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2考研 | 报考人数最多的考研专业是哪些?直幸

2022考研 | 报考人数最多的考研专业是哪些?

考研跟着小编,22考研不慌!22考研萌新们~21前辈们即将开始复试,距离上岸临门一脚,你们也该支棱起来了!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拿下22考研,首先就要把考研这件事儿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报考人数最多的考研专业是哪些?经济学根据一则权威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同学报考的都是经济类专业,由此可见经济类专业的热门程度。其中,报名数量最多的是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为什么这么热门,主要是由于当前招聘企业对应聘者学历要求高、同时专业就业形势好。【热门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等法学法学考研人数多一个原因是其招生人数多但就业却没跟上,全国有将近400多所普通高校都开设了法学专业,如此多的毕业生其中很多人无法找到好的就业单位可能就趋于考研。另外,法学的热度也有一大部分来源于跨考生,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法硕非法学,这也是唯一一个专门接收跨专业考研的专业。【热门高校】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新闻传播新闻传播学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传统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期刊是我国传媒市场的中流砥柱,他们依然是新闻潮流的主角。现在新媒体迅速发展,新闻传播学本科毕业就业率相对较高。也正因为如此,新闻传播学每年的考研报考人数众多,竞争相对激烈。【热门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医学医学专业毕业生可谓有苦又累,尤其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同学这一点估计体会更加强烈。很多人都说,学文穷一生、学医毁三代。很多学医的同学都对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以临床为例,虽然比别人多读一年,但最后学到的知识依旧是皮毛。如今三甲医院如此难进,很多博士都进不去,何况一个本科生。这就导致了很多学医的同学被迫去读研、考博,为了能找到好单位和更好的职业发展。【热门高校】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教育学报考教育学专业的人数从来就没有少过,除了师范类本专业之外,不少其他专业的同学也选择跨考教育学。且现在各个学校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稍好一点的学校招聘时都要求教师的学历是研究生及以上,这也是促使教育学成为热门报考专业的原因之一。【热门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工商管理工商管理硕士(MBA)是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学位,MBA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兼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数名校均已开设工商管理硕士专业,招生人数多,但学费也贵。【热点高校】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会计专业要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理论与实务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多变的商业环境的学习能力和战略意识,具有财会工作的领导潜质。要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开拓创新、应变、判断、决策、组织指挥与协调能力。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都是跨考的热门。【热门高校】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计算机计算机专业是当下热门专业之一,并且在未来发展前景方面也很有优势。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面也会越来越广。当前,众多院校都已开设本专业,很多想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跨考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热门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毁童年

考研大数据:经济热门专业!2016-2020的专硕国家线对比

为了让众多同学更清楚自身的定位、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本文收集了2016年至2020年,共6个专业的专硕国家线走势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税务历年总分走向趋势从数据来看,这六个专业近五年处于平缓上涨的趋势,今年受疫情影响,在扩招的号召下,相比去年来看浮动并不大,也只比2019年下降2分,下降幅度很小,所以准备2021金融专硕备考的同学,要结合自己现在的复习情况,找到差距努力备考。金融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项目主要培养具有坚实金融学理论基础和较高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现代计量分析手段解决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了解国际金融业的前沿发展,又能密切联系中国的实践,具备比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潜力,可以适应金融管理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工作。应用统计“应用统计硕士的就业方向有金融业、互联网业、咨询业、其他企业数据分析四大主要方向。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国际商务国际商务专业是6大专硕中相对来说性价比比较高的一个专业,相比金融专硕和应用统计专硕的考研难度整体来说要低。它更偏重于是国际贸易学的专硕方向,整体来说就业方向相对来说比较广泛,涉及到的面也比较广,很多金融类,财务会计类,经济学相关,贸易相关的的就业岗位都是国际商务硕士未来的就业方向,尤其是名校国际商务。保险专硕就业大部分比保险本科会有一些优势。但是整体上不会差太多。方向还是这么几个:银行(大方向) , 保险公司(市级分公司本科生多, 省分研究生多点) ,考公(各种局),转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硕士培养面向资产评估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资产评估基本原理,具备从事资产评估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对资产评估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资产评估专门人才。税务就业可以考虑税务局,事务所,企业税务经理。发展路线:税务局—税务局—税务局到退休。事务所—企业税务经理—企业税务总监。企业税务—经理—经理到底。4税务局—企业税务经理—很快到税务总监。收入因人而异,几千月薪的办税人员到一年几百万的税务总监都很常见。税务算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同级别会比会计赚的多。但是财务发展上限高,可以到cfo,这是个高管的职位,集团里面是总裁级别的。税务局的收入参照当地公务员的中上水平。2021考研预估人数将达到422w,较2020年增长近80w,2022考研压力将会更大!大家要选择好专业,争取一战成硕!

花生帮

2020年考研预报名今日启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据研究生招生信息网9月24日消息,2020年考研预报名9月24日开始正式启动,准备报考2020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可登录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进行预报名。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进行报名。见习编辑 王宁

护山神

第18届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奖名单公示!

日前,有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项之称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八届(2018年)获奖作品公示。根据《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章程》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公告的规定,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评奖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对初选小组推荐的4部著作、8篇论文进行评审,之后进行无记名投票(26位评委参加投票),根据票数过半原则,共评出获奖著作1部、获奖论文3篇。经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常务理事会研究批准,现予以公示如下:著作:1. 乔洪武等:《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三卷本),商务印书馆,2016年12月版。论文(以发表时间为序):1. 龙登高、林展、彭波:《典与清代地权交易体系》,《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5期。2.高培勇:《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12期。3. 陈诗一、陈登科:《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动态演化——纳入能源要素的新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4期。相关作者介绍乔洪武教授个人简历乔洪武, 1956年5月9日出生于武汉,祖籍河南南阳。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3月-1982年1月在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1月-1983年8月年在江苏省电力局中心调度所工作。1983年9月-1985年12月年在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博士研究生,199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其间1994年9月-1995年6月受美国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董事会资助赴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访问研究。1986年起在华中师范大学工作,先后在华师物理系、华师管理学院任教。1987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6年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98年晋升为教授。2010年晋升为二级教授。2001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乔洪武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来,先后承担了经济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西方经济学说史》、《西方经济学流派》、《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经济发展思想史》、《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己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20人。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龙登高, 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师从老一辈经济史学家——云南大学李埏教授,并获博士学位。受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候选人评委,该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暨企业史分会会长。曾为哈佛燕京学者、剑桥桑坦德学者、耶鲁访问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百篇。在两岸三地与国外出版专著10部。《量化历史研究》辑刊、国际期刊《华人研究 国际学报》合作主编,“社会经济史译丛”主编。曾为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CCTV“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高培勇高培勇, 1959年1月出生,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至1985年,在天津财经学院财政学系获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至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0年,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商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1985年至1994年,执教于天津财经学院,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4年至2003年,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培养管理处副处长、研究生培养管理处处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培养管理处处长、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校长助理。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贸经济系主任。兼任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税务咨询协会理事、北京市财政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理事等多种社会职务以及二十余所高等学校特聘或兼职教授。学术专长为财政经济学、财政税收政策分析。1997年,入选北京市“百人工程”。1998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第一、二层次)。同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等数项大奖。陈诗一陈诗一,男,1970年2月出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领军人才,现任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教授、党组织书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香港中文大学与复旦大学上海-香港发展研究院联席院长,复旦大学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导小组联席主任。他还担任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和复旦延德尔中心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应用计量经济学、风险管理与经济效率、能源环境与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转型与金融发展等。目前在《定量金融》《预测》《经济理论与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中国经济评论》《能源经济学》《中国顶尖期刊》等英文期刊发表论文。陈教授出版了《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本科教材一本,《能源环境与中国经济转型》(劳特利奇·泰勒出版社)等学术专著三部《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的结构调整与转型》、《支持向量回归与分类的非参数理论及其在金融市场预测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他获得了许多学术荣誉。如2012年获刘世白经济学奖,2014年获北康昌发展经济学奖。论文两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陈教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授计量经济学以及其他课程,如中国经济、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学、微观经济学等,授课语言为中文及英文。陈教授于2006年获得韩国庆北国立大学计量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此之前,他获得了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2003年)。来源:青塔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 综合网络等

全家福

2019年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大学的排名,学科的排名,但是研究生院的排名却没怎么见过,今天皮皮研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8-2019)》中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看看上榜的都有哪些学校的研究生院。摘自《中国科教评价网》本次评价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和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推出。此次对比评价军事院校的研究生院除外。小伙伴们,看完这个榜单,你想去哪个研究生院?如果您喜欢此类文章,我们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浑论

啥?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

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编辑:张博)综合自: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胡天依、中国知网、微博网友评论等。来源:环球网

横行天下

新增河北经贸大学/深圳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等9所院校

前言:昨日小编发布了一条关于2121考研数学大纲变动的视频,有兴趣的同学请去文章列表中查看,原文标题:《2021考研大纲数学变动一览表:选择10题/填空6题/解答6题》。今天小编就聊一聊经济类联考中,新增的一批参加396经济类院校名单。各位准备报考经济类硕士的同学都知道,在2021年的入学考试中的经济类联考科目中,很多高校今年开始就要将原来的数学三变更为269经济类联考。我们在教育部印发的《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明得知:2021年起,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那么2020考研以前,已经参加396经济类联考的大学有哪些?2021年起,新增的参加396经济类联考的大学有哪些?具体看下文。2020考研前已参加396经济类联考18所院校名单2020考研以前,经济学类六大专业学位: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的初试科目三考数学三或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科目四招生单位自命题,具体18所院校名单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湖南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2020考研前已参加396经济类联考18所院2021考研新增9所396经济类联考院校名单2021年考研新增9所参加396经济类联考院校名单:河北经贸大学 深圳大学 山东大学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2021年考研新增9所参加396经济类联考院2021考研按硕士专业分类参加396经济类联考大学名单(27所)2021年考研的同学,可以看下这27所参加396经济类联考大学名单(按专业分):参加396经济类联考大学名单(27所)注:数据整理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仅供参考,具体细节请按报考院校实时通知为准。欢迎各位参加2021考研的同学踊跃发言,你觉得2021考研前,还会新增哪些大学名单?

袭常

热点|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

导读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而网友看后却吵翻了......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

虎山行

考研“包过”?虚假信息!

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董鲁皖龙)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举行。临近考试,网上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考试包过”“有内部资料”等噱头,散布网络谣言,发布虚假信息,诈骗考生钱财。为此,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网信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一些典型案例,并提醒广大考生:谣言的背后是一些不法商家、网站甚至惯犯精心设计的骗局。广大考生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以案为鉴,擦亮眼睛,明辨谣言,谨防上当受骗。同时,希望各网站不为谣言提供平台,考生不信谣、不传谣。每年研考期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兜售所谓“考研真题”“试题答案”等,有的甚至包装成社会培训机构,通过网络平台、贴吧、QQ交流群等散布“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预付定金可发试卷样题”等诱惑信息。待考生付款后发现被骗之时,商家早已“人去楼空”。相关机构负责人提醒考生,研究生考试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命制、运输和保管都有严格的管理和安保措施。广大考生不要心存侥幸心理,不要相信所谓的提前拿到真题和答案。在网上购买所谓“考研真题”“考试答案”,都是骗子发布的虚假信息。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切勿尝试。《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为他人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2019年9月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组织考试作弊的”“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试的试题、答案的”,均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之一的“情节严重”,将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在研考备考期间,网上涉及研招考试的QQ群、微信群、贴吧、论坛、手机APP中各种信息多种多样,其中不乏兜售考研“内部资料”字样的商业推广信息。一些不良商家往往利用考生复习紧张,无暇搜集备考资料,假以“上岸”学长的身份,宣称有考研“内部资料”,实际干的却是骗钱的营生。上当考生不但钱物两失,还耽误了考研复习进度。相关机构负责人提醒考生,正常可以公开的考研资料,如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等,考生均可通过相关官方机构或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专门网站进行查询获得,切勿轻信网上叫卖的所谓“内部资料”。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或机构,利用QQ空间或者论坛发帖时间设置机制,通过考前编发“占坑帖”,考后篡改发帖内容,制造“考前押中真题”的假象,进而实施诈骗。近年来,此类涉考犯罪频发,严重扰乱考试秩序,致使广大考生上当受骗。相关机构负责人介绍,每年研考前夕,各地教育、公安、网信、工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都会联合开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对涉考违法违规活动,有关部门将依法严厉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特别提醒广大考生,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识谣辨谣能力,共同抵制涉考网络谣言,净化考试网络生态,营造良好考试环境。来源:中国教育报

道者

谁说“非全”研究生就不是人才

日前,有今年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向媒体爆料称,非全日制研究生无法申请当地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推出的“人才交通卡”。最近,有关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落户遇阻等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作为改革后的新生事物,教育部明文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然而在实践中,他们并未被平等对待。很多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也不了解,甚至还有“交钱就能上”“质量很水”“混文凭”等误解存在。事实上,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开始实行并轨招生,都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也相同;进校以后,培养教育体系和培养质量也没有差别,学历学位证书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换句话说,注明“非全日制”只是为了区分两者的学习方式,二者的含金量没有任何差别。今年2月,教育部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招聘单位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仅仅是刻板印象作怪,更是对有关人才政策的不了解,反映出当地有关部门“唯学历论”的思维。一定的学历和文凭确实是招聘的门槛,但过了这个门槛后,还会有统一的笔试、面试等来检验应聘者的能力。人才招聘更应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不管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理应给考生一个公平竞争、证明自己的机会。更何况,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并无本质差别。从本质上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受歧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认同度低。破解这一难题,既需要全社会更新观念,摆脱刻板印象,也需要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清理现存的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性政策,解决好学历认可、手续办理等问题,在制度层面为他们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更应该带头示范、做好表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斜杠青年、复合型人才成了香饽饽,“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等观念深入人心,我们很难再凭借单一的文凭、学历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构建更科学、多元、动态的人才评价体系,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规范和认可,从而打破僵化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唯学历”“唯文凭”的固化思维,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此,方能真正激活各层次、各领域的人才活力。   (刘琛)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