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学生姓名:Z同学毕业院校:重点985、211大学学生成绩:GRA:3.8,GRE:320,托福:96录取院校:Ph.D:佛罗里达全奖、MS:纽约大学全奖、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全奖录取专业:EE(电子工程专业)海外顾问匹配:EE专业资深海外顾问【申请点评】R同学申请优劣势分析优势:1.本科背景不错,GPA高2.有相关科研项目3.有paper发表劣势:1.GT成绩出分时间较晚,没时间刷分2.博士申请科研背景少,只有一个相关科研申请攻略:1.科研背景薄弱,在博士申请套磁信中强调科研能力和学习能力。2.学生多元化背景素材挖掘,全方位凸显学生综合能力。3.海外顾问为学生进行文书地量身打造。申请历程:Z同学给人的第一印象即是开朗、沟通能力优异。受父辈的影响,对于EE(电子工程)专业有很高的热情且相当清楚自己未来想从事的研究方向。但针对美国大学的定位似乎寻找不太准确,于是顾问团队尽快安排了头脑风暴和院校、专业讲解的课程,让Z同学很快了解到美国院校录取的要求和往年录取的案例,很快制定相应申请的定位。套磁过程漫长且较精细。因此从起初的第一封套磁信至最后收获全奖录取我们经历了漫长的与教授交流沟通的过程。套磁效果异常不错,在后期套磁过程中Z同学不仅获得好几个学校的面试机会,还有教授专门给他布置任务针对他进行考察。最终收获了佛罗里达、纽约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全奖录取,学校不仅免除学费等一切费用,还提供RA的位置,每年都会有3万+美金的补助。实现了他的梦想与期望。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本文来源:北美留学生日报、美国中文网、华人生活网、募格学术此前报道来自中国的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班研究生陈惠祥 (Huixiang Chen,音译) ,13日被发现在校园办公室自尽。生前疑似与导师产生巨大矛盾。来源:美国中文网6月12日(周三)晚上,佛罗里达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陈某失踪。因为近期论文问题,身边的朋友都感觉其与以往不同。于是,大家纷纷到陈同学经常出现的地方寻找,结果都不见踪影。朋友发短信、打电话都没有回应,见事态不妙,大家最终要求校警出面帮忙寻找,并在朋友圈和学校内部发布寻人启事。来源:美国中文网但,12小时过去,直到周四早上,仍旧没有陈同学的下落...直到上午,有人去实验室时,才发现陈同学已经身亡,警方初步调查死亡原因应该是自杀。01疑因论文与导师产生矛盾据美国中文网报道,陈同学今年30岁,正在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生前疑似与华人导师李某产生巨大矛盾。在陈同学自杀后,他的邮箱中设置了一封定时邮件,他的父母、女朋友以及他在佛大的导师李某均收到了这封“遗书”。来源:美国中文网据知情人士透露,陈同学在读博士期间,曾多次透露出自杀的念头。相关同学表示,关于陈同学的死,他的导师难辞其咎。今年年初,因为一篇博士论文,陈同学和导师李某矛盾激化,原因是:陈同学的论文已经投稿成功,即将发表,但是他随后发现起始的数据有误,以至于整个论文被“全盘否定”。于是向导师申请撤稿,可是导师非但不同意,而且认为这篇论文可以直接发表。来源:美国中文网陈同学由此而产生了极大的内疚情绪,并担心自己未来的学术生涯。导师曾告诉陈同学,现在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撤销论文,这也意味着陈同学6年时间全部荒废,没有办法获得博士学位;第二个办法就是装作不知情,直接将论文发表。可是陈同学担心,有明显数据错误的论文一单发表,有一天被同行看破,影响其他人的研究不说,从此自己的学术生涯也会断送。有同学事后表示,这或许是他选择“离开”的真正导火索。来源:美国中文网来源:美国中文网还有陈同学生前好友表示,他一向乐观开朗,但是导师长期以来一直压迫和剥削他,动辄拿无法毕业来威胁他。来源:美国中文网可以用“野蛮”来形容。来源:美国中文网此次涉事的教授是一名华人教授。来源:美国中文网随后,记者联系了教授,但是教授却表示6月8号因为家里有事回了中国,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得知后,也感到悲痛,但是对论文撤稿的这件事情没有采取任何的回应。来源:美国中文网如今,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陈同学的父母也已经准备去往美国。问题的关键是,如果陈同学的生前好友所言属实,他的的确确遭受过“野蛮”的对待,在毕业论文问题上,明知有问题,还有逼迫学生发表。这难到还是一名导师应有之作为吗?整整六年的时间,都在为自己的热爱的研究倾尽心力,得到的却是一个“造假就可以拿学位”的回答,这恐怕并不是陈同学的“初心”。02近年来,博士自杀事件频发早在2017年,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物理与天文学系的中国留学生唐晓琳的非正常死亡,就曾引起无数质疑声。因为,一些犹他大学的学生认为,唐晓琳的死可能与“导师对她施加了过大压力”有关。从已知的唐晓琳经历来看,她度过了漫长的读书生涯。2004年进入北京大学就读空间物理专业,2008年本科毕业后去往美国犹他大学读研究生。随后在犹他大学的生物物理专业读博士,做的方向还是难度相当高的病毒RNA(项目)。”在她攻读博士学位的第7年。根据唐晓琳同学的说法,在这7年中,她一共发表了6篇文章,但仍然未毕业。此前,有中国留学生在网络上表示,在唐晓琳离世后,她的导师第一时间删除了科研团队里关于唐晓琳和另一名中国女生的资料。“按照常理,出现这种情况导师应该在主页表示哀悼,这种反常情况的出现再联系到唐晓琳7年博士,发了6篇文章,还没有毕业,我们无法不怀疑导师的心虚和冷血。”该消息也得到了多位犹他州大学学生的证实。2019年2月11日,有人在斯坦福大学的Paul G. Allen大楼中发现了一位男性遗体。经确认,死者为工程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中国籍,年仅26岁。据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国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一名前途无量的博士生,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乎所有人意料。其中,有人猜测自杀动机可能因为在读博的过程中遇到了特别大的阻力2019年,1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刘春杨从学校宿舍出走,随后失联。搜寻人员于15天后在董铺水库北侧芦苇荡内发现了刘春杨遗体。刘春杨家人说,但刘春杨曾提到过,因为毕业论文还没有发出来,要延期一年。“弟弟从小到大求学都很顺利,这是第一次出现毕业延期的情况。” 家人猜测,弟弟可能是面临毕业和就业压力。......诸如此类的悲剧,接连在很多国内外研究生、博士生,尤其是科研工作者身上发生。03博士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这些悲剧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与“毕业”、“导师”、“延期”相关。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算是一种弱势群体。在毕业和科研压力下,我们有时是难以体会博士生的心理压力会有多大。每个人都喜欢正能量,不喜欢负能量。很多时候,心理方面出问题的人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就很悲观、萎靡不振,对所有事物都缺乏兴趣。他们更爱“笑”,用“乐观”这层面具来掩饰自己。安德鲁.所罗门TED演讲据耶鲁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博士生也不是人人都是天之骄子,也不会永远都有漂亮的成绩单。不论是情绪崩溃、孤独或是抑郁症,又或者是钻进牛角尖,这种伤害自己的行为也会让身边的人难过。安德鲁.所罗门TED演讲请善待博士生,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保障学生的权益,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让学生在学校能够保持健康的心态学习和生活。无论如何,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资料来源:烯碳资讯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PingWest 品玩 5 月 27 日报道,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可以让电视、智能手机和其它设备的显示屏分辨率提升二倍。目前,这一研究报告已在杂志上刊登。取得了一项突破《自然》显示屏使用数以十万计的像素去显示不同的颜色形成图像,在现有的技术下,每个像素包含红、绿和蓝三个子像素。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调谐子像素颜色的新方法:通过应用不同的电压,他们能将各个子像素的颜色改变为红、绿或蓝。通过消除构成每个像素的三个静态子像素,可以将单个像素的大小减少到三分之一,而像素数量增加至三倍意味着分辨率提高至三倍。中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Debashis Chanda和物理博士生Daniel Franklin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PingWest 品玩(wepingwest)新闻线索请投稿至:wire@pingwest.com
没有杀死你的,才会让你更强大。文 | 董小姐据美国中文网消息,美东时间6月14日,来自中国的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班研究生陈惠祥(音),被发现在校园办公室自尽,并在电子邮件中留下遗书:“没有杀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佛罗里达大学曾是陈惠祥的学术殿堂一直很优秀的青年,为何在拿到美国博士学位前选择了这条不归路?事件在华人留学圈中引发极大关注,人们惋惜年轻生命陨落之时,也希望更多真相细节披露。6月29日,根据美国博客平台Medium用户曝光的生前聊天记录,陈惠祥自杀原因直指生前疑遭导师李涛(音)逼迫发表错误论文,长期受导师霸凌虐待,濒临崩溃。警方回应称差不多排除他杀可能据最新消息,校方回应自杀属实。至于导师是否存在学术不端、陈惠祥的死与其导师有多少关联等,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导师学术造假 还吃人血馒头?美东时间6月12日,佛罗里达警方接到了一则报警信息:一名就读于佛罗里达大学的中国籍博士陈惠祥,在盖恩斯维尔(Gainesville)突然失踪,朋友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他。接警后,警方迅速展开搜寻,但只发现了陈惠祥的车子,并不见其踪影。此前,他的朋友已经找遍了陈惠祥所有经常去的地方,全部一无所获,打电话、发短信,也没有任何回应。陈惠祥寻人启事直到13日上午8时,佛罗里达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工作人员,在其工作的班顿大楼实验室发现陈惠祥已经自缢身亡。在陈惠祥自杀后,他的邮箱中设置了一封定时邮件,他的父母、女朋友以及他在佛大的导师李某均收到了这封“遗书”,证明其自杀早有心理准备。事发地点:佛罗里达大学班顿大楼据媒体报道,陈惠祥今年30岁,正在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生前疑似与华人导师产生激烈矛盾,具体死因疑与今年年初发表的一篇博士论文有直接关系。陈惠祥朋友透露,他的博士论文原本已经投稿成功,即将发表,但他发现起始数据有误,整个论文被“全盘否定”,于是向导师申请撤稿,可导师非但不同意,反而认为这篇论文可以直接发表。据知情人士透露,导师李涛为了发表论文,还给了陈惠祥两个选择:如果撤销论文,陈惠祥六年心血将全部作废,无法获得博士学位;另一个就是装作不知情,直接发表论文。公然的“学术造假”使得一向追求学术端正的陈惠祥无法接受,他担心数据有明显错误的论文,万一日后被同行看破,不但影响其他人的研究,自己的学术生涯也会被断送。知情人透露导师李涛动辄以开除或不毕业相威胁在朋友眼里,陈惠祥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如果不是长期遭受导师的“野蛮”对待,是断然不会选择走上绝路的。而早在失踪之前,陈惠祥就与朋友吐槽学业上压力很大,已经走投无路,多次萌生自杀念头,在其电脑里也发现了很多“教自杀的东西”。陈惠祥自杀看来是早有准备与陈惠祥一同实习的同学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陈惠祥7点下班之后,导师李涛还打电话来催paper,狂骂的声音隔着好几步都能听得一清二楚。陈惠祥为了交差,经常凌晨2点入睡,早上5点爬起来做paper,8点又一起去上班。同学爆料以此佐证导师“野蛮”对待而关于这位导师李涛,知乎上有认识他的人爆料,李擅长诡辩,而且手底下博士的论文发稿量也很高。(图源:知乎回答)有知乎网友爆料导师李涛擅长诡辩而关于事情真相究竟如何,李教授方面也发表了回应,表示6月8号因为家里有事回了中国,对陈惠祥的死并不知情,得知后,也深感悲痛,并强烈谴责网上散布的不实言论。不过,他对论文撤稿这件事情没有采取任何的回应。李涛发表最新回应怒斥不实言论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6月28日,北美留学生日报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了一段读者的留言和一张图,留言爆料指出,在陈惠祥死后,导师李涛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举办的ISCA 2019国际研讨会上,竟然带着陈惠祥生前那篇数据错误的论文做了演讲。读者留言供图该读者还爆料,去年的ISCA论坛上,李涛组里的博士就被发现论文抄袭,被抄袭的原作者在会议上直接开撕,事后却不知为何不了了之。读者聊天截图据与会者透露,死者的导师甚至没有提起过十几天前刚刚为此自杀的陈惠祥,只是在午餐时大家一起默哀了一下而已。自杀,不该成为你的人生选项如今,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陈惠祥的父母也已前往美国,相信事情很快就会水落石出。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留学生自杀案例并非首次登上新闻。事实上,近年来,出国求学人口数量日趋攀升,年纪日趋低龄,留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疏导。2019年2月11日,有人在斯坦福大学的PaulG. Allen大楼中发现了一具男性遗体。有人猜测自杀动机可能是因为在读博的过程中遇到了特别大的阻力。2019年1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刘春杨从学校宿舍出走,15天后被发现死亡,刘春杨曾提到过,因为毕业论文还没有发出来,要延期一年。2017年年底,康奈尔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四年级学生田苗秀在考试周期间被发现于公寓内死亡,年仅21岁。田苗秀在离世前曾发电邮给同学,对无法完成期末项目表示抱歉。2017年10月,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的唐晓琳自金门大桥跃下身亡。失联前,她曾透露过自己压力巨大,有投河的念头。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的唐晓琳2016年1月,芝加哥大学MBA班陆姓中国留学生疑因课业压力,在寒冬中跳入结冰的密歇根湖,年仅28岁,其书桌前还贴着“坚持奋斗、决不放弃”的标语。纵然是少数现象,名校留学生自杀不完全名单仍然令人不寒而栗。尽管这些留学生各自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但不难发现共通点,一系列悲剧背后,或多或少都与“毕业”、“导师”、“延期”相关。具体总结为四个方面: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其中最严酷的问题,莫过于学业压力。在之前十多年的学习经历中,中国留学生或许更适应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而这无疑和美国强调分析过程及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相冲突,高期望值与现实困难,便形成了剧烈冲突。而美国西南部一所大学针对19名中国研究生的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压力来自于很难取得导师的信任;甚至有人担心,语言障碍让导师怀疑他们的智力水平;更有人坦言,他们恐惧失败,怕对不起父母,晚上常常睡不着觉,反复琢磨与导师的谈话,是否有措辞不当,不愉快等等。中国留学生心理问题亟待关注一位留学加州的博士生王立(化名)表示,读博一年的他,深刻感受到博士学习与导师之间的“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理工类博士生导师拥有大量项目,而自己又不可能独立完成,所以多数都会像包工头一样,将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安排硕士生、博士生帮助完成,有的甚至直接让学生担纲。王立坦言,学问做到深处拼的就是良心,大部分导师为人师表,忠于学术,学生为其分担学术项目,会定期给予报酬,生活上给予关爱,心理上给予疏导,态度诚恳友好;少数导师则依仗着自己掌握毕业与否的“生杀大权”,把安排学生干活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当作一种“恩典”,给学生心理造成极大伤害。据耶鲁大学研究人员2013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中,45%的人有抑郁症状,29%的人有焦虑症状,远高于美国大学生整体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的13%。另一些包括澳大利亚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纽约大学图书馆内部安装护栏防自杀在社交媒体上,遭遇抑郁困扰的学生,不止一例。工程博士Bella说,不断累积的工作量+智力挑战+持续恶化的心理健康,我觉得没有支持、孤立和漂浮的不确定性,焦虑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喝酒、伤害自己,有时甚至想死。事实上,在多起中国留学生自杀事件中,学校在发给全校学生的信件最后,都提到了心理咨询热线及咨询方式。但事实情况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学校中有心理健康咨询的服务,而真正咨询过的同学,只有4%。学术、学业及心理压力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悬在每一位学生头上,不分年龄、不分专业、不分性别。当文化冲击、语言障碍、经济压力、社交困难一并来临时,失眠、焦虑、抑郁的负能量几乎呈几何倍数增长。不是所有博士都永远拥有漂亮的成绩单。在情绪崩溃、钻牛角尖的时候,要学会压力释放,及时止损,与自我和平共处。你可以选择奋斗,也可以选择平庸,但请别让自杀出现在你的人生选项中。最后,借用陈惠祥的那句话来结尾:没有杀死你的,才会让你更强大。图文资料来源:新京报、搜狐网、北美留学生日报、新华网等▼
选对留学院校对我们的求学之路至关重要。中佛罗里达大学(通常简称UCF)成立于1963年,是一所座落在美国佛罗里达奥兰多(Orlando)的太空基金大学。学校占地1415英亩,拥有180座各类教学和办公楼,学生来自全球148个国家和美国50个州。是佛罗里达最大的本科教育公立大学,在校生6万1千多名。同时,大学也拥有超高的就业率,毕业生就业排名全美第四位。学校不仅提供实习机会,还设有各种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和运动队,更有出类拔萃的学术水平,这些因素共同促使UCF成为生活、学习和成长的最理想选择。今天就和智课选校帝了解一下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留学申请条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里还是排名第二的全美最大的大学、全美三大光学中心之一。中佛罗里达大学是“全美最好的361所大学”(2006年版,The Princeton Review)之一。这是The Princeton Review从不断升高的中佛罗里达大学学生的学术品质得到的结果。《Profiles of American Colleges》大学年鉴指出,最好的学科是工程、商科管理和计算科学。学生选修最多的学科,依次是商科管理(20%)、教育(19%)、跨系研习(8%)、工程(8%)和大众传播(8%)。中佛罗里达大学入学要求本科申请条件IELTS分数要求:6.5TOEFL分数要求:80.0平均SAT总分:1248平均高中GPA:3.89研究生申请条件IELTS分数要求:6.5TOEFL分数要求:80.0GPA:3.0以上是智课选校帝为你整理的出国留学干货,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智课选校帝。
陈慧祥(来源:谷歌学术账号)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中国籍博士生陈慧祥于2019年6月13日失踪,6月14日早晨八点左右,当地警方在他工作的实验室发现他已自缢身亡。7月3日,校方就学生陈慧祥之死发表声明,同时,该事件开始在学术圈和留美学生中扩散。从陈慧祥自杀前发给实验室其他学生的邮件来看,事件起因是,一篇文章投中了业界顶级会议,但这篇文章因实验设计、数据等方面存在较大漏洞,无法自圆其说,陈的导师李涛教授却不同意撤稿,然而,发表造假论文可能会影响陈慧祥今后在学术界的名誉。在这封邮件里,他写道,“我反复考虑到了所有情况,觉得真的无路可走,所以我通过自杀的方式来弥补我的过失。”一篇不能撤回的论文陈慧祥2011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1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进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就读博士。陈慧祥多年的密友张青峰(化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他与陈慧祥结识于本科期间,后都赴美国留学,因此一直保持密切来往。在他眼里,逝者是一位非常优秀又善良的人。张青峰回忆说,硕士毕业的时候,陈慧祥申请到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六、七所高校的全奖入学资格,但考虑到与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李涛的研究方向比较一致,且李的科研经费较为充足,便选择了该校。每个月1400美元左右的奖学金是陈慧祥在这个大学城赖以生存的全部经济来源,张青峰认为,这也是陈慧祥不敢反抗的原因之一——导师掌握着研究生的收入以及能否毕业的“生杀大权”。去年12月,陈慧祥在短时间内写了一篇论文,向ISCA(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投稿,该会是一个展示计算机体系结构新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国际化论坛,属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三个顶级会议之一。从ISCA的官网来看,参加今年的会议需要在2018年12月8号完成初稿并提交,今年3月正式公布中选论文,5月下旬定稿。据陈慧祥在遗书中所言,初稿在实验设计上有问题......因此在初稿投中以后,他便开始努力完善实验,但却在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无力纠正的状况,比如,论文实验结果与初稿中所宣称的不一样、数据也不合乎逻辑等等,以致文章完全无法自圆其说,如果要修改只能推倒从来,但是要在截稿日期前完成却不现实。他与导师李涛就此事进行讨论,结果导师不同意撤稿,双方的争执甚至一度激烈到“差点叫警察”的地步,但李涛并未作出任何退让。李涛在佛罗里达大学实验室的官网6月29日,一个名为“Huixiang Voice”的账号在Medium、推特等社交平台上发表文章,披露了陈慧祥与好友之间就这件事情的一些互动截图。在这些对话中,陈慧祥说导师坚决不同意撤稿。文章说:“我骨子里感到恶心......圆不了的东西......因为这算是我做了恶事情,即便是顶级会议,又怎样?”张青峰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Huixiang Voice”账号所公开信息的真实性。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现实影响是:“第一,毕业遥遥无期;第二,自己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从这些互动中,陈透露出想要放弃的念头,“我很认真在考虑离开实验室这个问题......真不想读了,做学术本来是挺开心的事情,现在靠造假活着有什么意思?”张青峰表示,在读博期间,陈慧祥的压力非常大,从来没有周末休息过,每天都是夜里12点以后才睡,早晨起得很早。记得有一次,陈慧祥从佛罗里达过去找他玩,只能偷偷去,而且还要带上电脑。2014年之后,陈慧祥便再未回过中国。在实验室的官网上,李涛表示,“与下列优秀的学生共事我感到幸运”,列出的实验室在读学生名单中包括陈慧祥等5人,从姓名可以判断,他们全部都是华裔学生。后续正在调查陈慧祥的导师李涛本科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获得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架构、微处理器/记忆/存储系统设计等等。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陈慧祥的死是一个“令人非常伤心的悲剧”,他说在学校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他对此事不发表评论。《中国新闻周刊》希望就此事采访李涛,但截至发稿时为止,尚未得到回复。据“Huixiang Voice”提供的截图,6月15日,为此事发声的人收到了一封李涛的邮件,他在邮件中表示,网络上断章取义的不实言论伤害了学校、所在院系以及他个人的名誉,要求立即撤销和澄清不实消息,否则可能面临法律后果。事件发生后,该校研究生助理联盟(GAU)等组织积极推动校方就此事进行调查。7月3日,佛罗里达大学发表官方声明:注意到了陈慧祥所留下遗书中暗示其导师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正在全面调查事件,除了学校警力部门外,还聘请了外部独立调查人员。次日,GAU发布新闻稿表示,希望除了关注是否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学校也应该全面彻查研究生在学校的境况,并保证整个调查过程的透明度。推特账户@WaltJiang发布图片显示,6月24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如期举行的 ISCA 国际会议上,李涛照常参会并就这一工作做了演讲,其间他并没有提到陈慧祥。但从照片上李涛演讲所展示的幻灯片可以看出,陈慧祥是这一工作的第一作者。推特账户@Walt Jiang发布的图片:6月24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行的 ISCA 国际会议上,李涛做了演讲。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组在7月3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将会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共同协助佛罗里达大学对此事件进行调查。张青峰透露说,目前,陈慧祥的家人已经到达美国,正与律师协商事情的后续处理。7月3日,佛罗里达大学校长Kent Fuchs在发给学生和教职工的邮件中表示,学校科研办公室正在调查这一学生自杀事件,并保证调查的独立性。他同时宣布,陈慧祥追思会将于7月10日在该校举行。
中新网6月16日电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4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校警表示,该校一名华裔博士候选人在其工作的校园办公室内上吊自杀。据报道,死者名为陈慧祥,今年30岁,在佛罗里达大学高效架构智能设计实验室担任研究助理。他于12日被报告失踪。警方此前几经搜寻只找到其驾驶的车辆,但不见他的踪影。佛罗里达大学校警巴伯表示,14日一早,他的同事到达办公室,发现他的尸体并报警求助。目前,学校已通知了他的家人。巴伯称,目前警方正在对此案进行调查,但并未怀疑涉及谋杀。佛罗里达大学发言人史蒂夫奥兰多表示,调查人员发现了一张纸条,以及他电脑里的搜索记录表明,他曾意图自杀。
2月19日,艾尔弗斯隆基金会(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公布了2019年斯隆研究奖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57所高等院校的126位研究人员榜上有名,其中有3位清华校友:2007级物理系硕士校友、中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冯小峰,获化学奖;2004级计算机系校友、杜克大学助理教授鬲融,获计算机科学奖;2002级物理系校友、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助理教授周鑫,获数学奖。冯小峰(Xiaofeng Feng),中佛罗里达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2007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硕士学位,2013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系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斯坦福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鬲融(Rong Ge),杜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曾获第16届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2004年获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入选姚期智院士创立的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的“姚班”;曾获2007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清华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微软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周鑫(Xin Zhou),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数学系助理教授。2002—2006年在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2006—2008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2008—2013年在斯坦福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曾在伯克利美国数学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斯隆研究奖由斯隆基金会自1955年起每年颁发,奖励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青年学者。目前获奖者的研究方向包括化学、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等8个领域;获奖者将获得七万美元为期两年的研究经费。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校友戴宏杰(1984级物理),王帆(1988级生物)、陈挺荣(1988级计算机),金得哲(1985级物理),宋晓东(1992级物理)、左昳(1994级生物),吴从军(1992级物理)、邢波(1988级物理),祁晓亮(1999级物理),檀时钠(1992级物理)、许岑珂(1999级物理),陈汐(1999级物理)、杨俊锋(1996级计算机)、刘通(1995级硕,数学),马登科(1998级物理)、沈悦(1998级物理),许可(2000级化学),亓磊(2001级物理)、洪暐哲(2002级生物)、陈谐(2002级物理),刁莹(2002级化工)、邓嘉(2002级计算机)、吴毅弘(2002级电子)、李婧翌(2003级生物)、常翠祖(2007级博,物理)曾先后获得过斯隆研究奖。来源:清华招生 文丨田阳 文章来源丨“同方部”微信公众号
江苏激光联盟导读:2020年8月21 日来自 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简称UCF)的研究人员 发表于 Science Advances上的"Multioctave supercontinuum generation and frequency conversion based on rotational nonlinearity"一文表明,工业级激光器可用于产生阿秒脉冲。阿秒科学彻底改变了我们观察微观世界随时间演变的方式,在微观世界中,物质的行为受量子力学规则的支配。使该领域发展成为可能的技术突破是基于超短激光脉冲的产生,这种脉冲只持续电磁波的几个周期振荡。这些短脉冲的聚焦强度相当于电子在原子和分子中经历的电场强度。阿秒科学领域最初是通过将强激光脉冲非线性压缩到两个光学周期以下而得以实现的。二十年后,要产生这样的短脉冲,仍然需要最先进的激光器,才能最有效地利用稀有气体中的“瞬时”光学非线性来进行频谱加宽和参数频率转换。激光通过在充满稀有气体(如氙气或氩气)的管中传播来制造阿秒科学所需的极短激光脉冲,以进一步在时间上压缩脉冲。UCF团队表明,在分子气体中驱动时,使用实质上比几个周期更长的脉冲时,非线性压缩可能是有效的,因为增强了非线性。增强的光学非线性与旋转对准相关。激光照射在充满稀有气体的管中,UCF研究人员在该管中产生阿秒脉冲。图片来源:中佛罗里达大学(UCF)。中佛罗里达大学(简称UCF)物理系助理教授,该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Michael Chini表示阿秒科学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它依赖于世界一流的激光设备并且需要大型的实验室设备和洁净的实验环境。” UCF作为全美排名第二的最大的大学和全美三大光学中心之一,拥有一个实验室,全世界其他地方拥有另外十二个实验室。但是遗憾的是,由于阿秒科学成本高昂导致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不能跨学科将其用于研究。为了突破阿秒科学应用瓶颈降低其成本,研究人员使用分子气体(如氧化亚氮)替代惰性气体作为空芯光纤脉冲压缩器,并改变它们通过气体发出的脉冲的长度,来压缩来自工业级激光器的大约100个周期的脉冲。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来自工业级激光器的80周期脉冲可以同时驱动分子排列和气体填充的管中的超连续光谱产生,从而实现了超过45倍的压缩,压缩时间为1.6个周期。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单周期脉冲。Michael Chini表示他们的研究表明工业级激光器现在可以用来产生阿秒脉冲,这种可产生阿秒脉冲的工业级激光器大约花10万美元就可以从几十个供应商处购得。并且设置很简单,可以与各种具有不同参数的激光器一起使用。该论文一作John E. Beetar(UCF物理系博士生)说:“气体的选择和脉冲的持续时间是关键。”同时,他表示如果试管中充满了分子气体,特别是线性分子气体,由于分子倾向于与激光场对准,便可以增强压缩脉冲的效果,但只有当脉冲足够长时,这种对准引起的增强才会出现。并且由于旋转对准的时间取决于分子的惯性,当气体的旋转对准时间与激光脉冲的持续时间一致时,其增强效果将达到最大化。阿秒科学的工作原理有点像小型化的声纳或3D激光测绘,当一个阿秒光脉冲入射到一种材料介质时,与材料中电子的相互作用使脉冲变形。研究人员便可以通过测量这些畸变,来构建电子的图像及电子运动的轨迹。阿秒精度的测量能力使研究人员能够研究原子和分子内部电子在自然时间尺度上的快速运动。测量这种快速运可以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太阳能发电、探测化学、生物武器以及医疗诊断等工作提供信息。商业、工业级激光的使用可以使阿秒科学更容易获得,并使几乎没有激光背景的科学家能够进行跨学科应用。本文来源:doi.org/10.1126/sciadv.abb5375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1日,西工大理学院陈凯杰教授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Synergistic sorbent separation for one-step ethylene purification from a four-component mixture”(Science, 2019, 366, 241-246)。此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三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协同吸附,实现了在四组份混合气体条件下,一步分离制备高纯度乙烯。这项研究成果将为复杂工业分离体系下绿色低能耗工艺的研发提供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该论文也是继6月22日西工大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团队以西工大为通讯单位,在同一期《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3篇论文之后,我校2019年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第4篇研究论文,彰显了西工大在基础研究领域接连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了我校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迈出的坚实步伐。相关论文说明如下:“一步到位”提纯乙烯乙烯的高纯制备在初级化工原料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乙烯分离方法步骤繁琐、能耗较高。乙烯与乙炔、乙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物化特性十分相似,提纯过程需要三步工艺——需使用碱性池分离二氧化碳;用贵金属催化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乙炔转化成乙烯或乙烷;而乙烯和乙烷两种气体的纯化分离仍依赖于分步蒸馏工艺,即利用不同组份的沸点不同,控制其分步流出分离塔并收集。这样的分离工艺步骤繁多、成本较高且能耗高。如何用更加节能高效的方式,实现乙烯的分离和纯化呢?我校理学院陈凯杰教授(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联合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Mike Zaworotko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利莫瑞克大学David G. Madden博士(共同第一作者)和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Brian Space教授科研团队(论文主要合作者),首次实现了在四组份体系下乙烯的一步高效分离制备。其中,西工大为论文第一单位。该论文利用三种高性能超微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高纯度乙烯在四组份混合体系下的一步分离制备。该研究发现,通过有效地串联三种MOF材料在单一吸附柱内,能够分别将乙炔,乙烷和二氧化碳依次高效地去除,从而在吸附柱尾端实现高纯度乙烯(>99.9%)的一步分离收集。这一物理吸附分离工艺在常温条件下就可进行,可大大降低乙烯分离工艺所需能耗。同时,该成果从分子尺度上,利用分子模拟手段对体系内四种气体分子与三种MOF材料的微观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从而详细地剖析了三种吸附材料对不同气体选择性吸附的本因。其中,SIFSIX-3-Ni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征能够对二氧化碳分子实现强作用力的四齿螯合,从而对其具有最高的吸附选择性;TIFSIX-2-Cu-i对乙炔分子能够实现牢固的直线型双氢键束缚,从而对乙炔有着最强的吸附作用力;Zn-atz-ipa则因其独特的孔道结构,能够对含有最多氢原子的乙烷分子形成多重弱氢键作用,从而对乙烷分子有着最高的吸附选择性。结合其三者的优势,最终实现了乙烯气体的一步分离制备。文章还对该串联吸附柱的低能耗再生性能进行了研究,证明其在60度下活化一个小时就能完成材料的再生。“85后教授”并非一路坦途谈到当时选择回国加入西工大,他讲到“我出国的时候就想好,一定会回国。也许是受军人出身的爸爸影响,当时就觉得学成后应该回报培养自己的国家。”陈教授的女儿当时在爱尔兰出生,他没加思索地为女儿选择了中国国籍。陈教授说道,“西工大是一所有家国情怀的高校,有担当,有精神,是个可以踏踏实实干事,施展抱负的地方。”自入职西工大以来,陈凯杰得到学校和学院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开展此项研究,论文的主要合作作者还包括西工大孔杰教授和张秋禹教授。该项研究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央高校建设经费的资助。西北工业大学这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西工大青年教师,是一名1986年出生的年轻教授。但这却不是一个天才一路顶着光环走来的故事,你会发现科研和成长的道路永远不是一片坦途。陈凯杰教授提及,自己当年在中山大学进行博士阶段学习时,也曾遇到科研瓶颈,在发表成果方面并不能让自己满意。当时他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放弃科研这条路,还是再给自己一个机会?当时的他想再努力一把,觉得自己当下取得的成绩虽然并不如意,但却也感到自己已经在导师陈小明院士课题组打下了扎实的科研基础和能力,总觉得未来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最终,他选择了去国外深造,在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我很庆幸做了这个决定,没有放弃。我经常和博士生们讲,你们现在发的文章比我当初发得好多了,要坚持。”作为一名化学研究者,他曾经历过许多次失败,不过其中一次“幸福”的失败却让他记忆犹新。在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博士后期间,满怀希望地期待自己合成的一个MOF材料能够实现乙炔和乙烯分子的完全筛分。可结果出来发现两种气体都轻松地被材料所吸附。当时看到这样的数据,失望油然而生。在仔细查看数据后,他惊喜地发现,相比于常规多孔材料,这个材料对乙炔的吸附作用力要明显强一些。他很好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顺着这样的思路,他对体系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和深入挖掘,并最终将此研究成果顺利发表。“保持好奇,注重细节,贵在坚持,当你在一个领域深耕多年却看不到前路的时候,可能成功已经在下一个路口等你。”谈到未来的规划,陈教授希望将这项研究拓展到能源化工领域内其它多种能源化工原料单体的分离纯化工艺中。同时,也要努力实现材料的低成本化,模拟更加复杂的工业分离体系,让成果有机会从实验室走出来,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进一步从微观尺度理解分子和多孔材料作用的深层机理,为指导和设计更高性能多孔材料提供依据,探索更多能源领域中的化工难题和瓶颈问题,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来源:西北工业大学 文案|高莹 图片|司哲 编辑|张懿萱 审核|付怡 责编 | 雷军 刘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