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向上好青年”!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拉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一起来看看有哪些重大改革举措:【一】、中国传媒大学启动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的研究生教育会议。中国传媒大学将从招生、培养体系和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与专业设置等方面,实施研究生教育系列重大改革。【二】、 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举措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初试达国家线即可进入复试+复试增加材料评议环节1、初试改革:改革初试自命题题目,加强对基本素养和基本功底的考查。2、复试流程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3、学硕和专硕分别考察: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考核重点。4、改革艺术硕士选拔模式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学校还取消了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此外,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三】、导师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在导师管理方面,中传将通过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还将建立“1+1+1”模式专硕导师组工作制度,即:专硕导师组配备1名专硕导师、1名学硕导师和1名业界兼职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吹响全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号角,从研究生招生到培养,再到导师管理制度,相信很快其他高校也会陆续有改革的消息。【四】、研究生扩招热: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100万扩招比例达143%!不少高校也纷纷推出最新招生改革:此次改革对于考研人来说是一个重大好消息,也将是一个考上研究生的机遇,抓住读研的新好时代!目前中传考试大纲还未公布,如有出台会及时解读,欢迎持续关注,或私聊有关中传考研的问题。我是“向上好青年”
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举措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加强对基本素养和基本功底的考查。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自命题考试科目,重点考查理性思维、文字表达能力、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等,确保录取的硕士生有良好的培养潜质和发展后劲。复试增加材料评议环节1、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破除“唯分数”论。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环节,旨在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和一贯表现的考查,突出对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衡量和综合评价。2、加强和完善复试考核环节,突出对专业能力的考核。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考核重点。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实践能力或创作实践能力。同时,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及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机试、面试、现场主题创作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选拔的针对性。改革艺术硕士选拔模式改革艺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充分体现艺术硕士人才选拔的独特性。通过强化初试、材料评议、复试的考核重点,即初试考查人文社科基础和写作能力,材料评议考查综合素质,复试考查艺术创作实践能力,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独立的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确保录取的艺术硕士既具备良好的专业功底,又有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从招生源头解决艺术硕士培养中的痛点问题。文献考试3次不及格者将被终止培养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学校对硕士生文献阅读也作出了规定。规定学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8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30种;专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20种。并将参加相关考核。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时间为1天,其中笔试时间为半天。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同样为3次机会,3次均不及格者,终止培养或实施分流。取消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更重要的是,学校还取消了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要求专硕生在学期间参与实践基地活动、校企合作课题、专业创作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等,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此外,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三导师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在导师管理方面,中传将通过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还将建立“1+1+1”模式专硕导师组工作制度,即:专硕导师组配备1名专硕导师、1名学硕导师和1名业界兼职导师。学校校长廖祥忠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学校在暑假期间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既是及时对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领会,又是全面部署和落实,意义重大。廖校长指出,本次改革以培养单位为核心,以导师为主体,以“破五唯”为着眼点,以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目标,紧紧扭住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破难点、去痛点、疏堵点、补漏点、除弱点、扫盲点,通过各环节改革举措,优化生源选拔机制,加强培养环节管理,压实导师责任,强化教育质量监控,优化学科专业设置。通过改革破解研究生考生人文功底浅、写作能力差积弊和研究生学术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强痛点以及学用脱节断点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标准、符合全媒体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廖校长最后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吹响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奋进的号角,必将迎来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奋进姿态,付出更多更大努力,让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见效,写好中传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新篇章。
中国传媒大学今年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拉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这对很多今年准备报考中传的同学来说,真的是太猝不及防了。有的同学被这次改革硬生生整成了跨考生,表示非常心塞。中传这次改革整体的方向是好的,是为了培养更有能力的人才,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选拔制度,选拔出一批真正对学术有研究兴趣、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考生。从入门环节增加难度,这或许是未来考研改革的一大趋势,留下坐得住砧板、愿意在学术研究下苦功夫的学生,筛下去一批混学分、水学历的考生。接下来一起来看一下改革的具体内容。一、初试课程内容有变化在初试中设置主题写作,考察考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也足以看出中传十分重视考生的基础功力,往年复试考察的写作今年直接放在初试中考,就是为了在第一环节选拔最合适的人。二、过国家线就可进复试这是这次变化中最值得关注的点之一。虽然中传并不属于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但因为学校专业强、人气高、口碑好,历年最终进入复试的分数都远高于国家线的标准。而今年的招生政策则是大大降低了进入复试的门槛——只要过国家线,都可以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听起来这好像是一个好消息,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复试分数门槛的降低,必将导致进入复试环节的人数大大增加。在招生人数不发生大改变的前提下,复试考察将变得更为严苛。打个比方,过去50位同学进入复试,最终筛选出10人,淘汰掉40名同学;那么今年则有可能是100位同学进入复试,最终淘汰掉90名同学。三、增加复试材料评议环节复试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因而,本科的成绩在复试中也将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个环节需要考生提交本科专业成绩材料。学校放宽了对英语、政治等公共课的要求——只要达到了国家线即可;但同时加强了对过往成绩、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考察——要求你们专业足够优秀。来来来,划重点了啊——本科成绩不好的同学在这一轮有可能会被刷掉!学校不仅要看本科成绩,还将综合考察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提醒大家的是注意随时关注政策信息,像考试大纲、招生简章等政策信息,大家要紧密关注。虽说考试大纲一般变动不大,但偶尔还是会有考试科目调整、参考书目范围改变、招生计划变动的情况发生。这类信息都会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大家要及时关注。大家也不用过于紧张,愿大家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注:内容来源网络
#2021考研指南#自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后,中国传媒大学也在近期发布启动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个人认为:各大高校可能都会相继改革,考生一定留意自己目标院校最新动态。1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该校现有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一流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2个学科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该校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可以说是我国广播和传媒领域最强高校。2 硕士招生重大改革中国传媒大学针对现有的招生模式进行了3大改革,可以说往年经验基本没有用了。今年报考考生一定注意。图片来源于中传媒官网(1)初试题目改革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加强对基本素养和基本功底的考查。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自命题考试科目,重点考查理性思维、文字表达能力、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等,确保录取的硕士生有良好的培养潜质和发展后劲。图片来源于中传媒官网(2)复试增加材料评议复试选拔发生改变,增加材料评议环节。初试通过国家线即可参与复试。复试分数以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者共同决定,打破“唯分数”论。材料评议需提交的材料主要包括学业水平、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证明材料。复试考核也发生转变。针对学术型考生着重考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针对专业型考生着重考察实践能力。(3)艺术硕士选拔改革通过强化初试、材料评议、复试考核等三方面进行选拔。形成区别于过往考察方式的新模式,确保考生具有较强文字功底,专业能力,创新意识。从源头杜绝综合素质较低、高分低能考生。以上就是关于中国传媒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重大改革。个人认为:在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后,各大高校均会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各大高校研究生招生模式改革或成为趋势。赶紧转给身边需要的人吧,让其留意自己目标院校是否有重大改革。
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于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此次会议规格之高、意义之重要,将直接决定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拉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一起来看看有哪些重大改革举措:中国传媒大学启动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的研究生教育会议宣布,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国传媒大学将从招生、培养体系和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与专业设置等方面,实施研究生教育系列重大改革。“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各项改革举措与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要求高度契合,在我校乃至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表示。一、博士招生与培养全面“申请-考核制”,学制延长为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方面,中国传媒大学将全面实施并完善“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坚持能力素质与知识考核并重。就在今天(8月5日),中国传媒大学公布了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办法及初试科目考试大纲,已明确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初试、复试三个环节,同时,设置优质生源直接进入复试绿色通道,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办法及初试科目大纲部分截图)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方面,将建立基本文献阅读制度,明确要求博士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5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50种;建立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和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制度,明确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时间1天半,其中笔试时间为1天。文献考试将重点考查研究生对本领域内基本文献、基础理论、前沿理论、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共有3次考试机会,3次均不及格者,终止培养或实施分流。同时,中国传媒大学还将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自2021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二、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举措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加强对基本素养和基本功底的考查。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自命题考试科目,重点考查理性思维、文字表达能力、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等,确保录取的硕士生有良好的培养潜质和发展后劲。复试增加材料评议环节1、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破除“唯分数”论。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环节,旨在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和一贯表现的考查,突出对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衡量和综合评价。2、加强和完善复试考核环节,突出对专业能力的考核。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考核重点。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实践能力或创作实践能力。同时,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及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机试、面试、现场主题创作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选拔的针对性。改革艺术硕士选拔模式改革艺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充分体现艺术硕士人才选拔的独特性。通过强化初试、材料评议、复试的考核重点,即初试考查人文社科基础和写作能力,材料评议考查综合素质,复试考查艺术创作实践能力,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独立的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确保录取的艺术硕士既具备良好的专业功底,又有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从招生源头解决艺术硕士培养中的痛点问题。文献考试3次不及格者将被终止培养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学校对硕士生文献阅读也作出了规定。规定学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8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30种;专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20种。并将参加相关考核。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时间为1天,其中笔试时间为半天。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同样为3次机会,3次均不及格者,终止培养或实施分流。取消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更重要的是,学校还取消了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要求专硕生在学期间参与实践基地活动、校企合作课题、专业创作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等,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此外,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三、导师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在导师管理方面,中传将通过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还将建立“1+1+1”模式专硕导师组工作制度,即:专硕导师组配备1名专硕导师、1名学硕导师和1名业界兼职导师。学校校长廖祥忠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学校在暑假期间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既是及时对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领会,又是全面部署和落实,意义重大。廖校长指出,本次改革以培养单位为核心,以导师为主体,以“破五唯”为着眼点,以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目标,紧紧扭住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破难点、去痛点、疏堵点、补漏点、除弱点、扫盲点,通过各环节改革举措,优化生源选拔机制,加强培养环节管理,压实导师责任,强化教育质量监控,优化学科专业设置。通过改革破解研究生考生人文功底浅、写作能力差积弊和研究生学术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强痛点以及学用脱节断点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标准、符合全媒体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廖校长最后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吹响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奋进的号角,必将迎来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奋进姿态,付出更多更大努力,让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见效,写好中传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新篇章。对于中传硕士招生部分的改革,你有怎样的看法呢?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吹响全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号角,从研究生招生到培养,再到导师管理制度,相信很快其他高校也会陆续有改革的消息。
研究生的家属发文研究生跳26楼,家属讨说法:在5月9日21点左右,一位家属将“中传研三学子”——黄同学的自杀经过做了简单陈述。该学生已经将论文准备好,就等着最后的送审和答辩了。然而,她却选择了从26楼跳下!其家属给出了该同学跳楼的主要动机:其一、导师不同意该生的论文送审;其二、学生多次修改+道歉无果;其三、老师没搭理且将其拉黑;其四、学院慰问后,老师无慰问。研究生找论文题材(非当事人)首先,笔者对黄同学表示惋惜!中年失女,家属得多心碎啊!而且在家里看着自己的孩子从26楼一跃而下:她从26楼跳下去,其父亲拉着她的一只手,却因为体力不支而没拉住孩子,就这么看着自家孩子跳了下去。看到高校研究生自杀,我深表惋惜!尤其是该生已经走到了研三的末端,本来即将风调雨顺,然而空气却瞬间凝固!虽然我的心情沉重,但是我认为必须要深究细节,才能起到深刻的教育意义!为父母深感惋惜然后,需要深究细节!每年都会有硕士延期开题和毕业,为什么老师不让她送审论文呢?可能的原因一:导师有意为难她;可能的原因二:她的论文确实没有达到送审的条件。关于毕业论文修改,其实已经毕业的研究生都明白:大多也都是自己修改!因为好多导师在毕业期间还在忙着拉项目、开大会!但是今年不一样,导师不都在家里待着吗?当事人的道歉信黄同学跳楼前的“道歉信”:如上所示,该同学曾一夜没睡,且写过一封道歉信。其中,该同学主要提到了3个点:第一、由于论文压力,自己急于得到认可,而做错了事;第二、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伤了老师的心;第三、感谢老师的批改,然而误解却越来越深。的确,学生和导师需要处好关系,不然在毕业的时候真的会很难受!那么到底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还是导师要求过高呢?没有导师方面提供细节,目前还不敢乱发难。学生怕导师延期,导师怕论文质量差。虽然这几年论文查的严了,但是导师也挺怕学生走极端的,学生也怕到手的工作被延误掉!论文答辩目前为止,还需学校、导师、同学3方面信息!家长可以把学生与导师的对话共享,让其他学生和家长也能更好地了解事情的经过,看看是老师错误大,还是学生有问题?目前的信息较少,除了人没了,其它的都不是客观信息,甚至包括该同学的道歉信!因为这个道歉信本身就是站在学生弱势的一方来写的。如果道歉信是真的,那么所谓的“为了通过论文,忽略了做人的道理”这一句话的深意又是什么呢?写论文会跟做人的道理有关系吗?不都应该实事求是吗?我觉得疫情期间在家跳楼而下,其家长也有一定责任!因为自己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好,父母不应该深度陪伴、加以开导吗?其背后是否还有师生、家校、以及父女等别的信息没给出来呢?研究生回望过去,有学生“混会摸鱼”!修改学生论文的导师对“翟博士无知知网现象”很恐惧,确实也有这种学生存在,现在还不能只看一面之词!同一届毕业学生的论文,对于其导师来说,也是让人深夜难眠的一根压力柱。从格式到内容都需要导师亲力亲为,当然,这属于负责任的导师。导师发难(非当事人)回望过去,有导师“故意发难”!对于我这种经历过博士论文答辩的人,深知导师发难现象的普遍性。不过对于研究生延毕,我觉得没有任何必要!我的一个师弟论文写得差,导师找茬不给过。后来我们几个博士师兄弟帮忙改,让他的论文质量超过学院大部分学生,结果导师依然指东道西!看来是平时关系不好啊!论文过不去,学生真的绝望:不否认大部分导师的严谨作风,但是真的存在奇葩师者!不管事情起因和经过到底谁对谁错,先说这个女孩跳楼了,至少这个导师应该去看一下,毕竟你是学生的导师!兢兢业业的导师值得深思的一点:说实话,现在的大学老师,真正一心带学生的不多了。认真带学生搞科研的老师一穷二白,得不到提升!反倒是那些平时跟学生不见面的、连教学任务都不认真完成的老师,却很快晋升为教授!为何?因为校外创业和拉拢合作比学生要来得亲切得多!
中国传媒大学近期一位26岁的研究生三年级学生传闻因为导师卡论文毕业的问题跳楼身亡。中国传媒大学也证实了这一传闻,并且已经成立善后小组,表示将对这一事件进行详细的核查。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人再去原因其实已经意义不大了,关键是如何预防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研究生自杀的事情屡见不鲜,其中绝大部分就是因为毕业问题,而毕业的决定权掌握再导师的手里。中传的事件传闻也是因为如此,根据新闻报道,这位研究生的论文受到了其导师的刁难,多次修改仍然不送审,就意味着无法毕业。甚至导师还拉黑了联系方式,拒绝交流。很可能是导致这位研究生心理崩溃最后走上极端的原因。但是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官方调查结论,我们也不好做推断!在中国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已经不是师生关系这么简单了。导师掌握着学生毕业的命脉,更像是一个把握着学生命运的老板,是绝对的上下级关系。不像大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纯粹的师生关系,一个老师基本奈何不了本科生。而工作呢,如果工作不爽可以直接辞职。而研究生则介乎于两者之间,而且研究生的入场券来之不易,一般得到了很少有人放弃,而毕业又掌握在导师手里,由此可见研究生的地位!因此如果遇到一个负责的老师,那么这位老师会手把手地教学生科研,做人。如果遇到一个不负责的老师,那就是放羊式管理,全靠自觉了。但是遇到道德品质不行的老师,那么就如同渡劫一般!品德不行的老师会不顾一切的压榨学生,通过剥削学生来获得自己的利益。甚至极个别导师甚至对自己的学生下手,无非拿捏的就是毕业这个命脉。有的学生为了毕业就忍了,一旦毕业就拉黑导师,有的甚至直接举报导师。但是有的学生就在这一个过程中心理出现了变化,以至于出现了极端。其实学生求的就是一个顺利毕业,找个不错的工作而已。但是因为目前的研究生制度问题,导师拥有了绝对的权力,一旦导师故意刁难学生,基本上学生就属于弱势群体。比公司员工的地位还要低微,因为学生没得选!而换导师的制度也相当于形同虚设,想换起来的手续也是非常复杂,难以实现,因此造成了学生弱势群体的境地!研究生与导师的平等对话,才是破解这一谜题的钥匙。让导师的权力有所制约,或者是有专门的机构监督导师才可以,我们不能再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之中,不有所进步!一言堂无论在何种地方都要不得!当然了,从学生角度来看,一定要想开,其实研究生的两三年,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如果导师故意刁难,就收集证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向上级部门反映。首先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即使毕不了业也比失去健康,失去生命要强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斯人已逝,希望学校能够真正的处理好这件事情。但是更加让人深思的是,这毕业的机制,研究生的毕业该不该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导师的淘汰机制该如何建立,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该如何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能让国家培养这么多年的学生葬送在一些无良导师的手上!
00:37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近日,中国传媒大学(下文简称中传)拉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8月6日,中传公告指出,2021年招生年度开始,将对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全面改革,包括初试自命题科目设置、复试选拔流程、复试考核办法等。中传在选拔录取中,初试增设了材料评审环节,多维度考核学生综合素养;规范科研训练等方面,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专家表示,探索多元化学术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励研究生把更多精力用于科研和实践。中传举行研究生教育会议。图片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微信公众号初试达国家线即进入复试选拔 增加材料评议环节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中传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破除“唯分数”论。初试成绩达国家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和初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划定复试分数线,综合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考核。“按考研分数从高低录取,必定会助长应试考研,也不利于学校选拔有学术兴趣、学术潜能的学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按1.5:1或1.2:1比例确定复试线,学校选择空间并不大,而把国家线就作为复试线,对入围复试学生采取材料评议+复试考核的方式,就拓宽了选择空间,对扭转应试考研有积极作用。他指出,如这一改革能做好,其他高校也可采取这种方式,不再单独划线,而以国家线为基础,形成国家线+材料评议+复试考核的新招生模式,也就是统一考试成绩+综合学业表现+大学面试考察方式。这种模式也同样适合本科招生,在本科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录取中,都可采取这种方式。通过更多维度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对许多正在备考的考生意味着要准备更多了。准备报考中传编导研究生的张梦(化名)告诉记者,由于考纲变化,之前的学习大部分要重头开始,令她更着急的是现在需要准备报考的材料,因为跨专业考试所以没实践过,“我需要在这段时间参与一些拍摄项目或实习,做出一些好作品,竞争力才会更大一点。”取消硕士生发论文与学位挂钩中传通知称,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提升论文写作能力,鼓励学术发表。要求专硕生在学期间参与实践基地活动、校企合作课题、专业创作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等,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我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相应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博士学位。规定明确,对研究生只有学位论文要求,并未规定必须发论文。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前置条件,是近20年来许多高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该措施虽增加了研究生论文发表数量,也出现了抄袭、弄虚作假等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这样让学生更有自由度去研究科研项目,而不是仅仅盯着论文作为唯一指标。仅仅强调论文重要性是片面的,也是不完整的评价。“单一追求论文数量,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问题,每年曝光的研究生炮制论文、代写论文的现象,值得高校和社会警惕。”中传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中国传媒大学微信公众号研究生学历会变更“水”? 专家: 评价体系需科学和完善取消论文指标后,研究生毕业是否会变得更容易?储朝晖表示,需要对学生整体专业评价进行完善,对不同指标进行考核,来保证考核全面。每个专业特性不一样,基础学科的研究生主要是科学实验训练,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则侧重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工程技术类及应用性较强学科的研究生应加强社会实践能力训练。他表示,探索多元化学术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励研究生把更多时间精力用于科研和实践,“比如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平时成绩等,也可对研究生学习成果作出专业评价。”传媒大学指出,硕士生课程构建以史、论、法为核心的新型课程体系。同时,将论文写作课程纳入学位课程类,将外语文献精读或选读课程与公共外语同等看待。专硕生强化实践课程,全面提高实践课程比例,提高案例教学、创作教学内容比例。熊丙奇认为,在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与学位申请挂钩的基础上,还要健全导师制建设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强调教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指导。这要求进一步明晰导师权责,并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投入教育教学,花心思指导学生,而不是把教师精力导向申请课题项目、发表论文之中,疏于对学生的指导。此次改革,中传还表示将建立覆盖博士、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所有专业培养全流程、各环节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从师德师风、生源质量、学术成果、教书育人、学位论文、学生就业发展及导师尽责评估等七大类指标,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导师进行年度质量评价。
【开栏的话】2022年考研的同学已经开始着手备考了。但是,很多同学还在纠结择校的问题,有的同学虽然已经确定了学校,但是对于目标学校的招考政策、招考专业、考试大纲、历年真题等都不太了解。为了解决大家的困惑,从今天起,我们推出“择校内参”专栏,每期介绍一个学校的考研信息,为大家提供备考的完全指南。今天,我们推出第一篇: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完全指南。(说明:本系列介绍侧重于新闻传播类专业。)01院校介绍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依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全国学科评估结果,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排名与中国人民大学并列第一。学校为各中央媒体、门户网站、省级广播电视集团培养了大量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学费标准及资助体系考生被录取后在学期间待遇按照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学校将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并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岗位、绿色通道等多元奖助体系。学费以当年度审批标准为准,按学年缴费。2020年各类别收费标准:①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不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8000元/学年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不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国际商务、会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000元/学年③非全日制艺术硕士:28000元/学年④工商管理(MBA):54000元/学年(全日制);84000元/学年(非全日制)⑤公共管理(MPA):29000元/学年(全日制、非全日制)⑥国际商务(MIB):16000元/学年(全日制)⑦会计(MPACC):54000/学年(全日制)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80000元/第一学年联系方式①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学生活动中心502室)收。邮编:100024。②电话传真研招办咨询电话:010-65779227,研招办自动传真:010-65768805。我校纪检监察部门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65779383。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82837456。③相关网站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uc.e.cn。报名、录取期间及入学前等,请考生关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此发布。中国传媒大学主页:http://by.cuc.e.cn④电子邮箱研招办咨询邮箱:cucyzb@cuc.e.cn02专业介绍(一)学硕(二)专硕03备考详情学硕01专业介绍学硕初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83主题写作④883人文社科基础02专业近三年报考情况及分数线、报录比分析2020分数线2019年分数线2018年分数线近三年全校报录比03专业考试大纲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主题写作》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二、考核要点1.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2.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3.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三、考试要求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3.写作具体要求:(1)标题:不超过 30 字;(2)摘要:200 字左右;(3)关键词:3-5 个;(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1.闭卷,笔试。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人文社科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文学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经典作品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二部分:文明史考查考生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本状况的理解和掌握。第三部分:哲学考查考生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第四部分:媒介与社会考查考生对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以及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三、试题类型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1.闭卷,笔试。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04推荐参考书目学硕2门科目: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一)主题写作部分推荐数目:9个专业:新闻学、传播学、新媒体、互联网信息、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编辑出版学、国际新闻学参考书目: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二版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哈艳秋、袁军《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红色封面郭镇之《中外广电新闻史》第三版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六版熊高、熊倩《新闻采访》刘明华、张征《新闻写作教程》方毅华《新闻编辑》李舒《新闻评论》陈卫星《传播的观念》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克劳斯布鲁恩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段鹏、张磊《社交媒体研究》雷吉斯布雷德《媒介学引论》(二)人文社科部分推荐参考书目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5专业近年真题专硕01专业介绍专硕初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02历年分数线2020年分数线2019年分数线2018年分数线03专业考试大纲334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结合专业知识对新闻与传播历史、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主题提炼、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二、考核要点1.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2.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3.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三、考试要求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3.写作具体要求:(1)标题:不超过 30 字;(2)摘要:200 字左右;(3)关键词:3-5 个;(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1.闭卷,笔试。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440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及要求《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 新闻传播史1. 中外新闻传播史:人物、事件、史料、史学写作2. 媒介变迁的总体脉络、制约因素与基本规律3. 口语的传播优势、局限及其在人类传播中的地位4. 古文明中的文字媒体沿革及文字传播的基本特征5.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过程及其媒介形态6. 政党报纸出现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功能7. 商业报纸出现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影响8. 电讯革命的发生过程及其对世界新闻业的影响9. 中外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媒介特征、传播模式及其社会影响10. 互联网的发明背景、当代发展及其社会影响第二部分 新闻传播理论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 新闻与传播的概念与类型3. 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4. 新闻传播的传者、受众、媒介、效果及传播技术5. 新闻传播的过程与要素6. 新闻传播的伦理、政策与法规7. 传播的过程与要素8. 数字技术、新媒体与媒体融合9. 新闻传播的研究方法10.新闻传播理论的本土发展第三部分 新闻业务1. 新闻采访2. 新闻写作3. 新闻编辑4. 新闻评论5. 新闻策划6. 报纸与杂志新闻7.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8. 全媒体新闻报道9. 新闻编辑室工作10. 新闻记者的身份与伦理三、试题类型主要题型包括简答题、论述题。四、考试形式及时长1.闭卷,笔试。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五、参考书目不限参考书目04推荐参考书目【334新闻传播综合能力】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3版)》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4版)》邵培仁:《媒介管理学概论》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440新闻传播基础】崔林:《媒介史》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雷跃捷:《新闻理论》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章)05近年真题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招收约1500人,实际报考17561人,报录比11.7:1。这意味着,报考中传的你,平均要击败10名其他报考中传的学生哦,现实版“以一当十”!中国传媒大学已成为国内800多所高校中,竞争力最大、报录比最高的院校之一!下面一起看看2019中国传媒大学复试报名现场直击:来自全国各地约1800名考生,来到中传参加复试,为75个专业(领域)的1500个录取名额,展开最后冲刺!复试报名现场的队伍长龙最后再仔细查看一下相关资料在保安大哥的指引下有序入场这一年,你与中传的追逐是一场怎样的戏码?惊心动魄?抑或细水长流?现在,让我们找个最舒适的角度坐好,来听听他们的考研故事:【窗外风景,不及窗边的你】作为文科的考研生,很艰巨的任务就是记忆。早上背,中午背,晚上还得背,今天背,明天背,忘了还得背。我记着我们教学楼的走廊那里,隔一段就有一扇窗户,我们准备考研的同学,就每人“霸占”一扇窗户,面向着阳光,心中就充满了希望。在青春电影里看过很多长发飘飘的美女,靠着窗户,回眸一笑,眼神里全是爱情,那真是很美。但我们考研人,在这里大多是素面朝天的,疲劳焦虑的。如果你走过来,恰好也有人“回眸”,那也是很美的。考研人的眼神里是梦想。我从小就对播音主持很感兴趣,中传是播音主持专业的殿堂,是播音主持专业的最好选择。许多人觉得考研过程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我不这么认为。当你真正热爱并投入一门学科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为你的梦想让路,你的心里就不会有其他杂念,你不会关心怎么放松自己,怎么排解寂寞。我最喜欢电影《少年派》中的一句话:“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中传播音主持的老师都对这个专业抱有独特的情怀,我也如此。播音主持不是传声筒,不是娱乐,而是责任。【退伍之后,我就选择了你】我们报考的是体育新闻方向。中传是传媒界的最高学府,处在中国的心脏。我们两个的身份也很特殊,是退役大学生。我曾经经常在部队里看升旗,但是退伍和战友分别的那一天,我一个人来到北京看了一次升旗,那一次,真的看得热泪盈眶,当大家一起唱国歌的时候,那种氛围和仪式感,特别震撼。来到中传,我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我喜欢北京,喜欢传媒大学,喜欢新闻,喜欢体育,我就是为这个专业而生的。【硬核操作,vlog使我自律】拍不好延时视频的vloger不是合格的中传人。许多人在手机上浪费了宝贵的复习时间,我却让手机成为自律的工具。我每天用手机拍摄自己学习时的延时视频,一方面能监测自己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排除了学一会就要拿起手机的情况。自我驱动力很重要,虽然我是在家复习,但效果我还是很满意。引用健身软件keep的那句话;越自律,越自由。【立德楼前,中传为我点赞】中国传媒大学培养出了数不清的优秀校友,他们都在各自领域成为佼佼者和领军人物,让我对中传更加向往,更加有学习的动力。今年春节,校友朱广权的表情包在网上很火,激发了我做表情包的兴趣。我之前来过几次中传,印象最深的是立德楼前的大拇指,我就在那照了一些照片,回去也做成了表情包,起名叫“中传为你点赞”。▼为传传讲述考研故事的同学们传传问答:中传初印象?好看:景好看,人好看。包容:文艺气息与厚重感并不矛盾。专业:传媒界当之无愧的No.1务实:海底捞的服务,真正为学生着想。三个字:won、der、ful!读研的最大期待?希望在这三年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希望脚踏实地,走一步是一步。想用影像的方式传递中华文化。想要建立中国的电影学派,希望为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打开局面。珍惜中传的平台,在纪录片制作的方面收获更多的经验。专业作专,英语学好。视野和专业度都要进一步提高。多读书,多实践,做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想对他说些什么?父母 ::感谢你们对我梦想的支持,感谢你们对我选择的尊重。同学 :准备考研的时候没能及时回复消息请多包涵,考上了一定请吃饭!朋友 :考研的日子没能好好陪你,但我也是在为一个有你的将来而奋斗。为了我们的未来,请一起加油吧!春暖花开的时节,祝你们有梦可待,年少有为中传永远欢迎追梦的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摄影:张明佳 王雅馨 记者:萧沐清 马志波 宋若萱 顾浩翔 编辑:王雅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