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研究生教育会议。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国传媒大学将从招生、专业设置等方面,实施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自2021级开始,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并设置基本文献阅读检验机制。通过改革,学校关停了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学科与专业方向设置的改革工作作为研究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张涛介绍,通过这次改革,学校关停了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了计算传播学、艺术传播学、媒介与国家治理、文化法治与知识产权等19个新专业方向。(人民网)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学校是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科研资源丰富。现有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一、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集体决策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重大问题。招生处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相关规定和办法,组织开展全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实施细则,对相关人员进行政策、业务、纪律、程序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资格审核小组,负责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核。按学科或专业成立材料评议小组,负责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评议。材料评议小组人数应不少于5人,原则上由本学科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按专业或研究方向成立复试考核小组,负责开展复试具体工作。复试考核小组人数应不少于5人,由该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组长须为博士生导师。每个复试考核小组另设复试秘书一名,负责复试情况记录等工作。二、招生计划我校2021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195人,其中非专项计划186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7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2人。我校实际录取总人数以及各博士生导师的实际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各博士生导师招收非专项计划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数请参阅我校《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21年招生学科或专业范围为:新闻学(050301),传播学(050302),广播电视学(0503Z1),互联网信息(0503J4),艺术史论(1301Z1),戏剧与影视学(130300),广播电视艺术学(1303L2)。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2021年招生专业为:广播电视学(0503Z1)、文化产业(1301J1)。三、招生方式及选拔模式我校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式有直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三种方式。1.直博:直博生从本年度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我校已完成2021年直博生的录取工作。2.硕博连读:面向我校已完成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学习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要求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3.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所有考生招生。我校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可招生专业及博导信息详见《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对于同等学历考生,或硕士阶段为专项计划的考生,或欲报考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专项计划的考生,只可选择“普通招考”方式。直博或硕博连读考生在报考时只能选择非定向就业类型。从2021年开始,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选拔模式,所有招生方式(包括直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均采用“申请-考核制”模式进行选拔。选拔流程包括考生报名、提交申请材料、资格审核及材料评议、初试、复试等环节,详见“五、报考流程”。四、报考条件(一)基本要求所有考生均须符合以下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书面推荐意见。(二)以“直博”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以“直博”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已取得当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2.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三)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须为具有我校学籍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不含专项计划)。2.已完成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学习,成绩优秀。报考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或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的考生主干课程平均成绩须达85分;报考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的考生主干课程平均成绩须达80分。3.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报考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或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的考生须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第一、本人第二)身份发表至少 1 篇SSCI 检索或 CSSCI 检索(含扩展版)论文,或公开出版至少1部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著作(署名前两位,不含编著);报考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的考生须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第一、本人第二)身份发表至少 1 篇 SCI /EI 检索论文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四)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报名前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人员。在国(境)外院校获得学位者,还须具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在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非学历教育形式,只有硕士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者必须在报名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2.2021年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在国(境)外院校取得学位者,还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3.获得学士学位六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的同等学力人员,须在本人所报考的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五、报考流程(一)报名1.直博我校已完成本年度直博生的录取工作。2.硕博连读报名时间:2020年12月4日上午10:00至2020年12月11日上午10:00。报名网址://yz.cuc.e.cn/bs_sbld/3.普通招考报名时间:2020年12月15日上午10:00至2021年1月15日上午10:00。报名网址://yz.cuc.e.cn/bs_ptzk/(二)提交申请材料考生在报名时须同时提交能够证明自身报考资格、学业水平、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须通过报名系统提交,不可通过其他途径提交。申请材料清单(模板详见报名系统,以下清单若与报名系统要求有出入,则以报名系统要求为准)如下:1.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2.学籍学位证明材料。报名前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人员须提交硕士学位证书或者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在国(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报告扫描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交学生证扫描件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电子版,录取当年入学前可获得国(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近期开具的在读证明或成绩单扫描件。同等学力考生提交学士学位证书扫描件。3.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4.申请信。5.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书。6.专家推荐信。7.硕士课程成绩单。8.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或毕业设计作品(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交开题报告或作品说明)。9.科研成果、创作成果、科研获奖、参与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证明材料。注:考生须指定一项能反映本人最高学术水平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学术论文、著作等。10.外国语水平证书。11.各类荣誉证书。12.其他能证明自身学业水平、学术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材料。13.诚信考试承诺书。另外,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须提供满足报考条件所需的证明材料,详见“四、报考条件,(四),3”。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提交《报考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报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的考生须提交对口支援学校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推荐书。(三)资格审核及材料评议各培养单位资格审核小组依据报考条件的要求,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视为资格审核不通过,不予准考。各材料评议小组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从学业水平、学术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给出材料评议成绩。材料评议成绩合格的考生可进入初试考核环节。绿色通道:以“直博”或“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考生,材料评议成绩合格后可直接进入复试;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且材料评议阶段被评为“优秀”的考生,由学校统一组织专家组进行复审,复审结果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后,可免去初试环节,直接进入复试。材料评议成绩合格线发布、考生材料评议成绩查询等,详见中传研招网届时相关通知。(四)初试初试拟采用“机考”方式,重点考查考生攻读博士学位所需的学科基础、综合素养和学术潜质。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和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初试科目为《学术写作》和《人文社科综合》,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初试科目为《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各科目考试成绩均达到合格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环节。《学术写作》、《人文社科综合》以及《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考试大纲详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办法及初试科目考试大纲》。初试时间初定为2021年3月6日,各科目具体考试时间初步安排如下:人文社科综合:上午09:00-12:00。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上午09:00-12:00。学术写作:下午14:00-17:30。如遇不可抗因素(如疫情防控需要等),我校将会对初试时间及方式等做适当调整,调整方案将提前在中传研招网公布。初试详细安排、初试合格线发布、考生初试成绩查询等,详见中传研招网届时相关通知。(五)复试复试主要以学术答辩及交流问答等形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学术能力、创新潜质、综合素质、外语应用能力等进行考查。复试的时间、方式、流程、要求等,详见中传研招网届时发布的复试录取办法等相关通知。六、录取按照“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工作。录取办法详见中传研招网届时发布的复试录取办法等相关通知。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一经查实即取消录取资格:(一)提供的材料不真实;(二)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三)在国(境)外院校取得学位者,未在录取当年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或未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七、学习方式与录取类别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习方式。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录取类别分为两类:“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即为录取类别,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报名结束后,报考类别将无法更改。非定向就业:可参加就业派遣,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转入我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我校(如户口选择转入,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过期将无法转入)。定向就业(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等类别的考生):不参加就业派遣,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派遣单位为定向就业协议书签署单位。考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我校。未按规定时间将签订完整的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我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2021年我校录取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各类专项计划除外,高校教师及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除外)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招生总人数的10% 。八、学制与学习年限我校2021年度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一律于2021年9月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经北京市教委审核通过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学籍,并开始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以“直博”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在内);以“硕博连读”、“普通招考”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在内)。九、学费标准及奖助体系我校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以当年审批为准。2020年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我校面向博士研究生设立了包含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社会捐赠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学术会议资助金、助学贷款等在内的多种奖、助学金,建立了完善的多元奖助体系。十、注意事项1.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2.教育部不允许考生同时被两个或以上招生单位录取为博士研究生。3.已招收直博生的博导,将不再接受其他招生方式的报名。4.普通招考考生提交申请材料后,需要在报名系统中缴纳报名费200元。报名费仅可通过“网上支付”方式进行缴纳。缴费成功后,报名方有效,报名费一经缴纳,不予退还。5.报考非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因任何原因不能调档造成不能被录取或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责任由考生负责。6.报考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因不能签订定向就业协议造成不能被录取或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责任由考生负责。7.“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须符合教育部文件中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生源范围及招生对象的要求。报名时,报考类别只可选择“定向就业”类型,且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材料时,须提交所在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审核通过并盖章的《报考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毕业后,须履行定向就业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原工作单位;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地区就业单位;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省份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8.报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的考生,须符合教育部相应专项计划管理文件中的规定。报名时,报考类别只可选择“定向就业”类型,且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材料时,须提交对口支援学校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推荐书。毕业后,须按定向协议到对口支援高校就业。9.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参见军队相关部门制订的相关办法。10.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考试违纪、作弊等,或者发现通过弄虚作假手段取得录取资格的,一律不予录取。已经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11.本简章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12.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拥有对本简章内容的最终解释权。
众所周知,像很多央视的主持人,以及像电视剧和电影有名的导演和编导很多都是来自艺术类大学。当然,这只是艺术类别的一个小小的部分。不过小编很多朋友学的是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等专业。但是你知道艺术类中最好的大学是哪一所吗?有的小伙伴们可能认为是培养明星和演员的学校,像中央戏剧学院,还有上海戏剧学院等。虽然这也是艺术类的院校也很厉害。但是最牛的还要数中国传媒大学。这里面真的培养了非常多的人才。有的在台前,有的在幕后。这所学校被称为艺术类 大学中的清北。可见,其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能仅仅是本科学历不足以让自己有一个好平台,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考研。那么该大学就是很多艺术生的终极梦想。考上了这所学校,那也代表着你的未来,你的前程一片光明。小伙伴们,你们中有艺术类的学生吗?有没有兴趣考这个学校的研究生呢?小编在这里整理了2021年该校硕士研究生所招收的专业和人数。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招收的人数非常少,可见考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并且该校的推免人数占了一大半。所以考该校的小伙伴们便要努力,并且坚持到底。这样才会有可能取得成功。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加油!为自己拼一个美好的未来。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现场。人民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 赵光霞)记者从3日举行的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国传媒大学将从招生、培养体系和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与专业设置等方面,实施研究生教育系列重大改革。“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各项改革举措与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要求高度契合,在我校乃至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表示。破难点、去痛点、补漏点聚焦研究生教育各环节“卡脖子”问题中国传媒大学为什么要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陈文申直言,经过40年的建设,学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国家信息传播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研究生教育在学科专业设置、招生、培养、学位论文质量、质量监控、导师水平和责任心等方面,也存在着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改革。”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7月29日在北京召开。“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陈文申在会上传达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时表示,必须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全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聚焦研究生教育各环节“卡脖子”问题,推出全方位改革举措,构建科学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为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夯实根基、提供保障。改革非一朝一夕之功,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就成立了以校长廖祥忠为组长的专项改革小组,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廖祥忠介绍说,本次改革以培养单位为核心,以导师为主体,以“破五唯”为着眼点,以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目标,紧紧扭住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破难点、去痛点、补漏点、除弱点、扫盲点,通过各环节改革举措,优化生源选拔机制,加强培养环节管理,压实导师责任,强化教育质量监控,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从招生、培养到质量监控全方位改革前所有未有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鸿声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据悉,一年多来,中国传媒大学专改组以问题为导向,问计导师,学校各层次导师全员参与、积极支持,撰写提交了180余万字的材料。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鸿声说,专改组还广泛深入调研了国内外上百所著名高校,充分借鉴中外大学好的经验做法,共制定、修改和完善了近30个相关文件及实施细则,覆盖招生、培养体系和和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与专业设置各个环节。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史萍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办好研究生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史萍借用“选好种子,育好苗子,收获果子”来进行形象地比喻。史萍说,通过在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招生中设置材料评议环节,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和一贯表现的考查。优化博士生复试考核环节,通过设置学术答辩环节,加强对考生学术研究能力的考查。“通过在博士研究生招生中设置学术写作和人文社科综合、在硕士研究生招生中设置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等考试科目,强化对考生学科基本功底和基本素养的考查,从招生源头解决培养过程中的痛点。”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任孟山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学制改革一直是个焦点问题,研究生院副院长任孟山透露,经过全面调研和充分论证,自2021级开始,学校博士研究生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此外,为夯实培养起点,建立了基本文献阅读制度,“要求博士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5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50种;学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8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30种;专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20种。”任孟山强调,对基本文献阅读的检验机制,学校设置了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和硕士基本文献考试,通过考试之后才能进入论文选题阶段,每名研究生有3次机会,3次均不能通过者,实施分流或终止培养。“这是学校前所未有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淘汰环节,改革力度非常大。”在研究生导师资格评审与岗位聘任制度方面,对校内博导、兼职博导、校内学硕导师、校内专硕导师、专硕业界导师分别采取采用不同的评聘与考核标准。此番改革特别为创作、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设立“专硕导师资格评审绿色通道”,打破参评硕导资格教师在入职年限、学位、职称、发表论文与承担项目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张鸿声指出,“此次改革还特地与专硕导师资格评审绿色通道制度配套推出了‘1+1+1’模式专硕导师组工作制度,即1名专硕导师、1名学硕导师和1名业界兼职导师联合指导的专硕导师组制度。”建立健全、科学、高效、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必须从根本处入手,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与督导处副处长王雪野表示,“学校将对所有专业研究生的课程结课论文实施查重抽检制度,还将把学位论文评价意见作为监控内容向全校和社会公布,建立开题-预答辩-答辩专家责任制度,通过倒逼方法,进一步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中的第一责任意识。”学科与专业方向设置的改革工作作为研究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张涛介绍,通过这次改革,学校关停了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了计算传播学、艺术传播学、媒介与国家治理、文化法治与知识产权等19个新专业方向。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招收约1500人,实际报考17561人,报录比11.7:1。这意味着,报考中传的你,平均要击败10名其他报考中传的学生哦,现实版“以一当十”!中国传媒大学已成为国内800多所高校中,竞争力最大、报录比最高的院校之一!下面一起看看2019中国传媒大学复试报名现场直击:来自全国各地约1800名考生,来到中传参加复试,为75个专业(领域)的1500个录取名额,展开最后冲刺!复试报名现场的队伍长龙最后再仔细查看一下相关资料在保安大哥的指引下有序入场这一年,你与中传的追逐是一场怎样的戏码?惊心动魄?抑或细水长流?现在,让我们找个最舒适的角度坐好,来听听他们的考研故事:【窗外风景,不及窗边的你】作为文科的考研生,很艰巨的任务就是记忆。早上背,中午背,晚上还得背,今天背,明天背,忘了还得背。我记着我们教学楼的走廊那里,隔一段就有一扇窗户,我们准备考研的同学,就每人“霸占”一扇窗户,面向着阳光,心中就充满了希望。在青春电影里看过很多长发飘飘的美女,靠着窗户,回眸一笑,眼神里全是爱情,那真是很美。但我们考研人,在这里大多是素面朝天的,疲劳焦虑的。如果你走过来,恰好也有人“回眸”,那也是很美的。考研人的眼神里是梦想。我从小就对播音主持很感兴趣,中传是播音主持专业的殿堂,是播音主持专业的最好选择。许多人觉得考研过程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我不这么认为。当你真正热爱并投入一门学科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为你的梦想让路,你的心里就不会有其他杂念,你不会关心怎么放松自己,怎么排解寂寞。我最喜欢电影《少年派》中的一句话:“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中传播音主持的老师都对这个专业抱有独特的情怀,我也如此。播音主持不是传声筒,不是娱乐,而是责任。【退伍之后,我就选择了你】我们报考的是体育新闻方向。中传是传媒界的最高学府,处在中国的心脏。我们两个的身份也很特殊,是退役大学生。我曾经经常在部队里看升旗,但是退伍和战友分别的那一天,我一个人来到北京看了一次升旗,那一次,真的看得热泪盈眶,当大家一起唱国歌的时候,那种氛围和仪式感,特别震撼。来到中传,我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我喜欢北京,喜欢传媒大学,喜欢新闻,喜欢体育,我就是为这个专业而生的。【硬核操作,vlog使我自律】拍不好延时视频的vloger不是合格的中传人。许多人在手机上浪费了宝贵的复习时间,我却让手机成为自律的工具。我每天用手机拍摄自己学习时的延时视频,一方面能监测自己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排除了学一会就要拿起手机的情况。自我驱动力很重要,虽然我是在家复习,但效果我还是很满意。引用健身软件keep的那句话;越自律,越自由。【立德楼前,中传为我点赞】中国传媒大学培养出了数不清的优秀校友,他们都在各自领域成为佼佼者和领军人物,让我对中传更加向往,更加有学习的动力。今年春节,校友朱广权的表情包在网上很火,激发了我做表情包的兴趣。我之前来过几次中传,印象最深的是立德楼前的大拇指,我就在那照了一些照片,回去也做成了表情包,起名叫“中传为你点赞”。▼为传传讲述考研故事的同学们传传问答:中传初印象?好看:景好看,人好看。包容:文艺气息与厚重感并不矛盾。专业:传媒界当之无愧的No.1务实:海底捞的服务,真正为学生着想。三个字:won、der、ful!读研的最大期待?希望在这三年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希望脚踏实地,走一步是一步。想用影像的方式传递中华文化。想要建立中国的电影学派,希望为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打开局面。珍惜中传的平台,在纪录片制作的方面收获更多的经验。专业作专,英语学好。视野和专业度都要进一步提高。多读书,多实践,做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想对他说些什么?父母 ::感谢你们对我梦想的支持,感谢你们对我选择的尊重。同学 :准备考研的时候没能及时回复消息请多包涵,考上了一定请吃饭!朋友 :考研的日子没能好好陪你,但我也是在为一个有你的将来而奋斗。为了我们的未来,请一起加油吧!春暖花开的时节,祝你们有梦可待,年少有为中传永远欢迎追梦的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摄影:张明佳 王雅馨 记者:萧沐清 马志波 宋若萱 顾浩翔 编辑:王雅馨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所以可想而知,中传考研肯定是很多考生的门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攻略,建议21届考生一定要看完!(20届老学姐亲身经验)1、初试经验说来惭愧,算起来我真正开始复习是从九月才开始的(前面虽然也有学习,但感觉是在磨洋工),实打实复习时间也只有四个月吧,这可能也注定了我与一志愿失之交臂。所以,建议大家真的要认真实打实复习至少一年时间啊。前期(暑假前),真的也要好好复习、提早进入学习状态。(1)英语:我是学硕,所以考的是英语一(分数:72分)。关于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区别,据传是英语二简单点?因为我本身英语基础较好,所以复习过程还算顺利。前期(九月前),我主要是背单词,主要学习的是朱伟的《恋练有词》,看视频然后自己背。构词法背单词真的很好用。背单词没啥捷径,就是反复背。我会把不会的单词单独抄在A4纸上着重背。中期(暑假到开学前),特别推荐!学习阅读做题方法和语法及写作。这里说到暑假复习,有人说“暑假回家复习等于二战见”,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如果你特自律,那可以回家复习,毕竟饮食起居会比较方便。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样在家一会儿上个厕所、一会儿倒个水、一会儿吃个水果,然后半天就没了,我建议你还是在学校复习吧。暑假开学后到后期的英语复习,我全程都是跟得,其他什么资料也没有看,就额外买了历年真题来练习。在这里,真的强烈推荐的大小作文课,太太太有用好用了!我是从八月开始做真题的,不过我只做了阅读、翻译和排序。因为看很多经验贴说完型不用练,性价比不高,简单就做,难就直接蒙。我的情况是,最后我没有时间写完型了,瞄了一眼,感觉读不太懂,于是乱蒙了。我大概做了80分的题吧,时间主要花在阅读和作文上了,翻译也没怎么写。这里要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你英语基础一般,并且也没有打算考个80多分,你可以有选择地放弃一部分题型。但如果你基础较好,还是都不能放弃的,并且一定要做整套模拟,不然考试的时候难以把控时间。想想考个80多分,还是很占优势的。(2)政治:我政治比较晚才开始复习,九月开学后才开始看第一遍书,可以说这样真的很不好了。建议大家暑假期间就应该看完一遍知识点了。政治考研界,最牛的就是肖秀荣了,只要跟着他出书的速度买书看书复习做题,一般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前中期,我也有看徐涛的视频课,很有趣。最后,从这两年的政治大题考试情况来看,每年都会有反押题情况。我们那一年,肖大大几乎押中了一半以上的大题。但听我二战的同学说,去年肖大大没压中几个,但徐涛押中了好几个。所以,大家后期背大题,可以两者一起背我在政治上花的时间比较少,最后也才考了65分,过多的这里就不和大家分享了。(3)专业课:我暑假前一直在看参考书,但也只把重要的几本翻了一遍,笔记也没整理。暑假的时候,随便买了本专业课资料,直接上手背了一遍。这里就是一个坑,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复习全面,切不可像我一样为了应试而背书,虽然有点点用,但最后无论在初试还是复试中都有可能露馅的,特别是对于跨考的同学。建议大家还是应该自己梳理一下知识框架,对理论脉络有一定了解以后再去看资料或者背书。切不可过分依赖资料。因为现在考试,许多学校的题越来越活了。关于背书,我暑假的时候把两门专业课拉通背了一遍。后来到考试前背了大概有五遍多吧。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背书上面,效果还是有的。但死背书也有弊端,就是难以考出高分。我最后专业课分别只有108分和110分,很尴尬的分数了。建议大家还是要学会融会贯通吧,多多练习自己的学科思维,争取能够真正对你的专业有一点点沉浸。最后,我的教训--一定一定要多做专业课考试模拟啊,全套的那种,严格卡时间的那种!我就是考试前没有认真做过一次模拟,最后专业二答题时间没安排好,最后30分钟,还有70分的题没 写,然后匆忙写完40分的题,最后30分只写了小标题。交卷后,那叫一个悔不当初!感觉自己彻底凉了。为啥我啥都考虑到了,唯独没有考虑到时间啊?想抽自己。所以,考前模拟真的十分重要和必要。大家一定要做好十足的准备,不要打无准备的仗!2、复试经验2月份出了成绩,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本来觉得自己考得一定特差,但结果也还好,不过同样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分数355分(刚好踩一区线)。自觉一志愿无望了,开始准备调剂。不得不说,调剂真的特别折磨人,每天都感觉很绝望。不停查看各个学校官网信息,然后还得练英语口语、复习专业课。然后就特后悔,为啥初试的时候不努点力呢?直接上一志愿多好啊。如果大家调剂的话,建议尽早做准备(收集信息、准备简历等)。最重要的是,脸皮要厚,不要怕拒绝。我那段时间给很多学校打过电话,要么就是直接拒绝、要么就是官方回应,真挺挫败的。建议大家可以多加一些调剂群,里面一般都会分享各种信息,很有用。同时,搞“信息战”也要兼顾复试复习,巩固专业知识。以免有机会调剂了,然后又白白浪费掉。对于本科出身不太好的同学,不用怕,除非明确规定了出身条件的,其他的调剂都可以试一试。大多数学校都是很公平的,只要你足够优秀,调剂也能上岸。我们这一届学硕,有很多就是调剂的,本科双非很多,二本也有。所以,你只管努力,全世界都会给你让道的。好了,看到这里,关于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攻略就全部为大家介绍完了,希望这些内容能对准备考研的研究生有很大的帮助!如还有其它考研方面的问题,可继续关注本站了解更多!
相信同学们前几天都看到了中传考研改革的新闻,不得不说变化真的很大!随后官方公布了中传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办法及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从最新的考试大纲看,中传2021年硕士研究生进行一次大改革,从原来的各个学科考各个学科的专业课变成公共管理、法学门类、艺术学门类、文学门类科目三考主题写作,科目四考应用基础。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科目四也为人文社科基础。不少同学一脸懵啊,更有跨考生直呼今年距离上岸又要无望了,辽小都想说知己知彼才能够更好地去复习备考,先别放弃!我们还需仔细的分析~既然改革了那么这主题写作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先看下中传官方给出主题写作考试要求:从考试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这大概就是要求你现场写一篇论文……从案例到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可以说考察的更加全面了!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人文社科基础的考试要求和内容:我们通过官网发布的信息能够看出人文社科基础的考察内容,分为文学、文明史、哲学和媒介社会,不过好在给了推荐参考书目,至少同学们不会漫无目的满世界找书找知识点。虽然很多同学都觉得难度加大了,但是不得不说中传破了维分数论,这些都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必定要走的一步,中传可能只是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一个开头,各位同学们及时调整复习方向,加油!
#2021考研指南#自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后,中国传媒大学也在近期发布启动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个人认为:各大高校可能都会相继改革,考生一定留意自己目标院校最新动态。1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该校现有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一流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2个学科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该校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可以说是我国广播和传媒领域最强高校。2 硕士招生重大改革中国传媒大学针对现有的招生模式进行了3大改革,可以说往年经验基本没有用了。今年报考考生一定注意。图片来源于中传媒官网(1)初试题目改革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加强对基本素养和基本功底的考查。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自命题考试科目,重点考查理性思维、文字表达能力、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等,确保录取的硕士生有良好的培养潜质和发展后劲。图片来源于中传媒官网(2)复试增加材料评议复试选拔发生改变,增加材料评议环节。初试通过国家线即可参与复试。复试分数以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者共同决定,打破“唯分数”论。材料评议需提交的材料主要包括学业水平、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证明材料。复试考核也发生转变。针对学术型考生着重考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针对专业型考生着重考察实践能力。(3)艺术硕士选拔改革通过强化初试、材料评议、复试考核等三方面进行选拔。形成区别于过往考察方式的新模式,确保考生具有较强文字功底,专业能力,创新意识。从源头杜绝综合素质较低、高分低能考生。以上就是关于中国传媒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重大改革。个人认为:在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后,各大高校均会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各大高校研究生招生模式改革或成为趋势。赶紧转给身边需要的人吧,让其留意自己目标院校是否有重大改革。
按照官方公布的信息,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招生改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加强对基本素养和基本功底的考查;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破除“唯分数”论;加强和完善复试考核环节,突出对专业能力的考核;改革艺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充分体现艺术硕士人才选拔的独特性。实际上,这四项改革举措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1、考试内容方面:所有文科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的自命题科目(即考生所说的专业课)全部改为主题写作、人文社科基础,考生内容分别为写一篇论说文,文学、文明史、哲学、媒介与社会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也就是说,不管是报考法学、新闻学,还是音乐学,初试内容与专业知识无关,都是只测试“通识”。此外,艺术硕士的初试也采取这种办法。2、考试流程方面:(1)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这意味着,尽管初试专业课命题大变样,但门槛并不算高,最大可能避免“误伤”专业能力突出的生源。(2)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是新增加的一个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环节。(3)加强和完善复试考核环节,突出对专业能力的考核。由于初试选拔淘汰功能的弱化,进入复试人数大大增加,因此以往被弱化的复试选拔功能将大大加强,并主要考核考生的专业能力。消息公布后,立刻让打算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的学生们“炸了锅”。有考生直言,“改革方向是好的,但我觉得太激进”。有考生抱怨,“准备了很久,然后才发现原来之前读的不管用,现在得重新学文史哲了”。有考生疑惑,“人文社科类专业课都一样,怎么体现专业知识水平啊,尤其是管理学和法学,为什么只考文学哲学之类的知识”。有考生批评新政策对三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考生不公平,“跨考生是真的不行了吧,在材料评议那一关可能就卡掉了,毕竟比别人少了四年,专业实践就少了好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这场“地震式”改革?为我国艺术类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提供方案首先,研究生招生改革的影响群体并不算大。中国传媒大学学术硕士研究生招收数学、工学门类、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门类、文学门类、艺术学门类等专业,其中数学、工学门类的专业课考试内容不变,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因为要统考“数学三”,专业课考试只有一门。此外,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只有艺术硕士的专业课改为主题写作、人文社科基础。因此,公共管理、法学门类、文学门类、艺术学门类学术硕士,以及艺术硕士,是这次改革的主要对象,但人数有限。按照2020年考研招生计划,这些专业总招生人数857人,其中还包括430个推免名额,实际统考录取的人数只有427人。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学科是新闻传播类和艺术类。2019年6月11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视察中国传媒大学,特别对新闻传播类、艺术类研究生培养提出改革意见,要求学校在研究生招生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所探索和突破。这次招生改革中,涉及的新闻传播类统考人数为124人,艺术类统考人数234人。可以说,艺术类研究生才是这次改革的核心人群。2019年10月9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到研究生院进行专题调研时就指出,将对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从考试标准、选拔标准、培养标准到毕业标准等进行全方位的重大改革和调整,最终为我国艺术类专业研究生的教育问题提供方案。这样的改革思路之前已在本科生艺考实行。在2020年艺考中,中国传媒大学的初测(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只考“文史哲”科目。引导考生更加重视人文素养的养成,增强考生的传统文化功底。这项改革被廖祥忠称为“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上级单位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中国传媒大学公布了《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本文主要分析2020-2021年中传的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变动情况。 1. 2021年扩招比例约为10%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计划招收1600余名硕士生,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招生计划较上年增加了约10%。中传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通过推免和考研两种方式,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拟招收的统考生人数是推免生的1.4倍左右。2021年中传计划招收的统考生人数超1000人,统考生的招生计划较上年增加了约5%。2021年中传计划招收的推免生人数近800人,推免生的招生计划较上年增加了约19%。图 1 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注:以上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2. 学硕和专硕推免比例较上年略有上涨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的学术硕士生较上年增加了3%,计划招收的专业硕士生较上年增加了16%。该校的学术硕士推免比例较高,近两年的学硕推免比例在50%左右,2021年推免占比较上年上涨1%。该校的专业硕士推免比例超30%,2021年推免占比较上年上涨5%。图 2 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学硕和专硕计划招生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注:1.以上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2.推免占比=拟招收推免生人数/总计划招生人数。3.工商管理多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生 从下表可以看出减招幅度较大的专业其计划招生规模相对较小,仅电影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超20人,该专业较上年减少了17%的计划数。工商管理、新闻与传播专业2021年的计划招生人数较多,这两个专业较上年分别增加了18%和34%的招生计划,其中工商管理2021年计划招收的非全日制硕士生占总招生计划的75%,该专业不招收推免生。表 1 2021年招生计划波动较大的专业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注:1.以上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2.变化率=(2021年招生计划-2020年招生计划)÷2020年招生计划。特别声明:本文为优志愿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填志愿时在大厚本上翻找资料,很容易遗漏掉一些不错的院校,优志愿分享高考资讯、填报志愿、大学、专业等相关的信息,帮助您轻松获取历年分数线等数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