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用坚守铸就民族的钢铁脊梁——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蹲点报告可言可意

用坚守铸就民族的钢铁脊梁——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蹲点报告

新华社成都5月8日电题:用坚守铸就民族的钢铁脊梁——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蹲点报告新华社记者任硌、李华梁、袁波“我愿意!”这是杨永辉研究员20年前入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时的坚定回答。简单三个字背后,是几乎与外界隔绝、甚至略显清苦的工作环境,是即使取得重大突破也几乎无法发表论文的科研现实。但同时,这三个字背后,也有自己参与研制的“国之重器”驶过天安门时的喜悦,和“为国家做了点事”的自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是国家计划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该院主体目前位于四川绵阳,大量像杨永辉一样的科研工作者在此工作生活。记者近日走进这个略显神秘的地方,追寻跨越了六十余年的精神传承。坚守清苦生活中物院创建于1958年,经历过三次基地变迁,1962年开始从北京迁往青海221厂核武器研制基地,1969年迁往四川“九〇二”地区,1990年开始向四川绵阳科学城调整搬迁。90岁的核化学与化工专家傅依备院士告诉记者:“在青海时,基地位于海拔3200米的高原牧区,最低温度达零下四十摄氏度,一年内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迁往川北“九〇二”地区后,虽然风沙少了,但交通不便,生活条件依然艰苦。“本身盆地出太阳就少,再加上办公地旁都是高山,就算能看到太阳也仅仅是中午那么一两个小时。”傅依备说。“不少人来院工作时甚至一开始都不知道办公地点在哪里。”长期从事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研究的魏晓峰研究员说,“当时拿着派遣证报到以后,就坐班车去工作的地方,越走越荒凉,越走心越凉,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在魏晓峰的办公场所入口,贴着一幅标语:“成功才是硬道理”。他解释说:“工作以后我很快意识到,我们的工作对国家安全太重要了,必须成功,而且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也是让我留在这里工作的重要原因。”中物院搬迁到绵阳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而且极端严格的保密要求让科研人员与外界的联系渠道大大减少。比如,进入中物院办公场所前,手机必须寄存入柜,这让一些年轻人最初很不适应。26岁的程伟平来自广东,刚刚工作不到4年时间,已经成为中物院某研究所一线班组长,所里最大的一台龙门加工中心由他操作。与在家乡工作的同学比,他坦言自己的工作生活简直可以用“清心寡欲”来形容。“我们的职责就是把科研人员的技术设想变为现实中的一个个部件。”程伟平说,“最初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在这里工作,要过这样的生活?但后来发现,必须‘清心寡欲’,我才能够在工作中更加专注,毕竟我们是整个流程的最后一环,必须确保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加工的任务。”坚守科研底色“两弹元勋”邓稼先曾任中物院院长,在他位于绵阳梓潼的旧居的墙上,一份装裱起来的手书格外显眼,其内容是对一份报告的修改建议。1986年3月,身患癌症的邓稼先已极度虚弱,他明知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依然强忍化疗带来的痛苦,在病榻上和于敏、胡仁宇、胡思得等几位科学家多次商议起草报告,提出加快核试验步伐的战略建议。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心系祖国,再次诠释了“以身许国”这四个字的含义。“对国家高度负责,对科研极端严谨,是我们工作的‘底色’。”中物院某研究所某室主任孙光爱说。39岁的孙光爱自从硕士毕业就在中物院从事中子散射技术与应用的研究,他所负责的中子散射科研平台是我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综合性中子科学平台,入选“2013-2015年度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孙光爱介绍说:“从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测定,到飞机螺旋桨叶片裂痕的探测,从材料性能的检测到物质磁性的研究,中子散射科研手段在前沿基础科学、国防科研和核能开发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过去,我国科学家只能借助于国外的科研平台,用‘别人的眼睛’认识我们的研究对象,不仅科研成本高,对于航空发动机研制等尖端科研还造成了严重限制。”最初调试时,孙光爱和同事24小时连轴转,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国外同行通常需要半年时间的单台装置调试工作。“我们效率提高一些,国家就能多做一些实验。”他说。陈行行是中物院某研究所的一名特聘技师。曾有一次任务,需要他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刀头,在直径不到2厘米的圆盘上打出36个小孔,其难度相当于“用绣花针给老鼠种睫毛”,但陈行行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多次修改编程、摸索尝试后,终于攻克难题。29岁的他刚刚荣膺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我们工作,为的是让国家在国际上说话有分量,站着腰杆能硬。虽然我只是一颗小螺丝钉,但心里仍然非常自豪。”陈行行说。坚守精神高地成就一番事业,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曾任中物院副院长的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在英国获得两个博士学位,被称为“第一个在英国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有人问他为什么回来?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获得20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于敏也曾在中物院担任副院长,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他毅然服从国家需要,改变专业方向,在我国氢弹、中子弹的突破以及新一代核武器的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曾直言:“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决不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朴素的民族感情、爱国思想一直是我的精神动力。”“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是中物院提炼出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物院原副院长杜祥琬看来,这种价值观凝聚了大家,成为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柱。在中物院,老一辈科学家几十年来将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了国家的核武器事业,他们还言传身教,让“两弹一星”精神不断传承,发扬光大。在孙光爱看来,在普通的公司或者一般意义上的科研机构工作,回报是即时反馈的,在中物院工作,很多时候这个反馈周期很长,但这种反馈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个人梦想和国家需求的完美结合。中物院的科研人员大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颇有造诣,在大城市找份高薪工作并不难。谈起最初来中物院的原因,答案五花八门,“我男朋友在这里工作”“本来要去外企,我爸让我再考虑考虑”“得知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后气愤难当,决定投身国防事业”……但谈起为何最终留下,大家的答案却无不透露着对这份事业的拳拳之心。“‘两弹一星’精神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三个字:我愿意,这也是我最初入职时说的最多的三个字。”曾获中物院邓稼先青年科技奖、如今已是中物院某所副所长的杨永辉说,“这份工作需要个人和家庭都作出很多牺牲,愿意留下,其实就是最大的认同。”“进入新时代,要走好事业发展的新长征,必须要有一支能打胜仗的攻坚队伍,有一种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更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中物院党委书记杭义洪说。来源:新华网

九十九

想考研,了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想考研,了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qq92778967无论哪一科,都离不开常识,这一期给大家介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两所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9月30日启用现名。迄今为止,已有50余位院士先后在物理所工作过,包括吴有训、赵忠尧、严济慈、吴健雄、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物理所是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物理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设有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两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工程、光学工程等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物理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截至2016年底,全所在学研究生846人(其中硕士生268人、博士生578人)。在站博士后48人。物理所是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物理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设有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两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工程、光学工程等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物理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截至2016年底,全所在学研究生846人(其中硕士生268人、博士生578人)。在站博士后48人。现有超导、磁学、表面物理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光学物理、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纳米物理与器件、极端条件物理、软物质物理、清洁能源前沿研究、凝聚态理论与计算7个院重点实验室,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微加工实验室2个所级实验室,它们与国际量子结构中心、量子模拟科学中心、北京散裂中子源靶站谱仪工程中心、清洁能源中心、超导技术应用中心、功能晶体研究与应用中心等6个研究中心共同构成物理所的研究体系;技术部及各实验室、各研究组的公共技术岗位共同构成全所的技术支撑体系。初试科目: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医学、教育学和应用心理及药学硕士专业外,其余各专业的初试科目均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的满分值各为100分,基础课(含统考数学)和专业基础课每门满分值为150分。具体考试科目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或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http://admission.ucas.ac.cn)上公布的《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等科目,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其余考试科目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或研究所/院系自行组织命题。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初试科目为两门: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为200分)和外国语(满分为100分),每门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均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医学、教育学和应用心理硕士及药学硕士招生专业初试科目为三门:思想政治理论(满分为100分)、外国语(满分为100分)、自命题科目(满分为300分),每门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我校医学和教育学的业务课考试科目由研究所/院系自行组织命题,不使用全国统考科目。复试包括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思想品德、外语听力和口语等考核内容如果还有不懂可以留言

独旦

国家“双高计划”学校|走进潍坊职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潍坊职业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未来的大学时光里 希望能与你相遇在潍职校园中携手一起撰写新的潍职故事这里是你成就人生梦想的平台亦可憧憬美好的未来潍坊职业学院等你来!一起领略“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国家骨干专业”、“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山东省品牌专业(群)和特色专业” 的风采。带你走进潍坊职业学院第——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设有应用化工技术(3+2)本科、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化妆品技术、海洋化工技术五个专业,各专业办学特色明显,专业整体水平高,建有国家生产型实训基地、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化学工程学院拥有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1人,拥有山东省教学团队1个、名师工作室1个,团队完成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0余项。聘任泰山学者傅荣强为专业群领军人物,引聘山东国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骨干人才李琦斌等首席技师、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刘兆明等产业教授和兼职教授22人助力化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牵头组建了潍坊市化工职教集团,建有价值3000万、近9000㎡的化工实训中心,师生参加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检验等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40余项,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6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专业特色国家骨干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首批“3+2"贯通培养本科试点专业,山东省首批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试点专业。主干课程《基础化学》、《化工识图与绘图》、《化工单元操作》、《典型产品工艺运行》、《安全防护及管理》、《化工产品分析检测》等。师资力量 实训设施 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石油、化工、食品、药品、冶金、环保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操作、质量控制、销售及管理等工作。就业单位: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控股有限公司、燕山石化、中国石化、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国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博苑医药化学有限公司、鲁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大赛获奖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项目(高职)团体二等奖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化工安全生产技术技能竞赛(高职)团体二等奖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项目(高职)团体二等奖2018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化工生产技术”竞赛项目团体二等奖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化工安全生产技术技能竞赛(高职)团体二等奖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2017年山东省职业院校化工设备维修赛项(高职)团体一等奖2016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化工仪表自动化竞赛项目团体二等奖第四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五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专业特色国家骨干专业,山东省首批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原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山东省首批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牵头开发山东省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彰显该专业在省内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干课程 《基础化学》、《化学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实验室组织与管理》、《环境监测与分析》等。师资力量 实训条件 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化工、石油、食品、轻工、制药、农药、环保、商检、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检验、质量控制、质量安全检验与管理等岗位。就业单位:山东新和成控股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国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博苑医药化学有限公司、山东方信环境监测有限公司、鲁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潍坊方正理化检测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赛获奖 2019年全国工业分析检验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团体一等奖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团体二等奖2019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团体一等奖2018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学生组)“工业分析检验”竞赛项目团体一等奖2017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学生组)“工业分析检验”竞赛项目团体二等奖..........化妆品技术专业专业特色 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山东首批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首批开设化妆品技术专业的高校,本专业为校企共建专业,以化妆品等日化产业链为依托,学生通过对化妆品的配方研发、生产、检验、销售等进行链条化、理实一体化学习。主干课程 《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美容技术》、《化妆技术》、《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化妆品安全与有效评价》、《化妆品市场营销与策划》等。师资力量 实训设施 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轻工、化工、日化、化妆品、制药等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经营与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测试、检验、专业美容师、化妆师、美容顾问等工作。就业单位:山东福瑞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明月爱熙有限公司、山东博美化妆品有限公司、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等,毕业后还可到韩国信韩大学、釜山科技大学、台湾地区大仁科技大学等继续深造。海洋化工技术专业专业特色 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首批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是适应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防腐、海洋装备、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设立的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主干课程 《化工单元操作》、《化工生产技术》、《海洋化工产品分析检测》、《海洋腐蚀与防护》、《海水淡化技术》、《海藻化学与工艺》等。师资力量 实训设施 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海洋生物化工、海水淡化、海洋防腐、盐化工、海洋装备等企事业生产操作、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岗位。就业单位:山东海化集团、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默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明药堂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正大海尔制药有限公司、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烟台蓝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等。优秀毕业生李兵兵,山东省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就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就读广州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深圳市志邦科技有限公司,任电泳涂料研发主管。2018年被深圳市宝安区团区委授予“宝安智造青年”荣誉称号。冯志强,在校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化学检验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提前录用。工作期间,发表学术论文3篇,2017年获得最佳进步奖。 孟智东,自主创业创办山东方信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入选淄博市人社局创业明星。2018年4月,成立山东羽时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前期投入300余万元,拥有研发人员15名。李志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化工生产技术技能大赛二等奖,现任山东国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专员。曾荣获公司年度劳动模范、优秀科技工作人员。徐连好,担任山东天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潍坊科麦化工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先后获得公司先进个人、公司个人特别奖。张方榛,毕业后专升本考试就读于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考取公务员,现就职江苏扬州海事局。战高考都能赢一起约定2020年,来潍职上大学!来源:潍坊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

而侈于性

金属所研发出高阻尼、高吸能与形状记忆兼得的镁基仿生材料

除了高比强度、比刚度以及优异的导热与电磁屏蔽等性能,镁的阻尼性能显著优于大多数工程金属材料,甚至可比肩一些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但其强度与耐热性明显高于高分子材料,因此在减震、吸能、降噪等方面突显优势。镁及其合金的强度、刚度、塑性和断裂韧性仍低于钢铁和铝合金,且抗高温蠕变能力差,制约了其广泛应用。众所周知,金属材料的强度与阻尼性能表现为相互矛盾的倒置关系,一方面通过对位错运动的限制可实现强度的提高,另一方面阻尼则要求位错易于运动和摆脱钉扎,这导致依赖经典的材料强化手段必然以牺牲阻尼性能为代价。如何在不显著提高密度且不降低阻尼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镁和镁合金强韧化成为具有挑战性的关键科学问题。与人造材料相比,天然生物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通常显著优于其基本结构单元的简单加和,本源在于其复杂、多尺度的自组装结构。诸如贝壳、骨骼等在微观上呈现三维相互贯穿式结构,各组成相保持连通且相互穿插,由此实现各组成相在性能与功能上的优势互补,以及材料的同步强韧化。对自然界神奇“结构-性能关系”的理解为设计综合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提供了独到的思路。最近,针对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领域对于材料减震、吸能等方面的性能需求,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疲劳与断裂实验室刘增乾、张哲峰,钛合金研究部李述军、杨锐等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展合作,借鉴天然生物材料三维互穿微观结构的理念,将镁熔融浸渗至增材制造的镍钛合金骨架,构筑成轻质、高强、高阻尼、高吸能镁-镍钛仿生复合材料(见图1)。图1:新型镁-镍钛仿生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微观三维互穿仿生结构微观三维互穿仿生结构不仅实现了镍钛增强相与镁基体在性能优势上的互补与结合,而且赋予材料形状记忆与自修复功能。首先,组成相在三维空间相互穿插有利于促进相互间的应力传递,弱化应力集中,使两相的变形更加协调,更好地发挥了镍钛增强相的强化效果,仿生复合材料的强度显著高于基于混合定律的简单叠加(见图2)。其次,仿生复合材料中基体与增强相之间不仅依靠界面的冶金结合,而且存在三维穿插的机械互锁,有效地避免了因界面开裂造成的过早失效,赋予材料良好的损伤容限。再次,仿生复合材料中组成相在三维空间的贯通,不仅充分保留了镁基体的阻尼性能,而且两相之间的弱界面结合可引入微屈服、微裂纹等新的阻尼机制,进一步提高阻尼性能。此外,在特定温度范围(>150℃),镍钛增强相骨架的形状记忆效应与镁基体的蠕变行为具有耦合效应,镍钛的回复应力远高于基体的蠕变应力,使得形变损伤后的仿生复合材料可通过常规热处理恢复其初始形状和强度,达到形状记忆兼具自修复功能的双重效果,并且可往复循环利用(见图3)。 图2:新型镁-镍钛仿生复合材料的压缩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及其与各组成相的比较图3:新型镁-镍钛仿生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变条件下的形状记忆功能与微观回复机制通过多重机制分别提高强度和阻尼性能,新型仿生复合材料突破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实现了镁合金的强度、阻尼和能量吸收效率等多种性能的良好结合,综合性能优于目前已知的工程材料(见图4),有望成为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的新型阻尼减震材料。图4:新型镁-镍钛仿生复合材料的强度、阻尼性能和能量吸收效率与其他材料的比较上述工作于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6 (2020) eaba5581(文章链接: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9/eaba5581),文章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明阳。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兴辽英才计划”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编辑报道:镁言

名辩

在大连找工作,怎能不参加这些宣讲会!(09.29)

Hello,大家好,明天是2017年09月29日,正在找工作的你是不是正参加着一场又一场的宣讲会? 小编已经精心为你准备好了明天宣讲会时间表,快来一探究竟吧~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东北财经大学|梅园A|2017-09-29 10:00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材料馆208|2017-09-29 10:00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信息大连交通大学|2-404|2017-09-29 10:00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本部东北财经大学|梅园A|2017-09-29 13: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酒店三楼二号会议室|2017-09-29 14:00以上就是为你挑选的明日宣讲会时间表了~还不够?想看更多?想了解更多的 校招信息 | 求职经验 | 职场资讯 | 兼职活动 | 排行榜 | 百聘职播 ,登录百度百聘(zhaopin..com)或上百度搜索“宣讲会”,3000W职位信息,一份简历,全网投递,心动了吧?快来一探究竟吧!百度百聘,专业的招聘搜索引擎。本内容由百度文房写作工具支持,想了解更多百度文房效果,可以关注本查看更多哦

金木讯之

中科院金属所研发出新型可自修复吸能减震材料

最近,针对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领域对于材料减震、吸能等方面的性能需求,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增乾、张哲峰、李述军、杨锐等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展合作,借鉴天然生物材料三维互穿微观结构的理念,将镁熔融浸渗至增材制造的镍钛合金骨架,构筑成轻质、高强、高阻尼、高吸能镁-镍钛仿生复合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8日发表在《科学》子刊《科学进展》上。除了高比强度、比刚度以及优异的导热与电磁屏蔽等性能,镁的阻尼性能显著优于大多数工程金属材料,甚至可比肩一些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但其强度与耐热性明显高于高分子材料,因此在减震、吸能、降噪等方面突显优势。镁及其合金的强度、刚度、塑性和断裂韧性仍低于钢铁和铝合金,且抗高温蠕变能力差,制约了其广泛应用。与人造材料相比,天然生物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通常显著优于其基本结构单元的简单加和,本源在于其复杂、多尺度的自组装结构。诸如贝壳、骨骼等在微观上呈现三维相互贯穿式结构,各组成相保持连通且相互穿插,由此实现各组成相在性能与功能上的优势互补,以及材料的同步强韧化。对自然界神奇“结构-性能关系”的理解为设计综合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提供了独到的思路。通过多重机制分别提高强度和阻尼性能,新型仿生复合材料突破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实现了镁合金的强度、阻尼和能量吸收效率等多种性能的良好结合,综合性能优于目前已知的工程材料,有望成为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的新型阻尼减震材料。微观三维互穿仿生结构不仅实现了镍钛增强相与镁基体在性能优势上的互补与结合,而且赋予材料形状记忆与自修复功能。首先,组成相在三维空间相互穿插有利于促进相互间的应力传递,弱化应力集中,使两相的变形更加协调,更好地发挥了镍钛增强相的强化效果,仿生复合材料的强度显著高于基于混合定律的简单叠加。其次,仿生复合材料中基体与增强相之间不仅依靠界面的冶金结合,而且存在三维穿插的机械互锁,有效地避免了因界面开裂造成的过早失效,赋予材料良好的损伤容限。再次,仿生复合材料中组成相在三维空间的贯通,不仅充分保留了镁基体的阻尼性能,而且两相之间的弱界面结合可引入微屈服、微裂纹等新的阻尼机制,进一步提高阻尼性能。此外,在特定温度范围(>150℃),镍钛增强相骨架的形状记忆效应与镁基体的蠕变行为具有耦合效应,镍钛的回复应力远高于基体的蠕变应力,使得形变损伤后的仿生复合材料可通过常规热处理恢复其初始形状和强度,达到形状记忆兼具自修复功能的双重效果,并且可往复循环利用。(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市日

「IPO价值观」芯碁微装应收账款逐年递增,经营活动现金流欠佳难改善

集微网消息 近日,芯碁微装在科创板的上市申请已经从受理进展到问询阶段。据公开资料显示,芯碁微装成立于2015年,专业从事以微纳直写光刻为技术核心的直接成像设备及直写光刻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产品功能涵盖微米到纳米的多领域光刻环节。此前,集微网在“【IPO价值观】芯碁微装直写光刻技术国内领先,但核心设备产业化低于预期” 一文中提到,虽然芯碁微装直写光刻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公司核心盈利却来源于直接成像设备。作为公司两大核心系列产品之一,直写光刻设备及自动线系统产业化明显低于预期。上文主要从业务角度分析了芯碁微装的亮点与实际产业化的不足,本文将从应收账款、现金流、收入等财务角度继续分析芯碁微装。应收账款占比较高2017-2019年,芯碁微装营业收入分别为 2,218.04万元、 8,729.53万元和 20,226.1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1.98%;净利润分别为-684.67万元、1,729.27万元和 4,762.51万元,净利润由负转正,并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不过,随着业绩的高速增长,公司应收账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2017-2019年,芯碁微装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 928.48万元、 4,414.78万元和 9,850.43万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2.51%、30.02% 、 23.31%,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4.48%、53.38%、52.47%。近三年公司应收款项规模呈增加趋势,如果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或者公司自身发生重大经营困难,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增大的风险。除了应收账款金额大并且占比高外,芯碁微装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也呈下降趋势。2017-2019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24 次、3.09次和2.65次,下降趋势明显。此外,通过与同行业公司对比发现,芯碁微装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对此,芯碁微装解释称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第四季度确认的收入占比较高,各期末处于信用期的应收账款余额增加较多所致;同时,公司经营规模明显的小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资产周转能力较弱而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2017 -2019 年度,芯碁微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717.21 万元、182.14 万元和-1,587.63 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小于净利润。对此,芯碁微装解释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小于净利润,主要原因如下:①公司在手订单持续增加,为了应对后续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采购了较多的原材料,导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多;②公司第四季度确认的收入占比较高,各期末处于信用期的应收账款余额增加较多。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除了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不佳外,芯碁微装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持续为负。对此,芯碁微装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公司为提高闲置资金使用效率购买了一定规模的理财产品而导致的。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佳、利润底子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那么公司的大规模闲钱是从哪来?芯碁微装在招股书解释道,公司在报告期内进了多次股权融资,资金实力不断增强,所以流动资金较为充裕。 第四季度确认的收入占比较高据招股书披露,芯碁微装主营业务收入呈现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高。2017-2019年,芯碁微装第四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81.51%、67.08%和 55.71%。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下游客户从下订单到验收的周期较长所致。下游客户通常上半年做出全年的资本性支出计划并向公司下达订单,公司接到订单到确认收入中间需经过生产、安装、调试等环节,需要经历的时间较长,所以下游客户通常于下半年验收设备,使得公司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高。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芯碁微装第四季度确认的收入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7-2019年行业内可比公司平均第四季度确认的收入比例分别为37.78%、36.05%、37.68%,三年平均仅为37.17%;而芯碁微装虽然近三年第四季度确认的收入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三年平均下来仍高达68.10%,远超行业平均值37.17%。此外,芯碁微装12月确认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从芯碁微装12月确认收入的合同执行明细来看,公司签订的合同大部分都是分阶段收费的合同,不管是签订时间还是发货时间基本上分布于各个月份,但是最终验货时间大部分都集中在了12月,因而导致12月份收入占比相对较高。2017—2019年,芯碁微装12月份确认的收入分别为1,033.19万元、3,981.64万元和6,819.20万元,占当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15%、67.99%和60.52%。主营业务收入季节性的大幅波动将增加公司执行生产计划、资金使用等运营难度,进而可能会给公司造成一定不利影响。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据招股书的披露,目前芯碁微装下游客户主要是电子行业中PCB领域及泛半导体领域的客户,包括深南电路、胜宏科技、景旺电子、宏华胜(鸿海精密之合(联)营公司)、博敏电子、台湾软电、珠海元盛(中京电子下属公司)、普诺威(崇达技术下属公司)、国显光电(维信诺下属公司)、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从芯碁微装的客户结构来看,其客户大部分是上市公司和科研院所。在行业人士看来,芯碁微装作为一个刚成立才几年的企业,在与这些产业链核心企业合作的时候,可能是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的,或存在为了扩大公司收入规模而放宽信用政策的情形。这也许是导致公司回款慢并且在年底确认收入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随着芯碁微装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对营运资金需求日益增加。若公司应收账款出现较大金额的坏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低于净利润,一旦芯碁微装融资受阻的话,那么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将显著攀升,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隐患。(校对/Arden)

三凶

这5位院士创造我国诸多“第一”,都曾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前身是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始建于1949年,著名物理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物理系培养出了王之江、姚骏恩、宋家树、陈佳洱、丁德文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秉承着大工的优良校风,孜孜以求,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之江王之江,1930年出生,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1952届毕业生,光学和物理学家,长期从事光学设计理论和光学仪器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是我国激光技术的开拓者之一,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光学学报》和《中国激光》主编,国际量子电子学会议和国际激光与光电子会议中国节目委员会主席;第三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上海市科学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在光学设计方面,王之江院士发展了象差理论和象质评价理论,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完成了大批光学系统设计(如照相物镜系统、平面光栅单色仪、长工作距反射显微镜、非球面特大视场目镜、105#大型电影经纬仪物镜等)在激光科学技术方面,领导研制成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并在技术和原理上有所创新。70年代领导完成了高能量、高亮度钕玻璃激光系统。在这项工作中解决了一系列理论、技术及工艺问题。关于某些激光重大应用对亮度要求的判断,使工作避免了盲目性,对于中国激光科学技术起了积极作用。倡议和具体领导了中国"七五"攻关中激光浓缩铀项目。对中国光信息处理和光计算起了倡导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姚骏恩姚骏恩,1932年出生,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1952届毕业生,电子物理学家(纳米测控技术与仪器制造),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电子光学与仪器专业委员会主任、《电子显微学报》主编。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终身教授,微纳测控与低维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名誉会员。姚骏恩院士长期从事我国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超显微成像分析仪器的研制、应用及生产,是我国扫描隧道显微镜研制和生产的主要开创者和我国电子显微镜研制与生产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58年起,先后主持、参与研制完成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100kV透射电子显微镜、我国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我国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我国第一台超分辨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家树宋家树,1950—1952年在大连工学院物理系学习,金属物理学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参加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核部件关键技术攻关,在裂变材料成分控制、核材料工艺、同位素交换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车间副主任、厂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核工业部军工局总工程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副理事长。曾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发明奖、部委级重大科技成果奖。宋家树院士在50年代从事高温合金及金属强度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后来,在特种核材料应用研究这一科技领域中进行了长期的开创性的研究,有不少创造发明。近年从事新材料及能源领域发展战略和军备控制方面的研究。曾应聘参加国家高技术计划,科技攻关及新材料应用研究计划的编制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陈佳洱,1934年出生,1950-1952年在大连工学院物理系学习,教育家,核物理学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主席。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五"先进工作者(一等奖)。陈佳洱院士长期致力于粒子加速器的研究与教学,是低能加速器物理与技术方面的学科带头人。领导完成了4.5MV静电加速器的设计与建造和2×6MV串列静电加速器的改建与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建成我国首台碳-14超灵敏加速器质谱计主持新型重离子RFQ加速结构和射频超导加速腔的试验、设计与研究,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结合加速器项目深入研究束流物理,在提高束流输运和利用效率方面作出了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丁德文,1941年出生,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1965届毕业生,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寒区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专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主持"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十五"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科研项目多项。1965-1991年,丁德文院士从事寒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创立了冻土热学学科,创造性地解决了高原冻土路基稳定性、超深人工冻结凿井的热土工艺、冻土区地下管线保温-防腐优化结构及高原冻土区第一条长距离热水回流式供水技术。1992年至今,丁德文院士从事海洋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设计工作。开辟了我国工程海冰学的研究方向;率先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与非线性问题研究工作。潜心学术、科研攻坚,大工学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一直努力着。他们秉承着"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为基本特质的大工精神,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国家,造福人类。面向未来,大工学子会继续传承大工红色基因,发扬大工精神,在科研的道路上,为我国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打烂仗

国之重器落户浙江 我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

2018-01-31 07:34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曾福泉 曾杨希项目效果图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浙大牵头申报的“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日前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同意建设,意味着我省“国字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零的突破。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陈云敏介绍,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建成后将成为容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综合超重力多学科实验平台。离心机容量超过1500重力加速度吨,最大离心速度达1500倍重力加速度,最大负载超过30吨。装置主体部分由两个离心机和6个超重力实验舱构成,分别开展边坡与高坝、岩土地震工程、深海工程、深地工程与环境、地质过程、材料制备等6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搭载的20中个实验装置中,有6个为世界首创。项目选址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直线距离8公里,建设周期为5年。合作单位包括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等。项目建成后将秉持“开放共享”原则,实行实验机时开放共享、数据共享、超重力知识和技术共享。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是研究岩土体和地球深部物质大时空演变、加速物质相分离的必不可少的实验手段。建设高离心加速度、高负荷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将填补我国超大容量超重力实验装置的空白,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展、重大工程新技术研发和验证、物质前沿科学发展提供先进的试验平台和基础条件支撑。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是将超重力场与极端环境叠加一体的大型复杂科学实验设施。它科学目标是:全过程观测超重力环境下岩土体、地球深部物质、合金熔体等多相介质的物质运动;揭示岩土体大时空演变与成灾、地质过程演变与成岩成矿、合金熔体超重力凝固的机制,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地深海资源开发、高性能材料研发等提供基础支撑。据了解,建成后的设施将构建瞬态到万年时间尺度、从原子级到千米级空间尺度、从常温常压到高温高压等多相介质物质运动的实验环境,具备单次实验再现岩土体千米尺度演变与灾变、污染物万年历时迁移、获取千种材料成分的实验能力。“该设施将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体系,建成后可为深地深海资源开发、防灾减灾、废弃物地下处置、新材料制备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陈云敏说。

泽木

武汉理工大学,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并都与材料有关!

武汉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2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6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18000余人 ,留学生1700余人。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4000余亩,设有25个学院(部),建有4个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现有教职工538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武汉理工大学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4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2个,重点工程中心2个)4个;建有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30余个,获批建立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本别是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围绕总体定位与目标以创建和发展材料多组分、多尺度、多层次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理论为重要引领,以构建材料梯度复合技术、原位复合技术、纳米复合技术及其集成创新平台为核心支撑,以研究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和支柱产业的先进复合材料、面向新能源技术的高效能源转换和储存材料、面向生命科学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面向信息技术的信息功能材料和面向变革性技术的前沿新材料等五类关键材料为重大任务,形成了如下特色鲜明的五个研究方向:梯度复合技术与新材料、原位复合技术与新材料、纳米复合技术与新材料、变革性技术与前沿新材料、材料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2、科研队伍实验室具有一支朝气蓬勃、勇于创新、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术队伍,现有固定人员90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2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8人。3、实验室国际交流实验室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日本航空宇宙技术开发机构、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研究中心、美国加州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加拿大燃料电池国家研究院等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开展了实质性的“强—强”合作,科技部依托实验室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是国家首批3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之一。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依托实验室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功能薄膜新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工程”和“生命复合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3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依托这些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实验室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悉,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唐浩林教授研发的“锂电池复合隔膜与固态电解质膜研发和产业化”以领先的科技成果作价投资,与武汉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金额高达1亿元。该项目技术目前已达到干法单拉隔膜的国际领先水平,引领动力电池隔膜行业发展。项目实施后,预计10年内产值达到10亿元。拥有研究室1. 梯度复合技术与新材料研究室2. 原位复合技术与结构/功能一体化新材料研究室3. 纳米复合技术与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室4. 半导体热电材料与微器件研究室5. 热电磁多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6. 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7.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系统研究室8. 柔性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室9. 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室10.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研究室11. 金属有机催化功能材料研究室12. 生命复合材料研究室13. 功能生物界面材料研究室14. 生物医用功能材料研究室15. 材料的过程仿生制备新技术研究室16. 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室17. 智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18. 高精高强轻质车用材料研究室19. 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室20. 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室21. 薄膜与涂层技术研究室22. 多功能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室23. 材料纳微结构电子显微学研究室24. 材料数学模拟与设计一体化技术研究室25. 高压物理与新材料研究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11年10月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首批及“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其硅酸盐材料专业至今已有50多年的建设历史。1992年由原国家建材局批准成立硅酸盐材料部门开放实验室,2000年成立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总体定位与目标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建材行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宗旨,以引领世界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发展为目标,以解决硅酸盐建筑材料制备和服役过程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为中心,聚集和培养一批在国际建筑材料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与团队,开展高性能、低环境负荷硅酸盐建筑材料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发支撑绿色和智能建筑体系发展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的多功能、高性能及前瞻性建筑新材料,为实现建筑材料与结构安全服役和循环利用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共性关键技术,为加快实现我国建材行业战略转型升级,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研究方向围绕总体定位与目标,以及硅酸盐建筑材料“制备-应用-服役-再生”全寿命周期特征,实验室形成了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一)硅酸盐建筑材料的低环境负荷制备以降低硅酸盐建筑材料制造过程能耗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发展硅酸盐建筑材料低环境负荷制备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二)硅酸盐建筑材料的功能设计与调控以建筑节能、宜居、安全和智能化为目标,发展满足绿色建筑需求的高性能、多功能硅酸盐建筑材料。(三)硅酸盐建筑材料的服役行为与延寿原理以提升建筑结构与工程使用寿命为目标,优化建筑材料服役行为,发展硅酸盐建筑材料延寿新理论与新技术,形成硅酸盐建筑材料长寿命化技术体系。(四)硅酸盐建筑材料的可循环设计以实现建筑材料再生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高效利用、减少建材产业天然资源消耗为目标,发展建筑材料可循环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队伍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90人,其中研究人员80人,技术支撑人员7人,管理人员3人;78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比98%);研究人员中有正高职称65人、副高职称13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富于创新的高水平学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