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复通为一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相关政府/学校以更开放的姿态对待社会各类业态的进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同时2.0时代希望将1.0时代买来的设备用起来,收集并实现各类数据的连通,以数据为驱动来提升教学效率和体验。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大约贡献了70%-80%的份额,国家拨款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育信息化市场产业链上各服务环节的界限趋于模糊,但上中下游市场特点明显:上游重资产,中游重渠道,下游重效率和体验。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呈现出市场体量大、市场高度分散、地域性强的特点,垄断型企业尚未出现意味着市场可供攫取的空间非常大,各领域企业伸出触手开始圈地。现阶段教育信息化行业处于缓慢平稳增长期,企业间竞争加剧的同时合作也不断深入。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升级、C端用户付费市场的拓展等都是刺激行业快速增长的机会点。宏观环境:坐享天时地利人和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的必要性从B端到C端研究的转变:教育行业toC市场重点在于满足C端用户对“效果”的满意度,而toB市场则更加强调帮助企业客户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作为与toC截然不同的市场,教育信息化行业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逻辑,对其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也极具必要性。市场成型且进入发声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已经明确成型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各类玩家纷纷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整合并最大化输出自身资源,进而为学校、政府、教育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针对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研究需更加关注企业的服务链路及其周边潜在机会,分析业内重点企业的布局和运营思路,帮助市场玩家或待进入的企业了解行业重点竞争领域、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市场空间大,潜在机会多:从需求端看,50.7万余所学校(含学前教育)、2.6亿余在校生(含在园人数)和1600余万在校老师,对信息化的需求庞大且持续。从供给端机会看:1)硬件产品会随着技术升级而进行产品迭代;2)软件及服务产品随着服务场景的深化、数据分析技术优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有更多可供挖掘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服务类型;3)内容方面,新增科目知识体系的合作开发、原有科目知识图谱的建立与抽象等都是潜在机会;4)B端提供服务后,潜在的C端流量入口已经占据,对C端付费市场的挖掘仍充满想象空间。主要服务类型软件/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两种服务类型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企业主要有四种服务类型:1)硬件提供商;2)教务管理软件/技术平台提供商;3)教学管理软件或教学内容提供商;4)补充性的课程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一种和第二种侧重于教学、教务线上化,得益于政策自上而下的推动,市场发展快且相对成熟,行业主流玩家多具有成立时间长、具有政府背景或母公司支持的企业。第三种和第四中则是将服务场景拓展至教学过程中,多为创业公司在不断摸索,向学校(B端)或学生/家长(C端)收费是其主要业务展开逻辑。第三、四种模式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一,服务对象涉及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不同用户在需求、使用习惯、使用目的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需要考虑开发成本、开发周期和差异化竞争等因素;其二,受政策影响大,企业的业务逻辑可能因为政策不向好而停滞,甚至终止;其三,如何为C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收费需要不断摸索和验证。政策环境:教育信息化2.0做创收以“用”为出发,以数据为驱动,以提升效率和体验为根本,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技术环境:教育+科技的不断试探成熟技术向教育领域“蔓延”,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技术在教育的应用滞后性强,即技术成熟了,与教育的适配性或融合度不一定高。整体来看,现阶段中国的教育+技术主要有三点特征:其一,体制内学校受教育部门监管严格,改革难以推进,其受技术影响的速度和程度都比体制外培训机构慢;其二,高学龄阶段受众成熟度和自控力比较高,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更深;其三,技术多应用在教学活动的外围层次(即“练-测-评”),相关的学习数据结构化程度高,分析和反馈机制好;与思考和规划相关的核心环节“教”现阶段尚处于初级阶段,产生的数据也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但即便如此,师生的教学效率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未来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市场空间:四千亿市场等待被分割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2019年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艾瑞咨询统计及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未来两年持续增长但增速趋于稳定。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硬件设备自上而下的推广和购买。十九大之后,硬件普及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刚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软件和服务市场,市场处于赛道抢占期。未来,随着5G、AI、VR/A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硬件升级、覆盖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以及C端用户的付费场景增加等,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将迎来一波新的高速增长机会点。产业链条:要产品要服务更要有渠道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结构上游企业市场集中度高,中游市场极度离散,中游企业对下游市场的拓展受渠道关系影响大中游端:重渠道、重合作赛道技术+合作是硬件产商迎接一下增长红利的关键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供应商优劣势明显。其中优势主要有三点:其一,采购政策自上而下推行,市场盈利模式清晰(即直接向政府/学校收费);其二,受技术推动,硬件产品的品类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其三,经过教育信息化1.0的建设期,厂商已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和渠道。反观不足,也有三点:首先,硬件设备未真正用起来,用户对产品依赖性差;其次,现阶段硬件普及基本完成,预算申请难度大,市场增量空间有限,未来市场红利可能出现在与技术升级相关的硬件设备升级或迭代方面;最后,市场渠道依赖性强,很难全国性扩张。就未来而言,硬件设备产商一方面需要把握新技术(如5G)的节点,加速产品升级或迭代,另一方面,更需要与软件产商、集成商深度结合,互利互惠。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1)教育信息化软件服务市场重视用户体验,易垂直细分、易聚集流量、易规模经济,但也易沦为标准化产品中游端:重渠道、重体验赛道(2)综合类服务供应商本身具有很强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对内可提供整套服务,对外拓展可成为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市场特征:多方混战,各显神通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1)A股上市企业教育业务占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比重不足4%教育信息化覆盖的服务场景广,服务对象涉及从学校到政府、从校长到教职工、从学生到家长等各个类型,服务内容囊括了政府管理、学校运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校沟通等方方面面。从市场主流玩家来看,包含传统教育信息化企业、新兴创业型教育信息化企业、大的互联网企业、传统教育企业以及其他或转型或布局的企业五大类,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又高度离散。据艾瑞不完全统计,2018年部分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教育营收大致150亿左右,占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的比重在3.7%左右,市场极度分散。特征二:市场极度分散(2)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和营收情况从部分A股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内容来看,单一服务类别的企业较少,大部分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这与他们进入市场较早,积累了足够的渠道资源、客户资源等息息相关,同时这些资源的积累为他们向系统集成商的角色过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现阶段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营收高,但教育业务占比低,教育市场服务竞争激烈。发展启示:搜索新一轮市场增长点启示一:部分玩家向集成商发展系统集成商的数量和类型增加,市场扁平化程度高据艾瑞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有超过50%的企业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新三板中有25%的企业同时发展系统集成服务,整个市场玩家中系统集成商仍有较大空间可供攫取,市场扁平化程度有望增加。渠道、客户资源、口碑、管理、服务、技术和整合能力等是系统集成商的核心要素,对于渠道依赖性强、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的教育信息化行业而言,很多厂商都可以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而向系统集成商发展,通过拓展服务类别和服务范围,既可以夯实已经建立的客户资源,又可以丰富/构建产品体系,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当然提供集成服务时尽量做到服务体系轻量化、操作/管理简易化。启示二:“马斯洛需求”的适用性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市场空间大,拓展相对容易不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受当地的经济、政策等影响而不同。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水平高,高精尖产业多,其教育信息化程度高且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更加具象,如将什么知识通过什么方式点引爆后,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性的学习路径设计和学习内容推送等。贫困地区属于市场空白区,他们的诉求比较集中,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师生教学需求。相比较而言,欠发达地区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生对教育信息化都有一定认知,并且希望通过信息化助力当地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普及,故当地对教育信息化企业接纳度高。能够带来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沉浸感的企业将优先获得当地市场“入场券”。启示三:C端增值服务市场值得拓展如何将C端流量转化为付费用户是关键目前教育信息化市场比较成熟且经过市场验证的服务模式是直接向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售卖自上而下的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对于将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作为通道打开C端流量入口进而向C端收费的模式(即2B2C模式)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成功的案例(如口语100向学生收取人工智能老师的服务费用),但就整个市场而言,2B2C模式的服务价值需要不断挖掘和放大,以满足C端市场的付费意愿和期许。整体来看,企业想要针对C端用户收费,首先需要了解用户不同阶段的需求,其次要结合自身资源制定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最后要衡量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打破用户付费意愿与需求程度之间的落差。在提供C端服务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两点,即投入产出比和实时把握政策风向。总结:建议&展望—整体市场从需求满足看,短期内重点满足定制化需求,长期看需要关注行业标准化走势;从客户拓展看,离客户越近的渠道,其投资价值越高总结:建议&展望—细分市场大企业打造生态布局,小企业提升服务价值对于上游产商:明确自身业务体系构建的方向和全局性,针对性的寻找下游合作伙伴,打造企业全产业的生态布局。对于中游硬件提供商:1)5G风口下VR/AR市场、直播教学市场值得重点关注。2)大的硬件提供商可以利用自身渠道、客户等优势直接向系统集成商过渡。3)细分垂直领域对硬件设备的需求也可能出现小而美的市场,如音乐类。对于中游软件提供商:1)对于深度垂直且易沦为标准品的软件服务商,主要有两种路径:其一,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其二,守住学校流量入口,争取C端市场,保证潜在增量空间。但现阶段从可行性方面看,更看好第一种路径。2)对于深度接触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商,如教学系统,挖掘并利用自身的数据资源以建立竞争壁垒是当前重点。目前来讲,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业/权威机构合作开采数据资源的价值似乎更具可行性。对于中游内容提供商:重点要明确自身对校内教育资源的“补充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市场新兴的、尚未建立健全的学科是最好的切入点。但内容提供商需要传递出内容的专业、权威性,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与学校合作,共同研发知识框架和教学内容体系;其二,与业内专家/专业机构合作开发。除了课程内容之外,与新兴硬件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如VR/AR在实验、特定教学场景)也表现出一定潜力。

天职

艾媒咨询: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在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刺激下,在线直播行业恢复了强势增长劲头,预计2020年用户规模将有望达到5.26亿人。在线直播行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形成创新模式“直播+”,同时,专业性更高、制作更精良的 PGC内容也成为直播行业内容创新的发展方向。直播平台以媒介优势与扶贫、公益课程相结合,传递正能量实现社会价值。(《艾媒咨询|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38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宅经济”助推直播行业,2020年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规模预计达5.26亿人。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整体保持稳定上升的发展态势。网络直播行业在经历高速增长后经历了2018-2019年的行业沉淀阶段,而2020年在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刺激行业又恢复了强势增长劲头。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将有望达到5.26亿人。深耕内容,多领域渗透,在线直播行业深挖经济潜力同时彰显社会价值。“直播+”模式赋能传统产业,重构传统场景、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多领域渗透带动社会就业新动态,跨界直播、跨界综艺等形式层出不穷。直播平台以自身流量优势旨在实现社会价值,在助力公益、助农扶贫和抗议救援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内容不断丰富,在线直播成为社会主流声音传播渠道。疫情期间,各直播平台和新闻机构等严肃媒体合作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及时宣传最新资讯,助力抗议救援。未来直播平台不仅是娱乐内容传播的平台,同时也能成为社会主流资讯内容传播的重要渠道。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在线直播行业进入多维发展阶段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的发展主要经历四个时代。2005年开始的第一个时代可以概括为秀场直播互动时代,YY语音、六间房等秀场直播平台以秀场直播、观众打赏作为主要运营模式;2014年以来,随着游戏市场的发展,斗鱼、虎牙等游戏直播平台高速发展;2017年以来随着移动设备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逐渐扩大,庞大的用户群为垂直内容的演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19年,“云购物”、“云学习”、“云演出”等各种各样的直播创新层出不穷,直播与传统行业进一步融合。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发展进入多维发展、多强并行的成熟阶段。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图谱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规模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整体保持稳定上升的发展态势。网络直播行业在经历高速增长后经历了2018-2019年的行业沉淀阶段,而2020年疫情期间受到“宅经济”的刺激行业又恢复了强势增长劲头。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用户规模将有望达到5.26亿人。模式创新:直播+赋能传统产业“直播+”模式以直播媒介输出社会价值,模式重构传统场景、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在线直播向细分领域拓展。主要包括直播+电商、直播+文旅、直播+本地生活、直播+教培、直播+演出等,进一步提升直播渗透率,使在线直播更加生活化、日常化。内容创新:UGC走向PGC,平台发力自制内容赛道当市场继续发展,观众对同质化的 UGC 内容审美疲劳,那么专业性更高、制作更精良的 PGC内容则成为直播行业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除了UGC内容,越来越多的直播平台已经开始涉足PGC内容,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高质量的PGC内容来获得更多的泛用户并提高人口红利。公益力量:平台传递正能量,主担社会责任直播平台以媒介优势实现社会价值,主要包括直播+扶贫、直播+抗疫、直播+公益课程等方式,在公益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为重要的角色。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发展特征总结直播+发展潜力直播+万物趋势凸显,直播+电商、直播+文旅、直播+本地生活、直播+教培、直播+演出等创新模式层出不穷,成为商家营销新模式以及大众文化娱乐基础媒介。直播+社会价值直播平台凭借其大流量的媒介优势,加速实现社会价值。直播企业严格自律,深化内容生产;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肩负网络视听媒介平台传播使命。用户观看需求多样化,集娱乐、购物、学习于一体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 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观看直播的原因和动机中,前三分别是消遣娱乐、了解产品信息和获取知识技能。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观看直播主的需求逐渐多样化,不再仅限于娱乐,在线直播平台也开始针对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升级直播产品和内容。直播+渗透至各个领域,娱乐消遣仍为主流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 2020上半年,直播+娱乐消遣仍是主流,除娱乐消遣外, “直播+”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休闲购物、社交互动、资讯传播、营销推广、学习培训等不同场景都用到直播+。趣味挑战成为泛娱乐平台直播用户的偏好创新形式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对泛娱乐平台创新内容更偏于新奇有趣的趣味挑战、脱口秀形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直播平台内容生态不断丰富完善,创新高质量、丰富有趣的内容将成为泛娱乐直播平台的重要立足点。近六成用户认为直播平台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近六成受访用户认为直播平台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表现突出,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前,随着直播+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直播平台也利用直播+媒介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内容同质化泛娱乐直播平台最大痛点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用户认为泛娱乐直播平台存在内容同质化问题,此外,主播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创新及内容低俗也成为用户关注重点。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娱乐平台应该积极创新,提升直播内容的质量以更好地发展。用户认为内容优化为解决规范化问题最主要途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用户认为解决泛娱乐平台规范问题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平台自身。四成用户认为平台应加大优质自制节目、内容的布局。此外用户也认为提高监督意识,及时举报反馈不良内容及现象是重要途径。KK直播:深耕内容,寻求发展新机遇作为国内手机娱乐直播的开创者,KK直播深耕泛娱乐直播,寻求合作与突破,独立主播数量达20万,合作经纪公司超过600家,实现累积注册用户1.5亿,构筑了强大的平台生态和流量变现模式。 KK直播深耕平台内容,以强互动性获得高用户黏性和满意度,通过战略合作、直播出海等方式不断寻求发展新机。KK直播:承担社会责任,社会价值凸显KK直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等主办的2020创新型国家发展论坛暨发布会中荣获金i奖“2020年度正能量先锋直播平台”奖项。截至2020年6月底,KK直播已完成正能量主题直播8500多场,涉及文化、科技、历史、军事、体育、教育、公益等众多内容,累计直播时长3.3万余小时,在线观看4.1亿人次,参与主播达500余名。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直播内容日渐丰富,精品化发展,赋能主流媒体,传递主流声音监管逐步完善、平台布局日益成熟、年轻用户群为主的用户需求等加快在线直播行业内容生产的精品化和去俗化。目前直播行业的内容生态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从疫情期间新闻机构等严肃媒体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可以看出,严肃内容与社会民生、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用户对于严肃内容的需求仍然是刚需,直播平台不仅是娱乐内容传播的平台,同时也是严肃内容的传播渠道,为传递主流声音提供了新的阵地。技术赋能升级直播体验,“直播+”融入各个场景随着5G等新基建浪潮发展,技术赋能直播升级可期。直播画质清晰度、速度流畅度将有大幅提升,同时新技术催生沉浸式、实时交互的直播模式发展,助推直播体验升级。此外,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直播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行业生态日益丰富。直播+电商、直播+文旅、直播+本地生活、直播+教培、直播+演出等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深挖下沉市场人口红利直播场景发挥下沉优势,赋能传统行业挖掘下沉城市用户红利。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用户下沉是近年来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对于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娱乐方式较少,而空闲的娱乐时间较为丰富,加强对该部分用户的挖掘,可以为在线直播开辟市场空间。在线直播市场下沉发展,也将推进在线直播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直播助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直播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助推作用,后疫情时代,直播搭建的多渠道并行方案成增强经济韧性的有效路径。以罗永浩电商直播为代表的消费现象,体现出了直播这种媒介形式极强的互动性和临场感,直播所构筑起的互动场景,充分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真实、现场示范商品等心理需求,相对于传统的电商模式,激发了用户购物欲望。可以预见即使疫情结束,未来直播也将成为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的标配销售渠道。本文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

得之也死

2018中国互联网招聘用户规模近2亿,平台将更趋向专业化、精细化

产业变革、技术升级、政策扶持以及90后用户人群的崛起,其对招聘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驱动了互联网招聘行业的发展。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招聘用户规模接近2亿,近八成求职者偏好利用多个网络招聘平台来拓宽应聘渠道,但各个主流招聘平台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综合招聘平台依然是求职者的首选,成功率是求职者选择网络招聘平台的首要因素,而企业信息不真实成为求职者最介意因素。未来,互联网招聘平台将更趋向专业化、精细化,向技能培训延申, 盈利模式将加速向C端拓展,AI在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互联网招聘行业概念界定互联网招聘行业是指以互联网招聘服务为主营业务的行业,即企业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技术手段建立招聘平台或网站,并帮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完成招聘和求职的服务行业。互联网招聘行业宏观发展环境——政策2018年“人才抢夺”战高潮迭起,一二线城市纷纷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政策主要围绕“户籍落地、住房政策、直接补贴”三个方面,优惠力度也一再加大。除针对高校毕业生争夺之外,各地政府也开始重视外籍人才以及蓝领技能型人才的引入。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才抢夺”战的开启从侧面反映出人才供需在地域上的失衡,这为互联网招聘行业带来新机遇,互联网招聘行业竞争的焦点将不再局限于“北、上、广、深”这类超一线城市。互联网招聘行业宏观发展环境——经济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在中国GDP总量的比重持续增加,2018年上升至52.2%。除对GDP贡献率提升外,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能力方面也进一步增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会进一步倒逼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就业总量压力仍会持续,就业结构性矛盾也将日益突出,互联网招聘服务质量要求趋于提升。互联网招聘行业宏观发展环境——社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劳动力人数近9亿,其中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数约为1.7亿,占18.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大幅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但相较于就业总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比仍然较低。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的加速推广,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特别在一些传统的服务领域,进入门槛将被抬升,底层从业人员急需提升自身素质来适应工作中的新变化,这为互联网招聘平台创造了教育培训等其他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互联网招聘行业主要模式互联网招聘用户规模稳定增长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招聘用户规模接近2亿,增长率为15.0%,预计用户规模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2019年1月中国主流招聘APP用户月活数量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前程无忧以超过1000万的活跃用户数排在招聘类APP首位,其次是智联招聘,月活用户约为685.1万,BOSS直聘和斗米这类新兴招聘模式的平台成长较快,月活数量均超过300万,定位于中高端人群的猎聘网,APP月活数量仅有154.9万,排名较靠后。求职者普遍利用多个招聘平台来拓宽应聘渠道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八成求职者偏好利用多个网络招聘平台来拓宽应聘渠道,其中52.1%的求职者会使用2~3个招聘平台进行求职,使用4~5个平台的人数占17.8%,选用5个以上的平台的人数占8.6%;而使用单平台的求职者占比仅为21.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前多个互联网招聘平台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补充关系,它们为求职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综合招聘平台依然是求职者的首选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当前主要的五种互联网招聘平台模式当中,综合信息招聘平台是众多求职者的首选,占比达48.5%;其次是分类信息招聘平台,占比为33.4%;垂直类招聘平台排在第三位,占比为28.7%;社交招聘平台与新型招聘平台比例相差不大,约为二成。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综合信息招聘平台成立的时间普遍较长,长时间积累的广泛用户是其排在首位的主要原因,但其他几种模式的平台成长速度也非常快,综合平台的先发优势越来越弱。成功率是求职者选择网络招聘平台的首要因素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求职者在选择网络招聘平台时优先考虑的五大因素分别为,求职成功率高、职位匹配精准、企业信息真实、职位信息丰富、信息更新及时,其中求职成功率是首要考虑因素,占比达29.5%。企业信息不实是求职者最介意因素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网络招聘平台各种不良体验中,求职者最介意企业信息不真实,占比达34.8%;其次是个人信息遭泄露,占比为31.8%;介意求职耗时长的占28.1%,信息更新不及时也是求职者较为介意的因素,占比为27.2%。求职者的付费习惯正在形成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求职者的付费习惯正在形成,仅有28.7%的调查对象没有使用过招聘平台的付费服务,使用较多的主要集中在简历、职业咨询与规划、课程培训等方面。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愿意对提高求职成功率的服务进行付费,未来网络招聘平台在求职者增值服务的领域大有可为。猎聘网——营销策略分析一直以来猎聘网都非常重视品牌营销,特别是企业成长初期,投入了大量经费进行品牌推广。自2017年开始猎聘网开始调整营销策略,大幅压缩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已由2015年的118.0%降至59.1%,2018年上半年依然维持平稳态势,占比为57.6%。猎聘网——内忧外患难破盈利瓶颈数据显示,猎聘网2017年末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899.80万元,2018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294.70万元,相比超8亿元的营收规模,盈利能力较弱。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猎聘网选择的中高端赛道虽然能助其迅速脱颖而出,但增长天花板问题明显,制约其成长想象空间。外部竞争方面,面临来自综合招聘平台和传统猎头公司的双重压力,短期内猎聘网仍将处于盈利难的窘境。猎聘网——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男性是其主要用户艾媒北极星互联网产品分析系统数据显示,猎聘网用户以年轻男性为主,其中男性用户比例高达69.3%,女性用户占30.7%。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占比达42.6%。BOSS直聘——品牌定位分析BOSS直聘于2014年7月上线,致力于为企业老板和职场牛人搭建高效沟通、信息对等的移动交流平台,以一种去中介化的模式缩短招聘流程,快速完成招聘。BOSS直聘——直聘模式遭质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BOSS直聘标榜的让求职者与企业老板直聊的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社会分工理论的一种革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较多困难,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企业老板缺乏足够的精力与众多求职者进行直接沟通;另一方面,求职者无法避免不匹配企业造成的信息骚扰。由于沟通门槛降低而带来的信息泛滥,让企业老板和求职者都疲于应对,业内也纷纷质疑其模式更趋向于营销噱头而非创新。BOSS直聘——职场新人是其主要用户斗米——品牌定位分析斗米成立于2015年,隶属于58赶集集团,同年11月完成集团分拆独立,最初定位于兼职平台。2018年上半年,斗米进行战略调整,由“斗米兼职”升级为“斗米”,品牌定位从兼职平台转变为为灵活用工平台。斗米——规模化道路多阻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斗米定位于灵活用工市场是对当前主流全职招聘平台的有效补充,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整体规模化发展道路仍充满诸多阻碍。首先,灵活用户市场供需不稳定、标准化程度低、竞争对手多等因素制约了其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另外,求职者付费意愿低,企业议价能力强,对斗米收入规模的增长也造成较大影响。中国互联网招聘行业发展趋势解读互联网招聘平台趋向专业化、精细化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职业和岗位将会更加细化。一方面,企业需要在有限的成本下找到专业化的人才,另一方面,求职者也希望能快速搜寻和匹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人才供需双方都需要互联网招聘平台提供更专业、细致的服务,而当前主流的互联网招聘平台都是多行业甚至全行业覆盖,往往很难提供专业和精细的服务。未来立足于专业化、细分化服务的招聘平台将更受欢迎。互联网招聘平台服务向技能培训延申人才结构性矛盾归根结底在于求职者和企业的适配性不高。究其原因,求职者缺乏相应的技能和经验,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众多中小企业不愿花较高的成本培养人才。未来,互联网招聘平台倾向于将服务延申至求职者技能培训方面,通过提高适配性来达到解决用户根本痛点的目的。盈利模式加速向C端拓展目前,互联网招聘平台主要针对B端用户进行收费,在产品及服务方面也主要向B端倾斜。对广大的C端用户而言,求职是一种刚需,而且年轻一代求职者的付费习惯正在形成。部分平台已经开始尝试向C端用户提供收费服务,但整体规模较小,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招聘平台的服务不断向C端延申,利用C端实现利润增长也将加速落地。AI技术推动互联网招聘行业升级发展互联网招聘行业将是最早实现AI技术应用的行业之一,众多互联网招聘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而依靠传统的人力检索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利用AI技术实现精准推荐和匹配将有效提升招聘速率,提升用户体验。AI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整个行业升级发展,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秘密战

DataFocus带你看2020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是一个动荡之年,新冠疫情、美股熔断、长租公寓爆雷…虽说2020年是经济寒冬年,可是市场也同样出现了经济火热的一面。疫情期间,每个行业都受到了波及,不少传统线下行业的企业遭到重创面临倒闭,然而对于SaaS行业而言,又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DataFocus将带你看2020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研究报告,通过对SaaS行业的发展状况展开分析,帮助您加深行业了解。(本文数据来源:艾瑞咨询,文末附赠研究报告电子书)企业级SaaS行业发展的基本要素首先,企业级SaaS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三大基本要素:信息化、云服务、政策。基础要素1:企业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程度是SaaS行业发展的土壤。信息化程度越高,通过计算机技术提高经营水平的能力就越强,互联网企业用户的数量也会越多,软件普及率也会更高。目前而言,中国的信息化程度还和美国有较大差距,原因是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基本进入信息化社会,随后的40年中,IT技术不断提升,互联网应用也得到普及。而中国在20实际末才开始发展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较短。国内IT贡献的GDP仍不足。基础要素2:云服务发展水平云服务是SaaS行业的驱动力。这一要素既决定了SaaS产品的服务能力,也影响了用户对云服务的使用意愿。现在SaaS有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部署形式,但公有云是目前使用最普遍、广泛的方式,尽管仍有企业对其安全性保有存疑。云服务模式在中国的普及率已从2017年的54.7%上升至2019年的66.1%,随着中国基础云厂商技术提升,市场教育逐步见效。基础要素3:政策法规推动政策法规对企业级SaaS发展的推动力来自几个不同的角度。针对部分企业用户担心的云端软件网络安全性问题,中美均出台了关于保障用户隐私、电子通信隐私和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对云服务的服务质量作出规范。政府出台《推动企业上云的实施指南(2018-2020年)》等,使一部分企业新增了对SaaS软件的需求。一些政策法规虽与云服务并无直接相关,但是促成了企业对深耕行业的垂直型工具型SaaS产品的需求,如美国企业在员工管理上需要遵循各人种无歧视雇佣等原则,高昂的罚款促使企业需要HRSaaS管理软件帮助其实现合规管理。整体而言,政策的推动力来自于帮助企业增强使用信心、激活企业使用需求。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发展历程企业级SaaS厂商从萌芽阶段,发展到快速成长阶段,直到现在的业务拓展阶段。行业痛点企业级SaaS在中国处于市场繁育期,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一些不足成为行业发展的掣肘。从供给端的角度,虽拥有软件功能,但是产品对业务的理解缺乏深度,无法为客户提供能解决核心业务难题的解决方案,而缺乏服务能力的SaaS产品是不完整的,所以企业也并不愿意为与需求割裂的SaaS付费。从需求端的角度,企业使用SaaS软件的意愿和付费意愿均不够强,需求端驱动力不足使得SaaS厂商难获新客、难增营收。新冠疫情的影响疫情使得许多企业比如餐饮零售、协同办公、教育等运作管理受到影响,企业开始寻求新的经营模式,因此滋生企业新需求。一些SaaS厂商的快速响应,及时匹配新需求,业务出现成倍增长。疫情让企业级SaaS带来一大波流量,尤其是2月份复工以来,无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加入了协同办公的行列。协同办公SaaS获得大量试用客户,所以接下来流量转化和用户留存成为企业关键。相较管理流程类软件,工具类软件用户粘性高,流量转化率高,用户更能体会到价值。市场规模2019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为362.1亿元,相较2018年增长了48.7%。疫情使得企业对SaaS的接受度和需求增加,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速,预计2022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的规模将突破千亿元。中国企业级SaaS厂商发展策略SaaS厂商现状目前中国SaaS行业还处于腰部厂商探索成长、头部厂商逐步扩张的阶段,暂未出现像美国市值千亿的SaaS巨头。企业级SaaS厂商目前有三类,创业型、传统型、互联网。创业型厂商具有先发优势和更落地的行业洞察力,可以和其它类型厂商合作和竞争。传统型厂商的基因是软件,基于IT技术和客户优势发展高定制化产品,在云服务的模式上积累尚浅,竞争集中在传统软件渗透率高的赛道,如ERP、CRM,大型企业会对传统型厂商有较高的信任。互联网厂商走的是发展云计算和教育市场的道路,具备流量优势。同时,头部跨界的互联网厂商的公有云能力使其在发展aPaaS平台上具有一定优势。创业型SaaS厂商成长阶段示意图创业型SaaS厂商将经历4个阶段,雏形、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各发展阶段厂商策略对于初创期的SaaS厂商,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做出一款还不错的产品。选择好有发展前景的增量市场后,产品需具备一定创新性能直击企业痛点,具备较高的产品和市场匹配度。针对市场可以定义一个容易被记住的品牌发声方式,通过客户证明产品价值。此阶段,销售是营收来源。对于成长期的SaaS厂商,需重点关注市场策略,即把产品卖给更多的人。此阶段产品应加强做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差异性。针对市场可采用差异化定价,为潜在用户提供试用,再通过品牌建设带来流量。基于软件收费,可推出增值服务提高营收。对于扩张期的SaaS厂商,可以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扩展产品适用面,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此阶段的市场策略重点在于如何让客户快速感知产品价值,营销方式主要是口碑营销。商业模式还可以推出新类型,比如交易佣金抽成,利用存量用户辐射增量用户。发展apaas平台也是扩张期SaaS厂商一个技术策略,它可以帮助厂商解决企业强定制化需求和研发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的问题,又为企业用户提供自主迭代产品开发空间,创造更大的价值链。行业发展趋势展望中国企业级SaaS整体市场趋势SaaS在传统软件中的渗透率不断增加,潜在市场规模较大。2019年中国企业级SaaS的市场规模是362.1亿元,占应用软件的比例为17.2%,相比于2014年的6.0%已有了成倍增长,此后随着SaaS市场的迅速扩张,这一占比将在2023年达到38.7%,企业级SaaS具有广大的潜在市场空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发展趋势随着C端流量红利见底,国内互联网巨头逐渐有更大的动力探索B端增长,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厂商从公有云入场B端,为进一步提升公有云覆盖力,扩大其在B端的市场份额,厂商们开始逐渐向上构建SaaS生态。如果说C端的竞争是流量的竞争,那么B端市场将会是生态的竞争。跨界而来的互联网厂商利用IaaS层技术沉淀,构建aPaaS应用市场,使得SaaS产品具有更强的扩展性和定制能力,而后从自主研发、投资并购和生态合作三个层级围绕优势产品建立SaaS生态,一方面作为被集成方为创业型SaaS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发挥流量和资金优势,现阶段以免费或低价的SaaS产品激活小微企业的使用意愿。在历经技术驱动的洗礼和业务体系趋于完整后,市场端的规模扩张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产业内并购加剧。对于头部的创业型SaaS厂商而言,有两个主要的并购方向,第一是纵向并购,向产业链上游并购PaaS层厂商,加强SaaS厂商aPaaS平台的构建,以及IaaS层技术能力,自建公有云;第二是横向并购通过并购专注于创新业务、细分业务的厂商,保证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增强垄断力,通过对企业已有业务体系的调整和补充,构建企业级SaaS产品生态,达到最佳经济规模。发展策略建议SaaS产品的服务能力通常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合规”、“提效”、“节流”和“开源”。“看得见的”成本降低和收入增加更易获得价值认同,而“提效”型产品,中国市场的付费意愿仍需要进一步激活。因此可以尝试向“可视化”发展,为企业提供“看得见”的“节流”和“开源”,将更快迎来市场繁荣。DataFocus总结目前SaaS行业仍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或许会有更多互联网企业跻身SaaS行列中。但不管企业如何竞争与合作,用户都将会是最大受益者。随着IT技术水平的提升,云服务水平提高,用户能享受到的服务体验只会越来越好。这也是DataFocus一直以来所希望看见的。DataFocus不断打磨产品,基于对企业痛点的洞察,除了能提供企业业务解决方案外,也一直将用户体验放置首位,助力人人都能成为数据分析精英。如今DataFocus新推出的产品DataFocus Cloud,是DataFocus向用户心里迈进的重要一步。数据分析效率低成本高,没关系,现在,您1分钟登录便可即刻享受分析服务,您的体验只有更快更便捷。想了解更多信息,您不要错过2021年1月19日19:00-20:00DataFocusCloud新品直播发布会重磅来袭AI驱动,SaaS部署,引领数据分析云时代。DataFocus与您相约,我们不见不散!除非注明,否则均为DataFocus企业大数据分析系统,让数据分析像搜索一样简单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

白魔鬼

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企业直播行业研究报告

企业直播是部署在服务提供商服务器上的网络直播系统,主要为企业级用户提供视频直播服务,包括内容传播、营销获客和商业应用等形式。数字化转型时期,伴随直播+的崛起,企业对企业级直播有着巨大的需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企业直播行业B端用户超过120万家,预计2025年中国企业直播市场规模将超过2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9%。随着企业直播的发展成熟,以及直播+行业覆盖不断垂直化、专业化、成熟化,未来B端直播市场前景巨大。(《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企业直播行业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69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企业级直播需求巨大,未来使用场景将全面深化在数字化转型时期,伴随直播+的崛起,企业在对内沟通协作,对外营销推广方面都对企业级直播有着巨大的需求。可预见,未来的企业级直播服务将日益向细分化、垂直化发展,企业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涵盖金融、教育、培训、医疗等众多领域。企业级直播加速渗透, 2020年中国企业直播行业B端用户超过120万家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企业直播行业B端用户超过120万家,预计2025年中国企业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9%。伴随2B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企业级直播厂商的垂直化深耕,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级直播都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5G、云计算等技术加速推进企业直播发展,直播+万物成可能云计算、AI、大数据等技术在5G赋能下,将激活企业直播行业生态价值,一方面直播+业态加速破圈,直播+万物迸发新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产业上中下游生态价值提升,伴随全场景深化,直播+营销、直播+运营、直播+数据、直播+视频制作等后端服务不断延展,企业级直播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路径。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企业直播定义: 企业级视频直播服务企业直播是部署在服务提供商服务器上的网络直播系统,主要为企业级用户提供视频直播服务,包括内容传播、营销获客和商业应用等形式。企业直播作为B端直播生态类型,与覆盖游戏、社交、娱乐等C端直播有所不同,其实用性、商务性更强,旨在满足教育、医疗、电商等各行业企业的营销、管理需求。中国企业直播行业发展历程企业直播行业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直播服务兴起,多种直播媒介帮助企业/主播触达消费者,为企业直播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是探索期,用户了解与接受度逐渐提高,直播场景覆盖面拓宽;第三阶段是快速成长阶段,体量规模迅速扩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疫情催化、5G/AI技术等以及平台布局推动下,企业直播服务市场将在三到五年内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进入高速发展期。发展背景:政策、技术、资本推动企业直播发展技术环境:CDN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是企业直播上游两大基础性技术。CDN行业的发展将会使得直播的流畅性更好;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体验更好。5G的推广使得直播的画质、信号可靠性、延迟大幅提高(例如5G+8K)。发展背景:大经济发展为企业直播发展创造环境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近年来,传统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不断革新,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逐步融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9年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3%。企业用户:预计2025年企业用户将超270万家企业直播正成为企业结构性升级的重要环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有超过120万家企业使用企业直播服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数字化转型和私域流量构建需求推动下,未来使用企业直播服务的企业用户将显著增长,2025年中国企业直播行业的企业用户将达到270万家。市场规模:2025中国企业直播市场规模将达260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企业直播市场规模达到40.5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发展环境趋好、平台稳步推进布局以及企业用户需求提升驱动下,企业直播市场价值有望进一步释放,预计2025年中国企业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9%。产业图谱:企业直播产业生态已逐步成型产业结构: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并进共建产业生态企业直播服务商通常为SaaS级软件服务商,主要采购上游云服务商的IaaS级基础资源,协同硬件、软件、渠道基础服务商,向下游企业用户提供视频直播类解决方案。伴随基础资源的搭建,部分具有雄厚资本和丰富资源的上游云服务商和中游企业直播平台,其业务能力逐步向PaaS级升级,产业链也随之延伸拓展。行业热点:企业直播生态联动,提升直播+服务效能行业热点:企业直播深耕垂直领域,服务垂直细化行业热点:企业直播深耕垂直领域,服务垂直细化企业直播服务商:企业直播+业务布局向全领域铺开当前,“直播+”已渗透进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数据、直播时代,视频直播日渐成为企业营销的主要模式。为满足企业客户多元、细化的营销需求,企业直播服务商的业务布局向细分化、垂直化发展,企业应用场景逐步丰富,涵盖电商、金融、教育、医疗等多领域,在5G赋能下,直播+万物、直播+各行业将成为可能。中国企业直播发展趋势iiMeid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企业直播服务场景不断拓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伴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直播成企业降本增效重要工具。需求端:疫情激发企业直播需求,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直播成企业降本增效重要工具。应用端:平台服务场景细分,技术部署持续推进,企业自建视频媒体中心或成主流,企业信息化进程加速发展。需求端:中国企业直播在多行业得到应用随着企业直播的商业价值被不断挖掘,目前企业直播在教育、金融、信息技术、传媒、电商、医疗、汽车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反映出企业直播对不同行业的高适配性。应用端:中国企业直播平台服务类型伴随智能交互直播时代的高速发展,“直播+”赋能效用日益凸显,企业直播平台不断涌现。当前,企业直播平台按照服务类型主要分为企业级SaaS标准化服务、传统定制化服务、PaaS平台化服务以及上下游衍生服务等。行业门槛越趋提升企业端直播需求逐渐深挖,对企业直播平台服务商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根据客户业务、场景、服务等特性,搭建出适配的直播服务方案,将成为企业直播服务商的重要挑战。企业客户未来直播需求的实现,将要求服务商实现底层技术以及多样性场景的无缝对接,提供企业直播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定制化服务能力。企业直播竞争门槛越趋提升,底层技术能力将成为企业直播行业未来发展竞争的核心要点。应用端:企业直播技术部署近年来中国云计算市场快速发展,基于成本控制和数据安全需求,公有云和私有云将长期并存,并有混合部署的融合趋势。混合云方案融合公有云与私有云的优势,允许企业根据业务需求在不同的云环境中分配工作负载,在享受公有云低成本的功能迭代和稳定性能的同时,保持对内业务定制的能力。在直播系统搭建方面,aPaaS服务兼具PaaS和SaaS服务优势,能够更好满足企业根据不同的行业或场景搭建直播平台的需求。企业直播需求持续深挖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企业直播成为了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工具。从员工管理、到客户营销以及供应链对接,企业直播在各个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现企业直播的进一步渗透之后,企业对于直播在日常运营的地位将愈加重视,企业在直播上的需求有望得到持续深挖。而随着企业在直播应用的愈加广泛,企业服务付费意愿也将愈加提升,企业直播市场将迎来持续稳步发展阶段。中国企业直播平台综合竞争力分析企业直播服务商主要提供SaaS级和PaaS级两大类服务,SaaS级服务为主导;从行业范围看,又分为覆盖全行业的通用型服务商,以及深耕某一细分领域的垂直型服务商。其中,以目睹为代表的的通用型服务商不仅有SaaS级一站式标准直播服务,还重点辐射服务于中大型客户,保利威、百家云等则主要覆盖教育领域,微赞则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中国企业直播平台产品服务对比产品服务体系作为企业直播服务商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各平台在视频直播平台、视频云服务等多重场景已逐步落地,而全场景、全周期视频场景服务,则对企业直播服务商提出更高的要求。目睹直播凭借深厚的专业积累,已实现企业级直播视频云和全周期运营服务的布局。企业级直播产品核心优势分析伴随企业直播行业产业链的完善,云服务、大数据的运用,企业直播服务商服务能力也不断提升。在面向企业级客户时,基于客户在营销方案及数据安全的需求,从平台开发,到多终端覆盖,再到对数据安全、权限管理、多种云部署等以及提供直播之外的数据统计服务,企业直播服务商为企业客户提供一整套数字化管理方案。中国企业直播平台产品服务对比企业直播平台需针对行业痛点,解决客户业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提升客户转化效率,进行更有效的品牌传播,帮助客户进行高效沟通与业务协同。随着行业发展,客户需求不断升级,能够帮助用户实现全方位精细化运营,打造完善服务生态的企业直播服务平台将占据市场竞争有利位置。中国企业直播平台产品服务对比企业直播赋能企业对内沟通培训、对外营销传播,直播三大难点:互动、风控、并发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而高清流媒体服务引擎、场景覆盖能力和面向大企业的技术服务水平是直播成功的关键。行业技术领跑的企业直播平台,已实现为客户提供易融合的解决方案能力,打造底层技术与应用层使用场景的无缝对接。目睹综合能力优势突出,企业满意度最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目睹直播平台服务综合能力优势显著,在服务范围、定制化服务、技术实力以及用户满意度等多方面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目睹、微吼居企业直播平台综合竞争力第一梯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企业直播平台综合竞争力排行中,目睹、微吼位列第一梯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凭借扎根于中大客户企业直播的服务基础,目睹在底层技术的积累以及全链路服务能力上位居行业前列。而微吼则定位于企业级视频直播营销云,持续深耕直播营销,持续完善直播营销生态服务。中国企业直播典型细分应用场景经过多年发展,企业直播不断向垂直领域深耕,当前已广泛应用于教育、传媒、医疗等行业,企业直播营销、电商直播、教育直播等典型应用场景快速演进。伴随直播+的持续渗透,直播+万物的趋势日益明显。企业管理应用企业管理应用案例:华东医药在线医疗直播平台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应用模式,被医疗企业运用于日常企业管理之中。在线医疗直播凭借其保护隐私、企业专属和成本低廉的特性,被视作线下会议的补足,可避免线下会议直接覆盖人数过少、经济成本高、组织会议时间长和效果欠佳等问题。品牌营销直播品牌营销直播案例:广联达使用仅半年,广联达就实现了对全国渠道及业务进行赋能和统一管理,减轻了渠道及业务线的线上营销工作量和财务支出,并收集沉淀了近十万条用户数据,完善了数字营销平台线上环节的建设,线上直播调研满意度达 96.9%。自建电商直播:私域营销触达客户提升转化目前,中国互联网平台流量马太效应显著,公域流量池中获客难度提升,因此,私域流量营销策略受到重视。企业自建电商直播可通过搭建私域流量池,为企业客户在视频时代打造的营销视频化、营销数据化和流量私域化的企业营销方式,助力企业客户高效获客转化。教育直播教育直播案例:南京审计大学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 ,南京审计大学联合目睹直播打造专业直播教学系统,通过视频形式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部署动员新学期本科教学工作。在保障基础教学之余,更以特色教学工具助力复学活动开展。网络直播系统开通4天,就陆续有365位教师通过云端发起777 次直播课程,共计4.2 万人次大学生云上课。文体活动直播文体活动直播案例:DTF 戴尔科技峰会目睹直播连续多年支持DTF戴尔科技峰会,每年均可安全稳定无误地支持多达数十个主分论坛直播执行工作。通过为大会搭建专属直播门户,辅以多流直播、照片直播、精彩视频实时剪辑、直播间互动等形式实时传递最新直播画面,锁定观看人员不流失,目睹也是国内最早为大型峰会直播提供 AI 实时字幕的企业直播平台。文体活动直播案例:DTF 戴尔科技峰会疫情加推市场发展 行业头部企业占竞争先机2020年疫情为节点,前期中国企业直播服务市场逐年逐步增长,以大型企业客户为主;2020年后疫情爆发,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线下商业运转,造成巨大损失,在疫情期间,大量中小型客户完成市场教育,防疫常态化或将成为企业在中长期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从市场竞争格局看,位于第一梯队的企业直播服务商将在综合服务、技术研发以及资源聚集上形成明显优势,占据市场份额大头。企业直播价值凸显 企业自建视频媒体中心或成主流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升级以及减少开发成本,企业可以快速共享前台信息和形成有效的交互促进机制,企业自建视频媒体中心随之产生。搭建企业视频媒体中心,构建统一业务管理通道,满足企业系统集成性等需求,凸显企业直播的价值。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企业直播的发展成熟,自建视频媒体中心或成主流。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企业直播行业研究报告》。

人处一焉

2020年中国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7.7万亿

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被界定为涉及信息生产、收集、处理、储存、传输、搜索及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在税收、研究资金、进出口优惠待遇、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发以及投资等方面支持该行业的发展。中国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近年来,中国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强劲,主要受益於技术创新、行业需求以及政府利好政策扶持。据统计,中国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3万亿元增至2019年的7.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8%,并预计在2020年达到7.7万亿元,同比增长6.9%。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人才供给短缺据了解,中国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雇员总人数从2014年的约5.5百万人增至2019年的约6.7百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4.0%,且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约8.6百万人,自2019年起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1%。《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由于预期中国未来十年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将快速增长,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将存在巨大的人才供需缺口。预计人才供需缺口在2020年将达到7.5百万人,并预计在2025年继续扩大到9.5百万人,总需求预计将达到20.0百万人。巨大的行业人才供需缺口意味着对拟接受高等教育以满足中国相关职业要求的学生来说,存在不断增长且紧迫的需求。(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性习

中国大数据应用市场研究

01中国行业大数据应用市场概况2011-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发展大数据市场驱动力:来自于线下大数据市场( IT企业的大数 据应用及大数据平台业务市场)中IT巨头 和单一大数据业务的厂商开始行动,优 化产品和服务路线图。来自于线上大数据市场(互联网用户数 据市场,以及以互联网金融为主的线上 金融市场)的成熟度逐渐提高,以金融 和零售为核心的线上大数据应用走向成 熟,市场体量进一步扩大。企业着力培育数据资产,积极探讨数据,行业大数据多集聚、少融合。大数据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即针对企业 而言,以云端大数据集聚为前提条件, 以行业云服务为平台,共享企业间核心 竞争力。中国大数据市场发展历程及主要模式数据存储租用:通过易于使用的API, 用户方便地将各种数据对象放在云端, 然后再像使用水电一般按用量收费。租售信息业务:涉及到大数据产业链的数据整理与分析环节。提供加工后的数据 “ 半成品”。数据增值服务:精准营销等提升企业价值链业务。 小额信贷等数据衍生新兴业务。数据技术服务:为运营某一环节或业务问题提供方案。 针对企业系统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大数据即服务。行业大数据结构及应用状况中国大数据市场行业投资结构中,金融、通信、零售为前三大行业,投资占比分别为16.0%、15.6%和13.9%。政府、医疗、旅游投资比例分别为12.7%、9.0%和4.1%。六大行业累计占比71.3%。其他行业包括教育、制造、能源、媒体、互联网等,累计占比28.7%。重点行业大数据应用表现与成熟度中国大数据市场行业契合度及应用可能性分析中国大数据市场集中度与成熟度分析02重点行业大数据应用现状零售业线上与线下大数据资源的打通线下零售企业数据管理特点:通常辐射范围仅在周边10-15公 里,线下会员人数的增长空间十分有限。拥有大量的交易类数据, 但由于大量线下企业仍未建立完善的会员体系,数据难以进行定向追踪,关联性差。线上零售企业数据管理特点:领先线上零售企业由于可以辐射全国,早已获得了上亿的注册用户。但这类企业非结构化数据多, 需要挖掘才能得到价值。零售业大数据应用特点未来零售业大数据应用趋势将具有如下特点:如何进一步通过数据驱动经营和营销——各 零售企业会以会员为核心进行管理优化,通 过以人为中心的数据驱动,实现决策优化及 精准营销。行业会探索越来越多的大数据营销新模式— —各类零售企业会积极尝试新机会,如微店 等,寻找消费者偏好的新潮流。不断丰富外部数据源——在企业自身线下数 据采集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与更丰富的外 部数据源合作将快速提升营销的精准度,包 括权威市场研究机构、领先互联网巨头等。“知己”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当企业获 取翔实的用户数据后,为了突破自身实现快 速营销的瓶颈,将会倒逼企业利用移动销售 巡检、库存盘点等手段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采 购、库存、员工行为等信息采集,从而实现 进一步“知己”,最终为实现全产业链的大 数据应用打下基础。旅游业大数据产业链的差异性线下旅游主管机构及景区、酒店等数据管理特点:本身不产生大数据,对数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数据来源分散 (横向涉及交通、环保、交通等, 纵向涉及国家及各地市旅游局)、 异构, 进行数据交换时缺乏业内统一标准。线上旅游平台数据管理特点:拥有大量交易、检索及用户行为数据,需要具备强大的语义分析能力才能实现精确的用户画像。旅游业大数据应用特点医疗行业大数据产业链结构我国医疗行业大数据建设方向“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当前全国有数十个个省份在搭建省级的信息化平台、 100多个城市在不同程度上搭建市级平台。以及区域医疗建设和医联体等,都会积累大量的数据。医疗行业大数据主要建设方向通信行业大数据产业链结构大数据在通信运营商中的应用趋势金融行业大数据产业链结构大数据对金融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政府行业大数据产业链结构综合数据源共筑智慧城市03大数据行业化应用趋势与看点未来大数据的价值创造方向大数据行业化提供商磨砺的三大武器大数据行业化应用的机会与看点欢迎关注作者,您的关注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大忽悠

2019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附图表)

中商情报网讯: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018年,对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球传统消费电子市场疲软不振,产业发展经贸不确定性不断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可谓迎难而上谋发展。展望2019年,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态势下,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外患内忧”的瓶颈局面,增长力度将有所减缓,并亟待聚力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走向高质量发展。据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从出口交货值来看:1-4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9%,增速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4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加快6.2个百分点。可见,2019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已慢慢趋向高质量发展。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行业营收来看:最新数据显示,1-4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利润同比下降15.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9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1%,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4%。总体来看,行业营收及利润低于2018年整体水平,体现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整体下滑。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来看:1-4月,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0.3%。其中,4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0.3%,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自2018年起在不断上升。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9年1-4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7%,比1-3月加快1.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制造业投资增速4.2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电子信息行业展望从电子信息行业最新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增速有所放缓。展望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增加,企业业绩增速将进入换挡期。据业内分析: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会面临如下几大瓶颈: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同时,国际贸易形势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可以预计,2019年,部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订单将受到贸易冲突影响,负面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将继续扩大。 重点行业加速发力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加速结构调整与动能转换。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子学表示,一方面,手机、计算机和彩电等传统行业继续保持规模优势;另一方面,主要行业和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成果显著,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市场渗透率超过80%,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虚拟现实设备等新兴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无人机、智慧健康养老等新兴领域,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技术和应用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在智能手机市场,2019年,高端市场竞争加剧,新技术、新产品将拉动新消费。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由增量转存量,各大品牌纷纷瞄准高端市场,一批高性能、高价位的产品将被集中推出。2019年,屏幕、拍照、快充、识别等功能技术的成熟,有望拉动智能手机的新一波消费。此外,随着5G商用的不断推进,几乎所有品牌均表示将在2019年发布5G手机,5G手机将成为推动智能手机消费的另一个增长点。核心领域仍待突破2018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不断夯实核心基础领域。而 2019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要走向高质量发展并非易事。由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新兴领域创新与国际速度显现落差,亟需加速合力凝成协同创新体系;传统领域下降态势尚难被创新势能提振,有待聚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产业规模和供应链掌控水平尚不协调,亟待构建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大言亦然

SAP携手亿欧、中国工研院重磅发布《2020 工业互联网产业研究报告》

2020年10月29日,北京讯——近日,亿欧智库、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思爱普(SAP)重磅发布《2020 工业互联网产业研究报告》。该报告借助亿欧智库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对于工业互联网的长期观察与研究成果,结合SAP在工业4.0领域的全球经验与成功实践,全面地揭示了工业互联网的最新发展形势,评估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落地情况,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数字化变革动能。该报告指出,中国工业互联网正在面临来自技术、产业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层面的挑战,比如亟需攻克工业软件研发、设备联网率、设备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业系统互通等技术痛点。同时,产业信息化水平不均导致的产业协同难题,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模式也急需加强,这都对工业互联网的加快发展与长远发展提出了挑战。针对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该报告提出了创新的工业互联网行业落地效果评级模型,对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五大行业进行了落地研究。报告表明,实施工业互联网的最终价值在于通过数字化生产与数字化管理达到价值链重塑,助力各行业实现数字化研发、智能化生产与设备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本增效,并打通上下游信息窗口,实现供应链协同。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发展概况亿欧智库研究院院长由天宇表示:“历经半年,亿欧从技术、政策和产业需求等角度展现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围绕技术、产业和商业模式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该报告从工业互联网行业落地的角度,提出了工业互联网行业落地效果的评级模型,并通过专家打分的形式,对现阶段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落地情况进行评估,希望可以为工业互联网的落地行业研究提供相应支持。”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表示:“工联院致力于开展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发展战略、规划、标准研究,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旨在打造世界知名的工业互联网智库。借助此次合作,我们期望从全球视角和中国市场特色入手,给企业和市场提供一个更清晰的工业互联网全景图,从政策、技术、产业、商业模式和行业落地等多个方面给与更多的参考。”SAP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彭俊松表示:“该报告通过分析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比较中德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不同路线与特点,为中国走出独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道路、解决行业落地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洞察与建议。一直以来,SAP希望利用自身在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相关经验与解决方案,在后疫情时代帮助中国企业明确实现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企业的发展方向并提供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持,持续地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出谋划策’!”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领导企业和新基建积极参与者,SAP 凭借自身在工业 4 0 领域的领先优势和智慧企业战略,为客户提供具备可实现全要素链、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全面连接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这也是SAP智慧企业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合SAP 业务技术平台、SAP HANA大数据平台、SAP S/4HANA智慧管理系统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及标准化平台,帮助更多中国客户在不同细分领域打造成功实践案例,向数字化转型迈出积极的步伐。关于 SAPSAP的策略是帮助每一家公司成就“智慧企业”。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SAP致力于帮助各行业领域的、各种规模的企业实现卓越运营:全球77%的交易收入都与SAP 系统有关。通过我们的机器学习、物联网和先进的分析技术,SAP助力客户成为智慧企业。我们为用户和企业提供深入的商业洞见,促进协作,帮助其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SAP为企业化繁为简,让客户能用适合企业自身的方式运行软件。利用端到端应用套件和服务,SAP支持全球25个行业的企业和公共机构客户实现运营盈利并持续创新。通过构建包含客户、合作伙伴、员工及意见领袖在内的全球网络,SAP致力于让世界运转更卓越,让人们生活更美好。如需了解更多SAP资讯,请访问:SAP中国新闻中心。

寸心草

艾媒咨询|2020H1中国母婴新零售行业研究报告

新冠疫情的爆发激发了母婴行业对转型升级紧迫性、重要性的认知,成为了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的助推器。目前连锁母婴品牌的线下发展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分化,少数品牌凭借轻资产扩张模式取得了亮眼表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母婴消费品质升级的长期趋势下,线下实体母婴门店在逐步品牌化、连锁化的同时也将延伸线上业务,通过线上服务增强顾客粘性。而对于布局线上的母婴企业,疫情期间以直播为代表的线上营销方式起势正猛,有望走向常态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供需侧的变化加速了母婴产业线上线下融合, 母婴新零售体系日趋完善。在母婴新零售业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持续升级产品服务,才是母婴新零售企业长续经营的关键。(《艾媒咨询|2020H1中国母婴新零售行业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39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中国母婴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新零售将成主流模式近年来,中国母婴新零售政策,经济,技术环境持续向好,预计2020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将超4万亿,新零售将成为母婴行业的主流模式,市场将由产品向服务拓展,更加细分多元化。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母婴连锁品牌扩张出现分化在疫情推动下,以直播为代表的线上营销方式有望走向常态化,主动获客更有助于企业应对行业竞争;母婴连锁品牌线下门店扩张出现分化,少数品牌凭借轻资产扩张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增长。母婴新零售业态发展迅速,产品服务升级是关键供需双方的变化加速了母婴零售模式的变革,母婴新零售业态迎来快速发展期;母婴新零售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产品服务的升级才是新零售业态长续经营的关键。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中国母婴新零售定义及内涵“母婴新零售”是在传统母婴零售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立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零售业态。母婴新零售模式是传统经营模式的进化升级,利用数字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思维重构零售三要素“人、货、场”,核心目的是为了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经营效率。中国母婴行业企业图谱社会环境:人口增长红利结束,母婴进入存量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在二孩政策出台后迎来小高峰,但整体仍然呈现负增长态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人口增长红利结束,母婴行业步入存量市场,升级产品服务质量,提升消费体验是竞争关键。尤其在母婴用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方面,品牌方亟需升级产品服务,改善消费体验。技术环境:数字技术日趋成熟,赋能母婴零售变革母婴新零售的本质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营销推广、消费体验等多个环节进行赋能,以改善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用户满意度。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较为迅速,为母婴零售模式的变革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市场环境:由产品向服务拓展, 市场更加细分多元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促进了育儿观念的转变,驱动母婴消费群体与消费内容变化。母婴消费群体由孩童向家庭扩展,消费内容由产品向服务延伸,母婴市场更加细分多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母婴市场细分多元化发展有助于抬升行业天花板,但也吸引了更多入局者,加剧了行业竞争。2020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将超4万亿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4950亿元。随着新一代年轻父母的崛起以及收入水平的提升,他们对母婴产品的消费意愿以及消费能力都将大幅提升。母婴市场增长驱动力由人口增长向消费升级转变,发展前景广阔,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中国母婴行业热点:资本向头部倾斜2016年二孩政策的放开,带动了母婴赛道的投资热潮。随着时间推移,资本逐步回归理性,母婴赛道投资规模不断下降。资本支持力度的削减加速了母婴行业洗牌,少数优质服务商历经洗牌逐步成长为细分领域龙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综合零售巨头的入局,母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资源将更趋于向头部企业倾斜。中国母婴行业热点:全域营销线上市场:母婴品牌加速线上渗透,直播营销火爆受疫情影响,线下母婴门店经营遇阻,各母婴企业纷纷加速布局线上,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品牌的营销推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信息获取渠道碎片化、多元化,被动获客的营销方式难以抵抗激烈的竞争,线上直播的营销模式有望常态化。线下市场:行业洗牌加剧,连锁品牌扩张速度分化在母婴消费品质升级的长期趋势下,线下实体门店逐渐趋向品牌化、连锁化。疫情的爆发致使母婴实体店经营遇阻,行业洗牌加剧,品牌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但与此同时,连锁品牌的发展也呈现出分化,部分重资产模式的连锁门店面临经营和扩张的双重压力,少数轻资产赋能扩张模式的品牌迎来发展良机。品牌门店数量差距拉大,宝贝格子规模优势明显新冠疫情成为母婴行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在线上化和品牌化的双重推力下,中小业态实体门店加速拥抱母婴新零售品牌。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母婴新零售品牌宝贝格子,成长速度迅猛,门店数量已超过一万个,与其他母婴品牌之间的规模差距逐渐拉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宝贝格子的全渠道布局能力以及品牌服务赋能价值是其快速扩张的关键,随着规模的扩大,其品牌势能也将进一步增加。中国母婴新零售品牌地域分布宝贝格子:新零售母婴综合体,母婴生态体系日趋完善宝贝格子成立于2012年,依托强大的海外供应链整合能力以及线上平台优势,逐步发展成集线上社群分销平台+线下母婴场景消费为一体的新零售母婴综合体。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宝贝格子在母婴新零售赛道具备明显的卡位优势,新冠疫情的爆发为其业务的发展创造了契机,随着公司母婴生态体系的逐步完善,品牌综合竞争力将日益提升。宝贝格子:全渠道运营管理能力,深度赋能传统门店转型借助“APP+微信+微博+小程序” 的“1+N”的线上内容矩阵以及线下实体连锁门店,宝贝格子构建了线上线下消费闭环,全渠道运营管理能力随之提升。疫情爆发后,拓客、锁客、留客成为母婴门店存活的关键,宝贝格子为门店打造的私域用户闭环,有效地缓解了门店的痛点,加速了门店的转型升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宝贝格子的深度赋能价值是其吸引超万家门店入驻的最主要因素。孩子王:深耕大店模式,大力发展全渠道营销战略孩子王成立于2009年,主要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向C端消费用户提供母婴童商品和服务。目前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线下大型实体门店,2019年线下门店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94.8%。孩子王:门店面临经营压力,扩张风险不容忽视孩子王全渠道战略的核心载体是线下门店,依托线上平台构建完善的会员体系,为线下门店引流并留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线上线下融合加速,母婴新零售将涌现更多新业态,孩子王的全渠道战略差异化优势面临被削弱的可能。一方面门店经营压力加剧,另一方面门店扩张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优家宝贝:以“直营+加盟”模式,深入开拓下线城市优家宝贝成立于2011年,以“直营+加盟”的模式打造亲子活动的场所门店,同时通过线上板块提供会员管理、育儿交流等服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优家宝贝能够实现快速扩张,主要得益于它立足三四线城市的品牌建设战略,既避开了一二线城市激烈的竞争,又迎合了下沉市场消费升级需求。但随着下沉市场成为各方争抢的焦点,优家宝贝也将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中国母婴新零售行业趋势展望消费升级成为母婴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母婴产品趋向细分化高端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消费升级趋势奠定了母婴消费市场的增长基础,而随着人口增长红利的消失,消费升级逐渐发展成为母婴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母婴消费升级不仅体现在产品细分化、多元化,还体现在产品的品质化、高端化。未来,母婴产品细分领域的挖掘,产品品质的升级都将孕育新的发展机会,母婴赛道前景广阔。母婴零售模式变革是大势所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成主流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新一代年轻父母正在成为母婴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的育儿观念以及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消费信息渠道获取的碎片化,营销手段的多元化也在不同程度的改变着母婴消费市场。母婴消费趋向品质化、服务化、场景化、便利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更能满足日渐升级的母婴消费需求。母婴新零售业态发展迅速,产品服务升级是关键疫情的爆发,导致线下母婴门店遭遇重创,却深度培养了母婴用户的线上消费习惯,供需双方的变化加速了母婴零售模式的变革,母婴新零售业态迎来快速发展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母婴零售模式变革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当前阶段,线上线下融合加速虽然能助力母婴门店缓解短期经营压力,但长期来看,产品服务的升级才是新零售业态长续经营的关键。母婴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数字化赋能服务需求增加母婴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面对存量用户争夺的格局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降低获客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改善盈利水平也将成为母婴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下,数字化将成为各行业增长的新引擎,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善母婴行业经营效率,有助于提升母婴企业综合竞争力。但母婴行业整体数字化建设能力相对不足,未来母婴品牌对数字化赋能服务需求有望增加。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H1中国母婴新零售行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