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新增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新增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自2014年起,国家启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体系改革,整合部委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统一的科技计划体系和科技项目管理平台,解决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等突出问题。面对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改革新形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围绕国家需求,突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技术优势,注重顶层设计,团结协作,主动联合相关优势单位,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积极申报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含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1项),课题17项。今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再次新增4项课题。2020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课题【来源: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双教子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开展新型基础测绘研讨交流

1月12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召开会议,研讨交流了新型基础测绘相关情况,谋划了测科院今年乃至“十四五”的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工作。院长燕琴,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成名出席会议,院属相关单位负责人及科研人员参加会议。 李成名以“新型基础测绘的思考与探索”为题做辅导报告。他从提出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入手,结合前期参与自然资源部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工作情况和自己的科研经历,以一个战略科学家的眼光,清晰的讲解了如何应对新时期测绘发展,以变求发展,具体介绍了新型基础测绘新在什么地方、要干什么、怎么干、如何推进、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数字中国时空信息数据库等内容。最后,他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科学家的情怀、格局和境界,真正实现从0到1的变革,做从有用到好用的科研。整个报告信息量很大,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对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下一步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燕琴做总结讲话,她认为本次研讨组织有力,召开及时,内容丰富。她指出,做好新型基础测绘这项工作是学习贯彻自然资源部对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是落实2020年全国国土测绘会议精神和部领导关于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的重要任务。她强调,我们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担国家赋予我们科技创新的使命,构建国家战略研究力量,促进测绘技术与关联技术的融合,不断提升测绘的科技供给,推进重大创新,做好“两服务两支撑”。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将推进加快新型基础测绘转型作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重要目标和方向;二是要将新型基础测绘建设作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21年重点工作,科技处和科技成果推广处要发挥好组织者作用;三是各单位要认真盘点工作基础,积极谋划2021年发展。【来源: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夫子弗受

“测绘工匠”这样炼成

编者按:在当下,“工匠”一词,多指在某一领域技艺高超、造诣高深的技术能手。不久前,“南方测绘杯”第六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落下帷幕,这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首次举办的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从中涌现了一大批技艺精湛、敢拼敢赢的“测绘工匠”。获得总决赛个人前三名的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潘鹏飞和薛蛟、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李振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匠人之心贵于专、匠人之技名于精。三位年轻的技术能手,两位是80后、一位是90后。从实习生成长为技术骨干、行业翘楚,回望他们的成长道路,我们能看到几年如一日坚守一线的脚踏实地,更能看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新时代,包括测绘地理信息在内的自然资源管理事业呼唤更多的“工匠”。但“工匠”的培养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还需要全系统上下共同发力,厚植“工匠”成长的沃土。潘鹏飞 开拓创新绘蓝图在“南方测绘杯”第六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来自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的潘鹏飞获个人第一名,并荣获“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手”称号,符合条件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努力。参加工作6年来,潘鹏飞已成长为一名技术能手。他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银奖1项,被评为“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武汉市技术能手”等。基层一线展才能2013年7月,潘鹏飞从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来到武汉市测绘研究院。踏入测绘生产一线的第一天,他就参与了武汉市蔡甸区农村宅基地调查。时值酷暑,武汉市气温高达40度,连续2个月,他跟着作业人员拿着皮尺走街串巷,准确量取每一户宅基地的面积。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带他的师傅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科技进步带来了技术革新,但测绘工作也需要我们拿着皮尺脚踏实地地丈量出来。”师傅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刻在了潘鹏飞的心里。正是靠着这股脚踏实地的劲儿,6年来,潘鹏飞主持完成测绘工程400余项,负责完成1000余项测绘工程的质检工作,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并多次获得省部级、市级、院级优质工程奖。技术创新显成效2014年,针对当时地籍测量作业平台老化、地籍数据处理效率低下、图形与数据库“两张皮”等问题,作为外业工作人员的潘鹏飞主动请缨,参与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时空地理信息智能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中。他独立开发完成了维思地籍测量图库一体处理系统和维思勘测定界图库一体处理系统,建立了集几何信息、符号信息和属性信息于一体的地籍测量时空地理信息数据模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籍测量“图库一体、相互联动”作业流程,并实现了地籍要素自动符号化、地籍成果自动输出、图廓自动整饰,使作业效率提高3倍以上。工作之余,潘鹏飞深入开展GNSS坐标时间序列方面的研究。针对目前大空间尺度GNSS网坐标时间序列中共模误差提取方法存在的不足,他对传统滤波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了全球范围内GNS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精度,为全球环境负载的研究及地壳运动的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础。他还对武汉CORS近10年连续观测的单日解坐标时间序列进行数学建模,确定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剔除武汉区域CORS基准站共模误差,使坐标时间序列的精度提高近50%。其研究成果“基于相关系数的削弱坐标时间序列中CME影响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精益求精练本领2017年,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经过严格的院内选拔,选派潘鹏飞参加湖北省第五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了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三等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赛”失之交臂也使他心中留下了不少遗憾。接下来的两年中,潘鹏飞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无论是从仪器的架设到仪器的观测,还是从数据的传输到图形的绘制,他都以秒为单位严格规定时间,务必使每一个操作都做到又快又准。他还针对比赛规定的仪器设备和成图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编写了多个小程序,进一步地提高了作业效率。经过两年的沉淀,潘鹏飞实现了自我突破,终于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姚 岚)薛 蛟 坚守一线铸匠心获得“南方测绘杯”第六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第二名的薛蛟,同样来自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作为测绘外业队班长,薛蛟长期扎根于生产一线,爱岗敬业、努力钻研。近10年的一线工作,他共完成工程项目500余项,获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1项,湖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项目三等奖1项。工作中,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和作风,以严谨负责的态度为办事群众排忧解难,先后被评为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优秀共产党员”和武汉市国土规划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扎根基层 苦练内功2010年,薛蛟进入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曾先后在3个外业生产部门从事不同工种的作业锻炼,从一名实习生快速成长为生产作业骨干。薛蛟犹记得,实习期刚结束,他就负责了一个3100亩带历史遗留问题的地籍测绘项目,测区在山区,测量条件艰苦,周边权属复杂,地块较多。由于工作经验不足,这个项目对他来说困难重重。薛蛟没有轻言放弃,现场定界测量数月,权属草图变更数版,终于完成任务。“翻过第一座业务高山,我第一次体会到测绘的艰辛和伟大,也明白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他感慨道。在日后服务大武汉的日常测绘工作中,薛蛟继续迎难而上,勇挑重任。2016年夏天,长江中下游流域经历了重大洪涝灾害,薛蛟参与了多次抗洪救灾任务。为了疏通武汉江夏区东坝港、加大流量缓解内湖压力,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组织人员到淹没区沿线现场测量提供可靠数据。薛蛟作为带队负责人之一,冒着大雨在数公里杂草丛生的泥泞中蜿蜒前进测量。为能测得必须点位,他和队员徒手拨开一人高的草丛,脸上手上都被割伤,一直坚守到洪水退去。十年磨剑 赛场显锋近10年的测绘工作历练,薛蛟得到了充分的积淀,全国比赛正是展示的最好舞台。2017年6月,薛蛟参加了湖北省第五届测绘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三等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他心中精益求精的理想仍有差距。赛后两年里,薛蛟一直默默下功夫,把日常每一天当作比赛,不放过任何细节,做到高效、准确、经得起评判检查,同时深入学习理论、规范。2019年9月,薛蛟参与了湖北省第六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团体第一及个人二等奖。随后作为湖北省参赛队员参加了第六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赛场上,他克服一系列现场突发问题,冷静应对,沉稳发挥,最终取得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获得了“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手”称号,正在申报“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叶 擎)李振飞 用奋斗点亮青春虽然是第二次站在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的舞台,李振飞心中还是无比紧张。经过激烈的角逐,他从全国30个代表队的近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个人第三名的优异成绩。1993年7月,李振飞出生在人才辈出的小城安徽安庆。从小成绩优异的他于2011年进入安徽建筑大学就读于测绘工程专业。大学期间,很多人对学习都松懈了下来,作为班长,李振飞并未懈怠,从而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2015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进入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刚参加工作,他主要从事工程测量,由于项目成果质量好、效率高,很快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2017年,为选拔人员参加第五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为此举办了院第一届职业技能竞赛。经全院38个参赛组76人的比拼,李振飞获得技能考核第二名、理论考核第五名,得以参加省级选拔赛。省级选拔赛突围以后,他又代表全省参加了全国竞赛,并获得个人第17名的成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第一次参加全国竞赛为李振飞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实战经验,也让他看到了自己与其他省市“高手”的差距。他暗下决心,找出不足,提前为下次比赛做好准备。2018年,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举行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李振飞获得理论知识考核第一名的成绩。同一年,他被抽调从事地形图测绘生产。一年的项目经历给了他充分的锻炼机会。2019年,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如约而至。通过院选拔、省选拔,李振飞再次如愿拿到了全国竞赛的“门票”。这一次,李振飞志在必得。参赛的准备阶段,他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理论的准备和上机技能操作。为了全身心准备比赛,李振飞甚至将原定于10月的婚礼延了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参赛队先后完成6个场地9个模拟比赛,为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李振飞的座右铭。平时下的苦功、流的汗水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全国总决赛中,李振飞获得了个人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像李振飞这样努力奋斗的年轻人,在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还有很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灿烂的明天。(刘晓莉)

本在于上

韶关市测绘研究院在中国测绘学会2020学术年会喜获测绘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国测绘学会2020学术年会于2020年10月27日-29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举行。来自政府部门、测绘科技界、企业界、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学者、科技创新人才从祖国四面八方齐聚郑州,激情上演“头脑风暴”,以“万物互联 智绘驱动——新测绘新发展”为主题的高端论坛,呈现了一场测绘科技界科技创新的饕餮盛宴。本次年会还向获得2020年测绘科学技术奖、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等奖项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了获奖证书。由韶关市测绘研究院参与研究的项目《机载LiDAR点云大比例尺DEM更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化应用》获得了2020年测绘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此奖获得标志着我院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实力得到肯定,我院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发扬“勇于开拓,团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我院的测绘优势,精准高效地为韶城事业增添动力。撰稿:苏子扬供稿单位:韶关市测绘研究院【来源:本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祸及止虫

山东大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项目启动

3月24日,山东大学“太阳爆发及其对行星空间环境的影响”攀登团队、空间科学研究院徐天河教授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国家PNT体系弹性化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示范验证”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济南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出席会议。 会上,李术才简要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学校近年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山东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将严格落实法人主体责任,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全力为项目团队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积极贡献。山东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陈成刚介绍了山东省在空天信息领域的布局与发展规划,他表示山东省科技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山东大学发展,在人才政策、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做好服务保障,希望该项目早出成果,为服务山东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部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主管徐泓从科技管理改革、项目管理流程、牵头单位责任等三个方面,介绍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项要求。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办公室处长税敏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的承接作用,希望山东大学严格落实法人责任制,项目团队发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项目成果能真正服务于国家目标,为国家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项目负责人徐天河教授详细汇报了项目立项背景、总体目标、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计划、保障措施等。专家组从架构设计、考核指标、课题间的组织协调等方面对项目提出了意见,希望项目能保质保量、高标准完成。会后,各课题组按照专家组意见,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研讨完善。 会议各环节分别由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周传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李传荣研究员主持。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专项论证专家组,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威海校区科研处、空间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同志及项目组骨干成员60余人参加会议。 “国家PNT体系弹性化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示范验证”项目由山东大学牵头,联合了西安测绘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9家单位共同参与,获批经费195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1358万元。本项目瞄准国家2035综合PNT体系“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发展目标,从PNT“源端”到“终端”协同解决国家新一代PNT体系弹性化架构存在的科学问题,项目的顺利开展将为我国新一代PNT体系构建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来源:山东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第五波

来自中国测绘学会2020学术年会的观察 智慧引领测绘科技变革

10月28日~29日,以“万物互联智绘驱动——新测绘、新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测绘学会2020学术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测绘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手段支撑。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测绘技术如何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相融,测绘行业又该怎样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本届学术年会聚焦的主题。转型升级 数字化测绘向智能化测绘迈进从地面到空中,从地表到地下,从二维到三维,从室内到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新发展,在技术融合的浪潮中,测绘科技站在了转型升级的路口。“数字化测绘曾支撑测绘事业的发展及各行各业的地理信息应用。但到目前为止,数字化测绘的红利已基本用完,向智能化测绘转型势在必行。”10月28日,中国测绘学会2020学术年会测绘科技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说道。他表示,当前的生产活动面临着数据保障实时化、信息处理自动化和服务应用知识化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瓶颈,这些都和技术体系关系密切。因此,如何推动智能化测绘技术的研发,实现数字化测绘向智能化测绘转型升级,正是测绘管理部门及学界业界关心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将智能化时代的测绘概括为,随时随地了解各行各业的动态需求,并且有提出解决方案和提供相应服务的能力。“智能化时代,测绘要具有泛在能力,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各行各业的需求无所不包。”刘经南强调。那么,测绘科技应如何从数字化时代迈向智能化时代?刘经南进一步解释,智能化测绘要在数据保障方面做到实时化、动态化,信息处理方面要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应用方面要提供知识化、智慧化的决策服务。因此,要建立泛在的感知网络,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感知动态变化,从信息获取、智慧决策到解决实际问题,全链条地满足各行业需求。具体至应用层面,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认为,目前,测绘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仍存在距离,“测绘技术走向智能化,要找准发力点,即找准痛点、找准难点、找准重点”。“比如,如何精准监测城市中的地面沉降,保证城市安全;如何建设实景三维,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测绘技术如何服务智慧城市中的交通问题等,这都是智能化测绘技术应分别关注的痛点、难点和重点。”郭仁忠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提到,基于智能化测绘跨界融合、泛在感知、智能自主和精准服务的特征,在技术实践上,如城市基础设施的健康诊断、精细化城市的三维模型生产、遥感影像的人工智能解译等工作中,智能化测绘的应用,都能大幅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瞄准需求 测绘科技赋能自然资源管理测绘科技界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努力研究提出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需要的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本次年会中,智能化测绘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管理,备受关注。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负责人提到,当前新型测绘发展模式构建中有3项重点工作,即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的试点、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及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它们分别对应测绘技术的能力基础构建、数据基础构建及服务基础构建。“构建新型基础测绘,提升能力后,要建设实景三维中国,夯实数据基础,最终还是要通过时空大数据平台,面向方方面面提供服务,这正是体现测绘科技价值的地方。”上述负责人表示。实际上,基于地理时空大数据的智慧城市与智慧流域综合感知,已成为当下各界关注的热门。以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例,时空大数据便提供了一个新的问题解决思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工程,可以通过‘黄河大脑’去服务流域保护与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大学教授王家耀认为,可利用“天空地海”一体的智能感知传感器网络获取信息感知黄河、建立存储黄河流域相关信息化数据的资源池以及时空大数据平台,来“动脑”、思考与决策。他表示,利用时空大数据平台,可以聚合诸如黄河流域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生态屏障及生态环境数据等多种数据,通过关联分析、数据挖掘等,作出更精准、全面的分析判断,能够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智慧监测、评估、预警,流域农作物生长态势监测,流域经济发展趋势监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监测、分析与评估等。当前,“新基建”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如何深度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也是本次大会讨论的热点。对此,专家学者展示了诸多实践案例,如借助实景三维技术,构建数字孪生城市,使城市建设规划、智慧应用解决方案在虚拟孪生城市中得到模拟仿真和分析验证,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动态化和智能化。而以地理实体构建为关键技术的智能化全息测绘,则能将地理信息数据按需接入城市中的房屋、人口、交通、物联感知设施等多个接口,打造全域感知的“城市大脑”。记者注意到,与智能化信息技术融合得越来越紧密的卫星遥感技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们的现实生活也有了更多关照。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看来,将遥感对地观测技术与基于手机、社交媒体等对人活动轨迹的探测相结合,可以更精准地反映出人地关系。比如,利用夜光遥感通过各地灯光增长速度评估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历史人口空间演变等。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准定位与路线推演,对医院建设中的测量标绘,以及物资快速运转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融合创新 充分挖掘测绘地理信息价值与学术年会同期举办的还有第十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博览会。2万多平方米的展厅里,集中展出了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高精尖技术、软硬件产品以及跨界融合产生的新技术、新应用等,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实现了“无缝”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在测绘装备上,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移动互联与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融合,改变了传统测绘数据获取方式、信息处理技术、产品提供形态等。南方测绘带来的智能化高精度测量机器人便结合了当前智能测量的技术需求,其测角精度能达到0.5秒。相对于传统全站仪,其测量过程、数据记录、传输和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此外,南方测绘还在虚拟教育、虚拟现实的应用方面带来了相应解决方案。“未来,我们将在时空地理信息的应用,尤其是物联网、智慧应用等方面做更多的事情。”南方测绘集团副总经理缪小林表示。在测绘地理信息软件方面,GIS与各类技术的融合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中,一副VR眼镜,便能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三维场景。这种虚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融合,打破了传统二维浏览方式,真实的体验感和充分的人机交互,让地理信息的显示与观察更为方便。超图集团总裁宋关福还表示,未来,将打通GIS与区块链技术,形成空间区块链。空间区块链技术可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不动产登记与交易、自然资源与权益管理等自然资源管理相关领域。从硬件装备到软件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与其他高新技术深度融合的同时,也渗透入各行各业。此次,美团跨界参展,带来了拥有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无人配送车。美团政府事务负责人徐辉表示:“美团服务的技术基础是数字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而这些技术的背后以及美团服务的业态背后,都离不开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撑。”知名科技企业大疆也亮相博览会,其带来的无人机产品,搭载了激光雷达、测绘相机、高精度组合导航系统等智能化模块,可以实现全天候、高效率、高精度实时三维数据获取,以及复杂场景下的后处理重建,无论是建筑、桥梁还是输电线路等,都能够高度还原。万物互联时代,测绘地理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的融合,已成为测绘技术迈向智能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大会同步发布的《2020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提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坚持自主创新,聚焦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关键领域的国际差距,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的支撑作用,促进应用反哺关键技术创新。江苏省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头条协办【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或谓之实

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 国产测绘仪器装备担纲

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本次任务本报珠峰大本营5月2日电 (记者袁泉、谷业凯)2020珠峰高程测量首场新闻发布会4月30日在珠峰大本营召开,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今年正值中国和尼泊尔建交65周年,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自然资源部会同外交部、国家体育总局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组织了2020珠峰高程测量工作。今年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开展此次珠峰高程测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推动珠峰高程测量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测量工作的科学性、高程成果的精确性,自然资源部组织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的精锐力量,编制珠峰高程测量技术设计书和实施方案。陈俊勇院士、杨元喜院士领衔的测绘科技与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了严格审查把关,对“综合运用GNSS卫星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光电测距、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天文测量、卫星遥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技术路线,给予了充分肯定。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重点在以下五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一是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测量工作;二是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本次测量任务;三是应用航空重力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四是利用实景三维技术,直观展示珠峰自然资源状况;五是测绘队员登顶观测,获取可靠测量数据。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的成果可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珠峰高程测量的核心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这同时也是一项代表国家测绘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测绘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经历了从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到综合现代大地测量技术的转变。每次珠峰测量,都体现了我国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彰显了我国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来源:人民日报

解决士

中国测绘兵有多牛?用血泪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

随着中国的发展,网络已经代替了许多东西,也让许多人都忘记了曾经那些艰苦的生活。但是这和我们的题目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测绘兵,大概新时代的人都不清楚这是什么兵。我们所了解的都是什么特种兵,狙击兵,侦察兵等等兵种,听起来就很酷。而测绘兵?没听过。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测绘兵,测绘兵就是那种勘察测绘地势是否凶险安全,在通俗一点就是画军事地图的兵。那大概有人会说了,不就是画地图吗,我也会,那我也可以当测绘兵了!不不不,测绘兵没有你想的那么轻松。“荒漠缺氧步行艰,山高无路攀爬难,夜宿山头霜洗脸,雪花露珠伴早餐。”这句诗词,是专门为那些测绘兵们做的,你能想象得到吗?在没有网络的年代,画一幅军事地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去寻找。没有电子设备的作弊,只能扛着三脚架,拿着三棱尺,用尖笔在一个又一个艰难的环境里进行测绘。有时候没饭吃,没衣服穿,半夜冻得无法入睡也无怨无悔。在1950年的5月11日,是测绘兵第一次作为独立军种站在众人面前,他们为此感到骄傲。很明显,在如今这个网络兴起的年代,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娱乐。用血泪创造无数个第一的测绘兵,应该被更多人知道!而不是作为尘埃被掩埋。测绘兵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土地,是中国的骄傲

慢半拍

测绘行业要没落?从2020年全国测绘行业形势中窥机遇

“十年施工成总工,十年测量一场空!”自2021年1月13日,人社部发布公告,将注册测绘师调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后,不少测绘从业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关于测绘行业即将没落的声音也开始频频出现。测绘行业真的要没落吗?目前市场行情究竟如何呢?让市场来说话!一、2020年全国测绘行业采购榜单图片来源:招标雷达讨论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不是看从业人员的吐槽,负面舆论再“做空”,也抵不过强大的需求,社会属性和市场需求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根基。众所周知,基础测绘的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这也就意味着测绘行业不能可能完全彻底的市场化,测绘和铁路、水利、电力等行业一样,基本都是依靠政府投资。从榜单上可以直观的看到,测绘行业在招投标市场的采购方基本都是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交通建设局、国家科学研究院等。也就是说这个行业有国家在托着,虽然会因为经济经济结构的调整出现阵痛,但绝对不会成为所谓的夕阳行业。二、2020年全国测绘行业服务商榜单图片来源:招标雷达测绘行业由于与国家政策项目息息相关,所以不用担心每年没有项目做。2020年全国与测绘相关的项目总计约18755个,其中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囊括107个,位居榜首,知名测绘企业南方数码以45个项目数,位列第六。相对于2019年的数据项目数量只增未减,行业机会稳步增加,可见测绘这一行虽然非常的窄,但行业发展潜力较大。近年来,测绘服务行业不断加大对资产的投资力度,资产总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大资本会进入这个行业,截至2019年,资产规模达到286亿元,同比增长26.2%。资本入场,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三、测绘行业发展方向随着工程建设不断增多,对工程测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三维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或将成为测绘行业未来的重点。实际上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推送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项目的发展。2019年3月,启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项目,6月,自然资源部启动了自然资源“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这些大项目、大工程的落地都会给测绘行业带来红利。未来,测绘成果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丰富,对于基础数据平台的搭建,测绘行业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服务商们需要紧跟科技的发展,实现服务升级,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测量数据管理的信息化、数据传输应用实现社会化、硬件设备智能化/国产化,将是未来采购方的衡量测绘服务商的核心21世纪,传统的野外数据采集将会被操作简单、数据采集效率更高、数据采集更加精细的遥感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所替代,人工测量也会被智能测量所替代。声明:本文数据基于招标雷达内部数据库统计,如有误差可私信我们及时调整。

樱铃

定了!2020年全国测绘学会工作这样干……

导 读4月21日,为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全国测绘学会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宋超智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震中主持会议。中 国 测 绘 学 会 文 件测学发〔2020〕33号关于印发《宋超智同志在全国测绘学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本会各理事单位、分会及专业(工作)委员会、团体会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各有关单位:现将《宋超智同志在全国测绘学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特此通知。2020年4月22日中国测绘学会《讲话》全文在全国测绘学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4月21日)宋超智同志们: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正在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全面恢复。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2020年学会工作会议以网络在线的方式召开,想必大家都有一番特别的感受和感慨。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把方向、强基础、抓重点、拔亮点、谋发展、促落实”这条工作主线,总结2019年学会工作,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压实责任,推进学会各项工作健康运行,为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学会应有作用。刚才,会议宣读了关于2019年度考评优秀的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的表彰决定,在此,我向受到表彰的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珍惜荣誉、不断奋进,也希望其他单位见贤思齐、比学赶超、担当作为,为推进学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我就学会工作谈三点意见。一、积极围绕学会工作主线抓落实,2019年学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中国测绘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协的要求,紧紧围绕工作主线,着力扩大有效覆盖、拓展服务职能、强化手臂延伸、激发组织活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促进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回顾2019年工作,其主要工作特点体现在:(一)把方向强基础,学会治理不断深入。学会坚持党的领导,依法依规完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是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学会党委和秘书处党支部压实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全覆盖,以强烈的政治担当配合自然资源部在学会的巡视工作,扎实开展整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实现了预期目标。二是学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完善了学会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考评制度,全面启动量化考评工作,2019年在对学会的25个分支机构考评中,共有15个分支机构获得了综合考评或单项考评优秀,考评工作以评促干,达到了评先树优、比学赶超的目的,例如:工程测量分会充分发挥了在工程测量专业领域的学科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编著的《大国工程测量专集》推荐为中宣部重点书目,分会还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仪器装备专业委员会积极协助学会承办技术装备博览会,努力把测绘地理信息装备技术博览会打造成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行业品牌。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一年内组织了多次高水准的学术及宣传活动,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富有特色。2019年在34家省级学会中也开展了综合考评,获得优秀奖的三个省级学会中,江苏省测绘学会协助中国测绘学会完成在南京召开的2019学术年会和测绘技术装备博览会的筹办并取得成功。同时,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连续举办4届江苏省高校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大赛,得到社会广泛好评。省学会还配合中国测绘学会做好《中国测绘》杂志征订工作,2019,2020连续两年全省征订超过1000份;河南省测绘学会不仅学术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而且理事长王家耀院士为河南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竖好旗,领好路。特别在申办中国测绘学会2020学术年会和第十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博览会过程中,从前期谋划到会旗交接都亲自指挥、亲自参与,河南省的团体会员单位参与承办学会活动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上海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制定颁布了第一个《基于地理实体的全息要素采集与建库》新型基础测绘的团体标准、推动海峡两岸测绘学术交流等,学会活动富有特色。与此同时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星月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图通位置网络有限公司长期协助承担学会部分宣传工作,煤航遥感局成功承办了全国测绘学会系统第一届乒乓球比赛,为学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也展示了企业综合实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应了学会组织建设和活动内容不断增强,进而带动学会整体的服务和发展。三是学会宣传工作成效显现。学会网站日均访问3000余人次,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50000人,多层次宣传阵地建设成效显著。四是学会秘书处内部管理不断完善。通过制订完善制度、聘请法律顾问等多措并举,确保学会日常工作依法依规稳步推进。(二)抓重点拨亮点,学会工作有力有效。坚持以四服务为根本,以推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为导向,从重点亮点工作入手,实现学会平台价值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一是以年会、博览会为龙头的学会交流平合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学会搭合,分支机构、省级学会好戏纷呈。学会主打年会、博览会,强化政策导向、学科发展、创新应用、跨界融合等内容建设,年会、博览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国34家省级学会结合各省市地区特点积极独立开展活动丰富多彩。河南、北京、贵州、海南等32家学会积极开展科技奖励、人才举荐等活动;广西、江苏、重庆、天津等34家学会均开展了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等活动,其中江苏、广西、重庆等3家学会全年组织开展了30余次的学术交流及培训活动;上海、四川、西藏、辽宁等32家学会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科普讲座、科普进校园、测绘技能大赛、版图知识竞赛等活动。黑龙江、陕西、浙江、湖北等24家学会创办了科技期刊。学会分支机构组织开展各专业技术学科的研讨会、新技术应用交流会、专业领域学术年会、高端论坛等22余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吸引了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科技人员广泛参与。二是境内外学术交流取得预期目标。作为四个国际测绘组织的国家会员,积极参与国际测绘组织开展的各类学术活动,并积极推蒋多名专家到国际测绘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圆满完成组团赴越南参加FIG工作周、赴日本参加第29届国际地图制图大会等会议,学会遴选推送到ICA的多个地图作品获得大会重要奖项。经过学会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推动,在台湾召开的第九届海峡两岸测绘发展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来自海峡两岸四地的测绘地理信息界专家学300多人就测绘地理信息领域12个专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广泛的交流。三是科学普及持续发力。在继续做大做强定向越野赛的同时,着力组建了学会科普传播专家团队,积极组织发动会员单位参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等,并取得优异表现。举办2019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摄影大赛,多幅优秀作品经推荐获得中国科协第八届科普摄影大赛奖励认可。四是科技奖励人才举荐有序推进。2019年学会组织开展了测绘科技进步奖等4个奖项的评选工作,共收到申报奖项总数807个,评出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110项,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获奖项目208项,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奖28名,科技创新型优秀单位奖47家。在学会组织的测绘地理信息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中,有44项被认定为2019年测绘地理信息自主创新产品。在做好学会自身组织评奖的同时,积极向国家奖励办、中国科协等上级部门推荐行业的优秀成果、优秀人才和优秀单位。其中,由学会向国家奖励办推荐的两个项目荣获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向中国科协组织的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优秀科技团队等五个奖项推荐了5名科技工作者和一个优秀科技团队(这三个奖项目前科协尚在评选之中),源源不断的人才、项目和创新产品经学会平台脱颖而出,这正是学会平台价值的重要体现。五是学会主办的各类期刊水平稳步提升。《测绘学报》连续3年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学报(英文版)》成功入选《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完成《测绘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中国测绘学科发展蓝皮书》(2017-2018卷)、《测绘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报告》等编撰和发布工作,从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承接的《中国测绘》杂志,在行业单位、团体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办刊质量、征订数量都在不断提高,作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唯一一本综合性新闻和文化月刊,正在努力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变迁的记录者、思考者、传播者”这一办刊目标。(三)谋发展,学会各项服务提速提质。发挥优势承担社会职能既是学会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是学会主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谋求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是完成新的政府转移职能承接和承办工作。在出色完成国际测绘组织交流合作等转移职能承办工作的同时,2019年完成测绘甲级资质技术审查的承接和承办并按要求完成了269项申请甲级资质事项的技术审查。上述工作得到自然资源部领导及有关司室的充分认可。二是圆满完成2019年测绘地理信息类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目标。2019年受理的16个专业点自评报告审阅和13所高校的进校考查工作全部完成。进一步加强了认证专家队伍建设,新增正式教育认证专家18人,为认证工作做好了人员储备。三是面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提速增质。与学会与地方政府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为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举办多期国际和国内培训班,得到广泛好评。四是成功举办首届全国测绘学会系统乒乓球赛。共37支省级测绘学会代表队,300多名运动员参赛,为丰富行业会员单位文化体育活动发挥了学会作用。五是产学研用协作形式多样。学会战略合作伙伴增朋添力,广泛联合产学研用单位打造联合体、举办十多次各类大型技术应用比赛,在科技进步、产业创新、学术交流等方面贡献学会力量。2019年学会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得益于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协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省级学会、分支机构和团体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秘书处的辛勤工作,得益于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人员的关心和支持。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差距和挑战。“把方向、强基础、抓重点、拨亮点、谋发展、促落实”这条工作主线的落地见效还存在不平衡现象,老问题、老毛病虽有一定改观,突出表现在:一是学会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学会政治引领、学术引领作用和服务会员的能力距会员单位和科技人员的要求尚有差距、优质科普资源供给不足、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效果还不明显、智库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虽有改观,但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二是在分支机构、省级学会、学会秘书处工作中存在的“软懒散庸”现象近两年有较大改进,但离行业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会员单位对我们的期待还有不短的差距。三是新形势下,学会作用的发挥还不充分,还没有很好的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发展不均衡,学会团体会员覆盖范围还偏窄、覆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肯定也不能一蹴而就去解决,问题有客观也有主观的因素,但是改进不能只强调客观理由,还要靠自己、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认清不足、努力改进,持续发力,学会工作才能再上新合阶。二、明确定位强化支撑,坚持和深化学会工作主线为促进学会深度融入并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经自然资源部党组研究,中国测绘学会在由中国科协主管的前提下,挂靠单位由自然资源部改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家很关心这个变化,前一段也有各种猜想和担心,这次学会组织体系的和挂靠单位的变化主要是基于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体系内所有的学会除中国测绘学会以外没有直接挂靠在部里的,挂靠单位的变化是管理上统一化和平衡的需要。部党组对挂靠形式变化后的中国测绘学会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中国测绘学会工作不能弱化、组织不能边缘化,要依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科技资源把学会学术交流、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平台做大做强。部党组并要求学会凝聚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和领域的力量,围绕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积极作为,为自然资源部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这个调整和改革明晰了学会定位、提出了要求、强化了工作支撑,解决了学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为学会持续健康发展、依法依规开展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是践行“把方向、强基础、抓重点、拨亮点、谋发展、促落实”工作主线的第三年,前两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这6方面18个字的工作主线是符合学会工作实际的,连续两年作为工作主线效果也是明显的,所以今年仍然不提新口号把这18个字作为工作主线,巩固良好态势,保持足够气势,把握正确趋势,坚定不移践行。一是抓住重点,拨开亮点。学会要以学术年会、技术装备博览会、定向越野赛、科技奖励为龙头,提升学会服务水平。一要全力办好年会、博览会。2020年会、博览会将在郑州举办,今年的年会将在抗击疫情、保证安全且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进行,更需要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共同努力,推进两会再上新台阶。今年仍采取分支机构承办年会各分论坛的模式,所以各分支机构要提早谋划,早做准备,充分利用资源,发挥好在本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内容建设,提升各分论坛的技术含金量和吸引力;各省学会要加大组织和动员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组团参展,保证本省域参会人数的逐年提高;各团体会员单位要积极组织参展、参会,利用好两会这个大平台,展示好本单位的技术成果、产品和实力,学习地理信息的前沿技术。二要齐心协力,办好今年定向越野赛。虽然近年定向越野赛组织水平逐步提高,参赛人数逐年增加,但此项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些省份参与人数非常少,需要省学会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往年积极参与的单位,要保持良好的态势,希望更多新的单位加入这项赛事,同时学会秘书处要研究把定向越野赛和诸如物流快递等行业结合,作为一项科普活动向社会各方面扩展。三要共同做好今年的评奖工作。今年的报奖工作从4月15日已经开始了。2019年自然资源部将学会的科技进步奖纳入到省部级奖序列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今年中国测绘学会将开展测绘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奖、优秀地图奖、科技创新单位奖以及青年优秀人才奖等五个奖项的评选工作。结合抗击疫情的新情况,中国测绘学会对于科技成果评价鉴定工作采取了线上线下并用的网上评价鉴定的形式,提高了效率并较好的解决了京外测绘单位不宜进京线下集中评审的难题。各省学会要利用好学会评奖这个平台。积极组织推荐优秀项目,对于科技进步奖,各省学会可以推荐两项左右的优秀成果到中国测绘学会参评。在明确重点工作的基础上,把握日常性工作和亮点工作,加强学会文化宣传平台建设和测绘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等工作,将重点和亮点工作有机统一起来,有序推进。因全国目前还处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举办年会、博览会、定向越野赛等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不等不靠,积极做好各项基础性的准备工作,若届时因疫情防控等原因不能举办,我们再从时间和途径另作打算。二是做深做广,创新发展。要把学会的工作做活做出特色,就要不断在创新上做文章,今年疫情防控,对学会工作既是一个挑战,也是创新学会工作方式的一个机遇,一要利用好网络通讯技术,在疫情期间尽量推行“网上办”,实现服务“在线化”,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进一步拓展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要针对广大会员单位对学会服务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推动资源开放共享、增强涉企服务便利化水平。二是结合好发挥好单位的工作特色和优势,为社会抗击疫情提供更好的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应该讲在这方面我们不少的团体会员单位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我们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企事业单位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使出十八般武艺参与到抗疫战斗中,投入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斗中,为政府决策和疫情管控提供了数据支撑,为社会大众了解疫情减少恐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测绘》杂志二三四期中都以专题形式做了宣传报道。中国测绘学会在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方面,也采取了减免会费、延长奖励申报时间、加强宣传抗疫优秀会员单位和好的做法、开展网络培训、密切联系国际组织传递中国方法和信心等措施减轻会员单位压力等创新做法,这些也可供大家参考借鉴。创新并高质量发展,落实到学会工作上,就是一以贯之沿着一条主线把学会工作往深往广往新去做。学会的平台可以说是无限的,但是学会的力量不能无限分散,要集中力量干好“把方向、强基础、抓重点、拨亮点、谋发展、促落实”这6个方面18个字,做好“结合”文章,谋求新的发展。要和工程教育认证有机结合,促进产教融合;要和政府职能转移有机结合,更好发挥第三方认证作用;要和促进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协助企业利用学会科技和创新平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要和国际交流有机结合,为企事业单位走出去搭桥铺路。三是打牢基础,真抓实干。一要加强组织保障。组织保障是做好学会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全国测绘部门纳入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对各省学会的组织建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省学会在这次机构变革中,积极主动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使学会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得到了增强。也有相当一部分省学会在机构变革中,工作不够主动,有些一味等待上级安排,少数省学会甚至出现工作几近瘫痪的状态。这些都需要省级学会的同志对学会工作树立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更加主动思考工作方向与抓手,积极主动争取,多汇报、多请示、多向上级单位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当然,中国测绘学会也会力所能及的帮助省学会做一些工作,共同促使省学会的机构人员设置处在一个有利于学会发展的状态。二要完善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办会。这也是做好省学会工作的重要基础。从中国测绘学会近年的工作情况看,民政部、中国科协,自然资源部等上级部门,对学会依法依规办事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审计、年检等方面的检查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严格,前些年,学会举办的一些似乎不存在问题的活动,摆在现在,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去年民政部对学会的年检,中国测绘学会差一点为“基本合格”,主要原因是我们有两个分支机构,一个搞了一个论文大赛,一个开展了一项评比活动。再比如,民政部和科协对全国学会各分支机构的财务,要求统收统支,因个别分支机构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中国测绘学会受到了审计署和自然资源部的批评。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些是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有些是没有按照制度、程序执行。这些都需要我们尤其是省学会、分支机构,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的重视,需要下大气力完善规章制度,需要更加绷紧办事及程序上依法依规这根弦,使学会既能办好办成事,还要不出事。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学会秘书处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做到有计划、有推进、有检查、有成果,确保工作不遗漏、效果不缩水。以综合考评为抓手,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并分类施策抓好分支机构及省级学会服务与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夯实学会发展基础。三、面对困难迎接挑战,齐心协力做好2020年学会工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影响巨大,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政府项目滞后、回款难度加大、营收利润下降等等。在如此严峻的态势面前,我们要相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看到积极因素,化被动为主动,在接下来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学会要按照中央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抓好“六稳”、做好“六保”的要求,以“把方向、强基础、抓重点、拨亮点、谋发展、促落实”为工作主线,紧紧围绕中国测绘学会2020年工作要点,切实履行职能,创新工作方式,团结广大测绘地理信息会员单位齐心协力共度难关。一是加强工作的主动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主动落实自然资源部对学会工作的要求,主动为会员单位在度过难关中寻求帮助提供服务。二是全面提升学会组织合力。在机构改革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危机感,学会各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在中国测绘学会提出的工作思路中,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定位,做好结合文章,力争在本省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干成几件大事,实事、好事,要团结带领会员单位主动参与、深度参与学会业务活动,积极贡献自身最好的资源,齐心合力打造面向全社会了解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水平的高水准展示平台,进而体现所在单位的实力和代表性,展示各省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实力。团体会员单位要积极利用学会平台,下大力气并投入必要资源,展示自身实力,以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三是只争朝夕落实工作目标。疫情使我们一季度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显而易见,今年各项工作困难加大。希望各分支机构、省级学会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把失去的时间争取回来;要分类施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各项工作的准备和落实,化“危”为“机”。在这个困难时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以开拓创新、抓铁有痕的工作态度,发奋工作,更好的发挥学会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突发性事件处置中的应有的作用,以充分体现学会的价值。同志们,2020我们面对难题,赶上了大考,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顽强拼搏,同舟共济,搏击风雨,定会走向胜利。希望各分支机构、省级学会在这场大考中发其所热,尽其所能,增砖添瓦,交上一份份合格的答卷!谢谢大家!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