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河南省大家都说这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事实也确实如此,河南拥有全国最多的户籍人口,也拥有全国产量最多的小麦。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河南这个中国经济排名第五位的大省在科研领域的实力,河南省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工程大学 ,是不是河南的科研实力很弱呢?事实并非如此,你知道中央驻河南的8大研究机构实力有多强吗?今天小鹏就给大家分享一下。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郑州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总部位于郑州市。公司1967年始建于陕西凤县,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组建的外弹道测量系统工程研究所。现有在职员工1700余人。该所形成了由所本部、中电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组成的发展格局,以测控与雷达系统、光电系统、无人平台、信息系统测评、物联网、电动汽车等为主体的业务格局。成功参与了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预警机”、“探月工程”等重大工程任务的研制。2,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洛阳市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创建于1961年,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是一家以科研为主兼有小批量生产能力的光机电高科技产品研究发展中心。80年代中期,国家对该中心实施了重大技术改造,目前,该中心拥有15个研究室40多个专业实验室,有职工近3000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在遥测、仿真、引信、控制系统和探测器研制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8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发明奖1项。3,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机械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隶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现在改制为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装备制造业共性基础技术的研究,以工业用高参数齿轮箱、焊接材料与装备、机电一体化装备、机械强度与振动技术及测试设备为主要研究领域,是河南省首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试点企业”。建有“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成功解决了三峡、葛洲坝、核电、海洋装备、航天航空等多项重大工程中的核心技术难题。4,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总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采油工程技术研究的大型研究院之一,是集科研生产、技术服务、高科技产品营销于一体的研究单位。该院始建于1982年6月,现有员工600多人,下设15个研究(所),建有油层改造、油田化学、井下工具等重点实验室。该院分别获得国家、省部委科技进步奖17项。该院的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得到了广泛应用。5,中国船舶集团713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三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4月,坐落在河南省郑州市,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专业从事机电成套设备研制和工程应用的国家重点研究所。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科技奖励4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光伏发电配套装备、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安全门、智能立体车库、特种车辆等。七一三所拥有职工1700余人,拥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郑州棉麻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郑州棉麻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总部位于郑州市航空港区,是我国棉花加工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隶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集棉花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棉机和棉检仪器研制生产、行业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喷码标志产品和技术研制生产、开展信息技术交流、提供工艺设计和综合技术服务为一身的综合性科学事业单位。7,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烟草总公司直属的烟草综合性科研机构。下设生态环境与烟叶质量重点实验室、烟草工艺重点实验室、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烟草香料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四个研究室和国家烟草基因研究中心、中国烟草科技信息中心、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三个行业中心。学科范围覆盖从烟草栽培至卷烟生产的全过程。郑州院拥有员工280多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8,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10月5日,是水利部所属以河流泥沙研究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为全国水利系统非营利性重点科研单位。黄科院有大型试验厅10余座,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配备30多个具有较完备试验设施的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 4000余台(套)。黄科院设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共同授予的“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猜图:这是河南哪个标志性的建筑?除了我们提到的8个中央驻河南的科研机构之外,您知道河南还在哪些领域领先全国吗?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欢迎大家关注小鹏财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晓光11月29日,博山城市发展合伙人会议在博山区红叶柿岩酒店举行。会议由博山区委副书记朱玉友主持。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程虹、中国农垦集团董事长周先标、师董会主席胡海平、中电科第二十一研究所党委书记周志诚等嘉宾应邀出席会议。淄博市政府副市长毕红卫,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张涛,博山区委书记刘忠远,博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路德芝,博山区政协主席刘承志,博山区人大主任成文,博山区委常委、副区长苏凯,博山区副区长殷现伟以及博山区相关镇(街)、开发区、区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博山区为首批26位博山城市发展合伙人颁发了证书。同时,博山区政府、博山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还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奥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就全面战略合作及相关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博山区委书记刘忠远在代表区委、区政府致欢迎辞时表示,近年来,博山区始终坚持人才与资本相结合,推动人才与资本相互撬动,以平台思维促进人才、资本、技术、企业、园区等要素互动,积极对颜神古镇、红叶柿岩等进行高水平策划开发,连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新旅界等优质资源加油助力,先后引进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了一批新物种、新场景,进一步为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真诚欢迎各方朋友成为博山城市发展合伙人,我们期待与大家携手并肩,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工业强区、文旅之都、生态城市,博山欢迎你!张涛在致辞时说,在10月18召开的淄博市新经济发展大会上,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为首批淄博城市发展合伙人代表颁发了证书。如今博山发展活力更加突出,发展后劲更加强劲,发展商机更加多元,成为鲁中地区未来最具投资潜力、最具发展后劲的区域之一,成为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热点和焦点。今天博山区组织城市发展合伙人在博山相聚,必将进一步拓展博山区对外合作渠道和交流平台,链接更多优质要素资源,助推博山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博山以工业产业起步,有良好的工业建设基础,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使得博山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而悠长的文化历史则让博山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四四席”为首的博山美食和多样的陶琉器物之美更是增添了博山的烟火气。多年来,博山区产业发展形成了机电泵业、健康医药、汽车智造、新型材料四大主导产业。为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引导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博山区多年来推出“双招双引”优惠政策,多项举措并施。这样一座自然资源丰富和文化气息浓郁的城市,吸引着众多城市合伙人在博山相聚,共享资源人脉,拓宽博山区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吸引更多优质产业来到博山,共同为博山产业发展助力。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了解到,举办城市发展合伙人会议在博山尚属首次,在淄博也属于首开先河。当地官方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加强与城市合伙人的沟通和交流,借助各企业的优势和人脉资源,为博山、为淄博搭建合作共赢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拓展博山区对外合作渠道和交流平台,链接更多优质要素资源,助推博山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随后,参会嘉宾针对博山城市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及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发言,并发布了博山城市发展合伙人宣言。
“2020年年初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社会治理是一次大考。我国一个突出的经验是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下属第二十二研究所所长吴健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据介绍,对于我国的疫情防控,无论是网格化防控对社区隔离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密切接触人群流行病调查追踪,还是公共卫生专家通过视频远程对全国各地医院会诊、对世界各国疫情防控的咨询指导,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标志着这次疫情防控与以往历次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不同。世界各国在疫情防控中也纷纷效仿我国的成功做法。“全球疫情防控最沉痛的教训是大量的医护人员被感染新冠病毒甚至牺牲,大量的疑似病人的交叉感染。”吴健表示,“我们应该系统总结信息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做好公共卫生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十四五’规划,做好顶层技术体系设计、推动国际合作和国际标准建设,大力支持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建设公共卫生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强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吴健建议我国应该大力支持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检测技术等交叉融合,在公共卫生领域应用的新技术研发,发展网络式、非接触式、自助式检测技术,有效提高检测速度和效率,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几率,降低疑似病人交叉感染的几率。加快新技术应用示范。此外还应该大力支持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事件网格化管理应用的新技术研发,统筹信息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制定信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支撑公共卫生管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从事激光与红外技术的综合性研究所,国家一类骨干科研事业单位,国家固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光电技术人才,秉承“团结实干,创新奉献,攀登光电技术高峰”的十一所人精神。2021春季校园招聘火热开启,快快加入我们吧。
集微网消息,据四川发展改革报道,近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新批建2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涉及大数据、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其中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的四川省宽带微波电路高密度集成工程研究中心;四川九天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四川省半导体装备高真空阀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的四川省光学偏光薄膜材料工程实验室;宜宾市智威科技有限公司的四川省移动终端结构件全制程先进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截至目前,四川省共有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215个,其中国家7个、国家地方联合44个、省级164个。以下为成立的部分名单:(校对/若冰)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9月17日,有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晓晨,副总经理李彦利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调研。赵晓晨一行先后参观了展厅,智慧制造车间和总装产品中心。座谈会上,胡明春对赵晓晨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十四所的总体情况,与有研集团现有的合作事项以及未来在进口材料国产化和建设联合创新中心两方面的合作可能。赵晓晨介绍了有研集团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成就,并重点介绍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总体战略,“科技服务、产业培育”两大主线,以及平台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基本情况。赵晓晨表示,有研集团愿与十四所加强交流合作,以需求为牵引,支持鼓励围绕科研项目组建合作团队,在未来实现共赢。集团办公室、规划发展部、有研工研院相关人员陪同调研。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有研集团,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在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上,何晓明显得有些“低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总体部主任、国防重点型号项目总设计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这一长串头衔,还是看不清他的工作内容。实际上,我国电子侦察装备许多技术突破,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从黑龙江到黄浦江何晓明是黑龙江人。他报考大学时,电子工程专业十分热门,人才缺口大,录取分数高,他顺应时代潮流,填报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1999年,何晓明大学毕业。当时,电子工程毕业生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何晓明的同学多选择民营企业提供的高薪工作,从事科技研发的屈指可数。何晓明深知,国防技术买不来,只能靠自主研发,于是他来到上海,加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20余年初心不改,“我的工作履历很简单,一直都在这里”。在上海工作20余年,何晓明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技术难点,他本人先后获得“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从“地上”到“天上”何晓明回忆刚工作时,同事们都在桌上手工画图纸,归档资料都是手刻的,字迹非常工整,现在全自动化。20余年来,工艺设计、技术手段、科研条件等都在改进提升,以前做一个型号可能要十年,现在两三年就能做好。高效率的背后是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研发团队常常要登上飞机,在试飞中调试系统。2001年,何晓明第一次参加外场测试,还是新人的他有些不适应艰苦工作环境,“一天下来,身上能抖出几两土”。如今,何晓明带领年轻的研发团队,东进西出,转战南北,从酷暑到严寒,参与多个型号试飞。新项目的外场试飞试验往往充满未知风险,试飞人员在4000米高空缺氧环境下,常出现晕机现象,呕吐到无法正常工作,甚至还经历过飞机失控的生死考验。为了准确验证系统性能,何晓明不仅要提前研究试飞方法,制定合理航路,同时也是参与试飞次数最多的人。每次试飞,他都带头在飞行任务单上签字。从“小何”到“老何”刚进单位时,何晓明负责信号处理工作,历任模块负责人、分机负责人,再发展到自己带团队。以前同事称呼他为“小何”,后来逐渐变成“老何”。这个过程中,许多前辈的事迹鼓舞着他。何晓明讲了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尽管实验所用的电器标有电容数值,前辈还是要求他在使用前自己测算电容,因为标定范围有一定误差,但实验结果要十分精确,老一辈研究者认真严谨的精神,值得学习和传承。目前,何晓明所带的团队平均年龄30岁出头,在他看来,这届年轻人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不能吃苦。他和这些年轻人相处融洽,鼓励年轻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何晓明的团队一直很稳定,大家团结一心攻克一个个难题。过去前辈的光芒照耀着何晓明,现在他变成那个举火把的人,将爱国敬业、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传递下去。【来源:上观】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作者:刘丽靓 康书伟11月2日,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报告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分报告显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突破,电科仪器纳入国家第三批混改试点,海洋信息科学研究院公司、圣达电子纳入国家第四批混改试点。集团积极实施中长期激励,推进11家岗位分红试点、1家项目收益分红试点、24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励试点、3家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6个项目员工跟投。同时,集团加大资本市场统筹运作力度,通过IPO和借壳重组等,下属上市公司达到10家,并通过持续经营运作,电科系上市公司发展综合能力突显。
本报长沙讯 1月21日上午10点,湖南省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目前国内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开展功率器件用硅外延设备研发有什么重要意义?对湖南省和国家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所长龚杰洪答记者问。一、功率半导体产业现状如下:1、功率半导体是电力电子装置实现电能转换、电路控制的核心器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移动通讯、智能电网等领域,转换效率高同时具有节能功效,如车用功率半导体的转换效率在90%以上。发展功率半导体产业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2、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根据美国IHS机构预测, 2021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达441亿美元,我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9亿美元。二、功率器件用硅外延设备研发的意义如下:1、硅外延设备是功率器件制造最核心的装备之一,几乎全部功率器件都是在外延片上生产。我国大产能硅外延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周期长、价格贵、维护费用高。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进口设备越来越难,存在“卡脖子”风险。2、硅外延设备市场需求空间大。根据统计,全球硅外延片需求超过3000万片/年,设备需求超过200台/年,按照每台进口设备2500万元计算,市场规模超50亿元。三、对湖南省和国家半导体行业的促进作用如下:1、湖南省正在全力打造功率半导体产业链集群,加快从“跟跑”到与国际巨头“并跑”的重大跨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解决产业链短板,对湖南省功率半导体产业链进行“补链、强链”,为功率半导体产业链提供核心装备支持,确保功率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2、有利于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打造千亿级功率半导体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湖南省优势产业都与功率半导体密切相关,有了关键装备的支撑和本地市场需求的牵引,有望打造千亿级功率半导体产业集群,服务我省“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潇湘晨报记者李琼皓【来源:潇湘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