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3月2日,新浪财经在黑猫投诉平台了解到,有用户反映,自己的女儿报名参加了中公教育2020年7月广东省考的封闭培训,因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老师管理不善,严重失职,该用户女儿被安排和一名肺结核患者同住十多天。其后,用户带女儿去医院检查五次后查出感染肺结核菌。该名用户表示,自己多次联系中公教育的人无果。公司没有人出来处理问题,电话打不通,也不知道具体谁能负责,曾经报名的老师也不作为。公开资料显示,中公教育集团创建于1999年,于2019年2月在深交所敲钟上市。该用户投诉后,中公教育客服回复称:您的反馈已收到,我们将在1-2个工作日之内和您取得联系(节假日除外),请您保持手机畅通,也可直接与我们当地的工作人员联系。截至发稿,事件未有其他进展。
前言:职场就像围城,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总是以“墙外”的视角羡慕着“墙内”的世界,而也许你的生活也出现在别人的梦中。希望“互联网坊间八卦”能成为您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台。今天,笔者给大家分享一位已离职中公教育员工的离职感言。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公基层员工最原始的工作生活状态。希望这些“干货”能让你认识到不一样的中公。刚刚看到一则中公招聘…不禁想说说自己在中公待过一段时间后的感受,先声明…不是黑,我只是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而已,放一张offer证实真实性。首先我在面试的时候就隐约觉得不对,一个普通的教务岗位需要面三轮么,第一轮是直属领导面,第二三轮都是北京总部的人视频面试。第二轮面试的人非常不礼貌,讲话咄咄逼人,让人感觉很不好,三轮面试历经快一个月才告诉我过了喊我去试岗。试岗前一天夜不能寐,在知乎搜了很多关于中公的问答,越看心里越发怵,但还是抱着侥幸的心态去上班了。试岗前三天还算正常,第四天签合同正式入职,发现合同上写的试用期是6个月,与当初跟我承诺的三个月不符,人事说3个月会进行考核,考核不过才会延长到6个月。正式入职后接受总部视频培训(洗脑),教育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以工作的事为最重要的事,要向某某刚生完孩子刚出月子就回来工作的老师学习,热爱工作热爱中公。入职的时候正值距离国考一个月,领导告诉我可能未来一个月一天都不能休,随后批评我每天下班后到点就走,而其他同事都九十点才走,并且苦口婆心的跟我讲下班后应该帮助下其他同事,哪怕没事做也可以在办公室多坐坐提升下自我(原话)(手动微笑)。入职时承诺一周双休,仅仅在入职后三天告诉我不可能的,人手不够,班级太多,大家只能轮着休,一周最多只能休一天,甚至不休。呵呵哒。整个教务部门加上刚入职的我和另外一个新人总共就4个人,原有的两位教务一个是主管一个是组长,天天拿着鸡毛当令箭,轮着来批评我们,不是说我们学习能力太差就是工作效率太低。事实上入职前三天我和另一个新人一直在帮她们做打电话回访,ppt,自己的本职工作压根就没碰过。最后说下在中公待了短短半个月的感受,有幸听了一位老师讲课,毫无逻辑可言,讲课风格十分豪迈,听了半个小时反反复复都在讲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逻辑关系,甚至让我有错觉我都可以上去当老师。这个班级还是封闭班,学费两到三万,看着他们交着如此高额的学费,在国考前选择来到酒店封闭学习,甚至有些辞掉了工作,就让我感觉到良心不安。最后终于还是在上了半个月的时候选择了跑路。另外,就在我跑路当天后一天,中公会选择给新教务定工服,如果干不满一年辞职,工服的钱会从工资里扣(手动滑稽),一套宛如洗剪吹的西服价值880哦。再次声明我只是说我自己遇到的情况,也许每个区域不一样吧…以及跟我一起进去的那个小伙伴也终于在这个月受不了跑路了,疫情期间她被下了20万续课的销售任务,最终让她头也不回的裸辞了…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同学的懊恼,心生感慨,心疼考研的小仙女。本文共838字,阅读需要1分钟。所谓“偏见”,就是致命伤不容争辩的事实是,近几年考研男女比例均接近4:6,你可以看到自习室里女生占一大半,她们努力、刻苦,只是为了自己能养得起自己。但是偏见也很多,什么高学历是为了更好的嫁给二代、考上研又怎样还是要回老家毫无意义,我只想说真的是穷乡僻壤、偏见颇深。好好读书是掌握自己命运的最直接手段,女生就是为了不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爱情。最阴险的是,安排你一定听说过“女孩子不用那么拼命,嫁个好人就行了”,说这种话的人,这便是在女孩的内心无意间种下了“安排”的种子。真的是不理解女孩子啊,现在的她们爱情不将就,工作更是。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就意味着更大的格局,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更能把握自己的青春和未来,更为了以后不成为别人的附属品,不为了物质而低头。最温暖的是,捧杀你一定听过“走吧,出去玩一会儿”,今天的学习就耽搁了,这就是捧杀。让你开心,让你落后,一定要远离考研垃圾人。“女孩子天生是要被疼的”,拥有一个可以支持你考研的男朋友,固然是好的。想要在考研中兼得爱情、友情也没有错,但是你要切记,我们女孩子要把握自己考研路上的每一天,我们不如男生那样可以打持久战,逻辑又很强,但是我们最擅长分配规划,制定计划,提高效率最合适萌萌的你了。麻痹你的是未来出路谁的心里,没有一头野兽想要闯出一片天。但是他们说女生的未来出路,终将要回家相亲,结婚生子。读完研后,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也可以选择高校、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公司。高校包含教师岗位和行政岗位,一般的二三本学校也是最低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平常工作之余更是可以看书学习。互联网公司,像是BAT这种大公司更是要求最低学历研究生,即使不去这些大公司,在学校里时刻和时代接轨,接触朝气蓬勃的学生,思想更加活跃,就更加适合互联网公司的要求。国企和事业单位,包括医院政府、银行等单位,研究生更是比其他人要更抢手,据调查很多女研究生在未毕业时就手拿甚多公司的offer。封闭内心的天使你现在不能保持自己的身材、也有可能生理期紊乱、很久没化妆了吧、也没好好睡过觉了吧。其实,“忙碌说明你的人生在走上坡路”,即使最差的结果你没考上研,你也会发现你变的越来越好了,不熬夜了、更加自律了、更有学问了、更独立了、心智更加坚定。终究不会后悔有过这段经历。好了,小仙女,没事儿,我知道。你是最棒的!前景可待,未来可期。本期话题: 你当初为什么要考研?坚持了吗?遇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吗?
写这篇文章前,首先声明,我是报了一个13800元的曾经的中公学员,绝非水军。中公教育,一家以公考立身的培训机构。考公务员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机构,算是公考行业里最大的培训机构了。在这个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时代,公务员,成了人们就业选择的香饽饽。于是,公考自然成为莘莘学子追捧的对象,甚至出现数千比一的场景。公务员培训机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火如荼,中公也算是其中一家最大的吧!但真的不敢恭维其培训的质量,业务办理也不完全告知,导致我买的网课就这样被莫名的关停,承诺的退费我直到今天才收到,距离我交钱的时间过去五个多月,距离录取公告出来时间将近三个月。下面说一下做为一个公考者的我报名中公的一整套流程吧,以供大家参考。图文无关在社会上好几年了,感觉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产生了公考的想法。去年十一月份还是十二月份的黄山事业单位就果断报名中公了,课程优惠后交了10800元,面试不过返还5500元,交钱的时候特地问了网课关闭时间,营销人员明确的告知一周年的,并没有说退费后立刻关闭的,想着网课反正有一年时间呢,面试结束后也就没有看网课,直到我申请退费的时候老师也并没有告知申请退费网课会关闭。但现在打开中公在线课堂网课却没有了,致电告知申请退费后立刻关闭,还说协议上写的很清楚。我是在微信里面办理的,只是把钱转给营销人员提供的二维码,却没有见到任何所谓的协议,老师也并没有把协议截图发我看一下啊,协议里面的任何条款任由他们草拟。任由他们审阅,而我却连一个字都没有看到过。申请反馈,还让我提供证明,我该到哪里提供?截止目前,刚刚收到退还给我的钱款。不得不承认笔试环节的授课质量确实挺高的。笔试以第三名进面,与第一名分数差3分。第二名没来。本来以为笔试挺牛的,面试也应该很牛的,但却大失所望,只是按照流程说面试解题技巧,这也就罢了,但到了晚上老师不是给我们总结,而是与我们天南海北的乱吹一通。一晚能说一题就很不错了,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的封闭班,从五点吹到九点。结果面试被刷。当然也是分数也相差太大了的客观原因。图文无关也就是说四月中旬拿到退款后被扣的的五千多块钱,实际上只上了四天笔试课与六天质量很差的面试课,我的网课就这样打水漂了。网课里面有他们一整套的笔试课和面试了,花了同样的钱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服务。之前听朋友说中公退款大概需要半年,我还真的不信,但现在……
2019年11月27日,胡润研究院联合国际教育平台胡润百学发布《2019胡润百学·教育企业家榜》。中公教育的鲁忠芳、李永新母子凭借585亿元财富首次登榜,并荣登榜首。中公教育今年1月成功完成借壳上市,目前市值超过1200亿元。中公教育核心业务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和教师等公职类招录考试培训,教学网络遍及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拥有880家直营分部和学习中心,年培训学员超过230万人。图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职教培训的空间有多大?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录近 80 万,国内千人研究生注册人数仅为 1.3 人左右,远低于欧美地区的 9 人,扩招空间仍然很大;报名人数约 290 万, 预计 2020 年突破 350 万。竞争加剧:1)考生 80%来源于非“985/211”, 70%目标院校选择“985/211”,千军万马过独木桥;2)推免生占比持续提 升,个别名校的推免生占比超过 50%,统考生实际名额受挤压。通过大数据方式追溯历史,可以发现职教招录行业细分子领域多;招录人数方面,存在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现象,整体来看,招录需求维持稳健增长趋势。探究未来市场空间,可分两种思路:(1)条分缕析,探究公务员、事业单位、教 师招录、考研和 IT培训等细分领域潜在的培训人次、客单价水平等,分别计算市场空间后加总,得到市场空间约 720 亿元;(2) 高瞻远瞩,鉴于 2010 年之前,每年新生人口数量在 1600 万及以上(保障入学人口基数),且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会继续提 升,预计,未来 10 年内,每年本科和专科学历毕业应届生维持在 800 万左右。中性假设下,职教培训市场空间约为800亿元。细分子行业量价齐升,成长属性凸显 2017 年职业教育培训市场总体规模约 987 亿元,近 5 年 CAGR 达 16%。其中,教师 招录考试培训增长较快,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 82 亿元增至 2017 年的 157 亿元,年复 合增长率为 18%。2022 年,预计职业教育总收入将增至 1,930 亿元,2017 年至 2022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中公考研直营模式开拓市场,三个维度预测其未来能做到 40 亿+ 1)中公考研“全直营渗透+全职教师+自研”模式大力开拓市场,目前已有 500+家直营网点、1000+名全职教师及 200+名全职研发,核心资源全由公司掌握。2)中公做考研的优势“高协同+体系共享+现金流支持”,考研与 中公存量业务市场的客户群体高度重合,市场与品牌形成高度协同;“总部 -省研究院-网点”的三层式垂直快速响应体系为考研业务提供运营管理保 障,体系的边际效益递增;存量业务的高现金流是业务拓展的必要条件。 从未来市占率、产能释放和网点招生的三个维度测算中公考研的未来营收 能做到 40 亿+,业务逐步成熟,进入快速增长期,兑现期已到。 为什么研究生要考? 招生制度回顾:2017 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考合并 研究生招生制度历史回顾: 1978 年文革结束后恢复研究生招生,由各招生单位自 主命题;1980 年开始,公共课和部分专业课由全国统一命题,研究生统考模式初定; 1985 年,全国 169 所高校首次实行优秀毕业生免试就读研究生政策,推免政策开 始实施;1988 年,面向在职人员的研究所单独考试出现,也就是后来的在职研究生 考试;1995 年,人大等 8 所高校对法律专硕实行联考,新的招生方式出现;2000 年之后,全国高等教育扩招,研究生也扩招;2016 年 9 月,教育部将非全日制研 究生招录与全日制并轨,原来联考和统考并轨至每年的 12 月全国研究生考试,统一安排。研究生分类 本文所研究的“研究生”是指硕士研究生,不包括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根据学制的 不同可以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 业型研究生(应用型为主)。非全日制研究生通常指在职研究生,主要是管理类研究 生(MBAMPA等)、法硕、工程硕士等。 研究生招生方式实际上仅剩下统考和推免两种形式。 统考:一般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笔试,而招生单位组织复试。笔试阶段的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 位自行命题。笔试考试时间统一为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 推免:是指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推荐优秀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2020 年具有 推免资格的高校有 366 所。推免流程一般早于统考,每年 9 月底基本完成,10 月 份发放录取通知书。 考研招生的现状:招生和报考继续突破,竞争升级 招生分析:招生近 80 万,仍有较大扩招空间 2018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 85.8 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 76.25 万人 (含在职) 。1990 年开始,研究生招生规模从未回调,有两个时段大幅增长,分别 是 1999 年高校扩招和 2017 年非全日制统考并轨。 985/211 院校招生占比合计约 43%,我们汇总了 2018 年全国 151 所“985/211” 大学(39 所“985”和 112 所“211”)的研究生招生数据,其中“985”院校共招 约 19 万,占当年研究生招生总量的 25%,“ 211”院校公招约 14 万,占比约 18%;“985/211”院校合计招生占比约 43%。 学校越好,推免生占比越高,汇总 2018 年“985/211”的推免生数据可知,“985” 院校的推免生平均占比为 31%左右,而“211”的推免生占比为 20%左右。教育部 并未硬性规定推免生比例,从 2014 年起,教育部规定也不再设置留校限额,导致 个别名校的占比持续提升,甚至超过 50%。 全国研究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仍低,扩招仍有空间,根据学位及研究生教育数据 中心的数据和我们的测算,目前国内千人研究生注册人数仅为 1.3 人,欧美等教育 发达国家地区的千人研究生注册人数普遍为 9 人左右,国内高学历人才占比仍然较 低,需提升空间较大。报考分析:即将突破 350 万,70%考生“涌向”名校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9 级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规模 290 万人,近 10 年翻了一 倍多,CAGR 为 7.5%。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提升,报名人数有 望在 2020 级突破 350 万。 生源和报考存在“八-七”现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根据考研帮“2019 年考研初 试难度调查”的数据(有效问卷 9254 份),80%的考生来自非 985、211 高校,70% 的考生目标是 985、211 高校,形成了较为典型的“金字塔”考试升级现象,大部 分的考生来自于普通院校,希望通过激烈的公平考试去竞争“稀缺”的“名牌”高 校。培训需求分散,单校应届生考研报名人数均值 1200 人 教育部印发的《202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对参考研的人员有明 确学业水平规定(四选一),1)应届本科毕业生;2)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人员;3) 毕业满两年及以上的高职高专人员;3)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人员。 据此参与考研的人群分为应届生和往届生,培训机构所覆盖的群体范围大致可以分 为学校(应届生+部分往届生)和社会(部分往届生),学校市场相对集中,而往届 生具有较强的分散性。 单校考研报名人数近 1200 人,2019 级考研报名人数为 290 万,应届生比例约为 52%,则应届生报名人数为 150.8 万。由于满足应届生考研资格的学生基本为普通 本科院校学生,则基本可以判断150.8万应届生考生来源于全国1265所本科院校, 可推断出平均每所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研报名人数约为 1200 人。就培训市场而言, 如果加上大二、大三备考人数,则实际潜在考研人数是 2400 人以上(两届以上备 考规模)。从我们实际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型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的应届生规模大, 每年考研报名人数可达 3000 人以上,一般本科及独立院校的报名人数相对低。 备考周期分析:超 10 个月备考,复习具有强阶段性 六成以上考生的备考周期超 10 个月,我们采用考研帮 2016 年和 2019 年的样本调 查数据,2016年其收集8583份样本中有近80%的考研人员是大三寒假及更早备考, 而 2019 年大三学期末开始备考的比例近 60%。由于是抽样数据且样本有限,不能 完全代表当年考研的备考周期情况,但是我们能够从比例上可以看出考研的备考周 期大多超过 10 个月,比较符合实际考研的高强度复习情况。 备考具有阶段性:由于学生备考周期长达数月,前期阶段(大三学期)工作日仍有 学校学业任务,复习时间基本集中在晚上和周末,复习内容以基础公共课为主;7 月份进入暑期后复习时间充足,但是专业课需要攻坚,复习的难度增加;9-11 月以 真题为主,重在能力的全面提升,12 月底正式考试。整个备考周期内,复习时间从 零散到全天候,难度也逐步提升,复习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点。 需求一:解决“孤独长跑”,助力复习效率,国内教育为应试教育体制,考生多习 惯于被动式教育,习惯延续至考研,考研人的“自学”能力受到较大考验。根据考 研帮的调查数据,近 60%的考研人是“孤军奋战”,他们在信息处理、复习规律上 存在较大的劣势,导致整个考研人全体仅有不到 20%的人能够按复习计划完成任务。考研培训机构首先要解决备考生复习效率低的问题,提供“被动式”教学环境和师 资。 从我们实际调研情况来看,考研培训机构的上课网点离学生更近更有氛围,网点直 接开在学校内或学校对面,配备环境更好的自习教室和答疑服务,消费体验得以升级。另外,各培训机构都在大力推行集训营模式或封闭式住宿模式,参考高考模式, 例如中公考研的“五方桥基地”,常年有考研备考学生,“吃住学管”都由中公负责。 需求二:解决专业知识难点,公共基础课程中英语的考试难度要高于 CET-6,数学 内容涵盖高数、线性、概率和数理,两门主要基础课程对考研人的基础知识要求较 高;专业课随所选目标院校而定,参考教材要么较泛,要么干脆不指定,复习难度 最大。借用考研帮的调查数据,65.97%和 75.95%的考研人认为数学和专业课较难 或很难,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知识点的把握”,其次是由此产生的“时间成本”。 传统考研培训机构依赖数量有限的名师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全职教师的数量必须增加,但是要保住师资的专业能力。 考研培训的市场格局 传统线下机构核心资源外流,线上机构以“共性”产品为主 考研培训机构数量众多,根据不完全统计,公开资料可统计的有规模考研培训机构 近 100 家;如考虑分布在个地级市及本科院校周围的作坊式机构,则整个考研培训 机构的数量可达 1000 家。 根据授课模式和获客方式的不同,考研培训机构可分为线下模式和线上模式,尽管 线上模式有能力实现全国流量的覆盖,但是授课效果、获客成本等尚需市场验证, 整个市场依旧是线下面授主导。线下模式中全国性品牌与地方品牌共存,全国性品 牌机构主要运营模式为“直营+加盟”,北京上海等主要市场采用直营模式,而其他 地区采用加盟授权的方式运营,加盟商与总部的关系相对较弱。 基于对本科毕业生考研报名率、参培率、客单价等假设,经测算,未来 5 年,中性假设 下,考研培训业务的市场规模约 159 亿元。 2018 年 IT 培训行业市场规模约 200 亿元2,接受培训人次约 100 万,客单价约 2 万元, 预计中短期,市场规模将维持稳定;长期来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 爆发在即,未来 IT 培训有望实现市场空间的拓展。 综上分析,中性假设下,公务员(国家+地方)161 亿元、事业单位 122 亿元、教师招录 (含教师资格证考试)78 亿元,以及考研 159 亿元和 IT 培训 200 亿元等五大领域的合计 市场规模约 720 亿元。 中公教育的护城河何在?中公教育是国内领先的专注于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服务提供商。公司创始人团队从 1999 年开始进入教育培训领域,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确立了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提供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等职业就业能力培训,研发能力突出、课程产品结构丰富、 师资力量雄厚、服务范围覆盖全国。截至 2019 年中报,公司目前已建立覆盖 319 个地 级市的 880 个学习中心网点,相对 18 年末 701 个,净增 179 个,16-18 年公司分别净 增学习中心 45/138/119 个,未来将保持稳步增长势头。2019 年上半年,公司对考研和 IT 等赛道级战略新品类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包括研发和教师人员的招聘等,目前公司 专职研发团队 1,946 人(+44.15%),教师人数达 11,604 人(+23.13%),员工总数 30,790 名(+19.72%)。 中公教育近年营收和业绩规模实现大幅增长。上市之前,2015-2017 年,中公教育分别 实现营收 20.76 亿元、25.84 亿元、40.31 亿元,CAGR 为 39%;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61 亿元、3.27 亿元、5.25 亿元,CAGR 为 81%。2018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62.37 亿元(+54.72%);实现归母净利润 11.53 亿元(+119.67%)。2018 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利 润稳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培训学员人次持续增加,培训单价持续提高,市场领先地 位及规模优势不断显现;双师、自主 IT 系统开发升级等经营数字化转型措施取得明显 进展,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公司最新发布 2019 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 9.25 亿元~9.75 亿元,同增 70.89%~80.13%,单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 4.45 亿元~4.78 亿元, 同增 35.29%~45.32%。 把握行业特征,修炼内功,构筑研发、渠道和管理的护城河,保障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 招录行业自身具备需求分散的特点:招录子类目多、客户地理位置分散、招录公告发布 时间分散等(时间、地点、人),导致规模效应难以实现。中公教育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 在研发输出多元化、标准化产品,渠道遍布全国和垂直管理体系等方面建立了坚实的基 础,形成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的护城河。 教研:标准化输出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 前文提及,招录行业的子类别多、时间、空间等十分分散,为从业者实现规模效应带来 挑战。公司创造性的将研发和教师职能放在总部,由总部统一统筹,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打造专门的研发团队,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地方的课程做定制化研发,实现了产品 的多元化,满足市场分散的需求的同时,实现了规模化。 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用于课程体系基础研发和培训辅助软件研发两部分,其中:课程体 系基础研发主要通过提供不同产品组合提高学员学习体验,从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训辅助软件研发主要包括系统及客户端开发,将为之后的经营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 持。 增加研发支出,培养研发团队,实现产品标准化 随着公司覆盖业务范围的拓展和深入,公司研发团队不断壮大,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 集中在 7-8%。2015-2018 年,公司旗下的研发人员分别达到 722、591、986、1350 个, 分别占到员工总数的 8%、5%、5%、5%,2019 年中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增至 1946 个,占到员工总数的 6%。 2015-2018 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 1.52、1.60、3.10、4.55 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 为 7.36%、6.22%、7.71%、7.29%;平均到每个研发人员的人均研发支出分别为 21、 27、31、34 万元。2019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 3.04 亿元,占总收入的 8.36%。 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体现为研发员工的薪酬。2015-2018 年,研发人员薪酬占到了研发 支出的九成左右,平均每个研发人员的薪资水平为 30 万元左右。公司重视研发工作, 组织专人研发,并给予研发人员高于市场的薪酬水平,激励到位。 在研发团队日益壮大和资金方面的持续投入下,公司在研发方面的规模效应逐步凸显。2015-2017 年,公司研发人员分别产出讲义 0.85、1.27、3.90 万套,合计产出教辅材料 1.28、1.64、4.14 万套;人均产出讲义 12、21、40 套,人均产出教辅材料 18、28、42 套。打造专职教学团队,产品输出标准化,保证品质 中公教育的教师团队以全职教师为主,集中在总部或省级分支机构,统一分派至各个教 学分支机构,实现了标准化输出授课,保障了产品品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公教育 建立健全了严格的师资招聘制度和完善的培训体系,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综 合素质,以保证教学的高质量。2016-2018 年,公司全职教师人数分别为 3,893、6,530、 9,424 个, 2019 年中报显示,公司全职教师数已经增至 11,604 人,占员工总数的 38%。 展望未来,拓展新业务,会继续推进教研标准化 未来,随着新拓展业务发展及线上业务增长,收入将会继续呈现多元化趋势。2019年上半年,基层公共服务类岗位扩招态势良好,传统招录业务稳健增长,新拓展的 IT 培训 和考研业务增长迅速。2019 年中报,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录及资格培训、综合培训、线上培训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50.0%/5.9%/11.9%/19.3%/12.2%。 2019 年上半年,公司对考研和 IT 等赛道级战略新品类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包括研发 和教师人员的招聘等,目前公司专职研发团队 1,946 人(+44.15%),教师人数达 11,604 人(+23.13%),员工总数 30,790 名(+19.72%)。未来,公司将会继续在研发和教师方面 加大投入,强化研发的标准化和多元化优势,保障教师授课的高品质,进而加深公司在 教研方面的护城河。 渠道:全国直营布局,积极探索基地模式 渠道广,网点遍布全国,有效触及客户 复盘公司历年的机构数量可以发现,近几年公司处于快速拓展的阶段。2015-2018 年, 公司直营机构数量分别为 399、444、582、701 个,2016-2018 年分别净增 45、138、 119 个机构数,2019 年上半年,公司直营机构数量达到 880 个,相对年初增加了 179 个,超过往年全年机构净增加数,公司的渠道扩张仍处在快车道。 全直营,总部管控力强,保证服务品质 中公教育旗下的机构均为直营,公司对所有分支机构都采取管理规范化、教学精细化、 服务统一化的标准化运营模式,保证学员在任何一个地区学习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培训效果。从各门店平均收入水平来看, 2015-2018 年,平均单店收入分别为 519、581、692、 890 万元,2016-2018 年分别同增 12%、19%、29%,增速不断加快。分区域来看,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华东、华北和东北,合计占比超过 5 成;华东门店数量最多,华北单店 收入水平最高。谋发展,在新产品线积极探索基地模式 2019 上半年,公司借助一站式学习基地对产能扩张的新动能,在部分重点业务区域率 先实施从酒店式分散流动教学到“大工厂式”一体化集中教学的升级,同时拉升公司整 体的垂直一体化快速响应能力,推动公司向职业教育 3.0 的新阶段迈进;公司的一站式 学习基地利用率大幅提升,这是因为考研和 IT 培训等新业务天然有长期集中封闭学习 的需求,同时长周期的招录培训课程也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将为未来加大一站式学习基 地投资提供充足的业务量支撑,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需要酌 情加速。 管理:科技赋能垂直管理,快速响应市场 垂直化管理系统,上传下达注重时效 公司采用垂直化管理,总部和分支机构具有明确职能分工,总部负责研发、教师培养等, 各分支机构仅负责市场销售、学员服务和教学安排等,各分支机构灵活度高。总部可以 通过垂直化管理方式,迅速获取市场需求信息,然后安排授课教师,开班等系列流程。小前台,大后台,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公司的垂直一体化快速响应能力并没有因为规模扩大而降低,反而还在随着规模扩大而 提升,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独特的经营架构。一方面,一线的学习中心网络由功能 简单的网点所组成,由此网点可以自主管理,工作的自主性灵活性也很高,网点快速扩 张并不会导致整个经营体系的管理压力骤增。另一方面,总部及核心省市的中央指挥部 具有较高的管理规模效应和内部产业集群效应,这些效应可以基本抵消组织与产能扩张 对指挥系统的冲击。综上,招录行业自身具备需求分散的特点:招录子类目多、客户地理位置分散、招录公 告发布时间分散等(时间、地点、人),导致规模效应难以实现。中公教育经过 20 余年 的发展,在研发输出多元化、标准化产品,渠道遍布全国和垂直管理体系等方面建立了 坚实的基础,形成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的护城河。 如何看待公司的估值?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稳步上涨,截至 10 月 23 日,收盘价为 18.25 元/股,相对年初增长 172%,PE(TTM)为 70 倍,和 2019 年 3 月以来的平均估值水平基本持平。 相对其他教育培训类公司,比如 A 股的开元股份,美股的好未来和新东方,以及港股的 中国东方教育等,中公教育的估值水平处于中等位置,鉴于职教培训赛道政策风险小, 确定性高,以及公司在多年经验过程中积累的教研、渠道和管理的三重护城河,未来有 望获得一定估值溢价。 盈利预测看好中公教育凭借在教研、渠道和管理方面的综合实力,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打开业绩 空间。预计 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规模为 18、24、31 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为 63、47、36 倍,维持“买入”评级。 主要财务指标 总结:中公考研开班全部采用小班 38 人模式,公开数据显示公司现有 全职考研教师 1000 人+,预计未来会持续加大投入。 我们假设未来中公考研教师的 数量分别为 2000 人、3000 人和 5000 人,年化客单价假设为 1 万、1.5 万、2 万和 2.5 万,则未来公司考研业务有望达到 48 亿。 中公考研现阶段以“全直营+全职教师+全自研”模式大力开拓考研培训市场, 网点数量已经超过 500 家,全职教师规模破 1000 人,全职研发超 200 人。我们从未来市场率、产能及网点招生的角度测算其未来的营收规模,结合实际行业调研的结果,我们对中公考研的未来持乐观态度,考研是近几年的公司业务高增长点,预计规模可做到 40 亿+,成为公司业务支柱之一。来源:国元证券 宗建树,长江证券 赵刚
12月25日,界面教育获悉中公教育(002607.SZ)将旗下考研业务入驻淘宝,这是公务员考试培训主赛道之外,中公教育的新业务板块。“考研业务正在以每年200%的增速发展,这也是中公教育的又一增长线。想要继续保持这种高增长,必须要全力跑到线上来。”中公考研业务负责人刘俭对淘宝教育透露。目前中公考研主要从自营网站和1000多个线下教学点招生。该考研天猫旗舰店将和线下教学点全面打通,让考生一键下单后可以自选学习方式和地区。截至目前,沪江网校、文都教育、爱启航、精学教育、研途教育、新东方在线(01797.HK)等机构均已入驻淘宝教育,提供考研类课程。目前淘宝上的考研课程数量已达40万。据淘宝教育数据显示,过往一年,近4成考生在淘宝下单考研课。从今年的考研课程消费来看,山东省买课人数最多,其后是江苏、广东、河南和四川;买考研课的女同学占比达56%。目前2022早鸟考研课已售出数万套。
来源:证券日报中公教育集团CEO王振东尊敬的赵子忠副社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证券日报的邀请,也非常高兴能够借此机会向大家学习。今天的论坛有几个关键词:疫情、线上、线下、教育与资本、破浪与融合。接下来我的演讲将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展开,主要讲一讲四个问题:如何看待这场疫情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我觉得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年上半年大家也都看到线上教育风生水起、蓬勃发展,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在政策层面国家提出了六保,其中保基本就业排在了六保之首。前一段时间教育部也发了一个文件,力争在明年6月份之前要完成政策性工作。在资本层面,我看到最近一笔对教育领域的投资十几亿美金,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这些其实就是我们面临的千载难逢的机遇,那么挑战是什么呢?今年上半年很多线下机构日子肯定都不好过,我们都深有感触,对于很多内功不扎实的机构,疫情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年上半年中公的情况也不是非常乐观,大量的考试延后了、推迟了,可以看一看第二季度的财报是亏损的,但第三季度扳回来了。但是正是因为这场疫情的到来,更加坚定了我们做教育的初衷,坚定了我们对做教育本质的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机构迷失了,乱花渐欲迷人眼,开始急病乱投医,距离教育的本质越来越远。所以我觉得挑战是什么?就是能不能坚守我们做教育的初心。总体来说,我觉得大家还是要保持乐观的,因为逆风中更适合飞翔,通过这场疫情我们也看到到底是热爱教育行业还是为了赚快钱,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珍惜今天还留在你身边的这些战友们。通过这场疫情其实我们也看到企业内部运营的诸多不足和短板,才能迎头赶上。通过这场疫情把那些不太好好做事情,试图投机取巧的人淘汰出局,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良性的竞争状态,我们也更具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保持乐观、保持平衡的心态,做我们该做的,回归教育的本质,我觉得这是我们面对疫情、面对灾难、面对危机该有的基本态度。谈一谈我对线上和线下的一些理解,今年上半年线上确实是风生水起,做得非常不错,投资机构也非常关注,是不是线上取代线下成为了一种可能?我觉得距离还是比较远的。为什么这么讲呢?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相关的,中公做线上教育做得比较早,我们其实特别关注科技对教育的影响,2001年到2002年的时候我们最早开始对来不了线下开课的这些学员录光盘,通过光盘给大家补课,跟线上没关系,但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教学除了线上面对面的方式,还可能有其它的方式。2003年非典出现,我们开始基于56K猫、窄带技术,基于云压缩、图片压缩的技术开始了第一代的线上教学。到了今天的“双师”,中公在线上的技术可以说是非常成熟,但即使是这样,我们现在线上的营收占比也超不过百分之三十。为什么?还是刚才讲的,回到教育的本质,教育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老师和同学相互之间互动的过程,中公有一种课就是长线的封闭班次,老师和同学之间要在一块同吃、同住、同学习,可能在一个比较封闭的酒店,少则两三天,多则两三个月,考研可能半年时间,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试想一下,通过电脑、通过线上怎么解决?因为现在考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真的是特别刻苦、特别用功,巴不得老师二十四小时跟着他们,随时有问题随时问。所以为什么线下这种方式学生这么喜欢?因为更加有效,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我们线下收费的课单价一定是比线上高很多倍的,我们的学员是愿意为了更有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学产品付费,这是现在对于中公的特点来讲线上和线下的基本情况。单纯做线下当然也是有弊端的,今年的疫情当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因此我觉得只有线上和线下结合才是未来的趋势。很多人把线上和线下对立起来,我觉得现在还不太恰当,本质上线上和线下不是一对矛盾,只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适合哪种我们就提供哪种。对于偏远地区的,为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北京好的师资,我们采取双师的方式,但是有很多的学员是愿意通过线下的方式面对面来学习的,所以线上线下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互补的关系。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不管线上还是线下,产品和研发总是第一位的,离开了产品、离开了研发,纯粹谈技术、纯粹谈线上线下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下面谈一谈教育和资本的关系,大家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教育一定是个苦差事,别想着赚快钱。教育靠的是耐心、靠的是信心、靠的是坚持、靠的是毅力。对于资本来讲,可能需要快回报、高利润的回报,其实这就是一对矛盾,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就很关键。我觉得教育要借力资本一定要注意:首先三观要合,两家对教育的规律和本身要有基本的契合度,资本的进入和退出要符合教育的规律,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资本进来以后做什么,我觉得还是要把钱放在产品上、放在研发上、放在教学上、放在服务上、放在帮学员提高硬件软件的环境上,而不是打广告,不是搞人才挖角大战,不是纯粹为了买流量,你会发现风头过去之后一地鸡毛。所以说资本挺好的,但千万别用错,如果把资本用到真正助力教育的地方,我觉得这是资本的福报,也是教育的福报。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这次疫情终将会过去,但是未来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疫情,甚至比这一次疫情更大的危机一定在前方等着我们。我觉得这次疫情给到我们的启示仍旧是我们要回归到做企业的本质,回归到做教育的本质,回归到我们的初心,筑好护城河、练好内功。首先我觉得还是要明白我们做教育自身的定位是什么,好多的教育公司愿意把自己描绘成一家科技公司,中公从创业第一天开始始终是把自己定位为一家教育公司,我觉得这有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你是一家科技公司,你关注的重点、你工作的重心、你投入的方向一定是在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定是在技术产品的升级和迭代,反而忽视了教育产品的研发和教育教学服务方面的投入和影响。大家要注意,学生只有把题做对了成绩才能提高上去,特别是对于应试教育、职业教育、考试类教育来讲这是本质。做企业、做教育,创始团队也好、管理团队也好、经营团队也好,一定要老老实实在办公室待着,勤勤恳恳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做事。中公其实还是比较低调的,我们的高管很少参加类似的会议,为什么?因为企业的内部才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点,外部环境改变不了,你知道就行了,了解就行了,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企业的内部,踏踏实实地解决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问题,这是企业家应该关注的。勤奋很重要,人和人之间有差别吗?肯定有,但差别是不是那么大?你能说任正非先生、柳传志、马云是天才吗?但付出是有区别的,别人工作八小时,我就工作十五个小时,别人一周工作五天,我就一周工作七天,全年无休。所以这个时代谁也不比谁聪明,做教育培训要真正把我们的功力放在企业内部,不是混圈子、混人脉,所以不要太过于抱怨外面的世界,不要随大流、不要看热闹,多关注内部,内部才是根源。我觉得做教育要关注研发、关注教学、关注服务,民办的教育培训领域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我觉得现在最大的矛盾仍旧是我们的供给和学生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我们还不能给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个性化、更有特色的教育产品,这是最大的矛盾。做好这几件事恰恰就是我们做教育希望的,我简单地展开一下,谈一谈中国的教育是怎么做的,其实我们主要坚持的是四点:研发的专业化、老师的专职化、渠道的直营化和服务的精细化。研发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中公上下大概有四千多人的专职研发团队,每天针对一百多个考试的项目,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考试类别,几百个小的考试项目去做针对性的研发,这是我们的特点,但我觉得教育行业大同小异,认认真真做研发是王道,这种研发也是专职化、专业化、系统化和规模化的。师资团队的专职化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解决文化认同的问题,只有专职老师才能有基本的文化认同,才能传递我们的教育价值、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这是兼职老师做不到的。大家要注意,你的研发做得再好,兼职老师只会按照他自己的习惯去讲,这是最大的问题。渠道的直营化解决的是市场的问题,今年上半年疫情来了,有多少代理商跑路了?大家都能看到,直营团队基本上不存在这种问题,而且能够保证服务的高质量和工作的标准化。服务的精细化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我们的产品交付完了,课上完了,这个事是不是就结束了?我们要跟我们的学员、我们的客户做长久的朋友,就必须解决价值上的问题。当学员感受到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有一个团队、有一群人在为他坚守的时候,他的努力、他的心血、他的汗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他能看到希望、看到光明,这个时候价值认同就出现了,我们就能做永久的朋友。归根到底,一个教育企业能不能做好就是看你的创始团队、你的管理团队在产品上、在研发上、在教学上、在服务上到底投入了多少,一天有多少时间是在办公室里面,在我们教学产品的一线踏踏实实干事情,就取决于这一点。很简单,但我觉得也很本质。接下来讲一讲情怀,我觉得做教育还是要讲情怀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教育之所以能够走得这么远、做到今天这个规模,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起着根本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善良的人,就这五个字,我们把它描述得非常简洁,其实这就是我们做事情的起心动念。其实我可以告诉大家,很多的事情给我们这种启示。一件事情无论一开始有多艰难,只要起心动念是好的,是为别人考虑的,是为了服务别人、帮助别人的,不管这个过程有多艰辛,它的结果一定也是慢慢会变好的。如果你的起心动念一开始就是为了钱、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不管你一开始有多顺利,最后的结果一定会变得很糟糕。大家可以体会体会,起心动念很重要、发心很重要,就是还是要回到初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我们的客户、传递给我们的同事、传递给我们的社会,让人性更加温暖、让社会更加和谐。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我们要不忘初心,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正如刚才主持人所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踏踏实实地服务我们的学生,教育才有希望,中国才有希望。
记者 | 查沁君1中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初,教育部宣布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同比增加18.9万人。2020研究生招生总量突破100万人,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显著,2020年专硕招生占比超60%。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已达377万人,较2020年增长10.6%,报考规模呈现明显的逐年攀升态势。其中,山东、四川、广东、浙江等多地考研人数涨幅超过10%。考研规模的持续扩大,为考研培训市场带来发展机会。据易观分析4月10日发布《中国考研培训行业白皮书2021》(下称《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考研培训市场规模达112亿元,同比增长33.3%。预计未来三年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此外,名校研究生推免比例居高不下,往届生也争挤考研“独木桥”。据各院校研究生招生简章计算,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2020年计划接收推免比例均高达50%。以重点院校为目标的统考生考研压力日益加大。往届生备考人数及占比保持增长,个别院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已占约六成。双因素推动之下,市场对专业考研辅导及配套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行业巨头与小而美机构并存由于考研热的持续升温,一二级资本市场也对考研培训行业表现出青睐。一级市场方面,资本或押注于新鲜的初创企业,或偏好拥有了体系化的产品与清晰的发展模式的成熟企业。今年2月,由华夏桃李基金孵化的职业教育品牌“橙啦教育”完成6600万元Pre-A轮融资,该机构专注于考研、实用英语、职业成长教育等领域。2020年1月,万学教育获得安达富资本1亿美元D轮融资。二级市场方面,新东方(09901.HK)重返港股,开盘价报1381港元,成为港股市场首支千元股。新东方也在去年拆分大学事业部独立发展,进一步发力考研业务。中公教育(002607.SZ)自上市以来,受益于公考、教师及考研培训业务的快速增长,股价快速上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中国考研培训企业大致可分为四类:线上考研培训品牌、线下考研培训品牌、线上线下融合品牌(online merge offline)、线上与线下业务兼有品牌(online and offline)。其中,以传统面授课程为单一业务模式的多为区域型线下教育品牌,如易研教育、凯程考研等;全国性教培品牌已普遍发展出在线直播与录播课等业务,构成线上线下授课模式兼有的OAO模式,如文都教育。作为老牌传统线下考研培训机构,文都考研在业务开展上多借助加盟方式实现全国范围内扩张;教研方面,文都多以公共课单科名师为核心进行教学课程和教材研发。但由于文都在业务布局上重线下轻线上,因此疫情期间业务受到较大影响。2021年初,原属文都的考研名师纷纷出走,成为新文道考研讲师。新兴互联网考研培训机构以考虫为例,目前已形成公开课+系统班的业务矩阵,范围覆盖英语四六级、考研、公考等。考虫的考研业务以线上轻量级课程为主,师资力量、专业课覆盖有待进一步提升。采用OMO模式的考研培训机构以新东方+新东方在线为例。新东方在线于2005年开始布局考研业务。主要班型包括1V1定制、线上全直播+线下集训、小班面授等。其线上线下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场景融合、阶段融合。线上场景包括在线课程、题库刷题、背单词等功能,线下场景提供重难点答疑、模拟测试;线上阶段主要指春秋在线授课,解决下沉市场用户无法全程面授的痛点,线下阶段指寒暑假在中心城市进行集中面授或封闭训练。线上K12机构也切入考研培训。2020年10月,跟谁学(NYSE:GSX)宣布业务升级,将旗下K12业务合并至高途课堂,同时整合品牌资源,将加大投入全面聚焦于考研、留学、会计、公考等成人业务。易观分析认为,业务拆分重组、品牌独立后,跟谁学也将复制高途课堂的名师大班模式拓展考研成人业务。就目前来说,跟谁学成人业务岗开始起步,还需在师资、教研、产品服务等方面持续投入和打磨。《白皮书》显示,在品牌认知度方面,新东方考研、中公考研、文都考研分别以56%、36%、34%排名前三。考研用户更加偏好OMO授课模式根据《白皮书》对中国考研培训用户进行的问卷调查,考研培训用户集中在21-24岁,男生占比39%,女生占比61%。考研用户的专业分布上,经济学专业最高达18%、工学占比16%、理学占12%等。考研培训花费集中在3000-10000元,考研成功人群在培训班的花费投入,整体高于考研失败人群。提升学历是考研的主要动因,占比52%。报考瞄准重点院校,多数考生存在跨学校、跨地区报考情况,但对专业选择较为谨慎。《白皮书》显示,用户更加偏好线上与线下结合的OMO授课模式,且英语科目、强化班为培训刚需。时间有限、圈定复习重点和押题是备考生的主要痛点。在考研群体日益扩大的同时,用户需求也在发生快速变化。据易观分析调研问卷显示,21岁及以下的考研用户占比达到42%,“0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正逐渐成为考研主体。B站学习、互联网自习室等新形态的出现,以及罗翔老师的走红都显现出新生代用户在信息接收与获取方式、信息需求程度等方面的个性化。这些需求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单纯上课到综合服务需求。考研用户需求范畴不断扩大,过去主要以上课接受辅导为主,但在对考研相关信息的渴求下,用户需要包括院校信息、试题、复习方法甚至心理辅导在内的综合性服务。其次,从大班授课到个性化小班服务需求。过去考研辅导以大班授课为主,当前考研用户对考研辅导需求要求更高,对基于个人特点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日益旺盛。第三,用户触达场景多元化,时间前置。在当前用户触媒碎片化背景下,考研企业品牌信息从多渠道同时触达用户,信息繁杂难辨,考研教育机构需要提前布局,传递品牌,在用户心中建立印象,抢占市场。
来源:市值风云原标题:业绩大爆发?中公教育大存大贷,上演“清仓式”借钱分红:上市13个月分红29亿,三名实控人分走22亿 | 独立评级作者 | 虎猫流程编辑 | 小白3月10日,中公教育(002607.SZ)披露了2019年报:全年实现营收91.76亿,同比增长47.12%;净利润为18.05亿,同比增长56.55%,成绩亮眼。公司成立于1999年,在2018年11月借壳成功,登陆A股。在二级市场,截至3月23日收盘,公司总市值达1450亿,超过新东方(EDU)总市值。那么其前身亚夏汽车是如何沦落到卖壳的地步?中公教育的主营业务和经营模式是如何支撑千亿市值?靓丽的财务报表之下又是否隐藏问题?风云君为大家一一解读。一、亚夏汽车曾是一只壳股向中公教育出让此壳的是亚夏汽车,一家从事轿车销售、维修、驾训和保险经纪的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是汽车销售,方式是投资建设4S店,通过汽车品牌代理销售整车。2011年上市前夕,亚夏汽车已拥有轿车4S店33家,包括一汽奥迪、通用别克、一汽丰田、广汽本田等品牌,2010年的销量在安徽乘用车市场占比11.75%。IPO募集资金也主要是用于销售网络建设和4S店建设。2011年和2012年,公司分别新投资设立7家和13家品牌4S店,处于快速扩张阶段。2013年起,公司经营出现向下转折,瑞麒威麟两个品牌被停用,导致芜湖瑞麒威麟店停业,而且出现几家因毛利率下滑导致亏损以及销量未达预期的4S店。2014年,净利润首次亏损,公司称是受到宏观形势下行影响,汽车行业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同时受到互联网冲击。从全国轿车销量情况来看,2014年之后,确实出现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过全年负增长,行业景气度下降。作为应对手段,2015年起,公司对4S店的投资规模进行控制,开始向“轻资产”转型,同时提出了汽车融资租赁及典当业务、O2O汽车电商平台、汽车超市等多个新的发展方向。2016年,公司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募资9.7亿元,拟用于O2O汽车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汽车融资租赁项目及偿还银行贷款。讲故事容易,但数据是不会骗人的,我们从事后来看看公司的转型做得如何?整体上看,业务结构没有发生多大改变。先说营收主要来源的汽车销售业务,其收入在停滞三年后再次增长,但并非通过新建的O2O平台,仍然是传统的4S店销售模式。公司年报显示,O2O项目一直只是一个“饼”,实际未投入资金,直到2017年将其募资用途变更为融资租赁项目。那融资租赁项目如何呢?2014-2017年,汽车金融业务收入从578万增至5007万,年均复合增长率205%,增长不错,但体量太小,2017年仅占总收入的0.75%。而且与该项目投入对比就会发现,公司已经累计在该项目上投入5.89亿元资金,投资收益比太低。公司称这是由于汽车类融资租赁业务竞争加剧而未能实现预计收益。反正都是大环境的错,管理层已经“尽最大努力了”。上市后,公司的营业收入倒是还能保持增长,净利润却节节下滑。2011-2014年,净利润从9062万下滑至-5896万,即使后来有所恢复,却始终未达到上市当年的“峰值”。分析净利润组成会发现,去掉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和政府补助这类营业外收入后,2015年以来公司的盈利未因转型而恢复。说到底,还是亚夏汽车的盈利能力太差,汽车销售的毛利率从2011年的4.76%下滑到1%附近,数值之低难以覆盖其产生的各种费用。在行业增速下滑,转型又几近溃败的前提下,亚夏汽车的实控人选择卖壳离场,这样的故事在A股市场屡见不鲜。不信您往下看,如果不是卖壳,它上哪儿去赚这笔巨款?二、亚夏汽车金蝉脱壳,同时获得10亿现金此次借壳上市交易双方采用的是重大资产置换方式。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上市公司将拟置出资产与拟置入资产等值部分进行置换,接下来再对差值部分以发行股份方式进行购买。置出资产指亚夏汽车除保留资产以外的其他全部资产及负债,采用资产基础法估值为13.51亿,较账面净资产增值36.66%。置入资产为中公教育100%股权,采用收益法估值为185.4亿,较账面净资产增值高达17.53倍。看图说话更直观,置入资产的价值远大于置出资产,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增发股份才能体现新资产的价值。由于置出资产最终作价13.35亿,置入资产最终作价185亿,二者差额为171.65亿,因此按照3.66元/股的发行价,此次新发行股份46.9亿股。以为到这就结束了?当然没有。照上面那么换完,亚夏汽车的大股东啥好处没捞着还被稀释成小股东,谁愿意这么干?更何况人家还是手握“奉旨乞讨+永不退市+免死金牌”的A股上市公司“特许牌照”的老板呢?接下来给大家说说等价置换里边的门道。先来看交易前后的股权所有情况。上市公司原大股东是亚夏实业,持有1.53亿股,持股比例为18.61%。交易协商中公教育必须购买这部分股权,其中8000万股用置出资产支付,这样置出资产最终又回到了亚夏实业手中。而另外7270万股则由中公教育股东李永新以10亿现金购买。在交易前亚夏汽车曾进行分红3.2亿元,置出资产价格最终实际是10.15亿。以这个数字计算,中公教育获得亚夏实业8000万股的成本为12.69元/股,获得7270万股的成本为13.76元/股。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的股票均价为4.09元/股,这个价格相对亚夏汽车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溢价3倍。最终,亚夏汽车的大股东带着自己价值10.15亿的资产和10亿现金完成金蝉脱壳。要知道2011-2017年,亚夏汽车在长达7年的时间一共才赚到净利润3.03亿元!上市真香。不愧为一本万利的好买卖。说回中公教育。其实在借壳上市之前,曾于2015年和华泰证券签署《辅导协议》,拟在创业板上市。当时其披露的营业数据是这样的:2013年、2014年、2015年1-8月,营业收入分别是8.75亿、14.22亿、10.46亿,净利润分别是4855万、5025万、-6394万。而在这一次借壳上市之前,2017年相较2013年营业收入增长了近4倍,净利润增长近10倍,实力较2015年有了质的提升。此外,中公教育在置入资产时,承诺2018-2020年实现扣非净利润9.3亿、13亿和16.5亿,这也意味着其2018年净利润几乎要实现翻倍增长。如果未实现承诺,中公教育的补偿义务人将以注销股份、从二级市场购买股份等方式进行差额补偿。两年过去了,中公教育是否完成业绩承诺咱先不着急揭晓,先回到公司主营业务和经营状况上来。三、中公教育的主营业务在国内,教育培训行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根据受教育对象和内容分为学前教育、K12及素质教育、语言培训(出国留学)、职业教育等细分领域。公司所在领域是职业教育,主要服务对象是18~45岁的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和各类职业专才等知识型就业人群。同一领域的竞争对手有华图教育、粉笔公考、山香教育等公司。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横跨考试培训、学历提升、职业教育3大板块,全国拥有1104个学习中心和3.5万名员工。(一)产品介绍与兴趣培训、素质教育完全不同,中公教育的课程大多是以招录、获得职位为最终目的,目的明确。课程产品具体分为国家和地方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录、教师资格和招录等。1、公务员招录培训公务员考试是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录用考试。最早的公务员制度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而现代的公务员考录制度是在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后正式建立。传统文化中,“士农工商,学而优则仕”。由于工作具有较强稳定性、社会地位高,至今公务员在父母眼中几乎能排到最佳工作前三位。公务员整体招录人数持续增长,以国考为例,国家公务员招录人数从2008年的1.38万人增至2018年2.85万人。2019年招录1.45万人,人数减半,主要是由于国税和地税合并导致的岗位减少。而近10年的参考人数围绕100万上下波动,参考人数与公务员报考条件、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等因素相关。在本次疫情的影响下,国家公务员局已于2020年1月28日公告今年的国考将延期举行,具体安排还未通知。2、事业单位招录培训事业单位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大致分为三类:承担政府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事公益服务。在传统眼光下,事业单位虽比不上公务员的“金饭碗”,至少也是个“铁饭碗”。由于事业单位分省市进行招考,总招录人数数据难以获得,通过报考事业单位人数看,2013年-2016年2季度,总报考人数下降。这与2011年开始的事业单位改革相关,改革将在2020年底结束,将取消部分事业单位的编制,转为合同制,对于希望获得“铁饭碗”的求职者而言,事业单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3、教师资格和教师招录培训现在想当一名教师也不那么容易,首先得拥有教师资格证,这是国家层面的职业资格认证;在此前提下,再去参与上岗的选拔考试(教师招聘录用考试),这是当地人事主管部门组织的入编考试。2015年-2017年的平均招录教师人数约为37.7万人,高于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招录人数。4、综合序列综合序列包含除上述三大类核心产品之外的其他产品,包括医师资格培训、药师资格培训、考研培训等产品。5、线上培训公司授课方式分为面授培训和线上培训。线上培训是一种成本固定,边际成本低的开课方式,也是近年新兴的培训方式,收费较面授便宜很多。接下来看看各产品序列价格和收入情况。(二)分产品单价、培训人数、收入首先,我们将线上培训单独拿出来和面授对比。面授和线上培训价格差悬殊:2019年,面授培训需花费5360元/人/年,而线上培训仅582元/人/年。且面授培训的价格持续上涨,平均单价在过去5年增长了22.07%,线上培训价格则呈上下波动,未出现涨价趋势。2015-2019年,公司的培训人次从55.8万人/年增至328.8万人/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8%。其中,以线上培训学员的增速尤为突出,2019年已超过线下培训人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5.6%。由于面授的平均单价高,面授培训总收入仍远高于线上培训。2019年,面授培训收入80.84亿,占比88.1%;线上培训的收入为10.36亿,占比11.29%。除授课方式外,产品类别、课时时长、退费比例、是否住宿、班级人数都是定价时考虑的因素,课时越长、退费比例越高、班级人数越少且需要住宿,课程产品价格越高。接下来看看面授课中不同产品类别的情况,下表是2015年至2018年前4个月参与各类型课程的年人均花费。产品类别中,公务员面授课程的课程价格最高,超5500元/人/年,而教师招录及教师资格培训价格较低,约为2500 /人/年。从价格走势看,公务员序列的2019年单价较2015年涨幅12.4%,其他序列单价均有所下降。在2017年及以前,公司将线上培训单独列为一种产品,与公务员面授、事业单位面授等并列。自2018年起,分产品目录不再将线上培训单独列出。我们假设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和综合在线上和面授中收入占比一致,2018年和2019年分产品收入(面授课)可通过估算获得。2015-2019年,公务员序列从13.41亿增至37亿,年均增速28.9%;事业单位序列从2.47亿增至12.43亿,年均增速49.8%;教师序列2.01亿增至17.15亿,年均增速70.9%;综合序列2.24亿增至14.32亿,年均增速59%。四、经营模式及经营数据中公教育由鲁忠芳及其子李永新共同创立,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公考第一品牌。李永新毕业于北大,毕业不多久便创业涉足公考领域,他与母亲鲁忠芳可以说是现代公考的开先河者。早期,他自己也当过几年公考讲师,著有《李永新讲申论》、《李永新教你写申论》、《公考一本通》等书。那中公教育做对了什么,能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市值近1400亿的上市公司呢?(一)关键字:直营店、标准化、下沉首先,公司对分支机构主要采用公司制运营方式,而且早在2010年已经完成全部直营化管理。截至2019年底,公司直营分支机构已达到1104家,相较于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了57.5%,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而且已经下沉到地级市和县城。直营有它的缺点,那就是需要大量资金租用网点、管理费用高,2017年582家分支机构的租赁费用达1.72亿。但与直营相比,加盟会加剧店与店之间质量的层次不齐,尤其对于追求公平性的考试培训行业来说,质量低下的加盟店和素质不高的讲师会加大自砸招牌的可能。在直营模式下,经营目标、市场战略、服务流程和标准均为总部统一,背后至少有两个因素作为基石以支撑公司的标准化运营。其一,中公教育拥有自己的研究院,根据每年的招录政策和规模变动,对解读性文件进行研究,从而研发出标准化课程产品以及授课讲义、补充材料等辅助性资料。在研发出课程等产品后,公司会对教师进行课前培训,并出现第二个因素:拥有大量专职师资力量。根据以往披露信息来看,中公教育的教师多为全职教师而非外聘。上市两年期间,教师人数从2017年末2530人增至13475人,年均复合增长130.8%,每年教师都较上年翻倍。综上所述,经营数据反映出中公教育正在快速扩张。(二)提高培训学费的组合拳通过上文数据,我们了解到面授班的价格贵,每个学员平均需花费5360元/年(2019年),但是为何面授可以达到如此高价?难道是面对面教学成本更高?效果更好?这确实是部分原因,但风云君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有两大创收利器:酒店开班和协议退费。1、酒店开班—封闭式训练啥是“酒店开班”?在交易报告书中,中公教育展示了部分经典课程,风云君仔细研究后发现,以公务员招录培训为例,在公司展示的13种面授产品当中,仅有3种产品是纯走读形式,大部分产品或是走读+住宿,或是全程封闭式课程。而中公教育在开展这种需要住宿的课程时,是租用酒店来开展课程,也就是酒店开班。2015年至2018年1-4月,临时性酒店租赁场地面授班培训收入占中公教育当期面授班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31%、90.19%、92.87%、93.54%。酒店开班对机构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这类考试是有固定时间的,参与培训的学员人数具有季节性,有人提前1年开始备考,有人搞3个月突击,酒店开班具有租赁教室等固定教学场所不具备的灵活性。其次,也是风云君认为更重要的一点,这样做可以大大抬高收费。来看看数据。纯线上协议班定价一般不会超过1.5万,而包含住宿(封闭特训)的课程则很容易达到3-5万元一期。下图是两种课程产品,2.88万和1.5万的课程差别只在于4天小班课,但是价格高出1.33万,这样的1对6面授课平均每天需要花费3325元。下图是85线上课时+12天面授小班课程(考试岗位不同,价格有小幅出入,但定价原则是一致的),可以达到4.38万元一期的收费,与上图纯线上课程相比每天面授课需花费2400元。总不会有人反驳酒店办学成本高,所以收费高吧?事实上这样的酒店办学,每天每位学员的成本在120~140元,与每天三千多的学费比起来实在算不上什么。贵吗?肯定贵。但是学生跟女人的钱一样好赚,况且如果培训机构告诉你考不过全额退费呢?2、协议班—不过退费早几年还有媒体报道这类几万元的“天价培训班”乱象,现在看来,“保过班”、“协议班”这样的课程已是行业常态,即学员与机构签订考试不过退(部分)费用的协议。公司协议班的收入确认是在完成培训服务时,先确认不予退费部分为收入,如果学员考试通过则再确认剩余费用。因此,在其他公司为了贷款焦头烂额的时候,公司账上已经拥有大量预收账款,自然不愁发展直营店的资金投入。先一起来看个价目表。同样的课程,是否签退款协议下的报名费差别很大,10天10万的VIP课程,协议价格2.98万,不过全退;非协议价格1.38万。对公司而言,虽说是全部退款,但会收取额外的学杂费,一般定在数千元(但远低于非协议价格),可以保证不会亏本。以下图为例,这样一期课程价格为3.58万元,不过考试全退费,但要另收3千元学杂费。对学员而言,上同样的内容,协议班的确贵了不少,如果考试没过,收取的学杂费远低于非协议价格,实际更省钱;如果考试过了,多花点钱也是值的。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给学员迷得是五迷三道:贵是贵,可封闭式培训说不定效果很好呢?万一他们在酒店传授考试秘笈呢?竞争者都在上课,不报会落于人后吧?反正实在过不了还能退费!那就只能咬咬牙,找三姑六婆借点钱,报吧!至于如此昂贵的课程效果是否物有所值,只能说见仁见智。而之所以这种方式能够大行其道,或许根源还是供需关系极度不均,万人走独木桥。五、财务分析通过上文经营分析,常看风云君的老铁们大致也能猜到这家公司财务不会差。接下来,我们将它的财务数据与老对手“华图教育”对比分析。说起华图教育,是个“实惨”的代表。其进入公考培训这一细分赛道比中公教育晚两年,但早在2012年就开始谋求上市,A股IPO、借壳、港股IPO试了个遍,7年内6次冲击上市。最新进展是,华图教育的子公司于2019年11月22日成功收购上市公司山鼎设计(300492.SZ)30%股权,目前已成为山鼎设计的实控人,但暂未出现教育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的行动。(一)成长性和盈利能力2015-2019年,中公教育总营收从20.76亿增至91.76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保持高速增长。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是量价齐升带来的结果:一方面是由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和教师招录/资格证参考人数增长,另一方面是(面授)平均课时单价有所提升,涨价也是同行业普遍存在的。相较之下,华图在2015年的营收与公司相比已存在差距,近年来增速也相对较低,导致差距逐渐拉大。一方面是由于华图的定价比公司便宜,下表显示2015-2017年两家公司主要产品系列的单价;其次,华图的面授班中,协议班占比低于中公教育,上文讨论过,协议班是引导学员缴费一大利器;最后,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华图也相对较低,因此可谓是全盘落后。再来看盈利能力。中公教育的毛利率稳定,2015-2019年从60.2%小幅下滑至58.5%;而华图教育的毛利率在54.6%-61%之间波动,近两年略低于中公教育。双方毛利率的差别不大,但从净资产收益率(ROE)来看,中公教育的盈利能力明显强于华图教育,且中公教育ROE在2019年有大幅提升,高达52.6%。华图教育的盈利能力其实也不赖,2015-2017年净利润从2.11亿增至3.75亿,年均增长33.3%。奈何对手太强,同期中公教育净利润从1.58亿增至4.03亿,年均增长59.7%。而且公司自2018年借壳上市以来,更像开了挂一般,超额完成业绩承诺,2017-2019年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达111.6%。(二)研发与销售费用该行业的研发主要针对是课程设计、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讲义等进行开发,目前中公教育拥有专职研发人员超2千人。随着收入规模扩大,中公的研发费用亦稳定增长,从2015年的1.52亿增至2019年近7亿元,研发费用率保持平稳,约为7.5%。华图在研发方面的开支远低于中公,2015-2017年在0.63亿上下,且费用率持续下降,2017年的研发费用仅占总收入的2.72%。相比之下,中公教育对研发投入的绝对值远高于华图教育。再来看销售费用,现在的培训机构销售费用高已经不是新鲜事,公司销售费用主要由职工薪酬和市场推广费用组成。截至2019年底,公司拥有客服人员4132人以及市场人员1.13万人。在销售费用方面,两家公司倒是非常默契,销售费用在总收入占比差别不大,在16%~21%之间波动。由于中公近年业务扩张很快,销售费用绝对值增长也比较快,2019年销售费用达14.8亿。(三)橘枳形似味不同上文提到,为提高学费,中公教育祭出协议退费和酒店开班的组合拳。作为竞争对手,华图教育也不是傻子,想不出好点子现成的作业也不会抄吗?为什么差距持续拉大?这主要跟收入构成有关系。中公教育借壳成功后未披露普通班和协议班的收入贡献,2017年,超过72.7%的收入来自协议班,较2016年收入贡献提高14.74%,如下表:2018年前4个月,协议班收入贡献70.65%,虽然较2017年有所下降,但各类考试时点的确定性决定了中公教育收入通常在三、四季度集中确认,2018年4月底,46亿预收账款中,84.22%预收款来自协议班。而反观华图教育,2017年,6成以上的收入来自普通班,2015至2017年各年,协议班收入贡献均低于中公教育20个百分点以上,如下图:越贵买的人越多?风云君猜这跟考生购买时心里有关?大家平常买东西的时候通常关心大多数人的选择,更何况是抢铁饭碗这么严肃的事。风云君猜测只要告诉考生,“70%以上的考生都选择协议班”,那购买热情只能有增无减。(四)大存大贷是否合理?接下来看看公司资产负债情况,资产负债率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公司存在大量预收款项,直接看看资产负债简表。2019年末,中公教育账上拥有27.24亿货币资金、17.54亿理财产品、19.26亿债权投资(定期存款),其中有15亿债权投资为受限资产。负债端,公司的短期借款高达28.67亿,占总负债43.9%,这使得2019年的财务费用达到2亿元;预收款项为26.34亿,占总负债40.3%。其实在借壳上市之前,公司几乎不向外借款,2015-2018年4月期间,每年短期借款金额不超1亿元。而上市后,账面富余的现金搭配高额有息借款,出现大存大贷现象。当然,大存大贷不意味着公司一定就有问题,许多公司在快速扩张时也容易引起这种财务现象。但问题在于,中公教育的扩张似乎不需要高额借款支持。首先,公司账面不缺钱。2018年,公司一股脑购入18亿元银行定期存款,这些存款悉数于2021年到期,也就是3年期,利率3.85%到4.30%不等。其次,公司扩张直营网点主要是经营性房租、人工支出,经营现金流足以覆盖,2018年,经营净现金14.08亿元,2019年,经营净现金24.74亿元,压根不缺钱。投资活动除了不停的购买和赎回银行理财,主要是几座在建大楼工程支出,现金流量表2018、2019年“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出”合计9.83亿元,28.67亿元短期借款怎么看怎么多余。而且公司账面现金状况压根不需要短债长投。最后,银行借款缺乏经济性。根据年报,中公教育2019年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1.08亿元,2019年年初短期借款16.07亿元,2019年年末短期借款28.67亿元,据此估算的短期借款成本4.83%(1.08/((16.07+28.67)/2)。估算的短期借款成本均高于上述3年期18亿任意一款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息借钱,低息存款,显然不合常理。那28.67亿元短期借款究竟用来干什么?(五)28.67亿元短期借款居然全部用来分红?!随2019年年报披露的还有中公教育2019年的分红方案,现金分红14.8亿。这更说明公司不差钱了。实际上,中公教育2018年11月借壳上市以来,13个月累计分红2次,合计分红近29亿。2018年分红金额占净利润比重123%——也就是说,把以前赚的钱也拿来分了。2019年分红金额占净利润82%,基本也是分光吃尽的感觉了。但有没有同志发现,两年分红金额几乎和短期借款相差无几?难道借钱是为了分红?按照风云君的猜测,是的。这事他们还真干得出来。2018年末,中公教育账面货币资金加上理财产品共计29.02亿元,这里已包含当年新增的16.07亿元短期借款,如不借款,可随时动用现金不足13亿元。而2018年计划分红14.18亿元,如果不借钱,账上可动用资金不足分红,即使勉强凑够账上也1分钱不剩。看现金流量表更为直观:2019年末也是同样的道理,同时2019年又要偿还2018年短期借款,还想继续分红,所以陷入越借越多的尴尬境地。分红都分给谁了?中公教育前10大股东持有股数占比高达88.51%,而自然人鲁忠芳、李永新、王振东三人合计持股75.32%。鲁忠芳、李永新母子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振东是公司法人兼总经理。按持股比例,3人累计可获得分红21.83亿元。这么算下来,28.67亿元短期借款利息高一点,损害公司利益,似乎也说得通。另一方面,待执行完2019年分红计划后,中公教育累计未分配利润余额5.67亿元,说是“清仓式分红”也不足为过。实际控制人缺钱吗?从质押情况来看,鲁忠芳持股41.36%,累计质押占比为15.68%(2020年1月2日),李永新持股18.35%,质押比例为65.25%(2020年3月12日),看起来似乎不那么缺钱。结语在我国传统观念下,公务员、事业单位、老师都是好职业,经济不那么景气的时期,更多人会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岗位。除此之外,人才选拔标准提高,导致考试难度不断增加,迫使参与培训人数增长。考得越难,培训机构的生意越好,这也是目前的大势所趋。从财务数据上看,中公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业绩连续两年爆发是不争的事实。风云君试图找到公司近两年高速增长的内在逻辑,目前看来,协议班的高收费、高收入比贡献以及用户购买心理可能算一个合理解释。关于增长逻辑,风云君们还展开了一场讨论:有同事认为,中公教育是行业龙头,最有竞争力的对手华图教育近些年一直忙着上市,难免分心。而中公教育借壳成功后,没有思想包袱,天时地利,业绩撒开脚丫子狂奔也合理。但也有同事觉得,如果仅靠渠道下沉、大幅增加分支机构、大幅增加员工人数、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就能轻而易举的业绩大爆发的话,那所有的企业都很容易成功。不过,在公司连续两年业绩大爆发的背景下,宁愿借钱也要清仓式分红的操作,难免令人心生疑虑。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来源:投中网中公教育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83.65%;归母净利15.54 亿元,同比增长233.58%,承诺的业绩对赌目标均已超额完成,其股价已经从借壳重组时的3.68元/股,上涨到目前的37元/股,市值从500亿飙升至2000多亿元。中公教育的主营业务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及教师招录培训服务,公务员招录面授培训是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据2019年年报显示,公务员序列产品的营业收入为41.71亿,营收占比达45.46%。而公务员面授培训教学的一个特色模式就是 “协议班”, 中公教育如何凭借这张王牌收获了大量的可支配资金?面对教培行业的爆雷质疑,中公教育也遭到大量拖延退款和学费贷的投诉,这将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品牌危机呢?前景决定市值根据戈登模型来看,未来长期具有涨价能力的强品牌消费品,理论上应该享有更高的估值。良好的市场前景是影响中公教育估值的重要因素。公考赛道是一条需求旺盛的老赛道。面对疫情打击,今年的毕业生追求稳定职业的心态更加迫切,国考报名再度迎来“小高峰”。另一方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衡量因素。中公教育的净利润增速虽然有起有伏,但总体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早在2017年,中公教育就以21%的市占率在公务员培训这个细分领域稳坐行业老大的位置。伴随着参培率和市占率的提升,中公教育公务员序列的培训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09 %。中公教育面授培训的平均单价从2015年的4391元涨到2019年的5360元,再次展现了中公品牌在这一领域的龙头效应。“协议班”带来现金“协议班”,是指报名前向考生承诺 “不过退款”,如果考生没有通过考试,则扣除部分费用或者直接100%全额退款。公考招录比例低,协议班的出现可以打消学员报班时的心理顾虑,从而提高参培率。在中公教育的官网上,各种考试的冲刺协议班赫然在列。公职教育的其他一些线下机构也有这种模式的协议班,例如华图教育,但华图的协议班的营收占比比中公低20%左右。图源:中公教育官网截图北京师范大学的沈同学认为协议班挺好,“就算没通过也不吃亏”。所以2018年初她和中公教育签订了“缴费5.8万为期2周”的“全退协议班”,食宿也都包含在这笔费用中,但直到6月中旬,她才收到退款。这种 “预付费”模式为中公教育贡献了大量的可周转资金,2017年面授协议班的营收占比高达68.8%。据了解,协议班的退款周期是30-45个工作日,这意味着学员从报名、参培,到获得考试结果,最后申请退款会经历两个月到一年的时间,这期间中公教育有大量现金“躺”在账面上。在2019年年报中,中公教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度增加10.67 亿元,同比变动75.72%,并且这一增长主要是因为主营业务的收入增长;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度增加22.30亿元,同比变动94.45%,主要是受益于2018年度理财到期赎回。正因为很稳定持续的现金流,截至2020年10月,其拥有货币资金50亿左右。在委托理财方面,2020年交易性金融资产约41.23亿。然而,在可动用货币资金非常充裕的情况下,中公教育还在不断借钱。截至2020年9月,债务达26.4亿元。那么,借钱是为了公司的发展吗%3F中公教育曾遭到深交所针对现金分红方案的问询,要求说明短期借款余额28.67亿元,却拟用80亿元闲置自有资金理财,并且现金分红金额近15亿的原因。协议退款和学费贷藏危机近来,教培机构频频爆雷,即使老牌教培机构也难逃一劫,疫情只是导火索,究其原因,终究是自身有病。如因消费贷而爆雷的韦博英语,还有近来受疫情影响资金缺口达5000多万的优胜教育,突然断掉的现金流成了击溃企业的蚁穴。有了资本的助力,中公教育也在不断地逐渐壮大版图,2020上半年,中公教育网点数量较2019年末增长21%,员工人数增长19%。11月24日,中公教育拟募资60亿元,用于怀柔学习基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明显怀柔基地是针对封闭式管理的协议班而建设,但是中公教育如果不注意处理“协议班”所带来的声誉危机,能否够获得预期效果未知。但一旦流动资金短缺,协议班学员的退款就可能出现大批量拖欠的风险,品牌选择的倒戈为竞争对手侵吞原有的商业版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职业教育行业竞争中,企业品牌知名度是影响学员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声誉也相当重要。根据艾瑞咨询,教育行业用户信任的广告信息来源中,熟人推荐占据近四成。延庆选调生小陈之所以选择中公协议班,是因为它“名气更大”“被上届学长推荐”。 但是,今年7月中公教育曾因“退款纠纷”的投诉量太高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点名。事实上,目前中公教育的口碑却遭人质疑,网上负面评价主要围绕“协议班退费难”和“霸王条款”的问题,此外,“协议班” 较低的通过率也加剧了学员的负面情绪。沈同学说:“我们一起报中公教育的同学都没有考上,而且老师也不以学生通过率为业绩指标,那用什么保障通过率呢?”图源:黑猫投诉平台截图在众多针对退款的投诉中,中公教育“0元”“理享学”产品也是一大隐患。这是由中公教育联合上海贝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理享学”运营主体)共同推出,中公以0元授课的形式帮助用户贷款,在借款期间内归还本金就可免息,如果逾期年化利率是6.6%。这种看似完美满足教培机构、学员和金融机构三方需求的产品,实际上利用资本杠杆转移给了消费者,难保不会被骂 “搜刮年轻人血汗”。图源:黑猫投诉平台截图长期以来,华图教育与中公教育两家公司竞争十分激烈。业内人提及,由于其股权关系复杂,华图教育几次寻求上市未果。虽然中公教育目前占据了公职教育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但从华图教育投诉者的诉求来看,对手华图的口碑稍好一些,目前中公教育有1823条用户投诉,同一赛道中,华图教育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是214条,毕竟华图教育给学员承诺的退款时间是10个工作日,少于中公教育承诺的30-45个工作日。而这条赛道上,另一致力于线上的教育机构粉笔公考的口碑明显更胜一筹,得益于高性价比和优质教学,粉笔公考在年轻人中渐获名气。已经“上岸”的2019届公务员小刘提到,在校的同学们很多选择粉笔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