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2021校园招聘启动!会闻卫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2021校园招聘启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从事激光与红外技术的综合性研究所,国家一类骨干科研事业单位,国家固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光电技术人才,秉承“团结实干,创新奉献,攀登光电技术高峰”的十一所人精神。2021春季校园招聘火热开启,快快加入我们吧。

回不愿仕

中国科研高地看上海,中央驻上海的8大国家级科研院所有多强

上海市被称为东方明珠,不仅仅是因为上海市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城市第一位,上海还是我国先进制造业之都、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作为我国最富裕的长三角经济板块的龙头,上海更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一个科技创新高地。上海聚集了一大批的国家级的科研院所,这些科研院所涉及航天卫星、舰船动力、生物医药、大飞机、计算技术等各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你知道中央驻上海的科研机构实力有多强吗?今天小鹏就给大家分享一下。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研究所之一。所本部职工1400人左右,32所是国内唯一的覆盖自主基础软件、嵌入式系统及网络通信关键芯片、计算机产品线的专业研究所。32所自成立以来,创造了我国计算技术发展史上的数十个第一,被誉为“神算所”;32所孕育出中国第一家IT上市公司——华东电脑,被誉为上海IT人才的“黄埔军校,获得过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又称为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一一所是一个具有57年历史的舰船动力研发机构和现代化高科技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具实力的国家级舰船动力研发基地。研究所拥有柴油机及动力系统、电气及自动化系统、能源装备及工程、分布式供能与新能源服务、海外业务等七大战略业务,业务涉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有员工2000余名。3,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计研发中心,担负着中国民用飞机项目研制的技术抓总责任,承担着飞机设计研发、试验验证、适航取证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任务,是我国最大的民机研发中心,现有员工3500余人。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民机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曾成功设计了中国第一架大型干线客机——运10飞机;与陕飞联合设计了运8气密型飞机等。上飞院承担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以及CR929中俄远程宽体客机的设计研发任务。4,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现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生物上海公司成立于1949年9月,是国家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血液制品的主要研究机构、生物制品产、学、研、销一体的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前身为上海生物制品厂,由卫生部直属领导。目前,中国生物上海公司主要产品为预防用生物制品。长期以来承担并完成国家"863"、"973"、"传染病重大专项"攻关项目等几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任务,获得科研成果1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主要从事航空电子综合技术研究,军民机航空电子、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及产品研制,。上电所作为中航工业旗下承担飞机“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研制的重点科研单位,全所从业人员2600余人。在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座舱显示控制、核心处理、无人机一体化控制、无线电通信导航、工程与制造等专业技术领域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有效促进了国内第三、第四代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以及民机产业的快速发展。6,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又称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成立于2003年12月,是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共建的非盈利事业单位,其前身是1999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电信等单位联合组成的中国科学院小卫星工程部。卫星创新院现有两个园区,浦东张江园区和临港卫星研制基地,能够同时承担30到50颗吨级卫星的研制,并具备同时承担100颗以上微纳卫星的研制能力。已成功发射包括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伴随卫星等61颗卫星,已成为我国科学卫星领域的主力军。7,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有限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有限公司,是我国通信领域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所,前身为1957年邮电部批准成立的上海电信研究所,1966年更名为“邮电部第一研究所”,现为国务院国资委所属大型企业——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核心企业之一。建所以来,电信一所以电话交换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研发为基础,历经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取得了150余项国家、部委级科研成果,拥有程控交换、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社会应急通信等专业领域30余项值得自豪的国内“第一”。8,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又称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于1977年建所,隶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五十所在普陀区、松江区拥有三个所区。其中,五十所现有职工1300余名,下属八个科研生产部门、三家产业化公司。建所以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技进步奖490项,获得各类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授权近300件,形成了军工电子、电力电子、市政电子和安全电子四大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战术通信技术、微波与探测技术,为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猜图:这是上海哪个标志性的建筑?除了我们提到的8个来自上海市的优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之外,你知道上海还有哪些重要驻沪的科研院所吗?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欢迎大家关注小鹏财经。

见巧乎王

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创下我国雷达研究诸多第一

来源:人民日报原标题: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创下我国雷达研究诸多第一——创新锻造“三军之眼”辽阔天空,它们是战机的千里眼;苍茫大海,它们护航军舰走向深蓝;浩瀚宇宙,它们护送卫星进入轨道……在我国,说起雷达,必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简称14所)。从我国第一台微波雷达,到“空警—2000”的“大蘑菇”,再到领先世界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作为我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14所是我国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也是信息化装备研发的引领者,这个与新中国同龄的研究机构,见证了我国军事信息技术从追赶到领先的历程。“70年来,14所见证了我国雷达工业发展的全过程,是我国唯一一家能够提供海陆空天全领域预警探测系统装备的大型、高科技、综合性研究所,被誉为‘三军之眼,国之重器’。在发展过程中,14所始终坚守‘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创下我国雷达研究领域里的诸多‘第一’。”14所所长胡明春说。七十载接续奋斗,锤炼关键核心技术“我们是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胡明春说,1949年,依托一无线电厂,14所开启了从修配、仿制雷达到自主研制、自主创新的创业历程。说起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84岁的张光义院士记忆犹新。1962年2月,从莫斯科动力学院毕业回国的张光义被分配到14所工作,投身国防建设急需的新体制雷达的研制工作中。“14所是当时国内学习无线电和雷达技术方面的学生最向往的地方,我国第一台微波雷达1956年就在那里研制成功。”在北方某大山深处,一面足有两个半篮球场大的斜坡上,一个迷彩斑斓、足有8层楼高的超远程相控阵雷达已伫立了40多年。这部新型雷达的预警任务是探测几千公里外的空中目标并保证决不漏警。在那里,张光义挥洒着自己的青春。这部雷达的研发耗时整整8年,作为技术负责人的张光义难忘其间不易,“基地海拔1500米,山洞里夏天潮湿闷热,冬天零下20摄氏度,风吹到脸上像针扎一样疼……”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从总体方案的论证,到最终安装调试和鉴定验收,张光义和他的团队忘我投入,奋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条件虽然苦,但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燃烧的激情。”1979年,刚研制完超远程相控阵雷达归来的14所团队,又接到研制机载PD(脉冲多普勒)雷达的任务。上世纪80年代,能研制先进机载火控雷达的国家屈指可数。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以贲德院士为首的14所团队潜心研究上百个课题后,提出了中国自己的PD雷达整机设计框架。1989年底,我国第一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PD火控雷达成功问世。如今,14所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雷达研制基地,拥有国内最全谱系的机载火控雷达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锤炼关键核心技术,14所努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张光义院士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说,70年来,张光义、贲德、张直中等一代代14所人接续奋斗,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独特的力量。从追赶到领跑,交出耀眼成绩单1989年,一场有关海军舰载雷达研究的研讨会在秦淮河畔召开。14所大胆提出一种全新雷达体制的构想:“舰载雷达能不能用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体制?”与无源相控阵雷达体制相比,这个新雷达体制难度更高、技术更复杂,但也更可靠、功率更大。然而,这个构想被不少与会专家否定,认为几乎不可能实现。“没有什么不可能!”正是从那时起,14所开始了长达8年的方案论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1997年,海军舰载多功能相控阵正式立项。“作为我国海军有史以来技术水平最高、功能最强、系统构成最复杂的雷达,其研制道路注定艰辛漫长。”14所首席专家邢文革说,其中涉及的先进核心组件的空缺、天线阵面的减重等难题,都是摆在14所面前的拦路虎,但另一个“世界级难题”——海杂波规律的掌握则更为棘手。每一朵浪花都会反射回波形成假目标,形成不计其数的杂波,让锁定真实目标变成“大海捞针”。为了掌握海杂波规律,研究人员需要在狂风巨浪中采集数据。通过14所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这个被称为“海之星”的雷达系统研制成功,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自主研制此类系统的国家,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空警—2000”预警机引领着庞大机群从天安门广场上空呼啸而过。预警机是国防装备领域的“皇冠”,而预警雷达是这顶皇冠上的明珠。2000年,张良刚刚博士毕业,就担任研发预警雷达的负责人。8年后,“空警—2000”预警机成功实现交付,填补了我国大型预警机雷达的空白。创新、创新、再创新,14所交出了耀眼的成绩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预警机谱系逐渐完善,预警机雷达作为“空中警眼”,其“眼力”不断精进,技术性能保持世界领先;“战机”之眼机载火控雷达技术不断突破,整体技术水平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新型舰载雷达“海之星”让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洋,以其快速跟踪能力在遥远海域保卫国家利益;防空警戒雷达勇担重任,在空中用无线电波编织了一张国土防空雷达情报网……胡明春说,14所雷达体制不断创新,已逐步为我国构建起空、天、地、海,全高度、全方位的立体防御之门,并提出针对未来作战的“五大作战预警体系”,不断提升网络信息体系条件下全域作战、协同作战能力。创新层出不穷,智能制造走向市场在14所,各种创新“黑科技”令人目不暇接。“意念手”可以让失去手臂的残疾人再次实现操控。记者看到,一位失去前臂的志愿者,在手臂上套了一个机械手,简单学习之后,传感器手环就可让机械手的每一根手指做出动作,实现抓握鸡蛋、玻璃杯等精细物品。发明人尹奎英博士说,这个技术目前正在产业化,有望给残疾人带来福音。在智能感知实验室里,一个可以单人拖着走的“蜘蛛网雷达”能够探测、跟踪低空飞行物,包括那些通常只能凭人眼识别的低、小、慢等飞行物,并实施精准打击,是无人机等非法飞行物的“终结者”。还有微波光子雷达,它是微波光子学技术在雷达上的应用。“针对微波光子雷达长期存在的瞬时动态不足问题,我们完成阶段性攻关,研制毫米波大动态宽带雷达,并对民航飞机完成高分辨成像,提高了微波光子接收机的瞬时动态。”14所副所长倪国新说,与同类产品相比,微波光子雷达接收动态提升4倍,分辨率提升100倍。胡明春说,除了这些创新“黑科技”,14所已成为一家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服务商,在电子、航空、航天、船舶、兵器、交通、电力等行业广泛应用,有力保障了C919国产大飞机、复兴号机车、客机发动机等众多重大装备成功研制。在14所的一个智能车间里,整个生产流程中只看见机械手在挥舞作业,数控机床前的显示屏上显示着实时生产状况。工厂负责人胡长明介绍,目前14所“电子组件智能制造车间”作为工信部试点示范,已实现微波组件全自动生产,制造工艺、质量和产量等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4所给了我们最好的施展才干的平台。”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尹奎英说,对于年轻科学家来说,这里有资金、实验室、各类高层次人才配合,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强的人工智能产品快速走向民用市场。记者手记奋斗是一种情怀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采访,像走进了中国雷达技术的博物馆,这个与共和国同龄的研究机构,见证了中国雷达技术发展的历程,成为中国雷达的代名词,为我国的军工和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创新驱动发展,而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在14所,记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才济济。这里既有奉献一生的老一辈科学家,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更有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这些科研人员身怀绝技而又朴实无华,他们躬身于实验室,奋斗在戈壁大漠、茫茫沧海,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更让人欣慰的是,他们并不以之为苦,他们说得最多的是“14所是最好的事业平台”——奋斗是一种情怀,这种发自内心的归属感迸发出来的创新活力,正是我国科技能够不断前进的原动力。

魂知

美国商务部新增对44家中国军工企业技术封锁

【编译/观察者网 周远方】美国联邦政府公报网站(www.gpo.gov)8月1日发布文件称,美国商务部将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1日起,以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为由,将44家中国企业(8家单位及其36家附属机构)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实施技术封锁。所涉单位多为我国军工科研单位。8家单位具体为:中国航天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院以及下属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科)公司第13研究所以及关联和下属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研究所以及关联和下属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以及关联和下属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5研究所以及关联和下属单位、中国技术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河北远东通信。在A股中有8只股票与上述名单中的中国电科有关:四创电子(600990)、国睿科技(600562)、杰赛科技(002544)、太极股份(002368)、海康威视(002415)、华东电脑(600850)、凤凰光学(600071)、卫士通(002268).今天A股市场军工股午后大跌,或与这一信息有关。海康威视日线图不过分析机构“国信军工研究”认为,这一举措影响十分有限,因为上述单位大多30多年前就已在欧美禁运名单上:1、军工企业国产化及自主化成度高。中国所有军工企业及高校自1989年年末就在北约国家禁运名单上了,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重大武器装备均完全实现了自设计到试验再到生产的全国产化,与外国关系不大。2、军用芯片,我国在2010年前后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国产化。军用芯片主要是DSP和FPGA依赖成度高,电科55、14、29所均有自行设计制造此类芯片能力,无对外依赖。3、我国军工系统与北约国家(除土耳其)无任何军贸往来。我国军工系统产品出口客户主要为亚非拉非亲美国家,与欧美均无商业往来。4、通过特殊渠道引进的欧美设备占比过小。我国确实通过特殊渠道引进过欧美设备及实验仪器,但多为单台单套(多了也偷不来么),体量过小。附:被封锁企业所有名单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下属机构:第二研究院、第23研究所、第25研究所、第201研究所、第203研究所、第204研究所、第206研究所、第207研究所、第208研究所、第210研究所、283厂、284厂、699厂。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三研究所下属机构:河北博威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河北英沃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中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兴业恒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河北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集团公司、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电子技术开发应用公司、石家庄开发区麦特达微电子技术开发应用总公司、河北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新华北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同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下属机构:南京三思实业公司、南京无线电技术研究所。4、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下属机构: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合肥华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合肥博微田村电气有限公司、安徽博微广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博微瑞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博微太赫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下属机构: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南京国博电子有限公司。6、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公司7、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8、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另外,这份清单还对已在清单上的一家单位的信息进行了更新:成都加斯顿科技有限公司下属机构:成都佳士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海威华芯半导体)、成都海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真力时

珍珠港

中国军工电子“国家队”美誉的研究所,开始招聘毕业生,门槛不低

九月份是很多单位秋招的重要时间点,一些比较好的单位都在陆续进行秋招工作,今天给大家介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的一个研究所招聘的情况,这个单位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这两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正式发布了2021年度秋季校园招聘,对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可能很多人并不是非常熟悉,这个单位带有国防背景,所以知道这个学校的并不多,学校又称“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位于科教名城安徽合肥,这是我国国防高科技电子装备骨干研究所,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雷达整机所之一,有中国军工电子“国家队”的美誉。38所此次秋季校园招聘的门槛无疑也是比较高的,此次招聘对象为全日制重点院校2021年应届毕业的博士和硕士,根据学校的校招安排来看,38所此次秋招的单位基本都是电子信息而且工科实力非常强大的高校,校招院校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天津大学,无疑这都是电子信息领域的强校,所以此次38所的门槛并不低。此次招聘的专业也是有一定的要求,专业要求就包括电子信息类、计算机软件类、自动化控制类、机械工程类、材料工艺类和其他类。此次38所给出的待遇为博士首年年薪20——30万,安家费18——32万,其中紧缺专业硕士首年年薪14万起。38所此次招聘门槛要求还是非常高的,给到的应届毕业生的待遇还是算非常不错的,符合条件的名校学子赶紧关注这个单位吧。

妮娜

中国最强雷达配上中国芯,中国最新科技终于晋级世界第一梯队行列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备武,无授权禁转!前些日子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上一款名为“华睿1号”四核DSP芯片引发了媒体的一致追捧,它对于我国的军事安全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华睿1号”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南京)、清华大学、龙芯中科及北京国睿中数科技耗时7年共同合作研发的DSP数字信号处理专用芯片。我国在多核DSP方面的劣势开始得到弥补,中国解放军再也不需要求着国外芯片厂商把DSP芯片卖给我们配在国产雷达上了!(“华睿1号”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第一个通过验收的高端DSP芯片。)2009年“华睿1号”被选入我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重大专项,同年8月份该芯片的系统设计工作完成,同年年底芯片的物理设计完成。2010年夏该芯片的封装及成测工作完成,同年年底芯片的测试工作完成。2012年“华睿1号”完成了验收,这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第一个通过验收的高端DSP芯片。(“华睿1号”及“华睿2号”DSP让国产军用雷达性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我们自主研发的芯片也更安全)“华睿1号”使用了“龙芯3号”通用处理器的架构,其“以需求为牵引”研发指导思想及“产学研用”的研发模式解决了多核架构、矢量处理及工艺设计等数项关键技术。此前一直被喊的“自主研发芯片行不通”被证明是一个伪命题。“华睿1号”四核DSP芯片的性能较美国飞思卡尔的MPC8640D、德州仪器的C6701及亚德诺半导体技术ADI的TS201有较大优势,中国解放军完全可以把芯片配在国产军用雷达上与敌人的装备进行电子对抗。目前已经有10多款军用雷达装上了“华睿1号”四核DSP芯片。(有了国产高端芯片,国产雷达才能进行更复杂的电子对抗及电子攻击等操作,中电科为“枭龙”战斗机配置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会更好,相对于印度战斗机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及机械扫描雷达其优势显著)此前国外芯片厂商只出口给中国低等级的芯片,中国国产武器及装备的性能根本没办法发挥。商业芯片的寿命及稳定性不及军用芯片会产生频繁更换及维护保养困难等现象,非合法手段获取的优秀DSP芯片对军队的持续战斗力也极为不利,摆在中国军用电子研制单位面前的难题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若国外芯片厂商以冗余模块的后门监控我军武器装备的使用这无疑是一场灾难。(14所实力雄厚,国产反导战略雷达就是他们研制的,世界上有这个能力研制的军工单位仅有中美俄三国的)2015年7月某款军用雷达试验时“华睿1号”停止运行,应用验证技术人员立即赶到连续,他们发现新增天线通道引发芯片传输不稳定后连着两天加班加点在现场使雷达恢复了工作。3个月后某款军用雷达运行三个星期后信号处理机发生故障,技术人员拿着炊事班的辣椒在潮湿的营地上兢兢业业地解决了问题!(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反隐身雷达,国产高端芯片的批量使用使雷达性能大幅提升,我们也不必担心国外芯片厂通过预留的后门商获取我们的机密)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南京)专家的消息,他们使用了“龙芯3号B1000/1500”的GS464V微结构研制了“华睿2号”DSP。“华睿2号”DSP使用FFT、FIR、相关、矩阵求逆等10多种计算构件达到了雷达系统大宽带及高吞吐的需要。增加了可重构运算核的“华睿2号”DSP虽是通用处理器但仍能承担专用DSP的职能。据称“华睿2号”DSP以及在数款新装备上试用,更强的“华睿3号”也将在不远的将来问世。据称2014年及2016年中国利用JY-26雷达两次发现F-22就是国产高端芯片的功劳,相信未来功勋卓著的中电科14所及其他单位能拿出更多的国产装备维护我们的安全!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桑原

中电科携手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研究院 助推网信科技产业大发展

当今,信息科学技术与数据网络化是世界发展最快、渗透力最大、影响面最广的高新技术,它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密切相连,为加快创建并实现数字化智慧城市提供了有力的切入口与支撑 点。11 月 19 日,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传承国家使命”为发展战略的行业新兵——中电科智慧城市有限公司,将携手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打造新型战略产业布局。同日下午 14 时,中电科智慧城市有限公司与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署了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双方始终秉承国家的战略指导方针,并形成一体多翼式战略的发展模式,肩负引领者使命,深耕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科技等领域,持续推动互联网平台与产业链升级,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战略主线为经济赋能。出席本次签约现场的双方领导有中电科智慧城市有限公司董事长史鋆泰、总裁刘亚东、副总裁康玉良、投资总监史泽尧、董秘张靓,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雄安分院院长杨蕾、院长助理曲明轩及市场部经理方韶巍。中电科智慧城市有限公司董事长史鋆泰,在签约致辞中表示:“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方针举措,贯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总体部署,中电科智慧城市有限公司凭借自身独有的平台、资金、技术及运营管理优势,完整的业态资源,卓越的战略新模式和新思维,创新的科技服务体系,新型的智慧城市统筹布局,多维度的管理运行机制,将发挥央企具有的力量,适应国家新型产业升级需要,从广度与深度上提升并加速推动网信科技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快速发展,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无负职责,担当民族脊梁为智慧城市的开拓添砖加瓦,为振兴新型产业开启点燃智慧城市的新引擎,努力谱写数字经济发展的精彩华章。”

大狗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通过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验收

2020年10月21日,国家档案局组织专家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简称“十四所”)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组专家一致同意该试点项目通过验收。十四所是国家档案局第二批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单位,在本次试点中通过“文件归档签署表”动态监测科研生产电子文件的齐套状况,实现了可视化动态管控,确保电子文件归档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十四所还在三维电子文件管理、科研档案的动态智能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构建了以“数字档案”为核心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自2018年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上线以来,累计使用达6.6万余人次,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和电子档案的在线利用,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175.5万元。【来源:国家档案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有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晓晨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调研交流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9月17日,有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晓晨,副总经理李彦利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调研。赵晓晨一行先后参观了展厅,智慧制造车间和总装产品中心。座谈会上,胡明春对赵晓晨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十四所的总体情况,与有研集团现有的合作事项以及未来在进口材料国产化和建设联合创新中心两方面的合作可能。赵晓晨介绍了有研集团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成就,并重点介绍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总体战略,“科技服务、产业培育”两大主线,以及平台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基本情况。赵晓晨表示,有研集团愿与十四所加强交流合作,以需求为牵引,支持鼓励围绕科研项目组建合作团队,在未来实现共赢。集团办公室、规划发展部、有研工研院相关人员陪同调研。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有研集团,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娘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所长卿昱:密码使用立法需与时俱进

00:15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秦怡9月17日,“2018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所长卿昱是活动最后一位发言嘉宾。“欢迎来到全民密码时代。”她一开场就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互联网经济为密码全民时代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需要。同时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数据隐私保护需求旺盛,密码成为人民的“刚需”。“全球14亿安卓手机中仅有不到10%采用加密技术,原因是厂商担心性能会受到影响。”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密码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密码全民化给网络空间安全和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她举例说,网络使用密码门槛降低,高强度密码平民化,目前网络流量Web数据中约50%加密,加密算法多为RSA、AES等高强度算法,难以对内容进行监管。“虽然网络安全技术日新月异,但密码技术在现在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保障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她建议密码使用立法需与时俱进,进一步规范密码使用,尤其是加密数据的跨境流动规范管理。同时要细分密码的应用场景和密码强度使用等级,推广密码使用备案制度等。【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