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家属发文研究生跳26楼,家属讨说法:在5月9日21点左右,一位家属将“中传研三学子”——黄同学的自杀经过做了简单陈述。该学生已经将论文准备好,就等着最后的送审和答辩了。然而,她却选择了从26楼跳下!其家属给出了该同学跳楼的主要动机:其一、导师不同意该生的论文送审;其二、学生多次修改+道歉无果;其三、老师没搭理且将其拉黑;其四、学院慰问后,老师无慰问。研究生找论文题材(非当事人)首先,笔者对黄同学表示惋惜!中年失女,家属得多心碎啊!而且在家里看着自己的孩子从26楼一跃而下:她从26楼跳下去,其父亲拉着她的一只手,却因为体力不支而没拉住孩子,就这么看着自家孩子跳了下去。看到高校研究生自杀,我深表惋惜!尤其是该生已经走到了研三的末端,本来即将风调雨顺,然而空气却瞬间凝固!虽然我的心情沉重,但是我认为必须要深究细节,才能起到深刻的教育意义!为父母深感惋惜然后,需要深究细节!每年都会有硕士延期开题和毕业,为什么老师不让她送审论文呢?可能的原因一:导师有意为难她;可能的原因二:她的论文确实没有达到送审的条件。关于毕业论文修改,其实已经毕业的研究生都明白:大多也都是自己修改!因为好多导师在毕业期间还在忙着拉项目、开大会!但是今年不一样,导师不都在家里待着吗?当事人的道歉信黄同学跳楼前的“道歉信”:如上所示,该同学曾一夜没睡,且写过一封道歉信。其中,该同学主要提到了3个点:第一、由于论文压力,自己急于得到认可,而做错了事;第二、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伤了老师的心;第三、感谢老师的批改,然而误解却越来越深。的确,学生和导师需要处好关系,不然在毕业的时候真的会很难受!那么到底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还是导师要求过高呢?没有导师方面提供细节,目前还不敢乱发难。学生怕导师延期,导师怕论文质量差。虽然这几年论文查的严了,但是导师也挺怕学生走极端的,学生也怕到手的工作被延误掉!论文答辩目前为止,还需学校、导师、同学3方面信息!家长可以把学生与导师的对话共享,让其他学生和家长也能更好地了解事情的经过,看看是老师错误大,还是学生有问题?目前的信息较少,除了人没了,其它的都不是客观信息,甚至包括该同学的道歉信!因为这个道歉信本身就是站在学生弱势的一方来写的。如果道歉信是真的,那么所谓的“为了通过论文,忽略了做人的道理”这一句话的深意又是什么呢?写论文会跟做人的道理有关系吗?不都应该实事求是吗?我觉得疫情期间在家跳楼而下,其家长也有一定责任!因为自己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好,父母不应该深度陪伴、加以开导吗?其背后是否还有师生、家校、以及父女等别的信息没给出来呢?研究生回望过去,有学生“混会摸鱼”!修改学生论文的导师对“翟博士无知知网现象”很恐惧,确实也有这种学生存在,现在还不能只看一面之词!同一届毕业学生的论文,对于其导师来说,也是让人深夜难眠的一根压力柱。从格式到内容都需要导师亲力亲为,当然,这属于负责任的导师。导师发难(非当事人)回望过去,有导师“故意发难”!对于我这种经历过博士论文答辩的人,深知导师发难现象的普遍性。不过对于研究生延毕,我觉得没有任何必要!我的一个师弟论文写得差,导师找茬不给过。后来我们几个博士师兄弟帮忙改,让他的论文质量超过学院大部分学生,结果导师依然指东道西!看来是平时关系不好啊!论文过不去,学生真的绝望:不否认大部分导师的严谨作风,但是真的存在奇葩师者!不管事情起因和经过到底谁对谁错,先说这个女孩跳楼了,至少这个导师应该去看一下,毕竟你是学生的导师!兢兢业业的导师值得深思的一点:说实话,现在的大学老师,真正一心带学生的不多了。认真带学生搞科研的老师一穷二白,得不到提升!反倒是那些平时跟学生不见面的、连教学任务都不认真完成的老师,却很快晋升为教授!为何?因为校外创业和拉拢合作比学生要来得亲切得多!
文|辣评妹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关系本该是最为纯粹一种人际关系。可是,屡屡发生的由于师生关系不和所引起的学生自杀事件,把师生关系难题推到了前台,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17级硕士研究生黄静怡跳楼自杀,而据其家属透露自杀原因为被导师刁难,毕不了业。关于该女生自杀的真实原因,是否如其家属所言,目前尚待官方的调查结论。但是,这件事情所暴露的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却是实实在在的。那么,本该纯粹的师生关系,缘何变得如此针锋相对,难以协调呢?对于这个问题,辣评妹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值得我们深思。首先,教育和学习的功利化。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现在的老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为了职称晋升、科研奖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于那些博导、硕导来讲,都是高学历,受过非常优质的教育,但是他们的正常收入却与其身份和学历不相匹配,一个本科高校的教授工资也就大概年薪10万块。和当前社会上整体的薪酬水平相比,这显然会让他们心理不平衡,为了追求更高的薪酬,他们必须要在科研上下功夫,追求科研奖励。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导师“压榨”学生,让学生出成果这样的现象。而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也只想快点毕业,谋到一份好的职业,早点挣钱。但是,他们没有做出让老师认可的成果,导师不愿意轻易放手。这样子的话,导师和学生的矛盾就变得不可调和。其次,导师的权力过大。现在,绝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一般都是导师制,导师的权力非常大,导师可以决定一个学生能否顺利毕业,乃至平时给学生发放的补助津贴的多少。所以,现在很多研究生称呼他们的导师为老板。可是,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否合格,能否答辩,这都取决于导师愿不愿意给你签字。而毕业论文是否质量,又是一个非常弹性的标准,在基本规范达到的情况下,如果导师提高标准,就很难企及。导师不想让你毕业,就鸡蛋里挑骨头,一篇数万字的论文,在逻辑上很难天衣无缝,想挑毛病,总会发现问题。最后,学生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太差当然,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研究生轻生,也和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孩子,随着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从小到大一般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就想不开。其实,一个人一生太长,往前看十年,延期一年又算什么呢?由于学生抗压能力差,也给老师的指导带来很大难题,学生说不得,批评的轻重拿捏不好,也让导师们头疼。针对以上造成师生关系难题的几个原因,辣评妹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做到几点:首先,一方面,建立合理的教师考评机制,不要唯论文评绩效,这样子导师们就不至于为了自身绩效去逼着学生出成果,另外一方面,对于硕博士的补助也要提高,让他们不会为了生计而着急毕业,不急功近利,安下心好好做科研。其次,减少教师权力,学生能否毕业不应当导师一个人说了算,对于毕业论文应该有一个合理、明晰的标准进行评价。同时,学生如果被导师刁难,应该有一个顺畅的渠道进行申诉。最后,就学生自己来说,也不要一颗玻璃心,要提高自己抗击挫折的能力。毕竟人生在世,什么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到了社会可能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和挫折,学校里这点事真的不是什么大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从小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都不是坏事,如果从小到大做什么事都顺风顺水,长大后一次挫折就可能把孩子击垮。小结:中传研究生跳楼!一个绝望女生走上不归路,让人心痛。这出悲剧暴露出了当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本该是情同父子,本该是师严徒恭,可是现在却变成了针锋相对。如今,逝者已逝,惟愿家人坚强。同时,也希望屡次发生在校园的类似悲剧所揭露师生关系难题能够引起社会、家长、学校和监管者的重视,从根本上寻求杜绝此类悲剧发生的办法。/完/
大家好,这里是考研刺客联盟!最近最热的话题之一,一定是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一事。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全面拉开了该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制由3年改为4年。此次改革中,中传在规范博士生和学硕生科研训练、专硕生实践训练等方面,设置多元化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研究生招生办法: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但是此规定一经公布,引发了网友的大量热议!关于取消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网友们是这样说的↓↓↓大部分都是支持这样改革的声音。认为综合考察大学里面的表现更能判定学生的素质!比单纯的考试好多了!但是也有怀疑的声音,认为取消研究生不发论文就能毕业,是不是在降低标准,在给研究生“放水”。关于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网友们是这样说的↓↓↓一大部分都在说这次改革对跨考真是太不友好了!还有一小部分说8月才出改革的政策,有些许晚,没有给考研党们充足的时间准备和了解。还有零星的网友评价说这也预示着考研越来越难了!还有网友认为这样的选拔方式是不是对双非院校的学生不公平,在复试材料评议环节,双一流大学的材料一般都比双非院校的要好看不少,这样改政策是否也是变相的其实本科院校呢?关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评论区发表~附《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我是考研刺客盟主,助你考研路上畅通无阻
中国传媒大学这个名字,在国内可以说众所周知,作为一所名校,它的分数线也很高,录取来的学生通常水平也都很好。但就在最近,网上却传出该校研三学生黄静怡跳楼自杀身亡的消息。而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这件事和论文导师有很大的关系。作为黄静怡同学导师的薛燕平,本应该尽到修改论文,帮助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但根据家属提供的资料来看,在论文写作上,黄静怡多次询问老师意见,可薛燕平置之不理,也不予回应。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代教育下的教师,虽然不强制要求具备这种“匠人”精神,但起码负责任的态度应该要有。要知道,教师的职业就有关爱学生,爱岗敬业这些要求。可是为什么薛燕平不肯去帮助黄静怡呢?在网友们的调查下,薛燕平的履历也被调查清楚,他本科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则是英国的德比大学,由此来看,他属于一位海归了。像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老师,为何对学生的问题漠然不视?同时,现在的高校教师要求最少都是博士,可薛燕平年纪轻轻就当上传媒大学的教研主任,不难看出他的教学水平不错,得到了认可。但俗话说得好,德才兼备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在黄静怡的家属发文曝光这件事后,她们表示一定会向学校要一个说法,并且要严惩薛燕平。因为在黄静怡的遗书中提到,由于这段时间很压抑,加上论文一直让人处于焦虑的状态,同时导师也不理睬自己,彻底让她崩溃了。于是,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就像一片“树叶”,从百尺高的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家乡的土地上。她再也不用为论文而感到忧郁,但是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人间。从以上这一段话来看,笔者认为薛燕平没有尽到一个教师的责任,这里绝对不是在无端指责他,而是作为教师要耐心去教育学生,不能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去处理,不理睬她,甚至拉黑黄静怡。种种行为,最终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个稻草”,让她选择了死亡的方式。之前我遇到的一些老师,往往比较负责,即便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她们也只是“刀子嘴豆腐心”,绝对不会出现像这样拉黑不理睬的现象,可以说尽到了一位教师的责任。无论如何,这一次的事情需要一个回答,有人说是因为黄静怡玻璃心,不能抗拒压力,不怨老师;也有人说,是薛燕平太刻薄,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总而言之,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两人都有错误。但前者已乘黄鹤去。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好好反思,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2017级女研究生黄静怡因毕业论文遇阻坠楼的事件引起舆论的关注。说实话,研究生自杀似乎并不罕见。2019年9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2016级研究生陈泽民也是因为毕业论文和延期毕业的问题,坠楼身亡。2019年12月26日凌晨,南京邮电大学一研究生因为被导师辱骂,在学校实验室自焚而死。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才,向来是被人羡慕的对象,可是接连发生的一系列悲剧却让人们发现了他们看似华美的人生背后的无奈和脆弱。毋庸置疑,每一个因学业遇阻选择自尽的研究生背后,都有一个惹人非议的研究生导师。悲剧发生之后,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不幸离世的研究生自身的脆弱和困惑也确实值得人们反思,值得其他的研究生引以为戒。因为面对同样的研究生导师,即使他们做得很过分,但是选择走上绝路的毕竟是少数人,其他的多数学生都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据中国传媒大学坠楼研究生黄静怡的家人透露,他们在事后也了解到黄静怡的导师薛某平带的另外两个研究生也都延期毕业了,但是这两个研究生面对延期毕业选择了坦然接受,并没有做出过激的行为表现。所以,从这一对比我们也不难发现,研究生面对挫折的“抗逆指数”远比学业更加重要。客观来看,能够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大部分是中学阶段和大学本科阶段的“学霸型”学生。他们平时刻苦勤奋,自律甚严,追求完美,成为别人羡慕和钦佩的对象。这本来是一种优势和优点,但是“追求完美”又是一柄双刃剑,会大大降低学生的“抗逆指数”,他们的人生一旦受到严重的挫折,高度的自律和完美的破灭就极可能把他们引向自我毁灭。据黄静怡的家人介绍,黄静怡高中就读于岳阳当地最好的学校岳阳一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华东大学,2017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从小到大一直是人人夸赞的“模范生”。我们不难推测,正是多年的“模范生”经历,养成了黄静怡追求完美的心理定势。在她的“人生词典”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岂不知,古人有云:月满则亏,过刚易折,大丈夫能屈能伸。黄静怡的人生悲剧,不仅值得其他的研究生们警醒,也值得广大学生家长们引以为戒:人生不需要完美,孩子也不需要完美,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4月30日,中国传媒大学女研究生黄静怡纵身一跳,结束了年仅26岁的生命,在舆论场引发了强烈的关注。很多人的对黄静怡同学抱以深深的同情,对他的导师口诛笔伐。在这里,我不想评论是非对错。我只想说一点,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如此脆弱?01学生自杀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了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这样的印象,这些年学生的自杀的新闻报道越来越频繁了,似乎给人一种一言不合就自杀的印象。因为被老师批评就自杀,因为被老师收走了手机就自杀,因为被家长批评就自杀,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精神失控,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见怪不怪,司空见惯!02为什么现在的条件越来越好,学生的精神却越来越脆弱?现在的条件,相比我们当年读书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们真的非常坚强。那时的我们被老师骂是家常便饭,罚站,跟家长告状,那也不是稀罕事。可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自杀的人却是极少极少的。现在,对师德师风的要求更高了,不准体罚,不准侮辱学生,各种不准。却有很多的学生因为被老师正常的批评而走向绝路,因为不能买到喜欢的东西而走向绝路,因为没有好的座位而走向绝路........03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些还是青少年的学生,用勇气放弃自己的生命?我也曾经用自己做比较,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下,无论遭到了多么大的侮辱、多么严重的批评,我从不曾想过要放弃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想来想去,我觉得只有一个原因。现在的青少年受到的挫折太少了,不经受摔打,怎么能够成才?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到成家,遭遇的各种事情都是在家长的包办下完成的,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家长总是把最好的给你,全副武装的呵护你,还在完全感受不到挫折,一旦遭遇了挫折,嘎嘣,就折断了。我不想说很多的例子,只想说两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家长每天早中晚,上下班接送,不管是上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长期以往,连个独立上下学的能力都丧失了,还谈什么独立?现在的孩子家长,很多都给老师送红包送礼物,求老师关照自己的孩子,给予特殊照顾,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每天都对孩子说好话,连个自知之明的机会都没有,哪里有能力去承受未来未知子的挫折?04强烈呼吁,教育回归本源,教育我们的孩子独立、自强!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东西。在这里,我强烈呼吁我们的教育,回归到他的本源,重视生命教育,教育我们的孩子,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呼吁我们的家长,鼓励孩子去尝试,宽容孩子去犯错,教育他们要自立、自强,勇敢面对。只有独立、自强的人生才是灿烂的人生,家长给不了孩子一切,老师给不了孩子一切。
5月1号,一名26岁的中传女研究黄静怡生因论文不过,精神压力大,跳楼自杀,引发网友热议。事件发生了,就要找原因,笔者认为学生、家长、研究生导师三方面都有过错。学生都说家长挣钱辛苦,殊不知,学生更辛苦。笔者上班的时候,看到一些初中生这时也在赶往学校的路上,晚上我们下班,这些学生也放学,不同的是学生们放学之后还有家庭作业,而我们没有。学生们辛辛苦苦一天,得到的报酬却是0。这就是学生痛苦的根源,即:付出了没有任何酬劳。这会给学生莫大的心理压力,觉得学习不值得。非得干着一件自己认为不值得的事情,这往往会把学生逼到心情崩溃。再有就是学生不交流,容易心灵脆弱,别人稍微说一句话就会刺痛你的心灵。我记得我做论文的时候导师也说过我几次,当时不以为然,认为都是导师在鸡蛋里挑骨头,但是现在看来都是自己的错。学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对于当事人来讲,最多也就是延毕一年而已,想开了就好了。家长家长在孩子精神崩溃的时候,家长应该伸出援手。现在有很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读过书,所以体会不到学生的这种精神压力。我说一下我读书的时候吧,我自上学开始,就听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读得好,就会有好工作。但是到了高中,一些中考没有成功的人直接去帮家里店铺卖东西,现在过得也不错;读大学了,高考没有成功的同学学了门手艺,过得也不错;特别有一个读了大专,学了计算机,现在工资收入是我这个本科毕业的两倍。我跟家里诉说我的压力时,家里人会说:读书是花钱的,工作是挣钱的,花钱肯定比挣钱轻松,你可是家里最轻松的人啊,你有什么压力!家里人理解不了读书付出劳动无报酬的苦闷,我当时也是很崩溃。像这件事情之中,学生甚至向母亲下跪诉说自己的痛苦,完全可以做出一些措施来避免悲剧的发生地,而家长没有做。家长因为后悔没有赶上好时候,所以一定要子女读书,并且相互比较,看谁的子女读书读得好,这将无形中加大子女的精神压力。导师本事件中的导师显然做得就有些不好了,比如在事件发生之后,导师未出面过,这就显得刻薄了。还有该导师带的三个研究生都延期毕业了,所以笔者想问,这究竟是学生自己不行呢,事实导师不行呢,还是导师故意延毕这几位学生帮自己赚钱呢?导师需要明白,年龄上的差距产生了代沟,说话之间要注意心灵的沟通。有些导师也喜欢钻空子,喜欢倚老卖老,认为这些学生毕竟是学过来的,老实一些,就可以随便欺负。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惨痛的事实,希望以后学校能多照顾到学生的心理,不要一味的教授知识。逝者已矣,生者节哀吧。
中国传媒大学今年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拉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这对很多今年准备报考中传的同学来说,真的是太猝不及防了。有的同学被这次改革硬生生整成了跨考生,表示非常心塞。中传这次改革整体的方向是好的,是为了培养更有能力的人才,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选拔制度,选拔出一批真正对学术有研究兴趣、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考生。从入门环节增加难度,这或许是未来考研改革的一大趋势,留下坐得住砧板、愿意在学术研究下苦功夫的学生,筛下去一批混学分、水学历的考生。接下来一起来看一下改革的具体内容。一、初试课程内容有变化在初试中设置主题写作,考察考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也足以看出中传十分重视考生的基础功力,往年复试考察的写作今年直接放在初试中考,就是为了在第一环节选拔最合适的人。二、过国家线就可进复试这是这次变化中最值得关注的点之一。虽然中传并不属于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但因为学校专业强、人气高、口碑好,历年最终进入复试的分数都远高于国家线的标准。而今年的招生政策则是大大降低了进入复试的门槛——只要过国家线,都可以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听起来这好像是一个好消息,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复试分数门槛的降低,必将导致进入复试环节的人数大大增加。在招生人数不发生大改变的前提下,复试考察将变得更为严苛。打个比方,过去50位同学进入复试,最终筛选出10人,淘汰掉40名同学;那么今年则有可能是100位同学进入复试,最终淘汰掉90名同学。三、增加复试材料评议环节复试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因而,本科的成绩在复试中也将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个环节需要考生提交本科专业成绩材料。学校放宽了对英语、政治等公共课的要求——只要达到了国家线即可;但同时加强了对过往成绩、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考察——要求你们专业足够优秀。来来来,划重点了啊——本科成绩不好的同学在这一轮有可能会被刷掉!学校不仅要看本科成绩,还将综合考察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提醒大家的是注意随时关注政策信息,像考试大纲、招生简章等政策信息,大家要紧密关注。虽说考试大纲一般变动不大,但偶尔还是会有考试科目调整、参考书目范围改变、招生计划变动的情况发生。这类信息都会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大家要及时关注。大家也不用过于紧张,愿大家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注:内容来源网络
关注飞鸟语娱,瘦十斤呦~中传女研究生跳楼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但让毕业季被论文折磨的学生,diss完翟天临又找到了新方向,连肥鸟已经毕业了很多年还是勾起了很多不快的回忆。然而,在瓜友纷纷吐槽导师卡论文不近人情之后,剧情却上演了意外反转!女研究生纵身一跃之前向老师求助完整聊天记录被曝光,把女孩逼上绝路的人和救女孩的人角色怕是要颠倒了。跟武大“精神病女生”被困7年太相似了!老师在自媒体号上洋洋洒洒发布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开篇还在研究“自己这么好吃的主儿不想吃饭了”。肥鸟心中还嘀咕一条人命没了,老师语气如此轻松调侃令人不适。然而,老师写了千字长文没啥实质内容,连篇抱怨其实就想说一件事:我扛不住了,我要放完整截图了,打扰离去的女孩也对不住了。黄静怡在跳楼之前给老师发微信,开头称呼就是“猫老师”。讲道理一般没处成朋友之前,学生是不会这样叫自己导师昵称的。之后黄静怡发了个截图后跟老师探讨《恶行》,讲述病态母亲为了让孩子需要自己,就不停给孩子吃药,而黄静怡自称自己的妈妈就是这样的妈妈,自己就是这样的孩子。肥鸟看完之后立马想起了锵锵三人行中,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分析武大“精神病女生”被母亲软禁7年,竟然说女孩母亲舍得花钱送女儿去精神病医院,那母亲肯定没病,有病的肯定是女生。并且言之凿凿是,即使女孩有高学历留学多地,其同学反映精神良好,但一直没有男朋友没人追求就一定是“精神病”!而另一个嘉宾“格子”刘少华不同意,多次表示现在人太容易变成单身狗了,难道我们都有病吗?窦文涛也弱弱表示反对,但李玫瑾太权威了,弹幕上瓜友只能调侃自己原来我们都有病啊?肥鸟说三人行的案例,不是闲聊,而是跟这起跳楼女生的安利实在太相似了。没人会怀疑“拼命救孩子却没就成,出来讨伐老师”的家长有问题,反而会觉得天下无不是的家长。但女孩把自己的母亲比喻成《恶行》里把孩子当精神病对待的案例,这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就呼之欲出了。向老师求助由于这段时间学校不能开学,开学时间遥遥无期,因此女生病发至今一直在家里接受父母的“照顾”。而女生跳楼前求助的并不是父母,而是向老师这个“局外人”吐露心声,就能看出至少在女生眼里,只有老师是可以相信并且倾诉的了。女孩聊的很多,从“楚门世界”一直讲到“出位之思”,肥鸟就跳过了,女孩言外之意说人生太空虚没乐趣了。之后又把世界比喻高科技养猪场,说了一串世界名著,觉得自己好绝望。连看电视,微博都感到厌恶。之后亮点又来了,女孩开始跟老师吐槽自己的妈妈爸爸:说妈妈一直放这些节目让自己很厌,而爸爸一事无成就知道睡觉。女孩全文没有一句吐槽老师的,反而全在吐槽自己的家长,还是向一个外人吐槽。不得不说,即使女孩真的“精神异于常人”,但父母失职也是难以推脱的。为什么家长敢叫板老师?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家长断章取义,截取了女孩微信截图,敢当众叫板老师?难道就不怕老师放出所有截图,就能轻松洗脱所有问题吗?讲道理,这是一桩无本买卖,仗着老师不好意思发完整截图,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老师发了完整截图,大不了就是女孩走了,家长也无需付出任何额外代价,毕竟人走了也没人追究了。从武大女生到中传女生,多少优秀的高学历孩子就这样成了“精神病”。你萌觉得中传女生跳楼,谁的责任最大?快来关注肥鸟,一起讨论吧~
文|社评妹近日,在本该纯洁的“象牙塔”发生了一件让网友们痛心的事,中国传媒大学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从26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如非对生活绝望,一个花季少女绝然不会走上这么一条不归路。那么,这个绝望女孩到底用生命在抗争什么,对这个社会又有什么样的警示?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以下这个话题。绝望女孩在用生命抗争什么?据跳楼女孩家属透露,女孩自杀的原因为其导师不准许她毕业,学业延期。延期一年、乃至两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长河来讲,应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随着现在研究生毕业难度越来越大,延期的情况也并非个案,如果女孩能够受到耐心的开导,应该也不会如此决绝。所以,表面看似是延期,而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该女生觉得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而又无力反抗,这才是真正让她绝望的。所以,她在用生命抗争的是导师的不公正,想要以自己的生命唤起导师的觉醒,学校的觉醒,社会的觉醒。那么,她的死应该给我们这个社会什么警示呢?社评妹认为,通过女孩的死,我们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警示一:对导师权力的合理制约在这件事情中,女生跳楼的直接原因是导师不允许她的毕业论文送审。从其家属所发布的信息来看,对老师的称呼还非常礼貌地用“您”,还特意隐去了老师的名字,失去了亲人的家属依然能够保持这份理性和修养,让我们相信他们不会去恶意抹黑这位导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质疑,为什么不允许送审?如果是论文有问题,导师提出了意见,学生也做出了多次的修改,为什么看都不看就说学生在敷衍?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释,那就说明导师确实存在故意刁难之嫌。那么,她为什么刁难学生呢?看了学生家属所发布的内容,会发现原来他们的矛盾由来已久,开题的时候导师就不同意,后来是学生辗转通过其他的导师才开了题。学生的这种做法显然挑战了导师的权力和尊严,所以才有了毕业时候的刁难。当然,学生的做法也有不妥,但是,作为一个导师,你有责任有义务去教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更不是公报私仇。说来说去,还是导师的权力过大,在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下,学生能否毕业,都是导师说了算。那么,这种制度合理吗?正像家属质疑的那样“如果导师不同意,即便通过了盲审,其它老师同意都无法毕业,这样的机制合理吗?“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导师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那没问题,如果导师是一个心胸狭窄,一味靠压榨学生提升自己科研业绩的老师,那对学生就是一个灾难,不仅会毁了学生前途,还可能会要了学生的命。所以,必须对导师的权力进行制约,给学生提供合理的”申诉“机制,如果论文确实合格,导师不能一票否决。警示二: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在中传学生跳楼这个案例中,我们会发现,由于和导师的关系不好,毕业受阻,给该女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发展成为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可是,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导师不闻不问,真是把学生拉黑,这无疑于把一个本来就心理脆弱的孩子闭上了绝路。论文有问题,毕业不了,这都没问题,但是你一定要给学生适度的沟通,要用情理去说服学生接受你的做法。当你沟通都不愿意的时候,让学生的心理抑郁如何排解?当然,你可以说你不是孩子的父母,没有理由去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德高为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作为一名导师,就是挑学生论文毛病,逼着学生干活,那这样的老师称职吗?不仅仅是导师,学校、家人都应当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随着压力的增加,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存在心理疾病,他们需要受到正确的引导,体会到别人的关爱。对于中传跳楼的这个孩子,如果生前能够受到正确的心理辅导,可能就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警示三: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比教育知识本身更重要从中传跳楼女子身上,我们也看到,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弱。人生就是充满坎坷,如果遇到困难,不是积极想办法去解决,就选择轻生,这是一种对生命的不尊重。古语说”人命大于天“,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太过专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承受挫折的能力,对生命的尊重方面太过欠缺。小结:中传研究生从26楼一跃而下,她用自己的生命向导师、向这个世界做出了最后的抗争。如今,逝者已逝,只希望她的死能够唤醒一些人的良知,能够给世人以警示。最后,希望天堂没有刻薄的导师,女孩能够安息,也希望她的家人能够振作起来,好好活着!本文由百家号“辣社评”原创首发,请尊重作者权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