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8日电(记者张建松、刘诗平)记者从8日在沪召开的“2019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获悉,作为我国极地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立30年来取得累累硕果。据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介绍,自1989年成立以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致力于科学研究,注重学科建设。在成立之初的极地冰川、空间物理和生物生态学等3个学科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极地海洋学、南极天文学两个特色学科,并建立极地战略研究室,推动了我国极地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稳步推进创新基地建设发展,先后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南极中山雪冰和空间特殊环境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南极长城生态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今年,极地科学数据中心成为首批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在极地冰川研究领域,建立了“普里兹湾-艾默里冰架-冰穹A(PANDA)”观测断面和冰穹A地区冰川学综合观测体系,在国际上首次揭示南极冰盖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实施冰穹A深冰芯钻探,找到了东南极冰盖小冰期的冰芯证据;构建南极固定翼飞机综合科考系统,伊丽莎白公主地航空调查填补国际空白区,发现了南极第二大冰下湖。在极地海洋学研究领域,揭示了环流和海洋热通量等要素变化,对海冰和冰架的潜在影响,提高了对极地冰-海相互作用的科学认知;自主研发的“海-冰-气无人冰站观测系统(UNIS)”在北冰洋实现了1年以上连续观测,将作为我国构建极地海洋观测网核心装备,参与北极气候研究漂流观测国际计划。在极地生物学研究领域,构建了极地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与研究技术平台,发现并报道了一批微生物新物种及新型活性酶与酶基因,提出了环境污染物全球长距离传输机理与来源解析的一系列新认识。在极区空间物理研究领域,构建了极隙区空间环境南北极共轭观测体系,研制国际领先水平的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在极光亚暴发生区建立了中-冰联合极光观测台,获得日侧极光的综合观测分布特征,发现了一类新的极光形态——“喉区极光”;首次获得磁暴袭扰地球期间,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演化的直接观测证据。在南极天文研究领域,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合作提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南极昆仑站天文台”的概念方案和项目建议;开展黑洞与星系共同演化研究,发展了一套利用氢和氦元素示踪黑洞周边气体的新方法,首次获得了物质吸入黑洞过程的直接观测证据。(完)
日前,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官方网站发布防止诈骗的声明:近期发现有恶意诈骗网站冠名“《极地研究》杂志社”,骗取投稿人投稿及缴纳费用。本刊严正声明:《极地研究》只有唯一的投稿平台:http://journal.polar.org.cn,不收取投稿人任何费用。△《极地研究》网页截屏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将严厉查处并追究冒用《极地研究》名义进行诈骗收费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提醒投稿人切勿上当,如遇被骗请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总台央视记者 郑天皓 李卉)责任编辑:向勤如(EN006)【来源:央视】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报讯(记者 吴祥贵 吕 宁)5月31日,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授证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段永刚向极地中心授予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标志着极地中心正式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极地中心主任杨惠根表示,极地中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取得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开展极地业务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对于进一步规范极地观测、监测、调查和科学研究活动,提高极地科研成果和实验数据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段永刚指出,极地领域学科类别多、专业性强,极地中心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认证,用标准规范科研管理、用标准引领科技发展,促进极地中心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到新层次,将为加快极地科研工作和极地研究做出新贡献。据悉,极地中心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旨在落实自然资源部党组“要聚焦主业,将核心业务规范化”的要求。极地中心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极地科研” “极地观监测业务”和“极地考察保障”为己任,切实履行自然资源部实施极地业务化工作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的职责。(来源:中国海洋报,编辑 吴琼)
三十一年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前身,中国极地研究所在上海成立。作为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研究、业务监测和后勤保障业务中心,她肩负着“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一次次考察队远征极地,一座座考察站拔地而起,以“雪鹰601”固定翼飞机为代表的航空保障体系从无到有,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投入使用,一块块国家平台的牌子相继挂起,特色前沿科学问题取得重要突破。令人瞩目成绩的背后,凝结了一辈辈极地人创业奋斗的心血与艰辛,汇聚了无数极地人继往开来的信心与力量。发展的历程虽然坎坷曲折,但历史成就将永远镌刻在我国极地考察史上,开启的是我国极地事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新篇章。时光飞逝,佐丹力集团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已经共同携手走过了两年多岁月,在2018年5月9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佐丹力健康产业集团在上海共同举办了合作签约发布会。佐丹力159正式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选用产品”。佐丹力159作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选用产品后,先后搭乘“雪龙”号、“雪龙2”号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陪伴我国极地科考队员,历时300多个日夜,航行8万多公里,在极端严峻的自然条件下与极地科考队员一同经历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第35次和第36次南极考察的辉煌征程,为中国极地科考队员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让队员们感受到来自祖国的温暖,家的味道。在此,佐丹力159全体员工祝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立31周年生日快乐!未来,佐丹力集团将继续倾力支持中国极地科考事业,把为科考队员提供更科学、更健康的食品作为企业使命与责任,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同续写新篇章。
00:17记者从8日在沪召开的“2019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获悉,作为我国极地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立30年来取得累累硕果。编辑:韩依格
国内中国地质调查局极地地学研究中心成立10月2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极地地学研究中心在京成立,并召开了极地地学发展研讨会。该中心旨在构建一个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前沿的创新性交叉科技平台,瞄准前沿极地地学科学问题,集聚国内外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广西构建全方位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管体系广西自然资源厅日前印发《关于改进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广西将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监管、联合惩戒、违法查处”的原则,逐步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新机制。前三季度北方稀土集团业绩一枝独秀稀土集团上市公司相继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厦门钨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78%,广晟有色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7.17%,盛和资源(中铝成员单位)归母净利润下降42.90%,五矿稀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8.81%,但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67.07%。只有北方稀土无论营收还是归母净利润、归母扣非净利润,均同比上升,分别为10.26%、10.13%和17.67%。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炼焦用精煤交易价格指数连续5期上涨11月2日,中国煤炭交易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综合交易价格指数为127.74点,环比下跌0.16%。其中炼焦用精煤交易价格指数为156.41点,环比上涨0.19%,自9月21日后连续5期上涨。国际第一量子矿业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第一量子矿业公司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本季度该公司的营收为14亿美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42%;毛利润为3.46亿美元,而2019年同期的毛利润为1.5亿美元。由于强劲的业绩,该公司还将主要业务的全年生产指导提高,铜为750万吨至78.5万吨,金为24.5万盎司至26万盎司,镍为1.3万吨至1.5万吨。淡水河谷:四季度铁矿石销量将增加据报道,巴西矿业公司淡水河谷高管周四称,第三季度已恢复铁矿石库存,并将在未来几个月缩小产销差距,这可能会缓解全球铁矿石供应紧张的局面。在第四季度,淡水河谷将进一步弥补因去年溃坝而损失的产量。高管们表示,公司将可以实现2020年3.1亿吨至3.3亿吨铁矿石生产指导产量的下限。全球央行近十年来首次成为黄金卖家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央行购金需求在今年第三季度转为小幅的净卖出状态,这是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而售金主要来自于两家央行——乌兹别克斯坦和土耳其,同时少数几家银行继续稳步购金,但规模不大。花旗集团上个月曾预测,虽然今年全球央行购金需求放缓,但在2021年将会反弹。菲律宾最大镍矿生产商暂停一矿山运营菲律宾最大的镍矿生产商和出口商亚洲镍业公司周三表示,在19名员工新冠测试呈阳性之后,为遏制病毒的传播,该公司卡拉加地区HMC镍矿山从周二开始暂停运营,暂停时间直到11月10日。该矿场位于菲律宾主矿区苏里高,今年月出货量2-3船,以低镍高铁为主。去年,该矿的矿石销量占亚洲镍业总矿石销量的11%。新闻来源:矿冶园 矿业界 五矿经研院 中国能源报 自然资源报本平台转载内容,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有侵权或非授权发布之嫌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审核删除处理。
新民晚报讯(见习记者 郜阳 通讯员 蔡霞)昨天,上海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这是该校依托已有资源,扎实开展极地考察、国际合作与科学研究,积极参与极区事务的重要成果,也是学校努力为极区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做出的有效举措。图说:上海海洋大学成立极地研究中心 来源/学校供图(下同)近年来,上海海洋大学致力于南北极研究与科学考察,前往极地参与科考与生物资源调查的人员近60人次,在极地生物资源认知与管理、海冰模拟、极地水文观测、极地生物污染与极区人文等研究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作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朱国平教授团队前不久完成全球首次南极磷虾资源单季环极并行调查;青年教师张瑜对2017年海冰融化情况预测在国际研究中位列第二,取得中国对北极海冰预测研究的新突破……同时,上海海洋大学不断拓展与世界各国的极地合作研究,开展以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为核心的南极合作研究与交流,并与其它十余个国家的极地研究机构、大学与国际管理组织开展了极地合作研究与人才交流,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合作模式。2018年,上海海洋大学加入国内唯一一个被《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承认的“推动中国-北欧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CNARC)。图说:调查区域图中心主任朱国平表示,中心将以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为核心研究领域,辐射极地气候与环境、极地生物资源养护与管理、极地政策与法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继续加强与国内极地研究机构的合作,并推动和巩固与澳大利亚、日本、美国、新西兰、法国、德国、英国、葡萄牙、韩国、意大利、南非、西班牙、冰岛、挪威、丹麦等国的极地合作研究,加强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极地研究国际合作平台。
中国青年网上海7月5日电(记者 李正穹)极地科学考察作为最前沿尖端的科学活动,因其重要的政治、科学、经济、社会意义,在全世界范围受到极大关注重视。我国也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初步达到世界极地强国水平。7月4日上午,2017年“高校博士团走向海洋”南线考察活动来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我国第一代“极地人”现场对话,走进极地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研究室,并参观极地研究中心展室。7月4日上午,2017年“高校博士团走向海洋”南线考察活动来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正穹 摄我国极地科考工作从1984年6月正式拉开序幕以来,至今已三十多年。这期间,中国成功进行了33次南极科学考察、7次北极海洋环境综合考察,并一步步在世界范围赢得地位权益,取得《南极条约协商国》(ATCPs)成员国地位、北极理事会(AC)正式观察员国。第一代中国“极地人”颜其德与考察团同学现场交流。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正穹 摄在4日的考察活动现场,曾任中国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队长、中国第八次南极考察队领队、负责组建和领导建成中国极地研究所的颜其德,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的60位博硕士生进行了热烈交流。作为我国最早选派赴南极进行考察科研的人员和南极事业开创者之一,这位中国第一代“极地人”感慨道,中国极地科考如今“三十而立”,而且不仅是“立”,更将中国与世界极地考察曾经相差百年的差距,缩小到如今,中国已跻身世界极地科考第一梯队,“中国极地科考的‘三级跳’,是跨越‘一世纪’的跳跃。”为此,他也鼓励在场的高校同学,立大志,做大事。
2018-09-13 08:37 | 温州新闻客户端去年3万斤“绿印象”牌番茄进军香港市场的瑞安万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近日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签订了产品购销合同。在今年10月至11月,首批来自瑞安马屿的精品蔬菜就会被送上“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不久之后将出现在中国南极科考站“中山站”的餐桌上。此次并不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首次与瑞安制造“结缘”。今年7月,瑞安法依笛眼镜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签约,在今后5年为中国南北极科考免费提供自主研发的极地款功能性太阳镜产品。为什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又看上了瑞安马屿的蔬菜呢? “万科农业”的总经理的雷大锋告诉记者,今年4月该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就来到马屿的蔬菜基地进行考察,除了无公害以上等蔬菜品质要求以外,还看中“万科农业”对蔬菜种植的安全防控体系,以及公司的规范管理。“万科农业”是瑞安市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升级版。作为温州最大的常年蔬菜基地,梅屿年产蔬菜约六成供应温州地区,可谓是温州的“菜园子”。截至去年底,该合作社已拥有社员762名,涉及4个镇街,40多个行政村,基地辐射面积7000余亩,带动农户4500多户。“万科农业”出产的蔬菜从种植、检测到分拣配送,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运作体系。社员送过来的蔬菜将以市场指导价统一收购,之后取样检测并留样保留24小时,蔬菜检测合格后,统一在作业区进行整理、分装以及按照客户要求进行清洗、去皮等作业。整理好的蔬菜按照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配送路线,分批装车之后进行配送。其中精选出来、品质口感最好的蔬菜还面对温州区域内的精品超市、高端市场。在温州万象城的超市,市民就可以买到“万科农业”供货的“绿印象”牌番茄、青椒、生菜等精品蔬菜。雷大锋表示,此次提供给极地科考的蔬菜品质与这些市民可以买到的蔬菜品质是相似的。据了解,从去年向香港市场进军开始,“万科农业”近年来从乡村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的努力逐步带来了成效。该公司投资打造的净菜系统获得了多位国内农业产业专家的赞誉,“比如对出产蔬菜上微生物的控制,一般的生菜只能保存1至2天,而我们加工的生菜可以将保鲜期推长到5天。”雷大锋说,因此“万科农业”在目前开始收到越来越多的来自政府、医院、大企业的供货订单。(原标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看上了瑞安马屿的蔬菜,这个蔬菜基地有点厉害》,编辑 叶小西)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近日,国际地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在线发表了该中心中心牵头的一项成果。这一成果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国科学家团队共同完成,是极地中心孙波研究员团队牵头的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航空科学调查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南极冰盖是地球气候系统及其变化的关键所在,所储存冰量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潜在贡献达到58米。目前,在不同气候变暖情景下估计南极冰盖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方面,国际上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模型预测结果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冰盖底部环境的详尽认识。冰厚和冰下地形是模式评估和预测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及其对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基本输入参数,其空间分辨率和精度直接影响模式的输出结果。此外,冰下地形还控制着冰下水的流向、冰底滑动和冰流运动,冰下地形的细节与冰盖运动及其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其差异直接反映了冰盖在气候变暖情形下的敏感性和脆弱程度。发展区域或大陆尺度的精细化冰厚和冰下地形数值模型,对于认识冰盖演化及其动力学特征有着重要意义,在寻找最古老冰芯位置、揭示冰盖动力学突变及其稳定性等方面尤为必要。然而,由于被厚度几公里厚的冰层所覆盖,准确测量冰下地形面临巨大挑战,目前主要依靠航空冰雷达探测方法(也称无线电回波探测)。上世纪50年代,无线电回波方法被首次发现可以有效“穿透”冰盖,可用来获取冰厚、冰下地形、内部冰层和冰底环境等冰盖关键信息。过去70年来,国际上组织了大量针对南极冰盖测绘的大型航空调查项目,并陆续形成冰厚和冰下地形数据产品。在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由于缺少直接的冰雷达观测等地球物理调查数据,冰厚和冰下地形数值模型的误差大、空间分辨率低,使得该区域成为相应数据产品空白区,对其冰下环境与冰-岩界面圈层相互作用过程认知非常有限。2015年,我国成功完成“雪鹰601”航空科考平台的建设,并将其投入当年的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计划中。迄今为止,利用该航空探测平台,极地中心科研团队牵头组织国内外科学家已先后完成了5个年度的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航空科学调查,获得总测线长度近18万公里。在本次研究中,首先通过对航空冰雷达观测数据进行深入处理和沿测线的冰岩界面追踪提取,计算得到冰盖的冰厚值,再根据冰流速大小差异,考虑基岩出露和冰架等要素,进行区域分类,采用包括冰盖“质量守恒”在内的多种插值算法,构建了空间分辨率达到500米的精细冰厚数值模型;最后,通过最新的高分辨率卫星冰面数值高程模型,计算得到同等分辨率的冰下地形数值高程模型。记者获悉,新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冰下地形数值高程模型覆盖区域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详细揭示了研究区域大量过去未知的冰下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内陆冰盖的冰下盆地(低于海平面250米以上)、连通冰盖中心区域和兰伯特冰川的冰下裂谷、冰脊B区域高耸的冰下山脉以及海岸附近的冰下盆地等。该成果对研究相关东南极典型区域冰盖稳定性、冰盖演化和地质学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