛联合各类科研机构联合攻关,促进原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国资央企在资源方面更有优势,但在合作方面应该尽可能市场化,国资央企更多的是起到带头作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在很多产业有供应链优势,但在部分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尤其是硬科技节点比如芯片、操作系统、光刻机和EDA软件等领域缺乏竞争优势,当前亟需建设国家大型技术创新中心,满足产业创新重大需求,推动国资央企在关键节点突破技术瓶颈,打通产业链关键节点,让国资央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这对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科技创新同时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而科创板平台则有助于培育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形成资本、科技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格局。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截至3月30日,科创板共有国有控股企业19家,合计首发募集资金312.38亿元,主要分布在机械设备和电子等两类申万一级行业,涉及公司家数分别为6家和5家。  “发展多元化的资本体系,推动金融资本要素对接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盘和林认为,一方面国企要在资本市场投入更多的资金,去扶持资本市场中有技术前景的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推动整条产业链通过市场力量攻坚克难;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要提高IPO的包容性,让更多产业链中处于关键节点的企业更高效的融资发展。  (编辑 李波 才山丹)

怪尸记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多地不约而同提到了它……

在今年各地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立“创新联合体”被频频提及,成为不少地方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何多地不约而同地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各地应当如何布局创新联合体,企业又该如何从中把握机会?为强化创新平台支撑,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高端研发机构共建行动,支持企业依托产业链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引进共建30家高端研发机构;为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建立创新扶持机制,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布局前沿技术、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宽企业参与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渠道,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优良创新生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很多省份都提到了建立“创新联合体”,在空间范围上覆盖了“东西南北中”。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如今,各地闻风而动,积极落实中央部署,纷纷开始探索创新联合体的有效路径。整合资源攻克核心技术“布局创新联合体是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2021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点任务部署的具体举措,与地方创新发展紧密相关,也是地方在区域层面上可以发挥作用的主要着力点。”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创新发展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温珂表示。不过,各地“不谋而合”的背后逻辑都是为了通过组织形式创新,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国内学者和决策者基本形成的共识是: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只是一种表象,根源在于我国在战略领域未能构建起产业创新生态,技术与市场之间没有实现协同。”在温珂看来,政府组织产业力量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是发达国家的常用手段。举例来看,为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日本1976年发起成立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简称“VLSI组合”);1987年美国组建了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简称“SEMATECH联盟”)。从效果来看,VLSI组合帮助日本在动态存储器等领域上超过了美国,在1986年至1991年间占有全球半导体市场近一半的份额,取代了美国榜首位置。在SEMATECH联盟的支持下,美国在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关键领域上超过了日本,于1992年重获全球半导体市场第一的宝座。“关键核心技术涉及的问题一般比较复杂,仅仅依靠市场力量自发组织研发攻关往往比较低效,这就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李雯告诉记者,创新型领军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垂直整合能力,由他们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可以使大中小企业提早介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而更好地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比如,青云谱区去年就推荐了中德生物、北软科技等4家企业申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并组织近80家企业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包括重大科技攻关、研发费用后补助等13个类别。”李雯介绍,下一步,青云谱区将进一步鼓励支持重点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整合集聚优势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针对各地应当如何布局创新联合体,温珂表示,各地需综合考虑产业链基础、领军企业和科教资源等方面优势,布局创新联合体。“具体到产业链基础,应当选择地方具有优势特色的产业领域,能够保证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的产业生态相对完整。”至于创新联合体的牵头企业,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不少依托现有企业。比如,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一汽、吉化、长客等领军企业开展产业集成创新试点,组建创新联合体;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住省属国企新一轮战略性重组基本完成的机遇,把大型企业培育成高科技领军企业的排头兵,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作为创新联合体的主角,企业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温珂认为,一般意义上来看,企业要想发展成为牵头创新联合体的领军企业,需要建成更加开放的治理结构,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协同创新机制,联结上下游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需要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研发投入,紧密结合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部署,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行选题,明确任务目标,加大科技资源投入;需要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立足企业特点,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为人才成长提供资源支持。此外,还需要重视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联结创新联合体生态利益共享机制关键要靠知识产权来实现,带领联合体在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也需要以知识产权为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动态完善。”温珂提醒说。政府不要越位也不能缺位“支持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政府既不要越位,也不能缺位。”温珂认为,创新联合体是在政府与市场互动中不断被建设、修正和调适的,这一创新过程不断推动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形成激励创新的正反馈链条、实现技术创新的自我强化机制。其关键在于政府进行适应性的动态调整。具体来说,温珂表示,一方面,不要越位。政府应放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应做的不要做,不该管的不去管。首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投入。创新联合体的建设投入主要应由企业来完成,地方政府投入只占其中较少部分,主要发挥启动建设的引导作用。其次,放权牵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主体,积极探索创新联合体的体制机制创新。再次,政府不要插手创新联合体“人、财、物”的日常管理,不应把当前财政科研项目管理和评价的一般性规定套用于创新联合体的经费使用监督。另一方面,不能缺位。政府应严把创新联合体布局建设的顶层设计关。首先,聚焦哪些领域建立创新联合体,需要政府主导布局。政府是创新联合体中的利益中立方,有责任也有能力协同各方力量对区域创新发展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确定创新联合体的领域布局。其次,要引导创新联合体制定发展路线图,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设定阶段性目标,针对各阶段的支持举措作出前瞻性部署。(记者 沈慧)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责任编辑:邢宇校对:黎芳羽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礼物

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受邀作《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创新评价与未来建议》专题讲座

4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受邀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作《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创新评价与未来建议》专题讲座。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委员陈溪华,高新区综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加此次讲座。会议现场在专题讲座中刘会武主任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对松山湖高新区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围绕新时期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和要求,为松山湖高新区建设提出了具有针对性指导建议。一是积极发挥高新区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形成准市场化的国际服务组织;二是要坚守科技产业与改革试点的核心功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升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以细分科技产业为核心全区域组团发展,改革增强产业的增值服务功能;四是高新区要采用分类确定化管理,开展法定机构试点,依法治理园区。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刘会武表示,目前高新区在走一条“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并行发展的道路。总体上看,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作为2010年新升级的国家高新区,无论在以综合科学中心为牵引借力根植化聚集创新资源上,还是以引进华为头部企业为支点大幅度做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方面,亦或是以生态为支撑全力打造适宜高端人才宜居宜业的配套环境,高新区整体高举高打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和赞赏。未来东莞松山湖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或新型研发机构溢出的创新型企业,将成为高新区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东莞松山湖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在数字经济时代,要坚持率先探索,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城市创新,文化创新,以形成向全球可拓展的发展理论和发展道路。

金国民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建议把绿色复苏纳入中国经济复苏计划之中

中新网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 陈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在25日晚间举行的国是论坛“能源中国”第二期上表示,当前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可能使中国碳排放达峰平台期延长,中国需要建立低碳目标,把绿色复苏纳入到中国经济复苏计划当中。王毅表示,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一些不确定,首先,受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关系、科技创新进程等因素影响,使整个政治经济层面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使中国碳排放达峰平台期延长,低碳发展的节奏和力度也会发生变化。“中国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这个总体方向是不变的。”王毅指出,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行动和政策取向。第一个重要方面是应该建立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从绿色发展角度考虑如何保证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考虑如何提高环境质量、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转型更好地互动起来。第二个方面是建立现代能源环境体系目标模式,从“十四五”近期阶段看,我国将保持绿色低碳发展力度和节奏,更加积极面对能源转型和经济转型,在已有的目标基础之上,可以把煤炭退出制订一个有序的时间表,加快能源市场的改革。第三个方面是把绿色复苏纳入到经济复苏计划当中。就目前来看,虽然新基建加入了能源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但整体看还没有把绿色复苏完全纳入我国经济复苏计划中,需要一个统筹推进的部门,制订一个自下而上的一个综合计划,加强国际合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完)

且然无间

科技创新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余江:立足更高起点 科技自立自强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的“科技大年”。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撑,更为经济快速复苏贡献了力量。下一步该怎么干?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余江表示,要立足更高起点、更大空间,构建新发展阶段的竞争新优势,依靠创新驱动助力经济发展在质量、效率与动力方面全面跃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智能化和国际化,构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条件和新基础。“今后,推动产业链价值链的现代化将更加依托面向上游、面向前端的创新。”在余江看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需要强化智能控制、数据中心、云服务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产业基础能力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推动关键技术突破、新产品规模商用和产业生态培育诸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大纵深、跨学科和全链条的协同创新态势。与此同时,要着力防风险、补短板和锻长板,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余江表示,要努力攻克“痛中之痛”,聚焦前沿集成电路工艺、基础软件系统、高端芯片设计、高端制造设备等“高精尖”核心技术;要突破“卡脖子”瓶颈,需要完善传统“引进—消化—吸收”的线性创新范式,重视其跨学科协同、融合技术等内在要求。“例如,新一代光刻机研发不仅需要光学、数学、物理学、微电子学、材料学与精密机械及控制等多学科团队大纵深协同,也需要我们在结构、器件、工艺及检测等领域潜心攻克系列核心科学技术难题。”余江说。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余江表示,要在新的战略高度彰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巨大势能,让有活力的新型研发组织形态不断涌现,聚焦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和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同时发挥下游领军企业作为“超级用户”的集成优势,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通过承担重大科技任务激活各类产业合作伙伴创新潜能,在产业上游形成一批掌握特色技术和独有设计等的中小隐形冠军企业,实现跨环节、跨生态融通创新。“坚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有效释放社会中蕴藏的创新潜能,还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创新攻关体系中的突破牵引作用。”余江认为,国家层面可以更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真正不拘一格降人才,支持勇于挑战最前沿科技难题的顶尖人才与团队,更快攻克核心科技难题。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来源:经济日报

捕蝇人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形成8~12个经济区适应未来人才流动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迈向“十四五”,如何更好地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问题,备受各方关注。作为国家发改委“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研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认为,中国现在虽然只有60%的城镇化率,但从国土空间的国家尺度上看,城镇化的基本格局相对稳定。而未来城镇化格局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在空间上的选择,特别是人才的区位选择。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0年会”上,樊杰分析了城市化新趋势下不同尺度空间的应对之策。他表示,根据初步研究,未来在国家尺度上能够形成8~12个经济区组织形态,以此适应人才流动以及科技创新推动下的城市化过程和国土空间规划优化过程。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还表示,若能有效“开源节流”,解决未来城镇化的空间供给就不是大问题,“当然也具有挑战”。人才流向影响城镇化格局从全球多数国家的经验看,城镇化的空间组织是作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现国土空间有序开发,以及营造美丽国土的一个重要政策抓手。“在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中科院围绕主体功能区的研究确定了21个所谓城镇化地区,现在看来一直有力引导、支撑了后来的新型城镇化,特别是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形态在空间上的合理的适应过程。”樊杰表示,主体功能区把握了城市化演变规律,做出了相应的空间匹配对策,因而具有很好的生命力。面向“十四五”,从国土空间的国家尺度上看,虽然现在只有60%的城镇化率,城镇化的基本格局是相对稳定的。而未来城镇化格局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在空间上选择,特别是人才流动的区位指向。“人才越来越对城镇化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要认知人才的区位指向将会是一个什么样。”樊杰表示,除了“安全性”和“社会稳定”这一空间流动的基本底线,人才今后将更多倾向于选择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优势区位。而这些区位不仅具有创新的活力、能力、文化,同时还有满足人才需求的服务配套体系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了适应这样的人才集聚需求,从国家尺度来看,未来一个主要方面应该是以国家创新中心或区域创新高地,作为未来经济区相应组织的内核,围绕这个内核,通过城市群和都市圈,作为区域创新高地和国家创新中心的主体,同时通过省际之间的一体化过程,形成8~12个经济区组织形态,来适应未来人才流动以及科技创新推动下的城市化过程和国土空间规划优化过程。与此同时,这也对国家级创新中心、区域创新高地提出了新的要求。樊杰解释说,这些区域就应该成为打造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创新源泉所在地、核心动力所在地,这就把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在区域层面上进行了整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国土空间的一个基本保障。“开源节流”解决人地矛盾应对城市化出现的新趋势,不只对国家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樊杰表示,在中观尺度上,如何使城市规划和城市总体结构能够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同时,把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有机地同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融合,共享生态环境,这是很关键的问题。从微观层面看,他特别提到城乡双向流动。“过去城镇化一直是单向的过程,但对于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有生命必须是双向的过程,必须是吐故纳新的一个过程。”樊杰认为,需要创造一个机制,为“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空间选择提供保障。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还提到,我们的居住用地看似很集约节约,“容积率都恨不得提得很高”,但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很多“人进城了,但老房子不拆”的现象,“居住在两个空间”,总体效果实际上并不节约。新城新区开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建设面积增加、居住面积增加,但同时,人口总量增幅很小,“为什么呢?是中心城区的人在郊区又买了一套房,在郊区化过程中又形成了两个居住空间。”他解释说。在樊杰看来,城市化进程中用地浪费是一个极其普遍且非常严重的现象。而这其中,最大的浪费还在于生产用地的浪费,特别是制造业生产用地。“如果算工业园区用地效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这就导致了现在的一个显性矛盾——土地供给似乎满足不了现在大规模的城市化,人地矛盾较为突出。樊杰认为,如果未来能集约节约用地,特别是提高产业用地产出效率,即使不增加土地,也能够满足城市化的空间需求。此外,从“开源”的角度讲,未来还可以在低密度的建设和高质量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种复合空间,创意、创造、创新型的产业完全可以与生态有机融合。“只是现在我们的管理水平、生活习惯、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还不够,一进入生态空间,很可能就破坏了。”每日经济新闻

理昧

创新,瞄准科技自立自强(经济新方位·2021怎么干)

本报记者 刘诗瑶 冯 华《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9日 第 02 版)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首要任务。如何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为“十四五”开好局?怎么理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的一年如何部署、推进这项工作?未来怎样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创新联合体如何组建?本报记者采访了科技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界。打造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刘育新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力应对风险挑战,迫切需要我们打造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战略科技力量的影响力和支撑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压舱石”。过去一年,我国在深空深海核电等重大科技领域走出一条自立自强之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这些都离不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实现“后发先至”,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疫情防控科研攻关让科技界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考”,更加凸显了培育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打造一支“科技王牌军”,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刘育新表示,科技部按照“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统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研判重大科技方向,加强科技创新的系统规划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与重大科技任务实施统筹部署,强化基地、项目、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一体化配置,集聚精锐科技力量,加快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作为高校国家队的一员,我们承担了国家实验室等大型国家科研平台建设。以量子领域为例,除了本校科研经费的支撑,项目组还获得了中科院、发改委、山东和安徽等地的共同支持。科研力量牢牢聚集起来,研究效率大大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部长黄方表示,这种机制很注重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反哺学科建设。目前,中国科技大学转化的一系列量子通信产品服务于“京沪干线”等国家重大项目,促进了我国量子信息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2020年底,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又实现重大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取得如此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下科研力量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表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才能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有利于加强创新驱动的组织整合,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刘育新建议,把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强化跨部门、跨学科、跨军民、跨央地整合力量,构建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协调机制;也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好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在技术路线选择、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更多体现市场需求,尊重市场规律,形成符合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特点的支持引导机制。“最近,学校内部正打破不同实验室、不同学科之间壁垒,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和未来学科高峰。我们还计划深入开展与国有企业、央企、大型民营企业的协同创新,在重点领域建立联合研发平台。”黄方说。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短短数秒,AI辅助诊断新冠肺炎系统就能完成患者CT影像的AI模式识别;1分钟,就能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参考。此前,医生要靠肉眼来阅片——一次胸部CT检查产生约300张影像,耗时5—15分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加快研发和成果转化速度,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抗击疫情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科创板上市科技企业超过200家,总市值超3.2万亿元。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高新技术企业恢复势头强劲,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表现抢眼,实现逆势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刘育新表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始终是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科技部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为企业研发活动和技术创新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努力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卡脖子”技术多是综合性技术,其突破只靠一个企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急需联起手来,建设更具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发组织模式。而在创新联合体中,领军企业又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张赤东认为,“中国创新型的领军企业,针对产业前沿技术展开了大量研发工作,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也有能力牵头联合大学和院所开发前沿技术。”2017年起,腾讯公司获批承建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腾讯医疗健康技术委员会主任、腾讯觅影总经理钱天翼表示,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可以更好地打通医疗AI创新链,集聚医院及医疗机构、科研院校、科创企业的科研能力,带动医疗影像研究领域创新进步。刘育新表示,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重大创新联合体,要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在创新联合体中的布局,以实施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推动产学研用共同参与、共同投入、共享成果,带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创新联合体中加快转化和产业化,为畅通“双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供给。【来源:人民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