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下午,26岁的中国传媒大学2017级动画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黄静怡,在家坠楼身亡。消息一出,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舆情事件概述5月9日晚,自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硕士黄静怡家属的网友@嘻嘻哈哈呵呵呼呼 发博,称其姐姐黄某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17级硕士研究生,黄某因毕业论文未得到导师签字,无法通过盲审,曾苦苦哀求导师未果,后逐渐精神失常并于4月30日前往医院就诊,日前跳楼身亡。随后在5月9日22时,黄静怡家属陆续公布相关讯息。(下图为黄静怡家属公布的聊天截图)(下图为黄静怡写给导师的道歉信文档)(下图黄静怡家属公布妈妈对静怡事情的陈述)划重点:①2019年11月份,黄静怡就因为论文与薛老师的意见不符而产生冲突;②后经过开题答辩,不肯签字答辩,要求与父母通话,改论文屡次受挫等事情的发酵,二人的关系越来越差;③被迫修改论文再次准备发给老师审阅时发现老师将其拉黑;④后来黄静怡的精神状况越来越差,4月30被诊断为精神分裂;⑤在家里准备要动身去复查时,黄静怡跳楼自杀身亡。中国传媒大学回应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中国传媒大学5月10日发布相关情况说明称,“2020年5月1日下午6时许,惊悉我院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身亡,学院师生深感惋惜和痛心”,“学院怀着悲痛的心情立刻成立了善后小组,与静怡同学的家人保持联系并关心慰问”,“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于事发的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我们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5月10日当天,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对此感到很痛心,事发后已成立专项工作组来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并一直跟家属方面保持着联系沟通。5月11日,@嘻嘻哈哈呵呵呼呼 发微博称,“今天上午10:00左右,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工作组已经和静怡父母见过面,双方就此事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校方表示会根据现有的事实和证据展开深入调查,工作组也将静怡的论文及其他相关资料拷贝带走用于调查,会尽快给大家和我们家属一个真相。”导师首次回应5月12日,微信公众号“猫粮动画馆”(黄静怡导师薛燕平个人公众号)推送微信文章《不得不说几句了》来回应此前被曝出的聊天截图,导师称“当我看到网上传播关于2020年3月11日我们俩的微信聊天记录被断章取义的发布以及那些极不负责任的评论时,我彻底怒了,多年没出现过的“出离愤怒”!我迅速调取当天的全套聊天记录,想立刻发出来公布于众。但又觉得这是对逝者的打扰,毕竟逝者为大,于是几度作罢。”同时在此篇文章中导师薛燕平发出了2020年3月11日其与黄静怡同学的微信聊天全部内容。(以下为导师公布的聊天截图)舆情涉及范围及趋向在5月9日00:00至12月16:00期间,蜜蜂舆情云平台共采集数据为9423篇次,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此事件在5月10日达到舆情热度高潮(5214条),此后舆情信息呈下降趋势。从来源类型上来看,此事件主要来源于论坛、客户端、微博(只含原创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其中,论坛位居第一,占比为36.48%,主要以知乎论坛为主;其次是客户端2501条,占比28.57%;再次是微博1724条,占比19.70%;微信公众号文章779篇,占比8.90%。此外,新闻网站、视频、外媒、政务、报刊和博客占比相对较少,均不足10%。从词频、关联强度、热度权重以及热度持续性等因素上看,如下图所示,产生了“导师”(提及次数为31319次)、“学生”(提及次数为22427次)、“研究生”(提及次数为13177次)为一级热词,另外,“毕业”、“跳楼”、“刁难”、“硕士生”、“质量”也是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从关键词云图可以看出,此事件舆论矛头主要指向导师。从新闻网站媒体分布图来看,商业新闻网站位居首位,信息量为85条;省级新闻网站排在第二位,信息量为54条;央级新闻网站排在第三,信息量为27条。舆论观点1.多名中传毕业生表达对薛燕平导师的愤慨,直指其人品问题@肉肉不吃药:我们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的学生,哪一个不是从小学画画,全家人一起投入大量精力、时间和金钱,寒窗十年才挤进这所学校。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让一个被行业淘汰的骗子随心所欲的作践前途自尊。他十年前怎么给我们讲黄段子十年后依然怎么给我的师弟师妹讲黄段子。这难道不是高等教育最大的笑话吗?@粥羊羊Zzz:作为一名研四硕士,不用家属拿出任何证据和事件,我就完全能体会女孩的心境。她长达三年于薛的相处,精神上受到极大摧残,才走上这条路,根本不是一件两件事情,毕不毕业的问题。正常人这样活几年,都得出问题吧。我也差点就自杀了,是我妈妈来学校陪读,才好起来的。@Winnerzaizl:我始终坚信,一个人说导师不好可能是个人问题。一群人说导师不好可能是没有换位思考,可是一群毕业好多年已经工作的人还说他有不好,那真的应该好好看看导师人品了。@熊猫盒子:我是中国传媒大学06级动画学院本科毕业生李慧盟,实名为已逝师妹黄静怡发声,昨天通过同学群获知如此噩耗真的心如刀绞,德不配位的小丑当着老师请问宁配吗?因毕业10年无法提供详实有力的直接证据,只能客观声明一下,我在校期间对#薛燕平# “老师”的印象符合黄静怡师妹家属所述。2.对家属无任何实质性证据表示不满,称其只为带动舆论@奶油WhiteCandy:真正的原因来自于原生家庭吧, 你们不找自身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把她逼成这个样子。父母60岁,经济条件不好,她的妈妈一直强调这些,好像她在读研就是拖累,我想这是造成她压抑情绪的重点,如果一个家庭永远意识不到自己教育的错误,而偏偏去寻找一个外在而不是原因的点,这不是带舆论是在干什么?@是你的二四_:你先煽动网友发声,让大家关注这个事,导致舆论网爆老师,后来大家冷静了需要你拿出证据,你一直没有拿出任何实质性证据有要求网友别说了,那我们到底是要帮你还是不管你?@机场守夜人ybw:至今没有实质证据,都是揣测,推断,这样是不是有失公允?另外之前的微博很显然挂了老师的名字,再没有确凿证据之前引导网络暴力合适吗?3.部分网友认为责任不全在导师,不能用过去的言论来定论此事件@尚善优游:只有我认为这个老师没问题?这世界怎么了,她已经26岁,成年了。在跟老师沟通的过程中不理智不理性,发泄情绪而且是深夜,换我我也不会回。而且老师也说了,理清思路提前一天预约电话。网友们理智点,不然以后老师学术都放水,会搞出多少翟天临?学生论文不合要求都一哭二闹三上吊了,老师们怕了!@哈迷Crazy:我觉得这个问题至少目前看不全在导师,你开题的时候你自己的导师就没有同意,你绕过她去找别了的老师,我觉得如果你是老师你也不会高兴的吧,然后你最后又让她签字?固然老师有问题,但是我觉得她自身是不是内心太脆弱敏感了,为什么这个老师带的其他学生都没有这种事情。@卑微小王在线转运:拉出这位导师以前的言论来给这件事情定论的人就像是小时候班费丢了直接说被是家里穷的学生偷走一样幼稚。4.认为现在国内研究生导师权利太大,且没有有效的监督@春日酱的黄瓜精 :作为一个研究生,我想说,现在国内的师生关系真的过于扭曲。虽然说中国古有尊师重道之德,但这已经不是尊重的问题了,国内的研究生乃至博士生在导师面前唯有服从这一选项,能不能毕业也是导师一句话的事。最重要的是国内大部分导师都把学生当成廉价甚至免费劳动力。@NASA揭秘:品格低劣的导师真是不在少数,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都有一段学生的血泪毕业史!希望可以从制度上改变一下,不要把学生的命运完全绑定在导师身上!@悦远Victory:不止一两位研究生在快要毕业时因为导师自杀了小结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黄静怡在家跳楼坠亡事件,让网友们心痛不已,舆论在前期纷纷指向导师,直指导师人品问题,后期因导师回应使该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那么,导师、学校、家属,谁该为跳楼负责?一方面,高校的研究生论文评审制度不断暴露着弊端,论文送审全凭导师“一言堂”,对学生造成了诸多的不公平现象。使大学生为了通过论文,沦为导师的“小跟班”、“小助理”。因此,提倡有关机构尽快修改实施改革,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悲剧。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是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关注的只有成绩,导致学生与家长都只关注结果,却忽略了教育本质是育人。研究生跳楼,论文只是一个诱因,真正导致跳楼行为的,是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而这些更多是来自于自身成长经历中形成的,是负面情绪一点一点的积累而带来了真正的绝望。近几年,研究生坠亡事件屡屡发生,使得各大高校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应该更加重视起来,只有积极进行心理测试,尽早发现问题,才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大家好!我是“向上好青年”!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拉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一起来看看有哪些重大改革举措:【一】、中国传媒大学启动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的研究生教育会议。中国传媒大学将从招生、培养体系和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与专业设置等方面,实施研究生教育系列重大改革。【二】、 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举措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初试达国家线即可进入复试+复试增加材料评议环节1、初试改革:改革初试自命题题目,加强对基本素养和基本功底的考查。2、复试流程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3、学硕和专硕分别考察: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考核重点。4、改革艺术硕士选拔模式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学校还取消了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此外,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三】、导师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在导师管理方面,中传将通过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还将建立“1+1+1”模式专硕导师组工作制度,即:专硕导师组配备1名专硕导师、1名学硕导师和1名业界兼职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吹响全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号角,从研究生招生到培养,再到导师管理制度,相信很快其他高校也会陆续有改革的消息。【四】、研究生扩招热: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100万扩招比例达143%!不少高校也纷纷推出最新招生改革:此次改革对于考研人来说是一个重大好消息,也将是一个考上研究生的机遇,抓住读研的新好时代!目前中传考试大纲还未公布,如有出台会及时解读,欢迎持续关注,或私聊有关中传考研的问题。我是“向上好青年”
近段时间,教师的师德问题引发了大众的讨论,接连多起学生举报老师事件,以及多位大学教授发表不当言论的事件,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连师德都缺失的人,还有资格坐在教师的岗位吗?还有资格站在讲台上吗?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更好地促进教育生态的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已迫在眉睫,对于那些师德缺失的教师,网友们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清除出教师队伍。前几天发生的一起悲剧中,再次牵扯出了关于师德的问题。前几天,一则消息迅速登上了热搜,中国传媒大学2017级动画艺术学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在家坠楼身亡,该研究生名叫黄静怡,即将研究生毕业,迎来大好前程,偏偏在这个时候,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事后,一位自称黄静怡的家属在网上发声,表示其导师薛某是造成该事件的罪魁祸首,该家属称黄静怡早就已经将论文准备好,但是导师故意刁难,不同意将她的论文送审,面对学生的苦苦哀求、多次道歉,导师也不理不睬,最终把黄静怡逼上了绝路。对于该事件,中国传媒大学也给出了回应,学校已经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还要等待进一步核实,所以在该起研究生事件中,究竟是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是导师的责任?目前尚无定论。但是从黄静怡家属发表的内容来看,舆论几乎都是一边倒地指责导师,事隔几天,导师薛某也站出来发声了,他发表了一篇帖子《不得不说几句》,想要为自己洗白澄清,薛某表示网上流传的聊天记录是断章取义,他上传了当天完整的聊天记录,希望大家能理性地看待这一切。导师薛某的发声再度引起争议,有部分网友支持导师,也有部分网友认为该导师想要逃避责任,正当大家对此事争论不休时,网上却涌现出了多名“中传毕业生”,并且揭露了该导师的一些“恶劣行为”,事情似乎又发生了转机。中传研究生事件再起波澜?导师被多名毕业生实名举报,形象崩塌?多名毕业生实名举报导师薛某,时隔数天,该事件在网上再度引起热议。一位疑似黄静怡的同学表示,黄静怡的学术水平没有问题,导师不应该剥夺她参与盲审的机会,另外该导师特别自我,恶评无数,不合自己口味就给学生挂科。还有一名中国传媒大学06级动画学院本科毕业生也为黄静怡发声,认为该导师德不配位,而且他对该导师的印象也符合黄静怡家属的描述。此外,还有毕业生列出该导师的一条条“罪状”,例如该导师在学生群发一些少儿不宜的图片,他的课堂内容也不堪入目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毕业生也对该导师实名举报,当然,这些举报仅仅针对导师薛某的师德问题,对于是否与研究生坠亡事件有关,大家无法作出评判,只能等待校方的调查结果。但是,面对如此多的毕业生实名举报,导师薛某的形象已然崩塌,若这些举报内容属实的话,该导师确实是师德堪忧了。作为一名教师,身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所以更要坚守自己的底线,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更何况是一名身处讲台之上的教师呢?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体系的意见》,里面提到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提到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希望每一位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都能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00:37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近日,中国传媒大学(下文简称中传)拉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8月6日,中传公告指出,2021年招生年度开始,将对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全面改革,包括初试自命题科目设置、复试选拔流程、复试考核办法等。中传在选拔录取中,初试增设了材料评审环节,多维度考核学生综合素养;规范科研训练等方面,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专家表示,探索多元化学术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励研究生把更多精力用于科研和实践。中传举行研究生教育会议。图片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微信公众号初试达国家线即进入复试选拔 增加材料评议环节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中传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破除“唯分数”论。初试成绩达国家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和初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划定复试分数线,综合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考核。“按考研分数从高低录取,必定会助长应试考研,也不利于学校选拔有学术兴趣、学术潜能的学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按1.5:1或1.2:1比例确定复试线,学校选择空间并不大,而把国家线就作为复试线,对入围复试学生采取材料评议+复试考核的方式,就拓宽了选择空间,对扭转应试考研有积极作用。他指出,如这一改革能做好,其他高校也可采取这种方式,不再单独划线,而以国家线为基础,形成国家线+材料评议+复试考核的新招生模式,也就是统一考试成绩+综合学业表现+大学面试考察方式。这种模式也同样适合本科招生,在本科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录取中,都可采取这种方式。通过更多维度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对许多正在备考的考生意味着要准备更多了。准备报考中传编导研究生的张梦(化名)告诉记者,由于考纲变化,之前的学习大部分要重头开始,令她更着急的是现在需要准备报考的材料,因为跨专业考试所以没实践过,“我需要在这段时间参与一些拍摄项目或实习,做出一些好作品,竞争力才会更大一点。”取消硕士生发论文与学位挂钩中传通知称,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提升论文写作能力,鼓励学术发表。要求专硕生在学期间参与实践基地活动、校企合作课题、专业创作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等,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我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相应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博士学位。规定明确,对研究生只有学位论文要求,并未规定必须发论文。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前置条件,是近20年来许多高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该措施虽增加了研究生论文发表数量,也出现了抄袭、弄虚作假等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这样让学生更有自由度去研究科研项目,而不是仅仅盯着论文作为唯一指标。仅仅强调论文重要性是片面的,也是不完整的评价。“单一追求论文数量,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问题,每年曝光的研究生炮制论文、代写论文的现象,值得高校和社会警惕。”中传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中国传媒大学微信公众号研究生学历会变更“水”? 专家: 评价体系需科学和完善取消论文指标后,研究生毕业是否会变得更容易?储朝晖表示,需要对学生整体专业评价进行完善,对不同指标进行考核,来保证考核全面。每个专业特性不一样,基础学科的研究生主要是科学实验训练,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则侧重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工程技术类及应用性较强学科的研究生应加强社会实践能力训练。他表示,探索多元化学术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励研究生把更多时间精力用于科研和实践,“比如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平时成绩等,也可对研究生学习成果作出专业评价。”传媒大学指出,硕士生课程构建以史、论、法为核心的新型课程体系。同时,将论文写作课程纳入学位课程类,将外语文献精读或选读课程与公共外语同等看待。专硕生强化实践课程,全面提高实践课程比例,提高案例教学、创作教学内容比例。熊丙奇认为,在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与学位申请挂钩的基础上,还要健全导师制建设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强调教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指导。这要求进一步明晰导师权责,并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投入教育教学,花心思指导学生,而不是把教师精力导向申请课题项目、发表论文之中,疏于对学生的指导。此次改革,中传还表示将建立覆盖博士、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所有专业培养全流程、各环节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从师德师风、生源质量、学术成果、教书育人、学位论文、学生就业发展及导师尽责评估等七大类指标,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导师进行年度质量评价。
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官微发布《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关于黄静怡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说明称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于事发的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我们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此前,自称为黄静怡家属的@嘻嘻哈哈呵呵呼呼 曾发布微博指控中传导师。看到这,真的让许多网友痛心。这么优秀的学生,天之骄子,就这样在花一样的年龄陨落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导师呢?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该网友还将黄静怡和导师的聊天记录公布了出来,从发出的截图和文字中,可以看出的是,死者确实哀求该老师了,每一句话似乎都暗示着自己面临着多大的心理压力以及精神崩溃。简单的介绍一下该导师的行为作风。薛燕平,男,1975年生人,中国传媒大学老师。搜狗百科搜得其别称“猫粮”,微博@猫粮的动画馆 。他公然调侃北京服装学院是“大便样”,公开讽刺诋毁学生作品,甚至用各种污秽言辞辱骂学生。他擅长以自认为“幽默”方式,让别人感到不适与厌恶;他享受于口舌之快后,别人生气还无可奈何的样子;他觉得自己始终是对的,别人的道歉换不来他的原谅,只能让他更坚定地傲慢下去。这种吐槽未免也太欺负人了。没有一点高校导师的风度和素质。近日,多名毕业生实名举报中国传媒大学教师薛燕平,举报者称,薛燕平长期在班级群里发带有性暗示的图片,在课上讲黄段子,播放与性有关的视频。在群里和学生聊天时,他作为一个教师,大量使用低俗粗鄙的图片。此前,薛燕平的硕士研究生黄某怡疑因论文压力跳楼自杀,黄某怡家属将矛头指向其导师薛燕平。学生实名举报该导师:时常打压学生,上课讲黄段子中国传媒大学2012级学生李某杰实名举报称,2014年大二时,薛燕平在动画表演课上公放色情视频,李某杰质疑,"这个视频又和动画、和表演有什么关系能被选为"教材"呢?该讲的材质和力量传导、画画的内容反而一点没沾。"另一名2007级动画学生张某鑫则表示,在2011年毕设展映上,薛燕平搞区别对待,不让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展映毕业作品。"我在台上说没有人有权利剥夺毕业生展映权利,他伙同他的狐朋狗友将我照片发在微博上,并扬言要在动圈封杀我!"除此之外,还有多名薛燕平曾经的学生举报称,上学期间从薛燕平那里除了黄段子八卦,什么也没听到学到。薛燕平根据自己心情给学生随便打分都是家常便饭。黄段子,拿着往届学生的作品冷嘲热讽是每次上课的内容。"为我亲爱的母校还留着这种垃圾,浪费学生宝贵青春感到耻辱!"还有学生反映:"当时他对我们说过,他一句话会让我们在动画圈混不下去。对于刚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这件事情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据悉,黄某怡自杀之后,薛燕平曾发长文回应,质疑黄某怡早就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意图为自己甩锅。该老师还被爆料多次不当言行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发布一则情况说明称,已成立善后小组安慰黄静怡家属,涉事学院已配合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核查。由于学校方面调查结果还没有公示,孰是孰非目前还无法下定论。然而这几天围绕这位导师的人品话题已经在网上炸开了锅。希望学校能够给一个说法,不要放过坏人,也不要冤枉一个好人。
5月9日晚,自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硕士黄静怡家属的网友@嘻嘻哈哈呵呵呼呼 发帖称,因薛姓导师不同意送审毕业论文,致黄静怡精神崩溃自杀。@中国传媒大学 5月10日发布相关说明。全文如下:2020年5月1日下午6时许,惊悉我院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身亡,学院师生深感惋惜和痛心。我们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对她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学院怀着悲痛的心情立刻成立了善后小组,与静怡同学的家人保持联系并关心慰问,希望能够与家人一起度过最痛心的时刻。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于事发的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我们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一直以来,学院始终关注全院学生的学业与身心状况,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成长。再次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也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文|社评妹近日,在本该纯洁的“象牙塔”发生了一件让网友们痛心的事,中国传媒大学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从26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如非对生活绝望,一个花季少女绝然不会走上这么一条不归路。那么,这个绝望女孩到底用生命在抗争什么,对这个社会又有什么样的警示?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以下这个话题。绝望女孩在用生命抗争什么?据跳楼女孩家属透露,女孩自杀的原因为其导师不准许她毕业,学业延期。延期一年、乃至两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长河来讲,应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随着现在研究生毕业难度越来越大,延期的情况也并非个案,如果女孩能够受到耐心的开导,应该也不会如此决绝。所以,表面看似是延期,而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该女生觉得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而又无力反抗,这才是真正让她绝望的。所以,她在用生命抗争的是导师的不公正,想要以自己的生命唤起导师的觉醒,学校的觉醒,社会的觉醒。那么,她的死应该给我们这个社会什么警示呢?社评妹认为,通过女孩的死,我们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警示一:对导师权力的合理制约在这件事情中,女生跳楼的直接原因是导师不允许她的毕业论文送审。从其家属所发布的信息来看,对老师的称呼还非常礼貌地用“您”,还特意隐去了老师的名字,失去了亲人的家属依然能够保持这份理性和修养,让我们相信他们不会去恶意抹黑这位导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质疑,为什么不允许送审?如果是论文有问题,导师提出了意见,学生也做出了多次的修改,为什么看都不看就说学生在敷衍?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释,那就说明导师确实存在故意刁难之嫌。那么,她为什么刁难学生呢?看了学生家属所发布的内容,会发现原来他们的矛盾由来已久,开题的时候导师就不同意,后来是学生辗转通过其他的导师才开了题。学生的这种做法显然挑战了导师的权力和尊严,所以才有了毕业时候的刁难。当然,学生的做法也有不妥,但是,作为一个导师,你有责任有义务去教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更不是公报私仇。说来说去,还是导师的权力过大,在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下,学生能否毕业,都是导师说了算。那么,这种制度合理吗?正像家属质疑的那样“如果导师不同意,即便通过了盲审,其它老师同意都无法毕业,这样的机制合理吗?“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导师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那没问题,如果导师是一个心胸狭窄,一味靠压榨学生提升自己科研业绩的老师,那对学生就是一个灾难,不仅会毁了学生前途,还可能会要了学生的命。所以,必须对导师的权力进行制约,给学生提供合理的”申诉“机制,如果论文确实合格,导师不能一票否决。警示二: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在中传学生跳楼这个案例中,我们会发现,由于和导师的关系不好,毕业受阻,给该女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发展成为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可是,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导师不闻不问,真是把学生拉黑,这无疑于把一个本来就心理脆弱的孩子闭上了绝路。论文有问题,毕业不了,这都没问题,但是你一定要给学生适度的沟通,要用情理去说服学生接受你的做法。当你沟通都不愿意的时候,让学生的心理抑郁如何排解?当然,你可以说你不是孩子的父母,没有理由去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德高为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作为一名导师,就是挑学生论文毛病,逼着学生干活,那这样的老师称职吗?不仅仅是导师,学校、家人都应当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随着压力的增加,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存在心理疾病,他们需要受到正确的引导,体会到别人的关爱。对于中传跳楼的这个孩子,如果生前能够受到正确的心理辅导,可能就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警示三: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比教育知识本身更重要从中传跳楼女子身上,我们也看到,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弱。人生就是充满坎坷,如果遇到困难,不是积极想办法去解决,就选择轻生,这是一种对生命的不尊重。古语说”人命大于天“,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太过专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承受挫折的能力,对生命的尊重方面太过欠缺。小结:中传研究生从26楼一跃而下,她用自己的生命向导师、向这个世界做出了最后的抗争。如今,逝者已逝,只希望她的死能够唤醒一些人的良知,能够给世人以警示。最后,希望天堂没有刻薄的导师,女孩能够安息,也希望她的家人能够振作起来,好好活着!本文由“辣社评”原创首发,请尊重作者权益。/完/
5月1日,又一位高校学子,选择用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的不值真是读书读傻了,爹妈养你这么大容易么?”“压力来源有很多,论文、感情、就业、家庭,怎么就认定是论文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论文就卡你?”“这种心理素质,以后还能做什么?”跳楼的学生黄静怡是中国传媒大学17级动画专业研究生,根据黄静怡亲友的讲述,她的毕业论文受到导师薛燕平的刁难,在多次修改后仍然不许送审。人们设想了黄静怡不必走上死路的种种情况,比如她可以师从薛燕平,但毕业论文是否送审,不能由薛燕平说了算,其他研究生导师也行。再如,薛燕平如果刁难了,黄静怡可以理直气壮地援引学院规定,要求公开的评判,而不是被导师一言堂给闷死。但设想归设想,悲剧还是发生了。小狐鲤精想说:未调查清楚实情不能妄下结论,逝者安息。但毕业机制和师生关系仍是当下高校应攻克的难题。据传黄静怡为论文问题给薛燕平写过道歉信,薛燕平还让父母给她打电话,直至采取了拉黑等禁绝交流的手段,导致黄静怡精神崩溃。目前薛燕平尚未亲自回应上述指责,但是从现有可以作为证据的截屏可以看出,薛燕平对黄静怡的论文指导比较空泛,“捋捋思路”之类,对于黄静怡带着异常情绪(大量标点符号)的回复无动于衷。从一些中传学子的跟帖评价可以看出,他们倾向于认为黄静怡受到了不公正对待,认为薛燕平对黄静怡论文某些部分的评价是错误的,甚至列举了薛燕平在评价动画作品时犯下的低级错误,抨击了薛燕平的教学水平。在这些看法的背后,闪现着一个固定的故事脚本,就像黄静怡的悲剧一样,似乎每位走向绝路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品行低劣的导师,也都存在着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黄静怡与薛燕平就毕业论文的交流质量如何,除了现有的微信截屏,自然需要更多的材料来补充交代真实、完整的情况。但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在黄静怡的论文遇到来自导师的挑战、遭受学业上的挫折,她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时,学院或学校有没有相关渠道可供求救?这仍然是个老生常谈的机制问题。黄静怡给导师的道歉信无论是怎样的师生关系,在学生感受到导师的不正常对待时,大多会选择默默隐忍硬扛过去,勉强看成是人生的历练——遗憾的是,有些学生没能坚持到顺利走出校门,而是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毋庸讳言,在眼下的中国高校生中,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2018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2017年对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5700多名博士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博士生在求学期间普遍具有比较严重的精神压力。来源:《Nature》杂志官网 - A lovehurt relationship当发现自己产生焦虑或抑郁时,55%的博士生不会寻求帮助调查还发现,约1/4的博士生想换导师| 图片来源《Nature》杂志官网2018年,一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研究,调查了来自26个国家的234个学府的2279位研究生(90%的博士生以及10%的硕士生)后发现: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6倍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41%的研究生具有中度至重度的焦虑(在一般人群中这一比例为 6%)39%的研究生具有中度至重度抑郁(在一般人群的这一比例为 6%)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一半研究生不认为导师提供了真正的指导过半研究生不认为受到了导师的尊重调查还发现:约3/4的博士生不认为自己的研究“有用”由于研究采取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负面信息的获得比例很可能少于实际的情况。而实际情况则是有人不堪重负,选择结束生命。就黄静怡事件,中传承诺调查,期待它不仅还原真相,也期待它能反思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症结,为极端案例寻找破解之道。中国传媒大学5月10日回应称,对1日在家坠亡的研究生黄静怡表示哀悼,并透露在事发第二天,学校就启动了核查工作。当然,这样的期许也不是第一次发出,几乎在每一起大学生与导师生死存亡的风波后,都有类似的呼吁。黄静怡的悲剧也不禁让人联想到此前许多高校生与导师间的旧闻。有导师对学生的权力压迫,有导师对学生随意使唤,甚至有导师毫无下限的侵占着学生的私生活……一个接一个本可以为社会发光发热的年轻生命接连陨灭,类似案例也证明:生命的代价与机制进步之间不成比例。这不是苛责黄静怡,只是痛惜她的遭遇。黄静怡同学长已矣,她身后留下的问号一串串。有的需要中传在不久的将来拿出令人信服的调查报告,依照权责分配处分;有的问号,不是指向坏的导师个人,而是再次叩问大学的毕业机制设计,如何破除致命的师生权力关系,恢复到平等对话、以理服人的正常轨道。不能让学生成为无谓的代价。- 内容仅代表笔者观点,不代表搜狐立场 -- 点击图片阅读 -▼
大家好,这里是考研刺客联盟!最近最热的话题之一,一定是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一事。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全面拉开了该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制由3年改为4年。此次改革中,中传在规范博士生和学硕生科研训练、专硕生实践训练等方面,设置多元化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研究生招生办法: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但是此规定一经公布,引发了网友的大量热议!关于取消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网友们是这样说的↓↓↓大部分都是支持这样改革的声音。认为综合考察大学里面的表现更能判定学生的素质!比单纯的考试好多了!但是也有怀疑的声音,认为取消研究生不发论文就能毕业,是不是在降低标准,在给研究生“放水”。关于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网友们是这样说的↓↓↓一大部分都在说这次改革对跨考真是太不友好了!还有一小部分说8月才出改革的政策,有些许晚,没有给考研党们充足的时间准备和了解。还有零星的网友评价说这也预示着考研越来越难了!还有网友认为这样的选拔方式是不是对双非院校的学生不公平,在复试材料评议环节,双一流大学的材料一般都比双非院校的要好看不少,这样改政策是否也是变相的其实本科院校呢?关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评论区发表~附《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我是考研刺客盟主,助你考研路上畅通无阻
中国传媒大学近期一位26岁的研究生三年级学生传闻因为导师卡论文毕业的问题跳楼身亡。中国传媒大学也证实了这一传闻,并且已经成立善后小组,表示将对这一事件进行详细的核查。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人再去原因其实已经意义不大了,关键是如何预防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研究生自杀的事情屡见不鲜,其中绝大部分就是因为毕业问题,而毕业的决定权掌握再导师的手里。中传的事件传闻也是因为如此,根据新闻报道,这位研究生的论文受到了其导师的刁难,多次修改仍然不送审,就意味着无法毕业。甚至导师还拉黑了联系方式,拒绝交流。很可能是导致这位研究生心理崩溃最后走上极端的原因。但是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官方调查结论,我们也不好做推断!在中国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已经不是师生关系这么简单了。导师掌握着学生毕业的命脉,更像是一个把握着学生命运的老板,是绝对的上下级关系。不像大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纯粹的师生关系,一个老师基本奈何不了本科生。而工作呢,如果工作不爽可以直接辞职。而研究生则介乎于两者之间,而且研究生的入场券来之不易,一般得到了很少有人放弃,而毕业又掌握在导师手里,由此可见研究生的地位!因此如果遇到一个负责的老师,那么这位老师会手把手地教学生科研,做人。如果遇到一个不负责的老师,那就是放羊式管理,全靠自觉了。但是遇到道德品质不行的老师,那么就如同渡劫一般!品德不行的老师会不顾一切的压榨学生,通过剥削学生来获得自己的利益。甚至极个别导师甚至对自己的学生下手,无非拿捏的就是毕业这个命脉。有的学生为了毕业就忍了,一旦毕业就拉黑导师,有的甚至直接举报导师。但是有的学生就在这一个过程中心理出现了变化,以至于出现了极端。其实学生求的就是一个顺利毕业,找个不错的工作而已。但是因为目前的研究生制度问题,导师拥有了绝对的权力,一旦导师故意刁难学生,基本上学生就属于弱势群体。比公司员工的地位还要低微,因为学生没得选!而换导师的制度也相当于形同虚设,想换起来的手续也是非常复杂,难以实现,因此造成了学生弱势群体的境地!研究生与导师的平等对话,才是破解这一谜题的钥匙。让导师的权力有所制约,或者是有专门的机构监督导师才可以,我们不能再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之中,不有所进步!一言堂无论在何种地方都要不得!当然了,从学生角度来看,一定要想开,其实研究生的两三年,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如果导师故意刁难,就收集证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向上级部门反映。首先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即使毕不了业也比失去健康,失去生命要强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斯人已逝,希望学校能够真正的处理好这件事情。但是更加让人深思的是,这毕业的机制,研究生的毕业该不该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导师的淘汰机制该如何建立,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该如何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能让国家培养这么多年的学生葬送在一些无良导师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