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刘金震4月23日下午,青岛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建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青岛农业大学学术会馆第二报告厅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通过视频连线形式举行。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宋希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周雪平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全方位合作共建进一步提升学校植物保护学科建设水平,在服务国家地方重大战略、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青岛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和生物科学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科特色明显,优势突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专业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的国家级社会公益型科学研究机构,在植物病害、农业虫害和农药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本科生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增强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为实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同时将成立联合实验室或课题组,共同申报承担科研课题,并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共建社会服务平台,提高对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战略的服务支撑力度。【来源:半岛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关注中国绿发会,订阅绿色未来近日,绿会收到“中华五小叶槭保护地·天水”鲁主任发来的好消息,以中华保护地(CCAfa)为基础申请的“天水市五小叶植物保护研究所”获天水市民政局开会讨论正式通过。数年努力一朝得偿,在此向鲁主任致以热烈祝贺!2014年,中国绿发会成立“五小叶槭工作组”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物种。2016年6月中国绿发会与天水市麦积区政府联合,并由中国绿发会出资在麦积区东岔镇交川村建立了“天水五小叶槭迁地保护繁育基地”,即“中华五小叶槭保护地·天水”,编号CCAfa005,是最初一批中华保护地。从成立至今,中国绿发会和鲁主任推动在甘肃、内蒙、河北、北京等省份实施迁地保护,扩大种群多样性;多次野外引种繁育,总株数超过3万;2019年献礼世园会,赠送十株五小叶槭并获奖;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获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支持。(图片来源于“中华五小叶槭保护地·天水”鲁主任)天水市五小叶植物保护研究所的成立,有助于加快五小叶植物保护研究步伐,提升五小叶槭种群基数,逐渐从数量上脱离“极危”等级。未来“中华五小叶槭保护地·天水”将力争培育各种规格五小叶槭苗木5万株,扩大基地规模,总结一套五小叶槭苗木繁育技术和种质资源迁地保存技术规范。同时收集五小叶槭4个居群、100个家系、1000株个体的种质,建立一处集种质资源保存、苗木繁育、科学研究、园林观赏为一体的五小叶槭迁地保护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基因库,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应尽力量。整理/飞 审/Sophia、鲁主任 责编/Angel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谢晓丽 通讯员 尹园园 李海涛1月14日,聊城市农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王绍军,党委委员、副院长熊永星,科研中心主任李海涛,蔬菜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林国晨及其他有关同志一行,到山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就双方战略合作事宜进行对接洽谈。山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书记、副所长白元良,山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总站生防站站长孙作文、山东省农科院天敌与授粉昆虫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郑礼等热情接待了聊城市农科院一行。在山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翟一凡博士的陪同下,聊城市农科院一行首先参观了省农科院植保所天敌与授粉昆虫研究中心的授粉熊蜂及丽蚜小蜂、赤眼蜂等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了产品应用推广情况。随后,双方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会上,熊永星介绍了聊城市农科院近几年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学科建设等情况,以及聊城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聊城市是蔬菜生产大市,是供应京津冀、长三角、豫晋鄂等城市群重要的蔬菜基地,周年供应四亿多人的日常需求,每天蔬菜进京六十万斤以上,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被授予“中国蔬菜第一市”称号,用不到全国1%的土地生产了2.5%的瓜菜和5%的食用菌。莘县作为聊城县级蔬菜产业发展的典型,被评为“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蔬菜瓜果产业不仅规模较大,还具有集群发展的特点,有利于项目产品及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王绍军在座谈中表示,蔬菜生产中保护地栽培条件给害虫提供了适宜生长、繁殖和危害的生态环境,对蔬菜产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蔬菜生产,从而不得不大量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此外,设施温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特殊环境,缺乏授粉昆虫,为提高果菜坐果率,在设施蔬菜生产中普遍采用激素喷花或蘸花,来刺激坐果和果实膨大,造成化学污染和畸形果增多。如何切实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进一步提高聊城蔬菜产品质量,是我院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研究课题。希望以项目和岗位建设为依托,尤其是依托“天敌与授粉昆虫扩繁基地项目”,与省农科院植保所加强合作与交流,引进新模式与新技术,优化聊城蔬菜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建设聊城市标准化示范基地,共同助力聊城蔬菜全产业链发展。白元良表示天敌与授粉昆虫的产业化开发及推广应用是解决害虫防控长期依赖化学防治、农残超标等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愿同聊城市农科院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就共建聊城天敌产业技术研究院、实体化合作、科研合作等方面加强深入交流,开展天敌与授粉昆虫等技术的联合研发,助力聊城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孙作文对本次洽谈战略合作事宜高度赞扬,他表示合作双方依托各自优势,联合研发聊城蔬菜生产全产业链存在问题,对促进聊城市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加快现代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下一步,可在聊城市蔬菜主栽区域设立一批试验示范点,明年继续扩大示范范围,依托平台,以点带面,推广普及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推动力量下沉,着力打通科技推广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08年,赫章县大力发展核桃,走上了“小核桃,大产业”发展之路。但是由于核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核桃病虫害发生率逐年增加,病虫害防治技术没有跟上,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2015年,作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技人员的我,第一次参加“三区”人才计划服务赫章县。7月份,刚到赫章,就听说野马川镇的核桃种植户在砍核桃树,于是我急忙驱车前往。了解情况后发现,由于核桃树被天牛病为害后,加上刮大风,100亩基地的核桃全被吹倒了,才被村民们砍回家当柴火用。因为这事,我下定决心,要沉下来为赫章核桃做点什么,于是,我开启了我的科技服务之旅,这一干就六年。2015年至2017年,我作为“三区”人才计划的科技特派员,服务赫章县;2018年至2019年,国家“三区”人才计划暨贵州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科技副职,我挂职赫章县财神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和核桃产业发展事业局副局长,同时是赫章技术团团长;2020年我作为“三区”人才计划的科技特派员,服务赫章县双河社区,同时是赫章技术团团长。在赫章县六年间,为了了解赫章核桃树病虫害的实际情况,摸清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找到病虫害的防治办法,我走遍了赫章27个乡镇。经过多方筹资,在赫章建立了3个核桃病虫害监测点。针对赫章核桃每一个病虫害,我研究整理了不同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指导老百姓开展病虫害防治,解决了赫章核桃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6年来,我在赫章开展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每年开展防治示范与技术指导2万余亩,累计12万亩。有了技术后,如何把技术留在老百姓手里,也是一个比较难得事。我刚到地头培训的时候,每次就只有三五个人来听,后来通过拉家常,吃住在村,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虽然有所改观,但是见效不大。“扶贫先扶志,扶志先扶智”,于是,我把工作重心转向培养技术能手和技术培训,在村里选培养带头人和示范户,通过带头人和示范户把技术留在每家每户。财神镇倮布嘎村王光军就是其中一户,他家拿出0.5亩核桃地做试验示范,2018年示范地收获120斤干果,他儿子以90元/斤卖到广州,目前这片示范地核桃干果产量200斤左右。得到甜头的示范户现将自家的所有核桃树都按示范地的管理,并带领村民一起干。 通过努力,我渐渐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只要在核桃园里做事,就会有农户前来咨询。我的服务就是守护着这片核桃树。服务以来,我接受技术咨询1000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60余场次,受训人员1000余人;开展新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7期,培训新型农民800余人;开展农技干部能力提升培训3期,受训农技干部达300人次。目前赫章种植的166万亩核桃长势喜人。赫章每年产核桃坚果3.8万吨,产值15亿元/年,惠及全县15万户的62万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维维编辑 王小婷编审 王璐瑶 杨韬
1月14日,聊城市农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王绍军,党委委员、副院长熊永星,科研中心主任李海涛,蔬菜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林国晨及其他有关同志一行,到山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就双方战略合作事宜进行对接洽谈。山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书记、副所长白元良,山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总站生防站站长孙作文、山东省农科院天敌与授粉昆虫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郑礼等热情接待了聊城市农科院一行。在山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翟一凡博士的陪同下,聊城市农科院一行首先参观了省农科院植保所天敌与授粉昆虫研究中心的授粉熊蜂及丽蚜小蜂、赤眼蜂等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了产品应用推广情况。随后,双方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会上,熊永星介绍了聊城市农科院近几年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学科建设等情况,以及聊城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聊城市是蔬菜生产大市,是供应京津冀、长三角、豫晋鄂等城市群重要的蔬菜基地,周年供应四亿多人的日常需求,每天蔬菜进京六十万斤以上,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被授予“中国蔬菜第一市”称号,用不到全国1%的土地生产了2.5%的瓜菜和5%的食用菌。莘县作为聊城县级蔬菜产业发展的典型,被评为“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蔬菜瓜果产业不仅规模较大,还具有集群发展的特点,有利于项目产品及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王绍军在座谈中表示,蔬菜生产中保护地栽培条件给害虫提供了适宜生长、繁殖和危害的生态环境,对蔬菜产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蔬菜生产,从而不得不大量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此外,设施温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特殊环境,缺乏授粉昆虫,为提高果菜坐果率,在设施蔬菜生产中普遍采用激素喷花或蘸花,来刺激坐果和果实膨大,造成化学污染和畸形果增多。如何切实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进一步提高聊城蔬菜产品质量,是我院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研究课题。希望以项目和岗位建设为依托,尤其是依托“天敌与授粉昆虫扩繁基地项目”,与省农科院植保所加强合作与交流,引进新模式与新技术,优化聊城蔬菜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建设聊城市标准化示范基地,共同助力聊城蔬菜全产业链发展。白元良表示天敌与授粉昆虫的产业化开发及推广应用是解决害虫防控长期依赖化学防治、农残超标等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愿同聊城市农科院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就共建聊城天敌产业技术研究院、实体化合作、科研合作等方面加强深入交流,开展天敌与授粉昆虫等技术的联合研发,助力聊城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孙作文对本次洽谈战略合作事宜高度赞扬,他表示合作双方依托各自优势,联合研发聊城蔬菜生产全产业链存在问题,对促进聊城市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加快现代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下一步,可在聊城市蔬菜主栽区域设立一批试验示范点,明年继续扩大示范范围,依托平台,以点带面,推广普及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推动力量下沉,着力打通科技推广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许金松 尹园园 李海涛【来源:聊城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青岛新闻网4月24日讯(记者 宋波鸿 通讯员 曲天泽)4月23日下午,青岛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建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青岛农业大学学术会馆第二报告厅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通过视频连线形式举行。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宋希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周雪平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郑永权、张杰、沈银书,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春霞分别出席仪式,仪式由副校长刘新民主持。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全方位合作共建进一步提升学校植物保护学科建设水平,在服务国家地方重大战略、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宋希云代表学校向双方合作协议正式签约表示热烈祝贺,对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感谢。宋希云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指出,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是国家级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综合科技创新机构,在植物病害、农业虫害和农药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为国家着重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全局性、关键性、方向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多年来,双方始终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大批专家教授联合开展科研创新和技术服务工作,为本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宋希云表示,希望以此次共建植物医学学院为契机,大力提升学校植物保护学科建设水平,全面促进校所产学研用全链条、多维度联动,努力打造校所全方位合作样板,在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培养知农爱农优秀人才方面发挥积极辐射示范作用。周雪平对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介绍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概况。周雪平指出,山东省是农业大省,通过此次校所合作共建,借助青岛农业大学优秀的人才、平台和植保领域科研经验,双方在病虫害防控、农产品安全、科学减少农药使用等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必将为解决全省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周雪平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共建合作,双方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和国际交流等领域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大力推动青年人才交流互鉴,切实做好本科生培养,着力打造中国农科院与地方大学共建合作的典范。青岛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和生物科学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科特色明显,优势突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专业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的国家级社会公益型科学研究机构,在植物病害、农业虫害和农药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本科生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增强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为实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同时将成立联合实验室或课题组,共同申报承担科研课题,并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共建社会服务平台,提高对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战略的服务支撑力度。仪式上,植物医学学院院长刘同先介绍了双方共建合作计划的相关内容和下一步具体推进举措。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办公室、科研管理处、人事处、国际合作与研究生管理处、成果转化处相关负责人员,青岛农业大学教务处、研究生处、科技处、发展规划处和植物医学学院相关负责人员参加仪式。
“吴老师,今年我果园的猕猴桃长势不错,产量也可以,哪天过来品尝一下”这是贵阳市修文县谷堡乡梨花湖村的猕猴桃种植户刘登荣今年给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理研究室吴石平研究员的电话内容。刘登荣的果园遭受溃疡病特别严重,去年又遭受了冰雹灾害,整个果园猕猴桃的产量特别低,通过农科学植保所植病理研究制定的防控方案,今年果园的溃疡病已有所降低,产量也提高了不少。“老师,麻烦你看一下我种的xx是生什么病了”这是植病研究室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植物生病就想人生病一样,很多病害的症状不明显,要通过症状的诊断及室内“化验”才能确定生病的原因。很多猕猴桃农户在生产过程遇到猕猴桃生病的情况,看不出是什么原因,又不能把它搬到“医院”去检查,很多时候就“乱用药”,导致果园用药量多、防治效果又差。 自2014年来,省农科院植保所植病研究室果树病害研究团队研究员吴石平、助理研究员陈文、助理研究员黄露、实习研究员安星宇针对我省猕猴桃产业上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猕猴桃产业的科技服务工作。多年来,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理研究室科技团队深入我省修文县谷堡乡、水城县米萝镇、发耳镇、大方县理化乡、息烽县石硐镇等主要猕猴桃种植区,实地对猕猴桃病害进行田间诊断、病样采集及室内鉴定、药剂筛选等工作,并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工作后,认真仔细的开出“药方单”(防控方案)。 为了让猕猴桃种植户更直观的了解到各种病害是什么“样子”的,团队成员深入我省修文、息烽、大方、黔西、水城、盘州、六枝、台江等的各猕猴桃园,通过田间现场培训及室内PPT讲解等多种方式,针对存在的病害识别、防控问题,给当地企业、技术人员、农户进行详细解答,累计开展了室内及田间培训20余次,培训500余人次,发放防治药剂100余件,强化了猕猴桃种植户的识病、防病能力。植病研究室多年来与修文县蔡兴益、刘登荣、王庆富等猕猴桃种植户、六盘水三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城县黔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城县宏兴绿色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猕猴桃公司建立了联系方式,常通过田间实地了解、微信、电话等方式,帮助解决猕猴桃病害方面的问题。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维维 整理编辑 胥芬芳编审 王璐瑶 李劼
关注中国绿发会,订阅绿色未来2019年10月份,在五小叶槭正当红的时候,中国绿发会提起的旨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的案件开庭审理。五小叶槭,原本主要是因为它的“活化石”属性,在植物学界备受关注,但随着一项水电站的开发建设项目,它的原始栖息地面临着灭顶之灾,2015年,绿会为此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在甘肃天水等地开展迁地保护研究,成立中华五小叶槭保护地·天水,也因此,使得五小叶槭在公益界、司法界都获得瞩目。2019年,在中国绿发会的支持下,中华五小叶槭保护地·天水多项业务稳步推进:01五小叶槭栽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随着保护地繁育的五小叶槭数量越来越多,保护地一直积极筹措资金,扩大五小叶槭的栽植面积。2019年,保护地投入10多万元,新增了20亩五小叶槭繁育地,使得五小叶槭的栽植面积达到30多亩。此外,保护地还在新的繁育地设置看护基地一处,未来可成为志愿者的活动场所。02五小叶槭亮相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19年6月,在北京植物园的支持下,中华五小叶槭保护地赠送的五小叶槭亮相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并摘得北京世园会高校科研院所室内展品竞赛铜奖。五小叶槭在世园会的展出,获得了众多公众的关注,对濒危植物保护故事的传播起到关键促进作用。03天水五小叶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在天水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五小叶保护团队的努力下,2019年年底,天水五小叶植物保护研究所正式注册。植物研究所将在天水市科技局的业务指导下,开展濒危植物的研究保护和宣传工作。04天水五小叶槭保护地获众多媒体报道2019年,天水五小叶槭保护地的植物保护工作获得众多媒体报道。天水日报、天水晚报、天水电视台、中国花卉报等媒体,对天水五小叶槭的保护工作进行了报道。这些报道大大促进了公众对于极危物种五小叶槭的了解,对于传播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这些事情要努力2020年,中华五小叶槭保护地·天水将继续以植物保护的实践与传播为工作重点,争取更多的社会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五小叶槭保护的成果,进一步讲好五小叶槭保护的故事,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濒危植物的保护中来。中国绿发会中华五小叶槭保护地·天水天水市五小叶植物保护研究所2020年1月7日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冯夏研究员、邓铭光研究员、包华理副研究员和黄华助理研究员等一行4人赴我州开展蔬菜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及其病虫害安全防控工作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长顺县三原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黔南供销合作社进行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交流,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最新科研成果,其主要优点是提倡种子直播,采用包衣技术将农药、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有效成分和一些辅料有序分层包敷到种子上,极大地增加了植株防虫防鸟和出芽率、抗病性、抗倒伏能力,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人工成本。在长顺县三原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调研组从应对蔬菜病虫害、蔬菜品种的选取等方面进行了图文并茂的现场交流,特别是在应对蔬菜跳甲虫和小白蛾方面传授了强有力的防治经验。同时在黔南供销合作社有机水稻种植方面进行了技术交流。通过考察调研,长顺县三原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黔南供销合作社表示愿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研究推广最新科研成果,为黔南的蔬菜和水稻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和借鉴。【来源:黔南州科学技术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3月29日,植保所举办2021年第一期植保学术论坛。论坛邀请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振营研究员做专题报告。植保所相关科技人员近3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所长李振宇主持。王振营研究员作了题为“我国草地贪夜蛾发生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现状、生物学特性、迁飞路径与规律、监测预警技术及防控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植保所科技人员继续深入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借鉴和启发。参会人员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李振宇对王振营研究员所做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希望科技人员加强与国内外专家的沟通联系,认真学习同行先进经验、借鉴好的做法,推动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迈上新台阶。【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