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德(莱州)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学院揭牌自言自语

中德(莱州)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学院揭牌

9月11日,中德(莱州)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暨中国莱州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山东省莱州市举行。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孵化联盟秘书长周青介绍,机器人学院在未来针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存在的结构不合理、供需不匹配、培养标准缺乏、产教融合不充分四方面的问题,围绕新工科机器人专业建设与人工智能学科发展,产教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机器人工程教育认证与新工科专业建设,机器人在线实验资源建设与实践教学创新应用等机器人行业前沿技术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以促进校企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行业人才培养。机器人学院将加强在政、产、学、研、用等方面的交流互动及成果共享,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构建产教融合良好生态。周青就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学院发展规划、中国机器人硅谷莱州创新中心建设框架,机器人行业资源整合,国际化创新平台打造,校企共建共管共赢机制建设等作了详细阐述。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孵化联盟在莱州与政府合作通过打造中德(莱州)机器人学院,并共建实训工厂的产教融合新模式,通过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产教融合基地实现莱州机器人产业从0到1的跨越。未来,联盟将联合行业资源,通过中德(莱州)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学院解决胶东半岛智能制造后备人才不足的瓶颈,积极谋划创新人才培养生态,深入落实产教融合新工科建设,为高校新工科改革、地方经济实现智能制造行业转型升级贡献新的实践。

GAMI举办十周年庆典 KIT中德人工智能创新工场在园区揭牌

11月8日,KIT中德人工智能创新工场在苏州工业园区慧湖大厦举行揭牌仪式。德国驻上海总领事Christine Althauser,江苏省发改委副巡视员尹建庆,巴登符腾堡州经济部战略、法律、对外经济与欧洲司司长StefanieHin,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组织部部长林小明,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创新与外事副校长Thomas Hirth等出席活动。新成立的中德人工智能创新工场由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中国研究院(简称KIT中国研究院)与其工业合作伙伴共同成立,是中德工业4.0技术展示创新中心的延伸,融合多项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及解决方案,成为一个激发创新思维的平台,协助国内制造业满足下一阶段的产业竞争需求。“人工智能创新工场的建立,是为了把人工智能技术很好地应用到生产技术科学中,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能直接应用于实际 同时,它也将作为一个前沿的培训场地,在实际的生产制造环境中,为工业及政府界的合作伙伴、学校及科研单位的学术人员、学生,输入及培养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的能力。”全球先进制造研究所(GAMI)总经理安陶然介绍,“目前,人工智能创新工场已依托KIT汇聚了14个工业合作伙伴,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和院校加入。”据了解,GAMI由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wbk生产技术研究所于2008年在中国成立,致力于为国内用户提供先进制造方面的系统化管理方案和智能制造的培训及项目孵化,2011年正式迁往苏州工业园区,并由此促成了园区与KIT的合作。2014年,KIT中国研究院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成立,致力于协助将KIT的技术和服务转移到苏州,鼓励KIT来苏进行科技成果孵化,并开展了一系列产业相关的工程项目和服务,为中外企业在机械制造、生产加工、资源效率等领域提供了众多先进解决方案,已在教育、研究、创新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KIT中国研究院总负责人Lanza教授在致辞中表示,KIT中国研究院将以人工智能创新工场为新的起点,把智能制造的理念辐射到整个江苏省乃至全中国,协助众多的合作伙伴进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不断延伸展示智能制造的概念与技术,协助区域实体企业在一个有形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和探索智能技术在实际生产上的应用。作为国家首个明确提出聚焦人工智能并出台专门政策予以鼓励发展的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目前已吸纳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1000多家,集聚了华为、思必驰、微软、西门子等一批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估值上千亿的产业集群,实现了对工业、通信、交通、教育、医疗、金融和生活消费的全覆盖。“中德人工智能创新工场的成立将助力推动园区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平台建设,实现德国先进创新理念与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林小明表示,“希望KIT继续将园区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把KIT更多的教学优势、研究优势、创新优势与园区的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强强联手、互利共赢;也希望全球先进制造研究所继续深耕苏州工业园区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做足准备,助力园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今年正值GAMI(全球先进制造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活动期间还设置“GAMI十周年-中德先进制造业合作十周年”海报展,并将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的行业分享。编辑 顾雅芳 摄影 张佩雯2018年11月8日

得之也死

从教学、科研、创新三个维度构建中德合作之桥,请看——KIT中国研究院的“三大支柱”

“虽然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以下简称KIT)中国研究院主要服务的是在华德企,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与德企背后的中国产业链上的厂家接触较多,KIT更像一个桥梁,将德国先进的制造理念与技术通过中国研究院引入到园区。”日前,在独墅湖创新科教区采访,KIT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杨顺这样介绍道。作为园区国际化创新驱动示范平台建设的重要参与者,KIT中国研究院近年来表现不俗。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KIT中国研究院荣获中国工信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并于近期作为新型研发机构,荣获园区“2018年度经济贡献突出奖”。科研释放蓬勃活力 园区迎来工业4.0时代无需切换就可以进行多品种多产品生产,人机交互机器人穿梭其间,车间现场管理全面实现数字化……这条展示德国工业4.0应用方案的智能装配流水线,为德国洪堡工厂演示模型,曾获2014年德国“工业4.0”大奖。2015年,这条世界先进的流水线来到园区,11月25日,中-德工业4.0技术展示创新中心揭牌成立。KIT中国研究院引入这条先进流水线的同时,还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地化调整,使其更贴近本土工业制造的实际需求,让企业来访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先进技术所带来的优化。杨顺介绍说:“德国的设计有些并不适用于本土实际情况,像这条智能装配流水线就取消了RFID工牌识别的设计,增加了最先进的工业PC,并使用HMI人机交互界面让技术人员在操作时更加便利。”创新激发澎湃动能加速人工智能产业“蝶变”2017年年初,园区发布《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及《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人工智能纳入三大特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为迎合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刚性需求,2018年KIT中国研究院建立了“中德人工智能创新工场”。中德人工智能创新工场集成了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仿真技术、云与大数据计算及人机协作四大代表性技术以达到改进质量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的目的。据介绍,目前KIT中国研究院已成功研发出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指导和培训员工的软件ioxp、带有触觉传感器或电容传感器的人机协作机器人cobot、基于百度云数据分析影响生产因素,给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的相关数据分析软件……这些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加速了人工智能产业的“蝶变”。教育之园勤耕不辍推动先进制造理念传承教育是学院的根基。KIT中国研究院秉承母校传统,以“教育、科研、创新”作为三大支柱,在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的同时,在教育上更加注重先进制造理念的本土传承。KIT中国研究院的交换生项目,每年会有两批KIT的研究生参与。他们在中国完成硕士论文撰写,并协助研究院的项目工作。KIT中国研究院也同时与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等诸多高校建立了友好院校合作关系,共谋学术发展。研究院每年会举办两期中德高校学生交流活动,为其安排具体可行的模拟项目,提供良好的实践互动平台。KIT中国研究院与工业界的结合非常密切,以提供项目咨询及培训课程的形式与企业保持联系,以最前沿的工业理念助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2015年起,智能智造服务成为KIT工业服务的重点,其企业培训项目涉及生产各个环节的精益与提高,致力将德国先进制造理念传递至本土企业,以实现企业生产优化,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杨顺透露:“下一阶段我们有一个重点,就是KIT中国研究院计划做一个生产平台,应用数据痕迹分析技术,预测客户需求变动,进行预测性维护升级,来提供增值服务。这也是契合园区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做生产上的服务升级。”作者 陈一苇

鸿

中德人工智能大会专家学者开展对话交流

9月27日,第四届中德人工智能项目合作对接会、云南智能制造主题论坛、文化+科技论坛三个会议同步举行,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和产业界代表齐聚抚仙湖畔,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关键词展开对话和产业交流。在中德人工智能项目合作对接会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向参会嘉宾推介了“数字小镇·玉溪数字经济产业园”“九龙数谷·玉溪大数据产业园项目”“一带一路·网络安全国际合作培训”三个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并向与会嘉宾发出邀请,投资玉溪、发展玉溪,共建“数字玉溪”。此外,葡萄牙计算机算法中心负责人卡洛斯·席尔瓦携《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多学科研究视角分析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人类使用交通工具》、视+AR视辰信息科技携《让空间产生价值》等不同主题进行演说,分享了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机器人等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云南智能制造主题论坛则围绕如何抢抓机遇,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给社会带来的深远产业变革,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展开讨论。会上的《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与实现》《云内动力智能工厂实现》等主题发言,分享了当前业界最前沿、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和发展。文化+科技论坛以“文化+科技”为主题,开展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碰撞。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的庄颖,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馆长陈泰敏分别作了题为《物、地、人——故宫博物院的线上数字服务》《数字澄江化石——让五亿年前的古生物“活”起来》的主题演说,分享了“人工智能与文博”的故事。德国杜塞尔多夫国家陶瓷博物馆馆长丹妮拉·安东尼奥,波兰艺术博物馆馆长米哈尔·沃伊切赫·马利诺夫斯基,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馆长出川哲朗,与中国同行共同探讨了博物馆数字化。(文章来源:玉溪日报)

群己

中德智能制造暨数字制造转型升级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德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智汇工业联合承办的2018(第三届)中德智能制造暨数字制造转型升级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于12月21日在北京成功召开。论坛以围绕中德智能制造合作领域展开深入交流、并进行经验探讨和案例分享。本次论坛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含开场致辞、主旨报告、成立仪式、成果发布等环节,由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洪京一主持并介绍与会嘉宾。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作发言致辞。李颖指出,要进一步发挥专家委对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的指导作用,围绕新时代中德智能制造及数字化转型合作新方向、新趋势和新机遇展开更多研究。完善扩大专家委组织架构,设立重点领域分委会,组织相关领域行业专家成立数字制造与转型、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等重点分委会。多角度组织对外交流,促进中德机构企业互访互通,推动专家委与德国高端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分享沟通双方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新案例、新进展和新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顾问李伯虎作了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智能制造初步研究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李伯虎指出,当前一场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进行,“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制造业面临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特别是通过制造技术与新一代智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及产品有关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引发制造模式、制造手段和生态系统也发生着重大变革。成立仪式由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洪京一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宁振波共同为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数字制造转型升级分委会成立揭牌。成果发布环节由中国电子学会研究咨询中心主任、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李颋发布研究成果《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形势及对策研究》。西门子过程工业与驱动集团副总裁兼过程自动化部总经理姚峻作了题为《加速数字化转型——从一体化工程到一体化运维》的主题演讲。KIT中国研究院总经理Tobias Arndt作了题为《当生产制造遇上人工智能》的主题演讲。四维时代创始人兼CEO、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作了题为《中德人工智能合作前景与展望》的主题演讲。英飞凌无锡总经理陈小龙作了题为《英飞凌工业4.0框架与实践》的主题演讲。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东红作了题为《自动化企业在数字工厂及工业互联网浪潮中的探索和实践》的主题演讲。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销售市场部技术总监作了题为《从传感器到云——万可工业物联网方案助力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演讲。高峰对话环节主题为“数字制造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由智汇工业创始人兼CEO李巍主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宁振波,SAP人工智能技术全球执行官Jens Trotzky,菲尼克斯中国副总裁缪竞红,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销售市场部技术总监徐峰,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睦家,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东红,魏德米勒亚太区装置及现场联接事业部总监苗永帅等嘉宾参与了讨论。本次论坛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精神要求,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麻疯女

中德人工智能合作中心在上海成立

4月18日消息,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在上海市举行中德人工智能合作中心和中德人工智能加速孵化中心揭牌仪式,中德双方将在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据了解,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是德国顶级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其股东包括谷歌、英特尔、微软、宝马、戴姆勒、SAP、空客在内的全球前十科技企业。

洪谦

中德大学人工智能研讨会在德举办

中德专家团队合影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阮佳闻):当地时间2月13日至14日,由奥迪英戈尔施塔特孔子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和德国英戈尔施塔特技术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德大学人工智能研讨会先后在英戈尔施塔特技术大学和华为德国研究中心慕尼黑办事处举行。阿克斯尼博士介绍团队的研究格豪绍帕教授带领大家参观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包括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的胡永健教授、秦华标教授和贾奎教授以及英戈尔施塔特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托马斯格豪绍帕教授和克里斯蒂安阿克斯尼博士等专家在内的中德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除了介绍各自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参观英戈尔施塔特技术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并体验虚拟现实的研究成果之外,双方还就研究细节和共同关心的课题进行了讨论,以探索进一步合作的空间与可能性。而在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凤春的陪同下,三位中方教授和德方大学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还前往了慕尼黑,与华为德国研究中心慕尼黑办事处的研发人员就数据流在线机器学习与处理、自动驾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交流。与会中方嘉宾体验虚拟现实研究成果 据张凤春介绍,本次中德人工智能专家研讨会是奥迪英戈尔施塔特孔子学院自2016年下半年成立以来牵头组织的首个中德学者研讨活动,旨在加强华南理工大学和德国英戈尔施塔特技术大学这两所工科背景大学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两天的会议结束后,两国的专家学者反馈积极,均认为收获颇丰,为以后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会人员和华为慕尼黑研发团队合影

慧南

体验过全球最好的AI医生吗?看德国如何发展人工智能

Ada Health是一款来自柏林、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健康应用软件,目前在全球医疗健康应用领域排名第一,仅在Google Play平台上下载数量就已超过了百万,平均评分为4.7颗星(满分为5星)。用户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即可通过APP和人工智能Ada进行对话。Ada掌握了所有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会对用户的症状提出问题。只要用户正确描述了自己的状况,Ada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分析出用户是否患病,并给出解决方案:立即去找医生、或是服药、还是只需在床上休息一天。这位来自柏林全球最神奇的AI医生Ada,是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数字与服务行业投资咨询部资深经理特伊雷特(Henri Troillet)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的两个AI技术被德国公司成功应用于产品的实际案例之一。Ada的优势不仅在于可识别1万多种病症和疾病,还能为用户提供7x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据悉,目前Ada在全球已超过600万用户,诊断评估超过1,000万次,在欧洲家庭医生领域的诊断准确率超过了90%,并且随着大数据的累计,诊断成功率料将进一步提升。今年11月初,Ada已在上海张江落户,将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市场。另一个AI的应用实例来自德国保险巨头,慕尼黑再保险集团(Munich Re Group)。特伊雷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风险评估对保险公司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传统的评估方式难以系统化、需要考虑的变量众多,往往费时费力但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而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AI可将大量的零散数据自动分类,同时根据以往的结果提取关键信息,生成量化评估报告,提升风险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与效率。M.I.N.D。是慕尼黑再保险推出的风险管理平台,已被投入到市场中使用。在该平台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自动识别潜在的风险,帮助保险公司更加清晰地计算出接受投保的风险,从而在宏观上降低保险公司理赔几率。德国重资推动AI发展当地时间11月14日,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宣布到2025年为止,预计投入30亿欧元大力发展人工智能(AI)战略,并以此打响“人工智能-德国制造”的品牌。这笔资金主要将用于该领域人才的培养和招募,及扩建现有的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据全球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的预测,到2030年为止,人工智能将给全世界带来15.7万亿美元的GDP,并使德国在同期内的GDP增长11.3%,这得益于AI技术能和德国领先的制造业良好结合在一起,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老牌工业强国,德国对于人工智能的研发由来已久。1988年成立的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拥有近千名员工,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性人工智能研究机构。该研究所的CEO瓦尔斯特尔(Wolfgang Wahlster)教授,不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科技顾问,同时也是“工业4.0”的提出者之一。DFKI的股东包括谷歌、英特尔、宝马、SAP等全球顶级科技企业,研究方向遍及自动驾驶、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等AI热门领域。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数字与服务行业投资咨询部主管罗尔(Marc Rohr)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德国是欧洲地区AI研发和应用最重要的市场,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德国政府对于人工智能的研发一直颇为重视,今年7月,德国推出了《人工智能战略要点》,在即将于12月初举行的德国纽伦堡数字化峰会上,将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罗尔表示,德国的人工智能研发历来注重实际应用和提升生产效率,从工业4.0到AI战略,德国始终关注科技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寻找科研成果在应用方面充分转化的途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位于西南边陲的凯撒斯劳滕市,加上周边的萨尔布吕肯和卡尔斯鲁厄组成了德国AI研发的传统核心区域。不过近年来,德国东部地区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发展迅速,尤其是首都柏林,已成为欧洲创新技术性企业的最大孵化地之一。据德国专注于AI领域的投资公司ASGARD在2017年的调查显示,德国与AI相关的初创企业中,54%位于柏林,随后才是西德地区的传统经济重镇慕尼黑、汉堡以及法兰克福等地。罗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德国东部地区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当地政府希望通过鼓励创新企业来加强城市竞争力、发展经济,再加上德国东部地区大学林立,计算机人才充足,经营成本又相对较低,于是迅速成为欧洲AI创新企业的聚集地。在推出30亿欧元的AI投资计划之后,德国联邦特别任务部长布朗(Helge Braun)对媒体表示:“在德国所有强势的行业中,我们也需要成为数字化领域的领导者,否则就无法保持出口方面的领先位置。”罗尔认为,从整体上而言,德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及美国和中国,不过德国在部分领域保持着世界一流水平,比如:机械制造、自动驾驶和医疗健康等。不过德国在AI发展上存在一个棘手的难题: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十分依赖大数据,但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对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极为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德国AI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中德双方紧密合作2017年6月,四维时代(4DAGE)与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正式签订《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项目》,并成立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11月13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德国外长马斯在北京举行了第四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双方强调,应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契机,拓展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及数字化等领域合作。15日,第三届中德人工智能大会在珠海举行,大会聚集了中德两国人工智能视觉领域的多位专家,并在会上成立了中国首个人工智能行业战略联盟。罗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十分密切,全球自动化巨头德国费斯托集团(Festo)在上海浦东金桥就设有独资子公司;斯图加特的智能建筑软件厂商RIB则选择将其全球第二个研发中心设在了广州。中国AI企业在德国进行绿地投资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中国51VR公司就将其欧洲研发中心建在了法兰克福;中国首家致力于医学影像AI的推想科技也在2017年完成了进军德国的任务。江苏心磁超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海涛,是德国清华校友会副会长,2016年回国开始创业,该公司正在研发的智能心磁图仪可以检测到两个电子形成超导电流互动所产生微弱量级磁场,并通过研发人工智能算法,让机器实现了自我学习式的医疗诊断,在心脏潜在病症的检测深度诊查和早期预警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公司就是中德合作的一个典型例子,中方主要负责出资和运作提供市场,资深技术研究顾问人员则主要来自德方,包括莱布尼茨光量子研究所(IPHT)、耶拿大学生物磁研究中心等知名机构。”在谈到中德人工智能研发的各自特点时,胡海涛说:“在德国获取临床数据相对困难,但德方对临床数据模型的研究和挖掘十分深入,而在中国获得临床数据相对容易,但中方研究人员对于数据模型的构建和动物实验设计解读和分析方面远不如德方。这点上,中国应该向德国学习。”他表示,中德在AI研发方面的合作有很大互补空间,并希望德国政府在加大对AI的投资之后,双方的合作创新可以获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正如罗尔对第一财经记者所强调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类生活”,在这点上,各国之间广泛合作是全球化的大趋势。(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六尺巷

中德人工智能大会|SENSORO AI 与 IoT 相融合为智慧城市保驾护航

11 月 15 日,第三届中德人工智能大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开幕,SENSORO(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会。大会上,SENSORO 发起组建国内首个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战略联盟并发表主题演讲,与来自中欧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分享了 AI 与 IoT 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独角兽战略联盟成立 推动 AI 合作纵深发展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017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本届大会上,SENSORO 与四维时代、鲲云科技等十余家企业联合组建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战略联盟。联盟企业覆盖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诸多领域。联盟的成立,在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等提供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服务平台的同时,也促进了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跨产业、跨领域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AI 与 IoT 相融合 护航城市安全“半年内,一座城,我们的智慧消防预警服务就实现了 5548 起的早期火灾隐患成功预警”,这是 SENSORO 在大会主题分享时介绍的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之一。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技术服务商,SENSORO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安防领域,打造的城市级物联网智慧消防预警服务已经在北京、江苏、浙江、西藏、湖北等全国十几个省市实现了大规模落地应用。通过巴掌大的传感器,就可以实现全天候监测消防风险因素,一旦发生异常情况,传感器内置的物联网芯片就能第一时间将预警消息无线发送出来,实现秒级预警,将消防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也能为消防救援和疏散争取宝贵时间,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SENSORO 还将核心 AI 技术能力转化为针对家庭场景的深度学习摄像头,为家庭安全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保障。大规模复杂环境下的人脸识别、动态场景人脸监测、人形与物体检测等技术都将通过机器视觉芯片为终端摄像头赋能,而针对家庭场景的自主学习、智能侦测与家人关怀等功能优化设计,也将为家庭生活提供更加贴心的智能安全服务。在会场外的展示区,一位观众表示:“安全问题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座城市,都应该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安全保障。”从技术创新到技术应用,SENSORO 坚持以人为本,将 AI 与 IoT 技术成果相融合,构建从家庭到城市体的综合化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保驾护航。

鲁班

2019首届“湘智论坛”暨中德人工智能学术交流会举行助力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12月2日,2019首届“湘智论坛”暨中德人工智能学术交流会在中南大学科技园举行。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汉斯·乌斯科尔特、德国Aalen应用技术经济技术大学教授彼得·根茨等专家与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系主任王勇等开展了深入交流,助力长沙、湖南湘江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长沙市副市长邱继兴、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罗社辉等出席。会上,汉斯·乌斯科尔特为代表的德国人工智能顶级专家及企业家以及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知名的专家、优秀企业家代表作为论坛的演讲嘉宾。以中、德人工智能学术交流的形式,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大数据应用、创新创业等热点开坛论道。汉斯·乌斯科尔特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推动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改革》的主题演讲,他解读了人工智能国际前瞻性研究,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意见。他表示,在长沙他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中联、三一为代表的长沙智能制造让他印象深刻,这些企业已经在某种程度充分应用了AI产业。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全球形成多极多中心的发展态势,长沙有机会成为重要的一个增长极。会上,王勇、彼德·根茨等中德专家就中德在人工智能应用、商业模式和行业初创企业现状等课题进行了探讨。近几年,长沙响应“中国制造2025”提出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大规模推进产业智能化,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计算芯片、图像处理、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已布局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和研发平台。今年10月25日正式动工,总投资500亿元的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是长沙市、湖南湘江新区与碧桂园集团联手打造的产城融合项目,该项目计划分三期15年滚动式开发,其中首开区面积1026亩,目前已完成首开区360亩摘地计划,优先启动227.6亩工业用地建设。(文章来源:当代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