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东莞)年会现场见证人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东莞)年会现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7月30日讯 今天上午,2020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中国会展经济(东莞)论坛(以下简称“东莞年会”)举办了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东莞年会在7月29-31日围绕“创新服务模式,发展生态会展”的主题举办多场系列活动。 会议期间发布了2019中国展览与会议统计数据、中国会展经济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会展人征文结果及《2020中国会展经济学术年会论文集》等。本次活动是新冠疫情后会展业界的第一个全国行业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近500位代表参加,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国际会展组织机构负责人、学者进行了线上分享。2020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中国会展经济(东莞)论坛现场 本次东莞年会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和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商务局、东莞厚街镇人民政府、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处承办,东莞市会议展览行业协会、广东现代会展管理公司协办。中国经济网作为战略合作媒体,于7月29日通过国家级经济移动云平台iCE Meeting对首届中国会展法治论坛暨中国会展法律与政策委员会成立大会进行直播。并对本次年会进行全程报道。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外会展活动基本停滞,会展业深受冲击。为积极推进会展业的复工复业,更好发挥会展促进社会、经济、产业、城市发展的平台作用,谋划会展业重启复兴,行业知名专家、省市会展主管机构、会展行业协会、会展研究机构、会展企业以及会展院校等嘉宾与会,沟通交流战疫情谋发展,会展业重启的经验体会和政策举措,共同探索会展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研究探讨会展业绿色环保与生态化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以期通过年会平台全面提升会展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中国会展业整体竞争能力。年会的内容包括主题报告会、专题研讨会、圆桌交流会、东莞会展经济发展论坛、热点问题专题讨论会、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理事会等。 在今天举办的2020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中国会展经济(东莞)论坛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致欢迎辞罗晃浩致欢迎辞。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张志刚讲话。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相关负责人出席。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致辞 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致欢迎辞罗晃浩致欢迎辞 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张志刚讲话 在主论坛的“从疫情大考,看会展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发表了《后疫情时代的会展业发展》的主旨演讲;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名誉主席、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陈先进发表了《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的主旨演讲;东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仲球介绍了东莞会展业发展路径和特色。 会上,还进行了中国产业会展示范区(东莞·厚街)授牌仪式;举行了会展业数据发布暨签约仪式;发布了2019中国展览统计数据;举行了2020年会展业年会签约仪式、2021年研究会年会签约仪式等。中国产业会展示范区(东莞·厚街)授牌仪式 在今天下午和分论坛上,来自国内会展业界人士出席“会展模式创新、服务创新论坛”、“产业链创新合作论坛”、“产业链创新合作论坛” 、“2020中国会展教育论坛”、“ 会展业推介会及成果发布”和“会展人之夜,品味东莞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 本届年会在东莞市举行,东莞地处穗深港经济走廊,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员。会展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近年来,作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东莞市一直坚持“产地办展”的模式,加博会、海丝博览会、漫博会、智博会等一系列高规格展会陆续落地,将“产地办展”模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展会特色更加明显,生态资源更显集聚,上下游产业链联系更加密切,以会展带动当地产业腾飞,这是中国会展业中极具代表性的“东莞模式”。厚街作为中国唯一的“会展名镇”,会展业的发展速度、规模、专业度以及品牌影响力对产业和城市的拉动超过了一些一二线城市。从2015年开始,东莞市政府决定把厚街作为东莞会展核心镇进行打造,开始有意识地将更多优质会展资源向厚街引导。(袁梓/文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供图)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一弓

2020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中国会展经济(东莞)论坛将在广东东莞举办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 袁再青2020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中国会展经济(东莞)论坛(以下简称“年会”)将于7月29日至31日在广东东莞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主题为“创新服务模式,发展生态会展”。年会在传统的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城市专题交流研讨会、中国会展教育论坛等活动的基础上,创新了活动形式,增加以“中国会展法治在行动”为主题的线上会议、城市应急体系建设与会展发展生态论坛等平行论坛。年会邀请了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张志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 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名誉主席、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陈先进等主要嘉宾,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将致开幕词,东莞市领导致欢迎辞,年会还邀请了行业专家、省市会展主管机构、会展行业协会、会展研究机构、会展企业以及会展院校等嘉宾与会,沟通交流战疫情谋发展,会展业重启的经验体会和政策举措,共同探索会展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的路径,研究探讨会展业绿色环保与生态化发展的方法。本次年会是新冠疫情后全国会展业界的重要盛会,会议期间还将发布2019中国展览与会议统计数据、中国会展经济最新研究成果及《2020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学术论文、抗疫征文、专选网文特集》等重要内容。年会的举办将为会展业重启复工打开开关,推动会展业创新发展,促进社会、经济、产业、城市的的发展。

视子所言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科技赋能产业 会展业必须把重启突破口放到线上展开

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记者张雪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在30日举行的新华5G云展服务平台(3.0版)上线仪式上表示,经过这次疫情的大考,会展业的发展模式将呈现出新的局面,科技赋能产业将会占据更加突出的位置。袁再青说,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线下会展活动因为以人群聚焦为要素,短期内难以重启。会展行业必须把重启和复苏的突破口,放到线上展开。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新华5G云展服务平台应运而生。期待平台上线之后,能加强与会展城市、会展主办方、会展企业等方面的紧密合作,不断完善产品功能,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价值实现,确保安全诚信。4月30日,新华5G云展服务平台(3.0版)上线仪式在北京新华媒体创意工场举行。该平台是新华网基于5G、AI、大数据、扩展现实等移动互联网前沿技术,依托新华网客户端构建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平台以“云+会展”理念,充分发挥新华网多终端传播、资源整合和技术赋能优势,为会展行业提供云上展览、线上直播等全流程服务,打造智慧高效的数字化会展体系。

万物云云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贵州会展经济大有可为

作为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的重要议程,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已连续举办4届。本届论坛上,记者采访了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他告诉记者,从第一届至今,作为见证者,他看到了贵州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袁再青认为,酒博会会展经济发展论坛经过多年的培育,已成为中国会展行业极具影响力的平台。这一聚集智库资源的论坛在助推贵州会展业发展的同时,也持续针对国内会展业痛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促进会展业的发展。袁再青表示,尽管贵州的会展业发展起步较晚,但随着酒博会、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国际化活动的连续举办,贵州可谓是享誉国内国际。“近年来贵州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体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主要领导的高瞻远瞩。未来,贵州会展经济大有可为。”他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不可预测性增大,对会展业而言,更是机遇和调整并存。此次酒博会因疫情原因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许多国外参展商未能到现场。袁再青说,待疫情结束后,贵州要积极邀请国际客商、采购商入黔,寻求合作契机。此外,谈及贵州会展业的发展前景,袁再青表示,要用好线上展会、线上论坛、线上展览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展会融合发展。(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张建)编辑:李奕璇统筹:汪东伟编审:干江沄

一多

2020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在莞开幕

7月29日-31日,主题为“创新服务模式,发展生态会展”的2020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中国会展经济(东莞)论坛在东莞举行。作为我国最高规格的全国性行业盛会,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2007年曾在东莞举办,时隔13年再次回归东莞。副市长罗晃浩在致辞时表示,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作为中国会展业界的领头羊,在疫情面前不低头、不后退,联合东莞率先举办首个全国性会展行业大会,不仅是会展产业重启的重要标志,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拉动市场消费更具蝴蝶效应。罗晃浩表示,会展业的复苏,意味着市场的真正复苏,不仅可以拉动住宿、餐饮、交通、广告等上下产业链全面复苏,企业还可通过会展平台获取订单开拓市场,从而形成具有活力的循环系统,为促进经济社会兴旺发展贡献力量。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表示,当前中国会展业的首要任务是推动产业的重启复苏和创新发展。后疫情时代,中国会展业面临着新环境、新特点、新思路。这要求中国会展人加强探索,开拓视野,创新模式,运用新技术,把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记者 曹丽娟【来源:东莞时间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何其偏也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应以“大会展”面对大未来

2月26日,“首届福建MICE论坛暨福建数字会务发展高峰论坛”,在福州闽江世纪金源会展中心酒店举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福建商学院传媒与会展学院魏仁兴院长、福建运通会议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聂祥良总经理、福州闽江世纪金源会展中心大饭店宋勇总经理、福州市商务局程学英副局长、福建省质量管理协会梁剑辉副会长、福州市会展行业协会阮卫星会长、中国会展联盟肖刚秘书长等约200位嘉宾与会。立足地方资源,创新开拓“大会展”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在论坛上发表《中国会展行业的创新与发展》的主旨演讲。储祥银分析了中国会展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并着重从理念创新、题材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四大方面展开了阐述,认为应以“大会展”面对未来。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他提出了“大会展”的概念,认为未来的会展行业应与当地市场和产业资源的基础充分融合,以“会展+”的理念进行开拓创新。展览会的模式可以采取“抱团取暖”的形式,即多个展会相结合,互为买家互为供应商。同时,会展的题材应扩展至更大的范围,如新兴产业、文化特展等等。福建商学院传媒与会展学院院长魏仁兴在《会议业发展趋势》的主旨演讲中,预测了会议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光明前景。他从会议的生态化、情景化、技术化、国际化四个方面预测了会展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认为想要实现会展行业的持续兴旺,一定要依托本地的产业和市场基础,从大数据的维度进行考量,同时要把民族、民俗文化等会展要素融合起来,有助于会展行业做大做强。数字会务优势明显,关注技术与会议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会议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福建运通会议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聂福建运通会议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聂祥良在《数字会务在会议活动中的应用价值》主旨演讲中表示,繁琐杂乱的会议流程和事宜会给承办方带来额外的工作量,这是传统会议的难点和弊端。相比之下,数字会务拥有众多优势,如“低成本高效率解决会务问题、一键创建会议网站、流程管理全场把控、便捷支付安全快捷、权限管理分工协作、微信应用媒体互联”等,展示出其在当今会议会展行业中的应用价值。在论坛“数字会务及3D LED产品发布会”上,福建中会智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杰文表示,将把关注点聚焦在技术与会议的融合性上,关注如何通过技术带给参与者更好的体验,以提升会议效果。由此,移动端会议应用,以及活动的全流程数据积累、管理分析与再利用将受到重视,会议的数字化深层精准营销将提上日程。闽商观察尊重游戏规则,进一步追求差异化会议会展产业作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能有效拉动旅游、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业发展,社会就业拉动效应尤为显著,已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经济领域,也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举办展览11232场,50人以上专业会议110万场,万人以上节庆活动12万场,直接产值5951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6.2%,对社会贡献比较明显,极大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大的同时,会议会展行业也逐渐显示出一些问题,比如展馆的利用率、与特色产业的融合程度存在差异,如何打造独具特色、落地性强的展会值得思考。还有服务的同质化问题,运作模式大同小异,进而造成了同行间的恶性竞争,仅靠打低价牌来抢客源,只会对市场有益无害。会议会展行业经过不断的更新迭代,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数字化已成为许多行业的标配,对于会展行业而言,数字化也早已不是新鲜事物,那么如何在数字化会务这一潮流下,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增强技术与会议的结合,创造出形式更新颖、效率更高、用户体验感更强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平台,是接下来会展行业的创新点与突破点。由此可见,差异化的价值不言而喻。据悉,本次论坛由福建省质量管理协会主办,福建中会智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运通会议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福州闽江世纪金源会展中心大饭店、福建立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本文由闽商杂志-闽商观察原创文图:马英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字字句句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武汉要打造智慧会展产业

长江日报-长江网8月5日讯(记者张维纳)“武汉会展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会展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方阵前列,”8月5日,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在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根据各大城市2019年的办展次数及展馆面积来看,武汉会展实力位居全国15位;在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武汉排名全国第9。 (图为袁再青 记者 许魏巍 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是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知名研究机构。采访中,袁再青提到,武汉是英雄的城市,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将为武汉会展业发展助力。他透露,今年10月份前后,将邀请国内重要的会展主办方及会展企业齐聚武汉,实地考察武汉的办展环境、武汉的会展场馆,共同探讨引进适合武汉产业特点的知名会展。谈及武汉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的优势时,袁再青提到,经过多年积累,武汉已拥有了包括华中车展、机博会在内的知名会展项目;并且,武汉拥有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产业,为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他同时提到,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的区位优势也将带动城市的产业辐射力和市场凝聚力。他在采访中同时建议,打造国际会展之都,武汉还需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经济和产业的国际化水平,要加大培养会展业国际化人才,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项目。“从长远来看,武汉要加速数字化经济与会展业的融合,打造智慧会展产业。”袁再青解释,“数字化”将是未来会展业竞争的核心。【编辑:张玲】【来源:长江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多食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疫情期间地方扶持政策落实调研报告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于3月7日发布了《新冠疫情期间地方扶持企业政策实施落实情况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共收集了来自35个城市的有效问卷298份,调研涵盖了主办、场馆、服务多种会展企业。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根据调查报告,结合行业现实困难和诉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新冠疫情期间地方扶持企业政策实施落实情况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一、企业基本信息本调查面向全国相关城市会展行业企业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员单位,汇总调查问卷的数据,企业基本情况如下:1、调查涉及城市本次调查共收集到了全国35个城市的有效问卷298份,涵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深圳、厦门、青岛、成都、广州、杭州、南京等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东莞、佛山、苏州、无锡、潍坊、济宁等重要会展城市;其中济南40家、上海27家、深圳25家、北京21家和昆明20家,五个城市的会展企业参与度较高,共有133家,占此次参与城市的44.63%。(见表1)表1:调查城市情况2、企业结构分析(1)企业所属会展行业类型参与调查的企业既有会展主办,也有会展服务和场馆设施,其中会展主办企业(机构)110家,占调查总数36.91%;展览场馆企业26家,占调查总数的8.73%;会展服务企业162家,占调查总数的54.36%。(见图一)图一:企业所属会展行业类型(2)企业展览行业类型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288家企业主营业务为境内展,占总数的96.64%;另外10家企业主营业务为出境展,占总数的3.36%。(见图二)图二:企业展览行业类型(3)企业种类参与调查的企业中,以私营企业为主,共240家,占总数的80.54%。外商投资企业11家,占总数的3.69%;联营企业3家,占总数的1%;集体企业12家,占总数的4.03%;其他类别的企业32家,占总数的10.74%。(见图三)图三:企业种类(4)企业规模参与调查的企业中,微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或资产总额≦100万元)51家,占总数的17.11%;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且资产总额≧100万元)197家,占总数的66.11%;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且资产总额≧8000万元 )37家,占总数的12.42%;非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人或资产总额大于120000万元 )13家,占总数的4.36%。(见图四)图四:企业规模从参与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可看出,会展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微私营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其中一半以上为会展服务企业,且主要服务于境内展。二、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情况1、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152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出台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展览业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占总数的51.01%;有146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未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展览业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占总数的48.99%。(见图五)图五:支持展览业有关政策2、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32家企业认为所在城市对展览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电费补贴方面;57家企业认为所在城市对展览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宣传推广补贴方面;93家企业认为所在城市对展览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展位费补贴方面;126家企业认为所在城市对展览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场租补贴方面。(见表2)表2:电费补贴3、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84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针对新冠疫情出台了对于参加境内(外)展会期间减免展位费等的扶持政策,占总数的28.19%;有214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针对新冠疫情未出台对于参加境内(外)展会期间减免展位费等的扶持政策,占总数的71.81%。(见图六)图六:展会期间减免展位费4、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233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出台了相关社会保险费的有关优惠政策,占总数的78.19%;有65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未出台相关社会保险费的有关优惠政策,占总数的21.81%。(见图七)图七:社会保险费优惠政策5、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199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出台了相关税收的优惠政策,占总数的66.78%;有99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未出台相关税收的优惠政策,占总数的33.22%。(见图八)图八:税收优惠政策6、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142家企业认为所在城市对展览业的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增值税;69家企业认为所在城市对展览的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营业税;75家企业认为所在城市对展览业的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所得税;39家企业认为所在城市对展览业的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物业管理费。(见表3)表3:享受各项税收优惠7、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159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出台了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有关优惠政策,占总数的53.36%;有139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未出台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有关优惠政策,占总数的46.64%。(见图九)图九:缴纳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8、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195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出台了银行贷款降息及贴息的有关优惠政策,占总数的65.44%;有103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未出台银行贷款降息及贴息的有关优惠政策,占总数的34.56%。(见图十)图十:银行贷款降息及贴息优惠政策9、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172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出台了为暂缓缴纳经营成本费用的有关优惠政策,占总数的57.72%;有126家企业表示所在的城市未出台为暂缓缴纳经营成本费用的有关优惠政策,占总数的42.28%。(见图十一)图十一:暂缓缴纳经营成本费用三、 企业享受政策优惠情况1、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101家企业受惠返还了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占总数的33.89%;有197家企业未受惠返还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占总数的66.11%。(见图十二)图十二:返还缴纳的失业保险费2、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200家企业受惠延长了缴纳社会保险费时限,并在规定的延迟缴费期限内不收取滞纳金,占总数的67.11%;有98家企业未被延长缴纳社会保险费时限,占总数的32.89%。(见图十三)图十三:延长缴纳社会保险费时限3、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79家企业受惠适当下调了企业职工医保费率,占总数的26.51%;有219家企业未受惠下调企业职工医保费率,占总数的73.49%。(见图十四)图十四:下调了企业职工医保费率4、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73家企业受惠了下调最低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费率,占总数的24.50%;有225家企业未受惠下调最低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费率,占总数的75.50%。(见图十五)图十五:下调最低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费率5、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60家企业受惠到加大企业用工补贴力度的政策,占总数的20.13%;有238家企业未受惠到加大企业用工补贴力度的政策,占总数的79.87%。(见图十六)图十六:加大企业用工补贴力度的政策6、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61家企业受惠停征或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占总数的20.47%;有237家企业未受惠停征或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占总数的79.53%。(见图十七)图十七:停征或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7、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127家企业受惠减免、延期或调整应缴税费,占总数的42.62%;有171家企业未减免、延期或调整应缴税费,占总数的57.38%。(见图十八)图十八:减免、延期或调整应缴税费8、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99家企业受惠“欠费不停供”措施,占总数的33.22%;有199家企业未受惠“欠费不停供”措施,占总数的66.78%。(见图十九)图十九:“欠费不停供”措施9、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60家企业受惠下调贷款利率,占总数的20.13%;有238家企业未受惠下调贷款利率,占总数的79.87%。(见图二十)图二十:下调贷款利率10、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80家企业受惠保险机构对企业适当延期收取保费或适当延长与企业经营相关保单的保险期限,占总数的26.85%;有218家企业未受惠保险机构对企业适当延期收取保费或适当延长与企业经营相关保单的保险期限,占总数的73.15%。(见图二十一)图二十一:保险机构对企业相关优惠11、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55家企业受惠财政贴息的政策,占总数的18.46%;有243家企业未受惠财政贴息的政策,占总数的81.54%。(见图二十二)图二十二:财政贴息政策12、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27家企业被出租方减免了1-2个月的租金,占总数的9.06%;有10家企业被出租方减免了2-3个月的租金,占总数的3.36%;有2家企业被出租方减免了3-6个月的租金,占总数的0.67%;有259家企业未被减免租金,占总数的86.91%。(见图二十三)图二十三:企业被出租方减免房租13、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25家企业受惠因新冠疫情在参加境内(外)展会期间得到减免展位费等政策支持,占总数的8.39%;有273家企业未得到减免展位费等政策支持,占总数的91.61%。(见图二十四)图二十四:减免展位费政策支持四、企业应对及政策建议1、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22家企业在疫情期间裁员,占总数的7.38%;有276家企业未裁员,占总数的92.62%。(见图二十五)图二十五:疫情期间裁员2、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63家企业在疫情期间降薪或取消福利性收入,占总数的21.14%;有235家企业未降薪或取消福利性收入,占总数的78.86%。(见图二十六)图二十六:降薪或取消福利性收入3、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62家企业全部到岗,占总数的20.81%;有69家企业的复工率为80%,占总数的23.15%;有27家企业的复工率为50%,占总数的9.06%;有29家企业的复工率为30%,占总数的9.73%;有111家企业未复工,占总数的37.25%。(见图二十七)图二十七:企业复工情况4、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201家企业在疫情期间无员工流失情况,占总数的67.45%;有40家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为5%,占总数的13.42%;有23家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为10%,占总数的7.72%;有15家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为20%,占总数的5.03%;有19家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为20%以上,占总数的6.38%。(见图二十八)图二十八:员工流失情况5、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13家企业因此次疫情受损10%,占总数的4.36%;有27家企业因此次疫情受损20%,占总数的9.06%;有60家企业因此次疫情受损30%,占总数的20.13%;有62家企业因此次疫情受损40%,占总数的20.81%;有136家企业因此次疫情受损50%及以上,占总数的45.64%。(见图二十九)图二十九:企业因疫情受损情况6、企业在享受扶持政策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1)国家层面未出台关于会展业的专项扶持政策,虽下发了扶持企业的其他相关文件,但对于会展行业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且有些政策所设门槛较高,会展企业无法满足申报条件。(2)部分扶持政策力度较轻,且有一些只是鼓励性政策,是否执行没有硬性要求,比如银行减息、出租方减免租金等具体问题。(3)相关政策何时落地,尚不清楚,且没有具体操作流程无法执行,实施起来比较困难。(4)展会取消的后续问题:包括展馆档期紧张及办展时间集中;场租、酒店费用等是否会涨幅过高;参展商、观众流量减少;国际展商及活动引进遇阻。(5)会展企业贷款难。(6)无法复工或复工后项目减少。(7)税费减免少、执行落实较难。(8)中小型会展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无业务收入,工资、房租、办公等支出压力大。(9)疫情期间申办展会困难。(10)针对会展场馆的政策没有,无法享受返还失业保险费等扶持政策。(11)企业防控防疫物资口罩紧缺。7、企业最希望国家、地方政府提供的支持(1)减免场租或给予补贴,减免办公租金、厂房租金。(2)降低或暂缓税收,增加金融支持。(3)给予企业用工补助,减免、降低、补贴社保,延期缴纳五险一金。(4)因疫情影响,延期办展,协调展馆档期,无法安排档期停办的展会,均给予扶持政策,同时适当降低展会规模标准,提高展会补贴。(5)尽快出台会展业专项扶持政策。(6)发放抗击疫情物资。(7)对符合国家、地方新兴战略性产业题材的专业性会展项目,给予专项扶持政策。(8)银行贷款适当增大、降低贷款门槛。(9)疫情结束后,加大政府办展办会的活动投入,扩大会展业宣传力度。(10)加大线上会展服务企业的补助政策。(王俊杰)

其生可乐

2020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专场推介会(杭州)成功举办

杭州网讯 7月30日,杭州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巡视员张铭带队赴广东东莞参加“2020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中国会展经济(东莞)论坛”。与会期间,杭州市会议展览业协会执行会长叶敏就杭州会展成长脉络和营商环境作了整体推介。推介会上,叶敏结合杭州的交通送达能力、会展承接能力和行业协调服务能力,向大家呈现了一个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的别样杭州。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和浙江省会城市,聚焦对外开放和创新能力两个特点,坚持全市域全方位推进,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新型国际贸易策源地和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文化旅游休闲中心,成为长三角南翼核心增长极。同时,杭州正积极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努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赛事之城”和“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在政策扶持方面,2017年12月杭州正式颁布施行《杭州市会展业促进条例》;2018年制定出台了《杭州市重大会展活动备案办法》《杭州市会展活动指导目录》《杭州市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政策文件,优化了政策环境。在行政服务方面,杭州全市深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会展企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杭州入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备选样本城市,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位列全国第五。在人才支撑方面,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在杭十所高校设立了会展专业,为杭州市会展业提供了充裕的人才后备力量。杭州还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会展人才培训基地管理办法》,有效发挥会展企业的主平台、主战场作用。可以说,目前杭州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程度最高、最具消费潜力和投资潜力的地区之一。2020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专场推荐会(杭州)成功举办,不仅拉近杭州与东莞两座城市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互动和交流,也扩大了杭州会展在国内会展业界的影响力。

耶里肖

中国会展业表现亮眼

率先开启实体展会中国会展业表现亮眼9月5日,作为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专题论坛之一,中国会展业权威信息发布会暨会展业推介会在线上举行,现场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紫皮书)和《全国会展产业政策法规白皮书2019》(白皮书)以及《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研究报告(2018)》(蓝皮书)。“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会展业数量和面积有了新的增长。相比之下,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会展业停摆了半年时间,据预计将出现大幅下滑。”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在会上表示,“由于我国防控疫情的成功,在全球率先重启了实体展会,会展业出现了有序的恢复性增长,很多大中城市下半年的会展安排出现了十分可喜的局面。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中国会展业在全球行业中的比重和地位将会出现明显的提升。” 展会规模扩大取代数量增加紫皮书显示,2019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环境中,中国展览业低速增长,展览总数达11033场,展览总面积达14877.38万平方米,数量、面积同比分别增长0.6%和2%。据陈泽炎介绍,2019年,中国展览业呈现八大特点:一是规模扩大取代数量增加,称为增长主要动力。二是专业展增长好于消费展,发展结构趋于优化。三是大型展会稳步成长,上海集中全球最多超大型展会。四是展览城市作用增强,举办地集中度提高。五是一城多馆成为常态,展馆建设大型化。六是中国自办展在“一带一路”国家保持增长,“走出去”发展还须加力。七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加,展览企业各有应对。八是政府主管部门减少,高校会展专业教育规模可观。紫皮书还显示,展览面积前100强的展会项目,其“入门”面积数据比2018年又有提高。其中,政府、国资、协会项目44个,外资项目29个,民营27个。从地域来看,上海以40个项目排名第一,广州(14)、重庆(7)、成都(6)紧接其后,北京、天津并列第五,均为5个。在全国会展产业政策法规方面,白皮书显示,中央一级发布的涉及会展业的政策有6件,包括《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等。地方政府发布的会展业政策57件,约占总数的50%。组展商实力仍待提升在国际经贸环境和地缘政治不稳定不确定、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大环境下,会展业的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趋势将会是怎样?中国在全球会展业的地位又如何?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敏指出,中外会展业呈现“阶梯式格局”,欧洲仍处于全球会展业中心,而中国发展迅速,在单项指标上可与世界会展强国德国、英国相匹敌,然而与欧洲、北美整体比较,实力仍有待提升。蓝皮书显示,根据上海指数(SMI)会展生产力三要素指标体系综合评估,当前全球会展市场呈四区域五梯度分布,欧洲市场仍处于主导地位。德国继续以绝对优势独占第一梯度,综合排名全球第一。在亚洲市场,中国表现最为亮眼,展馆指数跃居世界第一,综合指标位居全国第二梯度,上升幅度较大,与德国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组展商实力不足仍是中国会展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世界会展城市分布中,中国有上海、广州、北京、昆明等16个城市入围。在此轮评估中,上海场馆设施和展会项目超越巴黎、法兰克福和汉诺威,但组展商实力相对较弱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变。对于未来趋势,张敏认为,会展业进入了创新发展2.0时代,线上线下互相促进,未来将以新技术驱动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更好运行,中国会展业将在常态化防控中实现有序化突破。此外,作为加快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上海,正在编制会展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下一步将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提升会展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打造国际化城市会展促进体系,到2025年全面建成市场机制更加成熟、会展企业更有活力、品牌会展更加集聚、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