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首先,个人对中国传媒大学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离世表示痛心和惋惜。硕士研究生学历在我国算是高学历人才,所以该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学生家长、指导老师和学校都有重大影响。此前,多数报道矛头指向研究生导师,个人认为有些片面,被众多网友指责说偏向导师。个人也是学生群体,同样面临毕业。所以对黄静怡同学的心情具备些许同感。如果前期论文准备工作不及时、不全面,确实存在较大压力。但是,究竟是不是因为毕业论文未被导师同意答辩导致学生轻生,需要全面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对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离世表示痛心。当看到学生家属发出因为毕业论文未被签字是原因时候,我也非常气愤,在导师与学生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我们偏向弱势群体是天性。但是,客观公正的给指导老师一个讲述机会这是理性。我想指导老师肯定也在后悔没有多关心一下黄静怡同学,舆论的压力又接踵而至。学校、家长和有关部门肯定会对该老师进行询问,多重压力下,指导老师最终有了回应,结局出人意料。以下为导师与黄静怡同学的聊天记录。目前,微信等聊天记录可被当作证据。(1)(2)(3)(4)(5)(6)(7)(8)(9)(10)从上述聊天记录可以看出,自杀女研究生和导师关系较好,要不然也不会跟老师说家里情况,指导老师也希望学生能够理清思路,然后再跟老师具体聊。此外。指导老师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出这些聊天记录,可见是想着逝者为大,涉及家庭隐私,不方便说什么,上述是2020年3月11日导师与黄静怡同学的微信聊天全部内容,出于对其家庭的隐私保护,他打上了一些马赛克。遇到这样的导师,真的很幸运,只是老师在多重压力压力下,心态崩溃了。导师称:几近崩溃的我还是决定把当天完整的聊天记录公布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客观地了解事情真相。我恳请大家以理性态度看待这一切。希望小黄的父母节哀,我知道你们太不容易了。导师相信通过这些内容,大家基本可以了解事情真相了。个人认为,导师不同意黄静怡同学答辩或只是单纯的学术见解不同。在没有正式官方通报之前,个人不妄加断论。相信事情一定会水落石出。此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希望各高校能够积极进行心理测试,尽早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只是美好年华的研究生再也回不来了,这样一个导师今后或都将活在阴影下。愿逝者安息,生者振作,相关者警醒。
同学提问河南女 想考中传广电编 但是分数只有一本线上一点 专业不错 想问下中传真的真的那么高的分数线吗 望尘莫及啊啊。另外面试什么的需要看着什么书吗推荐一下咯~还在文化课郁闷中...柏老师解答去年中传电编的专业分数线大概在1.097左右。河北的考生还会更高,到1.105。算法也就是你们省的一本线成以这个比例,当然了去年是历史高年,不过年年都最少不低于1.05左右。2017年中传艺术类本科专业录取分数线但是中传要求各省录取人数不超过本专业招生计划总数的百分之20,所以你这个成绩还得先在自己省市内有个排名。总的来说,文化分越高越好。面试包括自我介绍、命题演讲和回答考官问题。自我介绍一小段就行,这个是考官问你问题的引子,自己要简单准备喜欢的文学电影作品等等。命题演讲的话,需要自己经常练习表达能力,包括自己也要准备符合时下热点的素材多做积累。其实面试这种环节,没有什么是一定要看书,重在积累。而且每年的文化线中传官网都有公示~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官微发布《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关于黄静怡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说明称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于事发的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我们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此前,自称为黄静怡家属的@嘻嘻哈哈呵呵呼呼 曾发布微博指控中传导师。看到这,真的让许多网友痛心。这么优秀的学生,天之骄子,就这样在花一样的年龄陨落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导师呢?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该网友还将黄静怡和导师的聊天记录公布了出来,从发出的截图和文字中,可以看出的是,死者确实哀求该老师了,每一句话似乎都暗示着自己面临着多大的心理压力以及精神崩溃。简单的介绍一下该导师的行为作风。薛燕平,男,1975年生人,中国传媒大学老师。搜狗百科搜得其别称“猫粮”,微博@猫粮的动画馆 。他公然调侃北京服装学院是“大便样”,公开讽刺诋毁学生作品,甚至用各种污秽言辞辱骂学生。他擅长以自认为“幽默”方式,让别人感到不适与厌恶;他享受于口舌之快后,别人生气还无可奈何的样子;他觉得自己始终是对的,别人的道歉换不来他的原谅,只能让他更坚定地傲慢下去。这种吐槽未免也太欺负人了。没有一点高校导师的风度和素质。近日,多名毕业生实名举报中国传媒大学教师薛燕平,举报者称,薛燕平长期在班级群里发带有性暗示的图片,在课上讲黄段子,播放与性有关的视频。在群里和学生聊天时,他作为一个教师,大量使用低俗粗鄙的图片。此前,薛燕平的硕士研究生黄某怡疑因论文压力跳楼自杀,黄某怡家属将矛头指向其导师薛燕平。学生实名举报该导师:时常打压学生,上课讲黄段子中国传媒大学2012级学生李某杰实名举报称,2014年大二时,薛燕平在动画表演课上公放色情视频,李某杰质疑,"这个视频又和动画、和表演有什么关系能被选为"教材"呢?该讲的材质和力量传导、画画的内容反而一点没沾。"另一名2007级动画学生张某鑫则表示,在2011年毕设展映上,薛燕平搞区别对待,不让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展映毕业作品。"我在台上说没有人有权利剥夺毕业生展映权利,他伙同他的狐朋狗友将我照片发在微博上,并扬言要在动圈封杀我!"除此之外,还有多名薛燕平曾经的学生举报称,上学期间从薛燕平那里除了黄段子八卦,什么也没听到学到。薛燕平根据自己心情给学生随便打分都是家常便饭。黄段子,拿着往届学生的作品冷嘲热讽是每次上课的内容。"为我亲爱的母校还留着这种垃圾,浪费学生宝贵青春感到耻辱!"还有学生反映:"当时他对我们说过,他一句话会让我们在动画圈混不下去。对于刚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这件事情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据悉,黄某怡自杀之后,薛燕平曾发长文回应,质疑黄某怡早就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意图为自己甩锅。该老师还被爆料多次不当言行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发布一则情况说明称,已成立善后小组安慰黄静怡家属,涉事学院已配合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核查。由于学校方面调查结果还没有公示,孰是孰非目前还无法下定论。然而这几天围绕这位导师的人品话题已经在网上炸开了锅。希望学校能够给一个说法,不要放过坏人,也不要冤枉一个好人。
本文作者:北京影向编导艺考教育中国传媒大学在编导艺考的报考院校备选序列里属于最优级别的。喜欢传媒行业,怀揣传媒梦想的孩子都向往着考入中传这所大学。2020年中传艺考也一定吸引着更多的高中考生报考,准备报考的编导艺考生也不在少数,有关于中传编导专业的疑惑也有不少。笔者凭借多年从事编导艺考辅导培训的教学经验,通过本文为各位编导考生解答一下,有关中传编导报考的几个高频热点问题:中国传媒大学为什么成为艺考生的热门之选,艺考编导专业就业怎么样?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怎么样?中国传媒大学编导专业怎么考?在很多人看来,报考大学的目的有两大实用想法,一个是能学到知识,培养真本领;另一个是则通过学校获得某种优质资源,以便未来能有机会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比如,如果想进电视台做一名有范儿名利双收的电视编导,报考中国传媒大学肯定比上非传媒专业类的大学或非重点类的编导的大学要有更有利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中国传媒大学原来一直就是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主管的行业性大学,与这个行业的各大组织机构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中传的毕业生遍布各个电视台和电台,几乎横贯国内几乎所有传媒专业领域,而且有着较好的声誉和成就,无论国家级还是省级卫视,还是城市电视台,只要招人 ,很自然也会先到中传来,很多人都是通过中国传媒大学这个平台进入广播电影电视传媒行业的。在国内3000多家电视台重要岗位上都活跃着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们的身影。在今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高度融合的当下,中国传媒大学将成为国内上万家新兴融媒体机构的传媒专业优质人才资源库。在艺考所有艺术类专业中,广播电视编导是个普及性较强的专业,严格不纯粹意义上的艺术类专业,国内已经有很多院系开办编导专业,包括数量较多的非专业类综合或师范类大学。比较知名的专门类传媒专业大学,除了中国传媒大学,还有浙江传媒学院。在中国传媒大学所有艺术类艺考专业中,除了播音与主持专业,每年考生报考最多、竞争最激烈的就要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同比2018年增加了近2万人,同比增长67%,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报考人数近10000人,报录比高达142:1)。电视编导是中国传媒大学传统的优势学科,同时也在国内传媒编导类专业大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有着数十年的教育历史,而国内其他开办编导专业的大学或院系多是近些年来才开设的,在培养模式、师资配备以及教学专业设备条件方面相对较弱。目前,中国传媒大学有两个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个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电视编辑方向,属于新闻传播学部的电视学院(原电视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电视系),一个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文艺编导方向,属于艺术学部的戏剧影视学院文艺系。因此,大家在选择报考时,要认真选择好专业方向,方向不同测试内容不一样,未来从事的职业或工作也不同。一般认为,电视文艺编导主要是为电视台艺术中心或文艺部培养编导的,这个专业所在文艺系的老师也主要是研究各类文艺类节目或栏目的行内专家。电视学院的优势在纪录片、专题片和新闻栏目编辑制作方面,电视编辑方向的师资更是名师云集,很多都是在国内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比如,高晓虹,何苏六,王晓红,张雅欣,孙振虎等。中传编导专业的这两个方向之所以成为编导艺考热门选择,与中传的教育积淀及师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一个问题,也是编导艺考生们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上述两个问题的解答,我们清楚了中国传媒大学为什么是艺考生的热衷选择的大学,也明白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广电编专业的两个方向是国内同专业中最优秀的,那么,中国传媒大学编导专业怎么考呢?中国传媒大学编导专业怎么考呢?这一问题,包含了,艺考编导专业考什么和专业要求是什么两个核心问题。中传艺考编导专业考什么呢?我们先来了解电视编导的工作内容和课程设置。北京影向编导艺考教育的吴峯老师给笔者讲,编导命题真正的考察内容不能仅凭招生简章的描述,要了解编导专业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相关内容,要知晓大学的授课大体内容,也就是课程设置,只有这样才能明白编导考官的真正测试要求是什么。也只有深入了解了这两方面内容后,考生才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做到精准备考。顾名思义,电视编导专业主要是为电台和电视台培养编导的,在电视台的编导队伍十分庞大,通常每个栏目都有十几个节目组,编导负责节目的制作,从前期选择、策划到采访、编辑,直到节目的完成和播出,他们是节目的主要的创作者和组织者。有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作为编导和记者,无非是要学会做片子,而做片子只要学会摄影和编辑就可以了,实际上不是这样。做过编导的人都知道,做节目最难的不是怎么做,而是做什么,也就是要有好的选题和创意策划。好的创意有了,合适的选题找到了,以后的工作也就顺理成章了。如何才能做到编导工作中的最为关键的这些呢?这就需要编导的生活积淀、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的积累了。无论对生活、还是对社会,还是对整个客观世界,你的观察理解功力都需要平时各个方面的储备,包括各类知识学习积累,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功底。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不是科班出身的编导做的片子不比专业出身的人做得差的原因所在。通过上述解释,不难发现,中传编导专业要考的不是什么艺术特长,而是作为一个高中生要具备应该具备的知识储备,换言之,就是考生的综合性素质。这也是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考试的重大改革的根本原因之一。中传把文化课综合能力考察前置,考查内容不拘泥在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上,艺考生们也可以选择文史哲综合考察这一选项。由此足以说明,包括编导专业在内的中传艺考,对于报考者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视。中国传媒大学编导专业怎么考?中传第一关就是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北京影向的吴老师特别指出,报考中传编导专业的考生务必重视文化课,重视文史哲相关书籍的阅读积累,这一项内容的准备将成为与专业各项测试同等重要的备考环节。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初试报考初试报名49565人,通关人数23000多人,通关率约为46.4%,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平时成绩不错又不是只会读死书的孩子报考这个专业希望很大。其实报考中传编导专业最为关键的就是文化课成绩,无论初试这一关的限定,还是接下来专业测试中的综合能力考察,都会与文化实质性的素养积累有关。专业测试中的自我介绍,就是要对自己平时生活、学习中的积淀有自信地梳理一下。在一分钟内集中阐释你的优势。尽管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分钟,但由于知识积累、阅读积淀、兴趣爱好程度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使得看似普通的自我介绍并不是那么容易驾驭。影向的吴峯老师在课上给编导考生强调,编导艺考面试自我介绍考的不是一分钟,而是你的整个中学六年学习储备与生活沉淀。中传编导整个面试都将会与自我介绍相关联,不论是电视编辑方向的回答考官提问、即兴评述,还是电视文艺编导的分组讨论与艺术特长展示。中传编导最后一关就是专业笔试:视频作品分析。这一关的内容测试与高考复习中的文学作品阅读十分相近,从试卷的题目上也与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一致。应该说,视频作品分析依然延续着对于综合能力素养的考察,只是形式有所变化。由于是笔试,难度相对于面试会有所减弱,平时阅读理解能力好的同学在这一关中会比较容易答题的。当然,要想多拿点分值,还是要练习的,尤其是对于视听画面的表达理解还是要有针对性准备一番的。平时有意识地多关注新闻报道、各频道的专题片和央视纪录片频道的节目。综上,中国传媒大学编导专业就是这么考:第一关文化课基础(可选语数外,也可以选文史哲);第二关面试综合考察,包括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分组讨论(即兴评述)等;第三关是笔试,对纪录片,或专题片,或电视综艺节目进行视频作品分析。只要通过这三关,高考成绩能达到一本线就有希望被中传录取,但由于每年越来越多成绩好的学生都来报考编导专业,这将必然导致水涨船高,因此,报考中传编导,有梦想有兴趣,更要有文化。最后笔者,希望此文对2020年准备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两个方向专业的编导艺考生有所帮助,也期待在考场上看到考生们自信的笑容。
每年有不少的大学生都会备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广电学研究,身边的很多很多人也都会说考不上的,不用白费劲了,给很多备考考生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那么,中国传媒大学考研难吗?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下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首页,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总体难度还是比较难,因为中国传媒大学王牌专业实力顶尖,在211高校中排名靠前,而且在首都北京,所以竞争会非常激烈,想要报考的同学需要准备的十分充分!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笔试,考试科目与同等学力人员的加试科目相同。复试时加试两门笔试,科目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硕士入学考试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目录》。(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复试时加试两门笔试,科目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硕士入学考试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目录》。(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注1:报名时,如考生有大专毕业证书且符合专科报考的所有条件,同时也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此类考生可以选其中一种类别报考:①选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时,填写本科学历注册学号,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要以本科毕业当年度的时间、学历水平为准;②选专科毕业生报考时,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以专科的毕业时间、学历水平为准。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①、②不能同时填报。注2: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就读院校同意,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院校的退学手续。(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1.报名参加除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以外的其它专业学位(艺术、工程、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国际商务等)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报名参加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2)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②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结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③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工商管理(MBA)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注: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的人员,复试时不需要参加同等学力加试。总之,能不能考好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非常重要。考研知识量很大,还是高考那样的很笨很蠢学得很累是不可以的。拿到书,你需要给自己规划,掌握哪些知识点,基础的,复杂的,分类出来,庖丁解牛的手法你应该掌握。培训最多给了你考上的希望以及和一堆人一起奋斗的快感,你需要巧妙利用这样的集体奋斗精神去努力就可以了
按照官方公布的信息,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招生改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加强对基本素养和基本功底的考查;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破除“唯分数”论;加强和完善复试考核环节,突出对专业能力的考核;改革艺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充分体现艺术硕士人才选拔的独特性。实际上,这四项改革举措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1、考试内容方面:所有文科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的自命题科目(即考生所说的专业课)全部改为主题写作、人文社科基础,考生内容分别为写一篇论说文,文学、文明史、哲学、媒介与社会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也就是说,不管是报考法学、新闻学,还是音乐学,初试内容与专业知识无关,都是只测试“通识”。此外,艺术硕士的初试也采取这种办法。2、考试流程方面:(1)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这意味着,尽管初试专业课命题大变样,但门槛并不算高,最大可能避免“误伤”专业能力突出的生源。(2)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是新增加的一个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环节。(3)加强和完善复试考核环节,突出对专业能力的考核。由于初试选拔淘汰功能的弱化,进入复试人数大大增加,因此以往被弱化的复试选拔功能将大大加强,并主要考核考生的专业能力。消息公布后,立刻让打算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的学生们“炸了锅”。有考生直言,“改革方向是好的,但我觉得太激进”。有考生抱怨,“准备了很久,然后才发现原来之前读的不管用,现在得重新学文史哲了”。有考生疑惑,“人文社科类专业课都一样,怎么体现专业知识水平啊,尤其是管理学和法学,为什么只考文学哲学之类的知识”。有考生批评新政策对三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考生不公平,“跨考生是真的不行了吧,在材料评议那一关可能就卡掉了,毕竟比别人少了四年,专业实践就少了好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这场“地震式”改革?为我国艺术类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提供方案首先,研究生招生改革的影响群体并不算大。中国传媒大学学术硕士研究生招收数学、工学门类、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门类、文学门类、艺术学门类等专业,其中数学、工学门类的专业课考试内容不变,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因为要统考“数学三”,专业课考试只有一门。此外,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只有艺术硕士的专业课改为主题写作、人文社科基础。因此,公共管理、法学门类、文学门类、艺术学门类学术硕士,以及艺术硕士,是这次改革的主要对象,但人数有限。按照2020年考研招生计划,这些专业总招生人数857人,其中还包括430个推免名额,实际统考录取的人数只有427人。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学科是新闻传播类和艺术类。2019年6月11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视察中国传媒大学,特别对新闻传播类、艺术类研究生培养提出改革意见,要求学校在研究生招生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所探索和突破。这次招生改革中,涉及的新闻传播类统考人数为124人,艺术类统考人数234人。可以说,艺术类研究生才是这次改革的核心人群。2019年10月9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到研究生院进行专题调研时就指出,将对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从考试标准、选拔标准、培养标准到毕业标准等进行全方位的重大改革和调整,最终为我国艺术类专业研究生的教育问题提供方案。这样的改革思路之前已在本科生艺考实行。在2020年艺考中,中国传媒大学的初测(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只考“文史哲”科目。引导考生更加重视人文素养的养成,增强考生的传统文化功底。这项改革被廖祥忠称为“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上级单位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相信同学们前几天都看到了中传考研改革的新闻,不得不说变化真的很大!随后官方公布了中传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办法及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从最新的考试大纲看,中传2021年硕士研究生进行一次大改革,从原来的各个学科考各个学科的专业课变成公共管理、法学门类、艺术学门类、文学门类科目三考主题写作,科目四考应用基础。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科目四也为人文社科基础。不少同学一脸懵啊,更有跨考生直呼今年距离上岸又要无望了,辽小都想说知己知彼才能够更好地去复习备考,先别放弃!我们还需仔细的分析~既然改革了那么这主题写作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先看下中传官方给出主题写作考试要求:从考试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这大概就是要求你现场写一篇论文……从案例到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可以说考察的更加全面了!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人文社科基础的考试要求和内容:我们通过官网发布的信息能够看出人文社科基础的考察内容,分为文学、文明史、哲学和媒介社会,不过好在给了推荐参考书目,至少同学们不会漫无目的满世界找书找知识点。虽然很多同学都觉得难度加大了,但是不得不说中传破了维分数论,这些都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必定要走的一步,中传可能只是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一个开头,各位同学们及时调整复习方向,加油!
今天, 中传研招办官方微信公号发布了今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一组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报考传媒大学的考生人数为18638人,再创历史新高。根据此前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含全日制及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为1600人左右(含推免以及各类专项计划),预计2020年,全校总的报录比高达11.6:1。(注:由于学校未说明已公布的今年报考人数是否包含推免人数,而且最终录取人数可能比招生计划多,因而,这个报录比可能与最终学校公布的报录比有出入,仅供参考。)而此前,廖祥忠校长在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中提到,2019年研究生的报考录取比高达11.7:1,位列全国第一。由此可见,2020年的报录比依然位居高位。考生准备入场2019年中传研招数据回顾 2019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人数为17561人,比2018年报名人数增长26.49%。(对比计算可知,2020报考人数比2019年增长6.1%。)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872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9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6人;港澳台硕士生8人;国际研究生114人;同等学力申硕 32人。核桃哥查阅了2019年研究生招生的具体数据:其中,2019级被录取的硕士生男女比例为1:3.13。录取全日制考生1696人。每年考研都会有不少同学是“二战”“三战”的,但从总体公布的数据来看,还是应届本科生占多数。2019级实际招生中有1520人为统考生。从生源地区来看,山东、河北、河南是2019年研招录取的“生源大省”,来自这三个省份的生源共占比34.13%。从录取的2019级生源的年龄来看,“90后”占绝大多数。从专业分布来看,2019级硕士录取人数最多的专业是广播电视(MFA),其次是工商管理硕士(MBA),新闻与传播(MJC)位居第三位。由此可见,录取人数占据前三位的都是专硕。2019年中传部分专业复试分数线回顾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中传考研万里挑一愿你拼尽全力成为被录取的一分子数据来源|中传研招办微信公号、中传研招网数据解读|传媒考研一加一 (ID: love-cuc)核桃哥 (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学校官方立场。数据仅供参考。)
我是中传MFA电视编导方向18级的学生,入学后很多人问到关于考研的事情,我常常会说的是,就算过程会比较艰辛,但走下来后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当然,现在看来,考研结束后才是一个真正的开始,以下是关于电视编导专业研一入学后,在学习和实践等几个方面的系统介绍。///// 课程/////首先,研一的课程相对来说并不算轻松。电视学院属于新闻传播学部,因此很多课程都是与新闻传播方面有关 ,由于电视编导(电视编导与媒体策划专业同班上课)又有视听方面的技术门槛,所以整体的课程都是关乎于新闻传播和视听语言两方面。具体来说,新闻传播的课程可能偏向学术一点,而视听语言偏向实践一点。因此电视学院对学术与实践的双向要求也就可以从这方面理解了。由于很多同学是跨专业而来,也有工作了一段时间才来读研的,因此研一上学期的必修课程更加注重基础培养,例如各种摄影基础、摄影批评、纪录片视听语言等等。这些方面的课程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大家补充基础知识,作业也是实践性比较强,有摄影、剧情片、纪录片的拍摄,作业形式也一般都是小组作业,或者可以组团合作的。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跨学院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电视学院开设的课程,例如媒介与社会、电视新闻策划等等;跨学院选修是指选修别的学院的课程,这个当然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学习规划为主,如果对某个学院某个老师的课比较感兴趣,都可以去学习的。另外还有一些必修的公共课程,例如英语、艺术原理、马克思等等,这些课程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小,但还是要认真对待哦。研一下学期的专业必修课会少一些,选修课的选择余地比较大,这样可以方便学术或实践方向的同学各取所需,同样,这些课程在专业针对性方面可能更深入一些。另外,媒介前沿这个课程一直是电视学院的特色课程,每周五都会有业内大咖到学校开讲座,这些业内大咖既有传统媒体里资深从业者,也有新媒体领域的后起之秀,但这是电视学院的必修课程,从拓展同学们的专业视野方面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作品/////说到作品,MFA本身就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因此各个专业几乎都有创作要求。电视编导是以纪录片作为毕设的,所以在创作方面自然更加偏向于纪录片的创作,当然,新媒体视听方面的创作也都可以,例如抖音、vlog等各种形式的短视频,大家根据自身爱好都可以尝试。研一的实践类课程也会要求同学们以作品结课,剧情片和纪录片就是大家的必修课程,如何组建一个拍摄团队?前期、中期、后期各自的分工是什么?纪录片和剧情片有哪些不同?只要大家参与其中,都可以迅速成长,收获许多,也可以为大家日后准备毕设做好心理建设。///// 导师 /////新生开学后,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可能是关于选导师。每个学院在这方面的安排都不尽相同。电视学院的惯例是在10月份左右才开始选导师,选导师的方式跟填报高考志愿类似。同学们先选择6个心仪的导师,导师再双向选择。在填报志愿之前大部分老师不会以公共的形式见到哈,可能会比较熟悉一些必修课上课的老师,如果同学们在选导师之前就能有相对心仪的导师,并且能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可以的哈。电视学院的师资很不错,所以大家基本不用担心导师的问题,选择了导师,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哈。因此,与其说是推荐导师,可能大家先确定好自己的规划与发展方向会更加妥当一些。///// 学制 /////从2018年开始,MFA变成了3年学制,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不必面临刚上完一年的课,就要马上投入准备毕设的紧张氛围里了,因此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也多了很多。实习一方面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辅助以后的职业规划,如果有比较好的选择,可以考虑实习,但如果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或者会对课程影响比较大,可以先不急于实习,大家只要保持对行业动向的敏感度即可,多关注一些招聘信息或者入职要求,为日后做好准备。在实习信息方面,建议大家多关注有权威性的机构,例如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或者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新浪、字节跳动等等。18级之前的研究生,由于两年学制的问题相对来说会紧张一些。大多数师哥师姐在进入研二后就要着手毕设了,选题、调研、拍摄以及工作问题都要在这一年解决,所以会比较压力山大,如果有相熟的师哥师姐有帮忙的需要,也尽量参与,就当模拟自己毕设了呗。在工作方面,基本还是以学术派和实践派两个大的方向为主,这两个方向并无高低之分,也没有什么明显冲突,主要是结合自身的优长与规划,选择最合适的道路会比较好。
大家好,这里是考研刺客联盟!中国传媒大学又放重磅,10月15日在官网上发布了“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选拔流程及办法”,又受到了一波关注!其实早在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的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就有提到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招生改革举措: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现在复试的具体选拔流程终于公布了,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复试选拔流程:材料评议:复试考核:录取原则:概括地说就是:1、非专项计划考生满足当年国家线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专项计划考生满足中传发布的复试线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2、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由进入复试选拔考生的初试成绩和材料评议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综合成绩,然后再根据综合成绩确定进入复试考核的分数线。3、复试考核:复试考核包括专业能力考核、综合素质考核及外国语听说能力考核等。对此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此项改革给考研er带来了哪些影响呢?1.复试分为材料评议和复试面试两个环节,意味着进入复试环节的考生大大增加;2.这并不意味着初试不重要了。其实,绝大部分考生的材料都是半斤八两的,真正决定能否进面试的,还是初试分数!能在材料评议环节逆风翻盘的人凤毛麟角。现在距离考研还有62天,关于复试环节的材料评议恐怕也没太多时间多做什么准备,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在备考的冲刺阶段,为初试增加更多的分时,为复试争取更多的筹码!我是考研盟主,助你考研路上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