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在实用中,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数据分析的数学基础在20世纪早期就已确立,但直到计算机的出现才使得实际操作成为可能,并使得数据分析得以推广。数据分析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在统计学领域,有些人将数据分析划分为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以及验证性数据分析;其中,探索性数据分析侧重于在数据之中发现新的特征,而验证性数据分析则侧重于已有假设的证实或证伪。探索性数据分析是指为了形成值得假设的检验而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是对传统统计学假设检验手段的补充。该方法由美国著名统计学家约翰·图基(John Tukey)命名。定性数据分析又称为“定性资料分析”、“定性研究”或者“质性研究资料分析”,是指对诸如词语、照片、观察结果之类的非数值型数据(或者说资料)的分析。精选数据分析软件列表AAlteryxAnalyst's NotebookAnswerRocketBBiopac student labBisQue (Bioimage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Platform)CCANalyzerCANapeCANoeCatpacCellebriteCOMPLEAT (Bioinformatics tool)Computer-aided audit toolsConnect (computer system)Core Security TechnologiesCubes (OLAP server)DDADiSPData analysis expressionsData Discovery and Query BuilderDataikuDataSceneDIVA softwareEECU-TESTEgoNetEICASLABEpi MapEuler (software)FFitykFsc2GGalvanize (software company)GB & SmithGNU OctaveGoogle Flu TrendsGrapheurHHippoDrawII2 LimitedIcCubeILNumericsImc FAMOSINCA (software)InfiniteGraphJJava Analysis StudioJMP (statistical software)KKirix StrataLLabWindows/CVILIONsolverMMagicPlotMaltegoMetaboAnalystMEX fileMicrosoft Analysis ServicesMonarch (software)Moose (analysis)MountainsMapNNatural Language ToolkitNetMinerNirvana (software)OOcean Data ViewOpenScientistOrigin (data analysis software)OSIsoftPPhocas SoftwarePipeline PilotPoimapperPowerLabPsychometric softwareRRCFileROOTSSAS InstituteSeeq CorporationSekChek LocalSensoMotoric InstrumentsSisenseSmartPLS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oftwareSolveIT SoftwareSpeakeasy (computational environment)SuperCROSSTTableau SoftwareTIBCO SoftwareTidyverseTrifactaTruvisoUUNIS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ol)WWarpPLSXXLfit
责编 | 皮卡鱼作者 | 大冉研究资料已经收集、整理好了(见护理研究——质性研究<4>资料整理(2)),咋进行深入分析呢?怎么从大量的资料中提炼出来研究的主题呢?不同的研究方法,使用什么分析方法呢?资料的分析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不同。质性研究方法中现象学研究方法、扎根理论、人种学研究等好比是指导思想,而分析方法就是行动步骤,所以他们是对应关系。千万不要出现错乱使用。不少老师对质性内容分析法 的概念理解不清,常将其与 Colaizzi 七步法 相混淆。如有作者在摘要中指出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正文中却提到采用Colaizzi 七步分析法作为分析策略,显然是将这两种方法混为一谈[1]。1内容分析法是在描述性质性研究中使用的资料分析方法,描述性质性研究是用来直接描述某一体验或事件( 描述体验或事件),用日常语言描述参与者的体验。举例[2]:查倩倩, 钮美娥, 汪茜雅, 等. 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未按时复查肠镜行为意向的质性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8,18(12):1626-1629.内容分析法[2]具体步骤如下:1. 反复仔细阅读访谈转录文本直至有整体感;2. 拆散资料,逐行分析,找出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并对它们进行编码;3. 对反复出现的陈述、事物、现象进行编码、归类,产生主题;4. 寻找主题之间的关联,形成主题群;5. 如此循环直至饱和,即不再有新的主题和亚主题呈现。整体过程主要是:2Colaizzi 七步法是在现象学质性研究中使用的资料分析方法,现象学研究方法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现象,分析该现象中的内在成分和外在成分,把其中的重要要素提炼出来,并探讨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与周围情景之间关系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举例[5]:胡露红, 席新学, 熊沫, 等. 住院患者参与用药安全核查认知及态度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9,34(13):11-14.Colaizzi [6, 7]七步法具体步骤如下:1.仔细阅读所有访谈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形成大致的理解;2.摘录出与研究问题相吻合的、有意义的陈述;3.归纳和提炼有意义的陈述并进行编码;4.将编码后的观点汇总,寻找共同的概念或特性,形成主题、主题群、范畴;5.将主题联系到研究对象进行详尽的叙述;6.陈述构成该现象的本质性结构;7.将最终的分析结果返回研究对象处,求证内容的真实性。整体过程主要是:尽管Colaizzi 七步法与质性内容分析法有部分相似之处,如资料整理,编码,归类,提炼主题等,但Colaizzi 七步法一般用于现象学研究方法,现象学适用于对某类体验进行描述或诠释(例如:某患者的某种心理体验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一般要研究者深入理解现象背后的含义);而质性内容分析法适用于对某一体或事件进行直接描述或低推断性诠释(例如:某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一般是只对现象/体验等进行描述,常用于需求评估、方案修订、发展干预手段、量表发展时的概念澄清等);两者适用范围不同,不宜混用。 参考文献:[1] 朱丹玲, 周云仙. 护理文献中质性内容分析法的应用误区探讨[J]. 护理学杂志, 2018,33(21):97-99.[2] 查倩倩, 钮美娥, 汪茜雅, 等. 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未按时复查肠镜行为意向的质性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8,18(12):1626-1629.[3] 杨爱玲.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风险认知及其防范依从性的质性研究[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4] Sandelowski M. Whatever happened to qualitative description?[J]. 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 2000,23(4):334.[5] 胡露红, 席新学, 熊沫, 等. 住院患者参与用药安全核查认知及态度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9,34(13):11-14.[6] 刘延迪. 14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现状的质性研究[D]. 吉林大学, 2018.[7] 护理学研究方法[M]. 2012.声明本文所用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原创内容,欢迎转载(σ)σ..:*☆哎哟不错哦!!
编者按: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联合发起并轮流承办的全国旅游管理博士学术训练营,现已举办五届。博士训练营5届共有近五百名博士受训,本届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负责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旅游管理博士学术训练营于8月3日-10日在广州召开,有近150名来自全球70所高校的旅游专业博士生参加。本公号将对核心内容做跟踪报道。本文为开营日志第七篇,由王宁教授讲授的《质性研究抽样与资料分析》。王宁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社会学系教授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国际编委、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质性研究方法、旅游社会学、消费社会学。8月9日上午,博士学术训练营迎来了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社会学系王宁教授。王宁教授是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国际编委、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专长于社会学理论、质性研究方法、旅游社会学、消费社会学,于《社会学研究》、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等国内外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王宁教授讲课幽默风趣、层层递进、深入浅出,授课全程笑声不断,圈粉无数。那么,“柠檬粉”们期待的《质性研究抽样与资料分析》都讲了什么?一主持人寄语本场讲座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黎耀奇副教授主持。黎老师首先表示王宁教授是他十分钦佩的一位学者,黎老师认为王宁教授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典型的厚积薄发的代表。黎老师对王宁教授的学术成果赞美到:“王宁出品,必属精品”。据黎老师介绍,王宁教授1999年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上的论文是旅游研究的必读文献之一,用Google Scholar 搜索到该篇论文至今为止引用率是2698次,据不完全统计,这是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创刊以来引用率前三的文章。其次,王宁教授在社会学的顶级期刊《社会学研究》上发表了8篇文章,其中,1999年发表的“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一文是该期刊唯一一个标题里有“旅游”二字的文章。第三,王宁教授在2016获批了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项目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是非常罕见的。王宁教授被称为旅游学界的“扫地僧”。黎耀奇老师在第五届博士训练营第七课上主持二精彩内容质性研究VS定量研究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有很大不同,与定量研究的数学方法相较而言,质性研究方法往往给人不够严谨的错觉。那么,质性研究方法是如何形成的呢?二者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哲学科班出身的王教授一语点破:它们的哲学观点不同。王宁教授在第五届博士训练营第七课上授课王教授说,哲学从最终极的层次去思考社会现实和整个世界是什么。从哲学的角度讲,社会世界和社会现实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由人的行动构成的,而人的行动是与自然界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人的行动是有意义的。如何来研究行动的意义?韦伯提出了理解(verstehen 或understanding)的方法。社会科学的理解的方法与自然科学解释方法不同。Understanding就是感同身受,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去理解行动者的动机或意图。王教授通过简单的砍树的动作举例说明。砍树这个动作,从物理学或几何学的角度只能解释他砍树的力度和速度等,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讲,所有砍树行为几乎都是一样的,但是从understanding的角度讲,相同动作的砍树可能是不同类型的行动。他为什么要砍树呢?或者是为了卖钱(经济行动),或者是为了锻炼身体(为了秀肌肉),或者是为了发泄情绪(情感行动)。我们要依据具体情境的不同,来理解砍树者行动的不同意义。意义是重要的中介变量,是建构社会现实和理解社会现实的一个途径。客观现实是怎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理解和界定客观现实。人们往往根据对客观现实的界定来采取相应行动。任何现实都需要被我们理解和界定,然后我们依据这种界定,采取相应的行动。要研究社会规律,必须把这种行动的意义纳入分析框架。意义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有行动的,任何行动都是有意义的。一方面,个人会赋予自身的行动、事物和环境以个人化的意义;另一方面,文化则赋予社会生活、事物和环境以共享的意义。处在相同文化的人,依赖文化予以的共享界定去理解社会现实,并预测他人的行动。文化研究就是要解读文化所具有的共享意义。社会学同样要去研究类型化的意义。这种意义取向的视角,就是质性研究的视角,而访谈法作为在短时间内了解行动者意义的最有效途径,是收集质性研究资料的主要方法。读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被王教授深厚的哲学功底折服了呢?解决了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并引出访谈法之后,王教授又系统讲解了质性抽样的逻辑和编码的方法。学员在埋头做编码练习质性研究抽样的目标:穷尽要素质性研究被批得最多的是样本量太小,没有代表性。王教授说,这是因为质疑者用定量的抽样逻辑理解质性研究的抽样逻辑导致的。那么,样本的抽样遵循怎样的逻辑呢?请看抽样三部曲:(1)抽样要达到什么目标?定量研究的目标是用样本来替代总体,即替代普查;而质性研究则是要穷尽某一现象的相关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结构。(2)样本与对象是什么关系?定量研究中样本就是总体的“微型景观”,而质性研究中样本作为信息源存在,抽样是为达到要素饱和。因此,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对于样本性质的要求是不同的。(3)如何知道要素是否穷尽?这便依赖于浮现中的理论或理论的轮廓。为了尽早让理论浮现出来,必须及早分析资料。资料的收集、抽样和资料的分析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过程,及早启动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及早发现理论缺口,引导下一轮资料收集和改善研究视角。王教授比喻到,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好比拼图,有人拼三块就知道整体是大象还是房子,而有人需要拼到最后才知道。第五届博士训练营第七课上学员们进行课间讨论资料分析:理论编码的逻辑通过访谈收集的资料如何分析呢?资料分析也有三部曲,这便是编码过程。编码是从具体的访谈资料中层层抽象出概念,并寻找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1)第一步:开放编码是采取不断比较的方式,将那些相似的现象和例子放置于某个相同代码之下。在这个阶段,暂不考虑各个代码之间有什么关系。(2)第二步:轴线编码是对开放编码中所得到的各个代码进行归类和组织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必须把各个代码有机地连接和组织起来。(3)第三步:选择编码是最高抽样,提出最能覆盖和概括所有代码和现象的核心范畴或命题。三学员提问Q1:在已有理论的前提下,需要通过访谈在特定的案例地提炼出理论用什么方法合适?没有社会学背景和系统训练的人如何进行旅游领域的社会学研究?江西财经大学 龚晶晶 博士研究生王宁教授:运用现有的理论在具体的领域进行演绎不是太好的研究,因为质性研究是要有理论创新的,用案例演绎现成的理论,若没有进一步细化、深化就没有研究意义,一定要有理论的延伸,要提出更具体的理论,如果只是用经验资料再诠释一遍就没有意义。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先顺着旅游社会学的文献去做,在过程中不断拓展社会学的知识,培养兴趣,然后发现一些社会学的理论没有针对旅游又对旅游研究有学术价值就可以拿来用。现在的研究都是强调学科交叉,跨学科的视角会找到更多的新发现。是不是社会学科班出身不是致命问题,不要过度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基本的方法是一样的,学术研究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很多是交叉的。Q2:您是如何找到高质量的访谈者的?澳门城市大学 黄舒珊 博士研究生王宁教授:这是访谈技巧的问题。提问的问题是提前设置好的,在访谈的过程中根据前一个访谈者的回答情况决定对下一个受访者要如何提问。扎根理论的提问问题允许前后不一样,可以不断修改,主要是把现象的各个要素收集齐就可以,越到后面问题会越好。大家可以看一看有关interviewing的书,从开场白到结束都有讲究的,例如,要避免用二分法来提问。Q3 :通过大数据得出的概念模型与访谈分析可以相互佐证吗?可否推荐质性分析工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贾发现 博士研究生王宁教授: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很有用,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它限定在特定类型的研究问题上。不同的方法往往适于回答不同的研究问题。问题类型很重要,某一种类型的问题会更适合用某种研究方法。问题类型与方法类型之间是对应的。质性分析软件推荐Nvivo软件。四主持人总结黎老师进行总结到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最大的区别在于定量研究的发现在研究之前,最精彩的地方是找到研究空缺或研究问题;而质性研究最精彩的地方是在后面,是通过访谈、通过逻辑推导出的结论。定量研究相对于质性研究更简单,质性研究对研究者的要求很高。现在旅游研究中对质性研究的评价不太好的原因不是因为质性研究不好,而是现在看到的很多旅游的质性研究质量不太高,大部分研究者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质性研究的发现往往更有趣,发现新的理论;而定量研究是通过理论的应用解决简单的实验问题。排版:李新龙摄影:徐雨晨 撰稿人:白玲晓 校正:彭菲、徐文月开营日志第二篇 | 黄松山老师倾囊相授旅游科研论文的英文发表妙计开营立军规|元老宋海岩教授畅谈科研伦理: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研究者获取更多训练营的课程内容,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公号获取。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一、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其中,在检验研究假设结束之后,需要与现有的文献对话,再次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在这个环节之中,资料分析作为重要一环,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极为重要。二、资料分析的方式分类教育研究包含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及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认识论基础,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也有部分学者按照研究目的、手段等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比如别敦荣和彭阳红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学分析、质的研究和个案研究;在国内,根据刘良华对研究方法的分类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类型:实证研究(量化的、质化的)、思辨研究(又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常以教育对策、教育反思、教育改革形式显现)。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的方式进行论证并有规范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陈向明指出,“研究方法”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第二,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第三,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文中所采取的分类是按照陈向明定义中的第三个层面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为辅,交叉使用的。以下内容是介绍每一种具体的方式。那么资料搜集上来了?该如何分析呢?三、具体的资料分析方式01.思辨分析(1)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但不是断章取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2) 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按比较的范围,可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3)文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文献法的提出课题或假设是指依据现有的理论、事实和需要,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或重新归类研究的构思。研究设计首先要建立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指使用可操作的定义方式,将课题或假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可以重复的文献研究活动,它能解决专门的问题和具有一定的意义。02.话语分析话语分析作为一种专门的学科研究对象的出现,特别是在法语领域的出现,一般来说,是语言学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这个新领域与语言学保持着复杂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经济被重新定义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活动,正如它的内涵一样,它存在的前提是:特殊对象的生成、观念系统的状态、新颖恰当的研究对象的方法论的框架系统的状态。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以下简称CDA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批判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话语历史背景分析。例如:如果有一部有关第三世界的纪录片始终把第三世界的穷人当做及物动词性的宾语,那就必然给读者、听着留下这样的印象:穷人是被动的牺牲品,而不是斗争的参与者。例如:对何人使用何种称谓,体现着作者(讲话者)的态度。情态是人际功能的体现形式之一,主观情态反应话语生成者与陈述者的亲近性,而客观情态则模糊了个体和团体的观点。03.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内容分析法的信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进行评判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它是保证内容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ROST content mining是一款免费的大型内容分析研究性工具平台,主要功能包括:辅助各学科进行研究,协助完成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方面的研究,凡是需要分析论文、微博、博客、论坛、网页、书籍、聊天记录、电子邮件、本地文本类格式文件、数据库中各类文本字段的学科,都可以使用本软件,分析方法目前支持:分词、字频统计、词频统计、聚类、分类、情感分析(含简单和复杂)、共现分析、同被引分析,依存分析、语义网络、社会网络、共现矩阵等分析方法。04.质性研究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由于他们都不属于量化研究,被归成同一类探讨。其中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1) 民族志研究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民族志内容主要为相关人的访问内容、档案记录的检视、与衡量与访问内容的可信度,从此内容,可找出特定团体与组织之间的关联,并为关心大众以及专业的同行撰写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民族志学家则记录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的焦点放在人类思想和行为中较可预测的型态上。为了真实纪录,1930年代后,民族志的产生通常需要相当冗长时间的实际体验。(2) 口述史研究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艾伦内文斯(Allan Nevins)教授在该校创立了口述史研究中心,第一次使用了“口述史”这个概念。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术领域的成立口述历史是通过有准备、以音像设备为工具的采访,记述人们口述所得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尚未得到过的原始资料。(3)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行动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于资料收集、合作探讨、自我反省、多方总结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4) 扎根理论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Strauss和BarneyGlaser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5)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case study)也称个案调查。对某一特定个体、单位、现象或主题的研究。这类研究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内在与外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形成对有关问题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结论。个案研究的单位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事件或者某一类问题,由此而产生人员研究个案,各生活单位或社会团体个案、传播媒介个案,以及各种社会问题个案等。(6) 文本分析从文本的表层深入到文本的深层,从而发现那些不能为普通阅读所把握的深层意义。新批评细读法“新批评”细读法不是一种自我感兴趣的印象式批评,而是一种“细致的诠释”,是对作品作详尽分析和解释的批评方式。其操作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了解词义,然后是理解语境,再次是把握修辞特点。叙述学分析法叙述是人类社会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叙述学”分析法,主要是故事分析(包括故事序列分析,故事类型分析等等),与叙述视角分析(包括叙述者的人称、位置、可信度;叙述者的声音、叙述的速度等)。05.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用于描述和测量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这些关系流动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信息、资源等。根据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分为两种基本视角:关系取向和位置取向。关系取向关注行动者之间的社会性粘着关系,通过社会联结本身——如密度、强度、对称性、规模等——来说明特定的行为和过程。位置取向则关注存在于行动者之间的、且在结构上相处于相等地位的社会关系的模式化(patterning),它讨论的是两个或以上的行动者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结构,强调用“结构等效”来理解人类行为。06.引文分析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的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引文分析的主要内容:引文年代分析、引文量分析、集中和离散规律分析、引文类型分析、引文语种分析、引文国别分析。引文分析的主要作用是:测量学科的影响和重要性、研究学科结构、研究学科信息发布、确定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老化规律等。07.统计学分析(1) 统计描述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2)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是R.A.Fisher发明的,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3) 二元相关因果关系分析方法之一种。二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是在一元回归基础上的延伸,式中y是因变量;x1、x2是自变量;a、b1、b2是回归系数。二元线性回归法适用于分析有两个主要自变量的预测,一般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4) 元分析元分析(meta-analysis)统计方法是对众多现有实证文献的再次统计,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的统计指标利用相应的统计公式,进行再一次的统计分析,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元分析程序输入参数包括:各个观察到的相关系数(已有研究文献中变量间的相关计分析,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5) 多元回归“多元回归”在工具书中的解释:1、研究一个依变量、依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回归。2、亦称为多元线性回归,是反映一种现象或事物的数量依多种现象或事物的数量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动的规律。3、建立多个变量之间线性或非线性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的统计方法。在肥料试验中广泛应用。(6) 多元变量分析多元分析,是指同时考虑多个反应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均值向量的假设检验、多元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等。(7) 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他发现学生的各科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其他各科成绩也比较好,从而推想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共性因子,或称某些一般智力条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8) 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又称主分量分析。实际课题中,为了全面分析问题,往往提出很多与此有关的变量(或因素),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个课题的某些信息。主成分分析首先是由K.皮尔森对非随机变量引入的,尔后H.霍特林将此方法推广到随机向量的情形。信息的大小通常用离差平方和或方差来衡量。主成分分析作为基础的数学分析方法,其实际应用十分广泛,比如人口统计学、数量地理学、分子动力学模拟、数学建模、数理分析等学科中均有应用,是一种常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9)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聚类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聚类源于很多领域,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生物学和经济学。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很多聚类技术都得到了发展,这些技术方法被用作描述数据,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以及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10) 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s)是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参数检验共同构成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参数检验是在总体分布形式已知的情况下,对总体分布的参数如均值、方差等进行推断的方法。但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无法对总体分布形态作简单假定,此时参数检验的方法就不再适用了。非参数检验正是一类基于这种考虑,在总体方差未知或知道甚少的情况下,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分布形态等进行推断的方法。由于非参数检验方法在推断过程中不涉及有关总体分布的参数,因而得名为“非参数”检验。(11) 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 SEM)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该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熟,可惜国内了解的人并不多。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这些都是传统的统计方法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构方程模型迅速发展,弥补了传统统计方法的不足,成为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1 引言近年, 随着共享经济的出现和我国“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 共享模式快速渗透到旅游住宿、交通、餐饮等方面, 并影响和改变着旅游产品的供给模式与体验方式, 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学术界纷纷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和探讨。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 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 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 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 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包括交通出行分享、房屋住宿分享、知识技能分享、生活服务分享、医疗服务分享、生产能力分享等多种模式[1]。旅游共享经济则是共享经济在旅游业中的延伸和扩展, 是旅游业贯彻共享经济理念、践行共享经济模式的产物[2], 不仅包括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权分享, 还包括旅游资源拥有者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 以及旅游资源使用者之间的资源交换与共享。因此, 在旅游中共享经济模式主要包括旅游住宿共享、旅游知识共享、旅游体验共享、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品牌共享等。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 早在共享经济渗透到我国旅游业之前, 就已有学者对旅游资源共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3-6]。随着共享经济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学者们对旅游共享经济的研究更是不断丰富。国内许多学者针对共享经济环境下的旅游业、旅游企业、平台、游客等不同对象, 以不同视角和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2,7-9]。但总体而言, 有关旅游共享经济研究的综述类文献较少, 鲜有学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本文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与归纳, 旨在把握研究趋势, 明确研究方向, 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 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 (CNKI) 数据库中, 以“主题=‘旅游’并含‘共享’或主题=‘旅游’并含‘分享’"为检索条件, 将文献类型限定为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 时间跨度设置为所有年份, 以此进行高级精确检索, 共获取相关文献605篇。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 对搜集的相关文献进行再次筛选, 剔除相关度较低的文献 (包括征稿启事、通知公告、卷首语等) , 共获得文献400篇, 其中期刊论文383篇、会议论文17篇。2.2 研究方法Cite Space软件是一款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博士于2004年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种主要用于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信息可视化软件[10]。它基于共引分析理论 (Co-citation) 和寻径网络算法 (Pathfinder) 等, 对特定领域的文献 (集合) 进行计量, 以探寻出科学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和知识拐点, 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探测[11]。Cite Space软件融合了合作网络分析、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文献耦合分析等, 因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易用性等特征, 迅速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成为最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制软件之一。本文将利用Cite Space软件, 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和机构的合作网络分析等可视化分析方法来探寻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3 可视化分析本文运用Cite 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在生成的知识图谱中, 节点表示分析对象, 节点越大, 分析对象出现的频率就越多;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共现 (合作) 关系, 连线越粗, 共现 (合作) 的强度就越大。图1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下载原图3.1 关键词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关键词是从论文中提取出来用以鲜明直观地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 对关键词的研究有助于分析某一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依据已获取文献的关键词, 利用Cite 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以追踪和分析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关键词共现分析中, 图谱标签的大小能反映关键词频率的高低, 标签越大, 表明频率越高。一般而言, 衡量关键词重要与否的指标包括频率 (Frequency) 和中心度 (Centrality) 。频率与关注度呈正相关关系, 频率越高, 表示受到的关注越高;中心度则体现节点的重要程度, 中心度值越大, 表明节点越重要。从绘制的旅游共享经济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1) 可见, 共有81个关键词节点和119条节点间的连线, 且网络密度为0.0367。在知识图谱的基础上, 对共现频率排名前20的重要关键词进行排序 (表1) 。其中, 频率最高的是“旅游”, 其次分别是“旅游业、共享经济、旅游产业、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等。结合图1中关键词的共现频率, 通过Cite Space自动聚类, 从原始文献的关键词中提取聚类命名术语, 得到可视化的关键词聚类视图 (图2) 。聚类视图 (Cluster) 侧重于体现聚类间的结构特征, 突出关键节点与重要连接, Cite Space依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 提供了模块值 (Q值) 和平均轮廓值 (S值) 两个指标来衡量图谱的绘制效果。一般而言, Q值在[0, 1) 区间内, Q值越大, 表示网络的聚类结果越好。当Q>0.3时, 表明划分出来的网络结构是显著的。S值反映网络的同质性。当S值>0.5时, 一般被认为聚类是合理的;当S值>0.7时, 聚类是高效率且令人信服的[11]。从图2关键词聚类结果来看, Q值为0.6688、S值为0.6122, 说明绘制的聚类图谱效果较好, 图谱内共统计出18个聚类, 其中最主要的聚类包括:“共建共享、共享经济、旅游体验增强技术、分享经济、小猪、民宿、信息共享、可持续发展”。图2 关键词聚类图谱 下载原图表1 2001—2018年旅游共享经济研究中的前20位关键词词频、中心度统计 下载原表3.2 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研究热点分析旅游共享经济研究:旅游业是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学者们在共享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旅游共享经济。罗云丽认为旅游共享经济是旅游业贯彻共享经济理念、践行共享经济模式的产物, 因此将旅游共享经济定义为旅游地居民或组织提供社会化网络平台, 常态化地将自身拥有且处于闲置状态的非经营性设施、技能、时间等资源的使用权暂时转移给旅游者, 以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经济模式。同时, 她将旅游共享经济的特征归纳为依托资源的社会性、网络平台的依赖性、闲置产能的流动性、消费活动的社会性和边际成本的趋零性[2]。李庆雷等认为, 重使用、去中心、轻资产、非标准、跨文化、强渗透、微就业、大数据、高估值、可持续是旅游共享经济的特征[12]。罗云丽分析了旅游共享经济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她认为游客对个性化真实性体验的追求、消费者占有意识和产权观念的转变、产能过剩和资源闲置问题的应对、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等促进了旅游共享经济的产生[2]。曹丹进一步补充认为, 共享经济与旅游业自身属性的天然适配、边际成本低、具有价格优势也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基于此, 她从旅游供给方、需求方和中介三方面解读了共享经济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即对传统旅游供给方而言, 由于旅游市场范围以及与旅游业的关联程度不同, 酒店住宿业与导游服务业更容易受到共享经济发展的冲击;对旅游需求方而言, 共享经济平台能通过高度细分市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并赋予游客极大的自主选择权;对传统旅游供需中介平台而言, 部分业务将被旅游共享经济平台取代, 定价机制也会受到影响, 且相比于在线旅行社, 传统旅行社受到的冲击更大[8]。部分学者探讨了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问题。李云鹏等研究发现, 旅游者需求泛化和旅游信息高度共享使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可能[13]。朱薇对此进行了补充, 认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策与法律环境的进步也是共享经济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同时, 她指出融合发展还存在旅游产业管理体制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旅游消费市场不健全等问题, 因此应不断强化管理体制, 提供信息化建设力度, 正确引导旅游消费等解决措施[14]。从上述文献看, 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旅游共享经济的内涵、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传统旅游经济模式的影响开展了研究, 研究结论对推动旅游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但这些研究仍停留在概念辨析、现象观察的研究初期, 对旅游领域共享经济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第三方信用体系建设、政府或行业监管方式等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关理论体系有待建立。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与共享经济的融合:全域旅游是在旅游资源富集地区,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或引导, 在空间和产业层面合理高效优化配置生产要素, 以旅游产业来统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持续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的创新模式[15]。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 进而实现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16]。部分学者认为发展全域旅游、智慧旅游, 应倡导共享理念, 实现信息、资源等共享。唐贤伦等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 提出全域共享共建等理念, 并以利益主体参与共建共享等为内在逻辑要素, 构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理论体系[17]。王国华探讨了全域旅游战略实施的路径与方法, 提出应倡导共享经济理念, 激励全社会参与旅游产业的变革, 实现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18]。丰晓旭认为, 从空间域看, 全域旅游强调空间整合与共享理念, 因此发展全域旅游要注重旅游设施在空间布局上的衔接性和共享性, 以实现空间效率上的有效提升[19]。张建涛等在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旅游应用模型构建中, 提出要完善基础数据建设, 通过旅游数据资源的存储和共享, 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为智慧旅游的运用管理提供共享交换能力支撑[20]。总体而言, 国内学者在探讨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时, 提出要与共享经济进行融合, 应倡导共享理念, 实现旅游信息和旅游资源的共享。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强调资源配置上的优化与共享, 与共享经济的本质———海量分散化资源的整合、多样化需求的满足还相距甚远。未来的研究需将共享经济理论应用于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 深入研究全域旅游中如何实现分散资源的整合, 以及智慧旅游中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多样化需求的满足, 进而推动共享经济与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的融合。旅游品牌共享研究:学者们首先探讨了旅游品牌共享的本质和内涵, 认为旅游品牌共享的本质并非多个相关行政机构单纯地共享一个景区名称或地区, 而是多元化要素的共享, 其内涵应包括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形象共享、旅游产品共享、旅游市场信息共享、客源市场共享和基础设施共享六个方面[21,22]。此外, 学者们对品牌共享型旅游区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对品牌共享型分类和特征进行了总结。陈曦等认为品牌共享型旅游区域是指若干个共同享有某一品牌的旅游地的集合, 她以不同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即以共享的实现方式分为“捆绑式申报”、“扩展式增补”和“自主联盟打造”三类旅游区域;以共享的空间尺度分为大、中、小三个尺度的旅游区域;以共享的空间分布分为“线型”和“面域”旅游区域;以共享资源属性分为“资源同质型”和“资源异质型”旅游区域;以共享品牌影响力分为“强强联合型”和“以强带弱型”旅游区域[23]。庞笑笑等归纳了旅游品牌共享型区域的特征, 包括“空间的毗邻性、资源的共享性、区位的边缘性、利益主体的复杂性”[22]。在此基础上, 学者们又对旅游品牌共享型旅游经济的不协调发展及其协调发展策略等进行了研究。认为市场外部性和政府外部性的存在是导致旅游品牌共享出现不协调发展的原因, 这些不协调发展的表现主要包括旅游屏蔽效应 (如旅游发展资本的屏蔽、市场认可度的屏蔽等) 和搭便车行为 (如旅游形象套用、基础设施公用、招商引资竞争等) , 由此提出消除区域内市场合作壁垒、组建类区域政府组织、构建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共建共享交通信息网络等协调发展策略[22,24]。旅游品牌共享研究实质上是对不同旅游产品或资源供给方的资源共享, 契合了共享经济所倡导的分散化资源整合理念。国内学者对旅游品牌共享的研究较全面, 形成了从旅游品牌共享的本质和内涵解析到旅游品牌共享区域的类型划分、特征识别, 再到品牌共享型旅游经济的问题分析和应对策略探讨等一系列逐步深入的研究。但对旅游品牌共享研究还应扩大到共享经济下的包括品牌在内的其他资源共享研究, 形成系统的旅游资源共享研究, 为旅游资源提供者和经营者整合闲散旅游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策略指导。共享经济中游客的共享行为研究:学者们以不同的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游客的住宿分享、知识分享、体验分享等各类共享行为。凌云等通过深度访谈总结出青年选择分享型住宿的动机是追求客体和人际的双重本真性[7]。阳震青等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移动用户生成内容 (UGC) 环境下旅游者知识分享的驱动机制。就动机而言, 游客的自我展示与感知娱乐正向影响它们的分享意愿;就刺激条件而言, 感知激励正向影响人际互动和分享行为;就能力而言, 专业技能正向影响感知娱乐和分享行为[25]。王晓蓉等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构建了社会化媒体中旅游体验分享行为的研究模型。即旅游体验分享意愿正向影响分享行为,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正向影响旅游体验分享意愿, 而外在动机还会正向影响分享行为。保护型面子倾向对旅游体验分享意愿和行为没有直接影响, 但会负向调节分享动机与意愿的关系;获得型面子倾向直接影响旅游体验分享意愿和行为, 但不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26]。殷英梅等对共享型旅游住宿主客互动体验进行了研究, 总结出主客间的互动仪式包括互动准备、互动进行和结果评价三个阶段, 且主客通过持续互动, 形成共同关注物, 并完成主客间的情感共享[27]。部分学者分析了游客在旅游虚拟社区中的分享行为。赵琴琴等研究了旅游虚拟社区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方式对用户知识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发现没有精神奖励时, 高水平物质奖励能激发分享者的感知收益和自我效能, 进而影响知识的再分享意愿;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交互作用下, 低水平物质奖励物化精神奖励, 通过自我效能对再分享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而高水平的物质奖励通过自我效能对再分享意愿产生负面影响[28]。韩小芸等研究了旅游虚拟社区成员的“感知—认同—契合行为”模型, 发现社区认同显著正向影响成员的知识共享, 而知识共享又会正向影响成员的口碑推荐[29]。苗学玲等研究了旅游虚拟社区中的结伴旅行, 发现分享是游客选择结伴旅行的原因之一[30]。上述研究表明, 国内学者对游客的旅游分享行为开展了丰富的研究, 包括旅游住宿分享、旅游知识和旅游体验分享, 涉及分享住宿的选择、旅游知识和体验分享、游客间的交互, 深入分析了这些行为的驱动因素和形成机制。但现有研究更侧重于对旅游知识和体验的分享, 而分享住宿的游客行为研究相对较薄弱。此外, 对旅游地当地居民的住宿分享行为鲜有涉及。未来研究需要更多从实体分享出发, 针对游客的分享住宿选择和居民的房间分享行为进行研究, 拓展分享经济中消费者间的旅游分享行为研究。共享经济中旅游企业和平台的共享机制研究:在旅游企业共享式合作方面, 梁学成依据旅游企业的运营特点, 提出集团组建式、市场外包式和多方联盟式三类服务共享式合作模式, 并认为互惠信任、重复博弈和关系协调是旅游企业实现服务共享式合作的重要保障机制[31]。基于信息共享、收益共享的旅游供应链相关问题也受到了关注, 学者们分别对旅游供应链的运作机制、合作预测、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伍百军探讨了旅游供应链协同运作机制的内容, 包括旅游市场运行机制、旅游信息共享机制、旅游利益分配机制和旅游质量管理机制[32]。石园等通过分析合作预测的潜在收益与成本, 发现在相同的潜在收益下, 信息共享成本增加和信息重叠数减少会降低旅游供应链成员采取合作预测的可能性[33]。陈涛等以大数据视角分析了旅游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与协同、需求管理与预测等问题, 强调信息共享与协同在旅游管理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34]。在第三方共享平台研究方面, 宋琳对“小猪短租、途家网、爱日租”三个在线短租平台进行了案例分析, 并研究了它们的运营模式与信用状况间的关系。即在C2C模式下, 平台依靠重视线下运营增加房东失信成本和租客失信惩罚, 以形成高效率的均衡状态。在B2C模式下, 平台通过对房源的全托管以及完备的监管与投诉机制, 促使房东和租客守信[35]。黄快林等归纳了在线旅游共享平台的互联网属性特点, 并基于消费者需求构建了平台的动态定价模型[9]。从旅游企业和平台的共享机制出发, 国内学者深入探讨了企业间的共享式合作和第三方共享平台的共享机制。企业间的共享式合作有助于企业间的横向资源互补, 旅游供应链的合作则有助于对纵向资源的协同, 而第三方共享平台的建设将有利于闲散资源的综合利用。但在旅游共享机制研究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 特别是如何实现共享经济参与各方的利益均衡, 进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共享机制。图3 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 下载原图3.3 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的研究路径分析时区视图 (Timezone) 是一种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 它可清晰展示出文献的更新和相互影响[11], 而突现词分析有助于寻找出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因此, 本文利用Cite Space进行时区可视化分析和突现词检测, 以探讨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研究的发展演进态势。由生成的关键词共现时区图 (图3) 和检测出的突现词 (表2) 可知, 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2008—2012年, 关于旅游共享经济的研究多以旅游企业、旅游产业为对象, 研究内容多集中在旅游产业的发展方面;2012—2013年, 研究热点转变为旅游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共建共享等相关问题;2014—2016年, 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等成为新的研究热点;2016年至今, 随着共享经济的出现, 研究热点再一次发生改变, 学者们多开展旅游与共享经济融合的相关研究。表2 旅游共享经济研究突现词统计 下载原表3.4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利用Cite Space软件, 以作者为节点类型进行合作网络分析, 得到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图4) , 图谱中共有15个节点、6条节点间的连线, 且网络密度为0.0571。图4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下载原图从图4可见, 就旅游共享经济研究而言, 专注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较少且集中度低。有合作关系的作者仅包括许丽君和江可申、邹德新和蒋越和周之聪、周辉和宋增文。从发文数量看, 图谱中各作者发表的主题并含“旅游”和“共享”或“分享”的文章数量均为2篇。由此可见, 我国学者几乎未对自己已有的旅游共享经济研究相关内容进行延伸, 还未形成系列化的研究成果, 学者之间也未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 没有形成协作融合的学术科研氛围。3.5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利用Cite Space软件, 以发文机构为节点类型进行合作网络分析, 得到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图5) , 图谱中共有12个节点和1条节点间的连线, 且网络密度为0.0152。结合前文中的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由于专注研究旅游共享经济相关问题的学者较少, 集中度低, 所以在该研究领域内的发文机构数量也较少, 彼此之间也缺少合作交流, 联系较差。在所有发文机构中, 仅有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两个机构间存在交流合作关系。从发文机构的成果数量来看, 在旅游共享经济研究领域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表的文献数量最多, 共3篇, 图谱内其他机构的发文数量均为2篇。从发文机构的类型看, 主要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 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云南大学、海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 表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凭借其卓越的研究能力, 在旅游共享经济研究方面占据了重要位置。从发文机构的区域看, 西南地区的机构研究成果较多, 这与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业发达, 在进行旅游相关研究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图5 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下载原图4 结论与展望4.1 结论主要结论如下:首先,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中发现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 (1) 旅游共享经济研究, 包括内涵、特征、产生的原因、对传统旅游经济模式的影响等内容。这些研究是对旅游共享经济的有益探索, 但目前仍处于概念辨析、现象观察的初级阶段, 需要在旅游共享经济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第三方信用体系建设和政府或行业的监管方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2) 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与共享经济的融合, 提出应倡导共享理念, 实现旅游信息、旅游资源的共享。这些研究仅侧重于资源配置上的优化与共享, 与共享经济本质有较大的差距, 还需要依据共享经济理论进一步探讨在全域旅游中如何整合分散化资源, 在智慧旅游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多样化需求等。 (3) 旅游品牌共享研究, 包括旅游品牌共享的本质和内涵、品牌共享型旅游区域的类型和特征、品牌共享型旅游经济的问题分析和应对策略等内容, 这些研究较丰富全面, 但还需要拓展到共享经济下包括品牌在内的其他资源共享研究, 进而形成系统的旅游资源共享研究。 (4) 共享经济中游客的共享行为研究, 包括对分享住宿的选择、旅游知识和体验的分享、游客间的交互等行为的驱动因素和形式机制的研究。对分享住宿的游客行为研究相对薄弱, 对旅游地居民的住宿分享行为也鲜有涉及, 后续研究还需要从实体分享出发, 全面深入地探析游客的分享住宿选择和旅游地居民的房间分享行为。 (5) 共享经济中旅游企业和平台的共享机制研究, 包括对企业间共享式合作和第三方共享平台的共享机制探讨, 但仍需深化旅游共享机制的研究, 探讨如何实现共享经济参与各方的利益均衡, 进而构建可持续的旅游共享机制。其次, 在关键词时区分析中发现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研究的路径主要从探讨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内容, 逐步转变为分析旅游中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等问题, 再过渡到以智慧旅游、全域旅游发展为中心的研究, 最后转变为旅游与共享经济融合的各类研究。可以看出, 各阶段的研究各具特色, 能体现出该研究领域内的知识更新, 但在发展演化过程中, 各研究的内在逻辑联系需要进一步强化。第三, 在作者合作网络分析中, 专注于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相关研究的学者较少, 没有形成固定的作者群体, 且少有作者对其研究进行延伸, 缺乏系列化的研究成果, 学者之间也未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 未形成协作融合的学术氛围。第四, 在机构合作网络分析中, 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研究领域内的发文机构少, 彼此间的合作联系较差, 发文机构主要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 且多分布于西南地区。4.2 展望随着我国共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共享理念和模式必将深入渗透到我国旅游业中, 因此学者们应开展跨学科交流学习, 建立持久紧密的合作关系, 做好对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的理论研究, 为相关实践提供指导。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明确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研究的总体框架与内在逻辑关系, 系统梳理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的各类新模式并总结其属性特征, 解读这些模式形成的原因, 进而研究如何实现旅游共享经济模式的更好发展。此外, 也可针对旅游共享经济中不同的主体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宏观层面分析旅游共享经济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进一步研究应对和发展的策略;从中观层面研究旅游企业或平台参与共享经济的路径, 此外由于共享经济企业所面临的一种双边市场, 不仅需要吸引消费者提供资源, 还需维持足够多的消费者使用[36], 因此可以从产品、价格、服务流程、技术支持等方面探讨旅游共享平台如何吸引游客参与旅游共享;从微观层面研究影响游客参与各类旅游共享 (包括旅游住宿共享、旅游服务共享、旅游体验共享、旅游信息共享等) 的主要因素, 并通过实证研究构建其行为动机模型等。参考文献[1]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R].北京:国家信息中心, 2017.[2]罗云丽.旅游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 2016, (14) ∶174-176.[3]孟彩萍, 吴成基, 彭永祥.壶口瀑布旅游资源共享问题探讨[J].经济地理, 2003, 23 (4) ∶551-554.[4]刘新宇.农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培育、维护和共享[J].农业经济, 2004, (7) ∶48-49.[5]许俊杰, 鲁东明, 葛峰.基于元数据的旅游信息共享系统研究及设计[J].农机化研究, 2006, (3) ∶165-168.[6]张慧霞, 李武玲.关于共享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研究——以晋陕合作开发壶口瀑布为例[J].生产力研究, 2011, (3) ∶66-68.[7]凌云, 刘雪宸, 丁婧等.青年选择分享型住宿的本真性动机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18, (3) ∶28-34.[8]曹丹.论共享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44 (1) ∶56-66.[9]黄快林, 龙红明.在线旅游共享平台动态定价模型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32 (4) ∶152-155.[10]Chen C.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 101 (suppl) ∶5303-5310.[11]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Cite 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 2015, 33 (2) ∶242-253.[12]李庆雷, 娄阳.旅游共享经济的十个特征[J].党政视野, 2016, (7) ∶34-35.[13]李云鹏, 王京.需求泛化与信息共享驱动下的旅游产业深度融合[J].旅游学刊, 2012, 27 (7) ∶9-10.[14]朱薇.共享经济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J].人民论坛, 2017, (8) ∶84-85.[15]杨振之.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J].旅游学刊, 2016, 31 (12) ∶1-3.[16]张凌云, 黎, 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 2012, 27 (5) ∶66-73.[17]唐贤伦, 陈品玉, 殷红梅, 等.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全域旅游发展理论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17, 33 (9) ∶67-70.[18]王国华.论全域旅游战略实施的路径与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7, 15 (3) ∶12-18.[19]丰晓旭.全域旅游和区域绿色发展的关联度[J].改革, 2018, (2) ∶122-131.[20]张建涛, 王洋, 刘力钢.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应用模型体系构建[J].旅游经济, 2017, (5) ∶116-123.[21]胡红梅.“一带一路”建设下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共享机制构建[J].改革与战略, 2018, 34 (2) ∶127-130.[22]庞笑笑, 王荣成, 王文刚.旅游品牌共享型区域的界定及其外部性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管理, 2014, 36 (11) ∶60-65.[23]陈曦, 陈钢华, 黄远水.品牌共享型旅游地的分类及其开发研究[J].旅游论坛, 2009, 2 (1) ∶51-55.[24]罗文标.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旅游品牌共享型乡村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 2017, (3) ∶67-69.[25]阳震青, 彭润华.移动UGC环境下旅游者知识分享行为研究[J].旅游科学, 2015, 29 (2) ∶46-59.[26]王晓蓉, 彭丽芳, 李歆宇.社会化媒体中分享旅游体验的行为研究[J].管理评论, 2017, 29 (2) ∶97-105.[27]殷英梅, 郑向敏.共享型旅游住宿主客互动体验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3) ∶90-98.[28]赵琴琴, 张梦, 付晓蓉.物质奖励对旅游虚拟社区再分享意愿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 2018, 33 (3) ∶39-49.[29]韩小芸, 田甜, 孙本纶.旅游虚拟社区成员“感知—认同—契合行为”模式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 2016, 31 (8) ∶61-70.[30]苗学玲, 保继刚.“众乐乐”:旅游虚拟社区“结伴旅行”之质性研究[J].旅游学刊, 2007, 22 (8) ∶48-54.[31]梁学成.我国旅游企业间服务共享式合作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45 (2) ∶130-134.[32]伍百军.旅游供应链运作机制的协同性探微[J].商业时代, 2013, (9) ∶54-56.[33]石园, 黄晓林, 张智勇, 等.基于信息共享的旅游供应链合作预测问题研究[J].经济地理, 2013, 33 (6) ∶170-175.[34]陈涛, 李佼.基于大数据的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研究[J].电子政务, 2013, (12) ∶32-40.[35]宋琳.不同运营模式下在线短租经济的博弈行为分析[J].东岳论丛, 2018, 39 (2) ∶96-104.[36]卢东, 刘懿德, Lvan K W Lai, 等.分享经济下的协同消费:占有还是使用?[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8, 41 (8) ∶ (待定) .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1-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其中,在检验研究假设结束之后,需要与现有的文献对话,再次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在这个环节之中,资料分析作为重要一环,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极为重要。-2-资料分析的方式分类教育研究包含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及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认识论基础,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也有部分学者按照研究目的、手段等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比如别敦荣和彭阳红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学分析、质的研究和个案研究;在国内,根据刘良华对研究方法的分类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类型:实证研究(量化的、质化的)、思辨研究(又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常以教育对策、教育反思、教育改革形式显现)。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的方式进行论证并有规范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陈向明指出,“研究方法”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第二,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第三,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文中所采取的分类是按照陈向明定义中的第三个层面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为辅,交叉使用的。以下内容是介绍每一种具体的方式。那么资料搜集上来了?该如何分析呢?-3-具体的资料分析方式| 思辨分析1. 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但不是断章取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2. 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按比较的范围,可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3. 文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文献法的提出课题或假设是指依据现有的理论、事实和需要,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或重新归类研究的构思。研究设计首先要建立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指使用可操作的定义方式,将课题或假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可以重复的文献研究活动,它能解决专门的问题和具有一定的意义。| 话语分析话语分析作为一种专门的学科研究对象的出现,特别是在法语领域的出现,一般来说,是语言学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这个新领域与语言学保持着复杂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经济被重新定义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活动,正如它的内涵一样,它存在的前提是:特殊对象的生成、观念系统的状态、新颖恰当的研究对象的方法论的框架系统的状态。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以下简称CDA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批判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话语历史背景分析。例如:如果有一部有关第三世界的纪录片始终把第三世界的穷人当做及物动词性的宾语,那就必然给读者、听者留下这样的印象:穷人是被动的牺牲品,而不是斗争的参与者。例如:对何人使用何种称谓,体现着作者(讲话者)的态度。情态是人际功能的体现形式之一,主观情态反应话语生成者与陈述者的亲近性,而客观情态则模糊了个体和团体的观点。| 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内容分析法的信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进行评判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它是保证内容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ROST content mining是一款免费的大型内容分析研究性工具平台,主要功能包括:辅助各学科进行研究,协助完成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方面的研究,凡是需要分析论文、微博、博客、论坛、网页、书籍、聊天记录、电子邮件、本地文本类格式文件、数据库中各类文本字段的学科,都可以使用本软件,分析方法目前支持:分词、字频统计、词频统计、聚类、分类、情感分析(含简单和复杂)、共现分析、同被引分析,依存分析、语义网络、社会网络、共现矩阵等分析方法。| 质性研究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由于他们都不属于量化研究,被归成同一类探讨。其中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1. 民族志研究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民族志内容主要为相关人的访问内容、档案记录的检视、与衡量与访问内容的可信度,从此内容,可找出特定团体与组织之间的关联,并为关心大众以及专业的同行撰写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民族志学家则记录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的焦点放在人类思想和行为中较可预测的型态上。为了真实纪录,1930年代后,民族志的产生通常需要相当冗长时间的实际体验。2. 口述史研究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艾伦内文斯(Allan Nevins)教授在该校创立了口述史研究中心,第一次使用了“口述史”这个概念。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术领域的成立口述历史是通过有准备、以音像设备为工具的采访,记述人们口述所得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尚未得到过的原始资料。3.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行动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于资料收集、合作探讨、自我反省、多方总结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4. 扎根理论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Strauss和BarneyGlaser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5.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case study)也称个案调查。对某一特定个体、单位、现象或主题的研究。这类研究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内在与外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形成对有关问题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结论。个案研究的单位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事件或者某一类问题,由此而产生人员研究个案,各生活单位或社会团体个案、传播媒介个案,以及各种社会问题个案等。6. 文本分析从文本的表层深入到文本的深层,从而发现那些不能为普通阅读所把握的深层意义。新批评细读法“新批评”细读法不是一种自我感兴趣的印象式批评,而是一种“细致的诠释”,是对作品作详尽分析和解释的批评方式。其操作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了解词义,然后是理解语境,再次是把握修辞特点。叙述学分析法叙述是人类社会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叙述学”分析法,主要是故事分析(包括故事序列分析,故事类型分析等等),与叙述视角分析(包括叙述者的人称、位置、可信度;叙述者的声音、叙述的速度等)。| 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用于描述和测量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这些关系流动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信息、资源等。根据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分为两种基本视角:关系取向和位置取向。关系取向关注行动者之间的社会性粘着关系,通过社会联结本身——如密度、强度、对称性、规模等——来说明特定的行为和过程。位置取向则关注存在于行动者之间的、且在结构上相处于相等地位的社会关系的模式化(patterning),它讨论的是两个或以上的行动者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结构,强调用“结构等效”来理解人类行为。| 引文分析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的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引文分析的主要内容:引文年代分析、引文量分析、集中和离散规律分析、引文类型分析、引文语种分析、引文国别分析。引文分析的主要作用是:测量学科的影响和重要性、研究学科结构、研究学科信息发布、确定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老化规律等。| 统计学分析1. 统计描述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2.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是R.A.Fisher发明的,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3. 二元相关因果关系分析方法之一种。二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是在一元回归基础上的延伸,式中y是因变量;x1、x2是自变量;a、b1、b2是回归系数。二元线性回归法适用于分析有两个主要自变量的预测,一般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4. 元分析元分析(meta-analysis)统计方法是对众多现有实证文献的再次统计,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的统计指标利用相应的统计公式,进行再一次的统计分析,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元分析程序输入参数包括:各个观察到的相关系数(已有研究文献中变量间的相关统计分析,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5. 多元回归“多元回归”在工具书中的解释:1、研究一个依变量、依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回归。2、亦称为多元线性回归,是反映一种现象或事物的数量依多种现象或事物的数量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动的规律。3、建立多个变量之间线性或非线性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的统计方法。在肥料试验中广泛应用。6. 多元变量分析多元分析,是指同时考虑多个反应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均值向量的假设检验、多元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等。7. 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他发现学生的各科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其他各科成绩也比较好,从而推想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共性因子,或称某些一般智力条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8. 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又称主分量分析。实际课题中,为了全面分析问题,往往提出很多与此有关的变量(或因素),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个课题的某些信息。主成分分析首先是由K.皮尔森对非随机变量引入的,尔后H.霍特林将此方法推广到随机向量的情形。信息的大小通常用离差平方和或方差来衡量。主成分分析作为基础的数学分析方法,其实际应用十分广泛,比如人口统计学、数量地理学、分子动力学模拟、数学建模、数理分析等学科中均有应用,是一种常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9.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聚类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聚类源于很多领域,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生物学和经济学。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很多聚类技术都得到了发展,这些技术方法被用作描述数据,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以及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10. 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s)是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参数检验共同构成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参数检验是在总体分布形式已知的情况下,对总体分布的参数如均值、方差等进行推断的方法。但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无法对总体分布形态作简单假定,此时参数检验的方法就不再适用了。非参数检验正是一类基于这种考虑,在总体方差未知或知道甚少的情况下,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分布形态等进行推断的方法。由于非参数检验方法在推断过程中不涉及有关总体分布的参数,因而得名为“非参数”检验。11. 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 SEM)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该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熟,可惜国内了解的人并不多。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这些都是传统的统计方法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构方程模型迅速发展,弥补了传统统计方法的不足,成为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一直以来,传播力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指标。毫不夸张的说,传播力是提升媒体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的前提条件。然而,对传播力的测量与评估素来又是一个难题:传播力究竟是甚、相关变量为何、如何科学测量、如何精准计算等。这些问题既多年困扰新闻业界实践,又是新闻学科难以独立完成的研究难点。在早期大众传媒时代,传播力评估多采取偏质性的调研,例如在抽样基础上进行入户访谈、问卷调查、专家座谈、资料分析等。当然也结合了一定的数据调查,例如报刊发行量、收视率等等。然而,以上测量办法均较为粗放、评估体系不够科学严谨,甚至由于操作不够透明公开,为收视率、发行量造假等提供了空间。进入到互联网媒体时代,技术倒逼信息公开的同时,也倒逼了数据的透明和开放。简单说,每一个页面、新闻、音视频的浏览量、点击量、转发量、评论数、在看数、停留时长、用户数量等都公开记录在案,无法隐匿;表征媒体勤勉程度的新闻发布数量、发布频次、推送周期、原创数量都可被软件技术敏锐捕捉,不可更改。大量有关传播效力的客观数据可观、可得、可用、可算。在此背景下,传播力评估应有“大数据”思维,对传播力公开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全面整理和科学分析成为最有效和公平的评估方法。《江西党政新媒体传播力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正是运用“数据思维”开展媒体传播力评估的研究创新。在数据思维的统摄下,该书采用了科学的大数据挖掘和计算方法。研究团队对全省100个县(市、区)的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微信热文等社交行为数据、工作运行数据等进行了全面充分的抓取;在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数学建模获得了新媒体传播力模型,并最终对综合传播力、两微一端、微信热文等单项传播力进行测算评估。研究团队还对当下影响力最大的短视频传播力发起探索性研究,构建了“抖音”传播指数,这一研究及时回应当前新媒体视听化发展新趋势,具有开创性和前沿性。《蓝皮书》中的各项报告对江西省县级党政新媒体传播力进行了科学、准确和客观的测量评估,为媒体运行主体、主管部门等提供了直观有效的参考依据。尽管专注传播力数据研究,但《蓝皮书》仍然结合必要的质性研究,开展深描式、深剖式的探究,以补充量化研究在深度上和细致度上的不足。例如开展了对传播力位列前六的分宜、贵溪等县区、对赣州、新余等市级融媒体中心开展了田野调查研究,梳理总结了问题和经验等。从理论层面看,蓝皮书结合了媒介功能理论、社会治理理论、情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对现象开展理论阐释和理论归纳,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正如之前所言,传播力研究并非新闻学科凭一己之力足以完成,学科间交叉融合是未来学术研究的必然趋势,《蓝皮书》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学术探索也值得称道、其研究模式值得推广。从2017年至今,江西师范大学熊茵教授、曾振华教授主编的《蓝皮书》已连续出版三年,成为步入新媒体时代以来描摹和研究江西地方党政宣传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具备显著的现实价值和学术价值,其经年历久地持续记录江西地方党政宣传发展,也具备相当的史学价值。(作者罗昕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雷锋网按:Automatic Alt-Text (AAT) 的发布让盲人(或使用屏幕阅读器的用户)更好地读懂新闻推送 (News Feeds) 里的照片的内容。以访谈,可用性测试以及调查为手段的用户研究给工具的发明提供了帮助。我们将在本文简要介绍这项工作的一些亮点,雷锋网独家编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这项工作的主要作者、数据科学家Shaomei Wu将会出席本周在波特兰举办的,届时她将在会上。如果您想面对面探讨,请在会上和我们联系。CSCW 2017详细介绍该工具的功能以及所进行的研究背景众所周知,Facebook的新闻推送大多都带有图像和视频,随着配备高画质相机的手机上越来越普及,大家分享的图像和视频会越来越多。通过视觉媒体让大家观看和讨论所发生的事,是Facebook提供的一项关键功能。事实上,人们每天在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和WhatsApp上分享的照片超过20亿张。听起来不错吧?有人欢喜有人愁,对盲人等有视觉障碍的人来说,他们注定很难参与围绕图片展开的交流。Facebook的目标是于创造一个更加开放、互联的世界,和赋予人们分享的能力。超过3900万的盲人和2.46亿有严重视力障碍的人分布在全球,他们都曾经有过因为不能全程参与以照片和视频为中心的交流而感到被排斥或被孤立的沮丧经历。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图片社交,Facebook推出了AAT技术,希望屏幕阅读器用户也能够理解新闻推送中大部分图像的内容(有望很快覆盖所有图像!)。前世今生该从哪里开始克服这个挑战?关于如何创建AAT和构建计算机视觉模型的,详情请参考Face-book数据科学家。在这里,我们聚焦如何和盲人合作从而给他们创造绝佳的用户体验。Lumos技术Shaomei Wu以前的技术帖子从以前的研究中可知,一些服务会使用定制化的服务(或叫好友帮忙)来描述照片,这种服务一张照片对应一个请求。不幸的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点:耗时很长需要一个愿意执行任务的人在场浏览新闻推送被中途打断最重要的是很难进行扩展然而积极的一面是,朋友或被委托人针对照片给出的翻译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准度。考虑到你们的关系,朋友还可能提供额外的图片信息(例如绘声绘色地进行描述或讲一个隐藏其中的玩笑)。但是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扩展这个方案?为此我们的目标是革新这种定制服务,以此构建一个新的Facebook功能。AAT项目通过寻求更佳的算法,针对照片得出有用和准确的描述,这种方法不会受限于用户的知识面,可以在更大范围进行扩展。由于alt-text具有HTML属性的这个设计,可作为图像的替换文本,网页的图像内容管理员可以轻松把图像更换为alt-text,并且采用W3C可访问性标准,当用户把屏幕阅读器软件的光标移动到任一图像上,软件都能对图像进行识别和朗读。研究在构建的10个月里,我们完成了两类研究。我们对Shaomei Wu设计的原型进行了质性研究和可用性测试,从中找出了系统的关键性缺陷,并对原型系统进行了改善。系统发布后,以前感到沮丧和困惑的人们现在惊喜又感谢。对研究结果进行三角测量的另一种方法是进行这样一个实验:告知并获得测试者(实验组)的同意为他们启用一项实验功能,与没有启用该功能的组(控制组)进行同样的实验。两组成员都是VoiceOver Facebook iOS用户。可扩展的稳定人工智能系统访谈和可用性测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平衡人类想获得更多图片信息的欲望和图片蕴含信息的质量以及不同智力之间的平衡。解读视觉文本是非常主观和依赖背景,例如,即使人们主要关心谁在照片里以及他们在做什么,有时候背景才是使照片有趣或重要的关键。这个关键的发现最终决定了我们呈现给用户的句子是如何构成的。此外,对人类来说轻挑选出照片最有趣的部分易举就能,这事对即使最聪明的人工智也是难如登天。社会知识和大量有效的反馈是这项服务提供绝佳用户体验的关键,我们希望最终能实现这点!通过访谈我们意识到,相较于遗漏大家不确定的事物,给出错误的信息往往更糟糕,例如,系统不小心把照片里一位娇小女性误认为一个小孩。我们同样吸取其他公司的AI系统把事情变得糟糕的教训,例如把人类描述成动物,这会使各方处于苦恼境地。如果用户知道朋友并没有孩子,系统给出这样的评论会导致用户难堪和引起社交尴尬。牢记我们与开发团队要创建这样的一个系统:可以大规模识别内容可以挑选照片中有趣的概念或事物可以向用户提供有意义的反馈可以无缝互动在定性研究过程中我们学到最后一个大教训是,不要谈论AI从照片中得出哪些概念的确定性有多大,这非常重要。否则据我们所知,谈论这点会使参与者觉得这个系统不吉利或者非常不智能,并对系统逐渐产生不信任感。我们的补救措施是,(高于AI一定精度阈值的前提下)极度肯定从照片中得出的概念,并把复述评价AI系统所得概念有多正确的功能删除。尽管准确度提高了,系统初始版本能识别出至少一个概念的照片比例,占到了上传到Facebook所有图片的50%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将随着更好的技术问世而上升。开展试验以来,和这些乐于助人的参与者一起工作,让我们在如何面试盲人这方面受益良多,我们希望把一些实用的建议分享给做盲人定性研究的同行。一个小小的经验是,即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预设了辅助功能,也要让盲人参与者自带设备,因为这让他们在研究中更舒适自然(对任何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好建议)。另一个提示是要求使用屏幕阅读器的用户将语音速率稍微降低,这样参与者才能既跟得上读音又能出声思考。出声思考在很多方面都是关于参与者究竟如何解读屏幕阅读器所读出的话。如果思维跟不上这两个声音(即参与者和阅读器的声音),即表示您错过了一半的信息。在开始这阶段之前,学习使用屏幕阅读器将使您成为一个更有效率的主持人。最后,一些研究人员说,招聘屏幕阅读器用户极具挑战性,因为许多用户体验招聘者不熟悉这类人群,与倡导团体(例如,感谢您的支持)合作,或者联系专业招聘人员寻找参与者更加高效。Lighthouse调查未知的定性理解还太多,为此我们把研究转向更全面、被更广泛理解地描述AAT的使用感受的方向,调查了大约550名确定有一种(或以上)视力障碍或失明参与者。如上所述,总样本大约9,000份,我们收到来自控制组(使用普通版本Facebook)和实验组(使用ATT版Facebook)的综合反馈。参与者都填写了几乎相同的问题,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会问一些关于AAT的问题。参与者都能选择参与抽奖活动,十名幸运儿获得了亚马逊的100美元礼品券。与其他调查一样,为目标受访者设计一个简洁、通俗易懂的调查很重要,为盲人用户创建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实用技巧:避免使用水平单选按钮和拖放问题。前者比垂直选项更难分页,而后者则不可能应用到屏幕阅读器上。避免使用矩阵和星级评分问题。前者有时在HTML侧不会被正确地标记,也就不可能分辨矩阵中的应答者在哪,而后者应该被替换为非图形HTML元素,使不同的屏幕阅读器能通用地访问。避免给屏幕阅读器提供返回功能,否则误触导致的错误会频频发生。相比调查使用鼠标操作系统的视力正常用户,在屏幕阅读器上进行调查所花的时间更长。如果屏幕阅读器用户响应调查对您来说很重要,那么首先引导用户阅读简介很重要。与传统的优秀调查设计一样,尽量减少每页的问题,避免认知复杂性和导航问题。使用间距来确保单选按钮和复选框与其标签关联清楚,能避免出现模糊与混乱。缩略语在调查中很常见。然而并非所有受访者都对它们熟悉或记得住,屏幕阅读器可能会混淆字母缩写和缩略语的发音。“首字母缩写”和“缩略语”提示标签可以用于缓解这一点,并且“标题”属性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调查/实验结果:亮点相比于没有打开AAT功能的控制组,测试组中的人员认为AAT作用很大,他们的答案也反映出了这一点。更广泛地,测试组的参与者更有可能这样做:给新闻推送中的照片点赞(或对照片作出回复)相比于非AAT用户,认为Facebook更关心可访问性总体而言,相比于非AAT用户,认为Facebook更有用最重要的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弄清楚照片中内容调查的样本问题:我们请AAT用户确认,在点击新闻推送中的照片时,是否听到这样一句话:“图片可能包含......”,如果他们说真的有听到这句话,我们会问他们几个问题!问题:(如果在测试组)听到这个替换文本后,感觉如何?(检查所有适用)测试组中的受访者在听完图片中的替换文本后,一组随机词语随即被提供给他们选择,让他们用这些词语描述听完的感觉,此外我们还设立了一组可以随意描述感受的参照组。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 着重强调愉快(29%),惊讶(26%)和印象深刻(25%)等的积极词语遥遥领先。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请回想在新闻推送中最后的几张照片)分辨出这些照片是和什么有关的难易程度有多大?两者在回答“稍微容易”(23%vs2%)和“极其困难”(42%vs73%)的这两个难度上,差距都很大,这点展现了ATT的附加价值下一步呢?我们承认这一功能还不成熟,该如何改进AAT,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在他们的写入反馈上提出了建议。这些建议集中在以下两个类别:从图像中提取和识别文本(29%的人提了这个建议)尽可能提供图像中人物的信息(26%的人提了这个建议)其他请求包括扩展算法的词汇、增加现有标签的调用、使AAT在更多的语言和平台中可用。最后的想法将快速增长的视觉社交网络覆盖更多地区的前景让我们感到兴奋。对Omid来说,这是他在无障碍领域的第一次深度探索,能接触到和以往所从事的完全不同类型的统计学让他十分着迷。Julie以前的工作是让服务更容易互联,这项工作让她以前的工作和Facebook出色的工程能力连接起来。Facebook担起致力于使世界更加开放和连接的使命, (accessibility team) 将在为每个人提供卓越用户体验的路上继续探索。在成功实现这项功能的基础上,我们聘请了第一个全职的无障碍研究员,现在团队上下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憧憬。Facebook无障碍团队更多资讯请关注雷锋网。via , 雷锋网编译fb
Meta分析系列之一 :Meta分析的类型原作者:曾宪涛、冷卫东、郭毅、刘菊英证据是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Medcine,EBM)的核心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 (RCT)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是当前公认的最高级别证据。近些年来 ,随着Meta分析的不断推广,国内 Meta分析 大量涌现 ,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但因制作者的水平各异 ,使得Meta分析的质量良莠不齐,也给临床实践中使用者的选择带来了疑惑;再者,Meta分析只有真正走向临床并正确的使用,才能体现其价值 ,而当前 Meta分析的应用较少。鉴于此 ,我们拟从 Meta分析的类型、相关软件、原始研究 质量评价、报告规范、Meta分析 的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 一个系列的讲解,以期为使用者提供参考。本文作为第一篇 ,我们将对Meta分析的起 源和发展进行简要回顾后,对 当前存在的Meta分析类型进行一个简介。希望通过本系列 ,使相关的读者能够撰写出较高质量的Meta分析并能将其在临床工作中进行运用。1起源及发展Meta分析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统计学家 Pearson,他于 1904年在研究 “血清接种预防肠热病的疗效”研究中用这一方法将接种肠热病疫苗与生存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了合并;1907年,Goldberger制作 了特定的标准对所发表的有关伤寒杆菌尿毒症的文献进行选择及资料的提取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被认为达到了当今Meta分析的基本要求;1920年,著名统计、遗传学家Fisher提出了“合并P值”的思想,被认为是Meta分析的前身;1930年开始,Meta分析开始广泛应用了社会科学领域。直到1955年,Beecher发表了医学领域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Meta分析,用以评价安慰剂的疗效,并给予了Meta分析初步的定义;之后Meta分析在社会学领域再次得到发展,这一术语由英国教育心理学家 Glass 于 1976年命名并将其定义为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large collection of analysis results from indivial studies for the purpose of integrating the findings.”此后,关于Meta分析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 ,不少方法学家亦都对其下过定义,但都倾向于“Meta分析是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定量综合的统计学方法”这一含义。如今,Meta分析在医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应用 最多的是对干预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在 观察性研究和交叉对照研究中也得到推荐 。自 Archie Cochrane奠定 “循证医学”思想以来,Meta分析已成为临床证据的重要来源之一。2. 单组率的 Meta分析单组率的Meta分析,是一种只提供了一组人群的总人数和事件发生人数,不像其它类的Meta分析有两组人群,多为患病率、检出率、知晓率、病死率、感染率等的调查,基于的原始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目前 ,对各独立样本中效应量为率的同类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并没有比较成熟的方法,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加权计算:即根据每个独立研究的样本量大小,给予不同的权重,对各独立样本的效应量率进行合并;②直接等权相加 :即把各独立的结果事件直接等权相加,然后直接计算合并率,再用近似正态法计算其可信区间 (95%可信 区间 =P±1.96Sp);③调整后再等权相加:即对各个独立研究资料的率进行调整后再行等权相加,计算出合并率的大小。对单组率的 Meta分析而言,最难的就是控制异质性 ,进行亚组分析和 Meta回归分析是其重要的处理方法。3 单纯P值的Meta分析1932年 ,著名统计学家 Fisher提出了“合并P值”的思想 ,被认为是 Meta分析的前身 。但在后期的应用中许多学者发现单纯合并P值存在以下不足。 不同研究未能根据研究特点进行加权;无法获知事件的发生信息,故无法得出有任何临床意义的信息 ;③无法分析两个结论相反的研究 ;④无法进一步评价研究之间的差异 。因此,单纯行P值的 Meta分析是不 推荐的 。但当纳入研究仅给出了P值 ,且按照 Cochrane系统 评价员 手册 给出计算方法也不能计算出需要的数据 ,且临床实践需要合并,那么 ,在这种情况下可 以考虑单纯对P值进行合并 。4 Meta回归分析在 Meta分析时,需分析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并对 异质性的来源进行探讨 ,Meta回归 (meta—regression)分析可评价研究间异质性的大小及来源。一般认为,Meta回归分析是亚组分析的一种扩大,主要通过对多因素的效应量进行联合分析实现,仅当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数量在10个以上时才行此分析”。在 Meta回归里,将效应估计量(如RR、OR、MD或logRR等)作为结果变量,将可影响效应量大小的研究特征因素(“协变量”或“潜在效应量改变因子”)作为解释变量,则回归系数描述了结果变量怎样随着解释变量的单位增加而改变;其统计学差异性通过对结果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有无线性关系来确定,通过回归系数的P值来判断这种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5 累积Meta分析累积 Meta分析 (cumulativemeta—analysis)最早应用 于1981年,是指将研究资料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按研究开展的时间顺序及时将新出现的研究纳入原有 Meta分析的一种方法。因此,Meta分析每次研究加入后均重复一次Meta分析,可以反映研究结果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各研究对结果的影响,也有助于尽早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干预措施。6间接比较的Meta分析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碰到没有直接比较的证据或者需要从众多干预措施中选择对患者最佳的措施,此时,研究者往往会从RCT中寻找间接证据,这就形成了间接比较的Meta分析或多种干预措施比较的Meta分析 (网状Meta分析)。6.1 两因素间接比较 若想比较两种干预措施 A与 B的效果,但当前没有两者的直接比较的RCT,却有两者同干预措施 c的比较,此时,可以将 C作为公共比较组 ,借助间接比较的方法得出 A与 B的效果 。间接比较包括未调整间接比较和调整后间接比较。未调整间接比较是直接从 RCT中提取 A与 B的数据 ,此方法虽然简单但对随机性的破坏很大,故可能生较大偏倚从而高估疗效,现已不推荐使用。调整后间接比较以 C作为公共比较组 (C可以是安慰剂或阳性对照组 ),与未调整间接比较相比其最大的的优势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随机特性 ,且经过了同质性和相似相检验 ,因而偏倚较小 ,为当前推荐的方法 (图 1)。6.2网状 Meta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 ,若有一系列的药物可以治疗某种疾病 ,但 RCT均是药物与安慰剂的对照 ,而药物互相之间的 RCT都没有进行或很少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将间接比较和直接比较的证据进行合并,即行网状 Meta分析 (network meta—analysis)(图 2) 。进行网状 Meta分析首要的是构造一个等级模型,以处理抽样变异、治疗异质性及研究治疗比较间的不一致性,并提供模型的最大似然比。目前,主要的方法有经典的频率学法和贝叶斯法 。频率学法目前主要应用的有倒方差法和广义线性 (混合)模型 。倒方差法即将各研究的方差倒数作为权重,对各研究效应进行加权平均,总体效应的方差为权重之和的倒数,操作相对简单;广义线性模型则考虑了随机效应,但应用的前提是需要获得受试者个体数据。贝叶斯法是基于贝叶斯定理而发展而来的,与频率学方法相比,其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后验概率对所有分析的干预措施进行排序,且克服了频率学法在参数估计时通过不断的迭代去估计最大似然函数、易出现不稳定而得到有偏倚的结果的缺陷,故估计值更为准确 ,且建模更灵活 ,为当前所推荐的方法 。7 诊断性Meta分析因地区、个体 、诊断方法及条件的差异,使得发表的关于同一诊 断方法的研究结果存在着不同甚至是矛盾的;且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走向临床 ,选择也愈来愈多。诊断性 Meta分析是近年来 出现的,并为“诊断试验 准确性 研究的报告规 范(STARD)”指导小组 和“Cochrane协作网”所推荐 。诊断性Meta分析主要是为评价某种诊断措施对目标疾病的准确率,多为对目标疾病 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报道似然比、诊断比值比等。若是为了评价某种诊断措施对目标疾病的诊断价值,则一般纳入的应为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多为健康人群;此外,若是为评价运用诊断措施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或预后效果的改善作用,则纳入的原始研究 应为RCT,这两种情况下行Meta分析的方法亦与防治性研究的Meta分析相同 。8 个体数据Meta分析个体数据 (indivial patient data,IPD)Meta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不是直接利用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总结数据进行 Meta分析 ,而是通过从原始研究作者那 里获取每个参与者的原始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 Meta分析 。与常规Meta分析相比,个体数据 Meta分析具有以下优点 :能够最大限度的纳入未发表的试 验或灰色数据,能够进行时间一事件分析 ,能够更新长期随访的数据 ,能够进行更复杂的多变量统计分析;但耗费大量时间 、资源等是其最大的缺陷。 目前 ,建立在 IPD基础上的Meta分析被称为系 统评价的金标准” 。9 前瞻性Meta分析前瞻性 Meta分析 (prospective meta—analysis,PMA)是指在 RCT的结果尚未出来之前,先进行系统检索、评价和制定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一种 Meta分析 。因 PMA是在研究 开始之前或者进行中就制定好 了计划,可以避免各研究问出现较大的差异,同时具有个体数据 Meta分析的优点。当前认为,PMA是针对需要行多中心 、大样 本研究但现实又不能实现的情况下的最有效方式,但成本非常高、操作困难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11其他类型 Meta分析近年来 ,随着方法学的研究 进展及循证实践的实际需求,出现了许多上述未涉及到的 Meta分析,主要有:不良反应的 Meta分析,成 本一效果/效 用/效 益的 Meta分 析 ,患者报告结局的 Meta分析 ,全基因组关联 研究的 Meta分析 ,Meta分析的汇总分析,等 。结语:毫无疑问,高质量的证据是循证医学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 ,高质量 的 Meta分析则是其重要的保障。随着 Meta分析知识的普及及方法学的不断改进与广泛应用,其质量将进一步提高,从而真正为医疗卫生和预防实践提供更 科学的证据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类型及制作步骤原作者:翁鸿,王颖,李柄辉,曾宪涛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是基于原始研究开展的,因此其类型可根据原始研究的设计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制作步骤相似,不同的地方在于因原始研究特点及研究目的带来的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报告内容、结果解读上的不同。本文在上期在介绍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内涵及价值的基础上,介绍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类型及制作步骤。1 Meta分析的方法学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类型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与Meta分析的方法学进展。 每一种Meta分析类型的出现,都离不开相应的方法学支持。现代意义上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最开始是基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RCT)的直接比较(direct comparison),后来应用于观察性研究以探讨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危险因素、预后、诊断准确性等,再接着又发展到基于RCT的累积Meta分析(cumulative meta-analysis, CMA)、间接比较(indirect comparison)、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 NMA) 和 试验序贯分析(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TSA)等,以及根据实践的需求进一步深化的方法。 领域亦从人体在体实验、到离体实验及动物实验等。 图 1 简要展示了 Meta 分析的方法学进展。2 分型的规则本文对系统评价与 Meta分析的类型的下述划分并非是严格独立的,在不同的划分规则中是存在交叉的关系的。2.1 基于研究设计类型一般可分为随机试验、非随机实验性研究、诊断。准确性试验(diagnostic accuracy test, DTA)、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质性/定性研究、病例报道/系列、生态学研究、动物实验、遗传关联性研究、真实世界研究及其他特殊类型的设计(如N-of-1试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等)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试验。2.2 基于数据类型按照开展分析基于数据类型的不同,可分为二分类数据、有序数据、连续型数据、效应量(或其对数) 及其可信区间/标准误/方差、P值、相关系数、Cohen’s d值、Hedges’s g值、率值(如生存率、死亡率、发病率、成活率、依从率)、均数值等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2.3 基于证据获取方式按照证据的获取方式,可以分为传统的直接比较(亦称为头对头比较,head to head comparison)、间接比较(indiret comparison)、网状比较(network comparison)、累积(cumulative)、TSA、个体患者数据(indivial patient data)、剂量-反应数据(dose-response)及前瞻性数据(prospective)等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以及以系统评价/Meta分析为基础的系统评价再评价/汇总评价。2.4 基于研究领域按照研究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临床医学、护理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动物实验、基因遗传研究、细胞研究等)、卫生经济学、流行病学、生态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司法犯罪、社会科学等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2.5 基于研究目的在医学领域,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又可分为预防、诊断、筛查、治疗、病因、预后、不良反应等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3 主要类型简介经典的头对头比较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及诊断试验准确性Meta分析已广泛使用多年,并从互联网及会议上可获取大量的内容。故本处重点介绍几种新兴的、理解难度大的方法。3.1 间接比较Meta分析在实际研究开展中,申办方一般不会选择强阳性干预作为自己产品的对照组,更多的时候选择的是安慰剂或能有足够信心认为劣于自己产品的干预作为对照。 因此,会出现如下情况:两种或多种强阳性药物之间没有直接比较的RCT存在,或有但数量极少或质量很低。 在临床实践中,往往需要知晓多种阳性药物的效果,这就导致传统的头对头比较Meta分析无法满足需求了。 这就催生了间接比较Meta分析的方法,于1997年正式提出。间接比较能够产生的前提在于RCT很好的控制了偏倚,是一种理想世界的研究,故可以通过找到两者之间的桥梁,即通过A干预与C干预、B干预和C干预的结果,间接得出 A与B的相对效果的一种方法。 显然,直接得出的A与 B的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倚,譬如C的剂量不同,因此方法学家们进行了校正,同时需要首先判定这A vs.C 与B vs.C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同质性(homogeneity),也就是传统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 当前,推荐使用的为校正后的间接比较以最大限度的保存随机化。 桥梁一般是安慰剂。当有3种以上干预的时候,就可以产生更多的间接比较,见图2。 在图2 中,可以产生B vs.E、B vs.C、B vs.D、B vs.F、B vs.G、E vs.C、F vs.C、G vs.C、D vs.C、D vs.E、G vs. E、D vs.F、D vs.G和 E vs.G这些间接比较的结果。这些比较带来了一个额外的问题,即传递性(transitivity)。也就是说B通过到A与 E比较了之后,还有没有必要继续与F及G比较以及在这个传递过程中带来的风险有哪些? 这些都是未来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3.2 网状Meta分析通过间接比较解决了缺乏有效直接比较证据的问题。 那么,如图2所示,在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临床医生或决策者通常需要在众多的干预措施中选择对具体患者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如诸多干预中哪种干预对目标疾病的疗效最好、哪种方案性价比最高? 这些问题通过间接比较不足以解答,就催生了网状Meta 分析方法。 网状Meta分析方法于2002年正式提出。网状Meta分析又称混合治疗比较Meta分析( mixed treatment comparison, MTC)、多种治疗Meta分析(multiple treatments meta-analysis)等。该方法是将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同时合并起来进行Meta分析,构成了一个网的形状,亦即将图2中的B与C、D、F、G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起来(代表B与它们之间有直接比较)形成的结果。显然,当无闭合环存在时,只能做间接比较Meta分析;当有任何一个闭合环存在时,即可形成网状Meta分析。 一项网状Meta分析,可以都是闭合环,但常见的是闭合环与开合环同时存在。因为网状Meta分析是融合了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那么就需要考虑间接比较结果是否与直接比较结果相类似。 这就产生了该类Meta分析中必须要进行的步骤,即比较证据的一致性(consistency)。从图2可以看出,B与E连接后形成的是三边环、B与F连接后形成的是四边环、B与 G连接后形成的是五边环,还有可能形成五边以上的环,那么到底该认可多少边环的结果也是当前尚无公认答案的问题。不管怎样,三边环是网状Meta分析的基础,故不一致性检验方法中其中一种是检测环不一致性。正确理解同质性/异质性、相似性(similarity)和一致性,是把握间接比较及网状Meta分析的基石。同质性是指每项RCT的研究特征与受试者特征应相同,基于同一种处理比较类型的不同研究间;相似性是基于不同的处理比较类型之间;一致性是基于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之间。在网状Meta分析中,即使传统的Meta分析中存在非常大的异质性,相似性假设与一致性假设也可能成立。3.3 序贯Meta分析由于系统误差(偏倚)和随机误差(机遇)的影响,Meta 分析可能会得出假阳性结果或高估干预措施的效应量。此外,Meta分析的更新中,检验次数亦随着纳入新的RCT而不断增加,使得随机误差进一步增大。再者,新的研究持续开展,Meta分析不断更新,何时才能够得到结论性的(conclusive)结论以停止相关研究、避免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显然,需要探索新的分析方法。累积 Meta分析常被用来观察效应量随特定顺序(如发表时间等)变化的趋势,以判断当前所获得的证据是否足够、新的RCT是否应继续开展。但其过程未能校正重复检验(重复检验会增加Ⅰ型错误风险),亦不能计算拒绝无效假设的统计检验效能。借助于序贯试验(sequential trial;亦称序贯分析,sequential analysis)的思路与方法,1997年被引入到Meta分析中以计算Meta分析的界值,即最优信息量(optioanal information size, OIS)。 丹麦哥本哈根临床试验中心小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提出了TSA方法和期望信息量(required information size, RIS)的概念,是当前最为常用的序贯Meta分析方法。序贯Meta分析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终止无效假设的标准;(2)可量化统计效能;(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均可进行多重检验校正;(4)可增加效率,即无效/有效假设均有接受的标准,可达到伦理学和经济学上的优化。3.4 剂量-反应Meta分析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经常评价某暴露因素水平的增加(或降低)与某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是否符合线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即随着剂量的增加或减少对结局指标的影响。 基于这种类型原始研究开展的Meta分析即为剂量反应Meta分析(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的数据主要有3种类型:病例对照型数据(case-control data)、发病率型数据(incidence-rate data)和累积发病率型数据(cumulative incidence data)。对于剂量反应型研究,效应指标根据研究设计的类型及主题,在危险比(risk ratio,RR)/比率(rate ratio,RR)、比值比(odds ratio, OR)或风险比(hazard ratio, HR)中选择合适的指标。对于剂量反应数据,传统的的Meta分析是将其按照分层模型(category model)进行处理,即按照暴露水平,分为高比低两组,或者高比中比低的多分层形式。 这种方法不仅各层数据的暴露剂量在不同研究中存在差异,并且由于分层后会导致每层数据的样本量减少,大大降低了结果的准确性及统计把握度。 当前推荐使用基于方差加权最小二乘法(weighted least-squares, VWLS法)或广义最小二乘法(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for trend, GLST法) 进行估计的线性模型、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回归模型进行估算的非线性模型。开展剂量反应关系Meta分析的研究思路大致如下:确定研究的目标后,一般先收集暴露与疾病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在每个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中挑选出最高剂量组相对于最低剂量组的RR或OR 值及其95%CI进行Meta分析合并,得到一个汇总的RR或 OR合并值;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剂量反应关系Meta分析探讨这种关联是否存在剂量反应趋势。具体操作时还存在模型的选择。3.5 整合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 qual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又称为质性研究整合,是指对基于质性研究产出结果所进行的二次整合与评价。 Meta 整合(metasynthesis)即为此过程中,对同类的质性研究资料进行收集、理解、比较、分析和归纳,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地反映现象实质的、新的、综合性的解释或结论的方法。该方法于 2004 年提出,主要用于护理领域质性研究结果的整合。Meta 整合分为汇集性整合 ( integrative oraggregative synthesis ) 和解释性整合 ( interpretive synthesis)。 其步骤主要分为 6 大步: 制定计划书,文献资料的筛选及质量评价,资料提取,结果整合,整合结果的解释与传播,整合结果的质量评价。3.6 动物实验的系统评价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一起被认为是现代医学研究的两条基本途径,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重要桥梁,其结果直接影响着许多领域研究课题成果的确立和水平的高低。 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的偏倚风险来源类似,只是在某些具体实施方面略有差异。 开展动物实验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被认为是探索提升动物实验对临床研究指导价值的有效途径,主要目的有:(1) 后效评估动物实验,回顾性比较动物模型是否使用得当。(2) 降低将动物实验所获结果引入临床的风险,可在即将开展的临床试验中计算效能时增加估计疗效的精度,降低假阴性结果的风险,可用于决定动物实验结果何时可被临床接受,以终止不必要的临床试验,更好地促进动物实验向临床研究转化。 其与临床研究的 Meta分析不同之处在于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及动物自身的一些特点,如种系、模型等方面。3.7 四大专业性系统评价四大专业性系统评价是指 Cochrane 系统评价(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 JBI 系 统 评 价(Joanna Briggs Institute Reviews)、Campbell 系统评价( Campbell Systematic Reviews) 和 CEE 系统评价。 这些系统评价从标题开始就要强制性进行注册,并在其对应的机构指导下、遵照手册进行制作。Cochrane 系统评价是由 Cochrane 协作网组织制作、由系统评价小组( Cochrane Review Group,CRG)负责实施,并定期发表于 Cochrane 图书馆。制作完成的系统评价优先发表于 CDSR(CochraneDatabases of Systematic Review)、亦可在得到相关的CRG 批准后发表于其他刊物。 更多相关信息请参阅 https: / / www.cochranelibrary.com/ 。JBI 系统评价是 Joanna Briggs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发起并管理制作的,制作完成的系统评价优先发表于 JBI 图书馆,亦可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Health Care。 更多相关信息请参阅 http:/ / joannabriggs.org/ 。Cochrane 协作网的姊妹组织 Campbell 协作网(C2)成立于 2002 年,协作网宗旨是和 Cochrane 协作网建立合作,为社会、心理、教育、司法犯罪及国际发展政策等非医学领域提供科学严谨的系统评价和决策依据。 Campbell 系统评价即为在该组织管理指导下生产的系统评价,优先发表于 Campbell 图书馆[。 更多相关信息请参阅 https: / / www.campbellcollaboration.org /环境证据协作网( the collabor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vidence, CEE)是全球可持续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领域中的科学家和管理者工作的开放性社区组织,致力于合成与环境政策和实施最相关的证据。 CEE 系统评价即为在该组织管理指导下生产的系统评价,优先发表于 CEE 图书馆及其官方刊物Environmental Evidence 杂志[9]。 更多相关信息请参阅 http: / / www.environmentalevidence.org / 。4. 制作步骤有较多文献介绍了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的制作步骤,其中以 Matthias Egger 等 2001 年出版的第 2 版Systematic reviews in health care: Metaanalysis incontext 中所提出的步骤和 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中提出的制作步骤最为常用。前者将系统评价的制作分为了 8 个步骤: (1) 提出要评价的问题;(2) 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研究对象,干预及对照措施,结局指标,研究设计和方法学质量);(3) 查找研究———制定检索策略(应包括:The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CCTR,CCTR 未涵盖的电子数据库及试验注册库,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关键的期刊,联系本领域的专家);(4) 选择研究(至少两位评价员独立选择,制定解决分歧的策略,记录排除的研究及其排除的原因);(5) 评估研究的质量(至少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使用简明的清单而非质量量表,每次都要评价分配隐藏、盲法和失访,评价员评价时应隐藏研究的作者、单位及发表的期刊);(6) 提取数据(设计数据格式并进行预提取,考虑至少两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考虑对评价员隐藏研究的作者、单位及发表的期刊);(7) 分析和表达结果(列表描述每个研究的情况,审查森林图,探讨异质性的可能来源,考虑整体研究的 Meta 分析及各亚组的 Meta 分析的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审查森林图,提供排除研究的清单供对排除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参考);(8) 解释结果(考虑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发表偏倚等相关的各种偏倚,考虑证据的强度、适用性、利/ 弊的需治疗人数、经济学意义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Interventions 中则将系统评价的制作分为了 10 个步骤: (1) 提出要评价的问题;(2) 制定研究的纳入及排除标准;(3) 制定检索策略并检索研究;(4) 筛选研究和收集资料;(5) 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6) 分析数据并在适合的情况下进行 Meta 分析;(7) 解决报告偏倚;(8) 陈述结果和制作结果摘要表格;(9) 解释结果与得出结论;(10) 完善和更新。上面两种步骤均为为基于 RCT 的系统评价设计的,但其他类型的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亦可以遵照此步骤。5 结 语制作高质量的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是其价值的保证,而制作的一个前提是掌握步骤及各种类型,并根据目标选择最合适的类型。 譬如,基于 RCT 制作更新的直接比较的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可优先考虑选择序贯 Meta 分析;若 RCT 涉及到了不同的用药剂量,那么则可考虑开展网状 Meta 分析以比较不同剂量的效果。 若是针对剂量反应数据的观察性研究探讨危险因素时,可考虑转化成传统的二分类数据的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亦可以直接开展剂量反应Meta分析。 此外,四大专业性系统评价也是相关领域初学者应给予关注的,这些系统评价均在其官网上给出了详细的制作手册,并有专人负责指导,这对于入门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让发展指导成就学生幸福人生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4月9日上午,广州市协和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师源楼阶梯室隆重举行,指导专家、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欢聚一堂,共庆盛会!揭牌仪式与成立大会学校领导、指导专家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揭牌会议现场副校长梁彩匀致词梁校指出,基于我校的文化积淀和当下的课程基础,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思考,学校整体规划构建出“一个理念、两种结合、三个维度、四类课程”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希望在这一指导体系下,通过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开展多元主题活动、拓展丰富职业体验等路径,科学发挥学生发展指导功能,走出一条具有协和特色的新型高中生发展指导之路。党委书记、校长何冠南为指导专家颁发聘书专家讲座华南师范大学刘学兰教授以《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发展》为题,从走出心理困境、培养积极体验、发展健全人格三个方面,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获得终生幸福的意义。作为指导专家,刘教授还就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与工作规范等问题,做了现场指导。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我们深知学生发展指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协和中学作为跨越百年历史的名校,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各方面工作要真正体现一流的品位、一流的追求和一流的境界。我们有信心在专家的指导下,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协和人的共同努力下,让发展指导成就学生幸福人生,让发展指导焕发百年名校新光彩,让发展指导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外聘专家介绍刘学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心理、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家庭心理与亲密关系。王清平《中小学德育》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办公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德育与师德建设研究、班级管理等,近年来致力于正面管教在中国的本土化推广。梁惠燕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中通用技术、生涯教育教研员。主要研究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生涯规划、劳动教育、教育科研,相关文章发表于《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参与出版专著《从“教”到“导”——基于学习指导的中小学生发展指导实践研究》,编著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N个问题》入选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学校德育成果★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广州市学校心理教育研究实验基地★校本教材《心灵绿洲》获得广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被推广为广州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读本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功能场室介绍我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设置在碧卢堂二楼及德山楼中庭五楼,使用面积共600多平方米,中心现有:生涯规划活动交流室、心理音乐放松减压室、心理情绪调节室、沙盘游戏室、心理阅览室、心理长廊、教师办公及学生家长接待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辅导室等专业功能场室。专家领导参观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生涯规划活动交流室是进行生涯规划的专用课室。里面配置的高校专业和职业展示电子系统是软硬件相结合的一体化仪器设备,提供学校、专业、职业介绍查询等功能。通过该仪器,学生能快速查找各类职业信息,提供各种视频介绍,视频内容不少于24种职业分类、150种职业视频,让学生对职业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心理音乐放松减压室由音乐放松系统与人体生物数据采集和训练系统构成。系统可以实时测评人的HRV并进行调节训练,达到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协调状态,消除焦虑、紧张、冲动、抑郁等负面情绪。心理情绪调节室由情绪宣泄室和智能呐喊宣泄仪构成。该场室具有智能引导、正向激励、互动沟通等宣泄功能,帮助宣泄者在安全正向的环境下发泄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