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人物背景:郑强,1960年9月出生,1995-2012年在浙大任教,其中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2012年6月任贵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6年12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厅级);2020年4月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也夫,社会学专家。1950年8月生于北京,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代表作品:《知识分子研究》、《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城市社会学》等。钱理群,1939年1月,出生于重庆,北大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其实很多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都对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很深的遗憾,但“人力终有穷,天道终有定。”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初中、高中)。也就是说,每个中国大学生在踏入校园之前,都要经过长达13-15年的“”前期培训”。可郑强先生却在2005年浙大讲演中愤慨万分地说,“中国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被搞坏掉了,到了我们博士生导师手里,已经是残次产品,没法改造了。”当然,他这话说的或许有些偏激,但却实实在在的反应了当时,甚至现在的我国基础教育中所展现出的问题。“喷青教授”郑强郑强先生指出,“太多的教师已经偏离的教育的本质,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了谋生的手段,他们关注的不是学生未来的素质,而是他们的班里能考出多少状元,有多少人能参加奥数学赛,但最后牺牲的却是我们的孩子……”他说:“这些获得奥数冠军的孩子,没有一个能继续在这个领域获得更高成就的,因为他们的心灵已经疲惫,他们的智慧已经被扼杀!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现行教育体制中,所展现出的摧残式教育和掠夺式启发!”他认为,大家都在拔苗助长,小学学着初中的内容,初中学着高中的内容,高中学着大学的内容,而真到了大学,已经没有力气再做更深入的研究了。时隔八年之后,郑也夫先生在退休前的最后一门课,是领着学生们“批判”中国教育。这节课北大的社会学选修课开设于2010年9月,课程名字为《批判的教育社会学》。他说:“教师中一些眼光毒辣的异端,凭借身上的少许感召力,调动出一个个后生的热忱。后生来路各异,故事五花八门,其中颇多你想象不到的东西。比如,一所乡村学校如何倾全校之力迎接检查。比如,一所高中如何通过鼓励学生弃考制造升学声誉。比如,一个制造高考神话的超级中学如何以分钟计算、精确控制学生。”“超龄愤青”郑也夫。郑强和郑也夫先生的共同观点是,“在这样的基础教育环境下,中国是培养不出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而悲哀的是,我们竟被他们不幸言中了。正如另外一位教育界前辈,也在两年前提出并深化了类似的观点,他就是钱理群老先生。同时在清华、北大任职的钱老先生悲愤地说“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批利己主义者,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批有毒的罂栗花。”他认为,我们的名牌大学在掌握了中国绝大多数的高考状元后,却无法培养出世界顶级的研究人才,这在说明我们的大学教育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基础教育中所存在的巨大问题。钱群理每每看到前辈们的这些愤慨,我都感触良多。因为就在前两天,我自己也在推广着各种行之有效的各种学习方法和获得考试高分的使用技巧。是我不知道中国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助纣为虐么?就算以前不知道,那在我看过这么多前辈的金玉良言后,难道还不知自省么?那我可就真的太辜负自己名校毕业的“高材生”身份了。直到我看到自己今天因为不想上学而装病在家的儿子,我才恍然大悟。“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正如一个装病的病人永远都有赖在医院不走的理由。”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都不是傻子,他们会不知道只以考试分数为最终目标的学习是有问题的么?我们的学生,难道不知道每天数小时甚至十数小时的死背硬记和刷题,对于未来的工作实践可能毫无意义么?他们当然知道,但他们却不想知道……言尽于此,有不同意见可以留言,不喜勿喷,谢谢。
本报讯(记者 杨彬)12月5日至6日,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33次学术年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江苏省副省长马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郑富芝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站在“十四五”新的起点上,基础教育要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目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创设新模式,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基固本,着力在“强化”上下功夫。一是有教无类强化公平。要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将全纳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二是坚持标准强化基础。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必须认真执行。要为学生打牢思想方法基础、打牢知识技能基础、打牢生存生活基础,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共同基础。三是五育并举强化素质。要坚持德育为先,强化政治思想素质,培根铸魂。要补齐短板,当前特别要强化劳动素质,培育奋斗精神。四是办学多样强化特色。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新特色应该是多样、开放、融通。要重在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要重在调动校长和教师的积极性,要重在构建动力机制。五是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要改革培养模式,聚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把创新的种子早一点埋在孩子们的心中,随着知识的积累发芽、开花、结果。六是和谐校园强化安全。要常态防护、严明纪律、净化环境,把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8日第3版 作者:记者 杨彬
近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属有关高等学校和有关直属单位推荐,教育部审核遴选、综合研究,确定了语文等25个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人选(体育、健康教育和美育专委会有关工作另行安排),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12月10-16日。随教育小微一起来看建议名单↓↓↓语文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李明新 男 北京小学副主任委员王丽娟 女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何立新 男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康 震 男 北京师范大学谭轶斌 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教研室委 员王云峰 男 首都师范大学王嫣雪 女 海南省海南华侨中学尤立增 男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冯 璐 女 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刘建琼 男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晓婷 女 天津市实验中学严考全 男 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杜德林 男 辽宁教育学院李 亮 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李卫东 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李作芳 女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余 琴 女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张伟忠 男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陈玉国 男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实验中学林红英 女 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金 艳 女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郑桂华 女 上海师范大学贾 玲 女 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 辉 女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梁玉祯 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靳兵建 男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一中学訾 慧 女 贵州省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詹艾斌 男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沈 杰 女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主任委员冯志刚 男 上海市上海中学吴正宪 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德利 男 长春师范大学俞正强 男 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委 员王光明 男 天津师范大学刘 婷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刘晓玫 女 首都师范大学李 涛 男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晓梅 女 辽宁教育学院李善良 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杨鲜枝 女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教学研究室吴中林 男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新华 女 广东广雅中学何军海 男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沈 婕 女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学杰 男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张俊珍 女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陈中峰 男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邵丽云 女 山东省实验中学周军山 男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九中学周远方 男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迎春 男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周建华 男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唐彩斌 男 浙江省杭州市时代小学隋桂芝 女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鄢素芬 女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虞怡玲 女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潘华莉 女 海南省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戴启猛 男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外语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王 蔷 女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龙 胜 女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小学赵秋野 女 哈尔滨师范大学董洪丹 男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蒋炎富 女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委 员王宪军 男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孔 军 女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包 华 女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高级中学伍家文 男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 青 女 山东省青岛嘉定路小学闫建明 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汤 青 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杨良雄 男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一中学杨筱冰 女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何 锋 男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张 鲲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宏丽 女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卓俊斌 男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高小兰 女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小学郭丽萍 女 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一中学校崔 晶 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湖路学校扈华唯 男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葛炳芳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董金伟 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蒋京丽 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温爱英 女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韩 震 男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刘 畅 女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许 宏 女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周增为 女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顾润生 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委 员王 苹 女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王小鸥 男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王小翠 女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小学王文军 男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曲 健 女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汇小学任国权 男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刘 华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刘大伟 男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文川 男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刘学芳 女 甘肃省兰州市第七中学孙 民 男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大东门小学孙 静 女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阳 红 男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晓翎 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杨秀莲 女 东北师范大学杨翠英 女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第一小学张德明 男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陈式华 男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陈明青 女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周卫华 女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赵 虹 女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秦凤海 男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黄万强 男 山东省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历史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叶小兵 男 首都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王英姿 女 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初级中学左 泉 男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李海龙 男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张斌平 男 北京景山学校委 员王双怀 男 陕西师范大学王纯林 男 山西省临汾市第三中学校王明伟 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邓晓鹏 男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朱 能 男 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刘松柏 男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俊利 男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杜 芳 女 华中师范大学李 帆 男 北京师范大学李树全 男 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杨复元 男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束鹏芳 男 江苏省大港中学沐 涛 男 华东师范大学张伟迪 女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於以传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郑 林 男 北京师范大学孟 伟 女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柴松方 男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中学徐贵亮 男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谢志芳 女 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韦志榕 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副主任委员刘继忠 男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李雪铭 男 辽宁师范大学周尚意 女 北京师范大学段玉山 男 华东师范大学委 员仲小敏 女 天津师范大学刘 敏 男 华东师范大学刘云刚 男 华南师范大学李树民 男 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杨佰智 男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二中学吴 照 男 上海市格致中学吴岱峰 男 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宋发刚 男 湖北省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张文革 男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白峡 男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建国 男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张祥洲 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陆 静 女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武 松 男 山西省汾阳中学周 庆 男 河北省河北正定中学周富贵 男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郑云清 男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聂仲芹 女 山东省费县博文学校郭剑峰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陶 扬 女 天津市新华中学蔡 明 女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物理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吴岳良 男 中国科学院副主任委员李春密 男 北京师范大学徐淀芳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唐 挈 男 北京市第八中学曹宝龙 男 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原主任)委 员于学书 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雷中学校马 骏 男 陕西省西安市黄河中学王莉萍 女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叶 兵 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刘 明 男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次旦卓玛 女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教育研究所孙鸿毅 女 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杨澍清 男 甘肃省永靖中学肖增英 男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邱国民 男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张剑云 男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武建忠 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罗基鸣 男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罗清红 男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赵 兵 男 贵州省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玉峰 男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黄致新 男 华中师范大学黄晓标 男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靳建设 男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廖伯琴 女 西南大学廖金海 男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熊建文 男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王 磊 女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孙夕礼 男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郑长龙 男 东北师范大学娄延果 男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夏建华 男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委 员王家娟 女 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孔令鹏 男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付全新 男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任宝华 女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任雪明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刘 明 男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刘春明 女 长春师范大学刘艳伟 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杨卫国 男 上海市崇明中学杨明生 男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张永宏 男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陈 辉 男 海南省海南中学钱扬义 男 华南师范大学高玲香 女 陕西师范大学郭 欣 男 贵州省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郭 静 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黄 远 男 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黄丹青 女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戢 明 女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蔡礼儒 男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生物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刘恩山 男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江 生 男 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李晓辉 男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吴举宏 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委 员王 蕾 女 北京市第五中学王 健 男 北京师范大学王月玲 女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韦和平 男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田树林 女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朱俊义 男 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芦竹艳 女 陕西省西北大学附属中学苏 旭 男 青海师范大学李韶山 男 华南师范大学杨 明 女 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杨守菊 女 山东省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丽杰 女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邹峥嵘 男 江西师范大学赵云龙 男 华东师范大学段崇伟 女 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娄维义 男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温 青 男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窦继红 男 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谭兴云 男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熊世周 男 江西省上饶中学潘 尖 男 湖北省水果湖第二中学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顾建军 男 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李冬梅 女 北大附中西三旗学校吴 砥 男 华中师范大学管光海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熊 璋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委 员王志兵 男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朱 敬 女 广西师范大学刘 军 男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电化教育馆刘雅林 男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孙建德 男 山东师范大学巫雪琴 女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李 芒 男 北京师范大学李作林 男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杨 敏 男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邱桂香 女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张月英 女 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胡正勇 男 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姜 腾 男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顾小清 女 华东师范大学常庆卫 男 河南省实验中学彭晚红 男 西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葛继昌 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蔡福民 男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樊 磊 男 首都师范大学穆 肃 女 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郑永和 男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王士春 男 安徽省合肥市金湖小学张 丰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罗星凯 男 广西师范大学委 员丁邦平 男 首都师范大学王万江 男 天津市实验小学卢 巍 女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杜百顺 男 辽宁省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李雪飞 男 吉林师范大学李德强 男 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生军 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教育局杨翠红 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育红小学吴军其 男 华中师范大学张素先 女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瑞芳 女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尚秀芬 女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单道华 女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教研室胡卫平 男 陕西师范大学高 翔 男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席学荣 男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曹 雷 男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喻伯军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雷晓晖 男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潘育群 女 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徐长发 男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副主任委员王 洋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杨培明 男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陈 姗 女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章振乐 男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委 员马开剑 男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 红 女 华南师范大学王秀玲 女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海林 男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孙旭亮 男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孙振东 男 西南大学杜 侦 男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杨兆山 男 东北师范大学吴积军 男 陕西省西安小学邹 竑 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调研员)张 伟 男 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和松 男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陈福利 男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张家营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罗祖兵 男 华中师范大学郝 玲 女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侯清珺 女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殷世东 男 福建师范大学龚道敏 男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院隋桂凤 女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雷 霞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朱卫国 男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朱旭东 男 北京师范大学刘希娅 女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陈时见 男 西南大学管 杰 男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委 员万 伟 女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马恒燕 女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银川市二十一小学王淑芳 女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吕立杰 女 东北师范大学任志瑜 男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李小娟 女 首都师范大学李常明 男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邦清 男 福建省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杨振峰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张 莉 女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陆迎伟 女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罗生全 男 西南大学金京泽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教研室柳夕浪 男 江苏省海安市教育体育局侯兴龙 男 四川省广元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姜 平 女 湖南省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 女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唐景丽 女 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六中学黄志红 女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董洪亮 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曾庆伟 男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翟向军 男 甘肃省兰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信息化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胡钦太 男 广东工业大学副主任委员刘三女牙 男 华中师范大学孙 唯 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旧宫实验小学李永智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余胜泉 男 北京师范大学委 员马 涛 男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王 瑞 男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王会军 男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王昌元 男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实验小学王益华 男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王海涛 男 中国海洋大学包 磊 男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任奕奕 女 天津市耀华中学孙 众 女 首都师范大学孙景峰 男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李 华 女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李玉顺 男 北京师范大学张 治 男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罗 文 男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罗江华 男 西南大学周东岱 男 东北师范大学周接夏 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赵晋华 男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柯清超 男 华南师范大学恽敏霞 女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骆志煌 男 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袁 磊 男 广西师范大学夏 江 男 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曹晓明 男 深圳大学蔡建东 男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任学宝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委员马 宏 女 重庆市巴蜀小学杨碧君 女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项国雄 男 江西师范大学赵 勇 男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委 员王 华 男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王月芬 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王俊莉 女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叶小耀 男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申屠永庆 男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田 琳 男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朱建山 男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马山头学校纪向明 男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五中学校杜永红 男 西华师范大学李剑萍 男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鹏泽 男 华南师范大学余文森 男 福建师范大学范俊明 男 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饶 英 女 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袁再旺 男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郭 华 女 北京师范大学黄 林 男 浙江省新昌中学董君武 男 上海市市西中学訾艳阳 男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薛红霞 女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工作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戚万学 男 曲阜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吴伟东 女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赵璐玫 女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唐汉卫 男 华东师范大学檀传宝 男 北京师范大学委 员丁筱筱 女 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九中学于 伟 男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春平 女 青海省城西区古城台小学冯建军 男 南京师范大学乔 健 女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刘玉斌 男 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中学校李红鸣 女 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张 莉 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张爱国 男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陈晓秋 女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长庆小学尚怀奇 男 陕西省咸阳渭城中学易艳丹 女 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周雪英 女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秦 红 女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袁滨渤 女 天津市红桥区教育局夏 强 男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徐民慧 女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曹生财 男 甘肃省凉州区会馆巷小学曹汉庆 女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崔学鸿 男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彭瑞华 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赫 坚 男 吉林省教育学院潘志强 男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董 奇 男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王 耘 女 北京师范大学李正云 女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向东 男 华东师范大学吴艳红 女 北京大学委 员王春前 男 河南省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王彩凤 女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田 丽 女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刘 葵 女 北京市第四中学刘明矾 女 江西师范大学刘春建 女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苏瑞杰 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教育局李惠君 女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连 榕 男 福建师范大学张 野 男 沈阳师范大学陈 旭 男 西南大学陈玉芝 女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周庆菊 女 贵州省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周宗奎 男 华中师范大学周爱保 男 西北师范大学庞红卫 男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郑希付 男 华南师范大学赵志杰 男 山西省朔州市实验小学赵慧莉 女 青海师范大学高永金 男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唐远琼 女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曹凤莲 女 上海市风华中学盖笑松 男 东北师范大学安全教育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李 雯 女 北京教育学院副主任委员刘可钦 女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李红梅 女 海南师范大学张克强 男 陕西省西安中学董新良 男 山西师范大学委 员王野川 男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方 芳 女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石 强 男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二小学校刘营凤 女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实验小学孙纳新 女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孙艳红 女 黑龙江省黑河市实验小学李 荆 女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李友玉 男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庆元 男 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张永华 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 坚 男 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陈恩伦 男 西南大学郅庭瑾 女 华东师范大学周嗣昌 男 云南省大理州实验小学赵 涌 女 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小学胡劲松 男 华南师范大学康世刚 男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谢春风 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雷 玲 女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戴兴华 女 河南省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张志勇 男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王 欢 女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孙云晓 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秀梅 女 山西省实验中学孟繁华 男 首都师范大学委 员丁伟明 男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于冬青 女 东北师范大学王 坤 男 陕西省西安市第六中学王治芳 女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冯 犁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第二十三中学边玉芳 女 北京师范大学刘安鹏 女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晨光小学刘景菲 女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八中学杨 荣 女 上海市实验小学杨晓萍 女 西南大学冷文义 男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张 欣 女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一幼儿园赵永忠 男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耿家庄小学郭恒霞 女 四川省德阳市岷山路小学席居哲 男 华东师范大学黄明喜 男 华南师范大学曹 瑞 女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康丽颖 女 首都师范大学雷万鹏 男 华中师范大学戴耀红 女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保教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李天顺 男 中国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华爱华 女 华东师范大学虞永平 男 南京师范大学委 员王小英 女 东北师范大学凤 炜 女 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刘 焱 女 北京师范大学刘占兰 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彩霞 女 中国儿童中心张秋萍 女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张海凤 女 贵州省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邵 瑜 女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罗 虹 女 重庆市渝中区巴蜀幼儿园罗英智 女 辽宁教育学院周 兢 女 华东师范大学胡 瑛 女 浙江师范大学幼儿教育集团柳 茹 女 北京市北海幼儿园侯莉敏 女 广西师范大学洪秀敏 女 北京师范大学崔利玲 女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梁慧娟 女 天津师范大学彭琦凡 女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程学琴 女 浙江省安吉幼儿教育研究中心鄢超云 男 四川师范大学窦 岚 女 哈尔滨师范大学特殊教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王 雁 女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刘春玲 女 华东师范大学芦燕云 女 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徐洪妹 女 上海市盲童学校滕祥东 女 北京联合大学委 员王得义 男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孔 玲 女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邓 猛 男 北京师范大学许海英 女 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李玉向 男 郑州师范学院李龙梅 女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杨 福 男 福建省福州市星语学校杨建科 男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肖 敏 女 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谷永丽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张 欣 女 天津医科大学张洁华 女 上海市宝山区培智学校(原校长)张联弛 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周 晔 女 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赵 微 女 陕西师范大学胡晓毅 女 北京师范大学俞林亚 女 浙江省杭州市杨绫子学校高鹏凌 女 江苏省扬州市培智学校谈秀菁 女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曹漱芹 女 浙江师范大学葛新斌 男 华南师范大学曾雅茹 女 泉州师范学院赖慧梅 女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特殊教育学校雷江华 男 华中师范大学路荣喜 男 山东省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尹后庆 男 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申培轩 男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政涛 男 华东师范大学罗 滨 女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委 员于会祥 男 北京市育英学校王佑军 男 湖北省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福义 男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方晓波 男 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石 鸥 男 首都师范大学卢建新 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学研究室庆 群 女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李 森 男 海南师范大学李 晶 女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李文萱 女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宋 红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殿纪 男 安徽省亳州市教育局张瑾琳 女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陈 平 男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易国栋 男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姜志惠 女 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高国君 男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龚雄飞 男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喻金水 男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鲍聪晓 女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室解光穆 男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考试命题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张卓玉 男 山西省教育厅(原正厅长级督学)副主任委员朱志平 男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 迅 男 福建省教育厅陆云泉 男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郑方贤 男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委 员王松岭 男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刘志军 男 河南大学李 萍 女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天舟 男 辽宁省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李付鹏 男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李碧松 女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吴建财 男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汪建满 男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宋宝和 男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张思峰 男 山东省青岛市招生考试院陈 媛 女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罗照盛 男 江西师范大学周 彬 男 华东师范大学徐世锋 男 陕西省西安市航天中学黄俊兴 男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章新其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蔡亲鹏 男 海南省考试局臧铁军 男 北京教育考试院潘紫千 女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辛 涛 男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王殿军 男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许红伟 男 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陆 璟 女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孟宪彬 男 辽宁教育学院委 员马立新 男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叶文梓 男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叶存洪 男 南昌师范学院代蕊华 男 华东师范大学刘云生 男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刘明蓉 女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刘学智 男 东北师范大学孙红保 男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孙杰远 男 广西师范大学纪明泽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林光琳 女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原总督学)岳维鹏 男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学研究室周鹏程 男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赵学勤 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赵景欣 女 山东师范大学秦贤宝 男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常生龙 男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景丽英 女 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曾淑煌 女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解慧明 女 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管理改革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毛 杰 女 河南省教育厅副主任委员刘 涛 男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芦咏莉 女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窦贵君 男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原副厅长)戴立益 男 华东师范大学委 员于建营 男 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王向晖 女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华侨实验学校龙继红 女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吕 锐 女 海南省三亚市教育局刘 浩 男 天津市南开中学刘丽华 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教育局刘喜彦 女 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学汤林春 男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孙先亮 男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李华荣 男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李金池 男 河北省石家庄精英中学旷 乾 男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研究院沈爱华 男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邵志豪 男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林晓枫 女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金存钰 男 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高级中学袁长林 男 广东省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聂惠娟 女 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学校高喜梅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韩小雨 女 海南省教育厅靳玉乐 男 西南大学鲍传友 男 北京师范大学褚远辉 男 云南省大理大学赫维辛 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滕春友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反映情况(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情况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邮政编码:10081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电子信箱:jzc@moe.e.cn 联系电话:010-66097815更多教育信息
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33次学术年会于12月5-6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马欣,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韩立明,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学会顾问王湛,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厅、南京市委市政府、南京大学、相关学会、协会有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基础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共1200余人到场参会,另有550余万人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远程参会。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优质基础教育:聚焦育人方式变革”。年会设置学术报告、学术沙龙、教学成果交流展示、区域与学校报告、课堂教学观摩、分论坛、DPD特别论坛(Doctor, Principal and Director)、微论坛等多个环节,论坛围绕育人方式变革的目标,聚焦和展示中国基础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优秀教学成果推广、考试评价改革、教师教育创新等多方面的积极探索、生动实践与重要经验。12月5日上午,在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致开幕辞,随后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韩立明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马欣先后致辞,最后,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发表讲话。下午,大会组织开展了育人方式变革成果汇,专家、学者们交流展示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进行了经验分享,同时开展了课堂教学观摩。中国教育学会第33次学术年会主会场外研社微论坛精彩回顾12月6日,由各协办单位组织的分论坛和微论坛有序开展。其中,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组织的微论坛“新时代外语教师教育方式的变革”于6日下午14:00在南京市第九中学顺利举行,现场有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参会,同时有58.91万人在线收看了本场微论坛。微论坛现场微论坛邀请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连仲,遵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本斌,遵义市教科院副院长樊厚义,南京市第九中学校长兼书记林啟红,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连凯,桂林市教科所高中英语教研员李陆桂,无锡市教科院初中英语教研员包丰等多位领导和专家参加研讨。外研社副总编辑王勇、外研社基础教育营销中心总监陈子昱、外研社基础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总监李国辉等出席微论坛。与会领导及专家们分别从新时代外语教师素养的培养、外语教师教育的改进途径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创新外语教师教育形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推进外语教师教育方式变革,从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微论坛由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常玉梅主持。参加微论坛的部分领导与专家合影组织单位致辞南京市第九中学校长兼书记林啟红在微论坛上致辞,并向与会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她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需要一大批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所以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非常重要;接下来,她介绍了近年来南京九中在外语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实践;最后,她从学科教学立德树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和英语学习新样态等方面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南京市第九中学校长兼书记林啟红致辞外研社副总编辑王勇受邀上台致辞,他首先回顾了过去两年外研社深度参与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学术年会的经历以及外研社与由中国教育学会组织评审并颁发的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的渊源。接着,他又强调,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基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具有先导性、关键性、基础性作用,外研社一直以来在外语教师教学领域持续深耕,以教师培训、学术科研、数字化转型为切入口,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致力于通过多种形式全方面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他还表示,外研社愿与各位教育工作者和有志之士一道,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开辟新思路,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共同为我国基础外语教育事业书写奋进新篇。外研社副总编辑王勇致辞山西省教科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常玉梅主持了微论坛专家主旨报告在微论坛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连仲教授带来了题为“立德树人、求真务实——新时代英语教育改革与教师成长”的主旨发言。张连仲教授从近二十年课程改革中的反思、新时代下外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以及下一步基础外语教育应该关注的问题三大方面展开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今年的疫情永久的改变了世界,英语教育方式也因此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了新时代、新挑战下的教师培训很多新思考,应该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现代英语教学。随后,他阐述了英语教师需要提升的包括“立德树人的追求”、“理性思考能力”、“开放的心态”在内的十项素养和能力。最后,他强调,外语教师应有理念、有信仰、有能力、有学识、有品行,有学习能力,现代教育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连仲教授做主旨报告来自无锡市教科院初中英语教研员包丰老师分享了由无锡市教科院主办、外研社承办的无锡市中学(英语学科)未来教学名家专题项目所采用的参与式行动型“思-学-研-用”研修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过程,分别从项目概况、设计理念及实现途径、培训特色与创新、项目成果和思考与展望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表示,该项目从2017年-2019年为期三年共八期培训,引导学员在思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用,循环往复,从而实现持续、及时、高效的教研成果的转化。一体化思路、导师制和下校实践体验是项目的三大亮点,学员们通过培训得到了最符合他们个性化需求的提升与成长,收效显著,辐射带动了无锡市英语学科整体发展。无锡市教科院初中英语教研员包丰进行分享遵义市教育局王本斌副局长从项目背景、项目实践、项目创新点、思考与展望四个方面同与会嘉宾及参会人员分享了与外研社深度合作的遵义市中小学英语教学领军人才五年提升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他指出,该项目是遵义市英语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龙整体提升方案,针对专业教师补位需求凸显、教师培训资源亟待强化、教师队伍亟需有效激励、课堂教学理念和技术亟待更新四类问题设计出了“学习圈理论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搭建了五年整体培训规划框架,通过系列主题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在培训主题式提升、班级机制建设、网络研修活动、三项教学能力比武评选等方面亮点纷呈,具有学习共同体建设组织有力,学习任务链驱动真实高效两大创新性,对于推进遵义市英语教师队伍分层次、分阶段、体系化、一体化专业发展成效显著。遵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本斌进行分享圆桌论坛本次微论坛还组织了以“如何因地制宜创新外语教师教育形式”为研讨主题的圆桌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连仲、桂林市教科所高中英语教研员李陆桂、遵义市教科院副院长樊厚义和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连凯等与会专家围绕创新教师教育培训的历史因素、积极效果和改进之处,英语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和需求设计,培训效果等多个问题展开探讨,在共同探讨过程中,分享教师培训实践经验,在相互对话过程中,增进了解,增强共识,针对教师教学和教师培训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度交流,为未来外语教师教育方式的变革提供新思路,为基础阶段外语教育的均衡发展探索新路径。圆桌论坛(从左至右:山西省教科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常玉梅、桂林市教科所高中英语教研员李陆桂、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连仲、遵义市教科院副院长樊厚义、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连凯)本次微论坛为所有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时代外语教师教育交流分享会,未来,外研社将继续探索外语教师发展道路,不断创新外语教师培养方式,以教师教育变革带动育人方式变革,切实推动基础英语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遴选首届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人选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25号),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属有关高等学校和有关直属单位推荐,教育部审核遴选、综合研究,确定了语文等25个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人选(体育、健康教育和美育专委会有关工作另行安排),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12月10-16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反映情况(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情况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邮政编码:10081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电子信箱:jzc@moe.e.cn 联系电话:010-6609781525个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建议名单↓↓↓语文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李明新 男 北京小学副主任委员王丽娟 女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何立新 男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康 震 男 北京师范大学谭轶斌 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教研室委 员王云峰 男 首都师范大学王嫣雪 女 海南省海南华侨中学尤立增 男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冯 璐 女 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刘建琼 男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晓婷 女 天津市实验中学严考全 男 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杜德林 男 辽宁教育学院李 亮 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李卫东 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李作芳 女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余 琴 女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张伟忠 男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陈玉国 男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实验中学林红英 女 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金 艳 女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郑桂华 女 上海师范大学贾 玲 女 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 辉 女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梁玉祯 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靳兵建 男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一中学訾 慧 女 贵州省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詹艾斌 男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沈 杰 女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主任委员冯志刚 男 上海市上海中学吴正宪 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德利 男 长春师范大学俞正强 男 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委 员王光明 男 天津师范大学刘 婷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刘晓玫 女 首都师范大学李 涛 男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晓梅 女 辽宁教育学院李善良 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杨鲜枝 女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教学研究室吴中林 男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新华 女 广东广雅中学何军海 男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沈 婕 女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学杰 男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张俊珍 女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陈中峰 男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邵丽云 女 山东省实验中学周军山 男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九中学周远方 男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迎春 男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周建华 男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唐彩斌 男 浙江省杭州市时代小学隋桂芝 女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鄢素芬 女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虞怡玲 女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潘华莉 女 海南省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戴启猛 男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外语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王 蔷 女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龙 胜 女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小学赵秋野 女 哈尔滨师范大学董洪丹 男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蒋炎富 女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委 员王宪军 男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孔 军 女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包 华 女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高级中学伍家文 男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 青 女 山东省青岛嘉定路小学闫建明 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汤 青 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杨良雄 男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一中学杨筱冰 女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何 锋 男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张 鲲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宏丽 女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卓俊斌 男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高小兰 女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小学郭丽萍 女 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一中学校崔 晶 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湖路学校扈华唯 男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葛炳芳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董金伟 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蒋京丽 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温爱英 女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韩 震 男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刘 畅 女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许 宏 女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周增为 女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顾润生 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委 员王 苹 女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王小鸥 男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王小翠 女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小学王文军 男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曲 健 女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汇小学任国权 男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刘 华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刘大伟 男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文川 男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刘学芳 女 甘肃省兰州市第七中学孙 民 男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大东门小学孙 静 女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阳 红 男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晓翎 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杨秀莲 女 东北师范大学杨翠英 女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第一小学张德明 男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陈式华 男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陈明青 女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周卫华 女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赵 虹 女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秦凤海 男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黄万强 男 山东省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历史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叶小兵 男 首都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王英姿 女 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初级中学左 泉 男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李海龙 男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张斌平 男 北京景山学校委 员王双怀 男 陕西师范大学王纯林 男 山西省临汾市第三中学校王明伟 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邓晓鹏 男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朱 能 男 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刘松柏 男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俊利 男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杜 芳 女 华中师范大学李 帆 男 北京师范大学李树全 男 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杨复元 男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束鹏芳 男 江苏省大港中学沐 涛 男 华东师范大学张伟迪 女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於以传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郑 林 男 北京师范大学孟 伟 女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柴松方 男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中学徐贵亮 男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谢志芳 女 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韦志榕 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副主任委员刘继忠 男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李雪铭 男 辽宁师范大学周尚意 女 北京师范大学段玉山 男 华东师范大学委 员仲小敏 女 天津师范大学刘 敏 男 华东师范大学刘云刚 男 华南师范大学李树民 男 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杨佰智 男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二中学吴 照 男 上海市格致中学吴岱峰 男 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宋发刚 男 湖北省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张文革 男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白峡 男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建国 男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张祥洲 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陆 静 女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武 松 男 山西省汾阳中学周 庆 男 河北省河北正定中学周富贵 男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郑云清 男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聂仲芹 女 山东省费县博文学校郭剑峰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陶 扬 女 天津市新华中学蔡 明 女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物理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吴岳良 男 中国科学院副主任委员李春密 男 北京师范大学徐淀芳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唐 挈 男 北京市第八中学曹宝龙 男 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原主任)委 员于学书 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雷中学校马 骏 男 陕西省西安市黄河中学王莉萍 女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叶 兵 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刘 明 男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次旦卓玛 女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教育研究所孙鸿毅 女 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杨澍清 男 甘肃省永靖中学肖增英 男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邱国民 男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张剑云 男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武建忠 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罗基鸣 男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罗清红 男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赵 兵 男 贵州省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玉峰 男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黄致新 男 华中师范大学黄晓标 男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靳建设 男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廖伯琴 女 西南大学廖金海 男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熊建文 男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王 磊 女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孙夕礼 男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郑长龙 男 东北师范大学娄延果 男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夏建华 男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委 员王家娟 女 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孔令鹏 男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付全新 男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任宝华 女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任雪明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刘 明 男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刘春明 女 长春师范大学刘艳伟 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杨卫国 男 上海市崇明中学杨明生 男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张永宏 男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陈 辉 男 海南省海南中学钱扬义 男 华南师范大学高玲香 女 陕西师范大学郭 欣 男 贵州省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郭 静 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黄 远 男 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黄丹青 女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戢 明 女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蔡礼儒 男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生物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刘恩山 男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江 生 男 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李晓辉 男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吴举宏 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委 员王 蕾 女 北京市第五中学王 健 男 北京师范大学王月玲 女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韦和平 男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田树林 女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朱俊义 男 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芦竹艳 女 陕西省西北大学附属中学苏 旭 男 青海师范大学李韶山 男 华南师范大学杨 明 女 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杨守菊 女 山东省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丽杰 女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邹峥嵘 男 江西师范大学赵云龙 男 华东师范大学段崇伟 女 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娄维义 男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温 青 男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窦继红 男 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谭兴云 男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熊世周 男 江西省上饶中学潘 尖 男 湖北省水果湖第二中学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顾建军 男 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李冬梅 女 北大附中西三旗学校吴 砥 男 华中师范大学管光海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熊 璋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委 员王志兵 男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朱 敬 女 广西师范大学刘 军 男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电化教育馆刘雅林 男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孙建德 男 山东师范大学巫雪琴 女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李 芒 男 北京师范大学李作林 男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杨 敏 男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邱桂香 女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张月英 女 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胡正勇 男 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姜 腾 男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顾小清 女 华东师范大学常庆卫 男 河南省实验中学彭晚红 男 西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葛继昌 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蔡福民 男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樊 磊 男 首都师范大学穆 肃 女 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郑永和 男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王士春 男 安徽省合肥市金湖小学张 丰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罗星凯 男 广西师范大学委 员丁邦平 男 首都师范大学王万江 男 天津市实验小学卢 巍 女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杜百顺 男 辽宁省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李雪飞 男 吉林师范大学李德强 男 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生军 男 新疆维吾尔族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教育局杨翠红 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育红小学吴军其 男 华中师范大学张素先 女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瑞芳 女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尚秀芬 女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单道华 女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教研室胡卫平 男 陕西师范大学高 翔 男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席学荣 男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曹 雷 男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喻伯军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雷晓晖 男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潘育群 女 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徐长发 男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副主任委员王 洋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杨培明 男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陈 姗 女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章振乐 男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委 员马开剑 男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 红 女 华南师范大学王秀玲 女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海林 男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孙旭亮 男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孙振东 男 西南大学杜 侦 男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杨兆山 男 东北师范大学吴积军 男 陕西省西安小学邹 竑 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调研员)张 伟 男 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和松 男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陈福利 男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张家营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罗祖兵 男 华中师范大学郝 玲 女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侯清珺 女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殷世东 男 福建师范大学龚道敏 男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院隋桂凤 女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雷 霞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朱卫国 男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朱旭东 男 北京师范大学刘希娅 女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陈时见 男 西南大学管 杰 男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委 员万 伟 女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马恒燕 女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银川市二十一小学王淑芳 女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吕立杰 女 东北师范大学任志瑜 男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李小娟 女 首都师范大学李常明 男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邦清 男 福建省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杨振峰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张 莉 女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张 丰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陆迎伟 女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罗生全 男 西南大学金京泽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教研室柳夕浪 男 江苏省海安市教育体育局侯兴龙 男 四川省广元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姜 平 女 湖南省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 女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唐景丽 女 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六中学黄志红 女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董洪亮 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曾庆伟 男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翟向军 男 甘肃省兰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信息化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胡钦太 男 广东工业大学副主任委员刘三女牙 男 华中师范大学孙 唯 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旧宫实验小学李永智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余胜泉 男 北京师范大学委 员马 涛 男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王 瑞 男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王会军 男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王昌元 男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实验小学王益华 男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王海涛 男 中国海洋大学包 磊 男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任奕奕 女 天津市耀华中学孙 众 女 首都师范大学孙景峰 男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李 华 女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李玉顺 男 北京师范大学张 治 男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罗 文 男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罗江华 男 西南大学周东岱 男 东北师范大学周接夏 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赵晋华 男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柯清超 男 华南师范大学恽敏霞 女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骆志煌 男 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袁 磊 男 广西师范大学夏 江 男 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曹晓明 男 深圳大学蔡建东 男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任学宝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委员马 宏 女 重庆市巴蜀小学杨碧君 女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项国雄 男 江西师范大学赵 勇 男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委 员王 华 男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王月芬 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王俊莉 女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叶小耀 男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申屠永庆 男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田 琳 男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朱建山 男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马山头学校纪向明 男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五中学校杜永红 男 西华师范大学李剑萍 男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鹏泽 男 华南师范大学余文森 男 福建师范大学范俊明 男 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饶 英 女 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袁再旺 男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郭 华 女 北京师范大学黄 林 男 浙江省新昌中学董君武 男 上海市市西中学訾艳阳 男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薛红霞 女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工作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戚万学 男 曲阜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吴伟东 女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赵璐玫 女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唐汉卫 男 华东师范大学檀传宝 男 北京师范大学委 员丁筱筱 女 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九中学于 伟 男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春平 女 青海省城西区古城台小学冯建军 男 南京师范大学乔 健 女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刘玉斌 男 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中学校李红鸣 女 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张 莉 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张爱国 男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陈晓秋 女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长庆小学尚怀奇 男 陕西省咸阳渭城中学易艳丹 女 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周雪英 女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秦 红 女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袁滨渤 女 天津市红桥区教育局夏 强 男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徐民慧 女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曹生财 男 甘肃省凉州区会馆巷小学曹汉庆 女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崔学鸿 男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彭瑞华 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赫 坚 男 吉林省教育学院潘志强 男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董 奇 男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王 耘 女 北京师范大学李正云 女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向东 男 华东师范大学吴艳红 女 北京大学委 员王春前 男 河南省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王彩凤 女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田 丽 女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刘 葵 女 北京市第四中学刘明矾 女 江西师范大学刘春建 女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苏瑞杰 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教育局李惠君 女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连 榕 男 福建师范大学张 野 男 沈阳师范大学陈 旭 男 西南大学陈玉芝 女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周庆菊 女 贵州省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周宗奎 男 华中师范大学周爱保 男 西北师范大学庞红卫 男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郑希付 男 华南师范大学赵志杰 男 山西省朔州市实验小学赵慧莉 女 青海师范大学高永金 男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唐远琼 女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曹凤莲 女 上海市风华中学盖笑松 男 东北师范大学安全教育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李 雯 女 北京教育学院副主任委员刘可钦 女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李红梅 女 海南师范大学张克强 男 陕西省西安中学董新良 男 山西师范大学委 员王野川 男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方 芳 女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石 强 男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二小学校刘营凤 女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实验小学孙纳新 女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孙艳红 女 黑龙江省黑河市实验小学李 荆 女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李友玉 男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庆元 男 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张永华 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 坚 男 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陈恩伦 男 西南大学郅庭瑾 女 华东师范大学周嗣昌 男 云南省大理州实验小学赵 涌 女 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小学胡劲松 男 华南师范大学康世刚 男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谢春风 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雷 玲 女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戴兴华 女 河南省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张志勇 男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王 欢 女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孙云晓 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秀梅 女 山西省实验中学孟繁华 男 首都师范大学委 员丁伟明 男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于冬青 女 东北师范大学王 坤 男 陕西省西安市第六中学王治芳 女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冯 犁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第二十三中学边玉芳 女 北京师范大学刘安鹏 女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晨光小学刘景菲 女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八中学杨 荣 女 上海市实验小学杨晓萍 女 西南大学冷文义 男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张 欣 女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一幼儿园赵永忠 男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耿家庄小学郭恒霞 女 四川省德阳市岷山路小学席居哲 男 华东师范大学黄明喜 男 华南师范大学曹 瑞 女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康丽颖 女 首都师范大学雷万鹏 男 华中师范大学戴耀红 女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保教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李天顺 男 中国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华爱华 女 华东师范大学虞永平 男 南京师范大学委 员王小英 女 东北师范大学凤 炜 女 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刘 焱 女 北京师范大学刘占兰 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彩霞 女 中国儿童中心张秋萍 女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张海凤 女 贵州省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邵 瑜 女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罗 虹 女 重庆市渝中区巴蜀幼儿园罗英智 女 辽宁教育学院周 兢 女 华东师范大学胡 瑛 女 浙江师范大学幼儿教育集团柳 茹 女 北京市北海幼儿园侯莉敏 女 广西师范大学洪秀敏 女 北京师范大学崔利玲 女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梁慧娟 女 天津师范大学彭琦凡 女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程学琴 女 浙江省安吉幼儿教育研究中心鄢超云 男 四川师范大学窦 岚 女 哈尔滨师范大学特殊教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王 雁 女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刘春玲 女 华东师范大学芦燕云 女 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徐洪妹 女 上海市盲童学校滕祥东 女 北京联合大学委 员王得义 男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孔 玲 女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邓 猛 男 北京师范大学许海英 女 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李玉向 男 郑州师范学院李龙梅 女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杨 福 男 福建省福州市星语学校杨建科 男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肖 敏 女 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谷永丽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张 欣 女 天津医科大学张洁华 女 上海市宝山区培智学校(原校长)张联弛 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周 晔 女 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赵 微 女 陕西师范大学胡晓毅 女 北京师范大学俞林亚 女 浙江省杭州市杨绫子学校高鹏凌 女 江苏省扬州市培智学校谈秀菁 女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曹漱芹 女 浙江师范大学葛新斌 男 华南师范大学曾雅茹 女 泉州师范学院赖慧梅 女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特殊教育学校雷江华 男 华中师范大学路荣喜 男 山东省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尹后庆 男 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申培轩 男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政涛 男 华东师范大学罗 滨 女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委 员于会祥 男 北京市育英学校王佑军 男 湖北省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福义 男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方晓波 男 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石 鸥 男 首都师范大学卢建新 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学研究室庆 群 女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李 森 男 海南师范大学李 晶 女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李文萱 女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宋 红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殿纪 男 安徽省亳州市教育局张瑾琳 女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陈 平 男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易国栋 男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姜志惠 女 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高国君 男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龚雄飞 男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喻金水 男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鲍聪晓 女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室解光穆 男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考试命题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张卓玉 男 山西省教育厅(原正厅长级督学)副主任委员朱志平 男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 迅 男 福建省教育厅陆云泉 男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郑方贤 男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委 员王松岭 男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刘志军 男 河南大学李 萍 女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天舟 男 辽宁省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李付鹏 男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李碧松 女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吴建财 男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汪建满 男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宋宝和 男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张思峰 男 山东省青岛市招生考试院陈 媛 女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罗照盛 男 江西师范大学周 彬 男 华东师范大学徐世锋 男 陕西省西安市航天中学黄俊兴 男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章新其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蔡亲鹏 男 海南省考试局臧铁军 男 北京教育考试院潘紫千 女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辛 涛 男 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王殿军 男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许红伟 男 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陆 璟 女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孟宪彬 男 辽宁教育学院委 员马立新 男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叶文梓 男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叶存洪 男 南昌师范学院代蕊华 男 华东师范大学刘云生 男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刘明蓉 女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刘学智 男 东北师范大学孙红保 男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孙杰远 男 广西师范大学纪明泽 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林光琳 女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原总督学)岳维鹏 男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学研究室周鹏程 男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赵学勤 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赵景欣 女 山东师范大学秦贤宝 男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常生龙 男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景丽英 女 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曾淑煌 女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解慧明 女 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管理改革指导专委会建议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毛 杰 女 河南省教育厅副主任委员刘 涛 男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芦咏莉 女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窦贵君 男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原副厅长)戴立益 男 华东师范大学委 员于建营 男 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王向晖 女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华侨实验学校龙继红 女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吕 锐 女 海南省三亚市教育局刘 浩 男 天津市南开中学刘丽华 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教育局刘喜彦 女 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学汤林春 男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孙先亮 男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李华荣 男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李金池 男 河北省石家庄精英中学旷 乾 男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研究院沈爱华 男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邵志豪 男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林晓枫 女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金存钰 男 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高级中学袁长林 男 广东省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聂惠娟 女 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学校高喜梅 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韩小雨 女 海南省教育厅靳玉乐 男 西南大学鲍传友 男 北京师范大学褚远辉 男 云南省大理大学赫维辛 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滕春友 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0年12月10日文章来源 | 教育部官网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山东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山东教育发布”(微信号:sdjyfb)往期精彩回顾2021年3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1月4日开始报名我省确定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山东2021年艺考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主要政策变化看这里
近日,《教育部关于成立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发布,通知表示,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教育部决定成立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有41人,聘期四年。一、主要职责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直接领导的专家组织,具有非常设学术机构的性质,受教育部委托开展工作。主要职责任务是提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决策咨询,指导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以及承担教育部委托的其他任务。 二、组成人员在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部属有关高等学校、有关直属单位等有关方面广泛推荐基础上,我部经过认真遴选和社会公示,聘任王湛等41位同志作为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聘期四年(2020年10月至2024年10月),具体名单为:(一)主任委员王 湛 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原副省长(二)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尹后庆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李 烈 北京市正泽学校校长李希贵 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吴岳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志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卓玉 山西省教育厅原正厅长级督学唐江澎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董 奇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韩 震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材研究院院长廖文科 教育部体卫艺司原巡视员(三)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马 军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王 雁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王 蔷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王 磊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韦志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毛 杰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叶小兵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朱卫国 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任学宝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刘宝剑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原副院长刘恩山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教育系主任刘益春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李 雯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天顺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明新 北京小学校长杨 力 中央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辛 涛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沈 杰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卫国 西南大学校长季 浏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郑永和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郝芳华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胡钦太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顾建军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钱旭红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徐长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曹全路 天津市教育学会会长戚万学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游旭群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窦桂梅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若干专委会,专委会委员名单另行公布。教育部2020年10月20日
11日上午,由沙坪坝区教育学会主办,北京世纪明德教育研究院等承办的2019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论坛暨新时代德育、积极教育与学校发展专题论坛在重庆一中拉开帷幕。据了解,为期两天的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将就学校德育、积极教育、课堂教学、校园安全等话题进行纵论,畅谈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上游新闻记者 张锦旗 林祺
共青团中央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近几年,“基础科学”被提得越来越多,不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各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图片来源:央视、澎湃等网络截图)随着中国载人飞船、月球探测、量子通信等科技成果的逐渐显现,很多人逐渐认识到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当然,对基础科学缺乏了解、认为其没什么实际用处的也大有人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我们耗时耗力研究基础科学真的值得吗?我们就此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图片来源:必应图库)王贻芳院士是首位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中国科学家,2012年,他领导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被《科学》杂志列为当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本文根据访谈内容综合整理。)中国曾因不重视基础科学吃了大亏什么是基础科学?我认为基础科学应该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有一定的规律性,反映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2.不能直接应用到实际中,但是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原理,比如牛顿力学并不能教你怎么盖房子,这是土木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牛顿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基础;3.基础科学内部还有层次性,比如很多领域里虽然有独有的基础研究,但是都离不开数学,所以数学在基础研究里更为基础。(图片来源:veer图库)很多人经常问“基础科学看起来离我们生活非常远,好像没什么实际用处”,这种想法有些急功近利。我们无法说出某个方程、某个定律有什么具体的用途,但是整个科学体系是自洽的,基础研究就像盖房子所需的一块块砖头,虽然你不知道某一块砖有什么用,但如果把这块砖抽掉,房子就会坍塌。包括物理学在内的基础研究是为了让我们认识自然界,如果我们不了解自然,就没有办法发展和利用它。换句话说,基础研究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当然,这些是不能即刻带来经济效益的。它带来的更多是短时间不能见效的东西,包括科研水平的提高,即创新能力的提高、人才的培养、对技术的推动和发展等。中国古代虽有四大发明、也有 “勾股定理”等发现,但我们只停在了“发现”阶段,并没有进一步发展出抽象的、纯粹的科学。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打开大门向西方学习,引进了大量西方技术,购买枪炮,但北洋舰队还是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了,为什么?如果没有掌握科学规律,人们就不能举一反三,只能单纯就事论事,那么就永远摆脱不了落后的命运。当时我们只认为学习西方的技术才是有用的,而没有把科学体系引进到中国来。相比之下,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不仅买枪、买炮,同时还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比中国早几十年建立起了完整的科学体系,以至于中国很多科学名词都是从日本传来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科学应该是主干,技术是主干上发展出来的枝叶,没有科学只去做技术,最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基础科学水平提升 欧美国家的崛起回看世界历史,欧美国家的崛起也无不与其基础科学水平的提高有关。没有热力学、牛顿力学以及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等科学作为基础,两次工业革命根本无从谈起。只知道烧煤的人是没法做出蒸汽机的,必须要有热力学理论的支撑。不把电磁学搞清楚,也不可能有电的应用,如果你去问麦克斯韦他的电磁学方程有什么用,他可能没法想到我们今天享受的科技成就与此有关,包括电和电器都是他奠定的基础。拿高能物理领域来说,在研究过程中产生过很多意想不到的新技术。比如上一代美国最大的加速器“Tevatron”,给我们带来了超导磁铁技术的突破与普及,现在,医院临床所用核磁共振设备中就采用了超导磁铁。Tevatron粒子加速器(图片来源:必应图库)还有伴随我们生活的万维网,很少有人知道,它是谁发明的,实际上万维网也是在高能物理研究过程中产生的。1989年,欧洲的物理学家建设了大型强子对撞机来寻找希格斯粒子,而科学家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大量的数据和程序,这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过去,交流依靠的是美国军方发明的E-mail(电子邮件),显然它已经不能满足科学家频繁交流的需求了,于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计算机科学家Tim·Berners-Lee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架设了第一个网页服务器,推动了万维网的产生,促进了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图片来源:https://news.cnblogs.com/n/180532/)不仅如此,基础科学还带来了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方法论有两个:一是逻辑推理,二是归纳。古希腊以来,人们总结出一整套推理的方法,而弗朗西斯培根之后又有了实证科学,科学体系就是建立在归纳推理以及实证等根本支柱上。目前,在我国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背科学的言论与事件。比如很多人相信各种“大师”们的言论,却没有用科学的思维问一下是不是真的合理、有没有证据支持。如果能通过发展基础科学,让更多人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整个社会将更进一步。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基础科学研究是文明的一部分。国家经济发展起来并有一定的基础后,就会发展艺术、音乐、文学以及科学,人们这时就会仰望天空,探索世界是怎么回事、宇宙的根本构成,我们为什么来、将来到什么地方去?这些探索让我们永远有动力追求未知。中国的基础科学在世界上是什么水平?1.怎么评价一个国家基础科学水平的高低呢?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对整个科学领域的影响,一个国家有影响力的基础研究成果越多,这个国家的基础科学水平就越高。如何判断基础研究的成果有没有影响力?看看我们的教科书就会明白。无论学的是数学、物理还是化学,无论是在中学、大学还是研究生阶段,教科书里都会写到一些用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基础研究成果,这些就是最经典的基础研究,它们会永远流传下去,比如,现代物理学绕不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可能不用量子力学。当然,还有一些研究成果是被论文引用较多的,虽然也有较强的影响力,但跟写进教科书相比还是差点。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的这些重大科学成果能够写进教科书的几乎没有。2. 中国古往今来的基础科学的水平前面也提到,中国古代没有建立起基础科学的体系,所以中国的基础科学基本就是从“零”开始,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科技水平如今已经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了。但因为起步较晚,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跟欧美的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教科书中也很少有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公式、定理等。近几年有媒体报道说,在国际上,中国的科技论文被引用数排到了第二。这是科技进步的反映,毕竟30多年前中国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基础科学研究很少,现在能被国际同行认可并引用,算是跨越了一个很大台阶。我们国家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某个领域突然冒头,但总体看来依旧是薄弱的。像高能物理领域,其中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江门中微子实验这些成绩,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的,使得我们基本上站在国际的平均水平。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只是某个项目在国际上取得了领先的地位,但若要说整个高能物理,从规模和人员上,我们跟国际上还有相当差距。我们国家必须产生更多的重大成果,而不仅仅是一般成果,这才是质的转变!而质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路径:从几乎为“零”开始到出现大批一般成果,然后才是重大成果。3. 怎样实现从“零”到有的转变呢?首先要摆正心态,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揠苗助长。基础科学具有规律性,需要经过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我们要遵循其发展规律。很多搞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学家,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很难再出新成果,这就需要下一代人才的继续接力。值得开心的是,现在中国做基础科学研究的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国际交流更加密切,与老一辈科学家相比,年轻一代科学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了很大提升。其次就是人才,基础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怎么来呢?先从教育开始。一所好大学一定有非常强的基础科学实力,无论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还是国外名校,都是如此。很多大学实力不强,说到底还是基础研究能力不足。很多大学老师只会教学生基本的知识,但有了知识并不代表就有创新能力,创新需要有方法并在实践中锻炼,大学老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方法并给学生“练”的机会,知识会过时,但方法永远不会!对于基础科学,最需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从无到有”的方法论,要让他们学会做前人未做过的事,这跟培养工程师的思路是不一样的。基础科学承担的任务基本处在“无人区”,都是需要思考别人没解决的问题。有了更多掌握“从无到有”方法论的人,我们社会的整体创新性才能提高。除此之外,基础科学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经费投入。在我国的研发经费里面,基础研究的经费比例偏低,只占5%左右,其中包括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和美国相比,我们国家过去三十年真正用于基础科学研究的经费实在是少的可怜。现在我国一些重点研究所、重点大学的基础研究经费已经能达到国际水平,而在10多年前,这可能连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40多年前,大概只有发达国家的百分之一。用别人百分之一的钱,还要做得比别人好,这根本不可能。所以,之前的很多年,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落后于发达国家,而现在5%的水平,只能够维持跟跑世界先进水平,但如果我国有未来引领基础科学研究的雄心,就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只有大幅度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到了我们成为了能够产生科学知识、而不只是消费西方产生的科学知识的时候,我们的原始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了。均衡支持基础研究 发展大科学装置谈到经费投入,很多人可能会问:基础研究领域众多,对国家来说,怎么判断在哪些项目上投得多一点,哪些投得少一点?其实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均衡支持,不能因为某个领域是冷门就不支持,某个领域是热门就死命支持,从而影响了全面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来说,在基础科学方面一定要均衡发展,每个领域都要得到持续的支持。经费投入的研究很复杂,一般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进行非常精准的专门研究,组织各领域的专家进行研讨,参照国际做法及整个国家基础科学发展的历史来敲定。而均衡支持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以“是否有用”来判断。基础科学的领域,一个都不能废弃。20多年前,没人会想到统计学这样一门学科会对今天的人工智能发展起到大作用,如果当时觉得没用就不发展统计学,那今天别人都在发展人工智能时,我们就傻眼了。还有很多年前,有些人认为动物学、植物学是“死掉的科学”,但现在的基因科学都跟这些学科有关。热点过段时间后可能就过时了,盲目地集中投入研究资金也会造成过剩。二是不能盲目跟风。现在美国一大半的科研经费都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超过一半的院士都在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所以有的人觉得我们也应该大力发展生命科学,而不是发展物质科学。(图片来源:人民网)这种想法存在很大问题。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国外已经走过的路,我们是很难避开或绕过去的。虽然美国现在大部分的精力在做生命科学,但他们是从探索物质科学的路上走过来的,如果我们跳过了物质科学阶段,直接参与到生命科学的竞争中,就会带来一个很严重的结果:只能买国外的仪器设备。无论哪个学科,研究过程中都离不开各种仪器。这些仪器的基础是物质科学。而我国目前各种科学仪器主要依靠进口,反映了物质科学研究水平及人才不足的缺陷,需要大大加强。为什么物质科学的研究会跟仪器设备有关系呢?在美国,很多仪器设备是商业公司研制出来的。在研制仪器的过程当中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人才。这其中人才尤为重要,但仪器创新方面的人才,学校是很难培养,必须要在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制过程中培养。而进行物质科学研究,关注自研设备包括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就是培养设备研制人才的一种最好途径。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开始研制大科学装置,如今五六十年过去了,在这个过程中孵化了很多仪器设备企业,比如说著名的示波器公司LeCroy(力科),其创始人LeCroy之前是一位高能物理的工程师,长期研发高能物理专用的读出电子学。最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注于高速和复杂信号测试设备。现在世界上最好的仪器设备都是国外企业做的,所以他们研究生命科学的条件很优越。但我们中国很多实验室的设备基本都是进口的,说明我们物质科学的基础还很薄弱。如果我们只做生命科学的研究,就要大量进口仪器设备,导致资金外流,对国内的工业发展并无助益,同时还会受制于人。所以中国现在应该大力发展物质科学,特别要关注自研设备,包括大科学装置(注: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我们需要在技术和科学目标上都领先的大科学装置,而不是跟随美国的脚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图片来源:https://ke.sogou.com/v224241.htm)大科学装置中的基础科学专用装置,比如我国的正负电子对撞机、聚变堆、专用空间科学卫星、天文望远镜等,具有确定的科学目标,应用范围广泛,投入规模大,技术先进,可以产出重大成果,对学科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还有一些溢出效应如重大技术的积累、突破和推广应用,国际合作与技术引进,关键技术人才的培养,企业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的提高等,因此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基础科学的竞争也是国力的竞争基础科学的竞争也是国力的竞争,这在高能物理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单就高能物理领域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总体上处于“并跑”和“跟跑”的水平,与美国、欧洲、日本等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这一点从研究人数对比上也能看出来,我们的研究人员人数与美国相比大概只是其十分之一,跟欧洲比大概是其五分之一,跟日本比可能是其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美国的大科学装置总体来说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高峰在2000年左右,这50多年的投入、建设、运行等,给他们带来了巨大收益,很多非常重要的技术成果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跟他们相比,我们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起步较晚,技术上也不是国际领先,基本上是采用国际已有的成熟技术。可以想象,一个科学上、技术上不是最领先的装置,自然在技术的辐射能力方面会有相当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建设中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图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1/420228.shtm)所以,如果要想有所谓国际领先的、重大的技术突破,能够辐射到社会、对国民经济有重大作用,科学装置本身必须是先进的、别人没有的,否则早就被别人辐射完了。我们希望未来有一个高能物理的装置走在欧美前面,这也是我们提出建立“超级对撞机”的原因。如果最终建成,其规模将数倍于目前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对撞机——建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科学目标和技术创新性自然可以实现。(图源片来:中青在线)2012年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是国际高能物理发展的转折点,使我们有可能规划这样一个加速器。这是科学上的时机,技术上的时机,也是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的时机。二十年前,这样大规模的装置想都不敢想,更不可能有钱来做。高能物理这个系统比较庞大,要想做到国际领先首先要有高远的科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很多国家都有,但是都会面临重重困难。所以接下来比拼的就是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这里面至少会涉及二三十个技术门类,最后哪怕有一个螺丝钉没拧好,整个系统就可能出问题。加速器转起来还要放探测器,就像显微镜的镜头一样,可以看到整个过程,从而进行数据分析,所以又有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网络等领域参与进来,更不用说背后还有财务、计划、管理、采购等一整套的后勤保障系统。要把整个团队凝合起来,奔向同一个目标,这是包含成百上千人的“团队作战”,这种规模的科学研究体现的就是国力。建这样一个大型设备,能培养出机械、电子、真空、微波等各个领域的创新人才,这里面会有大批科学家、工程师解决大量的技术需求,这些需求很多都是从未出现的,如果能解决,这些人才就是“从无到有”的创新人才。所有的技术发明和科学成果,最先发现的人肯定是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只是享受别人的成果,那你就是一个“土豪”,既不能得到大家尊重,也不会很好地掌握知识,也很容易就被别人逐出圈外,夺走财富。而掌握了最前沿的基础科学知识,自然就会有最前沿的技术,从而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发展的大国。
提起我国当前的教育问题,真是有很多话要说,但总怕说错了会带来不良影响,毕竟我不是老师,也没深入研究过教育,偶尔有些思考也都很肤浅。但是,看到目前教育的一些乱象,总感觉有很多话是不吐不快,于是也就胡乱说上几句。一、教育的底线问题教育底线问题是我自己创造的一个概念,我说过我没研究过教育,当然很不专业,但我想教育也必然涉及到一个底线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最坏的结果我们的孩子应该会是个什么样?我们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而且还要拼命地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往大了说,是望子成龙,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出类拔萃的人才。但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龙,注定还有很多孩子就是个虫,有的还可能就是熊。这个结果我们能接受吗?往小了说,让孩子接受教育,至少应该让孩子能够在社会上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他成为一个好人,而不是一个坏人。这话可能很多人是不愿意听的,谁的孩子会成为坏人呢?那么多的校园暴力是什么?那些恣意欺凌同学的孩子还有一点慈悲和人性吗?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会成为什么呢?我想,一个孩子,宁可他是个笨蛋,也绝不可以成为一个坏蛋;宁可他无能,也不能让他无耻。这就是教育的底线。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育如何呢?每每看到校园暴力,每每看到少年犯罪,我的心中总会隐隐作痛。不能不说,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是有问题的。当然,这种事情不能完全怪教育本身,毕竟家庭必须为此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也是应当有所作为的。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办学方向和办学方针的问题。这是个敏感问题,我没有资格展开讨论,我只想说几个事实。我读高中的母校是省里前几位的重点高中,也是一所培养过许多著名英雄的学校。我感恩我的母校,我热爱我的母校。有一年校庆时我满心欢喜回到母校,看到荣誉榜后,我对我所爱的母校产生了怀疑,这还是我曾经的母校吗?荣誉榜上满满地张贴着带着红花的照片,那些照片上的都是我的校友,排在前面的照片好长好长,照片下的标注都是一个模式:现居M国、现居Y国、现居D国等等。至于现居中国任职某单位的统统排在后面。我们在校时,老师教我们的可都是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刻苦学习的啊,我们根本没想过去为外国而学习啊。我不想再多说了。现在有很多“公知”整天在骂我们的祖国,那可都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啊。我们不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到底是在培养什么人才?我们在为谁培养人才?作为一个家长,您希望您的孩子成为“公知”吗?三、为什么人培养人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当下我们的学校是分三六九等的,甚至还有很多贵族学校(这也不奇怪,我们现在的确培养出很多贵族)。谁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一个中等收入家庭要想把孩子送到一个说得过去的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恐怕要花掉家庭绝大部分的收入,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支撑,那就要看孩子是否是个天才了。普通家庭只能听天由命,让孩子上个普通学校。至于困难家庭或者农村的孩子,那只能是活该倒霉了。我不认为这是合理的,相反,我认为这是个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四、教学内容问题这个问题里面,我不想说教材的编写了,尽管这其中问题很多也很大,我想我是说不明白的。我只想说,我们现在的教学内容是不是过于强调所谓的科学知识,而过于压缩了政治、品德等其他内容?我们是不是为了应考而教学?我这么说也许会引起很多家长的非议,不为了考试我们花那么多花送孩子上好学校干什么?反正,我认为这是个问题。五、全面发展问题全面发展方面我们的家长做的还是很到位的,各种课后班、特长班不仅掏空了家长的积蓄,更耗费了家长的时间和生命,家长比孩子都累。我这里只说学校方面是不是做到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健康问题。据说,现在学校方面是很为难的,特别是体育老师,绝对不敢让孩子过于运动,因为我们的孩子已经弱不经风,常常会因为跑步等运动而猝死。一个失去了基本运动功能、身体素质不能达标的孩子,是孩子的悲哀,是家庭的悲哀,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再有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好多孩子学会了自杀!而且年纪都很小!我想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对此,我想大声呼喊:救救孩子!六、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问题我们送孩子到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在社会上获得竞争优势,但我们的教育现在还与社会结合吗?我是没听说过,但愿我是孤陋寡闻。我们的孩子读了那么多年书走上社会之后,竟然对社会一无所知,你让他怎么去生存?你让他凭什么去竞争?这不是个严重的问题吗?七、师德问题这方面我不想多说,也不能多说,因为老师是个崇高的职业,我不想去玷污他。我只想讲讲我我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老师王东余老师的几个故事。1、王老师家离学校很远,每天骑车单程要一个多小时。五老师每天早上6点半到教室,晚上陪同学上晚自习后离开学校时是晚上9点,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他家有5个孩子和两位老人。2、当时我们的教室很小,前面第一排坐位离黑板不到一米,老师在定板书时常常会遮挡字迹使很多学生看不全黑板。王老师特意苦练出左右双手板书,在黑板左侧时用右手书写,在黑板右侧时用左手书写,为的就是让学生都能看全黑板。3、王老师对每个学生家长都一一家访,而且是背着学生做家访,背着学生的目的是不让学生增加思想负担,单独与家长研究每个学生针对性的方案,并做到老师家长默契配合。此时,我的眼泪已经在快出来了,不多说了。尽管王老师只是初中班主任老师,但我们班的同学全都考上了大学。各位家长自己对比一下,您懂得。八、教育产业化问题我不反对教育产业化,但我坚决反对基础教育产业化!理由就不多说了。如前面我所说的,我不是老师,我也没有深入研究过教育,但教育对我们国家实在是太重要了,而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教育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胡乱说了些真心话。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有冒犯之处,敬请原谅。我不专业,但我很真诚,不喜勿喷。山寨农夫2020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首届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开始公示,李烈、李希贵、李明新、沈杰、窦桂梅等多位北京知名教育家榜上有名。以下是完整公示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王 湛 (男)教育部原副部长副主任委员尹后庆 (男) 上海市教育学会李 烈 (女)北京市正泽学校李希贵 (男)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吴岳良 (男)中国科学院张志勇 (男)北京师范大学张卓玉 (男)山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唐江澎 (男)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董 奇 (男)北京师范大学韩 震 (男)北京师范大学廖文科 (男)教育部体卫艺司原巡视员委 员马 军 (男)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王 雁 (女)北京师范大学王 蔷 (女)北京师范大学王 磊 (女)北京师范大学韦志榕 (女)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毛 杰 (女)河南省教育厅叶小兵 (男)首都师范大学朱卫国 (男)江苏省教育学会任学宝 (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刘宝剑 (男)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原副院长刘恩山 (男)北京师范大学刘益春 (男)东北师范大学李 雯 (女)北京教育学院李天顺 (男)中国教育学会李明新 (男)北京小学杨 力 (男)中央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辛 涛 (男)北京师范大学沈 杰 (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卫国 (男)西南大学季 浏 (男)华东师范大学郑永和 (男)北京师范大学郝芳华 (女)华中师范大学胡钦太 (男)广东工业大学顾建军 (男)南京师范大学钱旭红 (男)华东师范大学徐长发 (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曹全路 (男)天津市教育学会戚万学 (男)曲阜师范大学游旭群 (男)陕西师范大学窦桂梅 (女)清华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