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格式:纸质版 电子版 纸质+电子版出品单位:智研咨询食用食糖的主要是白糖、红糖和冰糖三种,这三种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甜菜制作而成的食糖其主要成份也是蔗糖)。糖类是人体主要营养来源之一,人体的消耗要以糖类氧化后产生的热能来维持,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靠糖类供给的。 2019年1-10月中国食糖进口数量为285万吨,同比增长24.4%;2019年1-10月中国食糖进口金额为943646千美元,同比增长9.5%。2019年1-10月中国食糖进口数量及进口金额统计表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食糖市场调查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绍了食糖行业市场发展环境、食糖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食糖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食糖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食糖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食糖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食糖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食糖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环境第.一章 食糖行业相关概述第.一节 食糖行业定义和分类一、食糖的定义二、食糖的分类1、按国家生产许可证发放要求分类2、按日常生产习惯食用糖分类三、各类食糖简述第二节 食糖制作分析一、传统工艺二、现状工艺第二章 中国食糖所属行业运行环境分析第.一节 2015-2019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季度更新)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按月度更新)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季度更新)四、恩格尔系数(年度更新)五、工业发展形势(季度更新)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季度更新)七、中国汇率调整(人民币升值)八、对外贸易进出口第二节 2015-2019年中国食糖所属行业政策环境分析一、行业相关政策分析二、相关行业标准分析第三节 2015-2019年中国食糖所属行业社会环境分析一、人口环境分析二、教育环境分析三、文化环境分析四、生态环境分析五、中国城镇化率六、居民的各种消费观念和习惯第三章 全球食糖所属行业发展分析第.一节 2015-2019年全球食糖市场动态分析一、全球食糖市场特点分析二、高糖价对巴西食糖交易的影响三、欧洲产糖分析四、肯尼亚家制糖厂私有化分析五、泰国食糖出口量增长情况六、全球食糖市场发展动态分析第二节 2015-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地区运行食糖市场分析一、美国二、日本第二部分 市场深度研究第四章 中国食糖行业整体研究第.一节 食糖行业发展概述一、食糖生产及特点二、食糖榨季三、白砂糖保存四、食糖产业链五、食糖工业消费构成第二节 2015-2019年食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我国糖料面积情况分析二、我国糖业发展进入迅猛的时期三、食糖行业迎来第三阶段--品牌时代第三节 2015-2019年食糖流通格局分析一、资源逐步集中,传统的产销界限已不明显二、食糖流通更趋多样化、灵活化三、新的营销网络逐步形成四、信息已成为食糖流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第四节 2015-2019年食糖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一、我国食糖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二、影响我国食糖行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三、中国食糖行业发展的对策第五章 中国食糖所属市场整体研究第.一节 2015-2019年食糖所属行业市场运行分析一、2018年食糖市场运行回顾二、2019年食糖市场运行现状第二节 2018年食糖市场行情监测分析一、2018年第.一季度食糖市场监测二、2018年第二季度食糖市场监测三、2018年第三季度食糖市场监测四、2018年第四季度食糖市场监测第三节 2019年食糖市场行情监测分析一、2019年第.一季度食糖市场监测二、2019年第二季度食糖市场监测三、2019年第三季度食糖市场监测第六章 中国食糖所属行业市场供需平衡研究第.一节 2015-2019年食糖播种面积和产量分析一、2018年糖料播种面积分析二、2018年食糖产量分析三、2019年糖料播种面积分析四、2019年食糖产量分析第二节 2015-2019年食糖消费量分析一、食糖消费量统计二、食糖消费量增长分析第三节 2015-2019年食糖所属行业进出口分析一、2015-2019年食糖进口数量统计2015-2019年1-10月中国食糖进口数量及增速趋势图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2015-2019年1-10月中国食糖进口金额及增速趋势图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二、2015-2019年食糖进口金额统计三、2015-2019年食糖进口平均单价四、2015-2019年食糖出口数量统计五、2015-2019年食糖出口金额统计六、2015-2019年食糖出口平均单价第四节 2015-2019年食糖供需平衡研究第七章 中国白糖期货市场研究第.一节 白糖期货投资价值分析一、食糖是国际上成熟的期货交易品种二、食糖产销特点有利于期货投资三、食糖产业链条长食糖产业链条长四、食糖价格波动频繁,市场博弈机会多第二节 影响白糖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一、白糖现货市场供求关系二、气候与天气三、季节 性四、政策因素五、替代品六、节 假日七、国际期货市场的联动性八、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九、经济周期十、其他因素第三节 白糖期货交易有关规定一、白糖期货风险控制主要规定二、白糖期货结算流程三、白糖期货交割流程及有关规定四、买期保值实物交割第四节 套期保值和跨期套利交易有关规定一、套期保值业务流程及有关规定二、跨期套利组合指令交易方法及策略第五节 白糖期货合约与质量指标一、白糖期货合约二、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砂糖期货交割质量标准第八章 中国制糖所属行业经济运行研究第.一节 制糖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一、2015-2019年制糖企业数量结构分析二、2015-2019年制糖行业资产规模分析三、2015-2019年制糖行业负债规模分析四、2015-2019年制糖行业利润总额分析五、2015-2019年制糖行业主营业务分析六、2015-2019年制糖行业主营成本分析七、2015-2019年制糖行业费用情况分析第二节 制糖所属行业产销分析一、2015-2019年制糖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二、2015-2019年制糖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第三节 制糖所属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一、制糖行业销售利润率二、制糖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三、制糖行业亏损面第四节 制糖所属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一、制糖行业资产负债比率二、制糖行业利息保障倍数第五节 制糖所属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一、制糖行业应收帐款周转率二、制糖行业总资产周转率第六节 年制糖所属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一、制糖行业总资产增长率二、制糖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三、制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第九章 中国食糖所属行业市场发展形势研究第.一节 2019年全球食糖市场发展动态一、2019年全球食糖发展动态二、2019年全球食糖依然过剩第二节 2019年食糖市场变化分析一、国家第二批食糖临时收储计划分析二、产量难以持续稳定增长三、种植面临成本上涨等问题四、进口原糖对国内冲击较大五、食糖替代品带来冲击六、国储调控与价格市场化七、供需缺口长期存在第三节 2019年食糖所属行业市场走势分析一、食糖未来看消费二、食糖需提高生产效率三、食糖需加强宏观调控第十章 中国食糖所属行业产业链研究分析第.一节 甘蔗市场分析一、中国甘蔗的生产及分布情况二、甘蔗高产的因素分析三、甘蔗种植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四、高产多糖高效甘蔗种植方法第二节 甜菜首次分析一、中国甜菜的相关概述二、中国甜菜适宜区及分布介绍三、中国甜菜生产的现状四、甜菜品种类型与甜菜经济分析五、甜菜品种资源研究情况及发展方向第三节 2021-2027年制糖原材料发展趋势分析第三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第十一章 中国食糖市场竞争分析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一、现有企业间竞争二、潜在进入者分析三、替代品威胁分析四、供应商议价能力五、客户议价能力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一、市场集中度二、区域集中度三、企业集中度第三节 中国食糖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一、生产要素二、需求条件三、支援与相关产业四、行业结构与竞争状态第四节 食糖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一、2019年国内外食糖竞争分析二、2019年我国食糖市场竞争分析三、2019年我国食糖市场集中度分析四、2019年国内主要食糖企业动向
一、全球食糖主产国产量情况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制糖行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糖的原材料主要是蔗糖和甜菜,而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既种甜菜又种甘蔗的国家。目前全球大约有110个国家从事食糖生产,其中印度、巴西、欧盟、泰国以及中国为主要产糖国,排名前五的国家约占据了全球近60%的产量。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食糖行业发展史我国的制糖工艺起源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年,但早期制糖技术落后,直至1949年以后,中国制糖业才迎来快速发展。1949年到1990年计划经济时期的我国制糖业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1958年我国制糖业恢复生产,开始新建大型机械化制糖厂,并完成对土法制糖能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改造。1959年到1977年,是我国制糖业的生产建设徘徊期,中间经历了“三年困难”、“十年动乱”和“文化大革命”,制糖业发展艰难。1978年至1990年迎来了历史上制糖业最兴盛的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极大调动了人们制糖积极性。1991年至今,制糖业经历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科学技术提高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促进我国制糖业稳定发展。中国糖业发展史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食糖行业现状食糖的原料主要来自于甘蔗和甜菜。从我国的糖料种植面积来看,2011年至2013年种植面积达到了1800千公顷以上,而2019年我国的糖料播种面积为1620千公顷。从历年甘蔗和甜菜这两种农作物的产量来看,我国甘蔗的产量明显高于甜菜。甘蔗的产量比较稳定,波动幅度不大。甜菜的产量在2013年至2016年期间经历了一个大幅上涨,2013年甜菜产量为628.66万吨,2016年产量已经增加到854.49万吨。之后甜菜产量依旧处于一个增产状态,直至2019年产量已经达到1227.29万吨,增速自2017年经历一个回落后,逐渐趋向稳定。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9年我国糖料的生产价格指数自2011年的125.5下降至2013年的98.8后,价格指数变化比较稳定。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截止到2020年9月底,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984.89万吨。其中,销售甘蔗糖845.61万吨,销售甜菜糖139.28万吨。从食糖的销量上看,2014年是我国的食糖销量的峰值,销量数达到了1331.8万吨。在2015年经历一个大幅下降,2006至2019年食糖销量呈现一个稳定增长的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食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我国是食糖最大进口国之一。从全国食糖进出口数据来看,我国食糖的进口数量远远高于出口。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糖出口量由2011年的5.94万吨上涨至2019年的18.56万吨,上涨幅度比较大。我国进口食糖的数量不稳定,在2011年到2019年期间,最高时达到了484.59万吨,最低在2017年,进口数量降低到了229.05万吨。但2017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的食糖进口量又开始呈现一个增长趋势。2020年我国食糖主要进口国来源地包括巴西、古巴、萨尔瓦多、印度和韩国, 根据海关统计,2020年1~8月,全国累计进口食糖22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6万吨,增长13.2%。全国累计出口食糖11.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0.56万吨,增长5.31%。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四、食糖行业发展趋势国内的食糖主要是作为食品、饮料、医药等厂商的生产原材料使用,作为大宗交易商品,国家政策、气候状况、种植面积等多种因素都会对食糖市场造成很大影响。目前我国的食糖行业存在出口比重过大,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为了我国食糖行业的持续发展,应该推动食糖产业关注技术、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这三方面。具体措施包括加大食糖产业的科技投入,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重视金融工具规避市场风险的作用等。对比国外食糖行业的发展情况,我国的食糖行业还发展得不够成熟,因此我国应该结合本国国情,学习国外经验,努力让本国食糖行业迈上新台阶。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三万食品研习社(ID:sanwanshipin)作者丨三万资本 柔嘉,钛媒体经授权发布。近年来,全民刮起“无糖”风,从外资食品饮料巨头到本土传统企业和新锐品牌,纷纷推出多种新型代糖甚至是零糖产品。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严格的糖税,我国也频繁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提倡减糖生活,倡导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但关于0糖、0蔗糖、低糖和代糖的概念经常被滥用,元气森林也在4月10日晚就0糖和0蔗糖的产品标识宣传致歉。国家提倡的减糖,减的是什么“糖”?宣称0糖0卡0脂肪的产品是不是真0糖?被热炒的赤藓糖醇到底是什么?本文将从制糖业、甜味剂和2C糖类消费品三个方面剖析糖行业,希望帮大家搞明白上述概念,也能对投资创业有所启发。本文主要内容:一、什么是“糖”?二、制糖业发展现状三、甜味剂行业发展现状四、2C糖类消费品创业和投资机会一、什么是“糖”?1. 糖的分类从化学上来讲,糖类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食物中的淀粉、植物体内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于糖类。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其中以双糖最为重要)和多糖。单糖: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低聚糖:每摩尔糖水解后可产生2-10摩尔单糖。其中以双糖(二糖)最为重要,常见的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每摩尔多糖可水解成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我们平时所说的糖,通常指食糖,即狭义概念上的糖,泛指具有甜味的可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晶体,即单糖和双糖,其中最主要是双糖中的蔗糖,蔗糖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体中,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平时食用的白糖、红糖都是蔗糖。而广义上的糖类除了包括这些含有甜味的物质,也包括无嗅无味的淀粉、纤维素等这类多糖物质。本文中我们讨论的糖指狭义概念上的糖,即食糖,主要以蔗糖为主。2. 当我们谈减糖,减的究竟是什么糖?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分别来看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在各自的减糖建议中对糖的定义。在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更新的《成人与儿童糖摄入指南》中,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 5%以下。根据世卫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简报》中的解释,这里的“减糖”建议只针对游离糖,不包括完整水果和蔬菜中的糖。水果和蔬菜中的糖被称为内源性糖,这些糖由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消化起来更为缓慢,进入血流所需的时间比游离糖更长。按照世卫组织的定义,游离糖是指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中的单糖和双糖,加上蜂蜜、糖浆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 在我国2019年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提倡成人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由此可见,我国提倡的减糖中的“糖”指人工添加糖,最主要的是蔗糖。虽然世卫组织和我国政策中对减糖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得出共性的结论:我们平时说的糖或者说食糖,是指人工精制糖,其中最主要就是蔗糖,包括白糖、红糖等。各项政策中提倡的减糖,也主要是指减少蔗糖等人工精制糖的摄入量。对于生产人工精制糖的制糖业来说,其主要以甘蔗和甜菜为原料生产蔗糖,我国是产糖大国,同时也是食糖消费大国。蔗糖(以其中的白砂糖为主)作为重要的甜味食品原料,广泛存在于各类包装产品中。除了饼干面包、饮料等这些有明显甜味的产品,膨化食品、辣条等咸味、辣味零食中也含有白砂糖。3. 代糖是指什么?近年来,随着高糖能量饮食的摄入,糖尿病、超重、肥胖、龋齿比率不断上升。人们逐渐意识到过多摄入糖对体内的危害。但数百万年对环境的适应,塑造了人类的基因结构,人们对甜味的偏好刻在其演化的基因里。虽然知道吃糖不健康,但吃糖可以减压,带来放松愉悦的感受,因此大多数人还是难以戒除甜食。一方面是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另一方面,人们又难以戒除糖对味蕾上的诱惑。因此,既可以满足人们少摄入糖,又可以给予人们味觉上满足的代糖产品需求应运而生。代糖,更准确地应该称为甜味剂,指能够赋予食品以甜味、能量很低或者不含能量的物质。甜味剂在满足消费者对甜味觉需求的同时,又没有糖的高能量,也不会迅速升高血糖,所以成为了糖的替代品,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食品饮料中。虽然关于甜味剂的安全性时有争议,但是随着生产工艺和研发技术的进步,口感好和安全性更高的新型甜味剂逐渐应用,早期安全性能低的甜味剂会不断退出。我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做了具体规定。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是有安全保障的。在后文我们会具体解析各类甜味剂的特点及发展现状。4. 2C消费品糖是什么?面向C端消费者糖类消费品可分为两大品类:一类是休闲零食类的可以直接吃的糖果,比如云耕物作的红糖姜茶,Buff的功能糖;另一类是作为调味品糖,可以在饮料和食品中直接加入的固态糖或者糖浆,或者家庭烹饪、烘焙等用的糖,这个在欧美和日本等有家庭烘焙传统的国家使用比较普遍。二、制糖业发展现状1. 行业发展概览甘蔗和甜菜是人工精制糖的主要原材料甘蔗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生长需要年平均温度较高且雨水量充沛,甘蔗糖主要产地为巴西、印度、中国南部、泰国、美国南部、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甜菜耐寒性较强,可以在不适宜甘蔗生长的偏寒冷地区种植,全球主要甜菜糖产地为欧盟、俄罗斯、美国北部、加拿大、中国北部、日本等。全球仅有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阿根廷等8个国家既生产甘蔗糖又生产甜菜糖。甘蔗的产糖率在15%-20%,甜菜的产糖率在10%-17%,甜菜糖中因含有甜菜碱和棉子糖,口感不及甘蔗糖。从产量来看,1970s以前,甘蔗糖和甜菜糖比例基本持平,甘蔗糖占总供给量约为55%;随着巴西、印度等国家大兴甘蔗业,使甘蔗糖产量在80年代有较大幅度增长,与甜菜糖产量的差距逐步拉开;21世纪后,随着欧盟的食糖市场改革,各国产量随着补贴和生产配额的削减而减少,甜菜糖产量进一步减少。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糖产量19450万吨,其中蔗糖产量15102万吨,占比 78%;甜菜糖产量4347万吨,占比22% 。总体上看,全球甘蔗产量近年来有一定的增长,总体较为平稳。我国甘蔗产量远大于甜菜,受“糖周期”的影响,在不同年份有一些波动。印度、巴西、欧盟、泰国、中国是全球5大产糖地区,产量合计占比达60%2018/19 榨季全球前5大产糖国/地区分别为印度、巴西、欧盟、泰国和中国,合计产量占全球食糖总产量比例约为 60%。2019年,随着巴西制糖业减产,印度成为第一大产糖国,同时印度也是全球白糖消耗最多的国家。巴西仍然是国际糖价决定性国家,出口量占比最大;泰国是国际原糖第二大出口国,白糖生产是重要产业。2018/19 榨季,世界食糖出口量为5486万吨,占该榨季世界总产量比例超30%。全球主要产糖国往往也是出口大国,2018/19 榨季巴西、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欧盟合计糖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达71.5%;其中巴西占35.7%。我国糖业产能不足以支撑国内消费;广西是我国食糖主要产区,占比达59%我国为世界第三大食糖消费国,美国农业部预测我国 18/19 榨季食糖消费1580万吨,同比增长0.6%。2014年以后,我国食糖消费量结束整体上升趋势,在1500万吨水平上下波动,整体趋稳。中国糖业产能不足以支撑国内消费,国内食糖消费约三分一直依靠进口,是食糖第二大进口国。由于生长适宜温度的区别,甜菜主要适于种植在东北、西北、华北等较低温度地区,主产地为新疆、内蒙古等地。甘蔗则适宜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生长。我国生产以甘蔗糖为主,2018/2019 榨季我国甘蔗糖占比达到 87%。广西是我国食糖主要产区,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59%。受原材料生长特性的限制,糖产量出现周期性波动由于甘蔗、甜菜的生长特征导致食糖的生产出现明显的周期性。甘蔗在上年收获之后,留在土地中的甘蔗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芽出土,再长成蔗株,称宿根蔗,宿根年限一般为2-3年。宿根蔗一般占种蔗面积的70%左右,宿根蔗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次年甘蔗的总产量,宿根具有2-3年增产,之后2-3年减产的规律,一般以6年为完整周期。白糖价格也会随之出现三年的下跌、两年多的上涨,即出现糖周期。 2. 市场参与者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共有4000万糖农,制糖企业(集团)46家。糖厂216家,2018年销售收入677亿元,制糖企业亏损19亿元。我国制糖业的市场参与者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主,呈现出区域性明显、集中化趋势提升、国有化程度高等特点。制糖业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主要表现为市盈率偏离较大,市净率偏低的特点。三、甜味剂行业发展现状 1. 行业发展驱动力1.1 政策上为国民健康减糖上升至国家层面,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倡导减糖生活在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明确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深圳卫健委发布了《深圳市酒精饮料碳酸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制作标准和设置规范(试行)的公告》,正式公布相关标识,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按照《健康条例》规定,2021年1月1日起,对含糖饮料销售场所的标识进行了明确规范,如果商家不设置相关标识,则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和设置相应处罚规则。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政策条例都格外强调了,对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建设健康校园。从小给中小学生传递和培养无糖少糖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其成年后的消费习惯。从长远来看,饮食少糖化是大势所趋。从全球来看,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建议将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下;此后经过十年的研究更多的证据显示,降低游离糖对人体健康有益,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提出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降低到总能量摄入的5%以下。2014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摄入过多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采取强制性征税的方式来减少人们对糖的摄入,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严格的糖业税。1.2 需求侧从需求端来看,对内在健康和外在美的追求,消费者减糖诉求不断提升糖的过量摄入不仅会增加患心脏病和癌症风险、容易肥胖、易骨质疏松、引发龋齿,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和皱纹的产生。因此,无论是对内在身体健康还是外在美的追求,减糖正在成为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共同需求。近年来,随着高糖能量饮食的摄入,糖尿病、超重、肥胖、龋齿比率不断上升。根据IDF数据,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20-79岁)已达4.63亿,预计到2045年,全球将有7亿人患有糖尿病。IDF预计至2045年时,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中国、印度和美国将分别达到1.47亿、1.34亿和3600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过50%,6至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10%,肥胖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糖尿病、肥胖等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相关机构对减糖生活理念的推广,消费者的控糖意识不断提升,在产品消费上逐渐偏好选择低糖/无糖产品,减糖渐成趋势。1.3 供给侧随着生产和研发工艺的成熟,甜味剂性能不断迭代;成本上来看,甜味剂成本远低于蔗糖甜味剂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开发和应用历史,随着技术和研发的进步,甜味剂不断优化,其易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越来越高,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成熟,为其应用提供了基础。此外,消费者对于健康和口感的双重需求,减糖意识的觉醒,也在倒逼着各种代糖新产品的优化。从成本上来看,人工甜味剂和蔗糖实现相同甜度时,人工甜味剂成本不到蔗糖的 10%,对于厂商而言,使用甜味剂替代蔗糖可以显著降低其生产成本。根据兴业证券研究数据显示,以常见的饮料为例,一瓶 1L 的中含糖量饮料含糖量通常为 50-100g,在相同甜度下,将蔗糖替换为安赛蜜或三氯蔗糖成本端可分别降低甜味剂成本 91.5%、92.3%,成本优势显著。2. 甜味剂分类及特点甜味剂指能够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类,能量很低或者不含能量。甜味剂种类较多,按来源不同可分为人工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和功能性糖醇;按照甜度倍数可分为高倍甜味剂和低倍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其甜度通常是蔗糖的几十到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属于高倍甜味剂;功能性糖醇甜度通常低于或略等于蔗糖,属于低倍甜味剂。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糖类物质虽然也算是天然甜味剂,但因长期被人食用,通常不被视为食品添加剂。本文讨论的甜味剂不包括这类糖类物质。从应用领域来看,甜味剂广泛应用在饮料、餐桌调味品、个人护理产品、烘焙食品、药品、保健类食品、糖果巧克力、医药类用品、化工类制品等多个领域。其中,饮料领域是甜味剂主要应用领域。从应用方向上来看,分为针对B端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C端消费者可以直接食用的糖产品。B端生产商:作为食品饮料添加剂,添加在所生产的产品中。糖是大多数食品饮料的主要配料之一。随着无糖趋势的发展,下游消费者的减糖需求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生产商加速甜味剂对蔗糖的取代。C端消费者:直接吃糖果类,休闲零食和功能性糖果;在饮料和食品中直接加入的固态糖或者糖浆,以及烹饪、烘焙等用的调味糖。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下各类甜味剂的特点及发展现状。2.1 人工甜味剂人工甜味剂指通过人工化学改造或合成的具有甜味的化学物质,甜度高,没有热量,大部分人工甜味剂几乎不被人体转化,不具备营养价值。人工甜味剂出现时间早,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从最初的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到安全性更高、口感更好的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六次产品迭代。 糖精钠糖精钠是历史最悠久的合成甜味剂,于1879年推出,1910年正式生产使用,甜度约为蔗糖的350倍,但安全性存在质疑,许多国家被禁用。我国已对糖精钠的生产、应用进行控制,实行定点生产、限产限销、总量控制。 甜蜜素甜蜜素于1937年推出,甜度约为蔗糖的50倍,存在致癌风险,世界40多个国家禁止使用。我国对其使用有明确限制,可应用在水果罐头、果冻、冷饮、复合调味料、面包、糕点、方便米面、果酱、蜜饯、熟制豆类、果糕、凉果、坚果这些食品类目中,并对其用量有严格的限制。除上述食品外,其他食品一律不得添加甜蜜素。 阿斯巴甜阿斯巴甜于1965年开发,1970年代正式生产,甜度约为蔗糖的 200 倍,总体上比较安全,但不适合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目前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使用。阿斯巴甜的在高温或高pH值情形下会不稳定,不适用需用高温烘焙的食品,故在饮品中阿斯巴甜的应用性比较多。 安赛蜜安赛蜜于1967年开发,1978年正式量产,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性价比高,安全性和稳定性高,口感好,目前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2005年,德国Nutrinova安赛蜜专利到期,国内企业纷纷投资建设安赛蜜产能,导致安赛蜜产能快速增加。 三氯蔗糖三氯蔗糖,俗称蔗糖素,于1976 年推出,并于1988年投入市场,甜度约为蔗糖的600倍,是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甜味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全球有12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主要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疗和日化产品中。根据华东理工大学数据,全球三氯蔗糖的需求量从2009年的2500吨增值至2018年的1-1.1万吨,增长4倍以上,目前全球三氯蔗糖需求增速在15-20%左右,市场发展趋势向好。中国三氯蔗糖市场在2008年开始发展,到2018年市场需求量已接近3000吨,占全球总市场需求量的30%左右,是近年来全球市场增速最快的市场区域。中国是三氯蔗糖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产品80%出口,约20%内销。 纽甜纽甜于1993年研发,我国2003年正式批准通过,欧盟2010年通过。甜度是蔗糖的7000-13000倍,甜度倍数高,甜味纯正,无苦味及其它后味。由于甜度高,难以把控,目前应用上不太成熟。 阿力甜阿力甜于1979年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具有蔗糖的甜味和风味,甜味迅速、持久,无任何苦味,但因分子结构中含有硫原子而稍带硫味,其甜度是蔗糖的2000-2900倍,阿力甜尚未被FDA认可,全世界只有中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6个国家批准使用,应用范围较窄。2.2 天然甜味剂天然甜味剂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名称中通常有该植物的名字,天然甜味剂成分安全,目前应用时间不长,主要分为索马甜、甘草酸铵、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其中甜菊糖苷及罗汉果甜苷是天然甜味剂的两大主力。 索马甜索马甜的甜度为蔗糖的1600-2000倍,甜度倍数高。1979年被日本首先采用,1984年FDA通过批准用于口香糖,我国2014年批准使用,但仅用于冰淇淋、加工坚果、饮料及餐桌甜味料,应用品类受限,目前国内生产量较小。索马甜与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效果较好,具有风味增强特性。 甘草酸铵甘草酸铵的甜度为蔗糖的200-250倍,甜味存留时间长,后味微苦,化学性质稳定。甘草甜素目前多为从甘草根提取,美国FDA认为甘草酸是GRAS(公认安全) 化合物,但长期大剂量吃含甘草酸的食物或饮品可造成严重高血压、低钾血症、四肢麻痹。我国甘草甜素的主要生产厂家多为制药企业,产品也大多用于制药领域,用于止咳化痰、治疗肝病等。 甜菊糖苷甜菊糖苷的甜度为蔗糖的200-300倍,是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甜苷。甜菊糖苷甜在亚洲、北美、南美洲和欧盟各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调味料的生产中,中国是全球主要生产国。近年来甜菊糖产品大量上市,市场空间广阔。 罗汉果甜苷罗汉果甜苷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回味甘甜,萃取于广西特产经济植物罗汉果。2012年初通过美国FDA认证。罗汉果甜苷热稳定性强,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医药等领域,我国目前对罗汉果甜苷的用途及用量没有强制性要求。从产地来看,受种植环境限制,罗汉果目前基本只在中国生长和培育,我国目前禁止将罗汉果的种子带出国外。广西的山岭地区是中国最适合罗汉果生长的地方,广西也由此成为中国罗汉果最大的生产地区。随着罗汉果甜苷产业的发展,罗汉果种植扩展到湖南和江西等地。根据嘉肯咨询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罗汉果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罗汉果产量14.4亿个,罗汉果苷有效产能约为1100吨。过去十年,产能年均增速为15%,领先企业的年产能在150-300吨之间。代表性企业有桂林吉福思罗汉果公司,桂林莱茵生物、湖南华诚生物和湖南绿蔓生物公司等。但由于罗汉果苷受上游原料种植面积和气候的限制,种植区域局限,导致其产能难以短期内规模化扩张。2.3 功能性糖醇功能性糖醇指单糖经催化氢化及硼氢化钠还原为相应的多元醇,安全性稳定性高,口感好,但甜度小于或与蔗糖相当,甜价比低,单位成本高。功能性糖醇其本身源于植物产品,安全性较人工甜味剂高,目前很多儿童类无糖糖果多采用功能性糖醇作为甜味剂。功能性糖醇分为甘露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乳糖醇。 甘露糖醇甘露糖醇为甘露糖的醛基还原为醇基而形成的糖醇,具有清凉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57%-72%。甘露糖醇化学性质不活泼,其风味及口感可遮掩维生素、矿物质及药草气味,同时具有降压利尿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及工业领域。 山梨糖醇蔷薇科植物的主要光合作用产物,具有清凉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一半。山梨糖醇化学性质稳定,广泛用于医药、日用品、食品当中,是国内产量最大的糖醇。根据Imarc数据显示,全球山梨糖醇消费结构中,医药行业地山梨糖醇的需求占比最高,达35%左右;其次是牙膏,其需求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2%。大量使用山梨糖醇会造成腹泻,经长期实验无其他危害发生。未来由于山梨糖醇在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的独特作用及其较高的性价比,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 麦芽糖醇麦芽糖醇由麦芽糖氢化而获得,是较早应用于低热量甜味剂的糖醇,甜度接近蔗糖。麦芽糖醇化学结构稳定,近几年麦芽糖醇在国际市场销量旺盛。根据立木信息咨询数据显示,我国麦芽糖醇产量,2015年产能仅有8万吨,2017年达到15万吨,2019年已达到19万吨。 木糖醇木糖醇主要用于生产口香糖、冰淇淋、烘焙产品等食品,以代替蔗糖或其他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1.2倍,以固体形式食用时,会在口中产生清凉感。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目前比较多的是从玉米芯、半纤维素等植物原料中提取。木糖醇的上游产品是玉米,我国玉米完全可以自供,且库销比长期处于高位,玉米价格未产生较大波动,木糖醇的生产成本也没有较大变化。根据Imarc的预测,2018-2023年,全球木糖醇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8%,2023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1亿美元。 异麦芽酮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又称帕拉金糖醇、益寿糖,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一种功能性糖醇,其甜度是蔗糖的50-60%,化学结构稳定,具有低吸湿性、高耐受性、低热量、甜味纯正等特点。安全性高,不会被唾液、胃液、胰液消化,只会在小肠中缓慢消化,FDA给予其GRAS(公认安全)地位,我国卫生部的标准为日摄入量不超过100克。 乳糖醇乳糖醇可由乳糖经触媒氢化制备,1920年代第一次由从乳清中取得的乳糖制成,并于80年代开始应用在食品中。甜味爽口,无后味,甜度为蔗糖的一半。良好的稳定性让它在烘焙界受到较多欢迎,无添加砂糖的糖果、饼干、巧克力和冰淇淋等食物都可以添加。此外,乳糖醇作为一种益生元,能被益生菌利用,进而维护大肠健康。但甜价比低,单位成本昂贵,目前应用还不普遍。 赤藓糖醇赤藓糖醇是一种四碳糖醇,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物质,如真菌类蘑菇、地衣,瓜果类甜瓜、葡萄、梨。其甜度是蔗糖的60%-70%,入口具有清凉味,口味纯正,没有后苦感,可与高倍甜味剂复配使用,抑制高倍甜味剂的不良风味。赤藓糖醇化学结构稳定对酸、热十分稳定,可广泛用于食品行业中。近两年引爆无糖市场的元气森林,甜味剂就是用的赤藓糖醇。受元气森林的影响,赤藓糖醇概念的上市公司保龄宝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多次出现涨停,2021年4月9日收盘市盈率(静)高达124.5。赤藓糖醇工业化生产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日本日研化学建有年产量为1000吨生产线,此后数十年时间,随着下游应用缓慢扩展,日本日研化学公司赤藓糖醇产能逐步上升。国内赤藓糖醇产业起步较晚,保龄保是国内最早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赤藓糖醇的企业,后续三元生物、诸城东晓先后进入该行业。2019年,三元生物、保龄宝、诸城东晓分别占全球市场产量份额的33%、18%、6%。赤藓糖醇产品根据目数大小可分为不同规格,复配糖产品根据所需高倍甜味剂可分为不同种类。赤藓糖醇的甜度为蔗糖的60-70%,低于蔗糖,作为低倍甜味剂可以与其他高倍甜味剂进行复配制作不同甜度的复配糖。在复配产品中,赤藓糖醇通常承担填充剂的角色,根据三元生物招股书数据显示,以使用300倍甜度的罗汉果甜苷与赤藓糖醇复配制作1kg一倍蔗糖甜度的复配糖为例,1kg复配糖中罗汉果苷重量占比仅为0.19%左右,99.81%为赤藓糖醇。随着国内无糖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赤藓糖醇消费量也呈现快速增长。根据LP Information.Inc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约为2.3亿美元。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2015-2019年国内赤藓糖醇消费量CAGR为53%;从产量上来看,2015-2019年全球产量CAGR为14.5%,而我国为29.9%,我国赤藓糖醇产品增速远超全球增速。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赤藓糖醇生产国。从细分品类产量增速上来看,赤藓糖醇2015-2019年CAGR为29.9%,其增速明显快要阿斯巴甜、安赛蜜及三氯蔗糖等人工甜味剂。在这三类人工甜味剂中,三氯蔗糖的增速显著,2015-2019CAGR为18.9%,其次是安赛蜜为9.8%,而阿巴斯甜则为-14.1%。3. 甜味剂创业和投资机遇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甜味剂市场规模约95.46亿元,中国甜味剂市场规模约66.61亿元。目前甜味剂存量市场小,但随着终端消费者对饮食无糖化需求的不断上升,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厂商加快甜味剂对蔗糖的替代,甜味剂的市场需求空间有待不断释放。以休闲食品为例,根据Frost&Sullivan测算,2018年国内休闲食品销售额达10297亿元,其中烘焙糕点、糖果巧克力、饼干等甜味味零食占比达43%。根据生意参谋数线上无糖零食销售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糕点/点心、饼干、蜜饯等零食的无糖需求庞大,预计未来甜味剂在休闲零食中对蔗糖的替代需求将不断上升。因此,我们认为随着产品无糖化趋势的发展,甜味剂未来在我国市场潜在空间大。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下游的生产厂商在选择甜味剂时会综合考虑成本、口感、安全性、 稳定性等因素。前文我们详细分析了各类甜味剂及其特点,最后总结下哪类甜味剂最具创业和投资机遇。从两个角度来拆解这个问题:一是这类甜味剂本身的特性是否具有广泛应用的发展潜力;二是这一赛道行业集中度和竞争格局如何,是否有绝对优势的全球龙头企业。 人工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由于应用时间早,价格便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人工甜味剂,产量占比分别为28%、44%,但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口感上存在明显劣势。很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我国对其的生产和使用也有严格限制。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安全性和口感的日益关注,这两类甜味剂将慢慢退出市场。阿斯巴甜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是存在争议。沙利文数据显示,阿巴斯甜产量在2015-2019年CAGR为-14%,出现显著下降趋势。未来,随着性能更优的甜味剂的应用,阿斯巴甜的应用空间会不断收窄。三氯蔗糖和安赛蜜是目前应用增速较快的两种人工甜味剂。由于兼具安全性、稳定性和成本优势,目前三氯蔗糖和安赛蜜在饮料中应用广泛。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安塞蜜、三氯蔗糖已有全球龙头企业,金禾实业在安塞蜜和三氯蔗糖的生产上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其安塞蜜产能 12000 吨,全球市场占有率 60%以上均位居全球首位,三氯蔗糖以 4000 吨/年的产能位居全球第二位。因此这两类甜味剂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竞争压力大。纽甜的甜度倍数是蔗糖的6000-1000倍,甜度高。作为高倍甜味剂需要经过溶液稀释才能使用,对精度要求高,难以把控,使用上不方便。因此其在应用层面不成熟,尚未大规模使用,处于导入期。我国纽甜的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新兴甜味剂值得关注。 天然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在安全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其中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在成本、口感、稳定性等方面性能良好。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甜菊糖苷已有头部企业:朗菁健康科技年产能4000吨,占全球的40%;谱赛科、圣仁制药等产能均在千吨以上。此外,金禾实业也进入了该赛道。罗汉果甜苷2019年全国产能约为1050吨,其中华诚生物、吉福斯、莱茵生物、绿蔓生物四家企业的产能达850吨。赛道整体产量小,华诚生物市场占有率最高,存在市场机遇,建议保持关注。 功能性糖醇功能性糖醇作为低倍甜味剂,其甜度通常低于蔗糖,因此单位甜度的成本较高,通常搭配高倍甜味剂一起使用。除了成本较高之前,其在安全性、口感和稳定性等方面皆表现良好。从市场现状来看,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国内均已有龙头企业,看好麦芽糖醇、山梨糖醇、乳糖醇等暂无绝对优势企业的赛道初创机会。总体上来说,随着人们对口感和健康的追求日益提高,天然甜味剂和功能性醇类甜味剂将迎来发展机遇,关注暂未出现龙头企业的新兴甜味剂细分品类。四、2C糖类消费品创业和投资机会面向C端消费者可直接食用的糖类消费品可分为两大品类:一类是作为休闲零食的糖果,另一类是作为调味剂的糖。因此我们从休闲零食和调味剂两个角度来分析糖类消费品的创业和投资机会。1. 作为休闲零食的糖类消费品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糖果品类当前发展现状。糖果行业门槛较低,技术难度小,标准化程度高且对物流没有特殊要求,所以糖果作为休闲零食中最基础的消费品类,率先得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及招商引资,上世纪九十年代众多国外品牌陆续进入国内市场,如旺旺、玛氏、雀巢等,目前我国糖果行业主要被外资主导。我国糖果市场CR5为30.4%,日本、美国糖果市场的CR5分别为41.5%、46.1%,与日美市场集中度差距小。此外,与烘焙、咸味零食相比,我国糖果市场集中度远高于这两个子行业。当前我国糖果行业市场格局稳定,外资在糖果行业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从市场规模及增速来看,糖巧占休闲食品细分品类收入的12%,是次于烘焙糕点(24%)的第二大细分品类,存量市场规模大,但近年来增速缓慢。根据 Frost&Sullivan 测算,2013-2018年糖巧CAGR仅为1.1%,远低于休闲食品整体行业CAGR的11.8%。我们认为,糖果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外资品牌优势显著,传统糖果的主要消费场景还是以婚庆和传统节日为主,在工作、休闲等场景的市场发展空间将不断收窄。糖果的生产门槛低,传统糖果的无糖类产品更适合大企业作为产品线的延伸生产,不适合初创企业切入这一品类。但糖果本身市场空间可观,作为重要的甜食之一,人们本身的需求存在,找准细分人群的特定需求,健康无糖的新型糖果品类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在针对消费者的糖果类消费中,我们认为有两类细分人群的需求值得关注:一类是针对儿童的健康糖果零食;另一类是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根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显示,功能零食、儿童零食增速明细,远高于零食品类整体增速。 儿童无糖类零食在过去并没有专门的儿童零食这一概念,随着千禧一代成为父母,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细分化。2020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作为国内第一个关于“儿童零食”的团体标准,“儿童零食”这一概念被正式定义——即正餐以外,用于补充能量、平衡营养或增加水分,能够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适合于3-12岁儿童食用的食品。80/90后父母健康意识觉醒,且对价格敏感度低,注重品牌专业度以及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提出要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并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未来针对儿童的无糖健康零食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消费者在选择儿童零食时对于安全性需求高,因此对品牌较为看重。目前传统零食品牌及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互联网零食品牌相继推出了健康儿童零食品牌,这些企业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针对儿童健康零食的领先品牌,初创品牌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类和卖点,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脱发/掉发、视力减弱、肥胖/体重增长等问题是困扰90后的三大健康问题;九成以上90后已有养生意识,说明年轻一代养生需求和健康意识崛起。功能性糖果对身体某些功能有改善效果,其将糖果和不好吃或者不方便吃的保健品结合起来,满足了年轻一代对保健养生和方便便捷的需求。目前国内糖果市场上功能性糖果的主要种类包括:维生素糖果、无糖口香糖、薄荷糖、润喉糖等,这些功能性糖果的生产商很多都是糖果的知名品牌企业或者是保健品牌,如雅客V9、汤臣倍健以及金嗓子喉宝等。但在年轻一代中这些企业存在品牌老化的问题,不够“酷炫”,且这些企业暂时没有推出爆款功能性糖果,初创企业仍存在很大发展机遇。初创公司以功能性糖切入市场,在目标人群上存在两个方向,一个是针对年轻消费者,另一种是针对女性用户的滋补需求。针对年轻消费者提神醒脑、美容养颜等需求的保健性食品。如功能性食品BUFFX,瞄准18-30岁的年轻用户推出舒压助眠、润眼护眼、日常免疫等功能性软糖。针对女性需求的以滋补、无化学过滤等为卖点的功能性红糖、黑糖产品。如针对女性痛经的红糖品牌云耕物作,采用“无化学添加物理过滤+精准分段熬制”红糖生产技术,纯甘蔗熬制,不含白砂糖,甜而不腻,可以嚼着吃,方便便捷。2. 作为调味品的糖类糖的另一种C端消费品模式是作为餐桌糖调味品。从我国调味品细分来看,无论是按照出厂口径统计,还是按照零售端口径统计,糖的其占比均在前7名之外。按照出厂口径排在第7位的调味品是料酒,其占比为3.1%;按照零售端销售金额,排在第7位的是是味精,其占比为3%。据此可推测,糖在我国调味品细分品类中占比极低。从渠道占比来看,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占比不断提升。2018年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较家庭渠道量多出近30%,居民在外用餐的调味品摄入量是家庭烹饪的1.6倍。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占比由2004年的51%提升至2018年的56%;餐饮渠道消费量较家庭消费的增量由2004年的3.79%提升至2018年的26%。说明餐饮渠道在调味品的销售重要性不断提升,而糖本身的占比极低,未来在家庭渠道的消费量占比或将进一步收窄。糖作为调味剂不如酱油、醋等应用范围广,市场份额较小。因此,糖类调味品在消费者零售市场发展空间小。但随着消费者对无糖减糖的需求提升,会传导到餐饮场景,倒逼餐饮店代糖类甜味剂应用增长,针对小B端餐饮场景的代糖甜味剂存在一定发展空间。近年来,手工烘焙等甜点店及咖啡、茶饮等现制饮品的发展迅速,行业规模均在千亿级。根据奈雪的茶发布的《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在购买新式茶饮的顾客中近七成的消费者选择降低糖度;配料排名第一的为0卡糖,说明了消费者减糖意识和需求。这些现制餐饮店铺对无糖调味品的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糖调味剂企业可把小B端餐饮连锁作为主要拓展渠道,在茶饮店、咖啡店、线下烘焙等领域,有更多挖潜潜力和更大的下沉空间。最后总结下,三万资本主要看好以下三个甜味剂及糖类的创业方向:1. 针对B端食品饮料企业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味剂。糖作为食品饮料生产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消费端无糖化趋势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厂商加快甜味剂对蔗糖的替代,甜味剂的市场需求空间有待不断释放。关注新兴、小众、市场分散的甜味剂市场,如纽甜、麦芽糖醇、乳糖醇等品类。2. 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养生需求和意识崛起,作为职场主力有经济基础。目前暂未出现针对年轻一代的有绝对市场优势的保健类糖果品牌。3. 针对小B端连锁餐饮的代糖类调味品。手工烘焙等甜点及咖啡、茶饮等现制饮品的快速发展,行业规模均在千亿级,消费者对现制食品的无糖减糖需求显著。
来源:期货日报3月12日,期货日报携手中粮期货南宁营业部在我国食糖主产区广西南宁举办了“2019年广西、内蒙古暨全国糖市供需形势分析会”。会上糖业界资深专业人士针对2019年广西及我国糖市供给、进口、需求形势,以及内蒙古和新疆甜菜糖市形势做了详细分析,针对白糖期权的应用等进行了案例讲解,对印度、泰国、巴西等国际市场主要食糖生产国形势如何发展进行了探讨。陷入泥潭:涉糖企业大范围亏损3月12日,来自制糖行业的产业企业和私募机构、专业投资公司等代表参加了“2019年广西、内蒙古暨全国糖市供需形势分析会”,并且在会后针对当前榨季国内食糖销售、收储、白糖期货工具的使用、未来甘蔗市场放开、预期甘蔗生产者补贴政策出台概率、糖价涨跌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信息交流。参加会议的广西潮起投资公司董事长李海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经过长达两年多的糖价下跌的打击后,国内涉糖企业特别是蔗糖生产企业正在进行深刻反思,面对甜菜糖产业的蓬勃发展与竞争,很多糖业界人士找到了认识上的差距与不足,愿意积极学习新知识,如掌握白糖期货工具与市场平台的应用,同时针对糖市出现的新变化,他们也勇于改革,预计未来国内制糖业将逐渐脱离亏损的苦海,从而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近期,在国内股市指数持续走高的过程中,有一家糖企的股价连连涨停成为热点新闻,但这并不能掩盖当前国内大部分涉糖企业亏损的事实。据记者了解,当前国内糖市销售价格远低于生产成本,制糖企业特别是广西等地生产蔗糖的企业亏损严重,如广西一家大型蔗糖生产企业2018年的亏损数额高达10亿元。究其原因,一是制糖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很多制糖企业“吃不饱”;三是市场竞争加剧。据李海介绍,自2016年年底以来,受国际市场糖价下跌、国内甜菜糖蓬勃发展及玉米淀粉糖得到广泛应用、走私糖涌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国内糖价持续下行,截至目前已持续了两年多时间,这令国内糖市销售价格不仅跌破了蔗糖生产成本,而且跌破了甜菜糖生产成本,导致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成本与售价倒挂的现象。由于入不敷出,造成大部分制糖企业陷入亏损的泥潭不能自拔。困难重重:糖市待解难题多记者与参加会议的制糖企业代表交流时了解到,当前国内制糖企业的日子过得很苦。2016年年底,广西南宁地区制糖企业质量较好的蔗糖售价在7000元/吨,到了2018年年初只有6000元/吨左右,而到了当年年底只有5000多元/吨了。重要的是在糖价下跌的过程中,食糖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原料价格并没有出现同步下跌。由于成本与售价严重倒挂,几乎全部的蔗糖生产企业都出现了亏损。目前,虽然国内糖价仍处在2016年以来的低价区,但为了兑付农民的蔗款,制糖企业不得不亏本售糖,如果没有外来资金流入企业,估计部分制糖企业会陷入更加被动的生存环境里,一些中小型企业可能会关门倒闭。糖料蔗收购价难以下调。“我今天是与同村的3个人一起去江西景德镇打工的,在家呆着只种甘蔗过不下去。”期货日报记者3月14日从南宁返回郑州时在高铁上认识的一位桂北地区的袁姓蔗农说,他今年近50岁了,兄弟4人有3个靠外出打工生活,主要原因是种甘蔗挣不了多少钱。当前榨季广西地区甘蔗收购价在500元/吨左右,虽然比广东湛江等地的400元/吨左右高出不少,但对广西的蔗农来说仍不挣钱。第一是当地人均蔗地面积小,难以降低种植成本和形成规模种植效益;第二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少,人工成本高。“当前农村年轻的一代很少有人愿意下田。原来我年轻的时候,天刚蒙蒙亮就下田管理甘蔗与种稻,而现在的年轻人连早餐都懒得起床吃,天天抱着手机不离手,更不用说让他们下地种蔗、砍蔗了。”桂北地区的袁姓蔗农说,由于劳动力缺乏,现在到了砍蔗旺季,很多蔗农需要出高价请帮工,请一个工人一天需要200元左右。另据记者了解,即使近年来广西甘蔗收购价稳定,但甘蔗产量并没有出现大幅提高,很多制糖企业“吃不饱”,在遇到较差天气的时候,制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出现“断槽”的现象。近年来,广西地区的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50万亩左右,受可开发的土地面积有限制约,预计甘蔗总产量大幅提高的概率不大,制糖企业的规模短期内很难扩大,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改善。站在制糖企业的角度来看,除了生产成本高、糖价低造成企业生存困难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也让生存环境恶化。首先是由于近年来玉米价格较低,玉米淀粉糖在食品等领域的价格优势得到显现,并且得到了市场认可,其在食品、饮料、啤酒等市场占有的份额不断增加,大量挤占了蔗糖的传统销售市场;其次是由于生产成本较低,近3年以来,我国内蒙古与新疆地区的甜菜产业发展迅猛,甜菜糖产量大幅增加,当前已经在我国北方地区占有了较大比例的市场份额;最后是非正常进口的食糖等也挤占了一些市场。据对广西甘蔗种植较为熟悉的业内人士介绍,尽管近年来因为甘蔗收购价提升,甘蔗种植面积增加到了1150万亩以上,但仍有制糖企业面临甘蔗不足的问题,这一方面影响了国内食糖供给总量不能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让市场必须找到其他糖源来弥补,最终造成糖市竞争加剧。目前,我国年产糖数量在1000万吨左右,年需求量在1450万吨左右,较大的缺口吸引了市场各界的关注。这既是未来国产糖前景看好的理由,同时也是市场各方力量角逐的平台。记者在广西与糖界人士交流时还发现,当前榨季广西地区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的阴雨天气,造成甘蔗糖分普遍较低,让吨糖耗蔗数量增加,最终导致食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造成制糖企业亏损的主要因素之一。穷则思变:放开甘蔗市场勇敢走出第一步一年之计在于春,面对瞬间就会发生变化的期现货糖市,大家总想找到更多的介入机会,而做好市场信息交流与分析是很重要的一环。期货日报记者在会上发现,面对涉糖企业大范围亏损的严峻局面,市场各方均具有了“穷则思变”的意识,其中广西有关机构正率先迈出第一步。日前,广西有关机构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从通知内容来看,未来有关机构将认真组织做好订单农业等改革政策解读,确保政策进企入户,落实到基层。会切实抓好订单农业,分级抓好试点,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确保到今年6月底基本完成订单合同签订工作。同时,将要加强糖料蔗购销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会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问题,最终会推进糖业改革,促进产业发展、蔗农增收、社会稳定。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未来广西将围绕提高生产能力、保护蔗农权益、放开甘蔗市场、兼顾地方利益、整合加工能力、培育知名品牌、拉长产业链条、做大糖业产业,深化糖业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糖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糖业发展水平。记者从业内人士那里获悉,广西糖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广西现代糖业发展体系将不断完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把广西糖业打造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其中糖料蔗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建成1150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糖料蔗平均亩产在5吨以上、蔗糖分在14%以上,500万亩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平均亩产在6吨以上。糖料蔗生产能力在6000万吨以上,产糖能力在700万吨左右。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争创一批国家级区域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糖料蔗良种覆盖率达98%。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双高”基地综合机械化率达85%,机收率达70%。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进一步发展壮大制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年制糖能力100万吨以上的大型制糖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原料足、成本低、效益好、竞争力强的糖厂,糖厂原料蔗平均满足率在80%以上。现代糖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商贸、金融、物流、科技等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完善。业内人士表示,下个榨季广西就将放开甘蔗市场,预计这将对广西乃至我国整个食糖产业形成长远的积极影响。参会代表普遍认为,食糖生产与销售“市场化”,以及甘蔗收购和定价“政策化”的不对接、不协调格局将消失,制糖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等会得到扩展,产业企业洗牌重组必将发生,未来涉糖产业企业的规模效益、管理效益等会逐渐显现,产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会得到提高。“能够克服思想上的局限性,把发展食糖产业的眼光从广西扩展到全国范围,并将率先放开甘蔗市场,这说明广西有关机构正在紧跟市场的变化探索糖业改革之路,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变化。”李海向记者表示,广西地处边疆地区,多年来当地糖业的发展一直受到管理模式前瞻性不强、市场化不足、资金短少、土地贫脊等因素的制约,现在有关机构能够主动引导糖业发展值得肯定,并将对糖业长远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产融结合:用好用活白糖期货与期权“来参加会议的产业企业分布在食糖全产业链上,数家广西的大型制糖企业与贸易公司均有代表来参会,很多参会代表是‘老糖人’,这在以往不多见。”熟知广西糖业圈情况的参会代表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一个市场分析会来了80多位业内人士的确出乎意料,这说明广西糖业界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转变思想、紧跟市场、多学新知识等已经在业内达成了共识。自白糖期货上市以来,已经有众多产业企业参与了交易,特别是在白糖期权上市以后,随着产业企业可以使用的期货、期权工具与投资组合模式越来越丰富,食糖期现货市场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产融结合得到加强,这也是众多产业企业代表积极参加糖市分析会的主要原因。据了解,当前广西大部分制糖企业、农业合作社和甘蔗种植大户都知道利用白糖期货与期权工具和市场平台来规避市场风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前几年在深圳的金融市场,一位期权投资者曾用200万元资金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挣到上亿元,虽然这不是一个投资常例,但期权工具运用得当的确可以获得丰厚收益。中粮期货南宁营业部白糖期权高级研究员颜晓明表示,与利用期货工具相比,白糖期权还具有其他优势,如利用期货工具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风险管理时,市场行情可能会出现不利于企业变动的情况,会令投资者陷入两难境地,甚至会错过盈利的机会,可能会令保证金压力增大、套保操作失效,但如果选择使用白糖期权工具来操作,在不利于产业企业的行情出现时,则可以安心继续等待,因为期权是结果导向型与功能导向型的工具,投入的交易成本只有权利金,而且买方无需支付保证金。近年来,记者在广西持续进行甘蔗市场调研时发现,当前广西的蔗糖产量在全国食糖市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过由于生产成本较高,虽然食糖产量仍实现了持续增长,但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近两年广西食糖产业更是陷入了亏损的泥潭不能自拔。因此,未来如何保证广西糖业稳定发展很重要,其中离不开金融市场特别是白糖期货与期权市场的引导和助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仍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其中要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试点,支持重点领域特色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另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指出,要将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范围覆盖到划定的所有保护区。截至目前,在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我国已上市了玉米、豆粕、白糖、棉花、天胶期权,已上市交易的玉米、豆粕等农产品期货品种更多,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产业企业规避市场风险提供了市场平台与工具,郑商所、大商所等更是在农林产品生产环节,面对农民深入开展了“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范围覆盖到划定的所有保护区更具有深远意义,也会对白糖期货市场产生长远影响,同时也会刺激白糖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功能。“目前,国际糖市正处在熊牛转换与国内糖价正值筑底反转的关键阶段,加上糖市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产业企业在经营上面临很多风险,所以更要注重对白糖期货与期权工具的使用。”李海表示,根据他在印度实地调研的情况与对巴西、泰国等糖市了解的情况分析,当前印度已经成为国际糖价波动的源头。印度食糖产量预计减少,但依然产大于需,库存依然在积累当中。不过,巴西、泰国、欧盟己开始减产,其中巴西食糖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糖价过低将促使其用更多的甘蔗去生产乙醇。综合记者在会上所了解到的信息可以发现,食糖产业在广西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兴衰一方面关系着上千万蔗农的幸福生活,关系着涉糖企业的生存;另一方面与国内糖市供给的余缺有密切联系。当前广西糖业界积极学习新知识的态度与敢于改革的勇气让我们看到了糖业脱困的希望,市场也正在期待着白糖期货与期权发挥更大的市场功能和作用,引导并帮助我国食糖产业发展壮大。
一、引言食糖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和重要的轻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加入WTO后,受到国内生产成本“地板效应”和国外进口“天花板效应”的双重挤压,糖业面临严峻挑战,正处于整合和变革的严峻时期。为保障中国糖业安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走出去”有希望成为部分食糖企业发展的新出路,也是推动国内糖业发展的新契机。2015年,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发布《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将主产区蔗糖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和云南作为蔗糖主产区,均在糖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将糖业“走出去”作为推动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广西鼓励制糖企业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加强糖业国际合作,重点在食糖精深加工、技术合作与市场开发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引导制糖企业将布局过多、原料供应不足,影响发展区域的部分工厂或产能向国外转移。云南鼓励企业加强甘蔗原料境外布局,切实发挥沿边技术、资金、农资等优势,鼓励推广境外甘蔗发展“3+2”模式(即3个国家+2种合作模式),继续推进中国与缅甸、老挝的甘蔗原料合作项目,积极探索与越南的甘蔗原料合作,大力拓展境外替代种植和跨境农业合作空间。从实践角度来看,糖业“走出去”已成为中国蔗糖主产区糖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但目前学界(司伟,2007;徐雪,2015;刘晓雪,2016)对中国糖业发展的研究更多侧重于食糖生产成本、发展形势、政策体系、贸易动态等方面的长期跟踪,定期对食糖供需、价格走势、前景趋势、产业安全等进行分析研判。关于糖业“走出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学者(刘晓雪,2013a,b,c)对世界糖业研究多局限在巴西、澳大利亚、泰国等重点国家的糖业政策和比较研究,很少关注中国糖业国际化战略。而从农业产业“走出去”研究来看,已有学者对粮食、热带作物等产业“走出去”进行分析。例如,赵峰等(2018)基于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4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检验,提出粮食生产“走出去”的五种模式和建议;金轲(2018)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肥料产业走出去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卢琨等(2016)通过对天然橡胶、热带水果和咖啡贸易的分析,提出热带作物产业“走出去”的建议和对策。但总体而言,目前对糖业“走出去”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基于对世界各大洲、重点区域、重点国别食糖供需情况的系统分析,结合中国糖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中国糖业“走出去”的主要模式与建议。二、世界食糖供需区域集中度提高2.1 产需基本平衡并呈增长态势21世纪以来,世界食糖产量周期性波动增长,消费量持续增长,基本达到产需平衡。2016/2017榨季总产量1.71亿t,比2001/2002榨季(1.34亿t)增长27.6%,其中,甘蔗糖产量占到80%左右。2016/2017榨季食糖总消费量1.74亿t,比2001/2002榨季(1.35亿t)增长28.9%,年人均食糖消费量相对稳定,维持在23公斤左右。2.2 产需重点区域较为集中世界食糖生产和消费以美洲、亚洲和欧洲为主,2016/2017榨季,食糖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40.7%、35.5%和14.8%,消费量分别占总消费的23.3%、48.6%和16%。从次区域来看,南美洲、南亚、欧盟、东南亚、北美洲、东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食糖生产的前七大区域;南亚、东亚、南美洲、欧盟、北美洲、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食糖消费的前七大区域。近十年,亚洲食糖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尽管年人均消费量(19kg)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消费总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南亚和东亚是主要消费区域,分别占41.5%和25.9%。美洲人均食糖消费水平(40.7kg)较高,消费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南美洲食糖消费量和盈余量都较多,消费量占美洲47.9%;北美洲食糖消费量占42.8%,但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由于欧盟在2017年以前长期实行食糖生产配额制度,产需基本较为平衡。2.3 价格波动较大,出口地集中食糖的商品率较高,但是自由贸易量较小,世界各国都对本国糖业采取保护措施,世界食糖市场相对扭曲。近年来,食糖价格波动剧烈,高位价格在近每吨700美元,低点价格降至每吨300美元左右。当前,食糖出口地比较集中,南美洲、东南亚、大洋洲、中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五大区域食糖出口量占世界食糖出口总量的83.8%,巴西、泰国、印度、危地马拉四国食糖出口量占世界食糖出口量的73.1%。其中,巴西一国就占到世界食糖出口量的48.7%。食糖进口来源地相对分散,东亚、东南亚、中东、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五大区域食糖进口量占世界食糖进口量的69%,中国、印度尼西亚、欧盟、美国、印度、孟加拉国、阿尔及利亚、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韩国等十国(地区)食糖进口量占世界食糖进口量的51.3%。三、中国糖业“走出去”迫在眉睫3.1 中国食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增长态势长期持续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2016/2017榨季中国食糖消费量为1750万t,食糖产量953万t,供需缺口近800万t。受人口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食糖消费稳步增长趋势将长期持续。根据OECD-FAO预测,到2024/2025榨季,中国食糖消费量将增长近20%至1864万t,食糖产量将增长近30%至1329万t,供需缺口压力长期存在,对食糖进口存在刚性需求。3.2 中国糖业国际竞争力低,发展瓶颈短期难破近年来,中国食糖生产成本不断高企,2016/2017榨季中国食糖价格是国际糖价的1.72倍,进口食糖价格优势明显。而中国糖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短期难以解决,如原料蔗种植条件相对较差,主产区土壤贫瘠,极端气候频发;种植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原料品种单一,病虫害频发,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收割成本走高;制糖工艺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企业工艺升级改造意识欠缺,总体实力不强;糖业支持保护力度不足,产业损害贸易救济水平有限,政府对糖业市场(价格、利益分配)调控能力有待提高等(徐雪,2015)。3.3 中国食糖进口市场集中度高,贸易风险不容忽视根据USDA统计,2016/2017榨季中国食糖进口量为520万t,比十年前增长4.36倍。其中,巴西是最主要的食糖进口来源国,占中国食糖进口量的60%以上,巴西食糖生产政策、种植情况的变动将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贸易风险不容忽视。除巴西外,古巴(占比14.9%)、泰国(占比8.7%)、澳大利亚(占比7.7%)、韩国(占比5.7%)等国也是中国食糖进口主要来源国,但所占比重不高。综上所述,中国糖业发展已到了“国内保供给、国际重竞争”的关键时期。糖业“走出去”谋求发展已成为主产区糖业振兴、中国糖业竞争力及话语权提升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国内糖企战略重组、提升竞争力的新途径,也是扩大中国海外食糖产能储备、利用中国控股的外糖企业逐步控制其他区域食糖市场、提升中国糖业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四、中国糖业“走出去”的积极尝试根据《中国对外农业投资合作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生产甘蔗187.6万t,在东道国销售量1201.1万t,销售收入0.06亿美元,出口食糖18万t,出口额873.1万美元。从区域布局来看,中国糖业“走出去”以东南亚国家为主,并逐步向澳大利亚、南美洲等主要食糖出口国和地区延伸。早期糖业企业“走出去”主要是在缅甸、老挝开展罂粟替代种植,并逐步建立糖厂,为后期深化糖业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企业境外糖业投资已遍及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多哥、贝宁等非洲国家。从投资模式来看,主要可分为:4.1 跨国并购布局世界糖业资源大型农业企业立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糖商发展目标,采用跨国并购形式,在世界糖产区积极布局糖业资源,控制食糖贸易流向,提升国际食糖市场话语权。以中粮集团、光明食品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基于公司全产业链建设需求,近几年加快在澳大利亚、巴西、泰国等国际产糖区布局世界糖业资源,同时加强国内糖业资源整合,对国内外糖业资源的掌控能力逐步提升。4.2 建立境外罂粟替代种植糖料基地为响应国际禁毒组织提出的在毒源地实施罂粟替代发展的要求,以云南临沧南华糖业有限公司、云南力量生物制品集团为代表的云南制糖企业积极赴泰国、缅甸、老挝开展罂粟替代种植,依托境外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热区资源,不断扩大糖料种植面积,建立制糖厂,并逐步延伸境外糖业投资链条。4.3 以贸易或援外促投资,建立境外食糖产业链以湛江市华大贸易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走出去”企业以食糖贸易起步发展,逐步向上游制糖业拓展,“走出去”发展现代制糖农业产业园。以四川非亚实业有限公司、湖北联丰海外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走出去”企业,初期承担中国对非援助项目,在熟悉援助国国情及生产条件之后,从事甘蔗原料种植、加工与销售,产品除满足当地食糖需求外,直接出口到欧洲,出口免税且常年需求旺盛。4.4 依托境外糖厂承建拓展海外糖业市场以广西建工集团为代表的工程建设类企业依托其在世界制糖企业设备安装标准制定及设备配套等领域的先进经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为泰国、埃塞俄比亚、几内亚等国家承包建设现代化糖厂,赢得了良好口碑。4.5 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中国糖业企业“走出去”较晚,“走出去”企业数量及规模水平有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境外投资处于初级阶段,以甘蔗种植为主。除中粮、光明等大型企业外,“走出去”糖业企业主要在境外从事甘蔗种植、初加工或建设糖厂等投资活动,产业链建设不完整;同时,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国家的道路、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企业投资成本较高。二是东道国社会环境不稳定给投资造成潜在风险。非洲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定等不利因素给企业境外投资带来困扰。例如,2014年受西非埃博拉病毒及当地社会动荡的影响,四川非亚实业有限公司在木伦达瓦及马格巴斯糖联企业已停产,导致糖厂无法正常运营,投资风险加大。三是境外糖业投资面临“两难”问题,即产品回运难和农资出境难。中国食糖进口配额总量为194.5万t,远低于中国食糖进口需求,2017年5月起,中国对进口食糖采取关税保护措施,进一步提高食糖进口关税,企业境外生产食糖回运成本高企,面临产品回运难问题。另一方面,东南亚等国家农资条件落后,对中国化肥依赖度高,但是目前中国化肥出口需缴纳出口关税,增加了企业境外生产成本,不利于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五、中国糖业“走出去”的模式探讨立足国内糖业发展诉求,推动食糖产业振兴、糖农生活富裕,统筹推进食糖“走出去”产业布局与市场布局。一方面,深化与东盟等周边国家以及非洲地区的糖业合作,探索建立东南亚及非洲甘蔗原料供给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推动国内外糖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糖业竞争。5.1 资源开发合作模式:提升食糖保障能力推动广西、云南等省区深化与东南亚、非洲地区的糖业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合作,深化食糖精深加工领域合作,满足国内需要并面向其他国家市场出口。一是成立制糖业技术联盟。与泰国制糖企业进行技术联盟,联合研发糖料新品种,并在国内进行试验推广,提升国内原料蔗单产水平,促进蔗农增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其先进的制糖工艺、技术和设备,尤其是制糖循环综合利用,在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对标国际先进企业。二是成立蔗料供应联盟。与越南、老挝、缅甸等接壤国家签订蔗料供应联盟,利用毗邻的区位优势以及这些国家良好的资源优势和成本相对较低的劳动力优势在当地大规模种植甘蔗原料。利用中国与接壤国家边境地区允许境外运输型机动车辆跨国内一定范围内活动等出入境较为宽松的政策空间,通过陆路将蔗料回运至广西等边境省区进行深加工,确保国内稳定的糖料供应。三是建立境内外蔗糖产业园区。推动广西、云南等省区企业在境外建设蔗糖产业园区,输出资金和技术,在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等甘蔗产区开展原料生产和初加工合作,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政策优势,从东盟国家进口原糖或半成品到国内进行精加工,或在境外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国内需要转为内销或者向第三方市场出口。在广西建设具有中国-东盟特色的涉糖商品专业市场和国际物流服务中心,完善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基础物流设施,吸引东盟国家投资合作。四是资本输出合作实现本土化生产。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自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国家,赞比亚、埃塞尔比亚、几内亚等非洲国家投资建厂,与当地企业合资合作,低成本进入产业链关键环节,并以此扩大东道国市场份额,绕开国际贸易壁垒,直接出口到发达国家,降低关税成本。5.2 战略投资合作模式:提升产业控制能力推动国内糖业企业与美洲、大洋洲等糖业较为发达国家的战略合作,吸收先进生产加工技术,开展投资并购,培育中国本土国际大糖商,在食糖主产国逐步加强调控能力和国际话语权,为满足国内食糖市场长期稳定供给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加强糖料作物种植与生产加工技术交流。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制糖业成本居高不下,与美洲、大洋洲制糖大国的低成本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在食糖价格构成上,糖料作物成本占总成本的60-70%,提高中国制糖业国际竞争力需要从原料入手。加强与巴西、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制糖大国在甘蔗、甜菜的育苗、田间管理和收割等种植技术,以及食糖精炼、制糖机械设备等加工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升中国在食糖生产加工领域的技术水平。二是支持国内大型糖企开展投资并购。整合国内糖企,支持面向巴西、澳大利亚,以及法国、德国等欧盟主产糖国开展投资并购,合资新建高端精炼糖厂或入股升级现有糖厂生产线,重点投资加工和物流体系,提升糖业投资合作的层次,产品销往东道国或第三方市场,通过中国控股的外糖重新恢复在中亚等地区食糖市场(中国疆糖在1993年之前曾经在此地占据很大市场)。通过投资并购培育国际大糖商,扩大海外食糖产能储备,提升中国糖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六、政策建议6.1 明确重点区域布局,加强组织机制保障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农业“走出去”战略布局,编制糖业国际合作规划,进一步明确重点区域和国别糖业国际合作的目标、定位、方式和布局,分析重点国别的食糖生产、流通、贸易、外商投资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世界性糖业分工合作。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高效运用国家储备手段,面对相对扭曲的国际食糖市场,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国内糖业扶持的同时,鼓励糖业企业“走出去”,完善糖料甘蔗境外替代种植农资出境管理规定,支持大企业搭建境外投资平台,带动国内企业抱团出海。将糖业合作纳入澜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等政府间多双边合作机制,降低糖业“走出去”风险。设立食糖咨询委员会,为协调糖业合作提供综合服务,负责发展国内甘蔗、甜菜现代化种植的同时,加强对境外蔗区的统一规划,统一种植技术,对蔗农进行培训,为境外蔗农提供良种、地膜、化肥、农药,并进行技术指导。在广西、云南、新疆等食糖主产省区建立食糖“走出去”专门协调机构,统一协调解决糖业企业对外投资遇到的问题。6.2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公共服务保障通过奖励、无偿补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注入、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糖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探索设立与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蔗糖产业合作基金,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示范项目、农业科技引进和人才交流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糖业企业积极申请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专项基金,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多边糖业交流与合作。对于国内紧缺糖产品的回运、国内糖业生产资料出境等特殊环节给予适度补贴或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完善食糖产能合作项目贷款贴息政策。对涉糖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准予享受投资退税、国内农业优惠政策、地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费用减免,加强与食糖“走出去”重点合作国家在税收、贸易、投资领域的政策协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糖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发挥积极作用,为糖业企业“走出去”提供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法律、会计、税务、投资、咨询、风险评估和认证等专业服务。6.3 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引进先进的甘蔗生产加工技术和设备,以及现代蔗糖产业管理经验,降低国内甘蔗生产成本,防范生产风险,提高“走出去”糖业企业实力。建立世界食糖主产区域和国家的信息交流服务平台,掌握国际糖业发展和市场动态信息,以及重点国别糖业发展及投资贸易政策,为中国糖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来源:农业农村部 作者:姜晔/茹蕾
12018年食糖市场行情回顾图1:2018年ICE原糖期货指数日线走势图资料来源:文华财经国际原糖,在2017年年末和2018年年初两度上探15.50美分/磅未能突破后,形成双顶结构,开启下跌行情。巴西结束2017/18榨季生产致使市场将有3个月供应相对偏紧的预期,仅给原糖带来小幅反弹,14美分/磅阻力两次上探不破。泰国和印度食糖产量远超预期,全球食糖供应过剩量大幅上调,糖价两个月内连续下破食糖主产国制糖成本线,盘中最低至11.20美分一线。进入5月,巴西部分甘蔗产地干旱引发市场对下榨季巴西食糖产量大幅减产的忧虑,投机空头主动离场推升期价上行;另外叠加因燃料油费用上涨引发的巴西卡车工人罢工,导致巴西食糖外运量减少,国际食糖市场阶段性供应减少,原糖指数从11.19低位大幅反弹至13.28。6月初,巴西卡车工人罢工结束,虽然短期食糖外运量减少,但巴西甘蔗总产量并未减少,仅是时间上的推移,市场关注点重回到供应大量过剩格局上来,原糖回落至12美分附近。6月下旬,印度季风季开始3周以来出现梅雨减少迹象,降雨量较去年同期减少9%,再度引发国际糖市的天气忧虑情绪,原糖期价上探12.5美分压力位;然而月末印度降雨恢复正常,原糖再度掉头下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盘中一度跌破10美分主要支撑位,10月合约在8月22日跌至9.91美分/磅的10年来历史低点。价格超跌引发盘面强势反弹,加上主产国减产忧虑加重,炒作情绪渐起,价格进入宽幅震荡。9月底,原糖再度跌至10美分/磅附近,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巴西总统选举的宏观面利好支撑下,巴西货币雷亚尔大幅上涨,推动国际糖价自底部快速反弹;与此同时,国际食糖主产国因干旱天气导致产量预期调减,资金情绪配合下国际糖价接连突破12-13-14美分/磅压力位,攀升至14.26美分高位。10月底,宏观面利好出尽,主产国减产炒作情绪逐渐消退,原糖上涨动能衰竭,全球糖市仍然处于供应过剩的局面,价格接连下跌至12美分/磅附近,目前在12.5美分/磅上下盘整。图2:2018年郑州白糖指数日线走势图资料来源:文华财经2018年,国内糖市呈现震荡下行态势,盘中从去年年末的最高点6453,下跌至4600下方。从2017/18榨季新糖上市之初的11月底、12月初,到春节前的1月20日左右,国内糖价受阶段性供应压力偏大、糖企资金偏紧以及四季度传统消费淡季影响,呈现流畅下跌态势,白糖指数从榨季初6453下行超过700点至5730一线。随后,市场预期即将进入传统的春节前备货旺季,然而增产格局下旺季不旺形势凸显,糖价缺乏反弹动力,进入为期一个月的盘整期。进入3月,前期市场猜测的配额外进口许可将增加50万吨至150万吨得到证实,相关部门于3月17日发放第一批75万吨许可量,另外加上边境走私糖猖獗,国内糖价受到双重打压,郑糖指数下探近400点至5370一线。5月中旬,内外糖市场频传利好消息。巴西干旱忧虑叠加卡车工人罢工,助推国际原糖期价上涨,缩窄进口糖利润空间;缅甸在木姐边境发生武装冲突,阻碍走私糖从瑞丽口岸进入我国境内,令国产糖有了短暂的喘息机会,糖价开启了为期近3周的反弹行情,白糖指数最高反弹至5566位置。然而,利好消息逐渐消散后,利空传闻又起,郑糖从反弹高点回落400余点至近三年来最低位。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发改委在6月初赴广西调研糖料生产相关情况,市场猜测是为甘蔗收购改直补做准备,空头主动发力,增仓打压糖价下行,7月17日盘中最低跌至4752低位,此后围绕5000一线震荡整理至2017/18榨季结束。9月底、10月初国内进入了2018/19榨季,新榨季初期,受到外糖大涨提振,国内现货跟随上行,加上内蒙古甜菜菜丝含糖分较往年低2个百分点引发产量不及预期忧虑,主力两次试探5200-5260阻力区间,随后因甜菜糖套保压力价格未能向上突破,10月22日起一路下行,叠加直补和放储传闻,价格跌至前低4800-4850区间。然而,直补和放储传闻并未进一步打开下跌空间,前低支撑强劲。进入12月,主产区因降雨造成生产延误,资金炒作情绪推动郑糖反弹至5000-5050区间。目前国内食糖市场仍处增产周期、熊市周期中,随着主产区新糖集中上市,下一年进口配额陆续发放,加上走私糖的担忧,以及直补和放储预期,国内糖市供需过剩压力将继续发酵,新一年的糖价料继续探底。2全球食糖市场供需结构国际糖业组织(ISO)发布的三季度报中,对2018/19榨季全球食糖供应过剩量预估为217万吨,较二季度报中预估的675万吨下调了458万吨,低于2017/18榨季的728万吨;同时ISO预测2019/20榨季全球食糖供需格局或由过剩转为缺口200万吨。商品分析机构Green Pool在四季度上调了2018/19榨季全球糖市供应过剩预估至360万吨,之前预估为322万吨,调整原因主要是巴西和泰国方面的消费增长预估值低于预期;该机构还下修了欧盟2018/19榨季糖产量预估60万吨,至1710万吨,因欧盟主产国夏季高温干旱天气导致甜菜减产。虽然各分析机构下修了产量预估,但全球消费量同样小幅向下调整。美国农业部(USDA)预估,2018/19榨季全球食糖产量将下滑约900万吨,至1.859亿吨;同时全球食糖消费量较5月预估的1.776亿吨略微下修,至1.768亿吨,高于17/18榨季的1.74亿吨。其中,巴西糖产量料下滑830万吨,至3010万吨;印度产量料增加180万吨至3590万吨纪录高位,这是逾15年来首次印度糖产量超过巴西。印度产量增加将推动全球库存攀升,料增至5300万吨纪录高位。图3:全球食糖供需平衡从国际糖市整体供需来看,2018/19榨季在巴西、印度、欧盟等主要生产国糖产量大幅下调的情况下,全球食糖供应过剩量随之大幅调减,然而过剩调减只是低于预期,并没有改变供应过剩的大格局,全球糖市仍然处于累库存局面。近期国际油价暴跌,生物乙醇利润缩窄,2019/20榨季供需平衡表也在巴西计划减少乙醇生产而增加食糖生产的预期中变得有些失效。国际糖市能否完全摆脱底部,还要看宏观面和基本面的配合。1.印度糖产量变化是国际糖价变动源头1)印度糖产量预估调减 仍处纪录高位今年我们把印度放到巴西前面来说,一方面是因为2018/19榨季印度预计将超越巴西成为世界第一大食糖生产国,另一方面是印度的甘蔗种植特点、国内政策等原因导致印度糖产量大幅增减,国际糖价也受其影响出现大幅波动。据印度糖厂协会(ISMA)数据,印度2017/18榨季食糖产量3225万吨,增产幅度远超预期,刷新历史记录,将全球食糖库存推升至5300万吨高位,国际糖价也在印度以及其他主产国联袂增产的情况下,从24美分/磅跌至10美分/磅下方。印度糖厂协会(ISMA)最新数据显示2018/19榨季印度糖产量预估值为3000-3150万吨将超过巴西成为全球第一大产糖国,但较上榨季低75-125万吨,较榨季初预估的3500-3550万吨低500-550万吨;2019/20榨季糖产量预估降至2800-2900万吨。在本榨季生产开始前,市场预计印度糖产量将再创新高,为何后期预估值出现大幅调减?主要原因在于印度今年6-9月份的季风季降雨较往年偏少近5成,其中第二大产糖区马哈拉施特拉邦降雨较往年减少23%,第三大产糖区卡纳塔克邦降雨减少29%。干旱天气导致甘蔗种植后没有雨水灌溉,生长缓慢,甚至部分地区甘蔗无法种植,甘蔗总产量减少。10月份,干旱带来的蛴螬虫害令印度甘蔗产量预估进一步下滑至3.625亿吨,降幅在3.8%。虽然2018/19榨季和2019/20榨季印度食糖产量预估调减,但是仍处于历史高位,库存压力巨大。2017/18榨季印度食糖结转库存1070万吨,本榨季产量预估3000-3150万吨,国内食糖消费量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仍然维持在2600万吨左右,因此2018/19榨季末结余大约在400-500万吨左右,两个榨季加起来总共1500万吨左右的量等待出口。近两年除非气候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甘蔗大面积减产,印度糖产量若要发生极大变化,糖库存大量消化,可能性不大。图4:印度食糖产需情况2) 糖厂资金压力大 糖出口困难重重印度甘蔗定价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级定价,中央政府先制定一个保底价,折合人民币约为280元/吨,地方政府在这个保底价基础上再定一个价格,据了解是加价30元/吨以上不等,因此印度甘蔗收购价大约在18-20美分/磅,是全世界第二个高,仅次于我国。高蔗价叠加过剩产量,糖厂制糖成本高,亏损严重,资金压力巨大,严重拖欠农民蔗款,急需政府补贴进行出口来消化库存。然而,在印度政府给予150美元/吨出口补贴的情况下,印度糖厂出口仍然困难重重。政府制定2900元/吨的国内销售保底价,再减去150美金的出口补贴,糖厂出口成本大约为2000-2100元/吨。按照12.8美分/磅的原糖价格计算,大概也是2000元/吨左右,因此糖厂出口意愿不强,等待国际原糖涨至13.5美分/磅再出口。3) 种植条件抵御天气变化能力差 印度糖产量波动幅度大印度产量变化是国际糖波动的源头,这跟印度种植条件有很大关系。北方邦作为印度第一大产糖区,糖产量占其全国总量的37%,马哈施特拉邦为第二大产糖邦,占35%。根据本月中旬我国赴印度调研团了解的情况,两个产区的地理位置、种植条件和种植时间完全不一样,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印度产量为何会大幅波动。表1:印度各产糖邦食糖产量对比北方邦甘蔗是一年宿根性,新植蔗和宿根蔗是1:1的比例,新植蔗产量较宿根蔗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干旱,对产量影响非常大,但是北方邦有河流灌溉,影响相对有限。另外,北方邦目前没有可扩种的土地,虽然甘蔗收购价定价最高,但是土地已经用完,不能再扩种。而且,北方邦土地主要是冲击平原,沙土多;光热条件也差,温度低,有雾霾,甘蔗生长时间短,10-12个月的生长期,产量低。南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18个月的宿根蔗最多,基本上是两年生长期,没有三年的宿根蔗,90%的土地都没有灌溉设施,只能靠天吃饭。马邦州平原多,并且是黑土地,土壤肥沃,加上光热条件好,无雾霾,甘蔗生长期12-15-18个月不等,因此相较于北方邦单产高、甘蔗含糖分高、出糖率高。印度地理环境优于我国,但其南北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造成印度糖平均产糖率仅有12%(与广西基本持平)。北部地区新植蔗与宿根蔗1:1,而南部地区18个月生长期甘蔗占比重最大,天气好坏就成为产量增减的主导,降雨充沛或出现干旱,会造成大幅的增产或减产,弹性非常大。2016/17榨季,印度食糖减产非常严重,幅度在60%,国际糖价大幅上涨,从10美分/磅涨到24美分/磅。2017/18榨季,印度食糖产量增加1200万吨,至3225万吨,国际糖价从24美分/磅跌回10美分/磅。其他国家均没有印度这么大的产量波动幅度。2017年是近几年天气最好的一年,印度甘蔗含糖分上升1.5-2个百分点,品种改良,单产高加上增产面积多,因此增产幅度大。印度方面的增产,造成了巴西食糖的减产,国际糖下跌后,巴西甘蔗制糖利润不如制乙醇利润高,因此巴西糖厂在2018/19榨季把将近70%的甘蔗用于生产乙醇,造成食糖产量大幅减少。2018年,马邦州甘蔗6月份开始种植,而6月开始的季风季降雨偏少,甘蔗减产严重。干旱以及干旱的带来虫灾,导致甘蔗暂无增产动能。并且,糖厂巨额亏损,也无法大幅增产。因此,关注国际糖产量和价格变化,印度天气是重点关注的因素。2.巴西糖厂调整糖醇比 食糖产量大幅下降1.)巴西食糖产量料减少800多万吨熊市周期下全球糖价低迷,巴西糖厂甘蔗制糖利润大幅缩减,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生物燃料需求,导致巴西糖企将产能向乙醇方面倾斜,使得2018/19榨季巴西糖产量锐减830万吨,触及12年新低。根据UNICA最新数据,11月下半月巴西中南部地区甘蔗压榨总量为1458万吨,同比下降4.54%。2018/19榨季截至12月1日累计甘蔗压榨量5.4432亿吨,比上榨季同期的5.7017亿吨下降4.53%。本榨季截至12月1日中南部地区累计产糖2576万吨,同比下降26.82%;乙醇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8.57%,达到290.9亿升。11月下半月中南部糖厂68.50%的甘蔗用于生产乙醇(2017年同期为63.42%),甘蔗制糖比例为31.5%。图5:巴西中南部地区各榨季甘蔗入榨量及生产情况图6:巴西中南部地区各榨季甘蔗含糖量并且,下榨季印度糖厂预计将进一步侧重乙醇生产,或可帮助全球糖市摆脱压抑糖价已久的过剩问题,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糖厂抵御了来自国际糖价9月暴跌至2008年来最低的冲击。COFCO公司称, 2019年巴西能源价格将成为全球糖价的主导因素,预计2019/20榨季巴西用于生产糖的甘蔗比例最小为33.5%,最大为48.6%。图7:巴西中南部地区各榨季甘蔗制糖比例此外,巴西中南部2018/19榨季以来的持续干旱天气和甘蔗老龄化现象导致甘蔗单产下滑,糖产量预估下调。福四通(INTL FCSTONE)11月预估2018/19榨季巴西中南部地区甘蔗产量为5.875亿吨,2017/18年度产量为5.838亿吨。巴西咨询公司Canaplan近期将巴西中南部地区2018/19榨季糖产量预估从2990万吨调减至2640万吨。目前巴西中南部地区2018/19榨季生产已接近尾声,甘蔗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糖厂已在10月底开始收榨,这较上榨季提前了近一个月时间,对国际糖市过剩压力有一定缓解作用。图8:巴西食糖产量供需情况2)巴西食糖出口受阻 同比减少近30%巴西食糖出口和消费在全球食糖价格低迷下缺乏竞争力,巴西贸易部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1月巴西共出口糖191.74万吨,同比减少约13%,为近4年最低水平。其中原糖出口量同比减少6.1%,至172.2万吨;精制糖出口量同比减少约47%,至19.54万吨。2018/19榨季4-11月巴西累计出口糖1505.2万吨,同比减少28.85%。2018/19榨季巴西糖总出口量预估在1960万吨,较201/18榨季的2820万吨大幅下降860万吨;其中原糖出口量预估为1568万吨,精制糖出口量预估为392万吨,或为近13年来最低出口水平。图9:巴西食糖月度出口量3)巴西货币雷亚尔波动影响国际糖价国际糖价变动除了基于基本面的供需结构变化外,宏观面的汇率波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巴西食糖出口以美元计价,其国内食糖销售以雷亚尔计价,因此巴西货币雷亚尔贬值将导致巴西制糖成本下降,而出口利润增加。由此,巴西生产商会加快生产,加大出口量,增加国际糖市货源流通,从而打压国际糖价下行;同时,巴西生产商会加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套保力度,也令国际糖价承压。相反地,雷亚尔兑美元汇率上升,则有利于国际糖价上涨。今年上半年,美联储不断释放加息政策,加上巴西国内政治不稳定,导致雷亚尔兑美元汇率持续走软,拖累国际糖价下行。下半年以来,美联储加息支撑美元上涨的利好逐渐消退,巴西总统候选人也基本确定,提振雷亚尔升值。雷亚尔兑美元汇率在9月13日触及的4.2062的历史新低后开始反弹,10月5日收于3.8364。在巴西国内正处于失业率上升、货币贬值、利率上涨、企业财政税收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当时还是候选人的极右翼派贾尔· 博索纳洛被认为是推动巴西税务改革的最佳人选。政治不确定性减弱,提振雷亚尔反弹,带动原糖期价自9.91美分/磅的近10年低位大幅反弹。另外,10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ATA)更名为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USMCA),有望促进农业、乳业和汽车业发展,提振汽油需求,为油价上涨提供动力,WTI原油在国庆节期间最高涨至76.9美元/桶的近4年高位。原油价格上涨促进巴西生物乙醇发展,糖厂在价格优势下继续调整糖醇比,将更多甘蔗用于生产乙醇而非食糖,巴西2018/19榨季食糖产量进一步下滑继续提振国际糖价走高。随后,国际食糖主产国接连下调产量预估,将国际糖价推升至14.26美分/磅高位。10月底,巴西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宏观面利好出尽,雷亚尔兑美元汇率再度走弱,国际糖价难破14.26美分高点而掉头下行,后期随着国际食糖产量预估逐渐明朗,价格缺乏新的驱动因素,目前在12.5美分/磅上下波动。图10:美元兑雷亚尔汇率走势3.泰国糖产量略有下降 出口爆发式增长泰国2017/18榨季为连续第二年增产,共有54家糖厂生产,累计压榨甘蔗1.349亿吨,产糖量达1468万吨,同比大幅增加46%,远远超出榨季初市场预估值。2018/19榨季,泰国有3家新糖厂投产,开榨糖厂总数预计达到57家,但泰国食糖产量预估较2017/18榨季有所下降。泰国糖业公司(Sugar Millers Corporation)表示,2018/19榨季糖产量将降至1350万吨,主要因甘蔗价格较低,而木薯价格恢复,政府鼓励蔗农转向种植木薯等其它作物,蔗农在2019/20年种植的甘蔗也将大幅减少。泰国国内消费量并无太大变化,约为260万吨,供应过剩量达到1090万吨,上榨季和本榨季过剩的食糖都需要通过出口消耗。相较于巴西而言,泰国糖运往亚洲国家周期较短,运费成本可缩减50%以上,出口竞争力较强,去库存进展顺利,也成为压制国际糖市的关键因素之一。图11:泰国食糖供需情况图12:2018年泰国食糖月度出口量4.欧盟高温干旱 食糖产量下滑2017/18榨季,欧盟废除了糖类配额制度,取消欧盟糖类最低价格,结束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糖类“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新政发布后,欧盟甜菜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食糖总产量达到2010万吨,同比2016/17榨季增产20%,为2017/18榨季全球食糖大量过剩提供进一步助力。2018/19榨季,欧盟中部和北部地区受到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甜菜生长情况不佳,特别是主产国法国和德国因天气炎热、干燥甜菜产量大幅下降。欧盟委员会作物监测部门(MARS)在11月报告中表示,春季以来因降雨不足影响了甜菜收割。10月1日至11月18日期间,在欧洲东南部、德国、法国东部、比荷卢三国、乌克兰和俄罗斯中部地区降雨量严重不足,累计降雨量低于长期平均值的50%,导致这些地区气候水负平衡。MARS将欧盟甜菜平均单产预期下调至每公顷72.7吨,较5年平均水平74.9吨下降2.8%。各分析机构也不断下修欧盟食糖产量预估,Green Pool上月将欧盟2018/19榨季糖产量预估下调至1710万吨,较2017/18榨季减产500万吨,此前预估为1770万吨。图13:欧盟27国食糖供需情况3国内食糖市场供需格局表2:国内食糖市场供需平衡表2016/17榨季开启新一轮增产周期,食糖产量为928万吨左右,2017/18榨季食糖产量1031万吨左右。目前三年增产周期仍在持续,2018/19榨季是本轮增产周期的第三年,中国糖业协会对2018/19榨季食糖产量预估在1068万吨,市场预计为1100万吨左右,同比2017/18榨季增产37-70万吨左右;我国食糖消费水平相对稳定,按照中糖协预估的1520万吨计算,国内食糖至少有420万吨的产消缺口。从图14来看,虽然缺口呈现下降趋势,但缺口量相较于2007/08至2013/14的任何一个榨季都要大100万吨以上。图14:中国食糖产消缺口我国产不足需的状态以及糖料收购价居高不下,导致国内糖价明显高于国际糖价,而进口途径和许可量受到限制后,进口总量变动不大,其余缺口需要通过储备糖来满足。但是,增产周期下国内糖价不断下行,储备糖并不具备出库条件,高额的进口利润下,走私糖大量流入我国市场。在消费量相对稳定,国产糖增产幅度不大的情况下,进口和走私成为决定市场价格的关键因素。整体来看,国内糖市围绕国家政策展开,主要是甘蔗收购价政策、维稳扶贫政策、产业调控政策、储备糖收放储政策、进口配额和关税政策以及走私管控政策。从库存消费比来看,2010/11榨季末,我国食糖库存消费比见底,约为20%,随后3个榨季持续快速攀升,直至2013/14榨季末升至96%左右,随后几个榨季缓慢下降。这个现象表明从2014年以来我国食糖库存一直处于高位状态,在此基础上叠加每年3月底4月初的当期榨季新增工业库存高峰,制糖集团销售压力较大。从目前来看,2018/19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难以出现明显改善,中糖协给出1520万吨的总消费量数据,与近几个榨季基本相当,要降低榨季末的库存消费比仍然需要控制供应端。预计在全球食糖供应仍然过剩,加上印度和澳大利亚有意以低关税增加对我国食糖出口的情况下,2018/19榨季末全国食糖库存消费比明显下降的可能性较小。图15:中国食糖库存消费比1.糖料收购价维持高位 新糖上市供应压力加大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18榨季全国食糖产量1031.04万吨,其中甘蔗糖916.07万吨,甜菜糖114.97万吨。2018/19榨季全国食糖产量预估值为1068万吨,其中甘蔗糖925万吨,甜菜糖143万吨。表3:中国糖料种植和食糖产量预估广西是我国最大的食糖生产区,食糖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因此广西的糖料收购价和食糖售价成为国内市场价格参考的标杆。今年10月份,广西物价局对2018/19榨季广西糖料蔗收购价格第一次征求意见中维持500元/吨不变,但糖企普遍反映收购价定价太高,资金压力较大,希望能够降到440-450元/吨以下。最终,2018/19榨季广西甘蔗收购价格定在490元/吨,较2017/18榨季下调10元/吨,调减幅度不大。国内食糖产区多是国家级贫困地区,糖料收购价格下调不利于稳定农民情绪,因此难度较大。本榨季蔗价政策还显示,各制糖企业要按照规定的首付价与糖料蔗生产者结算首付蔗价款,原料蔗入厂后一个月内兑付完毕。我们市场方面了解到,上榨季后期,广西自治区政府对蔗款兑付要求有所放松,部分集团拖延到8-9月份才付完农民蔗款;今年政府再次从严要求,糖厂开榨后一周内须支付蔗农60%的蔗款,开榨一个月内须全部兑付完毕,否则蔗区就划给其他集团。在这样的资金压力下,制糖集团在新糖集中上市后,多采用降价促销量的方式回笼资金兑付蔗款。图16:广西甘蔗收购价和联动糖价对比图2.进口管控继续加码 贸易商谈或有转变往年来看,产消缺口基本通过进口来弥补,但是自2014年底开始,国家对食糖进口陆续执行了进口配额自动许可管理和行业自律政策,进口量持续下滑。2017年,商务部对配额外进口食糖实行贸易保障救济措施,进口管控逐步加码。表4:中国食糖进口关税政策2016/17榨季国内食糖进口仅228万吨,是近6个榨季以来进口量最低的一个榨季;2017/18榨季进口糖243万吨,同比增长13万吨,但仍少于2012/13-2015/16任何一个榨季的进口量。2018年1-10月累计进口食糖231万吨,全年进口量预估在280万吨。今年8月1日起,对配额外进口食糖,国家不再给予50%的小国优惠政策,全面实行90%的关税税率,进口管控进一步加强。虽然配额外进口许可剩余的50万吨在8月发放,但受高关税影响,当月食糖进口量并未出现大幅增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我国8月进口食糖15万吨,同比减少5万吨,环比减少10万吨。9月份延续了8月的低量进口,当月进口量19万吨;而10月份因受到国际糖价反弹影响,进口量超出预期,达到32万吨。图17:中国食糖当月进口量图18:中国食糖各榨季进口量2018/19榨季,在国家继续维持进口管控三大政策的前提下,我国食糖进口量难有较大规模改变,产消缺口的弥补仍然需要进口糖和国储糖的双重调节。据市场消息,加工糖内部会议已于12月15日在三亚召开,2019年配额内进口许可量维持194.5万吨不变,发放时间暂不确定,但可参考2018时间,或在元旦后发放;配额外进口许可暂无消息,2018年许可量为150万吨,同比增加50万吨,第一批75万吨于3月17日后发放,第二批75万吨今年下半年发放,其中25万吨在7月初发放,50万吨于8月后发放。从近期市场消息来看,进口许可和关税税率或有调整可能,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澳大利亚方面。有消息称中澳有望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对于国内糖市而言,若澳大利亚糖以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糖价的冲击可想而知。并且,网传消息称,我国可能让出部分食糖市场换其工业品市场,类似我国对美让出大豆市场换取轻工业产品。因此,中澳自贸协定的谈判进程及具体内容,后续需要密切关注。其次,印度方面。12月上旬我国调研团应印度糖协邀请赴印度调研食糖产业,印方有意在明年向我国出口200万吨原糖,但我国进口意向不强,最终或达成少量进口协议,据了解目前已有国内企业签订了一万多吨的进口合同。印方还希望我国能够调整关税税率,因为按照贸易保障救济措施第二年90%的税率计算,印度糖出口到我国后几乎没有利润空间,出口难度较大。然而,据国内调研团报告会消息,从印度进口食糖存在很大的商机。孟买贸易商反映,我国主要担心运输成本问题,实际上我国出口大量的电子产品到印度,但回程都是空船。若是集装箱运输,只要碰到这样的货船,贸易商5美元运费就可以将原糖装船出口。其他贸易商反映,我国到印度的此类货船很多,不要运费也可以发货。关注后续贸易商谈情况和海关总署进口数据。3.走私打击趋严 新榨季仍是影响价格走势关键2017/18榨季以来,国际原糖在主产国大幅增产超预期的背景下连续阴跌,外糖利润空间不断扩大,国内走私糖屡禁不止,打压国产糖价接连下行。根据缅甸官方数据,每年缅甸木姐口岸通过转口贸易再出口到云南省的蔗糖总量达200万吨,而我国官方进出口数据显示,2017年缅甸正规渠道进口到国内的食糖不到5000吨,由此可见走私糖多么猖獗。今年4月份,根据缅甸网络媒体消息,国内白糖商人每天从缅甸购买的走私糖达4万多袋,约1000吨,每月走私量3万吨左右。据销区贸易商反映,国内部分冰糖厂主动在边境建厂用于非正常贸易食糖生产。5月,由于缅甸国内发生武装冲突,走私糖受到一定阻碍,国内糖价得到短暂喘息机会。6月,云南边境加强入境检查制度,并禁止入境者携带食品;然而,陆运走私减少,海运走私又起,主要是台湾地区过量进口食糖后走私进入内地。另外,6月起,缅甸恢复对我国转口贸易,市场消息称,月内进入云南境内食糖总量超过40万吨,对云南糖冲击明显,云南糖价一度跌到4800-4900元/吨。7月中旬以来,云南等地加强打击走私力度,关闭所有冰糖厂,糖厂和运输司机均受到惩治,糖粉和冰糖也得到处理。8月,缅甸暂停发放对我国食糖进口复出口许可,边贸量迅速减少,据传云南边境架起了铁丝网防止边贸往来,对国产糖价利好作用明显。9-10月,国际原糖价格在宏观面和基本面双重助力下自10美分/磅附近反弹,走出底部,内盘受其影响在4800-4850一线筑底小幅反弹。但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处理走私糖主要是通过市场拍卖进行,因此后续走私糖仍将以低价形式流通于国内市场,挤压国产糖消费空间。并且,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加强打私力度,走私糖无法入境,却仍会在国际市场流通,外糖价格仍将下跌,内外价差料再度扩大,内盘仍然无法转势。因此,走私糖能否得到遏制,除了国家打击力度,更主要的是内外价差能否消失,只有外盘先于内盘走出熊市,内盘才能有实质性好转。目前市场预估2018年我国走私糖量为200万吨,相较于往年来看呈下滑趋势,2019年走私糖量预估为170万吨。4.产业政策和国储糖收放储政策1)直补预期提前 或利空糖价甘蔗直补政策每年都有炒作行情,结合玉米、棉花品种来看,实行直补政策是有历史需求和现实可能的,也一度成为郑糖盘面做空的筹码。广西2018/19榨季甘蔗收购价尚未公布前,市场曾传闻国家将实行490元/吨糖料蔗收购价,另外给予糖厂80元/吨补贴,盘面受此影响下行至前低4800-4850附近,之后证实该消息并不属实,并且在广西物价局公布的2018/19榨季广西糖料蔗定价文件中也没有相关的政策。从短期来看,直补政策对价格的影响仅限于炒作,最终落地时间和政策取向都不确定。然而,12月初,据市场消息,国家将于明年开始对广西、云南、新疆和内蒙四个食糖主产区进行直补,其他产区由地方政府进行补贴。初步意见为采取国家制定糖料收购价,对糖厂实行吨糖600元的补贴,只补贴老少边穷地区的措施。最早明年上半年实行,晚则明年下半年。12月上旬国家发改委赴广西调研,相关部门表示会提请有关直补事宜。若直补政策通过,对国产糖价利空作用明显。目前国家并未出台相关政策,此消息或仅限于传闻,后续仍需关注政策面动态。2)国储库存高位 放储消息引发去库猜测抛储是国家号召的供给侧改革范围之一,也是化解库容和资金压力最有效的方式。国家产业调控政策的根本在于维持供需总量平衡、价格平稳。在国储糖出库方面,国家会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运行情况适时投放。2016/17榨季,中央总计投放约100万吨储备糖,有效缓解了阶段性供需矛盾。2017/18榨季,国家在榨季初期投放了30多万吨储备糖,后期并无国储糖出库,一方面是国内糖价连续下跌,从收储成本考虑,国储糖不宜投放;另一方面,国储糖收放主要以调节供需平衡和稳定物价为目的。2017/18榨季不加国储和走私,榨季末结转量都超过100万吨;2018/19榨季,国储糖是否出库以及投放多寡关系到国内糖市的供需平衡。表4:2016/17榨季国储糖和地储糖拍卖2018/19榨季国内糖市仍处熊市周期,预计糖价仍以下跌为主,国储糖投放不会以打压糖价为目的。按照前文对于国产糖量、进口量以及走私糖量的预估,加上2017/18榨季结转库存,减去中糖协预估的1520万吨左右的需求量,2018/19榨季国内食糖结转库存或超过280万吨,新榨季整体供应过剩局面下,国储糖或不会成为新榨季的重要供应力量。然而,在11月16日传出的40万吨古巴糖年底前出库并定向投放的消息,令市场心态再度承压,多数对于国家在广西开榨之际投放储备糖的举措表示不理解。但从市场库存角度来看,本榨季期初库存量偏低,截至9月底全国食糖工业库存45.13万吨,为近6个榨季以来最低水平;10月工业库存18.93万吨,为近4个榨季以来最低库存量,因此 40万吨糖放到全国来看,量并不大,利空影响有所减弱。我们从郑糖下跌幅度也可看出影响力偏弱,从11月16日利空消息传出后,直至11月23日利空基本出尽,郑糖905合约共下跌160点,幅度有限。另外,从价格角度来看,广西新糖上市初期价格在5300-5350元/吨,目前价格跌至5140-5230元/吨,据市场人士消息,40万吨国储糖投放的企业最终结算价或与广西新糖价格基本持平,或无打压国产糖价格的意思,利空影响有限。图19:2012/13-2018/19榨季食糖月度工业库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主产区开榨之际投放储备糖,市场猜测国家或暂无保护行业的意思,另外在增产周期放储是否预示着后续将开启国储糖去库存进程,利空担忧较重。若明年实行直补政策,那么随之而来就是国储去库存,当前657万吨的储备糖量降至150-200万吨预计较为合理。当然,一次性大规模去库可能性不大,国家去库存仍然是以维持供需平衡为前提。42019年食糖市场行情展望及风险因素预判1.2019年食糖市场行情展望国际食糖主产国巴西、印度、泰国、欧盟均下调2018/19榨季食糖产量预估值,特别是巴西减产幅度最大,预计在830万吨左右,国际食糖市场综合供应压力较榨季初预期有所缓解,国际糖价也走出底部,价格重心上移。然而,国际糖市整体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的格局,需求端并未出现明显缓解,甚至预计将出现小幅下调,国际食糖库存仍处历史高位,增产周期还在延续,供应过剩压力仍存,国际糖价预计仍将弱势承压,或在11.5-14.5美分/磅区间运行。对于国内市场而言,产消缺口依然巨大,国内产量增减对市场行情影响有限,政策面——进口、走私和储备糖才是影响价格走势的关键。2017/18榨季以来,国内现货糖价从6600元/吨高位一路下跌至5100-5200元/吨附近,整体跌幅达到1500元/吨左右。因此,2018/19榨季来看,目前盘面价格已经跌至主产区糖厂制糖成本线附近,市场在前低4800-4850一线反复试探,虽然增产周期下预期仍然维持弱势,但下跌空间相对有限。市场若想进一步打开下跌空间,还需要新的驱动因素推动。国内政策原因,导致内外糖市场分离,但是大方向还是要看国际糖价,因为国内食糖产不足需,还是要依赖进口,国际糖价是决定国内糖价的根本。因此,国内直补和抛储的预期,对市场是绝对利空的影响,食糖直补政策一旦出台,预计国家会马上抛储,不管价格高低(可参考棉花补贴和放储相关政策),这两者是国内糖市背后的利空因素,后续需要重点关注国家相关政策。若直补和放储确定下来,即便国际糖价走出底部,外糖开始向好,内糖在政策利空预期下恐还有一跌。表5:2019年国内糖市影响因素预测2.风险因素预判1)国际糖价波动主要风险因素(1)国际油价涨跌影响国际食糖价格2017/18和2018/19榨季,国际油价涨跌是影响巴西糖厂生产结构的关键因素。若油价升幅有限,加上美元加息预期下维持强势,雷亚尔继续走软,则国际糖价偏向弱势。若油价涨幅明显,巴西糖厂预计继续偏向乙醇生产,或进一步降低全球供应过剩预期值,对国际糖价有利多支撑。(2)主产国天气影响国际食糖价格因主产国出现持续干旱天气,国际食糖产量预估大幅调减,目前多数机构对于2018/19榨季全球食糖产量过剩预估在200-400万吨,对于2019/20榨季产量预估由过剩转为短缺100-200万吨左右。2017年是近几年天气最好的一年,预计之后不会再有更好的气候年出现。随着2017/18榨季生产的推进,以及巴西2019/20榨季将在明年4月开始,天气因素仍将成为食糖产量变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印度机械化程度低,缺乏灌溉设施,一旦季风季降雨减少,将造成该国食糖产量大幅下降,从而降低国际食糖供应量。因此,关注国际糖价需要重点关注主要产糖国,特别是印度的天气情况。2) 国内糖价波动主要风险因素进口政策不确定据市场消息,2018年12月15日,加工糖会议在海南三亚召开,配额内进口许可量维持194.5万吨不变,但是发放时间因担忧国际市场矛盾暂不公布,配额外进口许可尚无消息。2017年配额外进口许可发放量100万吨,2018年为150万吨,2019年预计与前两年相差不大。但是,市场传闻的中澳自由贸易协议或达成零关税进口澳大利亚糖政策,国家可能以食糖市场换取对方的工业品市场,预计对国产糖利空作用明显,国内糖价重心预计继续下移。
一、 行情回顾本周白糖主力合约收盘价5105元/吨,较上周同期上涨69元/吨。截至8月7日,郑交所白砂糖仓单数量为10859张,较上周同期增加264张,有效预报数量为1979张。国际市场方面,8月8日,美国洲际交易所(ICE)原糖期货冲高回落,美元汇率反弹终结了近期糖价上涨势头,最终ICE主力10月原糖期货收跌0.27美分,跌幅2.1%,结算价报收每磅12.67美分,盘中触及五个月以来新高13.00美分。伦敦LIFFE交易所主力10月白糖期货收低5.4美元,跌幅1.4%,结算价报收每吨372.3美元。二、宏观和基本面动态1、2019/20榨季内蒙古累计收购甜菜561万吨,累计产糖72.5万吨,同比上榨季增长7.5万吨,截至7月底内,蒙古累计销糖69.45万吨,同比增长7.45万吨;产销率95.79%,同比提高0.41%;工业库存3.05万吨,同比增加0.05万吨。其中7月份单月销糖4.25万吨,同比增加1.35万吨。2、中糖协简报消息,2019/20年制糖期食糖生产已全部结束。本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041.51万吨(上制糖期同期产糖1076.04万吨),比上制糖期同期少产糖35万吨,其中,产甘蔗糖902.23万吨(上制糖期同期产甘蔗糖944.5万吨);产甜菜糖139.28万吨(上制糖期同期产甜菜糖131.54万吨)。3、8月6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到中国糖业协会就行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座谈调研。围绕制糖行业运行监测、食糖调控政策、糖行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数字化管理等,听取了中国糖业协会意见建议。4、根据巴西经济部对外贸易秘书处(Secex)的数据,7月份巴西的食糖出口量同比增长近一倍,出口收入增长了83%,出口数量增长了91.5%。7月份月从巴西出口了340万吨糖,高于2019年7月的180万吨;食糖出口收入从2019 年7月份的5.28亿美元增至今年7月份的9.643亿美元;每吨平均价格从2019年7月的289.9 美元下降到276.5 美元。巴西食糖出口的最大目的地是亚洲、大洋洲和非洲,据相关消息,7月份巴西发运到中国的食糖总量超过40万吨。5、据彭博社8月6日报道,近日泰国部分甘蔗种植区终于迎来了降雨,缓解了这些地区甘蔗等农作物遭受旱灾影响的压力,泰国为为全球第二大食糖出口国,降雨为泰国下一榨季获得更大的收获提供了希望。三、现货方面8月7日,主产区现货报价持稳,总体成交偏淡,具体情况如下:广西:南宁中间商站台报价5360元/吨,仓库报价5270-5350元/吨,报价不变,成交一般。南宁集团糖厂仓库报价5280-5300元/吨,报价不变,成交一般。柳州中间商仓库报价5330-5350元/吨,报价不变,成交一般。柳州集团站台报价5320-5340元/吨,报价不变,成交一般。来宾中间商仓库报价5290-5320元/吨,报价不变,成交一般。钦州/防城仓库报价5280-5300元/吨,报价不变,成交一般。贵港中间商仓库报价5300-5370元/吨,报价不变,成交一般。云南:昆明中间商报价5200-5240元/吨;大理报价5170-5210元/吨,报价不变,成交一般。广东:湛江中间商报价5200元/吨,报价不变,成交一般。新疆:乌鲁木齐中粮报价5700元/吨,报价不变,成交一般。四、技术分析图1:郑糖主力合约K线图 低位区间运行,短线初现企稳迹象。图2:11号糖k线图低位企稳反弹,初现突破震荡区间。五、 后期展望及交易策略展望:国际方面,本周ICE原糖期货整体仍偏强,巴西联邦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7月糖出口同比飙升91.5%至348.7万吨,接近纪录高点。2020年8月1日-6日,巴西港口装船数量为61.54万吨,较8月3日42.13万吨增加19.41万吨,其中原糖59.04万吨(8月3日为39.63万吨),成品糖2.5万吨(8月3日为2.5万吨)。截止8月6日,巴西对全球食糖排船数量约为301.29万吨,较8月3日271.71万吨增加29.58万吨,其中桑托斯港口排船占83.28%,巴拉那瓜港口排船占比16.72%。国内方面,全国白糖出厂均价为5330元/吨,较上周5335元/吨下跌5元/吨,跌幅为0.05%;广西地区一级白糖报价在5280-5330元/吨,较上周五维持稳定;云南产区昆明提货报价在5240-5270元/吨,大理提货报5180-5210元/吨,较上周五上涨10元/吨;广东地区报5200-5210元/吨,较上周五维持稳定。策略:原糖维持中性看待,日内逢低做多操作为主。(本周报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近期,新三板挂牌乳企内蒙古骑士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骑士乳业”)向内蒙古监管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材料并获受理。在生鲜乳供应紧张、奶价不断上涨、乳业上游投资并购活跃的背景下,业内认为,骑士乳业选择此时上市将迎来市场与政策环境的利好。近两年,骑士乳业投资重心逐渐向上游养殖板块转移,消毒鲜奶、奶粉制品、常温奶等下游乳制品销售不振,同时舍弃了部分乳制品加工产能。此外,骑士乳业还将业务触角伸向制糖业,一方面降低了饲料成本、增加了收入来源,但另一方面却要应对白砂糖市场波动带来的收益风险。养殖环境利好上市公开资料显示,骑士乳业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全产业链乳制品综合供应商,业务涉足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甜菜种植、制糖等,于2015年7月挂牌新三板。2016年、2017年,受国内生鲜乳产量过剩、进口大包粉冲击、奶价下行等影响,骑士乳业净利分别下降40.9%、73.72%。2018年-2020年上半年,通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单产,加之生鲜乳价格上涨等因素,骑士乳业业绩呈上升趋势,营收分别为4.62亿元、6.54亿元、2.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59.83万元、3693.62万元、2735.85万元。乳业上游专业杂志《荷斯坦》主编豆明认为,当前生鲜乳价格走高,下游乳企对优质上游乳业资源的需求增加,再加上内蒙古自治区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有很大的政策倾斜,整体环境有利于骑士乳业上市。受近两年奶牛存栏量下降、奶源供给紧张等影响,下游乳业对优质奶源的争夺越发激烈,伊利、蒙牛、光明、新希望等头部企业均参与其中。而高品质低温乳制品需求的上涨,带动了优质奶源企业的业绩。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数据,11月第一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达到了4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0.5%,同比去年上涨4.7%。2018年-2020年6月底,生鲜乳销售占骑士乳业整体营收的比例从26.99%上升至33.45%,主要客户为伊利、蒙牛、圣牧高科等。骑士乳业曾在2019年财报中表示,公司是蒙牛有机生鲜乳的战略供应商,双方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蒙牛在2020年收购了中国圣牧约17.8%的股份,而中国圣牧是我国最大的有机原奶供应商,这种“强强联合”是否会影响骑士乳业对蒙牛的有机生鲜乳供应?对此,骑士乳业截至发稿尚未回应。豆明认为,目前符合条件的有机原奶仍是稀缺资源,即便蒙牛入股中国圣牧,也不会影响骑士乳业的有机原奶销售。投资重心向上游加码从近两年的投资举动来看,骑士乳业正逐渐向上游产业加码。2015年挂牌新三板后,面对当时的进口大包粉与国内奶价倒挂局面,骑士乳业曾一度押宝低温乳制品,提出以“零添加”等低温酸奶产品为突破,实施“走出去”战略。2016年3月,骑士乳业投资设立山东骑士乳业有限公司。同年9月,骑士乳业通过定增330万股和支付现金1030万元,完成对银川东君乳业有限公司60%股权的收购。然而,上述举措使得骑士乳业2016年销售费用大增,营业利润受此影响下降73.35%。2017年-2019年,骑士乳业下游消毒鲜奶、奶粉制品、代加工奶粉、常温奶营收整体呈下降趋势,仅酸奶制品保持增长。受疫情导致的市场需求下降及产能下降等影响,2020年上半年,骑士乳业乳制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25.96%,其中消毒鲜奶、代加工奶粉、奶粉制品、常温奶营收分别下降了7.04%、19.45%、1.97%、75.27%。与下游乳品相比,骑士乳业奶牛养殖板块近年来表现不俗,目前已成其主要收入来源,2018年-2020年上半年相关营收分别上涨28.82%、29.96%、94.51%。与此同时,骑士乳业的投资战略也向上游产业转移。2018年4月,骑士乳业以“根据新的战略安排”为由,将持有的银川东君乳业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了他人,山东骑士乳业有限公司目前也处于“注销”状态。2019年4月,骑士乳业出售了旗下一家控股乳品加工厂,并于2020年6月收购了内蒙古中正康源牧业有限公司,使旗下现代化牧场增加至4个。11月17日,新京报记者从骑士乳业官方客服了解到,目前其乳制品已销售至东北、华北地区。新京报记者从东北、华北地区其他乳企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骑士乳业在当地并未形成规模性销售,本地乳企未将其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对于省外市场的销售情况,骑士乳业华北区销售经理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因涉及上市,自己无权接受采访。制糖业务成双刃剑2017 年,骑士乳业进行战略调整,向甜菜种植、制糖项目产业延伸。2018年,子公司内蒙古敕勒川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产。骑士乳业在财报中表示,农、牧、乳、糖各产业的协同效应,能够完善公司产业发展中的不足,降低市场竞争风险。豆明认为,甜菜粕、糖蜜是制糖业的两大副产品,同时也是奶牛的主要饲料之一。骑士乳业发展甜菜种植、制糖的主要目的仍在于稳定上游养殖的饲料供应、降低成本,白砂糖更像是一种附带产品。财报显示,2018年-2020年上半年,骑士乳业白砂糖收入分别为8044.8万元、2.41亿元、3340.08万元;甜菜粕收入分别为700.79万元、1169.21万元、789.56万元;糖蜜收入分别为16.37万元、1128.05万元、862.38万元。2019年,白砂糖一度超过原奶成为骑士乳业第一大收入来源。然而,由于白砂糖是大宗商品,产品价格易受到期货市场、自然灾害、主要进出口国的政策及定价因素影响,进而导致收益波动。骑士乳业在财报中提示,北方白砂糖加工厂主要是在9月到次年1月进行生产榨季。2018/2019 榨季,内蒙古共有7家集团总计16家糖厂进行压榨,甜菜糖产量大幅增加。但由于甜菜糖基数小,虽然增产,但占比不高,决定糖价走势的主要还是甘蔗糖。2017/2018 榨季是白糖市场熊市的第一个榨季和增产的第二个榨季,白糖价格下跌较大。2018年,由于白砂糖及其甜菜粕、糖蜜副产品未全部售出,骑士乳业存货同比增加86.63%。2019/2020榨季,受云南、广西糖料种植生长期遭受干旱天气和虫灾的影响,再加上国内原本产不足需、走私严厉打击及全球食糖缺口,白砂糖主力多头一度突破 5600元/吨压力位。在此背景下,骑士乳业2019年白砂糖量价齐升。不过,为防止白砂糖受期货市场冲击,骑士乳业在2019年进行了期货操作,最终由于市场风险而导致了投资亏损。对于如何抵御制糖业潜在的收益波动风险,骑士乳业方面尚未回应,其公开的董秘办电话截至发稿无法接通。新京报记者 郭铁 图片来源 官网、公告截屏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李铭
8月14日,郑糖主力2001合约创下本榨季的新高5614元/吨,随后开始振荡下跌。27日午盘后,2001合约更是出现百点级别的急跌,资金减仓迹象明显。笔者认为,当前影响糖价的主要因素正在悄然变化,值得投资者关注。现货供应紧张等利多影响快速减弱从3月开始,受走私糖严打的影响,国内食糖单月销量同比持续大幅增加,随后郑糖的每一波反弹都离不开靓丽的产销数据助攻,但支撑力度在逐步减弱。2018/2019榨季临近尾声,终端的秋季备货使得8月的白糖现货成交保持强劲,以广西为例,多个制糖集团产销率在九成以上,更甚者临近清库状态。加之加工糖投放不及预期,现货供给紧张。不过,这一最大利多因素经反复炒作后,市场已经接近麻木状态,预计8月产销数据公布后不会再引起市场价格太大的波动。利空因素的可信度及“杀伤力”大幅提升由于糖料蔗购销市场化及进口政策明朗化,本榨季出现频率最高的利空消息非“抛储”莫属,每当糖价反弹至高位,就会有相关信息传出打压糖价,屡试不爽,8月27日的大跌也跟抛储传闻密切相关。目前国内食糖价格临近制糖成本线,加上现货供给持续紧张,从理论上说,国储白糖出库时机较榨季前期更为成熟,因此传闻的可信度大幅提升。加之2019年三季度末是此前分析机构预测的国储糖出库时间点,随着时间窗口的临近,其对于价格的打压能力也越来越强。政策明朗化是市场最大的利好2019/2020榨季全球食糖供给会出现较大缺口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但是对于国内产量而言,目前存在分歧,有机构预计增产,也有机构预计减产。就我们的调研情况来看,2019/2020榨季国内或出现小幅度的减产,这可以为后期的上涨行情奠定基础。此外,糖料蔗是否实行直补、是否会有更多产业配套政策出台,都将逐渐清晰。政策的明朗化是市场最大的利好,也是对于国内糖价最直接的指引。图为全国食糖工业库存(单位:万吨)
5月26日,在第二届中国糖业博览会暨世界糖业研讨会的“提品质促消费 共建和谐糖业——食糖产销零距离论坛“上,大糖粮总经理苗青提出食糖行业已经进入了2.0时代,结合现今的内外形势与行业现状,在现场与众多行业专家和食品、制糖企业代表共话糖业新环境下的产、销、服务新生态。大糖粮总经理苗青在食糖产销零距离论坛01 糖粮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据大糖粮总经理苗青介绍,大糖粮是一个专注为糖粮行业从业者提供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平台链接了原材料生产厂家、贸易商及终端企业,物流、仓储、金融和资讯的供应商也在平台上提供自己的服务,还有大量依托平台进行商贸活动的用户。大糖粮发展至今,已上线了糖类、淀粉、面粉、食用油、豆类、五谷杂粮、调味剂、添加剂、农副加工九大商品品类,共涵盖113个商品小类。平台总注册用户超过两万个,其中汇聚了超过一万家食品企业,一千多家贸易商,以及大量其它供需端用户。02 糖业转型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糖业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始终面临着经营困难、收益受损、糖价不稳等问题,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在此次论坛会上,大糖粮总经理苗青分别对糖厂、贸易商、终端企业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阐述:糖厂作为食糖贸易流通的源头,近两年一直面临着产销价格倒挂的问题,长期的失血使得糖厂的资金愈发紧张,银行的支持也显得力不从心。贸易商作为食糖流通的中坚力量,一直承受着资金和胀期的压力,同时要承担坏账的风险,而所赚利润却十分微薄。对于终端企业来说,苗青拿出近三年的白糖的价格曲线图,指出白糖价格高高低低,犹如过山车一般,因此对于终端企业来说把握好行情,选准采购时机尤为重要。面对以上诸多问题,糖业从业者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很多设想和希望。糖厂希望行情好一些,在进口控制和走私打击方面能否再加强一些,希望能够得到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政府多给些支持,银行能够及时雪中送炭,希望多给一些时间让中国的食糖行业进行技术革新和行业升级。对于贸易商来说,更低的进价,低成本的资金,资金的周转速度是他们较为关心的,另外希望贸易风险是否可以分解共担,在优质客户的获取,利润的增幅上也希望能够有所突破。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质量好的原料,稳定的价格,精准的采购时机,优质的服务,持续稳定的供应,都成为其所关注的方面。苗青指出食糖流通贸易已经进入2.0时代,传统的线下方式及一般平台提供的撮合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行业从业者的需求。必须使糖业更全面的+互联网,而不仅仅只是进行信息的对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及物流、仓储和金融等方面的服务才能使得糖业从业者所希望和所设想的改变成为可能。大糖粮凭借在糖粮垂直领域近20年的经验,深入了解行业中各个方面的痛点,在糖粮业产业链上开启了汇聚、互联、共享的全新2.0时代。03 糖业困局下的四点思考苗青分享了大糖粮委托国内权威机构调研的一些市场数据,以非酒精类即饮饮品进行举例,在非酒精类即饮饮品的线上市场份额中,排名前十的厂家占据了百分之四十多,其他厂家分享了剩余不到百分之六十的比例。在乳饮料和果汁饮料两个类别,前十的品牌也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但均未过半,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却较低且较为平均。说明在这个市场里头部虽然集中,但是尾部竞争也很激烈。苗青指出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国民生活水平在提高,消费再升级,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亟待满足,虽然知名企业所占的市场头部比例很重,但是对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和消费需求,我们的长尾也很长,长尾所占的比例也很重。大糖粮所要做的就是聚合长尾,集结碎片化的需求,让汇聚产生力量。因此,大糖粮推出了团购服务,汇聚尾部的碎片,共享头部的优势,让大单可以更大,小单也可汇聚成大单,实现产业的抱团共赢。在很多时候我们希望提升买卖的效率,传统的贸易需要一对一地进行沟通,一天见一个人,一年也只能见365个人。但通过大糖粮的平台,一秒钟可以把交易信息通达成千上万个客户。大糖粮根据这种需求推出了竞拍的服务,可以加价竞拍也可以减价竞拍,让需求方集中竞价,快速成交,迅速提升交易的效率。对于很多贸易商来说,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北京的客户急需一车糖,但是我们的货品到达时间无法满足客户,或者通过其他方式的价格又合不上。为了保证自己的商业关系又不敢从其他渠道拿货。针对这个需求大糖粮推出了共享仓单和库存的服务,让资产通证化,通过大糖粮平台这个第三方进行货物的调配,既解决了客户的需求,又避免了商业信息的泄露,还能降低成本。“我们希望通过大糖粮的平台,让有信用,有资源的人,没有做不成的生意。”苗青这样说道此外,做大宗贸易,难免会产生仓储库存,卖不掉用不掉的原料,产生了仓储费、利息、还有相关的人工成本,并且还有一定的仓储风险,而对于在途运输的货物,在大糖粮看来也是一种动态的库存。那么如何让这些库存的成本降下来,还能产生收益?为此,大糖粮推出了借换货的服务,将闲置占用的物资,用来出借产生收益,或者用来换取自己所需的物资,来减少资金的支出,盘活库存,开辟新市场,增加收益。“大糖粮所做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互联网的平台,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共享赋能型的产业共同体,让糖业从业者相互链接,各取所需,为他人赋能,我们就做好糖粮产业链的路由器。”——苗青最后这样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