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青国培(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荣获2020年中国家长信赖教育品牌奖无失

中青国培(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荣获2020年中国家长信赖教育品牌奖

9月24日,2020TIME教育科技大会暨2020中国好教育盛典于上海盛大启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网教育频道与校长邦联合主办。以“疫后重启,育见未来”为主题,汇聚全国1000多家著名教育培训品牌,全方位搭建教育产业链一站式“学习、交流、采购、交易、产品发布、资本对接”平台。大会聚焦教育科技,赋能中国教育培训行业,表彰疫情期间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与机构,值此发展拐点,共迎新生,共面变革。2020年中国好教育盛典聚焦2020年给行业带来的升级与革新,严选教育培训业界的优质教育品牌。评选奖项面向教育培训机构,涵盖k12、素质教育、儿童早教、国际教育、STEM、少儿英语、教培服务等领域,共四大类、近20个奖项。在众多参选机构之中,中青国培(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斩获2020年中国家长信赖教育品牌奖项。(右2为中青国培(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鸿达先生)中青国培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教育技术的研究机构。目前主要有三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教育研究,以教育科学和教育管理研究为主。现在拥有100多名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授、专家团队,主要领域包括教师成长、教育教学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二大板块是培训板块,主要是面对中、高考学生,还有考研人员的学科辅导,包括全科辅导,挖掘尖子生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帮助广大的中、高考生提升学习成绩。另外还有成人教育培训,主要是针对在职人员的晋升学历培训。第三个板块是咨询服务,主要是面对中高考的学生做学业规划、升学指导、学科选科、志愿填报,还有后期的择校等。针对获得2020年中国家长信赖教育品牌奖项的缘由,王院长表示,中青国培教育科学研究院是主打中高考生,包括择校、升学规划的机构,截至目前已为1万多名学生提供学业规划,帮助他们进入理想的大学。中青国培教育科学研究院一直在做良心教育,此次获奖也是源于这么多年家长对我们的信赖。目前,中青国培教育科学研究也在搭建线上线下的平台“中国学业规划网”,主要是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业规划。王院长指出,目前中国的学生很少有规划,包括志愿填报、选专业、选学校,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也更加坚定了中青国培教育科学研究深耕这块领域的决心,目前也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同时,中青国培教育科学研究还搭建了“中国学业规划师”平台。据统计,全国学业规划师缺口在400万,目前还没有一家真正的培养学业规划师的机构,也缺少行业标准。所以,中青国培教育研究院需要以一个学术标准,来制定学业规划师的职业资格证书。针对中小学教师、班主任,还有大学的辅导员及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专业的学业规划师培训。以此来帮助更多的中国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业规划。教育乃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承载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由中国网教育频道与校长邦联合主办的2020年中国好教育盛典致力于推动行业发展,用荣誉记录教培行业发展,让更多的教培机构、教育人在发展道路上凝心聚力、砥砺前行,闯出一条适合机构发展的创新之路。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教育事业道阻且长,以榜样引领未来,激发前行的力量。

如果爱

「聚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研指导崇信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情况

11月25日—26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左晓梅带领教科院督导评估研究所研究员一行6人,在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曹宁子的陪同下对崇信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县教育局负责人陪同。调研组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基本现状、改革发展举措、质量提升主要抓手等方面展开,通过座谈听取县局、学区、学校汇报,访谈学校校长、老师、学生,深入课堂听课、现场查看过程性资料等方式进行。11月25日上午分两个层面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县教科局局长朱新堂从县域基本情况、实施农村小班化教育的背景、主要措施、主要思路和特点、对农村小班化教育的思考等五个方面全面汇报了我县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情况;各学区校长、乡镇中心小学校长、乡村小规模学校校长代表介绍了本校发展状况和规划、生源情况、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学校质量提升路径的选择和经验总结、质量提升的最大困境、对未来发展的期望与建议等,与调研组专家就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交流。11月25日下午—11月26日中午调研组专家先分别集中调研了柏树镇秦家庙小学和木林乡木林小学2所乡镇中心小学,之后分成两组分别调研了锦屏镇长新小学、黄寨镇油坊小学和锦屏镇野雀小学、锦屏镇庙台小学4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在乡镇中心小学调研期间,主要以听取学校校长汇报、参观学校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深入教室听课、查阅相关过程性资料、观摩学校的校本课程等方式,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情况,教师配置和考核、课程开设、经费管理和分配、学生活动组织、质量监控和保障、教师培训、教育评价等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与学校老师进行了访谈,听取了老师们对小规模学校质量提升的看法和期望;与从小规模学校升入的学生进行了座谈,了解学生在小规模学校学习、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以及现在上学经历和感受,对自己学习的自我评价等。在4 所小规模学校调研期间,主要以听取学校校长介绍、深入教室听课、查阅相关过程性资料等方式,实地考察了小规模学校的环境、办学条件、经费状况和发展状况;深入课堂随机听课,掌握课堂教学情况,课后跟教师进行了访谈;与学校校长访谈了解小规模学校推进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措施和策略,学校特色发展,学校质量提升路径的选择和经验总结、目前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期望、想法与建议;与学校教师座谈了解学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成效,获得外界资源、支持与指导的情况、城乡交流的情况等,教学困境和创新手段,学校教学评价情况、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情况等,对专业成长、所需资源、支持与指导的期望及学校整体质量提升的看法与建议;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上学距离、课内外生活、在校学习与生活的体验感受等,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对学校质量的总体评价。通过调研,调研组成员一致认为,崇信县小班化教育针对乡村教育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教育环境的改善和对教育的重新整合,涵盖了教育的全过程,更适合乡村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在一定程度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教学常规、坚守教育初心,改善了乡村教育生态,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本次调研是对崇信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情况的一次把脉诊断,崇信县将以本次调研为契机,按照专家的指导意见,认真反思,不断完善,深化改革,力争把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得更好。来源:崇信教育科技审核:县融媒体中心/邹 磊王 军编辑:县融媒体中心/梁 蕊 张保林

2019中国教育科学论坛主题论坛四聚焦“智能时代的教育”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经济、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培养专业人才应对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如何利用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如何通过教育让学生为全新的智能时代做好准备,是教育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面临的崭新课题。为了对这些问题展开研讨,2019年4月17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承办的“2019中国教育科学论坛”第四主题论坛聚焦于“智能时代的教育”,邀请了人工智能、教育技术、教育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同台对话,进行主题报告和交流研讨,来自全国各大高校、教科院所、科创企业和中小学校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该论坛。中国教科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秦琳 博士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教科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秦琳博士主持。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徐飞玉博士首先进行分享,她以《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题,详细讲解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含义及其影响,分析了当前国际和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她指出,中国具有世界最大的AI潜力市场,吸引了全球最多的AI资本,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我国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要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而就人工智能的人才竞争而言,我国人工智能研究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在相关产业必须提前布局人才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除了设立人工智能课程之外,还应充分理解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和帮助孩子的成长。最后,她也结合联想的研发案例介绍了当前人工技术应用的前沿进展。联想集团副总裁 徐飞玉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的李玉顺副教授以《智能教育发展的当下趋势》为题进行报告。他首先从技术演化的角度,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和当前的研究方向;同时结合案例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前沿应用。李教授特别指出,当前国家各个层面都在努力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落地,但人工智能的知识体系高深复杂,在中小学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首要任务是结合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对课程目标与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小学阶段应当以计算思维培养为重点,初中阶段要以高级计算思维培养为重点,在高中阶段以专题性人工智能技术理解为重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李玉顺 副教授上海市电教馆张治馆长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的13个场景》为题进行分享。他立足于学校这一教育的核心场域,从学校形态的历史演进出发,突出学校所具有的典型时代特征。同时,他指出智能技术融入教育的过程将从作为概念和教育内容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作为工具服务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第二阶段,再到作为思维方式嵌入学习系统、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第三阶段。最后,他描述了“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每位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一门课程都有知识图谱”等智能时代学校教育的13个场景,全景式地展望了未来学校变革的方向。上海市电教馆张治馆长最后一位主旨报告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汪琼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情境化:跨越技术与应用的鸿沟》。她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落地问题,强调智能技术成功应用于教育的最关键因素是“情境化”。她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需要教育人士去发现,去规划,去设计,并在应用中迭代发展;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需要教育专家与人工智能专家合作;未来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将越来越多是联合设计的成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汪琼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李政涛教授对主旨报告进行了点评。李教授从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哲学研究者的视角,对四个主旨报告进行一一点评。他特别强调应当以一种历史发展的眼光,理解、体会和把握智能时代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大势,并提出了两个“时代之问”: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什么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的,永远与人类同行同在的?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能否形成交互共生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李政涛 教授本分论坛第二环节圆桌论坛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曹培杰副研究员主持,云南教育科学研究院罗文院长、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吴明洪所长、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炜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王永固教授作为嘉宾进行了分析。专家们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变革与挑战、智能教育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路径三个话题进行了交流,他们一致认为,尽管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和挑战,但教育也有其自身的独立性,教育的育人本质和核心要素不会改变。圆桌论坛主持人(中)与嘉宾(左一二和右一二)论坛最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田辉副所长做总结发言,并对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目前所承担的教育部委托项目“中国智能教育推进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她指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愿意搭建更多这样的交流平台,推动中国智能教育的发展。中国教科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田辉 副所长本次“智能时代的教育”主题论坛是“2019中国教育科学论坛”的五个主题论坛之一。“2019中国教育科学论坛”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于2019年4月17日成功召开。(全文完)【编辑部声明】1.本公众号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单位立场。 2.本公众号原创文章需授权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 3.欢迎分享本公众号文章。

有纪

有稿费《中国德育》(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征稿

简 介《中国德育》(半月刊,CN11-5338/G4 ISSN 1673-3010)系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德育专业刊物,秉承“民族性、科学性、专业性、开放性”办刊宗旨,坚持“大德育、高品质”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热难点,以服务决策、创新理论、交流思想、分享做法和引导舆论为重点,推动德育改革发展。常设栏目有观察、探索、话题、讲堂、现场、样本、文化等。《中国德育》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话 题“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真正进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五育”并举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应是相互分离、割裂的,而应注重各育之间的融合与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在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有体现。新时代对学校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如何落实“五育”融合的理念,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此,《中国德育》2021年第1期话题聚焦“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欢迎踊跃来稿,以下维度供您参考:1.新时代“五育”融合的价值及内涵;2.“五育”融合的现实困境及出路;3.论体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4.“五育”融合背景下学校美育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5.“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6.探索和实践“五育”融合的区域/学校典型经验;……写作要求:1.来稿可就上述任一维度进行论述,也可围绕话题自选维度。2.观照现实问题,谈透谈实,切勿空泛。字数在4500~5500之间为宜。3.规范撰写(GB/T 7714—2015),“注释”和“参考文献”于文末呈现(标出页码并与内文对应)。4.正文前呈现摘要、关键词,文末注明姓名、单位、职称(职务)、课题、电话、邮箱等信息。5.杂志有规范的三审流程,稿件录用后会给作者邮寄样刊和稿酬。6.本期话题截稿时间:2020年12月5日期待关心、支持、从事德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各界人士不吝赐稿。本刊视通过《中国德育》在线投稿系统的稿件为正式来稿,不接受其他途径的投稿。作者投稿须登录中国德育网站,通过“作者中心”上传。来稿请投至本刊在线投稿系统,注明:话题—“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约稿不一定表明能被刊用,所有来稿均需经过三审,质量为先。稿件一经采用,杂志社将寄送样刊和相应稿酬。请确保投寄作品系个人原创,且没有在其他报刊杂志、书籍或网络平台上公开发表。凡向本刊投稿被录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刊将其作品在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中国德育》微信公众号、国家哲社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平台传播。自来稿之日起三个月内未收到回复,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期待您的来稿。

无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开启“交叉融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必须而且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亟待在交叉融合中实现新发展。这是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交叉融合的教育科学基础研究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讨会”上传递出的信息。会议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在教育学界引起极大关注,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近千位学者与会研讨,超过2万名国内外学者通过在线视频观看和讨论了本次会议。主办方介绍,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加强教育科学与信息科学、神经科学、生命科学及其他相关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研究,探索教育科学基础研究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交流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所需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案。自然科学范式与教育科学研究、网络化虚拟化数据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学习的脑科学基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教育发展、学习科学前沿问题与技术等,都是与会学者热议的焦点。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表示,教育领域是一个具有高度交叉性的领域,揭示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需要多学科共同探讨,尤其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交叉、融合。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从国家发展的高度,开辟支持教育研究发展的专门渠道,并在交叉学科中设立了关于教育研究的支持方向。童世骏希望各学科专家、学者抓住机遇,推动教育研究理论的新发展。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新的时代背景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增加资助投入,从科学技术发展推动教育系统变革着手,以发展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国家教育为目标,汇聚教育科学及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解决教育发展实践中重大的理论应用问题。他表示,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新增设代码,是推进教育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第一步,下一步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成立相关研究机构,围绕教育科学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教育部也将在前沿科学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中予以布局,进一步推动教育交叉融合研究。同济大学原校长裴钢认为,教育研究进入了新时代,2018年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科学走向综合交叉研究的元年。他认为,精准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发展方向,而要做到这点,离不开几个重要的工具,那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脑科学。只有与这些学科密切交叉融合,才能真正揭示教育规律。他还特别介绍了中国脑计划的有关准备情况,并指出了脑计划拟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就包括学龄儿童的脑发育、特殊儿童教育等我们教育领域非常关心的问题。自然科学基金的F0701代码的设立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将极大促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副主任李建军在《基金委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代码设置及其研究方向》的报告中,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什么要设新代码来促进教育科学研究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当前可以并且应该用交叉融合研究方法去探究的重要方向和领域有哪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推动教育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方案是什么,以及相关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者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等大家关注的问题作出翔实的阐述。强调教育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首先是需要改变我们的传统教育研究思维。在题为《改变思维》的报告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认为,包括教育在内的大量自然与社会现象都是非常复杂的,都需要综合各种不同的思维才能真正看清楚问题。他用大量的实例证明,引入不同的学科视角,就是引入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世界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脑科学是未来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高度关注的领域,它与教育科学的交叉融合日益迫切。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旭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报告中介绍了在脑科学及类脑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他认为,脑科学研究不仅是当前国际科技前沿的热点领域,也是理解自然和人类本身的“终极疆域”,而吸取了脑科学研究精华的类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将给世界带来重大的突破性变革,特别是对教育及其教育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教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统计学等不同领域的八位学者分别发言。交叉融合不是目的,作出高质量的教育科学研究才是目的。那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科学研究呢?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刘贵华在《教育科研的时代使命》的报告中,以教育的第五次革命为背景,指出了当下教育科研面临的新挑战、应有的职能及课题申报及成果呈现中出现的问题。在《从教学法(pedagogy)到教育科学(ecational science)——科技时代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再思考》的报告中,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任友群指出教学方式的变化、科技的整体发展及学习科学与教育神经科学的成熟,为“教育科学”提供了新基础。他呼吁要建立跨学科的教育研究新范式,助力中国“教育科学”的形成。教育的一个目的就是试图对学生大脑进行重新塑造,所以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对教育研究日益迫切。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林龙年在《解码大脑》的报告中对人类大脑的构成、主要研究发现、面临的研究挑战以及未来的前景做了全方位的介绍,并阐述了脑科学研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与意义。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周晓林在《社会情感、情感教育与神经科学》的报告中展示了脑科学、神经科学及传统实验研究结合的交叉融合研究方式对情绪研究起到的重要作用。他阐释了神经科学在解释现象中的作用,而计算模型是行为、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交叉融合是多学科研究的必然途径。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在《大数据时代教育研究的变革》报告中认为,一个属于教育的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它不仅会影响学校内部治理的改革,还会驱动教育研究思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逻辑等整个教育领域的变革。他还对如何系统严谨地构建大数据教育研究的新范式进行了探讨。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在《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教育教学》的报告中,介绍了人工智能中的智能阅卷、机器翻译、知识推理、阅读理解技术,说明人工智能在促进精准教学、优质资源应用所起的作用。他指出未来人工智能与教育将不断融合,更好地助力教育、助力因材施教。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还带来了人文社科研究的范式转型。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主任莫雷在《人文社科研究实证化的趋势》的报告中指出当前的人文社科研究呈现出一种实证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他从研究类型、具体案例讲述了实证化的教育、心理学科的学术前沿。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育心理学终身教授张华华在《自适应评测中的算法设计与自适应个性化学习》报告中,从自身多专业交融的求学之路出发,介绍了自适应评测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及自适应学习,他主张要拓展测量理论、方法及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大规模应用,以服务于个性化学习。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在会议总结发言中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必须而且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研究范式转型、学科间交叉融合的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他用典型案例有力论证了没有扎实的实证研究、没有跨学科科学交叉融合研究,就不可能为中国重大教育问题的回答提供可靠知识。(光明融媒记者颜维琦)

落水狗

教育部关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组织申报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全军军事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决定于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开展2020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本年度只设国家重大招标和重点课题指南,其他类别课题不设指南,由申请人自拟课题名称申报。同年度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组织申报办法详见下文:一、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3、国家重大和重点课题申请人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能够担负起课题研究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4、国家一般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国家青年课题、教育部重点和教育部青年课题,不需要专家书面推荐。国家青年及教育部青年课题申请人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1985年3月31日之后出生)。课题组成员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申请。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在站博士后人员均可申请,其中在职博士后可以从所在工作单位或博士后工作站申请,全脱产博士后从所在博士后工作站申请。二、课题申请单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的职能部门;2、能够提供开展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以兼职人员身份从所兼职单位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兼职单位须审核兼职人员正式聘用关系的真实性,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并承诺信誉保证。三、本年度只设国家重大招标和重点课题指南,其他类别课题不设指南。1、申报重大招标和重点课题的,其名称须与指南保持一致,不得自行更改或添加副标题;重大招标课题需参加现场答辩,不参加答辩视为自动放弃。2、流标的重大和重点课题,可以通过委托形式进行研究。3、其他类别课题由申请人自拟课题名称,鼓励开展反映国家需要和国际趋势的前瞻性、创新性课题研究,不支持以编译著作、编写教材、编写丛书、编写工具书为直接目的课题研究。4、自拟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四、申报课题的资助额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为50—80万元、国家重点课题为35—50万元、国家一般课题为20万元,国家青年基金课题为20万元;西部项目为20万元;教育部重点课题为5—8万元、教育部青年专项为3—5万元。申请人要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确定申报课题类别,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合理科学的经费预算。五、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申请人应如实填写申请材料,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不得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5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为保证申报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评审会议召开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评审组专家或邀请学科评审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通报批评;如获立项即予撤项,5年内不得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凡在课题申报和评审中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除按规定进行处理外,均被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采用三级审核管理制度。第一级为“申报者所在单位”(如学校、院系、科研院所等),第二级为“省部级管理部门”(含各省级教育规划办、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第三级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规办)。各级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课题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各级科研管理部门不得收取任何申报评审费用。全规办不直接受理个人申报。

巨人传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

人民网北京11月29日电(孙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在27日北师大宣布成立。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长郑永和表示,研究院将建设成为一个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平台,以科学素养提升为导向,采用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发展,打造全口径、全学段、合科与分科相互协调的科学教育,推动科技创新向教育转化。27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首届科学教育论坛暨科学教育研究院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京师大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杨玉良通过视频向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科学教育应面向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使其具有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他建议科学教育研究院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确立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战略;将教育学研究成果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寻找科学教育的核心要点;在深入研究科学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培养优秀科学教师。他希望,北师大科学教育研究院能够为中国未来的科学教育做出重要贡献,成为中国科学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科学顾问杨学明认为,科技强国建设有赖于顶尖的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有赖于高质量的科学教育,而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有赖于高水平的科学教育研究。研究院的成立为科技创新成果向教育的转化搭建了平台,将会有更多科学家从科技创新成果中提炼出能用于基础教育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素材,助力科学教育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谈到,直接面向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对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深入发展科学教育不仅有助于探索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内在规律,助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厘清科学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路径,推动教育教学系统改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指出,科学教育是一项基于人、为了人的发展的教育性活动,深受社会关注并凝聚了广泛共识。北师大科学教育研究院的成立恰逢其时,它将以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形成和正在发展的学科优势教育资源为依托,充分汇集多方教育专家的智慧和科研成果,促进学科与跨学科研究融合,产出高层次研究成果,完善体系,为繁荣我国科学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与会专家还就“国际科学教育发展前沿与趋势”“科技创新成果向教育转化的发展前景”“我国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乃焚大槐

2020教育品牌影响力舆情报告发布,多维呈现教育行业变革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1月28日,《2020年度“UP新力量”教育品牌影响力舆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该报告由新京报教育频道联合千龙智库共同推出。据悉,报告以中国教育行业521家品牌为研究目标,依托千龙智库大数据,对企业的品牌传播、价值影响、口碑热度、消费诉求等进行分析,并对当前教育行业热点及问题进行解读,为教育企业发展提供新视角,为消费者了解行业现状、认知品牌提供参考。涵盖在线教育、K12等多个细分赛道记者了解到,报告研究周期为2020年1月至12月,依托千龙智库企业品牌价值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海量抓取16736651条信息,全面采集平媒、网媒、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多渠道数据,建立了“品牌传播”“价值影响”“口碑热度”“消费诉求”等维度,涵盖4个一级评价指标及12个二级评价指标。报告通过综合计算教育企业品牌价值传播影响力指数,在形成2020年度“UP新力量”教育品牌影响力总榜TOP50之外,还形成了在线教育、K12、素质教育、成人教育等细分赛道分榜,以及细分领域创新指数、品牌质量、媒体曝光等指标榜单。与此同时,报告深入捕捉行业动态,审视行业热点,剖析行业问题,归纳总结出2020年度教育行业十大热词、十大问题,并对教育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四大建议。十大热词、十大问题呈现行业变革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教育、线上学习成为新业态,教育行业发生深刻变革,报告对500余家教育企业在行业变革中出现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梳理。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科技赋能、市场下沉、审查备案、教育扶贫、在线赛道融资、教育乱象、IPO、爆雷、OMO模式等成为2020教育行业十大高频词,引发舆论广泛讨论。此外,报告对2020年多个网络平台上出现的舆情事件、曝光问题等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出目前教育行业存在的十大问题,包括学员退费难、夸大和虚假宣传、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获客成本高、业绩亏损造假、超期预收费等。在科技和教育加速融合趋势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姜朝晖建议,培训机构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带来的红利,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同时要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规范培训行为,更多兼顾教育的公益属性,为社会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教育培训。千龙智库分析师 李朋伦数据支持 刘昊源 秦茜 宫英慧 宋曼曼数据来源 千龙智库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薛京宁

夫子之宜

华中科技大学举办“教育科学研究院”40周年庆典!

华中科技大学举办教育科学研究院40周年庆典暨教育学科交叉创新发展论坛!10月19日上午,教育科学研究院40周年庆典暨教育学科交叉创新发展论坛在梧桐语明德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邵新宇,副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许晓东参加活动。邵新宇指出,我校教育科学研究院诞生于学校改革学科结构、从工学院转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转型节点上,40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在理工见长大学发展高水平教育学科的新路。他希望,教科院能够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做好一流教育学科建设的谋篇布局,实现更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他要求,教科院要主动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为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我校的改革与发展做好咨询服务;要进一步突出特色、巩固优势、明确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高;要充分发挥我校的工科优势,积极促进学科交叉,切实办好即将揭牌的工程教育研究中心;要敏锐地把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积极发展新的学科增长点。教科院原院长刘献君回顾了学院四十年发展历程。经过40年奋斗,教科院在部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引领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通过形成个人内在理论,以指导教育实践,丰富教育基本理论;通过多种形式为政府、学校发展提供咨询;通过院校研究,服务本校改革、发展。40年来,学院共培养研究生2829名,其中博士生531名。他提到,学院发展要重视教育实践,理论与实践并行,共性生存,特色发展;要重视师资力量,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学会借力发展并从实践中成长;要始终保持民主、自由、公平、公正的氛围;要实现全院师生、学校领导、广大院友、政府以及兄弟院校的共同创造。教科院院长陈廷柱以“在交叉创新中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教育学科”为题,作学院发展展望报告。他提到,学院现阶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位次与影响、专任教师数量与学科专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与国内一流教育学院相比,与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相比,学院发展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他表示,学院将立足中国大地与学校、学院发展需要,把握教育改革发展时代脉搏,尊重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建设成国内一流教育学科,力争在专业领域走向世界前沿。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捐赠仪式、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捐赠仪式、院校研究基金捐赠仪式举行。现场共收到现金捐赠183万元,设备实物捐赠1000余万元。许晓东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捐赠代表颁发捐赠证书和纪念牌。他代表学校向支持华中大和教科院发展的机构、团体和个人表示感谢,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各方联系,相互支持、共同提高。《高等教育研究》副主编曾伟宣读了《高等教育研究》杂志办刊40年来评选出的20名优秀作者名单。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教学会原会长周远清教授在讲话中表示,很高兴参加教育科学研究院40周年院庆并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认为,教科院是我国高水平、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众多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在推动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理念和理论上在全国起到领军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对教科院40周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他希望教科院今后再接再厉,创造更大辉煌。他还表示,“廉颇虽老,但仍愿意俯首甘为孺子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回顾了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他认为,教科院充分发扬了“善于竞争、善于转化”的办学传统,是理工科大学成功建设教育学科的样板。他希望教科院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崇尚创新、鼓励探索、担当作为,着力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地方重大需求和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再作贡献、再续辉煌。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高教司司长张大良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杜玉波会长对教科院40岁生日表示祝贺。他认为,教科院作为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的创会单位,作为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与高教学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学术研究和高校办学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希望教科院能够积极拓展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教学与学习科学研究,开辟教育学科交叉创新发展学术研究新领域,深化科教融合培养人才,以新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成果,展示教科院的新风采。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在致辞回顾了华中大和北大40年的学术发展史和20年的建院史的渊源。他表示,教科院创办的《高等教育研究》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两本期刊成为国内学术交流的高地,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研究轨迹的见证者。阎凤桥祝愿教科院薪火相传、取得更大成就,北大教育学院愿意与华中大教科院及其他兄弟院校同心协力,创造美好的未来。教科院党委书记王小月主持活动,副院长张俊超致欢迎词。毕业院友代表、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教授回忆了自己在校期间的点滴生活,并为母校和学院感到骄傲。教师代表雷洪德教授分享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感受。学生代表任京分享了自己眼中教科院的三种底色——忠诚炽热、热情浓烈的赤诚红,圣洁纯粹、高贵优雅的珍珠白,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森林绿。在教育学科交叉创新发展论坛上,李培根院士、教科院冯向东教授、教科院原院长张应强教授分别以“工程教育当体现人的存在之善”“思维的批判性与批判性思维教育”“我们需要建设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学”为主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并与大会来宾就教育学科的交叉创新发展的理论维度开展了讨论。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阎光才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胡劲松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红教授分别以“教育研究的学科交叉:诉求还是趋势”“教育学科交叉创新的应然与实然”“教育学科交叉的限度”为主题作报告。山西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侯怀银教授,郑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周倩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分别作“教育学交叉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教育学科交叉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报告。互动交流环节,参会嘉宾共同探讨和分享了教育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思考。全国兄弟单位代表、教科院院友、学院在校师生,以及学校部分院系和职能部处负责人近3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采取了在线直播的方式,在线平台收看达2.36万人次。(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通讯员 无忌 陈婧 黄林青)

方今之时

走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

2012年,丰台区教委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创办,成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学校坐落于宋家庄家园小区,占地面积为1192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753平方米。现有六个年级23个班649名学生;教师65人,其中市区骨干教师13人,研究生6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了“丰台实验小学发展指导委员会”,引导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以“团队支持型发展”为核心策略,致力于打造以“每一个都重要”办学理念为灵魂的“欢学园”,为普通小区中的“欢宝们”提供不普通的教育。在欢学园中,孩子们能够充分体验自己的童年生活,积累有利于终身发展的规划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会使用适切工具的能力,为其幸福人生掀开第一篇章。有动力、有能力、有方法、有活力是围绕在“欢学园”孩子身边的主旋律。“自立出智慧,助人显仁德”的校训浸润于每一名师生的心中,让“欢学园”成为一个总有同伴牵手的地方!踏进“欢学园”,每走一步都会留下惊讶、惊异和惊叹!课堂——让每名学生站在中央。“绽放课堂”教学模式为孩子们提供了成长的空间,尤其是在引入美国八大思维图和新西兰“友善用脑”思维导图后,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通过开展思维图读书感受、思维图规划、思维图研究成果、思维图假期安排等一系列活动,教科院实验小学的学生正在将思维图的学习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课程——让每个孩子都有选择权。“绽放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营养”,尤其是“动力课程”、“体育大课间游戏课程”、“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绘本课程”、“‘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STEM课程”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平台。培训——让每位教师成为用脑工作的善行者。“团队支持型发展”的教师团队的建立,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工作站、语文特级教师张立军工作站、美术特级教师杨广鑫工作站的成立,让老师们成为“自立出智慧,助人显仁德”的受益者。活动——让每个孩子成为主角。欢宝美德银行、英语戏剧节、科考探索营、欢宝诚信月历、声音Level自主管理、争做“三好人”等活动,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管理的舞台。孩子们在欢之声管乐团、欢之声合唱团、欢之声双排键团、舞韵舞蹈社团、机器人社团、创意木工社团、足球社团、网球社团等等团中受到大师近距离指导,尽情沉醉其中,特长得到发展。硬件——让每个孩子享受高贵的生活。欢学园“楼外气韵灵动,楼内经典雅致”。主题楼道整体设计,欢宝绘本长廊、古韵京味长廊、科技创新长廊、艺术畅想长廊成为楼内的一道道风景。楼外古诗大道浸润传统、地理园中浓缩景观、体育文化呈环形带,欢宝们在人境互动中获得成长的体验。学校建校时间虽短,但在北京教科院和丰台教委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声望日益提升。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校园文化示范学校、北京市课程先进校、北京市科研先进校、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学校、北京市京城教改创新领军小学、最具幸福感小学、丰台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质学校、丰台区青少年涉台教育基地校、丰台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丰台区足球特色学校……同时,师生代表参加北京电视台“非常向上”栏目,讲述“百姓身边的好学校”;“欢之声”合唱团走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这里是学园,更是乐园。一所富含儿童特质的学校,一所儿童站在中央的学校,一所老百姓满意的精品学校正在崛起!(刘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