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落户成都 成都打通产学研创新通道魔翡翠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落户成都 成都打通产学研创新通道

来源:经济日报原标题:一城多园打造创新高地图为西部(成都)科学城一角。 (资料图片)最近,成都科研院所的“朋友圈”又扩大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成都分院落户金牛区。这是该院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地区设立分院,旨在为四川成都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预计到2025年,该院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对成都而言,2025年是值得期待的时间节点。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力争到2025年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建设再上新台阶。近年来,成都持续强化以西部(成都)科学城为代表的基础科研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以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为代表的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营造以“双创”第四城为代表的创新氛围,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引聚创新资源,推动成果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加强基础科研攻关“我们是2017年搬迁到兴隆湖边来办公的,见证了这块区域从‘黄土高坡’到科技高地的蝶变。”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吕岚春所说的兴隆湖区域,是西部(成都)科学城的一部分。该科学城规划面积99.4平方公里,环兴隆湖片区重点发展的是基础科研、互联网大数据、生物科技等高端产业。聚集在兴隆湖畔的还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成都分院、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他们为成都基础科研能力建设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智力支持。以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为例,吕岚春说:“研究院在品牌和平台建设、重大科研攻关以及成果转化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和天府新区等共建了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在成都市科技局指导下成立成都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些研发平台的创建为相关产业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和大唐集团亭子口公司、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联合打造的“5G智慧电厂”项目受到业界高度关注。近年来,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共孵化了13家企业,其中有7家落户西部(成都)科学城。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深化,西部(成都)科学城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2020年4月14日,四川省科技厅、重庆市科技局签署协议,明确提出川渝两地将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依托西部科学城共同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建成渝协同创新共同体。“一城”指西部科学城,“多园”指两地的国家高新区、国家级和省级新区等创新资源集聚载体。据介绍,目前西部(成都)科学城已累计签约项目365个,总投资超2700亿元。聚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研究基地集群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6个、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33个。共有80余家数字经济重点企业、166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这里。 打通产学研创新通道1月13日上午,作为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第一的高校,西南交大联合中车公司、中国中铁等单位协同攻关研发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正式启用,设计时速620千米,标志着我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从样车、试验线再到实现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这条路上大步迈进,干劲十足。”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世春说,得益于西南交大从制度层面明确了职务发明人对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将职务科技成果从“纯粹国有”变成“国家和个人混合所有”,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内生动力。据统计,西南交通大学已有233项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分割确权,成立了20余家高科技创业公司,入股总值超过1.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8亿元。先行先试,创新基因推动着成都快步向前。从《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到“科技成果转化10条”再到“知识产权10条”,成都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全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通过建设“环川大知识城”“电子科大一校一带”等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承接区,成都引导多方投入近10亿元,培育创新团队480个,新增高校成果转化项目790个。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要求将“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8个区域进行推广。这项来自成都的经验已走向全国。 培育“双创”发展生态采访中,有两个细节让记者记忆犹新。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位于天府新区天府菁蓉中心A区10号楼。公司副总经理汤琦说,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会事业管理局在这里的8号楼办公,经常看到他们楼内的灯到很晚才会关闭。吕岚春说,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成立的手续,都是天府新区的工作人员专程协助办理并送上门来的,根本不需要自己去跑。近年来,为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成都不遗余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多部门联动为企业提供贴身、贴心的服务。得益于此,创新氛围在成都越发浓厚,创新主体活力被进一步激发。2020年,成都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在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研发平台数量、技术市场交易额等关键指标上,成都已超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要求。成都市提出,到2035年,创新型城市建设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未来,成都将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培育壮大高知识高技能人才队伍,着力构建成渝协同创新示范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前瞻布局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创新策源新高地。”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说。

无染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成都分院项目落户成都金牛区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12月30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成都分院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成都市金牛区。这也是该研究院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地区设分院。根据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高端创新产业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成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都市工业发展补链强链,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此次签约落户的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成都分院项目位于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都市工业港,拟投资30亿元,打造集研发、试验、生产、制造、销售于一体的西南区域总部。根据协议,成都分院项目入驻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智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等多种类型。项目落地后,将依托“科研国家队”全面引入高端研发、生产、试验和服务资源,吸引更多高精尖科研技术人才在蓉集聚。

色恶

今天告诉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来源:中国航天科工微信公众号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2周年的日子历史回顾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聂荣臻庄严宣布:经中央军委批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由钱学森任院长,领导大家从事火箭、导弹的研究工作。1986年6月6日,原航天工业部领导、专家在看望聂荣臻元帅时,陪同接见的钱学森曾说:“我们航天工业部、七机部、老五院有光荣的历史。这个历史正式开始是1956年10月8日。那天下午在车道沟借来的一个医院开大会,聂总(聂荣臻元帅)亲临大会,宣布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一天啊,大家记住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啊!大家要记住,老人要记住,也要让后来人知道,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国防部五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的诞生,从而拉开了中国导弹研制的序幕。62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在国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导弹武器、运载火箭、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及军民融合发展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历经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战略性、高科技、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中国航天科工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过多年励精图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研制的数十项技术产品护航“神舟”飞天、“天宫”对接、“嫦娥”落月、“北斗”组网、“高分”观测,有力保障了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创新突破传统的技术途径、商业模式和管理习惯的局限,大力实施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及高速飞行列车的“五云一车”商业航天工程,开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新篇章。立足于“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企业建设目标,中国航天科工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建设,携手国际合作伙伴,通过战略合作、境外收并购等,在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和欧洲、非洲的多个国家实施一系列国际化经营项目,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航天的智慧和力量。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守“不服输、敢创新、顾大局、讲协同、重实干、比贡献”的精神禀赋,持续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连续11年在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位列A级,连续3个任期荣获“业绩优秀企业奖”,连续3个任期荣获“科技创新企业奖”,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46位、中国企业500强第79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45位,荣获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及多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载着60余年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国航天科工,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建与科研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抓手,以“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坚定“两大目标四步走”的战略,紧紧围绕“八重大一专项”,持续提升企业的战略地位、科技含量、绩效水平和员工收入,打赢初步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攻坚战,开启新时代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新征程。

麻丘

中国航天科工天地协力保障长征五号火箭飞天

中新社海南文昌12月27日电 (郭超凯)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27日搭载实践二十号卫星发射升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所属11家单位天地协力,为长征五号火箭飞天保驾护航。火箭的成功发射,离不开稳定可靠的动力源。航天科工三院111厂研制生产的大功率氢气涡轮泵是长征五号火箭的主要动力部件之一,为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稳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长征五号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中国首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运载能力位居世界前列。郭文彬 摄记者了解到,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燃气管路的工作温度高、空间狭小、结构复杂,产生的大量余热可能导致周边电子电器发生故障。航天科工三院306所研制的高性能纳米气凝胶隔热毡产品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伴随长征五号火箭成功飞天的,还有航天江南贵州航天电器公司研制生产的5770多只宇航连接器,它们作为火箭的“血脉通道”,能够顺畅、准确地传递各种信号指令,使火箭动作规范、准确。而航天江南梅岭电源研制的锌银蓄电池组,则为箭上测量系统天基测控设备提供了充足稳定的动力源。在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升空期间,航天科工二院23所研制的两部固定式脉冲测量雷达一直“注视”着火箭的轨迹,它们承担着运载火箭发射上升段的测量任务,为发射场指控中心实时提供火箭距离、方位、俯仰等精确坐标信息和径向速度数据,密切跟踪着火箭飞行轨道的状况。对此,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任务指挥部副总指挥长、航天科工董事长高红卫表示,航天科工配合任务总体单位,建立并持续维护各参试产品全寿命、可追溯、可跟踪的电子档案,确保各参试产品安全可靠,保证了长征五号火箭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完)

乐而非乐

武汉这些企事业单位招人!中建三局、中国航天科工等都是热门岗位

近期不少在汉企事业单位,发布招聘信息,为在汉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其中有不少知名企业和热门岗位。一 湖北省中医院 招聘69人1、招聘条件:医师系列应届毕业生有执业医师证书、有住院医师规培证书优先,往届毕业生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岗位有特殊要求按招聘岗位确定);年龄35周岁及以下,身体健康。2、报名时间:2020年5月21日至2020年5月29日下午5:003、报名地点: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行政楼入口左侧(洪山区珞喻路856号)4、报名方式:现场报名,不受理其他报名方式5、报名材料:按照《岗位表》条件的要求,提供本人简历、身份证、学历和学位证书、学信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本科、硕士阶段都提供)、学校就业推荐表(应届生提供)、相关执业资格及职称证书等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报考岗位有相关工作经历要求的,须提供岗位工作经历的有效证明(签订的《劳动合同》或社保缴纳证明等)。二 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补充招聘70人湖北省烟草专卖局成立于1984年3月,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北省公司成立于1983年8月,由国家部委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主要负责烟草专卖市场管理和组织烟叶生产经营、卷烟销售。湖北省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北省公司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目前下辖17个市级烟草专卖局(公司)、89个县级局(营销部)、14个烟叶分公司,以及湖北烟草金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烟草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湖北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等4家直属单位。1、报名时间:2020年5月25日12:00到6月15日12:00。2、招聘专业:招聘分为管理技术类、业务操作类,总计招聘70人。三 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面向湖北定向招聘300余人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暨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旅游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是总部在香港的三家中央企业之一,经过92年的发展,构建了以旅行服务、旅游投资和运营、旅游零售为三大核心业务,以旅游金融、酒店运营为特色业务,以邮轮为代表的战略创新孵化业务的旅游产业布局,是中国最大的旅游央企。1、招聘专业: 此次招聘超300人,专业涉及管理类、财经审计类、经济学类、金融学类、法律类、计算机类、语言类等,工作地点遍及全国20多个城市。5月组织简历筛选及线上面试,6月录用签约。2、报名方式:点击进入专场招聘网申系统,了解具体岗位信息,投递简历。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光量子技术及应用总体部 补招500人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在鄂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骨干力量,航天三江本部注册在武汉市。航天三江瞄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将光量子产业作为优先支持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已形成较大规模的研发、生产体系,多项技术达到领先水平。招聘专业:主要涉及光学类、计算机类、电气类、机械类等。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外省援鄂和本地医护人员子女。五 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招聘15人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是中建三局集团旗下基础设施专业领域“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平台公司。公司总部位于湖北武汉,业务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北、四川、广东、江苏、海南、安徽、湖南、云南、贵州、河北、天津、内蒙等国内区域以及斯里兰卡、波黑、菲律宾、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等海外地区,专业涵盖市政道桥、地铁、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公路、铁路、机场、城市改造、水环境治理等业务领域。招聘专业:主要分为基础设施类、投资金融类、海外发展类及职能管理类。 六 武汉钢铁集团江南燃气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招聘5人该公司主营燃气输配运营业务和氢能的运营服务业务,目前由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托管,下属3个合资公司。公司立足武汉、面向全国,做精做优做大燃气业务。拥有武汉市主城区燃气特许经营权,天然气供气面积覆盖600余平方公里,为近60万户燃气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招聘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工艺及设备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财务管理、会计、机械等相关专业。七 武汉二零四九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招聘12人武汉二零四九集团有限公司隶属武汉市国资委,是城市重点功能区、特色功能区规划及建设实施的示范型企业,现有员工约800人。武汉二零四九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是武汉二零四九集团全资子公司,是集团开发建设板块和长远发展的核心骨干公司。招聘岗位:包括行政综合岗、人力资源岗、党群工作岗、出纳岗、工程预算岗、法律事务岗、技术管理岗、项目管理岗、商办策划岗、工程管理岗。长江日报出品 文字:记者吴曈 编辑:王戎飞 校对:蔡扬

中国航天科工:为“新基建”贡献航天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数字化转型很难,不搞数字化转型更难,会越来越难。”在近日由国资委主办的企业家高端对话活动上,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谈及“新基建”表示,航天科工将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航天智慧和航天力量。在高红卫看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基础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建立能源与工业品生产体系和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以提升物资产品流通与人员流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目前所处的第三阶段以推动信息治理、产业治理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目标,是我国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的基础建设工程,包括信息治理基础设施、产业治理基础设施、国家治理基础设施三个领域。据他透露,中国航天科工致力于在“产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将重点参与工业互联网和智能物联网建设;在“信息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航天科工主要从新算法、新产品、新器件、新的原料与工艺研发配套等方面参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和产品研制;在“国家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航天科工重点在安全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健康治理等方面发挥优势。高红卫说,中国航天科工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云五网N平台M应用”业务在线运行基本格局。其中“一云”指作为通用基础支撑平台的航天智云基础云平台;“五网”指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科技互联网等5个领域级云平台,这些都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道绰

辉煌“十三五”报道之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阔步迈向世界一流飞航技术研究院

“三院即将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乘势而上开启建设世界一流飞航技术研究院的新征程。”2016年~2020年,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多型武器装备精彩亮相国庆阅兵和各大专项任务,重大创新项目不断涌现,开拓多个新领域,核心能力跃上新高度;助力C919国产大飞机成功首飞,产业发展多点开花,一批航天高科技产品在国计民生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倾真情、动全力、见实效帮助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脱贫摘帽……五年间,三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践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的使命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以团结奋进、负重拼搏、科学求实、敢为一流的飞航精神阔步向前,实现新跨越,开启新征程。勇攀高峰:铸强军利剑续写报国新篇——五年间,三院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矢志自主创新、磨砺国之重器、凝聚强大力量。东风劲吹,鹰击长空,大国长剑昂首屹立,挺起了亿万国人的精神脊梁。201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三院多型装备庄严驶过长安街,光荣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三院全体干部职工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因为这是他们用开拓拼搏向全世界发出最振奋的宣告。十里长街,见证时代。大国重器驶过天安门。“把创新摆在我军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2016年3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五年间,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三院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改革创新、破局开路,中国飞航的巨轮驶向高质量发展航程。“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也是三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初心。以重大专项、重点型号为代表,三院在飞航导弹、空天飞行、无人机、水下装备、信息装备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武器装备生产交付和售后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为我国打造新一代武器装备贡献“飞航力量”。“十三五”期间,三院体系性推动专业技术发展,梳理形成涵盖11个领域方向和67个一级专业方向的三院专业技术体系框架,大力推进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工艺振兴战略实施,持续提升质量技术基础能力,积极推动内外部“双创”。2019年,三院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正式成立,每年设立1000万元“金桥”计划资金支持青年创意创新项目孵化。同时,三院持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强度,重大创新项目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进入并跑、领跑阶段。装备研制能力跃升的背后,谋篇布局至关重要。“十三五”期间,三院成立了战略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了《三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V1.0》,确立了三院中长期总体战略方案,构建了“一主两翼两强”的军用产业发展格局,战略战术布局持续迭代深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更加清晰。点燃科技创新的新引擎,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十三五”期间,三院进行内部管理变革,强化科技创新和资本运营管理,以“三创新”发展思路组建信息装备、水下装备和磁悬浮与电磁推进3个新领域总体部,推进具有开放协同基因的创新研究院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配置资源。在一揽子创新与改革政策的牵引下,三院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不断显现:某型产品历经曲折考验后连战连捷,在新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新一代某系统青年创新团队解决并突破40余项重大关键技术,研制的产品4项核心指标国际领先……航天人矢志砺剑,剑也砥砺人才。五年间,三院干部职工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涌现出7名国家级专家、26名全国技术能手;选拔出967名飞航英才接力计划2.0人选、467名各级青年创新型拔尖后备人才和507名青年优秀后备人才,智力支撑不断加强,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务实求进:新发展理念引领产业突破——五年间,三院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一批航天高科技产品在国计民生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化经营的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年均增速均超过10%,营业收入利润率保持在8%以上。在三院“十三五”成绩单上,经济运行数据虽格外引人注目,却远非唯一亮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年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五年间,三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产业发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升级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主业实业根基进一步夯实。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万众瞩目下完成圆满首飞。与此同时,在江苏镇江,正在电视机前观看此次直播的三院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的员工掌声经久不息。该架飞机的后机身后段正是由该公司生产交付。“十三五”期间,作为国产大飞机九大供应商中唯一的航天企业,三院承担了C919大型客机40%的复合材料零件的研制工作,是多个部位的主要供应商,助力“中国制造”迈出新步伐。五年间,三院致力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一盘棋”推进民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重大产业项目研发培育及产业化发展——在新材料、无人机、先进动力、智能传感系统及应用、智能制造与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与网信安全产业、增材制造等领域发挥优势,多项技术成为“国内首创”,实现技术跨越。三院数字化柔性生产线成工信部应用推广项目。以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器、油田钻井旋转导向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专精特新”产品突破“卡脖子”技术、打破垄断,在国计民生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五年间,三院产业发展多点开花,有力支撑着三院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面向商业航天,三院打造天基网络地面服务平台,携手腾讯云发起卫星即服务产业联盟。联盟将打通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监测、运行、姿态控制一体的技术架构,在商业航天舞台大展拳脚。2016年11月1日,第十一届珠海航展的第一天,三院的参展代表们忙得不可开交,一天下来接待了十几拨代表团。热情的人们和“兴奋”的闪光灯围着CM302导弹看个不停。“十三五”期间,三院国际贸易产品布局初步形成,体系化营销取得突破,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超声速反舰导弹CM302大放异彩;WJ-600无人机首次亮相国外阅兵式,引起广泛关注;C802A导弹扬名海外,进一步巩固三院明星海防武器的地位。飞航产品亮相珠海航展。“IEE公司正在成为中卢两国合作的支点和亮点。”2019年9月1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传堂率领的全国政协代表团到三院所属IEE公司卢森堡总部调研时这样评价。同年,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三院IEE公司研发的智能开启系统、防尾随探测、乘员分级系统、乘员探测传感器—前排和后排座椅、表面加热、电池管理系统悉数亮相,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三院AC公司在集团公司展台举办智能制造服务解决方案专场推介活动,进一步将智能制造服务解决方案推向国际市场。五年间,三院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国际化各项业务开展,实现了国际化经营规模和质量的快速增长,跨国经营指数达10%,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在高端装备出口、国际资本运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发展成果颇丰,助力祖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串联起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动能加速集聚——五年间,三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持续引领企业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阔步前进。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迎来了99周岁生日。在三院领导班子看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正引领着飞航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五年来三院把党的旗帜擎得更高更稳,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三院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脱贫攻坚一线、坚决完成科研生产经营任务、紧抓疫情防控工作……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三院各级党组织始终坚定信心、坚守初心,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奋战在“两个攻坚战和一个阻击战”的最前沿,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化为行动力量的先锋形象,诠释了新时代航天人的使命担当。2019 年,三院首席科学家、科技委副主任朱坤获“央企楷模”荣誉称号。五年来,三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始终把人才工作融入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管理、技术、技能人才3支队伍能力素质、使用效能显著提升,高层次人才建设取得突破,柔性引才机制初步建立,深化激励机制建设,系统开展3支队伍培训,人才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发挥驻村帮扶作用,只有深入群众,摸情况才能摸得实,抓矛盾才能抓得准,解决问题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带着感情走,带着问题走,带着责任走,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让群众在心底里接纳你,才会心甘情愿和你一起为脱贫努力。”这是派驻东川区铜都街道老村村第一书记的三院扶贫干部在日记中写下的话语。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三院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助力我国夯实全面小康基础。1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遍访,地灾及水情监测系统落地东川区坝塘水库……一项项举措见证着三院扶贫工作的真情实意、真抓实干。五年来三院通过新旧房分售,累计1900余户职工迁入新居,完成25栋住宅楼加装电梯项目,解决了近1200户职工“上楼难”问题;完成12栋住宅楼加装外墙保温项目,解决了约600户职工冬季室内温度偏低问题。道路交通设施优化,医疗保障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扩建、文体设施更加丰富多样,“三供一业”顺利完成移交……五年来,三院领导班子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系列惠民工程务实有效开展,广大干部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三院职工住宅区。“十三五”期间,三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三院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企业战略发展布局在继承中持续迭代优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提质增效,产业发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转型升级,“三创新”“四个化”发展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全体干部职工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沿着改革创新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进,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也是三院建设世界一流飞航技术研究院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三院方向清晰、步履坚定。面向未来,三院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集团公司党组部署要求,坚持党建与科研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抓手,以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飞航技术研究院新征程,为把集团公司建成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不懈奋斗、作出重要贡献。文/ 中国航天报记者 宋皓薇 特约记者 肖杨图/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提供编辑/ 姜琼琼美编/ 张萍审核/ 李淑姮监制/ 索阿娣

母亲们

GIO名企参访报名丨走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

5,4,3,2,1点火,发射卫星成功入轨并不是GIO要发火箭啦而是我们将要在本周五走进航天国家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专门商业航天卫星星座运营与卫星应用的机构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一起聊聊航天那些事一、关于航天海鹰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简称“事业部”)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从事商业航天卫星星座运营与卫星应用的机构,继承航天军工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成果,致力于卫星资源更好的服务社会。面向商业航天、军事应用、智慧产业三大领域,依托“新一代数字地球技术体系”,提供天空地一体化、通导遥一体化、测运控一体化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和按需定制的行业解决方案。结合线上、线下运营服务产品,创建“数据 + 平台 + 应用 + 服务”的“卫星即服务”新模式,面向产业链上游,开展一站式卫星托管服务,卫星托管服务,面向产业链下游,开展信息增值服务,与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携手打造“卫星互联网 +”新生态。二、探讨议题方向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及趋势展望商业航天卫星星座运营与卫星应用关于“商业航天、军事应用、智慧产业”解决方案打造“卫星互联网 +”新生态注:当然不止上面这些,当一群最具潜力的卫星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围坐在一起,怎么着不聊点新鲜的,有深度的?三、活动流程活动时间:10月30 (周五)下午13:30-17:00活动地点:航天海鹰科技大厦八层 (北京市丰台区海鹰路一号院一号楼)注:以上日程仅供参考,以实际流程为准四、活动需知1.会议限制30人,仅限GIO会员报名。2.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相关企业VP级别以上负责人。3.报名请登录泰伯APP活动页面报名,审核通过后方可参会。4.为保证会议质量,不接受未报名突然驾到者。报名通过后如无法正常出席需提前与工作人员联系。关于GIO企业家俱乐部:GIO企业家俱乐部是科技与产业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家社群平台,由泰伯网发起于2013年3月,其使命是“让连接为企业赋能”,汇聚国内外政、商、学各界精英,通过连接会员、连接产业、连接资本、连接海外,助力企业家和其身后的企业加速成长,把握时代机遇。目前核心GIO会员600多名,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覆盖50余个细分领域,累计市值超过1万亿元。

赵朔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跨越发展新时代 改革创新赢未来

“不忘艰辛创业史 同心奋进新时代”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方位宣传报道航天各单位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不平凡发展历程,本报策划推出了“不忘艰辛创业史 同心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航天企业辉煌发展历程形象展示特刊。国庆期间陆续推出特刊。8 月 31 日,戈壁滩上再次响起熟悉的轰鸣声,快舟一号甲火箭的第三次商业发射圆满成功。作为“快舟”系列火箭的缔造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三江正擎着高质量发展的大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时代阔步前进。峥嵘岁月,薪火相传。50年前,在鄂西深山和沮河两岸,三线建设者在那里扎根。“团结争气、艰苦创业、求实自强、改革创新”,这是经历筚路蓝缕、创业图存的航天三江人总结的“三江精神”。40年前,当改革的春风吹过大江南北,固体潜地战略导弹也进入了研制的关键期,“有问题共同研究,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这 28 个字至今仍是型号协调工作的金科玉律。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勇立新时代潮头的他们,仍怀揣着这样的信念砥砺前行。为国铸大国重器 夯实核心竞争力2011年12月,为巩固和提升航天科工在固体运载领域的战略地位,更好地发挥国家队作用,由原四院和原九院整合重组而成的新四院在武汉挂牌成立。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共谋发展,重组后的航天三江努力巩固和提升航天科工在固体运载领域的战略地位,走上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快速路。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三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步伐,在型号研制、资源整合、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资本运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诸多可喜成绩。2018年,航天三江经营业绩尤其突出,实现营业收入278.4亿元,利润总额21.6亿元,这个数据和2013年相比,翻了一番。“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改革创新,航天三江开创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航天三江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勇说。光量子总体部在武汉正式成立锐科激光完成首发上市多年来,航天三江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坚持把铸造国家安全基石作为首要职责,发展了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开拓了战略性新领域,航天防务装备朝系列化、体系化发展,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不断推进,形成系列化发展的新格局。航天三江先后成功研制出10余项我国首个重大型号装备,多个型号装备及特种车底盘先后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扬了军威、壮了国威,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民用产业方面,航天三江形成了“4+3+N”的民用产业发展格局(“4”即商业航天、激光装备、车辆及重工装备、能源装备,“3”即信息产业、微电子与微系统、金融租赁等现代服务业,“N”是指N个新技术转化及应用)。航天三江所属单位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产业,激发新动能,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打开内生增长的“大门”。在航天三江孝感区域,承担科研生产的单位主要有11家。航天三江从打造新产业、新动能入手,商业航天、激光产业、金融租赁等各大平台应运而生,并结合自身特色和产业布局相继进入微电子产业、金融租赁、智慧产业、量子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产业+平台”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平台经济”效益初步显现。2018年,该区域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新签合同额近百亿元。在航天三江,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每天都是主角。2018年,航天三江国字号企业技术中心再添4家国家研发平台,科技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激光科技园鸟瞰图擎创新发展之旗 引时代前进之潮500吨级推力商业航天固体运载火箭试车成功,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国际化经营取得历史性突破,锐科激光成功收购上海国神公司,首批30台新能源客车在孝感下线交付……今年上半年,航天三江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保持高速增长,顺利实现“双过半”,交出优异的成绩单。近年来,航天三江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的“三创新”为抓手,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和新支柱,商业航天、激光装备、能源装备、特车及重工装备重点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产业自身发展提速,对重点产业的支撑作用也逐步放大。110吨矿用车如今,航天三江29个所属单位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武汉市、孝感市、远安县和北京市、南京市、成都市,形成了“六地十二区”的布局,拥有总资产超过600亿元。在武汉市新洲区,由航天科工与湖北省、武汉市共同筹建的我国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航天三江火箭公司率先入驻,未来将在这座占地面积4.25万平方米的火箭产业园中大显身手。2016年,航天三江投资成立我国首家商业化、专业化的火箭公司,2017年和2018年快舟一号甲火箭成功完成两次商业发射,今年年内预计还将实施8次发射任务,快舟火箭正再度掀起商业航天发展的热潮。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三江紧跟航天科工战略发展布局,抢抓市场机遇,全力开拓商业航天发展新领域——以航天应用及发射需求为牵引,以“快舟”系列新型运载火箭为支撑,面向国际和国内承揽商业发射服务;面向物联网、大数据等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全力布局微小卫星研制领域。资本的助力成为航天三江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奔跑的新“活水”,2017年12月,火箭公司顺利完成A轮增资,募集社会资金12亿元,并被国资委推选为2018年军工央企混改典范。2011年12月,抱着将中国激光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念,航天三江完成对民营企业锐科激光的收购控股,探索出一条激光装备的发展之路。按照“掌控上游、壮大中游、拓展下游”的总体思路,航天三江通过垂直整合,形成了“一院N司”的激光产业布局,逐步实现基于全产业链的激光装备产业化发展模式。其中,投资24亿元分3期打造武汉光谷激光科技园已完成一期建设,为打造具有航天特色的激光产业生态圈蓄力聚才。“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更先进一点,完成年度经营目标步伐更坚决一点,推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更快一点,采取的措施更加有力一点,就能推动航天三江破浪前行。”面对后续发展,航天三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谭千红信心满怀。航天精神永传承四部总体室: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总体室承担装备总体设计工作,他们是四部技术抓总的核心、创新兴部的龙头,他们以勇于担当、包容协作的总体风范,为一流总体部的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他们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历史使命,聚焦未来发展等重点难点工作,秉承“四个共同”原则,在推进技术创新和装备发展的道路上,敢为天下先、攻坚克难,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实现一项又一项创造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突破。总体室以“小核心、大协作”开展技术攻关、创新拓域,充分发扬总体格局和创新思维,始终关注新技术领域,解决技术瓶颈关键问题,开拓创新冲在前、攻坚克难干在前。总体室注重技术积累,围绕装备研制重点难点,打造创新交流实践平台,让设计师在沉浸式体验中持续锤炼创新思维,培养锻炼创新型人才,提升队伍核心竞争力。秉承着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他们追求卓越的脚步永不停歇,推动着专业技术突破和型号研制发展大步向前。九部快舟团队:突破传统 敢为人先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九部快舟团队坚持“航天报国,团结争气”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理念,秉承“质量制胜”战略,积极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劳模精神为核心建立了追求卓越的团队文化体系。在品牌建设方面,2013年和2014年,“快舟”系列火箭在国内首次实现固体运载火箭车载移动发射,创造了我国最快航天发射纪录;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快舟一号甲火箭三次成功发射商业卫星,开创了国际国内多项第一,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创新发展方面,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从合同签订到启动火箭研制并完成发射,整个过程仅用了8个半月,履约速度堪称国际第一,引领了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浪潮。快舟团队秉承“团结争气、艰苦创业、求实自强、改革创新”精神,突破传统思维,敢为人先,走出了一条航天型号研制的新路。徐斌:一颗匠心护航天徐斌是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南京晨光215所数控加工部特级技师,他在数控加工一线岗位坚守20余年,练就了一身精湛、全面的数控加工技能,特别是在数控高效加工、难加工材料精密加工方面颇有造诣。他凭借高超的技能本领,完成多项重要工艺技术攻关,解决诸多数控加工关键技术难题,为科研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他参与的数十项重要课题成果已转化为高效精益生产力,获得多项创新奖励和专利。徐斌积极承担关键重要任务,在任务繁忙时能兼顾多台机器,被称为“铁人”。他在攻坚克难的同时,还用心做好“传帮带”,积极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完成了几十项重要的工艺技术攻关,为航天任务的顺利完成作出贡献。阎敏:产品咽喉“主刀师”阎敏是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江北公司数控车工、特级技师。他,儒雅清秀、个子不高、言语不多、稍显腼腆,第一眼看到他的人,很难把他同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航天基金奖、湖北工匠、湖北省首届数控加工状元、楚天名匠、航天三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联系起来。他,热爱祖国、热爱航天、心怀型号、刻苦钻研,在产品价值高、难度系数大的航天型号产品生产一线奋战32载,解决了无数加工难题,练就了专属的绝活绝技,获得航天型号产品“咽喉”主刀师的雅号。攀登到技能高峰后,他带徒授艺,以国家级技能大师阎敏工作室为平台,带出了一大批技能超群的徒弟。本版图片由航天三江提供文/中国航天报记者 李淑姮编辑/李淑姮 张晓帆 牛曼利(实习生)监制/许斌

玫瑰园

想上天吗?这里卖火箭……

2018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问马云,“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在阿里巴巴上买不到的。我们这导弹在淘宝上买不到吧”。此处真的想@内塔尼亚胡,导弹不好说,淘宝直播上真的卖火箭了。淘宝:我有个大胆的想法?网友:不,你淘宝直播:我真有!4月1日晚上,带货女王薇娅的直播间,优惠价4000万元的火箭发射和品牌服务,仅仅5分钟,就有800多人拍下了50万元定金。01:34直播界的火箭第一单爬完话题楼和@淘宝直播火箭电商事业部、@快舟火箭首席科学家助理的微博,小编总算理清楚两个事实。一是普通人买不起。购买售价4000万的火箭,首先需要50万定金;二是买得起的人不一定用得到。因为买来的不是供展示或实现航天一日游的火箭本尊,而是火箭运载服务。此次售卖的为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四院)研制的三级固体运载火箭。从实用性来看,它拥有一箭多星发射能力,十分适合微小卫星的发射和组网;站在性价比的角度,这个小型火箭发射成本低、准备周期短、入轨精度高,绝对称得上物美价廉的“快餐”。这不是快舟一号甲系列首次出售运载服务。早在2017年1月、2018年9月、2019年8月等时间段,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卫星被它成功送到太空。直播卖运载服务,这是第一次。真情实感地卖服务,非要挑到愚人节当天,也是很有想法了。直播期间,淘宝店后台一度崩掉,大部分是凑热闹的。不过从买家咨询的情况了解,挤在其中的也有靠谱客户。面对这种“土豪和我一样在淘宝直播买东西”的行为,网友们除了层出不穷的调侃、千奇百怪的疑问,还不乏颇有内涵的祝贺,譬如那句“对商业航天来说,今晚很有意义”。靠航天赚钱,比想象中要早商业航天是什么?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定义,其指按照市场规则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以盈利为目的的航天活动。传统观念里,人们普遍认为航天事业理应由国家主导,企业最多作为承包商参与进去。但所谓的商业化,把航天设备、运载服务或技术当做商品售卖,其实更早前就出现了。最早、最轰动的商业航天第一步,是由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执掌的太空公司SpaceX迈出。这家公司打破了“只为政府服务”的限制,把太空旅行事业开放给更多的有钱人,“如果你有什么东西需要上太空,SpaceX都可以帮你发射”。SpaceX的第一批互联网卫星发射升空当第一滴资本的血液深入太空领域,商业化的角逐不用宣告,就已悄悄开始。尤其在美国,不管是航天立法、政策支持还是各项资助计划,都给了商业航天事业极大的发展空间。慢慢诞生了商业载人航天和货物运输计划、商业轨道运输服务……享誉全球的NASA,更是在2006年起就提出了COTS、CRS、CCDev等商业运输货物及商业载人航天计划。在过去10年里,卫星作为一件特殊的货物,上天频率远超载人。因此,卫星发射服务提供商们在如何降低成本、抢占市场这件事上,费尽了心思,也直接带动了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飙升至近3000亿美元。企业对于赚钱,永远不会嫌多,只会觉得路子还不够宽,需要创新商业模式。这个理念在商业航天领域同样适用。比如,美国行星资源公司曾计划在2020年实施太空采矿;阿里巴巴公司发射了首个“天猫国际星”,并搭载了部分天猫用户的语音文件……中国商业航天蓄势待发不论国际市场上,商业航天舞得多么出彩,在多数国人眼中,能在国内扎的下根、立的住脚才是关键。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当航天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体量,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已经无法承担从地面走向近地空间,再走向深空的人类活动。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将商业航天尽早提上日程。目前来说,国内商业航天领域正处于追赶阶段,在立法修订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下,发展环境相对宽松。其中的制度规范方面,涉及规范航天发射和空间活动的法律制度有两个比较具体的部门规章:《空间物体登记管理办法》和《民用航天发射项目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与商业航天发展最为密切的《国家航天法》,也已经在2019年被列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国内整个市场仍不成熟,主要欠缺的是一条完整的商业航天产业链。当前,相对于国外商业航天,我国一是有经验的航天工程师太少,二是有实力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不够。除了国有背景的商业航天公司,如科工火箭公司、长光卫星公司,多数民营公司都处在技术积累的初始阶段,根本不具备发射火箭入轨的能力。总之,技术、人才是硬实力,资本支持与政策倾向同样缺一不可。一场直播可以让商业航天正式走进大众视线,但中国商业航天的道路依旧任重道远。由长安信托特约赞助的大型人物专题纪录片《我是科学人》全网上线,欢迎观看。传承科学精神,汲取榜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