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张陨璧)3月12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发布会。发布会由CGTN著名主持人田薇女士主持。出席发布会的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徐步院长,世界知识出版社苏文社长,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前院长贾庆国教授,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研究员以及中外媒体代表共约80人。发布会现场。据徐步介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是国家高端智库,现有在编189人。经党中央批准,2019年12月26日,外交部依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成立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旨在统筹全国资源,全面、系统、深入开展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研究、阐释和宣介。《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年度出版物。全院50多位研究骨干形成合力,努力对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全面、准确地进行分析解读。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既包括大国国情,也包括地区形势;既涵盖经济问题,也涵盖全球治理及热点问题。下篇专门论述中国外交政策及中国与各方关系。经过十多年努力,《蓝皮书》已经成为各界全面了解国际形势和中国对外关系的权威著作。不久还将出版《蓝皮书》英文和俄文版本。徐步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带来深刻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意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多极化继续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变化。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中国的赶超速度继续加快,两国经济总量持续接近。2020年,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GDP首次攀升至美国的70%以上,中美“双引擎”拉动世界经济的作用更加显著。大国梯队加速分化,欧盟、日本经济受疫情影响相对严重,经济复苏前景仍不容乐观。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内政治经济受疫情冲击超出预期,不少国家经济运行面临失业率高涨、债务增加、资本外流等挑战,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困难重重。二是大国关系面临新的调整,互动复杂博弈加剧。美国拜登政府上任后,大国关系开启新一轮调整进程。中美关系迎来拨乱反正的机会之窗。中欧关系持续发展,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如期签署生效,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顺利完成,双方合作取得积极成果。美国试图重振同盟体系,在抗击疫情、气候变化等领域重返多边平台,但美国是真正致力于多边合作,还是要搞选择性、排他性多边合作,国际社会仍在观望。美国和欧洲同俄罗斯的关系持续僵化,双方政治对抗升级。英国脱欧后,欧洲内部团结面临新的挑战。三是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蔓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世界已有260多万人被夺去生命。全球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地区局势仍不安宁,这既有地区固有矛盾的发展,也有疫情导致的一些国家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转变,还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以及军事干预等行动带来的恶果。中东地区形势混乱,美国空袭叙利亚,延长对伊朗制裁,重返伊核协议充满变数,中东局势难现曙光。缅甸局势持续动荡,军民对峙对抗相当激烈。全球范围内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议题联动蔓延,部分地区恐怖主义、难民问题、领土争端等持续加剧。四是全球经济重启增长,温和复苏预期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实际GDP增速将达到5.5%,较2020年增长回升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经济将实现6%以上的增长。拜登政府出台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疫苗接种计划加速推进,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3%以上。但美国加大印钞并大量投放市场,对世界经济及美元地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起广泛担忧。其他G20成员国经济增速也都有望实现正增长。不过,全球疫苗接种进度、美国大规模刺激政策外溢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债务高企等风险也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五是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数字鸿沟继续扩大。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在线办公等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未来若干年,5G、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或将迎来重大进展,“通信革命”和“智能革命”的深度和广度将超过以往工业革命。区块链技术引领数字经济及数字货币发展,萌生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力量,加密数字货币研发和监管将同步加强。大国间科技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各国将加紧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科技竞争将成为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的先导力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进一步拉大。徐步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以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流喧嚣,中国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抗疫外交为主线,同步抗击新冠病毒和国际政治病毒,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20年,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会晤、通话88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等23场重要外交活动。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重要多边会议中,全面阐释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的立场,积极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大力倡导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世界经济早日复苏,指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正确方向。徐步强调,中国和美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特殊责任。中美关系何去何从,国际社会十分关注。2月11日中国农历除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关口。两国应该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最近,中美双方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于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应当把握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徐步最后指出,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携手合作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唯一出路,分歧对抗将使我们重蹈历史覆辙。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在新的一年里将密切跟踪形势发展,努力把脉形势动向,积极开展智库交流,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贾庆国、陈东晓、苏文、阮宗泽等高度评价《蓝皮书》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就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发表看法,并与徐步院长一道回答现场嘉宾和记者的提问。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等国内外媒体对《蓝皮书》发布会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来源:中国日报网
今天上午,清华大学举办中美经贸专题研讨会,聚焦中美经贸摩擦等热点问题。(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央广网北京6月13日消息(记者王晶 王梦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今日(1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直言,中国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在反思中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但美国却是把自己的责任“外包”,指责中国。“美国对升级贸易摩擦有误判,美国政府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做法,在部分美国学者看来,会把美国变成一个自我击败的霸权。”他谈到,中国应对美国贸易霸凌所做的事情不光是维护中国的利益,也在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利益。他还深度分析中美两国情况,并谈及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中国是答案而不是问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摄影:孙金行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滕晗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不少互联网企业都在探索和布局“出海”。7月11日,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一次理论研讨会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企业要有更大的发展,市场很重要。我觉得,有远见、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早出去,早布局,将来收益会更大。”2017年12月,外交部任命戚振宏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新任院长、党委书记。他曾任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助理经济师、经济师、经营审计室副主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处二秘,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二秘,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处长,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等职。2014年至2017年,戚振宏被任命为中国驻巴林王国特命全权大使。据了解,在担任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之前,戚振宏在经济外交与合作办公室主任岗位历练多年。在2006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论坛上,时任经合办主任的他提出“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寻求走向世界过程中必须跨越的障碍。在政策规划司工作期间,戚振宏还曾就外交史做过考察调研。2015年,为纪念坦赞铁路开工奠基45周年出版的《援建坦赞铁路亲历者的讲述》,编著者即是政策规划司的课题组。7月11日,戚振宏对记者表示,面对当今的经济形势,“一些企业觉得海深浪急、也是深海有鱼、风险越大,收获越多;有些企业认为说现在外部竞争那么强,国内的环境也不错,等一等再出去,也是可以的。”他说,不论是怎么样的市场主体,“国企也好,民企也好,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原则,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政府提供的鼓励政策和保障体系都是一样的。”对于互联网企业,戚振宏认为,“这些企业都在新型的产业布局,尤其是随着5G的推广,未来的发展更加可期。”
原标题:“中国越发展,世界越繁荣”——专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朱超)回忆起1992年第一次踏出国门,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客座研究时的情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依然清晰记得,“那时在国外搜集关于中国的报道很不容易,报纸上偶尔有一两条,也是在不起眼的角落”。而今天,不仅有关中国的讯息变得铺天盖地,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更是无处不在。从事了近30年国际问题研究的阮宗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如今各种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都是必谈话题;在各种国际组织中,中国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在他看来,这种变化当然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息息相关,但更直接地是缘于中国同世界的深刻、良性互动。阮宗泽将其归纳为“中国越发展,世界越繁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都曾挺身而出,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作出贡献。”阮宗泽说,中国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的“伟大奇迹”。阮宗泽曾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咨询委员会担任过专家,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中,对中国扶贫和工业化成就的世界意义有了更多切身体会。他引用联合国官方数据“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说,联合国能提前完成千年发展计划中减贫目标,中国贡献了“半壁江山”;广大发展中国家也从中国的跨越式发展中汲取了宝贵经验,提振了发展信心。12月26日是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10周年。10年来,中国海军先后为3400艘外国船舶实施了护航,约占中国护航船舶总数的51.5%;解救、接护的船舶中,外国船舶占50%左右。阮宗泽认为,这就是强大起来的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之一。“中国目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大维和出兵国,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一些外媒质疑,未来中国还会不会像过去那样重视改革开放?阮宗泽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给出清晰答案,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阮宗泽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正在用自己的“实力与担当”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赢得令人尊重的地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有的国家在修墙,而有的国家在修路,这正是理念的不同。”阮宗泽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扩大开放,与世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受到大多数国家的欢迎和支持。”“不管别人怎么做,中国都坚持承担责任、履行承诺,从历次联合国大会上中方发言受欢迎的程度可以看出,中国和国际社会有着共同的语言,中国是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阮宗泽说。编辑:唐颢宸
▲阮宗泽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实现宏伟蓝图,就必须要开放,而且要不断扩大开放。”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看来,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已经进入新阶段,因此,“城市也要对标国家最高开放标准”。作为四川人,阮宗泽对于家乡的对外开放战略十分关注,他说:“在新一轮的开放中,四川要挺身而出,不能再跟跑,要做‘第一方阵’。”而在阮宗泽看来,“在四川对外开放进程中,成都就是火车头,起到引擎和带动作用”。同时,“火车头”也需要与“车厢”协调发展。“就是要有一盘棋的思维,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阮宗泽说。四川:应是中国开放的“第一方阵”6月28日,《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发表,白皮书指出: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与各国构建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正是中国下一步发展中的重要方向,这是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制定的战略举措,对中国下一步发展,甚至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至关重要。可以说,中国的开放步伐已经迈入了新阶段。“在新一轮的开放中,四川要挺身而出,不要再跟跑,要做‘第一方阵’。”作为四川人,阮宗泽对于四川的开放也有自己的认识,当前,“蜀道难之地”已经改变,在飞速发展中,四川也从对外开放的后方进入到了前沿。在不久前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中,四川提出,对内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在四川区域发展历史上,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在阮宗泽看来,国家对于四川的政策支持,就是希望四川以成都为代表走入国家对外开放“第一方阵”。他解释道,“一带一路”给四川带来了重大机遇,可以实现从“陆锁省”到“陆连省”的华丽转身。“比如向西、向欧洲拓展,就是四川长项。”直白一点来说,“陆连省”,就是要成为互联互通的枢纽,将四川建成超级连接点。“首先成都的空港、铁路港等通道是很发达的。”阮宗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要做一个枢纽,与外界交流就要扩大。”成都:应是四川开放的“火车头”中国新的开放格局已全面铺开。用阮宗泽的话来说,就是“现在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没有前方后方之分”。四川提出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在不断向外开放的过程中,成都是起点与核心点。“在四川对外开放中,成都就是火车头,起引擎带动作用。”阮宗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四川对外开放,成都该站到最前边。事实也正是如此,成都的对外开放动作清晰可见:从17家领事机构到281家世界500强,从蓉欧快铁突破2000列到106条国际地区航线,可以说,开放,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在7月6日至7日召开的成都市委第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成都也提出,必须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持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要用好以成都为四向开放起点的机遇,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整体势能;用好构建立体开放战略通道的机遇,加强开放能力建设,助力“全域开放”。当然,“火车头”不仅要自己“加速”,还要“带动车厢”一起前进。在阮宗泽看来,成都作为火车头,将辐射带动四川其他地区协同发展。“就像一列火车,四川的其他地区是车厢,火车头动力十足,带动其他车厢一起加速前进。”他说。他更进一步说,作为“火车头”的成都,不仅要和四川省内的城市协同发展,更要与周边的省市进行协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风生水起,因为北京意识到,光靠自己解决不了发展中的挑战,需要更大的平台,成都也一样。”阮宗泽说,在对外开放中,成都要有更大的视野,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要有一盘棋的思维,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关键点:加强开放理念、广聚天下英才对内陆地区而言,如何形成更大的开放格局,下一步方向、策略显得极其重要。对于四川的对外开放,阮宗泽有两方面的建议:首先是开放的理念要进一步加强,其次是要广聚海内外英才。阮宗泽认为,四川地处盆地,也是闻名于世的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常常是一种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思维。近年来这种思维已经淡化,但影响还是很深。“当前,四川的开放已有成果,但还不够,所以我觉得通过更大的开放和外部联系,包括与国际上的联系都需要进一步拓展。”阮宗泽表示,四川的对外开放不是简单开放,而是要从观念上改变的深层次开放。此外,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交流,是四川接下来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揽天下之人才为我所用,不光是四川的人才、全国的人才,甚至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也要为四川所用。”阮宗泽说。而事实上,招纳人才,成都已经开始行动,“蓉漂落户政策”、“诺贝尔奖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外国高层次人申请签证和居留许可3个工作日内办结”……可以说,在新一轮开放中,以成都为例,四川对于海内外人才的重视显而易见。就像阮宗泽所说:“对外开放,有一个好的蓝图还不够,更需要各行各业付诸实践,而精英人才在各行各业就可以起到领军作用。”(实习生朱玫洁对此文亦有贡献)
新中国外交70年——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研讨会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国际问题研究》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创刊于1959年5月,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国际问题研究学术刊物。 苏丹 摄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研讨会:为新形势下把握世界大势做准备中新网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 张素)新中国外交70年——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研讨会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在会上表示,研讨会旨在总结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和新中国外交70年的成就和经验,从而为新形势下把握世界大势,应对各种复杂外交斗争做好准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系中国外交部直属专业研究机构,主要对当前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中长期战略研究,亦对国际事务中重要的现实和热点问题做出及时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供决策参考。新中国外交70年——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研讨会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致辞。 苏丹 摄《国际问题研究》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创刊于1959年5月,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国际问题研究学术刊物。2000年1月起,该刊物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并对刊物的内容、版本、封面、装帧等进行改进。2005年底,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创刊,便于国外交流单位了解国内的研究成果。2011年10月,《国际问题研究》全新改版,聘请唐家璇、李肇星担任顾问。戚振宏表示,进入新时代,刊物在坚持既有定位的同时,积极配合我外交议程,宣传阐释我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立场、中国观点的重要窗口。刊物自身在加强学术规范、数字化建设等方面亦做出不懈努力。“《国际问题研究》的编审质量,特别是双语传播在圈内口碑皆知。这本刊物在政治学期刊的评价体系里也是排在前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在会上说。他也对未来发展期刊提出三点建议,包括走向平台化运作、办好特色化期刊,以及借助期刊与更多方面合作。本次论坛设置了多项议题,主要分为“相互影响与塑造:70年来的中国与世界”“辉煌历程:70年外交的回顾和总结”“相互促进: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与国关期刊发展”三方面。多位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期刊出版从业人士围绕上述议题进行探讨。(完)
央广网北京10月31日消息(记者王雪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今天(31日)在京举行“新中国外交70年——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研讨会”。与会代表在总结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和新中国外交70年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共同为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把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外交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形成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表示,新中国外交7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在新形势下把握了世界大势。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郭宪纲深表认同。郭宪纲说:“中国的很多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接受。此外,中国和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系不断提升,发展成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多。”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处于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时期,国际形势与外交斗争复杂,中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郭宪纲认为,只有在理念和实践中做更细致、耐心的工作,才能逐渐扭转人们的传统思维,才能使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郭宪纲说:“要继续宣传中国外交的政策和理念,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互信、共赢的理念深入人心,使他们逐渐对中国的和平外交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此外,在实践中,展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所在国、途径国通过一些项目的连接,加深彼此理解。”
11月17日,我院与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韩中文化友好协会在线举办第一届“中韩未来合作研讨会”。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韩国共同民主党宋永吉国会议员致开幕词,徐步院长、韩国国立外交院金峻亨院长发表主旨演讲,刘卿副院长、韩国高丽大学亚洲问题研究院院长金益洙共同主持会议。与会专家深入研讨了当前中韩关系及地区国际新变局,并为强化中韩沟通合作建言献策。徐步院长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是搬不走的邻居。两国同为亚太地区重要国家,不仅要持续提升双边关系,也要为亚太地区和平发展担起应有责任。中韩双方应保持高层战略沟通,协调推进半岛无核化与和平进程,加强在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携手维护全球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安全。徐步院长会议现场会议现场
来源:环球时报崔洪建:欧盟复苏基金是对未来的一场豪赌 (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为拯救深受疫情打击的经济,欧盟提出一项总额为7500亿欧元(约合6万亿元人民币)的“复苏基金”计划,核心内容是将经济复苏计划纳入欧盟未来七年预算(2021年—2027年)考虑,在预算留有空间的前提下,欧盟将通过市场借贷将5000亿欧元作为赠款直接提供给成员国、2500亿欧元用于向各国放贷,偿还期从欧盟2028年财年开始,最长30年内还清。动用金额如此之大、周期如此之长的财政手段进行经济纾困,对当前经济和政治背景下的欧盟来说不啻一场豪赌。首先,这项计划仍面临较大的内部政治风险,欧盟借机推动财政一体化的努力可能会打折扣。“化危为机、推动财政一体化”是欧盟释放巨量财政手段的主要动力和政治目标。自欧元区债务危机以来,消除内部各国间的经济财政不平衡、逐渐建立财政转移支付联盟,始终是一个有待欧盟破局的问题。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进一步暴露和加大了欧盟内部的经济失衡,原本债务负担沉重、经济增长欠佳的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南欧国家受疫情冲击最重,今年一季度经济损失分别达到4.7%、5.2%和5.8%,对欧盟资金支持的需求最为强烈。中东欧国家虽然受疫情冲击不大,但其经济基础和财政能力相比西欧、北欧国家要脆弱得多,对于欧盟财政支持也乐观其成。在市场、货币一体的环境中,欧盟经济的复苏成效取决于能否补足南欧和中东欧的短板,因此有必要通过大规模财政救助来进行扶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立财政转移支付联盟的大胆尝试。但现时状况是多数成员国并未就此作好准备。作为欧盟财政预算的主要贡献者和欧盟进行市场融资的主要担保者,西欧和北欧国家向来对南欧国家的偿债意愿和能力颇有疑虑,对“债务共同化”这样的道德风险深恶痛绝。在欧盟基金计划出炉后,此前在发行“新冠债券”争论中形成的以南欧和中东欧国家为一方、以部分西欧北欧国家为另一方的矛盾重现。尽管法德妥协减弱了欧盟内部的对立情绪,但短期内并不能消除双方的矛盾,在欧盟计划的基础上仍然需要各方进一步作出妥协才有可能达成共识。其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欧盟如何确保经济状况不好和偿债能力较差的国家不违约,也是个有很大风险的问题。欧盟为此开出的处方是要“借鸡生蛋”,将基金贷款的使用目的与落实欧盟产业战略和成员国内部改革相结合。在欧盟提议启动大规模投资的欧版“马歇尔计划”未果后,欧盟复苏基金计划显然是要走“曲线”推进的路子,将其力推的绿色产业和数字经济“打包”进各国的发展规划中,同时建议各国对大企业“开刀”,借机开征数字税或碳边界税。这种做法至少存在两个风险:一是在绿色产业和数字经济方面,各国实施的意愿、基础和目标不同,政策“打包”的效果很难预期。例如在仍严重依赖传统能源的中东欧国家,绿色产业的推进效果将很难让欧盟如意。二是在对大公司税收上动脑子进行“再融资”,对于一些仍希望通过税收优惠来吸引投资的国家来说也很难接受,而且这种做法多半会针对在欧盟市场的外资企业,不仅有“杀鸡取卵”的嫌疑,还会让成员国在赚取“快钱”、减轻欧盟偿债负担的同时,伤害到欧盟市场的开放度和包容性。最后,在当前的国际资本市场上能否融资顺利,对内外交困的欧盟来说也是个大问题。自债务危机以来,欧盟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欧盟于2014年底推出的“容克投资计划”原打算以335亿欧元为种子基金来撬动5000亿欧元的市场投资,结果在实施三年后获得的资金仅为目标金额的一半。在当前部分成员国依然债务缠身、欧盟经济难逃衰退的形势下,欧盟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信用正在经受考验,融资难度只会更大。何况在当前形势下资本避险情绪严重,资金大多流向美国市场,欧盟要想“虎口夺食”绝非易事。欧盟利用市场和财政手段进行大手笔豪赌,并不只是欧盟自己的“家务事”。外界对欧盟复苏基金计划的关注,不仅是因为其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的大规模财政举措将产生溢出效应,而且其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有可能对计划的实施效果造成扭曲,从而扰动国际资本市场。同时,欧盟复苏基金计划将财政救助、经济复苏和产业战略相捆绑,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和产业体系调整也将产生巨大影响。在全球疫情逐渐缓解、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推动经济复苏的时刻,各方不仅应当关注自身利益,使出浑身解数来“救己救急”,也应当从维护共同利益和全球化的大局着眼,通过国际合作和协调来“推己及人”,否则就可能会经历一场得不偿失的冒险。(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封面新闻记者 张菲菲“我的中国梦就是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大飞机,航空公司能够愿意买我们的大飞机。”“我们老百姓都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舒舒服服的。这就是我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就是希望中国能够发展越来越好,经济也越来越好。”……一段视频中,科学家、企业家、农民、普通工人,在镜头前诉说着自己的中国梦。这是一段《习近平为你描绘“新时代”》的短视频。11月17日上午,这段视频被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网信系统宣讲报告会走进中国网安的开篇。此次参加宣讲会的有中国网安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党员代表、员工代表、以及驻所军代表共计500余人。“这段视频可视化的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用镜头语言传递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网安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成刚作为主持人这样说道。随后,他邀请上了此次宣讲会的主讲人阮宗泽。阮宗泽,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主编,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东盟地区论坛专家名人小组中方专家,中央电视台国际问题评论嘉宾,对中国外交、中美关系、国际安全与发展有深入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造诣和政策水平,对党的十九大精神有着深刻的见解、精准的把握。在宣讲会上,阮宗泽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从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等方面,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用了一个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这已经写入了联合国的文件,这说明,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在此次宣讲中,阮宗泽凭借自己对中外国际关系的研究,旁征博引,讲述了很多中国国际外交的案例,风趣幽默,赢得阵阵掌声。“听了今天的报告,让我们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方面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在建设网络强国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听完报告后,中国网安公司总经理许晓平感慨说,网安公司目前正在修订公司的十三五规划,在此过程中,他们将把十九大对网信事业的要求和理念写进规划,并联合高校、企业,创新产业生态链。中国网安公司副总工程师董贵山用了“振奋”两个字来形容此次十九大精神的解读。他认为,从发展趋势上来讲,十九大报告内容对企业是持续的激励,此后,网安公司将围绕现代治理体系的打造和网络现代化的要求,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公共社会治安等方面发挥技术牵引和产业支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