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类专业,大多有一个“通病”,就是学科交叉严重,也就意味着本科难以就业。所有,很多农学类专业考生,选择考研读研,或为了就更好的就业,或为了更好深造。近几年,农业受到国家重视前景很好,但是,发展体系并不成熟,也就是现状一般。另外,农学类专业考研读研后,大多投身中国林科院、治沙所、中科院或者,从事高校老师等。在国内,好的农业类院校主要有: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中国农业大学985院校,拥有6个国家一级学科,部分学科专业排名国内第一。其中,农业工程、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草学为A ,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为A-。·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11、985”院校,王牌专业为动物医学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第四学科评估中,林学为A-,生物学、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等为B ·华中农业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果树学、微生物学、水产养殖等为优势专业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校风团结、朴实、求是、创新释意:“团结”原意主旨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的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这里领导关怀主要是指学校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就是要通过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凝聚广大师生员工信念,在学校中形成自由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朴实”原意主旨为质朴诚实、纯真朴实。这里是寄寓中国农业大学学子继承民族优秀品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作到朴实无华,体现出农大百年积淀的精神。“求是”一语,“求是”就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尊重事实,真正把握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创新”是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教育的灵魂。复试线包含四种国家线、校线、院线及直接宣告考生能否参加复试的专业线。今年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初试已经悄然落幕,考生们现在最关注的是初试成绩和复试分数线。考生们可以参考近三年即2017-2019年度的复试线来预估近今年的分数线。以供参考,考研逆袭哥精心整理了全国百所高校(含中国农业大学)的各个学院所有专业近三年的专业(方向)复试线及复试办法等信息。考生们可以预估成绩或公布后的初试成绩,结合往年复试分数线,及时准备参加复试或者准备调剂。中国农业大学其余所有学院专业分数线信息,请关注“考研逆袭哥”查看,更有独家中国农业大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助你成功上岸,圆梦中国农业大学!
考研成绩就要公布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很多同学考研首选北京。因为北京高校云集,清华北大更是无数学子向往的最高学术殿堂。但是,top2的门槛很高,使得部分考生虽心有所属,但力有不逮。相比之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上的众多高校就成为了明智之选,中国农业大学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中国农业大学怎么样?有什么专业优势呢?中国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命科学、农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全国重点大学,是 “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由教育部直属,水利部、农业部和北京市共建,副部级建制。全国高校竞争力综合排名20名左右。学校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60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84年被中央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名单。知名学者陈章良担任过学校校长。截至2018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有在读全日制本科生约12000名,研究生约8000名。现有师资约1700名,包含两院院士1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7名。学科优势如下:中国农业大学部分学科评估结果(A级以上)学科代码与名称 结果0828 农业工程 A+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A+0901 作物学 A+0905 畜牧学 A+0906 兽医学 A+0909 草学 A+如果你是学农业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的,或是本科就读与省级农业大学、林业大学的,强烈建议报考中国农业大学,这里是你读研究生最好的选择之一。同时,农大的考研分数线在34所自主划线的高校中并不算高,并且,农大很多专业的研究生学制为2年,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同学们不妨一试。
因为高校的本科扩招严重,很多学生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于是选择考研。但是,大家都知道,考研的竞争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强,也变得更加激烈,估计2020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将会达到350万左右,这样的考试人数,和小型的高考并无区别。在竞争很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有更大的把握考上研究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只是想拿到一个研究生的文凭,那就不必没有报考比较热门的专业。而是可以选择“简单”,容易被录取的专业。比如,小编下面介绍的4个专业,过国家线,就容易被录取,值得参考。一、考古学专业我国开设考古学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比较有名的是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其他高校考古学类专业的实力一般。因此,在考研阶段,如果学生选择文科学校或者综合性大学里面的考古学相关的专业,因为报考的人数比较少,就容易被录取。如果不是自主划线的高校,过了国家线,那么,录取的几率就很大。当然,选择考古学专业,需要一定的胆量。因为这个专业在研究生阶段,需要跟随导师外去,进行考古研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由于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每个高校基本上都会开设有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学院。由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纯理论的研究,因此,每年报考的的人数不多。除了名校外,其他的高校招收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都是比较困难的,很多都是接收调剂的学生。如果考研的第一志愿就是马克思相关的专业,竞争激烈程度小。那就比较容易被录取。三、农学专业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农学类专业现在已经逐渐成为冷门专业。在高考当中,愿意填报农学类专业的学生就不多,在考研阶段,学生们更加看重实际应用,所以,农学类专业报考的人数自然也不多。如果同学们报考农业类的新兴发展方向的研究生,未来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而且竞争激烈程度还小,也是值得同学们好好考虑。四、古典文献专业这是一个比较偏的专业,是中国汉语言文学下属的一个专业,目前在研究生阶段开设。由于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古代的典籍以及文献等,掌握的是系统性的整理归类知识,所以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出版社、图书馆等,就业面比较摘。因此,很多同学为了更好地就业,都会避开这个专业。如果只是想要一个研究生的文凭,古典文献专业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上的四个专业,如果这次报考普通的学校,竞争会比较小,过了国家线,就容易被录取。想要研究生文凭或者是将来想要考公务员的同学,可以作为参考。
个人情况简介:开始之前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考研情况,本科就读于天津某非农业高校,专业为工科,2020年考研初试成绩:365分(排名第68),各科目成绩:思想政治理论71分、英语(二)73分、西方经济学125分、农业综合96分。复试成绩:309分(排名第1),综合排名40,最终被人大农业管理非全日制录取。初试成绩在2020年中算是中等偏下,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综合部分答题不规范、理解不深刻造成的,希望有意备考的同学多注意。一、择校及定专业1.选择人大农业管理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的农业管理专业是农业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其主要考察注重从经济学、发展学角度解释和解决问题。相较于其他“农业”院校的农业管理,《西方经济学》考察较多,因此对于经管类专业考生备考压力较小。选择人大的农业管理的原因有二:(1)兴趣驱使。该部分是影响你是否能坚持1年备考周期的很关键的因素。对专业课感兴趣,想要研究和寻找答案,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建议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脱贫、大学生支教、美丽乡村建设…寻找兴趣点。(2)人大的名校品牌效应。大部分跨考考生还是在选择就业、深造方面考虑名校带来的优势资源,我也不例外。当然,最终能否借助名校资源实现自己的个人与社会价值,还需要入学之后的不懈努力。2.报录情况和难度分析报名人数近三年来节节攀升,录取人数也有小幅上涨,但主要集中在非全日制。很多跨考和经管专业考生将人大农业管理视作读名校的突破口,因此,难度不容小觑,2021考生需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初试分数高(全日制至少需要考到380分+)。对公共课分数要求高,有英语偏科的同学需要额外注意。虽然专业课给分较松,但每年题型变化无常,考察范围不仅限于课本,专业课想要拿130+分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2)报录人数。如前所述,人大的名校牌子是很多二战三站考生坚持的重要原因,因此报名人数激增和录取人数的稳定变向增加难度。(3)复试形式。人大该专业复试中有一项较为少见:学术能力展示。即5分钟的经管类论文PPT展示,对于大学没有科研经历的考生该部分是难点。(详细的复试办法及备考经验见下文)考研的变化(1)初试题型变化2020初试试卷最大的变化就是“科目融合”,即不再标明不同科目的名称。以农业综合(四)为例,该出题范围包含:《管理学》、《发展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往年试卷会把各部分标注清楚,试卷按照不同模块分区。而今年需要考生自行辨别,更加融合,考察能力更加综合。但也无需紧张,熟悉课本的同学还是很容易确定答题范围的。(西方经济学也没有标注宏微观)(2)进复试人数及分数变化2019年复试人数89人,录取64人,其中全日制35人(2个士兵计划),均分382,非全29人,均分342。2020年复试人数124人,录取73人,其中全日制38人(1个少干),非全35人。值得一提的是初试成绩400分以上10人,390-399分16人。由此,想要读人大该专业全日制,初试分数应至少380以上。(3)复试变化①进复试分数线。由2019年的300分上涨到今年的330,但进复试人数不降反增,由此可见复试难度和竞争压力逐年上升。②复试人数。见前文。③复试办法。疫情影响线上复试,初试/复试比例由6/4变为7/3。该部分2021应该会恢复到线下复试模式。二、初试复习经验我是2019年5月开始复习的。英语5月之前在背单词,专业课5月开始,政治8月中下旬开始。接下来我主要从时间把控和检验标准说明我的复习计划。1.思想政治理论首先要明确,政治目标分数应该是70+,甚至是75+,保底分数65左右。因为公共课太低会造成专业课压力太大。政治8-9月开始复习,70以上是顺理成章的。(2020年初试成绩前40名中只有13人政治低于70分)(以上仅供参考,如果专业课比较吃力、复习时间较晚的同学,可以9月中下旬开始政治,在标黄色的部分适当减少即可。但是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政治复习不应晚于9月底。)注意:考研政治的新闻时事对于专业课也有一定帮助,宏观经济形势往往可以当作论述题的开头。其中关于乡村振兴、脱贫扶贫等涉及农业方面知识二者可以互相补充。2.英语(二)英语受个人基础水平差异,没有什么固定的复习办法。但是对于英语二,目标分数应该是75-80,保底70。(2020初试成绩前40中,80分以上13人,70-79分24人,60-69仅3人)我英语水平一般,本科期间也没有认真学习四六级。因此我是报名了新祥旭的英语一对一辅导,最终成绩73。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我的复习计划。(1)整体规划5月之前,主要内容是背单词,复习基础语法和长难句。6-7月:每周2-4篇阅读的精做。其中包括:简易语法分析、长难句解析、做题技巧、题干选项定位等。(主要是看视频课,我参考唐迟的做题体系)8月-9月:逐渐提高做题速度,一次性一套阅读,并总结。10月:主要是回顾之前的阅读知识,开始翻译、写作、新题型的网课学习等。11-12月:模拟题为主,阅读保持手感,主要精力放在阅读之外的题型和写作。(2)准备的资料及使用①考研历年真题,我是准备了20年的(2000-2019)00-10年真题,手写翻译为主。主要是在真题中练习阅读感觉和学习单词。11-16年真题,手写/口述翻译和对应前期的阅读技巧。17-19年真题,12月份的模拟练习。②黄皮书的模拟题前期:6-7月份,基础部分的题相对较为简单。难度低于考研英语适合基础较弱同学上手。中期:8-9月,加一些提高部分的题讲解,大部分都在练习真题。(9月之后不需要了)③单词书我用的是王江涛的单词书。背单词固然重要,但是定期检测自己的水平才是关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记忆方法比较适合记忆单词。每周周末会花2-3小时检测本周的记忆水平,并把模糊单词单独记录,一直循环到考前。④教育机构的模拟题各个机构的模拟题,作为一个阶段的测试,也会拿真题测试。基本上都是11中下旬开始,平均1-2周会做一套模拟题。3.专业课-西方经济学(1)834西方经济学考情分析834西方经济学综合,题型基础,微观部分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分析题、计算题等。宏观部分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在题目难度上,整体难度适中,对于本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后目标分应该以130为保底,冲击140。跨考至少要以120为保底,冲击135。(2020初试成绩前40中,140分以上2人,130-139分20人,120-129分14人,120分以下4人。)(2)834参考书目基础:《经济学原理-微/宏观分册》曼昆著、《微/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著,教材之外添置《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汇编》、《课后题参考答案》之类的书。强化:《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著、《宏观经济学》曼昆著提高:《平新桥十八讲》(只需重点看部分内容,如风险和保险等内容)、《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尹伯成著。(3)834复习规划及经验西方经济学的复习概括起来就是:看书、听视频课、做题、订正总结、听视频课。试卷分值比例微观90分,宏观60分。微观注重数理分析,计算题也较多;宏观注重模型分析经济现象,重点在于理解模型。初期:7月之前。主要任务是:①熟悉课本,按照章节自己编写思维框架导图;②听基础视频课,做好笔记和重难点标注;③完成高鸿业课后题、改正总结等(基本上大部分微观计算题难度和高书类似)中期巩固:7-9月中旬。主要任务:①听强化阶段视频课,并总结重难点章节;②练习重点、难点章节题目,此阶段是上试题难度的阶段;③宏观部分开始总结、背诵;后期提高:9月中旬-10月。①复习整理上阶段重难点题目;②根据难点章节,重新看部分视频课;③刷题(主要是习题册之类的);④加大背诵量,宏微观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冲刺模拟:11-12月上旬。①历年真题、模拟题;②其他高校考研真题;③反复复习之前总结的思维导图、错题、重点章节笔记等。(以上规划是针对有一点西方经济学基础考生,7月份开始也不晚。如果是跨考考生,最好3-4月开始投入复习,7月之前尽可能把高鸿业宏微观过完2遍,课后题全部做完)4、专业课-农业综合四342(1)农业综合四考情分析农业综合四包括三部分:《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管理学》。分值分别为30分、30分、90分。由此可见,管理学是这门的重点。《农业经济学》整体难度不高,重点在于宏观论述分析;《发展经济学》教材内容很多,但考察集中在经典模型;《管理学》考察形式多样,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等。由于2020考研试题变化等原因,该专业课难度上升。目标分数应该至少115,冲击125,保底分数也应该100以上。对于本科管理专业考生复习《管理学》难度较低,但是结合农业方面还需要下功夫思考。对于跨专业考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学》学习上,尤其注重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解决农业问题(2020题型改革,三门科目融合,其中涉及到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农业企业问题)、管理思想流派、案例分析等。(2020初试成绩前40中,130分以上1人,120-129分9人,110-119分26人;110以下4人。)(2)342参考书目官方:《农业经济学》孔祥智著;《发展经济学》波金斯著;《管理学》罗宾斯著。推荐:《管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管理学考点精编及应试技巧》(类似书籍也可)、《发展经济学》张培刚著(3)342复习规划及经验如前所述,342复习科目多,又注重结合农业和案例,因此答题逻辑、规范比简单罗列知识点更重要。加之复试中《农业经济学》是重点考察对象,虽然初试占比不高,但不可忽视《农业经济学》的深度理解和学习。《农业经济学》该科目书籍偏重于介绍农业发展,因此时间逻辑清晰,建议按照章节梳理脉络和思维导图记忆。辅助资料应该把近5年《中央一号文件》反复看,选择重点内容背诵。《发展经济学》先掌握书中最经典的关于发展经济学的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串联全书框架,结合笔记,理解基础上背诵笔记。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参考书是外文翻译,其书厚重,且不利于背诵,部分内容可参考张培刚版本。或者在熟悉课本之后,找精简背诵版。《管理学》该科目是最重要的内容,建议多花时间掌握,高效复习四轮大概可达预期。第一轮,背诵目录,第二轮,在目录基础上填充重要内容,心中要有全书框架,第三轮,重点背诵各种模型及重点内容,第四轮,结合热点实例,学习如何使用模型解释实例问题,并对重点反复理解记忆背诵。与《发展经济学》课本一样,管理学也是翻译版,不利于背诵(但是利于理解),由于管理学各种版本大同小异,考试也不会严格按照波金斯版本出题,因此买综合性管理学参考书籍直接使用也是可以的。农业综合四的复习规划应该把握3点:①为西方经济让路,9月之前主要精力放在834的复习;②每日复习状态:保持持续性、少时间;③结合农业新闻时事和企业动态等。7月之前:熟悉课本,梳理脉络,思维导图。8-9月:重点放在《管理学》,深度理解知识点内容,结合案例分析(初期精做,一周一篇);适当总结发经模型、农经部分专题;阅读人大老师文章。10-11月:背诵为主,历年真题、其他高校真题、模拟题等。推荐公众号:微观三农、农民日报、新农堂、中国农民合作、农业管理考研、孔见三农、全球企业动态、管理学考研等。以上公众号定期推送的农业新闻和解读可以阅读,也无需每天都看,一周梳理一次即可。二、考研复试经验对于2020年的线上复试,情况可能比较特殊,但是基础框架是一致的,在难度上并没有下降很多。按照科目类别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英语面试、笔试我的英语面试是非专业问题的一次问答,大约1分钟。该部分只能靠考前总结不同的问题及答案。我大约准备了30个左右的英语问题,并做到了熟练背诵,但是考出来的问题并不在范围之内,回答前简单整合了一下背诵语料进行回答。笔试问题类似100-120字的2个中小篇作文。其实也是提前准备,把时下的热点:疫情、农业影响、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按照专题总结,翻译成英文,可以和专业课笔试一起准备。(2)专业课面试、笔试专业课面试是抽题回答,问了我一个大问题,但是其中包括这个问题是什么、受到疫情影响方面、如何解决等。我专业课的笔试和面试也是按照专题准备的。比如:疫情、粮食安全、乡村振兴、脱贫等。这些大专题中,又细分为不同的方面,比如:经济、社会、农村、农民、农业等。这样总结能涵盖绝大部分知识点,回答问题也可以向着大方向靠拢。(3)学术能力PPT展示及问答科研论文的展示不限定农业领域,但是对于跨专业考生难度较大。如果本科期间没有类似经管类的科研经历,跨考应届在校生利用好学校资源,找相关专业同学一同研究;本专业学生可使用毕业论文等;往届跨考生则需要在初试期间定期(比如:1-2周一篇)阅读科研论文,模仿写作(1-2月一篇)。三、写在最后经验贴写了这么多,但实施起来千差万别。没有一个人的经验是值得推广给所有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硕士对于当下社会环境的就业、深造而言已经日趋成为了必需品,因此,决定考研并不是很难,难得是你从开始准备到复试结束这段时间内把自己当成一个学习者的状态,保持下去。同样,学会像研究人员一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反省才是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希望各位梦想成真,人大见。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
文/徐路新说教育近些年来,考研可谓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上现如今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高校毕业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要面临“实业”。为了能够在毕业的时候找到好工作,很多学生都选择继续深造,以考研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也许,很多人觉得考研并不是很容易,但选择就别放弃,毕竟考上研究生之后,面临的机会更多一点。不过,国内这5个专业的研究生“通过率”最高,考上就是赚到了,不知道你选对了吗?考研“通过率”最高的5个专业一、茶艺专业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个专业主要是培养一些熟知中国文化,又懂得茶艺技巧的技术型人才。这类专业的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比较出名的有云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但是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的人并不多,所以每年选择的人也不多,更何况是考研。不过也是因为这样所以通过率比较高,竞争压力比较小,毕业后发展也不错。二、天文学专业普通高等院校的天文学专业一般都是四年制,专门研究天文技术等,一般情况下,对这个专业比较感兴趣的大多都是男生。而这门学科对于女生来说,难度比较高,学起来也比较困难。不过,也有个别的女生对这个专业比较感兴趣。最近几年,我们不难发现,选择天文学专业考研的人数可以说是越来越多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每年的通过率比较高,一般选择这个专业的人,基本上毕业之后大多都是从事天文学类的工作。三、特殊教育专业国内的教育分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等,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也许,有些人可能不理解这个专业,其实就是教育一些身体或者心理有欠缺的人,所以说选择这个专业,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想法不同,也有人想要毕业之后从事特殊教育相关的工作。不过这个专业每年选择报考的人比较少,这个专业的通过率也比较高,但是毕业后薪资也不错。四、涉外旅游专业这个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中西文化素养的人才,基本要求必须得熟练运用英语对话,有一定强的社交能力。涉外的话,肯定是会涉及到诸多的国家,加上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一直都是比较快的,现如今很多人对旅游都非常热衷,希望出去多看看这个世界,而这也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过这个专业比较冷门,报考人少,考研率就逐年上涨了。五、农学专业也许有人觉得,农业专业是干农活或者种地,在很多人的眼里这个专业没有前途,但这个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在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逐渐递增。其实这个专业的就业率还是很不错的,只是有些学生和家长对这个专业有一定的偏见。数据显示,农学专业每年的考研通过率还是非常高的,毕业后的身价也是相当高的。那么,考研有哪些好处呢?一、考研变得更自律考研的过程中势必会有很多的时间都拿来学习,而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是得做好详尽的安排,不能早上都过去了还在宿舍里睡觉。而那些努力学习的人考研的成功率才会更高,不得不说选择考研的人会因此变得更为自律了。而那些考研后的人,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变得自律,按时按点吃饭睡觉学习,以前的拖延症也得到缓解。二、看待问题更深层考研之前,大多数人会认为学好课本的知识,完成学业就好,比如老师所讲的某个知识点你可能只理解了表象,但是真正让自己去阐述这里面的知识点,又很难办得到。但是考研之后对于知识吃得更透,用专业知识去解释一些事情的心态会逐渐养成。其实,在考研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大家独立思考的能力,强大的思维逻辑力,引导大家更深层次的去看待这些事物,帮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优势。三、学会为梦想而奋斗考研前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已经实现了,直到走上社会之后才发现一切没有那么简单。这时候很多人对梦想的理解和追求会发生改变。考研之后,这也是从高考之后第一次主观性地去为一个目标所奋斗。不管这其中有哪些滋味,都由我们自己品尝,而为此所付出的一切也会让大家明白,为梦想奋斗的感觉一点也不差。寄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考研确实是提高自己身价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于专业的选择一定要慎重,选择一些通过率比较高的专业,会让自己的以后发展更好。你觉得还有哪些专业考研通过率会高一些呢?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1978年进入大学,从一个农家娃走上了农学的道路,完整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到改革开放发端,再到改革开放40年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对于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对于学校建设,他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感受与见解。他认为,综合性大学开办农学院的热潮是个好事情,农学从“冷”到“热”,也加速了传统农业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改造以及交叉融合,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来支持。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右)专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左)改革开放改变中国 15岁少年走上农学道路陈志文:您是1978年进入大学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您进入大学40年,回顾改革开放这40年,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孙其信:2018年12月14日那天,我在人民大会堂观看改革开放40年演出时,感触特别的深。我们国家从封闭的状态到实施改革开放,全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陈志文:可能只有我们经历了的人,才能理解什么叫波澜壮阔。回顾这40年,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孙其信:回顾这40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从吃不饱到物质极大丰富。对于我们做农业的来讲,这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小时候家里在农村,吃不饱,做什么都是凭票。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买手表还要工业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物质供应是极端贫乏的。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少有的。英国的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中介绍,唐朝是中国最兴旺的朝代,经济几乎占到了全球的一半,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经济总量也依然占到了世界的29%。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仅为1.8%。而2017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到了世界的1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经济总量要达到世界的30%。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轨迹。中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对外交往中,有很深刻的体会,我们能与发达国家坐在桌子上平等的对话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增强实力,增强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过去,在世界合作的评价体系上,使用的都是西方标准,也就意味着西方国家掌握着话语权。2018年10月,根据过去几年与非洲的农业合作经验,中国在联合国总部发布了一个关于南南农业合作的评价框架体系。联合国南南合作委员会主任出席发布会时提到,中国提出的这个评价体系,将会成为未来评价南南农业合作的话语体系之一。这说明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国发展进入变轨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成绩。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能够完整经历从改革开放之前,到改革开放发端,再到改革开放40年,这么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震撼是很大的。陈志文:您这一代在短短40年中,可以说经历了西方几个世纪的变化,这是非常难得的。您当时是怎么走上农学这条道路的?孙其信:我考大学时想学的其实是数学。当时,哥德巴赫猜想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了一个伟大神圣的故事。我报考的是兰州大学数学系,后来调剂到了甘肃农业大学。刚恢复高考那几年,也就是“老三届”的学风特别好。我入学时15岁,我们班年龄最大的33岁,但那些老同学们的学习用功程度比我们还高。他们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而我作为一个15岁的孩子,还是贪玩儿的年纪,有些事情是真的不懂。大学第一年,哲学课听不懂,15岁是理解不了哲学的。所以,哲学是我大学考的最差的一门课,62分。数学是考的最好的,全校高等数学考试,总分120分,我考了118分。二年级以后,学习了专业基础课,才理解了什么是农学。它不是农村里理解地种地养猪,是一门学问。当时就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学校里学习的氛围也特别好。本科毕业时,就觉得还没学够,想继续考研。陈志文:那时候读研究生的人并不多,因为大学本科毕业,国家就包分配了。您为什么会读研究生呢?孙其信:其实,当时家里希望我早工作,因为弟弟妹妹还在读书。我考研究生最原始的冲动,是我要当大学老师,觉得那是非常高尚的职业。为此,老师们建议我继续读研究生,打下更扎实的功底。后来跟父母亲商量了,他们还是很理解的。在报考研究生时,我心气也是挺高的,听说北京有一所农业大学是最好的,我就报考了北京农业大学。我的导师是蔡旭,是中国小麦杂交育种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小麦育种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在我读博士的第一年去世了。我师母曾写信给彭真,告诉他导师去世了,并且提到,我是蔡旭生前招的第一个博士,希望领导能将我留校,从事蔡旭未尽的小麦事业。博士毕业时,万里同志批示,请学校研究并征求我家人的意见,建议我留校从事工作。当时,我也正在联系出国读博士后,接到留校的通知后,我非常高兴,因为能在一所中国最好的农业大学当老师。留下来后,一直做教学科研工作。陈志文:这与现在走关系的逻辑是不一样的,那时每一个人都是出于公心。孙其信:是的。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 中国教育在线/摄农学发展迎来新机遇 以新学科布局来实现新发展陈志文:“双一流”启动后,各高校纷纷抢办医学院、农学院,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孙其信:我觉得这是个好现象。农学是“冷”还是“热”?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农学确实是冷门专业。中国农业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全国至少是在30位。但从高考录取成绩来看,我们在全国大概是80位,因为我们三分之一以上的专业是传统农科。甚至上世纪90年代有一段时间,我们是按照国家线降分录取的。当时社会上觉得农业苦,对农学概念也不理解。但是现在,从农业研究的拓展和企业的投资方向来看,农业现在变得越来越热。新浪、京东、阿里巴巴、碧桂园几乎全部都在投资农业。前两天我在杭州开会时,有个小伙子一定要跟我见面,他要做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现在依托信息技术出现的智能化农场,恰恰是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另外,新农村建设也是现在社会资本投资最热门的领域。中央一直把农业放在了重要位置,这也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农业是我们整个国家保持稳定的基础。京东投资10亿,进行机器人养猪。我曾去过京东的一个农牧公司,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们说,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传统农业中,未来将有无限的增值空间。一方面,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实现养殖业的革命。比如猪脸识别,通过摄像头识别猪的编号,分析系统中记录的过去十天的喂料信息,并判断今天应该喂多少料,还可以检查是否患病,计算哪天出栏。综合以上的信息,我来回答您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综合性大学开始办农学院。我认为,这反映了农学向多学科综合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我认为这是好事,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来支持。陈志文:您是否感到了竞争的压力?孙其信:其实,各个院校的发展并不是在同一个轨道上。比如北京大学农学院,他们是以现代农业的经营、产业组织模式和生物技术为主,注重交叉融合学科以及现代经营理念的发展。而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擅长的是畜牧园艺农学。新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农学院与传统农科大学恰好能形成互补。我认为,这是一个发展农学的很好的机遇,也是对传统农科大学良好的补充。陈志文:从长远来讲,这对补齐农村短板是一个好事。孙其信:是的。而且,在研究解决农业问题上,有可能综合性大学跨学科的专业团队,在未来更有潜力。在这一方面,我们是有紧迫感的。比如,清华大学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材料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技术用在现代农业上解决农业发展潜力问题,是很有可能超过我们的。所以,我们也在进行自我改造,着眼于农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我认为,综合性大学开办农学院的热潮,也加速了传统农业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改造以及交叉融合。为了适应技术的交叉融合,满足未来农业发展转型的需要,我们曾论证未来是否开办农业航空专业。无人机已经成农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大技术。从大面积喷药,到病虫害检测,都需要运用无人机。无人机技术可以解决一些过去依靠人力、传统机械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 中国教育在线/摄陈志文:“双一流”建设引导高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对此,您怎么看?在这一个过程中,是否需要减法?孙其信:“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一个重大机遇和重大事件。经过“211”、“985”工程,我们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明显短板已经缩短了不少。从我们学校来看,首先提出了发展愿景。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前来中国农业大学视察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目标,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这是更符合中国农业产业未来发展需求的一个目标,也推动着中国农业大学的转型。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不同,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布局将与传统农业大学围绕农学来进行学科布局是不一样的。康奈尔大学就是一个成功转型的例子,它最早设立时以农学院为主,而现在除了农学,工科也是它的强项。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也是如此,由农学院起家,现在物理学、计算机学、环境学也非常强,并且开始开办了医学。您刚刚提到是否需要做减法的问题。我认为,在“双一流”建设中,必须遵循优势原则,有舍有增。一方面,要舍得已经非常传统的、需求量小的学科,进行压缩;另一方面,必须要进一步拓展新型学科。中国农业大学新型学科建设主要布局在四大领域。首先是环境和生态领域,这与农业直接相关,并且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大需求。其次是营养与健康领域。在食品行业,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能吃的健康、吃出健康。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已经建成了北京市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中心,目前正在进行全球招聘,将涉及医学、生物学、卫生、食品、农学等多个交叉性学科。第三是在新型农业的工业化方面。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中国农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很大程度的原因是我们农业经营规模小、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实现农业的工业化,中国农业是没有出路的。最后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技术支撑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进步,忽略了社会科学对农村变革的支撑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了人文与发展学院,要强化农村社会学、法学、老年学,以及与农村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我们很高兴的看到,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一大半都与农业农村有关,这是国家的重大需要。“双一流”建设推动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也必然需要以新的学科布局来实现新的发展。另外,中国农业大学的转型,必须要从只研究中国问题,拓展到研究世界问题上来。我们上世纪80年代出国时,看到国外的世界一流大学在研究非洲、亚洲问题,当时并不明白。现在明白了。一所世界性的大学,如果视野、舞台只在中国,那么在世界上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也直接在非洲进行研究,如塔桑尼亚和马拉维,另外还有教授在柬埔寨、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地。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方微博陈志文:中国农业大学都做了哪些减法?孙其信:我们对一些不是特别优势的学科,已经开始进行慢慢压缩,从招生规模到教师规模进行缩减,慢慢引导教师转型到别的方向。最近我们撤了几个学科点,如外国语言文学,陆续也撤了两个博士点、四个硕士点。高校人才评价体系要“破”,也要“立”陈志文:“双一流”建设掀起了一场人才大战。在人才评价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去五唯”。对此,您怎么看?孙其信:“去五唯”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有很多政策在前期设计时,愿望是好的,但最后成为“一刀切”的政策时,就会产生异化。我理解的破除五唯,首先,不是取消过去已经实践成功的评价体系,其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在“唯”字上。比如,不管与学校有没有关系,与学科有没有结合点,就引进院士,这就是唯帽子。其次,要完善对人才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一是,要分类评价,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不能用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比如,研究社会科学的教师,用SCI发表数量来评价,就是有问题的;而对于做基础研究的教师来讲,其评价标准就得有SCI发表数量。再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很多教师主要是做应用性研究的,直接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是要解决产业中存在的巨大技术问题的,就需要根据其效益进行评价。二是,要注重教师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价值评价。我们现在把复杂的学术评价简单化、形式化了,放弃了对实质性学术创新的关注,这是最大的问题。国外高校在评价人才时,也看论文发表数量,但更多的是看论文的创新点,看科技成果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国际同行对该成果的评价是什么。另外,对于“去五唯”,我认为,在破的同时,也要立。并不是说不要院士的称号了,也不是说不要高水平论文了。高考改革是有必要的 但要讨论怎么改陈志文:您是恢复高考的受益者,这两年新高考改革慢慢出现了一些问题。从您的角度来讲,怎么看待现在的新高考?孙其信:在新高考改革早期设计时,听说过一些讨论,也研究过。高考改革是有必要的,但是怎么改,改成什么模式,是需要讨论的。这次新高考出现了学习物理的学生数量减少的情况,产生了新的偏科。原本这次高考改革是希望淡化文理,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学习。但改革的结果,是最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对于农学来讲,物理知识对于任何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生没有学过物理,进入大学后的分班该怎么办?大学阶段还需要补习高中物理,大学教育该怎么办?陈志文:坦率的讲,这次高考改革是基础教育推动的。一是,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放了进来,加入了综合评价。但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是做不到综合评价的。二是,您提到的选科问题,最严重的是浙江,原来63%的学生要考物理,2017年只有35%选择物理,2018年是28%,2019年大概会低于20%,这是非常糟糕的。在目前中国的环境下,不加限定的让学生进行选择,这是不负责任的。孙其信:我觉得,目前认识到这些问题,已经是很幸运了。但如果不能及时做一些调整,可能会对中国教育制度产生很大的打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 中国教育在线/摄高校校长要懂教育 更要有战略思维陈志文:您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都有过长期的工作经历。对这两所学校,您分别有怎样的评价?孙其信:首先,两所学校在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的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1999年合校以后,一个重大的办学特色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得益于当时国务院批复的杨凌示范区的体制。示范区与高校,建立了一种互动同频的发展机制。在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应用研究等各方面,都有很强的特色,在国内农林高校中也是独具一格的。而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科基础更加深厚,既有很强的基础研究的前沿探索,也有国内产业的独特特色,引领着全国产业的发展。其次,一所地处北京,一所地处西安,在区域发展的作用上也是不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西北地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中国农业大学在华北地区的产业、技术上的示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包括人才培养。另外,中国农业大学在国际舞台上的机遇更大一些,所以其未来的发展将在国际视野下来进行布局。两所学校发展的起点和未来的重点不太一样,但两所学校的文化有非常好的共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文化就是解决农业的实际需要。而中国农业大学有一种文化,叫做“敢为天下先”。所以,中国农业教育、科研的很多开创性领域都出现在中国农业大学,未来也将如此,包括开创新兴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的交叉融合等等。陈志文:您从学生、教师、副校长、校长,这一路走来,您有怎样的感受?从教师到校长,您觉得最大的挑战和变化是什么?孙其信:做高校校长,首先得懂教育。懂教育和当老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作为管理一所大学的校长,要想明白,学校要往哪个方向走,怎么才能够办好?这需要大量的教育理论、方法来支撑。第二,从教师到校长,战略思维需要变。作为校长,有很多事要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要在战略上做出误判。对于大学的发展进步来说,战略上领先一步,比战术上的改进,所能赢得的空间要大的多。什么是战略?一是,要考虑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如果大学发展走在了社会进步的后面,就会被淘汰。二是,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趋势,如果逆趋势办学,早晚会走下坡路。三是,也必须关注教育本身的内生问题。我认为,校长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谋划学校发展的战略上,要时刻盯紧社会进步中的变化,把握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以及世界科技发展对教育教学带来的挑战和需求。陈志文:您现在还做科研吗?孙其信:科研只能放在业余时间了,大概95%的时间还得放在学校管理上,很少有时间能换挡。但也还是希望能够做一点,做了几十年,突然断掉还是很可惜。陈志文:您对中国农业大学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愿景?孙其信:我希望能将中国农业大学办成一所能够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国农业教育和科技发展未来趋势的现代大学。
本科双非8个月备考,成功上岸985院校农业管理专业。一、关于考研择校和定专业关于考研择校和定专业,我的建议是如果没有特别想去的院校和城市的话,尽量先定专业再定院校。因为你所选择的专业就好比是你考研路上的火车头,有了这个火车头,后续的一切工作都将在它的指引下开展。但是,如果你还不确定你的专业,后面的学习进程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许多同学在一开始就不是很确定自己的专业,犹疑不决,甚至到了暑假还要继续换专业,要知道,有的专业不需要考数学的,有的专业考的是英语二,导致学习的内容面临巨大的改变。所以,尽量提前需要确定好专业,至少要考虑好自己是不是要考数学。我的基本情况是本科为双非院校经济学专业,在大三上学期就有考研的想法和准备,当时准备的方向是本科所学专业,直到大三下学期三月份,因数学太差产生了放弃考研的念头,但后来一对一的咨询了新祥旭考研辅导机构的老师,她推荐了中国海洋大学的农业管理专业(不考数学)。说实话,但是对于这个专业的选择我也是思考了一段时间,我当时咨询了很多人,包括我们专业的学长,他也是报考的这个专业,跟我介绍了这个专业发展前景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是考公),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在山东省公务员考试中和青岛选调生考试中还是比较占优势的。因此,我当时毅然选择转变备考方向,在四月份的时候敲定了该专业。关于该专业的考试难度:它的考试难度相对于其它专业来说还是比较低的,2019年以前录取分数线在330分左右,考试内容非常基础,基本上来自课本基础知识。2019年以后 ,考试难度有所增大,录取分数线在310分左右。(认真备考的话,300分左右还是很轻松的)二、关于英语和数学的备考建议(1)数学得数学者得考研绝对是确确实实的经验。很多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就学完了高等数学上册,寒假期间需要把上册课本的知识吃透,知识点应该做到一丝不漏。适当买一些习题资料,这里可以给大家推荐的是李永乐全书、高等数学18讲。数学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巩固错题,做错不怕,怕的你不知道知道自己错在哪,必须把错误的知识点搞明白吃透彻。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开始复习高等数学下册,适当加快自己的进度,但不能为了过度追求进度而不求甚解,防止过犹不及。PS:如果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学起来十分吃力的话,我建议尽早转变备考方向,我本人就是十分典型的案例,因为对数学不感冒,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痛苦,最终还是选择放弃。如果你还是要考,或者不得不考,那么不要自己闷头学,在新祥旭找个老师一对一的带你,这个时候我不推荐大班课,因为你的基础不好的话,是需要更强的针对性去补差的,大班课除了上课,大部分还是要靠自己。(2)英语单词永远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即便在考研的路上,也不要看轻单词的重要性,前期备考阶段一定要把单词巩固好。对于考英语二的同学来说,单词要求没有英语一那么高,在时间不充裕的条件下,只需要背诵真题里的单词即可(注意是真题里的所有陌生的单词都需要掌握)。另外,英语二阅读的技巧性很大,不一定必须看懂原文才能做对题目,有些选项可以通过技巧性知识选出和排除,所以一定要跟着老师学习阅读方法和技巧。三、农业管理考研参考书目及所占试卷结构最近几年的参考书目一直没更新,但是大纲从2019年开始有变化了,没有给出明确的参考书,只能是多买几本书来参考再加上多了解适时新闻。(1)866管理学A①参考书: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②试卷结构:选择题(单选和多选)25分,大部分来自课本基础知识。名词解释25分,考试内容主要覆盖课本各章节的基本概念。简答60分,考试内容为各章节的基本原理。论述25分,考试内容为各章节需要理解并运用的知识点案例分析25分,结合课本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2)342农业知识综合四①农业经济学:分数占比50%钟莆宁,《农业经济学》,第五版,中国农业出版社;赵维清,《农业经济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道华,《农业经济学》,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②农业政策学:分数占别25%钟莆宁,《农业政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③农村社会学:分数占别25%李守经,《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陆益龙,《农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专业课复习经验(1)两门专业课先复习哪一个?大多是同学在本科期间学过管理学,因此在复习管理学时会掉以轻心,不够重视。实际上,相比农四,管理学是不好得分的,并且内容也相对难理解。因此,建议小伙伴们先复习管理学。(2)如何复习?第一步:大致浏览。首先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把课本迅速浏览一遍,对课本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后期复习起来脑海里多少有点印象。第二步:仔细阅读。细看对每一章节的内容,注意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解知识点,不能囫囵吞枣,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建议对每一章的知识结构做思维导图。第三步:对照大纲找出重难点。20年后考研大纲有所调整,一定要对照大纲补充知识点。注意:这里不是说大纲上没有给出的范围就一定不考了,大纲的内容就一定会考,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建议在复习课本时,20年的大纲和19年的大纲都要参考。第四步:背诵。刚开始的背诵的过程是比较痛苦的。背诵时切忌死记硬背,逐字逐句不加理解的背诵,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比如在背诵一道简述时,看大致看一下框架,包含几个方面,弄清楚每一条之间的逻辑性,每一条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考试中,每一道题的答题时间有限的,很难将课本上所有的内容都罗列上,尤其是农综,因此我们只要掌握每一条的核心点,也就是得分点,然后根据这些得分点进行解释和说明。建议,在背诵前几遍的时候,尽量还是背的全一些,多多积累和掌握专业术语及表达。四、关于复试准备(1)复试情况根据往年数据,报录比为1:1.2,录取人数为30人。因2020年扩招的原因,进入复试的人数50人左右,录取了40人。报录比达到了1:1.3。复试排名与初试排名相差不大。复试时间一般是在3月中下旬,复习时间建议一个月。 (2)复试流程简介: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是指专业课测试,面试中包含中文问题和英文听力与口语测试。复试成绩计算:笔试成绩x40%+面试成绩x50%+英语听力与口语测试x10%。复试总成绩、专业课笔试测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英语口语与测试成绩满分为10分。录取总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录取总成绩=(初试成绩/5)x50%+复试成绩x50%英语听力:英语听力与口语均在面试环节中完成,一般是问1—2个简单的英文问题,农综和管理学各一个。需要准备的是一篇英文自我介绍,掌握农业热点英文词汇和管理学基础理论的英文表达即可。(4)专业课笔试:①按照往年惯例,笔试考察的是初试备考的内容和新闻热点。因此参考书目是初试的课本和资料,另外应掌握农业热点信息。因此,在初试结果出来需要每日阅读农业方面的新闻,掌握时事,积累素材,可阅读公众号、浏览中国农业新闻网或者观看电视节目等。②题型是简答和论述,一般是四道简答两道论述,以农综为主,管理学为辅。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恒心毅力是坚石。坚定自己考研的决心,坚持不懈努力一年,那么所有的付出都不负归期。最后,祝各位学弟学妹们一战成功,金榜题名,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还有最后2天,2019年研究生考试就要拉开帷幕了。虽然考研每年都在扩招,但是报考人数也是直线上升,所以根据这个数据看,考研难度仍然较大。不过,作为大学的老师,比较了解内情,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不用害怕,为什么呢?其一,很多人报考是逼不得已,学校要求报考率,要求统一上课,很多学生无奈之下,不愿多找麻烦,只得报考。其二,选择好专业,还是有比较容易考入985院校的专业的,比如以下5个。1、农学专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经济社会,可能祖辈受了农业的苦,所以一直希望孩子走出农村,扎根城市。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很少会选择农学专业。其实,农学专业的地位一直很高,而且现在注重绿色经济和农家乐,农学已经从传统的遗传育种发展到各类的农业经济,很多人也因为城市的污染而转战到农村。所以,只要你耐得住寂寞,有高远的目标,通过农业成家立业,完全有可能。而且,因为大家的误解,农学的录取线很低,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甚至中国农业大学这样的985实力强校,完全可以一试。中国农业大学人才济济2、历史学下的博物馆学随着《国家宝藏》的热播,随着自媒体历史文化专业写手的出现,博物馆学可以说是热闹了好一阵子。博物馆学是历史学下的二级分支学科,主要是面向专硕招生,学成后可以从事博物馆工作外,还可以从事宝石、文物鉴定等工作。一个同事的儿子,因为对玉石感兴趣,现在专门从事这个行业,赚钱多多呢。博物馆学的本科生数量相对很少,只有少数历史学实力强劲的大学才开设,所以说就算是跨考也会相对容易。博物馆学专业实力强大的大学主要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川大、山大、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985大学。3、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在研究生领域往往有很多人觉得“大材小用”,所以报考热情并不高,最主要的原因也还是就业质量不高。其实,现在国人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工作,虽然普通幼儿园老师工资不高,但是私立幼儿园、学前教育拓展机构,近来可谓水涨船高,一个孩子一年的花费就要好几万元,这与家长开始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发展有关。毕竟,每个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且,也越来越了解与重视孩子的发展规律,所以,毕业后开个学前教育拓展机构,有实力摆在那里,让人信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前几周,听了一个爱丁堡学前教育硕士毕业的讲座,90后的小女孩,侃起来头头是道,还成立了爱丁堡教育机构,真是羡慕。如果重来一次,因为对孩子的喜爱,估计我也会选择这个专业吧。学前教育,重中之重学前教育领域实力比较强的大学主要集中在我国实力最顶尖的几所师范大学中,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报考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考研的人数也在快速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考研的行列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大学的扩招,本科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知名企业在招聘时,学历的要求都是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很多本科毕业生连递简历的资格都没有,直接排除在招聘大门之外。有些企业即便招收部分本科毕业生,工资待遇与研究生相差也很大。大学毕业生为了获得,比较好的工作,或进入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于是选择了考研。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考研人数每年以接近20%的速度增长,今年更是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值,报考人数接近290万元。而今年的招生计划,在七十万左右,招录比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在25%以下。可见考研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根据前几年的研究生考录比统计,报录比最小的是这三个专业,每年通过率比较高,考研最容易,并且考上名校的几率也比较大。1、农学农学是农业科学大类里边的一个分支,是农科领域的传统学科。这个专业主要以解决人类吃穿为主要任务,随着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视,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因为人类无论何时何地都离不开吃饭穿衣问题,随着我国未来对全民健康重视程度的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成为我国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程度也越来越重视,对绿色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这个专业未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在我国这个专业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从传统观念中感觉做农业的人没有什么出息,远不如金融、会计、财务等行业有吸引力,所以报考这个专业的人比较少。然而我国农业类院校却比较多,每个省都有1到2所比较比较著名的农业类院校,所以有先见之明的同学,抓紧做好准备入职这个专业,将有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成功的机会是非常大的。在国内比较有名的大学有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2、教育学教育学是个比较大的学科,很多二级学科。从教育学大类来讲,每年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小的。通过近几年考研录取分数线来看,教育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录取分数都比较低,我国一直以来对于尊师重教喊得都比较响,但真正落实却有很多问题,导致我国严重缺乏优秀的老师。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出了农村教师专项计划,公费师范生等,加大了教育类专硕人数的招考培养计划,意在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行列。但目前人们对报考教师的兴趣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所以这个专业的录取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分配到教育一线,目前这类学生都是带着编制进入教师行列。其中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师范类大学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大、南京师大和华中师大等。3、哲学对于哲学很多同学对这门学科望而却步,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这个专业英语的要求比较低。适合英语不好的同学学习。但这个专业是比较枯燥的,大部分老师在同学们考研时,要求学生坚决绕开这个专业,即便是大学期间学的这个专业,也都转了行。如果想在这个专业得到良好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学历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考博,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由于这门课程枯燥深奥难懂,所以报考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比较少,录取率比较高。随着国家不断重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政治思想理论课的发展,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老牌名校。这三个专业报考难度比较小的原因,主要是面对就业市场不是很乐观。研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比较大,就业后的薪资待遇比较低,与研究生毕业后的期望值差距太大。希望同学们在考研时一定要慎重选择,首先是你自己喜欢的专业,研究生不同于大学生,因为毕业后你可能就要从事这个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只有喜欢这个专业,你才能学好这个专业,研究这个专业。所以怎么选择就看考研学子们自己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