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位于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湖北武汉市。现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等两个校区。该校不仅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还是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被评为A+档,A+学科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22位。中国地质大学进入ESI前1%的学科达到7个,分别是地球科学、工程学、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其中地球科学进入前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煤及煤层气工程、安全工程、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地球化学、环境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在校友会最新公布的中国大排行榜中,中国地质大学排在第73名,下表是今年中国地大最新排名状况,仅供参考。在湖北最新的高校排名中,中国地大在本省排在第五。前四名分别是武大、华科、华中师大、武汉理工。中国地质大学每年都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每年推荐研究生比例在18%以上。以今年推荐为例,推荐至本校及其他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大、南京大学、中科大、山大、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大、上海财经、北外、武大等。另外保研到北交通3人,北京科技1人,上海交大7人,复旦11人,同济大学18人,东南大学12人,浙江大学13人,南师大1人。该校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信息传输、科学研究、建筑业、制造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交通运输业等,社会需求较多,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4%以上。中国地大的就业领域在广州、上海、武汉等城市,主要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为主。
提到中字头的学校,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的是学校一般是在北京的,一般学校在外地,用中字头的不多,咱们今天介绍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是一所在武汉的中字头学校,本来这所学校和北京的是一家,是地大在文革时搬出来的,改革开发后,北京的故地又开始办学,也就导致了一所学校在两地办学的特点,后来索性分成了两个学校,都叫中国地质大学,但学校后面都标注有办学地址。所以,这两所学校没有山寨的,那这所学校实力如何?毕业生毕业以后出路咋样呢?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学校于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70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办学,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4年,学校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这两个学科在全国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同时也是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26103人,包括本科生 18140人,硕士研究生 6312人,博士研究生1651人,国际学生944人。这所学校的招生代码是10491,而北京的中国地质大学的招生代码是11415,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成绩上,只有武汉的中国地大学科成绩啦!A+: 0709 地质学,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B+: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1204 公共管理B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707 海洋科学,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4 土木工程,0815 水利工程,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B-:0202 应用经济学,0708 地球物理学,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2 工商管理这样看来,武汉的中国地大的地质学专业实力的确很强,其他专业就比较一般了,这样的学科实力分布,大概也就是211工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平均水平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 届毕业生共有 6356 人,总体就业率为 96.70%。其中,本科毕业生 4447人、生就业率为96.45%;硕士毕业生 1754 人、生就业率为97.26%;博士毕业生 155 人,就业率为97.42%。2017 届毕业生人数男女比例为 1.78:1,毕业生中共有男生 4070 人,女生有1482人。从地域分布来看,学校 2017 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主要在湖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分别占毕业生人数的 31.15%、8.09%、5.68%、5.10%。实际上,学历不同的毕业生,毕业以后的选择差异还是很大的,本科生有相当比例的选择了升学,地大就有43%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而研究生则是就业为主,无论硕士还是博士,情况大抵如此。 升学情况:学校 2017 届毕业生国内升学 1826 人,占比 28.73%;出国出境 273 人,占比 4.30%,出国出境毕业生全部为升学。 关于升学的进一步信息,学校没有披露,本科生考研升学一般是以本校为主,其他学校次之。出国信息也没有详细披露。我们就不在这分享啦!就业行业分布:学校 2017 届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19%)、建筑业(16.42%)、制造业(14.55%);研究生主要集中在教育(16.3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4.3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03%)。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毕业本科生集中在其他企业(主要指私、民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48.88%)、国有企业(25.67%)、科研设计单位(7.70%)、三资企业(7.53%)。毕业研究生集中在其他企业(主要指私、民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31.24%)、国有企业(29.93%)、其他事业单位(12.83%)、高等教育单位(10.21%)。就业地区分布:2017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为湖北省,有 1455 人,占比 35.98%;其次为广东省,672 人,占比 16.62%。就业单位:学校 2017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薪酬水平:2017 届本科毕业生转正后平均月薪为 5481 元,有 26.50%的本科毕业生月薪集中在 5000-5999 元。毕业研究生转正后平均月薪为 6900 元,有 27.59%的毕业研究生月薪集中在 7000-7999 元。 这样看来,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就业率也不错,薪酬水平也还不错,那我们看看哪些专业的就业率较低:本科生:经济学(82.81%),地球化学(83.33%),地球物理学(85.71%)硕士生:矿产普查与勘探(60%),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66.67%),水利工程(66.67%),地质工程(75%),地质学(77.78%),化学(80%),矿产普查与勘探(84.00%),会计学(87.50%),物流工程(87.50%),法学(87.5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87.50%),管理科学与工程(89.47%)注:括号内的数字为专业的就业率这样看来,地质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一般,导致哪怕是地质大学的王牌专业地质学的就业率也一般,研究生毕业的就业率也才77.78%。看来如果要想找工作容易,还是进传统专业啊!关于武汉的地大的就业情况大抵如此,欢迎您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年10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针对2021届毕业生,在校体育馆举行了首场线下大型综合双选会,现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127家用人单位,在此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抢人”大戏。参展单位中,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占比近50%,地勘及工程行业相关单位占比约67%。用人单位需求专业基本覆盖全校各专业。事实上,这种景象每年都会在北地上演多次,这所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从来都极为重视,不仅在线下安排招聘会,还提供线上建立投递方式,多方面优化校园招聘模式。北地在人才培养上可谓声誉卓著。2010年4月,北地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4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来校视察,对北地就业工作进行高度评价;2016年7月,学校获评首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2016年11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从建校至今,这所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奋战在祖国大江南北的优秀学子,涌现出以温家宝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精英翘楚,40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就业质量也是可圈可点的。如今就业形势严峻,企业减薪,裁员随处可见。对于众多“双一流”高校而言,体制内就业成了最大特点。根据青塔数据团队对各大高校发布的《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统计梳理结果来看,北地体制内(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占比达到89.51%,位居榜单第二位。可以说,毕业生充分实现了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的就业目标。就业率数据也是极为可观的。从北地《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以看出,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全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5.34%,其中本科生就业率94.75%。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地勘行业、教育科研以及工程行业,就业十分对口。当然了,能够吸引众多大型企业前来招聘的高校,能够造就一流人才的高校,一定有着一流的办学实力。这所高校由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前身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众多名校的地质系合并组建而来,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国家“985工程”,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还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除了学术实力以外,北京地质大学北京还拥有令人如痴如醉的美景和令人流连忘返的美食,是一处不容错过的学习佳地。关注“高校巡礼”,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之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两所大学的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都是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而对于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是合在一起评选的。地大共有34个学科参加评估,其中12个学科排名前30%,其中,2个学科为A+档( 0709 地质学,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为B+档(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1204 公共管理),8个学科为B档。该校近年来学科内涵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优势特色学科保持同类学科前列,整体学科水平稳步提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届毕业生总计4004人,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5.43%(截至到2018年10月31日)。其中本科毕业生2054人,硕士毕业生1642人,博士毕业生308人。2018届毕业生中,共有男生2576人,占64.34%;女生1428人,占35.66%。2018 届毕业生来自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其中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位的省份是 河北省(415人)、山东省(362人)以及河南省(294人)。2018 届毕业生深造总人数为 1204 人,其中选择国内升学的有 1086人,选择出国(境)留学的有118人。2018届选择国内升学的毕业生中,61.97%选择攻读本校研究生, 38.03%选择攻读外校研究生。2018届选择出国(境)留学的毕业生中,目的地排名前三位的 是美国、英国以及澳大利亚。2018届签约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地勘行业、教育科研以及国家机构。2018届签约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其他事 业单位以及科研设计单位。2018届签约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东南地区以及华北地区。2018届未就业毕业生共183人,其中暂无就业意愿的2人。有 就业意愿暂未就业的毕业生中,有 36.57%的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统计日期截至 2018 年 12 月 21 日)已落实工作,33.14%的毕业生拟深造,12.00%的毕业生拟参加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2.29%的毕业生拟创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 届毕业生共有 6287 人,就业率为 96.95%(截止到2018年12月1日)。其中,本科毕业生 4342人,就业率为 96.75%;硕士毕业生 1794 人,就业率为 97.38%;博士毕业生 151 人,就业率为 97.3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 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前三名为湖北省(1981人)、河南省(506人)、河北省(332人)2018 届毕业生国内升学 1791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8.49%;出国出境 368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5.85%。从国内升学去向单位(院校)类别来看,2018 届毕业生国内升学主要集中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分别占毕业生升学总人数的32.50%、60.41%。2018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76%),建筑业(17.29%),制造业(11.77%);毕业研究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行业为教育(15.4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5.0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79%)。2018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主要是:私、民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55.08%)、国有企业(23.12%)、科研设计单位(7.48%);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主要是:私、民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34.73%)、国有企业(29.83%)、其他事业单位(10.22%)、高等教育单位(9.98%)。2018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分别占比 47.85%、39.01%;就业省份前三名为湖北省( 1562 人,占比 40.01%,其中武汉市 760 人,占比 19.47%)、广东省(558 人,占比 14.29%)、浙江省(238 人,占比 6.10%)。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来看,2018 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西部与基层地区,分别占比 63.99%、36.49%、7.35%、6.20%、12.24%。西部与基层地区就业总人数为 516 人( 12.24%)。主要的就业单位如下:2018 届毕业生有192人未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有 141 人未就业:继续求职 22 人,拟参加公招考试 27 人,拟升学 70 人,拟申请出国出境2 人,准备自主创业 1 人,其他原因暂不就业 11 人,等待签约 8 人。毕业研究生有 51 人未就业:继续求职 26人,拟出国出境 3 人,拟参加公招考试 7 人,其他原因暂不就业 5 人,拟升学 3 人,准备自主创业 1 人,等待签约 6 人。通过对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两个独立的办学实体发现,武汉的地大本科招生人数更多一些,而博士则是北京地大招生更多。由于就业率统计截止时间有差异,但总体来说就业已经是都很不错的啦!两所大学的本科生升学率(境内外)大体相近,很明显,地大(北京)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在地质勘探类的行业工作(大约40%),而地大(武汉)则仅有10%左右的毕业生。地大(北京)的就业地域以北京和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地大(武汉)则是以湖北地区为主,中南地区为主。地大(北京)是以国有企事业就业为主,地大(武汉)则是以民营企业为主。这样看来,这两所学校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由于地大(北京)位于首都的缘故,在很多省的高考录取分数都会比地大(武汉)略高,但不是十分离谱。对于处于就业艰难环境的中国地质大学的这两所大学而言,你认为他们的就业怎么样?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数据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包括武汉和北京两所高校)
2020考研:这5所高校研究生毕业就是“金饭碗”!考上不愁前程考研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当然决定和选择这个过程都是困难的。就像高中报志愿一样,我们作为研究生在选择自己读研学校时更需要好好斟酌与思量。毕竟这一次的选择有关我们未来的发展,这对我们之后未来的就业发展于定位都是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哪些大学对研究生以后的就业是非常有利的。第一,北京邮电大学当我们提到北邮这所大学时,相信很多同学们对其都不陌生。其中最出名的是有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专业以及软件工程专业都是数一数二的。除此之外,这些专业都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对研究生们来说,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就业率在国内位列第一。主要就业单位:国营企业。第二,上海财经大学本学校的金融专业是一个龙头专业,无论是每年的毕业水平还是总体的教学成绩都是在校内,甚至于国内都能排上名次的。当然,除此之外此校未来的就业行业还有资讯、IT、政府事业机关、制造业、教育科研、会计师等都有很大的就业前景。为上海财经大学的学子们提供了广泛而且待遇水平很高的就业机会。主要就业单位:一些国有企业或者是民营企业。第三,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每年都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进入社会,对本校的研究生来说就业率极高的专业有信息工程、轨道交通、电力学、建筑学等,当然,除此之外研究生毕业之后选择去从事教育行业的也是大有人在,而且发展前途也是一片光明。主要就业单位:科研单位。第四,北京科技大学每一年数据中都会显示,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们无论是在哪一行业中,其发展空间和发展高度都是很高的。其中电子信息,金融保险,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就业率占总体就业率的一大部分,并且这些行业无论是从薪资还是从福利来讲都是非常吸引人的。主要就业单位: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第五,中央财经大学这所名牌大学更偏向于为社会培养财经类的人才,本所大学的王牌专业有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税务学以及财政学,无论是从本校的学习氛围还是教学团队水平都是在国内都是一流的。也正是如此,本校的研究生只是本科毕业生都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就业率都是极高的。主要就业单位:在银行工作。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很多大学,例如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们的就业率也是位于国内前列的。这些大学对我们未来就业发展都是很有利的。关于:研究生就业优势不明显?选对学校是关键!推荐5所“金饭碗”高校!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现代社会无数年轻人面临大学毕业就失业的险峻情形,因此有不少大学生为了能够有更多可供选择的机会,他们选择在大学期间就抓紧时间学习,不被外界的其他因素干扰,在考研的道路上永远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但是,现在的大学生考研人数越来越多,代表着考研竞争力也越来越强。特别是对于那些985高校而言,只有众人中最优秀的那批人才,才有可能被录取为本校研究生。因此,在众多考研学生中想要脱颖而出,成为985高校的研究生实在不容易。而现在有4所企业认可度非常高的211高校,这四所高校虽然不是985高校,但是企业对这几所学校毕业的研究生也十分欢迎。如果你考上这4所211高校,研究生毕业后将会收到大型企业的招聘信息,而以前梦想的光明未来就在眼前。北京邮电大学首先你需要明确,现在考研热门专业的报名人数居高不下代表竞争强烈,如果你是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就可以报选这所学校。因为这所学校是全国有名,并且各行各业也十分认可的一流工科强校,每年到毕业季的时候,很多企业会优先考虑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毕业的硕士是他们的重要合作对象。更何况与其他热门专业相比,理工类考研专业的分数线算不上太高。只要你用心努力,提前备考,精心准备,那么进入这所学校的几率会比其他学校更高。而且学校里有软件工程等王牌专业,一旦考研成功,将来的就业空间绝对不是问题。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类是考研专业中分数最高的专业,但同时意味着一旦考研成功,未来就业机会会远胜其他普通学校。而上海财经大学更是这类高校中的佼佼者,这所学校地处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围更是有不少高级企业,可以说是拥有不少企业合作资源。而财经专业也是本所学校的顶级专业之一,学校教育资源丰富,在这里你可以接受更好的专业教育。而上海经济发达,对财经类的人才也有很大需求,未来毕业进入企业发展空间不错。上海外国语大学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发展各行各业都十分急需语言类人才。而在上海这种一线城市读语言类专业,对未来毕业后的发展更有好处。因为越是发达的城市,却坐落着更多有发展需求的企业,这些企业对人才的吸收力会更强烈。而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我国一所远近闻名的高等外语学校,教学实力得到行业认可。语言类的专业更是被称为王牌,这所学校同声传译等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绝对会受到外企的疯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是一所211财经类著名高校,地处北京。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入读这所学校,你会得到比其他高校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这所高校在对外领域贸易领域颇受好评,在这所高校毕业的优秀研究生,将会有机会进入知名企业工作。这代表未来的发展空间无可限量,更是一个极好的跳板。当然,这所高校优秀的同时也意味着考研分数线不低。但是你但考研成功,你会收到很好的回报。写在最后各位学子现在一定要有清楚的目标。考研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考上所谓的名校才代表成功,如上文所说,这4所高校虽然不是985,但是企业认可度很高,未来的就业会相对容易一些。那么,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冷丝栏目|大学专业和就业已经进入“考研季”,如今的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如何?有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冷丝今天依据4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的数据为例,谈谈研究生就业趋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毕业研究生主要来自于哪些高校?这些高校有什么不同吗?仅仅就42所直属教育部高校来看,如果按照研究生人数多少,从低到高可分为5个等级或者区间——ABCDE。A区间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类型主要为艺术类、语言类院校。这一区间几所院校培养规模相对较小,平均在450人左右,属小型培养单位。B区间主要包含中西部综合类高校、东部财经类、工科类院校,如中国矿业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这一范围硕士生培养规模年均在1700人之间,为中型的培养单位。C区间包含西部综合工科类、东部综合类、工业类高校,培养力度年均为2500人左右,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为大规模硕士生单位点。D区间代表性大学有南京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 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均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些高校的硕士生年均规模平均达到3500人,为超大型硕士生单位点。而E区间所在的高校则最少,为吉林大学(年均5340人)、武汉大学(4992人)、华中科技大学(5217人)等高校。很显然,D区间和E区间高校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体机构,可见,毕业生人数的大比重多集中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几年研究生就业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弊端?冷丝带着你先看看这42所高校2017届研究生深造率和签约就业率:下载放大查看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些顶尖级高校,大部分硕士研究生选择就业。选择就业最多的高校是西南财经大学,几乎所有毕业生选择就业。也有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选择深造,比如电子科技大学,深造率为44.87%,几乎是一半的硕士研究生选择攻读博士学位。那么,这些2017届硕士研究生都去哪儿就业了呢?再看看下面这张表格:下载放大查看绝大部分毕业研究生在企业就业,其次是教育机构。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研究生就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就业去向单一化。党政机关、高校、企业的比重遥遥领先,而对于富含创新色彩的科研设计以及自主创业等则比重较低。而根据各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来看,实现硕士培养模式多样化均被提及。而在这次统计中,可以发现企业依旧是硕士毕业生最多的选择,再就是高校,这可能是因为人才市场的挤压效应而导致的。二是就业地域不平衡。 除了较为明显的学校所属地的吸引力之外,东部发达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对其毕业生的吸引能力是明显的。2017年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硕士研究生在北京、上海、广东就业者约占43.99%。而对于我们常说的溢出现象,不光表现在西部高校人才纷纷涌入东部发达地区,东部高校人才也存在部分进入中西部地区工作,所以溢出效应是相互的。但总的来看,流向东部地区人才的比重更多。由此可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研究生自身又存在哪些问题?一是就业观念存在误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不再停留在精英教育,而是转变为大众教育,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仍未改变,忽视市场整体的就业环境,没有正确、客观地直视自身的就业能力,导致面临就业时无所适从。二是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硕士生数量急剧增长,导致硕士生导师“一导多带”现象屡见不鲜,很多硕士研究生处于一种放养状态。三是硕士研究生缺乏足够的社会锻炼,自身实践能力不足。很多硕士研究生不愿意去企业实践锻炼,更不用说去基层了。他们把研究生期间的时光看成了完完全全的过渡阶段,导致最后能力不足而不能成功实现就业,或者是如愿去到想去的岗位。冷丝一直有一个观点:适合攻读研究生的学子毕竟是少数,选择读研也并非是最佳选择,考研学子不要把未来想象得太过美好,还是要现实一点为好。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研究生毕业后(国内的硕士学制一般为2-3年)的就业形势会怎么样?如果不考研而去选择找工作,是否会更有发展?这是一篇长文,中间是详细的分析,如果大家想挑重点看,请直接看文中的加粗部分和文末的结论。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过,明年这一届的考研的难度一定会只增不减,于是就有一些同学问我:孙老师,既然考研难度这么高,能考上的肯定都是很优秀的,那等硕士毕业了,就业前景肯定好吧?不然谁会去考呢?也有的同学想到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就业形势以后一年比一年严峻,而且硕士的学历也越来越有“通货膨胀”的感觉,那有没有可能等好不容易又多花了两三年时间读完研毕业,结果发现能找到的工作还不如本科时找到的工作好?这时候最理智的决策是不是先“把坑占上”,后续再慢慢图谋职业上的发展?看到大家这么多疑问,那我在这里就自己这些年来从事考研辅导的经验以及接触到的研究生就业的各种各样的见闻,努力做出一个细致的解读,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发现有什么疏漏,有什么想补充的,欢迎在文末留言指出,我看到后会回复各位。)研究生就业问题牵动人心首先我应当坦率地指出一个残酷的事实——硕士生的就业确实一年比一年难,这种情况类似于十几年前本科生大幅扩招的时候带来的学历贬值现象。我们看一下数据:近20年来,历年硕士生录取人数整体保持了很快的增长速度,1997年录取5.1万人,那时候物以稀为贵,硕士生绝对是香饽饽;2005年录取32.5万人,规模已经是1997年时的六倍多;而2018年录取人数突破60万,2019年录取人数预计在64万左右(由于某种原因,从2017考研起官方不公布具体录取数据),十几年时间又翻了一倍。现在有一句调侃是说,现在大街上扔块砖头下去,砸死十个人有八个是硕士生,虽然有夸张,但是却说明了一定的问题。我建议大家作为本科生,如今再来看待硕士生的时候,不要再把其当成精英、天之骄子来仰望,而当成是日趋普及化的一种学历教育,是每个本科生想进一步提升自己都可以去考虑争取的常见途径,甚至是对很多工作岗位和职业生涯来说迟早都要拿到的一个门槛级的文凭。你要对自己说,硕士生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有了这样的看法角度,你才能对待考研这件事有一颗平常心(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其实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考试前的心态会不会产生很大起伏),从而客观、理性、长久地考虑自己的未来,自己掌握人生的节奏和主动权。把考上研究生了就当成是鲤鱼跳龙门、麻雀变凤凰,就此一劳永逸、万事大吉地走上人生巅峰的想法如今已经不切实际,如果你抱有这样的期望,只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读了研也不会感到开心、满意。甚至大家在网上可以查到很多人读研后心态失控,总是跟人说千万别读研,否则会跟他一样后悔。你可以看到他一会骂学校管理混乱,一会骂导师不负责任,一会骂专业没有前景,一会叹息自己为了读研年龄大了耽误很多事……我相信没有同学希望自己以后会这样吧?读了研迟早也要去应聘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讲的是把每年所有的硕士生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就业难易程度的,实际上这个每年60多万人的群体内部,就业上的差距非常之大,实在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随便举几个方面的例子,你就有直观印象了:同一个研究生专业,如果是全国TOP5名校硕士毕业的话每月工资3万元,普通一本院校的硕士毕业工资1万元,而如果是口碑在国内倒数、实力孱弱刚刚才获批设立了这个专业的硕士点的二本院校的硕士毕业工资3000元,甚至根本就找不到对口工作。同一个院校毕业的硕士,如果是热门的、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毕业的,比如说新能源、大数据、新材料等等,offer那是拿到手软,公司随便挑;如果是冷门的或者属于夕阳产业的专业毕业的,比如说历史学、社会学、采矿、水利水电、造船的硕士,那其中除了一小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找到专业对口且个人心仪的工作以外,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就很艰难。同一个院校且同一个专业毕业但导师非同一人的硕士,由于各自的硕士生导师在这个领域的学术能力、江湖地位、人脉资源、人品性情、行政职务等方面相去甚远,硕士生们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前景也会相应天差地别。这方面我也是深有体会,篇幅所限,先不详细展开了,以后有机会单独探讨。招聘硕士的展位前也是人山人海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都对硕士生的就业产生了可见的影响,比如:你是否坚持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愿意去尝试从事不限专业的校招岗位?比如有的硕士生读研只是为了拿一个硕士文凭,而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因为对本专业实在没兴趣或者前景看衰等),而有些大企业校招的时候很多岗位(特别是管理培训生、营销岗、创意策划岗、综合业务岗等)都是只看综合能力不看具体专业的,这时双一流等名校毕业的或者个人能力突出的硕士生转行就比较容易,反之转行就比较艰难也就无法就业。你对工作地点有没有要求?比如你一心想硕士毕业回家乡城市工作,但你所学的专业只有一线城市才能提供对口的岗位,你怎么办?或者你想去大城市工作,但专业对口的话你只能深入农村或者在荒郊野岭的施工现场上班,你怎么办?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些问题没有提前考虑好,没能就业。你所学专业的就业市场是否饱和?比如现在很多同学都读了会计学(学硕)、财务管理、会计(专硕)、审计、税务、资产评估等财会类的硕士,但你知道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有多少吗?据财政部和其他机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000万左右的会计从业人员,2000多万的会计持证人员,其中600多万具有初级会计职称证以上证书,就连号称中国最难通过考试的注册会计师的人数截至2017年12月31日也达到了10.5万人!会计这个行当业已饱和,如果你现在准备考财会的研究生,几年后毕业了你就要做好在这个战场厮杀搏命的准备。再比如法学专业的硕士(包括法律硕士),每年的毕业人数都在专业排行榜里名列前茅,但是中国哪里需要这么多的法学人才呢?每年法院或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招考一共才有多少名额?每年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律顾问或法务专员的招聘才需要几个人?何况现在往往只要名校毕业的,如果你是在一个别人都没听说过的二本院校里读了个法律硕士,就业当然就很不乐观了。你是不是跨专业考研?有些用人单位和岗位对于跨专业的硕士抱有不信任的心理,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招聘教师或者行政人员时,还有公务员、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招考时,要求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学为相同专业(或属于同一学科大类)。比如下图所示,2018年12月某高校招聘行政人员就是如此要求的——“本科和硕士阶段的专业均应符合该岗位专业要求条件”。某高校招聘行政人员的要求你本科读的学校是什么档次的?随着研究生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看重第一学历,毕竟为了高考你学习了三年,考研一般只准备半年多,用人单位觉得本科阶段最有参考性,何况还有很多考研的学生为了能考上对于本科的课程全都敷衍了事甚至直接逃课,等读研的时候除了考研指定的那几门课以外其他专业知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很多人的心态就是为了掩盖读了个很差的本科学校而去刷硕士学历,导致了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都是不断往更高档次的院校流动。……以上各种情况都对就业率产生了影响,显然不能泛泛而谈。而我们想考研的同学都是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去奋斗的,所以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人云亦云,听别人说现在硕士普遍不好就业了,或者看新闻报道说2019的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又如何如何下降了,就觉得自己如果读研了也一样不好找工作了,这种观点绝对是片面的!相信自己,考研加油!结论那此时面临人生十字路口的你,应该怎么办?要我说,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三个字:想清楚。想清楚,说起来很轻松,可真正做到真的很难。就此来全面分析的话,都够我写一本很厚的新书了。但我还是想在这里尽量多给大家一些提醒,希望你能认真读完,相信肯定会对你有帮助:上面分析了这么多,我们可以发现要不要考研这件事情实在是因人而异的,甚至可以说,不是考研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考研这条路适不适合自己。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研究生(近十年来考研录取率整体在1:3左右),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学术,搞研究。如果你本科就是就读名牌大学,对所学专业有兴趣,行业前景又光明,那就放心大胆地去准备考研吧!现在不读研,未来职业发展会处处受限,过些年回过头看往往会后悔的。如果你本科学校很不好,或者专业很尴尬,想考到一个更好的学校提升自己、证明自己,那也努力去考吧!虽然不敢说考上了未来一定前程似锦,大富大贵,但是肯定会比你现在本科毕业直接去找到的工作要强,而且更有发展前景。同时要注意量力而行,在能保证考上的基础上,尽可能去选择含金量更高的名校,你多去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会浪费!当然,跨专业考研需谨慎(不是说不要跨专业,而是要认真考虑是否合适与值得),要通盘考虑好,不能一时冲动对自己本科专业不满意就打算转行,如果你读研后发现新换的专业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或者自己还是感到不满意、不感兴趣,又该怎么办呢?何况跨专业考研的话相比那些和你同场竞技的考本专业的人,无论是在考研的备考中还是后续的读研中,你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不被淘汰下去,这个账一定要会算。如果你本科也没怎么好好学习,又不能找到太好的工作,对学术也丝毫提不起兴趣,只是想通过读个研究生逃避巨大的就业压力,或者看见身边好多人都嚷嚷着要考研自己心痒了也想试试,读研期间也没有吃苦的准备,不打算发愤图强、大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希望能继续再浪个几年,就业的事等到硕士快毕业的时候看情况再说,那我建议你还是不要考研了比较好(至少在你还没想清楚之前不要考)。因为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去考研,考不上是大概率事件,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很可能要失败的事情上呢?退一步说,如果你运气爆棚,人品爆发,幸运地考上了研究生呢?那恕我直言,以刚才所讲的这种精神状态去考研,你也只能考上很一般的院校的很一般的专业(名校的好专业几乎可以确定考不上),这对你来说又有多大的价值和提升呢?学历的提升因为学校一般而显得很有限,甚至不足以弥补增大了两三岁的年龄带来的求职上的劣势(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收年龄快30岁的硕士毕业生,特别是尚未生育、几年内可能要去生孩子的女生)。再考虑到你为了考研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这两三年如果工作的话本来能挣到的工资和其他机会成本,确实不太划算。如果决定要考研了,必须要抱着一定成的信念,坚持复习下去直到复试结束。切忌瞻前顾后,摇摆不定,前怕狼后怕虎,今天担忧自己考不上怎么办以致整夜失眠,明天在自习室复习坐不住了突然觉得要是直接去找工作也不错,要是因为考研错过了难得的工作机会怎么办。抱着赌一把、试试看的心态来复习也要不得,不肯踏踏实实吃苦,只想着稍微看看书就去考试,能考上最好,考不上拉倒,无所谓的事儿,大不了老子去找工作。凡此种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鸡飞蛋打,什么也得不到,白白蹉跎了大好青春。考上研究生了也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考研成功真的只是一个开始,它给你提供了一个平台,努力的人生才刚刚起步,绝不是考上了就万事大吉,坐等开启躺着赚钱模式。如果想取得辉煌的工作成就,接下来面对的各种事情(学术科研、发表论文、考取证书、实习实践、应聘的笔试面试、职场晋升……)都是一道道关卡,都要像考研的时候那样倾尽全力,不可懈怠。如果不考研而去选择找工作,是否会存在反而结果更好的可能性?本科学历更好就业或者未来发展更好的这种可能性还真有。所以上文提到的先“把坑占上”的策略不失为明智之举。随便举两个例子。第一,现在有好多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是“本科及以上”。请看下面这张图,2018年12月某事业单位最新招聘的要求,学历要求一栏非常有代表性。假如你现在是本科,遇到了这样一个要求是“本科及以上”的岗位,而且这个岗位是你所心仪的,你凭自己的努力又能应聘成功,那你为什么还非要去考研呢?等过几年你研究生毕业了,再回来应聘这样的岗位岂不是费时费力还白白丢掉好几年的工作经验,何况几年后如果形势变化你连想应聘的机会都没有了也是可能的。如果你就是想提升自己的学历,等工作步入正轨后完全可以通过读在职研究生来镀金。某事业单位招聘的要求第二,有些用人单位招聘一些岗位时宁愿选择本科生也不要研究生,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觉得本科生年龄小未定型更有培养潜力,或者同样的工作既然本科生能干没必要花更多的钱雇研究生,或者觉得研究生想法太多不听话、对工作比较挑剔、跳槽的可能性大,或者为了履行社会责任把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给本科生。比如下图是2018年公务员考试黑龙江省某单位对某岗位的招聘要求,招收的是经济金融类专业,明确注明“只限本科”。公务员考试的岗位要求1如果你本科就是这类专业,读了个硕士也是这类专业,结果毕业了竟然发现反而人家不要你了,连报名资格都被剥夺了,是不是觉得很悲催?(有此要求的岗位并不罕见,笔者还见过多次类似的情况,比如招收的是国际贸易专业、侦查学专业、外语专业、历史学专业、档案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然后要求“只限本科”的公务员岗位等等。下图再随便举一例。)公务员考试的岗位要求2看到了吧?研究生的烦恼也真不少呢!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绕开各种各样的“坑”。你提前想到了多少,就会相应少走多少的弯路,所以一定不要偷懒呀!篇幅所限,今天就说这么多,大家如有想说的话,欢迎留言讨论或提问,我看到后会进行回复的,让我们共同探讨。
2018名校研究生就业薪资水平如何?比同类高校本科生年薪高1至2万2019年考研初试已经结束了20多天了,现在一些大三的本科生在考虑是否要准备2020的考研。从过来人的角度来看,按照当前的就业形势,还是适合大部分学生去考研的,尤其是考上名校的研究生,根据今年的就业质量来看,名校研究生的就业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硕士研究生整体上来说,一般学科私企,国企年薪均不低于10万,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私企不低于18万,国企不低于15万。这是小编身边的实际的例子。前80名双211院校水平,单211差异就有点大了,不过普遍来讲,也还是不错的,普通学科基本上也在10万上下,计算机等热门学科也在13万以上,985院校水平肯定会更高。北航不论现在学校怎么扩招,前100名院校就那么多学生,各大国企,及顶尖私企都是首先从这里面筛选人才,所以薪资会比普通院校高。到目前为止有一些名校,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已经公布了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看完报告中的数据和内容就心中有数,可以作为自己是否报考研究生的参考依据。北大硕士毕业生薪酬情况我国顶级名校清北两所高校,其中很多同学会选择继续深造,但是从就业的人数来看北大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是最多的,而且多去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本科生大多都选择了国内外深造,其中最受北京大学欢迎的企业是华为,腾讯。国企当中有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等。相比之下,清华的理工背景,会让许多学子更倾向于民营企业,这其中硕士生就占到了36.3%。上交清北复交学校当中,上海交大的实力虽然不比清华和北大,但是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也很乐观,最多的是去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还有一些去了医疗卫生单位,毕竟上交的医学院也是很不错的。上交作为航空航天高校的领头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这所大学的就业质量当中,在毕业生当中,硕士的就业是最多的,而且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去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或科研设计单位,主要跟北航理工类的背景分不开。北航总的来说,这些名校的研究生毕业生年薪都要比本科生高出一到两万不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近几年考研报名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了,当然,硕士毕业生的起点工资也许高一点,但是最终的收入要看能力和贡献。这个是智商和情商的结合物,与是否名校没有直接关系。当然从数据统计分析的角度,收入高的群体中,名校的相对高一些。大家对此怎么看?
就业,是一个一直困扰很多研究生的问题!很多研究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会发现自己在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形势更严峻了,就业前景更不乐观了,甚至都没有本科毕业生好找工作!因此,在研究生就业时,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入了坑,有时甚至入坑了还浑然不知,当真正签了合同,入职以后,才发现跟之前想象的天差地别、相差甚远!到那时后悔已晚,已经错过了很多更好的机会了!那么研究生在就业时,怎样才能少入坑,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呢?首先,作为研究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只是一个门槛,并不是你头顶的光环,你能直接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还是有限的,所以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认为自己研究生毕业就该月薪过万等等!只有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找工作的时候才能避免少入坑!那么在研究生找工作时都有哪些坑呢?坑一:口头薪资很高,实际到手却缩水严重!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一些规模不大的私企和一些效益不好的国企,那么如何避免入坑?要看公司的人员流动性,如果人员流动性大说明企业不注重人才,只是把你当成挣钱的工具!这样的企业往往用高薪吸引你,然后再最大程度压榨你,并且与其承诺的实际薪资水平有很大差距!在面试时,如果面试官问你有没有什么问题问他,那你大可以询问一下他们所说的薪资待遇时税前还是税后,或者时这个岗位为什么出现空缺,从面试官的回答你也可以初步判断这个公司和岗位的情况!避免入坑!坑二:研究生与本科生工作内容一样,没有区别对待!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现在很多企业会在本来只需要招本科生的岗位,少量招几个研究生。在真正入职后,研究生除了薪资可能比本科生多几百块钱外,工作内容上与本科生几乎没有区别!或许有些企业会告诉你他们会在将来提拨重用研究生,但是你要知道,很多研究生被这样招进去以后,很多年都看不到升职的希望!坑三:薪资水平很高,但是工作时间很长,加班严重!很多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薪酬水平都很高,但是这不是无条件的!高工资是以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换来的!试问你愿意接受996工作制吗,如果你不愿意接受,那这种高薪的工作你就要慎入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工作强度!坑四:利用户口捆绑你,让你不能自由选择!这种坑只限在北京,而且是拥有进京指标的单位!这些单位往往每年都有进京指标,为研究生解决北京户口。很多研究生都会选择这样的工作单位,但是这类企业,往往是薪资水平不是很高的央企、国企、事业单位,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会在你入职的时候跟你签一个5-10年的合同,在这期间你不可以辞职,如果辞职,需要付给单位一大笔违约金!所以研究生在找工作时一定要慎重,多问多听多留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不论你是选择户口,还是高工资!要知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所以结合自身,慎重考虑,避免入坑才是研究生在找工作时首先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