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智能制造行业无论是在全球还是我国都得以快速发展。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呈现较快的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值规模将达20900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巨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主要指用于研发、制造、物流、企业管理等环节的各种控制、优化和管理系统,以及包括基于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等)的系统集成业务。2018年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1560亿元,同比增长21.88%,比2017年同期高1.08个百分点。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2380亿元。数据来源:gongkong、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联盟、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是全球重要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随着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的需求日益凸显,自动化升级的应用更加深入,同时伴随着下游制造业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再次提速。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鼓励性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为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推动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将为我国智能制造设备生产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2)经济环境进入新常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3)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业从科学概念逐渐开始产业化,与制造业逐步深度融合,更多的终端和设备将接入物联网,以塑造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世界。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生产制造更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品研制周期将不断缩短、资源能源消耗逐步降低、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4)人口结构变化新红利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将逐步消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为我国带来“工程师”红利。而智能制造领域将会是工程师红利释放受益较大的领域,通过推行智能制造,实现机器换人、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应对新常态,实现经济发展由依靠低成本获取生产要素向依靠高效率组织生产要素转变的重要方式。(5)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近年来,以创新发展为基点,彻底改变过去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不仅是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原标题:智慧农业背景下 智能农业装备迎来发展时机#农业种植#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的农机生产和使用大国,农业耕地面积广,但农业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产业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农业也不断与新兴科技技术结合,逐渐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转变。在智慧农业的大背景下,智能农业装备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全球智能农业装备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重点区域研究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实现了从人力畜力到机械动力的历史转变,尤其近年来,电子科技、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智能农业装备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就目前来看,我国智能农业装备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农业装备的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制造水平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我国仍长期处于第三梯队,即中低端制造领域,国内农业装备中低端市场较为饱和,农业装备升级转型已成必然。 近年来,复合式、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农机装备已经逐渐成为智能农业装备的发展新方向,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重点发展的智能农业装备包括自动驾驶拖拉机、农业机器人以及无人机三大类。而国内智能农业装备的使用可靠性和耐用度不足仍是我国相关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智能农业装备是智慧农业的发展基础,是现代化农业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农业已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智慧农业发展,多项政策文件中均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及相关设备。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协同发展;推动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农机、农业机器人等新装备在规模种养领域率先应用。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到围绕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等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研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装备不断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升级转型。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智慧农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智能农业装备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
全方位保障项目建设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郑建新调研三一智能装备项目刘书勤 摄7月1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深入三一集团调研智能装备项目现场,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帮助解决项目推进遇到的具体困难与问题。他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主动服务,强化保障,全力推进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建设,携手将三一集团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首先,郑建新实地调研了三一智能重卡和工程机械扩产项目,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进展。三一智能重卡和工程机械扩产项目预计投资220亿元,规划为重卡产业核、活力研发谷、中心生态环和滨水配套区四大功能区域,首期项目(发动机、驾驶室)计划于11月30日实现主体竣工。他强调,要抢抓下阶段项目推进的黄金时机,加强要素保障,加足马力推进,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产。随后,郑建新一行来到三一云谷。三一云谷是三一集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创新旗舰项目,总投资180亿元,将通过开放共享三一全球化的技术和资源体系,引进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打造世界级的智造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在三一乐运魔方,郑建新为复合型体育商业综合体创新模式点赞。他表示,乐运魔方盘活了废旧厂房资产,带动了周边服务业发展,提升了附近居民的幸福感,值得在全市复制推广。座谈会上,郑建新充分肯定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来势喜人,以三一集团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企业发展成绩突出,智能装备领域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他强调,要强化服务保障,相关区县、园区和市直各单位要认真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服务理念,落实“倾力支持、立说立行、精心呵护”的具体要求,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店小二”式的服务,严守时间节点,紧盯关键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高质量服务。希望三一集团再接再厉、永不停歇,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以三一智能装备项目为契机,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建设“灯塔工厂”、“绿色工厂”和“创新工厂”,引领中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为长沙加快培育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作出更大贡献。副市长邱继兴参加。最近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不再按时序展现如果你不和我们互动以后可能就再也收不到我们的推送了所以如果不想错过内容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以及星标公众号经常来看看我们又更新了什么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编辑:梓欣)【来源:长沙观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智能硬件终端发展历程久、变革速度快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智能时代”,17-19世纪中到19世纪末,“蒸汽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工业和交通方式,推动人类产业的变革,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电气时代”,发电机和内燃机的诞生成为动力新能源,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是“信息时代”,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新型经济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电子计算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1世纪以来全球进入“智能时代”,以人工智能、5G 通信、光电芯片、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趋向成熟,人工智能将进一步解放人类的双手甚至大脑。“智能时代”的特征就是世界是个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智能硬件终端等同于应用在各个场景中的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的脑、眼、耳、口、手、腿分别对应相应的技术支撑,且智能硬件终端的发展正在逐渐打破产品边界,由内而外形成功能融合、数据融合、生态融合。智能硬件终端领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2019年我国智能硬件终端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行业大厂凭借自身软件开发能力、用户基数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多重优势,其各自运营的生态大局已初具规模,以小米MIUI系统和华为手机为控制核心的智能硬件终端产品线规模扩展迅速。初创型的智能硬件终端企业逐渐壮大,资本市场出现一些新的上市公司,像科大讯飞、京东方、智米科技、华米科技等,这些企业既包含了技术研发又有丰富的智能硬件终端产品体系,还有部分企业背靠互联网基因的母公司,培养了良好的用户生态,比如猎户星空、小米生态链企业。当下,智能硬件终端企业的商业模式相对比较明晰,盈利途径相对多元,企业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从投资角度来看,现阶段及未来十年都属于相对安全阶段。智能硬件终端的市场规模上万亿智能硬件终端的领域包含的范围甚广,现阶段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车载设备、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大屏设备、智能安防设备等细分场景领域都有较好的落地和应用,每个领域的产品品类都很丰富。有数据显示,“万物智能”时代的物联网将拥有10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按照硬件占比20%-30%来计算,智能硬件设备的潜在市场空间约2~3万亿美元。本篇报告主要研究的内容有:智能硬件终端领域的发展演进过程智能硬件终端领域的发展驱动力智能硬件终端领域的市场规模及投融资情况智能硬件终端领域的产业链分析智能硬件终端领域的细分领域分析概述智能硬件终端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及风险痛点以下为《物联网“向死而生”,智能硬件“以梦为马”》36氪智能硬件终端行业研究报告全文。点击报告下载全文,提取码:2u33关于36氪研究院36 氪研究院是 36 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分析师: 李晓晓 lixiaoxiao@36kr.com Wechat:15011504594 ; 关注泛人工智能、文娱消费领域
中商情报网讯:智能装备制造业是为一国工业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提供技术设备的战略性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的特征,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近几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政策支持下智能制造装备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了解智能制造装备在我国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五个方面分析智能制造产业装备发展背景、产业发展现状、细分行业、重点企业、发展趋势。以下是报告详情:PART1:智能制造产业装备发展背景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制造业的基石。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颁布了一系列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国家战略。PART2: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发展现状智能制造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在国家政策推动,制造业技术转型升级等背景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值规模突破万亿,2018年突破15000亿,预计2020产值规模将突破2万亿。PART3:智能制造装备细分行业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产业的升级改造,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2018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47682套,市场规模425亿元。PART4:智能制造装备重点企业新松机器人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前10名的核心牵头企业,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产品实现了智能制造领域全行业覆盖。新松机器人产品累计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3000余家国际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PART5: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趋势智能制造装备呈现出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装备能根据用户要求完成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并对制造对象和制造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实现制造过程的优化。
中商情报网讯:智能制造是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业界认为,中国要完成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抓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机遇。产业园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未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未来将大有可为。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2019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产业园概况、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现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发展环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现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案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发展趋势六大方面剖析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为智能制造装备从业人员和爱好者提供了参考信息。以下是报告详情:PART1:产业园概况根据当前我国各地的产业园区设立和建设情况,结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对产业园区可做出这样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划出一块区域,制定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和完善适于工业企业进驻和发展的各种环境,聚集大量企业或产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和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包括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特色工业小区、技术示范区等。PART2: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现状分析目前,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初步形成七大产业集聚区。其中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是装备制造的核心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及西北地区,其中以辽、鲁、京、沪、苏、浙和陕等地区最为集中。此外,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产业在豫、鄂、粤等地区也都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其中以洛阳、襄樊、深圳最为突出。同时,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京、沪、粤、苏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PART3: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发展环境工人生产力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如今制造业人力成本逐年上涨。2018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制造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逼近5万元。用工成本上涨压缩企业利润,导致制造业陷入了发展困境。智能制造装备节省用工成本,同时大幅提升生产效率。PART4: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现状分析以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实力雄厚、科技资源充裕,智能制造装备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大型制造企业已基本实现从机械化向自动化转型,在推动企业从数字化向软件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而以四川、陕西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制造企业普遍处于从机械化向自动化升级阶段,智能制造装备实力及普及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园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因此东部沿海地区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发展位列全国前列,竞争力十足。PART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案例本章节重点介绍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南浔产业新城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襄阳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产业园、萧山机器人产业园、渭南3D打印产业园、荆门数控机床产业园。PART6: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发展趋势随着传统产业转型持续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迎来发展机遇,产业园将大有可为,园区规模将扩大,数量将增加。
随着互联网技术、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办公模式受到冲击。远程办公、移动办公等新的工作方式在全球化疫情的催化下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全速迈进,需要软硬件生态体系的建立来提升员工的协作性、效率性。另外,诸多黑科技的诞生,将让用户的办公过程更加智慧化,交互方式更加多样化。此外,以人为本的办公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人文关怀,关注员工健康、员工隐私。本报告分别从全球智能设备市场分析出发,聚焦调研了不同办公行业用户智能设备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并结合技术侧、人文侧等趋势洞察,识别出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智能办公设备将遇到发展机遇与挑战。报告摘要一、市场分析01 远程办公方式的兴起让移动办公设备市场回暖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加速办公方式的变化。美国ETR公司最新调查显示,明年全球34%员工将永久在家办公。办公远程化需求,使得智能移动办公设备愈发重要。新冠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的人际交往方式,让全球远程办公与教育快速发展,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一度断货。尽管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制约了中国平板电脑2020年上半年的出货量,但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661万台,同比增长17.7%。平板电脑作为PC市场的一部分,近年来曾一度萎靡不振,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将快速恢复。02 硬件的升级和5G等技术发展,使平板产品从娱乐化向办公化转化“后疫情”时代,人们对移动办公的需求增多,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快速恢复。随着芯片、存储、屏幕等硬件的升级和5G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平板将改变单一的娱乐属性,在支持手写笔和可插拔键盘的前提下,增强与软件应用的协同体验,愈发适应轻量办公场景的应用并提高日常使用频率。Detechable Tablet(可插拔键盘平板电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平板产品形态转化趋势明显。Slate Tablet(传统直板式平板电脑)2020年Q2季度出货量约269万台,同比下降41.6%;而Detachable Tablet(可插拔键盘平板电脑)出货量约392万台,同比增长286.0%。03 远程办公促进办公会议数字化转型,催生对协作白板的需求协作白板2017年至2019年销量逐步增加,2019年全年销量为27万台。2020年第二季度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趋稳,经济形势整体复苏,商用平板市场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第二季度销售量约9万台,环比增长45%。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常态化催生了对协作白板的需求,协作白板的销量增加也是办公会议数字化转型的表现。04 笔记本电脑市场自2012年起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发展冲击出货量下降笔记本电脑因具有便携的特性,其出货量持续上升,并于2012年达到峰值。然而技术发展导致设备之间功能重复,造成了彼此之间相互替代。随着触控屏和4G技术的快速发展,平板、手机的增加对笔记本市场带来了冲击。同时,触摸屏为平板电脑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触控”+“电脑”的组合增加了电脑办公新体验,传统键盘鼠标输入的电脑办公方式受到了挑战。05 智能电视家庭渗透率增加,中国智能电视迅猛发展伴随着智慧家居应用的兴起,智能电视作为大屏互动的核心环节,重要性凸显,其渗透率也随之提升。智能电视与其他设备的联动比例逐年增长,交互入口方式愈发多样化,涉及语音、视觉、手势、触摸等多种交互方式。同时随着内容订阅、购物、教育、社交健身、家庭服务等多样化场景服务入口的发展,中国智能电视发展迅猛。2012-2018年期间,市场销量由1610万台增长至5219万台。智能电视将带动多场景下的智能屏幕设备市场快速增长二、行业用户调研01 智慧化、远程&移动化成为用户最期待的办公新趋势调研数据表明,在未来办公方式中,用户最为期待的是智慧化办公和远程化办公,都超过了70%的用户选择。主要是因为近年来,AI技术趋向于成熟,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办公方式的转变,智慧化的办公方式逐渐成为可预见的现实。另外,疫情的爆发使远程协作的需求激增,直接推动远程协作技术和设备快速发展,未来人们对设备的便携、协同需求将会继续上升。02 智慧化:AI技术发展迅猛,未来用户最期待AI在分析优化领域的表现数据表明用户期待AI技术能在办公领域能够有更加丰富的应用,89%的用户期待AI应用到分析优化工作中,如AI语音识别;74%的用户期待AI能够完成更多重复性工作,如自动形成会议记录;另外还有51%的用户期待AI在创新领域的表现,如携手AI构想产品方案。用户最期待的AI完成分析优化的工作将在放射科医生等为代表的职业中应用较多。这些职业都需要对收集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利用AI技术可以减轻人工整合数据的负担,并且作出更有保障的决策。03 远程&移动化:顺应远程&移动办公新模式,用户更加关注设备的便携性与协作能力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是最常用的办公设备。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使用频率分别超过台式电脑19%和15%。这两类设备皆具备便携的特性,可在任意场所使用并开展办公任务。用户选择办公设备的特性时,也更加关注便携性与协作能力。70%以上的用户希望性能稳定,设备间协作便捷、适配性好。60%以上的用户希望设备轻便、续航能力好以及设备可共享。设备的便携性和协作性的加强,可以进一步提升远程&移动办公的工作效率。04 远程&移动化:5G技术已具备民众认知基础,专家用户更看好5G在前沿领域的应用。70%以上的办公用户都对5G技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整体认知程度较高。普通民众相比较专家用户,更期待5G技术在网络增速、远程互控互访无延时等领域的应用。专家人群则更为看好5G在线上办公、物联网、VR/AR等更为前沿的领域的应用。05 智能设备互联已渗透进办公场景,投屏、互访为最高频的用途多设备互联主要指的是电脑、手机、平板等不同智能设备通过无线网络等通信方式互相建立连接共同完成任务的情况。办公场景下多设备互联的情况已屡见不鲜,主要以台式/笔记本电脑为主与手机组合使用,比例高达98%。办公场景中,用户使用多设备互联主要是为了投屏、扩屏,人群占比为65%,其次是多设备间互访,占比为59%。06 满足高效的前提下,自然交互和便捷接入将进一步提升多设备互联的用户体验在未来办公场景下,最多的用户(73%)希望多设备互联能够达到高效、提升办公效率的效果;其次,交互方式更自然,支持便捷、极简接入也是70%左右的用户期待的效果。多设备组网形成后,资源获取将更加自由,节省用户的等待时间,让用户高效办公。自然的、符合直觉化的交互方式,让用户无需多加思考即可与设备发生交互。便捷的多设备间的连接、接入方式可以使设备间快速查看与共享文件,协同编辑创作将更加方便。07 数字化转型使办公设备承载海量数据,用户更加注重隐私安全的保护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数据的潜力和价值,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各业的趋势之一。作为承载数据的办公设备,其信息的累积量和流转量与日俱增,曝光风险急剧攀升。而保护这些海量数据并非易事,用户隐私泄漏事件也层出不穷,引发了用户对设备个人数据隐私的关注。通过调研表明,60%以上的用户希望实现在个人数据使用授权和屏幕共享时的隐私信息两个方面的隐私保护。08 设计行业洞察——基于优异的写画属性,平板电脑备受设计行业的宠爱设计行业和教育行业相比其他行业更多的使用平板电脑。这是因为在灵感来时经常需要将构思在图纸上表现出来,因此平板电脑凭借优异的写画属性成为设计人员最爱的办公设备之一,成为大多数设计人员的标配设备。教育行业使用平板则集中于学习场景,如查看视频网课或阅览电子书等。09 设计行业更多使用多设备数据无缝流转,使设计图稿传输更便捷相比其他行业,设计行业人员更多使用多设备无缝流转功能。设计行业人员常使用多个设备作业,在外的设计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拍摄功能来捕捉灵感,但渲染视频、编辑照片等工作还需要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更专业的设备上进行。多设备数据无缝流转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快捷地在各个设备间进行图画的传输。010 云端计算和资源协同支持设计行业高效工作相比较其他行业,设计从业者对云办公抱有最大期待。这种期待也延伸到设计行业在台式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各个设备上的云服务需求程度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主要原因是设计行业通常是多端设备作业,云服务可以让设计师通过任意设备访问云端数据和应用,满足设计师设备中转数据的需要。另外,云端服务可以缓解设计师在进行图形渲染等工作时本地算力的压力,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011 除了设备之间互联互通,设计行业对外设的硬件生态也有较高的需求设计对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硬件生态需求强烈程度普遍高于其他行业。除了将电脑、平板和手机作为主力作业设备,设计师还会配备各种外接设备,其中,鼠标、键盘、数位板用作绘图工具;外接显示器用作扩展屏幕;固态硬盘用作稿件存储。因此,他们更需要良好的硬件生态能够推进工作进程和提升产品效果。如电脑能够适配各种硬件,支持丰富的外设等。012 AR/VR应用在模型展示方面,能结合现实环境更生动地呈现设计成果相比较其他行业,设计行业更加期待AR/VR应用到协作模型展示更直观。原因是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以平面设计、模型设计为主,尤其是建筑设计、室内装修、物体外形设计,最后的产出主要是以实物的形式。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技术能够直接在虚拟空间中将三维物体模拟出来,但又能与现实空间相结合,真实还原出物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直观地看到设计应用的视觉效果。这种直观的方式不仅能促进设计方和需求方的沟通,还能更好地评估和改进设计。013 IT互联网行业——临时会议多,多设备投屏推动讨论高效开展相比其他行业,IT互联网行业最多使用多设备进行投屏、扩屏。由于互联网的工作节奏快,产品更迭频繁,快速、临时讨论的情况较多。因此IT互联网行业更多地连接大屏等其他设备来使用投屏、扩屏的功能展示材料,让呈现效果更佳,从而高效推进会议进行。教育也较多地使用投屏功能,但侧重于授课教学的场景。014 操作简单的大屏设备促进IT互联网行业的产出效率IT互联网行业常使用多设备、扩屏投屏,较多接触到智慧屏、智能电视等大屏设备。如上一页所述,该行业强调快节奏工作,迭代周期短,通常是三天小更新一周大更新,重视高效率的产出,不希望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调试设备、熟悉操作上。因此该行业对于大屏设备的操作简单、易上手的需求强烈程度远超过其他行业。015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政府远程会议需求增长,或将引领下一波协作白板销售高峰政府和教育行业都比其他行业相对较多地使用协作白板。以往协作白板布局主要集中在企业,政府的采购量并不多。但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远程办公常态化,政府人员常常需要通过线上会议做思想汇报,及时同步信息。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政府行业对协作白板的需求受到激发,有可能影响今后的协作白板的销售客户格局。016 协作白板丰富写画功能,将适应教育行业不同的授课场景如上所述,教育行业是使用协作白板最多的行业之一,较多地使用多设备投屏、扩屏的功能。为了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好的传授知识,教育行业人员对协作白板的写画功能完整度的需求强烈程度远超过其他行业。教师授课时需连接协作白板展示课件材料,使用手指或触控笔在屏上标注和写画,丰富的功能可以拓展授课活动的形式和范围。如可供选择多种颜色进行标注,随时对写画内容进行撤销更改,以及支持远程写画写作等。017 医疗从业者办公设备依赖度低,无暇学习办公设备技能,最希望操作简单易上手台式电脑是医疗从业人员最常使用到的设备之一。且医疗从业人员对台式电脑操作简单、易上手的需求强烈程度远超其他行业。由于医疗从业人员本身已经具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如看诊、查房、配药、做手术等,对办公设备的总体依赖度偏低,只需要进行录入、查询等基础的操作。另外医疗从业人员专业技能要求高,需要学习大量的医疗相关知识,因此对与医疗无关的设备操作技能的学习意愿相对较低。精简页面层级,缩短操作路径,减少冗余信息等设计可以使设备操作简单化,更匹配医疗从业者对办公设备的体验需求。三、趋势洞察01 办公模式向移动化、远程化转变历史上随着商业形式的发展,办公模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最初是统一办公模式,所有员工集中在一个办公区域;然后发展到区分总部、分部的多地办公模式;之后进入卫星办公模式,用遍布全世界的一系列卫星工作网点取代原来的办公室办公模式,来应对办公分散的人员情况,以及分布越来越广的办公场所;最后演变到分布办公模式,即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模式,员工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地点办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办公状态。办公模式的转变将会对办公设备提出新的需求,同时不断提升的技术和设备能力也将为下一阶段的办公模式奠定基础。移动办公模式对设备的便携性和续航能力提出新的要求AR/VR技术助力远程办公模式新体验02 场景化匹配,重构未来办公新特性如今智能办公设备的功能已经较为完善,能够流转于多个场景。在不同的场景下办公时,用户希望办公环境和设备配置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最优化匹配,从而实现当前场景下的高效办公。因此,场景化匹配的需求催生出许多未来办公的新特性,其中包括生活化轻办公、沉浸化办公等新的未来办公特征。生活化办公场景,随身物品的轻办公属性沉浸化办公场景,降噪技术与多模式设计03 回归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在智能设备的设计和功能构建过程中,以用户本身的体验为核心出发点,回归“人文关怀”的理念。这将推动人们在产品设计中更加关注员工的健康与良性的设备使用习惯,从而保障员工处于健康的工作状态。考虑到不同国家地域、特殊人群(例如:残障、视障人士)等群体在设备使用习惯上的差异,采取包容性设计理念,让不同的社会群体都能拥有最佳的设备使用体验。此外,用户对于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杜绝第三方在未授权情况下私自使用用户信息的情况发生。关注员工健康,保障健康的工作状态包容性设计,保障不同用户群体的使用体验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用户未来关注的重点04 追求更丰富的交互方式,强调更自然的交互体验回顾人类和机器的交流语言,从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到自然用户界面,人机交互的方式发展越来越强调交互的自然性。此外,由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交互方式具有多样性,人们可以用语言、声音、表情和肢体动作等方式传达想法和意图,对事物产生影响。因此在关注交互方式时,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单一形式的发展,更应该关注多样形式多层次的信息交互。更丰富的信息交互通道,突破传统交互瓶颈交互过程更自然,打造多模态交互体验05 软硬件紧密结合,构建智能办公设备生态体系随着用户拥有智能终端的类型与数量快速增长,到2020年有望实现人均4种不同类型的终端产品。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智能设备之间有了互联互通的可能。未来IoT设备的体验需要从现阶段的各设备割裂走向多设备协同,生态需要从独立走向共享。另外,设备承载的软件体系联动性同样也得到加强,各大厂商开始重视办公生态体系的构建,强调软硬件的紧密协作。多设备互联互通,打破智能单品孤岛效应无缝集成多款跨系统的应用程序,构建软件生态体系06 科技助力,打造智慧办公新体验不断迭代和更新的技术,在办公领域的不同方向进一步优化了用户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用户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任务中解放出来,从而投入更多精力在创新工作中。生物识别技术的革新,拓宽了智能设备信息识别通道,让设备可以更高效地接收用户指令。另外,AI算力的提升,让软硬件可以将最佳办公环境与员工的当前状态相匹配。设备智慧化升级,人与机器协同办公疫情之下,促使虹膜识别应用场景爆发式增长超强AI算法加持,基于用户属性的场景化匹配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出品方/作者:国际体验设计委员会(IXDC),华为UCD中)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智能甄选#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各种智能穿戴设备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智能穿戴又名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大多数人对智能穿戴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智能手表和健康追踪器领域,但事实上智能穿戴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目前智能穿戴产品主要有TWS、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服饰鞋子等,它们一般用于娱乐、运动、健康、医疗以及工作等领域。智能穿戴产业链分为上游零部件,中游相关技术,下游智能穿戴产品。上游零部件主要包括传感器、FPC、柔性屏、处理器、存储器和电池等。其中传感器是人机互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智能穿戴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最重要方向。近些年来,在传感器,低功率元件,更长寿命的电池等方面技术的发展以及无线标准的制定,使得智能穿戴设备变得更轻便,更省电,记录生物数据的范围更广,消费者的需求得到了更大范围地满足。中游是软硬件结合相关技术产品,主要涉及语音交互技术、骨传导耳机、无线通信模组和移动医疗组件,另外还有触控模组和其他配件。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因素,人机交互方面主要是触摸式控制,腕带和头戴。下游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当前市场上已经有众多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具体包括有以苹果为代表的无线耳机AirPods,以谷歌为代表的智能眼镜Google Glass,典型设计的苹果Apple Watch、三星Galaxy Gear和果壳智能手表,还有Jawbone、华为、小米以及360儿童卫士智能手环等。从整体产业链来看,智能穿戴作为下一轮工业浪潮的核心,链接着3D打印、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以及智慧智能等众多技术。在应用不断扩展下,未来产业链的延伸和商业模式的升级也成为了必然。智能穿戴是手机之外重要的电子交互产品,通过穿戴在人体之上就可以为人们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在近几年得益于产品技术的渐趋成熟、用户体验的提升、价格的下降以及各大厂商的积极投入研发,人们对智能穿戴产品功能性认可度不断提升下,智能穿戴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根据IDC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8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由1300万台增加到1.72亿台,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随着5G带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智能穿戴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3年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2.05亿台,市场规模为287亿美元。目前排名靠前的智能穿戴品牌分别为主要有Fitbit、苹果、Garmin(佳明)、三星等企业。2018年全球智能穿戴市场竞争格局,苹果继续领跑智能穿戴市场,占据了全球27%的市场份额,小米紧随其后占据8%的市场份额,Fitbit、华为和三星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8%、7%、6%。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占率是从2017年的3%迅速提升至7%。2018年,华为智能穿戴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47%,远高于苹果(40%)、小米(45%)、三星(85%)及智能穿戴行业的平均增速(28%)。从品类分布来看,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智能手表、智能手环、TWS耳机产品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是目前三类主要的智能穿戴设备。剩下其余产品中,智能服饰是近两年兴起的品类,主要以智能跑鞋为代表,目前发展较快,而智能眼镜因技术门槛较高以及实现功能复杂而发展最为缓慢。另外,还有其他智能穿戴产品也占据着一定的比重,如脖圈、智能医疗产品、智能玩具、智能手套、体感运动芯片等。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智能穿戴市场。2018年,我国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已经达到了7321万台,占据了全球43%的市场份额。2018年,我国智能穿戴设备出货前五大厂商分别是小米、华为、苹果、步步高和奇虎360,出货量分别为1697.4、928.2、821.3、524.1、241.5万台,占比分别为23%、13%、11%、7%和3%。前五大厂商合计占据了国内超过50%的市场份额。由于国内消费者对智能穿戴性价比方面的更加关注,因此使得以小米手环为代表的专注于运动追踪的手环类主导了目前的智能穿戴市场格局。就目前来看,伴随着全球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浪潮的进一步深化,智能穿戴行业在飞速发展着,未来会出现更多我们无法想象的智能穿戴设备。正如过去智能手机毁灭了翻盖手机,平板电脑毁灭了传统个人电脑那样,智能穿戴的崛起在将来是否会毁灭智能手机和电脑,引领一场革命风暴?华米科技(HMI):智能穿戴全球领军企业,同时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专注生产研发小米手环系列产品,2014年7月小米手环1正式发布,2015年全球出货量就达到了1440万台。2016年,小米手环持续放量,当年超过苹果并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穿戴设备出货品牌,自2017年以来,小米手环市占率持续登顶全球第一。华兴源创(688001):2019年12月7日,华兴源创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无线耳机和智能手表检测设备商欧立通。目的是横向扩展华兴源创的产品线,从智能手机屏幕检测切入智能可穿戴设备如无线耳机和智能手表的检测设备供应,抢占新赛道。(文章来源于:解析投资)
文 | 方鑫图片来源 | Pexels根据国家统计局核算,我国 2018 年工业GDP达到 30 万亿元,提升1%的效能,即可带来 3000 亿元的经济增值,可见工业升级的经济空间之大。本文是 BV 百度风投对工业智能的深度行业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了工业“研产供销”全产业链上,技术变革带来的效率提升机会,并从数据、模型、决策角度分析了数据产业链的价值。本文作者方鑫,BV百度风投投资副总裁,长期关注AI行业解决方案、企业服务智能化、工业智能、数据智能等领域,并致力于帮助产业方、科研学者、创业者和技术拥有者等打造和完善行业智能创新方案。在工业智能领域主导或参与投资项目包括玄羽科技、汇电云联、湃方科技、埃睿迪、长扬科技、数见科技、云丁科技等。目录一、工业智能化概述1.1 我们理解的工业智能化,是技术带来的开源节流、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或行业效率模型再造1.2 工业智能化的形态和商业模式发展:强解决方案大乙方&强运营新甲方二、工业智能化创业与投资机会详解1. 平台型企业并不垄断,互相赋能正当其时2. 垂直重度打造细分行业工业智能系统大有可为3. 单点切入,资产/设备、流程优化打造新型智能系统3.1资产/设备的智能化机会3.2 算法和数据驱动的流程优化打造新型调度决策系统4. 智能工厂操作系统,从点线运营效率到系统效率提升4.1 串联制造执行,获取业务数据,MES的价值4.2 精准和柔性,从制程优化到全局智能FOS(工厂操作系统),未来工厂的畅想5. 工业智能化带来的产业效率提升和商业模式变革5.1 以工厂为核心,企业作为主体,技术赋能上下游的产业效率提升5.2 连接研产供销,企业级的流程再造和商业价值重塑6. 工业智能中数据产业链的投资价值三、共创工业智能未来:技术孵化、产业连接和资本助力一、工业智能化概述1.我们理解的工业智能化,是技术带来的开源节流、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或行业效率模型再造所谓工业智能化,我们关注的是能够带来开源节流、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产品或技术解决方案,以及通过效率模型的变革和再造带来的运营型机会。工业智能化是以工业感知、IOT、AI、数据、软件、机器人等技术为基础,实现全局语义化的智能感知、控制、调度和决策,通过这些手段,可能会对有原有的设备、制程、工厂、供应链进行优化和改造,以达到提质、降本、增效或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目的,也可能诞生新的智能设备、新的制程、新的OEM、新的供应链组织形式甚至新的品类。但效率模型变革在各个行业并非一蹴而就,工业领域将在数据化和信息化进程中,迎来渐进式的智能化变革,本文系统梳理了工业产业链上技术变革带来的作业效率和商业效率提升机会,并从数据、模型、决策角度分析数据产业链的价值。图 1 工业智能化技术概览2.工业智能化的形态和商业模式发展:强解决方案大乙方&强运营新甲方用技术手段实现工业智能化,其呈现的形态和商业模式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图从一个技术、产业观察者,产业投资者的角度来阐述和分析工业智能化的一些方向和可能。概括如下图,工业智能的表现形式可能为硬件、软件、业务系统、算法、平台、解决方案等,从商业模式看,可能强解决方案,终极路径成为一个大乙方;也可能通过强运营模式再造新甲方或成为新型甲方。图 2 AI赋能的机会:解决方案or重度运营然而平台林立,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里?细分行业繁多,哪些领域有大的机会?是做解决方案的机会还是运营的机会?本文试图通过平台的分析、技术配置和行业选择的梳理、工厂解构、产业链拆分和数据的链条来寻找投资和创业的机会。并总结如下:图 3工业智能化的未来方向和发展可能二、工业智能化创业与投资机会详解1.平台型企业并不垄断,互相赋能正当其时近年,市场涌现了众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级企业,但工业行业本身细分非常多,且各自的行业属性和特点差异很大,不可能出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型和技术。这里面技术应用的逻辑和商业闭环的形成可能需要不同技术背景、产业背景的人或公司来参与和验证。以国内比较早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基于母公司或原企业的禀赋特征,大型工业企业工互平台多少都承载了原有企业的烙印。比如根云互联以设备物联为基础,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控,搭建工业云平台;围绕三一重工销售全世界各地产品,利于IOT、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并延展至其他设备和产业。而海尔CosmoPlat则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柔性生产平台,区别德国工业4.0工厂智能化升级改造,Cosmo除关注厂内的作业效率外,更注重于商业效率的提升。通过Cosmo实现了部分品类的零库存、可控成本大规模定制等。并尝试将家电领域实现的体系化的大规模定制能力赋能给陶瓷、纺织服装等产业。新晋上市的工业富联依托富士康现有大量客户资源、长期深入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规模效应下的产业及供应链优势,期望进行上下游延伸,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从上市后的业务进展来看,在刀具预测、制程优化等等方面纷纷开始发力。相较于国内新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GE Predix及西门子MindSpere是国际上较早的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理念应用于工业的平台。且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他们也在不断用各种收购兼并的方式丰富自己的产品、解决方案及行业线。除历史悠久的西门子和GE这样的大型企业和新兴工业互联网平台之外,传统的软件厂商和系统集成商也在谋求工业互联网方向的转型和布局,如用友、汉得信息、东方国信、宝信等等。另一类的代表是阿里云、华为这样在国内具有较强的2B能力的互联网或科技企业,阿里云ET工业大脑在流程行业的方案,如钢铁、石化、能源做的比较多;淘工厂平台主要为淘宝商家提供制造和供应链能力。但这些公司都希望提供的是更通用、底层、标准化的能力,在其生态,也需要更多掌握细分行业knowhow和算法的方案商的合作。所谓平台,大家都是想要搭建一个更开放和广阔的生态,赋能给更多的工业企业,但中国的工业互联网或者工业智能化才刚刚开始,大型平台企业也只是冰山一角,且不同行业的knowhow的差异较大,留给创业者的机会还很广阔。2.垂直重度打造细分行业工业智能系统大有可为工业本身是一个非常泛的概念,不同行业之间差异较大,单论流程工业与离散工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数据可得性和工业复杂度都不尽相同,存在的机会也有所不同,而最大的共性在于,每一个场景都需求各异,进入任何一细分领域都需要足够深厚的行业knowhow和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不同行业的智能化诉求可能也不尽相同。这种特质的好处在于在产业服务的层面,无法形成传统大企业垄断的局面,而各个细分都有平台级的机会。从离散到混合到流程,从产品到服务,从生产到管理,存在不同的智能化变革的机会。可供选择和配置的技术手段有很多,且成熟度和领先性各有不同,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机会点,如何进行选择,本文试图做出一些逻辑上的梳理。如果将上文提及的技术、与行业以及行业相应的功能和环节进行结合,就可能产生相应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图 4 从离散到连续,技术及行业配置的机会以下举例来说,不同行业都存在智能化变革的可能,这里面可能是卖解决方案的机会,也可能是运营型的机会。产供销一体2C产品型行业:2C型产品都有定制和柔性生产的需求,例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等,2C领域由于需求和产品的差异化,比较分散,集中度可能不高,有做出新品类、新网络和做出集中度的可能。这其中可能结合了大数据、排产排程、运筹优化、柔性产线改造技术及各种工业软件来得以实现。高能耗流程型行业:诸如钢铁、有色、化工、陶瓷等行业,周期性较强,涉及国计民生,体量大,且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能源消耗占据了很大成本,在感知、实时检测、能效等方面都有强需求。有做成一个大的解决方案商的机会。设备装备类企业:基于边缘计算和工业物联网技术,设备类企业都商业模式转型的可能,从销售服务效率、资金效率等等层面都有很大增加值的可能。半导体和面板产业:本身精细化、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但产业链的国产化程度低,良品率的提升对于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大。从单个行业产业链来看,我们从什么地方下手和切入,结合大的大乙方和新甲方的方向,笔者通过系统的调研和投资践履,梳理了在工业产业链上和工厂内部技术变革带来的作业效率和商业效率变革机会。并简要概括如下:图 5 工业智能化的世界观3.单点切入,资产/设备、流程优化打造新型智能系统3.1 资产/设备的智能化机会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从设备、资产角度,不同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的工厂都有资产升级更新迭代的需求,近年涌现了一批成长很快的新型集成商、本体研发商。同时在产品体系上,也出现并联、协作等新型的需求和团队,人机互融、仿生、自适应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我们认为机器人本身是一个很大的系统性投资机会,从产业链到不同细分,在这里就不做更多展开。另一个方向是装备的智能化,部分行业和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了,但设备和资产本身在技术突破层面有很大的空间,装备本身借助工业视觉、大数据、计算机仿真等技术进一步自适应、自校准、自主化。同时装备往制程的延展和产线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影响产品的良率。设备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PHM)传统设备原厂商都没有太关注设备、产品销售后带来的后服务问题,典型的三大发动机厂商GE、罗罗、普惠在PHM层面做得不错,但大量机械设备厂商不具备自带PHM的服务能力。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层面,设备的故障诊断和预测结合了算法能力、工程经验和复杂机理模型的理解,对传统的设备厂商带来比较大的技术挑战。从技术路径上,在端上做特征提取,在云端训练模型是验证的路径,但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团队在市场上较为稀缺。以美国的Uptake为例,依托卡特彼勒的内燃机产品的PHM,几年内迅速成为数十亿美元的独角兽。另一个代表是全球最大的风机厂商Vestas,他们从制造开始,对风机进行了改造,传感器遍布所有部件,从2016年起,服务收入超过设备销售收入,成功转型成为一家风机服务的提供商。从市场规模看,我国有一千座钢铁高炉,47万个燃煤锅炉、200万台数控机床、30万的大中型空气压缩机、5万台的内燃机,而且还有海量的泵等机械设备,且绝大部分设备、产品、装备都没有考虑过健康管理问题。但也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限制了这个方向的发展,一是AI技术与工业Knowhow不能有效结合,大多数团队也缺乏相关的工程化经验;二是算力成本过高,让资产端无法获得高性价比的预测性解决方案;三故障数据和标注的缺失,无法进行经典意义的深度学习路径去做预测。今年汉诺威工业展上预测性维护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科技大厂、传统工业软件厂商、设备商、众多细分的创业公司在这涉足这一领域,在欧洲市场来看,这也是比较落地的工业AI和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基于人力成本高昂等原因,预测性维护在商业逻辑也比较说得通,比如每次上门的巡检和运维单人需要300欧元,但预测性维护的方式完全可减少或避免这一支出。设备厂商也在积极拥抱这一技术,尝试进行商业模式的转型,比如Durr集团与Software AG的合作,帮助其从设备销售往服务转型。与IOT结合的商业模式变革从设备使用角度,通过共享/租赁的模式,甲方可以选择使用而不是持有,同时结合长期数据提取和分析,可以将保险、金融等商业模式嫁接进来。例如美国工程机械租赁平台Yard Club为卡特彼勒收购,国内的树根互联、徐工信息、中科云谷也在设备金融保险方面有实践。从资金端的需求看,国内一些金融机构也在寻找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融资租赁机会,基于精准的物联网检测和数据服务租赁模式可能会为智能设备领域带来新的产业增长机会。结合PHM和IOT相关的商业模式变革,我们总结了以下的技术变革和创新机会点。图 6 资产使用优化图解3.2 算法和数据驱动的流程优化打造新型调度决策系统跳出单个设备,大型的甲方也在寻找不同的制程优化解决方案,但不同的行业差异性较大,且同行业也会涉及大量复杂的制程,可能有物理、化学、生物的变化。结合数据的分析,对原料、设备、工艺进行优化以期达到提质、增效、节能等效果。我们系统梳理了从离散制造到连续制造的各个行业,从行业空间、信息化程度、能力边际提升空间、产能提升等层面进行了一些比较。总结了可能存在巨大市场机会和技术赋能机会的数个制程。BV也布局了3C领域、环保、钢铁等领域涉及制程优化的公司,比如在手机加工领域,在成型、冲压、合金、涂装、表面处理领域涉及数十个制程,每个制程都有通过数据、算法进行优化的空间。终极形态是打造一套AI闭环控制的新型调度决策系统和智能工厂操作系统。过去的专家系统更多是一个机理模型,但数据的决策最终要和工艺和机理模型结合起来,这也是在工业领域无法产生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通用型平台的原因。部分投资者对于制程的非标性存在质疑,这种非通用的需求和场景一定程度限制了复制的速度和规模效应。重述一下我们在工业智能化领域寻求两类投资机会,解决方案商和运营商,在信息化和自动化时代,很多行业比如3C、钢铁、石化等等领域,都产生了多家上市公司,从市场规模的体量上看,在智能化时代,很多行业都可以支撑多家大的解决方案商或运营商诞生,对于我们的核心重点是要找到好的行业、结合新兴技术和工业场景理解的团队和真正能有效变革和提升行业效率模型的方案。另外,除了行业各异的制程外,与物联网、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通用型需求,在这里还想讲三点,设计、安全、检测和能效。设计+AI工业仿真天然与机器学习相关,为获得最优的设计、装配、运维等实践,需要新型的智能化工业仿真软件。CAD、CAE本身是一个很大的生态,可以类比安卓和IOS,主流的参与者西门子、达索等都在积极布局和收购在不同领域,如流体力学、散热学、振动力学等等方面的优化算法和求解器,软件、插件产品可广泛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装备、3C等行业。不过目前在中国市场还未出现做设计做的很大的软件公司,大的想象空间可能在于结合大规模定制、柔性供应链等模式,获取需求数据、结合领先软件仿真和AI技术、无缝衔接,快速生产适销产品,直接切入到运营领域,再造某一新品类,重整供应链。安全要素的必要性和价值在往工业智能化时代行进的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机器、设备、station都通过DCS、Scada等系统来调度,除传统工业软件外,还有很多新兴的业务调度和决策系统出现。在人的介入越来越少的情况,安全的把控更为不可或缺。在工业安全领域,过往在国内大多是一些垄断性企业基于合规性或等保的需求进行采购,但近年,逐步从政策性驱动往市场化驱动发展,拥有多元工控协议解析能力、强产品能力团队将有机会快速脱颖而出,并不断迭代自身产品线,储备下一代的与数据AI结合安全防护需求。美国工业网络安全公司Claroty获得了Rockwell Automation、西门子风投Next 47、施耐特等工业巨头的投资,在工控协议的解析和自动化、信息化的融合方面获得了投资的支持,同时也获得了淡马锡等财务投资者青睐。能效与AI的结合点能源是众多工业企业主要成本之一,诸如钢铁、石油、水泥、环保等流程行业,能耗占据了企业大部分的成本。传统的LMS扮演了一定的能效管理职能但在优化方面做得有限,一些科研机构掌握众多的机理模型和控制逻辑有一定的节能效果,新的机会是在于这些机理模型与AI的进一步结合。另一方面,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改革和市场化,工商业用电的放开,多元化的参与者进入到这一市场。我们也期待技术、数据能够产生一定的鲶鱼效应,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工业检测的通行需求和非标特性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去提升检测环节的效率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在3C面板、盖板、锂电池、晶元、医药等领域都有些公司在做。但也存在许多挑战,诸如非标问题,机器视觉系统开发成本高,周期长;算法和软件存在易用性差,使用门槛高等问题;且还存在高精度、高动态、高反等技术上的难点和挑战。但如果能做出较为通用的平台公司,且能够解决低成本规模化行业复制的问题,必然能产生大的机会。4. 智能工厂操作系统,从点线运营效率到系统效率提升如果设备是点,制程是线,上升到面的层面我们再来看看智能化的变革机会。将制程的分段优化进行串联,并辅以工业软件及先进的传感其技术、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实现全局语义化的调度和决策是理想的智能操作系统状态。从工厂运营层面,我们关注作业效率的提升,我们从资产/设备——制程——智能操作系统(Factory Operating System),三个层面看工厂智能化的投资机会;并以数据库、边缘计算、PAAS、新的感知作为承载智能化改造的基础。图 7 智能工厂操作系统结构4.1 串联制造执行,获取业务数据,MES的价值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将MES定义为“位于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来看,MES在我国的渗透率还是比较低的。MES产品具有比较强的行业属性和定制属性,领先的产品和技术掌握在大部分外资企业的手里,比如Rockwell、西门子、GE,同时通过兼并收购丰富其行业覆盖;半导体软件领域的领先技术都掌握诸如Applied Materials等国外企业。从国内部分企业的过往发展来看,或是依托集中度高的行业各样发展起来,比如宝信和石化盈科,或是限于产品特性未能做大。同时,真正拥有强产品的能力和团队在国内较为稀缺。但我们认为,MES作为工厂智能操作系统的基础在未来不可或缺。这里面有两层的投资逻辑,第一是能否成为一家大型的解决方案商,MES公司存在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客户壁垒,细分行业客户黏性高,积累难度高;中大型客户、外企看中服务质量和稳定性,一般与服务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二是行业理解:离用户近、理解业务逻辑,可能做一定的定制开发;三是场景数据优势:基于数据积累应用数据科学进行效率模型变革;第二个投资逻辑是否有强产品、云化的可能,诸如Rockwell、GFOS、ITAC Software等领先MES厂商兼认为云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在谈物联网平台,将数据放到云端,从制造执行往工作协同、安全等方向发展。在国内工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这个趋势也在渐进式的发展。MES是串联工厂作业和制程的系统,但有定制化程度高、实施周期长等发展瓶颈。但整体来看,MES在我国的渗透率还是比较低的,但作为智能操作系统的基础,MES将管理层面和生产层面(工业控制)进行连接,使得全局的数据分析、调度、决策成为可能,同时在能耗分析和优化、以及排产排程、柔性制造层面,可以通过AI的结合提升效率。MES通常囊括了工厂内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且与行业knowhow、业务流程强相关,举例说来,有了MES才能有效量化单品能耗和单人产出。广义来讲,APS是MES的一部分,它扮演了排期优化执行生产的角色,排产排程本身是一个运筹学的最优化问题,结合多条件的约束,需求最优的排产排程计划,人工智能可以提升效率。例如油田的开采周期持续8-10年,如何获得最优的产量本身是一个多阶段求最优解的过程。另外高级排产排程的算法可以使得生产获得更强的柔性,在某些领域可能数倍提升生产效率。4.2 精准和柔性,从制程优化到全局智能FOS(工厂操作系统),未来工厂的畅想现阶段的智能化可能大多数还不能做到全厂全域的情况,大多是点、线的技术,但在方向和路径上,一些大型企业和创业者也在试图去延伸自己的能力边界,从单一制程往全制程发展。试想一下,在工厂运营环境下,对物理世界的信息进行全局语义化的解析,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能够进行高效的交互,同时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完成众多的控制、调度、决策,包括AR、视觉技术对于人或数字员工的引导,仓储物流柔性化的作业调度,新型业务软件系统执行的决策调度,用户意图的获取3D重建和模拟……同时这种控制、调度、决策能够保证最优的实践。工业企业的效能提升必将进入一片新的天地。5. 工业智能化带来的产业效率提升和商业模式变革以上的梳理集中于工厂运营层面,如果上升到工厂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一个盈利主体这一层面,它要结合上下游全面考虑研、产、供、销。图 8 工厂运营之外的效率变革机会5.1 以工厂为核心,企业作为主体,技术赋能上下游的产业效率提升工业智能化不仅涉及工厂内全局语义化的智能操作系统,同时上下游的协同,生产、资金和销售服务层面都有巨大的效率提升空间。在生产采购层面,通过设备、数据的连接,IOT的赋能,线上线下的打通,云工厂可以带来产业链效率的提升,在产量、价格、投入等层面都质的突破。借助各种优化算法,工业企业在采购、库存、物流等层面都存在降本、增效的机会,早在本世纪初,惠普公司应用库存优化及数学规划模型来重构其供应链模型,两年时间节省1.3亿美元。借助产业链里的数据获得更精准的风险模型,也能帮助企业提升资金层面的效率。在销售服务层面,海尔、酷特智能都是典型C2M的代表,海尔通过反向定制,实现了部分产品的零库存,带来巨大的财务收益,当然这一结果也是工业软件、数据积累、智能化的效能。总体来讲,数据算法和智能软硬件可以作为配置器,进行产能撮合、供需匹配、资金匹配和赋能供应链协同。5.2 连接研产供销,企业级的流程再造和商业价值重塑从制造型企业的职能来看,价值的闭环通过研产供销来实现,创业或投资的逻辑也可循着企业自身价值实现的逻辑来探索新的机会。过往一些做精益咨询的公司一定程度扮演了局部或全局优化的智能,AI时代,借助技术的赋能,在企业的价值实现角度,可能带来新部门、新的供应链组织形式甚至新品类(公司)的投资机会。图 9 企业级AI:连接研产供销6. 工业智能中数据产业链的投资价值在作业效率和商业效率,资产到制程到FOS的框架之外,我们再来讨论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数据。过去的工业领域投资,重点着力产品设备、自动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等等,整体偏硬,总体是对于人的手脚,体力劳动的替代。AI能做的事,当然不仅限于动作的执行,在数据决策层面,AI能够赋能工业企业的一些内部部门,或者替代一些大型专业服务公司,帮助其更好地完成运营和商业的决策。从数据的产业链来看,我们划分了三个层级来看:图 10 工业数据产业链投资机会在设备物联角度,面对多种协议并存的异构设备,如何把他们连接、数据汇集、融合起来,实现在边缘或云端计算,是一个基础的命题。从数据源和数据采集层面,我们也在关注新的数据轴,新的感知和采集手段,比如领先和跨代际的传感器,BV也在此领域系统布局多家国内外领先的前沿传感器公司。或者能够快速帮助企业完成工业3.0的软件产品等,如果一个企业无法量化一些指标,诸如能耗、成本或工时,则谈不上更多数据决策问题。在存储、处理和分析角度,我们关注新型的数据技术、中间件和算力需求,数据融合、集成也是智能化的一个通用需求;同时,工业机理、工业流程、模型方法经验和知识积累不足,也成为工业领域算法层面的瓶颈。在应用层,数据可以帮助人完成在供应链、设计、生产制造、检测、后服务全局的决策,因此产生了各种技术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上文提及的作业效率和商业效率反映了数据的能力边际足以为工业带来巨大的效能和变革。三、共创工业智能未来:技术孵化、产业连接和资本助力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所处阶段不尽相同,有的处于2.0需要补课,有的处于3.0待普及,有个别企业处于4.0需示范,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差异化的改造需求,碎片化的市场订单,造就中国工业智能化改造最复杂的市场。在投资孵化,深入产业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对于技术创新者诸多的挑战,例如数据完整性、解决方案不能闭环、商业模式不够有吸引力、没有很好的环境数据和模拟环境、运营边界比较窄、还有诸多传统to大B面临的困扰和问题。前路不可谓不光明,但道路不可谓不曲折。BV的逻辑是循着大的行业效率变革的方向,布局以前沿技术作为手段,做解决方案或运营类公司,同时借助智能产业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研究资源整合,技术方案连接等手段助力中国乃至全球的工业转型升级。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技术先驱、学者大牛、创业者、产业领导者、投资者进行更深度的交流和合作。
智能硬件终端的领域包含的范围甚广,现阶段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车载设备、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大屏设备、智能安防设备等细分场景领域都有较好的落地和应用,每个领域的产品品类都很丰富。智能硬件终端,是除手机外物联网入口的延伸,在物联网感知层、接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四大层级里,智能硬件终端是感知层和接入层的核心,是应用层的载体。日前,36氪发布了2019智能硬件终端行业研究报告,首席升级官了解到,数据显示,“万物智能”时代的物联网将拥有10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按照硬件占比20%-30%来计算,智能硬件设备的潜在市场空间约2~3万亿美元。具体的智能硬件终端,以服务人的维度来衡量智能硬件终端的市场规模,目前来看,智能硬件终端产品已融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娱乐和劳动八大领域,已出现了不少成熟的各领域智能机器人或智能终端。如此大的市场和如此清晰的应用场景,一大批企业和资本开始切入智能终端领域,从2015年开始,智能终端领域创业企业开始走向加速浮出水面。从资本投资的轮次来看,60%的企业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加起来有100多家,成立5到10年的企业超过400家,成立1到5年的企业超过3500家,年轻的智能硬件终端企业成长速度惊人。随着智能硬件终端市场相继进入广泛应用阶段,一些爆品类受到资本市场的秘诀关注,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硬件终端产品涵盖了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安防等多个领域,应用更加趋向于场景化。在智能硬件终端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智能机器人市场。中商产业数据研究显示,201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超过310亿美元,2019年预计超过400亿美元,而到2020年,中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或将超过500亿美元。目前,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既有像阿里、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企业,也有像小鱼在家、Geek+、天智航等不同领域的创业巨头。总体来看,目前,智能硬件终端核心领域玩家,主要有小米、华为和猎户星空,首席升级官将以上三个玩家在智能硬件终端下的商业模式,提取呈现,以供思考。具体如下: