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上半年营收36亿,布局考研、IT培训,中公教育要做全链条职业教育维也纳

2019上半年营收36亿,布局考研、IT培训,中公教育要做全链条职业教育

图片来源:摄图网芥末堆 8月21日讯,近日,中公教育(SZ:002607)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今年2月21日,亚夏汽车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中公教育”,正式登陆A股市场。根据财报,中公教育报告期内营收36.37亿元,同比增加48.79%。中公教育财务状况根据财报,报告期末,中公教育实现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长132.1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76%。中公教育分业务营收状况根据财报,报告期内,中公教育教育培训收入为36.12亿元,同比增长48.02%。在分产品收入中,公务员招录面授培训业务仍为主要部分,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8.1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50%。此外,综合面授培训、教师招录及教师资格面授培训、线上培训、事业单位招录面授培训分别占总营业收入的19.30%、12.22%、11.89%、5.9%。值得注意,线上培训业务和综合面授业务同比增长最多,分别增长205.94%和89.34%。线下面授仍然是中公教育主要教学形式。根据财报,中公教育面授培训收入为31.68亿元,同比增长38.02%。直营分支机构为880个,同比增长25.53;员工人数为30790,同比增加19.72%。报告期内,累计培训人次达178.90万,比上年同期的123.93万增长 44.35%。 其中,面授培训人次为93.09万,比上年同期的71.17万增长 30.80%;线上培训人次为 85.81 万,比上 年同期的 52.76 万增长 62.64%。公务员序列的培训人次并未因招录形势剧烈波动而减少,依然增长了约10个百分点。以公考业务起家,中公教育业务范围早已不局限公考领域。中公教育服务人群涵盖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和各类职业专才等知识型就业人群。财报提到,大学应届毕业生为中公教育最活跃的用户人群,考研和职业人才训练的潜在市场最大,向前可延展至18岁以上所有在校大学生,向后可拓展至35岁乃至45岁以内的整个知识型就业人群。在报告期内,中公教育对考研及IT培训等新品类进行了投资。在本报告期内,新业务所在的综合序 列营收同比增长高达89.43%。此外,在职报考学习人群快速增加,也推动中公教育线上培训序列营收增长。财报提到,报告期内,中公教育线上培训收入4.44亿元,同比增加205.94%。从公考培训起家,逐渐覆盖至整个年龄链条的职业教育培训,这是中公教育想要讲述的职业教育故事。

猜电影

中公教育:考研辅导和IT的收入合计约占综合序列收入的5成左右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3月23日讯,有投资者向中公教育提问, 其他综合序列中IT同比增加超过300%,考研同比增加超过100%,综合增速却只有75%,请教一下考研和IT的收入占比,谢谢公司回答表示,除了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训练两大板块的新业务之外,综合序列还涵盖了综合类招录各子门类的业务收入。2019年,经过快速增长之后,考研辅导和IT的收入合计约占综合序列收入的5成左右。感谢您的关注。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哀溺

中公教育旗下考研业务入驻淘宝

12月25日,界面教育获悉中公教育(002607.SZ)将旗下考研业务入驻淘宝,这是公务员考试培训主赛道之外,中公教育的新业务板块。“考研业务正在以每年200%的增速发展,这也是中公教育的又一增长线。想要继续保持这种高增长,必须要全力跑到线上来。”中公考研业务负责人刘俭对淘宝教育透露。目前中公考研主要从自营网站和1000多个线下教学点招生。该考研天猫旗舰店将和线下教学点全面打通,让考生一键下单后可以自选学习方式和地区。截至目前,沪江网校、文都教育、爱启航、精学教育、研途教育、新东方在线(01797.HK)等机构均已入驻淘宝教育,提供考研类课程。目前淘宝上的考研课程数量已达40万。据淘宝教育数据显示,过往一年,近4成考生在淘宝下单考研课。从今年的考研课程消费来看,山东省买课人数最多,其后是江苏、广东、河南和四川;买考研课的女同学占比达56%。目前2022早鸟考研课已售出数万套。

中公教育:职业培训行业龙头教师考研再添双引擎

东兴证券发布中公教育的研报指出,作为职业培训行业龙头,看好公司立足研发优势实现多领域规模化发展,以及教师培训及考研辅导业务的增长空间,预计公司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7 ,25、34亿美元,对应EPS分别为0.27、0.40、0.56元。当前对应对应2019-2021年PE值分别为73、50、36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来源: 证券时报网

君知之乎

「路演」中公教育:以考研辅导为首的学历提升板块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全景网3月23日讯 中公教育(002607)2019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3月23日下午在全景网举行。董事兼总经理王振东介绍,以考研辅导为首的学历提升板块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这是由考试的知识内容难度高、招录人数持续增长和报考人数快速增长等市场基本因素决定的。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新模式打样,公司的考研辅导业务已经进入规模化快速增长的轨道,将带动全行业向新模式转型,不断做大赛道规模。研究生扩招和专升本名额提升都将长期持续,这一方面呼应了持续20年的大学扩招政策,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又通过应用型硕士等强有力的高品质职业教育,实质性落地了国家做强职业教育的政策方针。(全景网)更多详情,请点击: http://rs.p5w.net/html/119572.shtml

多巴胺

中公教育半年净利润大幅增长,将加速扩张考研和IT教育业务

记者 | 司雯雯1以公务员培训服务为主的中公教育(002607.SZ)正加速扩张业务版图,考研及职业培训等多品类业务跃升为新增长点。中公教育在8月19日公布2019上半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其2019年上半年营收36.37亿元,同比增长48.79%,净利润为4.93亿元,同比增长132.18%。中公教育成立于2010年,主要提供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服务。作为中公教育三大主要业务,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录、以及教师资格面授培训在2019上半年依然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收入占据总营收的67.67%。值得一提的是,其核心业务并未受机构部制改革影响,反倒有所增长。2019年公务员国考招录收缩近4成,省考招录缩招四分之一。在此背景下,其公务员招录面授培训人次增长近10%,单价较去年同期提高15%,由此带来收入同比增长26.32%达18.18亿元。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公教育直营分支机构的扩张。报告期内中公教育新增179个直营教学点,同比增长25.53%。直营分支机构数量增长,也带动教师招录及教师资格面授培训业务的增长。2019年上半年,该项营收为4.32亿元,同比增长52.18%,占总营收的11.89%。在挖掘原有业务市场的同时,开拓新业务品类成为中公教育发力的重点。中公教育在财报中表示,过去半年内,他们对考研和IT教育等赛道战略新品类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新业务的市场反馈不错,表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综合面授业务营收为7.02亿元,较去年同期提高89.43%,在总体业务比重中提升近4个百分点,占比达到19.3%。之所以能迅速获得增长,主要因为复制了主业的经营方法,特别是在研发、师资,以及精细化运营等方面加重投入。在开拓新品类之外,增设线上培训服务是中公教育扩张业务的另一举措。2019年上半年,其线上培训人次为85.81万,占总培训人次(178.9万)的48%。这一数字也较去年同期(52.76万)相比,增长了62.64%。线上培训业务的营收因此也有超过2倍的增长,达到4.45亿元,甚至超过教师招录面授培训业务的收入。中公教育在今年二月登陆A股后,它与非学历职业教育领域的另一龙头企业华图教育渐渐拉开差距。无论是开发下沉市场,扩展新品类,还是发力线上培训,中公教育都在尝试在“双雄局面”中占得更多赢面。从上市后的表现来看,中公教育已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在对赌协议中,公司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数应分别不低于9.3亿元、13亿元及16.5亿元。2018年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其总营收为62.37亿元,净利润为11.53亿元,同比增长119.67%,已完成业绩承诺。不过,扩张带来的营收压力也值得关注。报告期内,中公教育的营业成本为15.45亿元,同比增长41.58%。其中,为丰富产品品类,研发投入上涨明显:研发人员数量增至1946人,同比增长44.15%;研发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49.38%至3.04亿元。面对每年净利润提高近4亿的营收目标,中公教育还需要开拓市场空间以保持高速增长。“公司新的增长愿景已延伸到了整个知识型人群的职业教育培训领域。”中公教育在财报中表示。借助新品类业务的快速增长,中公教育进入全面扩张时代,但业务版图扩张能否为其带来如期盈利,还需市场验证。

斗青春

中公教育李永新:疫情下一定不要悲观!创业要看缘分,也要幸福

4月28日,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在直播平台上进行了主题为《后疫时代的就业、创业及考试》的分享。以下为经《教培校长参考》整理的演讲内容:01疫情带给我的三点体会这次疫情,给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带来了很深刻的变化和影响,把全民都变成了大厨,把公务员都变成了门卫,把老师都变成了主播,只有孩子们依然是神兽,以前玩个手机和Ipad,还躲躲藏藏的,现在都是光明正大兼一本正经的,说正在上课。坦诚地说,这次疫情的代价是巨大的。(截至今天)全球超290万例确诊,累计死亡逾20万例,我们一名高管和美国的金融公司交流,他说美国经济形势的严峻程度,都不能说是recession,只能用depression来形容,他解释说recession叫衰退,depression叫大萧条。回到中国来说,我们一季度出现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负增长。前几天很多评论说这是人类的“至暗时刻”,灾难的确深重。但这次疫情,也给我带来了三点不太一样的体会:一定不要悲观 要往前看我们承认,新冠疫情确实惨痛,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少见的灾难,但请大家一定不要悲观。从历史上来看,比这次疫情灾难惨痛的事比比皆是,1918年的大流感全球死亡人数超过2000万人,当时候世界总人口不过17亿人左右,即不到20人里就有一个人因瘟疫死去,可想而知这场灾难有多么悲惨。一战1000多万人丧生,二战初步统计超过7000万人死亡,这些都是人类历史的悲剧。不管经历过多少苦难,人类的历史都是在向前走的,而且和历史对比,这次疫情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惨痛。所以我们不要一味沉浸在悲观情绪中,我们还要往前看。积极乐观,看到危机相互转化带来的机遇乐观,是我们对待事情的基本态度。2003年非典的时候,培训机构都没法上课,中公教育就开启了线上音频教学+PPT讲解的形式,同时向学员出售光盘。从3月份到7月份,4个月的时间,我们抓住了公司成长的关键机遇,实现了中公教育的第一次发展。很多企业和个人,在面对灾难时都是积极乐观的,在互联网时代,更是会用讨论和调侃去消解一些过于负面、沉重的情绪,尤其在疫情后期,我们更需要有一些乐观精神,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企业的特点,看到危机相互转化带来的重大机遇,去挖掘发展的机会。京东是2003年非典以后发展起来的,阿里坦诚地讲也是2003年以后发展起来的。2003年我们中公抓住了机会,今年对我们来讲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也一定会抓住机会,想办法创造好的发展机遇。平常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儒家讲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道家讲福祸相应,所以不要对祸有过多的担忧,因为它有可能是福的转化。佛家讲遭受的灾难,就是把千百年前的孽消掉了,这是一件好事。创业20多年,我有深刻的体会。一开始我想的是不悲观,是积极乐观,到现在则是认为平常心很重要。如果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处变不惊,处惊不乱,处忧不乱,尤其是处喜也不惊,那就是一种真境界。“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保持一种平常乐观心态,是我们看待事物最高境界,以后我们可能会在人生中面临比疫情还严重的事情,甚至有些事情不是社会全体的,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可能是极为严峻的,这个时候怎么面对,我觉得平常心非常重要。所以不管疫情怎么样,我们还是该干嘛干嘛,要充满自信,迎着阳光,围绕到底是就业、创业,还是考试,这些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开启新的一天。02给准备创业朋友们的四个提醒创业的三组数字关于创业,我要给大家举三组数字。第一个是1%,说的是创业成功的概率为1%左右。1999年,我在北大毕业后开始创业,那时候媒体报道的学生创业公司大概有几百家,到现在21年过去了,真正活下来的估计不到1%,所以创业的成功概率是非常低的。第二个是30~40岁。从统计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创业在30岁~40岁之间成功的概率比较高,如果你现在只有20几岁,那么你离成功创业的概率就相对较低。第三个是10年。创业平均成功时间在10年以上。所以是不是适合创业,要不要创业,大家需要结合上面的数字,结合创业的成功率,自己认真思考把握。创业要看缘分坦诚地讲,创业是要讲一定缘分的。没有特殊机缘,仅凭一己创业执念的同学,去创业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举个例子,我大学临近毕业时,并不是想去创业的。我和很多应届学生的想法一样,想保研。现在看来,我不认同当时自己的想法,但在那个时候,我确实只想继续读书。巧的是,我同寝室的一个同学也想保研,但保研名额只有一个,所以当时我选择了退出。因为读不成研究生,我无路可走才走上了创业这条路,某种意义上我是被同寝室的哥们逼出去创业的。有意思的是,我这位保了研的同学,最后在北大读了硕士又读了博士,本来想去政府,却没有特别好的岗位和机会,最后他又毫无悬念地到中公教育做了副总裁。但成功背后,创业初期的压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在我创业初期,同学们有的去美国读书,有的去中央部委工作,而我处于社会最底层,从1999年到2002年大概3年间,我吃不上饭,1.6元一份的炒饼都吃不起,一天5块钱的伙食费都很难保障。没法见同学,心里也是有落差的。如果不是机缘使然,创业的热情可能很快就会被压力打败,一定要非常谨慎,而且我也不建议没有特别机缘巧合的同学去创业。创业也有幸福当然,说句心里话,创业也有幸福。什么时候最幸福?我觉得和学生在一起是最幸福的。所以当有人说羡慕我的生活的时候,我都会坦诚地讲,我反而非常羡慕创业初期的小伙伴们。创业初期你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天天和学生们在一起。而我现在给老师上课、跟核心团队做研发交流,想给学生们上次课是非常艰难的。为什么我会觉得跟学生在一起最有幸福感呢?还是举例来说吧,2006年左右,我在北大西门外面的邮电养老院给学生上课。中午我去一个小餐馆吃饭,点了一个8块钱的鸡蛋西红柿面,结账时候,老板说不用结了,刚才有个人给结了。我就很纳闷,但是我一想肯定是某个学生给我结的帐。下午上课的时候,我就告诉大家我特别感谢这个学生,因为是他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生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我觉得人生就是不断反复地在感动和被感动的过程当中追求情谊的无价。我特别感谢这个学生,我想说如果有机会我要请你吃大餐,如果要在这个大餐上加一个数量我希望是一万次。今天,我也利用抖音这个平台在全网发个公告:我希望当年的那个学生能够联系我,我特别希望见见你,请你吃顿饭。是你当时鼓励的感动之举,让我们这些所谓的北大的铮铮男儿有了口饭吃。当然我们也没有辜负你代表的很多学生的期望,我们也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好好做了,把中公教育做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第一品牌。我特别感谢你,如果能找到你,除了请你吃饭,我还要代表我们高管团队送你中公教育的股票,感谢你当时对我们的激励。几块几十块的饭钱不多,但最重要的是,是你让我们懂得了学生,我们今天所有的财富都是学生给予的,我们今天所有的财富都是这个社会和时代给予的,我们将来无论做多大,都一定要把财富回馈给学生,回馈给社会,回馈给时代,这是我们的追求,所以感谢你,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真理。创业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总的来讲,创业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其实对有些同学来说,创业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只要有创业的精神,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如果有人在一家公司,发挥创业精神,通过开拓创新从一个一般的工作人员成长为部长经理,从部长经理努力奋斗成为集团的高管,成为一个集团的接班人,开创这个集团新的使命,难道这不是创业吗?中国人有个固有思想,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但我觉得这种思考是值得商榷的。在某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大的企业或者大的平台就是那些,不管是由谁开创,总数都是相对有限的。你很难在大的平台、大的企业之间再创造大的平台和大的企业,那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平台和他一起成长呢?甚至这个平台可能因为你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也是一种创业。大家在就业和创业间选择的时候,我特别想对我们的很多同学谈谈我的创业观。我希望大家眼里的创业不是去开一家公司,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把创业当作一种精神,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发挥到你从事的任何一种工作当中。03进企业 关键在于选对老板说完考试就业,我们再来说说面试进企业就业。大家一定要早些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如果你未来不想去科研机构,不想科研院所,不想进政府机关的话,那么事实上你学历的起点不重要,是否名校比是否硕士、博士重要。如果确定要进企业工作的,我建议越早越好。前两天我们人力资源部的小伙伴给我报了一个小副职。原来这位应聘者是3年前我们的一个同事,离职去读了硕士。3年之后硕士读完回来,转了一圈还是觉得发现中公教育不错就又回来工作了。可是这时你会发现一个很现实的情况:3年前他的同事们有很多是本科毕业的,虽然他现在再回来已经是硕士,但是他当时的小伙伴很多都是总监了。我们现在有很多同学,读了硕士、博士最终还是要进企业工作。有些人认为学习就是读个硕士、读个博士,但是我认为工作当中对实践的学习,向社会的学习更为重要的。至于如何选择企业,不少做HR的职业导师往往会告诉我们要做好职业规划,选好的行业、选好行业里的龙头企业、选企业里的好职位,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就业最关键的在于选对老板。很多企业,看起来发展得蒸蒸日上,制度、流程都很规范,公司的一切都很优秀、先进,我们就想选择它。但我们不要被这种表面现象迷惑,简单地认为所谓的治理结构、制度、机制、流程就是一切。我们见过太多看起来很好的大企业,倒掉就是一瞬间的事,为什么?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些企业有多规范上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以老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所以就业首先选老板,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选对老板的四个关注1.关注老板的格局选老板首先要看他的格局。格局视野决定了这个老板能做多大规模的企业。有些老板只想为自己和团队做点事,给自己和团队弄点财富,这是一种格局;还有一些企业创始人追求更多人的利益,追求把获得的财富回馈给社会和时代,这是一种格局。不同的格局会导致前一种老板领导下的企业最终很小,后一种老板领导下的公司则能成为非常伟大的企业。所以我们选老板第一个要关注他的格局。2.关注老板的财富观第二要关注老板的财富观。我这里说的财富观,是指这名老板认为企业赚取的财富到底是自己享用,还是团队共同享用、反哺客户,乃至未来反哺全社会。老板的不同财富观,决定了我们到一家企业能不能获得超额的收入,实现价值的飞跃。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愿意分享的老板和创始人,那进入这家公司之后,我们很快就能获得超额收益,未来我们一定能获得比原先或者同行业所获平均水平之上的收入,更能为客户、为社会提供更高的价值服务,成就自我也反哺社会。3.关注老板是否有正义感一个企业的老板应该追求公平正义,要遵纪守法。企业的氛围是否公平公正,是否拥有健康的价值观,我认为跟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关系 ,而跟老板是否有正义感有关系。如果企业里不努力的人反而能升职加薪,努力创造价值的人反而处处受到打压,这家企业怎么发展,怎么留住人才,员工的才华又如何施展?所以大家选平台,一定要关注老板是不是一个正义感很强的人。4. 关注老板是否重视年轻人最后,我认为老板重不重视、偏不偏向年轻人也是非常关键的。创始人很重视年轻人的话,年轻人能在企业得到重用,这个企业一定有未来。时代的更替是不可阻挡的,90后注定要把80年代的人淘汰。拿我们中公教育来说,现在有很多92年、93年、94年、95年的员工,都在很重要的岗位上。可能有些同学会问,我让大家关注老板这些方面的情况,那我怎么去了解呢。我的建议是不要去关注那些越传越吓人的小道消息, 可以从他的经历过往,传媒报道,甚至观察老板的面相,看自己的感觉来了解一个创始人的情况,多多把握了解后,再做决策。进企业前的重要准备1.团队比行业重要可能有人会告诉你,选对行业很重要。但在我看来,进入一家企业,企业属于什么行业的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面对不同行业时,大家都可以不要有太多顾虑,真正的核心,大家应该认真考虑的是选择这个企业的创始人和管理团队。一个好的企业创始人和创始团队,一定会整合各种行业资源,引导你向专业的方向走,让你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成为一个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提前准备,突出自身亮点,了解你想加入的企业第二点是面试前大家一定要认真准备。这几天我参与中公教育的面试,深刻体会到了大部分同学面试前的准备做得都是不够认真、不够充分的,因此失去心仪的工作,这是很可惜的。其实大部分公司面试的常规问题都是非常明确的,比如自我介绍,谈谈你对公司的理解,谈谈你为什么面试这个岗位等。那大家准备的时候,可以先写个稿子,把自己的亮点突出出来;大家的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体现在什么地方,一一列出来;面试前先去多看看公司的相关信息和新闻,提前了解一下你要应聘的公司等。比如你想来中公,就要先知道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做善良的人,什么叫做善良,什么叫做无我利他,把你的理解记在心里再来面试,这样能提高大家的通过率。3.把握真实、真诚原则第三,要真诚、真实。这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我看过很多面试的经验之谈经常会给大家提一些这样的建议,比如HR提问面试者除了我们公司你还投了哪些公司?HR和HRD告诉同学们在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把你投了的所有公司全都说出来,但说只投了正在面试的这一家也不行,那应该怎么办呢?他建议你集中地说一点,比如说你投了中公教育,那你就把教育类的公司比如新东方、好未来之类的再说个几家,这样HR就会觉得你还有方向性的。但是作为老板,我其实不是这么看的。HR可能会这么去考量、看待面试者,但在老板眼里,这种回答典型地违反了真诚和真实的原则,如果是我来面试,这些伎俩一下就被我看出来了。所以大家不用太顾忌自己的技巧到不到位,回答问题是不是够圆滑。这些东西都不是核心的,你面试过程中表达的真实和真诚是非常重要的。类似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事情可以直接讲,不用做任何的掩饰,不要违背违反真实真诚的原则。4.把握德行、人品以及能力的三个指标最后,引导大家进入一家企业核心的真谛是什么?以中公教育为例,我的体会是好企业只要两种人,第一类是人品好、能力强,第二类人是人品好、能力尚可。关于德和才,我们只要有德的,有德有才和有德尚可,无德无才的坚决不要。所以大家在面试过程当中,能把我们的德行、人品很好地表现、表达出来,到中公教育这样大的企业面试完全就可以了。德应该怎么理解?我认为内核有三。第一是“敢吃亏”。所谓“敢吃亏”就是在利益面前能够让度,愿意舍弃。一个团队如果不是以这个为基础,就根本没有凝聚力,我认为“敢吃亏”是德行和人品的第一体现。第二是要有感恩精神,也就是我们说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三个是谦虚。做人一定要谦卑一点,因为人一旦骄傲就开始走下坡路。能力好又应该怎么理解?我认为也有三个衡量标准。第一是有责任心,尽职尽责。事情落到头上,不是开始做就完了,我们要把这件事的结果盯到位、做出来,这才叫有责任心。第二是少说多做的实干精神。我们中公教育特别怕的就是那种夸夸其谈,特别能讲的人。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我觉得说得特别好。真正实干都是特别少说话的人,所以我们讲能力实干是非常重要的标准。第三是学习能力强。能力强和能力一般的人其根本差别就在学习能力上。所以我们遇到事情,愿不愿意把同行业的事情拿过来好好研究研究、好好学习,在这个基础上拿出我们特有的方案,这就能体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是够强。另外要说一点,在我们企业里,我也看到部分应届学生一些不好的特点,比如自视过高,老子天下第一;比如说得多,做得少;比如眼高手低;又比如过份以自我为中心等。我觉得这四种心态都是很可怕的,需要初进入企业的同学们要高度重视,时时警惕。今天由于时间原因,我们的话题又是围绕考试、就业、创业进行的,我很抱歉没有办法就某一个方面谈得很深入,很具体,只能简单跟大家交流一下。但是我想无论是考试就业还是面试就业,还是我不去就业去创业,人生大的道理是相通的。虽然在每个局部领域的技巧性、方法性有所不同,但其根本是相通的。总结下来就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一个人,要永远有善良之心、慈悲之心,善良是你的好运之源;第二要有感恩之心;第三要有谦卑之心;第四要有责任心;第五要有实干心;第六要有奋斗之心。无论是考试也好,是就业也好,还是创业也好,大家只要把握这“六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疫情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一些很沉重的东西,但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像抖音那首歌唱的一样,“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我希望大家在疫情后,还要像这首歌唱的一样,能够真真正正笑看人生,通过这“六心”来开创和引领我们的未来。注:《教培校长参考》是垂直于教培领域的知识型媒体。宗旨是:让教培校长不再孤独,让教培行业受人尊重。使命是:生产并分享教培干货,赋能并成就教培校长。

赐也

中公教育:以考研辅导为首的学历提升板块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全景网3月23日讯 中公教育(002607)2019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3月23日下午在全景网举行。董事兼总经理王振东介绍,以考研辅导为首的学历提升板块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这是由考试的知识内容难度高、招录人数持续增长和报考人数快速增长等市场基本因素决定的。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新模式打样,公司的考研辅导业务已经进入规模化快速增长的轨道,将带动全行业向新模式转型,不断做大赛道规模。研究生扩招和专升本名额提升都将长期持续,这一方面呼应了持续20年的大学扩招政策,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又通过应用型硕士等强有力的高品质职业教育,实质性落地了国家做强职业教育的政策方针。(全景网)

道宣

中公教育:研究生扩招和专升本名额提升都将长期持续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3月23日讯,有投资者向中公教育提问, 请问公司对于研究生业务的长期发展如何看待?今年研究生扩招和专升本名额提升是否会是行业长期趋势?公司回答表示,谢谢您的提问。以考研辅导为首的学历提升板块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这是由考试的知识内容难度高、招录人数持续增长和报考人数快速增长等市场基本因素决定的。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新模式打样,公司的考研辅导业务已经进入规模化快速增长的轨道,将带动全行业向新模式转型,不断做大赛道规模。研究生扩招和专升本名额提升都将长期持续,这一方面呼应了持续20年的大学扩招政策,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又通过应用型硕士等强有力的高品质职业教育,实质性落地了国家做强职业教育的政策方针。谢谢。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老同学

教育行业首富李永新的中公教育护城河是什么?

2019年11月27日,胡润研究院联合国际教育平台胡润百学发布《2019胡润百学·教育企业家榜》。中公教育的鲁忠芳、李永新母子凭借585亿元财富首次登榜,并荣登榜首。中公教育今年1月成功完成借壳上市,目前市值超过1200亿元。中公教育核心业务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和教师等公职类招录考试培训,教学网络遍及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拥有880家直营分部和学习中心,年培训学员超过230万人。图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职教培训的空间有多大?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录近 80 万,国内千人研究生注册人数仅为 1.3 人左右,远低于欧美地区的 9 人,扩招空间仍然很大;报名人数约 290 万, 预计 2020 年突破 350 万。竞争加剧:1)考生 80%来源于非“985/211”, 70%目标院校选择“985/211”,千军万马过独木桥;2)推免生占比持续提 升,个别名校的推免生占比超过 50%,统考生实际名额受挤压。通过大数据方式追溯历史,可以发现职教招录行业细分子领域多;招录人数方面,存在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现象,整体来看,招录需求维持稳健增长趋势。探究未来市场空间,可分两种思路:(1)条分缕析,探究公务员、事业单位、教 师招录、考研和 IT培训等细分领域潜在的培训人次、客单价水平等,分别计算市场空间后加总,得到市场空间约 720 亿元;(2) 高瞻远瞩,鉴于 2010 年之前,每年新生人口数量在 1600 万及以上(保障入学人口基数),且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会继续提 升,预计,未来 10 年内,每年本科和专科学历毕业应届生维持在 800 万左右。中性假设下,职教培训市场空间约为800亿元。细分子行业量价齐升,成长属性凸显 2017 年职业教育培训市场总体规模约 987 亿元,近 5 年 CAGR 达 16%。其中,教师 招录考试培训增长较快,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 82 亿元增至 2017 年的 157 亿元,年复 合增长率为 18%。2022 年,预计职业教育总收入将增至 1,930 亿元,2017 年至 2022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中公考研直营模式开拓市场,三个维度预测其未来能做到 40 亿+ 1)中公考研“全直营渗透+全职教师+自研”模式大力开拓市场,目前已有 500+家直营网点、1000+名全职教师及 200+名全职研发,核心资源全由公司掌握。2)中公做考研的优势“高协同+体系共享+现金流支持”,考研与 中公存量业务市场的客户群体高度重合,市场与品牌形成高度协同;“总部 -省研究院-网点”的三层式垂直快速响应体系为考研业务提供运营管理保 障,体系的边际效益递增;存量业务的高现金流是业务拓展的必要条件。 从未来市占率、产能释放和网点招生的三个维度测算中公考研的未来营收 能做到 40 亿+,业务逐步成熟,进入快速增长期,兑现期已到。 为什么研究生要考? 招生制度回顾:2017 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考合并 研究生招生制度历史回顾: 1978 年文革结束后恢复研究生招生,由各招生单位自 主命题;1980 年开始,公共课和部分专业课由全国统一命题,研究生统考模式初定; 1985 年,全国 169 所高校首次实行优秀毕业生免试就读研究生政策,推免政策开 始实施;1988 年,面向在职人员的研究所单独考试出现,也就是后来的在职研究生 考试;1995 年,人大等 8 所高校对法律专硕实行联考,新的招生方式出现;2000 年之后,全国高等教育扩招,研究生也扩招;2016 年 9 月,教育部将非全日制研 究生招录与全日制并轨,原来联考和统考并轨至每年的 12 月全国研究生考试,统一安排。研究生分类 本文所研究的“研究生”是指硕士研究生,不包括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根据学制的 不同可以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 业型研究生(应用型为主)。非全日制研究生通常指在职研究生,主要是管理类研究 生(MBAMPA等)、法硕、工程硕士等。 研究生招生方式实际上仅剩下统考和推免两种形式。 统考:一般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笔试,而招生单位组织复试。笔试阶段的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 位自行命题。笔试考试时间统一为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 推免:是指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推荐优秀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2020 年具有 推免资格的高校有 366 所。推免流程一般早于统考,每年 9 月底基本完成,10 月 份发放录取通知书。 考研招生的现状:招生和报考继续突破,竞争升级 招生分析:招生近 80 万,仍有较大扩招空间 2018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 85.8 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 76.25 万人 (含在职) 。1990 年开始,研究生招生规模从未回调,有两个时段大幅增长,分别 是 1999 年高校扩招和 2017 年非全日制统考并轨。 985/211 院校招生占比合计约 43%,我们汇总了 2018 年全国 151 所“985/211” 大学(39 所“985”和 112 所“211”)的研究生招生数据,其中“985”院校共招 约 19 万,占当年研究生招生总量的 25%,“ 211”院校公招约 14 万,占比约 18%;“985/211”院校合计招生占比约 43%。 学校越好,推免生占比越高,汇总 2018 年“985/211”的推免生数据可知,“985” 院校的推免生平均占比为 31%左右,而“211”的推免生占比为 20%左右。教育部 并未硬性规定推免生比例,从 2014 年起,教育部规定也不再设置留校限额,导致 个别名校的占比持续提升,甚至超过 50%。 全国研究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仍低,扩招仍有空间,根据学位及研究生教育数据 中心的数据和我们的测算,目前国内千人研究生注册人数仅为 1.3 人,欧美等教育 发达国家地区的千人研究生注册人数普遍为 9 人左右,国内高学历人才占比仍然较 低,需提升空间较大。报考分析:即将突破 350 万,70%考生“涌向”名校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9 级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规模 290 万人,近 10 年翻了一 倍多,CAGR 为 7.5%。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提升,报名人数有 望在 2020 级突破 350 万。 生源和报考存在“八-七”现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根据考研帮“2019 年考研初 试难度调查”的数据(有效问卷 9254 份),80%的考生来自非 985、211 高校,70% 的考生目标是 985、211 高校,形成了较为典型的“金字塔”考试升级现象,大部 分的考生来自于普通院校,希望通过激烈的公平考试去竞争“稀缺”的“名牌”高 校。培训需求分散,单校应届生考研报名人数均值 1200 人 教育部印发的《202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对参考研的人员有明 确学业水平规定(四选一),1)应届本科毕业生;2)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人员;3) 毕业满两年及以上的高职高专人员;3)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人员。 据此参与考研的人群分为应届生和往届生,培训机构所覆盖的群体范围大致可以分 为学校(应届生+部分往届生)和社会(部分往届生),学校市场相对集中,而往届 生具有较强的分散性。 单校考研报名人数近 1200 人,2019 级考研报名人数为 290 万,应届生比例约为 52%,则应届生报名人数为 150.8 万。由于满足应届生考研资格的学生基本为普通 本科院校学生,则基本可以判断150.8万应届生考生来源于全国1265所本科院校, 可推断出平均每所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研报名人数约为 1200 人。就培训市场而言, 如果加上大二、大三备考人数,则实际潜在考研人数是 2400 人以上(两届以上备 考规模)。从我们实际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型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的应届生规模大, 每年考研报名人数可达 3000 人以上,一般本科及独立院校的报名人数相对低。 备考周期分析:超 10 个月备考,复习具有强阶段性 六成以上考生的备考周期超 10 个月,我们采用考研帮 2016 年和 2019 年的样本调 查数据,2016年其收集8583份样本中有近80%的考研人员是大三寒假及更早备考, 而 2019 年大三学期末开始备考的比例近 60%。由于是抽样数据且样本有限,不能 完全代表当年考研的备考周期情况,但是我们能够从比例上可以看出考研的备考周 期大多超过 10 个月,比较符合实际考研的高强度复习情况。 备考具有阶段性:由于学生备考周期长达数月,前期阶段(大三学期)工作日仍有 学校学业任务,复习时间基本集中在晚上和周末,复习内容以基础公共课为主;7 月份进入暑期后复习时间充足,但是专业课需要攻坚,复习的难度增加;9-11 月以 真题为主,重在能力的全面提升,12 月底正式考试。整个备考周期内,复习时间从 零散到全天候,难度也逐步提升,复习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点。 需求一:解决“孤独长跑”,助力复习效率,国内教育为应试教育体制,考生多习 惯于被动式教育,习惯延续至考研,考研人的“自学”能力受到较大考验。根据考 研帮的调查数据,近 60%的考研人是“孤军奋战”,他们在信息处理、复习规律上 存在较大的劣势,导致整个考研人全体仅有不到 20%的人能够按复习计划完成任务。考研培训机构首先要解决备考生复习效率低的问题,提供“被动式”教学环境和师 资。 从我们实际调研情况来看,考研培训机构的上课网点离学生更近更有氛围,网点直 接开在学校内或学校对面,配备环境更好的自习教室和答疑服务,消费体验得以升级。另外,各培训机构都在大力推行集训营模式或封闭式住宿模式,参考高考模式, 例如中公考研的“五方桥基地”,常年有考研备考学生,“吃住学管”都由中公负责。 需求二:解决专业知识难点,公共基础课程中英语的考试难度要高于 CET-6,数学 内容涵盖高数、线性、概率和数理,两门主要基础课程对考研人的基础知识要求较 高;专业课随所选目标院校而定,参考教材要么较泛,要么干脆不指定,复习难度 最大。借用考研帮的调查数据,65.97%和 75.95%的考研人认为数学和专业课较难 或很难,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知识点的把握”,其次是由此产生的“时间成本”。 传统考研培训机构依赖数量有限的名师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全职教师的数量必须增加,但是要保住师资的专业能力。 考研培训的市场格局 传统线下机构核心资源外流,线上机构以“共性”产品为主 考研培训机构数量众多,根据不完全统计,公开资料可统计的有规模考研培训机构 近 100 家;如考虑分布在个地级市及本科院校周围的作坊式机构,则整个考研培训 机构的数量可达 1000 家。 根据授课模式和获客方式的不同,考研培训机构可分为线下模式和线上模式,尽管 线上模式有能力实现全国流量的覆盖,但是授课效果、获客成本等尚需市场验证, 整个市场依旧是线下面授主导。线下模式中全国性品牌与地方品牌共存,全国性品 牌机构主要运营模式为“直营+加盟”,北京上海等主要市场采用直营模式,而其他 地区采用加盟授权的方式运营,加盟商与总部的关系相对较弱。 基于对本科毕业生考研报名率、参培率、客单价等假设,经测算,未来 5 年,中性假设 下,考研培训业务的市场规模约 159 亿元。 2018 年 IT 培训行业市场规模约 200 亿元2,接受培训人次约 100 万,客单价约 2 万元, 预计中短期,市场规模将维持稳定;长期来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 爆发在即,未来 IT 培训有望实现市场空间的拓展。 综上分析,中性假设下,公务员(国家+地方)161 亿元、事业单位 122 亿元、教师招录 (含教师资格证考试)78 亿元,以及考研 159 亿元和 IT 培训 200 亿元等五大领域的合计 市场规模约 720 亿元。 中公教育的护城河何在?中公教育是国内领先的专注于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服务提供商。公司创始人团队从 1999 年开始进入教育培训领域,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确立了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提供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等职业就业能力培训,研发能力突出、课程产品结构丰富、 师资力量雄厚、服务范围覆盖全国。截至 2019 年中报,公司目前已建立覆盖 319 个地 级市的 880 个学习中心网点,相对 18 年末 701 个,净增 179 个,16-18 年公司分别净 增学习中心 45/138/119 个,未来将保持稳步增长势头。2019 年上半年,公司对考研和 IT 等赛道级战略新品类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包括研发和教师人员的招聘等,目前公司 专职研发团队 1,946 人(+44.15%),教师人数达 11,604 人(+23.13%),员工总数 30,790 名(+19.72%)。 中公教育近年营收和业绩规模实现大幅增长。上市之前,2015-2017 年,中公教育分别 实现营收 20.76 亿元、25.84 亿元、40.31 亿元,CAGR 为 39%;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61 亿元、3.27 亿元、5.25 亿元,CAGR 为 81%。2018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62.37 亿元(+54.72%);实现归母净利润 11.53 亿元(+119.67%)。2018 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利 润稳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培训学员人次持续增加,培训单价持续提高,市场领先地 位及规模优势不断显现;双师、自主 IT 系统开发升级等经营数字化转型措施取得明显 进展,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公司最新发布 2019 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 9.25 亿元~9.75 亿元,同增 70.89%~80.13%,单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 4.45 亿元~4.78 亿元, 同增 35.29%~45.32%。 把握行业特征,修炼内功,构筑研发、渠道和管理的护城河,保障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 招录行业自身具备需求分散的特点:招录子类目多、客户地理位置分散、招录公告发布 时间分散等(时间、地点、人),导致规模效应难以实现。中公教育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 在研发输出多元化、标准化产品,渠道遍布全国和垂直管理体系等方面建立了坚实的基 础,形成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的护城河。 教研:标准化输出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 前文提及,招录行业的子类别多、时间、空间等十分分散,为从业者实现规模效应带来 挑战。公司创造性的将研发和教师职能放在总部,由总部统一统筹,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打造专门的研发团队,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地方的课程做定制化研发,实现了产品 的多元化,满足市场分散的需求的同时,实现了规模化。 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用于课程体系基础研发和培训辅助软件研发两部分,其中:课程体 系基础研发主要通过提供不同产品组合提高学员学习体验,从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训辅助软件研发主要包括系统及客户端开发,将为之后的经营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 持。 增加研发支出,培养研发团队,实现产品标准化 随着公司覆盖业务范围的拓展和深入,公司研发团队不断壮大,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 集中在 7-8%。2015-2018 年,公司旗下的研发人员分别达到 722、591、986、1350 个, 分别占到员工总数的 8%、5%、5%、5%,2019 年中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增至 1946 个,占到员工总数的 6%。 2015-2018 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 1.52、1.60、3.10、4.55 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 为 7.36%、6.22%、7.71%、7.29%;平均到每个研发人员的人均研发支出分别为 21、 27、31、34 万元。2019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 3.04 亿元,占总收入的 8.36%。 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体现为研发员工的薪酬。2015-2018 年,研发人员薪酬占到了研发 支出的九成左右,平均每个研发人员的薪资水平为 30 万元左右。公司重视研发工作, 组织专人研发,并给予研发人员高于市场的薪酬水平,激励到位。 在研发团队日益壮大和资金方面的持续投入下,公司在研发方面的规模效应逐步凸显。2015-2017 年,公司研发人员分别产出讲义 0.85、1.27、3.90 万套,合计产出教辅材料 1.28、1.64、4.14 万套;人均产出讲义 12、21、40 套,人均产出教辅材料 18、28、42 套。打造专职教学团队,产品输出标准化,保证品质 中公教育的教师团队以全职教师为主,集中在总部或省级分支机构,统一分派至各个教 学分支机构,实现了标准化输出授课,保障了产品品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公教育 建立健全了严格的师资招聘制度和完善的培训体系,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综 合素质,以保证教学的高质量。2016-2018 年,公司全职教师人数分别为 3,893、6,530、 9,424 个, 2019 年中报显示,公司全职教师数已经增至 11,604 人,占员工总数的 38%。 展望未来,拓展新业务,会继续推进教研标准化 未来,随着新拓展业务发展及线上业务增长,收入将会继续呈现多元化趋势。2019年上半年,基层公共服务类岗位扩招态势良好,传统招录业务稳健增长,新拓展的 IT 培训 和考研业务增长迅速。2019 年中报,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录及资格培训、综合培训、线上培训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50.0%/5.9%/11.9%/19.3%/12.2%。 2019 年上半年,公司对考研和 IT 等赛道级战略新品类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包括研发 和教师人员的招聘等,目前公司专职研发团队 1,946 人(+44.15%),教师人数达 11,604 人(+23.13%),员工总数 30,790 名(+19.72%)。未来,公司将会继续在研发和教师方面 加大投入,强化研发的标准化和多元化优势,保障教师授课的高品质,进而加深公司在 教研方面的护城河。 渠道:全国直营布局,积极探索基地模式 渠道广,网点遍布全国,有效触及客户 复盘公司历年的机构数量可以发现,近几年公司处于快速拓展的阶段。2015-2018 年, 公司直营机构数量分别为 399、444、582、701 个,2016-2018 年分别净增 45、138、 119 个机构数,2019 年上半年,公司直营机构数量达到 880 个,相对年初增加了 179 个,超过往年全年机构净增加数,公司的渠道扩张仍处在快车道。 全直营,总部管控力强,保证服务品质 中公教育旗下的机构均为直营,公司对所有分支机构都采取管理规范化、教学精细化、 服务统一化的标准化运营模式,保证学员在任何一个地区学习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培训效果。从各门店平均收入水平来看, 2015-2018 年,平均单店收入分别为 519、581、692、 890 万元,2016-2018 年分别同增 12%、19%、29%,增速不断加快。分区域来看,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华东、华北和东北,合计占比超过 5 成;华东门店数量最多,华北单店 收入水平最高。谋发展,在新产品线积极探索基地模式 2019 上半年,公司借助一站式学习基地对产能扩张的新动能,在部分重点业务区域率 先实施从酒店式分散流动教学到“大工厂式”一体化集中教学的升级,同时拉升公司整 体的垂直一体化快速响应能力,推动公司向职业教育 3.0 的新阶段迈进;公司的一站式 学习基地利用率大幅提升,这是因为考研和 IT 培训等新业务天然有长期集中封闭学习 的需求,同时长周期的招录培训课程也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将为未来加大一站式学习基 地投资提供充足的业务量支撑,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需要酌 情加速。 管理:科技赋能垂直管理,快速响应市场 垂直化管理系统,上传下达注重时效 公司采用垂直化管理,总部和分支机构具有明确职能分工,总部负责研发、教师培养等, 各分支机构仅负责市场销售、学员服务和教学安排等,各分支机构灵活度高。总部可以 通过垂直化管理方式,迅速获取市场需求信息,然后安排授课教师,开班等系列流程。小前台,大后台,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公司的垂直一体化快速响应能力并没有因为规模扩大而降低,反而还在随着规模扩大而 提升,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独特的经营架构。一方面,一线的学习中心网络由功能 简单的网点所组成,由此网点可以自主管理,工作的自主性灵活性也很高,网点快速扩 张并不会导致整个经营体系的管理压力骤增。另一方面,总部及核心省市的中央指挥部 具有较高的管理规模效应和内部产业集群效应,这些效应可以基本抵消组织与产能扩张 对指挥系统的冲击。综上,招录行业自身具备需求分散的特点:招录子类目多、客户地理位置分散、招录公 告发布时间分散等(时间、地点、人),导致规模效应难以实现。中公教育经过 20 余年 的发展,在研发输出多元化、标准化产品,渠道遍布全国和垂直管理体系等方面建立了 坚实的基础,形成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的护城河。 如何看待公司的估值?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稳步上涨,截至 10 月 23 日,收盘价为 18.25 元/股,相对年初增长 172%,PE(TTM)为 70 倍,和 2019 年 3 月以来的平均估值水平基本持平。 相对其他教育培训类公司,比如 A 股的开元股份,美股的好未来和新东方,以及港股的 中国东方教育等,中公教育的估值水平处于中等位置,鉴于职教培训赛道政策风险小, 确定性高,以及公司在多年经验过程中积累的教研、渠道和管理的三重护城河,未来有 望获得一定估值溢价。 盈利预测看好中公教育凭借在教研、渠道和管理方面的综合实力,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打开业绩 空间。预计 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规模为 18、24、31 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为 63、47、36 倍,维持“买入”评级。 主要财务指标 总结:中公考研开班全部采用小班 38 人模式,公开数据显示公司现有 全职考研教师 1000 人+,预计未来会持续加大投入。 我们假设未来中公考研教师的 数量分别为 2000 人、3000 人和 5000 人,年化客单价假设为 1 万、1.5 万、2 万和 2.5 万,则未来公司考研业务有望达到 48 亿。 中公考研现阶段以“全直营+全职教师+全自研”模式大力开拓考研培训市场, 网点数量已经超过 500 家,全职教师规模破 1000 人,全职研发超 200 人。我们从未来市场率、产能及网点招生的角度测算其未来的营收规模,结合实际行业调研的结果,我们对中公考研的未来持乐观态度,考研是近几年的公司业务高增长点,预计规模可做到 40 亿+,成为公司业务支柱之一。来源:国元证券 宗建树,长江证券 赵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