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读博士的目的就是想拿到一个博士文凭,这样就可以在社会上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以后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每年大学毕业生800万左右,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优势,一部分人不得不考研、考博提升自己的学历。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没有做好进入社会工作的准备,不断的读书推迟他们进入社会的时间,有些确实害怕被社会淘汰,一直在逃避,一直读到博士,不过这种情况还是占少数。那么博士毕业正常年龄是多大?用青春换来的高学历到底值得吗?博士毕业正常年龄29周岁左右下面我们分析的正常年龄不包含神童跳级、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的情况。一个正常的学生要经过幼儿园2年的教育,7岁读小学一年级,6年后升入初中,读3年初中再读3年高中,读完高中正常是18周岁,然后是高等教育4年大学,3年硕士研究生,4年博士研究生(3-5年),拿到博士学位正常年龄为29周岁。博士学位是中国的最高学位,可能有人会说还有“博士后”,这不是学位,而是博士毕业后在科研单位工作的一段经历。三十而立的年纪,刚刚博士毕业,到底值不值?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十岁了怎么找对象,其实部分博士生都已经结婚了。不管是读大学、还是研究生,只要达到了国家法定的年龄都可以结婚,读博士既能拿到高学历,又能结婚生子,真是“鱼和熊掌兼得”。大多数人关心的博士结婚还在读书的经济问题,博士在读书期间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科研院校、研究所的生活补助、导师发放的补贴、三助(助研、助教、助管)补贴等。国家奖学金每年3万元,学业奖学金每年1.8万元,国家助学金每年1.4万元,院校和导师补贴每年平均3-4万元左右,三助每年大约1万元左右,国家奖学金覆盖面稍低,后面的基本都能拿到,再加上博士接的一些兼职私活,每年基本收入10万元是不成问题的。博士毕业后,就业压力小,博士学位作为中国的最高学位,每年毕业大约5万人,还是非常稀少的。大型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对于博士的招聘一般都是免笔试,直接面试,能够轻松拿到事业编制,薪资待遇比较优越。很多企业在招聘博士时,不仅年薪高,而且福利待遇丰厚,一般会解决当地户口,给予几十万的安家费,解决住房问题等等,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读博士还是非常值得的。
2019年10月28日,小西和一个博士师妹恰好聊到博士毕业的话题。在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后,师妹博士在读大学取消了之前存在的“免盲政策”。免盲是不同专业的博士生,发表学术小论文层次和质量达到学校要求后,自己导师可以推荐评审专家给研究生院,再安排博士学位论文送审给推荐的专家。免盲让博士生们非常心动的地方在于其有2个特色:一是专家是博士生自己导师推荐的,评审结果肯定会带有一定主观偏向,很少会遇到所谓的不同意答辩。专家基本都是导师的熟人才会推荐,甚至学生自己参加学术会议时也有过接触,能免盲肯定有几篇不错的小论文打底,给的评价/评分不会低。二是评审回复非常迅速。极端情况就是5-7天内完成论文评审、评审意见回复。而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正常走盲审渠道的话,通常需要提前3个月。比如说,2019年12月参加答辩的博士生,9月份就得将自己的论文送审出去,否则可能赶不上12月的答辩。师妹们这一届,学院(2个专业)招了21名博士生、4个直博生。之前再她们入学时,学校的博士学制还是3年。如今学校已将博士学制调整为4年,3年毕业得走破格渠道。4年学制的优点在于博士延期率高,学制延长后可以享受国家1500元/月的博士补贴,减轻博士生延期带来的巨大生活压力。读研、读博期间再和家里要生活费,相信很多研究生开不了这样的口。靠国家补贴、导师补助能解决生活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在他们这届21人(不含直博生)中,大约有8人可以2020年6月毕业(3年博士毕业)。她自己感觉4年、4年半才能毕业,压力非常大,目前小论文已达学院和导师要求,但是成体系的博士学位论文还有很多实验未完成。提到“4年半”就是她比较担心是否能赶上论文送审,毕竟前文我也提到盲审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且,她是婚后读的博士,可能还遇到怀孕的问题。之前,我就有师姐读博期间怀孕生子,为了保胎,被迫延期一年多(5年半毕业)。聊到师妹的例子,就是想说其实博士毕业的年限比较集中在3-5年,看学校研究生院文件,最长可以7-8年。超过时限后未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就会被清退。每年都有看不到不少大学发布硕士生、博士生超期限被清退名单。其实,我想说在博士第5年还没有什么进入状态、混日子或导师指导有问题,基本上后面2-3年也很难出足够的成果和撰写一篇逻辑合理的学位论文毕业。当然,硕博连读、直博的学生相对来说,毕业的时限会短些。以硕博连读为例,研三直接转成博一,基本上硕士2年+博士3-4年(5-6年)毕业概率很高。相比普通招考、推免审核的博士生,能节约1年时间。直博的话,得看不同大学的具体要求。就我所知,部分高校明确要求直播生得5年内毕业,否则将无法授予博士学位。非常严格,这也是不是优秀推免生在面对是否直博时,比较犹豫的主因。之前,我曾发文聊过硕博连读、直博,和优点共存的缺点是毕业难、没有中间退出机制。有心做科研的同学,其实我还是很推荐硕博连读、直博的,做科研“逼一逼”自己很有用,潜力就是这么激发的。之前,我就有师兄硕博连读5年后,觉得不合适做科研,退学以本科学历求职找的工作。但是,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部分研究所可中途申请转为硕士参加答辩,授予硕士学位。高校在这方面受限于学信网的信息注册,不太乐意提供这样的选择。当然,博士毕业的学校、学院要求会稍低些。读博过程中,还有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是导师。并非每个导师都要求高,得看性格和课题组氛围,博导中有乐意将自己博士生早日送毕业的,也有严格要求,不达标准不放人送审、答辩的。你身边熟悉的博士生是几年毕业的啊?有被清退的博士生吗?
随着国家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而今硕士毕业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未来可以获得更好地发展,有的硕士毕业生选择攻读博士研究生。毕竟如今博士研究生稀少,大多数在就业时会获得不菲的安家费。自从国家取消了公费研究生政策之后,攻读研究生需要自行承担学费。这时很多人就有疑问:攻读博士研究生要花多少钱?普通家庭能否承担起这笔费用?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不同院校、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同,正常读博需要3-4年时间,但是一般不会超过六年,所以我们以读博4年的学制计算。由于学校不同,读博期间的科研补助、学费、各项奖励政策等存在差异,以下我们都按普通博士生计算。一、博士研究生需要缴纳学费、住宿费由于公费攻读研究生政策被取消,所以攻读博士研究生需要自己缴纳学费。就目前博士学费而言,除了特殊的几个专业学费比较高以外,博士的学费每年为1万元左右,此外还需要缴纳每年1200元的住宿费。这样算下来,4年学费4万元,住宿费0.48万元,共计4.48万元。二、需要自行承担的生活费博士与本科、硕士一样,都需要自行承担在校的日常生活费。很多博士与本科、硕士处于同一个大学校园之中,早中晚基本都是在学校餐厅用餐,每月生活费、网费、花费、简单购物等大约2000元左右。这笔生活费中未计入同学结婚喜钱、旅游、数码支出等费用,这些费用不同的人花费不同,所以暂且不计入。博士基本没有假期,天天忙着做项目、搞科研。每年在校11个月算,4年下来,生活费大约8.8万元。三、读博期间的各种收入全日制高校博士生助学金每生每年1.5万元,学校会按10个月或12个月平均发放,总额不变,4年算下来,助学金收入6万元。除了国家补助以外,还有导师补助,这个收入相差很大,一般在1000-2000元不等,按照普通情况计算,读博毕业后,收入7.2万元。再就是国家奖学金、校内各类奖学金、科研成果奖励等等,如果科研努力一点,读博四年,能拿到6万元(按2次学业奖学金,1次国家奖学金计算)。因此,以此来算,一名普通的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还能赚6万元左右。但是,有些人认为不可能,如果达不到这个收入,可能是导师太抠,补助很少。再一个就是科研成果不多,没能拿到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博士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长。人们赋予博士更多的科研和学术光环。在我们的认知里博士研究生在经过了系统的训练和学习后,具备更专业的知识,更加系统的科研逻辑思维,因而更有可能在科研的道路上发挥其用武之地。但现实却告诉我们,"逃离科研"大有人在。代表性高校2014届博士研究生就业去向分布情况根据可以看出,继续上升从事科研的博士生研究生比例较低,绝大部分的博士研究生选择了进入企业,签约就业。现实情况就是很多博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后选择"逃离科研"。就像一场大型运动会,每个项目都有几十个运动员参加,最后只有3个人/团队拿到金银铜牌。请问其余的运动员为什么"逃离"奖牌?其实很多人不是逃离科研,是被科研淘汰,主动和被动要搞清楚。需要阐明的是,博士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而不是培养科研人才,毕业后继续留在科研单位的本来就只是一部分人的选择。博士研究生为什么会选择"逃离科研单位"最直接的原因,钱。很多实验室所在的研究所,算国家事业单位,整体一年的收入比进入企业要低很多,加上所在城市的房价,根本就没什么竞争力。按照2018年的就业薪资来看,基本上企业研发岗位给的是18万左右,而基本的科研院所的薪资差不多是10万左右,对比之下,很多人会选择进入企业,而不是选择在研究院搞科研。然而钱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当前科研制度对科研活动的掣肘。在中国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主要研究经费是来自国家或者省级等。但是项目经费的申请难度越来越大,需要你写出所有的项目规划和项目预算,大到会议场所,小到纸张打印等,滴水不漏的做好财务计划。还要附上完善的科研项目申请内容以及意义。有的项目需要资金垫资,项目完成后,才会发放相应的项目资金。最后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科研允许失败,但是科研项目却不允许失败,科研项目的失败,意味着你所有的付出都是零,对实验室以后申请项目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衍生出很多的科研项目套路,其中之一就是用已经获得的成果或者预计即将产出的成果拿去写申请书,然后拿获得的经费支持下一步研究,如此鸡生蛋蛋生鸡。但如此的话,第一只鸡从哪里来,空手套白鸡么?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整体的科研学术不够重视,才会出现很多高校的中的博士毕业生选择进入企业,而放弃科研。不是博士研究生放弃了科研选择企业,而是很多博士研究生被科研抛弃,进入了企业领域,对国家来说,重金培养出的博士,应该有大多数的人选择科研单位,才是最正常的现象,而目前中国的博士研究生科研的比例严重不足。文字|天阑 编辑|尹嚞 图片|网络
博士在就读期间会有什么补助?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这所学校名气还可以,不过博士生的收入实在是不敢恭维——走的是教育部最低标准。在施一公等先生的推动下,李克强总理的关心下,博士生的收入比以前好,教育部名人规定部属高校博士生的一年的补助为15000元,这也是教育部的最低标准。在这个最低标准下,各个高校博士生的收入就要看每个大学的情况了。人民大学文科博士生一个月1500元,一年发十个月,一年就是最低标准15000元。北京大学财大气粗,文科博士生一个月据说有好几千。另外,据悉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月收入都比人大高,一些非部属高校如北京市管的院校的博士生收入比较高,如首都师范大学。这都是国家发的补助,其实博士生除了给老师干活挣劳务费,还有很多兼职可以供选择。据我所知,在北京每年四五月份时候是高三的补习高峰期,高三的价格大概是一个小时一百多一些。一些出版公司、公号等也会有一些兼职(写稿、或者校对等),只要你时间足够且不偷懒,挣钱的方式很多。另外,不得不说一下,文科和理工科的博士收入差别是很大的。笔者认识一位西南地区某985高校就读理科的博士生,他们是国家、学校、实验室和导师四方面都发给补助,一个月少则三千,多则近五千,不过理工科的博士生非常累,自由时间少。
以前的以前,高校圈有一句流行语:“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何时毕业,一直都是一个让广大博士生头疼的话题。此前更有博士生以“庭有枇杷树,博一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你毕业了,我在读博士;你结婚了,我在读博士;你生娃了,我还在读博士……”等段子自嘲。近几年,博士生延毕的相关新闻时有出现: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预计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165296人,实际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56451人,未正常毕业率为65.85%,早前国务院学位办的全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数据库显示,全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平均学习年限为4.3年从以上数据来看,似乎三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有点难,而三年制也遭遇圈内学者的吐槽,纷纷认为中国的博士学制有些短,应该延长学制。那么,读一个博士到底要多少年?观察国内各个博士培养单位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学制,大多数的高校标准的培养年限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硕博连读研究生,以五年制居多;第二类是三年制,目前趋势正在逐步减少;第三类是四年制,目前正在逐步增多,以后应该是主流。最长的博士培养学制,大体上都是七年或八年,这一点各大高校基本都是很统一的。随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将博士学制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三年制和四年制也成为当前两种主流学制。▲图片来源:微博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特别指出,延长学制本身也许会造成导师资源的紧张。对于导师来说,博士生学制为三年时,他同时需要指导三届学生,延长一年后,他就需要带四届学生。对于导师来说,这增加了他的责任和压力。”他分析道。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认为读博的时间成本多了一年,学生的选择就会更慎重,这种学制改革,也能对博士生生源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她表示,尽管目前我国博士生的培养规模已经非常大,但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却不容乐观。因此,学制延长会使得之前可能存在的希望在短期内“混”一张博士文凭的学生对读博心生退意,这样一来,可能会过滤掉一部分这样的学生进入读博的行列。“无论延长学制改革是否有把这类带有功利色彩读博的同学‘赶出去’的初衷,但客观上的确会在这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将博士生学制从三年改为四年的举措,得到了不少博士生的支持,在他们看来,学制延长一年,意味着论文发表的周期也相应变长,有更充裕的时间准备研究课题内容,一定程度上避免在之前三年时间内完不成学习和研究任务的尴尬。但同时,也有声音说:“3年就已经够折磨了,还要加1年实在太痛苦!”、“延长的话,博士就业三十五周岁以下那条是不是可以有所宽限了?然而并没有。”、“如果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看,把30岁作为起点也许真的太迟。和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多是1-2年的学制不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为3年,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4年博士,这样算下来,一个‘博士’的求学生涯将长达23年!在大多数学生看来,这实在是一个太漫长的过程。”以此来质疑学制改革拖长战线,不利于毕业后的发展。本文内容来源于网易新闻、生物学霸、学术资源大全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S:如果您目前处于某种困惑状态,或者有觉得值得探讨的话题,欢迎留言哟!
在我国,大学生通常情况下有四种人: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相比起大专生和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历层次更高,这两种大学生,被称为研究生。但是,其实在博士生和硕士生之间,也存在着实实在在的差距。小编梳理了一下,这2种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现在,就让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首先,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受教育层次上,有着实实在在的差距。至少,从受教育年限来看,博士生至少会比硕士生多读2到3年。因此,大家普遍认为,博士生在大学期间受到的教育更全面,收获更多,基础更扎实,基本功更牢靠。实际上,随着研究生扩招,硕士研究生越来越多,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含金量和影响力,相比之下,博士研究生的数量相对而言还比较少,因此更受重视。其次,同样属于是研究生,但是,通常情况下,HR会倾向于认为,博士才是行家、才是专家。而硕士研究生,很多时候,大家并不认为他们真的具备了研究能力。刚刚我们已经说过,随着硕士扩展,带来的最大的后果就是,很多硕士研究生文凭是有水分的。尤其是一部分硕士研究生,连毕业论文都不会写、都是买的。相比之下,要想成为一名博士,拿到毕业证或学位,还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实现的。再次,博士生属于是高层次人才,而硕士生通常情况下,并不一定能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每年各地都会有各种人才引进计划,或者是实施“抢人大战”,就是为了争抢博士这一级别的高层次人才。很多欠发达省份,为了引进人才,给刚毕业的博士解决编制、送房子,或者是对引进的博士一次性奖励数十万的安家费,等等。这种待遇,一般情况下,硕士生只能望洋兴叹。最后,博士生的收入,通常情况下,也会比硕士生高得多。很多硕士生,顶着硕士毕业的光环到人才市场上找工作,但并不一定能找到高收入的工作。相比之下,博士的起薪更高。通常情况下,很少有失业的博士。博士文凭更高,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不管是评职称还是升迁,都更受器重。因此,工作年限越多,博士生的收入,和硕士的差距,可能越大。
虽然我不是博士,但是我很景仰博士学位的人。因为通过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几轮选拔淘汰,最后能读到博士,并最终顺利地拿到博士学位的人,都是学霸中的学霸。现在有人可能感觉社会上的博士已经非常多,甚至有人在说如今这个时代,是博士已经过剩的时代。其实不然,事实上我国拥有博士学位的人非常非常少,博士(含在读)只占了总人口的约2000分之一。不过,对于博士到底能够读几年这个问题,我们看看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东北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研究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为4年;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为6年。也就是说,官方明确规定,博士研究生在校就读最长年限为6年。那么,每位博士研究生都是在6年内完成学业并顺利拿到了学位证书吗?答案是否定的。近日,东北大学的官网上更新了一则《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原来是清退了52名博士生研究生的名单。对于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东北大学作出果断处理。2020年10月20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公示称,根据规定,拟对部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公示表示,研究生本人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诉,逾期未提出申诉的,不再予以受理,学校将按照规定作出正式处理决定。公示期结束后,视为退学决定书已送达。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布的名单中,超过博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的,一共有52人。其中名单中赫然有一名2002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位博士研究生在学校“读博”18年之久。此外,2003年入学,“读博”17年的还有2人。其实在大学校园里,一位博士研究生要想获得博士学位,难度不是一般的小,可以说是真的非常困难。因为博士学位对相应的博士研究生的各种学术研究成果的要求真的太高了,压力是非常大。读博不易,毕业更不易,有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校读个五六年、七八年都是常有的事情。这次东北大学清退50多名博士研究生,其中居然还有数名读了十多年(最长十八年)都还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这样的博士研究生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精力,还毕不了业、拿不到证没能顺利毕业,说明他们确实不适合走博士研究这条路,没有再继续读下去的必要,确实该被清退。难怪有网友嘲讽:“18年了早该清退了”、“读了这么久了,也真是牛逼了”、“读这么多年是不是读傻了”……
博士是我国学位体系中的最高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意味着一个人的能力已经从实习阶段进入了学术阶段,博士也是我国科学研究未来的“主力军”。而每年我国大约有5万左右是博士毕业生,这基本上和美国差不多,大约是硕士毕业生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如下如是各个地区研究生毕业人数。2016年博士毕业生人数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博士毕业生分布和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是相似的,北京、江苏、上海三个地区每年的博士毕业生人数最多,其中,近半的博士毕业生来自这三个省份。当然,就博士毕业生来说,在很多“省份”仍旧是“稀缺”的,比如重庆、河北、河南、福建、云南、江西等中西部地区,每年的博士毕业生也就几百个人。为什么要读博?首先,对于很多名校的毕业生来说,硕士和博士的待遇实际上是差不多的,而且读博还需要多花3-5年的时间,对于单身女青年来说,读博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然而,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会选择读博?一是理想和情怀。从小学开始,我们的理想随着自己的长大而慢慢“变小”,从开始的科学家、发明家,到现在只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理想在随我们越来越远。而当硕士毕业,似乎儿时的理想又离我们如此的近,而读博让你走上学术之路,从此踏上实现儿时理想的舞台。二是现实让我选择读博。对于很多普通大学的硕士生来说,有些不吃香的专业,毕业后不上不下,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如果家庭不算富裕,毕业后买房买车又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而读博毕业到高校,一套安置房,解决配偶工作等等,足以吸引大量的人选择读博,当然,随着博士毕业生的增加,这类待遇正在缩水,中西部可能还有,东部高校、科研单位引进博士可能这类待遇少了。中国博士学位含金量多高?实际上,我国很多的学历学位并不被国外认可,甚至港澳台的也不承认大陆的很多文凭。那么我国的博士含金量有多高呢?小编没有找到很好的例子来说明,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各大高校人才引进的要求来看,起码我们自己的大学,对自己培育的博士认可度是不高的。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国内一流名校,人才引进基本上只要一些国外的名校,自己培养的博士基本上很难直接留在本校,只能到国内的二流大学,继续做科研,而二流大学的博士,只能去三流大学,三流大学的博士只能去九流大学了。我们虽然博士毕业生和美国相当,但含金量就差了一大截,这与我们的博导制有关,导师带的博士越多,自己的“收益”也会越多,就如曾经有一个博导一同时带了47名博士,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中国博士过剩了吗?犹如前文所说的,我国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参差不齐,那么我们的博士过剩了吗?从数量上看,我国是一个产博的大国,每年博士毕业生超过5万人,这和美国是相当的,但从质量上,还有差的比较多。因而小编认为,从数量上看,我们的博士实际上已经过剩了,但从质量上看,博士仍旧还是稀缺的,不然我们的那么多名校为什么不招自己的博士呢?反而还要大量的外国“博士”?
去年的时候我们部门招了一个博士,谈论间得知她的工资并不高,税前只有8000元。而我是两年前硕士毕业来公司的,在研发部门,目前研发部门的学历要求是硕士研究生以上,起初的薪资是6000元,过了两年也涨到了7500元。不禁感慨,博士的薪资也并不是很高,但估计涨幅会大很多。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个统计,就计算机专业年薪统计,硕士研究生平均约22万,博士研究生年薪平均是23万左右,这样看来,博士研究生的收入并不高,那么读博还有必要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读博呢?也曾问过几个博士这样的问题,其中一个博士师兄的回答确实让我信服。1.博士能带来的不只是金钱钱只是一个职位的附属品,我们更看重的是收益,而收益并不等于钱。博士能带来更多的收益,这个收益包括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生活质量、自由时间、社会声望等等。光是一个博士学位,在普通人听来,都会将你的地位提高一节。2.博士有更多的机会如果博士和硕士同时进高校,硕士生只能做辅导员之类的,博士可以当讲师,逐步晋升为副教授、教授,这一点硕士生现在是没法达到的;如果博士和硕士同时进一家民营企业,起薪可能是2000元左右的差距,但是每年薪资的涨幅以及职位的晋升,这些都是博士优先,硕士生是没法比的。如果博士和硕士同时考公务员,博士几乎是可以直接录取,而硕士生还是要和本科生竞争的,博士是按副处级别的待遇,而硕士是按副科的待遇。博士生在今后的发展空间会比硕士生大得多。3.博士的永生论死亡分为肉体和精神上,对于著名科学家来说,他的生命是永恒的,因为永远会有人记着他。对于普通人来说,死亡有两种,一种是肉身的死亡,另一种是认识他的人都死亡。而作为博士生他的死亡有第三种,当没有人在引用他的文章的时候。从这个角度来说,博士是永生的。当然博士也不是那么容易读,考博容易,毕业难。博士期间所承受的压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读博士一座独木桥,沿途的风景只有自己一个人欣赏,没有人懂,没有人理解,但也要相信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剩下的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