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科技云技术发展研究院在京成立,中国科技云进入发展快车道萧衍

中国科技云技术发展研究院在京成立,中国科技云进入发展快车道

中国日报北京6月6日电(记者 张之豪)6月6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与紫光集团旗下新华三集团、紫光云数技术有限公司在京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共同成立“中国科技云技术发展研究院”,打造中国科技云,院企携手按下了“快进键”。中科院网信办副主任陈明奇,国科控股副总经理陈晓峰,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廖方宇,紫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新华三集团联席总裁、中国区总裁王景颇和紫光云数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吴健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陈明奇在致辞中指出:“打造中国科技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扎实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落地实施的有力举措,中科院将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加强与包括新华三在内的国内一流IT企业合作,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不断提升中国科技云的科技创新支撑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于英涛表示,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作为中国互联网发源地和中国科技云项目的总牵头单位,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紫光旗下的新华三与紫光云数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及IT运营方面也居于业界领先地位,相信这次三方合作能够为中国科技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为产、学、研融合与院企合作树立典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支撑和加速科技创新的“利器”,中国科技云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把高速科研网络、数据、计算等创新要素集成到一个平台上,为科学家提供科技创新“百宝箱”,让科学家从繁琐的细节中省出力气来,将助力我国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为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廖方宇、王景颇、吴健分别代表三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科技云技术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据了解,三方将在智能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IPV6、云计算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并将成果应用在中国科技云网络基础环境建设与运维管理中,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标准化、可视化、智能化服务。(编辑:严玉洁 于熙)

卜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经并入的大学、研究院(所)与医院

1、中国科学情报大学,北京,1959年8月并入2、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合肥,1999年12月并入3、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2014年并入,改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4、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2015年起教育归口管理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挂牌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2016年起教育归口管理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挂牌为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6、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苏州,2016年起教育归口管理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挂牌为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7、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2017年起教育归口管理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挂牌为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8、安徽省立医院,合肥,2017年12月以直属附属形式并入,挂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2020年5月教育归口管理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挂牌为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10、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赣州,2020年6月教育归口管理单位确定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挂牌为稀土学院(暂定名)大家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审自得者

科技创新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余江:立足更高起点 科技自立自强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的“科技大年”。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撑,更为经济快速复苏贡献了力量。下一步该怎么干?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余江表示,要立足更高起点、更大空间,构建新发展阶段的竞争新优势,依靠创新驱动助力经济发展在质量、效率与动力方面全面跃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智能化和国际化,构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条件和新基础。“今后,推动产业链价值链的现代化将更加依托面向上游、面向前端的创新。”在余江看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需要强化智能控制、数据中心、云服务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产业基础能力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推动关键技术突破、新产品规模商用和产业生态培育诸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大纵深、跨学科和全链条的协同创新态势。与此同时,要着力防风险、补短板和锻长板,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余江表示,要努力攻克“痛中之痛”,聚焦前沿集成电路工艺、基础软件系统、高端芯片设计、高端制造设备等“高精尖”核心技术;要突破“卡脖子”瓶颈,需要完善传统“引进—消化—吸收”的线性创新范式,重视其跨学科协同、融合技术等内在要求。“例如,新一代光刻机研发不仅需要光学、数学、物理学、微电子学、材料学与精密机械及控制等多学科团队大纵深协同,也需要我们在结构、器件、工艺及检测等领域潜心攻克系列核心科学技术难题。”余江说。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余江表示,要在新的战略高度彰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巨大势能,让有活力的新型研发组织形态不断涌现,聚焦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和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同时发挥下游领军企业作为“超级用户”的集成优势,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通过承担重大科技任务激活各类产业合作伙伴创新潜能,在产业上游形成一批掌握特色技术和独有设计等的中小隐形冠军企业,实现跨环节、跨生态融通创新。“坚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有效释放社会中蕴藏的创新潜能,还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创新攻关体系中的突破牵引作用。”余江认为,国家层面可以更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真正不拘一格降人才,支持勇于挑战最前沿科技难题的顶尖人才与团队,更快攻克核心科技难题。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来源:经济日报

故万物成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丁明磊: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原标题: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专家解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丁明磊俄新社近日刊文称,在今后5年里,中国将大举加快对高科技领域的投资,聚焦稀土新材料,推动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轮船、飞机、航天器、高铁等的生产。这是中国作为技术大国的雄心。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报道,中国将大幅增加科研投入,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使他们能够静下心来致力于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日本时报》指出,中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表明,中国对科技进步有着“迫切的关注”,将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中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出于国内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是出于应对当前深刻复杂变化国际形势的需要,都必须走出一条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中国是世界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的重要来源,有着世界最大的研究人员队伍,是论文产出最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知识产权费用净支出国、高技术产品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大国。近年来,中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为世界包容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制度优势、长期向好的经济前景、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完备的产业链等要素,与科技创新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同时也应看到,由于起步晚、起点低,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科技基础条件和长期积累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基础研究和重大源头创新能力亟待进步,在研发投入、领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短板也有待弥补。中国实现科技创新发展,既要遵循世界科技强国的基本经验,又要根据内外部形势和条件的变化,选择最有利、最可能的实现路径。实现从“外源创新”到“内生创新”的转变,即从过去依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为以“体系—能力”建设为中心,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重大项目的体系化攻关能力,全面提升创新治理能力,牢牢把握创新和发展的自主权,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依靠科技创新在完善产业链、创造新需求、增加新供给、打造新动能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应进一步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对话机制,加强在全球性议题上布局国际合作项目的能力,构建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展各个层次的科技人文交流,建立覆盖主要国家、地区和重要国际组织的国际伙伴合作网络。积极主动开展“一带一路”科技外交,加大对沿线国家创新发展能力的支持力度。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重大科技事务中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

东西跳梁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来邯调研

日前,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为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学编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专项规划,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务委员、研究员高志前和助理研究员高云波一行来邯专题调研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并考察了中船重工第718研究所氢能中心。在组织召开的区域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座谈会上,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直部门及经开区创业中心、冀南新区经发局、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718所、汉光重工、晨光生物等相关单位就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座谈会围绕科学制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交易额等任务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补足我市缺少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等短板,引进创新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化,将我市打造为中原协作区范围内具有引领、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记者赵瑞瑞)来源:邯郸日报【来源:河北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李孟夏

湖南“牵手”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建研究基地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8日讯(记者 陈舒仪 通讯员 任彬彬)今日,为期2天的第十四届中国科技论坛会议在长沙开幕。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 “研究院”)与湖南省科技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研究基地,共同打造湖南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优秀人才团队。 我省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8468亿元开幕式上,省政府副秘书长易佳良介绍,2018年全省GDP达3.64万亿元,居全国第8位;取得了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中低速磁浮等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建设了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沙株州衡阳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 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684件,专利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十强。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468亿元,增长14%,高于GDP增速6.2个百分点。“去年10月,湖南获批建设创新型省份,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注入了强大动能。”易佳良表示。 院厅“牵手”,聚力打造创新“大脑”“当前,我省正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亟需高层次、专业化科技智库作为决策支撑。”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建元表示,签署院厅战略合作协议,可充分发挥研究院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资源优势和湖南地方研究特色,合作共建“研究基地”,为我省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据悉,双方聚焦湖南科技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通过课题联合申报、委托、协助等形式,加强合作研究,包括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大关键问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探索和政策机制创新的新思路新方向,深化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的关键环节和政策措施等。 同时,将共同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访问学者、培训、讲座等形式,帮助提升我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人员政策水平和决策咨询能力,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相互协助,共同打造湖南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优秀人才团队。此外,还将针对前沿、热点科技发展问题,共同举办专题学术会议、论坛,在科研方面进行资源共享。“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为湖南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 周建元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6133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责编:陈舒仪]

嘉舞堂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建议把绿色复苏纳入中国经济复苏计划之中

中新网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 陈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在25日晚间举行的国是论坛“能源中国”第二期上表示,当前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可能使中国碳排放达峰平台期延长,中国需要建立低碳目标,把绿色复苏纳入到中国经济复苏计划当中。王毅表示,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一些不确定,首先,受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关系、科技创新进程等因素影响,使整个政治经济层面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使中国碳排放达峰平台期延长,低碳发展的节奏和力度也会发生变化。“中国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这个总体方向是不变的。”王毅指出,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行动和政策取向。第一个重要方面是应该建立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从绿色发展角度考虑如何保证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考虑如何提高环境质量、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转型更好地互动起来。第二个方面是建立现代能源环境体系目标模式,从“十四五”近期阶段看,我国将保持绿色低碳发展力度和节奏,更加积极面对能源转型和经济转型,在已有的目标基础之上,可以把煤炭退出制订一个有序的时间表,加快能源市场的改革。第三个方面是把绿色复苏纳入到经济复苏计划当中。就目前来看,虽然新基建加入了能源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但整体看还没有把绿色复苏完全纳入我国经济复苏计划中,需要一个统筹推进的部门,制订一个自下而上的一个综合计划,加强国际合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完)【来源:中国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无己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来邯 调研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邯郸日报记者赵瑞瑞)日前,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为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学编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专项规划,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务委员、研究员高志前和助理研究员高云波一行来邯专题调研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并考察了中船重工第718研究所氢能中心。 在组织召开的区域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座谈会上,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直部门及经开区创业中心、冀南新区经发局、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718所、汉光重工、晨光生物等相关单位就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围绕科学制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交易额等任务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补足我市缺少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等短板,引进创新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化,将我市打造为中原协作区范围内具有引领、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来源:邯郸市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乐园篇

中国科研高地看上海,中央驻上海的8大国家级科研院所有多强

上海市被称为东方明珠,不仅仅是因为上海市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城市第一位,上海还是我国先进制造业之都、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作为我国最富裕的长三角经济板块的龙头,上海更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一个科技创新高地。上海聚集了一大批的国家级的科研院所,这些科研院所涉及航天卫星、舰船动力、生物医药、大飞机、计算技术等各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你知道中央驻上海的科研机构实力有多强吗?今天小鹏就给大家分享一下。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研究所之一。所本部职工1400人左右,32所是国内唯一的覆盖自主基础软件、嵌入式系统及网络通信关键芯片、计算机产品线的专业研究所。32所自成立以来,创造了我国计算技术发展史上的数十个第一,被誉为“神算所”;32所孕育出中国第一家IT上市公司——华东电脑,被誉为上海IT人才的“黄埔军校,获得过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又称为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一一所是一个具有57年历史的舰船动力研发机构和现代化高科技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具实力的国家级舰船动力研发基地。研究所拥有柴油机及动力系统、电气及自动化系统、能源装备及工程、分布式供能与新能源服务、海外业务等七大战略业务,业务涉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有员工2000余名。3,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计研发中心,担负着中国民用飞机项目研制的技术抓总责任,承担着飞机设计研发、试验验证、适航取证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任务,是我国最大的民机研发中心,现有员工3500余人。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民机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曾成功设计了中国第一架大型干线客机——运10飞机;与陕飞联合设计了运8气密型飞机等。上飞院承担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以及CR929中俄远程宽体客机的设计研发任务。4,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现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生物上海公司成立于1949年9月,是国家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血液制品的主要研究机构、生物制品产、学、研、销一体的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前身为上海生物制品厂,由卫生部直属领导。目前,中国生物上海公司主要产品为预防用生物制品。长期以来承担并完成国家"863"、"973"、"传染病重大专项"攻关项目等几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任务,获得科研成果1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主要从事航空电子综合技术研究,军民机航空电子、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及产品研制,。上电所作为中航工业旗下承担飞机“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研制的重点科研单位,全所从业人员2600余人。在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座舱显示控制、核心处理、无人机一体化控制、无线电通信导航、工程与制造等专业技术领域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有效促进了国内第三、第四代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以及民机产业的快速发展。6,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又称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成立于2003年12月,是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共建的非盈利事业单位,其前身是1999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电信等单位联合组成的中国科学院小卫星工程部。卫星创新院现有两个园区,浦东张江园区和临港卫星研制基地,能够同时承担30到50颗吨级卫星的研制,并具备同时承担100颗以上微纳卫星的研制能力。已成功发射包括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伴随卫星等61颗卫星,已成为我国科学卫星领域的主力军。7,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有限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有限公司,是我国通信领域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所,前身为1957年邮电部批准成立的上海电信研究所,1966年更名为“邮电部第一研究所”,现为国务院国资委所属大型企业——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核心企业之一。建所以来,电信一所以电话交换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研发为基础,历经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取得了150余项国家、部委级科研成果,拥有程控交换、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社会应急通信等专业领域30余项值得自豪的国内“第一”。8,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又称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于1977年建所,隶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五十所在普陀区、松江区拥有三个所区。其中,五十所现有职工1300余名,下属八个科研生产部门、三家产业化公司。建所以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技进步奖490项,获得各类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授权近300件,形成了军工电子、电力电子、市政电子和安全电子四大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战术通信技术、微波与探测技术,为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猜图:这是上海哪个标志性的建筑?除了我们提到的8个来自上海市的优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之外,你知道上海还有哪些重要驻沪的科研院所吗?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欢迎大家关注小鹏财经。

帝曰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来邯调研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为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学编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专项规划,2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务委员、研究员高志前和助理研究员高云波一行2人来邯专题调研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志前研究员一行参加了区域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座谈会并考察了718所氢能中心,邯郸市科技局副局长朱春雷及相关人员全程陪同考察。在组织召开的区域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座谈会上,邯郸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直部门及经开区创业中心、冀南新区经发局、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718所、汉光重工、晨光生物等相关单位就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安凤玲局长做了总结讲话,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市提出在“十四五”时期重点打造的“六大中心”之一,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落实“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的重要举措,要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邯郸发展需求,认真征求各部门单位和县(市、区)意见建议,吃透上情,摸清下情,高质量、高标准、科学谋划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二要明确工作任务。立足邯郸产业、文化、资源、土地、人力、科技等优势,科学制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交易额等任务目标,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补足我市缺少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等短板,引进创新人才,布局中试基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化,将邯郸打造为中原协作区范围内具有引领、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三要加强协调联动。市科技局发挥好牵头统筹作用,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定期督促落实,各部门单位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重点院校和重点企业优势,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科学编制专项规划,3月底前完成初稿,上半年正式出台。【来源:邯郸市科技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