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正值第二十一个“世界计量日”。今天上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沙基地开工仪式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出席并宣布项目开工。中国计量院长沙基地项目位于岳麓高新区,基地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央地合作、共建共享”的模式,总投资10.8亿元,占地面积110亩。该项目聚焦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材料、时间频率、高精度电测等重点方向,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国家级精密测量标准实验室。项目依托中国计量院、国防科大和省市场监管局三方技术力量,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和量子计量等新基建领域加强计量标准和方法研究,争取新建24个具有前沿性、基础性、唯一性的国家计量标准。近年来,长沙检验检测作为重点产业链来培育、发展,加速建设以中游检验、测试、计量、校准等高技术服务业为核心,包括上游设备仪器、耗材试剂研发制造,下游技术咨询、认证培训等在内的产业链体系。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双国家级”平台的检验检测专业园区,岳麓高新区加强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沙基地、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省检验检测产业创新联盟三大功能平台,已集聚检测企业机构132家,形成了中部领先的检验检测产业集群。2019年检验检测服务业产值达17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58亿元,成为推动湖南精明增长更高效、特色融合更充分的创新发展新引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院长王雪松,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方迪,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王耀南,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李跃光,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向曙光、党组书记刘湘凌,市领导廖建华、陈澎、张庆和出席。(编辑:梓欣) 【来源:长沙观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王伊米6月16日,中国计量大学宣布正式成立“中国计量大学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院”,对标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助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张土乔、校长宋明顺,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计量大学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郭良宏和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江桂斌院士对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强调,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对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为环境健康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相信郭良宏院长能交出亮眼的答卷”。 浙江省作为“两山理论”的诞生地,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院的成立,不仅仅是中国计量大学的一件大事,也是我省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林思达说。 成立仪式上,中国计量大学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也正式“亮相”。江桂斌院士担纲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疾控中心化学污染与健康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吴永宁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所长施小明研究员担任副主任。委员有来自复旦大学的陈建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樊春海教授、清华大学的李景虹教授、北京大学的邵元华教授、南京大学的夏兴华教授、北京大学的叶新山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郑明辉研究员等。 未来,中国计量大学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院将以长三角重大环境健康问题为导向,针对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和新兴污染物,在浙江地区建立环境健康研究与示范基地,进行“污染排放-环境过程-人体暴露-毒性毒理-风险评估-污染控制”全链条研究,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机构。
1999年,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把每年的5月20日确定为“世界计量日”。今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是:国际单位制(SI)——根本性飞跃,旨在向社会公众宣传国际单位制正在进行的重大变革,以及计量迈入量子化新时代后对科技、工业、贸易和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2019年“世界计量日”即将到来,本版近期特别刊发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系列专稿,向读者介绍计量基础知识以及中国计量院的发展历史,全面展示中国计量院作为国家最高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在确保国家量值统一和国际一致、保持国家最高测量能力、支撑国家发展质量提升、应对新技术革命挑战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2011年5月20日,第11个世界计量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同志对中国计量院进行考察,对计量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王岐山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计量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建立全国统一计量制度、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国计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他还亲切地将中国计量院称作“共和国的宝贝”,认为“面对新形势,计量工作大有可为,要与时俱进”。中国计量院已经走过60年发展历程,其成立要追溯到抗美援朝时期。在当时战场前线常发生我军火炮炸膛和近炸等事故,造成我方人员重大伤亡,并贻误了宝贵战机。中央责令严肃追查事故原因。经当时的兵器工业专家钟林反映才知道,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主要是当时新中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工业“度量衡”标准,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工厂生产出的炮弹和炮筒、枪管和子弹的直径不一致。血的代价和教训告诉人们一个严峻的事实:计量是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国防工业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之后,钟林被任命为机械工业工具研究所(中国计量院的前身)所长,负责牵头开展新中国计量工作。从此,新中国的计量工作开始迈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并于1955年正式成立国家计量局(也是当时的国家计量院)。1965年,中国计量院四川分院在四川大邑成立,后发展为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计量院昌平实验基地项目正式立项,一期工程于2009年正式投入运行。195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政府行政命令的方式,在全国统一计量单位制,并明确要求加强计量基准、标准研究,开展现代计量检定工作。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标志着我国计量工作走向全面法制管理的新阶段;2006年,计量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国计量院迎来了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计量的定义计量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计量被称为“度量衡”。度指长度,量指容量,衡指质量,度量衡就是关于长度、容量、质量的测量。度量衡的单位最初都与人体相关,比如“布手知尺”“迈步定亩”“掬手为升”。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颁布了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极大促进了商品交换、经济发展。中华文明五千年,但凡朝代变迁必重整“度量衡”。“度量衡”在历史上不仅是一般的技术活动,更是皇权、主权的象征和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计量的科学内涵远远超出“度量衡”的内容。计量的定义是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从词源上看,计量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虽很早出现,但与现代“计量”的含义并无关联,现代“计量”是由“度量衡”的概念逐步衍生而来的。计量一词对应英语metrology,根据维基百科,metrology由希腊语measure加上后缀logos构成。希腊文中的logos有“宇宙万物之规律,绝对之准绳,以及人类一切的依归”的意思。组合起来看,似乎也隐含着“计量是测量的准绳和一切的依归”的意思。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但其不同于测量。测量是为确定量值而进行的全部操作,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其目的是用数据描述事物。而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是计量最重要的四个特征,测量则不必具备以上所有特征。因此计量属于测量的一种,源于测量而又严于测量。整体来看,计量科学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一切事物只要可以测量,就要测得更准;二是一切尚不可测量的事物,要实现对其可测量。计量的作用计量的作用可以从第一家现代计量院德国计量院的诞生讲起。大家现在一提到“德国制造”,就代表着高品质、高质量。但100多年前却不是这样的。1887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标注“Made in Germany”字样,以此将价廉质劣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为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德国学者和企业家们纷纷向国家提出发展相关测量技术的提议,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德国企业家西门子。他认为:要使德国能够追赶上当时繁荣的工业国家如英国和法国,不仅需要高度重视自然科学,更需要将科学发现及时转化为技术应用并探索科学技术的商业化,从而促进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和扩大产品出口。为此,他建议由国家而非私营企业成立专门的科学技术研究院(即帝国技术物理研究所PTR,现改名为德意志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主要负责研究、建立、维护德国计量基准和标准),作为提高德国工业竞争力的一个前提条件,并为此捐助了1.2公顷的土地和30万马克的资金。作为德国国家计量院,PTR在建立后的100多年里,为德国工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计量技术研究的诸多成果为德国制造业腾飞插上了翅膀,特别是在精密测量技术领域的研究始终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在保证德国工业产品质量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计量的支撑下,德国制造从“山寨”走向高品质,最终造就了今天“德国制造”金字招牌!也因此,德国计量院被公认具有“德国制造”的灵魂。德国计量院成立之后,英国、美国等国家也纷纷意识到了计量对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别于1900年和1901年成立了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即英国计量院)和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即美国计量院)。美国计量院的使命是通过先进的测量能力提升美国的创新和工业竞争力,保证经济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014年,美国众议院修改通过了《振兴美国制造业和创新法案2014》,目标是在战略层面提升美国先进制造能力,为此还专门成立11个创新中心,并将其中6个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国家创新网络计划办公室设在了美国计量院,主要是基于美国计量院拥有创造的基因、创新的核心支撑能力和最优的质量控制水平,同时对《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法案》进行修订。2017年,美国计量院申请经费预算高达30亿美元,其中19.9亿美元将用于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从德国计量院和美国计量院的诞生、定位和使命可以看出计量在国家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在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计量关系国计民生,像空气一样,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计量是科技创新的种子、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创造质量和控制质量的重要物质手段,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公平贸易的基础,也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毫无疑问,计量支撑发展,质量成就未来。具体而言,计量在科技创新、质量提升和贸易往来中的重要作用如下:计量是科技创新的引擎。计量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工具。科学研究离不开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精密的测试技术,绝大多数诺贝尔物理奖获奖成果都和测量技术息息相关,要么是由于计量技术的突破带来重大发展,要么是重大技术的发明直接推动了计量技术的革命。科技和计量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计量科学被普遍认为是离诺贝尔物理奖最近的一个学科。近年来,美国计量院诞生了4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门捷列夫曾说过“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数百年来的科学实践不断证明了这一真理。计量是控制质量的基础。谈到计量与质量的关系,我们经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规、矩,分别是指校正圆和方的两件计量器具。当规和矩合二为一时,便为规矩,指的是法度、标准。规、矩和规矩之间,就形成了内在联系。可以说,没有规、矩,何来规矩!没有规矩,规、矩何用!如果我们认为标准确定了需要的方、圆及其规格大小,则计量确保了方是方、圆是圆,以及方圆之规格符合标准之规定,也就是确保了质量的预期。因此可以说,标准规定了质量的要求,计量确保了质量的实现。计量是标准的基础,更是质量的基础。优质的原材料、先进的工艺装备和准确的计量手段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计量被称作现代工业产品质量的眼睛,测得到,才能做得到;测得准,才能做得精!计量是贸易往来的纽带,是公平交易的基础。最有象征意义的计量器具——“天平”,一直代表着一种永恒的理念——“只有准确的计量才能真正体现社会的公平”。超过80%的贸易必须经过测量才能实现,工业化国家的测量活动对其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4%~6%。在国际贸易中,计量的准确性和结果的一致性,涉及国家经济利益,有助于促进贸易公平公正,并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计量在国家治理、支撑国防现代化建设等方面也同样作用重大,不再一一阐述。中国计量院发展现状经过几代计量科技工作者潜心钻研、不懈努力,新中国计量科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中国计量院现有两个院区,昌平院区主要定位为计量科技创新基地,拥有先进的精密测量实验室350余间;和平里院区主要定位为传统计量科学研究和量传检测服务基地,实验室面积达6.4万平方米。中国计量院建立、保存有国家基准装置130项、国家标准装置311项,具备有证标准物质1356种,覆盖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各个专业和领域,几乎可以说中国计量院是物理化学的实物百科全书。国家计量基准和标准装置要求测量的高准确性以及十年如一日的稳定性,每一项计量基准、标准装置都折射了计量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并为工匠精神的落地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到目前为止,中国计量院共完成国际比对335项,成功实现并保持了国际互认的测量与校准能力1343项,国际排名由“十一五”初期的世界第9位升至第4位(亚洲第1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量院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78项,省部级奖近400项。其中“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再到“十三五”,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追赶,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了“领跑”。自主研制的“NIM5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被接收为国际计量局(BIPM)认可的基准钟之一,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研制的新型锶原子光晶格钟,已经达到2亿年不差一秒,成为世界上第五台成功报数的钟;玻尔兹曼常数测量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被国际科学数据委员会(CODATA)收录,为热力学温度的重新定义作出重要贡献;质量单位千克的重新定义是世界性难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独立提出了能量天平,成为国际上第三种方法;自主研制的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不确定度水平领先国外基准10倍;元素周期表上,由中国国家计量院确立的国际原子量新标准达到了10项之多,成为这个领域领先的国家;被化学测量领域公认的基准纯物质测量能力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计量院处于国家量值溯源链条的顶端,一方面通过国际比对实现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CMCs)的国际互认,达到“一次测试、一张证书、全球互认”;另一方面通过向省级计量院以及部门、行业计量机构传递量值,组织国内比对,保障全国量值的准确与统一。中国计量院每年为20余万台计量标准器和部分计量器具提供量值溯源,覆盖工业、农业、医学、体育、公共安全等国民经济领域,为全国实现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提供了有效支撑。除此之外,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还直接为国家重大工程、重点战略任务、新兴产业、食品安全和其他重要民生领域及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一流的计量测试和技术服务。以计量服务北京燕京啤酒厂为例,中国计量院开发的能源计量与管理信息系统使整个厂区生产率提升了30%,综合能耗下降了19.8%,仅在项目建成后第一年就节约能源费用4000多万元,成为燕京啤酒投资收益最快的项目,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也成为了全国首家氮氧化物排放达标的燃煤使用企业。计量的未来展望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测量技术的飞跃和计量的重大变革。基于牛顿定律的力学、热学测量的发展和“度量衡”的高度统一,开启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测量的实现和《米制公约》的签署,迎来了“电气时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测量领域的拓展、测量精度的提升和国际计量单位(SI)的正式建立,奠定了以信息控制为主导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一代工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将深刻影响着经济、科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计量技术体系也正在经历历史性变革。2018年,国际计量单位制将重新定义,世界测量技术规则将予以重构,由此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最突出的体现就是“计量单位量子化”和“量值溯源扁平化”,这一变革将带动相关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量子技术与信息技术正在相互融合,量子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模式,将掀起一场真正的计量科学、甚至是整个测量科学的革命,更加精准、更加快速、更加尖端、更加泛在的计量,不再是遥远的期待。所以说,以“计量基准量子化”和“量值传递扁平化”为主要特征的国际计量变革,将完美契合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启。计量的未来在哪里?一是基于量子物理的新一代国际单位制;二是突破极限的测量,从原子尺度到超大尺寸范围内的测量,在极端条件下的测量、在干扰或快速变化环境中的测量;三是智能和互联式测量,实现物联网大量的仪器仪表或传感器的在线、远程及扁平化量值溯源;四是嵌入式测量,将计量植入到生产过程,将最精准的计量基标准融入到机器。比如美国的“NIST on Chip”计划,就是将美国计量院NIST最精密的测量基准、标准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为应对国际计量变革和计量体系的重构,欧洲提出了“计量研究创新计划”以及“量子宣言”,投资数十亿欧元,支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高度重视计量变革带来的机遇,在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十一五”开始,布局了一批量子计量研究项目;“十二五”期间,在量子计量基准和基本单位重新定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并开辟了医学、生物等计量新领域。“十三五”期间,适逢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在更多的关键领域实现“领跑”。计量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也是探索动态变化世界的一把钥匙。正是因为有了对量的认识和测量手段、测量精度的不断提升,才不断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并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方 向)
按照小米官方的说法,小米9 Pro 5G配备了一块专业级的“原色屏”,除了屏占比超高,还符合设计师、摄影师标准。据称,小米9 Pro选用旗舰级的AMOLED屏幕,可覆盖103.8% NTSC广色域,保证了屏幕的基本素质,同时还有领先的“原色屏颜色管理系统”,可以更准确地转换色彩空间、减少颜色误差。而为了解决最难的是单一屏幕显示问题,小米用了一个“笨办法”,也就是每块小米9 Pro的屏幕,在出厂前都会经过专业校色仪逐块色准校对,确保统一显示。根据小米最新给出的消息,小米9 Pro的屏幕色准还经过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检测,测试结果为ΔE值1.38,确实达到了专业级的显示色准。ΔE(Delta-E)指的是在均匀颜色感觉空间中,人眼感觉色差的测试单位,用于当用户指定或接受某种颜色时,生产商用以保证色彩一致性的量度。它能够将色彩还原的准确性量化为一个数值,越小越说明色彩越准确,1.6-3.2的时候人眼基本分辨不出色差,只有价格上万元的极少数显示器才能做到,而小米9 Pro就属于这个范围。另外,ΔE 3.2-6.5时专业人士可分辨差异,普通人无感,6.5-13时色差较为明显,但色调仍然相同,13-25时可确定不同的色调,超过25就是不同的色彩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是成立于1955年,隶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国家最高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属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主要开展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程计量三个方面的职责。
移动方舱实验室在未来防护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移动方舱类似于集装箱根据需求装在不同的设备和装置。医用方舱实验室,就是在制造方舱的时候严格按照实验室标准来进行生产建设,需要具备医疗功能,要根据医疗环境需要配备所需的仪器设备。为保障移动方舱实验室的安全高效运转,中国计量院建立了移动方舱实验室及其核心设备的计量校准能力,积极开展了移动方舱实验室及其核心设备指标的计量测试工作。如实验室PCR仪、生物安全柜、移液工作站等核心仪器等设备。中国计量院协助移动方舱实验室生产企业高效完成了“P2+移动式核酸检测实验室”负压差,洁净度、高效过滤器完整性、换气次数、照度、噪声等关键指标的计量测试工作,以保障出厂的移动方舱实验室性能满足生物安全防护要求,确保实验室人员和样本安全,防止生物污染扩散。移动P3实验室是可移动式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可在重大突发烈性传染病发生时,立即开赴疫区对病毒进行检测,不需再把危险的样本作中途运输,同时保证安全密闭地排放所有生物污染物。移动式P3实验室具有移动灵活、快速反应、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等突出特点。能适应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5 个典型地区的环境温、湿度设计,即工作环境温度为-41~46 ℃,存储极限温度为-55~70 ℃。舱内微环境温湿度、压力梯度、噪声、照明、换气次数、洁净度等参照 GB 50346—2011《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设计。实验室采用全新通风空调系统,排风经过两级高效过滤,过滤效率≥99.995%;送风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过滤效率≥99.995%。操作完成后可进行舱内消毒和污物、污水处理;设置室内熏蒸消毒旁路系统,在排风机动力作用下,熏蒸消毒气体在室内和管道系统中循环,实现对室内、过滤器及管道系统的彻底消毒。实验室中配备了基本实验设施和条件,有配备生物安全柜的强毒操作间,动物饲养间(也可用于准备间),缓冲间和更衣间。可以充分满足操作人员的生存条件,有空气过滤系统,以保证洁净度;有温/湿度控制系统,保证实验室内恒温;实验室内所有外排气体,都经过高效过滤器排向室外;所有污物都必须经过高压灭菌锅灭菌后方可带出室外。实验室能源供应在集装箱的后侧,可以由当地供电设施提供电力;也可以自配发电机。可以按要求配备通讯系统,所有记录纸张经过通讯线路传输。实验室内可以按使用要求配备各类设施。实验室操作十分简单,接通电源后,只需轻按电钮即可启动实验室,10分钟后通过观察每个房间压力表和各种能表指示正常后即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维护工作十分简便,所有操作在侧面和顶部即可完成,无需进入实验室内。实验室还具有投资小,安全可靠的优点。不需要先盖楼再建P3实验室的过程,可以节省大量盖楼投资;由于实验室装配在铁质密闭箱内,所以具有的防泄漏功能和抗震功能,安全性、实用性大大增强。PCR扩增仪又称为PCR基因扩增仪、PCR核酸扩增仪、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扩增仪,是利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特定DNA扩增的一种仪器设备,被广泛运用于医学、生物学实验室中,PCR技术的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例如用于判断检体中是否会表现某遗传疾病的图谱、传染病的诊断、基因复制以及亲子鉴定等。PCR扩增仪通常由热盖部件、热循环部件、传动部件、控制部件和电源部件等部分组成。根据DNA扩增的目的和检测的标准,可以将PCR仪分为普通PCR仪,梯度PCR仪,原位PCR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四类。生物安全柜是能防止实验操作处理过程中某些含有危险性或未知性生物微粒发生气溶胶散佚的箱型空气净化负压安全装置。其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临床检验和生产中,是实验室生物安全中一级防护屏障中最基本的安全防护设备。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将柜内空气向外抽吸,使柜内保持负压状态,通过垂直气流来保护工作人员;外界空气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安全柜内,以避免处理样品被污染;柜内的空气也需经过HEPA过滤器过滤后再排放到大气中,以保护环境。按照NSF49标准,生物安全等级1级(P1)的媒质是指普通无害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生物安全等级2级(P2)的媒质是指一般性可致病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生物安全等级3级(P3)的媒质是指烈性/致命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但感染后可治愈;生物安全等级4级(P4)的媒质是指烈性/致命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后不易治愈。此标准将生物安全柜分为Ⅰ、Ⅱ、Ⅲ级,可适用于不同生物安全等级媒质的操作。高效过滤器主要用于捕集0.5um以上的颗粒灰尘及各种悬浮物,作为各种过滤系统的末端过滤。采用超细玻璃纤维纸作滤料,胶版纸、铝箔板等材料折叠作分割板,新型聚氨酯密封胶密封,并以镀锌板、不锈钢板、铝合金型材为外框制成。每台均经纳焰法测试,具有过滤效率高、阻力低、容尘量大等特点。高效空气过滤器可广泛用于光学电子、LCD液晶制造,生物医药、精密仪器、饮料食品,PCB印刷等行业无尘净化车间的空调末端送风处。高效和超高效过滤器均用于洁净室末端,以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有:有隔板高效过滤器、无隔板高效过滤器、大风量高效过滤器,超高效过滤器等。三种高效过滤器,一种是超高效过滤器,能做得到净化99.9995%。一种是抗菌型无隔板高效空气过滤器,具有抗菌作用,阻止细菌进入洁净车间,一种是亚高效过滤器,价格便宜以前多用于要求不高的净化空间。新闻来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科技日报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唐婷通讯员刘旭红)19日,记者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前沿中心生命科学计量团队成功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人源IgG单克隆抗体标准物质,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为国家标准物质,将紧急驰援战“疫”一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前沿中心主任戴新华介绍,此次紧急研制的新冠病毒人源IgG单克隆抗体标准物质,针对性强,研制难度大,可用于相关抗体试剂盒研发和生产的质量控制及评价,以及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和量值溯源等。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以来,反应及时、较为快速的核酸检测方法一度被认为是临床诊断及大规模高危人群筛查的“金标准”。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3—5天后,其特异性IgM抗体多会呈现阳性,随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开始由阴转阳,且恢复期其滴度较急性期大幅增高。因此,以检测病人IgM抗体和IgG抗体为主的免疫检测方法是核酸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目前,国内已有上百家企业投入相关检测试剂的研发。截至3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11个,抗体检测试剂8个。不同厂家试剂原料不同,检测方法不一,急需量值准确可靠的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标准物质,为其提供质量控制和检测的“砝码”。戴新华指出,新批准的两种抗体标准物质,与之前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准物质、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基因组标准物质、新型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标准物质等相结合,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新冠病毒检测的准确性。据了解,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计量院已紧急成功研制核酸检测、免疫检测、相关仪器设备校准用等3个系列19种新冠病毒检测用国家标准物质,标志着我国用于新冠病毒检测的校准体系正逐步完善。目前这些病毒检测的“砝码”都已在第一时间应用于疫情防控一线,为“诊得准”提供有力的计量保障。来源:科技日报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刘 睿)5月6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作,成功研制出人体红外测温计检定装置并于近日投入使用。据了解,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用于检测人体温度的红外额温计、红外耳温计和医用电子体温计等仪器大量使用,而这些在用测温仪器的产品质量优劣混杂,生产厂家不同,型号各异,多数没有进行计量检测,加之使用不当,无法保证体温检测的准确度,如何正确操作和快速校准检测成为全国各地计量机构面临的一大难点。面对疫情快速发展和上述实际情况,内蒙古计量院结合实际需要,快速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合作,成功研制了2种人体红外测温计检定装置,其中1种是实验室标准型,另1种是便携式现场型,主要用于红外额温计、红外耳温计和医用电子体温计的检定或校准。据介绍,红外耳温计、医用体温计是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该检定装置符合JJG 1162—2019《医用电子体温计》、JJG 1164—2019《红外耳温计》检定规程和JJF 1107-2003《测量人体温度的红外温度计》校准规范的要求,可以有效保障红外额温计、红外耳温计和医用电子体温计等人体测温计的准确可靠,为市场监管工作提供坚强技术支撑。同时,该装置的成功研制,可以满足内蒙古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开展红外额温计、红外耳温计和医用电子体温计量值溯源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来源:正北方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自去年7月空调能效新国标落地以来,省电环保的新能效空调成为人们的心头好。那么,空调的新1级能效、新2级能效等,是如何测量的呢?其实,空调能效也有一杆“公平秤”,那就是焓差实验室。这杆能效“公平秤”准不准?得由权威机构说了算!3月4日,从海尔空调了解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海尔空调颁发了焓差实验室类001号证书(计量评价“NIM-CS”证书)。001号证书的颁发,标志着海尔空调的计量溯源性和测试技术能力已经能够和国家最高级别的计量科学研究机构相对标。这对于加速淘汰旧能效,推动空调能效新国标的普及,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举个简单的例子,平时逛市场买菜的时候,担心菜品不够秤,去公平秤称过了才放心。空调能效的标准也是一样。尤其是在新能效背景下,行业加速清理低能效库存,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能效不合格的产品。这就需要空调焓差实验室测一测、量一量,合格了才能作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就负责对海尔空调焓差实验室这杆“公平秤”进行严格的校准工作。依据国家校准规范JJF 1858-2020《空调器空气焓值法能效测量装置校准规范》,对海尔空调焓差实验室的各项参数进行了全方位测试。评价结果显示,海尔空调焓差实验室的所有指标,均符合国家规范。这表明,海尔空调有能力开展独立的焓差实验,提供准确、可靠和稳定的空调能效测量。不仅如此,海尔空调各类实验室还获得了包括CNAS、Intertek、UL、TV莱茵等10余个国内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截至目前,海尔空调拥有全球第一高落差实验塔、全天候环境模拟实验室,能模拟暴雪、日晒、暴风、大风等165项严苛实验,为空调品质保驾护航。
来源:科技日报2017年5月20日,2016年度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表彰现场(资料图片)自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米制公约”,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国际单位制以来,计量科技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科学研究到国防建设,从工业发展到经济繁荣,从市场贸易到日常生活,计量如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默默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提供着不竭动力。聂荣臻元帅曾说过: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2017年度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网络初审、会议复审以及评审委员会答辩评议,共有29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1级精度基准标准齿轮测量技术与仪器。标准齿轮是齿轮量仪精度传递的实体基准器,目前1级精度基准标准齿轮加工与测量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大连理工大学王立鼎院士课题组,创新采用无阿贝误差的卧式双基圆盘机构,设计基准级渐开线测量仪,达到了1级精度齿轮的齿廓偏差测量要求。课题组还通过优化设计测量方法与结构,建立相关误差分析与补偿系统,研制了超精密齿距偏差测量仪与高精度螺旋线偏差测量仪。项目解决了1级精度齿轮主要精度指标的测量难题。同时,课题组还研制了1级精度标准齿轮,应用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作为齿轮精度传递的实体基准。项目的研究不仅为高端齿轮量仪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将在我国“四基”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共焦显微测量及其标准化计量理论研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共同完成。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刘俭教授研究团队长期研究,项目在国际上率先确立了光学探针三维测量高度表征与校准的定值准则,先后被我国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采纳,作为光学探针高度表征与校准的定值准则。这是几何产品技术规范领域首个被国际标准采纳的由中国命名的计量准则。该项目提出中介层散射共焦显微技术及理论,建立了基于辅助介质层荧光散射信号成像的光学测量新机制,使曲面最大可测倾斜角达到88.4°,克服了光学曲面测量信号光反射逃逸,解决了航天、国防领域重大型号关键部件轮廓参数测量难题。食品添加剂及典型食品基体计量关键技术与溯源全链条研究。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该项目紧密围绕食品添加剂关键计量关键技术与溯源全链条展开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完备的可溯源到SI单位的食品添加剂量值溯源计量体系,解决了 “典型食品添加剂检测无溯源”的技术难题。项目组共研制53种标准物质,涵盖11类食品添加剂,有效保证了食品生产、农产品加工、进出口检验、精密仪器制造等领域测量结果的溯源与互认,彻底改变这些领域长期依赖进口国外标准物质的局面。超长焦距高精度激光共焦测量与校准技术研究。由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共同完成。超长焦距光学元件作为核心元件在激光核聚变等大型光学系统中被广泛应用,随着系统性能的提升,超长焦距的高精度测量变得极为迫切和困难。为此,项目提出双边错位差动相减共焦层析定焦新原理,并发明系列测量校准新方法,创新集成首台具有自校准能力的超长焦距测量仪器,解决了定焦精度低、长光路干扰大等国际性难题,测量精度是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研制仪器的5倍。研究成果解决了长期制约我国激光核聚变工程中的超长焦距测量技术瓶颈问题,并为大曲率半径标准器的计量校准提供新的手段。将为推动我国重大光学工程技术应用提供精准的计量测试基础。超大力值叠加式力标准装置关键技术研究。由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绍兴市肯特机械电子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高准确度超大力值标准装置是实施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现代化国防的迫切需求,在高铁建设、航母制造、重型火箭测试等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突破了超大力值标准装置系列关键技术,发明了球铰式二次调节结构的参考传感器组、双泵联动高精度液压动力源、高稳定性整体框架式机架结构,成功研制60MN叠加式力标准装置,先后与英国、德国进行比对,取得国际等效。目前该标准是世界上量程最大、准确度最高的力值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力值计量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1 mNm~1 Nm扭矩国家基准装置的建立。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完成。针对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及国防工业等对微小扭矩测量的迫切需求,项目采用分叉旋转式微小砝码自动精密加载等多项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解决了微小扭矩难以精确复现的技术难题,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基于空气轴承支撑技术的新型结构微小扭矩标准装置,实现了多量程微小扭矩量值的复现,装置的不确定度在国际同量程扭矩范围中最小,整体综合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装置建成后可以将我国扭矩基准的测量下限从牛米扩展到毫牛米,解决我国微小扭矩测量仪器无法溯源的问题,为我国航天、航空、舰船等重大工程及工业领域的微小扭矩参数测量提供技术手段。高精度80m大长度激光比长装置研制。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青岛前哨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该装置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国际上最长的花岗岩大尺寸计量标准,位于地下10米实验室内。装置突破了长距离高精度装置的系列关键技术,不确定度1万米小于1毫米,关键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大于50米大尺寸计量标准的空白,是我国大尺寸量值的溯源源头。装置为测绘、国防、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大尺寸量值提供量值溯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大尺寸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发现问题的“眼睛”,推动了我国大尺寸测量技术的发展。气体流量量值传递体系的建立及关键技术研究。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共同完成。气体流量是能源贸易结算、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中的关键参数,其测量不确定度直接影响贸易公平和环境保护。本项目自主研发“双芯联动三通换向阀及相应的测试系统”,可实现“毫秒级进气时间”的准确测量,并保证换向过程中“零泄漏”。同时,综合采用理论、数值模拟及实验等不同研究方法对音速喷嘴流出特性开展系统研究,深化了音速喷嘴凝结流动机理认识,显著提高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支撑相关国际标准的修订。本项目研究成果,已直接应用到航空、航天及能源等领域,满足高准确度气体流量量值的溯源需求;为服务中俄天然气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获悉,西南大学与宜宾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从而推动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西南大学教育科研水平提升,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市校合作的典范。此外,中国计量大学义乌研究生院也正式揭牌。同时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也在义乌揭牌,标志义乌市第一所本科院校正式落地。据了解,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将充分发挥计量专业优势,培养优秀的计量人才,为义乌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打造“两个样板”城市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对于这两所双一流高校在异地建立研究院或研究生院,也是纷纷“争夺”教育资源的现象?近年来,在重庆、深圳、杭州、青岛等地纷纷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研究院,从而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此次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和众多高校的研究院性质类似。然而中国计量大学义乌研究生院则不同,2019年浙江省同意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迁至义乌,具有全日制在校生近6000人,占地面积500余亩,是实实在在的一所院校,此研究生院的成立也是为了配套该学院。最后,大家对这两所双一流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