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职业教育洞察—职业教育创造多种未来容闳

2020职业教育洞察—职业教育创造多种未来

今天分享的《2020职业教育洞察—职业教育创造多种未来》职业教育回归视野过往,人口红利淡化了人力资源结构的矛盾(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2012年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首次出现了下滑,意味着人口红利期转折阶段已逐步到来,需要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职业教育走向线上2014年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节点一方面,国务院、教育部等相关管理机构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等系列政策,强势助推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兴起,中国教育产业整体也逐步从“线下”向“线上”拓展,职业教育迎接线上发展新机遇。职业教育终身化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出台《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 重点落脚于“终身"二字,意在解决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供给不足、层次偏低、缺少个性化和延伸性服务等问题,建立起利国利企利民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完备据国务院的要求与部署,至2020年,我国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职业教育的规模逐渐向高等教育靠拢。特别声明:报告均为各大发布机构公开对外公布,均为合法获取。如果发布机构认为违背了您的权益,请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对相应文章予以删除。中教投研教育资料库涵盖学前教育、K12教育、国际教育、素质教育等报告,每周更新,随时随地可看!

久忧不死

第四届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举办

本报讯(记者 翟帆)日前,第四届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宁波举办。大会围绕产教融合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后疫情时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从引进来反观职业教育走出去等主题开展研讨。会上还发布了《“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蓝皮书·东盟卷》,选取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和柬埔寨五个“一带一路”沿线典型的东盟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细致梳理并剖析了它们的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现状、特征、困境、趋势和前景,并提出了加强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建议。《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2日第11版 作者:翟帆

暴雨屋

浅析职业教育5大未来发展趋势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已不再是孤芳自赏,逐渐展现茂盛的状态,尤其是伴随着普通高中录用缩紧新政策的干扰,中专生源问题已不再变为发展壮大的短板后,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克服纯粹的数目发展壮大,朝着品质发展壮大奋进。在迅速发展壮大的阶段中,依据现阶段的新政策和现实发展壮大状况,我们可以大胆畅想,预测分析几个未来发展趋势,这跟学生们的未来发展趋势息息相关,父母必须事先详细了解,便于更佳的搞好观念和心理上的准备。趋势一:中等职业教育已不再是学生学习职业生涯的尾端,逐渐变为学生们职业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将来中等职业学校的育人模式,育人总体目标都是会更改,仍然还会继续特别强调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仍然还会继续特别强调综合实践课程的必要性,可是公共课的占比会增加,像如今明确提出的文化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历史教育等,这些公共课都是会愈来愈获得重视,变为学生们教育评价的关键內容。趋势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模式逐渐向中招录用服务平台挨近,注册制变为非应届生的具体录取招生方式。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有两个关键大方向:第一,健全完善录取招生机制,创建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一致录取招生服务平台,精准服务区域发展要求。这一总体目标目标具体就是指应届初中毕业生。因而,将来应届初中毕业生参与中招考试,依据考试成绩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会逐渐变为主流方式。第二,积极主动招录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们、退伍军人、退役选手、下岗工人、务工青年等接纳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众多乡村培育以新式职业农民为行为主体的乡村实用性强优秀人才。对于非应届生,采用注册制录取招生。这类学生们能够采用非日制或是学分的方式,建立相对性疏松的教学方式,该教育模式更明确的称谓应该是专项技能提升学习培训,目地是教授其就业专业技能,提高其专业技能。所以,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是更明确的“平行线”式发展,不仅是在校的全日制职业教育,以教书育人为本,重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而求根据3年教育,培育大学生基础职业素养、文化素质,为后期发展打下基础;而另一方面是对于社会青年的技能提升培训,以服务业社会发展为主导,重视转为重点专业能力或水平培育,而求经过培训迅速熟练掌握一项专业能力,从业某种工作。趋势三:中职学校、大学、公司企业有关技术专业相互合作相互培育人才的教学方式变成实际。外在反映:未来的3+3、3+4方式,渐渐增加,更改现阶段3+2一家独大的方式。现阶段中职学校学制中的3+2方式,是更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许多父母上中职学校基本都是奔着3+2技术专业来的。趋势四:校企合作进到资产相互合作、权益共享环节,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互培育人才。外在反映:如今的到公司企业实习基础便是打工的状况得到抵制,车间是教室、师傅是老师,实习是教学实训,真正意义上做到在校理论,校外实践,两者相互配合,课程内容配合,课程内容进度配合,校企变成利益共同体,真正意义上做到相互培育人才。趋势五:不断完善的国家学分银行,促使网络教学+学分制变成职业教育新趋势,中专不会再限制3年,培训基本功能得到大幅加强,更像社区化发展。外在反映:我能边工作边学习,学好相对应课程内容,考评根据,得到学分,达到学分数量规定,得到毕业证书;详细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两条腿走路,即普通全日制和培训教育,这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完成职业教育的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目标。结束语:未来的职业教育有过多能够想象的空间,我国的职业教育才刚发展起步,要不断完善的问题过多,不断进步的空间也很大,我们确信未来中国的职业教育会变得越来越好,变得越来越具有特点,并变成国家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理子

王扬南:以科研助推职教改革,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

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学术年会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作主旨报告,核心观点如下: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是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汇聚教育界、产业界、科技界等多方面力量来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破解职业教育创新实践的难题,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着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王扬南先从三方面介绍了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情况。一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基本形成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具有跨界明显、与决策深度融合、多元化三个特点。其科研体系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中央、地方、院校三级联动,科研机构、学术团体、行业企业、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等多元主体,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并重,以数以百万计的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广泛深入参与为特征的新格局。具体如下:一是,职业教育机构实现了省级覆盖和三级建设。二是,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为核心的学术性团体形成了参与最为广泛的群众性学术研究网络。三是,中华职教社在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团结教育界、经济界,特别是连接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国际组织合力开展职业教育的研究与交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四是,高水平大学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的主阵地。目前我国以高水平大学为依托设立了职业继续教育学的博士学位点10个,硕士点48个,构建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层次完整的职业教育学科体系,成为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阵,是职业教育直接的人才培养来源。同时,一批“双一流”高校也建立了相应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五是,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科研的主战场。全国1400余所高职院校普遍设立了职业教育研究机构,重点围绕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开展教学实践与研究。据统计,每年职业院校的论文成果大概有15万篇,特别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研究机构也在不断增多,研究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六是,行业的参与。近些年,教育部组织成立了62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为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就是对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和服务质量的监控。同时,还有专业期刊和新媒体是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二 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在决策服务、理论创新、实践指导和人才培养支撑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决策服务。职业教育科研为促进决策科学化、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的智库作用。我国科研机构设置的特点决定了与行政决策的结合非常紧密,政策的出台都有科研智库的支撑。二是探索规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职业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了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也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三是指导实践。在国家标准建设、区域教学标准制定中,职业教育科研都深度参与其中。四是人才培养。目前已有十二万硕士研究生走上了职业教育的科研和实践工作岗位。据统计,近三年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研究机构参与、指导了国家级师资培训35万余人次。开展国培及省培的意义重大,有助于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五是引导舆论。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对相关成果转化及报告,进行理念引导、政策解读,以回应群众关切。三 释放职教科研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面临着新变革、新特征、新要求和新任务。需要职教科研工作者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科研的服务方向。同时也应知晓职业教育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类型教育的新定位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王扬南指出,职业教育的科研实际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对职业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摆在重要位置、缺乏统筹规划。二是,体系机构建设不够健全。现在离立体贯通、分工明确、协同作战、优势互补的体系还有差距。三是,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人员编制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四是,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五是,理论成果供给不足。六是,科研的成果转化率不高。最后,王扬南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一是,加强党对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完善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机制,包括信息共享、协同新数据共享、国内外联动、调研平台建设等。三是,推动理论成果实现四个转化,即陈宝生部长在科研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案、决策、制度、舆论。四是,增强科研队伍时代使命担当,强化科研的使命感。五是,关注重大理论研究,明确主攻方向,特别要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12月22-23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学术年会在北京开幕。两院院士、教育部部门、职业院校、企业等近千名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责任与使命”主题,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共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番木瓜

山东将建全国唯一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职业教育将大变革!

山东将建全国唯一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我省职业教育将大变革!这份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印发的《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带来很多重磅变革!《意见》指出,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将按程序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把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打破中职和普通高中学籍限制;优质中职可办五年制高职教育,探索举办文理高中、艺术高中、科技(技术)高中等;半数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应用型,畅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通道。同时,部省鼓励企业办专业、办学院,鼓励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1-2所院校转型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最高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5倍,教师获取技术开发、转让等报酬上不封顶等。今天(1月14日),教育部与山东省共同召开“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媒体见面会,来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份跟大家息息相关的意见体现了哪些新动向! 文件涵盖的信息很多小编先来为大家划重点!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职“5个办学自主权”事后备案领导干部是职业院校的“关键少数”。意见提出,我省将探索公开遴选聘用职业院校领导班子人员,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公办高职院校领导干部科学的选用、培养、交流、退出机制,让政治家、教育家管好办好职业院校。为强化资源整合、提升职业教育整体贡献度,意见提出,以设区的市或县(市、区)为单位推进技工学校与其他中等职业学校融合发展,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按程序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对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可按程序加挂技师学院校牌,由教育部门牵头建立完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学籍学历、考试招生等教育业务统一管理的机制。同时,意见强调,将把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把责任落到学校,“5个办学自主权”实行事后备案。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由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在相应人事考试官方网站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实行事后备案。探索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职业教育耗材多,办学成本高,没有真金白银的支持,不可能有大的发展。意见提出,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化解公办职业院校债务;探索建立“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制度,提高公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支持学校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打破中职和普通高中学籍限制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根基,办好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是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基础要求。意见提出,确立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支持山东把中等职业教育确立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培养基本劳动者和一般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着眼各类人才成长对不同类型教育的需求,意见提出,我省将协同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改革,探索举办文理高中、科技(技术)高中、语言高中、艺术高中、体育高中、综合高中,不同学校不同特色,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意见还强调,将让中职生和高中生“双向流动”。探索逐步打破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籍限制,在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的地方,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融通。在升学渠道上,为破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意见提出4项举措,通过“职教高考”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我省将制订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权重,原则上不低于50%;健全中高职与本科衔接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指导和支持山东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和专业更多招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研究单独招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优秀选手和有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具体办法。半数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应用型高职院校也能办本科教育2019年,“百万高职大扩招”备受关注,如今山东也交出了自己的扩招“成绩单”。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山东高职实际扩招11.46万人,超出规定任务4.61万人,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意见提出,支持山东进一步加强扩招后高职学校师资、教材、学制、条件、管理等方面保障,在确保质量型扩招上做好表率。而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意见还释放了更多重磅利好。面对工业4.0对技术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技工已经难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工作任务,需要大批复合型、创新创造型技术技能人才。意见指出,支持山东把现有半数左右省属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更多务实致用人才,确保办学既能“上接天线”、又能“下接地气”。同时,高职院校也将能办本科教育了。意见提出,支持山东以高水平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在进入“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的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还提出教育部为山东增加职业教育本科计划、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计划,指导山东制定本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这就意味着,从本科高校到高职院校,我省将成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高地,从本科到硕士、博士,职业教育的人才的学历提升路径也更加通畅。支持“3+2”“3+4”等长学制培养畅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通道山东从2013年起,以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为取向,在适合的专业中开展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贯通培养试点,目前试点专业点156个,年均培养规模8310人。我省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数达1500个,占中职专业点数的近40%,年均培养规模10万人。意见支持山东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探索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4”、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同时,意见提出4项举措,畅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通道。支持山东系统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双高计划”院校、职业教育本科院校与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培养职业教育本科生、专业硕士。未来,我省新增的专业学位硕士点招生将以招收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本科和高职院校同等学力毕业生为主,新增本科(含专升本)、硕士招生计划分别主要用于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招生类别由山东自主确定比例,单列计划、单独录取。除了学历教育,意见提出,着力培养培训实用型人才,指导职业院校承担更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任务,年培训量达400万人次以上。试点建立职业院校开展培训的征信系统,诚信记录向社会公示。“双高计划”滚动支持山东20所左右学校优质中职可办五年制高职教育日前,“双高计划”的高校及专业群正式发布,这也被称为高职学校的“双一流”。据悉,山东现有65所国家中职示范校,位居全国首位;15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居全国第二。为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意见从学校、专业两方面提出措施:一是重点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50所左右高水平中职学校,教育部滚动支持山东20所左右高职学校列入“双高计划”;二是重点建设300个左右高水平中职专业(群)、150个左右高水平高职专业(群)。除了支持优质高职,根据意见规定,我省也将支持优质中职的发展,优质中职可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意见提出,支持山东遴选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成为集中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职业学校。近年来,山东投入1.93亿元,开发了一系列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办有质量、有标准、有尊严的职业教育。意见提出,修订开发500个左右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建立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与实施评价体系。还提出,聚焦课堂“主阵地”,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学分能存“银行”,技能大赛“转型”全方位落实“职教二十条”1+X证书制度、“学分银行”、第三方评价……去年年初发布的“职教二十条”描绘了一张职业教育发展的美好蓝图,作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我省将通过多种途径予以落实。目前,全省有218所学校承担1+X证书制度试点,试点规模为45200人。为推动1+X证书制度深入开展,意见提出,支持山东自主确定适合的职业技能领域,遴选组织具有行业影响力、社会公信力的品牌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条件成熟时优先列入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录。学分存“银行”的制度也将在山东落地实施。意见提出,建设山东省学分银行,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落地工作机制、标准体系和实现路径,实现基于能力标准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间学习成果的认定、学分积累和转换,为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提供试点经验。未来,职业教育质量将纳入“第三方”参与评价。意见提出,制定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评价标准,实行客户评价、同行评价、第三方评价;改组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行业指导委员会,对职业院校办学和产教融合效能开展评价;把第三方评价评估结果作为对相关院校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技能大赛也要“转型发展”,山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位。为让大赛惠及更多学生,意见提出,支持山东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开放式、普及性大赛新机制。鼓励企业办专业、办学院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职教二十条”提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意见明确国有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责任,鼓励支持大型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支持国有企业办好做强职业院校,推动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率先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还提出,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多种形式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与学校合作办专业、办二级学院,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调动企业积极性,意见提出,产教融合型企业税收可抵免,建立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我省还将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区(园),每个设区的市至少建设一个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支持5个左右城市、30所左右高职院校、150所左右中职学校和部分职教集团、1000家左右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试点,建设3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10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1-2所院校转型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师获取技术开发、转让等报酬上不封顶师资力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托,为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建立专业化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意见提出3项过硬措施:支持1-2所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分专业支持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探索有条件的优质高职院校转设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或开办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专业。在培养更多职教人才的同时,也要把好职教师资“准入关”。意见提出,新进专业专任教师原则上要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探索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中招收教育硕士,定向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在高水平教师引进上开通“绿色通道”。《意见》提出,业界优秀人才担任专任教师,可通过直接考察的方式招聘;落实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核拨财政经费。要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灵活的薪酬政策可以起到强烈的激励作用。意见提出,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最高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5倍;对学校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予以倾斜,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学校对外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教师根据相关规定取得的科技成果转让费,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控制,不作为调控基数;对学校承担的培训任务,与绩效工资总量增长挂钩;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鼓励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办学建好青岛中德职业教育基地如今,我省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度在逐渐提高,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将先进经验传播到了发达国家。为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度,意见提出,支持国(境)外高水平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山东开展合作办学,探索国(境)外知名企业在山东独资办学,鼓励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在山东举办职业院校;同时支持山东职业院校在国(境)外建设“鲁班工坊”;四是加快推动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互通互认,试点证书培训资源双向交流,提升技能证书国际化水平。意见提出,让国际经验中国化,建好青岛中德职业教育基地,总结基地“双元制”试点经验,推广建立中国特色“双元制”模式;推动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与德国、瑞士等国家的企业、职业教育机构或行业协会深度合作,进行本土化实践,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清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在枣庄建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如今,在不少人看来,还存在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为着眼于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问题,让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香饽饽”。意见提出,清理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试点建立若干技术技能创新创业示范园和项目,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建立技术技能人才 休疗养制度,设定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称号,遴选山东省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享受省政府技能特殊津贴人员并给予相应奖励或津贴。同时,我省还将建设山东职业教育研究高端智库,筹建山东省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院,开展职业人才供需研究。鼓励支持聘请一线优秀教师、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研员,增列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博士计划,支持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理论实践研究。意见还提出,修订《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表彰奖励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市、县(市、区)和院校,在墨子、鲁班、奚仲故里的枣庄市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馆,讲好职教故事,传播职教好声音。今年起,我省将启动《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修订工作。今年,我省将率先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山东样板”;明年,将进一步厘清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本质、特征、内涵、地位等;后年,“三年成事”,用“山东样板”为“职教20条”有序推进和落实,提供重要支撑。

长江图

2018年探讨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意义

伴随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急需针对现实情况,及时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修订。通过法律确立企业和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地位。通过相关行业组group织认定校企培训资质,明晰认定标准,规范认定过程。职业教育与培训资质定期考核复审,辅以相应的罚则和清退机制。职业教育发展意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备扎实动手实力和专业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学生只有通过技术培训,才可以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体现转移就业。职业教育为农村学生的就业服务,经过对学生技术与知识的培养,为农村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优异的就业平台。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扩张面向农村的招生量,给农村学生越来越多的学费和助学优惠。同时,在政策上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在财政、金融和税收方向给予减免优惠,通过激励措施,提升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动力。完整企业学生实习就业崗位制度,给予相应财政补贴。政府部门可独资或与企业合作组建公共实习、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得到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术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备必须文化成绩和专业知识技术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际技术和实际工作实力的培养。发展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者的素养具备重要意义。从事社會劳动的人口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失业人员,也包括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就学人员、从事家务人员和军队服役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社會生产和经济建设正是经过这些人的劳动来体现的,他们的素养情况,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具备重要的作用。所以,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升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推进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战略意义。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國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较大,全方位提升國民素养,提升就业率及从业质量,把中國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这不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发展职业教育,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就业者在解决个人温饱的同时,都应当越来越多地在加强自身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升个人技术及综合素养,帮助从业企业越大发展方向做出努力,这不仅推进了企业的进步,也提升了个人的就业质量和生活成绩。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會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推动社會发展、技术创新、劳动力素养提升方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结中西方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我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推进具备中國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具备指引意义。所以可见,要就业,就好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不可少缺的,这利于经过教育、再教育提升就业者素养, 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实力, 拓宽其就业渠道,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对于全方位建设小康社會构建和谐社會,保持社會稳步具备重要意义。

梵高

姜大源:职业教育基础理论探究对教育学的贡献

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一切活动,需要通过对这些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以便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然而,传统的或经典的教育学理论,只是建立在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或者仅仅是基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的,而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基础并为职业服务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里,职业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则是职业教育的逻辑归宿,因此,关于职业教育功能的定位,自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国家话语语境里,一直是“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强调“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青岛某职教中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40年来职业教育的实践,呼唤并催生着职业教育对自身基本理论的探究。职业教育40年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国家的正确引导,而伴随着这一引导,职业教育对其自身基础理论探究的成果,也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大大丰富了教育学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的探究,指的是在原创性层面,或者说是在职业教育基本原理层面的探究。目前已见端倪并孕育突破的,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跨界说——类型论职业教育的学习场所涉及职业与教育两个领域。因此,除了要研究在职业影响下的教育,还要研究在教育影响下的职业。强调职业对教育的影响,意味着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从业资格的需求为导向,这是从外显的功利性角度进行的诠释;而强调教育对职业的影响,则意味着职业教育还必须以个性能力发展的需求为引领,这是从内隐的人本性角度进行的诠释。显然,职业教育的学习场所,涵盖职业与教育这两大领域的主体机构,亦即涉及企业与学校这两个不可替代的学习地点,具有明确的“跨界”特性。职业教育的“跨界说”,凸显了职业教育基于共时性维度的教育观。这里的“跨界”要义有三:指其跨越了企业和学校的疆域,既要关注企业发展的需求,又要关注学校发展的需求,亦即要关注现代企业与现代学校两类需求理念的融合。由此,相对于学校教育学出现了企业教育学的概念。指其跨越了工作和学习的界限,既要把握工作的需要,又要把握学习的需要,亦即要实现“做中学”与“学中做”两类学习途径的融合。由此,相对于学习心理学出现了工作(劳动)心理学的概念。指其跨越了职业与教育的界限,既要遵循职业成长及技能形成的规律,又要遵循教育认知及知识学习的规律,亦即要遵循职业发展与教育发展两类发展规律的融合。这是一种视野更为广泛的社会学思考。“跨界说”开启了支撑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之一的类型论。这里的所谓“类型”,指的是职业教育是以跨界为基本特征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跨界的教育必须有跨界的思考。由于普通教育往往只涉及一个学习地点——学校,因而其教育教学主要是在基于学校教育的认知规律这一单一层面展开的,是在“去情境化”的学校这一定界地点进行的;而职业教育则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地点——学校和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因而其教育教学必须在基于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结合层面展开,是在“具情境化”的校企跨界地域进行的。显然,普通教育涉及的只是“教育——学校——学习”这一领域,而职业教育涉及的领域,除了“教育——学校——学习”,还有“职业——企业——工作”这一领域。这表明,职业教育所涉及的教育领域是普通教育的一倍。因而,一方面,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即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劳动就业为导向;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还是一种与个体职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要为个性发展服务,即必须以人本个性发展的需求——生涯发展为导向。某职教中心电气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因此,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涵盖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习地点的跨界教育,成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另外一种类型的教育。而支撑这一类型教育运作的教育理论,就不是只是传统的基于学校一个学习地点的教育学理论能够胜任的。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不仅应包括传统的教育学——学校教育学的内容,而且还应包括企业教育学、劳动教育学的内容;不仅应包括普适性的通用教育学理论,而且还应包括与职业紧密相关的专业科学的教育理论,即特殊性的专业教育学理论,例如,技术教育学、经济教育学等等。为此,必须构建一个跨越多种学科的教育学,一个凸显其自身跨界规律和特征的教育学,即寻求一个一体化的而非理论与实践,或者知识与技能二元对立的教育学——职业教育学。这是职业教育在教育主体上对教育学理论的拓展。基于此,职业教育不能只关注企业、经济的功利性目标,还必须关注教育、学校的人本性目标。只有学校一个学习地点的普通教育的参照系,是不适用于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习地点的职业教育的。因此,职业教育的跨界性视角,为职业教育类型论奠定了社会学基础。职业说——进阶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两个领域。因此,除了注重传统的不以就业为导向的知识——间接经验的传授,更要关注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直接经验的习得。强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是将劳动就业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而是融合起来,两者融合的纽带就是职业。这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的标准。显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涵盖职业与教育这两大领域的发展诉求,涉及就业与个性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发展规律,具有明晰的“进阶”特点。职业教育的“职业说”,凸显了职业教育基于历时性维度的教育观。这里的“职业”,强调的是:第一,职业是个体融入社会的载体,正是职业这个载体使人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第二,职业是个体生涯发展的媒介,正是职业这个媒介使人从自然人成为职业人;第三,职业是个体张扬天赋的平台,正是职业这个平台使人从自然人成为自在人。这意味着,所有应用型的职业人才,其人生发展总是因应职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呈现为层级型的进阶过程,即一个职业人在伴随其一生的职业活动中,自身的发展总是与基于技术发展而同步提升的职业资格——技能的层次性进阶紧密相关。由此,相对于“教育科学”出现了“职业科学”的概念。就是说,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的构建,还需寻求个人职业生涯进阶规律的科学——职业科学,与个人认知学习进阶规律科学——教育科学的集成。“职业说”开启了支撑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之二的进阶论。这里的所谓“进阶”,指的是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基本特征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普通教育的进阶,一般体现为间接经验——知识的难度或深度的增加,是通过学历提高的升格来实现的。而职业教育的进阶,则更多体现为直接经验——技能的难度或精度的递增,是通过职业资格的升级来实现的。在职业教育的话语语境里,常将知识指称为技术。这就必然涉及关于技术与技能之间关系的解读问题。▲某实验学校 / 网易新闻长期以来,社会上甚至学术界总认为技术高于技能,致使技能成为低层次的代名词,进而使得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但实践与理论的研究都表明,技术与技能不是层次关系。技能始终伴随技术发展而发展,技术与技能的关系是随动、伴生、互动的。技能是一种不能离开人的身体而存在的技术,即所谓具身技术。一般谈及的技术,往往指基于理论、知识、原理的技术,是可以离开人的身体而存在的技术,即所谓离身技术。例如,技术设计的图纸或拟定的管理程序,都只是“符号性存在”的技术。要把它变为“实体性存在”或“规范性存在”的技术,即以技术人工物或技术文本等形式存在的技术,就须依靠技能人才的“生产、制造”或“试验、实验”所掌握的过程性技术,也就是技能才能得以实现;而这些“实体性存在”或“规范性存在”的技术中所蕴含的技术功能,要为人类创造价值,成为所谓“价值性存在”的技术,仍必须借助技能人才的“操作、维修、保养、监控”或“执行、实施、监控、管理”所表征的过程性技术,亦即技能来实现。技术哲学的研究指出,技能有七个层次,其最高层次为“实践智慧”。智能化机器人也只是这种具身技术的智慧性延长。由此,升级版的中国经济需要升级版的职业技能,而升级版的职业技能则需要升级版的职业教育,故应建立实现技能与学历等值而非同类的国家资质(历)框架。这是职业教育在教育层级上对教育学理论的拓展。基于此,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缩短,加速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对多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强,在确保以中级技能为主的科学合理的纺锤型人才结构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高级技能人才的数量。因此,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视角,为职业教育进阶论奠定了哲学基础。应用说——结构论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其核心依然是课程。近年来,在课程开发领域,职业教育在实践和理论层面已有突破性的创新。教育是应该强调知识的存储,即以知识的“量”去应对未来,还是应该强调知识的应用,即以知识的“质”去应对未来?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催生了以应用知识的结构——工作过程为基础的创新的课程范式,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范式。显然,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涵盖职业与教育这两大领域的知识学习,涉及存储与应用这两个互为因果的课程范式,具有明显的“结构”特点。职业教育的“应用说”,凸显了职业教育基于兼时性维度的教育观。这里的“应用”,强调的是课程开发要以致力于知识应用的普适性结构——工作过程为基础来开发课程,其关注的重点为:第一,在教育学层面解决学科知识的解构与重构的问题,以实现技能与知识的整合;第二,在方法论层面解决职业工作的变与不变的问题,以实现行动与思维的跃迁;第三,在技术观层面解决技术类型的潜在与实在的问题,以实现技术与技能的互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对知识结构化的理解有其独特的维度。与基于主观认知层面的科学知识结构化的普通教育课程不同,这一基于客观事实层面的行动知识结构化的课程开发,遵循的是“事实逻辑结构”——工作过程,从而摒弃了教条的基于知识存储的结构主义说,凸显了职业教育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结构观。▲职教老师指导学生 / 青岛日报“应用说”开启了支撑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之三的结构论。这里的所谓“结构”,指的是职业教育是以应用为基本特征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课程不再只是以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为主,不是以知识的“量”——知识存储的多少去应对未来,而更多地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以知识的“质”——知识应用的能力去应对未来,从而把职业的功利性的需求与教育的人本性的需求有机地整合起来。关于工作过程,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指出,“工作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使用工作资料改变工作对象、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一百年前, 就将工作过程的概念引入课程开发。他指出:“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德国职教界也强调,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强调以知识应用的结构——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并非简单地复制实际的职业工作过程,而是对实际的工作过程进行基于教育学的系统化处理,即开发所谓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其基本的方法论思考是: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基准,在同一逻辑范畴的参照系下进行比较学习,通过比较、迁移和内化的学习过程,对突显各个职业特性的典型工作过程进行三次以上的比较学习,以获得普适性的思维的工作过程,完成由特殊获取一般、由个性攫取共性、由必然走向自由的养成过程,进而生成处理问题的方法能力,能从容面对新的特殊、新的个性或新的必然。如果说,学科知识系统化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普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参照系的话,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则是以过程性知识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参照系,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基准结构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是,由于工作过程泛指从事一切职业或社会活动的行动过程,故无论何种类型的教育,只要强调知识的应用,均应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开发的结构。这是职业教育在教育课程上对教育学理论的拓展。基于此,职业教育学作为一种强调知识应用的教育学,使得工作过程作为一个应用知识结构的概念,逐渐进入了整个教育学和教育的领域,丰富了强调学科知识存储结构的普通教育学的课程论。因此,职业教育的应用性视角,为职业教育结构论奠定了教育学基础。职业教育在上述三个领域对基础教育理论的探究表明, 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构建的核心,是要对完成以职业形式组织的工作过程有意义的专业资格的获取,以及涉及人格的和社会的观点与责任的养成等所需的必要的教育的前提、运行和结果展开研究。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研究通过何种教育途径来获取合适的职业从业资格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的科学。但是,一个普通教育学无法涵盖的职业教育学,却仍然只是教育学一级学科属下的二级学科。无疑,长期以来主要依据传统学科分类体系中知识层次确立学科地位的做法,迫切需要做出改变。一个可供考虑的视角是,学科分类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来进行。这意味着,从知识类型的角度,对以跨界性、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知识为特征的职业教育,就应赋予其与普通教育以同等的地位。而在学科建设领域,就应该赋予职业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以同等的一级学科地位。一个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呼唤着这一历史性的突破。(作者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家》2018年10月刊)

第三波

专家谈职业教育: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正当其时

来源:经济日报12月21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教育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代表共聚一堂,共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代表指出,职业教育发展对于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整个社会也有更大的意义,新时代职业的发展要继续深化实践,促进职业教育长远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回顾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成果丰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原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创造了五大业绩,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门类,建成了世界区域面积最多的职业院校布局,培养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师队伍,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支撑。职业教育对于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同世界工业强国相比,我国产业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零部件、基础软件等能力依然薄弱,产业链整体上处于中低端,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的产业工人整体素质、技术、技能水平不强,所以职业教育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地位正在凸显。他强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大批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造就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用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来推动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职业教育的变革。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童世骏表示,职业教育不光在现代产业发展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社会也有更大的意义。职业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当中加强劳动教育、推进五育并举,有助于在全社会矫正消费者主义之偏、抵制封建迷信之风,也有助于克服因为上好大学难而造成的教育焦虑。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平台大门的重要途径,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他指出,国务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已经在不断地健全。国家在推行的一些重大区域战略都把职业教育纳入其中。此外,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非常清晰。这些都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化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技能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孙凝晖指出,很多产业工人不会操作高科技的仪器设备,应该让高科技产业的成果体系和广大产业工人建立联系,让科学院研究所跟职教体系建立连接,共同来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不过,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其中一个重要短板就是师资力量的不足。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从事业发展的需求来看,双师型老师总体来说比较缺乏,而且补充比较困难,现有的双师型老师,不见得真正意义上可以达到标准。他指出,全国现共有37所高校开设了本科阶段的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有49所高校招收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范生,这些加起来每年毕业生实际上不到两万人。部分职业技术师范专业被边缘化,被减招、被停办等等,亟待加强引导、加强支持、加强建设,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双师型老师。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结合经验教训和时代特征作出变革,鲁昕指出,职业教育发展史启示我们,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科深度融合、必须与科学技术进步同行、必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必须服务和支撑区域经济、必须与终身教育发展并进。下一步职业教育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实践,坚定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机制体系,和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制度体系,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地球村工作室

狗仔队

专家谈职业教育: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正当其时

来源:经济日报12月21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教育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代表共聚一堂,共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代表指出,职业教育发展对于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整个社会也有更大的意义,新时代职业的发展要继续深化实践,促进职业教育长远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回顾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成果丰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原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创造了五大业绩,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门类,建成了世界区域面积最多的职业院校布局,培养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师队伍,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支撑。职业教育对于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同世界工业强国相比,我国产业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零部件、基础软件等能力依然薄弱,产业链整体上处于中低端,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的产业工人整体素质、技术、技能水平不强,所以职业教育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地位正在凸显。他强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大批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造就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用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来推动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职业教育的变革。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童世骏表示,职业教育不光在现代产业发展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社会也有更大的意义。职业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当中加强劳动教育、推进五育并举,有助于在全社会矫正消费者主义之偏、抵制封建迷信之风,也有助于克服因为上好大学难而造成的教育焦虑。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平台大门的重要途径,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他指出,国务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已经在不断地健全。国家在推行的一些重大区域战略都把职业教育纳入其中。此外,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非常清晰。这些都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化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技能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孙凝晖指出,很多产业工人不会操作高科技的仪器设备,应该让高科技产业的成果体系和广大产业工人建立联系,让科学院研究所跟职教体系建立连接,共同来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不过,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其中一个重要短板就是师资力量的不足。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从事业发展的需求来看,双师型老师总体来说比较缺乏,而且补充比较困难,现有的双师型老师,不见得真正意义上可以达到标准。他指出,全国现共有37所高校开设了本科阶段的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有49所高校招收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范生,这些加起来每年毕业生实际上不到两万人。部分职业技术师范专业被边缘化,被减招、被停办等等,亟待加强引导、加强支持、加强建设,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双师型老师。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结合经验教训和时代特征作出变革,鲁昕指出,职业教育发展史启示我们,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科深度融合、必须与科学技术进步同行、必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必须服务和支撑区域经济、必须与终身教育发展并进。下一步职业教育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实践,坚定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机制体系,和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制度体系,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地球村工作室

白豚

职业教育:要与科技进步同行

“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具备了每年培养数以千万计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21—22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以下简称中国职教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职教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在发言中指出,2018年,我国中高职在校生人数2689万人,目前设置的19大类1000多个专业已经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和行业。职业教育,要与科技进步同行。“我们不是低端劳动。”鲁昕要为职业教育正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只有类型之别,并无高下之分。传统产业和颠覆性技术都需要职业技能人才目前,我国拥有高职学校1418所、中职学校10229所,做到了全国31个省333个市2846个县职业教育和培训全覆盖。推动科学技术进步,需要一线操作技术技能人才、转化成果行业应用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和高端研究型人才。鲁昕指出,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进步人才生态链,缺一不可。要补齐生态链,就少不了职业教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孙凝晖看到,在人人需编程的信息技术时代,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需要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现在都在说互联网行业进入‘下半场’。未来互联网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但是,谁来培养为传统行业赋能的‘码农’”?孙凝晖说,他们的研究团队曾试着对某地的拖拉机进行智能化改造,派了一堆博士和硕士,装上传感器,分析大数据。但从现实角度考虑,对IT领域的博士和硕士来说,这类行业的薪资水平和互联网公司相比,根本不具备竞争力。“我们还是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程序员。”孙凝晖希望把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能和工具,下沉到这些技能型人才。研究柔性电子的中科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也表达了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设计得出来、制造不出来的例子屡见不鲜,制造工艺核心技术不过关而导致生产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他看来,技能人才能力水平和操作规范与颠覆性产品研制要求不匹配,技能人才结构老龄化,智能化产品生产高技术人才急缺。今天的职业教育,不动脑不行“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适应科技革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鲁昕强调,“职业教育要适应、服务和支撑加快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步伐。”虽然我国在大量供给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但人才的结构性缺口依然巨大。根据统计数据,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12个新职业人才需求缺口量达到3000万。“今天的职业教育,不动脑是不行的。”鲁昕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一个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要使我们职业教育从一种看似低档次的教育,转变为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具有调动功能的教育”。陈子季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没有等级差别,但如果职业教育不成体系,学生升学时在职业教育内部“无路可走”,只能转向,那职业教育也只能成为普通教育的附庸。所以,必须要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一定要把我们工作的重心放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上来。”陈子季说,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必须修炼内功,提质培优。此外,也得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全社会真正树立起“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也是人才”的观念。(科技日报北京12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