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近日发布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国科发资〔2019〕170号)。现在,请亲们跟小科来看看"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深地资源勘查开采""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社发领域的项目申报指南吧!一、预申报程序及要求(一) 在线填写预申报材料请各申报单位务必于7月16日17:00前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完成预申报书填报并提交至省科技厅。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请各有关申报单位务必仔细对照申报指南及形式审查要求,认真组织和筛选重大有影响力的项目,完整规范填写项目预申报材料。(二) 提交纸质预申报材料请各申报单位于7月23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预申报书无需省科技厅盖章),寄送至承担国家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并将系统生成的预申报书(PDF电子版)发送至省科技厅咨询邮箱。二、推荐程序省科技厅将在上述预申报截止日(7月16日17:00)后汇总推荐项目并于7月23日前将推荐函和推荐项目清单寄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请各有关单位严格按照本通知时间节点提交相关材料。三、联系方式(一) 国家专业机构咨询电话1."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010-58884865,010-58884866。2."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010-58884886,010-58884899。3."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010-58884861,010-58884848。4."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010-58884886,010-58884836。5."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010-58884877,010-58884876。6."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试点专项:010-88225070, 010-88225093。7."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010-88225068,010-88225121。(二) 预申报纸质材料寄送地址1."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深地资源勘查开采""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邮编:100038。2."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试点专项、"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4号楼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邮编:100039。(三) 省科技厅联系方式1."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20-37666706咨询邮箱:389004360@qq.com2."深地资源勘查开采""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 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20-83163681咨询邮箱:82975411@qq.com3."数字诊疗装备研发" 试点专项、"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20-83163904咨询邮箱:289868206@qq.com附件(见省科技厅官网)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9〕170号)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以科技部、省科技厅官网和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公布为准。制作:省科技监测中心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9〕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国科发资〔2018〕43号)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在2018年“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等3个重点专项对港澳开放申报试点的基础上,“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继续对港澳特区开放,鼓励港澳高校联合内地单位共同申报,现将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专业机构受理项目预申报。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单个指南方向只有1家申报的,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发布指南。——专业机构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专业机构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5. 港澳高校牵头申报的项目,分别由香港创新科技署、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按要求组织推荐。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组织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三、申请资格要求1. 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名单见附件1)。内地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港澳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及港澳特区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9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5.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6. 受聘于内地单位或有关港澳高校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8.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情况,避免重复申报。四、具体申报方式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9年2月 13日8:00至2019年3月25日16:00。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技术咨询电话:010-58882999(中继线);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istic.ac.cn。2. 组织推荐。请推荐单位于2019年3月27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项目清单应与信息系统中提交的推荐项目一致)。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中信所170室,邮编:100038。联系电话:010-58882171。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申报单位于2019年3月27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项目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项目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1)“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80。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4号楼,邮编:100039。(2)“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60。(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388。(4)“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776。(5)“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344。(6)“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32。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一号西苑饭店九号楼(计划与监督处),邮编:100044。附件: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名单“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纳米科技”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科 技 部2019年1月21日签发2019年1月25日发布(此件主动公开)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今年牵头获批7个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别在“合成生物学”“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以及“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三个重点专项中,获批总经费8683万元,获批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科研院所第一。在“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中,共获批4个项目。合成所严飞研究员获批主持“高效超声/光声生物成像元件库的挖掘与应用研究”项目;合成所钟超研究员获批主持“生物活体功能材料的构建及应用”项目;数字所曲强研究员获批主持“多方协同合成基因信息安全存取方法研究”项目;合成所金帆研究员获批主持“鲁棒型人工基因元器件的设计原理与应用”项目分别获批。在“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中,深圳先进院集成所李光林研究员获批主持“智能灵巧上肢假肢及适配技术”项目,和医工所周树民研究员获批主持“运动行为监测与干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个项目获批。在“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中,深圳先进院获批1个项目。合成所李汉杰研究员主持获批“肝脏驻留淋巴细胞的异质性、发育调控与功能研究”项目。深圳先进院将充分发挥学科融合、集成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合作的特色与优势,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王纳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王纳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王其琪
新智元推荐 来源:爱思美谱(ID:acemap_)作者:傅洛伊 、姚宇航、吴承旸、崔家铭、王新兵【新智元导读】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对信息科学部做分析和精准画像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工作,对深入探究学者变迁和项目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大的意义。上海交通大学AceMap学术搜索组便对此做了深入的工作,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生动且直观的进行了展示。当下,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科学部的研究成果吸引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基金委各人才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有必要对信息科学部的分析和精准画像,深入探究学者变迁和项目的发展方向。上海交通大学AceMap学术搜索组在对国内人才项目进行立体学术画像的基础上,着重对信息科学部进行深入剖析,研究信息科学部下各子学科合作关系和发展情况,搜集并研究学者从本科、硕士、博士到教职的机构变迁情况,提取人才项目关键词,分析学者科研方向,探究关键词在子学科、机构的分布情况,对于研究信息科学部学科划分、学者变迁和科研发展方向均具有参考意义。信息科学部合作星云图图1信息科学部合作星云图图1中的节点代表获评人才项目的学者,不同颜色代表获评时所在的信息科学部下属部门,红色代表一处(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学科),蓝色代表二处(计算机科学学科),黄色代表三处(自动化学科),绿色代表四处(半导体、光学与光电子学科)。节点之间的连边代表合作关系,边越宽意味着合作次数越多,节点距离越近,意味着相似度更高、合作更紧密。依据合作关系可以明显将学者分为三个星系团(社区):三处中涉及控制理论和系统科学的学者位于图中上方,人数较少,与其他两个星团距离较远;从图中可以观察到有部分黄色和红色节点与蓝色节点合作紧密,和二处计算机方向学者共同位于图中左下角;一处和三处涉及电子、通信和半导体等研究,研究方向相近,彼此合作非常紧密,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模态,位于图中右下角。通过学者的合作关系可以推知学者的研究领域,一些学者在某一学科申报项目,但本身研究方向可和另外部门的学者合作更加紧密。图2信息科学部合作星云图局部放大图A以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及其合作者为例。他们在信息三处申报项目,但图2同时显示他们与二处计算机方向合作紧密,意味着研究方向可能与计算机更为接近。实际中,周志华教授本人从事人工智能方向,担任计算机系教授。由于三处包含了人工智能方向,该方向和二处计算机方向关联紧密。图3信息科学部合作星云图局部放大图B类似地,再以信息一处戴琼海院士为例。从图3中可以看出其与二处的高文院士距离很近,可以推知二者研究方向很接近。实际中,戴琼海院士从事立体视觉和计算摄像学研究,高文院士致力于视频编码与分析,两者的研究方向具有高契合度。通过对合作星云图的分析与学者所属部门划分相比能更加全面准确地刻画学者的合作关系和研究方向,对学者的研究领域有更直观的理解,同时对于学科划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学者机构变迁知识图谱图4人才项目学者机构变迁知识图谱图4展示了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医学科学部、化学科学部、数理科学部、地球科学部、管理科学部等8个学部近年来优青、杰青、创新群体获评学者与所在机构的整体分布情况构建知识图谱,包含可以搜集到的部分学者(信息科学部)本科、硕士、博士毕业所在的学术机构。图中包括5617位学者和352所机构,其中代表学者的节点为红色,代表机构的节点则用黄色表示,本科、硕士、博士、优青、杰青、创新各自使用蓝色的节点代表,而八个学部则表示为绿色。表1机构学者人数排行本科硕士博士优青杰青创新清华大学(65)清华大学(33)清华大学(64)清华大学(38)清华大学(28)清华大学(6)北京大学(3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北京大学(33)北京大学(17)北京大学(18)北京大学(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7)北京大学(20)上海交通大学(31)上海交通大学(16)上海交通大学(14)浙江大学(4)上海交通大学(25)上海交通大学(17)浙江大学(31)浙江大学(16)浙江大学(14)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4)南京大学(23)东南大学(1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5)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14)东南大学(4)浙江大学(2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5)哈尔滨工业大学(14)南京大学(1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华中科技大学(14)南京大学(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上海交通大学(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浙江大学(1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1)东南大学(10)北京邮电大学(11)北京邮电大学(3)东南大学(18)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12)东南大学(20)电子科技大学(10)电子科技大学(11)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3)华中科技大学(18)哈尔滨工业大学(11)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19)复旦大学(10)华中科技大学(10)电子科技大学(3)表1列出了信息科学部本科、硕士、博士、优青、杰青、创新学者人数最多的10所学校。不难发现,C9高校占据了排行榜中的绝大多数。除此之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非C9学校也在排行榜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教育经历与成果的横向对比上可以看出,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在优青、杰青、创新群体的获评人数远超其他C9学校(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体现出了学术影响力上的明显差异与一定程度上的平台优势。在本硕博的区域,清华大学的毕业人数居于首位,而北京大学与紧随其后的其他学校在毕业人数的差距则没有那么显著。该现象可以解释为:北京大学在教育上体量偏小,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学术研究上对于人才培养的成果与清华大学平分秋色。从机构的分布可以看出,获得优青、杰青、创新群体的学者在教育上的经历分布较为平均,有许多学者硕士甚至博士毕业于北美或者欧洲的一些院校,国内的院校也五花八门,这部分院校主要分布在图的左边和左上角,在教育中充当的是培养基本素质的角色。而获评的各人才项目则集中于特定的国内高校,说明许多优秀的学者在加入这些院校后做出了自己的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认可。这部分学校分布在中间偏左的位置,除了C9和前面排行榜中提到的学校之外,也可以看到许多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这些机构的人数无法与高校相提并论,但承担的都是前沿科技的研究,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图5科学院院士与工程院院士教育经历的机构变迁螺旋图图5以两院院士为例探究了众多学者教育经历的变迁,其中本科、硕士、博士所在学校分别用绿色、黄色、红色节点表示,而最外层的粉色节点则表示获评院士时所在的机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人才流动具有明显的集群效应,大部分的学者最终加入了C9高校,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尤为集中,与之前统计所推断出的平台优势相符。在学校的排名上,根据院士人数对所有院校进行顺时针排列后将每位学者本科硕士博士所在的学校相连接,可以看出,半径上的直线说明该学者从本科开始一直留在相同学校直到最后获评院士,曲线则代表其教育经历中从一个机构迁移到了另一个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由内向外逆时针方向的曲线意味着前往排名更高的学校,反之亦然。总体上进行比较,很明显逆时针的曲线数量超过顺时针的曲线,即大多数学者集中到了排名靠前的学校,与先前的观察相符。信息学部合作星云图图6信息科学部关键词与机构关联图图6在对各人才计划获评的项目名称进行自然语言处理与标签提取的基础上呈现信息科学部各处的关键词之间和其与学术机构之间的联系。图中各个学术机构用紫色的节点表示,红色的节点代表信息科学部一处的关键词,黄色代表二处,绿色代表三处,蓝色则代表四处,中间粉色的节点表示该关键词出现在了不止一个处的项目中,属于跨学科的领域。所有的学校根据获评项目的数量进行顺时针排列。从图中可观察到,清华大学获评数最多,第二梯队中,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与其他C9高校实力相当。对于单个机构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不同学校之间研究侧重点上的差异。例如与北京邮电大学相连接的边几乎全部都是红色,意味着该机构在科研方面重点着力于信息科学部的一处;而吉林大学与苏州大学连接的边则以蓝色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说明这两所学校的研究领域主要分布在四处。图7关键词-年份对照图依照1997-2018年,信息学部四个处当选的杰青的项目信息的数据,我们绘制了如图7所示的关键词-年份对照图。图中共涉及1997-2018间21个不同的年份,并按照时间的先后依次由青色向粉红色渐变显示。同时,我们根据杰青当选时的项目信息,特别是题目中的信息,我们提取出了366个关键词,以及关键词之间18831次在同一项目信息中的共同出现,依次按照信息学部的四个处信息来分别展示,即图中红色、蓝色、黄色、绿色分别代表该关键词的当选人分别属于一处至四处,而图中紫色的部分则说明这一关键词的使用是跨越了处的界限的,代表了一定程度上的交叉融合。其中,代表出现了交叉融合的紫色节点的个数共有15个,代表一处的红色关键词(节点)有94个,代表二处的蓝色关键词(节点)有78个,代表三处的黄色关键词(节点)有69个,代表四处的绿色关键词(节点)有110个。同时,图中关键词代表节点的大小,代表了这一关键词被提及的次数,而代表关键词的点与点之间的边的粗细,则代表了两者同时出现的次数的多少。而代表关键词的点与外围代表年份的点之间的连线,则说明该关键词在该年曾经被该处的某位当选的杰青所提及。下面仅以一例来说明关键词-年份对照图的含义。例如对于黄色的三处,我们看到在比较早期,也就是外围时间环中粉色的部分,1998年前后出现了控制、图像处理、机器视觉三个关键词(同一年份词语排序不分先后),而对于这两个节点,我们通过其与图片中间连线,可以看出这两个关键词在中间的关键词关系图中,其节点大小都较大,说明这一关键词和其代表的研究方向,在后来的领域发展中,获得了较高的提及频率。事实上,通过对下面的关键词-年份-申请人的查找,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关键词对应的是1998年当选杰青的谭铁牛,而其当时的项目题目则是”图象处理与机器视觉”,契合了我们的关键词和对应的年份定位。而在了解了图的含义后,通过对于图中的连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关键词信息相对而言比较少,而绝大部分的关键词和关键词被涉及的次数都是近十数年来才开始大规模出现的,一方面,这与早期杰青的数量相对较少有关,而另一方面,其也从侧面反应了信息学科近年来的爆发式发展和在不同领域上的不断深化和交叉融合。而通过对于关键词之间的跨越界限和交叉融合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诸如多媒体、网络、编码、控制等内容逐渐被扩展开来,一、二、三这几个处都有所涉及,事实上考虑到近几年来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领域的火热,这也是近些年在这些领域上的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体现。此外,通过对于处内关键词的词频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现象,例如图中左下角的绿色的四处部分,其早年间的关键词通常都是包括光学等基础理论,而近年来,则更加偏向于诸如量子等更加趋向于应用和前沿的词语,这也说明了这一学科理论的逐渐完善,和新领域的不断开拓。而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了一处的关键词之上,诸如微波、电磁场等关键词,其与外围年份对应的连边中,粉色系边的数量明显要多于青色系的数量,也即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偏向于早年的特点。图8关键词-年份-申请人对照图而与之对应的,我们又同时绘制了如图8所示的关键词-年份-申请人对照图。图中呈螺旋放射状的节点是代表关键词的节点。类似的,节点由内向外依次由粉色逐渐过渡为青色,分别代表了1997-2018年这21年间的关键词变化。特别的,如果一个关键词在某年的某个处出现不止一次的话,我们则会将该年该词对应的节点放大。同样的,我们把当选的杰青,按照其当选时的处信息,按照红色、蓝色、黄色、绿色与一处至四处一一对应,放在了图的外围。而代表人和代表关键词的连线,则说明该人在该年当选杰青时,其项目信息涉及了这个关键词。其中,代表一处的红色点的杰青人数为135,代表二处的蓝色点的杰青人数为107,代表三处的黄色点的杰青人数为106,代表四处的绿色点的杰青人数为167。通过分析每年的螺旋放射状的节点数量可以看出,在近二十余年的杰青评选中,通过横向对比各处所涉及的关键词的数量,可以看出四个处的关键词数量还是大致一致的。而纵向的依据每年关键词的数量上分析,可以看到尽管不同年份之间存有波动,但从整体趋势而言,年代越靠后的关键词数量越多,这也与上面关键词-年份对照图的直观印象形成了对应。此外,节点大小则与我们通过谷歌学术上获取的总引用量相关。对于能够在谷歌学术上获取被引量数据的学者,我们将他们对应的外围节点大小与被引量的对数成正比,同时对于谷歌学术上没有被引量数据的学者,则以全体杰青被引量的平均值暂代。而通过对比几个处的学者的被引量,我们可以看出,一处的整体被引量相对而言较小,而其余三个处的被引量则基本保持相对一致。考虑到一处所涉及的学科的特殊性,这并不代表学者之间研究能力的高下,而仅仅是体现了学科之间的差异化分布。总结和展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科学部正在蓬勃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对信息科学部人才项目的专家画像和分析,可以了解信息学部发展的整体情况、人才机构变迁的情况和不同子学科的发展趋势,对于信息学部下学者的关系研究和项目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未来将利用整个人才项目组成的知识图谱构建专家系统,更进一步对各领域专家进行学术画像。本文经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爱思美谱”,ID:acemap_
科技论文和专利的产出情况是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项目是国家科技统计的常规工作之一,自1987年以来,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担,每年以发布会形式向社会公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其统计和分析研究成果被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应用。12月29日上午9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通过网络直播方式举行。发布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布中国卓越论文统计报告中国卓越论文的国际和国内分布情况中国卓越论文的学科、地区和部门分布情况中国卓越合作论文情况中国各类型机构卓越论文的产出情况发布中国高校创新发展报告发布《2020 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20 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9 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公布“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公布中国科技图书评价研究进展以下为部分报告内容一、2010年至2020年,中国论文在世界的排名与份额情况2010年至2020年(截至2020年10月),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301.91万篇,连续四年排世界第二位,数量比2019年统计时增加了15.8%。论文共被引用3605.71万次,增加了26.7%,排在世界第二位。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 11.94 次,比上年度统计时的 10.92 次/篇提高了 9.3%。世界整体篇均被引用次数为 13.26 次,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与世界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在 2010-2020 年间发表科技论文累计超过 20 万篇以上的国家(地区)共有 22 个,按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序,中国排在第 16 位。二、国际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2019年,发表SCI论文数量最多的前五位学科依次是: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中国有 8 个学科产出论文的比例超过世界该学科论文的 20%。分别是: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地学、材料科学、数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和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和工程技术3个学科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1位,另有9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三、论文地区与机构分布情况:2019年SCI收录中国论文中,发表论文数最多的前10个地区,以及2019年国际论文10年累计被引用篇数最多的10个地区:2019年SCI论文所属机构类型分布:四、论文合著情况:据 SCI 数据库统计,2019 年收录的中国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为 13.01 万篇,比2018 年增加了1.93万篇,增长了 17.4%。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发表论文总数的 26.2%。2019 年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共计 96157 篇,占中国全部国际合著论文的73.9%,合作伙伴涉及 167 个国家(地区);中国论文与外国合作排前 6 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日本。五、国际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情况:1、《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据 SCI 数据库,2019 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 230.51 万篇,比 2018 年增加了 11.4%。2019年收录中国科技论文为 49.59 万篇,连续第十一年排在世界第 2 位,占世界份额的 21.5%,所占份额比 2018 年提升了 1.3 个百分点。2、《工程索引》(E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Ei 数据库 2019 年收录期刊论文总数为 79.99 万篇,比 2018 年增长 6.8%,其中中国论文为 29.96 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 37.5%,数量比 2018 年增长 11.9%,所占份额增加 1.7 个百分点,排在世界第一位。3. 《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收录中国论文情况CPCI-S 数据库 2019 年收录世界重要会议论文为 53.62 万篇,比 2018 年增加了 7.1%,共收录了中国作者论文 7.09 万篇,比 2018 年减少了 3.8%,占世界的 13.2%,排在世界第 2 位。4.此外,《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中国论文为 3.19 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 7.7%,增长 20.8%,按收录数排序,中国居世界第 3 位,与 2018 年排名相同。《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收录的中国科技文献数量为 22.24 万篇,比 2018 年增加了 18.0%,占世界总数的 17.8%。六、三方专利情况: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20 年 11 月 13 日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发明人拥有的三方专利数为 5323 项,占世界的 9.3%,相较于 2019 年上升 1 位,排在世界第 3 位,仅落后于日本和美国。根据 2019 年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国外专利授权统计,中国申请人获得的专利授权共 21760件,占美国国外专利授权总数的 6.5%,排在第 3 位,位次较 2018 年提升一位,仅落后于日本和韩国。2019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数排名前3的高校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七、领跑者 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F5000)领跑者 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自 2015 年 1 月 1 日平台新版正式上线以来,已获得 692.3 万次检索。在前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基础上,2020 年中信所公布了新一届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评选结果,并以此为基础遴选了 2020 年的 F5000 论文,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此外,据 2020《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为 0.740,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率为5.9%,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值为1429次,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率为9.5%,科技期刊学术影响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近日,经专家评选和网友建议,中科院确定了2020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和科技创新亮点成果,这些黑科技都有哪些呢?下面带大家盘点一下。先来看看中科院2020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1. 千吨级“液态阳光”合成项目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该项目发展了两项催化技术,电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绿色甲醇,集成创新了液态太阳燃料合成全流程工艺装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该项目将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进行转化,首次将太阳能规模转化为液体燃料,提供了高压输电之外的太阳能利用新途径,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全新技术。2. 中国科大“托珠单抗+常规治疗”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完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和附属第一医院联合攻关团队研究提出的“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方案作为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治疗手段,被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向全国推广。该治疗方案可通过阻断炎症风暴进而阻止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变,缩短患者住院和在ICU治疗的时间。3. 中国首台无烟煤原料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该装置实现了安顺无烟煤的高效清洁气化,充分验证了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极强的煤种适应性,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6600余万元。该装置有利于提升我国合成氨领域的环保水平。4. 中科院合作研发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及中和抗体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微生物研究所拥有该疫苗的独立知识产权,该疫苗与基于RBD单体的疫苗相比,免疫原性大幅提高,与传统灭活疫苗相比,生产安全性好、成本低,更易于大规模生产。5. 中科院联合研发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三期试验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该灭活疫苗获得阿联酋卫生部颁布的III期临床试验批准证书,成为全球第一款获批III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灭活疫苗。6. 自动分拣设备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效率比人工分拣提高2至3倍。设备成本只有进口产品的1/5至1/4。目前,已初步构建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智能装备产品体系,在中科院“弘光专项”支持下,分拣系统不断升级,实现了产品系列化,加快了其在快递、电商领域的推广应用。再来看看中科院2020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1. 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关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在病原鉴定与溯源方面,最早检测到新冠病毒基因并首个成功分离出病毒毒株,作为国家卫健委指定机构之一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病毒序列;发现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的详细分子机制,为研发针对新冠肺炎的新型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检测技术研发方面,合作研发的6个新冠检测产品获国家药监局审批,15个产品获欧盟CE认证,产品销往德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在疫苗及抗体研发方面,成功研发国内首个获批临床试验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全球首个获批Ⅲ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灭活疫苗、首个在中美两国同步开展I期临床研究并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FDA的临床试验许可的中和抗体。同时,在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融合蛋白疫苗、AAV腺相关病毒疫苗、VSV病毒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研发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在药物研发方面,发现托珠单抗、痰热清等有效药物,纳入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自主研发干细胞CAStem注射液,纳入新冠肺炎治疗“三药三方案”。此外,在诊断设备研制、病毒信息库建设、心理援助、推动国际抗疫科技合作等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2. 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样品采集 嫦娥四号成果持续产出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上海天文台、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属研究所等,3. 中科院科技成果经受住“奋斗者”号万米深潜试验检验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金属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声学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4. 参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创新院、上海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国科学院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全方位参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是参与任务面最广、任务类型最多的部门,成为北斗三号系统研制建设和创新发展的主力军。5. 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首次获得喀喇昆仑山脉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样本,初步估算了亚洲水塔的冰川储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之和超过9万亿立方米,为国家水资源保护战略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科考成果也是联合国发布的《团结于科学2020》的重要内容,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6. “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望远镜系统整体性能稳定可靠,具备了开放运行条件。近一年来,FAST在脉冲星发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快速射电暴相关研究成果入选《自然》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 7.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等研究取得突破完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纠缠的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一个数量级,并且通过物理原理确保了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成为量子通信向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8. 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该研究不仅揭示了蝗虫群聚的奥秘,而且使蝗虫的绿色和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美国科学院院士莱斯莉·沃斯霍尔在同期《自然》上为该项工作撰写专文,德国马普化学生态研究所所长比尔·汉森对该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9. 古DNA揭秘中国史前人群迁徙动态与族群源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该研究工作将中国史前人群遗传与演变历史直接呈现出来,填补了东方尤其是中国地区史前人类遗传、演化、适应方面的重要信息。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上。10. 直接测量宇宙最强磁场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迄今为止人类直接且非常可靠地测量到的宇宙中最强磁场,比此前美国宇航局“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者”卫星保持的最强磁场测量结果纪录提高约60%。相关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11. 科技支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取得重要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海洋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等 ,研究成果为主席在第75届联大宣布将设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奠定重要基础。 12. 在磁性外尔半金属中首次提出“自旋轨道极化子”新概念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相关成果于2020年11月5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今日在京召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发布中国卓越论文产出报告,从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国际和国内的卓越论文状况、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各学科最具影响力论文、顶尖学术期刊论文等角度做出分析报告。科技论文是科研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报告显示:中国科研产出正向高质量转型。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产出增加、国际热点论文及国际高被引论文均升至世界第二位;中国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的论文数量世界第2,中国在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4,中国的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次均保持不变;从学科领域看,中国材料科学、化学和工程技术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1位,其中,化学和工程技术均为首次排名第一。报告显示:中国卓越论文数量增加,科研产出向高质量转型。中信所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遴选出在国际各学科领域发表的高于该领域平均水平的论文,在国内各学科领域排在前1/10水平的论文,构成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数据库。2018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31.59万篇,比2017年增加12.4%,国际卓越论文占我国国际论文总数的36.4%。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的卓越论文数量最多,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是卓越论文高产机构,其中,清华大学的卓越论文占其全部论文的比例达到54%。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高被引论文数量世界排名第2,上升一位。2009-2019年被引用次数处于各学科世界前1%的论文称为高被引论文。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30755篇,占世界份额为20.0%,数量比2018年增加了23.9%,排在世界第2位,位次比上一年度上升一位,占世界份额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热点论文数量世界排名第2,上升一位。近2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称为热点论文,这样的文章往往反映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动向,可以说是科学研究前沿的风向标。截至2019年9月统计的中国热点论文数为1056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32.6%,排在世界第2位,位次比上一年度上升一位。报告显示:中国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的论文数量世界第2,位次不变。各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可以被看作是世界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2018年共有155种最具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总数为61420篇。中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11318篇,比2017年增加3059篇,占世界的18.4%,排在世界第2位。美国有22017篇,占35.8%。中国在这些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有7574篇是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产出的,占66.9%。报告显示:中国在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4,位次不变。2018年被引次数超过10万次且影响因子超过30的国际期刊有8种(NATURE、SCIENCE、NEW ENGL J MED、LANCET、CELL、CHEM REV、JAMA-J AM MED ASSOC、CHEM SOC REV),2018年共发表论文12172篇,其中中国论文828篇,占总数的6.8%,排在世界第4位。若仅统计Article和Review两种类型的论文,则中国有547篇,仍排在世界第4位,与2017年持平。Science、Nature和Cell是国际公认的三个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2018年以上三种期刊共刊登论文6641篇,其中中国论文为429篇,论文数增加了120篇,排在世界第4位,与2017年持平。美国仍然排在首位,论文数为2588篇。英国、德国分列第2、3位,排在中国之前。若仅统计Article和Review两种类型的论文,则中国有317篇,也排在世界第4位,与2017年持平。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保持不变。2009年至2019年(截至2019年10月)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260.64万篇,继续排在世界第2位,数量比2018年统计时增加了14.7%;论文共被引用2845.23万次,增加了25.2%,排在世界第2位。美国仍然保持在世界第一位。报告显示:中国在材料科学等三个学科领域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第1。中国有6个学科产出论文的比例超过世界该学科论文的20%,分别是:材料科学、化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和数学。材料科学、化学和工程技术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1位,其中,化学和工程技术均为首次排名第一。另有9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分别是:农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地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报告显示:中国作者国际合著论文继续增加,参与国际大科学合作论文增多。2018年中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国际合著论文为11.08万篇,比2017年增加了1.34万篇,增长了13.8%。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6.5%。2018年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全部国际合著论文的69.1%,合作伙伴涉及157个国家(地区),其中与美国合著论文占我国全部国际合著论文的55.7%。2018年我国作者参与发表的论文中,作者数超过100人且合作机构数大于50个的论文有583篇,比上一年增加75篇。涉及的学科有:高能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医药卫生和生物学等。其中,中国机构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45篇。报告显示:进入世界本学科前列的中国科技期刊数量增加。据2019《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689,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率为5.8%,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值为1410次,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率为11.6%。2018年,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87种,比2017年增加了14种;E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223种;Medline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28种。2018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领域排名前四分之一(Q1区)的期刊共有15种,比上一年度增加3种,影响因子进入Q1区的期刊有50种,增加了4种。报告显示:中文优秀论文和中国作者通过F5000平台走向世界。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宣传和利用我国的优秀学术成果,扩大国际话语权和抢占论文首发权,中信所利用科学计量指标和同行评议结合,每年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遴选5000篇优秀学术论文,建设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F5000)”,用英文长文摘的形式,集中对外展示和交流我国的优秀学术论文。通过与国际重要信息服务机构和国际出版机构的合作,将F5000论文集中链接和推送给国际同行。为中文发表的论文、作者和中文学术期刊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提供了一条高效渠道。F5000平台(f5000.istic.ac.cn),自上线以来,已获得641.4万次检索。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等50个国家的国际用户访问,其中来自美国的访问量超过10万次。用户主要分布在国际大学、科研单位和重要实验室等。2019年F5000平台还获得了国际学术期刊的关注,有826家国际学术期刊网站链接了F5000平台上的论文,包括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BRITISH MEDICAL JOURNAL、JAMA INTERNAL MEDICIN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2019年中信所F5000项目组与腾讯基金会合作,推荐F5000作者参评“科学探索奖”。其中4位F5000作者获得“科学探索奖”,分别是清华大学的陆新征、清华大学的樊健生、清华大学的王书肖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张阿漫。同时,F5000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认可,成为一种新型的基于高质量导向的代表作评价工具。
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项目、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在全国争先进位、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日前,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2020年度全市十大科技新闻事件出炉,这些事件上榜。一、中国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建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合作协议正式签署1月9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时任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济南召开中科院济南科创城规划汇报会,对中科院济南科创城规划和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5月19日,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专程赴中科院拜访时任副院长相里斌对接洽谈有关事宜。10月8日,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主持召开中科院落地项目建设专题推进会,要求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坚定不移、齐心协力支持中科院项目,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和发展。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当天,中国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建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合作协议在北京签署,确定将济南科创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科技之城和创新之城。目前,济南科创城已集聚4项大科学装置,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了核心支撑。二、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在全国争先进位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0年济南首次进入世界百强,位列第82位。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0》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显示,济南科技创新能力指数位列第14位,较上一年度前进3个位次,被列为“创新策源地”城市,充分体现了济南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多,高端科研人才集聚,原始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创新优势与特点。牵头成立省会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省会科技创新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三、济南市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3月9日,科技部官网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济南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函》(国科函规〔2020〕15号),支持济南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济南市成为全国同时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三个城市之一。试验区获批以来,济南市制定出台《济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和《济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海康威视、颐高、甲骨文、京东等一批“AI国家队”、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和项目,“山东省数字媒体金融创新创业共同体”园区等先后落地。四、济南市与清华大学开展全面合作7月21日,济南市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战略决策咨询、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人才教育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开展多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构建长效合作机制。清华大学支持建设的山东区块链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将结合区块链产业需求,构建山东省首个区块链“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国家”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造“立足山东、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高水平区块链创新平台。自此,济南市与清华大学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全面展开,全力打造名校名城合作共进、互惠共赢的成功典范。五、引进“中科系”院所项目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引进“中科系”院所4家,总数达14家,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电磁技术、先进制造等众多前沿技术领域,初步实现了多领域、多产业、多主体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首批空间行波管下线,植物基因编辑产业基地项目开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山东创新院研制出系列化高端流式细胞仪,打破国外垄断。1月17日,济南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签订《关于共建中国科学院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济南)合作协议》。3月11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共建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签约活动在线举行,助力打造现代微生物技术新高地。10月29日,济南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共建大气污染控制研究中心、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等平台,为黄河流域乃至国家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10月29日,济南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共建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设施、模拟地外环境的人类生存作业研究设施与载人航天工程数据灾备中心。六、济南市承建的三家省实验室已获省政府批准筹建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根据“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全省首批启动建设5家山东省实验室,其中济南市承建3家。2020年以来,济南市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布局建设济南网络空间安全山东省实验室、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山东省实验室、济南粒子科学与应用技术山东省实验室,三家实验室均顺利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获得省政府批准筹建。山东省实验室将聚焦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加速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建设具有山东特色和重要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高地和科学中心,将成为冲击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网络成员和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重要力量。七、济南市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猛近年来,济南市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积极推进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量子信息产业发展实现突飞猛进,位居全国前列。浪潮集团围绕量子芯片、量子测控和量子云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全面布局,研制出实用化、小型化的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实测技术指标优于国际同类水平;成功研发省内首款量子云,突破量子云图形编排与语言编程技术;申请量子计算相关发明专利40余项,位居全球第32,国内第5。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成功研制出国际首个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频率转换芯片,将对远距离多模量子存储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八、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组织开展2020年度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申报工作,济南市共有27项重大项目(不含省属企业8项)获得立项支持,争取省级财政资金3.7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5亿元,项目数量、争取省级资金均约占到全省的1/3,再创历史新高,居全省第一。立项项目领域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我市十大千亿级产业领域。按照《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和《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济南市完成2019年度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绩效评估114项,其中,90项评价等次为“优秀”,约占项目数的80%。透明质酸创新型高端生物医用材料、流媒体人工智能专用芯片、智能化轨道交通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济南市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81项。九、多措并举推进“科技战疫”成效显著今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困难时期,济南市面向新冠肺炎防控一线的实际需要,快速设立新冠肺炎防控应急科技专项,按照“专家提出重点方向、市级单位牵头实施、产学研协同攻关”的原则,组织实施七个重点研究方向29个项目。截至年底,全部项目已完成结题验收;快检类4个产品取得医疗器械证书,4个微生态制剂和中成药产品投入临床研究;新冠肺炎防控公众服务平台在市传染病医院微信公众号上线;智能防控和筛查产品在车站、公交、写字楼、社区等人群防控领域广泛应用。同时,优先推荐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平台申报省级平台,获批建设“抗病毒药物”省技术创新中心和“传染性呼吸疾病”省重点实验室。十、“1+10+N”新型研发体系初步形成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了“1+10+N” 的总体布局:“1”即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10”即加快建设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中科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10个新型研发机构;“N”即多点部署,建设一批不同主体、不同模式、不同路径、不同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已转化200多项前沿产业技术成果,孵化99家高技术企业,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超过200亿元。推动建设“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新获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0家,总数达11家,总数约占全省三分之一,居全省第一。中国科学院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济南)、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注册成立,备案入库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8家,居全省第一。
科技资讯联想发布首款自研工业机器人2020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发布首款自研工业机器人:晨星工业机器人。晨星机器人为国产大飞机制造而工作,具备自主模式和人机协同模式,自主模式下机器人可以智能行动、智能建图,无需人的控制而移动。采用3D物体识别,用于引导机器人上的机械臂执行任务,同时,路径规划也实现自主,能够实现避障功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首个区块链通用安全技术行业标准日前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牵头推进的行业标准《区块链技术架构安全要求》正式发布并实施,成为国内首个正式发布的区块链通用安全技术行业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区块链技术架构应满足的安全要求,包括共识机制安全、智能合约安全、账本安全等,适用于区块链技术架构。湖北广电成功打通湖北首个5G VoNR高清通话湖北广电官微发文,在中国广电网络公司指导下,湖北广电日前打通了湖北首个5G SA VoNR音视频高清通话。据官方介绍,本次建成的是业内最高技术水平的5G SA独立组网模式商用核心网络。首个“5G+工业互联网”国家级大会将于11月在武汉举行据了解,由工信部、湖北省政府主办的“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将在11月19日至21日在武汉召开。此次大会以“智联万物,融创未来”为主题,将促进国际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落地落实见效。在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是“5G+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首个国家级大会。工信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5G创新发展工信部称,下一步,我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5G创新发展,支持各地区积极开展5G应用探索,助力5G产业发展。持续加强5G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协同发展。六部委:实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推广计划发改委等六部委发布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实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推广计划。扩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在医疗、助老助残、康复、配送以及民爆、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消防等领域应用。加快高危行业领域“机器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行动实施步伐,加快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推广应用及高危企业装备升级换代。加强对民营企业创新型应急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在各类应急救援场景中,开展无人机、机器人等无人智能装备测试。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计算要真正进入应用,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杜江峰在在浦江创新论坛表示,量子计算这块现在原理是清晰的,技术工艺需要不断进步,能够超越一定的技术门槛,使得它能够真正进入应用,相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交通运输部:欢迎和支持有关城市和企业依法合规开展自动驾驶技术试点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欢迎和支持有关城市和企业依法合规开展自动驾驶技术试点,交通运输部始终把自动驾驶作为科技创新来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去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万件在2020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共发表人工智能论文2.87万篇,比上年增长12.4%,在人工智能领域各顶级国际会议上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期,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比上年增长52.4%。从全国看,北京、江苏、广东等地2019年人工智能论文发表最为活跃,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学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工信部回应5G超前建设:保持适度超前符合行业发展的特点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回应5G超前建设争议时表示,适度超前建设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普遍特点,任何一个网络,随着规模化的部署,网络成本会越来越低。闻库表示未来三年,我国5G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仍需保持战略定力,尊重技术演进、网络建设、市场发展的规律,扎实推进5G网络建设,全面加快5G应用的创新步伐,努力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5G良性发展模式。中移动发布全球最大“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在5G自动驾驶峰会上,中国移动启动了国家5G新基建车路协同项目,并发布了“5G+高精定位”系统。据了解,苏州5G车联网城市级验证与应用是中国移动联合苏州市政府启动的国家首批、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5G新基建车路协同项目。该项目将建成全国首批城市级的5G车联网应用,改造5G智能网联道路224.75公里,支持百万级设备或千万级数据并发,实现20万以上接入用户及150个应用。全球前沿技术趋势:脑机接口、软体机器人、基因编辑等在列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手编撰的《全球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报告》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该报告包括重点技术发展趋势深度解析和TOP1000技术热点趋势追踪两个部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琦岩介绍,该报告选择脑机接口、软体机器人、神经形态芯片、基因编辑和类石墨烯二维材料五个融合了多个学科、影响多个领域、颠覆大众思维模式的前沿技术展开深入分析。经济资讯中国信通院:2020年三季度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16.8万亿元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运行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三季度全球量化宽松政策推动下的故事持续升温,截至2020年9月30日,我国境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16.8万亿元,环比上涨12%美国、香港、内地的市值占比分别为55%、37%、8%。另外,三季度末全球上市互联网企业三十强市值6.7万亿美元。工信部:将加快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工信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92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快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开展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工作,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和政府采购供应商支持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我国将全面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步伐在10月25日的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化在审贷放贷,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迅速推广,我国正在全面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步伐。范一飞介绍说,当前数字技术已广泛渗透到金融各领域,包括智能支付、智慧网点、智能投顾、数字化融资等,已经在金融服务的各个领域广泛出现。发改委:带动民营企业参与5G网络等新基建运营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落实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支持适销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规范有序推进PPP项目,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带动民营企业参与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全球独角兽数量创新高,中国位居第二泽平宏观微信公号10月23日凌晨发布的《中国独角兽报告:2020》称,据CB Insights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球独角兽总数达到436家。按地域划分,数量排名前五依次为美国、中国(包括中国香港)、英国、印度和韩国,分别为214家、107家、22家、19家、12家。中美两国独角兽数量占比高达73.6%。中信:房地产投资或将进入阶段性下行的周期中信证券指出,9月经济数据当中,地产数据表现相对分化。尽管开发投资增速依然保持强势,但新开工和商品房销售(及其对应的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放缓迹象,这也体现了7月以来监管趋严的效果。在监管政策推动房地产回归本源的思路下,预计整体的拿地、销售、开发节奏将有所放缓,房地产投资或将进入阶段性下行的周期。工信部: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表示,10月9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下一步,我们将以《规划》发展为契机,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技术能力,构建新兴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严防资金违规炒房,深圳部分银行收紧房地产经营贷近日,有消息称深圳等地有部分国有大行已于近期收紧房地产经营贷(“房抵贷”)的贷款条件,提高个人经营性贷款合规审核门槛的同时,穿透审查企业资金流水。交通银行深圳福田区某支行的客户经理唐飞(化名)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事实上,不仅仅是国有大行,近期一些深圳的大型股份银行也加强了对“房抵贷”的管理。上证链试运营,助力证券行业区块链发展21日,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正式面向市场提供“云链一体化”的基础技术设施,为证券行业的区块链应用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活动中,上证信息公布了技术白皮书并与首批合作证券公司共同启动创始区块,成立上证链治理委员会,开始上证链的试运营。据介绍,上证链是在国内高校的支持下自主研发区块链技术体系,具有高效率共识、全国分布式部署和高扩展性的特性,支持多链协同、国密算法等。2035年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架基本形成近日,北京市出台《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根据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将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到2035年,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架基本形成。
来源:经济日报2020年5月13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在北京发布。此报告由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编写,并在全国出版发行。这是该报告的第二次发布,去年曾发布2018年度报告。2019年,年报编写组以全国3200 家公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018年成果转化数据为样本,综合采用数理统计、专家咨询、电话访谈及实地调查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填报单位科技成果转化进展和成效、典型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报告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规模持续攀升。2018年,3200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合同项数持续增长。合同金额达177.3亿元,同比增长52.2%,合同项数为11 302项。转化合同总金额超过1亿元的单位有32 家,同比增长14.3%。财政资助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增势明显,合同金额为56.1亿元,同比增长78.4%。报告还显示出科技成果高价值转化不断涌现的趋势。科技成果交易合同均价大幅提高,转化合同平均金额为156.9万元,同比增长42.6%。技术入股金额增长强劲,以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高达79.2亿元,同比增长56.2%。以作价投资平均合同金额达1559.3万元。大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频出,中国科学院工程物理研究所的“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成果转化项目合同金额达17.5亿元,上海科技大学的“基于配体导向的蛋白质降解技术平台的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开发许可”合同金额达8.2亿元。报告显示,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显著增长。2018年,现金和股权奖励科研人员6.8万人次。科研人员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达67.6亿元,同比增长44.9%。其中股权奖励为42.6亿元,同比增长75.8%。 报告还显示:产学研合作助力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2018年,3200家高校院所所签订技术转让(包括转让、许可、作价入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简称“四技”)合同总金额达930.8亿元,同比增长16.6%。2018年,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总数为8247家,同比增长14.8%。创设和参股新公司2155家,同比增长16.2%。报告还总结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一些高校院所结合实际,探索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成果转化模式。如上海交通大学形成完成人实施成果转化项目“五步转移法”和作价投资项目“授权投资+产权分割”新机制,实现成果转化模式与机制创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着眼精密仪器与装备技术体系和领域,联合开展基因测序、人工智能等多个高精尖产业研究和项目合作,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红旗产学研创新基金,累计成功孵化企业93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构建航空航天领域校地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行业特色推进优势成果转化,共建校地研究院7家,达成各类科技合作项目5000余项……报告也指出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中试熟化平台缺乏,供需双方对接渠道需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不充分,亟待加强;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政策咨询服务缺位。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在3200家高校院所中,共有688家单位(21.5%)设立了技术转移机构,其中只有307家单位认为技术转移机构在成果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报告建议各部门、各地方与高校院所共同努力,找差距、补短板,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提高政策执行和专业服务能力,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