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国科大MBA,不是中科大MBA,这两个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两个学校,嘉禾博研MBA研究院的老师们接下来详细给MBA考生讲解一下具体特点:国科大MBA全名:中国科学院大学MBA(地处: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新型高等学校。国科大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我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中国科学院近70年的风雨历程,造就了其独特的科研和育人交融互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由此形成了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遍布神州大地的培养单位塑造了空间跨度最大的校园,300余名院士的领衔使我们具有了全中国最强的导师队伍,在“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文化氛围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正努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突出的贡献!经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国科大自2004年开始正式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国科大MBA项目立足于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方面的优势地位,在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丰富的教学科研力量的同时,不断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始终保持着持续创新的发展。项目特点:中科大MBA全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BA(地处:安徽)中国科大MBA教育项目开始于1998年。秉承管理学院“创造管理思想与工具,培养管理英才与领袖”之使命,MBA中心以“培养熟练掌握工商管理知识和定量分析工具、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理论应用能力与领导能力以及良好道德和责任意识的现代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己任,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和专业学位教育特殊性,中国科大MBA中心探索和实施四位一体培养模式,即课堂教学、课下演练、课后实践和在岗提升。其中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企业家实战教学;课下演练包括学员知识分享、经验分享、三大赛(创业设计大赛、案例开发大赛和市场调查大赛)和企业经营管理大赛;课后实践包括企业参观和座谈、移动课堂、企业实习和企业咨询;在岗提升包括提升岗位服务能力、联系所在企业撰写毕业论文以及鼓励和支持学员自主创业。自创办以来,中国科大MBA教育取得巨大成绩:一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由区域品牌走向全国品牌;二是学员职业竞争力、实战能力和责任意识大幅提升——在各类大赛和机构评优评先中获奖,众多毕业生走上管理领导岗位,每年都有学员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三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肯定——2010年10月被教育部授予MBA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并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MBA教育综合改革成果“中国科大MBA体验式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和“全景体验式教学模式及其在MBA教育中的应用”,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获得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科大管理学院与合肥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新徽商》创业对话节目受到MBA教指委高度赞誉;四是通过国际机构AACSB、AMBA和QS五星三大权威认证,进入国际精英商学院行列。项目介绍:录取入学:实行第一项目志愿优先,分项目择优录取;生源充足适当提高复试差额,生源不足接收调剂的办法;依录取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完成本项目招生指标即停止。录取成绩=初试成绩(满分300分,占50%)+复试成绩(满分300分,占50%)。为保证质量,实录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拟录取考生在通过管理学院报考资料真实性检查、研究生院及省考试院审核、教育部校验及公示后,向拟录取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入学时间为2021年9月。未经MBA中心批准,学生不得跨项目修学分。学费标准:学费总额人民币22万元。入学三年内按期获得学位学费减免2万元,延期获得学位不享受学费减免。学费分次缴清(第一学年初缴纳10万元,第二学年初缴纳10万元,第四学年初缴纳2万元)。上课地点:中国科大校本部(合肥)上课方式:周末上课 、月度集中上课(每月集中5天)学习时间:非全日制基本学制三年。学分五年有效。专业方向:创业与创新管理、金融与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与大数据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历学位:考试成绩合格、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由中国科大颁发注明学习方式的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证书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近期有单位以“中国科学院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和“中国科学院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上海组委会”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误导、欺骗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此,中国科学院网站3月12日发布声明称,“我院没有‘中国科学院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也没有‘中国科学院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上海组委会’,请社会各界仔细甄别。”声明称,中国科学院将保留对相关侵权行为人依法追究全部法律责任的权利,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全部由侵权行为人承担。
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陆朝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陆朝阳几乎是立刻动身回国,投身于发展与国家信息安全密切相关的量子信息技术。作为学术带头人,他不断开拓量子光学前沿和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的高度,实现了单光子多自由度和高维度的量子隐形传态,为复杂量子系统的完整态传输和高效量子网络奠定了科学基础;解决了单光子源和纠缠光子源的品质和效率等瓶颈问题,在光量子计算和多光子纠缠方面处于国际引领地位。近年来,陆朝阳的这些原创性的系统工作赢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研究成果3次入选美国光学学会评选的“国际光学重要进展”,5次入选我国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量子隐形传态相关工作作为中国本土成果首次雄居英国物理学会的“国际物理学年度十大突破”之榜首。近5年来,陆朝阳本人先后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科学之星”,获得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美国科学促进会克利夫兰奖、中国物理学会黄昆半导体物理奖等多个奖项;还获得了美国光学学会阿道夫隆奖章、美国物理学会兰道尔—本内特“量子计算奖”,这两个奖项都是首次颁发给中国科学家。在教学和人才建设方面,《自然》杂志子刊曾专门报道陆朝阳教育的成功案例。截至目前,他已经培养了15名博士,多名学生获得全国青少年创新奖、求是奖、中科院院长特别奖等。教学科研之余,陆朝阳还担任多个社会职务,多次担任各科普论坛的主持和嘉宾,作关于量子物理和量子技术的科普报告80余次,并受到广泛好评。周欣 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针对肺部影像检测方法的技术盲点,周欣带领团队历经十年科研攻关,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上增强倍数最高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仪(MRI),成功“点亮”人体肺部盲区。团队突破了肺部气体MRI信号低、不能实时成像、临床只能对质子(1H)成像等系列技术难题,创新研制了永磁极化系统核心部件,使气体磁共振信号增强8.6万倍,使我国首次实现了高分辨率肺部气体MRI从无到有的跨越;利用自适应欠采样、压缩感知、深度学习等技术,提升速率达5帧/秒,比国际医疗同类设备快1倍,实现世界上最快的高分辨人体肺部气体动态采样,成功实现自由呼吸下的实时成像;自主研发的自动升降频多核射频装置实现了多元素成像,并能配备至目前临床MRI,该成果2020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列为“需求牵引,突破瓶颈”的唯一典型案例。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周欣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同济医院抗疫一线,利用该装备在全球首次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通气和气血交换功能的精准、可视化评估,对1000余人次的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微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全面评估,为一线医护人员治疗评估和预后评价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数据支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科技支撑。周欣学风严谨、为人谦逊、创新争先,近年来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60余项,在《科学》杂志子刊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科学探索奖”以及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刘烨瑶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烨瑶长期从事我国系列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负责声学系统设计,实现潜水器通信、定位、探测等功能。“蛟龙”号立项之初,国际相关资料对国内封锁,面对巨大技术挑战,刚刚毕业的刘烨瑶勇挑重担,承担“蛟龙”号声学系统硬件设计工作,实现了文字、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传输,2013年获得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深海勇士”号具有国产化、高可靠性、高可维性以及低运营成本等特点,国产化率达到95%。刘烨瑶负责“深海勇士”号重要核心系统——声学系统硬件设计以及母船声学系统改造工作,设计的船载水声通信系统有效解决了吊放方式干扰母船航行的难题,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验收专家组评价为表现“超出预期”。刘烨瑶目前担任“奋斗者”号副总建造师、主任设计师、潜航员,该潜水器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具备在马里亚纳海沟作业的能力。刘烨瑶负责完成声学系统设计和试验工作,实现了“奋斗者”号声学系统的100%国产化。海试中,“奋斗者”号的声学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实现万米深度下远距离多制式双向高速数字水声通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高精度水下导航定位实现马里亚纳海沟“大海捞针”,完成连续、自主、精确、可靠的水下导航定位;通过多种多部声呐实现潜水器超视距观测、精细测量和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细测绘。“保证工作一定没有差错,自己的岗位一定让别人放心”早已成为他的工作准则。刘烨瑶说,很多前辈给像自己一样的青年人打下了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团队才能做出载人深潜的成就,这是非常幸运和难得的,所以必须担负责任、尽力做好。阿布力米提·伊力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阿布力米提·伊力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他扎根新疆,心怀建设家乡的信念,致力于新疆传统民族药研究,并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领基层村民踏上脱贫致富路。2019年,阿布力米提·伊力主动要求担任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加汗巴格乡深度贫困村巴格齐村第一书记。他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引进100余万元药材种植项目,从20余种药材品种中筛选出3~4种药材进行推广种植,使巴格齐村玫瑰种植面积达300多亩。那段时间,他白天落实项目进展,晚上组织村民讲解中药种植要点,有时候晚上只睡很短时间,只为让老百姓快速掌握种植技术。因地域遥远,未经处理的新鲜药材既受季节限制,又增加了运输和变质的风险。为解决瓶颈问题,他因地制宜提出“规范化收集、储存和粗加工车间”计划,将欧斯玛等原料药材进行浓缩、冷冻处理,让贫困户多途径增收。他还在村里推广“园村互动、园区示范、村民参与、科技扶贫”的发展新模式,在巴格齐村形成了稳定脱贫、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成为墨玉县科技扶贫示范样板。科技项目不仅让百姓增收致富,还彻底改变了村民对科技成果的刻板印象,科技的正能量有力推动先进文化入脑入心。驻村期间,他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近5000公斤,促成巴格齐村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捐助15万元用于村委会和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度,巴格齐村获得“和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阿布力米提·伊力以实际行动落实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推广到农户中,一颗初心正如他的誓言——“我生在天山脚下,更有责任和义务建设脚下的这片土地”。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钟瑾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我国北方牧区牲畜越冬饲料短缺问题十分突出,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青贮加工技术是拓宽粗饲料来源的重要方式,但我国在这一领域面临加工技术落后、营养损失严重、贮存期短、易霉变等关键瓶颈问题。对此,钟瑾团队经过持续攻关,建立高通量筛选方法,从数千株不同来源乳酸菌中分离筛选出生长快、产酸高、产菌素、耐极温、抗逆强、有助降解纤维素、有效抑制二次发酵的优良青贮菌株,并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针对性强、成本低的高效青贮菌剂。团队采用窖贮、裹包、混合青贮等加工方式,实现了饲草及秸秆等的高效利用,并建立相应生产技术体系。国家级贫困旗县库伦是中科院在内蒙古的定点与对口帮扶旗县,草畜矛盾严重制约了当地畜牧业发展。钟瑾在扶贫工作中瞄准青贮菌剂关键技术,每年多次赴库伦各乡镇扶贫点现场示范讲解,指导当地贫困户、企业、畜牧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规范掌握青贮制作流程;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示范带动效应,确保技术入户、逐户脱贫,实现技术扩散和辐射,形成户、村、乡、县层层带动示范网络;通过与当地政府、养殖场等合作,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培训人员千余人。5年来,团队通过示范推广惠及农牧户101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受益群众利用该技术每年每户可直接增加收入1200~1500元。以库伦精准科技扶贫成果为基础,钟瑾团队进一步向扶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的省份开展技术输出。团队在贵州六盘水、广西西林等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实践中,研发及推广有效脱贫的技术,为帮扶地区培育持续增收的内生动力。郝捷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干细胞资源库执行主任新冠疫情暴发后,郝捷第一时间加入抗疫科技攻关小组并担任项目执行负责人。2020年3月1日,她临危受命,作为首批赴武汉成员在一线开展前期工作。在武汉期间,郝捷和同事们与时间赛跑,她因高强度连续工作发生3次休克性反应,但仍坚守在一线。在武汉的47天里,郝捷和团队成员在完成既定目标外调研走访了13家医院,平均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多次进入隔离区并提出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困难的治疗新方案。郝捷和团队自主研发的CAStem细胞注射液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II期新药临床试验批件,这是利用临床级人胚干细胞制备的一类免疫和基质调控细胞,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导致的重症及危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纤维化,也是世界上首个治疗新冠肺炎的干细胞药物。疫情期间,该药物先后在北京、哈尔滨、武汉地区被用于救治74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患者全部顺利出院。目前,CAStem细胞注射液已入选国家治疗新冠肺炎“三药三方案”。抱着“早一天出成果就能挽救更多生命”的信念,郝捷艰苦攻关17年,带领年轻科研团队研发出治疗40余种疾病的10余种干细胞药物,专注推进干细胞资源科技共享和国家干细胞库标准化建设;建立国内首个临床级干细胞库,获批国家级资源库,成为首家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生物样本库。2020年,郝捷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科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47天的一线战“疫”和17年的科研坚守让郝捷深刻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台就是阵地,科学技术是治病救人最有力的武器。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2019年11月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合照。2003年,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支持下,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开始卫星导航关键技术预研工作。2007年,卫星创新院参与北斗全球系统论证。2009年,以相里斌、林宝军、沈学民为核心的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完成组建。十年砥砺前行,十年集智攻关,实现了中科院在北斗导航领域的跨越发展。他们坚持创新、攻坚克难,突破了50余项关键技术:突破了导航星座Ka相控阵星间链路技术,解决了北斗从区域向全球拓展实施的最大瓶颈;突破了时频“无缝”切换技术,解决了系统运行连续性难题,并为实现全球系统信号的高连续性奠定了基础;突破了以龙芯、高效固放为代表的核心器部件相关技术,扭转了中国航天关键器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他们开放融合、团结协作,按照“小核心、大外围”的发展思路,汇聚中科院内10余支创新力量,联合国内30多家优势单位,在独具特色的“功能链”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打造了紧密耦合、高效协同的中科院导航卫星创新团队。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航天精神,克服了千难万险。2011年至2016年间,完成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和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拉开了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序幕。2016年至2019年间,超高密度完成了5组共计10颗北斗三号MEO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乃至世界卫星导航领域高密度发射的新纪录。他们追求卓越、锐意进取,不断突破在轨赋能、星间测距与通信、更高精度的星载原子钟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不断优化核心指标。经国际组织评估,URE(用户测距误差)等核心指标优于GPS,为北斗比肩世界一流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此走向全球,惠泽人类。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之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郑店P3实验室也迎来战疫百天,科研攻关人员留影。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于2018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是我国第一个通过认证、唯一可开展“人间传染四级病原”研究的P4实验室。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伊始,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迅速反应,以战时状态投入科技攻关,短时间内在病毒鉴定、药物筛选、灭活疫苗研发、应急检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验室最早创立分子及血清学检测方法,2020年1月10日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所有病例进行病原学排查;2020年1月12日,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一道,率先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基因组序列,实现全球共享;率先分离得到毒株并完成资源保藏,可依法依规提供给有关机构,为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疫苗开发、生物医药筛选等提供重要资源支撑;与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团队合作,首批筛选出多种在细胞水平有效的药物,其中磷酸氯喹、法匹拉韦纳入国家或军队的诊疗方案;与国药中生集团合作研制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实验室主要完成灭活疫苗毒株选定,种子库建立、灭活疫苗的“细胞工厂”规模化制备及利用动物模型评价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等工作。二期临床试验揭盲显示受试者抗体阳转率100%,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在疫情最紧急时刻,完成武汉及黄冈1.1万余份临床样本检测,并在“武汉大会战”中完成9.4万份样本检测,对武汉十天集中核酸检测排查发现的全部300名无症状感染者做病毒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为巩固“武汉保卫战”成果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疫情期间,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团队连续奋战,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全力以赴。疫情期间开展实验活动781次,其中深夜及凌晨实验活动171次,累计实验活动时长3080小时,零事故、零感染,确保安全、高效运行,在新冠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及国家生物安全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科学报》 (2021-01-15 第4版 专题)
中国科学院有很多下属研究生培养单位,从中国科学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动手能力比较强,社会认可度也比较高,而且中国科学院毕业的硕士生继续读博的占很大比例(直博比例也比较高),如果你报考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所,基础课期间在北京国科大就读,研二回到报考的研究所,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高校硕士毕业生就业渠道不同的是,国科大学生毕业时,没有校园宣讲会,但是每个研究所在其所属的科研领域影响都比较大,所以国科大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很容易,优秀的毕业生甚至可以留所工作。一般在京的研究所,考研竞争比较激烈,京外的研究所相对容易被录取,想要从事科研工作的朋友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合适的研究所。小编分享的调剂信息都是京外的研究所,调剂竞争也比较大,但是大家要勇敢尝试,争取今年上岸。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拟接收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的调剂考生参加复试。由于小编找到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接收调剂的信息比较晚,报名时间有点紧张,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在4月20号发布调剂公告,4月30号下午17点截止报名,有调剂意向的朋友,抓紧时间报名。一.调剂专业及分数线: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25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调剂要求:1. 总分及单科均符合我单位要求;2. 原报考专业必须与拟申请调剂专业相近、原报考类别必须为学术型硕士。3. 初试考试科目中英语、数学必须为英语一、数学一,专业课相近。0854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型硕士)调剂要求:1. 总分及单科分数均符合我单位要求;2. 原报考专业必须与拟申请调剂专业相近、原报考类别不限(学硕、专硕均可)。3. 初试考试科目中英语、数学必须为英语一、数学一,专业课相同或相近。报名截止时间为:4月30日(周四)下午17:00,逾期不再受理。另:我单位有若干与上海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名额,考生若有意报考,总分及单科均符合上海科技大学的要求,登陆上海科技大学招生网查询、报名。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今年有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调剂名额,虽然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地甘肃属于B类,但是中科院下属研究所由国科大进行统一学籍管理,所以调剂分数要求也是按A类的分数线接收调剂生。如果一志愿报告国科大,报考单位也应该选择北京的国科大,然后再选择下属的研究所。申请条件:1. 申请调剂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2. 初试科目与申请调剂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虽然新疆天文台接收的调剂专业为天体物理”及“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但是对考生的本科所学专业要求比较宽泛,如果有同学对自己本科专业不感兴趣,可以考虑未来从事天文研究工作。(一)调剂需求2020年接收调剂专业为“天体物理”及“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学术型研究生、,适合天文、物理、数学、化学、光学、机械、微电子、计算机、信息、自动控制等专业毕业生报考。(二)申请条件申请调整考生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学术型硕士考生。2.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规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条件。3.初试考试科目与所要调剂专业科目相同或相近。4.初试各科分数及总分须达到A区理学国家分数线要求。5.同等条件下,英语成绩优秀或有软件编程特长者优先考虑。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重点培养新疆城镇生态建设与工矿区生态修复、干旱区污染修复与废弃物利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流域生态农业模式、特殊功能基因发掘与新品种培育、新疆自然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五个研究方向。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今年有调剂名额,相对而言考生竞争比较小,上岸成功的可能还是比较大的。接收调剂专业:生态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等专业的调剂考生。3. 申请调剂的考生须在调剂系统开通后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报调剂信息,报考单位选择“14430 中国科学院大学”,院系选择“102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也非常不错,接收调剂的部分专业比较冷门,不过如果有符合调剂条件的考生,调剂时遇到的竞争就会比较少,调剂成功的可能会比较大。一、复试分数线二、专业硕士调剂要求1、达到我所复试分数线的考生。2、初试报考专业或报考专业的研究方向是地质类。3、初试第三单元考试科目为统考数学一或者数学二。4、初试第二单元考试科目为英语一或者英语二。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光机所主要研究方向是发光学、应用光学、光学工程、精密机械与仪器的研发生产,先后参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吉林地区近年来流失的人才比较多,对长春光机所也有所影响,但是长春光机所总体的科研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拥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符合调剂调剂条件的要抓住机会。2020年长春光机所预计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术型硕士)、电路与系统(学术型硕士)、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机械(专业硕士)招收调剂考生。请相同或相近专业有意向调剂来长春光机所的考生登录我所研究生教育网主页右侧信息系统中的硕士研究生调剂申报系统填写申请信息。登录调剂申报系统时请使用IE浏览器,未按要求填报系统者不予受理。注意事项:一、考生的考试科目二应为英语一,考试科目三(业务课一)应为数学一。二、每人只能填报一个专业。三、调剂系统中所有项目均为必填项,没有的请填写“无”。四、考生需符合我所及中国科学院大学报考条件。五、个人照片无须上传。已提交调剂申请的考生无需再电话咨询。接收申请截止日期2020年4月30日。对于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预计将在一周内电话或短信通知。
04:58为接续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树立优良作风学风,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评选活动,集中展示新时代中国科学院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感使命感,引导全院职工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之中。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名单一、年度创新人物陆朝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欣 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二、年度先锋人物刘烨瑶 声学研究所阿布力米提·伊力 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三、年度感动人物钟瑾(女) 微生物研究所郝捷(女) 动物研究所四、年度团队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 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 武汉病毒研究所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陆朝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陆朝阳几乎是立刻动身回国,投身于发展与国家信息安全密切相关的量子信息技术。作为学术带头人,他不断开拓量子光学前沿和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的高度,实现了单光子多自由度和高维度的量子隐形传态,为复杂量子系统的完整态传输和高效量子网络奠定了科学基础;解决了单光子源和纠缠光子源的品质和效率等瓶颈问题,在光量子计算和多光子纠缠方面处于国际引领地位。近年来,陆朝阳的这些原创性的系统工作赢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研究成果3次入选美国光学学会评选的“国际光学重要进展”,5次入选我国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量子隐形传态相关工作作为中国本土成果首次雄居英国物理学会的“国际物理学年度十大突破”之榜首。近5年来,陆朝阳本人先后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科学之星”,获得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美国科学促进会克利夫兰奖、中国物理学会黄昆半导体物理奖等多个奖项;还获得了美国光学学会阿道夫隆奖章、美国物理学会兰道尔—本内特“量子计算奖”,这两个奖项都是首次颁发给中国科学家。在教学和人才建设方面,《自然》杂志子刊曾专门报道陆朝阳教育的成功案例。截至目前,他已经培养了15名博士,多名学生获得全国青少年创新奖、求是奖、中科院院长特别奖等。教学科研之余,陆朝阳还担任多个社会职务,多次担任各科普论坛的主持和嘉宾,作关于量子物理和量子技术的科普报告80余次,并受到广泛好评。周欣 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针对肺部影像检测方法的技术盲点,周欣带领团队历经十年科研攻关,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上增强倍数最高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仪(MRI),成功“点亮”人体肺部盲区。团队突破了肺部气体MRI信号低、不能实时成像、临床只能对质子(1H)成像等系列技术难题,创新研制了永磁极化系统核心部件,使气体磁共振信号增强8.6万倍,使我国首次实现了高分辨率肺部气体MRI从无到有的跨越;利用自适应欠采样、压缩感知、深度学习等技术,提升速率达5帧/秒,比国际医疗同类设备快1倍,实现世界上最快的高分辨人体肺部气体动态采样,成功实现自由呼吸下的实时成像;自主研发的自动升降频多核射频装置实现了多元素成像,并能配备至目前临床MRI,该成果2020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列为“需求牵引,突破瓶颈”的唯一典型案例。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周欣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同济医院抗疫一线,利用该装备在全球首次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通气和气血交换功能的精准、可视化评估,对1000余人次的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微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全面评估,为一线医护人员治疗评估和预后评价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数据支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科技支撑。周欣学风严谨、为人谦逊、创新争先,近年来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60余项,在《科学》杂志子刊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科学探索奖”以及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刘烨瑶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烨瑶长期从事我国系列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负责声学系统设计,实现潜水器通信、定位、探测等功能。“蛟龙”号立项之初,国际相关资料对国内封锁,面对巨大技术挑战,刚刚毕业的刘烨瑶勇挑重担,承担“蛟龙”号声学系统硬件设计工作,实现了文字、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传输,2013年获得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深海勇士”号具有国产化、高可靠性、高可维性以及低运营成本等特点,国产化率达到95%。刘烨瑶负责“深海勇士”号重要核心系统——声学系统硬件设计以及母船声学系统改造工作,设计的船载水声通信系统有效解决了吊放方式干扰母船航行的难题,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验收专家组评价为表现“超出预期”。刘烨瑶目前担任“奋斗者”号副总建造师、主任设计师、潜航员,该潜水器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具备在马里亚纳海沟作业的能力。刘烨瑶负责完成声学系统设计和试验工作,实现了“奋斗者”号声学系统的100%国产化。海试中,“奋斗者”号的声学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实现万米深度下远距离多制式双向高速数字水声通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高精度水下导航定位实现马里亚纳海沟“大海捞针”,完成连续、自主、精确、可靠的水下导航定位;通过多种多部声呐实现潜水器超视距观测、精细测量和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细测绘。“保证工作一定没有差错,自己的岗位一定让别人放心”早已成为他的工作准则。刘烨瑶说,很多前辈给像自己一样的青年人打下了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团队才能做出载人深潜的成就,这是非常幸运和难得的,所以必须担负责任、尽力做好。阿布力米提·伊力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阿布力米提·伊力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他扎根新疆,心怀建设家乡的信念,致力于新疆传统民族药研究,并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领基层村民踏上脱贫致富路。2019年,阿布力米提·伊力主动要求担任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加汗巴格乡深度贫困村巴格齐村第一书记。他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引进100余万元药材种植项目,从20余种药材品种中筛选出3~4种药材进行推广种植,使巴格齐村玫瑰种植面积达300多亩。那段时间,他白天落实项目进展,晚上组织村民讲解中药种植要点,有时候晚上只睡很短时间,只为让老百姓快速掌握种植技术。因地域遥远,未经处理的新鲜药材既受季节限制,又增加了运输和变质的风险。为解决瓶颈问题,他因地制宜提出“规范化收集、储存和粗加工车间”计划,将欧斯玛等原料药材进行浓缩、冷冻处理,让贫困户多途径增收。他还在村里推广“园村互动、园区示范、村民参与、科技扶贫”的发展新模式,在巴格齐村形成了稳定脱贫、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成为墨玉县科技扶贫示范样板。科技项目不仅让百姓增收致富,还彻底改变了村民对科技成果的刻板印象,科技的正能量有力推动先进文化入脑入心。驻村期间,他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近5000公斤,促成巴格齐村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捐助15万元用于村委会和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度,巴格齐村获得“和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阿布力米提·伊力以实际行动落实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推广到农户中,一颗初心正如他的誓言——“我生在天山脚下,更有责任和义务建设脚下的这片土地”。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钟瑾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我国北方牧区牲畜越冬饲料短缺问题十分突出,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青贮加工技术是拓宽粗饲料来源的重要方式,但我国在这一领域面临加工技术落后、营养损失严重、贮存期短、易霉变等关键瓶颈问题。对此,钟瑾团队经过持续攻关,建立高通量筛选方法,从数千株不同来源乳酸菌中分离筛选出生长快、产酸高、产菌素、耐极温、抗逆强、有助降解纤维素、有效抑制二次发酵的优良青贮菌株,并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针对性强、成本低的高效青贮菌剂。团队采用窖贮、裹包、混合青贮等加工方式,实现了饲草及秸秆等的高效利用,并建立相应生产技术体系。国家级贫困旗县库伦是中科院在内蒙古的定点与对口帮扶旗县,草畜矛盾严重制约了当地畜牧业发展。钟瑾在扶贫工作中瞄准青贮菌剂关键技术,每年多次赴库伦各乡镇扶贫点现场示范讲解,指导当地贫困户、企业、畜牧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规范掌握青贮制作流程;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示范带动效应,确保技术入户、逐户脱贫,实现技术扩散和辐射,形成户、村、乡、县层层带动示范网络;通过与当地政府、养殖场等合作,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培训人员千余人。5年来,团队通过示范推广惠及农牧户101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受益群众利用该技术每年每户可直接增加收入1200~1500元。以库伦精准科技扶贫成果为基础,钟瑾团队进一步向扶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的省份开展技术输出。团队在贵州六盘水、广西西林等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实践中,研发及推广有效脱贫的技术,为帮扶地区培育持续增收的内生动力。郝捷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干细胞资源库执行主任新冠疫情暴发后,郝捷第一时间加入抗疫科技攻关小组并担任项目执行负责人。2020年3月1日,她临危受命,作为首批赴武汉成员在一线开展前期工作。在武汉期间,郝捷和同事们与时间赛跑,她因高强度连续工作发生3次休克性反应,但仍坚守在一线。在武汉的47天里,郝捷和团队成员在完成既定目标外调研走访了13家医院,平均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多次进入隔离区并提出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困难的治疗新方案。郝捷和团队自主研发的CAStem细胞注射液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II期新药临床试验批件,这是利用临床级人胚干细胞制备的一类免疫和基质调控细胞,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导致的重症及危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纤维化,也是世界上首个治疗新冠肺炎的干细胞药物。疫情期间,该药物先后在北京、哈尔滨、武汉地区被用于救治74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患者全部顺利出院。目前,CAStem细胞注射液已入选国家治疗新冠肺炎“三药三方案”。抱着“早一天出成果就能挽救更多生命”的信念,郝捷艰苦攻关17年,带领年轻科研团队研发出治疗40余种疾病的10余种干细胞药物,专注推进干细胞资源科技共享和国家干细胞库标准化建设;建立国内首个临床级干细胞库,获批国家级资源库,成为首家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生物样本库。2020年,郝捷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科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47天的一线战“疫”和17年的科研坚守让郝捷深刻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台就是阵地,科学技术是治病救人最有力的武器。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2019年11月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合照。2003年,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支持下,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开始卫星导航关键技术预研工作。2007年,卫星创新院参与北斗全球系统论证。2009年,以相里斌、林宝军、沈学民为核心的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完成组建。十年砥砺前行,十年集智攻关,实现了中科院在北斗导航领域的跨越发展。他们坚持创新、攻坚克难,突破了50余项关键技术:突破了导航星座Ka相控阵星间链路技术,解决了北斗从区域向全球拓展实施的最大瓶颈;突破了时频“无缝”切换技术,解决了系统运行连续性难题,并为实现全球系统信号的高连续性奠定了基础;突破了以龙芯、高效固放为代表的核心器部件相关技术,扭转了中国航天关键器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他们开放融合、团结协作,按照“小核心、大外围”的发展思路,汇聚中科院内10余支创新力量,联合国内30多家优势单位,在独具特色的“功能链”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打造了紧密耦合、高效协同的中科院导航卫星创新团队。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航天精神,克服了千难万险。2011年至2016年间,完成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和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拉开了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序幕。2016年至2019年间,超高密度完成了5组共计10颗北斗三号MEO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乃至世界卫星导航领域高密度发射的新纪录。他们追求卓越、锐意进取,不断突破在轨赋能、星间测距与通信、更高精度的星载原子钟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不断优化核心指标。经国际组织评估,URE(用户测距误差)等核心指标优于GPS,为北斗比肩世界一流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此走向全球,惠泽人类。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之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郑店P3实验室也迎来战疫百天,科研攻关人员留影。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于2018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是我国第一个通过认证、唯一可开展“人间传染四级病原”研究的P4实验室。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伊始,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迅速反应,以战时状态投入科技攻关,短时间内在病毒鉴定、药物筛选、灭活疫苗研发、应急检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验室最早创立分子及血清学检测方法,2020年1月10日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所有病例进行病原学排查;2020年1月12日,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一道,率先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基因组序列,实现全球共享;率先分离得到毒株并完成资源保藏,可依法依规提供给有关机构,为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疫苗开发、生物医药筛选等提供重要资源支撑;与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团队合作,首批筛选出多种在细胞水平有效的药物,其中磷酸氯喹、法匹拉韦纳入国家或军队的诊疗方案;与国药中生集团合作研制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实验室主要完成灭活疫苗毒株选定,种子库建立、灭活疫苗的“细胞工厂”规模化制备及利用动物模型评价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等工作。二期临床试验揭盲显示受试者抗体阳转率100%,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在疫情最紧急时刻,完成武汉及黄冈1.1万余份临床样本检测,并在“武汉大会战”中完成9.4万份样本检测,对武汉十天集中核酸检测排查发现的全部300名无症状感染者做病毒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为巩固“武汉保卫战”成果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疫情期间,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团队连续奋战,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全力以赴。疫情期间开展实验活动781次,其中深夜及凌晨实验活动171次,累计实验活动时长3080小时,零事故、零感染,确保安全、高效运行,在新冠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及国家生物安全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了 2020 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此次排名,共覆盖了 96 个一级学科,共有 485 所高校的 4946 个学科点上榜。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学科排名的对象是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所有高校,目前仅发布了该学科排名前 50% 的高校。你的梦校是否“榜上有名”?跟着宗师君,一块儿往下细看吧!01什么是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在为大家揭开本次排名的神秘面纱前,宗师君先为大家介绍此次排名的基本概况以及排名指标,以便同学们对于此次学科榜单中的院校排名有更好的了解。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高端人才五个指标类别,下设 16 个指标维度,共计 50 余项反映学科竞争力的客观量化指标。图片来源于“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首先在各个指标维度的层面计算每所高校的得分,令该指标维度表现最好的高校为该维度的最高分(例如 50 、100 、200 ),其它高校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得分,一所高校的总得分由各指标维度得分加和得出。排名数据全部来自权威第三方,如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和国内文献数据库等。此次发布的 2020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主要是依据国内高校的学科实力进行衡量的,如果同学们较为关注一所院校的综合实力与学科排名,那么这份榜单可以作为一个较为客观的选校参考。但是宗师君想提醒大家的是,在选择自己考研的目标院校时,除了要考量院校的综合实力、专业排名、地理位置等因素,还需要多了解该院校的招录比以及复试情况,然后客观地衡量自身实力,将考研目标定在一个合理的高度!02中国顶尖学科数量高校大比拼由于不同学科的学科点基数不同,因此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各不相同。为此,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从首次发布起就引入了百分位段的概念,在绝对数排名以外还给出了每个学科点在本学科所处的相对位置。如果以全国前 2 名或者前 2% 作为“中国顶尖学科”的标准,根据统计,共有 90 所大学的 236 个学科点入选顶尖学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以 24个中国顶尖学科并列各校之首,接着,就是中国人民大学以 10 个中国顶尖学科位列全国第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各有 7个顶尖学科,浙江大学拥有 6 个顶尖学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各有 5 个。图片来源于“软科”03全国 8 所高校上榜学科数超 50按照上榜次数统计,浙江大学有 59个学科上榜,领先国内其它高校.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紧随其后,各拥有 58个上榜学科,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的上榜学科数也都超过 50 个。苏州大学是上榜学科数最多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43 个学科上榜;深圳大学是上榜学科数最多的非“双一流”高校,共有 37 个学科上榜。图片来源于“软科”04北上顶尖学科占优江苏上榜总数第二从各省级行政区的上榜学科数量分布看,北京占据绝对优势,在各层次的学科数都高居全国第一。上海的前 2 名或前 2% 学科数和前 5% 学科数均位列全国第二,顶尖学科数量优势明显。江苏的前 10% 学科数和前 50% 学科数均位列全国第二,彰显了雄厚的整体实力。湖北、陕西、浙江、广东等省的顶尖学科数量和上榜学科总数也都处于国内前列,山东、四川、湖南的上榜学科总数均入围全国十强。图片来源于“软科”根据教育部的统计,70% 的研究生选择在高校所在地就业。这意味着,你读研的城市,有很大可能是你以后的就业地点以及长年发展的工作生活环境。如果你读完研,不想回老家发展,准备在大城市大展拳脚的话,那务必要在考研选校时顾虑地理位置这个因素,后续对你实习、就业、人脉积累等,有很大的帮助。05管理类联考部分专业Top 5%院校盘点最近一段时间,宗师君在公众号后台收到了很多准备报考管理类联考专业的同学私信,都是询问关于选校相关的事宜。所以结合 2020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宗师君也特意汇总了部分管理类联考专业的前 5% 院校,以供大家作为择校参考。01 工商管理02 公共管理03 管理科学与工程04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受文章篇幅限制,无法对每一个学科的上榜院校进行详细盘点,如果你还对其他专业感兴趣,想了解具体排名,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看到消息后宗师君会第一时间回复。希望 22 考研的同学在考研第一关——择校关,能合理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然后开启打怪升级模式,把公共课与专业课一网打尽,顺利上岸!本篇原创文章由“宗师考研”发布,我们将会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在兰院属各单位就筹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学院到榆中实地考察,并就选址、办学等相关事宜同兰州市、榆中县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近日,兰州某报社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中国科学院大学将再建一所学院,即国科大兰州学院。“国科大”,俨然是个金字招牌,但这则新闻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这与几年前形成鲜明对比,2012年国科大刚刚问世的时候,相关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始建于1978年,它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如今的国科大,大有比肩清北二校之势,2017年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大共有A+学科18个,位居全国第三。如此强悍的学校,自然是各地争相引进的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国科大武汉学院、国科大成都学院、国科大福建学院、国科大广州学院、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国科大南京学院、国科大重庆学院、国科大西安学院等8所学院都在筹建中,有人感叹,国科大早已遍地开花。国科大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中国科学院,近年来也有扩张趋势。中科大、国科大是中科院的“亲儿子”,除此之外,中科院还参建了上海科技大学、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校。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不少人认为学校太多会稀释国科大和中科院的含金量。中科大其实,国科大发展如此迅猛,并不是急功近利,也不是在搞“大跃进”。在各省成立二级学院,也是有雄厚基础的。国科大实力上文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背靠中科院这棵大树,国科大师资和生源质量国内屈指可数。在各地建学院,国科大不一定要白手起家。以国科大南京学院为例,它由中科院南京分院牵头承办,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多个科研单位参建。这种模式是对各地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提升国科大核心竞争力。所以,各省的国科大学院主要还是依托原有资源,在新的形势下谋求新的发展。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中科院、国科大某些做法值得深思。与某些985院校相比,“双非”国科大更值得尊敬。有些重点大学对所在地“照顾”太多,被人们吐槽为“某某人大学”。国科大则很均衡,它在各地开设二级学院,惠及的地域显然更广。2017年,国科大未能入选“世界一流大学”,这让许多人感到不解,为国科大叫不平。国科大但优秀的高校不会只看重名号。虽然有着“烂大街”趋势,也不是“985”、“21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人们的印象中,国科大依然是触摸不到的传说。能够考上国科大的人,可谓是人中龙凤。国科大,值得我们尊敬。最后,对于国科大到处开办学院一事,各位都有什么看法呢?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成立于1964年,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水声学研究室、空气声学研究室、超声学研究室和位于海南、上海、青岛的3个研究站,是从事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2014年以来,声学所作为中国科学院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海洋创新院)依托单位,扎实推进建设工作,海洋创新院于2016年底通过验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目前,声学所在北京设有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个研究单元;在海南建有南海研究站、在上海建有东海研究站、在青岛建有北海研究站,在嘉兴市与地方政府共建了声学技术转移中心。声学所定位是:主要致力于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学科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发展研究,围绕未来5到10年我国在海洋、安全、能源、生命健康和信息网络等领域的战略急需,着力破解与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相关的前瞻性重大科技难题与系统集成瓶颈,着力提升自主创新与竞争能力,取得创新性重大成果,引领学科发展方向,保持特色鲜明和不可替代研究所的地位,把声学所打造成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国内外一流的国立专业研究机构。特色研究方向包括: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和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技术、声学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网络新媒体技术。2018年12月27日,海洋创新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声学所举行。会议听取了海洋创新院建设情况汇报,认为海洋创新院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自主创新,全力争取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带动了院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引领了国内海洋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声学所拥有包括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截至2018年底,共有在职职工85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94人,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5人。共有“万人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5人,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数十人在国际组织和国家级专家委员会任职。2018年,经中科院批准,开始试行“预聘-长聘”制度,初步形成长聘、预聘、项目聘相互补充的动态科研岗位聘任管理机制,有效破解中青年科研骨干职称“天花板”难题。2018年,预聘正高级人员16人,副高级19人;项目聘正高级人员37人,副高级人员43人。声学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设有物理学(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3个一级、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 2 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共有在学研究生535人(其中硕士生 262人、 博士生273人),在站博士后 24人,在所联合培养研究生19人。2018年,共有在研项目1133项,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7项;主持或承担技术创新引导专项(973)16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9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5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7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11项。积极建议、争取和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任务,2018年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370项,已落实314项,落实科研经费约11.07亿元,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全年在研科研项目1133项,共有148个项目完成了结题验收,各项科研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全年科研生产任务。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海深多波束测深系统工程化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于2018年6月顺利通过科技部技术验收。项目成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研制了国产全海深(最大11000m)多波束测深系统工程样机,先后在南海、西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完成了6000公里以上的测线应用示范,通过了第三方检测,现已具备开展海底测绘和支撑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能力。2018年,共发表论文435篇,其中期刊论文207篇,国际国内会议论文228篇,SCI收录69篇,EI及ISTP收录130篇。共申请专利236件,其中发明专利214件,通过PCT申请国外专利6件;共授权专利153件,其中发明专利142件,国外专利授权9件。出版著作3部,主持、参与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1项。2018年,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发明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三完成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单位)。2018年,中国科学院先进水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北京市海洋声学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绩效考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继续稳步推进。2018年,共签订横向技术合作项目226项,实现转移转化收入1.28亿元。获首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优秀管理奖和优秀个人奖、北京分院成果转移转化团队特等奖和技术转移工作组织一等奖;1人入选北京市科委2018年度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1人获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2018年,共出访46批146人次,主要包括考察访问15人次,参加国际会议92人次,执行合作研究协议项目37人次;接待来访外宾14人次。长期的国际合作伙伴有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葡萄牙、挪威、俄罗斯、澳大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日本、韩国、瑞士、斯里兰卡、波兰、以色列等,新开拓的国际合作伙伴有罗马尼亚和捷克。与国外科学家联合发表文章 32 篇,签订合作协议2个。注重提升基础科研环境。2018年,科研综合楼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南海实验基地竣工并投入使用,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东海研究站复杂水声环境探测与感知实验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声学所是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实验1”号科学考察船的法人单位,该科考船在2018年度完成了9个科学考察航次任务,在航188天,安全航行2.2万余海里。声学所是中国声学学会、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声学计量测试站、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物理分会等学术机构或组织的挂靠单位。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有《声学学报》(中、英文版)《应用声学》《网络新媒体技术》《声学技术》《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和《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中国科学院大学声学研究所导师队伍:中国科学院大学声学研究所导师队伍师资力量中国科学院大学声学研究所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统计 中国科学院大学声学研究所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统计 中国科学院大学声学研究所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统计 中国科学院大学声学研究所考研报录比和报考难度分析 中国科学院大学声学研究所考研报录比和报考难度分析 中国科学院大学声学研究所考研报录比和报考难度分析 需要中国科学院大学声学研究所研究所详细招生信息和考研真题答案复习资料和网校视频课程,可以直接私聊我们中国科学院大学声学研究所复试和录取分数线猛涨,看一看热门研究所、热门专业的发展历程,考研大数据分析,考研成功上岸必看!中国科学院大学声学研究所难考吗?考研大数据分析告诉你需要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真题答案复习资料和网校视频课程,可以直接加学姐企鹅好友2569567499
1月21日,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及团队正式在京发布,6位个人、两个团队获得这一荣誉,这也是中国科学院首次评选表彰这一殊荣。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出席并颁奖,他表示,全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学习,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实现“四个率先”目标要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落实中组部、中宣部《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要求,2018年中科院党组在全院部署开展了“讲爱国奉献、当时代先锋”主题活动,通过建立一批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深入挖掘老一辈科学家对党忠诚、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为了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开拓进取,争当先锋,中科院组织开展了“一所一人一事”先进事迹征集评选活动和2018中科院年度人物及团队的评选,通过大力挖掘选树身边人的先进事迹,让爱国奋斗精神成为全院的时代风尚、价值追求。本次活动于2018年9月开始,20个人物与团队获得提名。最终,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田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获得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李新荣、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馥平获得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王敏、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晖获得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体细胞克隆猴团队、新疆分院驻村联合党支部获得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四个率先”要求,把科技工作聚焦到实现重大原创成果、重大战略性技术与产品、重大示范转化工程“三重大”产出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提到的13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大成果中,12项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完成,另1项为主要完成单位。2018年,又涌现出克隆猴、阿尔茨海默氏症新药、单染色体真核细胞、马约拉纳任意子、北斗组网卫星等一批重大成果。侯建国表示,这些成果是全院科技工作者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这需要中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爱国传统,激发奋斗精神,自觉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大力弘扬新时代科技报国的创新精神,奋力担当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重任,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实现重大创新突破,作出重大创新贡献。田野陈云霁李新荣曾馥平王敏黄晖中科院体细胞克隆猴团队中科院新疆分院驻村联合党支部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田野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这位中国数学界的新秀,第一次对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BSD)猜想这个“千禧问题”给出了接近最终答案的线索,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中国继陈景润之后最好的工作”“将会是鼓励很多中国青年数学家的典范”。田野却认为,自己并非天才,能走到今天得益于对数学发自内心的兴趣和长期辛勤的积累。田野办公室的墙壁上有两块大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学验算公式,经常到了深夜,他的办公室依然亮着灯。据田野的博士生导师张寿武讲,田野经常会在半夜睡梦中突然有了思路,然后马上拨通电话和他讨论。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田野拒绝了国外优越的工作邀请,毅然回到偶像陈景润工作过的地方——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从事基础数学研究工作。在田野看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倡导的,不是追求发表文章,而是攀登科学高峰,对人类的知识、对社会作出贡献。在这样的环境里,田野如鱼得水,文章虽不多,但每一篇都是解决问题的“大”文章。2017年至今,他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获得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ICCM)首届最佳论文奖。作为中科院的研究人员,田野是“国家队”的一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更是一名先锋战士。十几年如一日,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心驱动着田野不断前行。今后一段时间,田野和团队将继续研究同余数问题的Goldfeld猜想。陈云霁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主任,是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芯片的研发者之一。寒武纪的智能处理能效“秒杀”传统芯片,能大大提升计算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计算效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华为、曙光、联想等公司的产品中。《科学》杂志称其为国际上该方向公认的引领者和先驱。陈云霁认为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得下苦功夫。在研发寒武纪之前,陈云霁已在处理器研发领域深耕多年,曾师从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胡伟武参与龙芯处理器架构设计,还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姚新等进行人工智能研究。2013年至2015年,陈云霁与合作者的数篇学术成果相继在国际顶级会议上发布,在业内初露锋芒。2013年,陈云霁所在团队与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合作,设计出世界上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结构DianNao(电脑),该项工作获得了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顶级国际会议ASPLOS的最佳论文奖,也是亚洲首次在顶级国际会议上获奖。2016年,陈云霁及其所在团队为一大类神经网络加速器设计了一套名为Cambricon的指令集,在2016年ISCA会议上获得同行评议的最高分。同年3月,经过正式注册登记,其所在团队孵化出中国的AI独角兽——芯片方案供应商寒武纪。该公司是全球第一个成功流片并拥有成熟产品的智能芯片公司。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李新荣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1997年,博士后出站的李新荣放弃了留在中科院植物所的机会,回到了以“草方格”治沙闻名于世的沙坡头,从此在这里扎根二十多年。“草方格”是沙坡头独创的治沙技术,一块块纤弱的“草方格”成功地阻止了桀骜不驯的腾格里沙漠的入侵,结束了长久以来“沙逼人退”的困局。1989年“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护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也是中科院建院50年最具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之一。李新荣带领团队开展长期观测和系统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把握学科动态,提出沙化草地恢复的理论假说,揭示了干旱沙区土壤水循环的植被调控机理,回答了降水小于200毫米沙区能否通过人工生态恢复的重大科学问题;系统研究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水文功能,开展了人工培养拓殖技术研究,大大缩短生物结皮形成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空白。他带领的团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沙坡头站获得了中科院“野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科技部首批国家重点野外台站和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他本人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真正成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沙漠中”的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曾馥平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被当地百姓亲切称为“真扶贫”的曾馥平1987年7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工作,1994年7月他第一次来到环江县开展科技扶贫,从此开始了他20余年的科技扶贫人生。一到环江县,曾馥平立刻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开始了考察取材工作,晚上伏案整理资料,着手对比研究。通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创建了全国首个生态移民扶贫试验区,构建了“科技单位+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的企业化科技扶贫创新机制,并和同事一起在精准扶贫道路上围绕石漠化治理和岩溶山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开启了新的里程碑,打造的“肯福”示范区为全区实施40万环境移民提供了示范样板和技术支撑。曾馥平现任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副站长,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委常委、科技副县长(挂职)。他坚持“扶贫先扶智”,从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着手,引进新技术、孕育新思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区人均纯收入由1996年不足300元提高到2016年的9226元,生活水平已经超过周边地区的平均水平。曾馥平先后获得“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20年中国科技扶贫杰出贡献奖”“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副职”等称号。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王敏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一日有四季,风吹盐沙跑。”这是人们对青海柴达木盆地恶劣气候环境的生动概括。王敏却在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主动请缨到祖国西部的青海盐湖,深入柴达木腹地,与沙漠、盐碱和黄土为伴,坚持不懈30多年解决了高镁锂比盐湖提锂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碧波万顷的千吨级盐湖提锂项目的达产。1986年,王敏在选择就业志愿时,5个志愿全都填写的是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一时成为全校轰动的焦点人物,受到学校和北京市的表扬。深入到柴达木盆地,在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王敏忍受着风吹日晒、孤独寂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执着于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产业化研究工作。2001年10月,原国家计委批准的“青海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在东台吉乃尔盐湖开工,王敏也由此开始了她的野外工作生涯。经过8年艰苦努力,该项目终于在2007年年底全面建成投产,整个碳酸锂提取工艺的完成,填补了该领域世界空白,标志着青海在高镁锂比盐湖提锂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结束东台的野外生活后,她将科研的重心放在了紧密结合地方资源与开拓创新上,尤其是盐湖丰产元素能源材料研究与开发工作,为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基础。近几年,王敏不断超越自我,承担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地方科技厅及企业十余项研究课题,2010年获得青海省省级先进个人“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16年所在的团队获中科院科促奖;多项成果荣获省部级奖项。黄晖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头顶烈日,脚踩波涛,与珊瑚为友,与虾贝为伴……多年来,黄晖的足迹遍布福建、广东、广西沿海,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环礁等有珊瑚礁分布的我国海域。只有溺过水的人,才能明白潜水的风险究竟有多大。而她潜水近三十年,用这种独特而危险的方式,科学考察了我国辽阔的东南海域,在国内首次实现珊瑚人工幼体培育,为人工修复满目疮痍的珊瑚礁打下了坚实基础。自1996年9月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以来,黄晖一直从事珊瑚生物学及珊瑚礁生态学研究工作。她在科研岗位上严谨求实,兢兢业业,多次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引领和带动了珊瑚礁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发展。面对全球范围的珊瑚礁退化,以及我国珊瑚礁生态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黄晖提出人工修复受损珊瑚礁的宏大构想并摸索出适合不同类型珊瑚礁恢复的技术方法,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研究掌握了我国海域20多种常见造礁石珊瑚有性繁殖过程,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人工幼体培育,为珊瑚礁人工修复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黄晖在西沙群岛和南海南部共建立300亩修复示范区,可培育珊瑚断枝4万株。黄晖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相关珊瑚礁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制定,积极推动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建立并晋升国家级,为福建东山珊瑚礁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提供了科学支撑。她还积极推动了我国和国际珊瑚礁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促进了我国珊瑚礁生态科研整体水平,并推动了我国的珊瑚礁生态科研成果在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体细胞克隆猴团队2017年年底,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体细胞克隆猴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John B. Gurdon发表评论:“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美联社、路透社、《时代周刊》等300多家国际一线媒体进行重点报导,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引领了国际脑科学研究的新方向。20多年来,国际上多个顶级实验室尝试攻克体细胞克隆猴这个难题,但都铩羽而归。世界公认的克隆专家米塔利波夫前后用了1.5万枚猴卵,却仍以失败告终,国际上一度悲观地认为体细胞克隆猴不可能成功。中科院体细胞克隆猴团队却毅然接下了这一重任。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体细胞克隆猴团队另辟蹊径,创新性提出了“蚕食”的方法,并不断试错,夜以继日地坐在实验台前,用废弃的卵进行训练,努力攻克细胞“去核”这只拦路虎。在5年中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但是依旧锲而不舍向科学目标发起一次次冲锋。体细胞克隆猴团队始终坚持本土培育青年创新人才,他们没有一位具有留学背景,但个个“身怀绝技”,都是各项技术环节的顶尖人才。孙强和刘真义无反顾地放弃国外进修机会,抱定研究“大问题”的信念,把自己的黄金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平台位于一个荒岛,体细胞克隆猴团队和一群猴子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大家没有周末、少有假期,经常四五个月都没有个人时间。团队成员孙强夜里骑电动车摔断锁骨,为了不浪费来之不易的猴卵坚持实验,导致锁骨错位需要断开重接。2016年太湖水位超过警戒线1米多,团队所有男性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平台,不愿放弃猴群和设备,积极实施搬迁和抢救工作,他们认为在这里“找到了使命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正是在这种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同心协力、砥砺前行的精神支撑下,团队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中科院新疆分院驻村联合党支部自2014年以来,中科院新疆分院先后派出9批116人次干部驻村,局级干部12人次,处级干部40余人次,现有27人坚守驻村岗位,党员干部占多数,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驻村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总目标。新疆分院既要做好科研工作,还应承担维护新疆稳定的重大责任。自治区党委给新疆分院安排了6个村的驻村维稳和脱贫攻坚任务,是南疆四地州中最偏远、最贫困,维稳形势最严峻,基层工作任务最艰巨的地区之一,6个村8000余村民中60%为贫困人口。新疆分院分党组和各所台党委共同组建驻村维稳和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覆盖6个村的基层党建体系,6个村的工作队队长同时担任了所在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驻村后,协助县、乡党委从严整顿基层组织,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并着手建章立制,完善各类管理制度,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自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分院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舍小家、顾大家,踊跃报名参加驻村工作。当前,分院机关有近1/3的党员干部在开展驻村工作。几年来,在工作队的努力下,农村局面明显改观,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村民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很大转变。每周一早晨全体村民升国旗、唱国歌蔚然成风,学习国语热情高涨,积极参加科普教育和文体活动,宗教极端思想得到有效遏制。基层干部群众“发声亮剑”,誓与“三股势力”作坚决斗争,村里社会氛围焕然一新。新疆分院驻村联合党支部为村里修路、打井、修渠、架桥,实施了中科院“西部之光和田专项”和一批“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发展设施农业,组织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广泛开展捐资助学,帮助墨玉县建立了天文科普基地,使得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驻村工作队连续4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工作队,18名工作队员被评为自治区优秀队员并获得表彰和奖励。阿依玛克村党支部获墨玉县委“先进基层党支部”“和田地区2017年度五星级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来源:《中国科学报》)
这个榜单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仅供参考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图片数据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