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出席并发表演讲。来源: 新浪财经
来源:经济日报2021年3月17日下午,由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20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发布会在京举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新社、《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民族报》、《中国经济导报》、《证券日报》、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信息网、新浪网等媒体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和师生80余人现场参加了发布会,另有60多人在线参加会议。发布会由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丽君教授主持。辽宁大学资深教授、东北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林木西代表主办方致辞,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资深教授黄泰岩发布和介绍了“2020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 中国财经传媒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吕萍、经济科学出版社社长李洪波出席发布会。自2003年,黄泰岩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始统计分析中国经济研究热点,至今已连续18年,并形成“五个一”系列成果:每年的研究报告《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举办一次“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每年召开一次“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发布会”;每年的分析报告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报刊发表;将历年的数据整理构建一个资料数据库。“2020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选取的学术期刊统计样本,继续采用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布的2019-2020年CSSCI来源期刊。经济学类的主要期刊依据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平衡分布的需要,选取了作为2020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和分析的15本经济学类统计样本期刊,即《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经济科学》、《财经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学家》、《产业经济研究》、《经济评论》。由于其他类别的杂志也有经济学的栏目和论文,为了保证覆盖面和代表性,又选取了其他4大类即马克思主义类、管理学类、社会科学总论类和高校社科学报类各自排名第一的学术期刊,即《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共同构成了19本统计样本期刊。通过对2020年专家学者在以上19本统计样本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共1811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20年中国经济研究前10大热点:1.经济增长与发展;2.三农;3.自主创新;4.资本市场;5.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6.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7.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中国化;8.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9.区域经济发展;10.公共经济。与2019年相比,前十大热点没有新进入和退出热点,只是排名顺序的小幅升降。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决胜脱贫攻坚以及谋划“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三件大事,中国经济研究紧紧围绕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中国经济新特点新规律,继续深化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2020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的变化规律具体表现为五个统筹的鲜明特征。第一,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增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经济的“六稳”和“六保”,是2020年中国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为此,经济增长与发展稳居第一位,且文章数量较去年明显增加;公共经济仍然稳在前十大热点;就业和货币政策分别上升1位和3位;消费上升4位,再次进入热点前20名。第二,统筹全面小康与全面现代化建设推进发展阶段转换。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基础上,及时全面谋划“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确保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此,“三农”问题上升1位,重回历史最高位;自主创新仍排在历史高位;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和区域经济发展仍位列前10,以实现更加公平、更加协调、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第三,统筹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安全办好两件大事。随着全面小康向全面现代化转变,我国经济转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新的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确保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增强产业抗冲击能力,以及金融和生态安全非常重要。为此,自主创新排在第3位的历史高位;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上升1位,排在第5位;人力资本上升5位,时隔12年后再次进入前20位;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仍然排在第11位的高位。第四,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就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与坚持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相结合,不断增强国内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因而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上升1位,消费上升4位,再次进入前20位;需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体制,推进经济全球化,因而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上升1位,排在第6位。第五,统筹理论逻辑、经验逻辑和数理逻辑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充分借鉴和提炼国内外发展经验,积极运用数理经济方法,才能构建起赢得世界话语权的中国经济学,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因而中国经济学的构建正在如火如荼展开,2020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中国化继续上升3位,达到历史最高。
11月2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0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本届峰会邀请超过400+家优秀上市公司、高成长公司、证券基金机构高管及国内外顶尖经济学者、投资大佬齐聚一堂,以新的发展视角,围绕双循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机遇、“十四五”时期中国各领域规划热点话题,剖析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把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当天下午举行的2020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宏观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刘煜辉发表题为《宏观经济及大类资产展望》的主旨演讲。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以下是演讲全文: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正在经历国祚绵长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今天所见证的国运也是经过过去40年伟大的改革开放,全体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在过去的40年中,我们实现了伟大的经济崛起,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繁荣。尤其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非常惊人。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时点,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民有无比豪迈的自信去面对历史性的时刻。接下来拜登上台,将怎样改变美国政策?拜登先生上来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政策实践,从最近各方面的信息来看,我个人深切的感觉到,美国是不是有可能推出“罗斯福新政”?因为我们看到拜登一系列的安排,显然在下一个四年,美国的宏观政策肯定要进入前所未有的财政扩张,美国要干基建了,要大投资了。在我印象中,今天美国很多基础设施都是肯尼迪时代遗留下来的,已经有半个世纪没有进行大规模翻新。最近耶伦被提名为美国新一任财政部长,耶伦是美国过去10年量化宽松具体操作的执行者,美联储主席。把她放在这个位置上,可能是最好的能够深刻理解MMT、和美联储沟通、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安排。我们看得很真切,美国把理论界已经讨论了十多年的MMT(财政赤字货币化)直接变成操作,美联储把资产负债表规模从4万亿扩大到7.3万亿美元,从政策的前瞻指引来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从7万亿走向10万亿以上基本上是确定性的事实。为了对冲疫情的影响,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整个世界隐含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对冲疫情的后遗症,这在金融市场预期反应得非常明显,最近的油、铜,以及6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明显升值的过程。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经济意义是什么?简化到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中,中国宏观经济的核心问题可以简化为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裂口。过去两三年名义汇率和真实汇率裂口张开,呈发散状态。在这个情况下,中央的宏观政策非常清晰,7月份以后靶向的方向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对冲通货膨胀来平抑人民币升值所支付的对价和成本,这是宏观政策的核心。我们看到特别是最近一系列的动作,从恒大到蚂蚁再到刚兑,分别对应房地产、互联网垄断、刚性兑付的债务、道德风险,同时动手,有雷霆万钧之势,一气呵成之感。为什么今天有这样的执行力和推动力,这肯定是来自于我们政治治理的优化,中国人民在对抗新冠疫情中向世界展示了我们体制的优越性、我们的执行力,今天在新冠肆虐中中国变成了唯一一块净土,这就是国运。我常把中国经济转型比喻成一辆踩着刹车下坡的重卡。踩着刹车下坡的重卡有几个特点:第一,严重超载。过去长时间高杠杆高负债,如何去践行中央所确立的内循环为主、双循环搭配的格局呢?第二,坡长且陡。中国面临着滞胀——经济下行过程中叠加难以克服的通货膨胀预期,注定是一场持久战;第三,路况复杂。黑天鹅事件频发,特朗普的出尔反尔、突发的新冠疫情、自然灾害都是路面上的坑,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调整的,这两年来不容易。为了应对整个转型过程中的风险,需要有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核心是必须要用数据替换砖头,过去20多年我们在房地产模式中,怎么转出来?是数据替换砖头。从2018年贸易战以来,我们越打越好,越打越有自信,来自于什么?凭借的是我们打造了一张强大的经济网络,实现了物联、数联、智联,万物连通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海洋和宏大的场景世界。中国正从工业的经济形态,迅速地从技术革命的热潮中推进到数字经济时代和信息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时代和信息经济生态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数据和场景对于数字经济来讲,就是工业社会的石油,不仅仅是新兴生产要素,还赋能激活了衰变的生产要素,重新焕发出活力,释放出效率,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潜力。中国现在是唯一一个实现了把互联网作为彻底基础设施化来用的国家。我们今天一机走遍神州,中国是唯一一个日常大量产生数据、信用和场景的国家,实现整个过程的背后是国家在新的经济形态上的财富创造,所以我们国家的产业规划背后一定是有超级思维的。为什么把数字经济放到核心?我们已经斥巨资打造了高速公路5G,但是这项高速公路现在的车流量还不行。楼部长讲了,5G现在很不经济,用电量很多,对应的场景很少。我们得想办法奋斗出来,所以我们要打造一个创造车流量的AI体系,智车、智厂、智家,为自己的高速公路创造车流量,5G直接对应的场景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自动驾驶,一个是工业互联网,自动生产、自动制造。因此我们主动打造车流量的一个巨大的智能生态,去支撑这样的高速公路需要一个强大的电网,所以我们要构建一个绿色、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提供支撑,这就是国家为什么在十四五规划中把光伏、核能以及储能的突破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作为一个数字产业生态来规划。支撑这个生态的金融是什么?数字货币。中国是最快推动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着眼于百年未有之变局,秩序更替的时候,核心关键是推进以数据和场景等新型生产要素为背书的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在数字经济、信息经济时代,货币的背书和支撑是什么?不再来自于工业经济的砖头,比如房地产、土地这些东西,来自于大量的数据和场景等新型生产要素。中国每天都在创造大量新型生产要素,这是我们未来实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最重要的一个驱动力。我们看资本市场,事实上从2019年至今已经是牛市。2018年中央确定了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定位,五大要素市场的“枢纽”后,我们启动了伟大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改革,科创板、注册制,缺失的法律基础推进得非常快,经过两年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的改革,这个市场的质地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悄然改变着中国经济转型的生态。今天这样一个市场,说实在话,跟2019年之前的市场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年之内,中国的证券化率翻了一倍多,我们进入了一个增量市场。居民的财富正以一个非常显著的边际速度发生结构性改变,资源配置在发生结构性改变。从改革的角度看,证券化率的快速提升,显示这个市场就是牛市,反映了强大的国家政治意志、国家转型的政策推动力、产业趋势、技术变革方向的核心资产,表现出昂扬向上的风险偏好。我们做了一个核心资产指数,从2019年1月定基为100,跑到今天是272,远远跑赢沪深300、中证800、中证1000等指数。这些方向对应的核心资产的代表性多强呢?占今天A股和老百姓能够买到的港股通标的总市值(约100多万亿人民币)的29%,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没办法展开了,你去认真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这是党的极具历史价值的纲领性文件,为未来的15年远景目标制定了行动规划和实践路径。顶层设计中间的第一点:科创的突破,就是中央的那句话,“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科创突破是全局的“天王山”,应用科技创新全面放开,科技人员,民营都可以,科创板、注册制开路,树立“新财富观”,造富开绿灯,构建硬核科技国家资本攻关举国体制。第二点,转换的枢纽是什么?一个繁荣的、有深度的、有广度的资本市场是全局转化的“枢纽”,顶层设计的治理体系奠定了股票市场风险偏好昂扬向上的基石。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国祚绵长的时代,非常幸福。在本世纪过去的20年,中国收获了两大国运。本世纪前10年我们收获全球化红利,中国加入WTO如同鲤鱼跃龙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第二个10年我们收获了巨大的互联网红利,水大鱼大。今天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把互联网当基础设施来用的国家,通过物联、智联、数联形成的数据海洋和宏大的场景世界,这是今天中国之所以在过去两年的较量中越练越强的节奏。展望未来第三个10年,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面临挑战。我们要把困难想在前面。但是非常有幸,我们正在打造第三个国运:一个繁荣的、有深度和广度的资本市场,天降大任于资本市场,善莫大焉。每经记者 谢欣 每经编辑 何剑岭本文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投资有风险,独立判断很重要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近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以“改革:活力之源 开放:必由之路”为主题,在京举办《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系列丛书》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王彤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共同为新书揭幕。该丛书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组织全院力量用一年时间完成的11项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投资、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民生、市场、能源、交通、政府等改革开放方方面面,既对过去40年经验成就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行了展望与思考。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分别围绕“改革”“开放”作主旨演讲。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十个研究所所长和全国发展改革委系统院(所)长代表分别就“将改革进行到底”“把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主题进行专题对话。专家发言精彩,现场气氛热烈,既回顾总结过去40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又积极建言坚持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与对策。会议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吴晓华副院长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地方发展改革委、全国发展改革系统院(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情调研基地等150人出席会议。
图片来源:摄图网2020年11月2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0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刘煜辉参会并做主旨演讲。在题为《见证国祚绵长》的演讲中,刘煜辉指出,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有顶层设计作为支撑,核心内容是实现数据替换砖头,新旧动能转换,把资源要素配置从“房地产-土地财政”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转移到“新经济、新技术、新资本”的方向。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通过对冲通胀平抑升值成本刘煜辉指出,美国下一个四年的发展依旧影响世界格局,且从宏观政策来看,他认为美国的宏观政策或将进入前所未有的财政扩张,进行大基建投资。“从货币政策的前端指引来看,美联储可能从7万亿走向10万亿以上的规模,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整个世界隐含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今天中国宏观的核心问题是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和真实汇率之间,裂口张开,呈发散状态。”对此,他表示,中央的宏观政策非常清晰:“7月份以后靶向的方向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对冲通货膨胀来平抑人民币升值所支付的对价和成本,这是宏观政策的核心。”他表示,从地产到反互联网垄断再到打破刚兑,都是国家对控制通胀的一种做法。经济转型核心是数据替代砖头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刘煜辉把它比喻成一辆重卡踩着刹车下坡,因此前路面临着不小的风险,最突出的就是长时间的高负债高杠杆,同时中国面临着经济下行过程中叠加难以克服的通货膨胀预期,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并且黑天鹅事件频发,都是需要不断调整的。他强调,中国经济的转型须有顶层设计,核心是用数据替代砖头。他首先指出,过去20多年来的房地产模式造成了经济结构的巨大失衡,产业链如何转,资源如何匹配改善,各种面临的风险都会溢出巨大的冲击力。“顶层设计的核心是什么,是数据替换砖头。”刘煜辉认为,中国今天之所以能够和美国掰手腕,且越打越好越来越自信,凭借的是中国打造了一张强大的经济网络,实现了物联、数联、智联,万物连通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海洋和宏大的场景世界。“中国正从工业的经济形态,迅速地在技术革命的热潮中推进到数字经济时代和信息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是数据和场景,相当于工业经济中的石油,不仅仅是新兴生产要素,还赋能激活了衰变的生产要素,重新焕发出活力,释放出效率,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潜力。”刘煜辉说。对于数字经济建设,刘煜辉表示,国家已经打造了高速公路5G,但是能在高速公路上行使的车辆还不是很多,因此要打造立体的交通体系,“所以我们要打造一个创造车流量的AI体系,为自己的高速公路创造车流量。5G直接对应的场景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自动驾驶,另一个是工业互联网,自动生产、自动制造。因此我们主动打造车流量的一个巨大的智能生态,去支撑这样的高速公路需要一个强大的电网。”此外,他还指出,要构建一个绿色、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提供支撑,“这就是国家为什么在十四五规划中把光伏、核能以及储能的突破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作为一个数字产业生态来规划。支撑这个生态的金融是什么?数字货币。中国是最快推动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着眼于百年未有之变局。秩序更替的时候,核心关键是推进以数据和场景等新型生产要素为背书的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在数字经济、信息经济时代,货币的背书和支撑是大量的数据和场景等新型生产要素。中国每天都在创造大量生产要素,这是我们未来实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最重要的一个驱动力,所以这个超级思维是一体的。”刘煜辉说。打造第三个国运刘煜辉表示,从改革的角度看,证券化率的快速提升,显示证券市场已经进入牛市,反映了强大的国家政治意志、国家转型的政策推动力、产业趋势、技术变革方向的核心资产,表现出昂扬向上的风险偏好。“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国祚绵长的时代。”刘煜辉指出,在本世纪过去的20年,中国收获了两大国运。本世纪前10年中国收获全球化红利,加入WTO如同鲤鱼跃龙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第二个10年我们收获了巨大的互联网红利,水大鱼大。今天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把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的国家,通过物联、智联、数联形成的数据海洋和宏大的场景世界。“但是我们非常有幸,我们正在打造第三个国运:一个繁荣的、有深度和广度的资本市场。”刘煜辉说。【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等联合举办的“2019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系统研究,得出了2019年中国经济研究十大热点,即:经济增长与发展、自主创新、三农、资本市场、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公共经济(含公共管理)、区域经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中国化。他称,2019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的变化规律具体表现为“一二三四五六”特征。“一”是一个理念。即使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也要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能因为短期压力而动摇。为此,自主创新在2019年中国经济热点排名中排在第二位的高位;体现协调发展理念的“三农”问题研究位次上升三位,区域经济上升三位,城市经济首次进入前20;绿色发展上升两位;体现开放的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和体现共享的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问题均保持高位。“二”是两个动力。一是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二是作为“两轮驱动”之一的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周年之后仍然保持高位,体现了经济下行背景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三”是三大攻坚战。收入分配和收入政策、绿色发展以及金融安全与金融秩序仍然保持高位,体现了学界对坚决打赢脱贫、污染防治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的重视。“四”是四个全面。收入分配与收入政策的高位和公共经济热点位次的上升,从经济研究角度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五”是五位一体。2008年以来,经济增长热点始终保持在第一位,体现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发展战略。政治方面强调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高度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就业近几年保持高位,体现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的重要性。“六”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通过一系列经济热点的研究,就是要达到“六稳”,把中国经济引入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研究中,实现“六稳”所需要的财政政策和财政体制各上升两位,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保持高位,企业成长上升4位,企业投资大幅上升21位,首次进入前20。(责任编辑:崔瑞婷)【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来源:经济日报原标题:全球产业链呈现三个新态势倪红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部分环节形成冲击,这促使人们从更多维度出发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链的构建,全球产业链由此面临深刻调整。其中,有三个新态势值得关注。态势一:全球产业链的布局逻辑发生改变。基于世界各国对于安全的考量,产业链将朝着区域化和本土化的方向发展。短期内,全球产业链体系难以发生逆转性的变化,但各个国家已经开始加强对“安全”的考量,开始更多地强调自主可控,涉及民生以及国家命脉的战略产业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从中长期看,产业链的迁移和重构将提速,全球产业链的布局逻辑也将发生改变。未来部分产业将考虑纵向整合以缩短供应链条,本土化区域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将加速形成。然而,将产业链完全迁回一国本土,几乎不可行。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对于关键产业链,有能力的国家将在自身周边建立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同时实现供应商多元化,在全球多个地区生产同样的零部件;还有一些国家将继续参与大国主导的区域产业链,谋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在此进程中,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工业门类齐全等比较优势,将使东亚产业链发展得更为紧密。态势二:科技革命催化产业分工格局演变。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和产业博弈中掌握主动权,这直接催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发生变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不仅带来了产业思维模式的改变、催发了新需求的产生,还将推动不同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不同国家间的资源禀赋优势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态势三:服务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凸显。随着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服务业不仅仅是中间投入,而且已经深入到价值创造的活动中、渗透到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中。比如,服务业创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交易制成品价值,研发、营销、财务和人力资源等都为物质产品的生产和进入市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又如,跨国公司向其全球附属公司投入的无形资产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包括软件、品牌、设计、运营流程以及总部开发的其他知识产权等,这些都是服务的范畴。特别是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公司乃至国家更好参与全球贸易、更好在全球价值链上抢占优势地位,愈发重要。总体上看,全球产业链的区域化、本土化,以及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将是未来的长期态势。对于我国而言,需在稳定全球产业链、确保产业链安全与畅通上切实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国内产业链和区域价值链,构筑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体系。(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新华社首尔8月1日电 专访:中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访韩国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新华社记者田明 何媛韩国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并且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中国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3%。对此,全炳瑞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增速放缓是正常的。他说:“假设一个小学生每年长高10厘米,可等他上高中时每年就只能长高6厘米了,那么你觉得是他生病了吗?”全炳瑞说:“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中国经济增长从未脱离过政府既定目标。”他表示,面对世界经济增长趋缓、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等不利因素,中国经济整体表现仍可圈可点。统计显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全炳瑞说,中国经济过去由投资和出口主导,而现在可以说已成为“消费主导型”经济。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国内市场,已成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加1.26万亿元。全炳瑞表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两到三个季度后,这一信贷支持带来的影响将体现在与实体经济有关的指标上。他表示,中国经济未来走势与供给侧改革成果密切相关。改革成果可通过与企业盈利能力有关的指标进行观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部分竞争力低下企业被淘汰后,中国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将有所提升。全炳瑞说,中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政府财政实力最坚实的国家之一。随着财政投入力度加大,中国经济将获得更多助力,继续实现稳健增长。责任编辑: 邱丽芳
原标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经济研究高层论坛2019在京举行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杨崇海/摄。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君荣)5月17日,“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经济研究·高层论坛2019”在北京举行。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到会并发言。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到会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出席并讲话。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京清,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王梦奎,财政部原部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楼继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蔡昉、高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杨笑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高尚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日本东京大学荣誉教授田岛俊雄,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盖保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黄佩华,(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思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陈云贤,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中信集团原董事长孔丹等。开幕式由高培勇主持。张夏成、刘伟先后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代表全体经济所人发言。蔡昉、巴里·诺顿先后发表演讲。主旨演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主持。会前,与会领导和嘉宾参观了经济研究所所史展。会议开幕式上还播放了经济研究所历史发展专题片——“九十年的奋进与荣光”,通过大量的史料回放,回顾了90年来,经济所和经济所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开拓进取、学术报国的精彩篇章,展现了经济所和经济所人始终扎根于祖国大地,始终奋进在时代前沿的光辉历程。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向经济研究所老学者鲜花的仪式。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前身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部,于1929年改组成立独立的社会调查所,1934年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成为新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45年更名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1950年改称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并沿用至今。2019年,经济研究所迎来了90华诞。经抗战烽火之洗礼、见乱世中国之重生、立时代改革之潮头、发经济理论之先声!经济所和经济所人,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扎根于祖国大地,始终奋进在时代前沿,建言献策,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研究所的发展历史,正是中国经济学成长与发展历史的缩影。在经济研究所90年发展历史中,一大批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理论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先后在此耕耘不辍、著书立说,学术报国。其中,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人(陶孟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4人(狄超白、许涤新、陶孟和、骆耕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4人(张卓元、刘树成、朱玲、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2人(于祖尧、朱绍文、吴承明、汪敬虞、赵人伟、骆耕漠、戴园晨、孙世铮、宓汝成、经君健、聂宝璋、项启源),以及千家驹、陈翰笙、顾准、严中平、李文治等学界泰斗。自2017年开始筹备90周年所庆工作以来,经济研究所已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包括设计经济所形象识别系统、出版《经济所人文库》、组织撰写《新时代经济问题研究丛书》、编纂经济所所史、采集经济所人口述史、录制经济所发展历史专题片、征集所友信息、筹建所史档案馆、布置所史陈列展等,并在本次会议期间向各界展示。经济所和经济所人,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扎根于祖国大地,始终奋进在时代前沿,建言献策,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研究所的发展历史,正是中国经济学成长与发展历史的缩影。随着对经济研究所发展历程的梳理和总结,经济所和经济所人学术报国、崇尚真理、以人才为中心的优良品质和精神传统,愈加清晰。90华诞是经济研究所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经济研究所继往开来的新起点。经济研究所正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秉承经济所特质,弘扬经济所人精神,为党和人民做好学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笃行致远,砥砺前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经济研究》编辑部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用友公益基金会协办。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君荣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图片来源:摄图网2020年11月2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0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刘煜辉参会并做主旨演讲。在题为《见证国祚绵长》的演讲中,刘煜辉指出,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有顶层设计作为支撑,核心内容是实现数字替换砖头,新旧动能转换,把资源要素配置从“房地产-土地财政”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转移到“新经济、新技术、新资本”的方向。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通过对冲通胀平抑升值成本刘煜辉指出,美国下一个四年的发展依旧影响世界格局,且从宏观政策来看,他认为美国的宏观政策或将进入前所未有的财政扩张,进行大基建投资。“从货币政策的前端指引来看,美联储可能从7万亿走向10万亿以上的规模,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整个世界隐含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今天中国宏观的核心问题是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和真实汇率之间,裂口张开,呈发散状态。”对此,他表示,中央的宏观政策非常清晰:“7月份以后靶向的方向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对冲通货膨胀来平抑人民币升值所支付的对价和成本,这是宏观政策的核心。”他表示,从地产到反互联网垄断再到打破刚兑,都是国家对控制通胀的一种做法。经济转型核心是数字替代砖头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刘煜辉把它比喻成一辆重卡踩着刹车下坡,因此前路面临着不小的风险,最突出的就是长时间的高负债高杠杆,同时中国面临着经济下行过程中叠加难以克服的通货膨胀预期,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并且黑天鹅事件频发,都是需要不断调整的。他强调,中国经济的转型须有顶层设计,核心是用数字替代砖头。他首先指出,过去20多年来的房地产模式造成了经济结构的巨大失衡,产业链如何转,资源如何匹配改善,各种面临的风险都会溢出巨大的冲击力。“顶层设计的核心是什么,是数字替换砖头。”刘煜辉认为,中国今天之所以能够和美国掰手腕,且越打越好越来越自信,凭借的是中国打造了一张强大的经济网络,实现了物联、数联、智联,万物连通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海洋和宏大的场景世界。“中国正从工业的经济形态,迅速地在技术革命的热潮中推进到数字经济时代和信息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是数据和场景,相当于工业经济中的石油,不仅仅是新兴生产要素,还赋能激活了衰变的生产要素,重新焕发出活力,释放出效率,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潜力。”刘煜辉说。对于数字经济建设,刘煜辉表示,国家已经打造了高速公路5G,但是能在高速公路上行使的车辆还不是很多,因此要打造立体的交通体系,“所以我们要打造一个创造车流量的AI体系,为自己的高速公路创造车流量。5G直接对应的场景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自动驾驶,另一个是工业互联网,自动生产、自动制造。因此我们主动打造车流量的一个巨大的智能生态,去支撑这样的高速公路需要一个强大的电网。”此外,他还指出,要构建一个绿色、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提供支撑,“这就是国家为什么在十四五规划中把光伏、核能以及储能的突破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作为一个数字产业生态来规划。支撑这个生态的金融是什么?数字货币。中国是最快推动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着眼于百年未有之变局。秩序更替的时候,核心关键是推进以数据和场景等新型生产要素为背书的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在数字经济、信息经济时代,货币的背书和支撑是大量的数据和场景等新型生产要素。中国每天都在创造大量生产要素,这是我们未来实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最重要的一个驱动力,所以这个超级思维是一体的。”刘煜辉说。打造第三个国运刘煜辉表示,从改革的角度看,证券化率的快速提升,显示证券市场已经进入牛市,反映了强大的国家政治意志、国家转型的政策推动力、产业趋势、技术变革方向的核心资产,表现出昂扬向上的风险偏好。“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国祚绵长的时代。”刘煜辉指出,在本世纪过去的20年,中国收获了两大国运。本世纪前10年中国收获全球化红利,加入WTO如同鲤鱼跃龙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第二个10年我们收获了巨大的互联网红利,水大鱼大。今天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把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的国家,通过物联、智联、数联形成的数据海洋和宏大的场景世界。“但是我们非常有幸,我们正在打造第三个国运:一个繁荣的、有深度和广度的资本市场。”刘煜辉说。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