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再立新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及第五研究院向我院发来感谢信弟子勉之

再立新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及第五研究院向我院发来感谢信

近日,中北大学收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及第五研究院发来的两封感谢信,向中北大学对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和研制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信全文如下:探索浩瀚太空永无止境,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远。面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及第五研究院的信任和诚挚谢意,学校将奋发有为、再立新功,助力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中北大学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8年与德州市政府共同创建了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2019年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市和山西煤化所签署协议,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材料学院。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是以科研为特色的品牌学院,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现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目前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计量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微米纳米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会员单位和理事单位,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仪器科学及测控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兵工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位居全国第八。学院现有国家级“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微纳惯性传感与集成测量”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动态测试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科研平台。学院目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4人,长江学者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2人,以及其余国家和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20余人。近五年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 200 余项,总经费 5.4 亿元 ,年均科研经费过亿。学院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科技部创新领军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国防科工局创新团队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提出的“力光量子传感”入选2018年中国科协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学院科研成果应用于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高超速飞行器、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以及二十多种战略战术武器型号、水下无人作战平台、某型水雷、海底长期观测网等,为型号的研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华之乱

吴燕生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领导调整2018年5月7日上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高选民副部长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吴燕生同志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相关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章程办理。吴燕生同志简历吴燕生,男,汉族,1963年7月生,湖北汉阳人。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2月参加工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一设计部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89年2月至2002年1月,任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设计员、工程组副组长、组长,研究室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第一设计部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2002年1月至2007年11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2007年11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2014年5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党组成员。2016年5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党组副书记。2018年5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现兼任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某型号工程副总指挥等。

好心人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造中国航天史上众多第一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五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造中国航天史上众多第一50年放飞300“星”(科技视点)余建斌 母国新 郭梓豫创新者说“我们主要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今后要做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工作。历史造就了‘两弹一星’精神,面对当前和接下来的任务,更要传承和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相信年轻一代一定能比我们做得更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东方红一号卫星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仰望星空,那里有中国航天人的梦想。如今,更多的年轻北斗人成为这个征途上的主力军,他们更有活力、更有干劲,也更有对航天强国梦的热忱和期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探取月面下蕴藏着的宇宙奥秘,带回的月壤钻取样品是我们献给祖国的最浪漫礼物。探索更深更远的浩瀚太空,航天人永不止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五二九厂嫦娥五号钻取子系统主任设计师王国欣“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更加需要我们自主创新、奋勇拼搏。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为了这个目标,全体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全力攻关,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助推我国深空探测走向更远的地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2020年11月24日到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完成了23天的月球采样返回之旅,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巧合的是,嫦娥五号探测器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300个航天器。1970年4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第一颗航天器东方红一号卫星,作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我国走向太空时代的第一步。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飞船、第一颗导航卫星、第一颗月球探测器、第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一艘货运飞船……细数300“星”,第一个“百星”用了41年时间,第二个“百星”用了6年时间,而达成第三个“百星”,只用了3年时间。50年放飞300“星”,不仅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众多第一,也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光辉历程。嫦娥五号真正推开了探月工程目标中“回”的大门“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相比,嫦娥五号面对的不确定性更多,真正推开了探月工程目标中‘回’的大门。”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师张洪华说。从立项到发射,嫦娥五号经历了10年的艰辛奋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团队在充分继承载人航天交会对接、地外天体无人着陆器与返回等技术的基础上,联合参研单位集中最强阵容攻克难关,先后突破了月表采样任务所涉及的20余项关键技术。研制之初,前所未有的一个环节——月面点火起飞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并随之带来轨道设计、起飞测控、发动机控制等一系列难题。为了尽可能模拟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将面临的情况,张洪华和团队在试验场反复做试验,与一台高110米的塔架相伴3个月。为了解决落地姿势不理想的问题,他们设计了数不清的预案。按照嫦娥五号任务的工程安排,短短一周内要完成月面着陆、采样、点火起飞以及月轨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环节,这是对嫦娥五号研制团队的巨大考验。从探测器发射前一个月进入发射场开始,研制团队进行了6次演练。“控制大厅里所有人睁大双眼,不放过任何一次数据的跳动,心提到嗓子眼上,感觉再跳快一点儿都能蹦出来。时间非常紧迫,所有人都是‘跑着走’。”张洪华说。一个月的磨合演练也让团队对嫦娥五号发射过程了然于胸。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与上世纪进行的月球采样相比,我们的自主避障软着陆和智能自适应上升方面已然达到一个新水准。”张洪华自豪地说。东方红一号实现进入太空的梦想时光回溯到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进入太空的梦想。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于一个特殊时期,那时国家的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还很落后,国际友人惊叹:“你们在这样的条件下研制出了卫星,真的很了不起!”铆接,是卫星制造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卫星初样研制过程和试验阶段,在没有铆枪和固定工件的桁架条件下,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人员就靠一把小锤和几个自制的铆模,将铆钉一个又一个地敲上去。从卫星的外形选择到结构形式制定,从卫星热控措施到热真空模拟试验等繁杂的技术和工艺难关,都是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攻克的。要让卫星在太空奏响《东方红》乐曲,这在当时也具有很高难度。研制人员以高稳定度的6个音源振荡器代替“音键”,用程控线路产生的节拍来控制发音,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确保东方红一号奏出了《东方红》。“我们在地面上直接听不到东方红一号卫星播放的乐曲,需要通过卫星的天线发送、地面站的接收,再由电台转播。”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成员胡其正提及,为了让普通收音机接收到卫星传来的乐曲,大家提出了这个“接力”的办法。还有一道技术难关就是要“看得见”。想用肉眼就能看到太空中运行的卫星,它的亮度必须要从七等星上升到四等星。而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直径仅有1米,也让“看得见”更加困难。最终,研制人员从折叠伞收缩打开的特点中找到灵感,决定在运载火箭的第三级上安装一个由高反光亮度的材料制成、可以在太空中撑开的“观测体”。由于这个“观测体”体积巨大,反光亮度极高,人们在地面上就可以直接观察到卫星。北 斗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自主可控是北斗的特色,但从无到有,困难重重,北斗研制在摸索中起步。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能帆板做起。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不论是东方红三号平台的横空出世,还是影响卫星寿命的三大关键部件,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科研人员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我们是以跑百米的速度在跑马拉松。”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如此形容北斗的研制节奏。很多北斗人至今还清晰记得2007年首颗北斗二号卫星研制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频率资源是有时限的,过期作废。时间不等人,争分夺秒完成了前期所有研制,参试人员进驻发射场后没有片刻的喘息,紧接着就是200小时不间断的加电测试。院士、卫星总指挥、总设计师和一线技术人员一起排班,共同扛住种种考验。2007年4月16日,卫星成功发射两天后,试验星发来清晰信号,此时距离空间频率失效仅有不到4个小时。也正是保护我国卫星导航系统频率资源的这次“壮举”,拉开了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建设的序幕。严慎细实的作风一代一代被继承。在北斗三号首组卫星的研制中,出现了一个蓄电池电压微小误差的小插曲。按照设计,电压差增加到一定限额,蓄电池也会自动进行调整,不会影响运行。“换!不能带着任何疑点上天。”北斗团队没放过这个隐患。重新打开太阳翼,卸下舱板,换下有隐患的蓄电池组。最终,按照原计划完成了全部工作,让卫星又多了一份安全保障。第九颗北斗三号卫星某关键单机测试中,主任设计师刘家兴发现了一个关键指标超标。但超标小于一纳秒,也就是小于十亿分之一秒,短到用“刹那”“瞬间”都难以形容。而进一步排查会平添很多工作量,还不一定能查出结果。但不查出原因,刘家兴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关。最终,大家一起分析、查找问题,让指标恢复了正常。神舟五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里程碑1992年,党中央正式批复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随后载人飞船立项,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从事过导弹、运载火箭和卫星研究的戚发轫,接到担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任务时,已经59岁了,他原本准备再过一年就退休。接到任务之初,戚发轫坦言,“内心确实比较纠结,觉得压力很大。”更重要的原因是,“载人航天、人命关天”,戚发轫深感责任太重。当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确立研制飞船,但究竟选用两舱方案还是三舱方案?这道选择题摆在了团队面前。“当时,国际上两舱和三舱方案都有,而且都成功了。中国到底用两舱方案,还是三舱方案?争论很大。最后,我们决定用三舱方案。”在戚发轫看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案,这就是创新。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且飞船着陆处离预定地点只有10公里。回忆起从事航天数十年来最难忘的瞬间,张柏楠毫不犹豫地提到了神舟五号。那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里程碑,首次实现了中国人飞天的梦想。当时,身为神舟五号飞船副总设计师的张柏楠,在飞船出厂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遇到了很大的考验。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许多专家对航天员所用座椅缓冲器性能的稳定性提出了质疑。“座椅缓冲器”,顾名思义是保障航天员安全、舒适的一个重要工具。“座椅”不舒服,在太空复杂环境中以及返回落地时,航天员的安全就无法保证。本着“航天员的事,无小事”的信念,张柏楠临危受命,在其他人员都已经进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利用两个月时间集智攻关,最终设计制造出了安全稳定可靠的座椅缓冲器并通过验证,在火箭发射前顺利安装到了神舟五号返回舱上。来源:人民日报

不得复使

王万军院长率队访问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八院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院长王万军率队到一院、八院访问交流,与两总体院领导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共同表示要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型号任务需求,继续深入合作、夯实质量基础、共享管理经验,并肩创新奋斗,实现共赢发展。1月19日,在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王万军院长与该院院长王小军、副院长王晖等领导交流了意见。六院围绕2021年型号任务主要安排、研发产品进展情况、与一院配套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加强新技术领域牵引合作、联合推动可重复使用技术、持续推进紧密协同机制等意见建议。一院介绍了2021年发动机交付及研发任务需求、2022-2025年后续任务需求等,介绍了科研产任务情况及未来需求,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技术的协调沟通、协同推进发动机新技术联合攻关及型谱化工作、协同推进发动机质量提升、加强市场开发合作、构建科研生产命运共同体等意见建议。双方围绕液体火箭发动机未来发展、如何更好完成后续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王小军院长感谢六院长期以来对一院工作的支持,并表示“十四五“期间商业航天、未来飞行器、重型运载火箭等对总体和动力均提出了挑战性要求,需要双方围绕未来发展,继续深入合作,迎接挑战,实现长远发展,希望双方针对未来动力进一步凝聚共识、携手共进,全面建立精细化流程,落实协同联动机制,大力推进数字化工作,共同提高产品质量,实现重大任务100%成功,共促航天事业未来发展。王万军院长表示,非常感谢一院作为总体院对六院工作的牵引、带动和指导。“十四五”期间科研生产任务非常繁重,希望一院继续发挥总体院的牵引带动作用,双方共同努力,落实协同机制,全面梳理风险、短线和瓶颈,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科研生产一体化,特别是在智能化设计、仿真、制造等方面,形成总体与动力的联合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完成好今年以及“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为集团公司“三高”发展、建设航天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一院办公室、规划计划部、研究发展部、综合计划部、宇航业务部、总体设计部等部门领导参加座谈。六院办公室、综合规划部、科研生产计划部、研究发展部等部门领导,11所、11所(京)领导参加座谈。1月23日,在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王万军院长与该院院长张宏俊、副院长张春明等领导交流座谈。会议听取了六院型号工作报告以及八院宇航领域情况报告,就双方多年来在主动力、姿轨控动力等方面的合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后续发展、2021年度任务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了管理措施。张宏俊院长表示,通过此次座谈,达到了增加了解、巩固友谊、共谋发展的目的。他提出,后续八院和六院要巩固深化战斗友谊,形成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将双方的合作推到新的高度,为双方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完善沟通交流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互信沟通交流机制,共同谋划发展、共同应对挑战、共同解决问题,建成集团范围内共赢发展的合作典范;要全力拓展合作领域,形成全方位、全领域的深度合作局面,要在各个方面拓展合作,实现总体牵引、专业支撑为基础的全面深度合作。王万军院长代表六院对八院长期以来的牵引、带动和指导表示感谢,他表示,八院的经营管理在集团公司名列前茅,经济运行质量好,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高,干部职工拼搏奋斗的竞争精神强,非常值得六院学习。他表示,六院和八院合作的任务量大、关键任务多,期望双方部门和单位之间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和交流,强化纽带、紧密协同,共同推进总体院和专业院的数字化协同,实现合作共赢发展,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八院办公室、科研一部、科研三部、科研四部等部门领导,805所、509所领导参加座谈。六院办公室、综合规划部、科研生产计划部、研究发展部、质量技术部等部门领导,801所领导参加座谈。张 平/编辑张美书 /审核欢迎访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投稿邮箱:httjnews@sina.com主办:航天六院企业文化

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招聘信息看志愿的选择

有限公司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主要从事运载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深空探测器、空间站等宇航产品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发射服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也是我国唯一的洲际战略核导弹研制生产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来看一下学校的清单,从北往南数,东北的有哈工大,哈工程,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的有:清华大学,北航,北理工,天津的有天津大学,山东的有山东大学,江苏的有东南大学和南航,浙江的有浙江大学,安徽的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有:上海交大和上海大学,西安的有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的有华中科技大学,湖南的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四川的: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的有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物理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安全工程,农学,数学,医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艺术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动力工程及热物理,纺织科学与工程,教育学,矿业工程,新闻传播学,法学,天文学,地质资源与矿藏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体育学,科学技术史,林学,核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政治学,历史学,系统科学,冶金工程,哲学,军队指挥学,设计学等分数高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分数差一点的上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考虑。另外还有三所双非大学分别是长春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燕山大学有的家长和同学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这么多985院校偏偏这三所双非院校航天第一研究院要去开宣讲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三所大学分别有一个王牌专业而且这个王牌专业的专业排名可以排到全国前10.我们来看一下这三所大学的王牌专业分别是什么?长春理工大学的王牌专业是光学工程。中北大学的王牌专业是仪器科学与技术。燕山大学的王牌专业是机械工程,这三所大学的三个王牌专业在专业排名上排到了全国的前十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要去校招的原因。如果你能够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那么你的北京户口,孩子上学,北京买房按照两个双工资收入足能够应付得了北京的房贷。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大侦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再推重组,旗下拥有这些上市公司

8月1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召开宇航系统总体重组暨改革单位成立大会。本次改革通过重组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总体设计部、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组建遥感卫星总体部,进一步优化宇航业务体系,加强总体能力提升,打造“一个创新中心+两类总体单位”的顶层架构。此次宣布的“两类总体单位”中 ,应用卫星类总体单位引人关注。据官方介绍,应用卫星类总体单位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主要目标,聚焦应用类卫星研制与产业发展,利用市场化手段和社会资源,充分提升自主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在解决了发射能力问题后,卫星研制及生产就成为各国航天竞争的最重要方面。此前我国的北斗系统,马斯克旗下公司组建的太空互联网系统,均以卫星为载体。机构表示,在国家航天政策支持及行业事件催化等背景下,相关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将受益 ,长期看好空天产业发展。相关公司方面,据主题库军工 板块显示,除了已经大涨的航天机电外,中国卫星、康拓红外: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航天电子、航天彩虹、中国卫通、康拓红外等均为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上市公司。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石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需求

01院情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云岗,成立于1956年,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倡导创立,是中国空气动力技术研究与试验的主要大型基地。目前,研究院从业人员4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6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达400余人,国家级和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50名;获部级及以上成果奖30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拥有500余项国家专利,参与了国内几乎全部航天、航空型号的研制工作,成功突破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中的关键技术,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功勋单位、国家多项重大工程突出贡献单位,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和国防工业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02研究生教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3年。研究生部承担全院的研究生招生及管理工作,现有2个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即: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1个力学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点,以及1个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研究生导师1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0名。我院开展的均为非定向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第1年学位基础课在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代培,第2年起回院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在学期间免除所有培养费用,并享有助学金及多项补助,数额优厚。此外,每个导师会在年底给予数额不等的奖助金。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自主择业或留院工作,直接获聘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所属招生单位: ① 第一研究所:主要从事各种飞行器空气动力综合技术研究,具备系统的空气动力理论分析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能力;② 第二研究所:拥有配套齐全的低速、亚跨超、高超声速风洞等试验设备,具备完善的飞行器气动特性地面模拟试验能力;③ 彩虹无人机总体设计部:主要开展中大型无人机、太阳能无人机、轻型导弹等特种飞行器的研制,具备系列化产品的总体设计、定型生产的能力。032021年招生计划及调剂生需求我院2021年招收10名学术型工学硕士研究生。其中,力学学科的培养方向为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培养方向为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根据招生计划,拟接收一定人数的上述学科方向的调剂生。热切期盼对航天科研有兴趣的同学咨询报名。联系方式:招生教务办公室 冯老师 010-68375713电子邮箱:caaahr@126.com通信地址:北京7201信箱13分箱(100074)声 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并附上原文链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文章!投稿邮箱:caaaweixin@163.com以国为重 以人为本 以质取信 以新图强

骆驼圈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开始啦!

院情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始建于1956年,主要从事运载火箭、飞船、卫星等航天飞行器空气动力及其相关问题的专业研究。近些年,承担或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深空探测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科研机构,以及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的宇航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研究生教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3年。研究生部承担全院的研究生招生及管理工作,现有2个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即: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1个力学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点,以及1个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研究生导师1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8名。力学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的主要学科方向为: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力学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航空宇航材料工程等。我院开展的均为非定向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第1年学位基础课在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代培,第2年起回院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在学期间免除所有培养费用,基础课期间享有助学金,论文期间享有助学金及多项补助,数额优厚。此外,每个导师会在年底给予数额不等的奖助学金。我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使每一位有志于国家航天事业的学生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航天创新人才和技术骨干。就读期间积极创造条件,为优秀学生提供为期6个月的公费出国留学机会。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自主择业或留院工作,直接获聘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2020年招生计划及调剂生需求我院2020年招收10名学术型工学硕士研究生。其中,力学学科的专业方向为流体力学、飞行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业方向为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根据招生计划,拟接收一定人数的上述学科方向的调剂生。联系方式招生教务办公室 冯老师 电话:010-68375713通信地址:北京7201信箱13分箱(100074)电子邮箱:caaahr@126.com有意向考生请将个人简历(含个人简介、初试成绩、大学期间成绩单、获奖证书等)发送至电子邮箱:caaahr@126.com请将邮件标题按照以下顺序填写:姓名,性别,初试分数(专硕/学硕),应届/往届,出生年月,毕业院校,报考院校。邮件内容必须包含以下内容:个人简介、出生日期、是否应届、联系电话、大学期间成绩单(如无成绩单必须说明大学期间所学必修课程)、四六级成绩、及获奖证书等资料。招生老师会根据同学们大学期间所学课程及初试成绩进行筛选,如果符合条件将电话通知复试。声 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并附上原文链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文章!投稿邮箱:caaaweixin@163.com以国为重 以人为本 以质取信 以新图强

天与之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袁洁调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

袁洁 中国航天科工微信公众号 图据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科工”消息,2020年6月18日上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调整的决定:袁洁同志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免去高红卫同志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相关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办理。袁洁简历袁洁,男,汉族,1965年8月在上海市出生,籍贯江苏启东。199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飞行器系统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毕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86年7月至1996年12月,任航天工业部(后为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八院805所一室设计员、副主任、副所长;1996年12月至2000年4月,任航天工业总公司(后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院长助理;2000年4月至2002年1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期间曾兼任805所所长;2002年1月至2004年2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上海航天局)院长(局长)、党委委员;2004年2月至2008年10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上海航天局)院长(局长)、党委副书记;2008年10月至2015年12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期间曾任探月工程副总指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民用部分)副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信息官、直属党委书记,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航天创新研究院理事长、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后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期间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后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校长;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2020年6月,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曾任团中央候补委员、委员,上海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候补委员、委员。担任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空间法学会理事长、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国际空间大学理事会理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简历来源:中国航天科工)(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参议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公告

单位简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云岗,成立于1956年,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倡导创立,是中国空气动力技术研究与试验的主要大型基地。目前,研究院从业人员4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6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达400余人,国家级和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50名;获部级及以上成果奖30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拥有500余项国家专利,参与了国内几乎全部航天、航空型号的研制工作,成功突破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中的关键技术,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功勋单位、国家多项重大工程突出贡献单位,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和国防工业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院下属4个研究所、2个中心以及航天彩虹无人机等7个公司、事业部。研究院主业包括以飞行器气动综合技术研究、气动技术应用与试验为代表的气动技术基础主业,在气动“基础+”上派生出的以“彩虹”系列型号产品为代表的无人装备产业和以节能环保和传感器产业为代表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气动主业在气动主业方面,开发和研制了多种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设计平台和气动性能预测方法,拥有技术先进、配套齐全的低速、亚跨超、高超声速风洞、电弧加热器和电弧风洞等专用试验设备三十座以及与之配套的先进测控系统,在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中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做出了突出贡献。无人装备主业在无人装备主业方面,彩虹系列无人机已基本形成了小型、中近程及大型长航时无人机产品型谱,同时配套有地效导弹、电子干扰机、小型导弹、地效飞行器和气垫船等系列产品,无人装备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北京、天津和台州三个基地的批量生产能力也已经形成,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发挥无人机产业的系统带动作用,促进测控产业发展;发挥空气动力基础创新作用,推动成果转化,实现环保产业技术变革,孵化3D打印钛粉项目和国产螺旋桨项目落地。研究生教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3年。研究生部承担全院的研究生招生及管理工作,现有2个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即: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1个力学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点,以及1个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研究生导师1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0名。力学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的主要学科方向为: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力学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航空宇航材料工程等。我院开展的均为非定向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第1年学位基础课在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代培,第2年起回院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对于在读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免学费、免住宿费,入住研究生青年公寓,实行酒店式管理。提供助学金,还可享受助研费、就餐补助、交通探亲费、单身补助等各类待遇,以及参照在职职工的工会会员福利。我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硕士毕业生为目标,就读期间安排优秀硕士研究生进行为期6个月至1年的公费出国学习。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自主择业或留院工作,直接获聘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及推荐免试生需求今年拟招收10名学术型工学硕士研究生(5名推免学术型工学硕士研究生),其中力学专业5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5名,学科方向分别为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力学、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航空宇航材料工程。欢迎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凡具备申请条件者可向我院提出申请。01申请条件1、品学兼优;2、预计能够取得本科就读高校推荐免试资格。02推免生优惠政策1、免收费:免收学费、住宿费;2、助学金:按月发放第一年1100元/月,第二、三年2000元/月;3、导师奖学金:数额不等;4、留学奖学金:参照国家留学基金委标准,提供6个月公费留学资助;5、优先选择导师;6、可跨专业报考。03接收专业我校接受推荐免试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1、力学主要学科方向: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力学等;2、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主要学科方向: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航空宇航材料工程等。04预申请流程1、即日起至9月25日期间,将简历及本科成绩单发送到邮箱caaahr@126.com。邮件标题为:推免生报名+姓名+学校+专业申请人在网上提交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有效,凡提供虚假信息的,任何阶段一经发现,我院将取消其录取资格。2、我院定期对申请信息集中审核,根据申请学生情况及时遴选、安排复试。复试时间集中在9-10月,具体时间待通知。05办理全国推荐免试研究生报考录取手续待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开通后前两日内,获得推免资格的申请人必须通过“推免服务系统”提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志愿,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才能正式获得推荐免试拟录取资格,完成最终录取。具体时间请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06其他错过预报名的考生如仍有意愿报考我院,可在教育部的“推免服务系统”开放后,在该系统中报名。我院将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复试,届时请留意网站通知。07联系方式招生教务办公室 冯老师 010-68375713通信地址:北京7201信箱13分箱(100074)电子邮箱:caaahr@126.com有意向考生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电子邮箱:caaahr@126.com,邮件标题为:推免生报名+姓名+学校+专业热切期盼有志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同学咨询报名!声 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并附上原文链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文章!投稿邮箱:caaaweixin@163.com以国为重 以人为本 以质取信 以新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